第六章习题 解答与阐释

第六章习题  解答与阐释
第六章习题  解答与阐释

第六章习题

1.解释什么是受激吸收过程。

答:。原子在受到外来能量(如光能、电能和热能等)作用时,原子中的电子从外界获得能量E2-E1,而从低能级E1跃迁到高能级E2,即原子被激发,激发的过程是一个“受激吸收”过程。外界一次性提供给原子的能量必须等于原子能级的能量之差,才能发生受激吸收。

2. 解释什么是自发辐射过程。

答:一般来说,处于激发态E2能级上的原子是不稳定的,处在高能级E2的电子寿命很短(一般为10-8~10-9s),即使原子在没有外界影响的情况下,也会自发地向低能级E1跃迁并辐射出一个频率为v、能量为hv=E2-E1的光子(h为普朗克常数),这种自发跃迁引起的辐射称为自发辐射。

原子的自发辐射过程完全是一种随机过程,各发光原子的发光过程各自独立,互不关联。各个原子自发辐射的光子的相位、偏振状态和传播方向不尽相同,因而自发辐射光是非相干光,如白炽灯、日光灯等普通光源,它们的发光过程就是自发辐射过程。另外,由于激发能级有一个宽度,所以发射光的频率也不是单一的,而有一定范围。

3. 解释什么是受激辐射过程。

答:物质的原子都有特定的一系列能级,每个能级均与原子的某一状态相对应。在高能级E2上有原子存在,如果一个外来的入射光子的能量等于相应的高能级与低能级E1的能量差hv=E2-E1,入射光子的电磁场就会引发原子从高能级跃迁到低能级上,同时放出一个与入射光子的频率、相位、偏振方向和传播方向都完全相同的光子,这就是受激辐射。

4. 解释“能级的寿命”和“亚稳态”概念。

答:物质的原子都有特定的一系列能级,每个能级均与原子的某一状态相对应。假设处于某能级E2的原子数为N2(t),则如果没有其他过程,N2(t)将按指数迅速衰减。E2能级上的原子数减少到原来的1/e所需要的时间τ,称为原子在E2上的平均寿命,或简称为能级的寿命,能级的寿命是该能级上的原子数减少到原来的1/e(约37%)所经历的时间。“能级的寿命”这一概念对激光的研究也是很重要的,各原子的各个能级的平均寿命与原子结构有关。

一般来说,原子激发态的平均寿命的数量级为10-8s。不过有一种特殊的激发态,原子在此激发态上的寿命特别长,可以达到10-4~1s,这种激发态称为亚稳态。亚稳态在激光形成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5. 什么是“粒子布居数反转分布”?怎样实现?

答:一个合适的入射光子,使原子系统受激吸收和受激辐射的概率是相等的,W12=W21。即一个入射的光子被原子吸收而使原子从低能态E1跃迁到高能态E2的受激吸收概率,与一个入射的光子引发原子受激辐射而使原子从高能态E2到低能态E1跃迁的受激辐射概率是相等的。

在通常热平衡条件下,处于高能级E2上的原子数密度N2,远比处于低能级E1的原子数密度N1低,这是因为处于能级E的原子数密度N的大小是随能级E的增加而指数减小。因此,合适的光子入射到处于正常状态的材料中,主要的还是被吸收而使原子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几乎没有使原子受激辐射。处于高能态的原子,主要发生自发辐射而从高能态跃迁回低能态,不可能发生受激辐射光放大现象。

要想实现“受激辐射的粒子数(不是概率)大于受激吸收的粒子数(不是概率)”,进而实现“光放大”,首先必须使处于高能态的粒子数大于低能态的粒子数,N2>N1,也就是使受激辐射超过受激吸收而占优势,这在激光理论中,称为“粒子布居数反转”。要想实现

光放大,必须使材料处于一种“反常”状态,这时粒子数的分布已经不是平衡态分布了。要想使处于正常状态的材料转化为这种状态,必须激发低能态的原子使之跃迁到高能态,而且在高能态有较长的“寿命”。激发的方式有光激发、碰撞激发等方式。

产生激光最起码的条件是要造成粒子数反转分布。但是,并非各种物质都能实现粒子数反转分布,也不是在能实现这种分布的物质的任意两个能级间都能实现粒子数反转分布。要实现粒子数反转,必须具备一定条件,一是要具备必要的能源(如光源、电源等),把低能级上原子尽可能多地激发到高能级上去,这个过程叫做“激励”、“激发”或者叫“抽运”、“泵浦”;而是必须选取能实现粒子数反转的工作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合适的能级结构,即具有亚稳态,这种物质称为激活介质。有些物质具有亚稳态,它不如基态稳定,但比激发态要稳定得多,如红宝石中铬离子,氦原子,氩原子,二氧化碳等粒子中都存在亚稳态,具有亚稳态的工作物质,就能实现粒子数反转。

6. 什么是“光学谐振腔”?其作用是什么?

答:在激光工作物质两端,分别放置一块全反射镜和一块部分反射镜(两反射面可以是平面,也可以是凹球面,或一平一凹),它们相互平行,且垂直于工作物质的轴线,这样的装置就能起到光学谐振腔的作用。激光从部分反射镜的小孔输出。

这样的一种装置,使在某一方向上的受激辐射不断得到放大和加强,就是说,使受激辐射在某一方向上产生振荡,而将其他方向传播的光抑制住,以致在这一特定方向超过自发辐射,这样就能在这一方向上实现受激辐射占主导地位,从而获得方向性和单色性很好的强光—激光。谐振腔的作用是选择频率一定、方向一致的光作最优先的放大,而把其他频率和方向的光加以抑制。

激活介质在外界作用下会有许多基态粒子跃迁到激发态,它们在激发态寿命的时间范围内纷纷跳到低能态,同时发射出自发辐射光子,这些光子射向四面八方,其中偏离轴向的光子很快地就逸出谐振腔外,只有沿着轴向的光子,在谐振腔内受到两端两块反射镜的反射而不至于逸出腔外。这些光子就成为引起受激辐射的外界感应因素,从而产生了轴向的受激辐射。这就是谐振腔的“选向”作用,因此激光的方向性非常好。

光子在沿轴线方向不断地往复通过粒子数反转的激活介质,因而不断地引起受激辐射,受激辐射发射出来的光子和引起受激辐射的光子有相同的频率、发射方向、偏振状态和相位,使轴向行进的光子不断得到放大和振荡。这是一种雪崩式的放大过程,使谐振腔内沿轴向的光骤然增加,最终在部分反射镜中输出,形成激光。这就是谐振腔的“放大”作用。

对于特定的两个能级之间的受激辐射,原子发出的光子频率(或波长)是确定的,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实际上发出的光子的频率仍有一定的宽度。谐振腔长度L严格确定后,光的波长λ满足驻波条件时,即谐振腔长度

L=kλ/2,k=1,2,3……

沿相反方向传播的相干光产生相干叠加,形成驻波。只有形成驻波的光才能形成光振荡,产生激光,不满足驻波条件的光会很快衰减、消失。这样,可以精心选择谐振腔的长度,使得自两个反射镜反射到腔内的光形成以镜面为波节的驻波,从而使所需要波长的光才可以在腔内形成稳定的振荡,不断得到加强。这就是谐振腔的“选频”作用,因此激光的单色性好。

7.激光器必须包括哪几个基本组成部分?并说明各部分的主要功能。

答:激光器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激光工作介质、激励源和谐振腔。

激光的产生必须选择合适的工作介质,可以是气体、液体、固体体或半导体。在这种介质中可以实现粒子数反转,以制造获得激光的必要条件。显然亚稳态能级的存在,对实现粒子数反转是非常有利的。现已有工作介质近千种,可产生的激光波长从紫外到远红外,波谱范围非常广。

为了使工作介质中出现粒子数反转,必须用一定的方法去激励原子体系,使处于上能级的粒子数增加。一般可以用气体放电的办法来利用具有动能的电子去激发介质原子,称为电激励;也可用脉冲光源去照射工作介质,称为光激励;还有热激励、化学激励等。各

种激励方式被形象化地称为泵浦或抽运。为了不断得到激光输出,就必须不断地“泵浦”,以便维持粒子数反转状态。

有了合适的工作物质和激励源后,可实现粒子数反转,但这样产生的受激辐射强度很弱,无法实际应用。于是人们就想到了用光学谐振腔进行放大。所谓光学谐振腔,实际是在激光器两端,面对面装上两块反射率很高的镜。一块光几乎全反射,一块光大部分反射、少量透射出去,以使激光可透过这块镜子而射出。被反射回至“工作介质的光,继续诱发新的受激辐射,光被放大。因此,光在谐振腔中来回振荡,造成连锁反应,雪崩似地获得放大,产生强烈的激光,从部分反射镜一端输出。

8.激光的主要特性有哪些?

答:方向性好,单色性好,亮度高,相干性好。

(1)方向性好

光的方向性是用光的发散角来描述的,发散角愈小,则方向性愈好。普通光源朝四面八方发光,即光辐射沿4p立体角分布,而激光光束的光斑很小,朝一个方向发光,激光的发散角是很小的,仅为毫弧度数量级,相当于百分之几度,例如,红宝石激光器光束发散角为5 m rad,CO2激光器为2mrad,YAG激光器为5mrad,He-Ne激光器为0.5mrad。因此,激光可称得上是高度平行的光束。激光光束方向性好的原因是由于受激辐射光放大的特殊发光机理以及光学谐振腔对光传播方向的限制作用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2)单色性好

科学上衡量光的单色性是用谱线宽度,即频宽△v或波长宽度△λ。一个原子从一个高能级E2跃迁到另一个低能级E1时,所发射出来的光(即一条光谱线)的频率为v=(E2-E1)/h。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如微观粒子的不确定关系、光的多普勒效应),实际上发出的光的频率或波长是具有一定宽度的。根据不确定关系,即能级的自然宽度△E和原子在能级上存在的平均寿命τ间的关系

△Eτ≧h/(2π)

式中,h为普朗克常量。可知,能级寿命越短,则能级宽度越大;反之亦然。由于能级本身有一定宽度,自然在两个能级间跃迁所发出的谱线也必然有一定的宽度。另外,发光原子的热运动及其相互碰撞也会造成谱线增宽。

激光的高单色性,一方面是由于光学谐振腔的选频作用,另一方面,如果采取限模和稳频技术,将会使其单色性进一步提高。

激光的单色性要比普通光源好得多,因为谐振腔具有选频作用。一般来说,激光器输出的激光中心频率与频宽之比v0/△v高达1010~1013数量级,而目前最好的普通单色光源却只有106数量级。

(3)亮度高

光源的亮度是表征光源定向发光能力强弱的一个重要指标。光源单位面积上,在单位时间内向法线方向上单位立体角内发出的光能量,称为光源在该方向上的亮度。

自然界中最亮的普通光源莫过于太阳,其发光亮度大约在10-3W?sr-1左右,而目前大功率的激光器输出亮度可高达1010~1017W?sr-1数量级,比太阳亮亿万倍。

光束通过会聚透镜后会聚焦,入射光束的平行度越高,焦面处的光斑就越小。又因为激光的方向性好,可以聚焦在很小的范围内,所以激光的亮度高,它能把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上高度集中起来,即光能量在很短时间内,向空间很小范围内发散。

(4)相干性好

光的相干性可从时间相干性和空间相干性两个方面来看,前者表述纵向相干性,后者表述横向相干性。光的时间相干性用相干长度L量度,它表征可相干的最大光程差,也可以用光通过相干长度所需的时间,即相干时间τ来量度,二者关系为τ=L/c,c为光速。可以证明,相干时间τ与光谱的频宽成反比,即τ=1/△v,可见,光的单色性越好,即△v越小,则相干长度或相干时间越长,时间相干性就越好。激光的单色性好,因此它的相干长度很长,时间相干性好。例如,普通光源中单色性很高的Kr86灯发射的光,其相干长度只有77cm,而He-Ne激光器发射的激光,相干长度可达几十公里。

9. 按工作物质分类,激光器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按工作物质特性的不同,可分为固体激光器、气体激光器、半导体激光器、液体激光器等。

固体激光器:其工作物质为固体,是用人工方法把能产生受激辐射的金属离子掺入晶体或玻璃基质中制成的。这些掺杂的金属离子都容易产生粒子数反转。通常用作基质的晶体有刚玉( A12O3)、钇铝石榴石(Y3 Al5O15,简记YAG)、钨酸钙(CaWO4)、氟化钙(CaF2)等;用作基质的玻璃主要是优质硅酸盐光学玻璃,如钡冕玻璃和钙冕玻璃。作基质用的材料要求容易掺入起激活作用的发光金属离子;具有良好的光谱特性、光学透过率和光学均匀性;还适于长期激光运转的理化特性。有代表性的固体激光器有红宝石(Al2O3:Cr3+)激光器、掺钕钇铝石榴石(YAG: Nd3+)和钕玻璃激光器。

气体激光器:依工作物质不同又可区分为原子气体激光器、离子气体激光器、分子气体激光器、准分子气体激光器等。原子气体主要是氦、氖、氩、氪、氙等惰性气体,有时也有镉、汞等金属原子蒸气,典型代表是氦氖气体激光器;分子气体有CO2、CO、N2、H2、HF和水蒸气等,典型代表是二氧化碳激光器;离子气体主要有惰性气体离子和金属蒸气离子,典型代表有氩离子(Ar+)激光器和氪离子(Kr+)激光器。

半导体激光器:是以半导体材料为工作物质,通过一定的激励方式,在半导体的能带(导带和价带)之间,或者在能带与杂质(受主或施主)能级之间,实现非平衡载流子的粒子数反转。当处于粒子数反转状态的大量电子与空穴复合时,便产生受激发射过程。目前性能较好,应用较广的有双异质结构的砷化镓(GaAs)二极管激光器。

液体激光器:工作物质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有机染料溶液,另一类是含有稀土金属离子的无机化合物溶液。前者应用较普遍,现已在数十种有机荧光染料(如若丹明、荧光素、香豆素等)溶液中实现了激光发射,其中若丹明6G染料激光器是常用器件之一。后者是将稀土金属化合物(如氧化钕、氯化钕)溶于一定的无机物溶液中,其中稀土金属离子(如钕离子)起工作粒子作用,而无机物液体则起基质作用,因此,其发光机制类似固体工作物质,有代表性的无机液体激光器是SeOCl2:Nd3+(掺钕二氯氧化硒)和POC12:Nd3+(掺钕二氯氧化磷)激光器。

自由电子激光器(FEL):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新型激光器,工作物质是在空间周期性变化磁场中高速运动的电子束。只要改变自由电子束的速度就可以产生可调谐的相干辐射。由于输出波长可调,不存在介质击穿问题,输出功率高,光束质量好等优点,近年来格外为人们所重视。

10. 按运转方式分类,激光器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由于采用的工作物质和使用目的的不同,激光器可实行不同的运转方式。

单次脉冲运转激光器:采用这种方式运转的激光器,其工作物质的激励和相应的激光发射都是以单次脉冲进行,即在短时间内施加较强的激励作用,获得较大程度的粒子数反转,从而获得较强的脉冲输出。这种工作方式可提供中等水平脉冲激光功率和较高水平脉冲激光能量,能承受较大负载,可不采用冷却措施。单次脉冲激光器常用于激光打孔、点焊和基础研究中。

重复脉冲运转激光器:这种激光器的输出为一系列重复脉冲,为此,对工作物质进行重复脉冲方式激励,也可进行连续激励,但需用一定方式调制激光振荡,以获得重复脉冲激光输出。此种激光器可提供中等水平脉冲撒光功率和中等水平的脉冲能量。在测距、雷达、通信以及激光照明、计量、显示等技术中有重要应用。

连续运转激光器:此种激光器对工作物质的激励和相应的输出在一段较长时间内均以连续方式进行。通常在运转过程中,需要采取冷却措施,以防过热。以连续方式工作的激光器功率大约在102~103W之间,低于前两种。多应用于激光通信、多普勒雷达、光学外差、精密测量等方面。

Q突变运转激光器:这是采用一种专门调Q技术,从而获得高功率输出的特殊脉冲激光器。所谓调Q技术是在谐振腔内安装一个快速光开关,在激励作用开始后一段时间内,开关处于关闭状态,即不产生光振荡(实际上是增大谐振腔损耗,即降低Q值,故得名调

Q技术)。但随着激励的不断进行,粒子数反转程度不断提高,当达到一定值时,光开关突然打开(即谐振腔Q值快速增大),腔内光振荡立即开始。于是,就会在极短时间内输出一束宽度极窄、峰值功率极高的巨脉冲。从总的效果来看,调Q开关起到了压缩脉冲宽度的作用。这种激光器的功率可高达106~1012W,脉冲能量在10-2~102J间,脉冲持续时间约为10-8s ~10-l0s,在远距离激光测距、雷达、激光核聚变以及一些强光(非线性)光学研究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模式可控激光器:由于光学谐振腔的几何线度都远大于光波波长,因此光振荡模式必然是多种的。一般情况下,各种模式所对应的波型间位相关系不确定、频率不相同,而且也影响了输出光束的发散角。因此,在一些应用场合下,为提高光束质量,就要求对振荡模式加以控制。在实际应用中根据不同的需求,采取不同的单元技术。如稳频技术,是使激光器频率稳定在一个较小的区间内,这在精密测量中特别重要;锁模技术即相位锁定技术,是采用适当办法使不同振荡类型间保持确定相位关系;还有限模技术,是使振荡类型只限定为一种,形成单模输出。

11. 按激励方式分类,激光器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按将原子或分子激发到亚稳态的激励方式不同,可将激光器分类。

光激励激光器:采用光泵方式激励,几乎全部固体激光器和液体激光器,还有少数气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都属于这一类。

电激励激光器:绝大多数气体激光器和半导体激光器都采取电激励,有直流放电、交流放电、脉冲放电和电子束注入等形式。

化学激光器:利用放热化学反应的能量来激励工作粒子和实现粒子数反转。有代表性的有C3F7I(全氟烷基碘)激光器、HF(氟化氢)激光器和DF-CO2(氟化氘-二氧化碳)转移式化学激光器。氧碘化学激光器( COIL)是目前研究较多的一种。

热激励激光器:用高温加热方式使工作物质高能级粒子数增多,然后突变(如绝热膨胀)降低系统温度,利用工作粒子在高低不同能级上热驰豫时间的不同,建立起粒子数反转而产生激光。加热方式可通过放电、燃烧、压缩或爆炸等手段,热膨胀则通过高速气动喷管实现。气体CO2激光器是这类器件的典型。

核能激励激光器:利用小型核裂变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来激励工作物质,在特定能级间实现粒子数反转。目前成功的实例有核泵浦氦氩激光器等。

12. 按输出波长范围分类,激光器可以分为哪几类?

答:按激光器输出波长范围不同,可将激光器分类。

远红外激光器:输出激光波长处于25 ~1000μm之间,某些分子气体激光器以及自由电子激光器的激光输出即落入这一区域。

中红外激光器:输出激光波长处于中红外区(2.5~ 25μm),较典型的有CO2分子气体激光器,波长为10.6μm;CO分子气体激光器,波长为5~6μm。

近红外激光器:输出激光波长处于近红外区(0.75~2.5μm),代表者有掺钕固体激光器,波长为1. 06μm;GaAs半导体二极管激光器,波长约0.8μm,以及某些气体激光器。

可见光激光器:输出激光为可见光,波长范围为0.40~0.76μm,例如,红宝石激光器(0. 6943μm)、氦氖激光器(0.6328μm)、氩离子激光器(0.488μm、0.5145μm)、氪离子激光器(0.4762μm、0.5208μm、0. 5682μm、0.647lμm)以及一些可调谐染料激光器等均属于这一类。

近紫外激光器:输出激光波长范围处于近紫外光谱区(0.2~0.4μm),例如,氮分子激光器(0.337lμm)、氟化氪(KrF)、准分子激光器(0.249μm)以及某些可调谐染料激光器等,便属于此类激光器。

真空紫外激光器:输出激光波长范围在0.005~0.20μm,如氢分子激光器(0.1644~0.1098μm)、氙准分子激光器(0.173μm)等。由于波长短于0.20μm的紫外线在空气中传播时损耗大,常把这一波段的紫外线叫真空紫外线,故称这一类激光器为真空紫外激光器。

X射线激光器:输出波长处于X射线谱区,即10-6~5×10-3μm。X射线激光器除了

作为定向能束武器应用外,还可用于生命细胞的全息照相,对生物和生命科学研究有特殊用途。

13. 激光器中的光学谐振腔具有选频(波长)作用。如果要使He-Ne 气体激光器发出632.8nm 的激光,试计算光学谐振腔的长度。

解:谐振腔长度L 严格确定后,光的波长λ满足驻波条件时,即谐振腔长度

L=k λ/2, k=1,2,3……

由此,如果要使He-Ne 气体激光器发出632.8nm 的激光,光学谐振腔的长度为

L=k λ/2=(632.8nm/2)k=316.4knm , k=1,2,3……

14. He-Ne 气体激光器能够输出的最强三种波长的激光是由Ne 原子受激辐射发出的。如图所示,已知Ne 原子的4S 和5S 是亚稳态,3P 和4P 是不稳态;5S 态与4P 态能级的能量之差为eV 36.01=?E ,4P 态与4S 态能级的能量之差为eV 52.02=?E ,4S 态与3P 态能级的能量之差为eV 08.13=?E 。设5S 态向3P 态的受激辐射跃迁发出的激光的波长为1λ,5S 态向4P 态的受激辐射跃迁发出的激光的波长为2λ,4S 态向3P 态的受激辐射跃迁发出的激光的波长为3λ。试估算1λ、2λ、3λ。

已知普朗克常数s eV 10135667

.415??=-h ,真空中的光速m/s 100.38?=c 。

解:辐射的激光光子能量是能级能量之差

hv=△E

式中,v 是光子的频率。再由波长与频率的关系λ=c/v ,得到

λ1=c/v 1=hc/(

△E 1+△E 2+△E 3)=(4.135667*10-15eV ?s *3.0*108m/s)/(0.36eV+0.52eV+1.08eV)≈633nm

λ2=c/v 2=(4.135667*10-15eV?s*3.0*108m/s)/0.36eV ≈3446nm

λ3=c/v 3=hc/△E 3=(4.135667*10-15eV?s*3.0*108m/s)/1.08eV ≈1149nm

运筹学试题及答案

运筹学A卷) 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线性规划具有唯一最优解就是指 A.最优表中存在常数项为零 B.最优表中非基变量检验数全部非零 C.最优表中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为零 D.可行解集合有界 2.设线性规划的约束条件为 则基本可行解为 A.(0, 0, 4, 3) B.(3, 4, 0, 0) C.(2, 0, 1, 0) D.(3, 0, 4, 0) 3.则 A.无可行解 B.有唯一最优解medn C.有多重最优解 D.有无界解 4.互为对偶的两个线性规划, 对任意可行解X 与Y,存在关系 A.Z > W B.Z = W C.Z≥W D.Z≤W 5.有6 个产地4个销地的平衡运输问题模型具有特征 A.有10个变量24个约束

B.有24个变量10个约束 C.有24个变量9个约束 D.有9个基变量10个非基变量 6、下例错误的说法就是 A.标准型的目标函数就是求最大值 B.标准型的目标函数就是求最小值 C.标准型的常数项非正 D.标准型的变量一定要非负 7、m+n-1个变量构成一组基变量的充要条件就是 A.m+n-1个变量恰好构成一个闭回路 B.m+n-1个变量不包含任何闭回路 C.m+n-1个变量中部分变量构成一个闭回路 D.m+n-1个变量对应的系数列向量线性相关 8.互为对偶的两个线性规划问题的解存在关系 A.原问题无可行解,对偶问题也无可行解 B.对偶问题有可行解,原问题可能无可行解 C.若最优解存在,则最优解相同 D.一个问题无可行解,则另一个问题具有无界解 9、有m个产地n个销地的平衡运输问题模型具有特征 A.有mn个变量m+n个约束…m+n-1个基变量 B.有m+n个变量mn个约束 C.有mn个变量m+n-1约束 D.有m+n-1个基变量,mn-m-n-1个非基变量 10.要求不超过第一目标值、恰好完成第二目标值,目标函数就是

(完整版)大学土力学试题及答案

第1章 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一.填空题 1. 颗粒级配曲线越平缓,不均匀系数越大,颗粒级配越好。为获得较大密实度,应选择级配良好的土料作为填方或砂垫层的土料。 2. 粘粒含量越多,颗粒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亲水性越强,可吸附弱结合水的含量越多,粘土的塑性指标越大 3. 塑性指标p L p w w I -=,它表明粘性土处于可塑状态时含水量的变化范围,它综合反映了粘性、可塑性等因素。因此《规范》规定:1710≤

p I 为粘土。 4. 对无粘性土,工程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的密实度,工程上用指标e 、r D 来衡量。 5. 在粘性土的物理指标中,对粘性土的性质影响较大的指标是塑性指数p I 。 6. 决定无粘性土工程性质的好坏是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度,它是用指标r D 来衡量。 7. 粘性土的液性指标p L p L w w w w I --= ,它的正负、大小表征了粘性土的软硬状态,《规范》 按L I 将粘性土的状态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8. 岩石按风化程度划分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 9. 岩石按坚固程度划分为硬质岩石,包括花岗岩、石灰岩等;软质岩石,包括页岩、泥岩等。 10.某砂层天然饱和重度20=sat γkN/m 3,土粒比重68.2=s G ,并测得该砂土的最大干重度1.17max =d γkN/m 3,最小干重度4.15min =d γkN/m 3,则天然孔隙比e 为0.68,最大孔隙比=max e 0.74,最小孔隙比=min e 0.57。 11.砂粒粒径范围是0.075~2mm ,砂土是指大于2mm 粒径累计含量不超过全重50%,而大于0.075mm 粒径累计含量超过全重50%。 12.亲水性最强的粘土矿物是蒙脱石,这是因为它的晶体单元由两个硅片中间夹一个铝片组成,晶胞间露出的是多余的负电荷,因而晶胞单元间联接很弱,水分子容易进入晶胞之间,而发生膨胀。 二 问答题 1. 概述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与土的工程性质的关系? 答:三相组成的性质,特别是固体颗粒的性质,直接影响土的工程特性。但是,同样一种土,密实时强度高,松散时强度低。对于细粒土,水含量少则硬,水含量多时则软。这说明土的性质不仅决定于三相组成的性质,而且三相之间量的比例关系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

运筹学典型考试试题及答案

二、计算题(60分) 1、已知线性规划(20分) MaxZ=3X1+4X2 X1+X2≤5 2X1+4X2≤12 3X1+2X2≤8 X1,X2≥0 其最优解为: 基变量X1X2X3X4X5 X33/2 0 0 1 -1/8 -1/4 X25/2 0 1 0 3/8 -1/4 X1 1 1 0 0 -1/4 1/2 σj 0 0 0 -3/4 -1/2 1)写出该线性规划的对偶问题。 2)若C2从4变成5,最优解是否会发生改变,为什么? 3)若b2的量从12上升到15,最优解是否会发生变化,为什么? 4)如果增加一种产品X6,其P6=(2,3,1)T,C6=4该产品是否应该投产?为什么?解: 1)对偶问题为 Minw=5y1+12y2+8y3 y1+2y2+3y3≥3 y1+4y2+2y3≥4 y1,y2≥0 2)当C2从4变成5时, σ4=-9/8 σ5=-1/4 由于非基变量的检验数仍然都是小于0的,所以最优解不变。 3)当若b2的量从12上升到15 X=9/8 29/8 1/4 由于基变量的值仍然都是大于0的,所以最优解的基变量不会发生变化。 4)如果增加一种新的产品,则 P6’=(11/8,7/8,-1/4)T σ6=3/8>0 所以对最优解有影响,该种产品应该生产 2、已知运输问题的调运和运价表如下,求最优调运方案和最小总费用。(共15分)。 B1B2B3产量销地 产地 A1 5 9 2 15 A2 3 1 7 11 A3 6 2 8 20 销量18 12 16 解:初始解为

计算检验数 由于存在非基变量的检验数小于0,所以不是最优解,需调整 调整为: 重新计算检验数 所有的检验数都大于等于0,所以得到最优解 3、某公司要把4个有关能源工程项目承包给4个互不相关的外商投标者,规定每个承包商只能且必须承包一个项目,试在总费用最小的条件下确定各个项目的承包者,总费用为多少?各承包商对工程的报价如表2所示: (15分) 项目 投标者 A B C D 甲 15 18 21 24 乙 19 23 22 18 丙 26 17 16 19 丁 19 21 23 17 答最优解为: X= 0 1 0 0 1 0 0 0 0 0 1 0 0 0 0 1 总费用为50 4. 考虑如下线性规划问题(24分)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15 15 A 2 11 11 A 3 18 1 1 20 销量/t 18 12 16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5 13 0 15 A 2 -2 0 0 11 A 3 0 0 20 销量/t 18 12 16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15 15 A 2 11 11 A 3 7 12 1 20 销量/t 18 12 16 B 1 B 2 B 3 产量/t A 1 5 13 0 15 A 2 0 2 2 11 A 3 0 0 0 20 销量/t 18 12 16

现代电子线路基础(新版教材)-- 第六章习题答案

第六章习题答案 6.1 在题图 6.1所示调谐放大器中,工作频率f o =10.7MHz,L 1-3=4μH,Q o =100, N 1-3=20匝, N 2-3=5匝, N 4-5=5匝,晶体管3DG39在f o =10.7MHz 时测得g ie =2860μS,C ie =18pF, g oe =200μS, C oe =7pF,|y fe |= 45mS,y re =0,试求放大器的电压增益A vo 和通频带BW 。 解: 25.020 53~13~21=== N N P , 25.02053~15~42===N N P 总电容pF 4.55)L *)f 2/((1C 20==∑π LC 振荡回路电容pF 8.53C p C p C C ie 22oe 2 1=--=∑ LC 振荡回路固有谐振频率'0f ==10.85(MHz) 固有损耗电导:'' 6 00036.710()0011g S Q L 2Q f L ωπ-= = =? 2226266 1200.25200100.2528601036.710 0.228()oe ie G P g P g g mS ---∑=++=??+??+?= 116.32L 0Q G L ω∑== )KHz (6563 .167 .10Q f B L 0W === , 1210 228.0104525.025.0G |y |P P A 6 3fe 210 V -=????-=-=--∑ 注:由上述计算可以看出,' 0f 和0f 相差不大,即部分接入后对谐振频率影响较小,但概念要清楚。另外,这里给出了fe y (即认为是m g )不要通过EQ I 来计算m g 。 6.2 题图6.2是某中放单级电路图。已知工作频率f o =30MHz,回路电感L =1.5μH, Q o =100,N 1/N 2=4,C 1~C 4均为耦合电容和旁路电容。晶体管在工作条件下的y 参数为 ie (2.8j3.5)mS y =+; re 0y ≈ fe (36j27)mS y =- oe (0.2j2)mS y =+ 试解答下列问题: (1) 画出放大器y 参数等效电路; (2) 求回路谐振电导g Σ; (3) 求回路总电容C Σ; (4) 求放大器电压增益A vo 和通频带BW ; (5) 当电路工作温度或电源电压变化时, A vo 和BW 是否变化? 解:(1) y 参数等效电路如上图: (3) 由0f = 得2226212 01118784431415103010C .(pF )Lf ..∑π-===????? (2) 11=P , 25.04 1 122===N N P 由y 参数得)(58.1810302105.363pF C ie =???=-π,)(6.1010 3021026 3 pF C oe =???=-π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方法例题习题答案

求动点的轨迹方程(例题,习题与答案) 在中学数学教学和高考数学考试中,求动点轨迹的方程和曲线的方程是一个难 点和重点内容(求轨迹方程和求曲线方程的区别主要在于:求轨迹方程时,题目中 没有直接告知轨迹的形状类型;而求曲线的方程时,题目中明确告知动点轨迹的形 状类型)。求动点轨迹方程的常用方法有:直接法、定义法、相关点法、参数法与 交轨法等;求曲线的方程常用“待定系数法”。 求动点轨迹的常用方法 动点P 的轨迹方程是指点P 的坐标(x, y )满足的关系式。 1. 直接法 (1)依题意,列出动点满足的几何等量关系; (2)将几何等量关系转化为点的坐标满足的代数方程。 例题 已知直角坐标平面上点Q (2,0)和圆C :122=+y x ,动点M 到圆C 的切线长等与MQ ,求动点M 的轨迹方程,说明它表示什么曲线. 解:设动点M(x,y),直线MN 切圆C 于N 。 依题意:MN MQ =,即22MN MQ = 而222NO MO MN -=,所以 (x-2)2+y 2=x 2+y 2-1 化简得:x=45 。动点M 的轨迹是一条直线。 2. 定义法 分析图形的几何性质得出动点所满足的几何条件,由动点满足的几何条件可以判断出动点 的轨迹满足圆(或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的定义。依题意求出曲线的相关参数,进一步写出 轨迹方程。 例题:动圆M 过定点P (-4,0),且与圆C :082 2=-+x y x 相切,求动圆圆心M 的轨迹 方程。 解:设M(x,y),动圆M的半径为r 。 若圆M 与圆C 相外切,则有 ∣M C ∣=r +4 若圆M 与圆C 相内切,则有 ∣M C ∣=r-4 而∣M P ∣=r, 所以 ∣M C ∣-∣M P ∣=±4 动点M 到两定点P(-4,0),C(4,0)的距离差的绝对值为4,所以动点M 的轨迹为双曲线。其中a=2, c=4。 动点的轨迹方程为: 3. 相关点法 若动点P(x ,y)随已知曲线上的点Q(x 0,y 0)的变动而变动,且x 0、y 0可用x 、y 表示,则 将Q 点坐标表达式代入已知曲线方程,即得点P 的轨迹方程。这种方法称为相关点法。

最新土力学试题与答案

1.什么是土的颗粒级配?什么是土的颗粒级配曲线? 土粒的大小及其组成情况,通常以土中各个粒组的相对含量(各粒组占土粒总量的百分数)来表示,称为土的颗粒级配(粒度成分)。根据颗分试验成果绘制的曲线(采用对数坐标表示,横坐标为粒径,纵坐标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土重(累计百分)含量)称为颗粒级配曲线,它的坡度可以大致判断土的均匀程度或级配是否良好。 2.土中水按性质可以分为哪几类? 3. 土是怎样生成的?有何工程特点? 土是连续、坚固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形成的大小悬殊的颗粒,经过不同的搬运方式,在各种自然环境中生成的沉积物。与一般建筑材料相比,土具有三个重要特点:散粒性、多相性、自然变异性。 4. 什么是土的结构?其基本类型是什么?简述每种结构土体的特点。 土的结构是指由土粒单元大小、矿物成分、形状、相互排列及其关联关系,土中水的性质及孔隙特征等因素形成的综合特征。基本类型一般分为单粒结构、蜂窝结(粒径0.075~0. 005mm)、絮状结构(粒径<0.005mm)。 单粒结构:土的粒径较大,彼此之间无连结力或只有微弱的连结力,土粒呈棱角状、表面粗糙。 蜂窝结构:土的粒径较小、颗粒间的连接力强,吸引力大于其重力,土粒停留在最初的接触位置上不再下沉。 絮状结构:土粒较长时间在水中悬浮,单靠自身中重力不能下沉,而是由胶体颗粒结成棉絮状,以粒团的形式集体下沉。 5. 什么是土的构造?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土的宏观结构,常称之为土的构造。是同一土层中的物质成分和颗粒大小等都相近的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特征。其主要特征是层理性、裂隙性及大孔隙等宏观特征。 6. 试述强、弱结合水对土性的影响 强结合水影响土的粘滞度、弹性和抗剪强度,弱结合水影响土的可塑性。 7. 试述毛细水的性质和对工程的影响。在那些土中毛细现象最显著? 毛细水是存在于地下水位以上,受到水与空气交界面处表面张力作用的自由水。土中自由水从地下水位通过土的细小通道逐渐上升。它不仅受重力作用而且还受到表面张力的支配。毛细水的上升对建筑物地下部分的防潮措施和地基特的浸湿及冻胀等有重要影响;在干旱地区,地下水中的可溶盐随毛细水上升后不断蒸发,盐分积聚于靠近地表处而形成盐渍土。在粉土和砂土中毛细现象最显著。

运筹学试题及答案汇总

3)若问题中 x2 列的系数变为(3,2)T,问最优解是否有变化; 4)c2 由 1 变为 2,是否影响最优解,如有影响,将新的解求出。 Cj CB 0 0 Cj-Zj 0 4 Cj-Zj 3 4 Cj-Zj 最优解为 X1=1/3,X3=7/5,Z=33/5 2对偶问题为Minw=9y1+8y2 6y1+3y2≥3 3y1+4y2≥1 5y1+5y2≥4 y1,y2≥0 对偶问题最优解为 y1=1/5,y2=3/5 3 若问题中 x2 列的系数变为(3,2)T 则P2’=(1/3,1/5σ2=-4/5<0 所以对最优解没有影响 4)c2 由 1 变为2 σ2=-1<0 所以对最优解没有影响 7. 求如图所示的网络的最大流和最小截集(割集,每弧旁的数字是(cij , fij )。(10 分) V1 (9,5 (4,4 V3 (6,3 T 3 XB X4 X5 b 9 8 X1 6 3 3 X4 X3 1 8/5 3 3/5 3/5 X1 X3 1/3 7/5 1 0 0 1 X2 3 4 1 -1 4/5 -11/5 -1/3 1 - 2 4 X 3 5 5 4 0 1 0 0 1 0 0 X4 1 0 0 1 0 0 1/3 -1/ 5 -1/5 0 X5 0 1 0 -1 1/5 -4/5 -1/3 2/5 -3/5 VS (3,1 (3,0 (4,1 Vt (5,3 V2 解: (5,4 (7,5 V4 V1 (9,7 (4,4 V3 (6,4 (3,2 Vs (5,4 (4,0 Vt (7,7 6/9 V2 最大流=11 (5,5 V4 8. 某厂Ⅰ、Ⅱ、Ⅲ三种产品分别经过 A、B、C 三种设备加工。已知生产单位各种产品所需的设备台时,设备的现有加工能力及每件产品的预期利润见表:ⅠⅡⅢ设备能力(台.h A 1 1 1 100 B 10 4 5 600 C 2 2 6 300 单

教材第六章习题解答

第六章化学动力学习题解答 1.回答问题: (1)什么是基元反应(简单反应)和非基元反应(复杂反应)?基元反应和平时我们书写的化学方程式(计量方程式)有何关系? (2)从活化分子和活化能角度分析浓度、温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有何影响。 【解答】(1)化学反应进行时,反应物分子(或离子、原子、自由基)在碰撞过程中,只经过一步直接转化为生成物分子的反应,称为基元反应。由一种基元反应组成的总反应,称为简单反应。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基元反应所组成的总反应,是非基元反应,称为复合反应。基元反应是反应机理最简单的反应,化学方程式是一个宏观的总反应。 (2)一定温度下,气体分子具有一定的平均能量,具体到每个分子,则有的能量高些有的低些。只有极少数的分子具有比平均值高得多的能量,它们碰撞时能导致原有化学键破裂而发生反应,这些分子称为活化分子。活化分子所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分子的平均能量之差称为简单碰撞的活化能,简称活化能。 对一定温度下的某一特定反应,反应物分子所占的分数是一定的。因此单位体积内的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内反应分子的总数成正比,当反应物浓度增大时,单位体积内分子总数增多,活化分子的数目也相应增多。于是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度加快。 温度升高不仅使分子间碰撞频率增加,更主要的是使较多的分子获得能量而成为活化分子。结果导致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显著增加,从而大大加快了反应速率。升高温度可使活化分子的分数增加。 催化剂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实质,主要是因为它改变了反应的途径,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相应地增加了活化分子的分数,反应速率也就加快。 2.设反应A+3B →3C 在某瞬间时3()3-=?c C mol dm ,经过二秒时3()6-=?c C mol dm ,问在二秒内,分别以A 、B 和C 表示的反应速率A B C υυυ、、各为多少?

动点例题解析及答案

初中数学动点问题及练习题附参考答案 所谓“动点型问题”是指题设图形中存在一个或多个动点,它们在线段、射线或弧线上运动的一类开放性题目.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是动中求静,灵活运用有关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关键:动中求静. 数学思想:分类思想函数思想方程思想数形结合思想转化思想 注重对几何图形运动变化能力的考查。 从变换的角度和运动变化来研究三角形、四边形、函数图像等图形,通过“对称、动点的运动”等研究手段和方法,来探索与发现图形性质及图形变化,在解题过程中渗透空间观念和合情推理。选择基本的几何图形,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以能力立意,考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图形在动点的运动过程中观察图形的变化情况,需要理解图形在不同位置的情况,才能做好计算推理的过程。在变化中找到不变的性质是解决数学“动点”探究题的基本思路,这也是动态几何数学问题中最核心的数学本质。 二期课改后数学卷中的数学压轴性题正逐步转向数形结合、动态几何、动手操作、实验探究等方向发展.这些压轴题题型繁多、题意创新,目的是考察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容包括空间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等.从数学思想的层面上讲:(1)运动观点;(2)方程思想;(3)数形结合思想;(4)分类思想;(5)转化思想等.研究历年来各区的压轴性试题,就能找到今年中考数学试题的热点的形成和命题的动向,它有利于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研究对策,把握方向.只的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解题素养,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更明确地体现课程标准的导向.本文拟就压轴题的题型背景和区分度测量点的存在性和区分度小题处理手法提出自己的观点. 专题一:建立动点问题的函数解析式 函数揭示了运动变化过程中量与量之间的变化规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动点问题反映的是一种函数思想,由于某一个点或某图形的有条件地运动变化,引起未知量与已知量间的一种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就是动点问题中的函数关系.那么,我们怎样建立这种函数解析式呢?下面结合中考试题举例分析. 一、应用勾股定理建立函数解析式。 二、应用比例式建立函数解析式。 三、应用求图形面积的方法建立函数关系式。 专题二:动态几何型压轴题 动态几何特点----问题背景是特殊图形,考查问题也是特殊图形,所以要把握好一般与特殊的关系;分析过程中,特别要关注图形的特性(特殊角、特殊图形的性质、图形的特殊位置。)动点问题一直是中考热点,近几年考查探究运动中的特殊性: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相似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特殊角或其三角函数、线段或面积的最值。下面就此问题的常见题型作简单介绍,解题方法、关键给以点拨。 一、以动态几何为主线的压轴题。 (一)点动问题。(二)线动问题。(三)面动问题。 二、解决动态几何问题的常见方法有: 1、特殊探路,一般推证。 2、动手实践,操作确认。 3、建立联系,计算说明。

大学土力学试题及答案

第1章土的物理性质与工程分类 一.填空题 1.颗粒级配曲线越平缓,不均匀系数越大,颗粒级配越好。为获得较大密实度,应选择级配良好的土料作 为填方或砂垫层的土料。 2.粘粒含量越多,颗粒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亲水性越强,可吸附弱结合水的含量越多,粘土的塑性 指标越大 3.塑性指标I P r W L -W P ,它表明粘性土处于可塑状态时含水量的变化范围,它综合反 映了粘性、可塑性等因素。因此《规范》规定:10 ::: I P _17为粉质粘土,I P 17为粘土。 4.对无粘性土,工程性质影响最大的是土的密实度,工程上用指标e、D r来衡量。 5.在粘性土的物理指标中,对粘性土的性质影响较大的指标是塑性指数I P 6.决定无粘性土工程性质的好坏是无粘性土的相对密度,它是用指标D r来衡量。 W-W P 7.粘性土的液性指标I L ,它的正负、大小表征了粘性土的软硬状态,《规范》 W L-W p 按I L将粘性土的状态划分为坚硬、硬塑、可塑、软塑、流塑。 &岩石按风化程度划分为微风化、中等风化、强风化。 9.岩石按坚固程度划分为硬质岩石,包括花岗岩、石灰岩等;软质岩石,包括页岩、泥岩 10.某砂层天然饱和重度sat =20kN∕m3,土粒比重G^ 2.68 ,并测得该砂土的最大干重 度dmax =17.1kN∕m3,最小干重度dmin =15.4 kN/m3,则天然孔隙比e为0.68,最大孔隙比e f maχ =0.74,最小孔隙比e min =0.57。 11.砂粒粒径范围是0.075~2mm,砂土是指大于2mm粒径累计含量不超过全重50%,而大 于0.075mm粒径累计含量超过全重50%。 12.亲水性最强的粘土矿物是蒙脱石,这是因为它的晶体单元由两个硅片中间夹一个铝片组成,晶胞间露出的是多余的负电荷,因而晶胞单元间联接很弱,水分子容易进入晶胞之间,而发生膨胀。 二问答题 1.概述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与土的工程性质的关系? 答:三相组成的性质,特别是固体颗粒的性质,直接影响土的工程特性。但是,同样一种土, 密实时强度高,松散时强度低。对于细粒土,水含量少则硬,水含量多时则软。这说明土的性质不仅决定于

动点问题中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解析版)

专题01 动点问题中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 动点问题是初中数学阶段的难点,它贯穿于整个初中数学,自数轴起始,至几何图形的存在性、几何 图形的长度及面积的最值,函数的综合类题目,无不包含其中. 其中尤以几何图形的长度及面积的最值、最短路径问题的求解最为繁琐且灵活多变,而其中又有一些 技巧性很强的数学思想(转化思想),本专题以几个基本的知识点为经,以历年来中考真题为纬,由浅入深探讨此类题目的求解技巧及方法. 一、基础知识点综述 1.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 2. 垂线段最短; 3. 若A 、B 是平面直角坐标系内两定点,P 是某直线上一动点,当P 、A 、B 在一条直线上时,PA PB 最大,最大值为线段AB 的长(如下图所示); (1)单动点模型 作图方法:作已知点关于动点所在直线的对称点,连接成线段与动点所在直线的交点即为所求点的位 置. 如下图所示,P 是x 轴上一动点,求PA +PB 的最小值的作图.

(2)双动点模型 P 是∠AOB 内一点,M 、N 分别是边OA 、OB 上动点,求作△PMN 周长最小值. 作图方法:作已知点P 关于动点所在直线OA 、OB 的对称点P ’、P ’’,连接P ’P ’’与动点所在直线的交点 M 、N 即为所求. O B P P' P''M N 5. 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 ()2 y a x h k =-+,当a >0时,y 有最小值k ;当a <0时,y 有最大值k . 二、主要思想方法 利用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相似性质等转化为以上基本图形解答. (详见精品例题解析) 三、精品例题解析 例1. (2019·凉山州)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 =12,AE =3,点P 在BC 上运动(不与B 、C 重合),过点P 作PQ ⊥EP ,交CD 于点Q ,则CQ 的最大值为 例2. (2019·凉山州)如图,已知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8,0),(0,8). 点C 、F 分别是直线x =-5 和x 轴上的动点,CF =10,点D 是线段CF 的中点,连接AD 交y 轴于点E ,当△ABE 面积取最小值时,tan ∠BAD =( )

土力学习题与答案三

土力学习题与答案三 一、判断题。(60题) 1、黄土在干燥状态下,有较高的强度和较小的压缩性,但在遇水后,土的结构迅速破坏发生显著的沉降,产生严重湿陷,此性质称为黄土的湿陷性。(√) 2、经试验得知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圆锥仪入土深度为17mm,则土样的含水率等于其液限。(√) 3、土的饱和度只与含水率有关。(×) 4、土的密实度越大,土的渗透性越小。(√) 5、一土样颗粒分析的结果d10=0.16mm,d60=0.58mm,它的不均匀系数Cu=3.63。(√) 6、根据颗粒分析试验结果,在单对数坐标上绘制土的颗粒级配曲线,图中纵坐标表示小于(或大于)某粒径的土占总质量的百分数,横坐标表示土的粒径。(√) 7、黄土都具有湿陷性。(×) 8、经试验得知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圆锥仪入土深度为2mm,则土样的含水率等于其液限。( × ) 9、土的含水率直接影响其饱和度的大小。(√) 10、土的孔隙比越大,土的渗透性越大。(×) 11、常用颗粒分析试验方法确定各粒组的相对含量,常用的试验方法有筛分法和密度计法、比重瓶法。(×) 12、湖积土主要由卵石和碎石组成。(×) 13、土层在各个方向上的渗透系数都一样。( × ) 14、土的物理指标中只要知道了三个指标,其它的指标都可以利用公式进行计算。(√) 15、粘性土的界限含水率可通过试验测定。(√) 16、一土样颗粒分析的结果d10=0.19mm,它的不均匀系数Cu=3.52,d60=0.76mm。(×) 17、土的饱和度为0,说明该土中的孔隙完全被气体充满。(√) 18、岩石经风化作用而残留在原地未经搬运的碎屑堆积物为坡积土。(×) 19、一般情况下土层在竖直方向的渗透系数比水平方向小。(√) 20、粘性土的塑性指数可通过试验测定。( × ) 21、一土样颗粒分析的结果d10=0.17mm,d60=0.65mm,它的不均匀系数Cu=3.82。(√) 22、残积土一般不具层理,其成分与母岩有关。(√) 23、两个土样的含水率相同,说明它们的饱和度也相同。(×) 24、同一种土中,土中水的温度越高,相应的渗透系数越小。( × ) 25、粘性土的塑性指数与天然含水率无关。(√) 26、土的含水率的定义是水的体积与土体总体积之比。(×) 27、土中水的温度变化对土的渗透系数无影响。( × ) 28、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在温度的变化下,表层与内部受热不均,产生膨胀与收缩,长期作用结果使岩石发生崩解破碎。(√) 29、岩石在风化以及风化产物搬运.沉积过程中,常有动植物残骸及其分解物质参与沉积,成为土中的次生矿物。(×) 30、粘性土的液性指数可通过试验测定。( × ) 31、曲率系数在1~3之间,颗粒级配良好。(×) 32、渗透力是指渗流作用在土颗粒上单位体积的作用力。(√)

运筹学例题解析

(一)线性规划建模与求解 B.样题:活力公司准备在5小时内生产甲、乙两种产品。甲、乙两种产品每生产1 单位分别消耗2小时、1小时。又根据市场需求信息,乙产品的产量应该至少是甲产品产量的3倍。已知甲、乙两种产品每销售1单位的利润分别为3百元和1百元。请问:在5小时内,甲、乙两种产品各生产多少单位,才能够使得总销售利润最大 要求:1、建立该问题的线性规划模型。 2、用图解法求出最优解和最大销售利润值,并写出解的判断依据。如果不存在最优解,也请说明理由。 解:1、(1)设定决策变量: 设甲、乙两种产品分别生产x 1 、x 2 单位 。 (2)目标函数: max z=2 x 1+x 2 (3)约束条件如下:1221 12 25..3,0+≤??≥??≥?x x s t x x x x 2、该问题中约束条件、目标函数、可行域和顶点见图1所示,其中可行域用阴影部分标记,不等式约束条件及变量约束要标出成立的方向,目标函数只须画出其中一条等值线, 结论:本题解的情形是: 无穷多最优解 ,理由: 目标函数等值线 z=2 x 1+x 2与约 束条件2 x 1+x 2≤5的边界平行 。甲、乙两种产品的最优产量分别为 (5,0)或(1,3)单位;最大销售利润值等于 5 百元。 (二)图论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样题 A.正考样题(最短路问题的建模与求解,清华运筹学教材编写组第三版267-268页例 13)某企业使用一台设备,每年年初,企业都要做出决定,如果继续使用旧的,要付维修费;若购买一台新设备,要付购买费。但是变卖旧设备可以获得残值收入,连续使用1年、2年、3年、4年以上卖掉的设备残值分别为8万元、6万元、3万元和0万元。试制定一个5年的更新计划,使总支出最少。已知设备在各年的购买费与维修费如表2所示。要求:(1)建立某种图论模型;(2)求出最少总支出金额。

物化教材习题解答(人卫版)第6章习题

第六章 化学动力学习题答案 1. (1)一级反应 kt c c ln 0= 20 k 32 100100ln ?=- k=0.01928 min –1 (2)r = k ?c r 0=0.01928?0.03=0.005784 mol –1?l –1?min –1 r 20=0.01928?0.03?(1–32%)=0.003933 mol –1?l –1?min –1 (3)设水解百分数为x ,40 01928.0x 11ln ?=- x=53.75% 2. (1)s 144410 8.42ln k 2ln t 4 2 1=?= = - (2)kt p p ln 0 = t=10s 时 10 108.4p 60.66ln 4 ??=- p=66.34 kPa t=600s 时 600 10 8.4p 60.66ln 4 ??=- p=49.98 kPa 总压计算: N 2O 5 → 2NO 2 + 2O 21 t=0 p 0 t=t p 2(p 0–p) ())p p 2 1 - 2 p 35p p 0-= 总 ∴t=10 s 时, p 总 =67.14 kPa t=600 s 时, p 总 =91.68 kPa 3. 从表中数据看,反应物无吸收度,吸收度A 表征产物的浓度。 t=∞ 时,反应完全,(A ∞–A )表征反应物浓度。 一级反应,kt A A A ln c c ln 0=-=∞∞ ln(A ∞–A)=-kt+lnA ∞ , t(s) 0 300 780 1500 2400 3600 ∞ ln(A ∞–A) -1.390 -1.546 -1.743 -2.048 -2.442 -2.996 其回归方程为:ln(A ∞–A)=-4.409?10–4?t –1.397( r=0.9998 n=6 ) ∴k=4.409?10–4 s –1 4. r=kc kt c c ln r r ln 00== k 12010 1104ln 3 3=??-- (1) k=0.01155 min –1 (2)min 60k 2ln t 2 1== (3)1 -3 00 L mol 3463.001155 .010 4k r c ?=?==- 5. 初浓度相等的二级反应速率方程为 0 c 1kt c 1+ = t ~c 1的回归方程为: 91 .98t 79.11c 1+= (r=0.9999 n=7) (1) k=11.79 mol –1 ?L ?min –1 (2) 91.98c 10 = c 0=0.01011 mol ?L –1 (3) 0 c 1kt c 05.01+ = t=159 min

圆的动点问题--经典习题及答案

圆的动点问题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4分,第(2)小题5分,第(3)小题5分) 已知:在Rt ABC △中,∠ACB =90°,BC =6,AC =8,过点A 作直线MN ⊥AC ,点E 是直线 MN 上的一个动点, (1)如图1,如果点E 是射线AM 上的一个动点(不与点A 重合),联结CE 交AB 于点P .若 AE 为x ,AP 为y ,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2) 在射线AM 上是否存在一点E ,使以点E 、A 、P 组成的三角形与△ABC 相似,若存在求 AE 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过点B 作BD ⊥MN ,垂足为D ,以点C 为圆心,若以AC 为半径的⊙C 与以ED 为半径的⊙E 相切,求⊙E 的半径. A B C P E M 第25题图1 D A B C M 第25题图2 N

25.(本题满分14分,第(1)小题6分,第(2)小题2分,第(3)小题6分) 在半径为4的⊙O 中,点C 是以AB 为直径的半圆的中点,OD ⊥AC ,垂足为D ,点E 是射线AB 上的任意一点,DF //AB ,DF 与CE 相交于点F ,设EF =x ,DF =y . (1) 如图1,当点E 在射线OB 上时,求y 关于x 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函数定义域; (2) 如图2,当点F 在⊙O 上时,求线段DF 的长; (3) 如果以点E 为圆心、EF 为半径的圆与⊙O 相切,求线段DF 的长. A B E F C D O A B E F C D O

25.如图,在半径为5的⊙O中,点A、B在⊙O上,∠AOB=90°,点C是弧AB上的一个动点,AC与OB的延长线相交于点D,设AC=x,BD=y. (1)求y关于x的函数解析式,并写出它的定义域; (2)如果⊙O1与⊙O相交于点A、C,且⊙O1与⊙O的圆心距为2,当BD=OB时,求⊙O1 的半径; (3)是否存在点C,使得△DCB∽△DOC?如果存在,请证明;如果不存在,请简要说明理由.

土力学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土力学》第二章习题集及详细解答 第2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分类 一填空题 1.粘性土中含水量不同,可分别处于、、、、四种不同的状态。其界限含水量依次是、、。 2.对砂土密实度的判别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 3.土的天然密度、土粒相对密度、含水量由室内试验直接测定,其测定方法分别是、、。 4. 粘性土的不同状态的分界含水量液限、塑限、缩限分别用、、测定。 5. 土的触变性是指。 6.土的灵敏度越高,其结构性越强,受扰动后土的强度降低越。 7. 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可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 8.碎石土是指粒径大于mm的颗粒超过总重量50%的土。 9.土的饱和度为土中被水充满的孔隙与孔隙之比。 10. 液性指数是用来衡量粘性土的状态。 二、选择题 1.作为填土工程的土料,压实效果与不均匀系数C u的关系:( ) (A)C u大比C u小好(B) C u小比C u大好(C) C u与压实效果无关 2.有三个同一种类土样,它们的含水率都相同,但是饱和度S r不同,饱和度S r越大的土,其压缩性有何变化?( ) (A)压缩性越大(B) 压缩性越小(C) 压缩性不变 3.有一非饱和土样,在荷载作用下,饱和度由80%增加至95%。试问土样的重度γ和含水率怎样改变?( ) (A)γ增加,减小(B) γ不变,不变(C)γ增加,增加 4.土的液限是指土进入流动状态时的含水率,下述说法哪种是对的?( ) (A)天然土的含水率最大不超过液限 (B) 液限一定是天然土的饱和含水率 (C)天然土的含水率可以超过液限,所以液限不一定是天然土的饱和含水率 5. 已知砂土的天然孔隙比为e=0.303,最大孔隙比e max=0.762,最小孔隙比e min=0.114,则该砂土处于( )状态。 (A)密实(B)中密 (C)松散(D)稍密 6.已知某种土的密度ρ=1.8g/cm3,土粒相对密度ds=2.70,土的含水量w=18.0%,则每立方土体中气相体积为( ) (A)0.486m3 (B)0.77m3(C)0.16m3(D)0.284m3 7.在土的三相比例指标中,直接通过室内试验测定的是()。 (A)d s,w,e; (B) d s,w, ρ; (C) d s,e, ρ; (D) ρ,w, e。

运筹学例题及解答

运筹学例题及解答 一、市场对I、II两种产品的需求量为:产品I在1-4月每月需10000件,5-9月每月需30000件,10-12月每月需100000件;产品II在3-9月每月需15000件,其它月份每月需50000件。某厂生产这两种产品成本为:产品I在1-5月内生产每件5元,6-12月内生产每件4.50元;产品II在1-5月内生产每件8元,6-12月内生产每件7元。该厂每月生产两种产品能力总和应不超过120000件。产品I容积每件0.2立方米,产品II容积每件0.4立方米,而该厂仓库容积为15000立方米,要求:(a)说明上述问题无可行解;(b)若该厂仓库不足时,可从外厂借。若占用本厂每月每平方米库容需1元,而租用外厂仓库时上述费用增加为1.5元,试问在满足市场需求情况下,该厂应如何安排生产,使总的生产加库存费用为最少。 解:(a) 10-12月份需求总计:100000X3+50000X3=450000件,这三个月最多生产120000X3=360000件,所以10月初需要(450000-360000=90000件)的库存,超过该厂最大库存容量,所以无解。 ? ?(b)考虑到生产成本,库存费用和生产费用和生产能力,该厂10-12月份需求的不足只需在7-9月份生产出来库存就行, 则设xi第i个月生产的产品1的数量,yi第i个月生产的产品2 的数量,zi,wi分别为第i个月末1,2的库存数s1i,s2i分别

为用于第i+1个月库存的原有及租借的仓库容量m3,可建立模型: Lingo 程序为 MODEL: sets: row/1..16/:; !这里n 为控制参数; col/1..7/:; AZ(row,col):b,x; endsets 1211 127777778 7887898998910910109101110111110111211min (4.57)( 1.5) 30000150003000015000300001500030000150003000015000.i i i i i i z x y s s x z y w x z z y w w x z z y w w x z z y w w x z z y w w st x z ===+++-=→-=+-=→+-=+-=→+-=+-=→+-=+-=→+-=+∑∑1211121100005000 120000(712)0.20.415000(712)0i i i i i i i y w x z i z w s s s i ?????????=→+=??+≤≤≤?+=+??≤≤≤???变量都大于等于

胡乾斌教材部分习题解答

第一章 1.5 129=10000001B=81H;253=11111101B = FDH; 21.125=10101.001B=15.2H 18.6=10010.1001,1001,1001……B=12.999……H (无限循环小数,根据精度确定需要的位数) 1.12 由题得三者均为正数,所以原码、反码、补码相同,故 x1= x2= x3=0101,0111B=57H=87 1.13 该题与上题不同在均是负数,故原码、反码、补码相同的情况下,原数并不相同。 第二章 2.6最后一问: 如果CPU使用两组寄存器,一般使用第0与第1组,那么剩下的寄存器组对应的地址单元可作一般缓冲用,第0与第1组已用掉地址:00H—0FH, 故而堆栈SP的初值可设定在0FH或以上。 第三章 3.6 (1) A=57H, Cy=1(在符号位产生进位, 进位标志位Cy=1),进位的1是丢掉,累加器只能存8位信息。有同学写成A=157H, Cy=0. (2) A=3BH, Cy=0 3.8 SP=2FH, DPH=01H, DPL=23H, A=20H 注意SP在每次的POP减一,故最终SP=2FH.(30H单元的前一单元不是29H) 3.9 堆栈(0AH)=34H, (0BH)=12H, SP=0BH 有的同学仅写DPTR的内容,是不够的,这里是将DPTR的内容压入栈中,但DPTR本身不代表堆栈。

3.24 Loop循环完成的是24位的加法,每步将带进位位Cy相加,同时影响进位位。故经过loop循环后R0指向22H单元,结果送原R0指向的地址单元。 原来: (22H)=A0H (27H)=76H (21H)=90H (26H)=6FH (20H)=80H (25H)=A0H Loop循环: (22H)=17H Cy=1 (21H)=00H Cy=1 (20H)=20H Cy=1 之后,R0=23H, R1=28H。因Cy=1, 故(23H)=01H。 所有地址单元只可存八位数,不可(21H)=160H. 3.25A=10001100=8CH,执行乘以10的功能,因为A*2+A*2*2*2=A*10 有的同学没有写出是乘以10的功能。 3.26实现的如下逻辑运算[(P1.0∨P1.1)∧P1.2]∧(P1.3∨P1.4),其中以用户标志位 F0来存储[(P1.0∨P1.1)∧P1.2]的结果。 第四章 4.5略 有的同学有这样的指令:MOV R0, #2100H. R0只能存八位,故只能指向低位的地址区。有的同学逻辑搞反,不为零应该继续循环,故:DJNZ R2, LOOP就可以了,不需要太复杂。还有的同学传送方向搞反了,程序写成: MOVX A, @DPTR MOV @R0, A 计数器初始值应该为21H. 补充习题,有的同学忘做,可以简单回答:LJMP与LCALL的主要区别是未发生保护现场、恢复现场操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