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着力实施美育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着力实施美育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着力实施美育

浅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着力实施美育

摘要:艺术能启发人的创造思维。而创造既是一种能力,又是一种人格特质。可见,艺术对学生素质的提高和影响有重要作用。当前,教育的改革已使人们认识到美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通过美育教育,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情操,提高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关键词:美育创造思维教学

美育被明确地列入课程标准,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思想的重大发展和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进一步完善。美术课的目的不是把所有学生培养成艺术创作家,但是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文化素质、发展创造性思维,陶冶其情操,起着积极的作用。美术课对学生进行美育的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就是直观性,包括对自然美的直观,社会美的直观,艺术美的直观。

一、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但重视教学过程,而且注重知识生成过程,更重视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在美术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临模临摹是一种比较古老的学画方法,一种踩在巨人肩上上楼的好方法,这种教法的确能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能,登堂入室,但也带来不少弊端:思维受到束博,画面效果呆板,千篇一律。我认为应拓宽临摹概念,以原作为主,但可取舍。形式、内容、构图、表现对象基本相似即可,色彩亦可加以变化,这样能给学生一个创造大地,加强创造意识,使他们求异思维、想象力、情感的表现有舒展的可能,并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并且要注重学生的参与,让

他们能够充分展开自己的想象力,提出自己的观点,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美术的乐趣,在学到知识的同时也陶冶了自己的情操,提高了审美能力。同时我还注重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培养了他们的一种探究精神。注重学生自己的情感体验和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要像一个磁场,能吸引全体学生。

二,教学理念一定要转变。在学习知识过程中,要注意生活化、感性化、兴趣化、交流化,让学生动手,注重点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的作用。这也是一个比较难以攻克的关口,老师要因人而异,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因,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让学生觉得上美术课是一种美的享受,而不是可有可无的副课。美术课一直以来被视为副课,学生上课时涂涂画画一幅作业一堂课,大部分学生不会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到美术课真正能体现出来的美的感观,教师们的教学方法也过于陈旧。所以,教学理念转变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前提,更是关键。学生常被枯燥的美术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中反复,久而久之就会因此丧失了对美术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心理。美术教学的趣味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任何有趣的事,对学生来说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在教学中,可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场地,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学生,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参与到美的学习活动中来。当学生进入一种特殊环境面对特殊的审美对象时,耳闻目睹全

是美的形象及新异的事物,新鲜感会油然而生,注意力全部集中于眼前的景物。组织教学时教师优雅的仪表,亲切而真诚的问候,清晰简洁的谈话等,都会使学生感到轻松、和谐和愉快,使其产生良好的审美心境,这是一种对学习形态企盼的、渴望的情绪。创设教学情境,对优化审美教育效应起着一个重要的铺垫、烘托和促进作用。

三,练得灵动。美术课的作业要求是联系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中介,也是联系教学目标和教学评价的中介,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布置美术作业要注意灵活性、适用性、创造性、美感性,注重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培养。在色彩的搭配上、线条的运用上,注意删繁就简,使学生能练、可练、练得好。因为,我们对学生所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我们所选择的教学作业应该是对学生未来生活有帮助的,有利于他们身心发展的。促进学生对美术课的喜好,发挥美育的德育功能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美术课程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进教师的教学,促进美术课程不断发展的重要环节。长期以来,都是由教师给学生打分,因为教师掌握着知识,掌握着打分(评价)的标准。以学生在课堂的表现好不好,画的东西像不像,涂的色彩是否均匀,画面是否整洁为标准来评价学生的美术成绩。这种封闭式的教学评价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同时也压抑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美术课程评价的目的是检验教学活动是否完成了教学目标,也就是要从技能、认知、创造和情感态度、学生的发展等方面进行综合判断。美术课虽然

学时不多,但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学习过程、作业要精心评点,可采用多样、灵活的方式。评点时要注意激发兴趣、激发潜能、激发上进、激发成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创新意识,同时还要明确学生需要克服的弱点与发展方向。

五、美育的范围是广泛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修养不仅仅在课内,课外的很多形式也不容忽视,教学中有一些内容是比较抽象的。如果仅是照本宣科或是教师单纯的讲解,往往显得很是枯燥,学生也较难真正做到理解掌握。如果教师能够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按照学生的一般认知规律和可以接受的程度,设计系列问题将学生已有的经验类比延伸、层层深入,便能使学生从具体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入手,较好地化解教学中的知识难点。美育是美术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净化学生情感,陶冶学生情操,塑造学生美好的灵魂,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而我们美术教师是美的传播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领学生走进艺术的殿堂,去感受美、理解美、表现美、塑造美的心灵、美的人格,热爱美术,热爱生活。另外,还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有机结合,形成合力,使美育在美术课堂教学中的效力大大加强。

参考文献:

[1]孔起英著,《儿童园美术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第1版。

[2]张梅著,《儿童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

美术学科美育的总结

美术学科美育的总结 美育是构建审美环境,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它是人类实现自我发展需要的重要途径。随着二十一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在学校中实施美育、创设审美环境,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人才,更加引起国家领导人的重视。现将我校实验开展的阶段情况汇报如下: 一、明确一个理念 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科研兴校、科研兴教”已成为当前教育的主旋律。离开了教育科研,学校教育便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现代教育呼唤新的教育理念,充分发挥人的潜能,成为教育全新的研究课题。在我校各项教育活动中,追求审美教育、实现和谐教育成为各门学科教学的共同目标和最大交集。 二、展开“美育”教育的双翼 1、强化艺术课程的教学改革。 音乐、体育和美术是学校教育中艺术教育的专业课程,围绕此次实验的主题,我们要求艺术课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进行专业知识的教学,更要通过专业课程的教学来激发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兴趣和能力,以课程开发为依据,以营造“美育”的课堂为突破口,以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为抓手,以学会欣赏美和主动创造美为目标,全面进行艺术课程的改革。例如:音乐课是美育的“重头戏”,我们要求教师备课要备出音乐中的节奏美、旋律美、情感美和歌词美,

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感悟美,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美术课则重视引导学生从线条到色块,从构图到意象,从形到神,感悟“画中有诗”的构图美、线条美、色块美、意境美;体育课不仅要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更要培养学生感受形体美、追求形态美的情感…… 2、努力改进知识学科课程的教学,加强知识学科的美育渗透。课堂教学是实验课题的主阵地,为此,我们要求教师在各科教学中加强美育。一是审美意识的培养;二是审美能力的培养。如:阅读教学中抓好语感和想象力的培养,领悟语文课文中的意境美、情感美和语言美。为了引导学生进入语文学习的审美境界。一方面,要求语文老师经常带领学生走进自然,迈入社会,认识美的各种形态;另一方面,要求教师立足书本和课堂,挖掘语文课文中所呈现的美的形态,如自然美、社会美、科学美、艺术美、生活美等。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我们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文章时,应当进入“角色”,积极投入情感,与作者悲欢与共、休戚相关,并以自己情感的火花去点燃学生热爱真善美、憎恨假恶丑的烈焰;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追求课堂教学的节奏美、情感美、意境美、板书美……习作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习作能表现美、创造美。我们在指导学生习作中,首先引导学生动用各种感官去接触、感受、认识周围事物,发现现实的美。例如:感受自然界中阳光的温暖,雨露的滋润,鲜花的清香,绿叶的柔美……观察社会现象,感受人间真爱;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数与数之间有着逻辑关系排列的节奏美,以及抽象的符号美;英语课中指导学生认识音节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音乐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音乐教学是实施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懂得创造美、表现美、欣赏美的重要意义,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实践,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教会学生正确的发声,让学生会体验美 端正的唱姿是学唱歌的第一步,只有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才能发出正确的声音来。如果唱姿不规范,就不能用好气息呼吸。比如:在发声练习时,学生会出现抬肩,伸下巴、吸气时会有响声,经过长期训练,养成了好习惯,就不可能出现以上的现象,发声自然会正确。长此正确训练,学生的坐姿、站姿就会显得端庄而优美。会发出美妙歌声的人,他的言谈举止一定十分得体,表现出好的修养,热爱音乐的人,他是用歌声去表现生活,用歌曲的情绪去感染人和教育人,因此,教育学生热爱音乐,也是一个陶冶学生情操,提高个人修养的过程。 二、利用教材,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 小学音乐教材中,许多歌(乐)曲是进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每首作品都展示了一幅美的画面,让人从听觉和视觉上感受美,并根据作品的情绪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在音乐意境中产生强烈的审美欲望,提高审美能力。如《侗家儿童真快乐》是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歌曲,曲调热情欢快,整首歌曲如同描绘一幅秀丽的图画,给人留下美好的遐想与回味,为了使学生体验到歌曲的情绪,我在教学中用电脑下载并播放侗族风土人情图片,配上该歌曲的伴奏,使学生仿佛看到他们正载歌载舞的欢迎远方的每一位客人,这时学生情感已沉浸在作品美的意境之中,同时,表现出了想学、想唱的欲望。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体会音乐作品的内涵,找出美的意境,从而达到学生审美能力的目的。 三、培养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亲自参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起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为了使全体学生亲自体验并参与其中,我在中高年级学生中进行唱、打、念、吹结合的方法,大胆放手让学生模仿练习中的节奏规律,自己重新创作,让学生进行重新合奏,这样各种声响重新组合,创造出了美妙的合奏效果。让学生明白美是可以自己创造的,体会到团结合作的伟大力量,并从中体会到创造美的惊喜。每个学生都亲自参与了这样的实践,他们配合默契,如临其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体,从而使他们创造美、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又向前迈进了一步,对今后学习音乐创作打下了一定的基础,提高了对音乐的感悟能力,培养了审美能力。

美术教学与寓教于乐

美术教学与寓教于乐 纪台镇吴庙小学主讲人:孙建德2012年2月24日

美术教学与寓教于乐 小学美术教育是指在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指导下,学校教育体系中通过美术活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种种美术方面的能力,知识和个性品质。其目的不是培养专业的美术家,而是提高儿童美术的审美文化素质。排除了抓升学率的顾虑,美术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 美术是体现儿童心灵的重要窗口,如何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乐学爱学,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以教育心理学的情感理论为基础,善用愉快这一种情绪体验,让实践性的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兴趣爱好同步发展,在素质教育的指导下培养美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将是新时期美术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正因为兴趣情绪对于学科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下面就从爱,美,兴趣,创造这四个方面来谈谈美术教学与寓教于乐的相关性。 一、爱 爱是儿童基本的心理需要,儿童渴望在充满爱的,愉快的环境中成长,所以教育应渗透着爱,是用爱进行教育。作为美术教育者,教师不应把美术课看成单纯的技能传授,而应提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得到爱,也要教学生学会爱。这种双向的爱首先要以了解学生为出发点。一方面要了解学生所处年龄阶段的共同心理特征,及每个学生不同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如现在的独生子女聪明,自信,渴

望有表现自我的舞台,教师如能善用这些心理特征,启发学生去乐学爱学,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那么对实现素质教育的价值将大有益处。其次,应以良好的师生关系为基础,愉快体验和反应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仍会反作用于增进人的愉快感受。孟子云:“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的人格爱好,促进他们发挥潜能,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现行的美术教材中,无处不需老师通过美的教学内容的挖掘,对学生进行爱的教育。爱是愉快的源泉,更是美术教学的基础,所以每一个美术教育者均不可忽视爱对儿童美术的促进作用。 二、美 现今的小学美术教学越来越重视提高儿童的审美文化素质。事物的美或丑可以引起人的审美感。寓教于乐可以加强儿童的愉快体验,而美感与愉快的关系可以表述为:美感总依存于愉快,没有愉快,就很难有对美好事物的真实情感愉快总伴随美感,没有美感,也很难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充满愉快。关于美感与愉快的关系,刘兆吉教授作了较为透彻的分析:通过审美过程而产生的一种生理、心理、精神上的愉快感,这就是美感。它可以表现为三种审美境界一是感性愉悦的审美境界,也称为悦耳悦目的审美境界二是领悟愉悦的审美境界,也被称作悦心悦意的审美境界三是精神愉悦的审美境界,也被称作悦志悦神的审美境界。这三个不同层次的审美境界,标志着审美教育和审美修养的成熟程度。爱美,求美是人的天性,也是儿童基本的心理需

浅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美育的实施方法

浅谈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美育的实施方法美育对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改善青少年的精神风貌,促进人的智力发展,调剂人的精神,提高人的健康水平等都起到积极的作用。1999年6月,《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高中生物学的教学内容蕴含着无比丰富而又无比生动的审美素材。人类不断的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和保护自然,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包含着大量的审美因素。生物学教学作为学校美育的重要途径,应充分发挥其美育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陶冶性情,丰富想象,受到审美熏陶,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重要作用。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教师应紧紧把握住教学内容的审美因素,根据每部分内容的特点采取相应的教学方法,恰当的、灵活的组织教学进程,以取得良好的美育效果。下面就高中生物学教学中的美育方法进行尝试性的探讨。 一、直观法 直观法是指在生物学教学中通过运用动植物标本,模型挂图、幻灯片、录像机和多媒体等直观手段,向学生再现美的情境,使教材内容的美以有声、有色、有形的具体形象展示在学生面前,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从而引起审美感受,培养审美感知能力。 美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来感染人,车尔尼雪夫斯基明确指出“形象在美的领域中占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中,而不是在抽象的思维中。因此人们欣赏各种美的事物而产生美感的时候,总是从直观的形象开始的。只有通过生动具体的形象,才能深入领会它的内在本质,从而得到情感的愉快”。 可以说,没有生物体直观形象,就没有对生命的审美感受。所以在生物学教学过程中,充分采用直观手段展现生命美的形象,就能使学生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提高学生的审美感知能力。 直观法示例——《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教学片段 【知识能力目标】1.了解生物适应的普遍性。 2.掌握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典型特征。 【美育目标】1.增强学生的审美意识。 2.提高学生对生命美的感受力和鉴赏力。 【美育视点】生物的适应性美和多样性美 【美育方法】直观法 【课前准备】生物适应性的挂图、标本、CAI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在一定的环境中生存、发展、繁衍后代。环境为它们提供了生存的空间,栖息场所和饮食,所以生物与环境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有机整体。但环境也并非总是那么友好和平,常常会有天敌的偷袭,那么生物体有什么本领来躲避敌害的袭击,保全生命呢?请大家举例说明。

浅谈小学美术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 宋跃电话: 重庆市城口县周溪中心小学 【摘要】美术是一门特别的学科,它能让学生学到绘画与制作 本领。培养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能让学生学会审美和创造美。如 何让学生掌握,并学好美术这门课程,是我们每个教师知道深思的 问题 【关键词】小学生美术课堂教学 随着教育的改革,素质教育的渗透,新课程标准下的美术课不 在是从前那样,老师在上面教,学生在下面画的场景,而是在课堂 上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感知、体会、想象、探索学习,让学生学 中有乐,乐在其中。让学生体会美术课的乐趣。 美术是一种人类审美认识和审美创造的产物,它体现着社会的和个 人的审美观念和理想;是利用各种物质材料创造立体的或平面的视 觉形象,作为人民之间交流审美信息的手段;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 要的标志之一。所以上好一堂美术课是不容易的。它需要老师根据 对学生的了解,对课前的精心准备,以及课堂的精心创造和课后的 反思等等,都要做全面的思考。 一、按照不同的年龄特点,进行不同的教学 处于小学阶段,每个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这也是我们 小学艺术教育中必须重视的要素。在整个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美 术的兴趣不够稳定,认识也不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去掌握和了解 学生的年龄特点,才能使学生在感知、意识、理解等方面有所进步。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刚进入学龄初期,对学美术完全没有概念,这就 需要我们规范他们的学习态度和有组织纪律的行为规范。高年级的 学生对美术学习以有一定的自觉性。所以在教学实践中,我深刻体 会到:各个年级的学生有着不同的认知能力,应该根据年龄特点进 行教学。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和我对学生的了解,我把美术教育分为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2年级):尝试不同的工具教学,用纸以及身边容易找到的各种材料,通过看看、画画、做做等方法大胆、自由地把 所见所闻、所感所想的事物表现出来,体验造型活动的乐趣。通过 欣赏作品和对身边事物的观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感受。采用游戏 教学进行对主题的想象、创造、表演和展示。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长期以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冲击下,美育一度被人轻视,美育的缺位导致出现一些高分低能的“畸形人”,感情贫乏的“文化人”,精神庸俗的“废品人”。语文是工具学科,它所包含的语言是思维的物质外壳,而文学更是人们认识生活表现生活的重要途径,因此,语文与美育是水乳交融,不可分离的关系。那么,如何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呢? 一、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美 语文教材中的作品,都是由书面符号创造的,这就决定它的表现形式的特殊性。不像视觉艺术有形象在眼前,听觉艺术有声音在耳边那样直观,而是间接的表现形象,也就是说,作者创作形象于字里行间,把握它需要阅读者用自己的审美经验转换来实现。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教学中就应该把握语文的这一特殊规律,在学生和作品中架起一道桥梁,引导他们根据作品的内容、表现的方法走进作者创造的世界,感受作品的形象美。 如学习朱自清的《绿》,要让学生领略到作者笔下表现的梅雨潭的绿的艺术美,就必须紧紧抓住铺垫和对比描写这一特点,通过对描写性语句的赏析,即捕捉语言表达出来的信息,去感受美不胜收的直觉形象,从而产生美感。如课文中有这样一段描写:“我曾见过北京什刹海拂地的绿扬,脱不了鹅黄的底子,似乎太淡了。我又曾见过杭州虎跑寺近

旁高峻而深密的‘绿壁’,丛叠着无穷的碧草与绿叶的,那又似乎太浓了。其余呢,西湖的波太明了,秦淮河的也太暗了……”这段描写运用铺垫、对比的方法,用全国各地名胜绿色来衬写梅雨潭的绿色是兼各家之长而去其短,惟有有它不淡不浓不明不暗恰到好处。教学中学要引导学生体会这些描写,使之产生热爱祖国河山的壮美之情。 《语文课程标准》多次指出要“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受到感情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近年来,各种语文实验教科书百花齐放,百花争鸣,虽然选文的角度、审美眼光有所不同,但选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如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是美的,司马光示儿的“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的训诫是美的,对别里科夫“套中人”的本质揭露是美的,对葛朗台守财奴的“人生就是一场交易”的剖析也是美的……。这种阅读作品产生的精神上的愉悦、思想上的教育以及与写作中的情景产生共鸣的现象,就叫做艺术欣赏。欣赏美是在感受美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在语文课教学上,教师尤其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审美情感,使学生的情感与作品中的情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共鸣,完善欣赏美的活动。 吕叔湘曾说:“语文教学一半是科学,一半是艺术。”语文教学并不是单纯的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宣传,或枯燥的进

美术教育学自考资料

(-)填空、(/)选择、(&)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美 术 教 育 学 美术教育学 前言 - 陶行知在1919年2月发表的《教学合一》一文中主张以“教学法”代替“教授法”。 - 1993年郭绍纲、范凯熹著作了《美术教育方法论》。 &/ 美术教育学的基本原则:是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充分认识和理解美术教育的价值和美术教育的规律,并能利用其规律去教育培养人。 &/ 美术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以培养人为目的,研究全面发展人的过程中的基本规律,揭示美术教育中的特殊规律,论述培养美术教育人才的理论与方法的科学。 # 美术教育与一般美术教育的关系:有人提出美术教育学是否重复一般教育学,通过学习美术教育学,我认为一般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教育的一般规律和原理,是研究人类的教育现象和培养人的基本规律。相对于此,美术教育学更具体、更注重和强调学科性。它是借助于一般教育学的普通原理来具体研究美术学科教育的特殊规律。 第一章一个古老的命题 -/ 美术教育不仅与人类起源有关,更与人类文明的发展密不可分。 - 学校教育已成为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尤其奴隶社会鼎盛时期的西周,教学内容是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即礼、乐、射、御、书、数。 -/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育具有三种功能:一是教育,二是净化,三是精神享受。 & 直接师承:即师从某人。

& 间接师承:也称隔代师承,即择取某一人画法和风格予以仿效。 * 论述师承及血缘关系对古代美术教育的作用与影响。 答:中国美术教育是通过画家和工匠的言传身教得以发展,这是中国古代美术教育的主流。然而在“奴隶主贵族们奉行‘德成而上,艺成而下’的观念,对以物质性为特征的百工技艺,采取了鄙薄和轻视的态度,从而使得这一内容的传授只能以父子相传,世代相继的方式进行”。 师徒关系在中国美术教育中多表现为亲朋氏族的血缘关系。这种封闭型的承袭传带教育形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美术教育的发展。 古代社会的贵族们“重艺”而“轻技”,但实际上,无论是闻名的画家或佚名的工艺家,都为中国美术教育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奠定了师徒传艺的美术教育的基本形式。 - 中国古代的皇家美术教育机构是画院。 - 五代十国时期出现了南唐画院和西蜀画院是较为专业化的美术学院。 - 唐代太宗时期有翰林图画院。 &#- 1104年赵佶在画院考试制度的基础上设立了世界上最早的绘画学院——画学,制定了一套系统完整的教学内容和严格的入学考试方法,有机地把画院创作与美术教育结合起来,并由画院承担这双重任务。从此意义上说,中国宋代美术教育的教育思想和教育体制已趋于成熟。这正是“画学”对画院的完善与促进,加快了中国古代美术教育发展的步伐,培养了一大批才华出众的画家群体。因此,“画学”成为中国美术教育发展史上的高峰。 - 美术教育由画坊式的教育逐步发展为学院式的教育。 - 被称为“近代教育之父”的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的名著《大教育论》。 - 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技术革命揭开了现代美术教育的序幕;以化工和电气化为标志的第二次工业大生产高潮,把美术教育作为工业革命的有机组成部分。 - 法国启蒙主义思想家卢梭提出自然教育的理论。 - 德国诗人、哲学家席勒提出“审美教育”的概念。 - 真正摧垮古典主义学院派的是印象派。 - 俄罗斯的巡回画派在印象派的道路上又提出“艺术家反映生活和到生活中去搜索素材”的主张,强调作品的社会意义。 #& 世界上第一所设计学院1919年在德国创立的“包豪斯设计学院”是新星美术教育的辉煌。包豪斯所开辟的工业设计之路,已超越了工业革命时代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样式,并扩展为科学、技术、工业、商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体,向着现代生活、未来生活开发,并逐渐成为独立的工业设计教育学科体系。 // 美国学校教育已经根据美术教育的任务,把美术教育分为四类:第一类是强调在艺术实践中培养艺术家;第二类是强调对艺术的评价、欣赏和理解能力;第三类是强调艺术史的系统教育,了解艺术在一系列连续阶段的特征,以及艺术家的贡献;第四类是培养艺术家的教学方法,主要是培养艺术教师。 - 1866年左宗棠在福州设马尾船政局,内设学堂设立画法。 - 清廷军机大臣兼任学部的张之洞于1902年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两江学堂。 - 1906年李瑞清创办了高等师范院校第一个美术系科——图画美工科。

初中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美育教育的实施

初中音乐教学中应重视美育教育的实施 发表时间:2012-04-11T09:42:12.463Z 来源:《新校园》学习版2012年第01期供稿作者:耿丽敏[导读] 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塑造一种完美高尚的道德人格 耿丽敏 (郑州市七中初中部,河南郑州450000) 《音乐教学指导纲要》中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内容和途径之一。”“音乐教育应把握音乐情感性和形象性的特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乐感的培养和美的熏陶。”而一堂成功的音乐课,对学生应是一次美的熏陶。这是因为学生愉悦地进入构成音乐的两大要素———节奏和旋律的环境中,感受美、理解美,不仅可培养他们对音乐的鉴赏力及美的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能提高其审美情趣,陶冶其情操。可见,美育在音乐教育中十分重要。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美育,既是培养人的需要,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更是本学科的基本要求。那么,在当前的音乐教学中应如何做呢? 一、通过音乐欣赏培养中学生的审美意识 音乐欣赏是艺术科的一个主要内容,它是让学生通过聆听、感知音乐从而理解音乐,提高其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从而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音乐教学中如何通过音乐欣赏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 1.可以利用多种欣赏手段激发学生的审美情趣。从美学角度看,只有形成正确的审美趣味,才能有主动的审美体验、主动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评价,进而形成创造美的欲望。而中学生往往对本民族、本国家的音乐作品感到亲切,更感兴趣。然而,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优秀音乐作品,这就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风格和式样。这正是音乐教学较其他学科的优势所在。当然,审美趣味的扩展是以生活经验、知识结构和情感体验的增长为基础的,我们进行扩展审美趣味教育时不能脱离这个基础。 2.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应表现为健康、纯正、明朗,自然体现出文明社会的人的精神世界和文化修养。一个人所建立的音乐审美情趣,与他的思想境界和社会精神文明程度有着直接的关系,并往往决定着音乐美育实施的质量。音乐审美教育正是使学生自然的情感升华为审美情感,从而带来生理、心理及精神的愉悦。用健康的情绪把学生带进歌曲的意境之中,自觉地进行自我教育,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学生高尚的音乐审美情趣。 二、通过多种渠道进行美育教育 1.进行音乐欣赏,丰富学生知识。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感情,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的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情智互补的作用和功能得到有效的发挥,以利于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音乐鉴赏能力是文化艺术修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文化艺术修养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音乐鉴赏能力所达到的水平。有些音乐作品作为综合艺术的一部分发挥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例如电影、戏剧、舞蹈中的音乐部分。还有些音乐作品是根据其他文学艺术的题材重新加以创作的。这些音乐作品无论从作品的题材或表现内涵来说,都和一定的文学艺术作品密切相关。这样,丰富的文化艺术修养,对于理解这类音乐作品就有着更为直接的联系。可以说,对各类文学艺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越深刻、越细致,那么对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和领会也就能受到更好的效果。当然,文化艺术修养对于音乐欣赏的作用,也不仅仅限于与其有直接相关的音乐作品的欣赏,而是对全部的音乐作品,其中也包括无标题音乐的欣赏都有着很大的关系。此外,人的生活体验对音乐欣赏有着更为直接和密切的联系,丰富的人生阅历和情感体验将非常有益于欣赏者对于音乐作品的体验与领会。 2.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进行音乐实践。开展课外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表演,从而进行美育教育。如给学生提供参与演唱、演奏、舞蹈等表演的机会,可以提高其音乐理解能力和表现能力。在音乐表演活动中,学生是以积极主动的状态进入情感体验的。这是极佳的美育教育和音乐审美方式。在这样的一些音乐实践活动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多种器官的协调运动能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艺术修养,文化素质和群体协作意识,在音乐实践中领悟音乐的美。通过美育教育,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著名法国文学家雨果说过: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在音乐教育中渗透美育教育,培养人们健全的审美心理即敏锐的感知力、丰富的想象力和直觉的理解力,这些能力都是人的智力因素。音乐美育能提高人们“心领神会”的本领,让学生了解音乐符号所体现的表现能力和象征意义。音乐作品所蕴含的民族意识和时代精神,这是一种立体的、全面的教育。音乐是最具情感的艺术,给人以美的享受,陶冶人的高尚情操,培养人的道德情感,塑造一种完美高尚的道德人格。 综上所述,在音乐教学中进行多层次多渠道的美育渗透,可充分发挥音乐的美育作用,使学校成为音乐摇篮,给人以美的愉悦,真的启迪,善的诱导,在“润物细无声”的春雨中,渗透至人的心理,情感等各个领域,对促进学生健康全面地发展起着特殊的重要作用。为培养“四有”新人作贡献,为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气质、文化素养作贡献。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浅谈物理教学中的美育教育 榆中九中钱雪萍 摘要: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美育,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全面培养学生素质。本文挖掘物理美,并阐述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的特殊功能和实践过程。 关键词:美育、物理美、以美育德、以美启智、以美健体、以美促劳 教学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教育教学审美化是素质教育的最高境界。美育具有育德、启智、健体和促劳等功能。充分揭示各门学科的审美要素,并结合学科内容实施美育,既能高效地传授知识,又能有效地陶冶学生性情,提高学生审美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物理审美化教育是指深入挖掘和科学揭示物理美,并采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和艺术化的教学形式,组织审美化的教学过程。我个人认为在物理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以美育德,完善学生人格 “审美化教育的影响不是强制,而是在自由与安全的心理空间中,通过对情感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而实现的。”物理中的美育是一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它使学生在愉悦中接受教育,不知不觉增长见识,掌握科学知识,并陶冶高尚情操,形成良好品格,其育德作用是明显的。通过美育,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对美和善的事物更为喜爱和向往,优化生活情趣,美化言行举止;陶冶高尚情操,净化和完善人格。象三棱镜将太阳光分解为七色光(白光色散),使无数初入物理学殿堂大门的中学生留恋忘返。还有天体运动的完美构图、卫星发射的壮观场面、飞船登月的现实美谈、电磁作用的广阔空间、激光技术的奇特功能、核能开发的美好前景等等都让学生欣喜若狂,如痴如醉。一个人喜欢真善美,厌恶假丑恶,生活趣味浓厚,就会以纯真、坦诚的态度对待生活,他的品质就有可能得到发展,思想道德会变得越来越高尚。 德育和美育的最终目标都是发展人的精神,构建人的人格,培养人们和谐完善的心灵,崇高臻美的道德品质。美育所激发的审美情感和道德情感可以互相渗透和重迭。物理中的每一项科技成就和每一位科学家的成功事例都是德育和美育的最好素材,教师若能充分挖掘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可以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生活的美好情感。象哥白尼为真理献身的悲壮行为、牛顿致力科学物我两忘的曲折经历、伽利略面对宗教的错误审判不屈不挠坚持研究科学的品质,法拉弟拒绝制造商高薪聘请和女皇授予爵位的不图名利的美德,还有爱因斯坦一生热爱和平、并为人类科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浅谈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浅谈美术教学对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性 摘要:美术教学欣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观察者再创造的心理活动,包括从艺术形象到审美形象的再创造,作为一种审美认识的活动,必然对欣赏者提出相应的条件和要求,需要欣赏者具备一定的美术方面的知识修养和欣赏能力。那么,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美术欣赏能力有多么重要呢? 爱美是人类的天性。人类自从在劳动中诞生美之后,就寻找着美,追求着美,创造着美———既孜孜不倦地用美的规律塑造客观世界,也孜孜不倦地用美的规律塑造着自身。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是人类追求美的结晶。”美术教育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作用,它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健全高尚的人格,塑造完美理想的人性,创造美好的人生,事实上每一种教育的最终目的都是如此,只是美术教学是最直接的途径和最有效的办法。 一、美的本质及美术教学的含义 生活中到处都是美,可又有多少人真正清楚什么是美呢?笔者认为美是一种有规律的社会实践活动,它蕴涵着客观规律与长远目的高度融合的和谐自由关系的理想存在。罗丹说:“美对于我们的眼睛来说,不是缺少存在,而是缺少发现。 美的本质是天人合一的和谐自由的理想关系,它包含着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又不同于认识关系和功利关系,体现出真善统

一的特色,它具有人类社会性、客观实现性、形象直觉性、精神功利性、和谐自由性、新颖独特性等基本特征。 美术教育,通常称为审美教育,是审美和教育的融合。美术教学是通过审美的方式来教育人,它借助于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培养人具有正确的审美观念、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 所谓美术教学的本质,是指美术教学这种教育的本体存在及其特殊的质的规定性。也就是说,美术教学,这一概念它体现的应是其本体存在的内部联系。因此,要全面、准确地把握美术教学的本质,就必须以全面、准确地把握美术教学本体这一整体存在及其内部联系为前提。美术教育不同于德、智、体等教育,它只是通过艺术等美感活动和审美方式,来提高人的素质和修养,来转移人的心理气质,改变人的精神面貌,从而达到全面培养人的目的,也就是使人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成为具有崇高情操与富有实践能力的人。它有主体审美感受能力、审美认识能力的培养问题,也有主体在实践中创造美的能力的培养以及自我完善的追求等更加重要的问题。 二、美术教学的目的 马克思说:“人和动物不同,人的活动都是有意识的生命活动。”因为人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所以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具有一定的目的。所谓完美的人,是既有物质生活又有精神生活,既有理智又有情感,既有工作能力而又善于生活和娱乐。作为一种社会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发表时间:2018-09-11T10:49:49.883Z 来源:《教学与研究》2018年11期作者:唐源[导读] 语文是人文学科,它要求我们不能只关注它的工具性,更应关注它的人文性。 唐源(新疆塔城地区乌苏市第一中学新疆乌苏 833000) 摘要:语文是人文学科,它要求我们不能只关注它的工具性,更应关注它的人文性。它不但教会学生怎样去理解、分析、鉴赏,同时还给学生带来美的享受和美的启迪。所以,美育应该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做到寓教于美,使我们的语文教学充满美的情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提升他们审美的能力,提高孩子的品质。 关键词:高中,语文,美育,吟咏,形象,哲理 中图分类号:G65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8)11-155-01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的《师说》非常准确的诠释了老师的功用。 在这功用中,讲到“传道”。这里的“传道”不能简单的理解成“讲道理”,它关注的是学生的人格品质,比如情感、态度、价值观。它虽然在试卷的测试中难以得到体现。但是,对孩子来说,“传道”中渗透的美好的一切是促进她成长和发展的关键要素。 而且《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理论”中也认为,“审美需要是人生的高层要求。”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教会学生审美,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所以,我们教学的过程不是单纯的是智育的过程。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也是我们教学活动必须重视的,我们不但要传授知识,解除疑惑,还要肩负起“传道”即美育的责任。 那语文教学中,怎样落实“美育”呢?下面我就三方面来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美育。 一、吟咏诵读,品味语言美,捕捉情感美 叶圣陶先生说过: “叙事抒情的文章,最好还要‘ 美读’”。怎样美读呢?他说:“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这样读着读着,“ 不知不觉,内容与理法,化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这里,叶老先生所言要达到的境界,其实就是通过吟咏诵读达到感知美的境界。 好文章的语言,一定是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它们有的像高山流水,清脆悦耳,比如《边城》;有的如百鸟和鸣,婉转悠扬,比如《春江花月夜》;有的似战鼓催征,高昂激越,如《我有一个梦想》;有的若叙家常,娓娓而谈,如《项脊轩志》。品味朗读这些作品,可以让学生感知语言的声韵美、达意美、描述美。 语文课堂,老师不应该因为心疼时间而放弃让学生朗读。相反,老师应该鼓励学生一遍又一遍反复阅读吟咏,而且要对“怎样阅读”进行指导,教会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来调整自己阅读时的语调、语速、节奏、轻重等,带着感情去绘声绘色的读,让自己的声音带自己入境。有感情朗读的次数多了,读到让自己如见其人、如睹其物、如见其事、如闻其声、如临其境。这样就自然会感知到文本语言的魅力。会被文章中或形象生动、或质朴自然、或豪迈激越……的语言吸引。反复去琢磨、品味时,就会透过作者的语言文字走入作者的内心去,最终达到感受语言美的同时体会到了作者的情感美,看到作者心灵的美,佩服文本中达到的境界之美。从而激发学生仰慕美好人物和美好事物,追求美好品格的情怀。 咏读的过程,是步步深入的过程,最终让读者乐趣丛生。获益无穷。 二、深入体会,感受形象美,追求品质美 在我们的教材中,华美的诗章,精妙的散文有很多。在这些篇章中,更不乏优美的形象:永不屈服的常春藤(陆蠡《囚绿记》)、凌寒独自开的梅花(王安石《梅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青莲(周敦颐《爱莲说》)……,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崇敬的人物形象,比如不计个人恩怨,深明大义的烛之武;蹈死不顾,报答太子恩情的樊於期和荆轲;追求真理,“宁溘死以流亡”,也要“清白死直”的屈原;“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陶渊明;忠肝义胆的张良;留胡十九年也不变节的苏武;不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李白;忧国忧民的杜甫;挽雕弓、射天狼的苏轼;“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受到迫害还要解剖和反思自我的巴金……他们令人心仪,让人敬服。他们有的豪情万丈,有的心怀天下,有的乐观豁达,有的坚忍不拔。他们都是有着远大理想又能够坚守自我的人,他们是有着高尚道德和情操的英雄。他们的故事可歌可泣,他们可敬可爱。他们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美德我们一生受用。我们要用这些美的人和物去感染学生,让他们崇敬伟人,追求美好的品质! 三、抓住小事情中的大道理——哲理美 有的文章,它通过发生在身边的小事,寄寓深刻的道理,这些道理是我们纯正思想的源泉,是我们远航的指南针,是漫漫黑夜中的灯塔。它们让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活、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会取舍,持之以恒……《哀溺》通过一个善游的人因不肯抛弃铜钱而被淹死的故事,告诫我们不要因为贪图利益而导致亡身;《兰亭集序》通过集会产生的感慨告诉我们,珍惜时间,扎扎实实做实事,才不枉这短暂的生命;《赤壁赋》通过夜游赤壁,主客对答,告诉我们面对无法改变的现实,莫要忧伤执着,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就会豁然开朗;《游褒禅山记》告诉我们,要取得成功,就要有远大的理想和“不随以怠”的毅力;《定风波》让我们懂得,再困难的境地,只要有颗开朗的心和一个宽广的胸怀,就依然可以过的洒脱自在…… 学习文本时,让学生水到渠成的受到美育。它的成效远远胜过枯燥的说教。 语文的美无处不在。字的方正之美,遣词造句的语言之美,韵味绵长的音乐之美,所传之情、所达之意的幽远之美,塑造形象的崇高之美,思想境界之广博高洁之美……让我们一起将语文的美育进行到底。 【参考文献】 [1]董成仁《学习研究创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刘良华《论教师的教学智慧(上)》.《福建论坛(社科教育版)》, 2006年11期 [3]王拥军.《语文课创新教学实验设计与探索?教学实验综合理论探究》 ,学苑音像出版社, 2004. [4]燕合英《精心打造富有魅力的课堂》.《课外语文(下)》, 2017年6期 .

谈美术教学与美育教育

谈美术教学与美育教育 【摘要】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在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便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由此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关键词】美术教学美育教育 美术课是义务教育在小学阶段的一门必修的艺术教育课程、是对学生进行美育、促进智力发展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手段:是教育方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陶冶情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美术课是一门思想性、艺术性极强的学科。在教学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格和美的情趣是每个教师应尽的义务。我在多年的美术教学中,我认为教师本身除了不断提高美术素质以外,最重要的是不断的改进教学方法,上好美术课贵在得法。方法好比船和桥,是达到目的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所以,美术教育与教学方法密切相关,美术教育要依赖得当的教学方法去完成。没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就不能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便是一句空话。所以教师根据教材不同的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要研究方法,教者本身要有创造性思维,教者思路活跃、方法新颖,学生感到有兴趣,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取得预定的效果。由此教学方法是完成美术教学任务的纽带。 如:《树和鸟》一课、就是学生在老师讲解中、体会大自然的美、鸟和树是朋友、树和又都是人类的好朋友、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展现自已的创作、学生作品可谓形式多样…..其中有一位学生画的作品中竟没一棵树、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圈套一圈的大树桩、天空中飞着一些鸟、似乎在寻找着什么?由此可见、学生构思独特新颖、也反映了学生观察和想象力的丰富、学生的一句话、更令老师深思:“老师、树都砍光了、小鸟没有家了……”他用自已的作品对人类社会中一些不良现象大胆地给予揭示、向社会发出了呼吁——保护大自然!作品的独特、也反映了孩子对未来的幢憬和关注、对美的向往。不束缚他们、创造力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目前国家也非常关注学生、公民的精神美教育、学生全面发展、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来说有重要意义。课堂教学、要注重审美教育和课堂教育效果、也应注意其才能发挥培养。 折纸、编纸、剪纸既是游戏又是艺术。通过思维、运行一些材料、把自已观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美育策略

浅谈生物教学中的美育策略 美育是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的教育.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无论是生命体自身表现的形状、结构与功能的协调一致,还是在生物群体生存过程中体现的多种原则、规律,都蕴藏了丰富的美感.这为美育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因此生物课堂应是美育的主要阵地,然而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美育,让学生认识领悟生物美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正确的审美观?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认为可以首先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尝试. 一、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 教师应努力挖掘教材中的审美因素,把所教的知识与美育体系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美的角度去理解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复杂奥妙的生命现象、生命规律.生物教学中有丰富的美育内容,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生物世界的自然美 自然美是自然事物的美.生物是自然界中最活跃、最生动的音符,是自然美的重要组成部分.陆地上有茂盛的森林、广袤的草原、农田等,是那样的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在海洋中有各种鱼类、海藻,绚丽多姿、美不胜收.春天,

百花争艳,冬天,梅花傲放;显微镜下的微观世界更是多彩多姿、奥妙无穷.生物界形成了自然界最有变化,最有生机的自然美. 2.生物作用的生态美 生物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各种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不断地把CO2、H2O等简单的无机物制造成复杂的有机物,给自己和其他生物提供丰富的有机养料.同时把光能转变成为化学能,为各类动物提供可利用的能量.为人类社会也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光合作用中吸收CO2产生O2,使大气中O2和CO2的含量保持稳定,多种生物得以生存繁衍,自然界的重要化学变化――燃烧等氧化反应得以进行,人类得以生存发展.形形色色的微生物,是净化自然界的清道夫,他们不断将动植物的尸体、动物排泄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简单的无机物,回到自然界,促进了生物界与无机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3.生物结构和功能的和谐美 生物体的构造总是与功能相协调、相一致,精巧的结构总是与高效的功能相吻合.如线粒体是细胞内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有氧呼吸包括一系列复杂的反应,要依靠多种酶的催化.与之相适应的是,在线粒体的构造中,内膜向内凹陷,增加了内膜的表面积,从而使附着于内膜上的酶增多,

浅谈美术教学与德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道德精华都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所在,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当前美术课的重要内容。 一、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势在必行。 由于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人们的思想内容、生 活方式、价值、幸福观等都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时时刻刻影响着学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正个人主义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及社会上的某些腐败丑恶现象已经侵蚀和正在影响 着青少年学生们的幼小的心灵。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孝敬父母,更谈不上尊敬他人;有的学生不懂得奢侈、浪费是可耻的,而羡慕那些出手大方、穿戴时髦的学生;有的学 生不喜欢学生和劳动;有的学生厌恶家长,老师对他的帮助教育……种种精神状态为德育工 作重重地敲响了警钟、亮了红灯;学生的德育工作存在着危机,所以必须把德育工作同培养 跨世纪人才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永远闪光!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实质上就是中华民族优秀道千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感情,良好的民族礼仪的总和,它内容丰富,它既是对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教 育的基本内容,双是学生良好道德品质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在进行传统美德教育过程中,按照一心为公,爱国爱民,学习雷锋,尊师爱校,勤劳勇敢,诚实、坚强、吸礼貌、讲卫生等方面教育学生。必须用中华民族在千百年中形成的优秀民族 传统对学生进行陶情性教育,使他们从小受到熏陶,形成中华民族独有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观念、形成中华民族特有的道德人格,从而使他们担负起振兴中华的历史潮流重任。使中华民 族传统美德教育永远闪光。 三、利用美术课进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重要途径、方法。 进行传统的美德教育,我采取了以下做法: 1、通过上美术课,使学生的传统道德认识、道德情操和意志品质有所提高: 我教美术课,根据美术学科的特点和各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采取了教师授课、示范,对 于有意义的画题,要求学生不但要练习画,而且还要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且要讨论,和 自己的日常表现相对照,这样,取得了可喜可贺的教学效果和思想品德方面的教育。例如: 我给四年级学生上美术课时,在讲美术第九课:绘画日记时,按照正常美术教学之后,组织 学生回答问题后讨论:你为什么选择了哪一天的绘画日记?具体意义在哪里?从中受到哪些 传统美德教育?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举手回答:“因为那一天我帮军属王大娘干活儿了,助人为乐,才有意义……以前不爱干活儿,现在愿意原助军属干活儿、帮助老人干 活儿,从中学会了劳动本领,懂得助人为乐是光荣的。”为了抓好落实,每当学完有意义的画题之后,对学生进行行为考核,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经过这样的学习,在每个有意义的美 术新课题的影响下,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操和意志都大大提高。 2、讲美术课时,突出渗透点,找到知识与传统美德教育的结合点。 要想教育好学生,我做为一名美术教师,首先,要树立传统美德教育意识,把传统美德教 育贯穿于美术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备课时要挖掘教材中的渗透点;讲课是要突出渗透点, 找到知识与美德教育的结合点。 例如:在给三年级上美术课时,第二课:节日的餐桌,根据此课的课题、内容,针对有的 学生不爱惜粮食的情况,不论备课和上课时,都找到了这样一个渗透点:节日餐桌上的美味 佳肴是怎么得来的?你做为一名学生应当怎样去做?有的学生回答得很好,说节日餐桌上的 食品、菜类、肉类都是劳动人民用劳动换来的,我们要热爱劳动人民,热爱劳动。这样,使 美术教学无形之中与其它学科互相配合,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传统美德教育,收到好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