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化内科常见护理诊断

最新消化内科常见护理诊断
最新消化内科常见护理诊断

1.疼痛:腹痛与XX有关

【护理目标】能识别导致疼痛的原因,能应用减轻疼痛的应对方法。

护理措施:严密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程度及其变化;急性腹痛者还应观察有无生命体征改变,如溃疡病并发急性胃肠穿孔可引起休克。腹痛发作时严禁随意使用镇痛药,以免掩盖症状,应及时报告医生。遵医嘱选择止痛药物。疼痛发作时可以通过进行心理疏导或转移注意力以及介绍必要的疾病相关知识等方法,消除患者恐惧焦虑、忧郁等心理,稳定患者的情绪,使患者情绪放松,增强对疼痛的耐受性,从而减轻或消除疼痛。

2. 自我形象紊乱与黄疸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能复述引起黄疸的原因,黄疸得到减轻或消除。

护理措施:重点注意患者的尿色、粪色、皮肤及巩膜黄染的动态变化,同时注意伴随症状;观察黄疸检测结果,以监测治疗效果等。有皮肤瘙痒者应及时修剪指甲,嘱患者尽量减少搔抓,以免皮肤破损;严重病人可按医嘱用药。黄疸患者常因自我形象改变而引起情绪改变,应向患者解释有关黄疸的知识及注意事项,增强治疗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3.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与什么有关

【护理目标】患者的营养状况改善。

护理措施:帮助患者寻找导致营养不良的原因,修正其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并共同制定有利疾病康复的饮食计划。在不影响疾病康复的前提下,允许患者按自己的饮食爱好选择食物的品种,使食物品种多样化;指导患者及家属改进烹饪技巧,增加食物的色、香、味,刺激患者食欲;可少量多餐,以减轻胃部不适。护理人员还应掌握不同疾病患者的不同饮食要求以及同一疾病不同病程时的饮食要求。如慢性肝炎、肝硬化的患者需要给予高蛋白饮食;但若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先兆时则应严格限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而若患者已发生肝性脑病,则应禁食蛋白质。对于消化系统疾病患者的饮食计划一般均应强调生活有规律,提供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避免辛辣和刺激性强的食物及过于粗糙的食物,注意食物的硬度和温度;戒除烟酒。

4.便秘与液体、纤维素摄入不足及长期卧床有关

【护理目标】建立定时排便习惯。

护理措施:饮食中增加纤维素含量,并介绍含纤维素多的食物种类;讲解饮食平衡的重要性。补充足够的水份。鼓励每天至少喝1500~2000ml的液体(水、汤、饮料)。建议早餐前30分钟喝一杯水,可刺激排便。嘱病人在病情允许的范围内适当活动以刺激肠蠕动促进排便。指导病人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要强调避免排便时用力,以预防生命体征发生变化、头晕或出血。遵医嘱用缓泻剂和软化剂,必要时可低压灌肠。记录大便的次数和颜色、形状。

5. 体液过多与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水钠潴留有关

【护理目标】水肿减轻,无相关并发症。

护理措施:指导患者不穿联裤袜或紧身衣、到膝盖的长袜,避免两膝盖交叉,尽量使两腿抬高。在可能情况下(没有心衰的禁忌症),将水肿的肢体置高于心脏的水平。评估饮食摄入量和可能引起液体潴留的饮食习惯(如盐的摄入)。针对上肢淋巴回流受阻将上肢放于枕头上抬高。在健侧量血压。不在患侧注射或静脉点滴。保护患肢以免受伤。教患者避免用强性能洗涤液,持重物,指甲根部表皮损伤或指甲周围的倒刺。提醒患者如出现患肢红、肿、异常硬的情况及时就诊。

6. 体液不足与呕吐、腹泻导致的体液丧失及摄入量不足有关。

【护理目标】呕吐或腹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护理措施:定时测量和记录生命体征及意识状态。血容量不足时可发生心动过速、呼吸急促、血压降低,甚至休克。腹泻严重时因碱性物质含量高的小肠液丧失,可导致代谢性酸中毒,常有呼吸加深加快;如持续性呕吐,因丧失大量胃酸而导致代谢性碱中毒,呼吸浅而慢。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意识障碍。准确观察和记录呕吐、腹泻的次数、性状、量、颜色、气味和伴随症状等,记录每日的液体出入量、尿相对密度、体重、皮肤弹性,并估算脱水的程度。制定出每日的摄入水量计划每日应补充的液量。补液的方式则可以根据病情而定:严重体液不足与电解质失衡者,主要以静脉滴注方式予以纠正;而对于轻度失衡者则以口服补充为主要方式进行调整。口服补液也可通过食物调整。饮食以少渣、易消化为主,避免生冷、多纤维及刺激性强的食物,根据医嘱可分别给予禁食、流质、半流质饮食。

7. 睡眠型态紊乱:与改变环境及担心疾病预后有关

【护理目标】确认帮助睡眠的技巧,自述取得休息和活动的最佳平衡

护理措施:安排有助于睡眠/休息的环境,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大声喧哗。关闭门窗,拉上窗帘。病室内温度、湿度适宜,被子厚度适宜。关上灯,尽量不开床头灯,可以使用壁灯。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白天的身体活动量。尽量减少白天的睡眠次数和时间。减少对病人睡眠的干扰,在病人休息时间减少不必要的护理活动。让病人限制夜间液体摄入量,并在睡前排尿。

个人简历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