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的变形特性及试验方法研究.doc

岩石的变形特性及试验方法研究.doc
岩石的变形特性及试验方法研究.doc

岩石的变形特性及试验方法研究

岩石的变形特性是指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岩石中的应力与应变的关系特性,它是影响建筑物稳定的重要因素。岩石在较小的力的作用下首先发生变形,变形量随作用力增大而增大,当作用力和变形量超过一定的限度后就会发生破坏,在作用力不断增大的过程中,岩石的变形和破坏是一个统一的、连续的过程。工程岩体如果变形过大就会导致上面的建筑物失稳危及安全,因此工程勘察期间必须获得可靠的变形参数,才能据此在施工时采取适当措施防止其对工程的影响,保证建筑物的安全。下面分别从岩石的变形特性、变形阶段和试验方法等方面进行探究

1岩石变形的特性

岩石的变形性质通常用应力一应变曲线表不,它通过测量岩石试样受压时的应力一应变关系得到。山于岩石的组成成分及其结构与构造比较复杂,所以岩石的应力一应变关系也比较复杂,岩石变形过程中表现出弹性、塑性、勃性、脆性和延性等性质。

1. 1弹性

在一定应力范围内,物体受外力作用产生变形,去除外力后能够立即恢复原状的性质,这种变形称为弹性变形。

1.2塑性

物体受外力作用后发生变形,去除外力后不能完全复原状的性质,这种变形称为塑性变形或永久变形。

1.3勃性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变形不能立刻完成,应变速率随应力增大而增大的性质,这种变形称为流动变形。

1.4脆性

物体受力后,变形很小时就发生破裂的性质。

1.5延性

物体能承受较大塑性变形而不丧失其承载力的性质。

另外,岩石的变形和破坏的性质还会随着受力状态的变化而变化。岩石在三向受力状态下与单向受力状态下的应力一应变关系有很大的区别,随着围压增大,三向抗压强度增加,峰值变形增加,弹性极限增加,岩石山弹脆性向弹塑性、应变硬化转变。

2岩石变形的阶段

根据单向无侧限逐级维持荷载法应力一应变关系曲线曲率的变化,可将岩石变形过程划分为四个阶段:

2. 1孔隙裂隙压密阶段

岩石中原有的微裂隙逐渐被压密,曲线呈上升形,岩石变形多为塑性变形,曲线斜率随应力增大而逐渐增大,表不微裂隙的变化开始较快,随后逐渐减慢,对于微裂隙发育的岩石,本阶段较明显,但致密坚硬的岩石很难划出这个阶段,此阶段末点对应的应力称为压密极限强度。

2. 2弹性变形至微破裂稳定发展阶段

岩石中的微裂隙进一步闭合,孔隙被压缩,原有裂隙基本上没有新的发展,也没有产生新的裂隙,应力与应变基本上呈线性关系,曲线近于直线,岩石变形以弹性为主。此阶段末点对应的应力称为弹性极限强度。

2. 3塑性变形至破坏峰值阶段

当应力超过弹性极限强度后,岩石中产生新的裂隙,同时已有裂隙也有新的发展,应变的增加速率超过应力的增加速率,应力一应变曲线的斜率逐渐降低呈下降形,体积变形山压缩转为

膨胀,随着应力增加裂隙进一步扩展,岩石局部破损,且破损范围逐渐扩大形成贯通的破裂面,导致岩石破坏,岩石变形不再恢复,此段末点对应的应力称单轴极限抗压强度。

2. 4破坏后峰值跌落阶段至残余强度阶段

岩石破坏后,经过较大的变形,应力下降到一定程度开始保持常数,此段末端对应的应力称为残余强度。

3岩石变形的试验方法

3. 1单轴压缩变形试验

这是室内测定岩石变形参数最常用的方法,是指试件在轴向压力下产生轴向压缩、横向膨胀,最后导致破坏的试验。适用于能制成圆柱体(高径比2~2:1)试件的各类岩石,可在不同含水状态下进行试验,同一含水状态下每组试件应为3个。可采用电阻应变片法或千分表法,坚硬和较坚硬的岩石宜采用电阻应变片法,较软岩和软岩宜采用千分表法。一般采用一次连续加载法或逐级一次循环法,最大循环载荷为预估极限载荷的50%,试验时以每秒0. 5~1. 0Pa的速度逐级加载,施加一级载荷后立即测读相应载荷下的纵向和横向变形值,一分钟后再读一次,再施加下一级载荷,读数不少于10组。用电阻应变片法时轴向或径向的应变片的数量可采用2片或吐片且应牢固地贴在试件上;用千分表法时轴向和径向的千分表各采用2只或吐只且应分别安装在试件直径的对称位置上。测试完成后根据测得的应力和应变值绘制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可分别计算岩石的弹性模量、变形模量和泊松比等变形参数。

3. 2三轴压缩变形试验

这是室内测定岩石变形参数较少用的方法,一般在测定三轴压缩强度的同时测读三轴压缩变形数据。适用于能制成圆柱体

试件的各类岩石(高径比2 ~ 2. 5:1),同一含水状态下每组不少于5个试件,5个试件分别在5级(一般按等差数列来分)不同的侧压下做试验。试验时将岩石试件放在密闭容器内,先以每秒0. 05MPa的速度同步施加侧压和轴压至预定的侧压值,并在试验过程中保持不变,再以每秒0. 5~1. OMPa的速度连续施加轴向荷载,直至试件破坏。在加压过程中同时测定不同荷载下的轴向变形值,每个试件测值不少于10组。测试完成后绘制轴向与侧向应力差与轴向应变的关系曲线,可根据需要分别计算弹性模量、变形模量等三轴压缩变形参数。

4岩石变形参数的确定

4. 1弹性模量

应力应变曲线上直线段的斜率,对同一岩石在极限弹性范围内接近常数,反映的是岩石在弹性变形范围内的平均弹性模量,是最常用的变形参数。

4. 2割线模量(变形模量)

应力应变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的连线的斜率,工程勘察通常取抗压强度50%处的点来计算,也叫割线弹性模量。

4. 3泊松比

应力应变曲线上任意一点横向应变跟纵向应变的比值,对同一岩石在极限弹性范围内接近常数,工程勘察通常用抗压强度50%处的点来计算,反映的是岩石在弹性变形范围内的平均泊松比,这也是常用的变形参数。

4. 4初始模量

应力应变曲线在原点处的切线的斜率。

4. 5切线模量

应力应变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的斜率。

5岩石变形试验的改进

在普通柔性试验机上做岩石压缩试验时,绝大多数试件破坏时突然崩溃、碎块四射,只能测得峰值前的应力一应变曲线,无法记录下峰值后的情况,其根本原因是试验机的刚度不够大,为了获得包括峰值后变形在内的全过程应力应变曲线,就需要提高试验机的刚度,同时降低岩石试件的刚度。这可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改进:

1架构的截面积并减小其长度;2增加液压柱的截面积并减小其长度;3减小岩石试件的截面积并增加其长度;4增加伺服控制系统,控制岩石变形速度恒定。

6结语

综上所述,岩石的变形特性虽然很复杂,但在实际工程中,建筑物作用于岩石的应力远低于单轴极限抗压强度,岩石所处变形多为弹性变形状态,因此可在一定程度上将岩石看作准弹性体,用弹性模量来表不其变形特征,一般只需测定抗压强度50%处的弹性模量和泊松比就可以了。另外在弹性极限压力之内单轴压缩变形和三轴压缩变形试验结果参数值基本接近,而单轴压缩试验更简单易行,故一般采用单轴压缩试验来测定岩石的变形指标。

岩石力学研究进展报告

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报告 姓名:XXX 学号:XXXXXXXX 专业:岩土工程

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报告 1 引言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学期的《XXXXX》课程在不知不觉间结课了。这一学期的学习,使我在岩石力学方面有了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分形理论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令我神往。下面我对岩石力学研究的新进展做简要报告。 岩石力学可以作为固体力学的一个新分支,用以研究岩石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岩石工程的特殊设计方法。岩石力学经过近50年的发展,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采矿工程、石油工程、国防工程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岩石力学涉及的领域会进一步扩大。岩石力学是一门内涵深,工程实践性强的发展中学科。岩石力学面对的是“数据有限”的问题,输入给模型的基本参数很难确定,而且没有多少对过程(特别是非线性工程)的演化提供信息的测试手段。另一方面,对岩体的破坏机体还不能准确的解释。岩石力学所涉及的力学问题是多场(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甚至还存在电磁场等)、多相(固、液、气)影响下的地质构造和工程构造相互作用的耦合问题。这就表明,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是极为复杂的,其大多数是高度非线性的。目前,岩石力学的许多数学模型是不准确和不完整的,可以广泛接受和适用的概化模型并不多。基于此,近年来,多种数值方法、细观力学、断裂与损伤力学、系统科学、分形理论、块体理论等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以及各种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算法、非确定性数学等域岩石力学的交叉学科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全新和有效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更能激发研究者的创新精神,这也为突破岩石力学的确定性研究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1]。 本报告主要对分形岩石力学、块体岩石力学、断裂与损伤岩石力学和岩石细观力学四部分的研究新进展做简要报告。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最近导师安排的任务非常多,而且要准备英语和政治期末考试),每部分内容除第一大段的研究新进展综述外,只对近几年的三篇比较好的文献做分析说明,包括两篇中文学术论文和一篇外文学术论文,这12篇学术论文我都比较仔细的看了。以后若有机会和时间,我会在导师和各位老师同学的不吝赐教下,努力做岩石力学的创新性研究,届时会在文献综述部分查阅和介绍更多最新以及更优秀的文献。 2 分形岩石力学 从古至今,岩石已成为人们熟知的工程材料,它是由矿物晶粒、胶结物质和大量各种不同阶次、不规则分布的裂隙、薄弱夹层等缺陷构成,是一种成分和结构高度复杂的孔隙体。岩石力学经过近50年的发展,人们尝试用各种数学力学方法研究和描述岩石复杂的自然结构性状和物理力学性质,提出了多种岩石力学分析和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创造了条件。19世纪70年代Mandelbrot创立分形几何学,提出了一种定量研究和描述自然界中极不规则且看似无序的复杂结构、现象或行为的新方法,从此分形几何学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且在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也有很巧妙的应用。19世纪80年代,分形几何学开始应用于岩石力学研究,开始形成分形岩石力学这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人们逐渐发现岩石力学领域中的分形现象相当普遍,不仅岩石的自然结构性状、缺陷几何形态、分布以及地质结构产状、断层几何形态、分布都观察到分形特征或分形结构,而且岩石体强度、变形、破断力学行为以及能量耗

岩石点荷载试验方法的研究

岩石点荷载试验方法的研究 摘要:在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岩石强度由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得出,在实际工作中,岩石样品的完整程度对试验结果影响很大,特别是对一些较破碎的岩体来说,很难取到完整岩样,可以通过点荷载试验测得岩石强度指标,进而换算成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对岩基进行评价。 关键词:岩石强度;点荷载试验;单轴抗压强度 一、前言 目前随着城市建设的大力发展,高层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如雨后春笋,飞速建成。就镇江地区的工程地质条件而言,高层建筑多以基岩中风化层、微风化层局部以基岩强风化层为桩尖持力层,这就要求岩土工程详细勘察对基岩的工作做的更加详细,需要提供基岩天然或饱和单轴抗压强度值。岩石天然或饱和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对岩石样品的要求较高,但在实际工作中,完整程度较高的岩石样品较难取得,特别是对一些较破碎的岩体来说,很难取到完整岩样,满足不了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要求,而通过点荷载试验对所得的岩石强度指标转,换算成岩石单轴抗压强度。 点荷载试验方法对试验试件的规格要求不高,仪器轻便,易于携带,可现场测定岩块的抗压强度,在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对点荷载试验方法的研究,对比常用的岩石单轴抗压试验结果,确定点荷载试验得出岩石强度与岩石单轴抗压试验结果基本吻合,可作为工程数据应用。 二、点荷载试验方法 点荷载试验方法的特点是岩石试件可以是规则的方形岩块、不规则岩块或是岩芯。对岩芯岩石试件既可以测定轴向又可以测定径向,对于岩块既可以测定顺岩层方向又可以测定垂直于岩层方向的岩石点荷载强度。 在岩石点荷载试验中,为使岩石试件有良好的受力和传力条件,当采用岩心试件作径向试验时,要求: 1.岩芯试件的长度与直径之比不小于1;作轴向试验时,加荷两点间的距离与直径之比为0.3-1.0; 2.当采用方块体或不规则岩块试件作试验时,加荷两点间的距离宜为30-50mm;加荷两点间距与加荷处平均宽度之比宜为0.3-1.0;试件长度不小于两加荷点间距。 点荷载试验虽然不必对岩石试件进行专门加工,不是统一的形状和同一的标准尺寸,但实践证明,即使在同一种岩石中,由于尺寸不同,试验成果差异较大,尺寸效应显著。为了消除尺寸效应的影响,使不同尺寸的试验资料具有可比性,

岩石力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

岩石力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 引言 岩石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岩石的力学以及与力学有关现象的 一门新兴科学。它不仅与国民经济基础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减灾防灾有密切联系,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而且也是力学和地学相结合的一个基础学科。 岩石力学的发生与发展与其它学科一样,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的。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洞穴中繁衍生息,并利用岩石做工具和武器,出现过“石器时代”。公元前2700年左右,古代埃及的劳动人民修建了金字塔。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人在山区修建了“空中花园”。公元前613-591年我国人民在安徽淠河上修建了历第一座拦河坝。公元前256-251年,在四川岷江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公元前254年左右(秦昭王时代)开始出钻探技术。公元前218年在广西开凿了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的灵渠,筑有砌石分水堰。公元前221-206年在北部山区修建了万里长城。在20世纪初,我国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先生主持建成了北京-张家口铁路上一座长约1公里的八达岭隧道。在修建这些工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运用一些岩石力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岩石力学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前后才开始的。当时世界各国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经济恢复时期,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岩石力学的研究与实践。岩石力学逐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在世界上,并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国际上已建和正建的大坝,高度超过300m,地下洞室的开挖跨度超过50m,矿山开采深度超过4000m,边坡垂直高度达1000m,石油开采深度超过9000m,深部核废料处理需要考虑的时间效应至少为1万年,研究地壳形变涉及的深度达50-60km,温度在1000oC以上,时间效应为几百万年。今后,随着能源、交通、环保、国防等事业的发展,更为复杂、巨大的岩石工程将日益增多。但是,国际上有许多工程由于对岩石力学缺乏足够的研究,而造成工程事故。其中最的是法国马尔帕塞(Malpasset)拱坝垮坝及意大利瓦依昂(Vajont)工程的大滑坡。 马尔帕塞薄拱坝,坝高60m,坝基为片麻岩,XXXX年左坝肩沿一个倾斜的软弱面滑动,造成溃坝惨剧,400余人丧生。瓦依昂双曲拱坝,坝高261.6米,坝基为断裂十分发育的灰岩。XXXX年大坝上游左岸山体发生大滑坡,约有2.7-3.0亿立米的岩体突然下塌,水库中有5000万立米的水被挤出,击起250米高的巨大水浪,高150米的洪波溢过坝顶,死亡3000余人。近年来,虽然岩石力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岩体失稳有关的大坝崩溃,边坡滑动,矿山瓦斯爆炸,围岩地下水灾害等惨剧仍时有发生。诸如此类的工程实例,都充分说明能否安全经济地进行工程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能够运用近代岩石力学的原理和方法去解决工程上的问题。当前世界上正建和拟建的一些巨型工程及与地学有关的重大项目都把岩石力学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第一节国际岩石力学与岩石工程发展动态一、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成立前(XXXX)的概况 在国际岩石力学学会成立前,尤其是上世纪二战以后,为适应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各国都相继建立了一些机构对岩石力学进行专题研究。当时各国有代表性的研究机构如下:美国:(1)美国军部工程兵团(ACE,ArmyCorpsofEngineersU.S.A).

北京科技大学考研岩石力学答案`

文档来源为:从网络收集整理.word版本可编辑.欢迎下载支持. 名词解释 1.岩石饱水系数(kw):指岩石吸水率与饱水率的比值。 2.岩石吸水率:岩石在常温下吸入水的质量与其烘干质量的百分比。3.岩石饱和吸水率:岩石在强制状态(高压或真空、煮沸)下,岩石吸入 水的质量与岩样烘干质量的比值。 4.岩石的天然含水率(W):天然状态下,岩石中水的质量Mw与岩石烘 干质量Mrd的比值。 5.岩石的流变性:岩石的应力—应变关系与时间因素有关的性质,包括蠕 变、松弛和弹性后效。 6.岩石的蠕变:当应力不变时,变形随时间增加而增长的现象。 7.岩石的松弛:当应力不变时,变形随时间增加而减小的现象。 8.弹性后效:加载或卸载时,弹性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 9.岩石的各项异性:岩石的全部或部分物理力学性质随方向不同而表现出 差异的现象 10.岩石的粘性:物体受力后变形不能在瞬间完成,且应变速率随应力增 加而增加的性质 11.弹性:物体在受外力作用的瞬间即产生全部变形,而去除外力(卸载)后又能立即恢复其原有形状和尺寸的性质。 12.塑性:物体在受力后变形,在外力去除(卸载)后变形不能完全恢复的性质。 13.岩石的扩容:岩石在压力作用下,产生非弹性体积变形,当外力增加 到一定程度,随压力增大岩石体积不是减小,而是大幅增 加,且增长速率越来越大,最终导致试件破坏。这种体积 明显扩大的现象称为扩容。 14.岩石的长期强度:在岩石承受荷载低于其瞬时强度的情况下,如持续 作用较长时间,由于流变作用岩石也可能发生破坏, 因此岩石的强度是随外载作用时间的延长而降低。 通常把作用时间趋于无穷大的强度(最低值)称 为岩石的长期强度。 15.岩石的质量系数(RQD):钻探时长度在10cm(含10cm)以上的岩芯 累积长度占钻孔总长的百分比。 16.岩石的抗冻系数(cf):经冻融实验后,岩样抗压强度的下降值与冻融 前的抗压强度的比值 17.岩石的裂隙度(K):指沿取样线方向单位长度上的节理数量。18.岩石的软化系数():饱水岩样的抗压强度与自然风干岩样的抗压强 度之比。 19.岩石的泊松比():岩石的横向应变与纵向应变的比值称为泊松 比 20.龟裂系数(完整性系数):弹性纵波在岩体中的传播速度与在岩石中的 传播速度之比的平方。 21.等应力轴比:使巷道周边应力的均匀分布时的椭圆长短轴之比。22.零应力轴比:巷道设计时,不出现拉应力的椭圆长短轴之比。23.地应力:存在于地层中的未受工程扰动的天然应力。(原岩应力)24.次生应力:岩体开挖扰动后,应力重新分布而产生的地压。 25.变形地压:由于岩体变形,应力重新分布而产生的地压。 26.膨胀地压:粘性吸水矿物吸水后产生膨胀而对支架产生的力。27.边坡崩塌:边坡表层岩体突然脱离母体,迅速下落且堆积子坡脚下,伴随岩石的翻滚和破碎。 28.边坡稳定系数(F):沿最危险破坏面作用的最大抗滑力(或力矩)与 下滑力(或力矩)的比值。 即F=抗滑力/下滑力 29.岩石的边坡倾倒:有一组倾角很陡的结构面,将岩体切割成许多相互 平行的块体,而临近坡面的陡立块体缓慢地向坡外弯 曲和倒塌。 30.岩爆:岩石破坏后尚剩余一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突然释放就会产生v 岩爆(冲击地压) 问答题 1.单轴压缩条件下岩石的全应力—应变曲线可将岩石的变形分成哪四个阶 段?各阶段的特征是什么? 答:可分成孔隙裂隙压密阶段(OA段)

岩石力学的研究方法

岩石力学的研究内容 水利水电建设 1、坝基及坝肩稳定性,防渗加固理论和技术; 2、有压和无压引水隧道设计、施工及加固理论技术; 3、大跨度高边墙地下厂房的围岩稳定及加固技术; 4、高速水流冲刷的岩石力学问题; 5、水库诱发地震的预报问题; 6、库岸稳定及加固方法 采矿工程 1、露天采矿边坡设计及稳定加固技术; 2、井下开采中巷道和采场围岩稳定性问题; 3、矿柱稳定性及采场结构优化设计问题; 4、软岩巷道和深部开采技术问题; 5、矿井突水预测、预报及预处理理论和技术; 6、煤与瓦斯突出预测及处理理论和技术; 7、岩爆、岩爆预报及预处理理论和技术; 8、采空区处理及地面沉降问题; 9、岩石破碎问题 铁道建设工程 1、线路边坡稳定性分析; 2、隧道设计和施工技术; 3、隧道施工中的地质超前预报及处理; 4、高地应力的岩爆理论及处理; 5、隧道人口施工技术及洞脸边坡角确定和加固措施 其他研究领域 1、核电站建设中核废料处理技术 2、石油开采中井损防治及采空区地面变形问题 3、山城及高层建筑的地基问题 4、地层热能资源开发技术问题 5、地震预报中的岩石力学问题 岩石力学发展展望 从事物的必然性出发,根据试验建立模型,处理本构关系,在特定的有限的条件下求解----正向思维 将岩体也视为一个不确定系统,用系统思维、反馈思维、全方位思维(包括逆向思维、非逻辑思维、发散思维甚至直觉思维)对工程岩体的行为进行研究----逆向思维 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参数测定---确定性方法 将工程岩体看成为“人地系统”。用“系统”概念来表征“岩体”可使岩体的“复杂性”得到全面科学的表达。岩石或岩石工程系统不仅是因为多因子、多层次组合而具有“复杂性”,而且还在于他们大多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即模糊性和随机性---非确定性系统分析方法 土、岩石与岩体的力学性质 弹塑性本构模型理论 地应力及其测量 岩石与土的流变性质 岩土工程数值分析方法

岩石力学发展史

岩石力学是伴随着采矿、土木、水利、交通等岩石工程的建设和数学、力学等学科的进步而逐步发展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按其发展进程可划分四个阶段: (1)初始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 这是岩石力学的萌芽时期,产生了初步理论以解决岩体开挖的力学计算问题。例如,1912年海姆(A.Heim)提出了静水压力的理论。他认为地下岩石处于一种静水压力状态,作用在地下岩石工程上的垂直压力和水平压力相等,均等于单位面积上覆岩层的重量,即γH。朗金(W.J.M.Rankine)和金尼克也提出了相似的理论,但他们认为只有垂直压力等于γH,而水平压力应为γH乘一个侧压系数,即λγH。朗金根据松散理论认为;而金尼克根据弹性理论的泊松效应认为。其中,λ、υ、φ分别为上覆岩层容重,泊松比和内摩擦角,H为地下岩石工程所在深度。由于当时地下岩石工程埋藏深度不大,因而曾一度认为这些理论是正确的。但随着开挖深度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上述理论是不准确的。 (2)经验理论阶段(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3)该阶段出现了根据生产经验提出的地压理论,并开始用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的方法分析地下工程的支护问题。最有代表性的理论就是普罗托吉雅柯诺夫提出的自然平衡拱学说,即普氏理论。该理论认为,围岩开挖后自然塌落成抛物线拱形,作用在支架上的压力等于冒落拱内岩石的重量,仅是上覆岩石重量的一部分。于是,确定支护结构上的荷载大小和分布方式成了地下岩石工程支护设计的前提条件。普氏理论是相应于当时的支护型式和施工水平发展起来的。由于当时的掘进和支护所需的时间较长,支护和围岩不能及时紧密相贴,致使围岩最终往往有一部分破坏、塌落。但事实上,围岩的塌落并不是形成围岩压力的惟一来源,也不是所有的地下空间都存在塌落拱。进一步地说,围岩和支护之间并不完全是荷载和结构的关系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围岩和支护形成一个共同承载系统,而且维持岩石工程的稳定最根本的还是要发挥围岩的作用。因此,靠假定的松散地层压力来进行支护设计是不合

高等岩石力学答案

3、简述锚杆支护作用原理及不同种类锚杆的适用条件。 答:岩层和土体的锚因是一种把锚杆埋入地层进行预加应力的技术。锚杆插入预先钻凿的孔眼并固定于其底端,固定后,通常对其施加预应力。锚杆外露于地面的一端用锚头固定,一种情况是锚头直接附着在结构上,以满足结构的稳定。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梁板、格构或其他部件将锚头施加的应力传递于更为宽广的岩土体表面。岩土锚固的基本原理就是依靠锚杆周围地层的抗剪强度来传递结构物的拉力或保持地层开挖面自身的稳定。岩土锚固的主要功能是: (1)提供作用于结构物上以承受外荷的抗力,其方问朝着锚杆与岩土体相接触的点。 (2)使被锚固地层产生压应力,或对被通过的地层起加筋作用(非顶应力锚杆)。

(3)加固并增加地层强度,也相应地改善了地层的其他力学性能。 (4)当锚杆通过被锚固结构时.能使结构本身产生预应力。 (5)通过锚杆,使结构与岩石连锁在一起,形成一种共同工作的复合结构,使岩石能更有效地承受拉力和剪力。 锚杆的这些功能是互相补允的。对某一特定的工程而台,也并非每一个功能都发挥作用。 若采用非预应力锚杆,则在岩土体中主要起简单的加筋作用,而且只有当岩土体表层松动变位时,才会发挥其作用。这种锚固方式的效果远不及预应力锚杆。效果最好与应用最广的锚固技术是通过锚固力能使结构与岩层连锁在一起的方法。根据静力分析,可以容易地选择锚固力的大小、方向及其荷载中心。由这些力组成的整个力系作用在结构上,从而能最经济有效地保持结构的稳定。采用这种应用方式的锚固使结构能抵抗转动倾倒、沿底脚的切向位移、沿下卧层临界面上的剪切破坏及由上举力所产生的竖向位移。 岩土的锚杆类型: (1)预应力与非预应力锚杆 对无初始变形的锚杆,要使其发挥全部承载能力则要求锚杆头有较大的位移。为了减少这种位移直至到达结构物所能容许的程度,一般是通过将早期张拉的锚杆固定在结构物、地面厚板或其他构件上,以对锚杆施加预应力,同时也在结构物和地层中产生应力,这就是预应力锚杆。 预应力锚杆除能控制结构物的位移外,还有其它有点: 1安装后能及时提供支护抗力,使岩体处于三轴应力状态。 2控制地层与结构物变形的能力强。 3按一定密度布臵锚杆,施加预应力后能在地层内形成压缩区,有利于地层稳定。 4预加应力后,能明显提高潜在滑移面或岩石软弱结构面的抗剪强度。 5张拉工序能检验锚杆的承载力,质量易保证。 6施工工艺比较复杂。 (2)拉力型与压力型锚杆 显而易见,锚杆受荷后,杆体总是处于受拉状态的。拉力型与压力型锚杆的主要区别是在锚杆受荷后其固定段内的灌浆体分别处于受拉或受压状态。拉力型锚杆的荷载是依赖其固定段杆体与灌浆体接触的界面上的剪应力(粕结应力)由顶端(固定段与自由段交界处)向底端传递的。锚杆工作时,固定段的灌浆体易出现张拉裂缝.防腐件能差。

《岩石力学》2017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一)

《岩石力学》2017年秋学期在线作业(一) 一、单选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格里菲斯强度准则不能作为岩石的宏观破坏准则的原因是()。 A. 该准则不是针对岩石材料的破坏准则 B. 该准则没有考虑岩石的非均质的特性 C. 该准则忽略了岩石中裂隙的相互影响 满分:5 分 2. 岩石的变形能力越大,岩石的()越大。 A. 脆性 B. 塑性 C. 刚性 满分:5 分 3. 在地下,岩石所受到的应力一般为()。 A. 拉应力 B. 压应力 C. 剪应力 满分:5 分 4. 岩石的弹性模量一般指()。 A. 割线模量 B. 切线模量 C. 割线模量、切线模量及平均模量中的任一种 满分:5 分 5. 一般情况下,岩石的抗拉强度()抗压强度。 A. 等于 B. 小于 C. 大于 满分:5 分

6. 原地应力状态与工程施工的关系是()。 A. 有关 B. 无关 C. 不确定 满分:5 分 7. 岩石的峰值强度随围压的增加而()。 A. 增大 B. 减小 C. 不变 满分:5 分 8. 已知某岩石的饱水状态与干燥状态的抗压强度之比为0.72,则该岩石()。 A. 软化性强,工程地质性质不良 B. 软化性强,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C. 软化性弱,工程地质性质较好 满分:5 分 9. 在原地应力的水平和垂直应力中一般来讲比较大的是()。 A. 垂直应力分量 B. 最大水平主应力分量 C. 最小水平主应力分量 满分:5 分 10. 在应力应变全过程变化曲线的四个阶段中,应变硬化现象发生在哪一阶段()。 A. 微裂隙的压密阶段 B. 线弹性变化阶段 C. 塑性变化阶段 满分:5 分 二、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50 分。) V 1. 岩石中的孔隙和裂隙越多,岩石的力学性质越好。 A. 错误

岩石力学研究最新进展报告

. 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报告 : XXX 学号:XXXXXXXX 专业:岩土工程

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报告 1 引言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学期的《XXXXX》课程在不知不觉间结课了。这一学期的学习,使我在岩石力学方面有了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分形理论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令我神往。下面我对岩石力学研究的新进展做简要报告。 岩石力学可以作为固体力学的一个新分支,用以研究岩石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岩石工程的特殊设计方法。岩石力学经过近50年的发展,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采矿工程、石油工程、国防工程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岩石力学涉及的领域会进一步扩大。岩石力学是一门涵深,工程实践性强的发展中学科。岩石力学面对的是“数据有限”的问题,输入给模型的基本参数很难确定,而且没有多少对过程(特别是非线性工程)的演化提供信息的测试手段。另一方面,对岩体的破坏机体还不能准确的解释。岩石力学所涉及的力学问题是多场(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甚至还存在电磁场等)、多相(固、液、气)影响下的地质构造和工程构造相互作用的耦合问题。这就表明,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是极为复杂的,其大多数是高度非线性的。目前,岩石力学的许多数学模型是不准确和不完整的,可以广泛接受和适用的概化模型并不多。基于此,近年来,多种数值方法、细观力学、断裂与损伤力学、系统科学、分形理论、块体理论等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以及各种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算法、非确定性数学等域岩石力学的交叉学科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全新和有效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更能激发研究者的创新精神,这也为突破岩石力学的确定性研究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1]。 本报告主要对分形岩石力学、块体岩石力学、断裂与损伤岩石力学和岩石细

《岩石力学》考研计算题

某均质岩体的纵波波速是,横波波速是,岩石容重,求岩体的动弹性模量,动泊松比和动剪切模量。 解:弹性理论证明,在无限介质中作三维传播时,其弹性参数间的关系式如下: 动泊松比 动弹性模量 动剪切模量G,按公式 计算题(普氏理论,次生应力) 1抗拉强度的公式是什么巴西法p41. St=2P/πD·t=D·t P-劈裂载荷 D、t-试件直径、厚度 2将岩石试件单轴压缩压应力达到120MPa时,即破坏,破坏面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夹角60 度,根据摩尔库伦准则计算1岩石内摩擦角2正应力为零时的抗剪强度(就是求C) α=45°+ψ;τ=C+fσ=C+σtanψ增加公式Sc=2Ccosψ/(1 - sinψ) 3计算原岩自重应力的海姆假说和金尼克假说的内容和各自的公式p85 海姆假说:铅垂应力为上覆掩体的重量,历经漫长的地质年代后,由于材料的蠕变性及地下水平方向的约束条件,导致水平应力最终与铅垂应力相均衡。 公式:σ1=σ2=σ3=ρgz=γz 金尼克假说:铅垂应力仍是自重应力σz=γz,而水平方向上,均质岩体相邻微元体相互受到弹性约束,且机会均等,故由虎克定律应有εx=[σx-ν(σy+σz)]/E=0 εy=[σy-ν(σx+σz)]/E=0,得到自重力的水平分量为σx=σy=νγz/(1-ν) 例题求在自重作用下地壳中的应力状态:如果花岗岩,泊松比,则一公里深度以下的应力是多少

解:因为地壳厚度比地球半径小的多。在局部地区可以把地表看作一个半平面,在水平方向为,深度也无限。现考 虑地面下深度Z 处的一个微小单元体。它受到在它上边岩、土体重量的压力。在单位面积上,这个重量是 , 其中, 是它上面物体的体积,是物理单位体积的重量,因此: 如果单元体四周是空的,它将向四周膨胀,当由于单元体四周也都在自重作用下,相互作用的影响使单元体不能向四周扩张。即 ; 解之,则得: 对于花岗岩,,一公里深度以下的应力为: 由此可见,深度每增加一公里,垂直压力增加 ,而横向压力约为纵向压力的三分之一。 绪论典型题解 岩石和岩体的概念有何不同 答:所谓岩石是由矿物或岩屑在地质作用下按一定的规律聚集而形成的自然物体;所谓岩体是在一定的地质条件下,含有诸如节理、裂隙、层理和断层等地质结构面的复杂地质体。岩石就是指岩块,在一般情况下,不含有地质结构面。 在力学性质上,岩体具有什么特征 答:岩体具有不连续性、各向异性、不均匀性、岩石块单元体的可移动性、赋存地质因子这五条特征。 ------------------------------------------------------------------- 岩石和岩体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典型题解 某岩石试件,测得容重3 /9.1cm kg =γ,比重△=,含水量%29=d ω,试求该岩样的孔隙比v ε,孔隙度n ,饱和度 r S 和干容重d γ。 解:孔隙比:83.019 .1) 29.01(69.21) 1(=-+= -+?= γ ωεd v 孔隙度:%3.45%10083 .0183 .0%1001=?+=?+= v v n εε 饱和度:%9483 .0% 2969.2=?= =ε ω G S r 干容重:)/(47.183 .0169 .213cm g d =+=+?= εγ

高等岩石力学读书报告

高等岩石力学 读书报告 学院:国土资源工程学院 专业:地质工程 姓名:曾敏 学号:2006201071 高等岩石力学读书报告 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在外界因素(如荷载、水流、温度变化等)作用下的应力、应变、破坏、稳定性及加固的学科。又称岩体力学,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的目的在于解决水利、土木工程等建设中的岩石工程问题。它是近代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是一门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对于岩石力学的定义有很多种说法,这里推荐一种较广义、较严格的定义:“岩石力学是研究岩石的力学性状的一门理论科学,同时也是应用科学;它是力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岩石对于各种物理环境的力场所产生的效应。”这个定义既概括了岩石力学所研究的破碎与稳定两个主要方面的内容,也概括了岩石受到一切力场作用所引起的各种力学效应。岩石力学的理论基础相当广泛,涉及固体力学、流体力学、计算数学、弹塑性理论、工程地质和地球物理学等学科,并与这些学科相互渗透。 岩石力学主要理论基础及与其他学科的结合 岩石力学是一门应用性的基础学科。它的理论基础相当广泛,涉及到很多基础及应用学科。岩石力学的力学分支基础 1、固体力学 固体力学是力学中形成较早、理论性较强、应用较广的一个分支,它主要研究可变形固体在外界因素(如载荷、温度、湿度等)作用下,其内部各个质点所产生的位移、运动、应力、应变以及破坏等的规律。在采矿工程中用到的固体力学主要有:材料力学,结构力学,弹、塑性力学,复合材料力学,断裂力学和损伤力学。如把采场上覆岩层看作是梁或板结构用的就是结构力学理论;采用弹性力学研究巷道周围的应力分布。 2、流体力学 流体力学主要研究流体本身的静止状态和运动状态,以及流体和固体界壁间有相对运动时的相互作用和流动规律。流体力学中研究得最多的流体是水和空气。对于地下采矿工程来说,其研究对象就是地下水与瓦斯等矿井气体。 3、爆炸力学 爆炸力学主要研究爆炸的发生和发展规律,以及爆炸的力学效应的利用和防护。它从力学角度研究爆炸能量突然释放或急剧转化的过程,以及由此产生的强冲击波(又称激波)、高速流动、大变形和破坏、抛掷等效应。同时爆炸力学是流体力学、固体力学和物理学、化学之间的一门交叉学科。地下开采中的巷道掘进,露天开采中的采剥都要进行爆破。 4、计算力学 计算力学是综合力学、计算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的知识,以计算机为工具研究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方法,以及编制软件的学科。从20世纪50年代以来,它在力学的各分支学科和边缘学科中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在科学研究还是工程技术中均得到了广泛应用,现在它已成为力学除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之外的第3种手段。常见的计算力学方法并已广泛用到数值模拟计算中的有:材料非线性有限元法、几何非线性有限元法、热传导和热应力有限元法、弹性动力学有限元法、边界元法、离散元法、无网格法、有限差分法、非连续变形分析等。以计算力学为基础的数值模拟方法在采矿工程中的研究应用也正广泛地开展起来。

岩石力学研究的现状和未来

引言 岩石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岩石的力学以及与力学有关现象的一门新兴科学。它不仅与国民经济基础建设、资源开发、环境保护、减灾防灾有密切联系,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而且也是力学和地学相结合的一个基础学科。 岩石力学的发生与发展与其它学科一样,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紧密相关的。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洞穴中繁衍生息,并利用岩石做工具和武器,出现过“石器时代”。公元前2700年左右,古代埃及的劳动人民修建了金字塔。公元前6世纪,巴比伦人在山区修建了“空中花园”。公元前613-591年我国人民在安徽淠河上修建了历史上第一座拦河坝。公元前256-251年,在四川岷江修建了都江堰水利工程。公元前254年左右(秦昭王时代)开始出钻探技术。公元前218年在广西开凿了沟通长江和珠江水系的灵渠,筑有砌石分水堰。公元前221-206年在北部山区修建了万里长城。在20世纪初,我国杰出的工程师詹天佑先生主持建成了北京-张家口铁路上一座长约1公里的八达岭隧道。在修建这些工程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运用一些岩石力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但是,作为一门学科,岩石力学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前后才开始的。当时世界各国正处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经济恢复时期,大规模的基本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岩石力学的研究与实践。岩石力学逐渐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出现在世界上,并日益受到重视。 目前国际上已建和正建的大坝,最大高度超过300m,地下洞室的最大开挖跨度超过50m,矿山开采深度超过4000m,边坡垂直高度达1000m,石油开采深度超过9000m,深部核废料处理需要考虑的时间效应至少为1万年,研究地壳形变涉及的深度达50-60km,温度在1000oC以上,时间效应为几百万年。今后,随着能源、交通、环保、国防等事业的发展,更为复杂、巨大的岩石工程将日益增多。但是,国际上有许多工程由于对岩石力学缺乏足够的研究,而造成工程事故。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马尔帕塞(Malpasset)拱坝垮坝及意大利瓦依昂(Vajont)工程的大滑坡。 马尔帕塞薄拱坝,坝高60m,坝基为片麻岩,1959年左坝肩沿一个倾斜的软弱面滑动,造成溃坝惨剧,400余人丧生。瓦依昂双曲拱坝,坝高261.6米,坝基为断裂十分发育的灰岩。1963年大坝上游左岸山体发生大滑坡,约有2.7-3.0亿立米的岩体突然下塌,水库中有5000万立米的水被挤出,击起250米高的巨大水浪,高150米的洪波溢过坝顶,死亡3000余人。近年来,虽然岩石力学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但与岩体失稳有关的大坝崩溃,边坡滑动,矿山瓦斯爆炸,围岩地下水灾害等惨剧仍时有发生。诸如此类的工程实例,都充分说明能否安全经济地进行工程建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是否能够运用近代岩石力学的原理

我国岩石力学问题的现状和发展

我国岩石力学问题的现状和发展 本文的立意在于描述中国岩石力学在土木工程、地质工程、采矿工程、水利工程、交通工程等的领域出现的主要问题的同时应用岩体力学的知识探讨和处理这类问题的一些现状和特征。如何使岩石力学与工程充分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去,发挥出更大的效益是目前我国面临的主要问题。由于岩体力学在处理工程问题的重要地位,使得我国在拓展岩石力学在理论概念和工程技术上变得更加迫切。我们要采取多重综合集成的途径,去发展适应新生产力的岩石力学。 关键词岩石力学问题,智能化,岩石力学的系统与系统动力学的多种集成,多重综合集成, 科技化 岩体力学的时代背景岩体力学是介于地学与力学两门学科之间的边缘学科,虽然说不是一门系统的学科,但其能解决传统的土力学不能解决的岩石问题,因此它在各种工程的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随着现阶段的矿山开采的智能化和集成化,处理岩体的问题越来越需要应用岩体力学的问题来完成设计和施工。近几十年来,尽管国内的工程规模和复杂程度的不断加大,我国岩石工作者经过不懈努力,已经累积了在复杂地质条件下修建多种岩石工程的丰富经验。使得岩体力学的研究工作有了飞速的发展。这为笔者对本文的编写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但是从总体上看,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一定的差距。尤其在综合运用研究成果,并将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产生效益这一方面,尚嫌不足。并且不少岩体力学出来的新科研成果,未能充分应用于工程实践中去,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我国岩体力学的发展历史和现状在新中国成立前,岩体力学研究基本上属于空白的。尽管我们的祖先们曾创造过世界瞩目的工程建设,如长城和岷江都江堰。但是岩体力学作为一门单独的学科进行研究还是相对起步较晚的。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我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对岩体力学中的一些前沿课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力量进行了一系列的科技攻关。即便是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岩体力学业的研究工作遭受到极大的干扰,我国的科技人员仍然发挥自强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在很多的重点水电工程(如葛洲坝,刘家峡)、矿山(工程如金川镍矿)、铁路工程(如成昆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并且在总结了一系列的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后,我国的科研工作者解决了像葛洲坝和三峡坝区以及秦山核电站等重大的岩石施工的建设项目。这些成就都使得岩体力学的研究工作取得了重大成果,这些理论成果在国际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 在取得重大的实践成功的基础上,我国在岩体力学的理论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的集成。自1978年以来,我国陆续在全国性的学会上成立了专门岩体力学的研究机构。如中国煤炭学会岩石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等。并成立了相应的专门期刊。这些的工作和成就,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岩体力学的水平。 我国岩体力学面临的问题 随着取得成就的同时,面临的问题也逐渐突出而来。 ①岩体力学的理论与技术研究中的有3个核心问题。这三个核心问题是:时间不可逆,多层次了系统与非线性,以及不确定的原始数

岩石力学研究新颖进展报告材料

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报告 :XXX 学号:XXXXXXXX 专业:岩土工程

岩石力学研究新进展报告 1 引言 时光如白驹过隙,一学期的《XXXXX》课程在不知不觉间结课了。这一学期的学习,使我在岩石力学方面有了很大的启发,特别是分形理论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令我神往。下面我对岩石力学研究的新进展做简要报告。 岩石力学可以作为固体力学的一个新分支,用以研究岩石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岩石工程的特殊设计方法。岩石力学经过近50年的发展,在土木工程、水利工程、采矿工程、石油工程、国防工程等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岩石力学涉及的领域会进一步扩大。岩石力学是一门涵深,工程实践性强的发展中学科。岩石力学面对的是“数据有限”的问题,输入给模型的基本参数很难确定,而且没有多少对过程(特别是非线性工程)的演化提供信息的测试手段。另一方面,对岩体的破坏机体还不能准确的解释。岩石力学所涉及的力学问题是多场(应力场、温度场、渗流场、甚至还存在电磁场等)、多相(固、液、气)影响下的地质构造和工程构造相互作用的耦合问题。这就表明,工程岩体的变形破坏特征是极为复杂的,其大多数是高度非线性的。目前,岩石力学的许多数学模型是不准确和不完整的,可以广泛接受和适用的概化模型并不多。基于此,近年来,多种数值方法、细观力学、断裂与损伤力学、系统科学、分形理论、块体理论等在岩石力学中的应用以及各种人工智能、神经网络、遗传算法、进化算法、非确定性数学等域岩石力学的交叉学科的兴起,为我们提供了全新和有效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更能激发研究者的创新精神,这也为突破岩石力学的确定性研究方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基础[1]。 本报告主要对分形岩石力学、块体岩石力学、断裂与损伤岩石力学和岩石细观力学四部分的研究新进展做简要报告。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最近导师安排的任务非常多,而且要准备英语和政治期末考试),每部分容除第一大段的研究新进展综述外,只对近几年的三篇比较好的文献做分析说明,包括两篇中文学术论文和一篇外文学术论文,这12篇学术论文我都比较仔细的看了。以后若有机会和时间,我会在导师和各位老师同学的不吝赐教下,努力做岩石力学的创新性研究,届时会在文献综述部分查阅和介绍更多最新以及更优秀的文献。 2 分形岩石力学 从古至今,岩石已成为人们熟知的工程材料,它是由矿物晶粒、胶结物质和大量各种不同阶次、不规则分布的裂隙、薄弱夹层等缺陷构成,是一种成分和结构高度复杂的孔隙体。岩石力学经过近50年的发展,人们尝试用各种数学力学方法研究和描述岩石复杂的自然结构性状和物理力学性质,提出了多种岩石力学分析和计算方法,为解决实际工程中的岩石力学问题创造了条件。19世纪70年代Mandelbrot创立分形几何学,提出了一种定量研究和描述自然界中极不规则且看似无序的复杂结构、现象或行为的新方法,从此分形几何学广泛地应用于自然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并且在经济学等社会科学也有很巧妙的应用。19世纪80年代,分形几何学开始应用于岩石力学研究,开始形成分形岩石力学这一门新兴交叉学科。人们逐渐发现岩石力学领域中的分形现象相当普遍,不仅岩石的自然结构性状、缺陷几何形态、分布以及地质结构产状、断层几何形态、分布都观察到分形特征或分形结构,而且岩石体强度、变形、破断力学行为以及能量耗

论述题-重大-岩石力学-历年

三、论述题 1结合岩石力学与工程实际,简要叙述工程岩体结构面的基本力学属性( 2003)(看ppt ) 结构面是指岩体中存在着的各种不同成因和不同特性的地质界面,包括物质的分界面、 不连续面 如节理、片理、断层、不整合面等。其工程力学性质主要包含三个方面: 法向变形、 剪切变形、抗剪强度。 2、 论述岩石的流变性以及蠕变变形曲线特征( 2004,2006,2009)或:简要说明岩石的流 变性(2005,2008)或:简要论述岩石的蠕变特征( 2003) 岩石的流变性:就是指岩石的应力 -应变关系与时间因素有关的性质,包括蠕变、松弛与弹 性后效三个方面。 蠕变:当载荷不变时,变形随着时间而增长的现象; 松弛:当应变保持不变时,应力随着时间增长而减小的现象; 弹性后效:当加载或卸载时,弹性应变滞后于应力的现象。 当岩石在某一较小的恒定载荷持续作用下,其变形量虽然随时间增长而有所增加,但蠕变 变形的速率则随时间增长而减小,最后变形趋于一个稳定的极限值,这是稳定蠕变。当荷载较 大时,蠕变不能稳定于某一极限值,而是无限增长直到破坏。这是不稳定蠕变,根据应变速率 不同,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附上图) 1减速蠕变阶段(ab 段):应变速率随时间增加而减小 2等速蠕变阶段(be 段):应变速率保持恒定 3加速蠕变阶段(cd 段):应变速率迅速增加直到岩石破坏 稳定蠕变和不稳定蠕变的临界应力为岩石的长期强度。 3、 论述岩石在复杂应力状态下的破坏类型, 并阐述其在工程岩体稳定性研究中的意义 (2004) 在关于岩石破裂的所有讨论中, 破裂面的性质和描述是最重要的, 出现的破裂类型可用 下图中岩石在各种围压下的行为来说明。 在无围压受压条件下,观测到不规则的 纵向裂缝[见图(a )],这个普通现象的解释至今 仍然不十分清楚;加中等数量的围压后, 图⑻中的不规则性态便由与方向倾斜小于 45度角 的单一破裂面所代替[图(b )],这是压应力条件下的典型破裂,并将其表述为 剪切破坏,它 的特征是沿破裂面的剪切位移, 对岩石破裂进行分类的 Griggs 和Handin (I960)称它为断层; 因为它符合地质上的断层作用, 后来有许多作者追随着他们; 然而,更可取的似乎是限制术 语断层于地质学范围,保留术语剪切破裂于试验范围更好; 如果继续增加围压,使得材料成 为完全延性的,则出现剪切破裂的网格 [图(c )],并伴有个别晶体的塑性。 函嗎上N a 〉单轴母编中酌纵冋舷舉?ao 翦切啟哦* GO 多阪勇 切破裂.CdJ 拉伸假裂?“5电1變荷鞍严生的拉忡破裂 - 破裂的第二种基本类型是 拉伸破裂,它典型地出现于单轴拉伸中, 它的特征是明显的分 离,而在表面间没有错动[图(d )]。 在较为复杂的应力条件下出现的破裂, 可以认为上述类型之一或其它。如果平板在线载荷之 间受压[图(e )],则在载荷之间出现一个拉伸破裂,如果这些载荷是由环绕材料的外套挤入材 料的裂缝中引起的,则将破裂表述为 侵入破裂 ,当检查图 (a ) 情况中的破裂面时,它们中的 一些部分有剪切破裂的状态。 而其他一些部分显然是拉伸破裂。 岩石破裂中, 注意力还将集 中于重要的扩容(b) (<:) (d) (e)

岩石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岩石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1、野外地质学 岩石学工作中的的野外地质学部分首先应当包括岩石的地质产状。所谓地质产状,也就是说岩石的产出状态,它是分布在岩体中还是地层中,是在岩体的边部还是中心,是在一个岩层的上部还是在下部,如此等等,均属于产状的研究范畴。 1、野外地质学 形成时代是另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岩石的外貌特征、变质变形特点、有关的成矿作用历史等等经常与其形成时代有关,因此,岩石的形成时代是我们不可忽视的问题。例如岩浆演化问题,在同一个地区出露的岩浆岩之间是怎么一种演化关系,首先需要解决的就是它们的形成时间,母岩浆的年龄必须大于子岩浆。 1、野外 研究岩石形成时间的方法多种多样。在含有生物化石的地层中,古生物化石的组合特征是当前最有效的确定岩石形成时代的依据;在无化石的地层或岩层中,我们可以根据其与含化石地层的相互关系来确定其形成时代。 1、野外地质学(ffiieelldd ggeeoollooggyy)-相互关系 其他一些需要在野外初步搞清的问题还包括岩石的生成顺序(叠覆关系)、共生组合、岩相变化、岩石成分、结构构造、变质、变形与含矿性等。这些研究都是初步的,然而也是最重要的,大多数岩石学问题都可以在野外得到初步解决。然而,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还有赖于室内的工作。 2、室内岩石学 室内的岩石学工作时必须的,这是因为经过野外工作之后仍然有不少的问题是似是而非的。以岩石成分而论,肉眼的分辨率难以认清矿物的种属,更不能了解其包含的一些成因信息。对于一些结晶细小的矿物,我们甚至也难以认识矿物的大类。至于矿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更需要在室内阶段加于解决。 2、室内岩石学-岩相学 这一部分的研究内容包括野外地质学研究的大部分内容,是野外地质学的继续和深化。 它包括岩石的矿物组成、结构构造、矿物生成顺序、共生组合、变质变形、后期蚀变等等。这些问题多数是在显微镜下解决的。如某花岗岩,在大多数情况下,肉眼观察只能分辨出其主要造岩矿物(rock-formingminerals)为石英、斜长石和碱性长石,含有少量黑云母和/角闪石。在显微镜下,发现其中还含有象榍石、磷灰石、磁铁矿这样的副矿物,以及极少量的锆石。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分辨出斜长石的种属为更长石,碱性长石为条纹长石;岩石的结构为他形细粒结构,表明这些矿物大致是同时形成的;角闪石和黑云母的形成时间略早,因为他们都是自形或半自形晶,其自形程度明显高于长英质矿物;块状构造表明岩石是在没有应力的作用下形成的,矿物没有定向性;至于斜长石表面的绢云母(细粒白云母),一般认为是蚀变的产物;而充填在岩石裂隙或空洞中的磷灰石,则是最晚期结晶的产物。 2、室内岩石学-岩石化学(chemical petrolog岩石化学的工作建立在化学分析数据的基础上,通常包括全岩分析、单矿物分析、主元素分析、同位素(稳定同位素与放射性同位素)分析、稀土元素与痕量元素等。狭义的岩石化学一般指的是主元素(major element)分析,由于这些元素的含量占据了岩石组成的绝大部分,所以称为主元素,这样的分析方法称为全岩化学分析,分析结果以氧化物的形式表示,一般包括SiO2、TiO2、Al2O3Fe2O 3、FeO、MnO、MgO、CaO、Na2O、K2O、P2O5、H2O、CO2。如果不想了解挥发分的变化,则只有前面11项。如果要了解不同岩石之间同种矿物的化学成分变化,还需要进行单矿物分析。 2、室内岩石学-矿物化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