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的生态环境问题

地球的生态环境问题
地球的生态环境问题

地球的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气候变暖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石油、煤碳等矿物燃料和农用化肥被大量使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据统计,100多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30%,甲烷增加了145%,一氧化二氮增加了15%。过多的温室气体使地球表面温度不断上升,在过去100年中,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0.3—0.6摄氏度。据联合国《1996-1997年度世界资源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能源消耗将比增50%至100%,由此造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增加45%-90%,按估计,在未来100年中,全球气温可能再升高1-3.5摄氏度。

全球气候变温给人类带来的决不仅是一个“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冬天,人类的整个生存环境面临严峻的考验。此外,全球气候变暖对关系人类生存的农业、水源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

△臭氧层耗竭

臭氧是一种自然产生的气体,它在地球大气平流层中,聚集在一起形成“臭氧层”。平均起来,臭氧层只有0.35厘米厚,但它的作用不可低估,它保护地球免遭紫外线(UV)辐射,大约90%的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被臭氧层吸收。臭氧层对于地球生命的重要性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如果没有臭氧层的保护。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就会达到使人致死的程度,整个地球生命就会像失去空气和水一样遭到毁灭。

△酸雨

酸雨的产生是人类行为导致环境恶化的又一明证。导致酸雨的废气不仅是来自于工业生产方式,如以煤作为主要能源,也来自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汽车等运输工具的大量使用。到本世纪60年代,酸雨的危害全面呈现出来,受污染的淡水江河湖泊PH值降低,鱼类减少,森林、农作物死亡,土壤变酸,建筑物受侵蚀,人们的饮用水也质量下降。

酸雨传输性扩大了其危害性,往往一地排放的有害气体而在其他地区形成酸雨。目前,欧洲、北美和中国西南部是世界酸雨最集中的地区。酸雨的传输性,促使人们认识到酸问题的解决必然是多方合作、国际性的。

△水资源状况的恶化

水是生命之源,在外星探测中,科学家判定一个星球是否具有生命的重要依据是看是否有水的存在。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资源,覆盖地球表面71%的面积,但是,地球上的水有约98%是既不能供人饮用,也无法灌溉农田的海水,淡不不足3%。而在这少得可怜的淡水中,87%左右存在于冰川冰盖及大气和土壤深层,人类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利用的淡不资源仅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003%。

本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膨胀与工农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全球淡水用量飞快增长。从1900-1975年,世界农业量增加了7倍,工业用水量增加了20倍,并且近几十年来,用水量正以每年4%-8%的速度持续增加,淡水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水资源短缺”已不是神话。

在水资源短缺越发突出的同时,人们又在大规模污染水源,导致水质恶化。水资源污染主要来自人类所有制造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

水养育了人类,造就了文明。但今天,水却成为人类生存的障碍。1977年,联合国警告全世界:“水不久将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是水”。

△土壤资源退化

土壤是农业之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近几千年来,人类对土壤的索求和破坏,已引起了全球土壤资源的退化。

土壤资源退化的最主要方式是土壤侵蚀、盐碱化和荒漠化。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测,全世界每年有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其中320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依靠降雨的耕地,12.5万公顷是灌溉耕地。此外,还有35万公顷土地受沙漠化影响。另据统计:全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受沙漠化影响,约占世界人口1/6的人正受沙漠化危害。

△全球森林危机

树木森林能够净化大气、调节气候、滋养水源、保持土壤、美化环境,它还保护着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展提供资源。自8000年前大规模农业开垦以来,全球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如西欧自罗马时代以来,已有2/3的天然林消失。但是,由于人们对森林功能的重视,目前许多国家都开展植林造林运动,全球森林问题主要集中在热带森林的大规模破坏上。

地球上热带森林曾一度达到29.7亿公顷,但现在已大大缩小。目前世界每年热带雨林的毁林量约1700万公顷,年平均毁林率为0.9%。照这个速度,热带森林不足百年将从地球上消失。

△生物多样性减少

因此,生物多样性主要用来指生物体的种类。它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在于人类只是生命圈中的一个分子,存在多样的生物种类与人类有着密切联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维持生物多样性正是为了更好地保存人类本身。

在自然选择规律支配下,物种灭绝是不可避免的。在过去二亿五千万年中,重要的物种灭绝事件大约每隔二千六百万年就发生一次。但是,自人类大规模农业生产以来,人类行为一直在推进物种灭绝。近几十年来,物种灭绝的速度显然加快了,照目前的情况推算,在本世纪末,地球上存在的物种将进一步减少15%-20%,其消失的速度将由每年一种提高到每小时一种,这比物种自然消失的速度将近快了1000倍。在全球热带森林中,物种消失的速度更令人震惊,美国斯坦福大学生物学家詹妮弗?休斯和也的估计,每年要消失1600万个局部的动植物种群,也就是每小时消失1800个种群。

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目前仍有非常多的物种没能发现并得到研究,因此,任何物种的消失都可能给人类生存造成重大损失。

△毒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

当人们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才发现我们自己制造了一个充满毒害物质污染的生存环境。

防腐剂、杀虫剂发明和使用,两者严重威胁着地球生命的安全。现代生活中,化学品的

威胁无处不在,以至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不得不强调:没有安全的化学品。

然而,还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尽管我们已经意识到它们的危险性,但仍被大量的释放到环境中去。本世纪若干重要灾难都与毒害物质处置不当有关。

由于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对防毒害物质污染意识的加深,毒害物质处理受到严厉的控制,处理成本日益提高,因此,将废物进行越境转移(特别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便成为新的选择。在80年代,经合组织(OECD)国家所产生的危险废物至少有1/10是通过国界转移后处置。表面上,这种转移常常带有“贸易”的合法身份,但实际上这是一种不折不扣的污染转嫁,它促使局部的污染全球化了。

(新)高三地理一轮复习最困难考点系列考点07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新人教版

考点07 区域生态环境问题1.荒漠化的防治重点及措施

(1)造成土壤肥力降低,甚至表层土壤流失殆尽; (2)给农业带来巨大的影响和危害; (3)使河道淤塞,河流资源难以开发利用; (4)地下水位下降,水旱灾害频繁发生; (5)环境质量变差,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 3.水土流失的治理 (1)工程措施,主要指针对水土流失情况的需要,采取土石方及混凝土工程等措施将所发生的水土流失状况控制、固定,使其不再继续发生和发展。 (2)生物措施是指在水土流失较轻的地方,采取种树种草、封山育林等植被绿化的方法进行治理的措施。 (3)农业技术措施是指应用农业生产耕作中的农业技术手段,如土壤培育、品种改良,塬面改造,间作轮作,套种耕作,提高复种指数等方法改善土质、改造地形、提高植被覆盖率的措施。 4.湿地资源问题的产生原因 湿地资源问题主要表现为湿地减少,质量下降,各种效益难以发挥,原因分析如下: (1)自然原因 湿地减少本身是一个自然过程,即沉积物自然充满湖泊,失去其充水洼地的形态与功能,但这一自然过程十分漫长。所以从地球历史以百万年为单位的时间尺度看,一切湖泊和沼泽的存在都是一种过渡性现象。 (2)人为原因 近代人类活动的干预,极大地加速了湖沼消亡的过程,在几代人乃至一代人的时间内实现了湖沼的消亡。湿地消失的人为因素见下表:

河流的截流改向浅,直至完全干涸 5.湿地的保护措施 (1)建立自然保护区,保护好现存的天然湿地。 (2)对已经围垦的湿地逐步退耕。 (3)采取工程措施,恢复已经退化的湿地。 (4)营造有利于湿地保护的法制条件。 (5)建立湿地资源信息库。 (6)理顺关系、协调发展、综合治理。 (1)深刻影响着地球上大气中的碳氧平衡 热带雨林的生态环境效应最突出的是“地球之肺”功能。需特别注意的是,近年来,全球大气中CO2增多,与破坏热带雨林有一定关系。 (2)具有促进全球水循环、调节全球水平衡的作用 (3)热带雨林是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雨林是全球最古老的植物群落,在生物进化史中,雨林成为地球上繁衍物种最多、保护时间最长的场所,因此被誉为“世界生物基因宝库”。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谈我国当前面临的重大生态问题及其危害和原因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我国面临的生态问题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我国当前面临的生态问题及其危害与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 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 2.1×103km 的速度扩展。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是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是: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名列世界第四位,但是我国拥有十三亿多人口,若按人均计,约为世界人均水量的1/4。我国淡水资源奇缺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自然因素,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衡,这导致有些地区水灾频发,有些地区又极度干旱。二是人为因素,我国国民惜水、节水意识薄弱,节水措施不到位,这导致水资源浪费现象随处可见。 六、生物多样性不断减少,大量物种面临灭绝 我国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然而,近年来我国生物多样性成骤减趋势,且大量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同时也使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我国生物多样性骤减的原因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物种生存环境的改变与破坏,人类掠夺式的开发与利用,环境污染,外来物种的入侵或不合理的引种等,此外人类非法收集、采挖、走私等行为也会造成生物多样性的减少。 七、各种污染严重 各种污染日趋严重,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光污染、噪音污染、土壤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等等。其中,水污染和大气污染尤为严重。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把经济建设作为一切工作的中心和重心,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大肆发展第二产业,人们长期只片面的注重经济效益而

高中地理 综合题答题技巧——生态环境问题类

01生态环境问题类 生态环境问题常见设问词有“形成原因(自然原因、人为原因)”“措施”(治理方法、建议、发展方向)等,常见的生态环境问题有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荒漠化、湿地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生态环境问题的考查一般有两种类型,即成因与措施,有时考查其一,有时两方面综合考查。 1.分析成因 首先要看清題意,是“自然原因”还是“人为原因”,还是没有限定,综合分析。综合分析某地生态问题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1)自然原因:地形原因(海拔、起伏状况、封闭状况等)、气候原因(热量条件,降水条件、风力风向等).土壤条件(土壤组成、肥力质地等)、植被原因(疏密状况、季节变化等)、河流原因(流量大小、侵蚀强度或沉积强度等)。 (2)人为原因:当地农业结构、居民能源消费结构、生产技术、政策导向等。 (3)分析原因时不要每-方面都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地对某地生态问题的有关方面进行分析。 2.分析“措施” 分析措施时,则必须用原因来分析,即使题目中没有对原因的考查。只有找出原因,才能使措施具有针对性。分析区域生态环境问题治理措施,主要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 (1)根据成因确定措施。根据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确定该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阶段确定措施。根据区域内部不同部分(如河流上、中、下游)的特点确定某区域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3)根据措施确定措施。根据典型区域的发展措施确定和其具有相似特征的其他区域的发展措施,借鉴典型区域的经验。 3.常见的环境问题治理措施

例题1.(2019湖南衡阳一模,3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2分)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黄河流域局部简图。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 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早在3 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它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数十米、向黄河输入泥沙1.6亿吨。但经过人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6 253平方千米,创造5 000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困。作为全球唯一被整体治理的沙漠,库布齐创造了世界治沙史上的奇迹。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功课)

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功课)读七省区某种自然植被面积占全国该种植被面积比例图,完成第1~2题。 1.该种植被区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为() A.种植业 B.畜牧业 C.林业 D.渔业 2.该植被区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酸雨 B.水土流失 C.土地沙化 D.森林破坏 读四大牧区超载起止时间、持续时间和年平均超载率统计表和四大牧区草原退化趋势图,完成第3~4题。 3.根据图表信息可判断() ①超载持续时间越长的牧区,年平均超载率越大②四大牧区中青海牧区草原退化速度最快③四大牧区草原退化的现象均呈上升趋势④2019年,四川牧区和西藏牧区超载面积基本相当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有关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表达,正确的选项是() ①全球变暖对我国草原生态环境影响不大②经济贫困是影响草原生态退化的唯一原因③通过划分草原保护区和畜牧区,使草原生态得以保护 ④建立牧区灾害防御系统,能有效保护草原生态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读以下图,完成第5题。 5.图中显示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 A.年降水量400毫米左右地区 B.亚热带、暖温带地区

C.地形以高原、平原为主的地区 D.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 以下图是我国农牧用地过渡带分布图。读图,完成第6~7题。 6.图中原过渡带与可能变动带说明该地区土地利用主要是() A.原农业用地向畜牧用地转变 B.原畜牧用地向林业用地转变 C.原畜牧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D.原林业用地向农业用地转变 7.以下与图中土地利用转变带来的影响无关的是() A.华北地区的沙尘暴天气 B.该地区草场的载畜量降低 C.辽河上游河水含沙量增加 D.淮河地区的洪涝 8.读以下图及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内蒙古科尔沁草原由于人口压力,超载放牧,每年以2%的速度退化,生态环境急剧恶化。1992~2019年,科研人员在科尔沁草场进行了放牧试验,主要研究不同放牧强度对草场的影响,草原的合理利用与保护。 科尔沁草原的变化 不同放牧强度下植物密度的变化 (1)说出图所反映的土地利用问题,并简述其危害。 (2)分析科尔沁草原退化的主要原因。 (3)提出合理利用与保护草原的措施。 9.长江上游地区地形复杂,自然资源较丰富,大部分地区年降水量在800 ~1 600毫米之间。根据所学知识和以下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见图甲。 图甲长江上游流域概况示意图[来源:学&科&网] 材料二:见图乙。 图乙重庆三峡库区水土流失面积构成 材料三:见图丙。

地球的生态环境为什么不好

全球生态再次提前进入红色警戒状态 发达国家过度使用地球资源是主因 英国智库新经济基金会10月6日发布报告称,全球从即日起开始进入生态红色警戒状态,即全球作为一个整体进入由过度消费引起的生态债务状态,这意味着,在今年余下的时间内,人类的生活都是在增加环境的负担。自从人类在上个世纪80年代第一次开始透支环境以来,每年的“生态债务日”都在悄悄提前,今年的“生态债务日”就比去年提前了3天。生态透支指的是人类对地球资源的需求和耗用大于地球所能承担的供应能力。 过度消费耗竭资源 现有的最新数据表明,过度使用地球资源的是最富裕的国家。举例来说,如果全世界每个人都像美国人那样生活,人类需要5.3个地球才能保证资源供应;如果像法国和英国人那样生活,人类需要3.1个地球。这一数字相对于西班牙的水平是3,德国是2.5、日本是2.4。报告显示,西方国家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基础产品,如食品和能源的需求仍在不断增加。尽管公众提高了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但西方国家的生活方式给世界其他地区的土地、森林、河流、海洋和矿井施加的资源消耗负荷也在增加。由于西方国家对环境资源的恣意挥霍,加速欠下生态债务,剥夺了全球数以百万计缺乏土地、食物和洁净水源的人们满足其需求的机会。同时,也导致地球生活供应机制处于危险境地。研究表明,高质量的生活即使在非常低的消费水平下同样容易实现,必须意识到追求高消费的生活方式将破坏全世界的福祉。报告呼吁,迫切需要在发达国家、世界其他地区和地球的生命支持系统之间形成一种明智而积极的相互依存模式。 畸形贸易推波助澜 报告指出,当全球变暖变得越来越不可逆转,生态欠债越来越沉重的情况下,目前生态浪费型贸易还在占据统治地位。面对气候变暖这样的全球挑战,显而易见,如果英国的经济要想在未来是可持续的,英国就必须改变目前与他国的贸易依存模式。 去年,英国从贸易伙伴处进口了1.4万吨巧克力华夫饼干,同时出口了1.5万吨。从意大利进口并出口到意大利的糖果都是600吨。英国和西班牙之间的啤酒进出口数量也基本相当。报告质疑到,为什么我们要将20吨矿泉水出口到澳大利亚,然后再从那里带回21吨矿泉水呢?报告说,20世纪关注短期效益和自身利益的政策,使我们失去了面对气候变化和全球化的负面影响的机会。 贼喊捉贼转嫁污染 报告揭示,为支撑其高消费的生活方式,西方国家在许多方面对其他地区的依赖度越来越高,特别是对发展中国家进口产品的依赖有了惊人的增长。报告指出,发展中国家因为日益严重的污染而备受西方国家攻击,但是人们似乎忽视了两个重要的问题:首先,发展中国家的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只占欧洲和美国的一小部分。其次,通过仔细观察贸易流向,发展中国家排放量上升的很大部分应归咎于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发展中国家出口产品的依赖。此外,还有这样一个事实,即那些看起来外表光鲜,更富裕的国家将很多重工业干脆转移到了发展中国家。西方国家的主要零售商们则以全世界最便宜的生产成本优势扫荡全球,结果是人们每购买一项产品,便会有更多的温室气体排入大气层。因此,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反映的是西方国家的高消费水平。 相互合作确保依存 报告揭示了世界各国之间正在交织形成的更加紧密和复杂的国际经济体系所带来的积极和消极效果。为争取一个更加美好的未来,报告建议,西方政府必须从“全胜”的经济竞争政策转向合作,这是由世界的相互依存关系所要求的。作为形成积极的全球相互依存关系的最起码承诺,报告呼吁:英国政府应制定一个时间表,保证政策和资源朝向公平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摘要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学技术与生产力得飞快发展使人类改造与利用自然界资源得能力大大增强,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得财富。然而,随着人类社会与全球经济得发展,人们开始肆意破坏我们赖以生存得自然环境。人类一味地追求经济得快速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得物质需求,却很少考虑环境得供给能力,结果造成全球生态环境危机,自然正以前所未有得反作用报复人类。人类要敢于同大自然斗争,但不能破坏自然,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得:“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得胜利。”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威胁着人类得生存与发展,其主要表现为:能源危机、物种灭绝、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森林面积锐减、淡水资源枯竭、臭氧层空洞形成、海洋污染及过度开发等。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水土流失、土地沙化、植被质量低、湿地破坏严重、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十分重要,主要原则就是应尊重自然规律,以生态系统为基础加强管理,生态保护应坚持以人为本,要十分重视生物多样性得保护,一个好得生态环境就是建设经济社会发展得基础。 一、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变暧与海平面上升,大气中得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将出现更严重得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可能增加。 2、土壤过分失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80-2000年之间,人均土地总量减少38%。 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世界森林每年几乎减少1%。 4、淡水供给不足将构成经济发展与粮食生产得制约因素。 5、臭氧层得损耗将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6、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 7、人口迅速增长,形成与日俱增得压力,预计2025年将突破80亿。 二、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原因 首先就是人口压力过大。人口得不断持续增长给经济、社会、资源、环境得协调发展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了粮食短缺、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问题得加重;其次就是资源得不合理利用。人类对自然过度开发、利用与索取,超过了自然得承受能力,造成生态破坏与环境恶化;第三就是片面追求经济得增长。传统发展模式只注重经济数量得增长、物质财富得增加,而忽视了经济与自然、社会得协调与永续发展。从人类生存发展得漫长历史可以瞧出,人类、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得相互联系。正就是由于人类没有处理好这个关系,为了自身得生存与发展,无节制地盲目开发、利用、索取,有时甚至浪费自然资源,对环境污染与破坏严重,结果造成全球环境得危机。环境问题得本质就是发展问题。事实证明,我们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破坏得发展道路,不能为了追求经济得增长,追求生活水平得提高,追求国民生产总值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摘要】 目前,伴随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生态保护作为其重要的基础也倍加受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漫长而艰巨的任务,是我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体现。但是,由于目前生态环境面临的形势依然严峻,甚至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出现进一步恶化,这就警醒我们,解决当前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刻不容缓。 【关键词】 生态环境保护;问题;对策 引言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得到了有效的保护和改善,但由于全球气候异常、土壤和水体严重污染等导致的整个生态系统失衡,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上起步较晚,仍面临着诸多问题,对此,本文分析了当前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控制对策,希望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借鉴。 一、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法律不完善,生态保护缺乏法制保障。 我国目前生态环境保护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和《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以及一些专门的资源法,其对生态保护的目的、任务、指导思想等作出了具体的规定,但其只有一些广泛的规定,并没有具体的措施。近年来,国家环保总局下发了一系列生态环境保护

的指导性文件和单性法规。但由于现行的资源法主要是针对自然环境中某一特定的要素制定的,缺乏环境保护综合管理的基本制度和措施。没有一部完善的、统一的生态环保法规。由于无法可依,环保部门在对生态环境保护监督检查中发现的一些生态破坏事件不能得到及时和应有的处罚。 2.人们对生态环境保护认知不足,环保意识差。 环境问题的出现,归根结底还是人们对生态环境的认识不足,人们在生产的过程中只注重与经济的生长以及提升,却忽略了环境保护的问题,对于环境保护更是缺乏足够的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污染问题更为严重。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相对城市来说比较落后,为了实现经济的提升,大家开始大兴农业的发展,在农业得到发展以及提升的同时,环境却遭到了严重的破坏。部分农民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使用大量的肥料,其目的在于加速农作物的生长,但同时却对土壤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另外,人们为了增加耕地面积,开始乱砍乱伐,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作用,严重影响生态平衡。另外,一些废弃肥料以及废弃材料的流失严重污染了水资源,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安全隐患。 3.执法力度不够。 执法力度不够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导致环保部门的监管作用无法发挥,主要是生态环境涉及到水利、农业、土地等多个方面,加上环保部门协调机制和管理模式规定不完善,互相争取“五权”现象严重,分管部门自我感觉处于配角地位,工作积极性

生态环境问题专题复习学习资料

生态环境问题 一、基本概念: 生态环境问题与自然灾害的区别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①生态破坏、②环境污染;③资源短缺 生态破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湿地退化、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环境污染:大气污染(酸雨)、水污染(水体富营养化—赤潮、咸潮)、固体垃圾污染(放射性污染)、噪音污染、光污染等 资源短缺:水资源短缺、耕地面积减少等 自然灾害: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一般分为:气象灾害、地质灾害、生物灾害、水文灾害等 气象灾害:台风、寒潮、低温冻害、冻雨、旱涝、沙尘暴等 地质灾害:火山、地震、滑坡、坍塌、泥石流、地面沉降等 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 1、生态破坏问题 (1)土地荒漠化: 产生原因: 自然原因:1、气候干旱2、土质疏松3、大风日数多,且集中4、气候异常、降水变率大 人为原因:1、人口增长快对环境压力大大:2、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如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 3、不合理利用水资源 防治措施:.1、合理利用水资源;2.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林体系;3.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4.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5.控制人口增长 例题1:.阅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30分)。 20世纪50年代以来,图5中我国境内 某些区域建立了许多国营农场,引种优质长 绒棉,目前,这些区域的棉区是我国最大的 商品棉生产基地,种植规模大,机械化水平 高。 (1)推断并说明这些国营农场的分布规律, 分析这些地区种植优质长绒棉的主导因素 是。限制性因素 是。(4分) (2)分析图示区域种植优质长绒棉的有利条件(8分)。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研究

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研究 摘要 人类文明发展至今,其间为追求生产力的飞速发展而向自然的无限索取和掠夺,直接导致了生态环境的恶化,而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认识的不够,制度的缺失与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持续恶化。只有认识到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才有可能实现可持续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 关键词 生态环境生产力发展生态文明历史制度人与自然全球化 一引言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社会的生产力水平都得到了飞速的提高,而随之而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工业时代,人类改造自然并利用自然为自己服务,可是人类对人与自然地关系认识不够,一味的向自然索取,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工业文明百年来的掠夺,已使大自然千疮百孔。近几十年来,尽管人类已经认识到了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历史的遗留问题以及经济发展全球化的副作用,生态危机依然摆在眼前,只有从本质上了解了生态环境问题的根源,才能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才能共赢。 二从历史角度看生态问题 纵观人类文明史,根据人与自然的关系及人化自然发展的不同水平,人类文明可划分为四种形态, 原始文明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和生态文明时代。在不同文明形态下人与自然关系各有不同特点,而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造成的影响也有着本质的区别。 原始文明时期,人类尽管已经具有自觉能动性,并且可以制造简单的生产工具如石器等来改造自然,但是在强大的自然界面前,显得非常弱小,几乎没有任何可以抗衡的力量。人类与自然界中的其他自然生物一样,其生存规律基本上遵循着自然界中必然性法则,以渔捞、采集、狩猎等天然的劳动方式,去获得生存所需要的生活资料。他们无法抵御各种盲目自然力的肆虐,经常忍受饥饿、疾病、寒冷和酷热的折磨。在原始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然界处于主导地位。人类遵从自然,顺应自然规律,将自然视为万物的主宰。马克思在谈到古代人类和自然界的关系时, 指出“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

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双重影响复习过程

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双重影响 经济全球化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向全球扩 展的产物。经济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双重的:它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同时又促进了全球环境合作,推动了环境的全球化管理。迄今为止,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要大于其正面影响。不管怎样,全球化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人类只能在认识其双重影响的基础上,尽量消除、减少它的负面影响,扩大其正面影响,推动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 一、经济全球化导致地球生态环境不堪重负,加剧了全球生态危机 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后果之一就是由于经济迅速增长而使地球生态支持系统迅速达到极限,而全球贸易自由化加剧了全球性生态危机。具体说,其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首先,经济全球化把各类国家都卷入了资本主导的全球经济体系,国家间和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极大地破坏了全球生态环境。迄今为止的经济全球化都是由资本主导的,所有被卷入全球化的国家都采用GDP或GNP的计算方法,都把增长作为核心目标,所有参与竞争的企业不管是公有的还是私有的,都追求效益与利润。在竞争的压力下,资源的有限性和自然生态系统的价值被忽略,许多国家都采用了不计生态成本的西方生产方式,进而重复着环境破坏的后果。无论是资本主义制度之内还是之外,都无法逃离这一恶性逻辑,资本主导的全球化使全球生态环境陷于困境。 其次,全球贸易自由化加速了地球生态资源前所未有的消耗,直接威胁着地球的生物多样性系统。贸易自由化给全球生态环境带来了多方面的消极后果:一是全

球木材贸易导致了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进而严重地损害了生物多样性系统。地球上一半以上的物种蕴藏在森林中,随着原始森林被大面积砍伐,森林原有的植物群落遭到破坏,生物物种在大量灭绝。二是来自国际市场的巨大诱惑推动了全球捕捞业的发展,致使海洋渔业资源面临耗竭。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一份报告,如今世界70%的主要鱼类种群面临完全捕捞和过度捕捞的问题。三是野生动植物贸易加剧了濒危动植物的灭绝,对生物多样性构成了重大威胁。尽管《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明令禁止800多种动植物的贸易,然而在利润驱使下,非法贸易屡禁不止。四是有毒化学品贸易和危险废物越境转移不仅危害全球环境,也直接危害人类健康。五是贸易的扩大还使得异地物种突破自然地域限制入侵他乡,导致衍生地物种及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丧失。外来生物入侵已经与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共同成为世界生物多样性面临的主要威胁。 第三,经济全球化使小规模家庭农业转向出口导向型种植单一作物的规模农业,加剧了生态环境的破坏。经济全球化使农业日益成为一种全球一体化的产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导致了两个后果:一是开垦荒地使曾经是自然的生态系统被转变成了农田,对生态环境造成压力;一是鼓励了农民转向化学密集型的单一作物农业,造成土壤退化、农田生态系统受损。而一些贫穷落后的国家,背负着沉重的债务负担,被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被动地卷入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为了大规模种植能出口创汇的经济作物,大面积地毁林开荒;为了提高效益,放弃了传统的对环境较少破坏的耕作方式;为使农产品较快地进入市场,修建了庞大的交通网络。凡此种种,都造成了巨大的环境和社会成本,既危害了自然,也破坏了农业的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 二、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全球环境合作,推动着环境的全球化管理 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使其带来的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也迅速凸显,气候变暖、臭氧层空洞已经成为街谈巷议的话题,使人类的全球意识增强,使加强环境合作共同对付这些问题的需求上升,使全球环境管理的制度机制也在迅速形成。全球化对生态环境的正面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 其解决方法 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戈壁面积×105km2,占国土面积的%。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

关于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些看法

关于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些看法 自从工业革命以来,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使人类改造和利用自然界资源的能力大大增强,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财富。 然而,随着人类社会和全球经济的发展,人们开始肆意破坏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人类一味地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需求,却很少考虑环境的供给能力,结果造成全球生态环境危机,自然正以前所未有的反作用报复人类。 人类要敢于同大自然斗争,但不能破坏自然,不能以牺牲自然环境为代价。 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的胜利。”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已经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其主要表现为:能源危机以及石化企业突发性污染、物种灭绝、土地荒漠化、全球气候变暖、森林面积锐减、淡水资源枯竭、臭氧层空洞形成、海洋污染及过度开发等。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1、全球变暧与海平面上升,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增加,将出现更严重的温室效应,旱涝灾害可能增加。 2、土壤过分失与人均耕地面积不断减少,1980-2000年之间,人均土地总量减少38%。 3、森林资源日益减少,世界森林每年几乎减少1%,土地荒漠化. 4、臭氧层的损耗将大影响水生生态系统。 5、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动植物资源急剧减少。 6. 转基因生物的泛用以及所印记的生态危机 7.工业急剧发展,造成的资源枯竭及酸雨危害 造成这些的原因是多样化的,我觉得首先是人口压力过大。人口的不断持续增长给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带来巨大压力,造成了粮食短缺、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加重;其次是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人类对自然过度开发、利用和索取,超过了自然的承受能力,造成生态破坏和环境恶化,土地荒漠化及生态危机;第三是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传统发展模式只注重经济数量的增长、物质财富的增加,而忽视了经济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和永续发展。从人类生存发展的漫长历史可以看出,人类、环境和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密不可分的相互联系。正是由于人类没有处理好这个关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无节制地盲目开发、利用、索取,有时甚至浪费自然资源,对环境污染和破坏严重,结果造成全球环境的危机。环境问题的本质是发展问题。事实证明,我们不能走人口增长失控、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严重、生态平衡破坏的发展道路,不能为了追求经济的增长,追求生活水平的提高,追求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以致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环境保护与社会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人类如不能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就必然会受到了自然的惩罚。如何在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今天,把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找到一条既符合当代人类利益,同时又不损害未来人类利益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是我们当前十分重要的和非常紧迫的问题。 通过这门课的学习,我对这些问题也进行了深入了解,以下想说几点我认为可行的解决办法: 1.生态保护要尊重自然规律。 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浅谈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产生原因及其解决方法 由于人们对于经济效益的热衷和对金钱的崇拜,世界范围内自然生态平衡逐渐被打破,以破坏环境来换取表面上的经济增长的现象随处可见。这一现象在中国尤为严重,我国的环境形势不容乐观。研究我国当前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原因,对于我们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经调查研究,目前我国存在的生态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耕地面积急剧减少 我国土地广袤、幅原辽阔,国土总面积约960万平方千米,但是可耕地资源十分有限。当前,我国人均耕地面积约为778平方米,不及世界人均耕地的三分之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耕地面积急剧减少。实施《土地管理法》之后,耕地减少速度趋缓,但仍为减少趋势。 耕地面积减少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建筑占地最为严重,包括住房、工厂等的修建。在很多农村地区,出现了荒村或者是“村中荒”现象。荒村现象大多是由于整村迁移导致的。“村中荒”则是由于宅基地外要导致的,村子面积不断扩大,但村中间的老宅或倒塌、或用来放置废弃物品。这些都体现了农村建设规划的不科学、不合理。其次是铁路、高速公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占地。例如青藏铁路的修建,不可避免的占用了部分耕地资源。 二、土地沙漠化日趋严重 我国目前有沙漠化土地约7.1×105km2,占国土面积的7.4%;戈壁面积5.7×105km2,占国土面积的5.9%。更为严重的是,我国沙漠化土地每年正以2.1×103km2的速度扩展,相当于每年减少两个香港的土地。政府虽然实施了相关政策,如退耕还林,但效果微乎其微。

土地沙漠化现象在我国西北地区尤为突出,这些地区原本就处于干旱和半干旱的脆弱生态环境之下,由于缺水,动植物多样性不像其他地区那么丰富。再加上人类的过度开发,如伐木毁林,破坏了生态平衡,从而导致土地肥力下降、质量退化,最终变成沙漠。可以说我国土地沙漠化主要是由于过度的人类活动引起的。 三、森林资源缺乏且急剧减少 经统计,在世界160个国家或地区中,我国森林覆盖率位居第120位,人均占有林地面积位居第128位。可见,我国森林资源极度缺乏,是世界森林资源最少的国家之一。森林资源的缺乏给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同时也阻碍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森林资源缺乏、林地面积急剧减少是由于人类过度的伐木开垦、毁林造田,以及火灾、病虫害等原因引起的。森林面积的减少同时也加剧了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等灾害。 四、水土流失日益加重 水土流失是我国土地资源遭到破坏的最常见的地质灾害,以黄土高原地区最为严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达150万平方公里,每年流入江河的泥沙量约为50亿吨,属于世界水土流失十分严重的国家之一。 造成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从自然方面来看,主要有多山,土质疏松,垂直节理发育,易冲刷;降水集中,多暴雨,冲刷力强;植被稀少,对地面的保护性差,易造成水土流失。从人为方面来看,主要有乱砍滥伐,植被破坏严重;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开矿及其他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等。 五、淡水资源严重缺乏 我国是一个淡水资源奇缺的国家。虽然我国的淡水资源总量为28 000亿立方米,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业生态学课程论文》 我国目前所面临的主要生态与环境问题及其对策 农资职31102班张梦瑶 【摘要】:根据统计数据,列举了我国当前所面临的水土流失与沙漠化、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空气质量恶化与大气环境污染以及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等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对这些生态环境问题的形成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环境保护策略与措施。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必要条件。人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和谐是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开发创造能力的不断提高,对自然环境的改造力度和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气候、土壤、生物、水和矿产等自然资源,既是生物生产最基本的物质基础和环境条件,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社会得以安定和经济得以发展的基本保证。资源的不合理利用,以及全球变化趋势的出现,将进一步加重资源短缺与人类需求之间的矛盾,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问题。迫切需要我国必须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必须增强全民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在发达国家、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的共识和自觉行为。在我国却有很大差距,其关键是缺乏必要的宣传和教育,现阶段的我们就是要了解我国资源与环境的现状发展趋势与对策,增强他们的资源与环境意识,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目前我国生态与环境面临的主要问题 (一)土地荒漠化程度加快 我国是荒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荒漠化土地总面积为262.2万平方公里,占国土总面积的27.3%,受其危害的人口近4亿。荒漠化给我国的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造成了可利用土地面积的减少,生产力下降,自然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恶化,旱涝灾害加剧,粮食产量下降,全国每年由荒漠化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达540亿元。 (二)森林资源锐减 我国许多主要林区,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全国森林采伐量和消耗量远远超过森林生长量,森林资源日益枯竭。森林资源号称“地球之肺”,对地球的大气环境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三)水土流失日趋严重 我国水土流失面积为367万平方公里。据统计,我国每年流失的表土总量达50亿吨,相当于全国耕地每年被剥去1厘米厚的肥土层,经济损失达100亿元。占国土面积38.2%的沙土流失区域内的河流以高含沙量著称,黄河下游河床不断抬升,长江每年带走泥沙近5亿吨。由于淤积,全国范围内水库库容量也在不断缩小。 (四)草原生态呈衰退趋势 我国拥有草地面积4亿多公顷,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利用条件较差的山地或高海拔地区,此类地区又多为大江大河的源头,而平原草地却因利用条件便

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表现

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表现?人类应该如何应对并妥善解决这些问题?谈谈你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具体建议。 参考文献要3—5篇。 人类污染、全球变暖、能源紧缺、土地沙漠化 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应如何应对及妥善解决论文 浅析我国环境保护的形势及对策【摘要】我国的环境保护工作虽然取得积极进展,但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管理严重滞后,与环境保护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把环境保护摆在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当前环境保护要切实解决好防治水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核与放射污染,以及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等突出问题。加强环境保护必须采取有力的对策措施:健全环境保护法规,加强执法力度;健全环境管理体制,完善环境监管制度;建立多元化环保投融资机制,增加环保资金投入;实行有利于环保经济政策,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推动环境科学进步,加强环保队伍建设;落实环境保持责任制,强化环境保护成果效应。【关键词】环境保护战略位置环境污染生态破坏污染治理生态保护环境、资源、健康被国际社会认为是可持续发展中最值得关注的问题,环境保护是与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这是“十一五”时期我国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根本要求和指导方针。我们必须认真贯彻执行,为我国防治污染、保护生态、实现环境根本好转做出贡献。一、做好环境保护工作势在必行(一)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十五”环境保护计划指标没有全部实现,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0年增加了27.8%,化学需氧量仅减少2.1%,未完成削减10%的控制目标。淮河、海河、辽河、太湖、巢湖、滇池(以下简称“三河三湖”)等重点流域和区域的治理任务只完成计划目标的60%左右。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远远超过环境容量,环境污染严重。全国26%的地表水国控(国家重点监控)断面劣于水环境V类标准,62%的断面达不到III类标准;流经城市90%的河段受到不同程度污染,75%的湖泊出现富营养化;30%的重点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不到III类标准;近岸海域环境质量不容乐观;46%的设区城市空气质量达不到二级标准,一些大中城市灰霾天数有所增加,酸雨污染程度没有减轻。全国水力侵蚀面积161万平方公里,沙化土地174万平方公里,90%以上的天然草原退化;许多河流的水生态功能严重失调;生物多样性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严重;一些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生态功能退化。农村环境问题突出,土壤污染日趋严重。危险废物、汽车尾气、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等污染持续增加。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任务艰巨。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已经集中显现。我国已进入污染事故多发期和矛盾凸显期。(二)当前我国环境管理工作严重滞后环境形势严峻,保护环境紧迫又重要,但目前我国环境保护的法规、制度、工作与任务要求不相适应。一些地方对环境保护认识不到位,重GDP 增长,轻环境保护;环境保护法制不够健全,环境立法未能完全适应形势需要,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现象较为突出;环境保护机制不完善,投入不足,历史欠账多,污染治理进程缓慢,市场化程度偏低;环境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环境管理效率有待提高;监督能力薄弱,国家环境监测、信息、科技、宣教和综合评估能力不足,部分领导干部环境保护意识和公众参与水平有待增强。(三)加强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发达国家上百年工业化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环境问题,在我国近20年来集中出现,呈现结构型、复合型、压缩型的特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了巨大经济损失,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和环境安全。未来15年我国人口将继续增加,经济总量将再翻两番,资源、能源消耗持续增长,环境保护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必须把环境保护摆上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加强环境保护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是坚持执政为民、提高执政能力的实际行动,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加强环境保护,有利于促进经济结构调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

近二、三十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耗竭、酸雨、水资源状况恶化、土壤资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毒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等八大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 全球气候变暖 温室效应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来自太阳(太阳辐射)的能量穿过大气层到达地面,而从地球反射出来的热量则被大气层中的气体部分地阻挡或吸收了。这样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烃、一氧化二氮等,我们称之为温室气体。其中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大约占所造成温室效应的50%。 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石油、煤碳等矿物燃料和农用化肥被大量使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据统计,100多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30%,甲烷增加了145%,一氧化二氮增加了15%。过多的温室气体使地球表面温度不断上升,在过去100年中,地球表面温度上升了0.3—0.6摄氏度。据联合国《1996-1997年度世界资源报告》预测,到2020年,全球能源消耗将比增50%至100%,由此造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将增加45%-90%,按估计,在未来100年中,全球气温可能再升高1-3.5摄氏度。 全球气候变温给人类带来的决不仅是一个“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冬天,人类的整个生存环境面临严峻的考验。 地球变温将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尽管一部分科学家坚持认为这还有许多未确定的部分,但有一点可以确信无疑,那就是海平面将不断上升。目前这一变化已初见端倪。本世纪海平面已上升了25厘米,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预测,到2010年海平面还将上升60厘米。 海平面升高60厘米,意味着美国将有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水淹没,纽约长岛的海岸线只需海水升高30厘米便要向后退缩30米。海平面上升几十厘米对许多生活在大陆上的居民而言影响还不算很大,但对于大洋中由珊湖礁组成的岛屿国家来说,则意味着“国将不存”。 日本学者不破敬一郎主编的《地球环境手册》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会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如对体弱的老人和婴儿抗暑热能力产生影响,并且气候变暖可能会扩大疟疾等热带传染病的病原生物和传播媒介昆虫等的栖息域。还有随着气候变暖而加重的大气污染,可能会加重因一般环境恶化引起的疾病。 通常,传播痢疾的蚊子在17摄氏度以下只能生存几天,目前全球有58%的人可以避免受到痢疾的侵害,但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认为,如果气温再上升2至5度,那么全球将有60%的人口生活在痢疾感染区域。 下面是一个病源菌借气候上升之便蠢蠢欲动的典型例子:从80年代开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