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林区小班森林资源数据的更新模型 3

天然林区小班森林资源数据的更新模型 3
天然林区小班森林资源数据的更新模型 3

全国林地年度更新软件v3.2版本更新说明20170307

全国林地年度更新工具软件V3.2 软件版本说明 [V3.2] 二零一七年三月 北京地林伟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Beijing Forestar Technology Corp.,Ltd.

1标识 版本号:V3.2 2升级方法 第一步:安装新软件; 第二步:重新设置工程。打开旧版本软件生产的数据文件(LDGX.zdb),选择对应的图层,重新设置工程。 图1设置工程 注意:如果设置完工程后,直接进行编辑或者右键查看属性表查看等操作,出现如下图所示错误,则重新启动软件,并点击“打开工程”重新打开工程即可解决问题。 图 2 属性表查看错误

3特别说明 为保证统计结果正确,需重新设置工程。 4版本说明 V3.2修改了以下内容: (1)修改了字典、属性检查、字段和报表。 (2)增加了林带(线)、设施(点)等面积值的扣除。 (3)增加了政区的图形检查和图形错误的批量修改功能。 (4)增加了变化生成的细碎阈值控制。 (5)增加了变化图层的属性因子检查。 (6)增加了批处理工具。 (7)提高了设置工程、图形编辑、变化生成的效率。 4.1字典管理修改 对系统字典进行了修改: (1)字典表:“林地管理类型”改为“土地管理类型”;分为“林业部门”(代码10)、“非林业部门”(代码20)、“其他”(代码30)3类。即,原来的“有争议”改为“其他”。 (2)增加“变更依据”字典,“变更依据”是填写林地图斑变更的依据,主要包括有3种,即档案更新(代码11)、遥感监测(代码12)、外业核实(代码13)。 4.2属性检查修改 修改属性逻辑检查配置: (1)字典域检查:“林地管理类型”修改为“土地管理类型”。 (2)林地图斑必须填“林地管理类型”。修改为:所有图斑都必须填写“土地管理类型”。 (3)[4104]管理因子(99):当变化原因为管理因子(99)时,六个管理因子(事权等级,工程类别,森林类别,林地权属,林种,林地保护等级)至少有一个有变化。修改为:[4104]管理因子(99):当变化原因为管理因子(99)时,五个管理因子(事权等级,工程类别,森林类别,林地权属,林种)至少有一个有变化。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中国森林资源背景概况 沙漠化侵袭城市λ 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生态问题十分严重λ 解决人类生存环境,迫在眉睫λ 一、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中国资源匮乏,其中以森林资源最为紧缺,在建国初期拥有112亿立方米,几十年来因为人口膨胀、毁林造田而砍伐了100亿立方米,剩余的12亿仅够维持6年。 (中国煤炭剩余储量900亿吨,可供开采不足百年;中国石油剩余储量23亿吨,可供开采14年。) 我国国土面积960万平方公里(折合143.9928亿亩),约占世界总量的7%,人口13亿,约占世界总量的22%,而森林面积仅占世界的4.6%。 我国森林总面积15894.1万公顷(折合23.94亿亩)λ 林木总蓄积量不足世界总量的3%λ 森林蓄积量为112.7亿立方米λ 森林覆盖率为16.55%,排世界第142位λ 人均森林面积0.128公顷,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排世界120位λ 人均森林蓄积量9.048立方米,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8,排世界第121位λ 年人均消费木材0.22立方米,而世界平均水平是0.65立方米,比我国高近3倍多,差距十分明显。λ 由于多种原因,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水灾、旱灾等生态问题十分严重,生态建设任重道远。目前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3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38.2%,而且每年以3436平方公里(相当于一个中等县的面积)的速度在不断扩展,总体上仍呈恶化趋势。我国水土流失面积267万平方公司,占国土面积的27.8%,每年还在以100万公顷的面积增加。 二、市场需求 据调查,我国现有人工林中,杨树林只有1200万亩,其中30%是防护林,8年树龄的只占30%,即240万亩,年可采伐量不足300万立方米,远远不能代替其他木材,满足市场需求。 三、我国森林资源消耗情况 中国是世界第二大木材消耗国λ 人造板、纸浆、纸张及纸板消费居世界第二位。

云南省基于小班的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研究

云南省基于小班的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研究 科技成果登记公示 根据《云南省科技成果登记和信息发布实施办法》(云科奖发﹝2015﹞2号)要求,现将由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申报的“云南省基于小班的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研究”成果登记信息公示如下: 一、成果概况 (一)成果名称: 云南省基于小班的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研究 (二)成果类别: 应用技术 (三)第一完成单位: 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四)主要完成人: 邓喜庆、贠新华、年顺龙、皇宝林、何长斌、王海波、李永、李元

杰、冷天熙 二、成果简介 (一)课题来源与背景 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的消长变化动态数据是各级政府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生态安全规划及编制林业规划计划、指导林业生产建设的重要依据。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体系主要包括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和森林作业设计调查(三类调查)。一类调查以5年为周期,二类调查以10年为一个经理期,一类调查和二类调查信息反馈严重滞后,时效性差,且一类调查与二类调查相互独立运行、互不衔接。三类调查和年度核查是以某一特定范围或作业地段为调查对象,虽然能提供精度较高的调查结果,但调查范围具有局部性、微观性,无法满足宏观决策信息需要。在现代社会对信息交流与反馈的要求更加频繁、及时、准确、全面的今天,通过每5年或10年进行一次本底调查已经不能满足各级政府每年向社会公布森林资源和生态状况的需求。 因此,为了实现我省森林资源监测年度出数,探索出一套符合我省省情的基于小班的数据更新解决方案,我院于2011年底开展云南省基于小班的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研究各项工作,并以普洱市为试点,利用研究技术方法对全市进行数据更新,历时近一年半,于2013年4月完成项目研究并通过专家评审,两年来,更新成果得到广泛应用。

林业资源数据管理系统

林业通讯设备管理系统 林业系统通讯设备是林业生产中的重要基础设施,是林业系统日常工作必要辅助。用GIS技术对通讯设备进行管理可以提高资源管理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林业系统通讯设备具有种类繁多、分布范围广泛、分布区域地形复杂等特点。从而对设备的管理、维护带来许多不便。林业通讯设备管理系统把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图片资料、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设备资料等数据融合在一起,可以清楚的描述设备管线的地表和地下分布情况、设备名称和数量、设备安装日期维护记录、维护人员的组成等等。通过对地形数据的分析可以精确定位某一设备的位置以及其周边环境,从而大大降低设备管理和维护的工作强度。 一、地形数据的管理与控制 1.图层和设备信息加载:通过图层和设备信息加载,能够实现全市范围内的行政区划图,林区分布图,地形图,遥感图,各种通讯设备的分布图以及人员的分布等等。按照一定的颜色和符号表示设备的类型和种类,并且能够统计汇总结果。

网络发布可以实现网络办公 终端用户根据权限可以对数据进行更新 2.地图控制与操作,实现基本的放大、缩小、定位、全图显示、鸟瞰图功能,能够测量任意两点或者多点的距离。 二、设备资源数据一体化查询 1.图形查询:通过图形上的拾取、选择、空间关系分析实现对设备资源数据和档案的查询。 2.属性查询,通过对某设备或某区域设备的查询,可以得到设备的详细清单和图片,将查询结果通过图表方式展现在屏幕上或打印输出。

某区域地形图1 3.统计分析: 对于某一设备统计分析;包括设备的名称、生产日期、安装时间、维护记录、设备图片信息、设备分布坐标、归属管理片区、管理人员清单等。 三、资源更新管理 1.地形数据的更新,通过GeoBeans图形平台对地形数据进行阶段性修 改和更新。通过GeoBeans信息发布软件实现系统内网络办公。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系统操作手册 GIS版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系统 简 明 操 作 手 册 省林业厅资源林政处 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

二OO六年十一月 目录 第一章森林资源档案更新流程概述 (6) 第二章森林资源档案更新基本操作流程 (8) 一、系统安装 (8) 1 系统安装 (8) 2 系统升级 (8) 3 数据模版更新 (8) 二、启动程序 (9) 三、系统注册 (9) 四、图形下载及资源建档 (10) 五、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调整 (11) 六、乡级数据拆分、分发 (12) 七、小班变化更新 (13) 八、数据汇总及检查 (13) 九、小班自然增长 (16) 十、报表输出 (17) 十一、下一年度数据更新准备 (18) 第三章小班变化更新基本操作步骤 (20) 一、启动程序 (20)

二、系统注册 (20) 三、更新数据准备 (20) 四、小班变化更新 (21) 五、图形、属性数据库记录匹配检查 (30) 六、小班更新数据审核 (32) 七、零星采伐数据分摊 (32) 八、导出更新数据 (33) 第四章图像配准 (34) 一、启动程序 (34) 二、打开图像及输入图幅号 (34) 三、添加控制点 (34) 四、图像配准 (34) 附录一更新说明 (36) 一、新增加的功能 (36) 1 增加了层代号设置和查看功能 (36) 2 增加了数据表及报表模版 (36) 3 增加了面积平差功能 (37) 4 增加了林带属性更新功能 (37) 5 增加了林带图形合并功能 (38) 6 增加了将林带数据导入到二类林相图功能 (38) 7 增加了“龄级龄组”,“立地类型”,“层代号”等因子自动取值功能 (38) 8 增加了各县数据上报,市,省级统计汇总的功能 (39) 9 增加与重点公益林数据库的数据转换功能 (40) 二、原功能修改和完善 (41)

数据资源建设标准化研究

数据资源建设标准化研究 摘要:数据标准化一直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各行各业的各个层面也都面临 着数据标准化的问题。数据标准化的核心也就是建立制度规范以及对数据元和元 数据进行统一定义。数字化油田建设中数据的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数字化建设产品,则可以有效的解决数据共享问题。 关键词:数字化油田;标准化;数据建设 前言 数字化油田建设在提升油田的管理效率、提高数据的准确性、提高安全性和 节能降耗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油田企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但是数字化油 田建设是一个艰巨的工作,其中统一的数据标准是重中之重,只有标准化的数据 才可以贯穿整个数据平台,才能构建合理的数字化油田系统,并在发展中不断完 善自己,从而促进资源合理配置,提升企业的综合效益。 一、数据标准化意义 数据标准化是企业信息化建设中最基础的工作,是实现数据一体化和数据共 享的基本保证。建立数据采集流程的标准规范,是为了约束数据资源建设的过程,维护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数据采集和整理的目的是满足成果资源建设和成果 数据管理应用的需要。标准规范中建立了严格的审核制度,要求每一项数据资料,都必须经过相应的审核程序才能最终进入信息系统。 数据标准化是为了保证数据的质量,使其能够按照统一的规则集成并提高数 据的价值,是负责完成数据从数据源向目标数据仓库转化的过程,是实施数据仓 库的重要步骤。 1、标准化:数据标准体系作为核心技术规范,更是决定数据治理水平的关键环节,只有标准化才能真正实现数据的高效流动与开发利用。只有加强数据标准 化建设,打造一套数据治理体系,我们才能真正进入数据时代和油田智能时代 2、目标化:数据服务目标是完成油田日常所有动静态资料整理,数据的规范化、标准化、正确性审核及录入等工作。通过数据资源建设服务,应该达到开发 生产资料及时整理入库,支持数据系统等各模块顺利运行,给用户群提供资料查 询服务。 二、数据标准化特点 在数据采集、存储、分析与应用之前,我们通常需要先将数据标准化,标准 化的数据也才更具开发利用价值。与此同时,数据标准化又是一项复杂的巨大工程,需要认清其自身特点,以便有效推动数据标准化工作。 1、长期性特点:数据类型多,随时会有新数据需要定义,需持久作战。 2、科学性特点:数据标准化需要理论联系实际,需要服务于具体业务,不 能随意标准化,要科学推进。 3、复杂性特点:数据类型多,标准化过程复杂。 4、紧迫性特点:只有数据标准化,才可以在信息数据转换使用中共享,实现互联互通。 5、体系性特点:数据标准化涉及国家政策制定、行业标准、安全管理等多方面,需统筹考虑、体系化推进。 三、数据标准化的价值 在大数据时代,信息化是提升管理工作的有效手段,也是促进数据标准化的 重要保障,要应用现代化信息手段加强管理工作,加强合同处理流程的信息化,

森林管理信息系统

?森林管理信息系统 ?前言 ?为什么要学习? ?信息时代的要求 ?信息化社会大背景 ?信息技术应用 ?1992年,国家林业局设立信息中心 ?2010年的目标,建成统一的信息通信网络系统 ?前言 目前已建立的全国性的林业信息系统: ?全国森林资源和灾害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荒漠化监测信息系统 ?全国林火监测信息系统 ?全国生态林业工程管理信息系统 ?国家林业局综合服务信息系统 ?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管理信息系统 ?全国森林资源和林政管理信息网络及生物多样性信息系统 ?前言 课程意义: 一、现代林业建设的基本要求 ?现代林业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要求更精准、翔实的林业基础信息作支撑 ?提升森林管理水平、创新、方法手段 ?前言 二、依法行政和强化管理的根本保障 ?信息化管理,避免信息混乱,弄虚作假 ?标准化软件,数据不实,管理不规范 ?及时更新,动态反映,解决时效性差的不足 ?前言 ?三、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迫切需要 ?缺乏科学有效管理手段,信息化水平低,信息难共享,极大浪费 ?措施:信息化建设、统一技术标准、大大提高数据权威性和影响力 ?前言 ?四、完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的必然选择 ?监测是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础和核心工作,需要信息化技术的有力支撑 ?五、推动科技进步和人才建设的重要的举措 ?推动林业科技水平提高 ?推动整个行业人才成长和队伍素质提高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数字林业和林业信息化 ?一、数字林业 ?信息化的林业,包括林业大部分要素数字化、网络化、可视化、智能化的全过程,在数字地球大框架指导下,应用遥感、计算机、数字化、网络、智能术和可视化等技术,把地球上的各种林业信息用地理坐标确定与连接起来,实现标准化规范化的

福建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福建省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我省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森林资源档案管理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福建省森林条例》、原林业部《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办法》、国家林业局《林地变更调查工作规则》等相关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本省区域内从事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都必须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的主要任务是:掌握森林资源的现状及其变化,评定森林经营利用效果,为编制林业规划、设计、计划,确定森林经营措施和安排各项经营活动,提供可靠依据。 第四条本办法所称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是指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森林资源年度变更调查、林地年度变更调查等形成森林资源调查成果管理和相关档案保管等工作。 第五条本办法所称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是以县级行政区域或国有林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

园等森林经营管理单位为调查单位,为满足编制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客观反映调查区域森林经营管理状况而进行的森林资源本底调查。 第六条本办法所称的森林资源年度变更调查,是指我省行政区域内,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在组织森林资源年度变更调查工作中,对由于林木采伐、森林灾害、林地占用征收、造林更新等各种原因,引起森林资源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发生变化,经过外业核实后符合更新条件的,更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库的过程。 第七条本办法所称的林地年度变更调查,是指对自然年度内的全省林地利用状况、权属变化,以及各类森林经营活动(如造林、采伐、更新等)、自然灾害损害(如火灾、泥石流等)、非森林经营活动(如建设项目使用林地、违法毁林开垦等)等用地情况进行调查的活动。 第八条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科学管理的原则,保证森林资源档案的科学性和连续性,逐步提高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水平。 第九条对在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中贡献突出的单位和个人,县级以上林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表彰或者奖励。 第二章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单位与职责

河南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河南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工作方案 (征求意见稿) 为认真落实第四次厅长办公会议精神和厅领导要求,切实加强全省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的组织、指导,确保系统建设有序开展,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系统建设的意义 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是事关全省林业发展的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基础工作。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建立可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存在的资源数据不清、信息采集与处理手段落后、耗时多、成本高、精度差、周期长;数据处理能力弱、信息利用效率低、交流速度慢、共享性差等突出问题。对全面提升森林资源管理手段和科学决策水平,适应现代林业建设要求,促进我省林业建设事业快速、健康、有序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系统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一)系统建设目标 系统建设以充分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遥感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以二类调查数据成果为基础,嵌入其它各类信息,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森林资源基础数据平台,形成一个高度协调化、信息交流网络化和信息分析智能化系统。为各级林业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查询、数据更新、分析评价,为林业发展规划编制、管理与决策提供及时、科学、准确的依据。具体目标为:

◆林业信息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包括制定林业信息的 指标体系,调整信息收集渠道和采集方式; ◆建立各级林业管理的共享数据库; ◆建立各专业分析模型; ◆联网形成分布式林业信息系统; ◆实现对林业利用现状变化的动态监测。 ◆实现森林资源调查与监测,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林业工 程建设管理,林业案件管理,森林防火与病虫害防治,林业科技管理和档案管理等功能,为林业规划、计划和决策支持服务。 (二)系统建设原则 1.标准化、规范化的原则 系统设计应符合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和标准;数据类型、编码、图式符号应符合现有的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基础空间数据库建设应遵循和执行国家的统一标准和规范,数据分层、分类与编码、精度、符号等标准尽可能参照已有的标准。 2.数据可靠性原则 森林资源基础数据是一切林业建设和管理的公共资源数据平台。在森林资源基础数据的采集、使用、更新、管理过程中,严格执行规程、规范的要求,保证数据的质量,维护数据的准确性、权威性。 3.科学性、适度超前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森林资源档案更新说明

合水林业总场 2011、2012年森林资源档案更新说明 本次森林资源档案更新以2010年二类调查数据为底数,各场按照2011、2012年森林经营类型:造林、封育(包括续封)、抚育等,更新2011、2012年资源档案。以下为表间关系说明: 1、资源档案表一以二类调查数据统计表一(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为标准。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参照二类调查报告推算。 2、资源档案表二以二类调查数据统计表二(各类森林、林木面积蓄积统计表)为标准。 3、资源档案表三以二类调查数据统计表四(乔木林面积、蓄积按起源、龄组统计表)为标准。 4、资源档案表四:森林资源消长变化统计表:以2011年资源档案为例:上年度活立木蓄积、有林地面积,皆以2010年二类调查数据为准。本年度新增有林地包括:造林由未成林造林地转入的、封山育林疏林地续封达到成效的,采伐作业减少的。活立木蓄积总生长量=本年度减少+本年度净增;蓄积本年度减少值:林业经营活动+非林业经营活动;本年度净增值:蓄积依照我场林木净生长率推算(净生长率表后附),面积参照本条新增有林地计算办法;本年度实有值:

上年度值+本年度净增值。 5、资源档案表5:改名成:防护林近、成、过熟林蓄积统计表。 6、资源档案表6:改名成:防护林经营类型面积、蓄积统计表。记录自2011年开始以来各种经营类型,并汇总至合计栏。封山育林包括续封面积。 7、合水林业总场主要树种生长率统计表 合水林业总场各树种生长率指标统计表 补充说明: 1、所有表格格式按照下发设定的格式,不准私自变更。 2、各单位根据表格,自编公式合计汇总。 3、制、排版: 封皮:森林资源档案统计表 填报单位:**林场 单位领导:档案管理员 统计时间:年月日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 世界森林资源概况- 弄潮儿- 绿缘思潮专业驿站 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在满足人们生产生活需要、改善人类居住环境、维护全球生态平衡、保障国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1992年世界环发大会提出了国际森林问题,通过了《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森林问题已成为相关国际公约的重要内容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焦点问题,全球森林资源的保护与发展越来越受到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及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联合国粮农组织(FAO)致力于开展以“获取全球森林信息”为目标的森林资源定期评估工作,得到了各国政府的积极参与。FAO最新开展的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以掌握世界森林可持续经营的进程为目的,对1990年以来全球森林资源及其功能效益变化趋势进行了监测与评估。并于2006年2月,通过联合国森林论坛发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公布了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

结果,全面分析了全球及各国森林资源状况及其演变趋势。 一、世界各国森林资源现状 根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05 年全球森林面积39.52亿公顷,占陆地面积(不含内 陆水域)的30.3%,人均森林面积0.62公顷,单位面积蓄积110立方米/公顷。从世界各国情况看,森林资源呈现如下特征: (一)世界各国森林面积分布不均衡。全球三分之二的森林集中分布在俄罗斯(20.5%)、巴西(12.1%)、加拿大(7.8%)、美国(7.7%)、中国(5.0%)、澳大利亚(4.1%)、刚果民主共和国(3.4%)、印度尼西亚(2.2%)、秘鲁(1.7%)和印度(1.7%)等10个国家,其中前5个国家森林面积占全球的50%以上。有105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但世界上也有62个国家的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比重不到10%,其中,有些国家如莱索托、吉布提、埃及、利比亚、毛利塔尼亚、科威特、摩纳哥和瑙鲁不足0.5%。

全国森林督查及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技术规定

附件2 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 “一张图”年度更新技术规定 第一条为推进森林督查和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加强国家级公益林建设成效监测与评价,统一技术方法,明确成果要求,确保成果质量,根据《2019年森林督查暨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工作方案》,在《林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LY/T 2893-2017)的基础上,制定本技术规定。 第二条森林督查覆盖全国县级行政区,对上年度1月1日至12月31日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情况进行督查。通过省级组织自查和“回头看”、直属院复核、专员办督查督办等方法,重点督查建设项目使用林地、开垦林地、土地整理等改变林地用途和采伐林木情况,以及涉林案件管理情况,并建立破坏森林资源案件数据库。 第三条林地地类更新执行《林地变更调查技术规程》(LY/T 2893-2017),重点对地类发生变化的林地图斑或管理属性发生变化的森林图斑进行相应更新。 对林地地类发生变化进行更新的,要求对地类、权属、林种、起源、土地管理类型等因子进行更新。 对森林资源进行更新的,除按林地地类更新要求进行更新外,还应对优势树种、龄组、郁闭度、平均胸径、公顷蓄积、公顷株数等林分因子进行更新。

有最新“二类”调查成果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可以最新“二类”调查成果为基础,融合林地“一张图”中的规划、管理等信息,整合国家级公益林区划落界成果,再进行森林资源年度更新。已开展森林资源更新的省,以本省上一期森林资源更新成果为本底,按照森林资源更新要求进行更新。 第四条平面坐标系统采用CGCS2000国家大地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1985国家高程基准,地图投影采用高斯-克吕格投影。其中,1∶5000、1∶10000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3?分带;1∶50000标准分幅图或数据,按6?分带。 第五条地类统一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GBT 21010-2017)和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工作分类标准,详见附表1。 第六条现状数据库结构增加土地利用现状地类、生态区位、生态区位名称、土地使用权、林木所有权、林木使用权等字段,字段及代码填写要求见附表2。 第七条综合考虑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年度更新和森林督查需要,修改“林地地类或林相变化原因(类型)划分标准及代码”,并在“调查因素”中增加“标准调整”,代码为94。详见附表3。 第八条建立森林资源档案数据库。其中,建设项目使用林地档案数据库结构至少应包含项目名称(C,50)、审核(批)文号(C,50)、审核(批)面积(N,10,4)等字段;林木采伐审批档案数据库至少应包含伐区名称(C,50)或林木采伐许可证号

国家森林资源现状

国家森林资源现状 生态学1101班赵蓉蓉A03110210 森林资源是林地及其所生长的森林有机体的总称。也就是说,森林资源是一定区域内生物资源的综合这里以林木资源为主,还包括林中和林下植物、野生动物、土壤微生物及其他自然环境因子等资源。没有森林,水从地表的蒸发量将显著增加,引起地表热平衡和对流层内热分布的变化,地面附近气温上升,降雨时空分布相应发生变化,由此会产生气候异常。森林对调节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有重要作用。森林砍伐减少了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把原本贮藏在生物体及周围土壤里的碳释放了出来。大规模森林砍伐通常造成严重的水土侵蚀,加剧土地沙化、滑坡和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我国森林资源 中国古代森林资源丰富,且分布很广(熊大桐,1989)经历了漫长的传统经济,森林面积随经济发展和人口规模的扩大而缩减,森林消耗和破坏的主要原因包括焚林狩猎、毁林开荒、燃料消耗、战争破坏及其他掠夺性质的开发(樊宝敏,2001)。 新中国成立之初有关资料显示,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仅为12.5%(原林业部资源和林政管理司,1997),是当时少林国家之一。即便如此我国为实现经济的高速发展,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以满足工业发展的能源需求和资源需求。在1981~1995年之间,木材产量为90180万m3,而在1849~1980年之间,木材产量只有106908万m3。由此可见,森林资源的消耗与日加剧,森林资源开始缩减。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世界经济和政策格局的变化,我国的经济发展也在紧跟世界步伐的同时,不断的自我调整。林业发展从以前的“以经济产业建设为中心”转向“以生态建设为中心”,之后出台的相关政策也有力的促进资源的保护(如退耕还林)。自此森林资源的消耗有了一些好转。 第七次森林资源全国森林面积19545.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0.36%。全国绝大部分森林资源集中分布于东北、西南等边远山区和台湾山地及东南丘陵,而广大的西北地区森林资源贫乏。全国平均森林覆盖率为12.0%,其中以台湾省为最高,达70%。森林覆盖率超过30%的有福建(62.9%)、江西(60.5%)、浙江(60.5%)、黑龙江、湖南、吉林等6省,超过20%的有广东、辽宁、云南、广西、陕西、湖北等6省、区,超过10%的有贵州、安徽、四川、内蒙古等4省、区,其余各省、市、自治区多在10%以下,而新疆、青海不足1%。 我国为世界上典型的季风气候区,降水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热量由南往北递减,这种水热分布规律决定着我国森林的地理分布格局。我国幅员辽阔,各区域的自然历史条件差异较大,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不均衡,林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区域性和差异性特征。 我国森林资源现状 (一)森林类型多样,树种资源丰富,珍贵、稀有树木繁多。 我国地域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多样,从北到南跨越的五大气候带,适生着不同种类的森林植物,形成了中国森林类型多样,森林植物种类繁多,绚丽多彩的特色,在世界植物宝库中占有重要地位。全国由北向南依次分布有寒温带针叶林、温带针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季雨林和雨林等多种森林类型。据统计,世界上有木本植物约两万余种,中国约有八千余种,其中乔木树种即达两千余种。 (二)森林资源面积蓄积数量大,居世界前列,但人均占有量小,资源分布极不均衡。

(完整word版)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案设计

标准规范体系建设方案设计1.1需求分析 1.1.1采购范围与基本要求 收集智慧园区建设涉及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和信息标准,编写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的接口规范、信息交换标准、元数据标准等。 1.1.2建设内容要求 (1)编写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元数据信息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代码规范目录》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方式》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交换内容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接口标准》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采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处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质量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数据管理制度》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系统运维管理规范》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文档管理制度》 《XX高新区开发区智慧园区运营管理标准》 (2)收集 《智慧城市公共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住建部智慧城市文件(2013年4月) 《智慧城市评价模型及基础评价指标体系》(全国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基于云计算的电子政务公共平台顶层设计指南》(工信部,2013年4月) 《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GB/T21063-2007) 《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体系》(GB/T21062-2007) 《信息技术大数据术语》(20141191-T-469) 《信息技术大数据参考架构》(20141191-T-469) 《关系数据管理系统技术要求》(GB/T28821-1012)

《城市基础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 《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 《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 《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 《国家电子政务工程建设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关于我国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 《国家电子政务总体框架》 《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住建部2005年) 《城市地下空间开法利用管理规定》(建设部59号、第108号) 《电信建设管理办法》(国发委第20号) 《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 1.2设计方案 XX高新区智慧园区是一个大规模的建设工程。该工程以业务系统的相关数据为业务处理核心,以其它相关部门为信息交换对象,实现跨机构的大型综合与分布式的信息化系统。 面对这样一个大型的信息系统,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首先必须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和相关制度。保障XX高新区智慧园区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标准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互联互通。 1.2.1标准在系统建设中的作用 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与标准规范建设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各项内容的建设必须遵循标准和规范,其设计、开发和实施等需要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另一方面,标准和规范的制订和维护离不开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的建设实践,标准和规范必需符合实际需求,随着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的不断建设和推广,标准和规范也要根据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的进展不断完善。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生态XX高新区智慧园区及其配套体系的建设需要相应的标准和规范进行指导。标准和规范具有以下指导作用: ?有利于确保XX高新区智慧园区相关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有利于确保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网络互联互通; ?有利于确保XX高新区智慧园区建设安全可靠;

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林业地理信息系统建设解决方案 导读:"数字林业"是人类以数字的形式再现的林业信息场,是信息化的林业。"数字林业"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 "3S"技术在"数字林业"中重大意义 "数字林业"是人类以数字的形式再现的林业信息场,是信息化的林业。"数字林业"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是综合运用GIS、遥感、遥测、宽带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对林业资源进行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管理和辅助决策服务的技术系统;它具有数字化、网络化、虚拟仿真、优化决策支持和可视化表现等强大功能,为各级领导的宏观管理、指挥、调度、协调工作提供快速、准确的信息服务,用信息化技术改变传统的林业生产管理模式,从而全面实现森林资源管理工作的数字化,实现林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 "数字林业"的基础是首先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数字化、共享和管理。森林资源信息主要包括两大类信息,一类是森林资源档案,另一类是林相图。森林资源信息是“数字林业”信息化的基础,林业的重大应用系统如防火指挥、资源监测等都离不开森林资源信息的管理和查询、分析。基于3S技术实现森林资源信息的共享、交换、整合、调度与集成应用,是"数字林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林业系统应用"3S"技术时机非常恰当。因为,经过多年的发展,3S已经走过了大投入的阶段,其能力已经得到巨大认可,技术上非常成熟,边际成本很低。GIS在林业有着深厚的基础和优势,而国家的数字林业和林业六大工程的实施,正是处在这样一个时刻,正如国家林业局的指示:"继续抓好六大工程监测,监测工作要上新水平;六大工程信息化要上新层次;林业跨越式发展要靠六大工程,而六大工程最终还是要靠科研,靠信息化、现代化"。我国是发展中国家,发展3S必须优先依托经济效益高的行业,完成3S需要的必要积累。现在,我国3S总产值已经达到,而为了达到综合的社会经济效益,农、林业等需要国家投入发展3S的部门,已经可以通过相对较小的投入得到非常高的效益了。 目前各种"3S"产品非常多,包括国外著名的的Arcinfo软件、Mapinfo软件等,在国内也有很多的优秀的产品如中地的Mapgis、超图的SuperMap、山海经纬公司的Ez Gis等。尤其是山海经纬公司的EzGis产品在林业领域有着非常深入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森林资源更新办法doc

广西壮族自治区 县域森林资源主要数据更新办法 (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掌握各县森林资源主要数据变化动态,科学考评林业和生态建设成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以及《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制订本办法。 第二条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林业和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将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两大指标纳入《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对于促进林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生态文明示范区和林业强区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条广西各县(市、区)森林覆盖率、森林蓄积量等主要森林资源数据更新适用于本办法。 第二章森林资源数据更新的主要指标 第四条森林资源数据年度更新的主要指标为森林覆盖率和森林蓄积量两大指标。 森林覆盖率更新所涉及的数据包括:有林地(包括乔木林和竹林)、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未成林造林地、采伐迹地、火烧迹地、宜林地(包括其它无立木林地、宜林荒山荒地、宜林沙

荒地、宜林石漠化地等)、其它土地(包括建设用地、农用地等)面积和四旁树面积的增加和减少。森林蓄积量更新所涉及的数据包括:各树种组(包括杉木、马尾松、速生桉、其它阔叶树)、各龄组(包括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过熟林)蓄积量的增加和减少。 第三章相关定义和标准 第五条森林覆盖率定义及相关标准 (一)森林覆盖率。是指以行政区域为单位森林面积与土地面积的百分比,计算公式为: 森林覆盖率(%)=某个行政区域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00% 森林面积=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面积+农田林网及四旁树覆盖面积+农地乔木林面积+农地竹林面积+农地经济林面积。 (二)地类划分标准。有林地、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地等地类划分标准、四旁树划分标准按《广西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方法》(2008年)执行。 1.有林地:连续面积≥0.1 hm2 (1.5亩)、郁闭度≥0.20、附着有森林植被的林地,包括乔木林、红树林和竹林。 ①乔木林:由乔木树种组成的片林或林带。其中,乔木林带行数应在2行以上且行距≤4 m或林冠冠幅水平投影宽度在10 m 以上;当林带的缺损长度超过林带宽度3倍时,应视为两条林带;

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方案

城市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方案

1.系统概述 长期以来,政府各部门内部拥有着大量城市基础数据资源,但由于管理分散,制度规范不健全,造成重复采集、口径多乱、数出多门;各部门的指标数据自成体系,标准不一,共享程度较差。随着政府向“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管理职能的转变,就要求必须能够全面、准确掌握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强化政府部门掌控决策信息资源的能力,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整合与共享需求越来越紧密,但当前部门间信息共享多是点对点方式,没有统一的数据交换管理平台。因此各部门对加快解决数据资源分散管理、数据共享不足的问题需求十分迫切,需要建立城市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以解决以上问题。 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的建设,可以实现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的经济社会综合数据采集交换,为各部门提供更广泛的信息共享支持,一方面数据信息从各委办局、各所辖地区整合接入,另一方面也为政府和这些接入部门提供全面的共享服务。同时,以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建立为基础,整合来自各委办局和各所辖地区的、经过审核转换处理的数据资源,可实现对经济社会信息的统一和集中存储,确保数据的唯一性和准确性,为今后政府工作提供一致的基础数据支持。 数据整合共享只是手段,数据分析服务才是目的。依托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系统建设,可有效整合各政府部门所掌握的全市经济社会信息资源,满足政府业务对统一数据资源共享需要,进而提升形势分析预测水平,对政府在发展规划、投资布局、资源环境、管理创新、科学决策等业务提供强有力支持,提高了政府部门掌控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态势能力。 2.建设目标 1)建立科学合理的智慧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指标体系,力求全面反映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情况: 2)有组织、有计划、持续地对政府统计部门、政府各部门以及国民经济行业管理部门负责统计的关系到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信息资源进行收集、整合,

森林资源信息复习资料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学复习内容 1. 森林资源的特点  答: (1)森林资源的可再生性和再生的长期性;(2)森林资源功能的不可替代性;(3)森林资源产品转化的巨差性;(4)森林资源具有多种功能,可以提供多种物质和服务。 2.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概念与内涵 答: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对森林资源信息进行管理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过程,它是利用各种方法与手段,运用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的管理职能,对信息进行收集、存储、加工、生产提供使用服务的过程,以有效地利用人、财、物,控制森林资源按预定目标发展的活动。其前提是森林资源管理,强调信息的组织、加工、分配、服务的过程。通过信息对森林资源及其管理进行分析、决策与控制协调来规范人的行为。 3. 森林资源信息管理原理 答:复杂系统原理;多元化原理;时空综合化原理;中心渐递性原理;社会开放性原理;动态原理;整分合原理。 4. 三类调查的基本概念,内容,周期 答: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清查。其调查目的是为掌握全国和省(区、市)森林资源现状与消长变化动态,宏观分析森林资源变化与发展趋势,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和调整各种林业规划、计划,开展森林资源监测,预测森林资源发展趋势提供科学决策依据。全国森林资源清查主要是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采取设置固定样地为主,进行定期实测。调查内容主要是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的主要对象是森林资源及其生态状况。调查周期为每5年1次。 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调查单位是小班。调查周期为10年1次。 森林资源作业设计调查简称三类调查,是以某一特定范围或作业地段为单位进行的作业性调查,一般采用实测或抽样调查方法,对每个作业地段的森林资源、立地条件及更新状况等进行详细调查,目的是满足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在生产和科研中的作用

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在生产和科研中的作用 辽宁省自然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为进一步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强化对森林资源消长的控制与监督,辽宁省积极成立专门的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机构,并出台了一系列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政策和办法。全省国营林场按照政策规定,积极引进先进技术,不断提高森林资源档案管理质量,为林场的科研工作和生产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本文就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在生产和科研中的作用做了研究和探讨。 标签:辽宁省森林资源档案管理生产科研 1 档案管理是做好林场科研和生产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国营林场是国家专门的培育和保护森林资源的带有林业生产性质的事业单位,它以国家投资为主,专门从事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工作。从划分等级上来看,国营林场是第四级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单位,其主要工作内容为森林资源的开发、培育、保护等。国营林场通过对森林资源的建档及管理,不仅掌握了现有森林资源的数量和种类等信息,还实现了对森林资源的动态发展预测,通过先进科技手段,对其利用情况进行评价,并制定相应林业规划,合理安排和组织各项林业生产经营活动。森林资源档案管理是做好林场科研和生产活动的前提和基础,它极大地推动了林场的稳定高效发展。 1.1 为林场经营方案的制定和完善提供了必要依据。辽宁省陡岭林场是一个国营林场,其占地面积为8037.5hm2,其中林地面积为7658.8hm2,森林覆盖率91%。总蓄积1070062m3。森林分类面积7654.3公顷,占林场土地总面积90.89%,蓄积1070062m3。其中:国家公益林面积2439.5公顷,蓄积313840m3,地方公益林面积297.8公顷蓄积41761m3,商品林面积4975.6公顷,蓄积714461m3。人工林面积3939.4公顷,蓄积量636162m3,主要树种以落叶松为主;天然林面积3320.3公顷,蓄积433900m3,主要树种以柞树为主。陡岭林场在进行森林资源建档与管理时,必须先进行森林资源数据统计与整理,再通过分类归档的方式做好档案保存与管理。林场要想制定出科学合理的经营方案,就必须做好森林资源档案管理工作,并以此为依据,制定相应的经营策略和具体经营目标。 1.2 为森林资源的调查和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国家为了解和掌握某一地区林地和林区范围内的动植物生长活动情况或其环境状况,常会开展林业调查也称森林子资源调查,其主要目在于掌握一地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质量以及其生长规律等,具有很高的科学价值和环境价值。陡岭林场自1986-2004年共开展了三次森林资源二级调查和分类经营。其中,林场保存的森林资源档案为调查工作提供了详细完整的基础技术资料,保证了调查工作的顺利进行,极大地提高了调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陡岭林场作为一家省内大型国有林场,其资金和技术实力雄厚,仅在“十二·五”期间就实现了年均木材生产面积1.7万m3,年均完成主伐40.0hm2,成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