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圭旨法象华佗五禽经——薛颠

金刚圭旨法象华佗五禽经——薛颠
金刚圭旨法象华佗五禽经——薛颠

手打者注:本书共辑录了两个版本的《五禽经》,其中,本文档的前两页是薛颠先生辑录了民间的五禽经版本,即《华佗五禽经》,而后面所有的部分则是灵空禅师版的五禽经,是薛颠先生从灵空禅师处继承而来,介绍了道家简要而高效的静功练法及灵空禅师版的五禽经动功,本人认为这才是《金刚圭旨法象》,《金刚圭旨法象》与“象形术”关系密切,修习象形拳法的朋友可以多多参考。以下为正文:审定五禽图引

南朝陶弘景所撰《养性延命录》载华佗五禽戏曰:谯国华佗善养性,弟子广陵吴普、彭城樊阿受术于佗。佗尝语吴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人身常摇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者,为导引之术,作熊经鵄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导引。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出即止,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欲食。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佗传所云如此,此五禽图乃余从万寿仙书摹出,说亦原书所载,荆门蒋刺史则先谓:尝得一湖南人口传与此不同,余细考其所传,与易筋经十二式内颇有相合(余在江宁见一张姓,年八十余,以易筋经授人治病,曾为余演数式,式与湘人所传颇合也),知必有所授,精审于万寿仙书所载多矣,爰倩其笔述,附于各图之后,以备演禽者有所考焉。

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

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

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僻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

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

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右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

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益,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

附录《五禽舞功法图说》(原势并审定皆录于后,以备参考)

第一虎形

诀曰:如虎形,须闭气,低头,捏拳,战如虎发威势,两手如提千斤,轻轻起来莫放气,平身,吞气入腹,使神气上而复下,觉腹内如雷鸣,或七次如此运动,一身气脉调和,精神爽快,驱除万病矣。

[审定]

立定,两足靠拢(左右足趾足跟相齐),以两手(掌向外)抵足背如托重物徐徐举起,平胸,收回,平腰,向上伸至顶(指向左右掌向上)交手(手掌向下)翻转(手背向下,目向上望手背),两手(仍交手以掌外向)由顶下抵足背,由足背翻转至丹田(据云,虎形用天蓬罩式),各三次。每两手所至,目光随之,各式皆然。第二熊形

诀曰:如熊形,闭气,捏拳,如熊身侧起,左右摆脚,要前后立定,使气归于两旁,夹胁骨节皆响,能动腰力,除肿胀,或三五次止,亦能舒筋骨,而安神养血也。

[审定]

立定,两手平腰伸开(掌向上指向前),向上翻转伸至肩(指向后),上伸至顶(掌

均向上),左右下平肩(指向上掌向外),收回(捏拳),推去(指向上掌向前),捚zhāi拳至丹田(据云,熊用掌),各三次。凡两臂左右外伸骨节自响,亦不必勉强令有声也。

第三鹿形

诀曰:如鹿形,须闭气,低头,捏拳,如鹿转头顾尾,平身,缩肩,立脚尖跳,脚跟连天柱通身皆振动。或三次。每日一次亦可,逢下床时演一次更妙。

[审定]

立定,右手握拳至左胁下,引左手握拳随之向右,右手向右向后抵尾尻骨,左手抵右肩,目左顾右手(项向左磨,头向下向后,目不能到,以意送至而已)复以左手握拳至右胁,引右手握拳随之向左,左手向左向后抵尾尻骨,右手抵左肩,目右顾左手(项向右磨,头向下向后),两手握拳至丹田(据云,鹿顾命门),各三次。

第四猿形

诀曰:如猿形,闭气,捏拳,如猿爬树,一手如捏菓(guǒ),一脚虚抬,起脚跟,转身后,握固神气,运神气吞入腹内,觉有汗出方可住功。

[审定]

立定,右手握拳,平胸(如扳枝式,臂宜曲),左手握拳向上(如右手扳下枝,左手扳上枝),左足随左手向上提(膝曲足翘如上树),左足放下,以左拳平胸,右手握拳向上(如左手之枝已扳下,右手扳更上之枝),右足随右手向上提,右足放下,两手握拳至丹田(据云,如猴子上树),各三次。

第五鸟形

诀曰:如鸟飞形,闭气欲起,吸尾闾气,朝顶上,虚双手,躬身向前,头要仰起,

迎神破顶,又疑入礼拜,此乃五气朝元,六腑调和,元气无损,从此百病不生。[审定]

立定,两手握拳平腰,伸开左右平肩,两手各向后伸(掌均向外,指均向上),头向前低,以足尖抵地(足跟向上起),足跟落下,两手握拳至丹田(据云,如鸟飞式),各三次。凡作各式均须敛气,作毕收气归丹田,亦不必过于着力也。

绪言

自伏羲画卦,阐明阴阳,两象已寓其中;阴康作大舞,以却人疾;黄帝作内经,以按摩导引而去病苦;庄子演象以态,熊经鸟伸以求难老,吐故纳新而益寿延年;华佗因而推广作五禽经以救世人;此皆古圣贤倡明体育运动之先声也。

且五禽者,以虚灵为本,以练神养气为体,以运意藏神为用,贵乎象之性能,以会意运神,运动肢体俯仰曲伸,而效其灵性,以身心(神意也)合一,以意导气,而通身神明,由呼吸阖辟以练其气,由体之灵觉以敏其神,使象体合一,虚而灵,灵而通,通而变,变而化,化而虚空,空而飘渺,动则为意,静则为性,妙用为神,正是象意之谓也,惟人体之运动,贵于从容,不贵于急迫,贵于自然,不贵于勉强,使身体关节灵活,内部放松,筋络舒畅,养气易筋,疾不得生,如户枢之终不朽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明此道理,万象可通神明矣。

——是编标拳五禽经,为养生而作,取象于数理,立体于演象,内蕴神意以养灵根,外演法象以固灵,尤是入道不二法门,度世之慈航,益寿延年之良箴。

——是编标举五禽经之提纲要领条目,井然按次习之无错谬,而得实效。

——是编首述总纲原理,自虚无含一先天之灵炁发源(即包罗万象),无象而至有象说起,自第一鹤象(灵性也),二熊象(命根也),三虎象(灵根也),四鹿象(性命相交,周天常转),五猿象(灵神也),是为全编演象开宗明义之第一章也。

——是编此术之精意取法于数象而演之,其法象之化身有精微奥妙之玄机,不测之妙用,学者心能证悟功用,则性命双修,庶几有得也。

——是编以灵空禅师之道统,口授之秘诀,垂之文而为后世法,童子演其象,则身体可得充分之发育,老翁会其意,可得矍铄之精神,妇女悟其性,能除一切痛苦,无努力伤气之害,无曲腿折腰之苦,无跃高冒险之危,且手舞足蹈,无须短衣挽袖,随便常服,亦可作运动之法身(法象化身也),为运动术中最文雅之事也,古圣之喻言一旦公之于世,学者幸勿以寻常运动视之。

——是编各法象之化身皆用详细绘图注明内中真意,使学者能入手按图模仿,无望洋兴叹之虑,果能手置一册,循序渐进,勤学不息,由浅入深,不难妙极神明,但自作聪明,任意改变,则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甚至步入歧途,发生诸种痛苦,良可惜也。

——是编为求学者易于练习起见,将各象分为三步练习,即初步为原地化象,此原地化象为二三步之母,将此象练习纯熟,再接第二步,进退化象为初步推演而来,初步与二步纯熟后,即为第三步之神意化象,至此步则完全以神意为主,随深意动,象随神发,进退变化,方向无定,无处

不为法象,无时不为化身,学者若能练至此步,火候纯青,则可为进入妙境矣。

——是编文字极简单练习,极易功效最良,系顺天地自然之理,运用一派纯正之炁,无偏辟之邪谎,为求浅近只叙明内中真义,非纸上之谈兵,希读者幸勿以言之无文相讥诮也。

金刚圭旨法象目录

灵根————————8

灵神————————8

灵觉————————8

灵光————————8

灵明————————8

真空妙义——————8

遵法自然——————8

三步功夫——————8

阴阳化生——————8

修养要论——————8

生理呼吸——————9

呼吸与精神之关系——9

正身法———————9

注意法———————9

随意法———————9

三步调息法—————9

努力呼吸法—————9

丹田呼吸法—————10

体呼吸法——————10

第一章鹤象————11

第二章熊象————18

第三章虎象————25

第四章鹿象————29

第五章猿象————31

前后三关周天行气图

古仙有言:此图最秘,无有德性,不可轻泄天机。

显出西方消息路,露出西方极乐城,如来真道路,寸行步步真。达摩西来一字无,全凭真意用功夫,不从任督寻佛法,如何能安八卦炉,心息相依如种火,鹤胎养神抱丹田,炁穴一内有火种,八卦炉上炼仙丹。

玄关大道非等闲,天缘鬼神暗里传,从天感应能信授,若无德性难遇缘,一条直路少人寻,寻至山根始入门,长生龟息行任脉,运动河车转法轮,鹿运尾闾天关上,丹田藏炁心藏神。

行立坐卧任呼吸,一呼一吸立丹基,唇齿着力学龟息,龟息洗心圣人知,四个橐龠八卦炉,不知不能立丹基。

三车图(河车)鹿车马车白牛车

任督二脉升降图

督脉属阳升之于泥丸,任脉属阴降之于丹田。

鹿运尾闾上天关,龟息纳炁降坤田,鹤胎养神藏北斗,河车旋转上崑

(kun)山。

灵根灵根者,真命也,即先天虚无之一炁也,浑浑沦沦,恍恍惚惚,杳杳冥冥,其中有物,其中有精,至无,而含至有,至虚,而含至实,能生天地万物,故又谓之祖炁,释曰圆觉,道曰金丹,儒谓太极,名虽殊,无非形容灵根之气也。混沌初开,天开于子,地辟于丑,人生于寅,以明天地人三才,因此而定位三才,即自一炁而生,虚圆不测,寂然不动,感而遂通,非色非空,具象理而应万象(即包罗万象之意),道经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人得一以灵,故谓灵根也。

灵神灵神者,真性也,即灵根之光辉一点阳刚之正炁,且灵神者,妙万象而言也,神之本体,即生气阴阳之化生,神之妙用,动则而含妙有,妙有而藏造化之神(妙也),悟得此神则性灵,性灵则圆觉,以灵神之妙用,意动则为机,神静则为性,妙用则为神,故谓灵神之为用也。

灵觉灵觉者,心之灵明机警之谓也,神能预知过去未来之征兆,换而言之,以一身之灵体关节而有知觉性,以应其外也,以蛇之性灵言,击首则尾应,击尾则首应,击中则首尾相应,即是灵觉之性也。

灵光灵光者,乃是人生之灵炁法象发动之神光也(神威也),此光至大至刚,放之则弥六合,卷之则退藏于密,换言之,猛师之吼,怒虎之哨,而人闻声畏惧,百兽俱惊此灵气发动,神光之所以使然也。

灵明灵明者,三心之谓也,(一)天心者,纯阳之正炁,灵明觉兆,圆坨坨,光烁烁,无贤无愚,可以成圣成贤成佛成仙。(二)道心者,口不妄言,足不妄行,儒谓正心修身克己复礼。(三)人心者,良心也,有善恶之分,行善者,而近于道,心恶者,而入于幻境,无良好之因果,即

天理循环之谓,故圣人云: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正是此义也,真空妙义,虚无飘缈,无象而入于有象,有象而入于无象,一气浑然(天理也),空空洞洞,不空而空,是谓真空,真空而含妙有,妙有而具真空,真空悟得透彻,则广大法力无边,妙义深也。

道法自然自然者,至虚至灵,至大至刚,浑然天理,一炁流行,如长江大水滔滔,绵绵不断,以后浪推前浪,一波未定一波生,以神意演此法象,内意外象千变万化,亦正是此义也,以龙虎之性灵言,龙之行云,虎之御风,皆是自然之气也。

三步功夫(一)法象,以四体百骸运动而形容其象。(二)性灵,以心意会悟而致其良能。(三)神意,以存神养气聚精会神,意动神发而通其灵明。

阴阳化生阴阳动静刚柔虚实,一阴一阳一动一静,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动之始则阳生,动之极则阴生,静之始则柔生,静之极则刚生,动而生阴阳,静而生刚柔虚实,则阴阳动静之机刚柔则,一动一静之理,一阴一阳之谓道,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乾,化育之谓坤,通变之谓化,阴阳不测之谓神,刚柔相推而生变化,阴阳相摩八卦成象,而易行其中,以法象会意言之,无处不合乎阴阳,无处不合乎法象,无处不合乎人理,心动即机,禅定为性,妙用为神,动而未发谓之机,发而中节谓之和,中者,阴阳之大本也,和者,天地之大道也,致其中和,则天地位焉,万物有焉,五禽法象之理而成乎其中矣。

修养要论盖夫人之生也,有从先天不足而生体质虚弱者,有由后天失调而落诸种病苦者,要而言之,以人主宰论,则一人能系乎阖家荣辱存

亡,一人身体有病,则能使一家人等不安,精神上尤其生痛苦(关系重所以然也),苟能以法象演之,内存神而炼灵根,外演象以通其筋络,而使患根拔除,此法象之真意,又善变化人之气质,刚者使之柔,弱者使之强,病者使之愈,以术延寿,莫大乎法象,故先哲通义,正是此意也,学者,若能恒心每日费数十分钟之光阴运动,而得无穷之实益,以使身心除一切之烦恼痛苦,而增加人生无上之快乐,古圣千辛万苦始得之法门不传(择人而授),今一朝启其秘藏,若悟通法象之玄机,可以通三教之真髓而入道,尤愿上等有根器者笃行之也。

去尽妄心入道门,道门法宝炼灵根;

灵根本是先天宝,识得灵根能求真;

不识灵根妄演象,空用口禅说知音。

生理呼吸人生最切要者曰呼吸,呼吸是人之生命,故圣人视息为命,可知生命与呼吸是非有二,一吸二呼,即吾人之生命也,欲要生命之安全,必须寻本求源,借呼吸而延寿,且吾人肉体中最重要之物质为血液,夫血液之营养分,非借呼吸不能变化成纯良鲜红质,因空中气体内有一种养料名为酸素,此质吸入腹内则能使全体成酸化作用,且酸素与肉体中细胞组织部老废物化合而成碳酸素,借呼吸作用以吐出之,将空中新酸素而吸入腹内,则能使身体中黑暗色之旧血液化成深红色纯良质新血液辗转交流循环全身而身体健康,即是呼吸收效果目的之法门也。

呼吸与精神之关系呼吸者,则谓之调息也,息调则心静,息外无心,心外无息。欲得心外无息之妙,必须真调息,息调则心定,心定则神宁,神宁则心安,心安则清静,清静则无物,无物则气行,气行则绝象,绝象

则觉明,觉明则性灵,性灵则神充,神充则精凝,精凝而大道成,万象归根矣。

正身法最切要者身体相当之姿势及态度,无论行止坐卧,务要使脊椎正直无曲,首勿倾于前后;耳与肩对,鼻与脐对,道经曰:“尾闾中正神贯顶,炁透三关入泥丸。”(精满,名神存之法)此姿势宜常保守,不但练时为然,无论何时何地,勿忘却此法,《中庸》云:“道不可须臾离”者,是也。正身用意,动作皆守法规,不可随意倾跌,学者最宜慎之。

注意法欲实行修养法时,最注意要正身法之势。如练时,须择天朗气清之处,先用粗略之呼吸以开通气道,以意力吸至小腹(丹田也),待腹中气满,然后呼出(此谓后天呼吸),如此数至十或少次不等,后须换为细呼吸,此细呼吸与前粗呼吸稍异,呼吸之法,呼出也,小腹反鼓大,吸入气也,小腹反微缩(谓之先天呼吸,又名丹田呼吸),如练此法时先将气沉至丹田,微停,随时用吸机将腹内之气提升,使气提至平心,再将气从鼻中呼出时,以意力使气向下沉,小腹鼓出(常人不知此法)。但初行功时,总苦气不及于小腹。其法最要者,即闭口齿,以鼻向外徐徐出气,气出至力不能出时,下腹自然定出向外也。

随意法即权便之法也,无论行止坐卧车上马上,皆可随意而练之(此法用意而练),有一时之功夫修一时道,有一刻功夫练一刻心。一日内十二时,意所至皆可为。道经云:“行立坐卧任呼吸,一呼一吸立丹基,唇齿着力学龟息,息字身息圣人知,四个橐龠八卦炉,不知不能立丹基。”即是演法象之妙。

组织调息法练工夫时,宜择天朗气清之时,或择空气清新之处,静

坐或静或行步皆可为之,至其练时,则先藏神于丹田,作丹田中之意识,使头脑渐渐冷静,杂念消除,妄念次第消散,以全身之精神注意气海(丹田也),入于无念状态,丹田呼吸,自然发现于意识界与有法象,任从两足行动处,一灵常于气相清。《坛经》云:“行也谓禅,坐也谓禅,行也绵绵,坐也绵绵,醒也绵绵,睡也绵绵。气升乾项,气降坤田,出息微微,入息绵绵,至诚不息,性命永安。”

三步调息法调息者,即调和气息之谓也,分为努力呼吸(后天)、丹田呼吸(先天)、体呼吸(周天)。此三节工夫,乃是修道之本,始终之法规,由粗入细,由细入微,由微入道。若论其极,绵绵若存,若有若无,若实若虚,勿忘勿助,五蕴皆空,呼吸不从鼻中而出,从身毛窍中云蒸气雾起,往来而出入。法象至此时,全体安舒,悠悠然入于极乐世界矣。

努力呼吸法努力呼吸与自然呼吸并无大异,谓呼息吸息稍微用力于下腹部耳。开始行功之时,须将身体立正,面微仰,目斜上视,先从口中念呵字,念得气不能出时(念时切莫有声,有声反损心气),然后再用鼻徐徐吸入空中新鲜清气,使腹十分充满,则横膈膜向上,气提升至心口,再从鼻中微微呼出(小腹突出向外),而气下至坤田,则使横膈膜次第向下,而胸部肺底之浊气排泄而出。以上呼吸二法,循环为之,其呼吸之机能,练至百日,则丹田之气必坚如金石,有不可思议之妙趣,丹田充实,元气既足,则电力(即一身法象)增加,磁气(即全身精气)发动,则神光能照射于数步之外,有鬼神不测之妙用,可以通神明矣。

丹田呼吸法此法与前努力呼吸,而外无象,使气上下往返,呼息,气入丹田而谓之阖,吸息,气辟而上升谓之开,又谓阴阳相交。呼息下贯

丹田,吸息上至心脑,谓之水火既济,易曰:“一阖一辟谓之变,往来不穷谓之通(即明心见性)”道经云:“三田(泥丸、黄庭、土釜)往返调生息,混元二炁造化机。”神不离气,气不离神,呼吸往来通乎二源,久行此功,则丹田气充而精凝,精凝则性灵,性灵则神合一,呼吸之息如无呼吸状态。工夫至此,然后可以论体呼吸矣。

体呼吸法体呼吸者,乃是呼吸最上乘之法门也,前两步呼吸不过为达此步之途径,虽由丹田呼吸渐进而至于体呼吸,是周天之内呼吸也,此呼吸全不赖呼吸器而出,气息从全体八万四千毛孔中而为呼吸。然此呼吸,实为呼吸最终之目的,最上乘之法门,练体呼吸,要充实气力于下腹,以意在内换气旋动,呼吸从尾闾,上升透夹脊,过玉枕入泥丸,而下至鹊桥(舌也),度重楼穿黄庭(离宫心也),至坤田(丹田),而谓之一周(周天)。以意力转周天,由脐向左,从小而至大,再向右转脐轮,由大而至小,由中达外全行,由外至中为无极。此节工夫,乃是精神真正体呼吸,非有真传难入其道,非有恒心难达其境,非有天法难遇其机,而结天缘也,盖真体呼吸虽不易得,而至诚不息,不难由近似而得真实。学者,达此境遇,益寿延年,须知“我命不由天”言似奇,实习自明,故圣人云:“道不远人,人之为道而远人。”即谓之此也。

第一章鹤象

鹤者,灵而寿长,善飞腾之鸟也,性灵,属火,为离火,虚无而飞扬,丹家谓之(),象取于身内为元(神意也),以法象神意演之而大舞,息化刚柔,能活通周身筋络,使关节灵敏,气透三关入顶门(脑海也),以呼吸往来而使灵神下潜于海(气海也),三元合一而车固,法象灵光不昧而性

定,性定则神宁,神宁则炁充(满足也),神藏北斗(北斗者丹田也)妙象生,即是此义,法象逆,而神不定,火上炎而失灵明之窍,入于幻境而难得其道也,学者,若虚心诚意以求其要素,则体健身轻益寿延年矣。

鹤善养神而寿长,灵神下降入坤方,气通三关虚实放(虚灵不昧),三元合合寿无疆,妙用丹田联上下,须知一体会西东(周天),至人笑指崑山上(乾顶),分明爽脊有路通(督脉活三关)。

手打者注:以下各象,图在上,对应的文字在下。

虚无先天一炁图开始预备式

预备:为立正之姿势,头顶,面微仰,两眼微合而平视,椎骨要直,两手下垂,两足立正成九十度,心要虚空,杂念摒除,神气合一,下注意丹田,如是无论演何法象,皆依此而为开始。

鹤象图一

两手徐徐而起,手心向上,两手中指相对,平脐,稍停。

(吸机)两手依原式,徐徐上起至胸口,同时从鼻中向内绵绵吸气,此时全身毛孔皆开,谓之辟开,并将两手渐渐落下至脐(与第一图同),同时向外将气用口呼出,呼出时丹田仍要膨胀充实,谓之阖,此象以呼吸二机随手掌之起落,反复行之,其数无拘,再换演其他者。

两手自胸前左右分开伸直,两手心仍向上,同时绵绵吸气。

两手心下翻渐渐下垂,左右手垂至与脐相平,同时将气呼出,而丹田须充实,然后两手不动,再回原位,呼吸二机,随手之起落,不拘次数。

两手手心向下,左右同上起同时两足心悬起,两足尖点地,两腿曲弓,两膝向前,臀部下坐,坐至半蹲半坐为止,头顶,腰挺,脊直,同时行吸机,

演此象时,以慢为妙。

两手徐徐垂下,臀腰往上提劲,两腿渐渐由曲而直,两足复回原式,丹田充实而将气呼出。

两手向后,手心向上,同时向外拧,拧至不可再拧时为止,同时两腿曲弓,头顶臀坐,右足心悬起,足尖点地,同时行吸机。

两手由拧劲,继续向左右分开,掌心下翻,两肱渐渐向前,与肩相平,同时两腿由臀腰提劲直起,左足由悬起而复回原位,此象演时,两手动作相同,两足动作互相替换,呼吸二机亦随手起落而行之。

(进步)两手动作与七八图同,左足于两手向后时向前进步,足尖点地,曲膝提足,右膝跪力,两膝里扣,身略向前,鼻尖与左膝相对,直腰坐臀,实其丹田,而置于两腿根上。

两手左右向前,起时,左足不动,右足向前进步如是,两手动作同两足替换前进,其数无拘,呼吸二机随手前后而行之。

(转身)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左转身法:左足在前不动,右足前进向左斜进步,与左足成八字型,随右足着地时,腰向左拧,左足进步,同时两手向后拧。

两手左右向前分开,同时右足向前进步与前演法同。

第二章熊象

熊者,其象外阴内阳,性刚直不屈,为坎宫之水,肾中之阳,又名真一之祖炁,以意效其法象,外静内动,能使心中虚灵下降坤田,而性命相会,法象顺,则灵根生,真精化炁,穿关透补还于脑,道谓周天,名白云朝顶,孔谓行庭,名不死方,故曰立命,此性命妙用之机,皆归乎象,法象逆,

则真炁不能贯通四肢,百脉不能舒畅,反为邪火所侵,灵根不生,阴阳不交,性命不立,诸象亦失其真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学者,当法象求其真实意也。

先天之炁阴合阳,心中灵根坤田藏,

性命双修此法象,灵根化生妙无疆。

自预备式起,两手自前方上起,起至过肩,手心向上手向前,五指分开,虎口要圆,随两手上起时,两足分开,腰挺臀坐,两膝前曲,头顶,目微合,略向上方注视,使气充丹田。

手足仍依原式不动,腰与臀向右拧,拧至不再拧时,原式再往左拧,如是演法,其数无拘,呼吸二机随身腰拧时行之。

两足不动,两膝仍前曲,左手随身腰拧时向左下推出,头向左,目平视,左手推出时,身腰向右拧,右手与左手动作同如是,两足不动,两手交替行之,其数无拘。

两足不动,左手先顺身向下按,随左手起时,右手下按,同时身腰随左右手起落而向前,左右摇摆。

两足不动,两手手心向上,右手与头平,随身腰向右拧时,自左向右,动作如画半圆形,左手在下与腹平,自左向右画半圆形,头顶,臀坐,目注视前方。

两足不动,左手随身腰左拧时,自右向左,动作如画半圆形,此象与前图式同演时,两手随身腰左右拧,两手皆自内向外画正圆型。

两足原位不动,两手同起如抱如撑,随身腰向右拧,拧时两手心向右,左手在上,右手在下,同时向外用推劲拍出。

继前图式,左右手手随身腰左拧时,右手在上,左手在下,反掌向左拍出(推劲)。

(进步)左足向左进步,左手同时向左上推出,肱半曲半伸,右手掌心向下按劲,臀坐,腰挺,头微仰,目顺左手向上注视,谓之老僧指日。

左足不动,左掌回向下按劲,右足提起,顺左足内踝向右进步,右手同时向右上推出,摇肩,晃身,头略仰,目顺右掌上视。

(转身)左足在前左转身,右足在前右转身,右转身法:右足不动,左足向右足旁斜进步,与右足成八字形,同时左手向右推出,与头相平,掌心向外,右手向下回捋,目视左方。

右足提起向前进步,随后足进时,左右阴阳抱劲不停留,右手向上推出,左手向下按劲。

第三章虎象

虎者,其象威严,勇猛,性刚正不曲,外阴内阳,取之身内,为坎中真水,肾中真阳,真一之祖炁,性命之灵根,万物之灵本,生死造化之源,丹经云:虎象水中生,释谓圆觉,道谓金丹,儒谓太极,皆此一炁也,以神意蕴其内而养灵根,则命根永固,以四体百骸运动而效其灵性(法象也),动则御风,外刚内柔,外动内静,内静神发于目,威生于爪,炁发于丹田,动起云涌泉也(足心也),头顶,爪抓,摇首,怒目,坐胯,挺膝,而摇尾闾通其督肺也,鼓荡周身,怒气悖悖,精气摧人神威,透人哨声,惊人两目光耀(精气电力也),气如云行万里,象犹虎贲三千,法象顺,则督脉通,真化炁入泥宫(上丹田也),而寿命常存,法象逆,则四体失和,灵根不生,则性命失其灵明,学者,当至诚不息,以术其要素,而神乎道

法也。

灵根生处名不失,(手打者注:此句实在看不清,故没打上),内蕴神意外法象,伏住真虎丹可圆。

由开始预备式起,两腿向下曲,两手同时攥拳,右足不动,左足前进,两手两足进时,上起平胸向前推出,高平心口,手指各分,其形相钩,两大指相对,两肱曲伸如抱如撑,肩松开,肘塌劲,脊骨与腰挺起,身向下伏,臀后坐力,两股象曲,膝微上提,足腕挺劲,足指抓地,右足向下跪力,两膝里合,小腹放于两大腿根上,鼻与足膝相顺,头顶,怒目视两大指中间,使气下注丹田,将气呼出,演此法象,以慢为妙。

左足先向前垫步,两手同时抓力攥拳,于右足提时向怀内搂劲,至拳心向下近小腹时,右足再向前大进步,同时绵绵吸气,随右足着地时,两手扑出,将气呼出丹田,要实怒目摇首坐胯挺膝,慢演此象,曰伏虎进退猛速,又谓之猛虎出林。

(回身)左足在前右转身,右足在前左转身,左转身法,左足微动,右足向左足傍扣步成八字形,两手攥拳抓力向下搂劲,搂至小腹,左足随转身向前进步,两拳同时顺胸向前伸开成掌扑出。

虎爪力步行直径,左足尖斜横向前先垫步,右足随后大进步,右手平拳回,同右足前进时,向前伸开推出,手指平肩,左手抓力成拳,向回往下提劲至右肘下,头顶,足蹬,腰挺,坐胯,身腰微向前下伏劲,两肱曲弓力,指尖气充丹田,目向前平视。

(化身)右足尖斜横,向前垫步,左足随同向前大进步,右手同足大进步时向回搂劲,抓力成拳至心口前停住,左拳顺右肱傍向前伸开成拳,指尖

平肩,神意劲力与前图同,再向演,左右互相化身皆此式,数勿拘。

(回身)左足在前右回身,右足在前左回身,右回身法:左足回扣与右足尖对成八字,右足随向前直进步,左手随回身时向里合劲,握拳至右肘下,右拳同时上起齐顶,随回身时,向前伸开扑出,与前象同。

第四章鹿象

鹿者,最寿长之良兽也,其性灵,善运尾闾,而通任督二脉,督脉乃是真阳上升之大道(各()溪路),为仙佛成道之途径,故修之士,演鹿象以神意致其良能而以术延寿,内蕴其意,

则使乾坤旋转,炁行周天,而灵炁、灵神觉明,外形其象,则后通周身之筋骨,一身之血液川流不息,法象顺,真精化炁入泥丸,不转丹元(周天炁也),法象不顺,则河车不转,真精不化,筋骨不舒,关节失灵,而心窍亦不开,学者,宜会悟其性灵而求实益也。

消息呼来降坤田(下丹田也),周天吸转炁朝天(上丹田也)。

鹿运尾闾上天关(昆仑顶),乾坤旋转本固源(任督二脉)。

玄关大道练汞铅,搬运河车上昆山。

入门妙在牢关锁,一炁阴阳自循环。

自预备式起,右足前进,随足进时,两手平肩伸出,手心向前,左足弓,右足挺直,腰挺,丹田放于左腿根上。

两手不拉回,左足不动,右足前进,头顶,腰挺,左腿伸直,丹田放于右腿根上。

第五章猿象

猿者,坤卦地象,顺阴之性也,其性属阴土,以性体言,谓之坤,以性情

言,谓之地,性最机警而灵明,取诸身内曰灵性至灵,至灵亦名道心,此心乃是一点阳刚之正炁,圆陀陀,光烁烁,即灵根之光辉(苗也),无贤无愚,成圣成贤,成佛成仙,故《华严经》云:菩提种于心,是人之灵明一窍,人心好动,出入无时,莫知其乡,故名为猿猴,性好动而无定,以其难定之意也,道经有云:心猿锁住为修性,意马缚住为立命,意属土,为戊己土,土有真假,土生万物,而意化万象,正是此意,象取于运动静,兼有外练内练神凝,法象顺,则心内虚空而神炁圆满,身轻体健,法象逆,心窍不开,灵光不生,关节失灵,四体失和,而若神意合一,则灵光生矣。猿本灵明生道心,意为黄土分假真。

假者幻象不成道,真意性通即成真(信息相通)。(手打者注:此后还有两句,实在看不清了,没打上。)

自预备式起,右足不动,左足向前进步,两手同足进时,掌心朝下,一齐上起,向前尽力伸出,左手伸至齐顶,右手在左手腕后,五指张开,臀坐,尾摆,摇肩,晃身,头顶,目顺左手背前视,演猿象分二步工夫:(一)慢演曰凝神聚气,(二)合法化身而练神灵。

左足不动,右足前进步,左右两手阴阳相合,同足进时,一齐向左拧劲,拧至右手心朝上,高与鼻齐,左手拧至掌心朝外,齐眉,两肱皆半曲弓,两股曲弓相拗,法象右肩左膝,身腰拧力,目顺右手掌上视,演此法宜慢,停住再进步化身。

右足不动,左足向前进,左右两手,同足进时,阴阳相合,一齐向右拧劲,拧至左手心朝上,高与鼻平,右手拧至掌心朝外,齐眉,肱半曲伸,两股相拗,形曲,法象左肩右膝,腰身拧劲,目顺左手掌上视,再进步,左右

失传:古代名医华佗的减肥奇方

失传:古代名医华佗的减肥奇方 相传东汉时期,一天,名医华佗到郊外踏青,走着走着,一抬头隐约地见对面路 上好像有只“大皮球”朝这边滚来,渐渐地走近了,才看清是个人。这人胖得几乎上 下一般粗细,尤其是他那个肚子像口大铁锅倒扣在上面。只见这人满头大汗,气喘吁吁,很吃力地往前走。待这人走到跟前时,华佗便自我报名说:“我是华佗,今天要 给你治治肥胖病。” 这胖子早闻华佗大名,他拍着自己的大肚子说:“我是亳州城里卖肉的,刚讨账 回来,华佗神医若能医好我的肥胖病,消了我这大肚子,保你以后喝酒吃肉不要钱。” 华佗仔细询问了这胖子的起居饮食和生活习惯后说:“我一不会喝酒,二不爱吃肉,你只要照着我说的法子去做,3个月后就可见成效。你每天备二两炒瓜子,于三 更天起床,边嗑瓜子,边走路,嗑完瓜子再由原路返回,中间不准歇息。” 胖子一听华神医给他治病一不必扎针,二不需吃药,只是嗑嗑瓜子走走路,当然 喜不自胜。于是他每天三更起床,边嗑瓜子边走路,一直走了五里多地才将瓜子嗑完,然后再由原路返回。秀发常识 温暖可爱系装扮帮你驱赶冬日寒意 温暖可爱系装扮帮你驱赶冬日寒意 白羊座 你正在寻找的东西、想买的物品很可能经由大家互相介绍而寻获呢。身边有着各 种消息飞舞,就是会有人热心提供好地方给你。而且最近家人及亲密的异性对你的帮 助似乎是蛮可以期待的,由他们提供的消息里有实际派得上用场的地方呢。 红色连帽太空棉马甲,非常醒目,帽子上的毛毛边很温暖。 韭菜 【来源】为百合科植物韭的叶。 【成分】叶含硫化物、甙类和苦味质。 【性味归经】辛,温。入肝、胃、肾经。 【功效】温中,行气,散血,解毒。治胸痹、噎嗝、反胃、吐血、衄血、尿血、 痢疾、消渴、痔漏、脱肛、跌扑损伤、虫蝎螫伤。

[转载]内功五禽图

[转载]内功五禽图 五禽图 又名《五禽气功图》,五禽传承脉络图:余有福→熊学能→谭步云→王礼庭(嘉会)→周干臣→余德华→项扬惠……;此书目前市面有许多种版本:余有福,此为开县五禽师祖,但未见其书传。余德华版:余德华先生所著,项扬惠整理.初版于一九七六年,书中所有动做均是余师爷本人照片,印量很小,弥足珍贵,但删掉了药功部分,属不全版;项扬惠版:项师应峨眉武丛之邀,也以《五禽图气功》为名出过一些资料介绍五禽图功夫.于1978年有出版过,因为是国家正规出版,所以在文字和述说时没有保持原貌,难以学习和应用。张觉人版:张觉人先生学于曾嵩生先生(成都一支),曾先生亦学于王礼庭师祖,与重庆一支功法总体是相同的,项师与陈亚梅先生(女,张先生的衣钵弟子)多有交往,只是公开的东西各有侧重而已. 《五禽图》是武功——武术内功,久练可以承受重击,过去武术家习之以御敌,本书公开了古传五禽图图谱,千古秘传是1927年王礼庭出版的《五禽图》,很快销售一空,而各地群众仍不断来信要求购买。

王礼庭先生《五禽图》原于1927年出版,为手抄石印版,较为珍贵,这也是成书最早的有关五禽的亲传书籍。此书不同于其它的《五禽图》或《五禽气功图》。此书除了功法,还有功学部分,这在其它后来编的书中都删除了,目前市面上只有此书唯为正统! 《五禽图气功》封面 书名: 五禽图气功 作者: 余德华 出版社: 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书号: 9787538155945 发行时间: 1978年 地区: 大陆 语言: 简体中文 内容介绍 久练五禽图功法不仅能祛病延年,且能承受重击,易学易行。五禽图,相传为东汉末年名医华佗所创。史书所载,华佗所创乃为五禽戏,而非五禽图。为何又称为五禽图呢?这与代代相承,流传的过程有关。在其流传过程中,必然得到习者在实践中的发展和提高,形成了在风格、内容、功法

华佗五禽图健身法初探手打版

华佗五禽图健身法初探王礼庭一脉流传不广 ⑶峨嵋武学宗师赵子虬先生评价:这里还要提到重庆地区流行的五禽图气功,五禽戏我所接触的就有七种,但余氏气功的确有其特点:一是使用了各种器具,如钉锤、砂袋、顶竿等;二是配合了五脏打有定区;三是采用顺式的腹呼吸;四是在受击时体不出力(不采用抗劲),与技击所谓内家功夫有共通处图1 相传为东汉末年名医华佗所创的华佗五禽图(戏)健身法,在两千余年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各具体系的传承,在民间代代相传 在重庆由王礼庭祖师传出的五禽图健身法,将道家的吐纳、医家的导引按跷、易筋经的推揉捣打熔于一炉,注重摆架纳气,旨在吐浊纳清,行功着意内敛,意为转换形骸而不过张,具有不同于此刻流行之游步五禽戏的特点 王礼庭一脉五禽图健身法,总体而言流传不广作者患上列此脉宗师项扬惠先生门墙,从恩师处获悉,此功在重庆有记载的传承脉络为: 余有福→熊学能→谭步云→王礼庭(嘉会)→周干臣、曾嵩生→余德华→项扬惠 项师扬惠青年时代参加革命,生前为重庆日报社离休干部解放前即在重庆国术馆学习技击和内功,并师从重庆报恩寺遍空法师,患上秘授少林空悟禅师嫡派相传洗髓易筋经;1971年,由其父推荐,向黄世铭(号笑云)先生学习峨眉山九老洞五禽图,1975年又师从余德华先生学习王礼庭一脉五禽图 上述传承表之第一代余有福为开县人,本石工,创余门拳,有十路架式、各种软硬功夫练法,兼有五禽气功;其高足熊学能功夫超群,身高不满三尺,浑号“熊崽崽”;熊传开县临江寺谭步云,时王礼庭先生因患紧张风湿病,药物治疗失效,乃向谭学习五禽图功夫,治愈了风湿病,身体由弱转强王师祖之后将此功发扬光大,又传成都曾嵩生、重庆周干臣等周干臣的弟子余德华,幼年患有胎中带来的小肠串气病,身体虚弱,多年医治失效,十八岁时拜于周门,在重庆万寿宫苦练五禽图,痼疾获患上根治,在十年浩劫中曾被吊打,内脏亦无损伤; 项师扬惠生前曾任重庆市气功科学研究会秘书长、市体委技击组组长,德高望重作者初识王礼庭一脉五禽图,是二十年前在重庆通信学院上大学时,求教于中医陈昆云先生所患上后列项扬惠先生门墙后,患上授秘传抄本和珍贵典籍,所知渐广,启蒙老师友不弃,授业解惑,虽无成就,但多有受益此次勉为其难,涂鸦成文,实为恩师临终之嘱托现以师辈抄本典籍为依据,参以师友口传身教之心患上,详解功架导引、纳大气法、敛气达到极点法、五禽桩法等要旨陆续合盘托出,与五禽图爱好者们共同探讨、研究,希望能有好处于社会,以慰恩师在天之灵(见图1) 2、口碑 武林界诸多先辈宗师对本脉五禽图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多有评论,现摘录部份如下: ⑴峨嵋临济宗周潜川先生评价:五禽图又名五禽戏,据我接触的张觉人医生和四川有名的曾嵩生先辈,练这功夫很深,都获患上很大的益处,可惜还没引起许多人的重视,甚至有人把它简单化为一种古代的医疗体操,这种了解是很不敷的由于我只研究过这功夫,深知是很好的方法 ⑵忠县武学大师张义尚先生评价: ①以五禽戏为名的功法很多,此处所指的五禽戏,与上述易筋经同出一源而更精练,此功由巴县王礼庭传出吾友张觉人君曾将其法写成《五禽气功》一书,由四川群众出版社出版王礼庭,平江品行不好生向恺然在近代《侠义英雄传》中曾大肆渲染,虽不免言过其实,然治好沉疴,且变成了重庆地区的一代气功名师,确是事实其书不是泛指一般的所谓易筋经、五禽戏功法它的行功方法,都是着重内敛而不是外张的内家技击中的太极拳、意拳、金家功夫,

华佗的五禽图

华佗的五禽图 1.华佗的五禽图 五禽图又名五禽戏,相传汉末华佗采取“君倩”(人名)道家导引之术,模仿禽兽的动作,创造这一套动功。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佗传弟子广陵吴普,彭城樊阿,两人皆得佗的传授,尤以吴普更精此术,练功到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饮食如少年人,足以说明这种动功是有保健作用的。据我接触的张觉人大夫和四川有名的曾崧生前辈,练这功夫很深,都得到很大的益处,可惜还没引起人们的重视,甚至有人把它简单化为一种古代的医疗体操,这种了解是很不够的。因为我只研究过这功夫,深知是很好的方法,但没有练过它,缺乏切实的体会,所以只能介绍名目,有兴趣练习这种功夫的同志,可以访求功力深厚的老师傅去学习。兹介绍其名目如次: 一、虎,又名羡门虎式。 二、鹿,又名士成绮鹿式。 三、熊,又名庚桑熊式。 四、猿,又名费长房猿式。 五、鸟,又名亢仓子鸟式。 气功人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f10058217.html,) 回目录下一章 我所知道的王礼庭五禽图(一) 项扬惠传授刘建川整理 缘起 甲申岁末,霍师七十三大寿,门人后学共聚小成楼谈易论道;夜深人稀,笔者请教《养生蠡测》中不明之处,讲至憨处,霍师从书房取出一卷黄册,笔者起初以为是丹诀抄本,展卷方知更为珍贵,此卷为张义尚先生与霍师数十年来的飞鸿手稿,笔者彻夜未眠,潜心阅读,尽心领悟,感触颇多。悲哉!一代宗师---张义尚先生于辛巳年冬月初十凌晨,在忠县家中溘然鹤去,临终自以密宗“颇瓦”西升,享年九十一岁,先生此去令人不胜追忆惋叹,更令学人引以为憾。! 幸哉!得沐霍师之教,聆听玄妙之音;霍师字斐然,名探玄子,自幼搜读奇书,屡遇奇人,于医易丹道、玄学数术皆尽探求;对老子长生久视之学和周易探迹索隐之论颇有研究,见解独到,遂致北京中科院哲学教授、三元丹法承传人胡孚琛先生,于辛巳年十月慕名专程赴渝拜访,胡先生留言曰:“大易逢君开生面,学究天人称豪杰”。霍师现已年逾古稀,然身体硬朗,精神矍烁,生活起居自有规律,修养的效果在霍师身

(3)谈谈我所经历的五禽图

(3)谈谈我所经历的五禽图 五禽图我练习有3年了。基本的感受就是,这是一个大众的神器级功法。因为,许多功夫对人的要求非常的高,要讲根器,悟性。而五禽图最大的秘诀就是坚持,只要时间够了,就会发生奇迹。记得2017年去重庆见周老师的时候,他提起有位老太太,教了她又会忘记,周老师都有点不想教她了。但这位老太太有个最大的好处,就是坚持。所以,这几十年下来,她的身体从别人伺候她变成了80岁还照顾一家老少。我自己的感受也是如此。因为我是气感基本没有的人。只是坚持性比较好,而且生病的时候都坚持1小时的锻炼。我也介绍给一些人,他们的情况大底也是如此。好了,下面开始讲讲我与五禽图的际遇。 2014年的底,因为经历了许多事,加上多年来的身体老问题。我身体非常虚,老毛病也越来越严重。华西说CT虽然不清楚,但疑似支气管扩张。我就在网上翻看,想找一个能对治我的功法。非常奇怪,我就找到了五禽图。五禽图不是五禽戏,是完全不同的东西,在网上很少传播。我找到了余德华老师的书,几十年前出的书的电子版。我一看他的架子,我就直觉这是个好东西。练!第一次我练了半小时。虽然没有气感,但是却出现了一个十分强烈的生理现象。那就是当

夜整夜没有任何欲望阳举,人却十分清净。而之后一年多一直是那样子。这个现象在个别习练者身上也出现过,有个身体不好的人,两年都从没有生理欲望,习练了二十分钟,当晚就出现了非常强烈的反应。当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我觉得这从侧面看出来它固肾强先天元阳的效果。 2015年1.24号我开始习练。当时对着书练,关于猿功第二个定式,书上没有写膝盖的状况,根据我之前的经验,我微微弯了些。结果一个月后,左边膝盖走路疼。休息两天就好了,一练习就疼。我想完了。于是在网上找。通过百度的五禽图贴吧,找到了五禽图的群。当时,大家也对我这个腿痛说不出所以然。后来,遇到周老师 ,他说膝盖要打直。又找到了周老师的视频。还纠正了对书上动作理解的错误。结果,膝盖打直后,真的就不痛了。 后来,采用了周老师加长定式呼吸次数的做法。我第一定式是7口气,第二定式是15口气。但因为周老师的行气之法因为当时觉得复杂,就采用余德华老师首丹田的方式。 最开始,练习猿功时,冬天都会大汗淋漓,打湿地板。这样练习了三个月。当时,我主要住在青城山。有一天我发现极目所向的云端,有一座高峰。山民说那是赵公山,财神赵公明仙师的道场。我心生向往,一日忽发奇想,决定登山。那

华佗巧治痨病的典故

茵陈的传说 有一个黄痨病人,面色姜黄,眼睛凹陷,瘦成了个刀螂。这天他拄着拐杖,一步一哼地找到华佗:“先生,请你给我治治吧”。 华佗见病人得的是黄痨病,皱着眉摇了摇头说:“眼下医生们都还没找到治黄痨病的办法,我对这种病也是无能为力呀!” 半年后,华佗又碰见那个人。谁想这个病人不但没有死,反倒变得身强体壮,满面红润了。华佗大吃一惊,急忙问道:“你这病是哪位医生治好的?快告诉我,让我跟他学学去。”那个人答道:“我没请先生看,病是自己好的。”华佗不信:“哪有这种事!你准是吃过什么药了吧?”“药也没吃过。”“这就怪了。”“哦,因为春荒没粮,我吃了些日子野草。”“这就对啦!草就是药,你吃了多少天?”“一个多月。”“吃的是什么草啊?”“我也说不清楚。”“你领我看看去。”“好吧。”他们走到山坡上,那个人指着一片野草说“就是这个”。华佗一看,说道:“这不是青蒿吗,莫非能治黄病?”嗯,弄点回去试试看,于是华佗就用青蒿试着给病人下药治病,但一连试了几次,病人吃了没一个见好的。华佗以为先前那个病人准是认错了草,便又找到他询问:“你吃的是几月里的蒿子?”“三月里的。”“唔,春三月间阳气上升,而草发芽。也许三月的青蒿有药力。” 第二年开春,华佗又采了许多三月间的青蒿试着给患黄病的人吃,这回可真灵了!结果吃一个,好一个,而过了春天再采的青蒿就不能治病了,为了把青蒿的药性摸得更准,等到第三年华佗又一次作了试验,他逐月把青蒿采来,又分别按根、茎、叶放好,然后给病人吃,结果,华佗发现,只有幼嫩的茎叶可以入药治黄病,为了使人们容易区别,华佗便把可以入药的幼嫩青蒿取名叫“茵陈”,他还编了四句话留给后人: 三月茵陈四月蒿,传与后人切记牢, 三月茵陈能治病,四月青蒿当柴烧。

神医华佗流传至今的故事三则

三一文库(https://www.360docs.net/doc/cf10058217.html,) 〔神医华佗流传至今的故事三则〕 华佗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后汉书》和《三国志》均为他专门立传。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当时我国医学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一下神医华佗流传至今的故事三则,相信各位读者会有兴趣。 神医华佗流传至今的故事三则 ▲故事一 关于华佗的记载还有很多,如《三国志》:华佗曾在徐州地区漫游求学,通晓几种经书。他性情爽朗刚强,淡于功名利禄,曾先后拒绝太尉黄琬征召他出任做官和谢绝沛相陈

珪举他当孝廉的请求,只愿作一个平凡的民间医生,以自己的医术来解除病人的痛苦。他乐于接近群众,足迹遍及江苏、山东、安徽、河南等地,深得群众的信仰和爱戴。华佗懂得养生之道,当时的人们认为他年龄将近一百岁,可外表看上去还象壮年人一样。又精通医方药物,他治病时,配制汤药不过用几味药,心里掌握着药物的分量、比例,用不着再称量,把药煮热,就让病人服饮,同时告诉服药的禁忌或注意事项,等到华佗一离开,病人也就好了。如果需要灸疗,也不过一两个穴位,每个穴位不过烧灸七、八根艾条,病痛也就应手消除。如果需要针疗,也不过扎一两个穴位,下针时对病人说:“针刺感应应当延伸到某处,如果到了,请告诉我。”当病人说“已经到了”,随即起针,病痛很快就痊愈了。如果病患集结郁积在体内,扎针吃药的疗效都不能奏效,应须剖开割除的,就饮服他配制的“麻沸散”,一会儿病人就如醉死一样,毫无知觉,于是就开刀切除患处,取出结积物。病患如果在肠中,就割除肠子病变部分,洗净伤口和易感染部分,然后缝好腹部刀口,用药膏敷上,四五天后,病就好了,不再疼痛。开刀时,病人自己并不感到疼痛,一个月之内,伤口便愈合复原了。 在华佗多年的医疗实践中,他非常善于区分不同病情和

金刚圭旨法象(华佗五禽经)

手打者注:本书共辑录了两个版本的《五禽经》,其中,本文档的前两页是薛颠先生辑录了民间的五禽经版本,即《华佗五禽经》,而后面所有的部分则是灵空禅师版的五禽经,是薛颠先生从灵空禅师处继承而来,介绍了道家简要而高效的静功练法及灵空禅师版的五禽经动功,本人认为这才是《金刚圭旨法象》,《金刚圭旨法象》与“象形术”关系密切,修习象形拳法的朋友可以多多参考。以下为正文: 补注者:从淘宝上购得台版《金刚圭旨法象》(ISBN978-986-6699-78-8),为此版本补上扫描版看不清的文字。有空当认真重校一遍并补录台版具备的附录,后人可以从https://www.360docs.net/doc/cf10058217.html, 里头随时检索新的校订版本。 审定五禽图引 南朝陶弘景所撰《养性延命录》载华佗五禽戏曰:谯国华佗善养性,弟子广陵吴普、彭城樊阿受术于佗。(补注:据台湾版,前面几句均无)佗尝语吴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人身常摇动,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古之仙者,及汉时有道士君倩者,为导引之术,作熊经鵄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也。吾有一术,名曰五禽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猿,五曰鸟;亦以除疾,兼利手足,以常导引。体中不快,因起作一禽之戏,遣微汗出即止,以粉涂身,即身体轻便,腹中欲食。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吃食如少壮也。佗传所云如此,此五禽图乃余从万寿仙书摹出,说亦原书所载,荆门蒋刺史则先谓:尝得一湖南人口传与此不同,余细考其所传,与易筋经十二式内颇有相合(余在江宁见一张姓,年八十余,以易筋经授人治病,曾为余演数式,式与湘人所传颇合也),知必有所授,精审于万寿仙书所载多矣,爰倩其笔述,附于各图之后,以备演禽者有所考焉。 虎戏者,四肢距地,前三掷,却二掷,长引腰,乍却仰天,即返距行,前、却各七过也。鹿戏者,四肢距地,引项反顾,左三右二,左右伸脚,伸缩亦三亦二也。 熊戏者,正仰,以两手抱膝下,举头,左僻地七,右亦七,蹲地,以手左右托地。 猿戏者,攀物自悬,伸缩身体,上下一七,以脚拘物自悬,左右七,手钩却立,按头各七。鸟戏者,双立手,翘一足,伸两臂,扬眉鼓力,右二七,坐伸脚,手挽足距各七,缩伸二臂各七也。 夫五禽戏法,任力为之,以汗出为度,有汗以粉涂身,消谷食益,除百病,能存行之者,必得延年。 附录《五禽舞功法图说》(原势并审定皆录于后,以备参考) 第一虎形 诀曰:如虎形,须闭气,低头,捏拳,战如虎发威势,两手如提千斤,轻轻起来莫放气,平身,吞气入腹,使神气上而复下,觉腹内如雷鸣,或七次如此运动,一身气脉调和,精神爽快,驱除万病矣。 [审定] 立定,两足靠拢(左右足趾足跟相齐),以两手(掌向外)抵足背如托重物徐徐举起,平胸,收回,平腰,向上伸至顶(指向左右掌向上)交手(手掌向下)翻转(手背向下,目向上望手背),两手(仍交手以掌外向)由顶下抵足背,由足背翻转至丹田(据云,虎形用天蓬罩式),各三次。每两手所至,目光随之,各式皆然。

华佗学医的名人故事

华佗学医的名人故事 华佗小时候失去了父母,母亲因病而死。华佗发誓,长大以后一定要做个医生,治好百姓的病。于是,他踏上了学医的旅程。 华佗出了京城,听说某某山上有一座庙,庙里有一位长老医术高明,他风餐露宿,爬山涉水,不管乔风下雨,还是不停止学医的征途。过了一个月左右,他终于到了,但由于过度连劳累,突然放松所经以就倒下了。 那位长老救了他并收他为徒。长老开始让华佗干些粗活,但华佗做什么事都全心全意,没有半名抱怨的话。后来,华佗发现,长老把自己的医术的精华和心血都记录在几本题目叫《医案》的书上,量是他总是找准时机看上几眼。长老正在看那本书,华佗见了,急忙抢过小徒弟给长的洗脚水,冲上了楼。他一边给长老洗脚,一边悄悄地看着《医案》,长老猜透了他的心思,于是说:“华佗啊,你想看这本书就拿去吧!”华佗大喜过望,他顾不着给长老洗脚了,拿起书便冲下楼去。 经过几天的学习,华佗的医术大有长进,但他还是虚习求学。长老时不时也带他去看病。 一天,华佗在看《医案》。一个小徒弟跑过来了,他大声说道:“华佗,师父生病了!”华佗急急忙忙地跑上楼,摸着师父的脉,华佗的脸逐渐从紧张到放松。原来,师没生病,而是在试探

他的医术呢!当华佗下去的时候,一看糟了,《医案》被蜡烛的’火烧了半边了。他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在屋子里团团转,于是,他凭着自己的记忆重新写了《医案》。 第二天,师父说:“华佗,那本书带来了吗?”化佗把自己抄得那本给了师父,他说:“师父,这本不是原来的那本,这本是我凭记忆重新写的,原来那本已经烛火烧了。”师父一看,微微一笑,说:“华佗,你真过目不忘啊!”原来的那本并没烧,而是又在试探他呢!华佗长大后,为百姓治病,成了人人夸赞的“神医”。化发圾了麻沸散和“五禽戏”。 但是,一代神医最终死在曹操的监狱里了。 【华佗学医的名人故事】 相关文章: 1、华佗学医名人故事 2、华佗学医的故事 3、有关华佗学医的故事 4、中国古代名人故事:华佗学医 5、名人故事之华佗收礼 6、华佗拜师的故事 7、华佗作文1000字 8、庸医与华佗改写

华佗五禽戏

真正的“华佗五禽戏” 作者:淄川仙客 参考文章:《聊斋志异》第五卷第十篇《封三娘》 《封三娘》跟《罗密欧与朱丽叶》的情节颇有雷同:范十一娘的好朋友封三娘颇读相面之书,她知道孟生必然飞黄腾达,就给范十一娘和孟生牵线搭桥,却因孟生家贫遭到范家的坚决反对。范十一娘悬梁而死,下葬后仰赖封三娘的仙药死而复生,由此知封三娘实乃修仙之人。范十一娘因与封三娘情同手足,愿意与其共事一夫,封三娘却推辞说:“我从小就得真传异诀,吐纳修行可以长生,男女之事是为大忌”。范十一娘不以为然,劝说道:“世上所传的养生术多了,汗牛充栋,也没见过几个有效应的。”封三娘答道:我所得异诀,都非世间所传,世间能够广为流传的,并不是什么多好的东西。但是也有个例外,那就是‘五禽图’的确是养生真传。凡修炼者,不外乎追求气血流通,如果得了呃逆症(俗称打嗝),做‘五禽戏’之‘虎戏’,呃逆立止,这就是其效验啊!”…… 文中说封三娘实为狐仙,又讲述了一些神神道道的故事,貌似并不是很可信。但是读到封三娘关于“五禽戏”的论述时,笔者不由吃了一惊,曾经自以为只有我才知道华佗所传五禽戏的真实样貌(甭跟哥提市面上流传的各种五禽戏,那些根本就不是神医华佗所传),没想到故事里的封三娘也知道,而且就那么不加保留的透露出来了。山外有山,人外有人,真是又体验了一把。可惜这点价值连城的信息,湮没在浩如烟海的文字当中,几乎无人关注。也正是

由这个细节,笔者开始怀疑《封三娘》的故事是不是有一定真实性,即使故事是假的,编这个故事的作者肯定也是真的得到华佗五禽戏的真正传承,所以至少这个故事是有一定真实性。下面我们就把慢慢揭开“华佗五禽戏”的神秘面纱,华佗五禽戏堪称最佳导引健身术,读到的朋友有福了…… “五禽戏”属于古代流传的肢体导引术之一种,导引之术古已有之,神医华佗也只是导引术的传承者。据有学者考证导引术来自于上古时代的巫舞,这个笔者没有考证,暂且不谈,至少在战国时期成书的《庄子》里,有“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的记载,这证实导引之术早已有之,并且托名为彭祖等高寿之人,目的就是为了求得健身高寿。在大约成书于两汉的《黄帝内经》里也记载:“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蹻。故导引按蹻者亦从中央出也。”上世纪出土的马王堆导引图里明明白白图示了汉代时流行于世间的导引术,共计四十多个动作,这些都确证了“五禽戏”远在在华佗之前早已有之。 但是只有到了东汉末年华佗的时候,“导引之术”才真正地打响了一个品牌,这就是“五禽戏”。按《后汉书华佗传》记载:佗语普曰:「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尔。动摇则谷气得消,血脉流通,病不得生,譬犹户枢不朽是也。是以古之仙者为导引之事,熊颈鸱顾,引挽腰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吾有一术,名五禽之戏:一曰虎,二曰鹿,三曰熊,四曰沫,五曰鸟,亦以除疾,并利蹄足,以当导引。体中不快,起作一禽之戏,沾濡汗出,因上着粉,身体轻便,腹中欲食。」普施行之,年九十余,耳目聪明,齿牙完坚…… 华佗身死之后,华佗医术可能失传,也可能流落民间。华佗所确立的“五禽戏”,也随着华佗的离去,很快湮没于历史的烟云里,尽管距离华佗不远的南朝时期陶弘景的《养性延命录》里,记载了“华佗五禽戏”的练法,但估计是动作太过简单,形象太过粗俗,理论不够高深,所以读者多不愿相信这就是历史上鼎鼎有名的“华佗五禽戏”。 于是陶弘景之后,有很多未见过陶弘景五禽戏的,或者不满于其过于肤浅粗俗的,按照自己的理解,开始自己造作“五禽戏”,以作养生修炼之法,结果造成了现在五禽戏的多个版本流行。至于这诸多版本的大致总括,网络上有一篇“五禽戏十个亟待破解之谜”的文章,各位可以搜索来看一下,从中可知其一斑。

华佗五禽戏的技击思想内涵

华佗五禽戏的技击思想内涵-科技创新论文 华佗五禽戏的技击思想内涵 代志星,刘海莲 (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安徽亳州236800) 摘要:华佗五禽戏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由华佗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基本动作创编而成,技击作为自然界生物的原始本能和生存技能,不可避免地会渗透到其功法和功理中.传统华佗五禽戏中的猛虎扑食、成鹿亮角、笨熊猛击、驰骋跳跃、白鹤扑地等招式在动作特点、意境上都流露出技击的思想内涵和特征. 关键词:五禽戏;技击;内涵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5)04-0222-04 1 前言 华佗五禽戏是东汉时期“神医”华佗根据虎、鹿、熊、猿、鸟的动作特征和生活习性结合导引、养生、经络、气血等理论整理、编创的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健身养生、延年益寿的仿生功法,是我国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也是富有民间传统特色的体育项目. 为使传统的华佗五禽戏更加规范、普及和系统,五禽戏发源地亳州的华佗五禽戏57代传人董文焕、刘时荣等先后出版发行了《华佗五禽戏》、《古本新探·华佗五禽戏》及《五禽观剑》等[1],培养了周金钟、陈静、马伟财、修海燕等一批五禽戏嫡传弟子,周金钟出版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华佗五禽戏》.2011年,亳州华佗五禽戏被收录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12年,亳州市被

国家体育总局授予“中国五禽戏之乡”. 华佗五禽戏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正是由于具备自身的特性才能在当今全球化的世界中存活和发展,中华民族传统武术也是植根于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传统武术从其动作元素萌芽的那一天起,技击属性成为传统武术技击的根本属性[2].技击属性是中华武术文化的载体,传统武术的主体价值是体现在实用技击上的[3].传统武术的重要特征就是技击,可是为什么在外来武技日益繁荣的今天,中华民族传统武术的技击性却日渐削弱,是传统武术技法的博大精深限制了传统武术的发展与传播,还是今天我们对传统武术的错误理解[4],这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华佗五禽戏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蕴含的技击思想也遭遇同样的问题.华佗五禽戏彰显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厚重底蕴,用自己独特的健身养生方式诠释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深邃,但是当前有关华佗五禽戏的理论研究还没有形成一定的体系,挖掘华佗五禽戏的技击思想内涵,完善基础理论,对于更好的传承、弘扬五禽戏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华佗五禽戏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资料法 利用现代网络信息资源优势,从中文学术期刊网,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博硕论文数据库进行检索,对华佗五禽戏的有关资料、文献进行搜集、整理;对安徽省志、亳州市志、谯城区统计年鉴等典籍资料进行查阅、整理、分析.

神医华佗留下的十大未解之谜

关于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医学家华佗,可以说中国人不知道他的不多,因为他有各种传说流传在人间,尤其是他精湛到神话的医术和不肯屈从权贵的精神令我们后人感叹不已。笔者在阅读《三国志》和《后汉书》时,历史学家还为他作了专门的传。然而,在笔者阅读完《三国志》后,对华佗不但越来越看不清,觉得华佗更加神奇了,所以,笔者对关于华佗的许多东西产生了疑问,归纳起来,有以下十个方面。 一是历史上是否真有华佗其人。对于这个怀疑肯定会引起读者的愤怒,因为华佗其人不但在《三国演义》中有记载,而且《后汉书》和《三国志》上也有记载,而且有专门的章节对华佗进行了描写。然而,笔者总觉得华佗过于虚幻,他那么高的精湛医术及他写的有关医学书籍,为什么没有流传下来一点东西。而且他有三个非常出名的徒弟,既然华佗把医术和书籍留给了徒弟,但为何没有一点东西流传下来,而且后人也没有将其整理出来。所以,关于华佗就象上古世纪的伟人,只闻其名,未见其迹,现在我们要考察华佗可以说无从考察起,只有传说而已。当然,笔者还是认为历史上应该有华佗其人,但其只不过是民间游医,如同海灯法师一样,只不过在人们的传说中我们把他神化了,因为根据《三国志》把他归纳为方技一类,也就是和算命先生、面相先生归为一类,而且并没有其生平的记载,只有民间传说,由陈寿根据传说整理罢了。 二是华佗年龄到底多大。根据历史上的结论性考证,华佗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〇八年),寿命只有63岁左右。然而,《三国志?方技传第二十九》中关于华佗的年龄开篇就说“他通晓养生之术,年纪将近百岁了却还是青壮年时的容貌,当时的人都以为他已登仙”。《后汉书?华佗传》也说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也有说他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六十多岁的容貌,而且是鹤发童颜的记载。所以说,华佗一生到底活了多长,至今没有定论。 三是华佗到底来自何方。一般的历史记载认为华佗为东汉末年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然而,华佗的著名麻醉医术“麻沸散”的主要成分有人认为是“蔓陀罗花”,而此花主要生产于印度,因此有人认为华佗是印度的天竺医生,而且有些医史学家考证出,华佗所用的治疗方法在印度医学中有所记载。 四是华佗到底因何原因而死。关于华佗之死,历史上有不少传说,当然,被曹操杀死似乎没有争论,争论的是死亡的原因。根据《三国演义》记载,曹操因怀疑华佗谋害他而将他杀害,因为华佗为曹操治头疼病要使用斧头将其脑袋砍开,也就是开颅,曹操不信其医术,以为是要他命,大怒,将其打入监狱、幽禁而死;而《三国志》记载是:“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也就是华佗

华佗五禽戏是目前被国家体育总局所推荐的四大名功之一

华佗五禽戏是目前被国家体育总局所推荐的四大名功之一。而自发五禽戏是广州体育学院武术讲师梁士丰先生所创,本功是根据华佗五禽戏等改编而成,经改编后的自发五禽戏功法更科学、效果更宏。下面简要介绍自发五禽戏动功的主要特点:本功最大的特点是,开发人的大脑潜能,它能自动寻找疾病而治之,就是在开完功之后,不加人为意识安排,自然而然地进入到动或静的气功状态,本功是根据各人此刻健康所需而发,此功动静自然,内外兼修,而动能使经络通畅及使多余者在动中加快排除;静能使不足者在静中获得补足及开发人体潜能,其功法简单、易学、易练、得气快、气感强。有些人能在较短时间内进入功态,且收 到实效。 为了方便学习本功法,可以找个助手帮助读功法提示练功。加了[ ] 号红色字体的都是叫助手要读的内容。可以写或打印出这部份内容来,也可以自己把红色字都记熟悉自己开功练习,也可以用本论坛专用的开功录音练习也可, 点击>>>开功录音 ,其它内容自己看明白就行。 一、练功前准备 1、本功宜在空气清新、宁静处练习。在露天地方练功要等地上的热气散尽方可进行。 2、雷电交加天,不宜练功。 3、练功前先要把思想安静下来,消除一切烦恼或未解决问题的干扰,练功前宜将大、小 便解清。 4、衣服颜色上,宜暗淡一些。练功时一般要求宽衣、松带、不穿鞋(拖鞋除外),取掉身 上的硬物,如手表、眼镜、钢笔、硬币、发卡等。 5、在任何环境下练功,心理上也应准备环境随时会发生变化,如特别声响、争吵、警号或

其它变化等。

二、练功功法 1、姿势 姿势分自然站式、平坐二种:(以自然站式为好) (1)自然站式。两脚平开与肩同宽,脚尖平行向前,上身自然伸直,头微前倾,两手自然下垂置体前,稍离大腿,两眼先平视前方约4米处着地,嘴露微笑。 (2)平坐式。在高低适当的椅子上正坐,臀部坐于椅子的前三分之一,使会阴穴紧贴于前缘。两脚同站式置地上,切勿悬虚,并令上身与大腿、小腿与地面均成九十度角。两手自然垂置于两大腿上,沉肩坠肘,头微前倾,双眼平视前方约2.5米处着地,嘴露微笑。 以上二式,各有特点,练功者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但从气机发动的快慢来说,自然站式最快,平坐式次之。故本功提倡站式。但身体虚弱不能久站者,应采用平坐式,或二者交替轮换。避免久立不能支持而产生头晕现象。 三、练功方法 (有分男女开功方法的,如果是男练,把男女的数多少下文字去掉,不要念出, 直接默数男的多少下,如:男的默数七下,改成:默数七下)

华佗五禽图健身法练习要领

华佗五禽图健身法初探王礼庭一脉流传不广(图) 来源:《武魂》作者:传授/项扬惠整理/刘建川 2010年03月23日16:03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大中小大中小大中小 图1 一、源流 相传为东汉末年名医华佗所创的华佗五禽图(戏)健身法,在两千余年的流传过程中,形成了各具体系的传承,在民间代代相传。 在重庆由王礼庭祖师传出的五禽图健身法,将道家的吐纳、医家的导引按跷、易筋经的推揉捣打熔于一炉,注重摆架纳气,旨在吐浊纳清,行功着意内敛,意为转换形骸而不外张,具有不同于现在流行之游步五禽戏的特点。 王礼庭一脉五禽图健身法,总体而言流传不广。笔者得列此脉宗师项扬惠先生门墙,从恩师处得知,此功在重庆有记载的传承脉络为: 余有福→熊学能→谭步云→王礼庭(嘉会)→周干臣、曾嵩生→余德华→项扬惠。 项师扬惠青年时代参加革命,生前为重庆日报社离休干部。解放前即在重庆国术馆学习技击和内功,并师从重庆报恩寺遍空法师,得秘授少林空悟禅师嫡传洗髓易筋经;1971年,由其父推荐,向黄世铭(号笑云)先生学习峨眉山九老洞五禽图,1975年又师从余德华先生学习王礼庭一脉五禽图。 上述传承表之第一代余有福为开县人,本石工,创余门拳,有十路架式、各种软硬功夫练法,兼有五禽气功;其高足熊学能功夫超群,身高不满三尺,浑号“熊崽崽”;熊传开县临江寺谭步云,时王礼庭先生因患严重风湿病,药物治疗无效,乃向谭学习五禽图功夫,治愈了风湿病,身体由弱转强。王师祖之后将此功发扬光大,又传成都曾嵩生、重庆周干臣等。 周干臣的弟子余德华,幼年患有胎中带来的疝气病,身体虚弱,多年医治无效,十八岁时拜于周门,在重庆万寿宫苦练五禽图,痼疾得到根治,在十年浩劫中曾被吊打,内脏亦无损伤; 项师扬惠生前曾任重庆市气功科学研究会秘书长、市体委武术组组长,德高望重。笔者初识王礼庭一脉五禽图,是二十年前在重庆通信学院上大学时,求教于中医陈昆云先生所得。后列项扬惠先生门墙后,得授秘传抄本和珍贵典籍,所知渐广,蒙师友不弃,授业解惑,虽无成就,但多有受益。此次勉为其难,涂鸦成文,实为恩师临终之嘱托。现以师辈抄本典籍为依据,参以师友口传身教之心得,详解功架导引、纳大气法、敛气入骨法、五禽桩法等要旨陆续合盘托出,与五禽图爱好者们共同探讨、研究,希望能有益于社会,以慰恩师在天之

华佗证明了中医的落后和愚蠢

华佗证明了中医的落后和愚蠢 华佗是中国人熟知的古代医学家,近年来更是被中医界喻为“外科鼻祖”,声称华佗早于西方1000多年就实行了大型外科手术,并以此来证明中国先人的深不可测和中医的“博大精深”。然而,华佗留下了太多的疑问,如姓名的怪异、与中医迥异的医术、方法无文字记载、没有医书传世、医术不能传承、被后世医家排斥等等。这与同时代的张仲景完全不同,这些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关于华佗的史料记载,《三国志》为最早,《后汉书》则是因袭。而《三国志》中关于 华佗的文字主要来自《华佗别传》(散佚)。所以,《三国志》可谓是华佗身世的孤证,其真实性已无旁证。史家一般认为,华佗生年难考,卒于公元208年之前,是东汉末年著名的医生,与曹操同时代,华佗最终被曹操所杀。华佗最突出的医学成就是首创了开腹手术和全身麻醉药(麻沸散)。由 于《三国志》在史籍中的重要地位,且作者陈寿又生活在华佗身后仅几十年,故可以认为华佗并非凭空编造出来的人物,华佗应当是确有其人的。但是华佗未留下一字书稿,仅凭《三国志》的记载已无法辨别华佗医术的真伪,史学界和医学界对此一直争论不休,至今仍存在着巨大的分歧。早在1930年,著名历史学家及语言学家陈寅恪先生就撰文指出,“华佗”二字是天竺语“agada”的音译,旧译为阿伽陀或阿揭陀

(后省略阿字,如阿罗汉后称罗汉),华佗就是“药神”的意思(见《寒柳堂集》)。华佗的印度籍身份由此成为一个学术观点。林梅村(考古学家及梵语学家)在《麻沸散与汉代方术之外来因素》(见《汉唐西域与中国文明》)一文中也赞同陈寅恪的观点:“agada”在梵语中的实际含义多指丸药,麻沸散为天竺胡药,华佗其名或来自五天梵音,其医术有印度因素则事在情理之中。”并称“但只要认真观察华佗行医的社会环境,就不难发现陈说并非臆测。” 众所周知,“佗”或“陀”字多见于梵语翻译过来的佛经上,修炼成佛乃称佗(陀)。华佗的腹腔手术也非常令人难解。在中国历史上,自古至今只有一些简单的体表小手术,如挖除痈疽、割除息肉等。中医历来没有以手术方法治疗内脏疾病的探索,这也是中医与其它传统医学截然不同的特点。在华佗之前,《黄帝内经》记载的常用治疗方法为导引行气、乔摩、灸、熨、刺、爇、饮药,并强调“药治其内、针治其外”是最基本的手段。可见,华佗的外科术在当时实属另类,也找不到与中医的关联。 如果华佗的开腹手术确实奇妙,则断不可能是没有任何积累的中国医学的创新。如此复杂的大型外科手术必然要在前人的经验之上才有可能,绝不可能靠一己之力横空出世。而中国医学则完全没有解剖学认识,更不用说麻醉、止血和消毒的概念。假设华佗的外科手术基于中医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那也不可能只有华佗一人独霸此技,而是必定有一批水平接

案例分析:华佗辩证施治的启示

《案例分析》 华佗是我国东汉名医。一次,府吏倪寻和李延俩人均头痛发热。一同去请华佗诊治,华佗经过仔细的望色、诊脉,开出两付不同的处方。给倪寻开的是泻药,给李延开的是解表发散药。二人不解:我俩患的是同一症状,为何开的药方却不同呢?是不是华佗弄错了?于是,他们向华佗请教。华佗解释道:倪寻的病是由于饮食过多引起的,病在内,应当服泻药,将积滞泻去,病就好了。李延的病是受凉感冒引起的,病在外,应当吃解表药,风寒之邪随汗而去,头痛也就好了。你们病症相似,但病因相异,所以治之宜殊。二人拜服,回家后各自将药熬好服下,很快都痊愈了。 中医是我国宝贵的医学遗产,强调辩证施治。华佗对症下药治头痛发热的故事蕴含丰富的辩证法思想。 这个故事对我们理解“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何启示? 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世界上的事物之所以千差万别,就在于它们各有其特殊矛盾,这种特殊矛盾规定了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本质。只有从实际出发,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有可能区分事物,认识事物发展的特殊规律。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不同质的矛盾,只有用不同质的方法才能解决,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把握事物矛盾的特殊性,才能找到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③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就要注意研究事物的特点、本质以及该事物存在的具体条件。不同事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同一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研究这些特点,才能把不同的事物区分开。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求在运动中把握事物的矛盾。一切事物都在变化发展,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只有在运动中把握事物,才能做到主观与客观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综上,只有做到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只有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找到正确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中,我们要一切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步骤,真正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五禽图气功的呼吸

五禽图气功的呼吸法 华佗五禽图气功中的五禽,是指模仿猿、鹿、虎、熊、鹤五种动物的形态和习性。所谓气功用这些动物活动的姿势来配合呼吸,以增强五脏六腑、血液、神经等的功能。因此每部功的动作、姿势必须与呼吸密切配合。气长的姿势动作就得慢一点;气短的人动作就得快一点。一呼一吸为一口气。每个动作都包含着若干口气的运行。 五禽图气功进气出气的要领; 一、进气出气,一定要凝神静气,口齿稳唇,舌尖微抵 上颚,要聚精会神地调戏,思想不能旁骛。依旧是要全神贯注的去调戏,用意去引起达丹田。姿势以东的时候,目光要注视手的动作,随着手的移动而以东;手不动的时候,心意和目光要注视着丹田。久而久之,必能做到神到气到。 二、姿势动作是导气,以气推动血液的运动。猿形引起 到达丹田,以增强肾气。鹿形挺胸开胃,放松中脘,以增强胃气。虎形扩突胸肌,引伸肺的扩张,以增强肺气。 熊形扩张要腕,以增强肝气。鹤形引颈上翘,屈膝下座,从鼻进气,下达丹田,再经尾闾循脊而上,达于天庭,以增强心、脑。全部功夫练完,就能达到任督二脉会通,

神情舒畅,精神焕发。 三、动作开始,气的运行随即开始。没有不配合呼吸的 动作。进气完毕即出气,周而复始,循环不已。动作完毕,进出气亦随之而结束。 四、进气出气虽然是鼻进鼻出,但不是简单的胸呼吸, 而是深入的用腹部来呼吸。就是说,进气时要用腹部作力吸气,导气引气达于丹田;出气时,放松腹部,将气呼出。 五、进气出气,不能用劲用力,不能过长过短,过急过 慢。呼吸要求轻微而细长,自然而不勉强。犹如春蚕吐司,绵延不断。每口气吸入指出,要求轻微,继而逐渐深化,要求快而有力。有如把浩荡的空中之气,纳入我的胸中。但不可理解为用劲用力。要细心去领会用力和有力的区别。 六、呼吸的时候,全身都要灵活,心情舒畅,面露笑容; 要袒胸露腹,肩架不耸。这样就会胸前急促、闷塞,气的同性才能畅通无阻。渐久,必然会打到信息相依,意气相随,腹内肠鸣、蠕动,这时就称为内动,是内气畅达的现象,也是练功进入一个较高阶段。如能长此锻炼,五脏六腑的机能增强,痼疾就会逐渐化去。以上就是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