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氢防护

硫化氢防护
硫化氢防护

7.6 Hydrogen Sulphide (H2S) Prevention

7.6硫化氢防护

7.6.1 H2S Sources During Drilling

Hydrogen sulphide (H2S) may present in reservoir fluids in the operated wells. There are a number of possible sources of H2S in well fluids, the most common sources are:

-Drilling fluid additive decomposes under high pressure and temperature.

-Function of bacteria in the drilling fluid.

-During drilling into formation containing H2S, a lot of H2S enters into well. H2S gas field often exists in carbonate sand, especially in the sediment environment of carbonate sand associated with sulphate. Generally speaking, the content of H2S increases with the depth.

7.6.1钻井过程中硫化氢来源

硫化氢(H2S)可能会出现在作业井中的储层流体中。流体中有几种潜在的硫化氢来源,最常见的硫化氢来源是:-某些钻井液处理剂在高压高温下分解;

-钻井液中细菌的作用;

-钻入含H2S地层,大量H2S侵入井中,H2S气田多存在于碳酸盐岩地层中,尤其在与硫酸岩伴生的碳酸盐沉积环境中,H2S更为普遍。一般地讲,H2S含量随地层埋深增加而增大。

7.6.2 Hazard of H2S

Hydrogen sulfide is a highly toxic, colorless gas, heavier than air, with the odor of rotten eggs. If ignited, it burns with a blue flame and produces sulfur dioxide, which is a very irritating gas with a pungent odor. H2S forms explosive mixtures with air, the lower explosive limit is 4.3% hydrogen sulfide, and the upper explosive limit is 46.0%.

During drilling operations, the consequences of H2S leaks can be very serious. Personnel can be incapacitated by relatively low concentrations of H2S in a very short time and equipment can suffer catastrophic failure due to H2S embrittlement.

7.6.2 硫化氢危害

H2S是一种剧毒、无色、比空气重且具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若点燃将产生蓝色火焰,并生成SO2,它也是一种具有刺激味的有毒气体,H2S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性气体,爆炸下限为4.3%,上限为46.0%。

在钻井过程中,硫化氢的溢出可能导致严重的结果。低浓度的H2S也会在很短时间内使人失去知觉,设备也会因H2S的脆化(氢脆)而出现灾难性故障。

7.6.2.1 Hazard of H2S on Person

H2S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by a characteristic foul, rotten egg odor. Prolonged exposure to low concentrations will dull the sense of smell. This can be fatal to those who think they can detect dangerous concentrations by the offensive odor.

It acts on the eyes and respiratory system, resulting in irritation. Irritation to the eyes often causes severe pain and may incapacitate the worker. When high concentrations are present, death, due to lung paralysis, may occur before the odor is detected.

7.6.2.1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

一般用H2S具有恶臭和臭鸡蛋气味的特性来识别,但与低浓度的H2S的接触时间过长,将使嗅觉迟钝。对那些自认为能通过刺激性气味来检测危险浓度的人来说是致命的。它还对眼睛和呼吸系统具有危害,对眼睛的刺激经常会导致严重的疼痛感,并可能会使人失去知觉。当在高浓度的H2S下,在你闻出气味之前,即可能由于肺呼吸麻痹,导致死亡。

See below toxicity table of H2S

请见下面的不同浓度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数据表

Toxicity Table of H2S

7.6.2.2 Hazard of H2S on Metal

H2S dissolves in water to form a weak acid that can cause pitting of metal, when it is in a mixture of oxygen or carbon dioxide, this reaction is increased. The most significant reaction is hydrogen embrittlement or known as sulfide stress cracking. Sulfide stress cracking is a result of metals being subjected to high stress in a corrosive environment where hydrogen sulfide is present. The metal will often fail in a brittle manner.

7.6.2.2硫化氢对金属材料的危害

H2S溶在水中将形成一种弱酸,它能使金属出现麻点状腐蚀,当它与氧气或二氧化碳混合时,这种反应将加快。H2S最明显的反应是氢脆,或称为硫应力裂纹,硫应力裂纹是金属在H2S存在的腐蚀环境中受到高应力的结果,金属变得很脆。

7.6.3 Layout of Well Site in Sulfurous Gas Field

Information regarding prevailing seasonal wind direction should be obtained from local meteorological information before drilling commence.

7.6.3含硫气田井场布置

钻前工程施工前,应从气象资料中了解当地季节风的风向。

Prevailing wind should be taken into consideration when installing drilling equipment. Space around the well site should be clear for the seasonal wind to pass by.

井场及钻机设备的安放位置应考虑季节风风向。井场周围要空旷,尽量在前后或左右方向能让季节风畅通。

Doghouse, office and drilling fluid laboratory should be located upwind.

井场值班室、工作室、钻井液室等应设置在井场季节风的上风方向。

Wireline logging unit and other mobile vehicles should be as far away from the bore as possible with a distance of at least 25 m.

测井车等辅助设备和机动车辆,应尽量远离井口,至少在25m以外。

Wind socks shall be put on such places as the mast, the entrance of wind to well site. Once there is any emergency, e.g.

H2S concentration exceeding critical concentration, crew members shall scatter to upwind places.

在井架上、井场季节风入口处等地应设置风向标。一旦发生紧急情况(如硫化氢浓度超过安全临界浓度),钻井人员可向上风方向疏散。

At the place where H2S is easy to concentrate such as drilling floor and shale shaker, ventilation fans shall be installed to disperse H2S content all over the well site.

在钻台上下,振动筛等硫化氢易聚积的地方,应安装排风扇,以驱散工作场所弥漫的硫化氢。

50m before drilling into the gas formation, the wind protecting shield and other similar things on monkey board shall be removed.

进入气层前50m应将二层台设置的防风帆布和其它类似围布拆除。

Make sure communication is in good condition.

确保通讯系统畅通。

7.6.4 Special Requirement in H2S Wells

7.6.4 含H2S井的特殊要求

All zones known to contain or suspected to contain H2S are to be noted on the drilling program.

所有认为含有H2S气体或怀疑含有H2S气体的区域都应在钻井设计中做出说明。

All tubular goods, wellhead equipment, and other drilling equipment which may be exposed to H2S during the course of operations, are to be selected, considering the metallurgical properties which will reduce the chance of failure.

对于在使用中可能接触H2S气体的所有管状部件,井口设备和其它钻井设备,在选择时应考虑它们的金属性能,以减少事故的发生机会。

To minimize intrusion of H2S into the wellbore, drilling mud weight should be controlled at a level to prevent gas intrusion.

为了减少H2S气侵,应当把钻井泥浆重量控制到防止气体侵入的水平上。

Drilling program should include the use of a H2S scavenger in the drilling fluid system to reduce the reaction of H2S on the drill string, mud pumps, chokes, and piping. Scavengers can also reduce the amount of hydrogen sulfide reaching the surface.

钻井设计中应包括在钻井液中使用H2S清除剂,从而降低H2S对钻柱,泥浆泵,节流管汇和管道的化学反应,它也能减少H2S到达地面的数量。

The pH of the drilling fluid should be maintained above 9.5 at all times. In some cases, the pH value higher than 11.5 is required to prevent a reduction in the pH below 9.5 while making a trip with the drill string.

钻井液的PH值任何时候必须大于9.5,在一些情况下,要求PH值大于11.5,以防PH值在起下钻管柱时低于9.5。

Every effort should be made to pull drill string dry. If it is necessary to pull the string wet after penetration of H2S bearing zone, close monitoring of the working area should be provided and protective breathing apparatus should be on standby if necessary.

要尽一切努力使提出的钻具保持干燥。如果在钻入含H2S地层时需要将钻具湿着提上来,要对工作区域进行密切监测,并准备好呼吸装置以备使用。

Breathing apparatus should be worn by personnel in the working area prior to circulating bottoms-up. if H2S is indicated in sufficient quantities.

如果H2S显示明显,工作区域的人员要在井底泥浆循环上来之前戴上呼吸装置。

Breathing apparatus should be worn by personnel on the drillfloor from 10-20 stands in advance of retrieving the core barrel and especially while the cores are being removed from the core barrel. Cores should be sealed and marked indicating the presence of H2S before transportation.

在上提取芯筒并离钻台10-20个立柱时,特别是当岩芯从取芯桶取出时,钻台上的人员要戴呼吸装置。在装运之前,将岩芯密封,并标出此岩芯含H2S情况。

7.6.5 H2S Detection

7.6.5 H2S的监测

Rig site shall have sufficient H2S detection systems. The type and number of detection units should be decided based on the local conditions, the type of operation and the local laws and regulations.

井场必须配备充足的H2S监测系统。监测设备的种类和数量应根据现场情况、作业类型以及当地的法律法规来确定。

Fixed H2S gas detection system should consist of a visual and an audible alarm. The gas detectors should be located where there is the greatest potential to detect H2S:

- Bell nipple

- Driller’s console

- Mud tanks

- Shale shaker

- Well cellar

固定式H2S气体检测系统应包括声、光报警功能。安放在最容易检测到H2S的地方:

- 喇叭口

- 司钻控制台

- 泥浆罐

- 振动筛

- 圆井

Certain numbers of portable H2S meters should be used. Refer to appendix 7 Guideline of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for detailed information regarding the allocation of detection system.

- 应在井场上配备一定数量的便携式H2S检测仪。具体检测仪器的配备的详细要求请参见附件7应急预案指南。

The warning alarm(s) shall be generated automatically when the H2S concentration exceeds the permissible exposure limit (10ppm), the alarms should be divided into 3 levels:

- The first level alarm should be set at 10ppm (permissible exposure limit)

- The second level alarm should be set at 20ppm (safe threshold limit)

- The third level alarm should be set at 100ppm (dangerous threshold limit), the alarm signal should be clearly discriminate from the first and second level alarms.

H2S报警系统必须在空气中H2S含量超过10ppm时自动报警,设置的报警应划分为3个等级:

-第一级报警值应设置在10ppm (允许暴露阈限值)

-第二级报警值应设置在20ppm (安全临界浓度值)

-第三级报警值应设置100ppm (危险临界浓度值),其报警信号应与一级和二级报警信号有明显区别

7.6.7 Breathing Apparatus

7.6.7 呼吸器

Personnel working in H2S area must carry a positive pressure breathing mask.

在存在H2S的空间内作业的人员必须携带正压式呼吸面具。

A plan shall be prepared for the requisite number of breathing apparatus in addition to a precise description of the

location of each unit. This type of equipment should be located strategically so that they can quickly be reached by all personnel involved if an emergency occurs.

要对呼吸器的数量和每个呼吸器的放置地点做出详细的描述。这些呼吸器应放置在非常关键的地方,以便在出现紧急情况时,所有相关人员都能够迅速地拿到。

All breathing apparatus shall be worn and used according to the manufacture’s specifications. During evacuation, the external air supply shall be disconnected, and there shall be sufficient compressed air within the breathing apparatus which could last for a minimum of 30 minutes.

必须按照生产厂家用户手册的要求穿戴和使用所有的呼吸器。在撤离的过程中,外部气源必须断开,同时必须保证呼吸器内有足够的压缩空气以维持至少30分钟的呼吸用气。

All breathing apparatus shall be checked before and after use. In addition, the units shall be checked once a month to ensure that the equipment are well maintained and in good condition.

在使用前后必须进行呼吸器的检查,另外,每月必须进行一次检查来保证设备得到充分的维护并处于良好工作状态

Only full-face masks shall be used with the breathing apparatus. The masks shall seal properly. Personnel with a beard or who cannot demonstrate a fully adequate seal shall not perform work in H2S environment.

呼吸要使用全遮盖面罩,面罩必须密封良好。带有胡须或无法充分密封面罩的人员不应在H2S环境中工作。

Filter masks or fresh-air masks without positive-pressure shall not be used during the execution of duties where H2S may occurs

过滤面罩或无正压的新鲜空气面罩不能用于接触H2S的作业中。

7.6.8 Emergency Response

When the warning alarm is generated, the emergency plan shall be carried out and relevant response measures shall be implemented according to the emergency plan and based on different levels of alarms.

7.6.8 应急响应

在H2S监测系统报警后,应启动应急预案,并按照应急预案的相关要求,根据不同的报警级别采取相应的响应措施。

7.6.9 Training

See 3.1.3 Training and Certification

7.6.9 培训

参见3.1.3培训和证书。

7.6.10 防硫化氢演习

7.6.10 H2S Drill

See Appendix 7 Guideline of Emergency Response Plan.

见附件7应急预案指南

排水系统中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示范文本

排水系统中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示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排水系统中硫化氢的危害及预防措施示 范文本 使用指引:此解决方案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近年来,硫化氢中毒事故接连不断地发生,而且大多 都发生在地下管道及窖井等地方。据资料介绍,排水系统 中的管道及闸井等部位容易积聚对人体有害的硫化氢气 体,稍有不慎易造成人员伤亡事故。 排水系统中硫化氢的危害 排水系统中主要吸纳了生活污水及工矿企业排水的废 水,其中的一些化学物质在密闭的排水管道及设施中,在 特定的条件下相互混合,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新的物质。这 些物质中有一些对设置管道产生腐蚀,有一些对人的身体 构成危害,其中硫化氢就是一种非常有害的物质。硫化氢 是一种无色,带有腐蛋臭味,且具有刺激性和窒息性的气

体。常高浓度集中在通风不良的下水道底部、各种污水井底部、污泥坑塘和污水河底泥中。下水道内产生恶臭的物质主要是硫化氢。由于附着于下水道管壁所形成的粘泥中有一种特殊的专性厌氧菌,这种细菌主要是硫酸盐还原菌,在厌氧条件下将污水中的含硫酸盐有机物还原,使之生成硫化氢。影响硫化氢生成的因素有pH值、温度、有机物浓度、氧化还原点位(ORP)、污水滞留时间、排水设备状态等 硫化氢中毒的预防和抢救 ——作业时的防护措施 1、进入含硫化氢现场工作的员工,必须身体健康,无各种疾病。 2、进入含硫化氢现场工作,如下井等,必须履行审批手续。 3、管理人员必须清楚该作业管道、泵站的具体情况,

涉硫化工装置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

硫化氢防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涉硫化工装置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 本规定适用于中试提取的涉及硫化氢生产(产生)的化工装置的硫化氢气体防护的安全技术管理。 第一章生产管理 第一条存在硫化氢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预防硫化氢中毒的设备、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二条对伴随有硫化物的生产工艺过程,应从原料硫化铁含量的分析评估开始,在生产过程中生产环境和作业点的硫化氢浓度分析评估的基础上,建立硫化氢分布等动态硫化氢分布图,确定危险作业点和危险区域,制订相应的生产技术方案及工艺、设备、安全管理措施。 第三条因原料组分变化、工艺流程、装置改造、操作参数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硫化氢浓度超过允许含量时,生产、技术、设备和安全管理等主管部门应及时告知有关车间、班组或岗位其变更情况。主要装置控制室应设置含原料硫或硫化氢含量动态显示牌。

第八条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单位应制订相应的作业过程防护管理规定,并建立定期隐患排查整改制度。 定期对可能存在硫化氢的作业场所进行硫化氢浓度监测、分析评估,并将结果存档和向作业人员公布。企业的监测仪器及个体防护装备应由专人管理并建立装备档案。 第九条硫化氢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或曾发生过硫化氢中毒的作业场所,应作为重点部位,进行监控,并建立监控检查台帐。 第十条在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的主要出入口应设置醒目的中文危险危害因素告知牌,在作业的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志。发生源多而集中,影响范围较大时,按GB2893-2001规定可在地面用红或红黑间隔的斑马线表示防止人员随意进入的危险区域,涉及硫化氢的设备、管道上应涂刷提醒人们注意的黄色或黄黑相间的色环。 装置内应设置风向标,风向标的设置宜采用高点和低点双点的设置方式,高点设置在装置最高处,低点设置在人员相对集中的控制室、休息室等区域。

硫化氢防护管理规定

硫化氢防护管理规定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

硫化氢防护管理规定 炼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防止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执行本规定;油田企业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对硫化氢的防护,应按石油行业标准(SY)的有关规定执行;销售企业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一章工艺管理 第一条存在H 2 S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预防硫化氢中毒的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二条对存在硫化物的生产工艺应从原油评价开始,对生产过程中总硫和硫化氢分布生产环境和作业点的硫化氢浓度调查等建立动态硫分布图,制订相应的加工方案及工艺、管理措施。 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的规定和要求。对高温高压易腐蚀部位,应加强设备检测。对不符合防止硫化氢中毒要求的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第三条因原料组分变化、加工流程、装置改造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硫化氢浓度超过允许含量时,主管部门应及时通知有关车间、班组或岗位。主要装置控制室应设置含硫原料(介质)硫或硫化氢含量动态显示牌。 第四条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污水气提装置处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统。 保证脱硫和硫磺回收装置的正常运转,做好设备、管线的密封,禁止将硫化氢气体直接排入大气。 第五条加快工艺技术的革新改造,对所有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改为密闭方式,从根本上减少硫化氢的危害。 第二章作业过程防护 第六条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单位应制订相应的作业过程防护管理规定,并建立定期隐患调查整改制度。 定期对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工作场所进行硫化氢浓度监测评价,并将结果存档、上报和向劳动者公布。监测仪器及个体防护设备应由专人管理并建立设备档案。 第七条 H 2S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或曾发生过H 2 S中毒的作业场所,应作为重 点隐患点,进行监控,并建立台帐。 第八条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识。发生源多而集中,影响范围较大时,可在地面用黑黄间隔的斑马线表示区域范围。 装置高处应设置风向标。

硫化氢防护管理的规定.doc

硫化氢防护管理规定 炼化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为防止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应严格执行本规定;油田企业在油气勘探开发过程中,对硫化氢的防护,应按石油行业标准( SY)的有关规定执行;销售企业 宜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一章工艺管理 第一条存在 H2S危害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中,预防硫化氢中毒的设施应与主 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二条对存在硫化物的生产工艺应从原油评价开始,对生产过程中总硫和硫化氢分布 生产环境和作业点的硫化氢浓度调查等建立动态硫分布图,制订相应的加工方案及工艺、管理措施。 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的规定和要求。对高温高压易腐蚀部位,应加强设备检测。对不符合防止硫化氢中毒要求的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第三条因原料组分变化、加工流程、装置改造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硫化氢浓 度超过允许含量时,主管部门应及时通知有关车间、班组或岗位。主要装置控制室应设置含 硫原料(介质)硫或硫化氢含量动态显示牌。 第四条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污水气提装置处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统。 保证脱硫和硫磺回收装置的正常运转,做好设备、管线的密封,禁止将硫化氢气体直接 排入大气。 第五条加快工艺技术的革新改造,对所有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改为密闭 方式,从根本上减少硫化氢的危害。 第二章作业过程防护 第六条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单位应制订相应的作业过程防护管理规定,并建立定期隐患调查整改制度。 定期对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工作场所进行硫化氢浓度监测评价,并将结果存档、上报和向劳动者公布。监测仪器及个体防护设备应由专人管理并建立设备档案。 第七条 H 2S 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或曾发生过H2S 中毒的作业场所,应作为重点隐患点, 进行监控,并建立台帐。 第八条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识。发生源多而集中, 影响范围较大时,可在地面用黑黄间隔的斑马线表示区域范围。 装置高处应设置风向标。 第九条在可能有硫化氢泄漏的工作场所使用的固定式和便携式硫化氢监测仪器。其低 位报警点均应设置在 3 3 10mg/m ,高位报警点均应设置在 50mg/m。 现场需要 24h 连续监测硫化氢浓度时,应采用固定式硫化氢监测仪。显示报警盘应设置

含硫化氢环境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含硫化氢环境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一)井场及钻井设备的布置 1.井场选址应远离人口稠密的村镇,油气井井口距高压线及其他永久性设施不小于75m;距民宅不小于100m;距铁路、高速公路不小于200m;距学校、医院和大型油库等人口密集性、高危性场所不小于500m。 2.井场周围应空旷,风能在井场前后或左右方向畅通流动;井场上应有两个以上出入口,便于应急时采取抢救措施和疏散人员。 3.钻井设备的安放位置应考虑当地的主要风向和钻开含硫油气层时的季节风风向。井场值班室、工程室、钻井液室、气防器材室等应设置在井场主要风向的上风方向。 4.井场发电房、锅炉房和储油罐的摆放,以及电气设备、照明器具及输电线路的安装应按《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SY/T5225-2005)中的相应规定执行。 5.井场周围应设置两到三处临时安全区,一个位于当地季节风的上风方向处(一般为生活区方向),其余与之成90℃~120℃分布。 6.在临时安全区、道路入口处、井架上、值班房等处安装风向指示器。 7.在钻进含硫油气层前,应将机泵房、循环系统及二层台等处设置的防风护套和其他类似围布撤除。寒冷地区在冬季施工时,对保温设施可采取相应的通风措施,保证工作场所空气流通。

(二)硫化氢的监测及人身安全防护 1.硫化氢易聚集的区域,如井口、循环池等处应设立毒气警告标志。 2.作业区应配备空气呼吸器、充气泵、可燃气体监测报警仪、便携式硫化氢监测报警仪和固定式硫化氢监测报警仪。 3.值班干部、当班司钻、副司钻和“坐岗”人员应佩戴便携式硫化氢监测报警仪;固定式硫化氢监测报警仪应在司钻或操作员位置、方井、振动筛、井场工作室等地方设置探头,并能同时发出生光报警。

石油化工企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范山东标准2020版

石油化工企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的硫化氢防护设计管理、风险辨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作业管理、警示与标识、检测与防护、人员培训以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硫化氢泄漏风险的石油化工企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158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T 203 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GB 2894 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 29639 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 30871 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GB/T 50393 钢制石油储罐防腐蚀工程技术标准 GB/T 50493 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AQ 3047 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规范 SH 3009 石油化工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 SH/T 3096 高硫原油加工装置设备和管道设计选材导则 DB37/T 3194 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硫化氢环境 hydrogen sulfide environment 含有或可能含有硫化氢的区域。 3.2 一脱三注 one removal and three injection 石油化工企业采用的原油脱盐、注碱、注氨和注缓蚀剂等工艺防腐措施。 4 设计管理

4.1 企业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预防硫化氢中毒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4.2 设计时应考虑原油硫含量不均匀性所带来的影响,加工装置应按可能达到的最大硫含量设计。4.3 设备、管线材质应按SH/T 3096规定合理选用,硫化氢富集的设备、管线宜升高选材等级,防止硫化氢腐蚀泄漏。 4.4 中间产品罐、污油罐、酸性水罐(含硫污水罐)等含硫化氢储罐宜考虑设计氮封。 4.5 设计时应配备适量的设备腐蚀检测设备、硫化氢检测报警仪(宜具有定位、无线传输功能)和硫化氢捕消设备等,硫化氢富集的关键设备和管线宜提升安全仪表系统(SIS)等级。 5 风险辨识 5.1 企业应全面开展硫化氢泄漏风险辨识,确定涉硫化氢区域并绘制分布图。 5.2 企业应对日常作业过程开展硫化氢泄漏风险辨识,包括但不限于切水、采样、人工检尺和装卸。 5.3 企业应对施工(检维修)作业过程开展硫化氢泄漏风险辨识,包括但不限于进入受限空间、盲板抽堵、阀门管件更换、一次表拆检、清污清淤和低点排凝。 5.4 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及装置大检修开车前,企业应对存在硫化氢泄漏或积聚风险的工艺、设备、设施、受限空间、低洼处等进行全面的风险辨识,形成风险点清单并在正常运行后定期检测硫化氢浓度。 5.5 企业应根据风险辨识结果组织制定防止硫化氢中毒的防控、消减措施,并依据DB37/T 3194要求对涉硫化氢区域实施风险管控。 6 生产管理 6.1 企业应从原料中硫含量的分析评估开始,制订相应的加工方案及工艺、设备、安全管理措施,采用工艺、设备防腐等技术措施降低硫化氢泄漏风险。 6.2 因原料组分、加工流程、装置改造或操作参数发生变化导致硫化氢浓度超过设计值时,应启动变更管理程序,辨识变更带来的风险,及时完善安全防控措施。 6.3 加工高含硫原油的常减压蒸馏装置应严格“一脱三注”,并做好分馏塔、汽提塔顶注缓蚀剂等工艺防腐措施。 6.4 高含硫化氢的气体应脱硫处理后使用,严禁不脱硫直接做燃料,酸性气火炬的设置应符合SH 3009的规定。 6.5 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汽提装置处理,不得直接排入下水道、排污沟等污水收集系统。 6.6 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改为自动或密闭方式。 7 设备管理 7.1 企业应组织做好现役装置设备管道材质的核查和确认,应对存在高温、高压的易腐蚀部位或者可能产生低温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以及弯头等易冲刷部位加强检测和维护。 7.2 原油罐、中间产品罐、产品罐、污油罐、酸性水罐(含硫污水罐)和气柜等的含硫化氢设备应按照GB/T 50393要求进行运行维护与检测。 7.3 涉硫化氢生产装置、储罐停工停用时,应采取化学清洗、钝化处理或氮气保护等措施。 8 作业管理

硫化氢的防护和处理

硫化氢的防护和处理 目录 第一单元硫化氢气体的危害 (1) 第二单元含硫化氢气体井的井场布置及要求 (5) 第三单元怀疑有硫化氢时应采取的措施 (6) 第四单元钻井过程中硫化氢气体的处理............................ 1.0 第五单元含硫化氢地区作业的应急预案 1.1 第六单元硫化氢的腐蚀特征和影响因素............................ 1.3 第七单元硫化氢中毒途径及现场急救14 第八单元空气呼吸器和硫化氢检测器20 第一单元硫化氢气体的危害 」、概述 由于人类对石油、天然气及地热能源的需要,要钻探高压深井,在这类钻井中就可能钻遇含有硫化氢的地层。目前,我国已开发的油田不同程度地含有硫化氢气体,甚至有的油田含量极高。如四川石油管理局含硫化氢气田约占已开发气田的78.6 %,其中卧龙河气田含硫化氢高达10 % (体积比),华北油田晋县赵兰庄硫化氢气田硫化氢含量高达92 %。在油田生产中可能遇到硫化氢的有钻井、修井、采油、注水、集输、原油处理、运输及储运等工艺过程。硫化氢是仅次于氰化物的剧毒物,是易致人死亡的有毒气体。一旦硫化氢含量超标油气井发生井喷失控,将导致灾难性的悲剧。如华北油田的赵48井,试油起 电缆,诱发井喷失控,硫化氢气体大量喷出,当场6人死亡,数人中毒,造成

20余万人的大逃亡。四川的垫25井井喷失控,硫化氢气体迫使方圆数千米内的百姓弃家逃难;硫化氢气体不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安全,而且还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同时,它对金属设备、工具也将造成严重的腐蚀破坏。天然气中硫化氢气体是客观存在的,只要掌握了它的特性,有一套完善的硫化氢防护措施和管理制度,不仅可以实现优质安全钻井生产,而且还可以通过一套回收装置,为其他工业提供工业原料。因此,为确保人员的绝对安全,杜绝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我们必须了解硫化氢气体的来源和危害,掌握硫化氢气体的预防及处理知识。 二、硫化氢的物理化学性质 据加拿大节能局的统计,在1976 —1989年的14年中加拿大有30名工人死于硫化氢中毒。如果了解了这种气体的性质,也许可以防止此类事故的发生。为了准确地检测硫化氢的位置,你首先要了解这种气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只有了解了硫化氢的性质,才能避免因直接与这种气体接触受到伤害。 所有的气体通常都是从以下7个主要方面描述的:颜色、气味、蜜度。燃堡囫晚邀度j懈度(在水中)、沸点。硫化氢也不例外,通过上述几方面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全面准确地了解硫化氢。 (1)颜色:硫化氢是无色、剧毒、酸性气体,人的肉眼看不见。这就意味着你用眼睛是无法判断是否存在。因此,这种气体就变得更加危险。 (2)气味:硫化氢有一种特殊的令人讨厌的臭鸡蛋味,即使是低浓度的硫化氢,也可以损伤你的嗅觉。因此,用鼻子来检测这种气体会致命。 (3)密度:硫化氢是一种比空气密度大的气体,其相对密度为1.176。因此它存在于地势低的地方,像地坑、地下室、大容器里。如果你发现处在被告知有硫化氢的地方,那么你就应立刻采取自我保护措施。只要有可能,都要在上风向、地势较高 的地方工作。 (4)爆炸极限:当硫化氢气体以适当的比例(4.3% —46% )与空气或氧气混合,就

硫化氢安全防护知识试题及答案

硫化氢安全防护知识答题 单位:姓名:分数: 一、硫化氢概念:H2S,是可燃性无色气体,具有典型的臭蛋味,是一种神经毒剂,亦为窒息性和刺激性气体。其对人的毒作用主要是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被称之为“无形的杀手”、“瞬间杀手” 二、硫化氢的特点: 剧毒-----致命易燃-----可爆无色-----不能用眼睛识别 比空气重----通常聚积于低洼地带 低含量时有一股臭蛋味,但不能靠嗅觉检测 对一些金属有腐蚀作用容易被风或气流驱散 三、硫化氢的危害是什么? 1、对人体的危害:硫化氢被吸入人体,首先剌激呼吸道。其次,刺激神经系统,导致头晕,丧失平衡,呼吸困难,心跳加速,严重时,心脏缺氧而死亡。 2、硫化氢对设备材料的危害:硫化氢对金属材料的腐蚀性。硫化氢溶于水形成弱酸,对金属的腐蚀形式有电化学失重腐蚀、氢脆和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以后两者为主,一般统称为氢脆破坏。 3、硫化氢对环境的危害:硫化氢略重于空气,往往对环境造成极大影响,主要是对大气和水源的污染,且污染非常严重,危害巨大。 四、依据SY/T5087-2005行业标准《职业性安全暴露极限》和《毒气的强度等级》可将采油厂含硫化氢的油井按照硫化氢检测出来的浓度分为哪五个等级: 第一等级为15mg/m3以内;(10PPM) (安全) 第二等级为15mg/m3~30mg/m3;(10PPM~20PPM) (尚安全,超过1小时有明显不适) 第三等级为30mg/m3~150mg/m3 ;(20PPM~100PPM) (暴露15分钟出现头痛、肺浮肿,眼睛产生严重刺激和伤害,症状明显。) 第四等级为150mg/m3~450mg/m3 ;(100PPM~300PPM)(3~5分钟失去嗅觉,为立即危害生命和健康的浓度值。) 第五等级为450mg/m3以上。(导致人身伤亡) 五、职业性安全暴露极限 1、15mg/m3 限时加权平均值是日工作8小时的暴露安全极限(10PPM)

含硫化氢环境中的安全防护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含硫化氢环境中的安全防护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670-29 含硫化氢环境中的安全防护措施(正 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 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 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一)井场及钻井设备的布置 1.井场选址应远离人口稠密的村镇,油气井井口距高压线及其他永久性设施不小于75m;距民宅不小于100m;距铁路、高速公路不小于200m;距学校、医院和大型油库等人口密集性、高危性场所不小于500m。 2.井场周围应空旷,风能在井场前后或左右方向畅通流动;井场上应有两个以上出入口,便于应急时采取抢救措施和疏散人员。 3.钻井设备的安放位置应考虑当地的主要风向和钻开含硫油气层时的季节风风向。井场值班室、工程室、钻井液室、气防器材室等应设置在井场主要风向的上风方向。 4.井场发电房、锅炉房和储油罐的摆放,以及电

气设备、照明器具及输电线路的安装应按《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SY/T5225-2005)中的相应规定执行。 5.井场周围应设置两到三处临时安全区,一个位于当地季节风的上风方向处(一般为生活区方向),其余与之成90℃~120℃分布。 6.在临时安全区、道路入口处、井架上、值班房等处安装风向指示器。 7.在钻进含硫油气层前,应将机泵房、循环系统及二层台等处设置的防风护套和其他类似围布撤除。寒冷地区在冬季施工时,对保温设施可采取相应的通风措施,保证工作场所空气流通。 (二)硫化氢的监测及人身安全防护 1.硫化氢易聚集的区域,如井口、循环池等处应设立毒气警告标志。 2.作业区应配备空气呼吸器、充气泵、可燃气体监测报警仪、便携式硫化氢监测报警仪和固定式硫化氢监测报警仪。

硫化氢安全防护七大注意事项(新编版)

( 安全技术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硫化氢安全防护七大注意事项 (新编版) Technical safety means that the pursuit of technology should also include ensuring that people make mistakes

硫化氢安全防护七大注意事项(新编版) 一、危险区域 1、极度危险区域 硫化氢在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是10mg/m3。 当浓度≥760mg/m3(502ppm)时,人会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麻痹而死亡,此区域属于极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 硫磺回收装置,污水汽提装置,火炬装置,酸性气管线沿途区域,气体、气分脱硫火炬罐,一、二气分脱硫部分。 进入上述区域要得到车间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 2、高度危险区域 当硫化氢浓度介于300~760mg/m3(198~502ppm)时,可引发

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恶心、呕吐、排尿困难。此区域属于高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 蒸馏装置蒸、常顶、减顶切水及轻烃回收回流罐切水,脱硫罐切液,轻烃回收脱丁烷塔顶酸性水,轻烃回收单元干气管线,火炬线沿途区域,瓦斯罐,瓦斯管网沿途2米之内,催化、加氢酸性水罐,催化分馏部分、稳定部分、脱硫部分、压缩机,641、642废汽油罐等。 进入上述区域要得到车间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 3、中度危险区域 当硫化氢浓度10mg/m3~300mg/m3(6.6~198ppm)时,可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此区域属于高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 硫磺联合装置的液硫储存及成型单元,污水场,蒸馏装置电脱盐切水、污水池。 进入上述区域要得到车间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佩戴正

七大硫化氢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七大硫化氢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9 页

七大硫化氢安全防护注意事项 硫化氢在空气中的最高容许浓度是10mg/m3。 当浓度≥760mg/m3(502ppm)时,人会很快出现急性中毒,呼吸麻痹而死亡,此区域属于极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硫磺回收装置,污水汽提装置,火炬装置,酸性气管线沿途区域,气体、气分脱硫火炬罐,一、二气分脱硫部分。 进入上述区域要得到车间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 2、高度危险区域 当硫化氢浓度介于300~760mg/m3(198~502ppm)时,可引发肺水肿、支气管炎及肺炎、头痛、头昏、恶心、呕吐、排尿困难。此区域属于高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 蒸馏装置蒸、常顶、减顶切水及轻烃回收回流罐切水,脱硫罐切液,轻烃回收脱丁烷塔顶酸性水,轻烃回收单元干气管线,火炬线沿途区域,瓦斯罐,瓦斯管网沿途2米之内,催化、加氢酸性水罐,催化分馏部分、稳定部分、脱硫部分、压缩机,641、642废汽油罐等。 进入上述区域要得到车间许可,并须有监护人员陪同,佩戴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使用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 3、中度危险区域 当硫化氢浓度10mg/m3~300mg/m3(6.6~198ppm)时,可出现眼急性刺激症状,稍长时间接触引起肺水肿。此区域属于高度危险区域,可能出现在以下装置附近: 硫磺联合装置的液硫储存及成型单元,污水场,蒸馏装置电脱盐切水、污水池。 第 2 页共 9 页

含硫化氢环境中的安全防护措施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9627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制: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含硫化氢环境中的安全 防护措施正式样本

含硫化氢环境中的安全防护措施正 式样本 使用注意: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一)井场及钻井设备的布置 1.井场选址应远离人口稠密的村镇,油气井井口 距高压线及其他永久性设施不小于75m;距民宅不小 于100m;距铁路、高速公路不小于200m;距学校、 医院和大型油库等人口密集性、高危性场所不小于 500m。 2.井场周围应空旷,风能在井场前后或左右方向 畅通流动;井场上应有两个以上出入口,便于应急时 采取抢救措施和疏散人员。 3.钻井设备的安放位置应考虑当地的主要风向和

钻开含硫油气层时的季节风风向。井场值班室、工程室、钻井液室、气防器材室等应设置在井场主要风向的上风方向。 4.井场发电房、锅炉房和储油罐的摆放,以及电气设备、照明器具及输电线路的安装应按《石油天然气钻井、开发、储运防火防爆安全生产技术规程》(SY/T5225-2005)中的相应规定执行。 5.井场周围应设置两到三处临时安全区,一个位于当地季节风的上风方向处(一般为生活区方向),其余与之成90℃~120℃分布。 6.在临时安全区、道路入口处、井架上、值班房等处安装风向指示器。 7.在钻进含硫油气层前,应将机泵房、循环系统及二层台等处设置的防风护套和其他类似围布撤除。寒冷地区在冬季施工时,对保温设施可采取相应的通

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制度

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做好硫化氢防护工作,防止硫化氢泄漏和中毒事故的发生,根据《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法规、标准,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集团及各所属单位(以下简称各单位)。 第二章组织与职责 第三条各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硫化氢的职业安全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各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负责接触硫化氢作业人员的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落实和硫化氢作业场所检测工作。 第五条各单位的环保管理部门负责含硫废水、废气、废渣的 综合管理工作。 第六条各单位的生产管理部门负责从原料加工开始,对生产过程中总硫和硫化氢分布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建立动态硫分布图,制订相应的加工方案及工艺、管理措施。 第七条各单位的机电动力管理部门负责涉及硫、硫化氢的设备、设施的管理。 第八条各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负责硫化氢作业上岗人员的告知工作,协助安全、职防部门做好接触硫化氢作业人员的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性健康检查。 第九条工会负责硫化氢作业过程劳动保护执行情况的监督。 第十条各单位对本单位硫化氢防护管理负全面责任。 第三章生产管理 第十一条对存在硫化物的生产工艺应从原料评价开始,对生产过程中总硫和硫化氢分布的生产环境和作业点硫化氢浓度调查等建立动态硫分布图,制订相应的加工方案及工艺、管理措施。

第十二条因原料组分变化,加工流程、装置改造或操作条件发生变化可能导致硫化氢浓度超过允许含量时,生产管理部门应及时通知有关车间、班组或岗位。 第十三条含硫污水应密闭送入污水汽提装置处理,禁止排入其他污水系统。保证脱硫和硫磺回收装置的正常运转,做好设备、管线的密封,禁止将硫化氢气体直接排入大气。 第十四条所有含硫化氢介质的采样和切水作业应为密闭方式,从根本上减少硫化氢的危害。 第十五条严格执行设备维护保养的制度和要求,对涉及硫化氢的设备、管道及各类设施应从材质选用、制造安装、检验检测等各方面加强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六条对不符合防止硫化氢中毒要求的作业场所,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 第四章作业过程防护 第十七条所有接触硫化氢作业人员在现场作业过程中(包括巡检、采样、切水、分析、进入密闭空间等)必须按要求佩戴便携式硫化氢气体检测仪。 第十八条涉及硫化氢的单位应制订作业过程中的防护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整改。 第十九条定期对存在或可能存在硫化氢的工作场所进行硫化氢浓度检测和评价,及时将结果向职工公告。 第二十条防止硫化氢中毒的监测仪器和个体防护设备应由专人管理并建立档案。 第二十一条硫化氢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或曾发生过硫化氢中毒的作业场所,应作为重点监控,并做好记录。 第二十二条可能发生硫化氢泄漏的场所应设置醒目的中文警示标识。存在硫化氢的工作场所应在醒目位置设置硫化氢告知牌。发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

编号:SM-ZD-74162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 护 Organize enterprise safety management planning, guidance, inspection and decision-making, ensure the safety status, and unify the overall plan objectives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及防护 简介:该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安全管理工作中组织实施企业安全管理规划、指导、检查 和决策等事项,保证生产中的人、物、环境因素处于最佳安全状态,从而使整体计划目 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读内容。 一、H?S对人体的危害方式 (一)硫化氢的性质 H2S是无色气体,具有臭蛋气味,式量34.08,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密度1.539 g/L,熔点-85.5℃,沸点-60.7℃。易溶于水,亦易溶于醇类、石油溶剂和原油中。可燃上限为45.5%,下限为4.3%。燃点292℃。H2S可用来分离和鉴定金属离子、精制盐酸和硫酸(除去重金属离子),以及制备元素硫等。它是一种好的还原剂。 溶于水形成弱酸性,对金属会产生氢脆破坏。氢脆破坏往往会造成井下管束的突然断落、地面管汇和仪表的爆破、使得井口装置破坏,甚至发生严重的井喷失控或者着火事故。H2S能加速非金属材料的老化,使地面设备、井口装置、井下工具中有橡胶、浸油石墨、石棉等非金属材料制作的封件失效。 (二)硫化氢对人体的危害

石化公司硫化氢安全防护管理-最新范文

石化公司硫化氢安全防护管理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强硫化氢介质的安全管理,预防硫化氢中毒事故的发生,保护员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硫化氢安全防护是指在炼油、化工设计、生产、储运、排放、检修等工作及其他临时性作业过程中安全防护。 第三条本办法适用于石化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所属各单位。 第二章设计阶段防护 第四条新建、改建、扩建项目安全评价,应包括对项目中硫化氢产生及危害的评价内容,并提出具体安全防护措施和建议。 第五条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设计,应采用减少硫化氢产生的工艺技术,选用抗硫化氢腐蚀的设备和材质。 第六条在装置和与之相关联的设备或管线设计时,针对含硫介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产生硫化氢的可能性,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第七条在制定高含硫原油加工工艺及高含硫天然气净化、加工工艺时,应采取预防硫化氢中毒等安全防护技术措施。 第三章生产储运防护 第八条工艺技术、操作条件或加工物料等发生改

变,有可能导致生产作业现场硫化氢浓度超过国家标准时,生产部门应采取相应防护措施,技术部门应及时修订操作规程、工艺指标,并对相关岗位人员进行培训。 第九条对于酸性水汽提装置、酸性水储罐、含硫污水处理设施、输送硫化氢或含硫污水的管线和机泵等设施,应制定切实可靠的防范硫化氢气体泄漏的措施,并明确责任人,定期检查。 第十条含硫甲乙类油罐进出油、调和时,禁止在罐顶进行人工现场采样、检尺、测温(罐壁固定测温除外)和更换、拆卸安全附件等作业。 第十一条在对含硫化氢介质的设备进行采样、检尺、脱水、堵漏、检修等作业时,要佩带适用的防毒器具和便携式硫化氢检测仪表,站在上风向,除作业人员外,必须有一人专门负责现场监护。取样设备应标识硫化氢警示标签。 第十二条对储存和运输含硫化物的原油、液化气、汽油、柴油、油渣等设施应定期进行腐蚀检测,防止油品中硫化物与金属反应生成硫化亚铁,发生自燃引发火灾或爆炸事故。 第十三条对处理含硫介质的装置,在检修前,要把设备、管线中各种物料清除干净,并进行气体置换,在气体采样检测符合要求时,方可开始检修作业。 第十四条对储存加工高含硫原油的重点装置和罐区,应在显著位置设置风向标和硫化氢警示牌,标明硫化氢的毒理特性及安全防护要求。

硫化氢防护专项试题(2016)

单位:姓名成绩: 一、判断题(每题2分) 1、硫化氢是一种具有特殊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是一种强烈的神经毒物,对粘膜有强烈刺激作用。(√) 2、硫化氢的臭味随浓度的升高而增强。(╳) 3、在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的作业场所,作业人员有权拒绝进行作业。(√) 4、在使用、输送、生产和可能释放硫化氢的工作场所应禁止吸烟及禁止使用其它可能产生静电、明火的设备。(√) 5、现场有中毒人员时,事故救援人员应迅速将中毒人员转移至事故现场外上风向空气新鲜处。(√) 6、进入含硫化氢的设备、管线及等密闭空间作业前,应切断一切物料,彻底冲洗、吹扫、置换,不需要加好盲板。(╳) 7、禁止任何人员不佩戴合适的防护器具进入可能发生硫化氢中毒的区域,禁止在有毒区域内脱卸防毒用具。(√) 8、便携式硫化氢检测报警仪的低位报警点应设置在10mg/m3。高位报警点应设置在 30mg/m3。(√) 9、在实施心肺复苏术时,按压通气比为30:2。(√) 10、当硫化氢接触浓度大于1000 mg/m3时,可发生“电击样”中毒,在数秒钟内突然昏迷倒下,瞬时内呼吸停止。(√) 二、选择题 1、工作场所硫化氢的职业接触限值是( B )mg/m3。 A、5 B、10 C、15 2、可能接触硫化氢的作业,作业人员应在产生硫化氢源的( B )操作。 A、下风侧 B、上风侧 C、两者都可以 3、根据集团公司《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定》,当硫化氢浓度低于(C )mg/m3 时可以使用过滤式防毒面具。 A、10 B、20 C、50 4、用人单位应建立硫化氢工作场所的日常监测,监测周期为每( A )1次。 A、月 B、季 C、半年 5、发生硫化氢中毒时,应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术,它的步骤应该是( A )。 A、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

硫化氢腐蚀与防护相关知识

硫化氢腐蚀与防护相关知识 1. 硫化氢腐蚀的预防措施 1.1. 选用抗硫化氢材料 抗硫化氢材料主要是指对硫化氢应力腐蚀开裂和氢损伤有一定抗力或对这种开裂不敏感的材料。同时采用低硬度(强度)和“完全淬火+回火”处理工艺对材料抗硫化氢腐蚀是有利的。 美国国家腐蚀工程师学会(NACE)标准MR-01-75(1980年修订)中规定:含硫化氢环境中使用的钻杆、钻杆接头、钻铤和其它管材的最大硬度不许高于HRC22;钻杆接头与钻杆的焊接及热影响区应进行“淬火+595℃以上温度的回火”处理;对于最小屈服强度大于655MPa的钢材应进行“淬火+回火”处理,以获得抗硫化物应力腐蚀开裂的最佳能力。 1.2. 抗H2S腐蚀钢材的基本要求 ⑴成分设计合理:材料的抗H2S应力断裂性能主要与材料的晶界强度有关,因此常常加入Cr、Mo、Nb、Ti、Cu等合金元素细化原始奥氏体晶粒度。超细晶粒原始奥氏体经淬火后,形成超细晶粒铁素体和分布良好的超细碳化物组织,是开发抗硫化物应力腐蚀的高强度钢最有效的途径。 ⑵采用有害元素(包括氢,氧,氮等)含量很低纯净钢; ⑶良好的淬透性和均匀细小的回火组织,硬度波动尽可能小; ⑷回火稳定性好,回火温度高(>600℃); ⑸良好的韧性; ⑹消除残余拉应力。 1.3. 添加缓蚀剂 实践证明合理添加缓蚀剂是防止含H2S酸性油气对碳钢和低合金钢设施腐蚀的一种有效方法。缓蚀剂对应用条件的选择性要求很高,针对性很强。不同介质或材料往往要求的缓蚀剂也不同,甚至同一种介质,当操作条件(如温度、压力、浓度、流速等)改变时,所采用的缓蚀剂可能也需要改变。 用于含H2S酸性环境中的缓蚀剂,通常为含氧的有机缓蚀剂(成膜型缓

DB37T 3966-2020 石油化工企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范

ICS13.300 E09DB37山东省地方标准 DB37/T3966—2020 石油化工企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范 Specification for hydrogen sulfide prevention in petrochemical enterprises 2020-06-08发布2020-07-08实施

目 次 前言.....................................................................................................................................................................II 1范围.. (1) 2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术语和定义 (1) 4设计管理 (1) 5风险辨识 (2) 6生产管理 (2) 7设备管理 (2) 8作业管理 (2) 9警示与标识 (3) 10检测与防护 (3) 11人员培训 (3) 12应急处置 (3)

前 言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山东省应急管理厅提出并组织实施。 本标准由山东省化工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岛安全工程研究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朱胜杰、马明、纪国峰、姜素霞、肖安山、高少华、于风清、王婷。

石油化工企业硫化氢防护安全管理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石油化工企业的硫化氢防护设计管理、风险辨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作业管理、警示与标识、检测与防护、人员培训以及应急处置等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存在硫化氢泄漏风险的石油化工企业。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158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 GBZ/T203高毒物品作业岗位职业病危害告知规范 GB2894安全标志及其使用导则 GB/T29639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GB30871化学品生产单位特殊作业安全规范 GB/T50393钢制石油储罐防腐蚀工程技术标准 GB/T50493石油化工可燃气体和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设计标准 AQ3047化学品作业场所安全警示标志规范 SH3009石油化工可燃性气体排放系统设计规范 SH/T3096高硫原油加工装置设备和管道设计选材导则 DB37/T3194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制造行业企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实施指南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硫化氢环境hydrogen sulfide environment 含有或可能含有硫化氢的区域。 3.2 一脱三注one removal and three injection 石油化工企业采用的原油脱盐、注碱、注氨和注缓蚀剂等工艺防腐措施。 4设计管理

预防硫化氢中毒措施

编号:AQ-JS-04583 ( 安全技术)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 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 预防硫化氢中毒措施 Measures to prevent hydrogen sulfide poisoning

预防硫化氢中毒措施 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硫化氢为无色、有腐蛋臭味的窒息性气体,常存在于废气、含硫石油、以及下水道、隧道中。含硫有机物腐败也可产生硫化氢气体。在阴沟疏通、硫化氢为无色、有腐蛋臭味的窒息性气体,常存在于废气、含硫石油、以及下水道、隧道中。含硫有机物腐败也可产生硫化氢气体。在阴沟疏通、河道挖掘、污物清理等作业时时常常会遭遇高浓度的硫化氢气体,在密闭空间中作业情况更为突出。如防范不当,极易造成人员伤亡。 根据硫化氢产生机理和事故原因、特点分析,防范硫化氢中毒关键要抓好以下“六大环节”: 一、普及防范知识 污水处理、市政建设和化工等可能产生硫化氢等毒害气体中毒的企业每年要定期开展专题教育,针对硫化氢中毒等危害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企业管理者、安全人员、从业人员对硫化氢中毒等危害

的认识。 二、落实责任主体 生产经营单位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生产经营主要负责人应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 1、生产经营单位要认真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职业病防治法》和《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加强作业场所劳动保护工作,改善安全生产条件,保证安全生产的投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 2、生产经营单位应对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上岗前和在岗期间要实行安全叮嘱,提示安全措施并指导从业人员正确使用职业防护设备和用品。 3、生产经营活动有可能产生硫化氢气体的场所,必须为从业人员配备气体检测仪器、呼吸器、救护带等安全设备;配备有毒有害气体报警仪、医疗救护设备和药品。防毒器具要定期检查、维护,确保整洁完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