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鉴别法

显微鉴别法
显微鉴别法

显微鉴别法

2015年版《药典》四部通则2001

显微鉴别法系指用显微镜对药材(饮片)切片、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片及含饮片粉末的制剂中饮片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鉴别时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供试品,根据各品种鉴别项的规定制片。制剂根据不同剂型适当处理后制片。

一、药材(饮片)显微制片

1.横切片或纵切片制片取供试品欲观察部位,经软化处理后,用徒手或滑走切片法,切成10~20μm的薄片,必要时可包埋后切片。选取平整的薄片置载玻片上,根据观察对象不同,滴加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试液1~2滴,盖上盖玻片。必要时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后,在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并滴加甘油乙醇试液或稀甘油,盖上盖玻片。

2.粉末制片供试品粉末过四或五号筛,挑取少许置载玻片上,滴加甘油醋酸试液、水合氯醛试液或其他适宜的试液,盖上盖玻片。必要时,按上法加热透化。

3.表面制片将供试品湿润软化后,剪取欲观察部位约4mm2,—正一反置载玻片上,或撕取表皮,加适宜的试液或加热透化后,盖上盖玻片。

4.解离组织制片将供试品切成长约5mm、直径约2mm的段或厚约1mm 的片,如供试品中薄壁组织占大部分,木化组织少或分散存在,采用氢氧化钾法,若供试品质地坚硬,木化组织较多或集成较大群束,采用硝铬酸法或氯酸钾法。

(1)氢氧化钾法将供试品置试管中,加5%氢氧化钾溶液适量,加热至用玻璃棒挤压能离散为止,倾去碱液,加水洗涤后,取少量置载玻片上,用解剖针撕开,滴加稀甘油,盖上盖玻片。

(2)硝铬酸法将供试品置试管中,加硝铬酸试液适量,放置至用玻璃棒挤压能离散为止,倾去酸液,加水洗涤后,照上法装片。

(3)氯酸钾法将供试品置试管中,加硝酸溶液(1→2)及氯酸钾少量,缓缓加热,待产生的气泡渐少时,再及时加入氯酸钾少量,以维持气泡稳定地发生,至用玻璃棒挤压能离散为止,倾去酸液,加水洗涤后,照上法装片。

5.花粉粒与孢子制片取花粉、花药(或小的花)、孢子或孢子囊群(干燥的供试品浸于冰醋酸中软化),用玻璃棒研碎,经纱布过滤至离心管中,离心,取沉淀加新配制的醋酐与硫酸(9:1)的混合液1~3ml,置水浴上加热2~3分钟,离心,取沉淀,用水洗涤2次,取沉淀少量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盖上盖玻片,或加50%甘油与1%苯酚各1~2滴,用品红甘油胶[取明胶1g,加水6ml,浸泡至溶化,再加甘油7ml,加热并轻轻搅拌至完全混匀,用纱布过滤至培养皿中,加碱性品红溶液(碱性品红0.1g,加无水乙醇600ml及樟油80ml,溶解)适量,混匀,凝固后即得]封藏。

6.磨片制片坚硬的动物、矿物类药,可采用磨片法制片。选取厚度1~2mm的供试材料,置粗磨石(或磨砂玻璃板)上,加适量水,用食指、中指夹住或压住材料,在磨石上往返磨砺,待两面磨平,且厚度约数百微米时,将材料移置细磨石上,加水,用软木塞压在材料上,往返磨砺至透明,用水冲洗,再用乙醇处理和甘油乙醇试液装片。

二、含饮片粉末的制剂显微制片

按供试品不同剂型,散剂、胶囊剂(内容物为颗粒状,应研细),可直接取适量粉末;片剂取2~3片,水丸、糊丸、水蜜丸、锭剂等(包衣者除去包衣),取数丸或1~2锭,分别置乳钵中研成粉末,取适量粉末;蜜丸应将药丸切开,从切面由外至中央挑取适量样品或用水脱蜜后,吸取沉淀物少量。根据观察对象不同,分别按粉末制片法制片(1~5片)。

三、细胞壁性质的鉴别

1.木质化细胞壁加间苯三酚试液1~2滴,稍放置,加盐酸1滴,因木质化程度不同,显红色或紫红色。

2.木栓化或角质化细胞壁加苏丹Ⅲ试液,稍放置或微热,显橘红色至红色。

3.纤维素细胞壁加氯化锌碘试液,或先加碘试液湿润后,稍放置,再加硫酸溶液(33→50),显蓝色或紫色。

4.硅质化细胞壁加硫酸无变化。

四、细胞内含物性质的鉴别

1.淀粉粒

(1)加碘试液,显蓝色或紫色。

(2)用甘油醋酸试液装片,置偏光显微镜下观察,未糊化的淀粉粒显偏光现象;已糊化的无偏光现象。

2.糊粉粒

(1)加碘试液,显棕色或黄棕色。

(2)加硝酸汞试液,显砖红色。材料中如含有多量脂肪油,应先用乙醚或石油醚脱脂后进行试验。

3.脂肪油、挥发油、树脂

(1)加苏丹Ⅲ试液,显橘红色、红色或紫红色。

(2)加90%乙醇,脂肪油和树脂不溶解(蓖麻油及巴豆油例外),挥发油则溶解。

4.菊糖加10%α-萘酚乙醇溶液,再加硫酸,显紫红色并溶解。

5.黏液加钌红试液,显红色。

6.草酸钙结晶

(1)加稀醋酸不溶解,加稀盐酸溶解而无气泡发生。

(2)加硫酸溶液(1→2)逐渐溶解,片刻后析出针状硫酸钙结晶。

7.碳酸钙结晶(钟乳体)加稀盐酸溶解,同时有气泡发生。

8.硅质加硫酸不溶解。

五、显微测量

系指用目镜测微尺,在显微镜下测量细胞及细胞内含物等的大小。

1.目镜测微尺放在目镜筒内的一种标尺,为一个直径18~

20mm的圆形玻璃片,中央刻有精确等距离的平行线刻度,常为50格或100格(图1)。

2.载物台测微尺在特制的载玻片中央粘贴一刻有精细尺度的圆形玻片。通常将长1mm(或2mm)精确等分成100(或200)小格,每1小格长为10μm,用以标定目镜测微尺(图2)。

3.目镜测微尺的标定用以确定使用同一显微镜及特定倍数的物镜、目镜和镜筒长度时,目镜测微尺上每一格所代表的长度。

取载物台测微尺置显微镜载物台上,在高倍物镜(或低倍物镜)下,将测微尺刻度移至视野中央。将目镜测微尺(正面向上)放入目镜镜筒内,旋转目镜,并移动载物台测微尺,使目镜测微尺的“0”刻度线与载物台测微尺的某刻度线相重合,然后再找第二条重合刻度线,根据两条重合线间两种测微尺的小格数,计算出目镜测微尺每一小格在该物镜条件下相当的长度(μm),如图3所示,目镜测微尺77个小格(0~77)与载物台测微尺的30个小格(0.7~1.0)相当,已知载物台测微尺每一小格的长度为10μm。目镜测微尺每一小格长度为:

10μm×30÷77=3.8μm。

当测定时要用不同的放大倍数时,应分别标定。

4.测量方法将需测量的目的物显微制片置显微镜载物台上,用目镜测微尺测量目的物的小格数,乘以上述每一小格的微米数。通常是在高倍镜下测量,但欲测量较长的目的物,如纤维、导管、非腺毛等的长度时,需在低倍镜下测量。记录最大值与最小值(μm),允许有少量数值略高或略低于规定。

气相色谱与气质联用原理简介(精)

色谱法也叫层析法, 它是一种高效能的物理分离技术, 将它用于分析化学并配合适当的检测手段,就成为色谱分析法。 色谱法的最早应用是用于分离植物色素, 其方法是这样的:在一玻璃管中放入碳酸钙, 将含有植物色素 (植物叶的提取液的石油醚倒入管中。此时,玻璃管的上端立即出现几种颜色的混合谱带。然后用纯石油醚冲洗, 随着石油醚的加入, 谱带不断地向下移动,并逐渐分开成几个不同颜色的谱带, 继续冲洗就可分别接得各种颜色的色素, 并可分别进行鉴定。色谱法也由此而得名。 现在的色谱法早已不局限于色素的分离, 其方法也早已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但其分离的原理仍然是一样的。我们仍然叫它色谱分析。 一、色谱分离基本原理: 由以上方法可知,在色谱法中存在两相, 一相是固定不动的, 我们把它叫做固定相;另一相则不断流过固定相,我们把它叫做流动相。 色谱法的分离原理就是利用待分离的各种物质在两相中的分配系数、吸附能力等亲和能力的不同来进行分离的。 使用外力使含有样品的流动相(气体、液体通过一固定于柱中或平板上、与流动相互不相溶的固定相表面。当流动相中携带的混合物流经固定相时, 混合物中的各组分与固定相发生相互作用。 由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性质和结构上的差异, 与固定相之间产生的作用力的大小、强弱不同, 随着流动相的移动, 混合物在两相间经过反复多次的分配平衡, 使得各组分被固定相保留的时间不同, 从而按一定次序由固定相中先后流出。与适当的柱后检测方法结合, 实现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分离与检测。 二、色谱分类方法: 色谱分析法有很多种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以有不同的分类方法。

从两相的状态分类: 色谱法中,流动相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由此可分为气相色谱法(GC 和液相色谱法(LC 。固定相既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涂在固体上的液体,由此又可将气相色谱法和液相色谱法分为气 -液色谱、气 -固色谱、液 -固色谱、液 -液色 气相色谱仪的组成 :载气处理控制系统:专用气源,进入气体恒定; 进样装置:液体样品手动进样:实验室; 气体样品定量管进样:工业色谱柱:分离混合样品组分:填充、毛细管。吸附 (固、分配 (液检测器和记录仪:热导、电离 2. 定性和定量分析色谱图分析组分物质; 分析组分含量。基线滞留时间:峰值最大;死时间; 峰高、峰宽、半峰宽; 峰面积、分辨率 3. 定性分析滞留时间法:滞留时间一定, 由此判别组分。加入纯物质法:加入后分析色谱峰值判别。 4. 定量分析定量进样法:面积归一化法:外标法:智能化 GC7890F 气相色谱仪操作规程, 填充柱恒温操作 1. 打开载气高压阀, 调节减压阀至所需压力(载气输入到 GC7890系列气相色谱仪的压力必须在 0.343MPa ~0.392MPa ,如果使用氢气为载气时, 输入到气相色谱仪的载气入口压力应为 0.343MPa 。打开净化器上的载气开关阀,用检漏液检漏,保证气密性良好。调节载气稳流阀载气使流量达到适当值(查 N2或 H2流量输出曲线 7890II 用刻度~流量表 ,通载气 10min 以上。 2. 打开电源开关,根据分析需要设置柱温、进样温度和 FID 检测器的温度(FID 检测器的温度应>100℃。 3. 打开空气、氢气高压阀,调节减压阀至所需压力 (空气输入到 GC7890系列气相色谱仪的压力必 须在 0.294MPa ~0.392MPa , 氢气输入到 GC7890系列气相色谱仪的压力必须在 0.196MPa ~ 0.392MPa 。打开净化器的空气、氢气开关阀, 分别调节空气和氢气针形阀使流量达到适当值 (查空气和 H2流量输出曲线针形阀刻度~流量表。 4. 按[基流 ]键, 观察此时的基流值。 5. 按 [量程 ]键,设置 FID 检测器微电流放大器的量程。按 [衰减 ]键,设置输出信号的衰减值。

2010药材显微鉴别法操作规程

药材显微鉴别法操作规程起草:日期: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生效日期:签字:编号:1302·034-01拷贝号: 变更记载:制定(变更)原因及目的: 执行2005年版《中国药典》。 修订号批准日期生效日期00 01 02 分发部门生产部 [ ]份质量部 [ ]份企业管理部 [ ]份供应部 [ ]份财务部 [ ]份总工办 [ ]份营销部 [ ]份产品开发部 [ ]份办公室 [ ]份 1 适用范围:适用于药材显微鉴别。 2 职责 检验员: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检验。 QC主任:监督检查执行情况。 3 定义 显微鉴别系指用显微镜对药材(饮片)切片、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片及含药材粉末的制剂中药材的组织、细胞或内含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鉴别时选择有代表性的供试品,根据各品种鉴别项的规定制片。制剂根据不同剂型适当处理后制片。此法适用于:

·药材性状鉴别特征不明显或外形相似而组织构造不同; ·药材呈粉末状或已破碎,不易辨认或区分; ·凡含药材粉末的制剂; ·用显微化学方法确定药材中有效成分在组织中的分布情况及其特征。 4 在进行显微鉴别时,首先要将样品制成适用于镜检的标本。对于完整的药材可制成各种切面的切片;对于粉末药材(包括丸、散等成方制剂)可直接装片或作适当处理后装片。 药材切片标本的制作方法较多。在药材鉴定的研究工作中往往将其制成石蜡切片(永久切片),因制在石蜡切片外形较完整,厚薄均匀,且可制得连续切片,既便于观察,又能长期保存。但由于制片技术复杂,费时太多,不适用于日常检验。所以在中药鉴定工作中经常采用徒手切片或滑走切片法制片;为观察叶类、花类及全草类药材的叶片、花冠、萼片、苞片等的表皮组织及其附属物的特征,还需要将其制成表面装片;为清楚地观察比较硬的细胞组织,如导管、纤维、石细胞等的形态,往往还要进行“组织解离”后装片;观察花粉、孢子等的形态特征或构造,需用花粉粒与孢子制片法制片;观察矿物药或较坚硬的动物类药材如珍珠、石决明及动物骨骼,可采用磨片法制片。这些镜检标本片一般都是在观察前临时制备,故统称为“临时制片技术”。 本规程以中国药典现行版和局颁、部颁标准收载品种的显微鉴别项目要求为主,故主要介绍与临时制片技术有关的仪器、用具、试液和操作方法等。 5 仪器与用具 5.1 仪器 生物光学显微镜(应配有目镜测微尺和载物台测微尺,最好具2.5×或4×物镜头和偏光装置)、显微摄影装置或显微描绘器、电脑联机装置及其图像处理软件、滑走切片机、小型粉碎机、台式离心机、医用超声仪等。 5.2 用具

液氧中乙炔含量标准操作规程

液氧中乙炔含量标准操作规程 (比色法) 1、方法原理 借助于液氧的温度将试样中蒸发出的乙炔冻结(在标准大气压力下,乙炔的沸点为-83℃,液氧的沸点为-183℃)。被冻结的乙炔在常温下用氮气吹入乙炔吸收剂。在乙炔吸收剂的胶体溶液中,乙炔与氯化亚铜作用生成了均匀的紫红色溶液。利用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可确定乙炔的含量。 反应式: 2Cu(NO3)2+4NH4OH+2NH2OH·HCl →Cu2Cl2+4NH4NO3+N2↑+6H2O ------ (1) Cu2Cl2 +C2H2+2NH4OH→Cu2C2+2NH4Cl+2 H2O ------------------------------------- (2) 2、仪器与设备 乙炔含量测定装置如图1所示。所需主要仪器: a.分光光度计; b.蒸发瓶:250mL; c.吸收瓶:20 mL; d.蛇形冷凝管:18~22圈; e.微量注射器:50μL; f.冰瓶:内径200mm,高250mm。 3、试剂与溶液 试剂与溶液如下: a.溶解乙炔:要求纯度在90%以上; b.氨水(1+1):取50 mL氢氧化铵,用水稀释到100 mL,摇匀; c.硝酸铜溶液:称取10g硝酸铜,溶解于100mL容量瓶中,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d.盐酸羟胺溶液:称取46 g盐酸羟胺,溶解于100mL容量瓶中,定容; e.白明胶溶液:称取0.5 g优质白明胶,加25mL水,加热使其溶解; f.无水乙醇; g.乙炔吸收液:在100mL容量瓶中,加入硝酸铜溶液5mL,氨水(1+1)5mL,盐酸羟胺溶液5mL,于沸腾水浴中加热还原成无色,在加入白明胶溶液4.5 mL及无水乙醇32mL,用水稀释至刻度,摇匀;

显微鉴别标准操作规程

显微鉴别标准操作规程 中药材、中药成品 1检验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 2定义: 通常是借助显微镜,应用植物细胞、组织学和矿物晶体光学等知识鉴别中药材或中成药的一种方法, 3检验操作方法(临时制片法) 3.1仪器和用具 3.1.1仪器 生物光学显微镜、显微描绘器、滑走切片机或徒手圆筒生物切片器、镜台测微尺、离心机。 3.1.2用具 放大镜、刀片、解剖刀、镊子(包括粗镊及眼科弯镊与直镊)、剪(眼科剪与手术剪)、解剖针。载玻片、盖玻片吸湿器(即玻璃干燥器改装蒸馏水加微量苯酚,潮气润湿药材样品用)培养皿或小烧杯(放切片用,切片后的处理均可在其中进行)、酒精灯、铁三角架、石棉网、滴瓶、试管、试管架、滴管、玻璃棒(粗与细)、乳钵、量筒毛笔(从刀上刷取切片用)铅笔(H B、4H、6H绘图用)带盖搪瓷盘(装切片标本用)纱布、吸水纸(滤纸)、火柴等。 3.2试液 3.2.1水合氯醛试液: 取水合氯醛50g,加水15ml与甘油10ml使溶解,即得。

此液为透化剂,可使干缩的细胞壁膨胀而透明,并能溶解淀粉粒、树脂、蛋白质及挥发油等。 3.2.2甘油醋酸试液(xx液): 取甘油、冰醋酸与水各等份,混合即得。 此液专用于观察淀粉形态,可使淀粉不膨胀变形,便于测量其大小。 3.2.3甘油-乙醇溶液: 取甘油1份,50%乙醇1份,混合即得。 此液为封藏液,用于保存植物材料及临时切片,有软化组织的作用。 3.2.4xxⅢ试液取xxⅢ 0.01g,加90%乙醇5ml溶解后,加甘油5ml,摇匀即得。本液应置棕色玻璃瓶内保存,在2个月内应用。 此液可使木栓化、角质化细胞壁及脂肪油、挥发油、树脂等染成红色或淡红色。 3.2.5钌红试液: 取10%醋酸钠溶液1~2ml,加钌红适量使呈酒红色即得。本液应临用新制。此液可使粘液染成红色。 3.2.6间苯三酚试液: 取间苯三酚1g,加90%乙醇100ml使溶解,滤过即得。应置棕色玻璃瓶内,在暗处保存。 此液与浓盐酸合用,可使木化细胞壁染成红色或紫红色。 3.2.7碘试液: 取碘化钾

VFA测定操作规程-比色法

VFA分析操作规程 ------比色法 VFA是厌氧发酵中微生物代谢的重要中间产物,甲烷菌利用VFA形成甲烷,属于产甲烷的原料,但厌氧反应器中过多积累VFA抑制甲烷菌的活性,测定VFA 含量作为分析厌氧发酵好坏的重要指标 一.实验原理 含挥发性脂肪酸的样液,在加热的条件下,与酸性乙二醇作用生成酯,此酯与羧胺反应,形成氧肟酸。在高铁试剂存在下,氧肟酸转化为高铁氧肟酸的棕红色络合物,其颜色的深浅在一个较大的范围内与反应初始物——挥发性脂肪酸的含量成正比,故可用比色法测定。 二.试验药品 1. 1:1硫酸 浓硫酸(相对密度1.84,C.P.)加到同体积蒸馏水中稀释配制。 2. 4.5mol/L的氢氧化钠 称取180g氢氧化钠(C.P.)溶于水中,冷后以蒸馏水稀释至1L 3. 10%硫酸羟胺溶液 称取硫酸羟胺(C.P.)10.0g,溶于100mL蒸馏水中。 4. 酸性氯化铁试剂 将20.0g分析纯FeCl3 ·6H2O溶于500mL水中,准确加入20.0 mL浓硫酸并以蒸馏水稀释至1L。 5. 乙二醇 分析纯乙二醇 三. 试验仪器及设备 800B型离心机 25ml比色管 电炉

752紫外分光光度计 PH计 容量瓶、移液管、烧杯 四、测定步骤 1、采样 测定脂肪酸的样品应特别注意样品的代表性,采集的样品应尽快分析测定,如需放置,应密闭储存在4℃冷藏冰箱中,保存时间不能超过24h。 2、步骤 2.1 乙酸标准液的配制及标准曲线的绘制 2.1.1 精确称取乙酸(分析纯,相对密度1.045,含量99.0%)1.010g,以蒸馏水稀释至100mL,此溶液含乙酸10mg/mL。 2.1.2 准确吸取10 mg/mL乙酸标准溶液1.0mL、5.0mL、10.0mL、15.0mL、20.0mL、25.0mL、30.0mL,分别置于100.0mL容量瓶内,以蒸馏水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100mg/L、500 mg /L、1000 mg /L、1500 mg /L、2000 mg /L、2500 mg /L、3000 mg /L的乙酸标准系列液。 2.1.3 分别吸取0.5 mL乙酸标准溶液分置于比色管中(12.5cm×1.5cm),同时吸取0.5ml蒸馏水作空白管,每管中准确加入1.5mL乙二醇和0.2mL稀硫酸,于沸水浴中加热3min,然后立即以冷水冷却;再加入0.5mL硫酸羟胺和2.0mL4.5mol/L 的氢氧化钠,充分摇匀,放置1min,然后滴入10mL酸性氯化铁,用蒸馏水定容至25ml,并充分摇匀,静置5min,用分光光度计以500nm波长测定光密度,以纵坐标表示浓度值,横坐标表示光密度值绘制标准曲线。 2.2 样品的测定 2.2.1 样品预处理:样品先经果汁机打匀 2.2.2 取打匀样品于离心管中(2-6个),用800B型离心机离心约15min,倒出上清液并混合均匀。 2.2.3 依椐脂肪酸含量的高低决定稀释倍数。准确量取25ml上清液于250ml或500ml容量瓶中,并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混匀,将水样倒入烧杯中。 2.2.4取稀释的待测水样0.5ml,按标准曲线做法2.1.3进行操作,一式两份并同时做空白试验一份。

水质二恶英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毛细管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编制说明

附件五: 水质 二噁英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 高分辨毛细管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编 制 说 明 (征求意见稿) 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 2008年1月

目录 一、任务来源 (1) 二、编制目的和意义 (1) 三、编制原则和依据 (2) 四、国内外有关标准现状 (3) 五、相关问题说明 (4) 六、与国外标准的对比 (11)

水质二噁英的测定 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毛细管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 编制说明 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加强对水质中二噁英类的污染控制和环境管理与监测,保护生态环境,保障人民健康,改善环境质量,特制定本标准。 一、任务来源 2006年6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公布了《关于下达2006年度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的通知》(环办函[2006]371号),向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下达了编制《水质二噁英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的项目计划。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科技标准司的意见,由国家环境分析测试中心承担《水质二噁英的测定同位素稀释高分辨气相色谱-高分辨质谱法》的编制工作。 二、编制目的和意义 二噁英类包括多氯二苯并-对-二噁英(polychlorinated dibenzo-p-dioxins, 简称PCDDs)和多氯二苯并呋喃(polychlorinated dibenzofurans, 简称PCDFs),是近年来受到普遍关注的环境痕量污染物,属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之一,在环境中持久存在并不断富集,一旦摄入生物体就很难排出或分解,会不断的传递和积累放大,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突变等多方面的毒性,在浓度极低的情况下长期暴露就能引起积累并导致急性或慢性疾病,被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人类一级致癌物。随着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二噁英类化合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日益显现。从1962年美军在越南大量使用橙剂造成二噁英污染,到1999年比利时二噁英“毒鸡”事件,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发生了数十起二噁英污染事件,危害人群超过百万人,除了常见的氯痤疮等病症外,还发现因二噁英暴露而造成的习惯性流产、生育异常、致畸、致癌等案例。二噁英类污染直接损害了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造成无法估量的经济损失。 自2004年5月17日起,《关于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斯德哥尔摩公约》(以下简称《公约》)正式生效,我国作为缔约国之一,履约及减排任务艰巨。《公约》中涉及到的二噁英类的可能来源在我国几乎全都存在。根据国外经验和我国现有二噁英类污染数据来看,化工生产和燃烧过程在二噁英类排放贡献中占有突出重要的地位。此外,木材防腐剂、除草剂、农药等许多含氯有机化合物的制造过程也会生成微量二噁英类副产物。金属冶炼、水泥窑、造纸厂纸浆加氯漂白过程、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完整

血液常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1.目的: 检测分析血液中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血红蛋白等的数量和质量,对感染、炎症、血液系统疾病等进行辅助诊断、监测治疗效果等。 2.检测项目: 迈瑞BC-2600全自动血球仪上测定血常规19项。包括: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数(Neut#)、淋巴细胞数(Lymph#)、中间细胞计数(MID#)、中性粒细胞比率(Neut%)、淋巴细胞比率(Lymph%)、中间细胞比率(MID %)、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标准差(RDW-SD)、血小板计数(PLT)、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血小板压积(PCT)。 3.原理: 3.1 血细胞(WBC.RBC.PLT)数量和体积检测原理:电阻抗法。 3.2白细胞分类原理:电阻抗法。白细胞脉冲的大小是由被计数细胞在溶血素小决定的。3.3 血红蛋白测定: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HICV)比色法。 3.4 RDW、MCH、MCV、MCHC、MPV、PCT、PDW为换算项目。 3.5 HCT测定原理:血细胞产生的脉冲信号的峰值与RBC容积成正比。 4.仪器: 厂商名:迈瑞公司。型号:BC-2600。 5.试剂: 厂商名:迈瑞公司。 5.1清洗液:注册号:粤深药临械(准)字2013第1400051。规格:5.5L 5.2溶血素:注册号:粤深药临械(准)字2013第1400021。规格:500ML。 5.3稀释液:注册号:粤深药临械(准)字2013第1400071。规格:20L。 5.4其它:迈瑞配套试剂:E-Z酶清洁剂,控头清洁剂等 6.标本的采集与运送 6.1 标本类型:静脉血或手指末梢血。 6.2 标本要求:标本用EDTA-K2 抗凝; 静脉血标本量应达到2ml;末梢血20μl。 6.3 标本运送:室温运送,4小时完成检测。 6.4 标本拒收标准:严重溶血、凝固、血量少、无条码、无标识的血液标本不能进行检测。 7.操作步骤: 7.1 采集病人静脉血lml,加入含有EDTA-K2的真空管中,立即颠倒混匀8次。 7.2 将质控品从冰箱取出,在室温条件下放置15分钟,充分混匀后,与样本一同测定。7.3 开机:将仪器POWER开关置于ON。仪器自动进行清洗并进行空白计数,当空白计数值在允许围时可检测标本。 7.4 检查各种试剂量是否正常。 7.5 充分混匀的血液置于吸样针下,按下进样开关,仪器自动进行检测。

肉桂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 1、性状 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 本品呈槽状或卷筒状,长30~40cm,宽或直径3~10cm,厚0.2~0.8cm。外表面灰棕色,稍粗糙,有不规则的细皱纹及横向突起的皮孔,有的可见灰白色的斑纹;内表面红棕色,略平坦,有细纵纹,划之显油痕。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不平坦,外层棕色而较粗糙,内层红棕色而油润,两层间有1条黄棕色的线纹。气香浓烈,味甜、辣。 2、鉴别 主要使用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等。 2.1显微鉴别: 2.1.1 试液配制 2.1.1.1 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醛50克,加水15毫升与甘油10毫升使溶解,即得。

2.1.1.2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醋酸及水各等份混匀,即得。 2.1.1.3 稀甘油:取甘油33毫升,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加樟脑一小块或液化苯酚1滴,即得。 2.1.2 供试品制备 2.1.2.1 取本品10g,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搅拌均匀,置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加稀甘油数滴,搅拌均匀,分装2~3片,加盖玻片,即得。 2.1.2.2 取研细的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加甘油醋酸试液,搅拌均匀,加盖玻片,即得。 2.1.2.3取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搅拌均匀,同时滴加少许稀甘油,加盖玻片,即得。 2.1.2.4横切面制备:取供试品欲观察部位,经软化处理后,用徒手切片法切成10~20μm的薄片,选取平整的薄片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试液后,在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并滴加稀甘油,盖上盖玻片。 2.1.3 置显微镜下观察 可见本品横切面:木栓细胞数列,最内层细胞外壁增厚,木化。皮层散有石细胞及分泌细胞,中柱鞘部位有石细胞群,断续排列成环,外侧伴有纤维束,石细胞通常外壁较薄。韧皮部射线宽1~2列细胞,含细小草酸钙针晶;纤维常2~3个成束;油细胞随处可见。薄壁细胞含淀粉粒。 粉末红棕色。纤维大多单个散在,长梭形,长195~920μm,直径约至50μm,壁厚,木化,纹孔不明显。石细胞类方形或类圆形,直径32~88μm,壁厚,有的一面菲薄。油细胞类圆形或长圆形,直径45~108μm。草酸钙针晶细小,散在于射线细胞中。木栓细胞多角形,含红棕色物。 2.2薄层鉴别 取本品粉末0.5g ,加乙醇10ml,密塞,冷浸20分钟,时时振摇,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桂皮醛对照品,加乙醇制成每1ml含1μl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附录Ⅵ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2~5μl、对照品溶液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

薄层色谱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鉴别操作规程 薄层色谱法系将供试品溶液点于薄层板上,在展开容器内用展开剂展开,使供试品所含成分分离,所得色谱图与适宜的对照物按同法所得的色谱图对比,用于鉴别。 1.仪器与材料 (1)薄层板 市售薄层板市售薄层板分普通薄层板和高效薄层板,如硅胶薄层板、硅胶GF254薄层板、聚酰胺薄膜等。 自制薄层板在保证色谱质量的前提下,如需对薄层板进行特别处理和化学改性,以适应供试品分离的要求时,也可用实验室自制的薄层板。最常用的固定相有硅胶G、硅胶GF254、硅胶H、硅胶HF254、微晶纤维素等,其颗粒大小,一般要求粒径为10~40μm,加水或用羧甲基纤维素钠水溶液(0.2%~0.5%)适量调成糊状,均匀涂布于玻板上。使用涂布器徐布应能使固定相在玻板上涂成一层符合厚度要求的均匀薄层。玻板应光滑、平整,洗净后不附水珠。 (2)点样器一般采用微升毛细管或手动、半自动、全自动点样器材。 (3)展开容器上行展开一般可用适合薄层板大小的专用平底或双槽展开缸,展开时须能密闭。水平展开用专用的水平展开缸。 (4)显色装置喷雾显色应使用玻璃喷雾瓶或专用喷雾器,要求用压缩气体使显色剂呈均匀细雾状喷出;浸溃显色可用专用玻璃器械或用适宜的展开缸代用;蒸气熏蒸显色可用双槽展开缸或适宜大小的干燥器代替。 (5)检视装置为装有可见光、254nm及365nm紫外光光源及相应的滤光片的暗箱,可附加摄像设备供拍摄图像用,暗箱内光源应有足够的光照度。 2.操作方法 (1)薄层板制备 市售薄层板临用前一般应在110℃活化30分钟。聚酰胺薄膜不需活化。铝基片薄层板可根据需要剪裁,但须注意剪裁后的薄层板底边的硅胶层不得有破

光果金樱子和金樱子质量比较研究薄层色谱鉴别显微鉴定

光果金樱子和金樱子质量比较研究 来源:233网校论文中心[ 2010-10-27 10:44:00 ]阅读:99编辑:studa20 作者:林芳花,彭永宏,柴素芬,何淑华 【摘要】目的对光果金樱子和金樱子进行质量研究,并比较其异同,为金樱子质量标准的完善及光果金樱子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性状、显微、薄层色谱法进行定性鉴别; 除光果金樱子果实光滑无刺外,二者的性状基本一致,显微特征和薄层色谱行为相似;光果金樱子多糖质量分数为(36.42±0.05)%,金樱子多糖的平均质量分数为38.46%。结论光果金樱子外观性状、显微特征、薄层色谱行为和多糖含量与金樱子相似,有可能作为金樱子的来源。 【关键词】金樱子;光果金樱子;质量研究;多糖;性状;显微;薄层色谱(Department of Life Science/Research Institute of Biotechnology,Huizhou College,Huizhou,Guangdong 516007,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mprove the quality standard of Rosa laevigata Michx.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comprehensive exploitation and utilization on Rosa laevigata var. Leiocarpus.Methods Macroscopic,microscopic and TLC were used for identification,and phenol sulfuric acid method was used to determine the content of polysaccharide.Results Both Rosa laevigata var. Leiocarpus and Rosa laevigata Michx. presented resemblance in appearance,microstructure and TLC behavior except that the fruits of Rosa laevigata var. Leiocarpus have a smooth surface without any thorn.The average polysaccharide content of Rosa laevigata var. Leiocarpus was (36.42 ± 0.05)%,and that of Rosa laevigata Michx.was 38.46%.Conclusion Rosa laevigata var. Leiocarpus and Rosa laevigata Michx.were similar on appearance,microscopic structure,TLC and polysaccharide content.Rosa laevigata var. Leiocarpus may be a new source of Rosa laevigata Michx. Key words:Rose laevigata Michx.; Rosa laevigata var. Leiocarpus;quality research; polysaccharide; appearance; microscopic structure;TLC

001-01 玉米淀粉检验标准操作规程已修改好

SOP/QC(02)001-01 玉米淀粉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文件类别:操作标准 江西中兴汉方药业有限公司

目的:制定玉米淀粉检验标准操作规程,规范玉米淀粉检验操作,保证玉米淀粉检验结果的准确。 依据:《玉米淀粉质量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5年版二部及四部; 《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修订)。 范围:适用于玉米淀粉的检验。 责任:质量控制科主任及检验员、质量保证科主任及监控员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质量管理部经理负领导责任。 正文:检验项目有性状、鉴别、检查(酸度、外来物质、干燥失重、灰分、铁盐、二氧化硫、氧化物质、重金属、微生物限度)。 1性状 1.1用电子天平称取玉米淀粉约10g,置A4白色纸上,用称量勺铺平,在自然光下检查,眼睛与样品距离约25cm。观察应为白色粉末;闻之无臭。 1.2玉米淀粉在冷水或乙醇中均不溶解。 1.2.1电子天平称取玉米淀粉0.01g两份,分别置于100ml具塞锥形瓶中,然后一锥形瓶内加入用100ml量筒量取的100ml25±2℃的冷水,另一瓶内加入用100ml量筒量取的100ml25±2℃的乙醇,每隔5分钟强力振摇30秒钟;观察两瓶内30分钟内的溶解情况,应不能完全溶解。2鉴别 2.1鉴别(1):用型电子天平称取玉米淀粉约1g,置100ml烧杯中,用25ml量筒加水15ml,置电炉上煮沸,放冷至室温,即成类白色半透明的凝胶状物。 2.2鉴别(2):电子天平称取玉米淀粉约0.1g,置100ml烧杯中,用25ml量筒加水20ml,用玻璃棒混匀,用胶头滴管滴加碘试液数滴,即显蓝色或蓝黑色,置电炉上加热后逐渐褪色。 2.3鉴别(3): 2.3.1制片:用解剖针挑取玉米淀粉少许,置载玻片中央,加甘油醋酸试液1滴,用针搅匀,待液体渗入粉末后,用一手食指与拇指夹持盖玻片的边缘,使其左侧与药液层左侧接触,再用另一手持小镊子或解剖针托住盖玻片的右侧,缓缓放下,使液体逐渐漫延充满盖玻片下方。如液体未充满盖玻片,应从空隙相对边缘滴加液体,以防产生气泡;若液体过多,用滤纸吸去溢出的液体。 2.3.2显微观察:按显微鉴别标准操作规程,将制好的载玻片置型生物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节不同倍数的目镜与物镜,使观察到的成分清晰可辨。 2.3.3标准规定:玉米淀粉均为单粒,呈多角形或类圆形,直径为5~30μm ;脐点中心性,呈圆点状或星状;层纹不明显。在偏光显微镜下观察,呈现十字,十字交叉位于颗粒脐点处。 2.4试液配制: 2.4.1碘试液:用型电子天平分别称取碘1 3.0g,碘化钾36g,置同一1000ml量瓶中,用50ml

中药白鲜皮性状显微色谱法鉴别

中药白鲜皮性状显微色谱法鉴别 【来源】中药白鲜皮为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干燥根皮。春、秋二季采挖根部,除去泥沙和粗皮,剥取根皮,干燥。 我院新购进一批中药白鲜皮,依照中国药典2015年版,鉴别真伪优劣如下 【性状鉴别】本品呈卷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0.2?0.5c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和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迎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切制成中药饮片后,呈不规则的厚片,外表皮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内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切面类白色,略呈层片状。有羊膻气,味微苦。见下图: 、

【显微鉴别】 薄壁细胞中含有草酸钙簇晶 纤维单个散在,梭型,壁厚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36nm。理论板数以梣酮峰计算应不低于300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对照品梣酮、黄柏酮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分别制成每lml含梣酮70ug、黄柏酮113ug的溶液,即得。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白鲜皮粗粉(过四号筛)约lg ,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形瓶中,精密加人甲醇25ml,称定重量,加热回流1小时,放冷,再称定重量,用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勻,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测定法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梣酮不得少于0.050%,黄柏酮不得少于0.15%。

(完整版)蔗糖标准操作规程(2015版药典)

目的:建立蔗糖检验标准操作规程。 范围:蔗糖的检验 责任者: QC检验员、QC主管、质管部部长。 内容: 1. 名称:蔗糖 2.代号: 3. 检验项目 3.1.1 性状 3.1.1 操作方法 取本品,摊在洁净平板上,在明亮光线下,采用目测、口尝法进行检查。称取研成细粉的供试品适量,于25℃±2℃分别用水、乙醇和无水乙醇溶解,每隔5分钟强力振摇30秒钟,观察30分钟内的溶解情况。 3.1.2 结果与判定 本品为无色结晶或白色结晶性的松散粉末;无臭,味甜。在水中极易溶解,在乙醇中微溶,在无水乙醇中几乎不溶,判为符合规定。 3.1.3比旋度 3.1.3.1仪器与用具 自动旋光仪、分析天平(万分之一) 3.1.3.2试药与试液 水。 3..1.3.3操作方法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水溶解并定量稀释成每1ml中约含0.1g的溶液,立即依法测定(中国药典2015年版四部通则0621)比旋度。 3.1.3.4结果与判定 比旋度为+66.3°至+67.0°,判为符合规定。 3.2 鉴别 3.2.1 显色反应 3.2.1.1仪器与用具 酒精灯、试管。 3.2.1.2 试药与试液 0.05mol/L硫酸溶液、0.1mol/L氢氧化钠溶液、碱性酒石酸铜试液。 3.2.1.3 操作方法 取本品,0.05mol/L加硫酸溶液,煮沸后,用0.1mol/L氢氧化钠溶液中和,再加碱性酒石酸铜试液,加热,观察发生的现象。 3.2.1.4 结果与判定 加热即生成氧化亚铜的红色沉淀,判为符合规定。 3.2.2 红外鉴别 3.2.2.1仪器与用具 红外分光光度计、玛瑙研钵、压片机、烘箱、电子分析天平(十万分之一)、压片模具。 3.2.2.2试剂 溴化钾(光谱纯)、蔗糖对照品。 3.2.2.3空白片的制备 取干燥的溴化钾细粉适量,移置于直径为13mm的压模中,使铺布均匀,加压至20Mpa,保持2~5min,除去真空,取出制成的供试片,目视检查应均匀透明,无明显颗粒。 3.2.2.4供试片的制备 取供试品3mg,置玛瑙研钵中,加入干燥的溴化钾细粉约0.6g,充分研磨,移置于直径为13mm的压模中,使铺布均匀,加压至20Mpa,保持2~5min,除去真空,取出制成的供

薄层色谱鉴别

章节题目实验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 教学目的和要求掌握中药的薄层色谱法鉴定的实验技术。 掌握丹参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的特征和方法。 熟悉含有不同类别化学成分中药薄层色谱鉴别的条件及方法。 重点难点重点:丹参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的特征和方法。 难点:含有不同类别化学成分中药薄层色谱鉴别的条件及方法 教学设计 课前预习 1、薄层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供试样品溶液的制备方法。 课前准备 仪器:电吹风、薄层板、烧杯、磁力搅拌器、玻璃棒、天平、容量瓶、分液漏斗、刻度试管、具塞三角瓶、研钵、层析缸、量筒、毛细管、烘箱、移液管等。 试剂:丹参粉末 材料:硅胶G、CMC-Na、蒸馏水、乙醚、甲醇、乙醇、乙酸乙酯、石油醚(30-60℃)等 对照品:丹参对照药材、丹参酮II A 。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薄层色谱法原理? 2、薄层色谱法的操作步骤。 二、引入课题 波曾色谱法快速、简便、灵敏,是目前中药化学(真实性)定性鉴别中使用最多的色谱法之一。 三、新课教学 [实验目的] 1、掌握中药的薄层色谱法鉴定的实验技术。 2、掌握丹参等中药薄层色谱鉴定的特征和方法。 3、熟悉含有不同类别化学成分中药薄层色谱鉴别的条件及方法。 [实验原理] 1、原理

薄层色谱(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常用TLC 表示,又称薄层层析,属于固-液吸附色谱。样品在薄层板上的吸附剂(固定相)和溶剂(移动相)之间进行分离。由于各种化合物的吸附能力各不相同,在展开剂上移时,它们进行不同程度的解吸,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2、薄层色谱的用途: (1)化合物的定性检验。(通过与已知标准物对比的方法进行未知物的鉴定) 在条件完全一致的情况,纯碎的化合物在薄层色谱中呈现一定的移动距离,称比移值(Rf 值),所以利用薄层色谱法可以鉴定化合物的纯度或确定两种性质相似的化合物是否为同一物质。但影响比移值的因素很多,如薄层的厚度,吸附剂颗粒的大小,酸碱性,活性等级,外界温度和展开剂纯度、组成、挥发性等。所以,要获得重现的比移值就比 较困难。为此,在测定某一试样时,最好用已知样品进行对照。 距离溶剂前沿至原点中心的点中心的距离溶质最高浓度中心至原 f R (2)快速分离少量物质。 (几到几十微克,甚至0.01μg) (3)跟踪反应进程。在进行化学反应时,常利用薄层色谱观察原料斑点的逐步消失,来判断反应是否完成。 (4)化合物纯度的检验(只出现一个斑点,且无拖尾现象,为纯物质。) 此法特别适用于挥发性较小或在较高温度易发生变化而不能用气相色谱分析的物质。 [实验内容] 1、薄层板的制备 制薄层板的主要原料是吸附剂和粘结剂。吸附剂:最常用于 TLC 的吸附剂为硅胶 G 、硅胶GF254、 硅胶HF254。本实验用的吸附剂为硅胶 G 。 粘结剂:一般用所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 ),也有用淀粉的。CMC-Na 为粉状固体,用时先加水,水浴上熬成糊状,配成0.2%-0.5%水溶液。 制板: 将1份硅胶G 加3份0.4% CMC-Na 水溶液,研磨混合均匀后(在平铺玻璃板上能晃动但不能流动),将其均匀涂布于薄层板上( 10X 10),厚度为0.2-0.3mm ,为使其坦平,可将载玻片用手端平晃动,致坦平为止,放在干净平坦的台面上晾干,然后放入110℃烘箱活化30分钟,分干燥器备用。 制备好的薄层板要求表面平滑、均匀、无麻点、无气泡、无破损及污染。 2、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丹参粉末1g ,加乙醚5ml ,置具塞试管中,振摇,放置1h ,滤过挥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 使溶解。

黄芪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鉴别

黄芪显微鉴别和薄层色谱法鉴别 一黄芪简介 黄芪作为常用的补气中药,其药材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 var. mongholicus (Bge.)Hsiao 或膜荚黄芪 Astragalus membranaceus (Fisch.)Bge.的干燥根。饮片加工方法,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晒干。功善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痿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二黄芪显微鉴别 粉末黄白色。纤维成束或散离,壁厚,表面有纵裂纹,初生壁常与次生壁分离,两端常断裂成须状,或较平截。具缘纹孔导管无色或橙黄色,具缘纹孔排列紧密。石细胞少见,类三角形、圆形、长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壁较厚。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木栓细胞表面观类多角形或类方形,垂周壁薄,有的细波状弯曲。 黄 芪 纤 维 束 黄 芪 木 栓 细 胞

黄芪导管 黄芪石细胞 黄芪淀粉粒

三薄层色谱法鉴别 取黄芪粉末2g,加甲醇20ml,加热回流1小时,滤过,滤液加于中性氧化铝柱(100?120目,5g,内径为10?15mm)上,用40 %甲醇100ml洗脱,收集洗脱液,蒸干,残渣加水30ml使溶解,用水饱和的正丁醇振摇提取2次,每次20ml,合并正丁醇液,用水洗涤2次,每次20ml,弃去水液,正丁醇液蒸干,残渣加甲醇0.5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黄芪对照药材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黄芪甲苷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含l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中国药典2015年版通则0502)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2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7∶2)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日光下显相同的棕褐色斑点;紫外光灯(365nm)下显相同的橙红色荧光斑点。

显微鉴别法确认方案范文

显微鉴别法确认方 案 1 2020年4月19日

亳州市远光中药饮片厂 显微鉴别法确认方案 文件编号:QY·TS·05·001-01 批准日期:年月日实施日期年月日 2 2020年4月19日

3 2020年4月19日

亳州市远光中药饮片厂 显微鉴别法确认方案 1、确认的目的; 2、确认的范围; 3、实施人员及人员职责; 4、确认方案的培训; 5、实施过程中出现变更和偏差处理; 6、样品信息; 7、试验所用仪器及试剂; 8、确认项目及方法; 9、结论评估及判定; 10、再确认; 11、风险评估。 4 2020年4月19日

建立显微鉴别法确认方案,在试验中严格按照标准操作,保证试验结果的真实可信,以确认杂质测定法按《中国药典》的测定方法符合我厂的检验需要。 2、确认范围: 《中国药典》中的用于检查的显微鉴别。 3、确认小组成员及职责 1 2020年4月19日

确认方案的批准后,必须对所有确认实施人员进行该方案及相关操作规程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进行确认方案的实施。 5、实施过程中出现变更和偏差处理: 在实施过程中,出现变更和偏差时,要及时上报确认小组,由确认小组进行风险评估,然后报验证委员会的评估结论审批。 6、样品信息: 本次试验用山药作为供试品,用两个人分别做两组试验来确认显微鉴别法是否符合我厂需要。 7、试验所用仪器及试剂: 7.1试验所用仪器必须经过校验,而且在校验有效期内。试验用仪器使用前必须挂有“已清洁”、“完好”标志。保证试验的正常运行。 7.2试验所用试剂必须在有效期内以保证试验的正常运行,降低风险。 8、确认项目及方法: 8、1确认项目为山药的显微鉴别。 8、2确认的方法为按照《中国药典》中关于山药的显微鉴别方法:本品粉末类白色。淀粉粒单粒扁卵形、三角状卵形、类圆形或矩圆形,直径8~ 2 2020年4月19日

【免费下载】蛋白含量Lowry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

细胞因子蛋白含量(Lowry法)测定标准操作规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第三部。 范围:适用于细胞因子原液的检定。 目的:检测细胞因子原液的蛋白质含量。 原理:lowry法是在双缩脲反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由试剂A和试剂B 二部分组成。试剂A是碱性铜试剂;试剂B含有磷钨酸和磷钼酸。在碱性条件下,蛋白质与碱性铜试剂产生双缩脲反应,形成紫红色的蛋白质与铜的复合物,然后此复合物中的酪氨酸和色氨酸残基还原试剂B中的磷钼酸-磷钨酸,产生深兰色,为钼兰和钨兰的混合物,其呈色强度与蛋白质浓度呈正相关,可用比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 内容: 1 材料 1.1样品:经二人核对好批号后测定。 1.2试剂 钨酸钠Na2WO4·2H2O 化学纯 钼酸钠Na2M O O4·2H2O 分析纯 磷酸H3PO4 分析纯 浓盐酸HCl 分析纯 硫酸锂Li2SO4 分析纯 酒石酸钾钠C4H4O6KNa·4H2O 分析纯 硫酸铜CuSO4 分析纯 氢氧化钠NaOH 分析纯 无水碳酸钠Na2CO3 分析纯 溴水Br2 分析纯 1.3标准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 1.4注射用水: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05年版要求。 1.5其它材料:试管架、吸球、硫酸纸、药勺、记号笔、玻璃比色杯。 1.6仪器、设备

紫外分光光度仪,UV-265 扭力天平,TN100B 冰箱,BOD-170A 1.7器皿 试管、量筒(250ml、100ml)、玻璃瓶(500ml、250ml)、棕色磨口瓶 (50ml、500ml)、吸管(1ml、5ml、10ml),以上均由本室洗刷组处理干净。 2 方法 2.1准备工作 2.1.1工作环境:控制区确认场地清场合格,摘下“清场合格”标志牌,挂上“使用中”标志牌。 2.1.2调试仪器设备 2.1.2.1紫外分光光度仪,确认运行状态完好,已挂有“备用”标志。 2.1.2.2扭力天平,确认运行状态完好,已挂有“备用”标志。 2.1.2.3冰箱,确认运行状态完好,已挂有“备用”标志。 2.1.3试剂配制 2.1.3.1试剂A:用扭力天平准确称取20克Na2CO3溶于500ml 0.2mol/L NaOH溶液中,另将1克CuSO4·5H2O溶于100ml 2%酒石酸钾钠溶液中,临用前将二种溶液按50:1的比例在250ml洁清的玻璃瓶中混合均匀,二人复核,贴签,标明溶液的名称、浓度、体积、批号、配制日期。放置30分钟,即为试剂A。 2.1.3.2试剂B:在2升磨口回流蒸馏器中,向烧瓶中加入钨酸钠 (Na2NO4·2H2O)100克,钼酸钠(NaMO4·2H2O)25克,蒸馏水700ml,85%磷酸50ml,浓盐酸100ml,充分混匀后接通回流凝管,沸腾后文火回流10小时,冷却后加硫酸锂150克,蒸馏水50ml及数滴溴水,摇匀,取下回流冷凝管,开口继续沸腾15分钟,以驱走过量的溴,此时溶液为金黄色,冷却后用蒸馏水定容至1000ml放棕色瓶中4℃冰箱保存,回流整个过程应在通风橱中进行,使用时2倍稀释。二人复核,贴签,标明溶液的名称、浓度、体积、批号、配制日期,4℃冰箱放置。 2.1.3.3 0.2M NaOH:用扭力天平准确称取NaOH 0.8克,加注射用水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