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角色游戏中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浅谈在角色游戏中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浅谈在角色游戏中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浅谈在角色游戏中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指南》指出:“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为典型的游戏,在幼儿游戏中占着中心地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有着最真实的自我表现,人们常说游戏是观察儿童心灵的窗户。可见观察是游戏的核心。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可以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为游戏指导提供依据。因此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的活动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还应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记录者和解读者。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没能很好地把握观察的内容与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观察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乏。

1、观察者的角色意识较弱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作为观察者角色意识淡薄,观察的敏感度不够。如:游戏中常会看到老师忙碌地穿插于幼儿的游戏中,较多地介入幼儿的游戏,象一个指挥者不停地发号施令;有的教师将观察仅限于幼儿安全的防卫,着眼于不出事故,至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情绪体验、语言、思维发展水平却关注较少。这种观察只观不思缺乏质量,不能及时了解幼儿和调整幼儿的活动。以上现象因何产生它的问题根源在哪里呢我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活动中缺乏观察者角色意识。

2.、观察者缺乏目的性

教师在角色游戏观察中缺乏目的性,主要表现为停留在随意性观察水平上,不是带着问题去观察,不知道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什么。这是由于教师在游戏前没有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缺乏明确的观察目的和有效的观察策略,由此造成教师的指导显得比较茫然,不知所措,而不能有效地组织游戏,不能完整和清晰地关注观察对象,难以透过现象去分析、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造成观察的效果不佳。

3、观察者技能的缺乏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观察记录比较单一,从而影响了观察的实效性。

根据以上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有必要对教师在科学的观察方法、适宜的观察内容和观察的具体策略方面有所思考,从而提高教师观察的实效性。因此我们将着眼于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观察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以及幼儿的发展。

一、领悟角色游戏的内涵与价值,提高教师的认识观和价值观。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能满足幼儿的愿望、享受充分的自由;角色游戏就是以儿童模仿想象,通过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为典型的游戏,在幼儿游戏中占着中心地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有着最真实的自我表现。

1、角色游戏能满足幼儿心理需求,发展社会性。角色游戏是幼儿反映社会、反映成人活动的一种游戏,这种游戏带有很大的模仿性。小班的雯雯是一个很内向的孩子,平时不爱说话,在角色

游戏“小熊餐厅”后,晚上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玩餐厅游戏,她当厨师,让妈妈当服务员,爸爸当客人。一段时间后,雯雯在游戏中变的活跃多了!她的性格也发生了变化。这样的实例充分体现了角色游戏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教育功能与价值。

2、培养幼儿积极的良好的情感。小班角色游戏中,孩子们正在玩娃娃家,我刚好进去取东西,就听见宇宇“爸爸”:“宝宝好像发烧了,怎么办呢”涤涤“妈妈”说:“真的吗那我带宝宝去看病,你留在家里要把家看好哦!”幼儿在游戏中萌发关心宝宝和同伴的语言和行为,这种关爱之情和语言交流远比教学活动要生动得多。

3、学习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大班角色游戏美食坊中,一名幼儿先是选择卖饮料,看见卖烧烤的幼儿离开就立刻去卖烧烤了,一会儿卖烧烤幼儿返回就发生了争吵,谁也不愿意退出。争吵一会儿,两人最终决定用石头剪刀布解决问题,两人又开开心心的玩游戏了。

二、关注角色游戏中的细节观察,增强教师的观察意识。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观察要关注以下方面:

1、关注幼儿需要: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兴趣和游戏发展现状、个别差异;

2、关注幼儿游戏情绪:是否自愿、自主、自由的游戏、快乐的游戏;

3、关注材料对幼儿游戏的促进:选择了哪些材料如何操作有什么困难不同种类材料和高低结构材料的投放是否促进幼儿发展;

4、关注游戏中幼儿行为习惯与问题出现:观察幼儿正在扮演什么角色是否有角色意识有哪些行为表现思考是否需要介入,怎样介入

5、关注活动后的讲评:激励闪光点,抛出问题讨论,推进下次游戏进行。

在解读有关理论的过程中,教师们得到了深刻的启示,同时为使观察更有目的、方法更科学、内容更有价值,我们确立了观察的步骤:第一,观察什么第二,什么时候观察第三,采用何种观察方法第四、如何处理观察资料

三、实施有效观察策略,科学的观察和分析以提高教师的观察技能。

教师在游戏中如何观察,观察什么,反映了教师的基本技能。会观察的教师能够在游戏中看到幼儿的游戏行为与发展的关系,能够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对幼儿的游戏行为进行思考,并及时将观察的现象进行记录与分析。经过多次的实践活动及研讨,我们不断探讨办法,在实践——总结——再实践——再总结的过程中完善并明确了如何进行有效的观察。

例如:从案例观察的记录情况中“解读幼儿”还存在的问题:解读幼儿随意;高位解读;凌乱解读;片面解读;因此在观察中教师应注意:要基于细致真实的观察;基于年龄特点的把握;选好视角,观察不凌乱;深入分析,表达流畅。

四、查新和梳理各年龄段的观察要点,提高教师对角色游戏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观察形式丰富,方法多样,观察时不再盲目。尤其在对观察视角进行了梳理与罗列后,教师更容易把握观察要点,采取有效措施,准确把握幼儿活动动态,把视角转向了幼儿,凭借观察去发现问题,从而提高了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下是我们通过查阅、筛选、梳理出各年龄段角色游戏观察重点与要点:

(一)、小班角色游戏:主要处于独自游戏、平行游戏阶段,满足于重复操作,摆弄玩具,因此,观察的重点在幼儿使用物品上。

1、是否能正确使用游戏玩具、材料

2、游戏中是否有兴趣,愿意扮演喜欢的角色,反映角色简单的生活情景

3、游戏中是否会使用简单的礼貌用语

4、是否有尝试其他角色的兴趣和欲望

5、是否爱惜游戏材料、乐意整理玩具

6、是否会根据标志将物品放回原处

7、角色行为是否稳定

(二)、中班角色游戏:随着认知能力的发展、生活经验的丰富,处于联合游戏阶段,想与人交往但尚无交往技能,幼儿间的交往容易出现冲突。因此,观察的重点应该是幼儿的交往能力,即幼儿与幼儿的冲突上,也可以是规则的。

1、创设一定游戏情境和材料提供,是否愿意尝试自己分配角色

2、能在一定时间内担任某个角色,理解角色职责,角色意识是否增强

3、游戏情节是否丰富,动机出自物的诱惑还是同伴间的模仿

5、游戏中主题的稳定性如何,观察幼儿在游戏扮演中的积极性如何

6、能否从平行游戏过度到合作游戏

7、更多主动与人沟通还是被动沟通(交往能力如何)

8、是否会采用协商的办法处理玩伴关系

(三)、大班角色游戏:随着能力的不断增强,游戏主题新颖、内容丰富,处于合作游戏阶段,因此观察的重点是幼儿创造能力、合作交往、解决问题的能力。

1、游戏的目的性是否增强

2、游戏主题是否更加广泛、丰富

3、角色扮演逼真、能反映角色的主要职责及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

4、与同伴进行广泛、友好地交往

5、独立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克服游戏困难

6、评价自己与别人的游戏行为,对评价游戏表现积极

7、能否以人代人、以物代物

8、同一主题情节的复杂性和持久性

9、用协商的办法处理玩伴之间的关系

10、能评价自己和他人的游戏

11、能否创造游戏规则

实施教育,观察先行。在进行实践尝试后,教师们深刻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形成了写教育随笔和观察记录的习惯,从过去对观察理论的茫然、对观察方式手段的一知半解到如今将观察融入了日常教学;从一个教学活动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转变为活动的观察者、记录者,教师的角色在过度,教学工作的活力在展现。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们除了遵循观察原则“多观察、少干预”,还应该做到多看、细看,多想、深思。“多看、细看”积累案例,见多识广;“多想”对幼儿的游戏行为寻找答案、“深思”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参考文献:

1、秦杰《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邱学青《给幼儿园教师的101条建议》之游戏指导

3、引入《教师在角色游戏的观察要点》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策略与指导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策略与指导 一、案例再现: 这是笔者的一次失败经历:在小班区角活动中,有较多的男幼儿选择“建构区”,女幼儿则基本选择“娃娃家”,个别幼儿选择“拼图”、“走迷宫”、“绕线”等区角。由于建构区幼儿太多,一时出现了轰乱现象, 笔者为了使游戏顺利进行,便指定和重新分配了各个区角的人选和人数。由于这些建筑师很多不是出于本意或者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倒腾了一会以后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他们东看看、西晃晃,跑出“建构区”又选择了“娃娃家”。于是“娃娃家”里面也是人挤人,出现了两个“妈妈”,两个“爸爸”,也多出了许多“爷爷”、“奶奶”。笔者发现“妈妈”这一角色不到位,烧饭做菜不像样,便主观的让幼儿看她示范,再让幼儿照着做一遍。笔者为了丰富娃娃家的游戏,还事先设计了帮娃娃过生日的情节,为娃娃做好了生日蛋糕,游戏中还叫了几个正在做其它游戏的幼儿到娃娃家做客。等笔者安排好一切后却发现所有的幼儿都很木然,畏首畏尾生怕做错了什么一样。 二、案例分析: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笔者在自选游戏中忽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例中的游戏活动从根本上剥夺了幼儿自主自由的游戏的权利,成了笔者精心设计导演的一场戏,“建构区”人太多,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但不能主观地让幼儿服从自己的安排;教师可以以“建构顾问”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以提建议的形式间接的引导幼儿顺利地开展游戏。同样,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切不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例中“妈妈”这一角色扮演不到位,教师可以用“做客”形式参与到游戏中,将发现的问题间接、委婉的提出,和幼儿共同商量,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觉改进。 但是如果有人认为自选游戏就是随便幼儿玩什么、怎么玩,彻底地让幼儿自由、自主,老师不应当参与到其中,那就曲解了游戏的本质。事实上,游戏的本质在于“幼儿自主自发的表现和创造活动”。强调自选游戏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不是否定成人对游戏的指导,而是为了澄清游戏的本质,还幼儿游戏的本色,让幼儿在成人适当引导下自主游戏,使游戏真正成为幼儿创

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复习过程

角色游戏中教师观察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摘要:本文从观察者的角色意识、目的性、和观察技能的三缺乏对当前角色游戏中教师实施观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归纳,而后从灵活使用多种观察记录方法、实施有效的观察策略、确立多元的观察视角三个方面提出了优化角色游戏中教师实施观察的对策。 关键词:角色游戏教师观察问题对策 维果斯基在他的《教育论著选用》中一再强调,儿童教育的特点是这一年龄段的儿童,按照他们自己的大纲进行学习的,教师要做到按幼儿大纲来组织活动,这就需要仔细观察和悉心研究幼儿。在贯彻新纲要,实施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不仅仅是一般意义上的活动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还应当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记录者和解读者,而在这一系列角色定位和承担中,观察无疑最为核心,它是教师开展一切教育活动的前提,因此,幼儿园实施教育应当观察先行。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为典型的游戏,在幼儿游戏中占着中心地位,儿童在角色游戏中有着最真实的自我表现,为此人们常说游戏是观察儿童心灵的窗户。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可以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为游戏指导提供依据,同时为教育教学提供依据,从而能够本质的认识孩子。 对于教师而言,通过观察与记录可以促进教师反思意识的增强,“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调整才能更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诸如此类的一系列活动,可以促使从基于对儿童的观察中获取有效的信息,进行分析与反思,并在这种不断自我学习与自我提高的过程中逐渐成为一个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乐于研究的实践者,因此,学会观察,如何成为一个真正的观察者成了教师专业化发展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从而来追求教育教学活动的优质和高效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观察在幼儿园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的观点已被广大幼儿教师所接纳,教师在理念的认识层面优于实践层面,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没有很好地把握观察的内容与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观察的质量,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乏。 1. 观察者的角色意识缺乏 在角色游戏中我们发现大部分教师缺乏观察者角色意识,观察的敏感度不够。在游戏活动中有的教师忙碌地穿插于活动空间之中,较多地介入幼儿的游戏之中,象一个指挥者不停地发号施令;有的教师将观察仅限于安全的防卫,着眼于不出事故,至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情绪体验、语言、思维发展水平如何一概不管。这种观察只观不思缺乏质量,不能及时了解幼儿,调整幼儿的活动。以上现象因何产生?它的问题根源在哪里呢?我们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活动中缺乏观察者角色意识。 2.观察缺乏目的性 绝大多数教师在角色游戏观察中缺乏目的性,主要停留在随意性观察水平上,经常不是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分析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摘要:游戏是儿童早期特有的一种学习方式,它作为幼儿一种特殊的活动,容丰富多彩,而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典型、最具有特色的游戏。要真正实现角色游戏的教育功能,就要在教师的引导下发展幼儿的个性。本文笔者从教师在角色游戏中指导时机的选择、指导策略的选择来探讨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如何进行合理的介入指导。 关键词:角色游戏指导策略 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的基本生活方式,由于其固有的游戏特点,使其成为最适合儿童和最受儿童喜爱、在儿童阶段又是不可缺少和替代的活动。幼儿通过游戏不断地体验成功与失败、不断的认识自我、认识世界,不断的丰富和完善人格的涵,获得身心和谐健康发展。本笔者研究探讨教师对游戏的介入时机的把握及影响教师选择介入时机的因素,宗旨在为提高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发展幼儿的个性。 一、角色游戏的含义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通过模仿、想象,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游戏。其中扮演的是熟悉的、了解的角色:模仿的对象是教师、成人、伙伴等;强调游戏中自主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如,在“小工厂”游戏中有包糖果、做饼干、裁衣服、照相和洗照片等情节,幼儿不喜欢。因为角色没有表现得经验和机会,没有扮演角色,没有角色的语言,体验等只是一种手工制作而已。 二、角色游戏的结构 角色游戏是幼儿的自然游戏的一种,是幼儿期特有的游戏,全面反映了游戏的一种游戏。角色游戏,一般由主题、角色、材料、情景、规则等组成,它包括:角色的扮演、对物品的假象、游戏动作、情景的假设、游戏的规则和主题。本人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进行描述: 1、角色的扮演 幼儿在游戏中,扮演假装的角色,而不是他自己,儿童扮演角色对发展想象力和自我意识幼很大作用。在游戏中,角色是游戏的中心,幼儿常扮演他们认为重要的人物。如:幼儿喜欢扮演成人的角色—妈妈、爸爸、警察、司机、医生、老师、营业员、理发师等。

提高教师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

提高教师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 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我想问一下在座的所有老师,在您评价孩子和做研究时,最常用的方法与依据是什么?(观察法)那么很高兴今天能够与大家交流学习这样一个话题“提高教师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这是我于2010年10月23日至10月25日期间,在乌鲁木齐教育学院培训中所学到的一点知识与经验,在此向大家做一汇报的同时,也与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首先请大家来看这样一幅图画,谁能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大家在描述这幅画的时候都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猜想,也就是说我们在平常观察事物时,会不自主地加入一些感情色彩与日常经验而猜想的内容,而真正的描述应该是什么? (一个穿着短袖T恤、短裤,留着短发的孩子站在靠背的椅子上,右手拿着剪子斜上方伸出,伸向椅子旁边的盆藤类植物顶端的叶子,眼睛看着向剪子伸向的方向。) 虽然我们知道什么是观察,但对观察的含义没有更具体与准确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来更深刻的学习一下关于“观察”的一些知识与含义。 一、观察法的定义、意义与原则 (一)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观察包括着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大类。1、自然观察是指人们对观察对象不做任何变革,只是对它们在自然状态下所呈现的情况而进行的一种观察。例如观察孩子的户外活动情况、区域活动情况,都属于自然观察。 2、实验观察是指对观察的对象预设“实验目的”、创造“实验环境”,

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中现象的观察。其实验条件是被严格控制的;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是可重复的。例如我们要分析一个孩子容易被什么音乐干扰。首先老师要准备不同的音乐,在孩子玩的时候播放,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的音乐孩子分心的时间间隔会不同,最终发现动画片音乐最能影响这个孩子的活动。像诸如此类的有预设性的观察就是实验观察。 (二)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为现实一定的研究目标,按照一定的计划,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全面的观察,从中收集现象资料,并进行分析。 (三)观察的意义 1、观察是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而有效的高质量教育的基础与前提。 2、观察能力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是区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3、观察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之一。 (四)观察法的使用原则 1、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2、制定观察计划,尽量形成文字计划。 3、尽量看到事物的各个方面。 4、规范记录,尽量详细。 二、观察儿童的有效策略 (一)什么时候观察——在观察目标指导下同步观察与置后观察☆游戏与儿童自主活动时 ☆其他教师带班时 ☆对录像的观察 ☆工作中的观察(印象)

角色游戏观察要点(大中小)

角色游戏观察要点小班角色游戏评价标准 观察要点: 1、是否有角色意识,对社会角色的认识是否明确 2、游戏时表现初步的交往意识 3、主题、角色行为的观察 4、角色规则的意识 5、是否会商量解决问题(出现矛盾、如何解决) 6、是否有尝试其他角色的兴趣和欲望 7、游戏中的对话语言(是否有礼貌) 8、是否爱惜物品 9、是否会整理玩具 10、是否会根据标志将物品放回原处 11、角色行为是否稳定 中班组角色游戏观察要点讨论

一、表征行为 1、能出现哪些主题和情节(需要教师创设环境、材料提供) 2、游戏情节是否丰富 3、动机出自物的诱惑,同伴间的模仿 4、幼儿的角色意识如何 5、行为仅仅指向物还是指向其他角色 6、游戏中主题的稳定性如何 7、观察幼儿在游戏扮演中的积极性如何 8、行为是以物品为主还是以角色关系为主 9、是否使用替代物进行表征 二、构造行为 1、对造型是先做后想,还是边做边想,或先想好了再做 三、合作行为 1、能否从平行游戏过度到合作游戏 2、更多主动与人沟通还是被动沟通(交往能力如何)

3、更多指使别人还是跟从别人 4、是否会采用协商的办法处理玩伴关系 大班角色游戏评价标准 1、游戏的目的性 2、游戏主题广泛、丰富 3、独立性和集体性 4、角色扮演逼真、能反映角色的主要职责及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 5、与同伴进行广泛、友好地交往 6、独立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克服游戏困难 7、会自制玩具,从分运用玩具,开展游戏 8、评价自己与别人的游戏行为,对评价游戏表现积极 9、用同一物品进行多种替代 10、用不同物品进行同一替代 11、同一主题情节的复杂性和持久性 12、用协商的办法处理玩伴之间的关系

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建构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对于游戏大家都非常的熟悉,在《规程》中就明确提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在《纲要》总则的第五条也谈到“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 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显然,游戏是幼儿在幼儿园的活 动之一,而“建构游戏”在众多的游戏类型中脱颖而出,深受广大幼儿的喜欢。 他们在堆、叠、拆、搭的过程中不断的发现、实验、体会许多空间和数理概念, 他们会利用各种不同的建构材料,通过思维和创作来反映现实生活的游戏,将操作性、艺术性、创造性融于一体。通过建构游戏,不仅能丰富幼儿感知和主观体验,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建构技能,还能使幼儿在协商、谦让、交换的游戏氛围中,学会分享与合作,尝试开拓与创新,体验成功与挫折,从而实现幼儿个性 的和谐全面发展。但是,许多的建构游戏它在幼儿园中只是起到了消磨孩子离园 时间或者便于老师管理的作用,而且众多教师认为:建构游戏是一种愉悦的游戏 活动,孩子们在游戏的过程中满足自己的活动要求,产生愉悦的游戏体验,不需要老师的“教”他们也能游戏。综上所述,我们不得不反思:在幼儿建构游戏时 教师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 再次研读《纲要》,发现第三部分的“组织与实施”第十条指出“教师应成 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 游戏和偶发事件中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有心的教师在幼儿一 日建构游戏中时时处处都会发现他们遇到的种种困题:有的看到漂亮的积木不会玩,有的辛辛苦苦建造的高楼总是站不稳,有的在利用一些建构材料时发现外形 符合自己的需要但是总是不能很好的粘合,有的发现自己需要的积木却被同伴拿 走了,还有的当整个搭建工程竣工时却发现还没有搭出符合主题的代表建筑······此时,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目前,在幼儿建构游戏中还存在着怎样的问题呢? 问题一:投放建构积木时忽略了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各种积木的建构功能,教 师对孩子掌握建构技能的程度缺乏了解。

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重要

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重要) ——给教师的建议 作为新教师,我想,大家肯定对“游戏”这个“时间长、空间大、自主性强”的课程内容感到有很多的困惑,尤其对游戏过程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感到手足无措,有时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看什么、怎么看?”这是我们在游戏中首先要思考的; “教师在幼儿游戏中何时介入、如何介入?”也是需要判断和思考的。 今天,我想通过一些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案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和思考,交流一些自己总结的经验。希望能帮助大家在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和介入更加从容,更加有效。 一、扫描观察与定点、追踪观察有效结合,让观察更从容 其实,角色游戏的观察也不外乎这三种:扫描观察法,定点观察法、追踪观察法。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如何观察,要把握好时间上的合理分配。 我通常在角色游戏刚刚开始的5-10分钟和游戏结束前的5分钟左右进行的是扫描观察。主要是比较粗线条地掌握全班孩子开展了哪些的游戏主题;幼儿选择了哪些游戏内容,扮演了什么角色等一般的行为特点。我是这样想的:在角色游戏刚刚开始时,孩子们的情绪还没有稳定,孩子们要寻找游戏内容、玩伴,有的孩子还会争抢角色,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里面;而在游戏快结束时,有的孩子又会因为游戏热情减弱,产生无聊、逗留、打闹等消极行为。所以,在这两个时间段我觉得教师是有必要进行扫描观察的。而且在这个时候,教师的站位应该是在一个视线相对开阔的区域,要能够环顾到所有的孩子,避免产生视觉的盲区。 那么在游戏的中间环节,大概20-30分钟左右的时间,我通常采用的是定点与追踪观察。定点观察也就是定点不定人,即对某一游戏内容进行观察,可以较为系统地了解游戏过程中孩子的兴趣、交往、游戏情节发展等动态信息,避免指导的盲目性。而追踪观察也就是定人法,即根据需要确定1~2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可以观察与了解个别幼儿真实的全游戏状态。 但是这两者也不是随意确定的,我们要根据前一次幼儿的游戏来确定。举个例子:在前一次的游戏中,某某孩子在点心店中表现特别兴奋,出现多次打翻餐具、扔点心的现象,那么,今天的游戏,我可能就会去跟踪这位幼儿,看看他在今天的游戏内容中的表现如何。如果换了一个游戏内容,他还是出现类似的行为,那么,我就要来分析孩子最近情绪上是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策略与指导.

区域游戏中教师的有效策略与指导 丹阳市云阳幼儿园步宛翀 212300 137******** 一、案例再现: 这是笔者的一次失败经历:在小班区角活动中,有较多的男幼儿选择“建构区”,女幼儿则基本选择“娃娃家”,个别幼儿选择“拼图”、“走迷宫”、“绕线”等区角。由于建构区幼儿太多,一时出现了轰乱现象, 笔者为了使游戏顺利进行,便指定和重新分配了各个区角的人选和人数。由于这些建筑师很多不是出于本意或者缺乏这方面的知识经验,倒腾了一会以后就不知道该干什么了,他们东看看、西晃晃,跑出“建构区”又选择了“娃娃家”。于是“娃娃家”里面也是人挤人,出现了两个“妈妈”,两个“爸爸”,也多出了许多“爷爷”、“奶奶”。笔者发现“妈妈”这一角色不到位,烧饭做菜不像样,便主观的让幼儿看她示范,再让幼儿照着做一遍。笔者为了丰富娃娃家的游戏,还事先设计了帮娃娃过生日的情节,为娃娃做好了生日蛋糕,游戏中还叫了几个正在做其它游戏的幼儿到娃娃家做客。等笔者安排好一切后却发现所有的幼儿都很木然,畏首畏尾生怕做错了什么一样。二、案例分析: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笔者在自选游戏中忽略了幼儿的主体作用。例中的游戏活动从根本上剥夺了幼儿自主自由的游戏的权利,成了笔者精心设计导演的一场戏,“建构区”人太多,教师可以适当加以引导,但不能主观地让幼儿服从自己的安排;教师可以以“建构顾问”的身份参与到游戏中,以提建议的形式间接的引导幼儿顺利地开展游戏。同样,在“娃娃家”游戏中,教师应作为幼儿的游戏伙伴,以平等身份参与游戏过程,与幼儿共同探索操作,相互交流,切不可将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例中“妈妈”这一角色扮演不到位,教师可以用“做客”形式参与到游戏中,将发现的问题间接、委婉的提出,和幼儿共同商量,让幼儿自己发现问题,自觉改进。 但是如果有人认为自选游戏就是随便幼儿玩什么、怎么玩,彻底地让幼儿自由、自主,老师不应当参与到其中,那就曲解了游戏的本质。事实上,游戏的本质在于“幼儿自主自发的表现和创造活动”。强调自选游戏的自主性并不意味着对幼儿游戏的放任,也不是否定成人对游戏的指导,而是为了澄清游戏的本质,还幼儿游戏的本色,

提高教师观察能力的

提高教师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

提高教师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 各位老师: 大家好!首先我想问一下在座的所有老师,在您评价孩子和做研究时,最常用的方法与依据是什么?(观察法)那么很高兴今天能够与大家交流学习这样一个话题“提高教师观察能力的有效方法”,这是我于2010年10月23日至10月25日期间,在乌鲁木齐教育学院培训中所学到的一点知识与经验,在此向大家做一汇报的同时,也与大家进行一下交流。 首先请大家来看这样一幅图画,谁能说一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大家在描述这幅画的时候都加入了一些自己的猜想,也就是说我们在平常观察事物时,会不自主地加入一些感情色彩与日常经验而猜想的内容,而真正的描述应该是什么? (一个穿着短袖T恤、短裤,留着短发的孩子站在靠背的椅子上,右手拿着剪子斜上方伸出,伸向椅子旁边的盆藤类植物顶端的叶子,眼睛看着向剪子伸向的方向。) 虽然我们知道什么是观察,但对观察的含义没有更具体与准确的了解,现在就让我们来更深刻的学习一下关于“观察”的一些知识与含义。 一、观察法的定义、意义与原则 (一)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知觉活动,观察力是人们从事观察活动的能力,观察包括着自然观察和实验观察两大类。1、自然观察是指人们对观察对象不做任何变革,只是对它们在自然状态下所呈现的情况而进行的一种观察。例如观察孩子的户外活动情况、区域活动情况,都属于自然观察。 2、实验观察是指对观察的对象预设“实验目的”、创造“实验环境”,

进行“实验操作”,对实验中现象的观察。其实验条件是被严格控制的;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是可重复的。例如我们要分析一个孩子容易被什么音乐干扰。首先老师要准备不同的音乐,在孩子玩的时候播放,通过实验观察,不同的音乐孩子分心的时间间隔会不同,最终发现动画片音乐最能影响这个孩子的活动。像诸如此类的有预设性的观察就是实验观察。 (二)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为现实一定的研究目标,按照一定的计划,对研究对象进行系统、全面的观察,从中收集现象资料,并进行分析。 (三)观察的意义 1、观察是教师为幼儿提供适宜而有效的高质量教育的基础与前提。 2、观察能力也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是区分教师专业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 3、观察也是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途径之一。 (四)观察法的使用原则 1、秉持客观公正的立场。 2、制定观察计划,尽量形成文字计划。 3、尽量看到事物的各个方面。 4、规范记录,尽量详细。 二、观察儿童的有效策略 (一)什么时候观察——在观察目标指导下同步观察与置后观察☆游戏与儿童自主活动时 ☆其他教师带班时 ☆对录像的观察 ☆工作中的观察(印象)

角色游戏观察内容与要点的解读

角色游戏观察内容与要点的解读 ——游戏语言 游戏语言观察要点: l 游戏中是否能用语言大胆与人交往 l 幼儿是否能用游戏情景与角色需要的语言交流 l 是否能用语言大胆地表达游戏后的感受 解读—— 一、游戏语言—— 游戏语言是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所产生的语言。它可以是有对象的、也可以是自言自语。 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时,处在一种轻松的氛围中,这使幼儿会主动积极地与周围环境中的语言和非语言信息、材料交互作用,自然地开口说话,表达情绪或进行交往,从而发展他们的语言。同时在游戏过程中幼儿要将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语言,并随时会出现幼儿与成人,与游戏伙伴间的双向互动过程。同时,随着游戏活动本身的进行、深入,又不断使幼儿有丰富的谈话内容,或不断调整、重组语言结构,使幼儿可以根据别人的意图作出相应的语言反应。在调整过程中,幼儿有“顿悟”,有“错位”,也有“创造”,他们在游戏中不断地调整语言策略,从而掌握更多的说话技巧。因此,游戏语言,在游戏中产生,在游戏中运用,在游戏中丰富。幼儿在游戏中学习语言,在游戏中不断地增加游戏语言,同时,幼儿的

语言能力也在游戏中不断地得到发展。 二、游戏语言对于幼儿的发展价值—— 对于成长中的幼儿来说,语言不仅是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手段,也是需要学习的对象。《纲要》中强调了“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纲要》还指出:“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并不是让幼儿记住一些简单的词汇,而是如何引导幼儿乐意与人交流、倾听、能清楚的讲出自己的想法等等。”可见:重视儿童语言能力的发展成为近年来儿童语言教育的一个共同的趋势。 儿童大量的语言是通过实验和实践来掌握的,游戏就为儿童语言的实践提供了机会。研究表明:儿童可以迅速地在游戏活动中掌握本国语言,语言中最复杂的语法和实用形式都是首先在游戏活动中出现的。而且,游戏本身的性质为幼儿创造了良好的语言环境,为幼儿自由说话提供了机会。游戏具有激发一般语言组合能力的功能;游戏提供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环境;儿童天生就有一种通过游戏练习获得技能的冲动,儿童在游戏中可以运用已经知道的语言的各种因素,并将它们结合起来。 我们知道: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最有特色、也是最特有的一种游戏形式。角色游戏是最能发展幼儿语言交往能力的,它为幼儿提供了说话的机会,让幼儿将自己的经验和想法用自己的语言在游戏中表达,把幼儿语言发展与认知探索活动结合了起来,有效地促使幼儿的语言态度、能力和习惯的发展在同一过程中完成和实现。即使最

浅谈科学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浅谈科学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科学教育也应力求达到《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游戏是儿童最喜欢的活动,它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游戏的这些属性与儿童的好奇、好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因此寓科学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儿童在试试、做做、玩玩中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认识符合儿童的特点,很受儿童的欢迎。通过科学游戏,儿童可以在玩中学科学,在愉快的体验中学科学,儿童的高级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容易疲劳,认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情绪性等特点,他们喜欢参加游戏,乐于在游戏中接受学习内容。儿童在科学游戏中积极性高、兴趣浓,参与游戏自主意识强、自主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探索求知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指导策略。 一、科学游戏的目标要有层次性和隐含性科学游戏的目标要有层次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认知水平层次儿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目标的实现要隐含在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材料投放,活动过程指导与评价之中。例如:在科学发现室游戏探索中,对“磁铁的穿透性”,我们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目标:一是知道磁铁有穿透的本领;二是学会用磁铁的穿透性来解决有关科学问题。首先,我们将小磁兔,各种材料制成的柄、磁铁,交给儿童,让儿童自己去玩、去操

作、去发现。然后问他们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儿童一个个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发现:“我发现磁铁会透过材料柄吸住小磁兔。”我们老师没有把答案告诉儿童而是让儿童在主动接触材料、自由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达到了第一层次的目标。接着,我们又让儿童玩了另一种游戏,用磁铁“打捞沉船”,要求儿童不用手拿,不把磁铁伸入水里,把沉船打捞上来,让儿童去思考,去操作,直到成功。这两个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而且隐含在材料设计、操作活动和游戏环节中,完全以儿童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儿童的积极性。 二、科学游戏的内容要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科学的抽象性,严密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儿童的求知欲,因此在科学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选择才能充分调动儿童的积极探索精神,使儿童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主体性。首先选择儿童感兴趣的材料,才能激发儿童的好奇心,使儿童迷上科学。例如:在一次游戏中,我们发现儿童对“小灯泡会发亮”很感兴趣,就设计了“小小灯展”的游戏,让儿童都去尝试自己手中的灯,手一动开关,灯就亮了,让儿童反复实践探索。从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出当电源、电线、灯泡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灯泡就亮了。游戏中儿童的兴趣很浓,积极性也高。其次选择操作性强的内容。游戏的趣味性的强弱与可操作性的强弱有关。操作性强的游戏,趣味性也强,容易调动儿童的探索的积极性,例如:有关水的科学游戏,儿童特别喜欢玩水,在玩水游戏中儿童通

浅谈在角色游戏中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浅谈在角色游戏中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指南》指出:“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幼儿以积极的情绪状态,投入到角色游戏的过程中。”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为典型的游戏,在幼儿游戏中占着中心地位,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有着最真实的自我表现,人们常说游戏是观察儿童心灵的窗户。可见观察是游戏的核心。教师作为幼儿游戏的观察者,通过对幼儿游戏的观察,可以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为游戏指导提供依据。因此教师的角色不仅是的活动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还应是儿童活动的观察者、记录者和解读者。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教师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不够清晰,没能很好地把握观察的内容与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观察的质量,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的缺乏。 1、观察者的角色意识较弱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作为观察者角色意识淡薄,观察的敏感度不够。如:游戏中常会看到老师忙碌地穿插于幼儿的游戏中,较多地介入幼儿的游戏,象一个指挥者不停地发号施令;有的教师将观察仅限于幼儿安全的防卫,着眼于不出事故,至于孩子在活动过程中情绪体验、语言、思维发展水平却关注较少。这种观察只观不思缺乏质量,不能及时了解幼儿和调整幼儿的活动。以上现象因何产生?它的问题根源在哪里呢?我认为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在活动中缺乏观察者角色意识。 2.、观察者缺乏目的性 教师在角色游戏观察中缺乏目的性,主要表现为停留在随意性观察水平上,不是带着问题去观察,不知道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什么。这是由于教师在游戏前没有制订周密的观察计划,缺乏明确的观察目的和有效的观察策略,由此造成教师的指导显得比较茫然,不知所措,而不能有效地组织游戏,不能完整和清晰地关注观察对象,难以透过现象去分析、了解幼儿行为背后的原因,造成观察的效果不佳。 3、观察者技能的缺乏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很多教师没有很好的把握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观察记录比较单一,从而影响了观察的实效性。 根据以上教师在开展角色游戏中出现的普遍问题,有必要对教师在科学的观察方法、适宜的观察内容和观察的具体策略方面有所思考,从而提高教师观察的实效性。因此我们将着眼于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观察能力的提升,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角色游戏观察要点(大中小)

角色游戏观察要点 小班角色游戏评价标准 观察要点: 1、是否有角色意识,对社会角色的认识是否明确 2、游戏时表现初步的交往意识 3、主题、角色行为的观察 4、角色规则的意识 5、是否会商量解决问题(出现矛盾、如何解决) 6、是否有尝试其他角色的兴趣和欲望 7、游戏中的对话语言(是否有礼貌) 8、是否爱惜物品 9、是否会整理玩具 10、是否会根据标志将物品放回原处 11、角色行为是否稳定 中班组角色游戏观察要点讨论 一、表征行为 1、能出现哪些主题和情节(需要教师创设环境、材料提供) 2、游戏情节是否丰富 3、动机出自物的诱惑,同伴间的模仿 4、幼儿的角色意识如何 5、行为仅仅指向物还是指向其他角色 6、游戏中主题的稳定性如何 7、观察幼儿在游戏扮演中的积极性如何

8、行为是以物品为主还是以角色关系为主 9、是否使用替代物进行表征 二、构造行为 1、对造型是先做后想,还是边做边想,或先想好了再做 三、合作行为 1、能否从平行游戏过度到合作游戏 2、更多主动与人沟通还是被动沟通(交往能力如何) 3、更多指使别人还是跟从别人 4、是否会采用协商的办法处理玩伴关系 大班角色游戏评价标准 1、游戏的目的性 2、游戏主题广泛、丰富 3、独立性和集体性 4、角色扮演逼真、能反映角色的主要职责及角色与角色之间的关系 5、与同伴进行广泛、友好地交往 6、独立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克服游戏困难 7、会自制玩具,从分运用玩具,开展游戏 8、评价自己与别人的游戏行为,对评价游戏表现积极 9、用同一物品进行多种替代 10、用不同物品进行同一替代 11、同一主题情节的复杂性和持久性 12、用协商的办法处理玩伴之间的关系 13、善于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他人 14、创造游戏规则

最新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教师在角色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福州玉佩侨育小金星幼儿园陈建敏 角色游戏是指学前儿童按照自己的意愿,以模仿和想象,借助真实或替代的材料,通过扮演角色,用语言、动作、表情等,创造性地再现周围社会生活的游戏,又称象征性游戏。角色游戏是幼儿时期典型的游戏形式。幼儿的自主自愿性、虚构性、社会性、愉悦性、非生产性等都可在角色游戏中体现出来。当然,这离不开教师的有效指导和支持。那么,教师在角色游戏中应提供怎样的支持和指导呢? 一、创设开放性的游戏环境 ------ 环境保证游戏。 幼儿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探索世界、认识世界的。游戏环境是影响幼儿游戏行为最直接的因素之一。如何创设一个与幼儿发展相适应的游戏环境,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调动幼儿在材料准备过程中的主动性。游戏中孩子们是主人------------ 既是游戏的主人,也 是材料准备的主人。因此,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我们既重“物”更重“人” ,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参与到游戏环境、材料的准备上来。 2、提供丰富且具动态性的玩具材料。教师提供的游戏材料应是幼儿感兴趣的、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能促进幼儿游戏发展的。逼真的成品玩具固然有其优点,并且出现时会引起幼儿的兴趣,但这会使幼儿创造性行为减少,有时甚至会使幼儿成为玩具的奴隶。我们在实践中发现,为幼儿创设的游戏环境越多彩,幼儿发展的空间就越大;而富有启发性、并随着幼儿的发展不断更新变化的环境,能有效保持其对幼儿的适度刺激,激发幼儿进一步探求的好奇心;提供可变性强的玩具更能启发幼儿积极地想象和创造。如在“美味串串烧”游戏活动中,我们为幼儿准备了丰富的半成品游戏材料(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软塑片及塑料棒等),在活动中幼儿可以根据个人意愿或顾客的需要制作出各种美味的串串烧(如:茄子、青菜、牛肉串串烧等),这样一来,幼儿游戏兴致大为增加,游戏情节也丰富了许多。 3、保证幼儿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空间。足够的游戏时间和空间是满足幼儿自由选择、愉快游戏的根本保证。每天教师要保证幼儿有一小时以上的自主游戏的时间,提供尽可能多的活动空间。另外,根据幼儿的需要,分隔游戏角,便于幼儿取放、交往和选择。 二、注重实效性的观察反思 ------ 观察激活游戏。

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

角色游戏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重要) 给教师的建议 作为新教师,我想,大家肯定对游戏”这个时间长、空间大、自主性强”的课程内容感到有很多的困惑,尤其对游戏过程中教师的观察和介入感到手足无措,有时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看什么、怎么看?”这是我们在游戏中首先要思考的;教师在幼儿游戏中 何时介入、如何介入?”也是需要判断和思考的。 今天,我想通过一些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案例来与大家共同分析和思考,交流一些自己总结的经验。希望能帮助大家在游戏过程中的观察和介入更加从容,更加有效。 一、扫描观察与定点、追踪观察有效结合,让观察更从容其实,角色游戏的观察也不外乎这三种:扫描观察法,定点观察法、追踪观察法。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如何观察,要把握好时间上的合理分配。 我通常在角色游戏刚刚开始的5-10分钟和游戏结束前的5分钟左右进行的是扫描观察。主要是比较粗线条地掌握全班孩子开展了哪些的游戏主题;幼儿选择了哪些游戏内容,扮演了什么角色等一般的行为特点。我是这样想的:在角色游戏刚刚开始时,孩子们的情绪还没有稳定,孩子们要寻找游戏内容、玩伴,有的孩子还会争抢角色,这个过程中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里面;而在游戏快结束时,有的孩子又会因为游戏热情减弱,产生无聊、逗留、打闹等消极行为。所以,在这两个时间段我觉得教师是有必要进行扫描观察的。而且在这个时候,教师的站位应该是在一个视线相对开阔的区域,要能够环顾到所有的孩子,避免产生视觉的盲区。 那么在游戏的中间环节,大概20-30分钟左右的时间,我通常采用的是定点与追踪观察。定点观察也就是定点不定人,即对某一游戏内容进行观察,可以较为系统地了解游戏过程中孩子的兴趣、交往、游戏情节发展等动态信息,避免指导的盲目性。而追踪观察也就是定人法,即根据需要确定1~2个幼儿作为观察对象,可以观察与了解个别幼儿真实的全游戏状态。 但是这两者也不是随意确定的,我们要根据前一次幼儿的游戏来确定。举个例子:在前一次的游戏中,某某孩子在点心店中表现特别兴奋,出现多次打翻餐具、扔点心的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 张伟琪 区域活动是以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满足幼儿个体发展的需要,培养幼儿的主动探索精神,发展幼儿能力的一种教学形式。而教师对区域游戏的指导是幼儿是否能在区域活动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教师科学的有目的的指导分别渗透于区域游戏的各个阶段,包括:游戏前、游戏中与游戏后的评价。 《纲要》中说,教师在幼儿区域游戏的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由此可见,教师的指导是幼儿是否能在活动区域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基于此,本文结合实践就教师如何对游戏前的指导、游戏中的指导和游戏后的评价三个方面进行阐述。笔者希望能对幼儿园区域游戏指导方法的理论建设与实践实施带来进一步的思考与借鉴。 一、游戏前的指导。 游戏前的指导是相对于整个游戏过程而言的。主要包括: 1、材料的投放 操作材料的投放往往影响着幼儿游戏的内容和游戏的进程,投放材料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 1)教育目标。区域游戏是为了完成教育目标服务的,每个区域都有自己的教育功能,都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可根据不同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制定游戏目标,投放的各种材料要渗透不同的教育目标,如:大班的孩子对棋类和各种拼图很感兴趣,老师就可以多投放制作这方面的操作材料,中班孩子好奇心强,可以多创设动手操作的环境与半成品,而小班则应多投放功能简单,色彩鲜艳的操作材料及锻炼小肌肉发展的操作材料。 2)体现孩子发展的个体差异。孩子的发展有其规律性,但每个孩子的发展是存在差异的,如:个人的能力、兴趣、学习方式等各不相同。教师在指导的时候应关注每个孩子不同于他人的学习特点和能力特征,采取适宜的方式,引导幼儿富有个性地健康发展。如,幼儿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水平是不同的,所以投放的操作材料要有不同层次以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要求,使每个孩子都能获得发展,另外,每个孩子学习的特点与方式各不相同,有的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就能获得各方面的发展,有些幼儿的发展则要通过教师与幼儿的单独交往来实现,还有的幼儿则是在自己不断的探索活动中,或者是与同伴的交往过程中获得的,教师要在观察了解孩子的基础上,采取正确的有效方式,促进幼儿发展。例如:一次,在科学区域中,玩数字与点的对应找好朋友的活动中,小朋友怎么也不知道

如何提高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记录的有效性

如何提高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记录的有效性 作者:李晔 来源:《作文成功之路(上旬刊)》 2018年第10期 【摘要】 在课程游戏化大背景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不断深化,游戏成了幼儿在园最主要的活动。作 为一日活动的组织者,教师带着促进幼儿发展的目标来开展各类游戏,基于游戏观察记录的幼 儿行为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本文简要阐述了在游戏开展之间的准备,过程中的观察要素, 后续的记录分析,旨在提高游戏活动中教师观察记录的有效性。 【关键词】 观察记录游戏分析 一、为什么要观察记录 学科角度:成人总觉得自己时常需要费力的向儿童讲解世界,但儿童何尝不是在尽力让成 人理解他们的世界。就像《小王子》里主人公在6岁时画的正在消化大象的蟒蛇,却总是被人 认为是一顶帽子,他便用孩子的语气抱怨:大人们老是需要孩子们费尽唇舌,给他们再三解释,不然就一窍不通,真把我们累得够呛。如果把我们对孩子的认知比作一副世界地图的话,它充 其量还只是15世纪版本的,依旧是不完整、不清晰的。那如何改善这一情况呢?观察行为是理解幼儿的第一步。 教师角度:观察能力是有效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之一,也是促进教师个体专业化发展的重 要手段,它可以用以收集科研资料、分析教育方法、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和提高教学效果 的基本途径。通过观察,教师可以获得有关幼儿发展与教育的实践知识,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促进自身的教学反思,从而推动自己的专业化发展。通俗来说,如果你驾驶的一辆汽车引擎盖 下方发出了巨响,你会怎么做?打开引擎盖仔细查找发声位置,运用自己的知识或是求助朋友,想方设法解决这个响声。同样的,在面对教育教学经历同样的几个程序:观察——评价——决策。最终想达成的还是了解幼儿,提升自己。 二、如何实现有效地观察 有效的观察需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为了确保观察资料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客观性,我 们应该使用一些逻辑性强的、结构化的表格,而非采用一种偶然的、甚至是本能的观察方法, 以下简单梳理一下一般观察的流程。 1.确立观察目标 实施观察之前,确定并阐明观察的目的和目标很重要。这样可以确保收集到的信息有贯穿 始终的主题,并且能有效的用于评价儿童的发展和设计适宜的活动及经验。现如今幼儿园游戏 活动十分丰富,突发状况也是层出不穷,目标到底要从何处入手是个问题。老师的心理活动会 围绕着当下孩子的状态,围绕着不同游戏区会为孩子带来的挑战。《指南》在这个方面提供了 很好的帮助,每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在不同领域所表现出的能力,书上都有相应标准可供参考。 2.制定观察计划

浅论科学游戏中教师的指导策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要“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幼儿园科学教育也应力求达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它集自由性、趣味性、假想性和创造性于一体。游戏的这些属性与幼儿的好奇、好玩、好动以及无忧无虑的年龄特征完全契合。因此寓科学教育于游戏之中,让幼儿在试试、做做、玩玩中认识科学现象,获得科学认识符合幼儿的特点,很受幼儿的欢迎。通过科学游戏,幼儿可以在玩中学科学,在愉快的体验中学科学,幼儿的高级神经系统兴奋过程强于抑制过程,容易疲劳,认识过程带有具体形象性,情绪性等特点,他们喜欢参加游戏,乐于在游戏中接受学习内容。幼儿在科学游戏中积极性高、兴趣浓,参与游戏自主意识强、自主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探索求知精神也得到了培养。如何达到这种效果呢?我们采用了以下几种指导策略。 一、科学游戏的目标要有层次性和隐含性 科学游戏的目标要有层次性,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各种认知水平层次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目标的实现要隐含在活动内容选择,活动材料投放,活动过程指导与评价之中。例如:在科学发现室游戏探索中,对“磁铁的穿透性”,我们设计了两个层次的目标:一是知道磁铁有穿透的本领;二是学会用磁铁的穿透性来解决有关科学问题。首先,我们将小磁兔,各种材料制成的柄、磁铁,交给幼儿,让幼儿自己去玩、去操作、去发现。然后问他们发现了什么现象,为什么会产生这一现象。幼儿一个个都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了自己的发现:“我发现磁铁会透过材料柄吸住小磁兔。”我们老师没有把答案告诉幼儿而是让幼儿在主动接触材料、自由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得出结论,达到了第一层次的目标。接着,我们又让幼儿玩了另一种游戏,用磁铁“打捞沉船”,要求幼儿不用手拿,不把磁铁伸入水里,把沉船打捞上来,让幼儿去思考,去操作,直到成功。这两个目标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由感性到理性,而且隐含在材料设计、操作活动和游戏环节中,完全以幼儿为主体,充分调动了幼儿的积极性。 二、科学游戏的内容要有趣味性和可操作性 科学的抽象性,严密性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的求知欲,因此在科学游戏内容的选择必须符合幼儿的认知特点,选择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探索精神,使幼儿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主体性。首先选择幼儿感兴趣的材料,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幼儿迷上科学。例如:在一次游戏中,我们发现幼儿对“小灯泡会发亮”很感兴趣,就设计了“小小灯展”的游戏,让幼儿都去尝试自己手中的灯,手一动开关,灯就亮了,让幼儿反复实践探索。从中在老师的指导下探索出当电源、电线、灯泡构成一个闭合回路时灯泡就亮了。游戏中幼儿的兴趣很浓,积极性也高。其次选择操作性强的内容。游戏的趣味性的强弱与可操作性的强弱有关。操作性强的游戏,趣味性也强,容易调动幼儿的探索的积极性,例如:有关水的科学游戏,幼儿特别喜欢玩水,在玩水游戏中幼儿通过一次次动手尝试,逐步理解了水的浮力、水的压力、水的三态、水的流动、水能溶解物质等内容。在玩水中体验到玩的乐趣,产生愉悦的情绪,提高了积极性。另外,选择的内容有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并符合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因为与幼儿生活联系密切的内容,幼儿比较熟悉,有一定的感知基础,容易接受,使幼儿容易产生兴趣。 三、科学游戏的过程要有情景性和灵活性 幼儿在科学游戏中自主探索能得到发挥,不仅要看幼儿是否能获得一定的知识,更重要是要看幼儿是否能积极参与游戏过程,是不是肯动脑筋思考,是否在原有的水平上有所发展。为此科学游戏的过程必须要具有情景性和灵活性,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幼儿的自主探索,让幼儿在游戏中积极参与、大胆尝试。首先,要创设游戏的情景,投放充足的游戏材料,又如:在玩水中,开展“什么沉、什么浮”的游戏时,我们在游戏中创设了游戏情景,准备了木制品、纸制品、石制品、橡胶制品、竹制品、玻璃制品、泡沫制品等各种材料,供幼儿在水中自由投放,让幼儿发现它们在水中产生的现象。投放的材料不仅数量充足,而且种类多。幼儿动手操作机会多,选择性强、涉及面广,幼儿兴趣就更高。在游戏中,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去充分接触材料,操作材料,从而得出“什么物体是沉,什么物体是浮”,的结论。其次,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自主选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