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工系统专业设计文件校审细则

热工系统专业设计文件校审细则
热工系统专业设计文件校审细则

中国石化兰州设计院标准

SLDI 243C01-97

热工系统专业设计文件

校审细则

1998-09-01发布 1998-10-01实施

中国石化兰州设计院

1各级的责任

1.1热工系统专业各级的职责

为了保证设计质量,将热工系统专业设计校审职责分为三级。

1.1.1 设计和编制

设计和编制由热工系统专业设计人员担任。

1.1.2 校核

校核由指定的,具有校核或审核资格的热工系统专业内水平较高、工作经验较丰富的设计人员担任。

1.1.3 审核

审核由指定的,具有审核资格的热工系统专业人员、专业负责人担任。必要时,部分文件的审核由具有资格的室主任或专业副总工程师担任,或由设计经理认可或批准。

1.2 质量保证的分工

对每一个计算或文件不允许一个人担任一种以上的质量保证工作。例如:一个计算的校核者不能是原设计者,而一个文件的审核者也不能是校核者。

1.3 设计文件的签署

根据各级所负责任,分别在有关的设计与编制、校核、审核栏内进行签署,注明日期、所负的责任和文件的发表已得到批准。

2热工系统专业所需发表的文件及校审细则

2.1 热工系统专业设计规定

2.1.1本规定在工程设计开展之前,由热工系统专业设计人员编制,由专业负责人担任校核,由室主任或专业副总工程师担任审核,并由设计经理认可后批准。

2.1.2本规定是重要的并具有指导性的设计文件,对开展热工系统专业的工程设计作了较详细的设计规定,因此要尽量少修改。

2.2汽水平衡图(PFD)

2.2.1本图所有版次均按《汽水平衡图设计规定》进行设计、制图和校核。

2.2.2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对本图各方案,各工况条件下的技术性问题进行审核。2.2.3 校核人员在进行各汽轮机耗汽量、除氧器和各种加热器耗汽量计算的校核基础上,结合各专业提供的汽、水(如:减温水、工艺用除氧水)回收热量、冷凝水回收等用量条件表,对图中各蒸汽等级的各用汽、水点的所有数据逐一进行平衡计算,以求得锅炉产汽量(含副产汽量)和用汽量的平衡。

2.2.4 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审核锅炉选型,各汽轮机选型和各蒸汽管网参数的选择是否适当和合理。并审核各种工况下炉、机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合理性。

2.3 汽水管道仪表流程图(PI图)

2.3.1本图所有版次均按《汽水管道仪表流程图设计规定》进行设计、制图和校核。

2.3.2 审核人员应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对PI图C版、E版、G版(即施工版)的技术性问题进行审核。

2.3.3 校核人员在了解和熟悉锅炉和汽轮机生产工艺流程的基础上,校核汽水管道仪表流程图是否符合热工系统专业发表的汽水平衡图(PED),是否符合锅炉厂和汽轮机厂提供的PFD或PI图的要求;校核

图中设备名称、设备位号、各设备接管口,以及接管尺寸是否有误及遗漏。

2.3.4 按照锅炉和汽轮机工艺流程,对连接各设备之间的物料管道,按管道介质代号逐一进行校核是否有误及遗漏。

2.3.5 在进行2.3.4所列工作的同时,应校核汽水管道仪表流程图中需要编号的全部管道的管道介质代号、管道顺序号、管道等级的编制是否有误和遗漏;校核管道流向箭头及接续符号、管道编号及图号是否有误及遗漏;校核各支管与总管连接的前后位置与管道平面设计图是否一致。

2.3.6 校核汽水管道仪表流程图中位差的限位尺寸,地下、半地下设备的地面线、容器及其它设备的关键标高或设备的最小标高、与设备(不包括管道)相连接的阀门规格及管道上的阀门规格是否进行了标注,对管道坡度、管道名称或阀门、管件或仪表的特殊位置、液封高度等有特殊要求或对管道等级分界位置,对埋设、未埋设及管道的分界线等是否进行了标注。

2.3.7 校核汽水管道仪表流程图中操作和试车所需要有关的放空管、排液管、放净管有无错误或遗漏。

2.3.8 校核汽水管道仪表流程图中所有需绝热保温的设备、管道、蒸汽伴热的伴管、夹套管的标注是否有误及遗漏。

2.3.9 按照生产流程,在检查接受热工化验项目条件的基础上,校核分析取样点是否有误及遗漏。

2.3.10按照生产流程,在检查接受热工系统专业主要控制说明和对控制要求补充说明,并在自控专业配合的基础上,校核汽水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全部检测、控制仪表(包括控制系统)是否有误及遗漏;校核在线仪表、转子流量计等的规格。当与管道规格不同时,其规格的标注是否遗漏;校核仪表位号的标注是否有误及遗漏。

2.3.11校核汽水管道仪表流程图控制及旁路阀规格、仪表空气断路时控制阀的状态,控制阀前后若有异径管,其标注是否有误或遗漏。

2.3.12 校核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安全阀编号、安全阀(进出管口)规格及整定压力是否按有关绘制规定标出;若安全阀入口管道要限制压降,应校核其管道尺寸、管道长度及管件数量和规格是否注明。

2.3.13 校核汽水管道仪表流程图中疏水阀位号的标注。当疏水阀的前切断阀之前设置有放空管,疏水阀与后切断阀之间设有检查管时,应校核其放空管及检查管的尺寸和标注。根据所选用疏水阀型号及安装要求校核疏水阀异径管、过滤器、前后切断阀的标注是否有误及遗漏。

2.3.14 校核汽水管道仪表流程图中限流孔板符号、位号的标注是否有误或遗漏。

2.3.15 校核汽水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对从界区外来或送出界区的管道是否标注了管道界区接续标志,接续图管道编号及图号的标注是否有误及遗漏。

2.3.16 在汽水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对有专业分工或有供货范围的部分,应校核是否按有关的绘制规定进行了标注。

2.3.17在汽水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对厂商供货的成套设备,要校核是否标注了成套设备的供货范围,校核与厂商供货的成套设备相连接的管道连接点的标注是否有误及遗漏。

2.3.18 在汽水管道仪表流程图中对有“待定”的问题,要校核是否进行了标注及注释说明。

2.3.19 按照PI图首页图编制的规定,校核PI图首页图中应表示的全部汽水管道物料代号、缩写字母,以及装置中所采用的全部管道、阀门、主要管件、取样器等的图例符号、仪表符号等是否齐全正确;校核设备编号说明、所有管道编号说明是否清楚。如在首页图中表示进出界区所有物料的界区交接点表,则对该表内容要逐项进行校核是否有误及遗漏;校核备注栏中对PI图中共性的问题或未表示清楚的内容所进行的统一规定的说明,以及“待定”问题是否完善和清楚。

2.3.20校核泵、风机等的驱动装置(如:电动机、蒸汽轮机、燃气轮机等),当需要表示时是否已表示。

2.3.21 校核汽水管道仪表流程图对开车停车、正常操作、事故处理、维修及人身安全方面的考虑和设施是否齐全可靠。

2.3.22审核的主要内容

2.3.22.1在已校核计算结果的基础上,审核系统压力降和安全分析。

2.3.22.2 审核与热工系统专业有关的三废排放安全分析。

2.3.22.3 审核与热工系统专业有关的费用控制。

2.3.22.4 审核PI图上所表示的供货范围。

2.4 燃烧系统图

2.4.1 燃烧系统图(含仪表)所有版次均按《燃烧系统图设计规定》进行设计、制图和校核。

2.4.2 审核人员应在校核人员校核基础上,对燃烧系统图的C版、E版、G版(即施工版)的技术性问题

进行审核。

2.4.3 校核人员在校核烟风道阻力计算的基础上,校核烟风道断面尺寸是否与计算结果相符。

2.4.4 校核人员根据烟风道阻力计算结果,校核送风机、引风机、二次风机的风量、风压是否与计算结果相符。校核电机(或其他动力机械)的功率,转速是否与计算结果相符。

2.4.5 校核图中设备名称、设备位号、各设备接口管,以及接管尺寸是否有误及遗漏。

2.4.6 校核图中各种风门、烟道门选择是否正确无误,并校核其接口尺寸。

2.4.7根据生产流程,在检查接受热工专业的控制说明和对控制要求补充说明,并在自控专业配合的基础上,校核图中全部检测、控制仪表(包括控制系统)是否有误和遗漏,并校核仪表位号的标注是否有误及遗漏。

2.4.8校核图中点火系统和安全措施是否适当。

2.4.9 当需要设置冷空气预热设备时,校核蒸汽加汽和冷凝水疏水系统是否正确。并校核全部管道的管道介质代号、管道顺序号、管道尺寸、管道等级、所有阀门、风门和管道附件、疏水阀等是否有误或遗漏。

2.5 制粉系统图

2.5.1 当采用层燃煤锅炉时,可不绘制燃煤,排渣和出灰系统图,只需校核燃煤量、排渣量和除灰量计算书及控制点。

2.5.2当采用煤粉锅炉时,制粉系统图所有版次按《制粉系统图设计规定》进行设计制图和校核。

2.5.3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基础上,对C版、E版、G版(即施工版)的技术性问题进行审核。

2.5.4 在校核煤粉系统计算的基础上,校核各制粉设备和送粉风机其出力和性能是否满足锅炉燃烧的要求,并校核其富裕系数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5.5在校核煤粉系统基础上,校核各送粉管道尺寸和阀门、附件与计算书是否相符。

2.5.6校核图中设备名称、设备位号、各设备接口管口及尺寸是否有误及遗漏。

2.5.7在自控专业配合基础上校核图中燃烧控制、监测和联锁是否按规范要求设置,并校核仪表位号的标注是否有误和遗漏。

2.6 燃油、燃气系统图

2.6.1当采用燃油、燃气或油气混烧锅炉时,燃油、燃气系统图按《燃油、燃气系统图设计规定》进行设计制图和校核。

2.6.2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基础上,对燃油、燃气系统图的C版、E版、G版(即施工版)的技术性问题进行审核。

2.6.3 校核人员在校核油(气)系统计算书(包括燃油量、回油量,油贮存设备、油(气)管路水力计算,燃油加热计算等)的基础上,参照《汽水管道仪表流程图》的校核内容对燃油、燃气系统图进行校核。2.6.4 油管路的蒸汽伴热管的加汽和疏水系统和蒸汽扫线系统也要参照《汽水管道仪表流程图》的校核内容对伴热系统和扫线系统进行校核。

2.6.5 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基础上,对油贮存时间、油泵选择(流量、压力和电机功率、转速)、供(回)油管尺寸和供气管路尺寸进行审核。

2.7管道命名表索引

2.7.1 本表经编制、校核即可发表。

2.7.2校核“管道命名表索引中”的管道编号、管道用途及表明所在管道编号的页数是否与管道命名表中所编制的内容一致。

2.8管道命名表

2.8.1“管道命名表”(以下简称命名表)所有版本编制后均需校核和审核。

2.8.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按液体介质校核本表管道说明栏中的管道编号、尺寸、压力等级、流体介质、来自、至、管道规格、所在流程图或系统图图号;校核工作条件栏中的正常(工作)温度、正常(工作)压力、事故或短期变化中的温度、压力、事故类型、允许超应力%;校核设计条件栏中的物料类型、温度、压力;校核现场试验栏中的介质、压力;校核绝热保温与涂漆栏中的绝热保温类型、绝热层厚度、涂漆要求及备注栏等各项内容的编制是否有误及遗漏。

2.8.3审核人员主要审核设计条件、工作条件和现场试压三栏是否有误。

2.9噪声控制设计规定

本规定应根据热工系统专业“噪声设计规定编制要求”(在基础工程设计开始时,根据开工报告和环保

专业提供的文件由热工系统专业人员发表)在需要时进行编制,经校核人员校核后,由室主任或专业副总工程师审核,并经设计经理认可并签署。

2.10容器接管汇总表

2.10.1“容器接管汇总表”按“容器接管汇总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和校核后即可发表。

2.10.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容器接管汇总表”中设备名称、容器位号、容器类型、设计压力、最小法兰等级、容器接管字母符号、用途、接管型式、公称通径、压力等级、法兰面类型和与容器接管相连接的管道类别,以及热工系统专业需要在附注中说明的本专业要求是否有误或遗漏。

2.10.3 在校核本表中容器接管公称通径的同时,要校核决定接管公称通径的管道水力计算。

2.11 换热器接管汇总表

2.11.1 “换热器接管汇总表”按“换热器接管汇总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和校核后即可发表。

2.11.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换热器接管汇总表”中设备名称、设备位号、类型。管程及壳程的设计压力、换热器接管数据栏中管程与壳程接管字母符号、用途、接管型式、公称通径、压力等级、法兰面类型及热工系统专业需在附注中说明的本专业要求是否有误或遗漏。

2.11.3 当换热器的操作与泵有关时,需由编制人员在最大操作压力一栏中填写出由热工专业提供的数据,同时将泵关闭压力的数值填入,由校核人员校核是否有误。

2.11.4 在校核换热器接管公称通径的同时,要校核决定接管公称通径的管道水力计算。

2.12特殊设备接管汇总表

“特殊设备接管汇总表”的校审细则可参照2.10的规定进行。

2.13 设备绝热保温条件汇总表

2.1

3.1 “设备绝热保温条件汇总表”按“设备绝热保温条件汇总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后即可发表。

2.1

3.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设备绝热保温条件汇总表”中绝热保温的设备位号、设备名称,工作条件中的正常压力和正常温度、绝热类型及需要在备注中对安装环境、绝热位置等情况加以说明时是否有误或遗漏。

2.1

3.3 若设备有伴管(或夹管)保温,校核人员还应校核工作条件中的设计压力和设计温度、伴管(或夹套)管径、绝热保温厚度等项编制是否有误。

2.10.4 需要时,审核人员应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对本表进行审核。

2.14蒸汽及冷凝水条件表

2.14.1 如需编制时,按表中的说明要求编制,并按表逐项进行校核及审核后发表。

2.14.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蒸汽平衡图和“蒸汽及冷凝水条件表”中的设备位号、设备名称、蒸汽用途、加热方式、受热介质、正常压力及进口、出口温度、蒸汽正常流量、蒸汽正常入口压力及正常入口温度,使用性质及需要在备注中特殊说明的内容是否有误。

2.14.3 编制人员在可能的条件下,尽可能填写出受热介质的最高压力、蒸汽最小及最大流量,蒸汽最低入口压力及最低入口温度,间断还是连续使用、使用时间、年工作小时数,并由校核人员校核。

2.14.4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对本表中各项进行审核。主要审核蒸汽用量和压力是否正确。

2.14.5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蒸汽平衡图和“蒸汽及冷凝水条件表”中的蒸汽冷凝水设备位号、设备名称、运行及备用台数、蒸汽冷凝水的回水压力及回水温度、送出方式等是否有误。2.14.6 编制人员在接受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地填写清楚蒸汽冷凝水的正常、最大、最小流量、水质情况、连续回收还是间断回收,以及间断时间,自流还是加压回水量,由校核人员校核。

2.14.7 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审核“蒸汽及冷凝水条件表”中的流量、压力和温度是否正确。

2.15 用水及排水条件表

2.15.1 本表中有关各项可参照该表备注说明的要求编制及校核,再经审核后即可发表。

2.15.2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用水及排水条件”中的车间或工段名称、用水设备名称、水的用途、平均及最大用水量,水质要求栏中的水温;校核,需水情况栏中的进水口水压、连续及间断情况、进水口位置及标高等是否有误;校核排水设备的名称、平均排水量,水质是否污染、污水水温、排水余压、连续或间断、排水口位置及标高是否有误。

2.15.3 编制人员在接受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填写出水质要求栏中的(水的)浊度及物理成份,由校核人员校核。

2.15.4 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对“用水及排水条件表”中的技术性问题进行审核。

2.16 软水、脱盐水条件表

2.16.1 本表经过编制、校核及审核后即可发表。

2.16.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车间或工段名称、用途、使用班数,需用量、车间入口水压要求、水温等有否有误。

2.16.3 编制人员在接受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填写出水质要求栏中的硬度、碱度、电导率、SiO2等各项,对水质的特殊要求应在备注栏中说明,由校核人员校核。

2.16.4 校核人员在校核时应注意,当供水中断时发生的变化(如发生事故或停产)在备注中是否已说明。

2.16.5 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对“软水及脱盐水条件表”中的技术性问题进行审核。2.17 界区条件表

2.17.1 本表按“界区条件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及审核后即可发表。

2.17.2 校核人员校核进出界区的全部地上及地下管道的工艺数据及接管连接条件,校核进出界区的全部地上及地下管道的基本管道号、接管尺寸、流体介质、管道走向及界区接点条件中的流量、比重(液体)、气体重度、温度及在其温度下的粘度、压力及输送特性是否有误。

2.17.3 校核人员在校核本表中界区接管尺寸的同时,要校核决定接管尺寸的管道水力计算。

2.17.4 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对“界区接点条件表”中的技术性问题进行审核。

2.18锅炉条件表

2.18.1 本表按“锅炉条件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及审核后即可发表。

2.18.2 校核人员在校核汽水平衡图基础上,校核表中锅炉型号、台数、产汽量、产汽压力、产汽温度、给水温度以及燃料品种和燃料物化数据。

2.18.3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基础上,对锅炉关键性数据进行审核。

2.19 汽轮机条件表

2.19.1 本表按“汽轮机条件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和审核后即可发表。

2.19.2 校核人员在校核汽水平衡图基础上,校核汽轮机的型号规格、台数、功率、转速、进汽参数(正常压力、最大压力、最小压力、正常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注汽参数(正常压力、最大压力、最小压力、正常温度、最高温度、最低温度、正常注汽量、最大注汽量、最小注汽量)、抽汽参数(正常压力、最大压力、最小压力、正常抽汽量、最大抽汽量、最小抽汽量),排汽参数(正常排汽压力、最大排汽压力、最小排汽压力、正常排汽量、最大排汽量、最小排汽量)和冷凝工况参数(正常冷凝量、最大冷凝量、最小冷凝量)。

2.19.3 当选择具有凝汽功能的汽轮机时,需校核冷却循环水的供(回)水压力和温度、流量。

2.19.4 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基础上,对汽轮机关键性数据进行审核。

2.20 风机条件表

2.20.1 本表按“风机条件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和审核后即可发表。

2.20.2校核人员在校核烟风道阻力计算基础上,校核送风机、引风机、一次风机、二次风机、送粉风机等风机条件表中有关数据(包括风量、风压、电机或其他动力机械)功率、转速是否与计算结果相符。

2.20.3 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基础上,对风机关键数据进行审核。

2.21 泵计算表

2.21.1 本表按“泵的系统特性计算和设备相对安装高度的确定”中的有关设计规定进行编制,经校核、审核后即可发表。

2.21.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对“泵计算表”中的泵吸入条件、泵排出条件,以及泵的NPSH计算、控制阀等栏各项,按泵计算的程序检查是否有误及遗漏。

2.21.3 校核人员校核“泵计算表”中泵数据栏中泵位号、备用泵位号、安全系数、粘度、比重、温度、密度、正常流量、设计流量、泵的设计压差;校核在设计能力下,泵的吸入和排出压力、有效的NPSH、最大吸入压力、吸入及排出管道类别、管道压力等级,以及法兰面等各项中是否与“泵计算表”中计算结果相符合及是否遗漏。

2.21.4校核人员校核往来关系栏中泵的最高工作温度、最大吸入压力、最大关闭压力是否有误。

2.21.5 对NPSH和泵压差,审核人员要全面审核并签署最终计算。

2.22 泵数据汇总表

2.22.1 本表按“泵数据汇总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后即可发表。

2.22.2 校核人员校核“泵数据汇总表”中各泵的正常流量及设计流量、泵压差(设计流量下)、在设计能力下泵的吸入和排出压力、有效NPSH、最大吸入压力、吸入及排出管管径、管道类别及法兰压力等级,以及法兰面型式是否和“泵计算表”中所列数值相符。

2.23 设备标高和泵的净正吸入压头(NPSH)表

2.2

3.1 本表按“设备标高和泵的净正吸入压头(NPSH)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后即可发表。2.23.2 校核人员校核本表中容器或冷凝器、泵或除氧水箱的设备位号、型式、初步的NPSH及标高是否有误。

2.2

3.3 在工作运行到一定阶段,如果设备标高有重大改变时,在取得设备等有关专业同意后,设备布置专业对E版(详1版或称研究版)布置图的设备标高进行修改,热工系统专业设计人员应重新计算NPSH 并修改,由校核人员校核是否有误。

2.2

3.4 校核人员还应校核最终有效的NPSH及最终需要的NPSH是否有误。

2.24 管壁厚度数据表

2.24.1本表按“管壁厚度数据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后即可发表。

2.24.2 校核人员在校核高压、中压汽水管道壁厚计算书的基础上,校核本表中热工系统栏中基本管道编号、公称通径、类别及管道说明栏中的物料及管道来去走向、温度、压力、事故类型、不正常操作等

各项是否有误及遗漏。

2.25热工系统专业对控制要求说明书

2.25.1 本说明按“热工系统的控制要求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后即可发表。

2.25.2 校核人员校核“热工系统专业对控制要求说明书”中的控制目的、控制对象及控制要求是否有误及遗漏。

2.26 控制阀和流量计数据表

2.26.1本表按“控制阀和流量计数据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后即可发表。

2.26.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控制阀管道编号和尺寸、管道类别、管表号或管道规格(外径×壁厚)、介质、温度、上游压力、下游压力、液体或气体的最大及正常流量、液体比重或气体分子量、气体临界密度、总流通系数C是否有误。

2.26.3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流量计管道编号和尺寸、管道类别、管表号或管道规格(外径×壁厚)、介质、温度(液体状态)、上游压力、下游压力、粘度、液体或气体的最大正常及最小流量、液体比重或气体分子量、气体临界密度、气体临界压缩系数、气体绝热指数、雷诺数是否有误,压差值和特殊要求是否正确。

2.26.4编制人员在接受条件的基础上,尽可能填写液体的膨胀系数、液体蒸汽压,在计算介质为气体的控制阀时,根据实际需要尽可能填写出气体临界压力、气体临界压缩系数。由校核人员校核是否有误,压差值和特殊要求是否正确。

2.26.5审核人员审核并签署“控制阀和流量计数据表”。

2.27控制阀特殊支架和流线型管道设计要求汇总表

2.27.1 当需要编制本表时,应按“控制阀特殊支架和流线型管道设计要求汇总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及审核后即可发表。

2.27.2校核人员应校核控制阀编号、所在PI(或系统图)图图号、管径、压差△P、特殊支架要求及流线型管道设计要求等是否有误及遗漏。

2.27.3 审核人员应审核并签署“控制阀特殊支架和流线型管道设计要求汇总表”。

2.28限流孔板汇总表

2.28.1 本表按“限流孔板汇总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后即可发表。

2.28.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本表中热工系统栏中限流孔板编号(PI图上的编号)、管道号、汽水管道仪表流程图图号、管道等级、压差、设计温度、管道尺寸、孔板的孔径×孔数是否有误。

2.29安全阀计算表

本表经编制、校核、审核后即可使用。

2.30安全阀采购数据汇总表

2.30.1 本表按“安全阀采购数据汇总表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审核后即可发表。

2.30.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本表中安全阀的需要数量、安装位置、安全阀编号(PI 图上的编号)、安全阀型号、流体介质、整定压力、初始背压、工作温度、安全阀规格、阀座喉部直径、吸入及排出法兰面和压力等级、阀体及阀芯材料等。

2.30.3 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对本表中的关键性问题进行审核。

2.31安全阀反力数据表

本表经编制、校核后即可发表。由校核人员校核计算是否正确无误。

2.32 疏水阀采购数据汇总表

2.32.1 本表按“疏水阀采购数据汇总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审核后即可发表。

2.32.2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本表中疏水阀编号(PI图上的编号)、型号、数量、安装位置、冷凝液负荷、安全系数、连续流量(冷凝液负荷×安全系数)、最大入口压力、最大压差、最小压差、饱和温度、疏水阀孔径、阀的压力等级、壳体材料、疏水阀接管尺寸、压力等级及连接型式各项是

否有误。

2.32.3审核人员在校核的基础上,对本表中的各项进行审核。

2.33爆破片计算表

本表经编制、校核、审核后即可使用。由校审人员校审计算是否正确无误。

2.34 爆破片采购数据汇总表

2.34.1本表按“爆破片采购数据汇总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及审核后即可发表。

2.34.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校核本表中的爆破片编号、数量、厚度、材质、爆破压力、安装位置、用途、型号(产品)、说明或要求、备注等是否有误。

2.34.3 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对本表的各项应进行审核。

2.35 特殊管件数据表

2.35.1 本表按“特殊管件数据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及审核后即可发表。

2.35.2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特殊管件的类别,按“特殊管件数据表(一)、(二)、(三)”的填写方法及内容进行校核。通常校核特殊管件名称、数量、位号或标签号(PI图上的编号)、安装位置、用途、尺寸、型号、说明或要求、备注等各项是否有误。若为电动阀或活塞式操作阀,应对动力源栏中各项进行校核是否有误。

2.35.3 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对本表中和各项进行审核并签署。

2.36 特殊管件汇总一览表

2.36.1 本表按“特殊管件汇总一览表编制说明”进行编制,经校核后即可发表。

2.36.2 校核人员应校核特殊管件位号、名称、安装位置,所在PI图图号及数量是否有误及遗漏。

2.37 管道计算表

2.37.1按照管道内物流状况,从单相流、两相流、真空系统的管道压力降计算方法中,选用相应的方法进行计算,编制“管道计算表”,经校核后即可供本专业设计使用。

2.37.2 校核人员在检查接受条件的基础上,根据所计算流体的流型及流体介质,对本表中的有关各项进行校核。

2.37.3审核人员在校核人员校核的基础上,对关键计算中的管道水力计算,如高压蒸汽等管路和对管道压力降有一定要求的管道等类型管道的计算进行审核并签署最终计算。

3 其它

3.0.1 为了保证设计质量,热工系统专业所发表的文件,一般均应按照上述有关的设计文件校审细则进行。

3.0.2 当所发表的文件需要修改时,为确保修改质量,对于锅炉房和汽轮机房关键性的计算数据或采购数据,必要时由设计经理认可并签署。

附加说明:本标准提出单位、编制单位和编审人

提出单位:中国石化兰州设计院标准化办公室

编制单位:中国石化兰州设计院工艺系统室编制人:朱有可

校核人:牟显民

审核人:马永平

审定人:

特种设备技术监督实施细则(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特种设备技术监督实施细 则(正式) Standardize The Management Mechanism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2515-13 特种设备技术监督实施细则(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管理机制、管理原则、管理方法以及管理机构进行设置固定的规范,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确保特种设备的产品质量和安全使用,是发电企业安全的重要保障。为加强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源公司)风电特种设备技术管理,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风电特种设备(以下简称特种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技术责任制,按照依法管理、分级管理、闭环控制、专业归口的原则,实施对特种设备工程设计审查、设备选型与监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保养和改造的技术性能检测和设备退役鉴定的全过程、全方位技术管理。 第三条特种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要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和推广先进的有成熟运行经验的特种设备,

不断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水平。 第四条特种设备的安全对企业极其重要,因此,风电公司应严格按照行业归口的原则,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接受当地质量监督机构监督管理部门的监督管理。 第五条本细则适用于新能源公司系统发电公司、检修公司(以下简称分子公司)。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六条新能源公司风电特种设备技术监督工作实行三级管理:第一级为新能源公司;第二级为技术监控服务单位;第三级为风电公司。 第七条新能源公司成立以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为组长的技术监控领导小组,下设技术监控管理办公室。其职责如下: 1、贯彻国家、行业、集团有关特种设备技术监督的法规、条例、规定,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

一电厂热工控制DCS系统设计

| 67 PLC and DCS 一电厂热工控制DCS系统设计 刘景芝,孙 伟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江苏 徐州 221008) 摘 要:以西山孝义金岩公司自备电厂为背景,主要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的运行特点和控制特性,对其热工系统运用集散控制方式进行控制,并采用浙大中控的WebFiled JX-300X系统对单元机组的热工控制系统做了初步的整体设计。 关键词:热工控制系统;集散控制系统(DCS);循环流化床锅炉 中图分类号:TP393.0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7241(2007)12-0067-03 A DCS system for thermal control of a power station LIU Jing-zhi, SUN Wei (The School of Information and Electrical Engineering ,China University of Mining and Technology , Xuzhou 221008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a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for the power station of the Xishan Jinyan company. According to the operation and control requirements of the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the distributed control for the thermal system of a power unit is designed with the SUPCON WebFiled JX-300X. Keywords: thermal control system;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CS); 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 boiler 1 引言 火力发电是现代电力生产中的一种主要形式,火力发电厂 运行系统多而且复杂,各系统之间要协调运行又要对负荷变化 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因此有效的控制火力发电厂运行极其重 要。目前火电机组都普遍采用DCS[3],因为DCS系统给电厂在 安全生产与经济效益方面带来巨大作用,使以往任何控制系统 无法与其相提并论。随着各项技术的发展和用户对生产过程控 制要求的提高,一种全数字化的控制系统——现场总线控制系 统(FCS)问世了,并得到了快速发展。虽然现场总线控技术 代表了未来自动化发展的方向并将逐步走向实用化,但由于火 电厂的具体环境和控制特点,经过论证与分析,近期内热控系统 只能以DCS为主[1][2]。 西山孝义金岩公司自备电厂包括2台75t/h循环流化床锅 炉、2台15MW抽汽式汽轮发电机组。本文主要针对循环流化床 锅炉,将其改造为单元机组运行。根据循环流化床锅炉和火电机 组的运行特点,分析其热控系统的功能要求,采用集散控制系统 (DCS)实现热工自动化,并以浙大中控的WebFiled JX-300X为 例,进行具体系统的初步设计。 收稿日期:2007-07-03 JX-300X集散控制系统全面应用最新的信号处理技术、高 速网络通信技术、可靠的软件平台和软件设计技术和现场总线技 术,采用高性能的微处理器和成熟的先进控制算法,兼具高速可靠 的数据输入输出、运算、过程控制功能和PLC联锁逻辑控制功 能,能适应更广泛更复杂的应用要求,是一套全数字化的、结构灵 活、功能完善的新型开放式集散控制系统。 JX-300X体系结构如下图: 2 系统介绍及方案描述 2.1 系统总体方案描述 根据单元机组运行特点及要求,其控制系统一般配有以下系统: (1) 数据采集系统(DAS); 图1 JX-300X体系结构图

化学技术监督实施细则正式版

Through the joint creation of clear rules, the establishment of common values, strengthen the code of conduct in individual learning, realize the value contribution to the organization.化学技术监督实施细则正 式版

化学技术监督实施细则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通过共同创造,促进集体发展的明文规则,建立共同的价值观、培养团队精神、加强个人学习方面的行为准则,实现对自我,对组织的价值贡献。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风电化学技术监督(以下简称化学技术监督)是保证电力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和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的重要环节,必须依据科学标准,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与管理手段,对保证设备健康状况与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有重要作用的参数和指标进行监督、检查、调整,以确保发供电设备在良好状态或允许范围内运行。为加强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源公司)风电化学技术监督工作,根据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和《中国大

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监控管理办法》,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化学技术监督贯穿于电力生产、建设的全过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新能源公司、技术监控服务单位、各风电公司要在设计审查、设备选型、监造与验收、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停用等各阶段加强领导和监督,严把质量关,及时发现和消除与化学技术监督有关的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第三条化学技术监督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技术监督体系,加强对油(绝缘油和机械油)、气(SF6气体)的质量监督,防止和减缓油、

风机自动控制技术监督实施细则标准范本

管理制度编号:LX-FS-A46051 风机自动控制技术监督实施细则标 准范本 In The Daily Work Environment, The Operation Standards Are Restricted, And Relevant Personnel Are Required To Abide By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And Codes Of Conduct, So That The Overall Behavior Can Reach The Specified Standards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年_____月_____日 A4打印/ 新修订/ 完整/ 内容可编辑

风机自动控制技术监督实施细则标 准范本 使用说明:本管理制度资料适用于日常工作环境中对既定操作标准、规范进行约束,并要求相关人员共同遵守对应的办事规程与行动准则,使整体行为或活动达到或超越规定的标准。资料内容可按真实状况进行条款调整,套用时请仔细阅读。 总则 第一条为提高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源公司)所属风电企业设备可靠性,确保发电设备安全、经济运行,根据国家及行业标准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技术监控管理办法》,特制订本细则。 第二条风机自动控制技术监督工作应认真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实行技术责任制。按照依法监督、分级管理原则,从设计审查、设备选型、安装、调试、试生产到运行、检修和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 报告 设计题目: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年级专业:09级测控技术与仪器 化工、机械、食品等领域。温度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过程控制,有些工艺过程对其温度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而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本设计就是利用单片机来控制高温加热炉的温度,传统的以普通双向晶闸管(SCR)控制的高温电加热炉采用移相触发电路改变晶闸管导通角的大小来调节输出功率,达到自动控制电加热炉温度的目的。这种移相方式输出一种非正弦波,实践表明这种控制方式产

生相当大的中频干扰,并通过电网传输,给电力系统造成“公害”。采用固态继电器控温电路,通过单片机控制固态继电器,其波形为完整的正弦波,是一种稳定、可靠、较先进的控制方法。为了降低成本和保证较高的控温精度,采用普通的ADC0809芯片和具有零点迁移、冷端补偿功能的温度变送器桥路,使实际测温范围缩小。 1.1电阻炉组成及其加热方式 电阻炉是工业炉的一种,是利用电流通过电热体元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来加热或者熔化元件或物料的热加工设备。电阻炉由炉体、电气控制系统和辅助系统组成,炉体由炉壳、加热器、炉衬(包括隔热屏)等部件组成。由于炉子的种类不同,因而所使用的燃料和加

热方法也不同;由于工艺不同,所要求的温度高低不同,因而所采用的测温元件和测温方法也不同;产品工艺不同,对控温精度要求不同,因而控制系统的组成也不相同。电气控制系统包括主机与外围电路、仪表显示等。辅助系统通常指传动系统、真空系统、冷却系统等,因炉种的不同而各异。电阻炉的类型根据其热量产生的方式不同,可分为间接加热式和直接加热式两大类。间接加热式电阻炉,就是在炉子内部有专用的电阻材料制作的加热元件, (4)电阻炉温度按预定的规律变化,超调量应尽可能小,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5)具有温度、曲线自动显示和打印功能,显示精度为±1℃; (6)具有报警、参数设定、温度曲线修改设置等功能。

热工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样本

热工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题目燃烧控制系统 专业班级: 能动1307 姓名: 毕腾 学号: 02400402 指导教师: 李建强 时间: .12.30— .01.12

目录 第一部分多容对象动态特性的求取 (1) 1.1、导前区 (1) 1.2、惰性区 (2) 第二部分单回路系统参数整定 (3) 2.1、广义频率特性法参数整定 (3) 2.2、广义频率特性法参数整定 (5) 2.3分析不同主调节器参数对调节过程的影响 (6) 第三部分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10) 3.1 、蒸汽压力控制和燃料空气比值控制系统 (10) 3.2 、炉膛负压控制系统 (10) 3.3、系统分析 (12) 3.4有扰动仿真 (21) 第四部分四川万盛电厂燃烧控制系统SAMA图分析 (24) 4.1、送风控制系统SAMA图简化 (24) 4.2、燃料控制系统SAMA图简化 (25) 4.3、引风控制系统SAMA图简化 (27) 第五部分设计总结 (28)

第一部分 多容对象动态特性的求取 某主汽温对象不同负荷下导前区和惰性区对象动态如下: 导前区: 136324815.02++-S S 惰性区: 1 110507812459017193431265436538806720276 .123456++++++S S S S S S 对于上述特定负荷下主汽温导前区和惰性区对象传递函数, 能够用两点法求上述主汽温对象的传递函数, 传递函数形式为 w(s)= n TS K )1(+,再利用 Matlab 求取阶跃响应曲线, 然后利用两点法确 定对象传递函数。 1.1 导前区 利用MATLAB 搭建对象传递函数模型如图所示:

特种设备技术监督实施细则(标准版)

When the lives of employees or national property are endangered, production activities are stopped to rectify and eliminate dangerous factors.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 特种设备技术监督实施细则(标 准版)

特种设备技术监督实施细则(标准版)导语:生产有了安全保障,才能持续、稳定发展。生产活动中事故层出不穷,生产势必陷于混乱、甚至瘫痪状态。当生产与安全发生矛盾、危及职工生命或国家财产时,生产活动停下来整治、消除危险因素以后,生产形势会变得更好。"安全第一" 的提法,决非把安全摆到生产之上;忽视安全自然是一种错误。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确保特种设备的产品质量和安全使用,是发电企业安全的重要保障。为加强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源公司)风电特种设备技术管理,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风电特种设备(以下简称特种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应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实行技术责任制,按照依法管理、分级管理、闭环控制、专业归口的原则,实施对特种设备工程设计审查、设备选型与监造、安装、使用、检验、维修保养和改造的技术性能检测和设备退役鉴定的全过程、全方位技术管理。 第三条特种设备的技术管理工作要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和推广先进的有成熟运行经验的特种设备,不断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可靠运行水平。 第四条特种设备的安全对企业极其重要,因此,风电公司应严格按照行业归口的原则,在加强内部管理的同时,接受当地质量监督机

化学技术监督实施细则(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化学技术监督实施细则(新编 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化学技术监督实施细则(新编版)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风电化学技术监督(以下简称化学技术监督)是保证电力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和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的重要环节,必须依据科学标准,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与管理手段,对保证设备健康状况与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有重要作用的参数和指标进行监督、检查、调整,以确保发供电设备在良好状态或允许范围内运行。为加强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源公司)风电化学技术监督工作,根据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和《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监控管理办法》,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化学技术监督贯穿于电力生产、建设的全过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新能源公司、技术监控服务单位、各风电公司要在设计审查、设备选型、监造与验收、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停用等各阶段加强领导和监督,严把质量关,及时发现和消除与化学

技术监督有关的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第三条化学技术监督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技术监督体系,加强对油(绝缘油和机械油)、气(SF6气体)的质量监督,防止和减缓油、气劣化,及时发现变压器、互感器、风机齿轮箱等充油设备的潜伏性故障,防止SF6设备中气体湿度超标,保证机组油系统油质合格,提高设备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第四条化学技术监督应实行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制。 第五条依靠先进科技,采用和推广成熟、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化学技术监督专业水平。 第六条本细则适用于新能源公司、技术监控服务单位和各风电公司。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新能源公司风电化学技术监督工作实行三级管理:第一级为新能源公司;第二级为技术监控服务单位;第三级为风电公司。 第八条新能源公司成立以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为组长的技术监

热工控制系统课程设计56223

热工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某直流锅炉给水控制系统设计 二○一○年十二月 目录 第一部分多容对象动态特性的求取 (2) 第二部分单回路系统参数整定 (4) 一、广义频率特性法参数整定 (5) 二、临界比例带法确定调节器参数 (6) 三、比例、积分、微分调节器的作用 (9) 第三部分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10) 一、主蒸汽温度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10) 二、给水串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13) 三、燃烧控制系统参数整定 (15)

第四部分 某电厂热工系统图分析 ........................................................ 16 参考文献: (19) 第一部分 多容对象动态特性的求取 选取某主汽温对象特定负荷下导前区和惰性区对象动态特性如下: 导前区: 1 40400657 .12++-s s 惰性区: 1 1891542269658718877531306948665277276960851073457948202 .1234567+++++++s s s s s s s 对于上述特定负荷下主汽温导前区和惰性区对象传递函数,可以用两点法求上述主汽温对象的传递

函数,传递函数形式为n Ts K s W )1()(+=,利用Matlab 求取阶跃响应曲线,然后利用两点法确定对象 传递函数。 导前区阶跃响应曲线: 图1-1 由曲线和两点法可得: 657.1=K 637.28,663.0657.14.0)(4.01==?=∞t y 165.61,326.1657.18.0)(8.02==?=∞t y 2092.25.0075.12 121≈=??? ? ??+-=t t t n ,8.2016.22 1≈+≈n t t T 即可根据阶跃响应曲线利用两点法确定其传递函数:2 ) 18.20(657 .1)(+-= s s W 惰性区阶跃响应曲线:

化学技术监督实施细则.doc

化学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风电化学技术监督(以下简称化学技术监督)是保证电力设备长期稳定运行和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的重要环节,必须依据科学标准,利用先进的检测设备与管理手段,对保证设备健康状况与安全、经济、稳定运行有重要作用的参数和指标进行监督、检查、调整,以确保发供电设备在良好状态或允许范围内运行。为加强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新能源公司)风电化学技术监督工作,根据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和《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监控管理办法》,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化学技术监督贯穿于电力生产、建设的全过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新能源公司、技术监控服务单位、各风电公司要在设计审查、设备选型、监造与验收、安装、调试、运行、检修、停用等各阶段加强领导和监督,严把质量关,及时发现和消除与化学技术监督有关的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第三条化学技术监督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建立质量、标准、计量三位一体的技术监督体系,加强对油(绝缘油和机械油)、气(SF6气体)的质量监督,防止和减缓油、气劣化,及时发现变压器、互感器、风机齿轮箱等充油设备的潜伏性故障,防止SF6设备中气体湿度超标,保证机组油系统油质合格,提高设备效率,延长其使用寿命。

第四条化学技术监督应实行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制。 第五条依靠先进科技,采用和推广成熟、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化学技术监督专业水平。 第六条本细则适用于新能源公司、技术监控服务单位和各风电公司。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七条新能源公司风电化学技术监督工作实行三级管理:第一级为新能源公司;第二级为技术监控服务单位;第三级为风电公司。 第八条新能源公司成立以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为组长的技术监控领导小组,下设技术监控管理办公室。其职责如下: 1、贯彻国家、行业、集团有关化学技术监督的法规、条例、规定,监督、检查其执行情况; 2、组织制定、修订新能源公司化学技术监督有关规定和技术措施,组织技术攻关,推动新技术的应用; 3、监督、检查技术监控服务单位、风电公司化学技术监督工作开展情况,协调各级监督部门的关系; 4、负责制定新能源公司化学技术监督工作规划和年度计划,确定新能源公司化学技术监督工作重点; 5、组织召开新能源公司化学技术监督工作会议,布置全年化学技术监督工作,总结工作、交流经验,组织化学技术监督人员进行技术培训; 6、组织因化学技术监督不力而发生的重大事故调查分析,制定反事故措施,组织解决重大技术问题;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汽轮机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汽轮机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提高汽轮机设备安全可靠性,确保发电企业安全稳定运行,根据国家、电力行业和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的有关标准、制度,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是提高汽轮机设备可靠性和保证电厂安全经济运行的重要基础工作,各单位应建立健全汽轮机技术监督体系,开展好技术监督工作。 第三条汽轮机技术监督依据科学的标准,利用先进的测试手段和管理办法,对机组的振动、叶片、调节保安系统等方面的重要参数与指标进行监测、分析、调整,以确保设备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及时发现和消除设备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第四条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要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和推广先进的、行之有效的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提高汽轮机技术监督的专业水平。 第五条本细则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火电企业,燃气轮机参照执行。 第二章汽轮机技术监督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集团公司火电机组汽轮机技术监督实行三级管理,第一级为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技术监督中心,第二级为集团公司所属分(子)公司,第三级为集团公司所属各发电企业。 第七条技术监督中心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和集团公司管理制度,监督指导集团公司各发电企业开展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保障安全生产、技术进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负责集团公司各发电企业汽轮机技术监督档案管理,收集分析汽轮机技术监督月报表,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提出整改措施,指导、协调各发电企业完成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

(三)协助评估机组大修和技改后汽轮机振动、叶片、调节保安系统的改善情况。 (四)参与各发电企业汽轮机振动、叶片、调节保安系统有关的主要设备选型及出厂验收、重大技术措施及技术改造方案的审查、试验、鉴定等工作。 (五)负责定期编制汽轮机技术监督报告,提出工作和考评建议。 (六)负责组织召开汽轮机技术监督会议,总结集团公司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 (七)负责开展汽轮机技术交流和培训,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和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 第八条各分(子)公司技术监督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和集团公司管理制度。 (二)建立健全管辖区发电企业汽轮机技术监督组织机构,完善汽轮机技术监督分级管理制度,组织落实汽轮机技术监督责任制,指导发电企业开展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 (三)对影响和威胁安全生产的振动、叶片和调节保安系统故障问题,督促发电企业限期整改。 (四)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前期阶段、建设阶段、验收交接环节要落实汽轮机技术监督有关规定。 (五)督促、检查发电企业在大修技改中落实汽轮机技术监督项目。 (六)定期组织召开管辖区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总结、交流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经验,通报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信息,部署汽轮机技术监督阶段工作任务。 (七)督促发电企业加强对汽轮机技术监督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技术监督人员专业水平。 第九条发电企业汽轮机技术监督职责 各发电企业应建立健全由生产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领导下的汽轮机技术监督网,并在生技部门或其它设备管理部门设立汽轮机监督专责工程师,在生产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领导下统筹安排,开展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 (一)主管生产副总经理或总工程师的职责 1.领导发电企业汽轮机监督工作,落实汽轮机技术监督责任制;贯彻上级有关汽轮机技术监督的各项规章制度和要求;审批本企业专业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2.审批汽轮机技术监督工作规划、计划。

工业锅炉热工控制系统-过程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书

工业锅炉热工控制系统-过程控制课程设计报告书

目录 一、概述 -----------------------------------------------------------------------2 1.1工业锅炉概述 ----------------------------------------------------------------2 1.2国内工业锅炉发展状况 --------------------------------------------------------2 1.3国外工业锅炉发展状况 --------------------------------------------------------2 1.4工业锅炉的调节任务 ----------------------------------------------------------2 二、工业锅炉控制系统的基本任务和要求--------------------------------------------3 2.1给水控制系统 ----------------------------------------------------------------3 2.2过热蒸汽温度的调节系统 ------------------------------------------------------3 2.3燃烧调节系统 ----------------------------------------------------------------3 2.4锅炉的主要设计参数----------------------------------------------------------4 三、工业锅炉自动控制系统方案的设计----------------------------------------------4 3.1给水控制系统----------------------------------------------------------------4 3.1.1 锅炉汽包给水控制对象的特点 3.1.2锅炉汽包给水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 3.1.3测量给水控制系统仪表的选择 3.1.4给水控制系统的设计 3.1.5给水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及SAMA图 3.2过热蒸汽温度的调节系统-----------------------------------------------------10 3.2.1过热蒸汽温度的调节系统对象的动态特性

热工控制系统故障专项应急预案

热工控制系统故障专项 应急预案 1总则 1.1编制目的:为防止热工控制系统故障导致事故扩大,避免由于热工控制系统故障导致设备损坏事件的发生,特制定本预案。 1.2编制依据:本应急预案依据《火力发电厂设计技术规程》、《火力发电厂热工控制系统运行检修导则》、《火力发电厂热工仪表及控制装置技术监督规定》、《枣庄市建阳热电有限公司公司重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结合《防止电力生产重大事故的二十五项重点要求》编写。 1.3热工控制系统故障:指热工控制系统硬件、软件以及系统出现故障导致锅炉、汽轮发电机组本体设备、辅助设备、其他相关系统及设备的控制故障,造成设备被迫停止运行,对机组安全运行及设备健康状况构成严重威胁的事件。 1.4适用范围:本应急预案适用于枣庄市建阳热电有限公司热工控制系统故障事件的应对工作。 1.5热工控制系统现况:枣庄市建阳热电有限公司#1、#2炉、1 #机DCS系统为XDPS分散控制系统。DCS系统的控制范围覆盖模拟量控制系统MCS、顺序控制系统SCS、燃烧器管理系统BMS、数据采集

系统DAS、汽轮机控制系统DEH、给泵汽轮机控制系统MEH和电气控制系统ECS。控制室里,采用CRT控制并辅以大屏幕显示。 2事故类型和危害程度分析 2.1分散控制系统操作员站和过程控制单元等故障,导致控制信号消失或被控对象失去控制; 2.2分散控制系统网络或模件总线通信故障,导致信息传输中断或坏质量; 2.3热工控制系统软件存在缺陷、错误,导致控制系统发出错误指令; 2.4热工控制系统电源故障,导致控制系统停止工作; 2.5汽机控制系统(DEH)或给水泵汽机控制系统(MEH)故障,导致汽机或给水泵汽机不能正常控制和运行。 3应急处置基本原则 3.1当分散控制系统局部故障,重要的局部区域信号异常、部分主重要运行参数失去控制或其显示不能真实反映实际工况时,由值长按照规程,通过运行方式的调整、现场监视和操作等可以利用的一切手段,尽可能使机组运行稳定、设备处于安全状态。当部分操作员站(OIS)出现故障时,应由可用操作员站继续承担机组监控任务(此时应尽量减少操作),同时迅速排除故障。 3.2当全部操作员站出现故障时(所有OIS"黑屏"或"死机"),若主要后备硬手操及监视仪表可用且暂时能够维持机组现况,则转用后备操作方式运行,同时排除故障并恢复操作员站运行方式,由值长

百龙滩电厂化学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大化水力发电总厂百龙滩电厂 化学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1 总则 1.1 为准确、及时地对新油、新气,运行中油、气,库存油、气进行质量检验分析,防止油、气质劣化,及时发现充油、充气设备中的潜伏性故障,保证发电设备安全运行,提高我厂经济效益,根据具体情况以及根据国家、行业有关标准和《中国大唐集团公司技术监控管理办法》、《中国大唐集团公司化学技术监督制度》等,制订本细则。 1.2 化学技术监督工作贯彻GB/T19001质量管理标准,实行全过程、标准化管理。 1.3 本实施细则适用于百龙滩电厂。 2监督范围 2.1 透平油:机组润滑用透平油、调速机用操作透平油、库存备用透平油质量。 2.2 绝缘油:主变压器、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用绝缘油质量及所属设备内部故障监测、库存备用绝缘油质量。 2.3 六氟化硫:六氟化硫断路器用六氟化硫气体质量及所属设备内部故障监测、库存备用六氟化硫气体质量。 2.4 机组冷却水:发电机二次循环冷却水质量监测。

3 监督机构及职责分工 3.1 我厂化学技术监督实行三级网络管理,成立以厂部(领导小组)、生技部(专责)、车间(发电部班组、检修班组)等三级技术监督网络,负责领导、组织和开展环保技术监督管理工作,网络各级人员的主要职责: 3.2 厂部技术监督领导小组领导管理职责 3.2.1 贯彻执行国家、行业、中国大唐集团公司(以下称集团 公司)、公司有关化学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制度等,组织制定本单位有关化学技术监督的规章制度、实施细则和技术措施等; 3.2.2 组织对所管辖的运行设备进行化学技术监督,对设备的 维护检修进行质量监督,并建立健全设备技术档案,发现问题及时分析处理,重大问题及时如实上报,并按要求报送各种化学技术监督报表及计划总结等; 3.2.3 将化学技术监督工作及具体任务指标落实到有关部门和 岗位,并做好协调工作; 3.2.4 建立严格的化学技术监督工作检查考核制度,并与部门 及个人的经济利益挂钩; 3.2.5 组织建立健全化学技术监督检测手段和试验室,达到规 定的技术要求; 3.2.6 组织对化学技术监督人员的培训,按分级管理原则,要 求持证上岗,不断提高化学技术监督专业水平,并使监督队伍相对稳定; 3.2.7 组织本单位新建、扩建、改建工程中与化学技术监督有

热工过程控制仪表课程实习与设计

《热工过程控制仪表课程设计》实践环节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 自动化(热工过程自动化方向) 先修课程: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热工测量与仪表,自动控制理论 一、目的 热工过程控制仪表课程实习与设计是学习热工过程控制仪表课程后的一个重要的综合实践环节。 1.通过课程设计实践,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热工过程控制仪表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仪表控制系统设计问题的能力。 2.学习仪表控制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掌握仪表控制系统的一般规律。 3.进行仪表控制系统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例如计算、绘图、查阅资料和手册、运用标准和规范,进行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图的训练。 二、基本要求 1.能从仪表控制系统功能要求出发,制订或分析设计方案,合理地选择传感器,变送器、调节器和执行机构。 2.能按工艺的控制要求,选择相关模块,设计的调节器的组态图,填写相关控制数据表。 3.能考虑仪表安装与调整、使用与维护、经济和安全等问题,对仪表控制系统的安装技术要求进行设计。 4.图面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尺寸及公差标注正确,技术要求完整合理。三、实践内容与时间分配 见表1。 表1

四、实践条件与地点建议 1. 实践基本条件要求 提供学生进行课程设计的专用教室,并能提供学生一定的实验设备、实验条件,条件允许的话提供学生到生产实践场所短期参观学习的机会。 2. 实践地点建议 校内专用教室、实验室及火力发电厂。 五、能力培养与素质提升 1. 能力培养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能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培养综合运用热工过程控制仪表课程和其他先修课程的理论与生产实际知识来分析和解决仪表控制系统设计问题的能力。在实践环节中进行仪表控制系统设计基本技能的训练。 2. 素质提升 通过实践,深入掌握理论教学内容,并将其运用到实践环节,具备一名专业工程师的基本素质。 六、考核方式与评分标准 1.考核方式:考查 2.成绩评定:按平时表现,设计说明书及答辩三部分综合考核,按优,良,中,及格,不及格计分。其中:平时表现(30%),设计说明书(40%)答辩(30%)。

热工控制系统重点

热工控制系统重点 1.反馈、前馈、复合控制系统的图形、特点。 例题:例题:反馈控制系统的特点是( A 基于偏差、消除偏差,调节及时果的准确性 )。 B 调节不及时,无法保证结 D、调节 C 基于偏差、消除偏差,调节不及时及时,无法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2.自动调节系统性能指标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例题:评价一个自动调节系统调节过程好坏的性能指标是( A 峰值时间、衰减率、上升时间)。 B 静态偏差、动态偏差、稳定 D 上升时性 C 静态偏差、动态偏差、衰减率、控制过程时间间、超调量、衰减率 3.环节连接方式,方框图等效变换(必考),传递函数定义 4.热工对象的分类,利用阶跃响应曲线法求取对象高阶传递函数。 5.P、I、D调节的规律。四种调节器的参数变化对调节品质的影响(选择、判断) 例题:单回路控制系统中 PI 控制作用下,如下所示哪组参数可使稳定性增强() B、δ增大,Ti 增大 C、δ减小,Ti 增A、δ增大,Ti 减小大 D、减小,减小 6.二阶系统标准方程及符号意义。阻尼系数范围,会求取时域性能指标。 7.劳斯判据在判定系统稳定性中的应用。 8.单回路控制系统三种整定方法及其区别,开环试验与闭环试验的区别。 9.什么是串级系统,主、副调各有何种任务。 例题:串级控制系统比单回路控制系统控制性能好的原因之一在于副回路的加入改善了调节对象的动态特性。() 10.串级系统及导前微分系统的参数整定(大题)(两种出题方式:(1)给出阶跃响应曲线(或对象高阶传递函数)(2)给出减温器与总对象的特征参数 Tc、τ) 11.串级过热汽温控制系统采用喷水减温而非烟气侧调节或蒸汽量D 进行调节的原因。 12.再热汽温控制系统的控制策略,不采用喷水减温作为主控方案的原因。 13.水位的组成,三扰动、三冲量,虚假水位图形及原因,何种扰动对水位影响最大。三冲量应分别采用何种控制方案。前馈控制方案对系统稳定性有无促进作用。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化学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中国国电集团公司 化学技术监督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化学技术监督工作,提高设备运行的可靠性,根据国家、电力行业和中国国电集团公司(以下简称集团公司)的有关标准、规程、制度、规定,特制定本细则。 第二条化学技术监督是保证发电设备安全、经济、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之一。采用适应电力生产发展的科学的管理方法、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先进的检测手段,准确地对机组运行状况和设备状态进行监督判断,发现和消除设备隐患,防止事故发生。 第三条化学技术监督工作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不断依靠科技进步,采用和推广成熟、行之有效的新技术,不断提高化学技术监督专业水平。通过对水、汽、气(氢气、六氟化硫)、油及燃料等的质量监督,防止和减缓设备腐蚀、结垢、积集沉积物及油质劣化,及时发现变压器等充油(气)电气设备潜伏性故障,提高设备的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提高机组运行的经济性。 第四条建立健全化学技术监督体系,实行专业管理和行政管理相结合,建立明确的分级、分工负责制和岗位责任制。各单位、各有关专业都必须协调工作、共同努力切实做好这项工作。 第五条本细则适用于集团公司所属发电企业。 第二章化学技术监督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集团公司化学技术监督实行三级管理,第一级为中国国电集团公司(技术监督中心),第二级为集团公司所属分(子)公司,第三级为集团公司所属各发电企业。 第七条技术监督中心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和集团公司管理制度,监督指导集团公司系统内各发电企业开展化学技术监督工作,保障安全生

产、节能减排、技术进步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二)负责集团公司系统内各发电企业化学技术监督档案管理,收集分析化学技术监督月报表,掌握设备的技术状况,提出优化运行指导意见和整改措施,指导、协调各发电企业完成日常化学技术监督工作。 (三)协助审核化学专业设备技术改造方案、评估机组大修和技改项目实施绩效。 (四)负责开展化学专业技术交流和培训,推广先进管理经验和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 (五)负责组织召开化学专业技术监督会议,总结集团公司年度化学技术监督工作。 (六)负责定期编制化学技术监督报告,总结化学技术监督工作,提出工作和考评建议。 (七)参与在建电厂的化学专业设计审查、安装调试以及试运行阶段的质量检查;监督指导工程建设过程的化学技术监督工作。 第八条各分(子)公司技术监督职责 (一)贯彻执行国家及行业有关技术监督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程和集团公司管理制度。 (二)建立健全管辖区化学技术监督组织机构,完善化学技术监督分级管理制度,组织落实化学技术监督责任制,组织管辖区发电企业完成化学技术监督工作,指导发电企业的化学技术监督工作。 (三)对影响和威胁本辖区生产的重要化学专业问题,督促发电企业限期整改。 (四)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前期阶段、建设阶段、验收交接环节要落实化学技术监督有关规定。 (五)督促、检查发电企业在大修技改中落实化学技术监督项目。 (六)定期组织召开管辖区技术监督工作会议,总结、交流化学技术监督工作经验,通报化学技术监督工作信息,部署化学技术监督阶段工作任务。 (七)督促发电企业加强对化学技术监督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技术监督人员专业水平。

重庆大学 自动控制原理课程设计

目录 1 实验背景 (2) 2 实验介绍 (3) 3 微分方程和传递函数 (6)

1 实验背景 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自动控制原理是相对于人工控制概念而言的,自动控制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称控制装置或控制器),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统称被控对象)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即被控制量)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 在自动控制原理【1】中提出,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由于空间技术发展的需要,对自动控制的精密性和经济指标,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同时,由于数字计算机,特别是微型机的迅速发展,为控制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他们的推动下,控制理论有了重大发展,如庞特里亚金的极大值原理,贝尔曼的动态规划理论。卡尔曼的能控性能观测性和最优滤波理论等,这些都标志着控制理论已从经典控制理论发展到现代控制理论的阶段。现代控制理论的特点。是采用状态空间法(时域方法),研究“多输入-多输出”控制系统、时变和非线性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现在,随着技术革命和大规模复杂系统的发展,已促使控制理论开始向第三个发展阶段即第三代控制理论——大系统理论和智能控制理论发展。 在其他文献中也有所述及(如下): 至今自动控制已经经历了五代的发展: 第一代过程控制体系是150年前基于5-13psi的气动信号标准(气动控制系统PCS,Pneumatic Control System)。简单的就地操作模式,控制理论初步形成,尚未有控制室的概念。 第二代过程控制体系(模拟式或ACS,Analog Control System)是基于0-10mA或4-20mA 的电流模拟信号,这一明显的进步,在整整25年内牢牢地统治了整个自动控制领域。它标志了电气自动控制时代的到来。控制理论有了重大发展,三大控制论的确立奠定了现代控制的基础;控制室的设立,控制功能分离的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CCS,Computer Control System).70年代开始了数字计算机的应用,产生了巨大的技术优势,人们在测量,模拟和逻辑控制领域率先使用,从而产生了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CCS,Computer Control System)。这个被称为第三代过程控制体系是自动控制领域的一次革命,它充分发挥了计算机的特长,于是人们普遍认为计算机能做好一切事情,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被称为“集中控制”的中央控制计算机系统,需要指出的是系统的信号传输系统依然是大部分沿用4-20mA的模拟信号,但是时隔不久人们发现,随着控制的集中和可靠性方面的问题,失控的危险也集中了,稍有不慎就会使整个系统瘫痪。所以它很快被发展成分布式控制系统(DCS)。 第四代过程控制体系(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布式控制系统):随着半导体制造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处理器的普遍使用,计算机技术可靠性的大幅度增加,目前普遍使用的是第四代过程控制体系(DCS,或分布式数字控制系统),它主要特点是整个控制系统不再是仅仅具有一台计算机,而是由几台计算机和一些智能仪表和智能部件构成一个了控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