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感官鉴定

粮食感官鉴定
粮食感官鉴定

感官鉴定粮食品质

一、粮食感官鉴定的概念

感官鉴定就是凭借人体各种感觉器官(眼、耳、嘴、鼻、手)接触粮油产生的客观感觉,根据质量标准和以往实践经验直接鉴定粮油品质的方法。一般采用该法鉴定粮油的杂质及不完善粒含量或色泽、气味、滋味和外观形态进行综合性的鉴定和评价。

人们在挑选农产品时,都会用感觉器官,包括视觉、触觉、嗅觉、味觉甚至听觉去判断产品的质量,根据感觉判断的结果去作出选择。因此,感官评定法仍然是目前国际上最通用的方法。农产品的色泽等外观特性可以利用人的视觉系统进行检测分级,此种方法在水果、蔬菜和畜禽肉上都有应用。如肉色是通过人眼将肉样与标准比色板颜色相比较,将其界定为与之相称的比色板的颜色等级。风味通常也是由品尝小组进行品尝试验来确定,不同品尝人员对风昧的敏感程度不同,个人喜好也不同,因而评定结果也会有所不同。人体感官评定方法简单、直接,可以真实反映人们的需求特点,但缺点是评定结果难免带有主观片面性,是对质量的一种模糊评定,不能准确量化。

二、粮食感官鉴定的意义

1、感官鉴定具有简便、快速的特点。在粮油征购入库和对粮油进行一般品质鉴定时,有其实用价值,尤其对粮油的外观品质如色泽、气味和滋味的鉴定,更是十分简便

2、无需特殊设备仪器,有利于广大基层单位采用和广大农民所接受,有利于标准的贯彻执行。

在粮油各业务环节的检验中,一般采用感官鉴定法来鉴定粮油杂质、水分、不完善粒及色泽、气味、滋味是否正常等项目,因而可以反映农产品制品的商品外观价值、物理特性和工艺品质。

三、常用感官鉴定的方法

感官鉴定方法,按照人体的感觉器官不同,可分为视觉鉴定法、听觉鉴定法、嗅觉鉴定法、味觉鉴定法、触觉鉴定法、齿觉鉴定法。上述各种方法必须互相结合,协调运用,综合判断,才能得到正确的结果。具体方法分述如下:(一)、视觉鉴定法

利用眼睛鉴定粮油品质的一种方法。

视觉鉴定法的鉴定内容:主要鉴定粮油的品种、粒形、色泽、饱满程度、杂质含量、不完善粒、容量、千粒重、出糙率、含油量、加工精度等项目。

视觉鉴定时,采取点面结合、上下结合,既要有重点,又要全面。

具体做法:先将视线集中在一点仔细观察,然后进行全面观察并与一点相比较,以确定粮油品质优劣。

实例:①杂质:如看杂质时,首先估量被检样品数量多少观察含杂情况,然后使用手或样品盘成斜面,慢慢抖动,待粮粒流完后,再观察手或样品盘中留有杂质多少。

②水分:如用眼判断粮油水分大小时,可观察粮油籽粒表面状况及籽粒表面光泽强弱。

在应用视觉鉴定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鉴定粮油色泽时,应注意光线强弱对色泽的影响,避免在日出前、日落后和微弱的灯光下进行。

2.在室内外鉴定时,应避开日光直射(因光线太强,会失去原有品质的色泽),在散射光下进行。

3.在视觉鉴定时,应全面、仔细地观察,并注意品种不一、干湿不匀、上好下次、掺杂掺伪等情况。

4.如因观察时间过长,视觉疲劳,可闭眼稍作休息,解除疲劳后再进行检验(二)听觉鉴定法

利用耳听粮食和油料在翻动时或齿碎时发出的声响来判断粮食、油料水分的大小和品质好次的一种方法。

在鉴定时,将粮食、油料籽粒在手中紧握或碾压和粮粒自由落下时所发出声音的响亮程度,来判断粮食、油料的干湿程度。如粮粒从高处向低处流落时发出的声音响亮爽脆,则水分较低;反之,声音微弱发沉闷则表明水分大。

(三)嗅觉鉴定法

利用鼻闻鉴定粮油气味,从而判断其品质好坏的一种方法。

具体方法:

(1)在打开粮包或打开仓门进仓时,立即嗅闻;

(2)将粮食、油料样品臵于手掌心中立即嗅味;

(3)必要时以嘴哈气加温闻;

(4)可将粮食或油料样品放入密闭容器内,在60~70℃的温水浴中保温数分钟,取出,开盖嗅辨其气味。

各种正常的粮食或油料都具有本身特殊的气味。新鲜而正常的粮食、油料都具有一种清香味,这种气味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减弱,其原因:除了粮食自身变化外,还有外界条件的影响。所以新粮和陈粮的气味不同。如:①发过热的粮食有酒精味;②发过霉的粮食有霉味和酸味;③发芽的粮食有甜味;④粮食、油料在收获、储存、运输过程中如接触有气味的物质(农药、化肥、煤油等),就会被粮油吸附带有特别异味。

在鉴定粮食、油料气味时,特别应注意温度与气味的关系。各种气味在低温下都比较清淡甚至消失;温度增高时,可使气味变得浓而显著。

(四)味觉鉴定法

利用口来品尝辨别粮油的滋味,从而判断其品质好次的一种方法。

每一种粮食、油料的正常籽粒,都具有独特的滋味,这种滋味通常是不显著

的,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辨别。

滋味有酸、甜、苦、辣、咸多种,由于味觉和嗅觉的协调作用,便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滋味。例如:①霉坏的籽粒常常带有酸霉味;②发过热的常带有苦味;

③发芽的常带有甜味;④感染外来的其他异味也可识别,比如粮食、油料在收获、储存、运输过程中如接触有气味的物质(农药、化肥、煤油等),就会被粮油吸附带有特别异味。

鉴别滋味的方法:先将少量干净的粮粒碾碎,取碾碎的粮样2g左右,放入口中慢慢细嚼辨别滋味,或将试样制成熟食辨别滋味,其味显较浓。

利用味觉鉴定粮油品质应戒烟、酒,而且在鉴别前首先漱口,鉴别时用舌尖辨别滋味,从而推断品质的好坏。

注意:对严重霉变污染的粮油不能用味觉品尝。

(五)触觉鉴定法

是利用手直接接触粮油时的感觉程度来判断粮油品质的一种方法。

用手触摸粮食,根据粮食的软硬、冷热、滑涩、干湿等来判断粮油水分、杂质的大小及粮温高低。如将手插入粮堆或粮包内,感觉松散阻力小,夏天觉得有凉气,抓时粮粒易从指缝中流落者水分较低;反之,手插入时感觉湿润而阻力大的,则说明水分高。

(六)齿觉鉴定法

利用牙齿咬粮食、油料或咀嚼粉状粮时的感觉程度来鉴定粮油品质的一种方法。

齿觉法主要是判断粮食、油料水分大小和粒质的软硬程度及粉状粮食的含砂量等。比如:用牙咬碎时,①若感觉籽粒坚硬用力较大,声音爽脆,断面光滑(软质麦除外)的,则水分较低;②感觉籽粒松软,用力较小,声音不爽脆,断面起毛的,则水分较高;当感觉用力很小,声音微弱,断面成片状的,则水分更高。

齿觉法一般常用门齿或臼齿咬断或咬碎粮粒。

粮油感官鉴定方法,在实际运用时,必须在仪器检验的指导下,实行感官鉴定和仪器检验相结合,各感觉器官相互配合,协同运用,综合分析,认真鉴定。

四、感官鉴定粮油品质注意事项

(1)必须熟练掌握粮食检验操作规程。

(2)必须熟悉各种杂质、不完善粒检验项目的具体规定和解释。

(3)必须熟悉粮食质量标准,如分类、杂质、不完善、水分等的规定指标。

(4)新粮收购前必须掌握当年当地的农情、品种,各乡镇粮食质量和特点。

(5)新粮收购时,必须制备出各品种、各等级的粮食标准样品,方便对照检验。

(6)感官检验结果必须经常与仪器检验对照,有偏差及时纠正,从中积累经验。

(7)工作要集中精力,认真进行质量评定,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及检验规程,以便最大限度地缩小感官检验误差。

(8)感官检验要避免工作时间长,要适当休息,否则会出现一眼高一眼低现象。

(9)检验粮食色泽、气味和滋味的过程中,视力、嗅觉、和味觉必须正常,反应灵敏。

(10)检验室周围要避免红、黄、绿三色的存在,外界或室内要保持散射自然光,避免在强光或弱光下工作。

五、工作中常接触到的粮食指标感官判断

(一)感官判断粮食容重

容重:粮食籽粒在单位容积内的质量称为容重单位用g/l表示。

1、触觉检验法。用手抓一把粮食,掂其分量,感觉光滑、沉重有分量,说

明容重较大,反之则较小。

视觉检验法。

(1)看色泽:不成熟的粮粒粒面生皱且颜色呆白,关泽不好或无光泽,容重低。

(2)看粒形:粒大、饱满而匀称的粮食容重大。

(3)看不完善粒含量:如果不完善粒比例小,则容重较大。

(4)看质地:随机取粮食籽粒数粒,用刀片将粮粒横向切断,看质地结构,估算硬质粮粒比例。硬质粮粒质地紧密,容重大;软质粮粒质地疏松,硬度小,容重低。

2、齿觉检验法。随机取粮粒数粒,用门牙将其咬断,短短咬断时所用的力度和产生的响声,判断粮食的水分含量和质地软硬。水分较低的粮食,容重较大。质地坚硬的粮食容重大。

(二)感官判断粮食水分

水分:粮食水分是指粮食试样中水分的质量占试样质量的百分比。

1、触觉检验法。用手插入粮食中,并抓满一把,紧紧握住并用力使手掌内的粮食转动,此时用心感觉:

(1)手插入粮食中的阻力大小,对于同种粮食来说,手插入较为容易的,表明水分较低。

(2)脆滑还是滞涩:脆滑,松爽者干燥,反之则潮湿。

(3)用软棘手程度:手掌感觉硬且刺手,水分较低,反之则水分较高。

(4)凉热程度:手掌感觉温热时水分较低,反之则水分较高。

2、齿觉检验法。用牙咬时感觉坚硬,响声清脆,一咬两段,则水分较低;如咬断时发软疏松,响声轻、浊,则水分高,如咬断时粮粒呈粉状或将粮粒咬扁,则水分很高。齿觉检验水分时,要注意区分粮食自身的质地状况,相同含水量的粮食,硬质粒比软质粒更坚硬,用门牙咬断粮粒时所用的力度更大,相声也更清

脆。

3、视觉检验法

(1)稻谷:取一定数量的稻谷,放在手木砻内碾出糙米,吹去谷壳看糙米。如出糙容易、糙米饱满、光洁、完整、碎粒少,说明稻谷水分较低;如出糙不匀,糙米表面毛糙,碎粒多,则说明稻谷水分较高。

(2)小麦:看麦粒的表皮来判断水分的高低,如表皮紧缩、色泽淡黄或淡红切均匀一致时,水分较低。还可看麦粒用门牙咬断时的断面情况,如断面光洁、一咬两段,则水分符合标准,反之则水分较高。

(3)玉米:主要看玉米胚部,胚紧缩起皱,蒂松脆易断,则水分符合标准。

(三)感官判断粮油杂质

杂质:夹杂在粮食中没有使用价值的物质和影响粮食质量的异种粮粒。

1、视觉检验法。通过查看粮粒表面,检查粮粒表面的清爽程度,以及各类杂质、无食用价值粮食和异种粮粒的数量、比例。需要注意的是,有机杂质(如粮食、油料植株的根、茎、叶、颖等)往往质轻,多留在粮食表层,比较醒目,但不一定会使杂质超标。

也可用手插入粮食中,并顺手抓出一把样品,向上松开手掌,轻轻抖动手掌使粮粒徐徐下落,看手掌心和指缝间的泥沙含量。如很少,则含量在1%以内;如较明显,则超过1%。对于中粒粮和大粒粮,因粒间孔隙较大,因而杂质往往在包装的或粮堆的中下部,手插取样时应尽量深入到中下部。

2、选筛辅助检验法。随机取样品约250g,把被检粮食放入选筛中筛动,套上筛底和筛盖,用力筛理片刻后,使粮食和杂质分离,然后检查筛底中的筛下物含量,估测杂质百分率。

3、瓷盘辅助检验法。把粮食放在磁盘中摊平,通过抖动瓷盘,使杂质集中到瓷盘的下面,然后移开粮食,看盘中杂质多少判断粮食杂质。

(四)感官判断稻谷出糙率

稻谷出糙率:净稻谷脱壳后的糙米质量占试样质量的百分比,其中不完善粒折半计算。

1、触觉检验法。用手抓一把稻谷,摊平在手掌上掂量掂量,感觉其分量。然后观察稻谷的成熟度、饱满度。

2、手木砻辅助检验法。用手木砻将试样脱粒出糙,通过观察稻米的色泽、外观、稻壳的厚薄、不完善粒多少来判断稻谷出糙率大小。

(1)糙米的色泽:糙米色泽以颜色鲜艳,浅黄色为佳,光泽明显为佳。

(2)糙米的外观:观察糙米籽粒是否饱满、均匀,纵向沟纹深浅和腹白大小等。如果糙米颗粒大、均匀、饱满、纵向沟纹浅、腹白小、光泽好,则出糙率高。

(3)稻壳的厚薄:如果稻壳的内外颖厚,则出糙率就会偏低。

(4)不完善粒的含量:看糙米中死青米(外观呈淡青色,既无光泽又不透明,外观全部为粉质的颗粒)、灰质米(及白片、死米,指外表白色无光泽,里面皱缩粗糙,外观全部为粉质的颗粒)等未熟粒的含量多少和虫蚀、病斑、生芽、生霉粒所占的比例。不完善粒含量低的稻谷出糙率高。

六、感官判断粮食新旧的方法

1、小麦

(1)形态色泽。如果是新小麦,籽粒饱满、胚乳充实、色泽光亮、粒色较深,多数麦毛较松散且发白;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小麦籽粒的体积变小,麦粒光泽度明显下降,粒色渐、表皮皱褶,有的麦毛发灰。

(2)气味。取一定数量小麦样品臵于样品盘中,用嘴对其直接呵气并立即嗅辨其气味是否正常。如果是新小麦,就有特有的香味;而随着储藏时间的延长,由于小麦本身的品质发生变化和对粮堆内各种气体的吸附渐多、渐杂,使原来的香味越来越淡,甚至出现异味,如臭味、霉味和腥味等。

(3)比对。将试样与已知确切生产年份的标准小麦进行对比,仔细观察小

麦的形态、色泽和气味是否与标准样品一致。

2、稻谷

(1)壳色:同等条件下多存一年的壳色显著加深,常温保管3 年者壳色显著深红。

(2)米皮:储存越久,糙米皮色越干褐,脱皮越难。

(3)米色:储存越久,米色越暗,角质越干粗,呈深褐甚至黄变。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食品感官评定知识概括 一、名词解释 1、风味:指食品在嘴里经由化学感官所感觉到的一种复合现象,它不包括外观 和质构;作为食品的一种属性,可定义为食物刺激味觉或嗅觉受体而产生的各种感觉的综合。 2、气味:样品的挥发性物质进入鼻腔时,能被嗅觉系统所识别的味道。 3、交叉—适应:也称感觉疲劳,感觉疲劳发生在器官的末端神经、感受中心的 神经和大脑的中枢神经上,感觉疲劳的结构是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灵敏性逐渐下降,随刺激时间的延长甚至达到忽略这种气味存在的程度。 4、协同:由于一种物质的存在而增强了对两种物质混合强度的感知,这样使得 对混合物的感觉要比每种组分的感觉总和更为强烈。 5、组群效应:一个好的样品在一组劣质产品中会降低它的等级,反之亦然。 6、对比效应:在评价劣质样品前,先呈送优质样品会导致劣质产品的等级降低 (与单位评定相比),相反情况也成立,优质样品呈送在劣质样品之后,它的等级将会被划分得更高。 7、极限阈值:指刺激水平远远高于感官所能感受的刺激水平,或是物理刺激强 度增加而反应没有进一步增加所涉及到的区域,通常也称为最大阈值。在这个水平上,感官已感受不到强度的增加,且有痛苦的感觉。 8、质地剖面方法:这是一种感官分析方法,它根据食品的机械、几何、脂肪和 水分特征,每个特征表现的程度以及从咬第一口到咀嚼完成的全过程中感官属性表现的顺序情况,对食品的综合质地进行分析。 9、快感标度:在接受性检验中有一个概念叫快感标度,也就是已知的对样品喜 爱程度的标度。 10、适应性:是由于持续地接受相同或类似物的刺激而对所给刺激物感觉的减少 或改变。(在感官评定中,此因素会导致感官阈值和强度等级的变化,是必须要避免的因素) 11、属性差异试验:是指检验一种样品与另一种样品或其他几种样品间某种属性 之间的差异。(两样品间属性差异试验可根据两样品的特性强度的差异大小来判断)

食品感官评定

4种基本味道:甜、酸、苦、咸 五种基本感觉,即: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和味觉 感觉是由感官产生的,具有如下属性: 人的感觉可以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感官是感觉事物的必要条件; 人的感觉不只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也反映人体自身活动和舒适情况; 感觉虽然是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的基础和前提; 感觉的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感官具有的共同特征是: ①对周围的环境和机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 ②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③只有刺激量达到一定程度才能对感官产生作用; ④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觉灵敏度下降; ⑤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很大的影响; ⑥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 感觉阈值: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程度。感觉阈值既有绝对感觉阈值,又有差别敏感阈值。 食品感官的基本规律:适应现象、对比现象、协同效应和掩蔽现象、变调现象 影响味觉的因素: 呈味物质的水溶性、介质、温度、不同味道本身的感受时间不同、身体状况 嗅觉的生理特点: (1)嗅觉对气味的适应性 嗅觉适应会产生3种反应: ①从施加刺激到嗅觉疲劳,嗅感减弱到消失有一定的时间间隔; ②在产生嗅觉疲劳的过程中,嗅味阈逐渐增加; ③嗅觉对某种刺激产生疲劳后,嗅感灵敏度再恢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2)嗅味的相互影响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气味混合到一起时,可能产生下列结果: 气味混合后,某些主要气味特征受到压制或消失,从而无法辨认混合前的气味; 产生中和作用; 混合中某种气味被压制而其他的气味特征保持不变,即失掉了某种气味; 混合后原来的气味特征彻底改变,形成一种新的气味; 混合后保留部分原来的气味特性,同时又产生一种或者几种新的气味。 (3)不愉快气味的掩盖 各种气味之间存在掩蔽现象。 (4)嗅觉的敏感性 人的嗅觉相当敏锐,可感觉到一些浓度很低的嗅感物质,这点超过化学分析中仪器方法测量的灵敏度。

全套感官相关标准

感官检验和评价相关标准导论及总则 GBT 10220-2012 感官分析方法学总论 GBT 10221-2012 感官分析术语 GBT 13868-2009 感官分析建立感官分析实验室的一般导则 GBT 21172-2007 感官分析食品颜色评价的总则和检验方法 GBT 25006-2010 感官分析包装材料引起食品风味改变的评价方法 GBT 29604-2013 感官分析建立感官特性参比样的一般导则 GBT 29605-2013 感官分析食品感官质量控制导则 方法标准 GBT 12313-1990 感官分析方法风味剖面检验 GB 12314-1990 感官分析方法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准则 GB 12316-1990 感官分析方法“A”-“非A”检验 GBT 12310-2012 感官分析成对比较检验 GBT 12311-2012 感官分析三点检验 GBT 12315-2008 感官分析方法学排序法

GBT 15549-1995 感官分析方法学检测和识别气味方面评价员的入门和培训 GBT 16860-1997 感官分析方法质地剖面检验 GBT 16861-1997 感官分析通过多元分析方法鉴定和选择用于建立感官剖面的描述词 GBT 17321-2012 感官分析方法二-三点检验 GBT 19547-2004 感官分析方法学量值估计法 GBT 22366-2008 感官分析方法学采用三点选配法(3-AFC)测定嗅觉、味觉和风味觉察阈值的一般导则 GBT 12312-2012 感官分析味觉敏感度的测定方法 GBT 12312-2012 感官分析味觉敏感度的测定方法 评价员管理 GBT 23470.1-2009 感官分析感官分析实验室人员一般导则第1部分:实验室人员职责 GBT 23470.2-2009 感官分析感官分析实验室人员一般导则第2部分:评价小组组长的聘用和培训 GBT 16291.1-2012 感官分析选拔、培训与管理评价员一般导则第1部分:优选评价员 GBT 16291.2-2010 感官分析选拔、培训和管理评价员一般导则第2部分:专家评价员 食品感官标准(粮油) GBT 14611-2008 粮油检验小麦粉面包烘焙品质试验直接发酵法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茶叶感官检验方法 1、茶叶的感官鉴别要点 茶叶的优与劣,新与陈,真与假主要是通过感官来鉴别的。 一般而言,茶叶质量的感官鉴别都分为两个阶段,即按照先“干看”(即冲泡前鉴别)后“湿看”(即冲泡后鉴别)的顺序进行。“干看”包括了对茶叶的形态、嫩度、色泽、净度、香气滋味等五方面指标的体察与目测。不同种类的茶叶外形各异,但一般都是以细密、紧固、光滑、质量等的程度作为衡量标准的,这是共性,接着观察茶叶的油润程度、芽尖和白毫的多寡、茶梗、籽、片、末的含量,并由此来判断茶叶的色泽,嫩度和净度,最后通过鼻嗅和口嚼来评价茶香是否浓郁,有无苦、涩、霉、焦等异味。“湿看”则包括了对茶叶冲泡成茶汤后的气味、汤色、滋味、叶底等四项内容的鉴别。即闻一闻茶汤的香气是否醇厚浓郁、观察其色度、亮度和清浊度,品尝其味道是否醇香甘甜、叶底的色泽、薄厚与软硬程度等。归纳以上所有各项识别结果来综合评价茶叶的质量。带有包装的茶叶,必须在包装物上印有产品名称,厂家名称,生产日期,批号规格,保存期限等。产品要有合格证明。 2、茶叶的品种 我国的茶叶种类甚多,花色品种更是纷繁复杂,而茶叶的命名和分类方法又历来都很不统一。但目前根据商业经营习惯,一般将茶叶分为如下几类: (1)红茶:它是用采摘下来的茶树嫩枝芽叶,经过萎凋、揉捻、发酵、烘干而形成特有的色、香、味的一种商品茶。红茶又可细分为块红茶(如祁红、滇红、川红、越红等),红碎茶(装成小袋茶等)和小种红茶。 (2)绿茶:它是采用中小叶型的茶树嫩枝芽叶,经高温杀菌、制止酶对茶多酚的氧化作用,从而保持鲜叶绿色的一种商品茶。绿茶依干燥方法不同又可细分为 ①炒青:有条形的(如眉茶)、圆形的(如珠茶)、扁形的(如龙井茶)等。 ②烘青:有条形茶(如黄山主峰)、尖形茶(如信阳毛尖)、片形茶、针形茶等。 ③晒青:主要有普通晒青茶和特种晒青茶。 (3)花茶:花茶是用制好的绿茶(主要是烘青)配进香花窖制而成的茶叶。花茶具有不同的香型,花色品种多以加入的香花命名,如茉莉花茶、玉兰花茶、柚子花茶等。 (4)乌龙茶:它是红绿茶加工技术的结合,是半发酵茶的总称。先使茶树鲜叶局部轻度发酵,然后采用高温杀菌,制得的成品茶叶索有“绿叶红镶边”之说。其主要品种有武夷岩茶、铁观音、台湾乌龙茶等。 (5)紧压茶:用黑茶,晒青和红茶的副茶为原料,经蒸茶装模或装萎压制成砖、砣、饼型的再制茶,统称为紧压茶。其主要品种如黑砖、茯砖、沧茶、普洱茶等。 3、鉴别茶叶的外貌 茶叶外貌的感官鉴别也称“干看”,即取茶叶样品(嫩枝、幼叶和新芽等)置掌中或单色背景下,用肉眼或借助于放大镜进行观察,再辅以鼻嗅、口嚼。 (1)外形鉴别 良质茶叶——绿茶、红茶、花茶以条索紧细、圆直或弯直光滑,质重匀齐者为优质。乌龙茶以条索肥壮、圆芽的外形颗粒形圆而紧实者为佳,越圆越紧越细越重就愈好。外形呈条索状的茶叶,以条索紧细、圆直成弯直光滑,质重均齐者为优质。外形圆形状的茶叶,以越圆越紧越细光滑而质量为优良。外形扁平的茶叶,以平扁挺直光滑为上品。次质茶叶——条索、圆形、扁平三种形状的茶叶,凡是外形看上去粗糙、松散、结块、热曲、短碎者均为次质。

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标准 1.职业概况 1.1职业名称: 粮油质量检验员。 1.2职业定义 从事粮油购销、储存、运输、加工等环节质量(含卫生)检验和质量控制等相关工作的人员。 1.3职业等级 本职业共设五个等级,分别为: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五级)、中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四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 1.4职业环境 室内,常温,部分工作场所有毒有害、粉尘较大。 1.5职业能力特征 具有一定的学习、分析、推理、判断能力;具有一定的计算和表达能力;视觉、味觉、嗅觉、听觉正常;手指、手臂灵活,动作协调。1.6基本文化程度 1.7培训要求初中毕业。 1.7.1 培训期限 全日制职业学校教育,根据其培养目标和教学计划确定。晋级培训期限:初级不少于300标准学时;中级不少于250标准学时;高级不少

于200标准学时;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60标准学时;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不少于120标准学时。 1.7.2培训教师 培训初、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员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粮油质量检验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培训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的教师应具有本职业高级粮油质量检验师职业资格证书2年以上或本专业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1.7.3培训场地设备 标准教室及具备必要检验仪器设备、实验材料和工具等的实践场所。 1.8鉴定要求 1.8.1适用对象 从事或准备从事本职业的人员。 1.8.2申报条件 ——初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经本职业初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2)在本职业连续见习工作满2年。 (3)本职业学徒期满。 ——中级(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 (1)取得本职业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后,连续从事本职业工作满 3年,经本职业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感官评定

1.经验:是指非计划性的实际从事感官评定的知识积累。 2.培训:是为了提高评价员的能力而进行系统性的有计划的训练。 3.分析型评价员分级①初级评价员:具有一般感官评价能力的评价员。②优选评价员:具有较高感官评价能力的评价员。③专家:对某种产品具有丰富经验,能独立的或在评价小组内进行该产品感官评定的优选评价员。 4.分析型感官试验人员的要求:生理能力和心理能力。 5.分析型感官试验人员的考核:感官灵敏度考核、复现性考核、相容性考核和标准性考核。 6.环境对感官评定的影响因素(1)微气候:又称工作环境的气象条件,由气温、湿度、气旋速度和热辐射构成。(2)环境照明。(3)色彩。(4)环境噪声。 7.试验区的要求(1)评价室的位置选择:便于到达,比较安静。(2)食品感官评定室的平面布置:应设置换气设备和空气过滤设备,在评价室中形成一个微小的正压。在评价室空气的流速应小于0.3m/s。(3)感官评价室环境的要求:温度18-22度,湿度RH50-60%。(4)采光与照明:电气照明分为一般照明、局部照明和混合照明。食品感官评价要求较高照明并对照射方向有特殊要求,因此一般采用混合照明。感官评价室应设置可以调节照度、颜色和照射角度的光源。 8.样品制备区及要求:①制备区应紧靠试验区,其内部布局应合理,并留有余地,空气应流通,能快速排除异味。②制备区不是评价员进入试验区的必经之路。③通风性能好,并有合适的上下水装置。④不能使用有味的建筑和装饰材料,实验器具、设备、室内设施必须用无味或阻味性材料制成。⑤制备区设计方式应使样品制备时,其风味不会流入试验区。⑥制备区应常备的设备:加热器、冰箱、恒温箱、烤箱、干燥箱、贮藏柜、微波炉等。 9.试验区和样品制备区是感官实验室的主体部分。休息室、洗涤室、办公室是感官试验室的附属部分。 10.食品感官评定样品制备的外部条件:(1)器具:选择应采用同一类型器皿盛装,其数量、形状也应相同。使用的器具应是方便、清洁、白色或无色的容器,并确保其无味、无嗅。所有重复使用的用具和容器必须彻底冲洗干净。(2)样品编号①不要使用人们忌讳的数字。②以字母编号时,避免使用字母表中相邻字母或开头与结尾字母,双字母最好,以防止产生记号效应。③使用数字编号时,最好使用三位数以上的随机数字,但同次实验中各个编号的位数应一致。④一个样品一个编号。 11.记号效应:由于人们对记号、编号的好恶而影响了对试料的感官评定的现象,叫做记号效应。 12.位置效应:即试料的摆放位置影响了对试料的分析判断。防止:为了避免产生位置效应,可将试料按圆形摆放或拉丁方格摆放。 13.顺序效应:是指由于试料的提供顺序的先后对感官评定产生的影响。如在比较两种以上的试料滋味时,往往对最初的刺激评价过高,这种倾向称为正顺序效果,反之称为负顺序效果。 14.可直接进行感官评定的样品的制备:(1)样品温度:温度变化时,味觉的敏感度也随之改变。同时,味觉强度也发生变化。样品温度选择:①所有同次实验样品的温度一致。②样品的温度根据实验目的从以下五方面来确定 A.该种食品平常食用时的温度,这个温度应是对这种食品最好吃时的温度。B、容易检出品质间差异的温度。C、实验中容易保持的温度。 D、不易产生视觉疲劳的温度。 E、不使样品变性的温度。(2)样品的量:实验中要根据样品品质、实验目的制备恰当的样品量;同次实验给予评价员的样品量必须全部一样。(3)其它。 ①制备样品的器具应使用无味清洗剂洗涤。样品和器具的贮藏柜应无味,不相互污染。②样品制备者在工作前不应使用香味化妆品,不可用香皂洗手。③在星期一和周末一般不做感官试验,尤其是评价员刚上班或快下班时。④实验前30分钟应禁止吸烟。

粮油检验员试题

单位名称:—————————————— 姓名:———————————————— 1、小麦粉湿面筋测定是用()(pH5.9~6.2)湿润并揉合小麦粉形成面团的。 (A)氯化钠—磷酸缓冲溶液(B)乙酸-乙酸钠缓冲溶液 (C)柠檬酸与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 (D)磷酸氢二钾与磷酸氢二钠缓冲溶液 2、小麦粉干面筋含量以含水量为()的小麦粉含有干面筋的百分含量表示。(A)12%(B)13% (C)14%(D)15% 3、721型分光光度计在使用时,若出现光电管前光闸板未开启,电表指针向右方透光率100% 处偏转无法回零,是由于仪器的光电倍增管暗盒内的硅胶受潮所致,应用(),可达到调 零效果。 (A)在暗盒内装入干燥的硅胶 (B)电吹风从硅胶筒送入适当的干燥热风 (C)将光电倍增管暗盒内取下送入烘箱干燥 (D)可取用大于所取溶液体积的分度吸量管 4、721型分光光度计在使用时,开启光电管前光闸板后,出现光源灯的光强度不够、单色器 故障、灵敏度档使用不当、光电管老化等故障,会出现()。 (A)电表指针摇摆不定(B)变换灵敏度档时“0”位变化过大 (C)电表指针向右方透光率100%处偏转无法回零 (D)空白溶液调不到透光率100% 5、蛋白质的测定方法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利用其()进行的;另一类是利用其化学特性进行 的。 (A)物理特性(B)生理特性(C)物化特性(D)生化特性 6、方便面中氯化钠的测定,使用的标准滴定液是()。 (A)氢氧化钾标准溶液(B)氢氧化钠标准溶液 (C)高锰酸钾标准溶液(D)硝酸银标准溶液 7、方便面酸值的测定时,以氢氧化钾标准滴定溶液滴定,至初现微红色,且()min内不褪 色为终点。 (A)0.1(B)0.3(C)0.5(D)0.7 8、铁铵钒指示剂法测定挂面中氯化钠的含量,样品在经处理、酸化后,加入硝酸银溶液, 使之与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 (A)白色(B)无色(C)淡红色(D)淡蓝色 9、稀释浓硫酸时,应在烧杯等耐热的容器中进行,在玻璃棒的不断搅拌下,缓慢地将()。 (A)硫酸加到水中(B)水加到硫酸中 (C)同时放到容器中(D)都可以 10、玉米水分在16%以上时,应采用两次烘干法测定其水分。(√) 11、表面清理是稻谷加工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清理过程(×) 12、有关主管部门对各级粮油进行抽检,其目的是()。 (A)为粮油的定等作价提供依据(B)判断粮油是否符合中等以上质量指标 (C)为“推陈储新、适时轮换”提供科学依据 (D)为政府机构实施产品质量监督和宏观调控提供科学依据 13、调查和研究粮油的工艺品质、储存品质、加工品质、食用品质、卫生品质,为制定和修 订粮油质量标准和卫生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是粮油检验的主要任务之一。√ 14、粮油检验程序粮油出库检验时,下述作法不当的是()。 (A)采用随机扦样的方法扦样 (B)采用选择性的扦样方法扦样

食品感官鉴别方法与要求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与要求 食品质量感官鉴别的基本方法,其实质就是依靠视觉、嗅觉、味觉、触觉和听觉等来鉴定食品的外观形态、色泽、气味、滋味和硬度(稠度)。不论对何种食品进行感官质量评价,上述方法总是不可缺少的,而且常是在理化和微生物检验方法之前进行。 中国农业科学院分析测试中心、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中国肉类食品研究中心等单位对感官分析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参照国际标准,制定了感官分析方法一成对比较检验、三点检验、味觉敏感度的测定、风味刻面检验、排序法、“A”-“非A”检验、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准则等 7项国家标准(GB 12310~12316—90),为感官鉴别的实践提供了标准化、科学化的指南。在食品质量感官鉴别过程中,只要条件许可,都应按这些国家标准无一例外地参照执行。 对于实施质量感官鉴别的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必须具有健康的体质、健全的精神素质,无不良嗜好、偏食和变态性反应。鉴定人员自身感觉器官必须机能良好,对色、香、味、形有较强的分辨力和较高的灵敏度。对于非食品专业人员,还要求对所鉴别的食品有一般性的了解,对其色、香、味、形有常识性的知识和经验。具体的要求在下文中还要提到,这里就不赘述了。 一、基本鉴别方法 (一)视觉鉴别法 这是判断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感官手段。食品的外观形态和色泽对于评价食品的新鲜程度、食品是否有不良改变以及蔬菜、水果的成熟度等有着重要意义。视觉鉴别应在白昼的散射光线下进行,以免灯光隐色发生错觉。鉴别时应注意整体外观、大小、形态、块形的完整程度、清洁程度,表面有无光泽、颜色的深浅色调等。在鉴别液态食品时,要将它注人无色的玻璃器皿中,透过光线来观察;也可将瓶子颠倒过来,观察其中有无夹杂物下沉或絮状物悬浮。 (二)嗅觉鉴别法

粮油质量检验员职业(粮油质检机构组)技能操作比赛项目内容和要求

附件2: 粮油质量检验员职业(粮油质检机构组) 技能操作比赛项目内容和要求 试样称量 一、基本原则 按照规定的称量方法,在比赛时间内称取符合要求的样品份数。从称量的规范性、准确性和操作熟练程度等方面考核选手技能。 二、考核要求 (一)大米:采用增量称量法,称取试样5g,精确至0.01g。 小麦粉:采用指定质量称量法,称取试样2g,精确至0.001g。 植物油:采用减量称量法,称取试样4.9g~5.1g,精确至0.01g。 (二)按规定的称量方法,采用合适的器皿和相应精度的天平,尽可能多的称取试样份数。称样量偏差不符合要求时,不计入称量份数。称量偏差要求:大米≤0.01g;小麦粉≤0.001g;植物油≤0.1g。 (三)比赛时间:18分钟。其中实验准备3分钟,大米、小麦粉、植物油3种样品的称量时间各5分钟。 三、仪器设备

四、配分及评分要点 本项目满分100分,占选手技能操作比赛总分的30%。 五、违规处理 (一)损坏天平及发生事故,本题计为0分。 (二)有伪造原始记录数据现象,本题计为0分。

0.1mol/L KOH标准溶液配制与标定 一、基本原则 根据《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1-2002)和试卷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标准溶液的稀释配制和标定。从标准溶液稀释配制的准确性、标定的准确性与重复性、规范操作及熟练程度等多方面进行考核。 二、考核要求 (一)将0.5mol/L KOH储备溶液准确稀释配制成0.1mol/L KOH 标准使用溶液。 (二)按《化学试剂标准滴定溶液的制备》(GB/T 601-2002)对0.1mol/L KOH标准使用溶液进行标定。 (三)使用统一提供的标准溶液及试剂,未提供的溶液比赛过程中临用现配。 (四)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操作、结果计算、标签填写以及所用器具归位、实验台面整理。提前完成者,给予适当加分。 (五)违章操作或发生事故,中止操作,该项目按0分计。 (六)不文明操作、不规范操作、测定结果出现偏差按评分细则扣分。 (七)比赛时间:40分钟。 三、仪器设备

食品感官评定重点

Friedman 检验 ⅰ先用下式求出统计量F: 则F值为: ⅱ查Friedman检验表找临界值,若计算出的F值大于或等于表中对应的P、J、α的临界值,则有显著差异。 ⅲ而当样品数P大于5或者评 定员数J较大, 超出Friedman检验表的范围时, F值近似服从自 由度为P-1的χ2的值(附表2)。 ⅳ当两种样品排序相 同, F 需矫正为F′: 令n1、n2、… nk为第1,2,…k 个评定员评定结果中出现相同秩次的样品数,若没有相同秩次,nk=1,则: E=(n13-n1)+(n23-n2)+…+(nk3-nk) 本例中出现相同秩次的样品数有: n2 =2,n3=3 所以: 又F=10.25,求得 F′=11.17 查表得出在1%水平下的临界值为10.20,可以判定在1%显著水平下,样品之间有显著差异。

绪论 一、食品感官评定的概念 是指利用人的内外感觉器官(眼、耳、口(包括唇、牙和舌头)、鼻、手)和一定的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食品的感官质量特性进行检验与评价。 二、食品感官评定包含两方面内容 (1)以人的感官测定物品的特性。分析型(感官评定):对食品固有质量特性(色、香、味、形、质)的分析称为分析型感官评定。(这些特性是食品本身所固有的,与人的主观变化无关,故不受人的主观影响。)(2)以物品的特性来获知人的特性或感受。嗜好型:对食品感官质量特性的分析。它以食品为工具,来测定人的感官特性。 它受人的感知程度和主观因素的影响。如食品的色泽是否赏心悦目,香气是否诱人,滋味是否可口,形状是否美观,质构是否良好等都依赖人的心理和生理的综合感觉。 三、食品感官分析与其他分析方法的关系 (1)食品的感官分析不能单纯地代替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检测。 (2)分析型感官评定,理论上有可能被理化分析(仪器)取代,但短时间内取代不了。 (3)嗜好型感官评定是人的主观判断,用理化方法代替感官评定是不可能的。 第一章食品感官质量特性 食品的感官质量特性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食品的色泽 2、食品的香气 3、食品的滋味 4、食品的形状和质构 5、食品的风味 食品颜色是评价食品质量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也是首要因素。食品的颜色直接影响消费者的心理状态和购买欲望。(食品呈现的色泽主要来源于食品中固有的天然色素和人工调色) 1、颜色的分类: 无彩色系列:指黑、白色和由两者按不同比例混合而产生的灰色; 彩色系列:指无彩色系列以外的各种颜色。 2、颜色的基本特性(三点为颜色的三个属性) 1)色调:指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在视觉上的表现,如红、橙、黄、绿、青、蓝、紫等。 2) 亮度:颜色的明暗程度。3)色饱和度:指颜色的深浅、浓淡程度,即某种颜色色调的显著程度。4)颜色对人的心理、生理作用非常显著 红色为主的食品使人感到味道浓厚,有愉快感;黄色食品给人清香、酥脆的感觉;绿色给人明媚、鲜活、清凉和自然的感觉;淡绿和葱绿能突出食品(蔬菜)的新鲜感;白色则给人以质洁、嫩、清香之感。 5)食品中的色素 (1)天然色素 植物色素:叶绿素、胡萝卜素、花青素;动物色素:血红素;微生物色素:红曲素天然色素化学稳定性差。 (2)人工调色 脱色剂:利用还原剂(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进行漂白,还具有防腐功能。 发色剂:将食品的色泽显示出来。如利用硝酸钠和亚硝酸钠使肉制品发色。着色剂:利用天然或合成色素给食品上色。(此外,食品的褐变也是食品带色的主要原因之一) 香气 6、香气是评价食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食品的香气是多种呈香的挥发性物质的综合反映。食品中香味物质含量极微,大约含0.001-1g/kg。香味物质的气味与其化学结构有着极复杂的关系。食品香气的强度与食品的成熟度也有关。 食品的滋味 1)甜味:甜味的高低称为甜度,一般以蔗糖为标准,其他糖和甜味剂与蔗糖比较,定出相对甜度。2)酸味:凡在唾液中能解离出H+的化合物都具有酸味。 3)苦味:典型的苦味物质是生物碱;一些电解质,一些氨基酸等也有苦味。 4)咸味:只有氯化钠才产生纯咸味,其他盐带有碱味或苦味。 除此之外,食品还有鲜味、涩味、辣味等。 7、形状和结构 食品的形状:外形、表面纹理或图案。 食品的质构:指食品的质地和组织结构。包括食品的机械特性和流变特性。具体有:硬度、咀嚼性、胶黏性、弹性等。(如饼干要求脆性大,面条要求有弹性,口香糖要求黏性好,东坡肉) 8、声音:声音产生在食品的咀嚼过程。 感官评定时咀嚼产生的声音有助于判断食品的质量(是否受潮、疲软),并促使评定员形成饱满的感官印象。 第二章感觉基础 第一节感觉 感觉(sensation)是个别感官的刺激效应,是人体对外界事物属性的反应。 感觉敏感性(sensitivity)是感觉器官对刺激的感受、识别和分辨的能力。感觉敏感性因人而异,受先天和后天因素的影响。

试验实验牛奶的感官鉴定

实验目的 掌握牛奶感官鉴定的具体方法与操作步骤并了解牛奶感官鉴定原理。 牛奶的主要用途是作为人类的食品或食品加工原料,牛奶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健康,牛奶的感官鉴定是牛奶质量检测中最直接、最简单、最基本的方法。 实验原理 牛奶的感官鉴定是以牛奶的理化特性为基础的。正常牛奶具有特定的感官特性,如色泽、气味、滋味等。如果被检验奶样的感官特性偏离了正常牛奶的感官特性,说明牛奶存在问题,根据偏离的具体情况,可初步判断存在问题的种类、性质、程度及原因。 (1)色泽 正常鲜奶的色泽由乳白色到淡黄色不等,其黄色的深浅取决于牛奶的脂肪含量和色素含量。(2)组织状态 正常鲜奶的组织状态是液体,均匀一致,不粘滑,不胶粘,无絮状物。 (3)气味与滋味 正常牛奶含有一种天然的乳香味,来源于乳脂肪中的挥发性脂肪酸,并具有纯净的甜味,来源于乳糖,和微弱的咸味。牛奶的气味和滋味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发生改变,如贮存时间与贮存条件、容器材料、牛舍与挤奶厅的环境状况、饲料种类与质量等等。 仪器与器材:小烧杯、奶样托皿、奶样、煮沸装置等。 鉴定方法 (1)颜色 将混合均匀的奶样倒入白瓷皿内,观察颜色。正常牛奶为白色,略带黄色,脱脂乳是白带蓝色。初乳的黄色较深。 (2)组织状态 将混合均匀的奶样倒入烧杯中,静置15min后将其倒入另一烧杯中,观察牛奶有无过黏、絮状物或其他杂质。 (3)奶的气味 用鼻子嗅闻烧杯内的奶样,检查是否有奶的正常香味,或有无其他气味如饲料味、酸味、腥味、烟味、腐败味等。然后将奶样煮沸,再嗅闻奶样的气味,并与煮沸前的气味进行对比。一般加热后的气味会变强。 (4)牛奶的滋味 待煮沸的奶样微微冷却后,用口品尝奶样,体会正常奶样的香味,并检查是否有其他异常味道。

2018年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主要项目指标

附件2 2018年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检验主要项目指标 一、地方储备粮轮换(收购)验收必检项目 (一)粮食质量 稻谷:色泽气味、出糙率、整精米率、杂质、水分、黄粒米、谷外糙米、互混。 小麦:色泽气味、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总量、矿物质、水分。 植物原油:气味、滋味、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 (二)卫生指标 小麦:呕吐毒素(DON ) 二、粮食质量安全监测检验项目 (一)粮食质量 稻谷:色泽气味、出糙率、整精米率、杂质、水分、黄粒米、谷外糙米、互混。 小麦:色泽气味、容重、不完善粒、杂质总量、矿物质、水 分 大米:加工精度、碎米、不完善粒、杂质最大限量、水分、 黄粒米、互混、色泽、气味

小麦粉:加工精度、灰分、粗细度、面筋质、含砂量、磁性金属物、水分、脂肪酸值、气味口味。 植物油:1.原油:气味、滋味、水分及挥发物、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 2.成品油:水分及挥发物、酸值、 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 (二)储存品质 稻谷、小麦分别按照《稻谷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20569 -2006 )、《小麦储存品质判定规则》(GB/T20571 - 2006 ) 国家标准规定的项目进行检验和判定。判定结果为宜存、轻度不宜存或重度不宜存。 (三)卫生指标 稻谷:镉、铅、汞、无机砷、黄曲霉毒素B i、农药残留。 小麦:镉、铅、汞、总砷、呕吐毒素(DON )、玉米赤霉烯酮、农药残留。 大米:镉、铅、汞、无机砷、黄曲霉毒素B i。 小麦粉:镉、铅、汞、总砷、呕吐毒素(DON )、玉米赤霉烯酮。 植物油:酸值、过氧化值、溶剂残留量、苯并【a】芘、砷、铅、黄曲霉毒素B i,(花生油、玉米油)

感官评定

感觉的基本原理和食品感官质量特性 0838325 徐骏食安3班 食品的感官检验,是根据人的感觉器官对食品的各种质量特征的"感觉",如:味觉,嗅觉,视觉,听觉等,用语言,文字,符号或数据进行记录,再运用概率统计原理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结论,对食品的色,香,味,形,质地,口感等各项指标做出评价的方法。 感觉就是客观事物的各种特征和属性通过刺激人的不同的感觉器官引起兴奋,经神经传导反映到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从而产生的反应.一种特征或属性即产生一种感觉.而感觉的综合就形成了人对这一事物的认识及评价.。 食品的感官特性是一种复合效果, 主要指食品的外观、质地、基本味、香气、化学性感官因素、口感、后味等特性。 基本味 基本味包括咸、甜、酸、苦、鲜, 其中鲜味是一种复杂的综合味感, 带来不同于4 种基本味的整体味感, 如增强食物的肉味、口感、温和感、持续性。常用的鲜味剂有味精和利福达。 香气 食品的香气由多种呈香的挥发性物质组成, 此挥发性物质可通过嗅觉神经来分辨。包括烤肉味、油脂味、焦糖味、酵母味、酱油味、香菇味、奶味、水果味及各种香草香辛料味。常用的香草有: 百里香、迷迭香、鼠尾草、比萨草、马郁兰、欧洲薄荷、丁香、罗勒、月桂叶、香芹籽、莳萝等。常用的香辛料有: 蒜、洋葱、姜、胡椒、辣椒、花椒、五香、八角、茴香、芹菜、咖喱、芥茉、孜苒等。 化学性感官因素 化学性感官因素口腔内之触觉神经所察觉到的感觉, 种类有温度( 热、冻) 和化学( 辣、凉、剌、涩) 。 口感 口感指产品在唇上磨擦、咬第一口产品及咀嚼产品时之感觉。包括有: 粗糙、粘牙、硬、结合度、稀稠度、弹性、松脆度、油份、水份、密度、滑溜度、坚实度、粒子大小等。 后味 后味指吞下食物1min 后, 口腔余留的感觉。包括有鲜、辣等。 视觉与食品的色泽 食品的色泽是人的感官评价食品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不同的食品显理着各不相同的颜色,例如,菠菜的绿色、苹果的红色、胡萝卜的橙红色等,这些颜色是食品中原来固有的。不同种食品中含有不同的有机物,这些有机物又吸收了不同波长的光。如果有机物吸收的是可见光区域内的某些波长的光,那么这些有机物就会呈现各自的颜色,这种颜色是由未被吸收的光波所反映出来的。如果有机物吸收的光其波长在可见光区域以外,那么这种有机物则是无色的。那么何为可见光区域与非可见光区域呢?一般说来自然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光线组成的。肉眼能见到的光,其波长在400~800nm之间,在这个波长区域的光叫作可见光。而小于400nm和大于800nm区域的光是肉眼看不到的光,称为不可见光。在可见光区域内,不同波长的光显示的颜色也不同。食品的颜色系因含有某种色素,色

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带答案)

第二部分初级粮油质量检验员 一、选择题 1、按照用途分类,粮油样品可分为供检样品、(B )、标准样品和标本样品四类。A、原始样品B、保留样品C、平均样品D、试验样品 2、扦样时以同种类、同批次、同等级、同货位、同车船(舱)为一个检验批。一个检验批的代表数量,普通仓房扦样中、小粒粮食和油料一般不超过( C )吨。A、50 B、100 C、200 D、250 3、扦样检验是通过对( A )样品的检验来达到检验整批产品(总体)的目的。A、代表性 B、平均 C、实验 D、分析 4、下列粮食样品可以采用四分法分样的是( C )。 A、大豆B、油菜籽 C、小麦 D、豌豆 5、下列粮食样品不适合用分样器分样的是(A )。 A、玉米B、油菜籽 C、小麦 D、无芒稻谷 6、分样器的使用不正确的是(D )。A、应用与分样器进料口宽度相等的铁铲进料B、缩分后的物料可进一步破碎缩分C、利用分样器缩分物料比四分法速度快 D、物料经分样器分样后,质量和组分含量都会减小 7、下列玻璃器具中可在烘箱内烘烤的是(D )。A、比色管B、容量瓶 C、移液管 D、碘量瓶 8、下列玻璃仪器中不属于量器类的为( B ) A、容量瓶B、称量瓶C、 吸量管D、移液管 9、十分之一天平的分度值为( A )。 A、0.1 g B、0.01 g C、0.001 g D、1.0 g 10、定量分析天平称取试样常用的方法有直接称量法、(A )、指定质量称样法。A、减量称量法B、间接称量法C、三次称量法D、多次称量法 11、使用分析天平时,加减砝码和取放物体必须休止天平,这是为了( B )。A、防止天平盘的摆动B、减少玛瑙刀口的磨损C、增加天平的稳定性D、加快称量速度 12、天平的零点相差较小时,可调节(B ) A:指针B、拨杆C、感量螺丝D、调耳

食品感官鉴定知识点

一,绪论 1.感官鉴定技术是随着三点检验法的提出而发展起来的 2.首个专业介绍感官知识感官技术应用的期刊叫做《感官研究》 3.感官简评方法和理化分析之间的关系 1.感官质量指标是理化、卫生质量的综合反映直观表现 2.感官指标通常具有否决性 3.理化质量和卫生质量作为内在质量指标构成感官质量的骨架,是塑造感官质量的物质基础 4.当前的理化分析能不能代替感官简评为什么? 答不能主要原因如下 1.理化分析方法操作复杂,费时费钱,不及感官分析方法简便实用 2.一般理化分析方法还达不到感官方法的灵敏度 3.用感官感知的产品性状,其理化性质尚不明了 4.还没有开发出能够完全替代感官分析的合适的理化分析方法 5测试仪器一般价格昂贵,而且仪器测试具有较强的专一性,仅限于有限指标的测定,很难获得感官分析的综合评价效果 二感官的基础知识 1.感觉的概念 感觉客观事物的不同特性在人脑中引起的反应。 感觉阈指感官或感受体对所能接受范围的上下限和对这个范围内最微小变化感觉的灵敏

程度 差别阈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差别阈不是一个恒定值,它会随一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阈上刺激高于上限值的刺激 阈下刺激低于下限值的刺激 绝对阈以产生一种感觉的最低刺激量为下限,到导致感觉消失的最高刺激量为上限的一个范围值 2.感觉的分类五大感觉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 3.四种基本味道酸甜苦咸 4.感官的六个主要特征 1、对周围环境和肌体内部的化学和物理变化非常敏感 2.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 3.只有刺激量在一定范围内才会对感官产生作用 4.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光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觉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 5.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影响 6.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 5.影响感觉的因素有五点:疲劳现象对比现象变调现象相乘作用阻碍作用 6.其中生理因素即五种现象五个名词解释 1.对比增强当两个刺激同时或连续作用于同一个感受器官时,由于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称为对比增强现象 2.对比减弱若一种刺激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刺激,成为对比减弱现象

食品感官检验总结

食品感官检验复习资料 第一章:食品感官检测 1,感官评价: 国标:用感觉器官检查产品的感官特性。根据美国食品科技专家学会(IFT),感官评价(sensory evaluation)是用于唤起、测量、分析、解释通过视觉、嗅觉、味觉、听觉和触觉而感知到的食品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 唤起:指在一定的控制条件下,制备和处理样品,以使偏见因素最小; 测量(measure):指通过采集数据在产品和人感知之间建立起合理的、特定的联系;分析(analyze)指用数理统计方法对测量数据进行分析评价; 解释(interpret):指对结果的解释,它是基于数据、分析所做出的合理判断; 特点①:不一致性: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感觉差异,对同一事物 有不同反应; ②不稳定性:同一个体在不同情况下,其感觉也有差异; ③易受干扰;其影响因素有心情、时间、环境、周遭状况、过去经历、对所测项目熟悉程度。 4,感官检验的一般任务:①项目目标的确定;②实验目标的确定;③样品的筛选;④实验设计:实验方法、人员培训、问卷;⑤设计、样品准备和呈送、数据分析方法; ⑥实验实施;⑦分析数据;⑧解释结果。 第二章:人类的感官及反应 1,感官因素:(一)、外观包括颜色、大小和形状、表面质地、透明度、充气情况 ~ 颜色:是一种涉及物理及心理因素的现象,是给人最快、

最强的第一感觉;Munsell颜色系统的基本属性:色调、明度、饱和度。 ~大小和形状:指食品的长度、厚度、宽度、颗粒大小、几何形状等; ~表面质地:指表面特性,如光泽/暗淡,粗糙/平滑,干 燥/湿润软/硬酥脆/发艮等 ~透明度:指透明液体或固体的浑浊度或透明度以及肉眼 可见的颗粒存在情况 ~充气情况:指充气饮料/酒类倾倒时产气的情况,可通过专门的仪器测试。 (二)、气味/香气/香味: 挥发性成分进入鼻腔并被嗅觉系统捕获时,就感觉到了气味; ?? 感官检验中,食物的气味通常叫香气。化妆品和香水的气味则叫香味; ?? 食物的香气是通过口中的嗅觉系统感知到的; Eg: 樟脑味、麝香味、花卉味、薄荷味、乙醚味、辛辣味、甜香味、腐腥味 (三)均匀性和质地:要用嘴来获得,但不是味觉和化学体验,包括黏稠性(同质的牛顿流体)、均匀性(非牛顿流体或非同质的液体和半固体)和质地(固体或半固体);黏度:液体在某种力(如重力)的作用下流动的速度。不同物质的黏度差异很大,如水、某些胶体物质等; 均匀性:指果汁、糖浆、调味酱、化妆品等的混合状况; 质地:定义有多种,如对压力的反应,可被当作机械性能,通过手指舌上腭或唇上肌肉的动感感应来测定,如硬度、黏着性、聚合性、弹性、黏性等。 (四)、风味:对口腔中的产品通过化学感应而获得的印象,包括香气、味道、化学感觉因素等; 香气:由口腔中的食品逸出的挥发性成分所引起的通过鼻腔获得的嗅觉感受; 味道:由口腔中溶解的物质所引起的通过咀嚼获得的味觉感受; 三叉神经感:也叫化学感觉,是口腔和鼻腔黏膜内的神经末端所感知到的刺激感或侵入感。 (五)、声音:听觉系统感受到的食品发出的声响,包括音调、音量、持续性; Eg:食品清脆的咯吱咯吱声。 2,人的感觉因素:(一)视觉、(二)触觉、(三)味觉、(四)嗅觉、(五)听觉、(六)三叉神经的风味功能因素、(七)感官的相互作用、(八)阈值及阈值以上的感受 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类神经系统反映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一种特殊功能,是大脑对外界环境、自身状况及外界和自身变化情况的一种认知。 感觉阈(Sensation Threshold ):感官或感受器所能接受刺激变化的上下限,以及在这个范围内对最微小变化产生感觉的灵敏度。分为绝对阈和差别阈。 察觉阈(Detection Threshold):是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量,也叫刺激阈,但通常直接称之为阈值。 差别阈(Difference Threshold):指感官所能接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差别阈不是一个恒定值,它会随一些因素而变化。 (一)、强调味觉:(重点掌握) 味觉的产生是口腔内味蕾对味道刺激的感觉 味觉是一种化学感觉,涉及到味蕾对溶解在水、油或唾液中刺激的辨别。味觉是由味蕾感受到的; 味蕾:味觉的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头表面、上颚的粘液中和喉咙周围,由大约30~50个细胞成簇聚集而成,味觉感受器就分布在这些细胞的细胞膜上; 可溶性呈味物质→味蕾(味细胞)→感觉神经→大脑味觉中枢→味觉

做好粮食质量检验能力认定工作

浅谈粮食质量监测机构 在粮食质量检验能力认定工作的作用 安阳市粮油饲料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2004年5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要求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必须取得粮食行政管理部门的粮食收购资格许可,方可从事粮食收购活动。根据《粮食流通管理条例》规定,粮食收购经营者申请粮食收购资格许可,必须具备相应的基本条件和一定的技术能力要求,在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技术能力要求则是,粮食收购经营者必须具备粮食质量检验能力。那么,粮食收购经营者怎样证明自已具有粮食质量检验能力,这种检验能力是否要由其它方机构进行认定,而且如何进行认定,由哪些机构开展这项工作,主要认定什么内容?都是值得我们认真研究,并加以深思的。 一、粮食质量检验能力的认定机构 在国家粮食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七部门制定的《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第五条中,要求:“从事粮食收购活动的经营者,应当具备粮食质量检验能力。具体条件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规定公布”;同时还要求“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制定粮食收购经营者检验能力认定程序,必要时,应到现场考查,也可委托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负责鉴定并出具证明。”因此,依照《粮食质量监管实施办法》的规定,粮食收购经营者的粮食质量检验能力必须经过考查认定,具有认定资格的机构为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或受粮食行政

管理部门委托的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 由于,粮食质量检验是一项专业性、技术性都比较专一的工作,对其能力进行的认定工作也是一项技术性比较强的工作,认定工作最好应由熟悉粮食质量检验的专业人员来进行,认定证明报告也应由专业粮食检验机构来出据。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做为粮食收购资格许可的管理部门,虽然对粮食质量检验能力的考查认定具有无可替代的职能,但由于其管理性质,进行认定工作有些欠妥,进行认定工作的人员可能对粮食检验工作不太熟悉,不够专业,从而影响认定工作的准确性。因此,笔者认为,粮食质量检验能力的认定工作应由粮食行政管理部门委托有资质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负责进行,才能做到准确无误。而有资格进行粮食质量检验能力认定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则必须具备三个资质条件,一是通过省级计量认证,二是国家粮食局考核命名的国家粮食质量监测机构,三是省级粮食行政管理部门授权委托的粮食质量检验机构,这三个资质条件缺一不可。 由此看来,各级国家粮食质量监测站做为国家粮食质量监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对粮食收购经营者质量检验能力的认定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角色,应是这项工作的主要认定机构。 二、粮食质量检验能力的认定程序 通过这几年参与的粮食质量检验能力认定,笔者认为,粮食质量检验能力认定应按以下工作程序办理: (一)书面申请: 申请人向认定机构提出书面认定申请,需提供的书面材料包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