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诗词

旅游诗词
旅游诗词

旅游至大连有感

出发首站到大连,行程交由旅游团。着陆接机人拥动,导游挥旗展笑颜。星海广场印百足,傅公填海建公园。政治沉浮自论断,为民善举皆有传!

旅游出行

凉风细雨伴旅行,东关聚等别离城。双飞安检皆森严,翔空入云始登程。

咸阳乘机

咸阳登机天放晴,螺旋桨鸣穿云层。窗口俯瞰物变小,越岭过海心平稳。

乘机大连

升降耳鸣目微眩,深航空乘多美艳。甜语莺音如宾归,着陆已是不同天。

乘机有感

坐拥蓝天外,俯翔云层中。

处窗闻机鸣,了悟翅展空。

舱内无全景,何处寻群峰。

空乘皆美貌,温雅笑含胸。

大连风光

脚踏海岸白玉山,旅顺码头金沙湾。更有星海大广场,依山靠海碧云天。

旅顺港

百年水师遗迹在,军港繁荣国康泰。最是大连辽宁号,航母下水震世界。

看海

风静浪涌惊拍岸,鸥翔海空闲寻伴。旅顺甲午几沧桑,港口艇驰静泊舰。

大连登船去威海

大连海港泊商船,雾笼海面寻山峦。笛鸣长空声渐去,烟台直达一夜还。

夜登甲板看景

夜行海上雾笼烟,破浪疾驰排险滩。跃登甲板观夜景,极目难达阔海宽。

游刘公岛随感

(一)

甲午闲游来威海,刘公岛弃日炮台。纵是百年硝烟去,遗迹国殇映目来。

(二)

客轮环游刘公岛,雾蒙甲板海景好。园中高耸忠魂碑,百年英灵拜祭少。

(三)

刘公岛处黄海边,要塞重地史景迁。甲午战地此时游,百年神州半月湾。

(四)

海天一色边无际,刘公岛美藏诗意。浪花崔舟声渐远,迎风挥别待寻觅。

(五)

海战失地遗古炮,甲午国殇忠魂消。绿树风光旅游地,客船环岛泛波涛。

(六)

百年岁月今又到,登临遗迹看古炮。忠魂碑侧风光美,俯瞰远眺滨海貌。

神游华夏

神游华夏工业园,巧塑蜡像五千年。千亩山地精打造,亭台楼阁近景前。天晚风清多游人,三百纹银挤游船。夜演美景叹观至,鬼斧神功喜乘传!

威海临风看雨

威海岸边听松涛,徒步街头寻夜霄。咸粘海风心微醉,急雨猛至窗棂敲。

旅游蓬莱随笔

(一)

古来圣境蓬莱岛,丹崖蓬阁常雾绕。帝王封神拜秘药,东寻仙迹求不老。

(二)

蓬莱仙境天下传,慕名双飞来游玩。八仙奇说源于此,迷途留恋不愿返。

(三)

别离威海进蓬莱,途径市中东炮台。一湾海水邀月老,情侣同心锁未来。

(四)

蓬莱盛誉美四方,八仙海口多焚香。仿古豪建妙手筑,拙笔感怀赋词章。

蓬莱吃海鲜大餐

迎风舟头浪飞花,仙阁悬壁含金沙。渤黄海界珍珠美,靠岸筛选吃龙虾。鲍鱼海参添鱼翅,满桌海鲜产渔家。欣喜异乡舔口福,感慨兴笔再涂鸦!

张裕酒庄

张裕免品观酒庄,细解工艺导游张。葡萄熟酿皆青涩,百纳系列满口香。

山东开车师傅

司机绝顶闪亮光,照引游车驰前方。幽默风趣逗众乐,妙语诙谐添鲁腔。

胶州湾海大桥

胶州湾桥断海开,平波渔船迎面来。海桥创最接天际,青黄岛连亦开怀!

海天金沙湾浴场

黄岛天蓝净水湾,赤足戏水金沙滩。泳装美女露雪胸,萌踏砂照迎浪翻。更护花使细照料,羡煞旁人亲无间。遥看青岛隔两望,绿树碧海接蓝天!

登小青岛有感

弹丸绿地小青岛,葱郁静幽景色好。往来但见人如织,林净鸥飞少陆鸟。德式灯塔古建筑,百年国殇已恨少。列强遗训今犹在,古炮硝烟音讯杳!

常用诗句欣赏

常用诗句欣赏 (一)惜时,读书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乐府诗集《长歌行》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宋/岳飞《满江红》等闲:轻易。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清/钱鹤鸿《明日歌》蹉跎:时间白白过去。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唐/王贞白《白鹿洞二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学而不厌,诲人不卷。——《论语述而》诲:教导。 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宋/赵恒《劝学文》 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清/孙洙《唐诗三百首集》 (二)写作艺术 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唐/杜甫《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耽:沈迷。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唐/ 贾岛《题李凝幽居》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唐/ 杜甫《寄李白二十韵》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琵琶行》 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清/ 赵翼《论诗绝句》 风骚:泛指卓越的作品。 (三)山川景物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唐/张九龄《望月怀远》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唐/王维《鸟鸣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唐/杜牧《山行》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宋/辛弃疾《西江月》别枝:斜出的小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李白,《望庐山瀑布》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唐/李白《望天门山》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唐/王维《山居秋螟》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唐/李白《将进河》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唐/李白《早发白帝城》 (四)四时花木

描述杭州的中国古诗词集锦

描写杭州的中国古诗词集锦 1.《西湖十景》诗: 一峰一高人,两人相与语。此地有西湖,勾留不肯去。(两峰插云) 湖气冷如冰,月光淡于雪。肯弃与三潭,杭人不看月。(三潭印月) 高柳荫长堤,疏疏漏残月。蹩躠步松沙,恍疑是踏雪。(断桥残雪) 夜气滃南屏,轻岚薄如纸。钟声出上方,夜渡空江水。(南屏晚钟) 烟柳幕桃花,红玉沉秋水。文弱不胜夜,西施刚睡起。(苏堤春晓) 颊上带微酡,解颐开笑口。何物醉荷花,暖风原似酒。(曲院风荷) 深柳叫黄鹂,清音入空翠。若果有诗肠,不应比鼓吹。(柳浪闻莺) 残塔临湖岸,颓然一醉翁。奇情在瓦砾,何必藉人工。(雷峰夕照) 秋空见皓月,冷气入林皋。静听孤飞雁,声轻天正高。(平湖秋月) 深恨放生池,无端造鱼狱。今来花港中,肯受人拘束?(花港观鱼) 2. 腊日游孤山访惠勤惠思二僧(宋)苏轼 天欲雪,去满湖,楼台明灭山有无。 水清出石鱼可数,林深无人鸟相呼。 腊日不归对妻孥,名寻道人实自娱。 道人之居在何许?宝云山前路盘纡。 孤山孤绝谁肯庐?道人有道山不孤。 纸窗竹屋深自暖,拥褐坐睡依园蒲。 天寒路远愁仆夫,整驾催归及未晡。 出山回望云木合,但见野鹘盘浮图。 兹游淡泊欢有余,到家怳如梦蘧蘧。 作诗火急追亡逋,清景一失后难摹。 3.梅花(宋)林逋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共金尊 4.点绛唇暗香(宋)王十朋 雪径深深,北枝贪睡南枝醒。 暗香疏影,孤压群芳顶。 玉艳冰姿,妆点园林景。 凭栏咏,月明溪静,忆昔林和靖。

5.《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6. 《长相思》(南宋)林升 和风熏,杨柳轻,郁郁青山江水平,笑语满香径; 思往事,望繁星,人倚断桥云西行,月影醉柔情。 《题临安邸》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7.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8.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9.苏轼《夜泛西湖》: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 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10.欧阳修《西湖》诗: 菡萏香消画舸浮,使君宁复忆扬州。 都将二十四桥月,换得西湖十顷秋 11.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2. 谒岳王墓(十五首)袁枚(清) 江山也要伟人扶,神化丹青即画图。 赖有岳于双少保。人间始觉重西湖。 13. 《西湖七月半》 [明]张岱 西湖七月半,一无可看,只可看看七月半之人。 看七月半之人,以五类看之。其一,楼船箫鼓,峨冠盛装,灯火优傒,声光相乱,名 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楼,名娃闺秀,携及童娈,笑啼杂之,还坐露台,左右盼望,身在月下而实不看月者,看之;其一,亦船亦声歌,名妓闲僧,浅斟低唱,弱管轻丝,竹肉相发,亦在月下,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看之;其一,不舟不车,

诗词赏析

[解题思路与技巧] 1、从作家、作品的相关背景资料人手,把握作品的旨趣、作者的情感倾向、诗句的原意 2、从作家风格(豪放、婉约等)和语言特征(如简约、含蓄等)去领悟诗句的含义及表达的情感 3、从关键词语着手,如抓住诗词中关键的动词的用法、含义及作用去赏析 4、从关键句(如主旨句、哲理句、情感句)着手,分析概括、推理解答 5、从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着手,品味语言、想象意境 6、从诗词的具体内容的全面理解着手,把握各类(送别、咏物、爱国等)诗词的思想内容对于主观性试题的解答,还应注意文字表述应简洁、明了,切中要害 一、古诗鉴赏表述方法常见的套话: 1、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荒淫残暴;反映离乱给人民造成的痛苦;对国家民族命运的担忧 建功报国:建功立业的渴望;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壮志难酬的悲叹 思乡怀人: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生活杂感: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青春易逝的伤感 2、情感表达: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的作用 二、创作风格:朴素自然、清新飘逸、沉郁顿挫、淡雅高远、雄健高昂、悲壮苍凉、严谨细腻、清丽婉约…… 明特色(用一两个词准确点名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三、赏析表达技巧 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说明、抒情 2、结构形式:照应、衔接、过渡、铺垫、伏笔等 3、修辞手法:比喻、借代、夸张、互文、通感、双关、衬托、对比、反复等

杭州诗词

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林稹 一泓清可沁诗脾,冷暖年来只自知。流出西湖载歌舞,回头不似在山时。 欧阳修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杨万里 午梦扁舟花底,香满西湖烟水。急雨打篷声,梦初惊。
却是池荷跳雨,散了真珠还聚。聚作水银窝,泛清波。 白居易 柳湖松岛莲花寺,晚动归桡出道场。卢橘子低山雨重,棕榈叶战水风凉。烟波澹荡摇空碧,楼殿参差倚夕阳。到岸请君回首望,蓬莱宫在海中央。

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

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欧阳修 春深雨过西湖好百卉争妍蝶乱蜂喧晴日催花暖欲然兰桡画舸悠悠去疑是神仙返照波间水阔风高扬管弦 欧阳修

天容水色西湖好云物俱鲜鸥鹭闲眠应惯寻常听管弦风清月白偏宜夜一片琼田谁羡骖鸾人在舟中便是仙 欧阳修 群芳过后西湖好,狼籍残红。飞絮蒙蒙。垂柳阑干尽日风。笙歌散尽游人去,始觉春空。垂下帘栊。双燕归来细雨中。 欧阳修 荷花开后西湖好,载酒来时。不用旌旗。前后红幢绿盖随。画船撑入花深处,香泛金卮。烟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归。 苏轼 蜀客到江南,长忆吴山好。吴蜀风流自古同,归去应须早。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莫惜尊前仔细看,应是容颜老。 韩淲 西湖十里孤山路。犹记荷花处。翠茎红蕊最关情。不是薰风、吹得晚来晴。而今老去丹青底。醉腻娇相倚。棹歌声缓采香归。如梦如酲、新月照涟漪。

杨无咎 听梅花再弄。残酒醒,无寐寒衾愁拥。凄凉谁与共。谩赢得,别恨离怀千种。拂墙树动。更晓来、云阴雨重。对伤心好景,回首旧游,恍然如梦。欢纵。西湖曾是,画舫争驰,绣鞍双控。归来夜中。要银烛,卸金凤。到而今,谁拈花枝同载,谁酌酒杯笑捧。但逢花对酒,空祗自歌自送。

辛弃疾 未须草草,赋梅花,多少骚人词客。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疏影横斜,暗香浮动,□□春消息。尚馀花品,未忝今古人物。看取香月堂前,岁寒相对,楚两龚之洁。自与诗家成一种,不系南昌仙籍。怕是当年,香山老子,姓白来江国。谪仙人,字太白,还又名白。

辛弃疾 春意满西湖,湖上柳黄时节。濒水雾窗云户,贮楚宫人物。一年管领好花枝,东风共披拂。已约醉骑双凰,玩三山风月。 陆游

第十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第十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一、判断题(对的请标注“A”,错的请标注B”) 1.在文字产生之前人们为了帮助记忆、交流思想、传递信息,采用的最原始的记事( ) 2.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是在约公元前12世纪的殷商后期形成的一种初步的定( ) 3.甲骨文就是用写或刻的方式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主要用来占卜,也有的用来记事() 4.甲骨文全部是象形字() 5.印刷术发明后,刻字用的雕刻刀对汉字的形体发生了深刻的影响,产生了一种横细竖粗、醒目易读的印刷字体,后世称为宋体。( ) 6.汉字发展的总趋势是越来越简化,越来越符号化,越来越规范化、标准化。( )7.《诗经》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300首诗歌,分为( ) 8.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它成熟于唐代,所以唐人称为今体。( ) 9.楹联俗称对联或对子,是从律诗的对偶句中演化出来的,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 ) 10.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平声,下联尾字仄声。( ) 11.对联的横批,可以说是对联的题目,也是对联的中心。( ) 12.“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是毛泽东《沁园春·雪》中的句子。 ( )

13.“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是李白《登金陵凤凰台》中的名句。( )14.毛泽东的《浪淘沙·北戴河》中,“浪淘沙”是词题,“北戴河”是词牌。( )15.“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是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诗句。 ( ) 1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白居易《春题湖上》中的诗句。( )17.《望海潮·东南形胜》是柳永盛赞苏州的一首词。( ) 18.“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是崔颢《黄鹤楼》一诗中的名句。( )19.“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是王十朋给温州江心屿江心() 20.“两京锁钥无双地;万里长城第一关”是描写嘉峪关的对联。(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 1.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文化必须依靠( )作为载体才能传承下来,发展下去。 A.文字B.思想c.工具D.行为 2.汉字是记录( )的书写符号,是传播中华民族5000年文化的载体。 A.语言B.汉语C.思想D.感情 3.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使得文字从( )中分离出来,于是原始的文字就出现了。 A.结绳B.刻痕C.图画D.筑器 4.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 A.金文B.小篆c.大篆D.甲骨文

古诗欣赏

古诗欣赏

————————————————————————————————作者: ————————————————————————————————日期:

(一)描写春景: 村居清朝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诗意:农历二月,地面青草生长,空中莺儿飞翔,堤岸上杨柳飘拂,人们陶醉在大好春光里。孩子们放学回来还早,赶忙趁着东风放起了风筝。 这首古诗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展现了一幅美丽的春景图,抒发了作者对生活、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游园不值宋代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两句诗以探出墙外的红杏来渲染满园的春色,构思奇巧,耐人寻味,不愧是千古绝句。表现了诗人对春天美景的喜爱之情。 宿新市徐公店宋代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这首诗描绘了幽静安逸的田园春光和儿童在菜花地边追逐蝴蝶的生动画面,前两句写景,后两句写儿童的活动。诗篇洋溢着浓烈的乡村生活情趣,表达了诗人对美丽田园景色的赞美和对乡村儿童的喜爱之情。 绝句宋代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杏花雨沾在衣服上却不湿衣,杨柳风吹在脸上却不寒冷。这句诗中的“沾衣欲湿”和“吹面不寒”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细”和春风的“暖”,表现了作者对春天和风细雨的喜爱、赞美之情。 渔歌子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ruòlì),绿蓑(suō)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词意: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自在地飞翔,桃花盛开,河里的水缓缓地流淌,鳜鱼也正肥美。一位渔翁,头戴青箬笠,身披绿蓑衣,正坐在一条小船上钓鱼。春风轻轻地吹着,蒙蒙细雨淅淅沥沥地下着,但渔翁却不一定要回去。 这首词描绘了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勾勒了一幅具有浓郁江南风味的“垂钓图”,塑造了一位悠闲自得的渔翁形象,赞美了渔家的生活情趣,透露出词人淡薄的情怀,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春雨唐代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这首诗赞美了春雨的善解人意,及时无声地滋润着万物的生长。前两句赞美“好雨”下得及时,好像知道什么季节最需要水,春天一到就下起来了。后两句写春雨的特点:往往在夜间趁人们不注意的时候,随着春风轻轻地洒落,无声地滋润万物。诗人用精炼的语言,拟人的手法,形象而又准确地描绘了春雨的作用和特点,抒发了对春雨的喜爱之情。后两句现在也用来形容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如春风化雨,在不经意间滋润孩子的心田。

关于杭州的诗句

【忆江南】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五月十五日夜月】白居易 岁熟人心乐,朝游复夜游。春风来海上,明月在江头。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无妨思帝里,不合厌杭州。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春题湖上】白居易 湖上春来似画图,乱峰围绕水平铺。松排山面千重翠,月点波心一颗珠。碧毯线头抽早稻,青罗裙带展新蒲。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句留是此湖。 【答客问杭州】白居易 为我踟蹰停酒盏,与君约略说杭州。山名天竺堆青黛,湖号钱唐泻绿油。大屋檐多装雁齿,小航船亦画龙头。所嗟水路无三百,官系何因得再游?

【望海潮】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瓛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与颜钱塘登樟亭望潮作】孟浩然百里闻雷震,鸣弦暂辍弹。府中连骑出,江上待潮观。照日秋云迥,浮天渤澥宽。惊涛来似雪,一坐凛生寒。 【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夜泛西湖】苏轼 菰蒲无边水茫茫,荷花夜开风露香。渐见灯明出远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杭州】谢驿 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 【采桑子】欧阳修10首 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经典古诗词大全

诗中山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诗中日 白日依山尽,黄河人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望天门山》) 诗中月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塞下曲》)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诗中风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诗中花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 诗中雨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诗中雪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诗中草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诗中柳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诗中树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诗中鸟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春望》)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盂浩然:<春晓》) 诗中河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诗中江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诗中云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诗中别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第四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可编辑修改word版)

2018 年《全国导游基础知识》模拟练习 第四章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一、判断题(正确的选A,错误的选B) 1、文字产生之前采用的最原始的记事方法为图画记事和契刻记事。() 2、中国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甲骨文既是象形字又是表音字。() 3、甲骨文是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用来占卜和记事。() 4、王羲之的《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5、汉字表现在笔画的线条化、字形的符号化、结构的规范化、字集的标准化。() 6、诗歌起源于劳动,诗歌的最大特点是注重形式美。() 7、东汉班固的《西都赋》诗是五言诗成熟的标志。() 8、《诗经》分为“风、雅、颂”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9、格律诗要讲究押韵、平仄、对仗。() 10、“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出自杜甫的《登高》。() 11、格律诗偶数句末押韵,奇数可押可不押,中间两联须对仗。() 12、古汉语为“平、上、去、入”,现代汉语四声为“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13、七律的仄起式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14、对仗的基本类型包括工对、邻对、宽对、借对、流水对。() 15、陈子昂《送魏大从军》“匈奴犹未灭,魏绛复从戎”的对仗为宽对。() 16、王维《春夜别友人》“离堂思琴瑟,别路绕ft川”的对仗为邻对。() 17、杜甫《曲江》“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的对仗为工对。() 18、杜甫《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的对仗为借对。()

19、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的对仗为流水对。() 20、孟昶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出现的一副春联。() 21、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称春联为“桃符”。() 22、“杨柳吐翠九州绿:桃杏争春五月红”属于春联。() 23、明太祖朱元璋开始用红纸代替桃木板。() 24、对联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上联尾字平声,下联尾字仄声。() 25、对联的主题是上下联连接的纽带、交会点,中长联须讲究起、承、转、结。() 26、“汉时关塞重卢龙,立马长城第一峰”的“第一峰”指的是八达岭。() 27、文殊菩萨道场的五台ft居中国佛教四大名ft之首。() 28、悬挂张贴的对联必须直写竖帖,上联在右边,下联在左边,中间有横批。() 29、长白ft素有“千年积雪万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是中朝两国的界ft。() 30、李白《登金陵凤凰台》的颈联是“三ft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31、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玉人是指韩绰。() 32、白居易《春题湖上》“未能抛得杭州去,一半勾留是此湖”这两句是写景。() 33、对联沿用诗的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基本法则称为“仄起平落”。() 34、“小李白”陆游存诗9300 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 35、陆游《游ft西村》的颔联是“ft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6、诗句“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中的“江”指的是长江。() 37、《滕王阁诗》的作者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为“初唐四杰”。() 38、庐ft、莫干ft、鸡公ft、北戴河并称四大避暑胜地。() 39、“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的“三吴”指苏州、常州、湖州。()

古诗词赏析

备战2012年中考系列资料—— 古诗词赏析 【考点解说】 考标要求:“能初步欣赏古代文学作品(诗词曲)中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2010年郴州市语文中考的诗词赏析为4分,共有一道非选择题。 【题型分析及解题策略】 诗词赏析题的常见考点及题型有: 1、诗意理解。 指对诗中词语、句子意思的正确理解,这是我们欣赏诗歌的基础。诗意理解,得树立全局观念,要在整体把握全诗大意的基础上来完成这类题目。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诵读,反复诵读整首诗,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内容;然后,再深入作品之中,具体体会相关词句的内涵。 2、意境分析(主旨把握)。 意境,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与客观景物相融合而创造出的让人产生联想与想象的艺术境界。它包括景(境)和情(意)两个方面。提问方式一般是: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或:这首诗描绘了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答题的一般步骤是:(1)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2)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 3、名句赏析。 古诗词中的名句,有的寓意深刻,耐人寻味;有的抒情真挚,感人肺腑;有的写景自然,怡人耳目。赏析名句,主要着眼于诗句所蕴涵的丰富内容,有时也可以分析其语言技巧。有的诗句,作者当时用意未必如此,可读者在长期的阅读理解中给它赋予了新意,有了引申义,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等。 4、技巧分析。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联想、想象、象征、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对比、衬托(侧面烘托)、以小见大、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伏笔和铺垫、前后照应(呼应)、欲扬先抑等。 这种题型用来考查对诗歌写作特点的理解。常见的提问方式是: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或:诗人是怎样抒发情感的?答题的一般步骤为:(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用了这种手法;(3)分析该手法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5、品味炼字。 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诗词中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常见的提问方式是:某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或: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须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及表现手法等来分析。 【各种题型的专项练习】 一、品味炼字,就是品味、分析古诗词中用得精妙的字词,具体包括思想情感和表达效果这两类内容。

500句古代经典诗词名句欣赏

500句古代经典诗词名句欣赏 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2、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诗经?小雅?采薇)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王风?黍离) 4、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5、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周南?关雎) 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郑风?子衿) 7、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秦风?蒹葭) 8、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诗经?卫风?硕人) 9、手如柔荑,肤如凝脂。(诗经?卫风?硕人) 10、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诗经?鄘风?相鼠) 1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12、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诗经?小雅?车辖) 13、他人有心,予忖度之。(诗经?小雅) 14、高岸为谷,深谷为陵。(诗经?小雅) 15、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 16、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 17、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18、天作孽,犹可违,自作孽,不可活。(尚书) 19、满招损,谦受益。(尚书?大禹谟) 20、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国语?周语) 21、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国语) 2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 23、辅车相依,唇亡齿寒。(左传)

24、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 25、欲加之罪,何患辞。(左传) 26、言之无文,行而不远。(左传) 27、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左传) 28、外举不弃仇,内举不失亲。(左传) 29、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左传) 30、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31、曲则全,枉则直。(老子) 3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33、知足不辱,知止不殆。(老子) 3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老子) 35、将欲取之,必先之。(老子) 36、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 37、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 38、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 39、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老子) 4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41、言必信,行必果。(论语?子路) 42、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 43、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44、是可忍,孰不可忍。(论语?八佾) 45、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论语?述而) 4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4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第十章 中国旅游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第十章诗词、楹联、游记选读练习题 1. 旅游的灵魂是文化,文化必须依靠()作为载体才能传承下来,发展下去。A.文字 B.思想 C.工具 D.行为 2. 汉字是记录()的书写符号,是传播中华民族 5000 年文化的载体。 A.语言 B.汉语 C.思想 D感情 3. 随着时间的推移,最终使得文字从()中分离出来,于是原始的文字就出现。A.结绳 B.刻痕 C.图画 D.筑器 4. 中国最早的文字是()。 A.金文 B.小篆 C.大篆 D.甲骨文 5. 随着印刷术的发展,雕版印刷被广泛使用,汉字进一步完善和发展,到了()代产生了一种新型书体,后世称为宋体,即现在我们的电子文档所广泛使用的字体。 A.汉 B.魏晋 C.唐 D.宋 6.中国旅游景观中的摩崖石刻、碑林、匾额、楹联等,皆是汉字作为载体在承载这些文化。A.语言 B.汉字 C.雕刻 D.书法 7. 唐以前的诗以及后人模仿古诗而不按近体诗的格律所写的诗统称为。 A.今体诗 B.近体诗 C.古体诗 D.歌行体诗 8. 五言诗成于()代,东汉班固的《咏史》诗可以看作是五言诗成熟的标志。A.秦 B.汉 C.魏晋 D.唐 9. 汉赋的主要特点是()。 A.铺陈 B.排比 C.比喻 D.骈偶化 10. 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 A.韵尾 B.韵头 C.韵脚 D.韵腹 11. 楹联俗称对联或对子,是从()的对偶句中演化出来的,是中国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 A.诗经 B.乐府诗 C.汉赋 D.律诗 12. 对联的横批是对联()的高度概括。 A.主题思想 B.表现手法 C.意境 D.艺术特色 13.《登万里长城·汉时关塞重卢龙》一诗的作者是()。 A.梁启超 B.康有为 C.谭嗣同 D.康广仁 14.康有为的《登万里长城·汉时关塞重卢龙》一诗中“立马长城第一峰”,“第一峰”指的是()。A.嘉峪关 B.居庸关 C.八达岭 D.山海关 15. 毛泽东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一词“魏武挥鞭”,“魏武”指的是()。A.曹冲 B.曹植 C.曹丕 D.曹操 16.毛泽东主席的《浪淘沙·北戴河》一词“东临碣石有遗篇”,“遗篇”指的是曹操的() A.《观沧海》 B.《短歌行》 C.《蒿里行》 D.《陌上桑》 17.《台山杂咏》的作者是()。 A.文天祥 B.元好问 C.李冶 D.张可久 18.元好问《台山杂咏》中首句“西北天低五顶高”,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五台山的高峻。 A.比喻 B.拟人 C.衬托 D.夸张 19.《长白山》一诗的作者吴兆骞,字汉槎,苏州松陵人,是()代诗人。A.宋 B.元 C.明 D.清

最新经典的古诗词汇总大全

【篇一】经典的古诗词 1.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3.敕勒歌 北朝民歌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4.咏鹅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5.风 李峤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6.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7.回乡偶书 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8.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9.登鹳鹊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0.春晓 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篇二】经典的古诗词 1、浣溪沙 北宋·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 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2、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层。 3、江城子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水调歌头(一)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游山西村 陆游

形容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

形容杭州西湖美景的古诗词《杭州回舫》【唐】白居易 自别钱塘山水后,不多饮酒懒吟诗。 欲将此意凭回棹,报与西湖风月知。 《题临安邸》【宋】林升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 《开西湖》【宋】苏轼 伟人谋议不求多,事定纷纭自唯阿。 尽放龟鱼还绿净,肯容萧苇障前坡。 一朝美事谁能继,百尺苍崖尚可磨。 天上列星当亦喜,月明时下浴金波。

《颍州从事西湖亭宴饯》【唐】许浑西湖清宴不知回,一曲离歌酒一杯。城带夕阳闻鼓角,寺临秋水见楼台。兰堂客散蝉犹噪,桂楫人稀鸟自来。独想征车过巩洛,此中霜菊绕潭开。《西湖留别》【唐】白居易 征途行色惨风烟,祖帐离声咽管弦。翠黛不须留五马,皇恩只许住三年。绿藤阴下铺歌席,红藕花中泊妓船。处处回头尽堪恋,就中难别是湖边。《题磻溪垂钓图》【唐】罗隐

吕望当年展庙谟,直钩钓国更谁如。 若教生在西湖上,也是须供使宅鱼。 《寄题余杭郡楼兼呈裴使君》【唐】白居易官历二十政,宦游三十秋。 江山与风月,最忆是杭州。 北郭沙堤尾,西湖石岸头。 绿觞春送客,红烛夜回舟。 不敢言遗爱,空知念旧游。 凭君吟此句,题向望涛楼。 《忆西湖》【明】张煌言 梦里相逢西子湖,谁知梦醒却模糊。

高坟武穆连忠肃,添得新祠一座无。 《和西川李尚书汉州微月游房太尉西湖》【唐】刘禹锡木落汉川夜,西湖悬玉钩。旌旗环水次,舟楫泛中流。目极想前事,神交如共游。瑶琴久已绝,松韵自悲秋。《岳鄂王墓》【元】赵子昂 鄂王墓上草离离,秋日荒凉石兽危。 南渡君臣轻社稷,中原父老望旌旗。 英雄已死嗟何及,天下中分遂不支。 莫向西湖歌此曲,水光山色不胜悲。 《重别西湖》【唐】李绅 浦边梅叶看凋落,波上双禽去寂寥。

旅游诗词楹联处理

趣味性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国的山水文化丰富,历史文化厚重,风土人情多姿多彩,真可谓“风景这边独好!”旅游景点有很多喜闻乐见的诗词、楹联,而遗憾的是,太多的趣味—山水之趣、人文之趣、乡音之趣—丢失在翻译之中(lost in translation)The pleasure of taking pains—Robert Frost如何将岳飞的《满江红》译得朗朗上口,又保持气势?如何让欧美游客更多欣赏到西湖天下景的“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晴晴雨雨时时好好奇奇”?如何翻译小吃“西施舌”中的西施?如何译出佛教中雅俗共赏的对子“大肚能容容世上之难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 旅游对翻译的“辐射” 翻译永远是跨文化的,永远是讲求效果的。旅游翻译不仅要讲究文字本身漂亮,如果同时注重营销组合(market mix—product, price, place, promotion),则更容易达到预期的效果。 七彩云南——Colorful Yunnan /7-ColoredYunnan/Multi-colored Yunnan 诗画江南,山水浙江——Poetic Jiangnan, Picturesque Zhejiang 福天福地福建游——A Happy Tour to a Happy City 旅游翻译的原则 以译出语或译出语文化为取向(source language orientation/source language culture orientation) 这种标准在旅游翻译中很常见,目的是尽可能保留原有的“原汁原味”和鲜明特色。如:Niagara Falls, Yellow Stone Park, Merlion Park; Great Barrier Reef, Minzu Hotel, Lingyin Temple; Jiuzhaigou Valley。 以译入语或译入语文化为取向(target language orientation/target language culture orientation)目的是让旅游者一看就懂,产生原文本身所具有的吸引力。如:望湖饭店(lakeview hotel),颐和园(Summer Palace) 以作者为取向(author orientation) 主要用于翻译名人名家的诗歌、楹联、散文、游记等,目的是“保存原作的风姿”和作者的“权威性”。E.g. 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The green hill is fortunate to be the burial ground of a loyal general The white iron was innocent to be cast into the statues of traitors 以美学为取向(esthetic orientation)

古诗词欣赏

长歌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zhāo lù dài rì xī 朝露待日晞。 yáng chūn bù d? z? 阳春布德泽, wàn wù shēng guāng huī 万物生光辉。 cháng kǒng qiū ji? zhì 常恐秋节至, kūn huáng huā ya cuī 焜黄华叶衰。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 百川东到海, h? shí fù xī guī 何时复西归? shào zhuàng bù nǔ lì 少壮不努力,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老大徒伤悲。 题解:此诗选自汉乐府。乐府是自秦代以来设立的朝廷音乐机构,汉武帝时得到大规模地扩建,从民间搜集了大量的诗歌作品,后人通称之为“汉乐府”。之后,乐府也便成了一种体裁,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本诗是其中一首。 注词释义: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晞:晒干。 阳春:生长茂盛。布:散布,洒满。 德泽:恩泽。焜黄:枯黄。颜色衰老的样子。 华:同“花”。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地。 古诗今译: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在阳光下晒干。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只担心瑟瑟的秋天来到,树叶儿枯黄而漂落百草凋零衰亡。千万条大河奔腾着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重西流?少年时不努力,到老来只能是空空悔恨了。 名句赏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本诗借物言理,以园中青青的葵菜作比喻。其实在整个春天的阳光雨露之下,万物都在争相努力地生长。因为它们都怕秋天很快地到来,深知秋风的厉害。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又何尝不是这样?一个人少年时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努力学习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之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首诗由眼前青春美景想到人生易逝,鼓励青年人要珍惜时光,努力向上,牢记“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的警训,催人奋进。 七步诗 曹植 zhǔ d?u rán d?u qí

第五章 浙江著名景点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第五章浙江著名景点诗词、楹联、游记选读 一、判断题(正确的填A,错误的填B) 1.宋之问的诗与沈佺齐名,时号“沈宋”,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2.《古今诗话》认为,“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是当时王勃代宋之问作的。() 3.“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中的“鹫岭”,指的是印度的灵鹫山。() 4.岧峣,形容山比较险峻。() 5.“朋水处,即能歌柳词”之说所指的词人是柳永。() 6.“韬光观海”是西湖十八景之一。() 7.“夙龄”,是指已过花甲之年,形容年龄高。() 8.白居易,字子瞻,晚年号香山居士。() 9.白居易的诗通俗易懂,与柳宗元常唱和,世称“元白”。() 10.曾被贬为江州司马的是大诗人李白。() 11.“幸有微吟可相狎”中的“狎”,在这里是指“亲近”。() 12.古代诗词中的“疏影”、“暗香”是梅花的别称。() 13.在中国诗史上,有许多诗是通过对物的吟咏抒发诗人感情的,如苏轼的《山园小梅》就属此类。() 14.赵孟頫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 15.《饮湖上初晴后雨》是苏轼题咏西湖的诗歌中最有名的一首。() 16.杨诚斋即杨万里,唐代诗人。() 17.“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是杨万里的诗句。()

18.“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中“浮云”,是暗喻奸佞小人。() 19.岳飞《满江红》诗中的“贺兰山”在今辽宁省境内。() 20.白居易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被称为咏西湖之冠。() 21.王安石晚年退居金陵,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 22.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扫胡尘”、“靖国耻”是他生平志向所在。 23.“千古风流八咏楼,江山留与后人愁”表现了作者登临八咏楼时悲壮的心情。 24.“鄂王墓上草离离”中的“离离”,是指茂盛的样子。 25.若耶溪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部,相传为西施浣纱处。 26.纪晓岚曾任《四库全书》馆总篡修官,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7.“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中的“长安”,是指陕西西安。 28.李清照和辛弃疾都是山东济南人。 29.“山盟虽在,锦书难托”一句是说唐氏已另有丈夫,按照封建礼法,不能再与陆游通书信。 30.“艅艎”指古时的一种木船。 31.“沿江无数好山迎,才出杭州眼便明”,这是描写的钱塘江沿岸风光。 32.江心屿中的江心寺寺门前的联语:“云朝朝朝朝朝朝朝朝散,潮长长长长长长长长消”,为王十朋所写。 33.“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望海潮》中的“天堑”,指长江。) 34.文天祥的“万象画图里,千崖玉界中”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说明临海的武坑犹如海上缥缈的仙国。

最新【经典古诗词大全600首】经典绝妙古诗词.doc

【主持词大全】 《古意》 年代: 唐作者: 耿湋 虽言千骑上头居,一世生离恨有馀。叶下绮窗银烛冷,含啼自草锦中书。《清平乐·沉思暗记》 年代: 宋作者: 晏几道 沉思暗记, 几许无凭事。 菊靥开残秋少味, 闲却画栏风意。 梦云归处难寻, 微凉暗入香襟。 犹恨寻回庭院, 依前月浅灯深。 《题僧壁》 年代: 唐作者: 赵嘏 晓傍疏林露满巾,碧山秋寺属闲人。溪头尽日看红叶,却笑高僧衣有尘。《清明日送韦侍御贬虔州》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寂寞清明日,萧条司马家。

留饧和冷粥,出火煮新茶。 欲别能无酒,相留亦有花。 南迁更何处?此地已天涯。 《晚凉偶咏》 年代: 唐作者: 白居易 日下西墙西,风来北窗北。 中有逐凉人,单床独栖息。 飘萧过云雨,摇曳归飞翼。 新叶多好阴,初筠有佳色。 幽深小池馆,优稳闲官职。 不爱勿复论,爱亦不易得。 《早春对雪》 年代: 唐作者: 韦应物 扫雪开幽径,端居望故人。犹残腊月酒,更值早梅春。几日东城陌,何时曲水滨。闻闲且共赏,莫待绣衣新。《寒食书事》 年代: 宋作者: 赵鼎 寂寞柴门村落里,也教插柳纪年华。 禁烟不到粤人国,上冢亦携庞老家。 汉寝唐陵无麦饭,山溪野径有梨花。 一樽竟藉青苔卧,莫管城头奏暮笳。 《露》

年代: 唐作者: 徐寅 鹤鸣先警雁来天,洗竹沾花处处鲜。散彩几当蝉饮际,凝光宜对蚌胎前。朝垂苑草烟犹重,夜滴宫槐月正圆。怵惕与霜同降日,频繁思荐独凄然。《寄阳朔友人》 年代: 唐作者: 曹邺 桂林须产千株桂,未解当天影日开。我到月中收得种,为君移向故园栽。 10.《晚归严明府题门》 年代: 唐作者: 钱起 降士林沾蕙草寒,弦惊翰苑失鸳鸾。秋中回首君门阻,马上应歌行路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