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特结业论文

中特结业论文
中特结业论文

浅谈缩短中国基础教育学制与教育

发展的研究

(姓名专业班级学号:)

摘要:学制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认真研究学校教育的性质、方针、目标、任务、入学年龄、修业年限等一系列问题。近年来全国掀起缩短基础教育学制的浪潮,有人倡导,有人担忧。本文通过对是否缩短中国基础教育学制进行了正反两个方面的论述,得出缩短基础教育学制并不可行,有必要对教育体制进行改革,施行弹性学制,以提高我们全民素质。

关键词:基础学制、弹性学制、基础教育、学制改革

Abstract: System reform is a systematic project, it is necessary to seriously study the nature of school education, principles, objectives, tasks, school age, length of schooling and a series of problems.In recent years,the country set off the wave of shortening of basic education schooling,some advocacy, some concern.This paper conducted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aspects discourse on whether to shorten the China Basic Education.It drawn shorten basic education schooling is not feasible.It is necessary to reform the educational system. In order to improve our quality of our people, flexible educational system should be implemented.

Keywords:Basic Schooling, Flexible Schooling, Basic Education, System Reform

一、学制的概述

学校教育制度简称学制,是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及相互间的衔接、转换等,反映着各级各类学校的结构及其相互关系;同时,它又为制定教育计划、课程标准、教材、教法,乃至确定学校规模、布局、师资培训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依据。学校教育制度是整个教育制度的主体,是最根本最重要的教育制度之一,是教育制度中相对稳定、变化较为缓慢的部分。学制不仅受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的制约,还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制约,反映一定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要求;而且与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的水平和规律有密切的联系。

学制是整个教育过程的框架布局,是教育教学的规律性分段。学生的学龄成长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学制就是要与这种阶段性相吻合,这是教育教学的基础性问题。选择一种学

制,既要考虑区域经济发展的可能和社会发展水平的需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整体的教育效益,又要考虑教育教学活动的基本规律,优化学校管理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提高育人的质量[1]。不能一般地说各种各样的学制都可以,也不能笼统说一种学制比另一种学制好,只能说在一定条件和标准下怎样选择学制才正确。

二、我国基础教育学制的现状

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一个方面,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修业年限。我国目前所采用的学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近代。1922年我国施行“壬戌”学制,或称“六三三”学制、“新学制”,即小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然后进入大学,这一学制一直沿用到新中国。“文革”时期曾一度中断、废止。到80年代中期,大部分地区在新的形势下恢复了“六三三”学制,一直沿用至今。目前,我国的学制基本上是学前教育2年,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学本科4年或5年,高职高专2年或3年,硕士研究生2-3年,博士研究生3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进步,这一学制也日渐显现出一些不足[2]。

(一)目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程度普遍太深,而高等教育相对较浅。即中小学所教授的知识面过于深奥,相对于其他国家的学校教育进程来说,总体上偏重。而且,在强大的升学压力下,我国的基础教育越来越往纵深方向发展,而忽视了宏观知识面的扩展。很多中小学基本上都以数理化外语为重,而思想道德课、劳技课、音乐美术以及其他形式的文化知识课程相对很少,得不到重视,从而导致了学生智力教育与道德、心理、情感、意志培养的失衡。

(二)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高尖人才年轻化日渐成为趋势。像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根据当今儿童成长规律和智力发展现状,已经开始在缩短学制或者提早入学年龄上改革学制修业年限,而且,学制具有多样性。而按照目前我国的学制,从经历大学本科教育或高职高专轨迹角度来看,基本上是“六三三四(五)”或“六三三三(二)”制占据主体地位,辅以位置少数的其他个别学制,导致了学生真正踏入社会、直接服务社会的年龄太大。

(三)如果不改变目前我国的课程设置,而要加强通识教育,势必更加重学生负担,无疑是雪上加霜。要么就是削弱科技文化知识的学习,要么就是忽视通识教育,两者很难兼顾。

(四)一方面,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步入大众化阶段,大学本科将成为一种普遍学历,而要使硕士博士能够年轻化,使之能够提早进入社会各个行业,为社会发展做贡献,真正使知识转化为实际效益的周期缩短,也要与时俱进,与国际接轨,对现有学制进行适当改革。

三、缩短基础教育学制的提出

2012年5月7日,云南省教育厅厅长罗崇敏在西南大学的一次演讲上,建议将中小学12年学制改为10年。他认为,缩短学制可为他们今后成人成熟创造时间条件。

缩短中小学学制,不仅仅只有罗崇敏提倡。在此之前,河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院长许皞建议缩短中小学学制[3],他说“一方面是人口老龄化、青壮劳动力短缺,一方面是优秀人才完成研究生和博士生深造已年近三旬,有效劳动时间不足30年,教育产投比偏低,因此建议将中小学阶段教育学制由12年缩短为9年,促进适龄劳动人口早日踏入社会。”同样的,全国政协委员许皋建议,缩短中小学学制到9年或10年。可将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的学制调整为小学5年、初中2年、高中2年的9年学制。全国人大代表陈华伟也建议,将中小学学制由现行12年缩短为10年,将初中和高中(或中专)合并,采取“5十5”(小学五年、中学五年)学制,实施普及到高中的十年义务教育制度(3月12日《新京报》)。

对此,华东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张济顺明确表示反对:本来中国就是人口大国,且国民素质相对偏低。不能为一时的经济结构问题或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劳动力短缺问题,而把中小学的12年学制缩短,这样做是非常错误的。

四、缩短基础教育学制引发的争论

(一)倡导基础教育学制缩短

中小学学制瘦身,对公众最有说服力的莫过于算年龄账:一个人7周岁上小学,在不留级、不停学、不复读等状态下,高中毕业19岁,大学毕业23岁。如果再接受研究生教育,毕业的时候已经26岁了!再加上就业难,很可能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时已经接近30岁!如果是女性,按现有55岁退休的规定,她工作的时间还没有读书的时间长;即使是男性到60岁退休,仅有30年有效劳动时间。可以说,现行学制过多地占用了年轻人工作和生活的时间,限制了适龄劳动人口早日踏入社会。

另一个重要原因,教育必须与时俱进。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是当前教育的核心,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发展,学生学龄成长分段已经整体前移[4]。六七十年代出生的孩子七、八岁时所接纳的社会性信息量,远不如现在五、六岁儿童的信息量多。现在的初中生社会成熟度已超过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高中生。改革开放之前儿童的知识吸纳及各种社会信息来源极度匮乏,而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电视、电话、网络等各种传媒的逐步普及,儿童的知识吸纳

及社会信息来源极其广泛,加之生活质量的迅速提高,生理及心理成熟年龄大幅度前移,学制改革势在必行。充分挖掘人的有效潜能,变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为强大的人力资源,这是我们实现强国梦的必由。

此外,倡导缩短基础教育学制还有一个重要的论据,教育的意义不在单纯的知识赋予,而重在培养精神品格和综合能力。1992年11月国家教委下达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中对小学阶段的培养目标和初中阶段的培养目标作了明确说明:小学段目标的基本内容是初步具有正确的思想感情和道德品质,养成文明守纪、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习惯,具有读、写、算的基本技能、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较广泛的兴趣,了解一些自然、社会和生活的常识,初步学会生活自理、具有自我管理的能力;初中段目标的基本内容是具有正确的思想感情、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掌握必要的文化科学技术知识、基本技能和初步了解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掌握学习、生活、工作的方法,具有自我教育的能力、健康的志趣和爱好、分辨是非能力和正确的劳动态度。我们的中小学生其实并不需要学习、掌握那么广阔、深奥的知识[5]。这个问题很少被提及,但确实一直存在。当我们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我们便会发现,以前废寝忘食地学习,掌握的许多知识并未产生相应的效应,或许这一辈子都用不上,当初根本没必要去学,至少不值得花那么大的力气去学。可以在缩短基础教育学制的同时根据基础教育的目标和中小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适当的缩减教学内容,以便更适合目前的青少年的成长教育。

再者,据不完全统计,现在农村要培养出一个高中毕业生,家庭的基本支出费用要达到8至10万元,在城市则要10至15万元,这还不包括现在流行的“择校费”、“赞助费”[6]。在我们国家现有的国民收入水平下,这对不少家庭都是一笔沉重的负担。国家实施义务教育,许多地方的高中也承诺绝不让一名学生因为家庭贫困而失学,这就需要国家、地方财政投入大量补贴。缩短学制,将高中也纳入九年或十年制义务教育,无疑能减轻国家和家庭的教育负担,也能改变我国人才培养周期偏长、教育产出与投入比偏低的现状。

(二)缩短基础教育学制引发的担忧

基础教育时间得不到保障,何谈教育质量。况且,现行的中小学学制的时间安排是经过多年摸索的,符合人的成长规律。怎能说改就改?现在的教育问题很多,最重要的是教育不公平。农村教育相当薄弱,问题太多。急需要增加投入。而农村教育薄弱,也导致了义务教育落实不到位,许多学生虽然也经过了义务教育,但实际上他们的素质并没有达到义务教育

水平。而且据了解,现在农村流失生率较高,许多学生根本就没有读完义务教育,就失学了,早早去打工了,素质没有得到提高,工作起来就很麻烦[7]。在如此现实困境下,如果再缩短教育年限,则是很危险的。

如果缩短基础教育学制,在应试教育没有改变的情况下会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学生学习任务重、学习内容多,使学生过早产生厌学情绪,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人才成长自有规律,人为缩短学习时间有违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事实上读研究生、博士的毕竟是少数,读大学的也并不是百分之百。缩短12年制中小学教育,缓解劳动力资源短缺不是一个好主意,最好的办法是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时下劳动力资源短缺不是劳动力资源数量不足,而是结构性短缺,例如每年出现的“用工荒”伴随着的是“就业难”,即有的人没事干、有的事没人干,或者称之为“结构性失业”问题。目前,在生产一线的劳动者素质普遍偏低,技能型人才紧缺十分突出。有数据显示,现有技术工人只占全部工人的1/3左右,且多数是初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仅占4%。可是每年许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甚至有一些硕士、博士找不到工作,并且出现大学生“回炉”读技校现象。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虽是多方面的,但与职业教育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密切相关[8]。

人口老龄化需要应对,但不必靠缩短中小学学制。其实,教育的问题需要得到妥善解决。除了增加农村教育力量,还需要认真落实义务教育年限,对于流失生需要引起重视,本来,义务教育阶段流失生是违法的,但却没有认真去抓。这也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另外,要让教育看到希望,特别是农村学生。他们因为在简陋的教育环境中接受教育,也就失掉了继续接受教育的兴趣。同时,由于职业教育发展得不够,使农村孩子对职业教育信心不足,认为读了职高没有多少益处。当下的应试教育仍然很严重,教育已经在许多环节上与社会脱钩,这显然需要得到修正,因此,更不能在学制上打主意。教育质量关乎祖国未来,绝不能轻易缩短中小学学制。一旦走错了,后果不堪设想。

五、结论与建议

推行一项教育改革目的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教育,有利于促进孩子的身心全面和谐发展,而不是其他。学制如何设置也应该如此,而不是为解决学生的学习负担、高昂学费和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问题。教育过多地承担解决社会问题,那么就容易使教育偏离方向。

不容忽视的问题是,社会对于人才的需求是多层级的。教育也应为人才成长铺设不同的轨道,让每个人都可选择适合自己又符合社会需求的教育。同时,更要打破身份地位决定论

的过时观念,纠正不科学的人才观,提高技能型人才社会地位和待遇,让技能型人才“生活得更幸福和更有尊严”。

教育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不能一叶障目,不见泰山。就与学制有关的教育改革,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向一下几个方向: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制设置应该具有一定程度的弹性和灵活性;适当调整中小学科目,适度降低学业难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后,把更多精力放在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上,逐步完善高中阶段的教育结构;高等学校的类型趋于多样化,为学生提供多元需求,尚不仅仅是简单地对基础学制道长论短。

所谓弹性学制,狭义的定义是指学习内容有一定的选择性,学习年限有一定的伸缩性的学校教育教学模式。即在基础教育阶段,根据现在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不要统一规定入学年龄,4岁、5岁、6岁、7岁都可以。在学业上,也可以实行弹性,可以跳级,或者实行多种学制,让孩子选择。在这方面我们看到有的地方已经开始试点,如在北京已经实施弹性学制的少数中学中,初、高中学习年限均为二年(超快班)或两年半(快班)、或三年(顺进班)。再如成都青羊实验中学开通“校内直通车”,对部分学有余力的小学生,经考核后,在小学六年中有两次“跳级”的机会。弹性学制最大的好处是照顾了孩子各个特点,让孩子不必在统一的学制情况下接受同样的教育,而且还可以让一些有能力的孩子早点完成基础教育,提前毕业,这对减轻学习负担、应对人口老龄化都带来很大的好处。缩短学制不如推行弹性学制,这是一举多得的好措施。因此,只要利于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有健全的人格、独立的意识以及健康的身体,缩短与否无关紧要。

参考文献

[1]张振国.基础教育学制的选择与实施[J].山东教育科研,1999,09:3-6.

[2]华海坤.基于学制改革的我国大学通识教育初探[J].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10,02:108-110.

[3]滕朝阳.学制改革不宜操之过急[J].教育,2012,10:11.

[4]李建远,康继文,高秀平.基础教育改革学制首当其冲[J].民主,2009,07:22-24.

[5]周思旭.基础教育学制问题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05,08:26-29.

[6]高秀平.能否缩短学制小学到高中十年读完[J].中国人大,2012,17:45.

[7]康继文.缩短中小学学制引争议[J].山东教育,2012,17:61-62.

[8]赖斯捷.学制调整引发关注[J].湖南教育(上),2012,06:47-51.

中文系论文题目汇集

本科毕业论文选题参考题目汇集 古代汉语 文字 1.汉字起源研究述评 2.论汉字发展演变的规律 3.论汉字的性质 4.古汉字指事字的表义功能 5.半坡刻符的性质及其与文字的关系 6.汉字前途讨论述评 7.汉字形体演变的基本规律 8.原始汉字的认定及其构形特点 9.甲骨文形声字研究 10.形声字起源试论 11.论汉字的音义联系 12.论汉字形体演变的繁简分合13.汉字考释方法述评 14.汉字析形方法研讨 15.汉字教学方法研究 16.汉字字形的文化信息研究 17.汉字编码研究及方案设计 18.江永“女书”的形体结构研究 19.江永“女书”源流研究 20.《说文解字》“女”部字研究 21.《说文解字》“尸”部字研究 22.《说文解字》“心”部字研究 23.《说文》省声研究 24.许慎六书说论评 25.现代汉字构形特点 26.现代汉字的表记功能 27.论现代汉字中的变体字

28.论现代汉字中的形声字 29.论现代汉字中的会意字 30.论现代汉字中的象形字 词汇、词义 31.先同义复词研究 32.先偏义副词研究 33.先变义副词研究 34.词义引申的原则和方法 35.词的多义性和词素的多义性 36.词义演变的深层意义基础 37.音义联系的任意性和命名的理据性 38.《诗经》连绵词研究 39.《诗经》叠音词研究 语法、虚词 40.《论语》判断句研究 41.《论语》祈使句研究 42.《论语》疑问句研究 43.《论语》句法研究 44.《左传》“焉”字研究 45.《左传》“之”字研究 46.《左传》中语气词“也” 47.《左传》判断句研究 48.《左传》祈使句研究 49.《左传》疑问句研究 50.《左传》被动句研究 51.《战国策》中的“是”字52.《孟子》中的“之”字53.《孟子》中的“其”字54.《非子》中的被动句 55.从《非子》看先的副词 56.从《庄子》看先的宾语前置句57.《荀子》副词研究 58.主谓间“之”字探源 59.指代性“见”字词性再研究 60.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 61.指代性“见”字词性研究 62.古汉语的后置定语问题 63.主谓间“而”字的形成和发展64.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综述 65.双宾语句的类型 66.被”字的词义演变 67.所’十动词”的部结构层次 68.“是”的用法及其发展 修辞 69.《左传》的外交辞令研究 70.《战国策》外交辞令研究 71.古今修辞方式的比较 训诂 72.训诂学与中学语文教学 73.论中学教材文言文的注释 现代汉语 新词语、新现象 1.网上聊天语言的特殊语境和交际特色 2.网络语言特点探微 3.谈网络流行语的规问题 4.由“霸”/“吧”/“零”构成的新词语(可选一个) 5.形形色色的“族”(如:啃老族、月光族等) 6.新新人类和他们的流行语 7.谈字母词问题 8.我看校园流行语 9.我看手机短信的特点 10.现代汉语新词语探析 11.网络语言的特点 12.谈谈生造词现象 13成语误用分析 词汇 14.成语的特点分析 15.惯用语的特点分析 16.歇后语的特点分析 17.成语的类型和特点 18.音译外来词的特点 19.缩略语使用的特点及其规问题

国际私法论文选题

“国际私法","也谈国际私法的对象和范围" "国际私法","论国际私法中的保护弱者原则" "国际私法","论中国国际私法典的制定" "国际私法","论国际私法的统一化" "国际私法","论"法则区别说"的产生及其意义" "国际私法","论近代英美国际私法学说的特征" "国际私法","论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在国际私法统一化中的作用" "国际私法","论我国国际私法学说的发展及其作用" "国际私法","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及其意义" "国际私法","论美国国际私法学说及其发展趋势" "国际私法","中国国际私法立法初论" "国际私法","论海牙国际私法会议对国际私法的影响" "国际私法","外国人民事法律地位的历史发展及其现状研究" "国际私法","论船旗国法" "国际私法","关于国际私法性质的几点认识" "国际私法","中国国际私法立法现状简论" "国际私法","简论国际私法的发展" "国际私法","识别的若干问题浅析" "国际私法","论冲突规范的性质及其特征" "国际私法","论反致制度" "国际私法","论冲突法与实体法在调整涉外民事关系中的作用和关系" "国际私法","对我国关于涉外民事法律行为法律适用规定的几点思考" "国际私法","论扶养的法律适用原则" "国际私法","论外国人在我国民事法律地位的发展与完善" "国际私法","试论"惯常居所地法"原则在实践中的运用" "国际私法","论国家和国际组织作为国际私法关系主体的特殊性" "国际私法","准据法的概念辨析" "国际私法","论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国际私法","属人法原则及其适用问题" "国际私法","论直接适用的法" "国际私法","论冲突规范的类型与冲突规范的立法技术选择" "国际私法","论"先决问题"的构成及准据法的选择" "国际私法","论国际私法中法律规避的效力" "国际私法","论属人法的发展趋势及其在中国的适用" "国际私法","对我国法人属人法原则的设想" "国际私法","涉外代理法律适用问题研究----兼论我国的实践" "国际私法","涉外民事法律行为的法律适用问题" "国际私法","涉外信托关系的法律适用问题" "国际私法","论涉外动产物权的法律适用问题" "国际私法","论涉外破产的法律适用问题" "国际私法","关于法人涉外破产问题的探讨" "国际私法","国际知识产权法律冲突的若干问题初探" "国际私法","知识产权的边境保护问题研究" "国际私法","论涉外知识产权的法律冲突及其法律适用原则"

中特结课论文_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及其伴随的道德问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及其伴随的道德问题 摘要:对社会主义制度与市场经济能不能结合、如何结合的问题,学术界一直议论纷纷。邓小平提出,市场经济是发展生产的方法、调节经济的手段,资本主义可以用,社会主义也可以用。这才使人们从思想上把市场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的观点束缚下解放了出来,从而为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奠定了理论基础。然而市场经济作为一种配置资源的方式,既有其独特的优势,也存在着自身不可避免的弱点和局限。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中,出现一系列道德失范问题,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我们应正确看待我国市场经济中出现的道德问题,需要通过重视集体主义道德的培养,合理地处理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重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社会道德。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德问题;对策 经过三十年的改革,我国逐步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经济取得了显著进步。然而,自改革至今,围绕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能否相结合的争论就一直存在于学术界。由于这个争论一直没有得到解决,加之过去我们对社会主义理解的偏差,致使很多人对我国现在还是不是社会主义国家存在迷惑,以致有些人认为市场经济就是市场经济,加上“社会主义”四字只是画蛇添足。针对这一现状,本文论述了阐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性质,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论述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性。 尽管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助于我国经济建设,然而其中却伴随着不可避免的道德问题。市场经济主张个人利益推动经济发展,这与社会主义内在的集体利益主义似乎背道而驰,意识到我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存在的道德问题并结合我过具体实情解决和避免此类问题就非常有必要了。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简介及其必要性 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按照价值规律或者说利用市场力量配置社会资源的一种经济。市场经济本质属性是中性的, 不具有社会属性。 (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一般作用 市场经济是商品经济充分发展的产物,在原始社会末期就产生了商品交换和

毛中特研究性学习论文(ypb)

在2016当下怎样算是腐败 学号:2014209035 专业:应用心理学 姓名:苑鹏博

在2016当下怎样才算得上是腐败 【摘要】:腐败会破坏国防安全,导致社会矛盾突出,产生社会黑暗。由经济社会引起的官员在职位上作风不正,行为不正当引起的政治和社会问题。由作风不正进而产生的结党营私、寻私枉法、颠倒黑白等各种犯罪。也可利用出身背景,政治地位、经济权力、熟人关系进行贪污枉法,吃喝享乐。腐败有遗传倾向,历来就有。盗窃国家和人民的财产、危害国家政治安全、破坏党的名誉·、影响社会稳定、百姓利益。包括经济犯罪、政治犯罪、作风犯罪三个主要问题。 【关键词】:腐败;经济犯罪、政治犯罪、作风犯罪;危害极大;私权乱用 腐败在广义上说是行为主体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职权或偏离公共职责的权利变异现象,从狭义上说泛指国家公职人员为其特殊利益而滥用权力的权利蜕变现象。 腐败是指国家公务人员借职务之便获取个人利益,从而使国家政治生活发生病态变化的过程。目前,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法制监督不力是导致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试对腐败的界定、成因及反腐败与法制监督的关系作出分析,并提出依靠法制监督反腐败的对策和措施。 腐败问题是各国都存在的通病,而我国腐败现象发展迅猛的势头,既危及和破坏法律的权威性和有效实施,又破坏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动摇着我国社会的政治基础。腐败问题已经对党,对国家和社会构成了潜在的威胁。法治监督不力和人民权利薄弱是导致腐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只是公共官员滥用职权的问题,而是人们为了捞取任何不义之财而滥用职权(不一定是政府权力)的行为。另外还体现在人们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不尽职、不作为,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思想颓废、麻木不仁等,这些腐败现象常被人们忽略,其实它对社会以及对人类发展本身危害极大。腐败会破坏国防安全,导致社会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题目汇总

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题目汇总 一 1、析古今名词的异同 2、析古今动词的异同 3、析古今形容词的异同 4、论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 5、析古代汉语表第三人称的代词“之”和“其” 6、论古代汉语判断句中的“是”与现代汉语的判断词“是”的语法联系 7、论汉语的被动句式的发展变化 8、古今汉语的词序比较 9、“被”字已产生后在口语和白话里的使用分析 10、古今表疑问的表达形式异同 二 1、文学理论: (1)一般理论(如形象的构成,细节、对话、抒情等等) (2)作家心理特征 (3)文学流派 (4)文学形式,如小说散文诗歌的特点 2、现当代文学评论 (5)文学思潮评论 (6)当代小说作家评论(一个作家,一类作家,一个侧面,如鲁迅、巴金、张洁、曹禺、郭沫若、王蒙、苏童、余华等等) (7)当代散文家及散文研究(如余秋雨、王小波、刘亮程等等) (8)现代诗歌及诗人研究(如舒婷等等) (9)其它作品评论(一部作品,一组作品,一篇作品,作品改编成电影) 3、西方文学作家和作品评论 (10)俄国作家作品研究 (11)法国作家作品研究 4、中学语文教学 (12)课本研究 (13)教学法研究 (14)作文教学研究 5、其它任选 三 1、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思潮与文艺运动研究 如:五四文学革命的历史意义、延安文艺运动与十七年文学、建国初期三次文艺批判运动的经验教训、胡风文艺批判运动中的理论分歧,等等。 2、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创作现象研究 如:革命加恋爱小说创作的历史演变、“朦胧诗”论争的历史评价、论先锋作家写作策略的转

换、当代女性小说研究、作者低龄化现象之我见,等等。 3、二十世纪中国文学社团研究 如:学衡派与文化保守主义倾向、新月社的诗歌理论及其创作、语丝社散文的独特品格、左联的出现对中国文学历史进程的影响,等等。 4、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流派研究 如:鸳鸯蝴蝶派的消亡与新鸳鸯蝴蝶派的兴起、象征诗派的文学史意义、京派小说与传统文化、新感觉派小说的艺术特征、九叶诗人的艺术追求,等等。 5、二十世纪中国作家及其创作研究 如:王国维文艺观的现代特征、冰心散文的艺术风格、徐志摩的康桥理想、巴金创作风格的转变、沈从文小说中的人性小庙、余华创作中的暴力与死亡、史铁生的生存体验及其创作,等等。 6、二十世纪中国作品研究 如:《野草》的艺术独创性、《围城》的讽刺艺术、《金锁记》中的意象描写、《茶馆》的艺术独创性、《受戒》的艺术意蕴、《风景》叙事分析,等等。 7、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形象研究 如:阿Q形象的新阐释、鲁迅小说中的农民形象、论繁漪、论虎妞的形象、孙犁小说中的妇女形象、论《围城》中的方鸿渐、论金庸笔下的侠客形象,等等。 8、有关二十世纪中国文学比较研究 如:《女神》与惠特曼诗歌、新历史小说与传统历史小说、萧红萧军的创作比较、《激流三部曲》的女性形象与《红梦楼》、余华与博尔赫斯,等等。 四 1、修辞和阅读教学 2、修辞和写作教学 3、语言训练和写作训练 4、对话理论与语文教学 5、语言教学中的语言本位 6、现行语文教材中语言教学的特点和不足 7、语言和社会生活的互动 8、广告语探讨 9、电视节目主持人语言分析 10、景点命名的语言分析 11、新闻标题语言分析 12、文学作品语言分析 13、近年流行语的社会文化分析 14、民间秘密语研究 15、网络语言研究 16、校园流行语研究 五 1、词义与语境 2、语文教学与语境 3、口语交际与语境

中特论文选题

概论课课程论文参考选题 1、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及三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 3、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经验及启示 4、论毛泽东的创新思想及其创新思维特征 5、论邓小平理论的全球化视野及其在21世纪的历史地位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时代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7、论科学发展观与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统一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树立科学发展观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大意义 9、论社会主义的本质与人的全面发展 10、浅析我国的对外开放战略 1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必然性刍议 12、鼓励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与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 13、对当前社会收入分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14、关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分配的几点思考 15、浅论邓小平的科教兴国思想 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效率与公平关系探析 17、创新与中国现代化 18、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与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19、浅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从生态环境的视角看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1、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 2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探析 23、政治体制改革的必然性和重要意义 24、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意义 25、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 26、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 27、浅论坚持科学发展观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28、当前青年大学生诚信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研究 29、论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现状及其培养 30、邓小平小康社会思想探析 31、科学理解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系。 33、" 一国两制" 构想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 34、浅论邓小平对当今时代主题的科学判断 35、浅析邓小平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3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之我见 37、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历史进程和主要经验 38、试析社会新阶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地位和作用 39、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 40、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 41、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新理论成果

100个本科法学专业国际法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

本科法学专业国际法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国际法又称国际公法,是约束主权国家间行为的法律规则,国际法规则形成的方式有三点:条约、国际习惯法和为各国承认的一般法律原则。以下提供的是法学专业国际法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阅读。 1、作为国际法渊源的国际习惯法:沦国际习惯法的定义、性质、特征、作用以及证明 2、作为国际法渊源的国际条约 3、综述近代中国不平等条约体系的内容 4、自由主义女性主义法学的主张及其影响 5、中越反腐败刑事司法协助与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其改善 6、中日韩海洋争端的法律文化解读 7、中日东海问题“6·18共识”的国际法分析 8、中美海外公民领事保护比较研究 9、中国-东盟共建新海上丝绸之路法律机制研究 10、中菲关于南海主权争端问题研究 11、直线基线的划法及其对加拿大西北航道的历史性权利主张的影响 12、政府间国际组织分布地域、工作语言、财政收入、职员来源实证分析 13、有条件赋予个人国际法主体地位 14、现代国际法的中世纪根源--吉奥瓦尼·德·雷格纳诺论战争与复仇 15、调整国际贸易的多边法律体制--世界贸易组织 16、条约在国内法制度中的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实践 17、条约法与国际组织成员国的退出问题

18、谈谈航班延误的法律问题 19、谈淡中国航天技术进入国际市场的有关法律问题 20、泰国和马来西亚共同开发案研究 21、文漳原创代泻加薇芯伍肆七八零妖叁叁玖 22、试析专属经济区制度 23、试析政治犯不引渡原则 24、试析外交特权与豁免制度 25、试析条约成立的实质要件 26、试析领事特权与豁免制度 27、试析领海的航行制度 28、试析国家豁免的理论与实际 29、试析国际海底区域的开发制度 30、试析俄罗斯对于罗蒙诺索夫海岭的海权主张--兼论北冰洋大陆架的划界问题 31、试析大陆架划界的规则 32、试论沿海国渔权与国际海洋法法庭迅速释放程序冲突与调和 33、试论我国空间碎片损害赔偿责任制度的完善 34、试论我国的引渡制度 35、试论美国对华的门户 36、试论国际组织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 37、试论国际组织的暗会权力 38、试论《中国人民共和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法》

《国际法》论文题目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 课程考试论文(设计)考核 国际法 作者吴占君 考试批次 1503 学籍批次 1309 学习中心辽宁铁岭昌图 层次高起本 专业法学 完成时间 2015.03.09

《国际法》案例分析 一、案例 根据建立国际刑事法院的《罗马规约》第十二条规定:“行使管辖权的先决条件(一) 一国成为本规约缔约国,即接受本法院对第五条所述犯罪的管辖权。 (二) 对于第十三条第1项或第3项的情况,如果下列一个或多个国家是本规约缔约国或依照第三款接受了本法院管辖权,本法院即可以行使管辖权:1. 有关行为在其境内发生的国家;如果犯罪发生在船舶或飞行器上,该船舶或飞行器的注册国;2. 犯罪被告人的国籍国。(三) 如果根据第二款的规定,需要得到一个非本规约缔约国的国家接受本法院的管辖权,该国可以向书记官长提交声明,接受本法院对有关犯罪行使管辖权。该接受国应依照本规约第九编规定,不拖延并无例外地与本法院合作。” 第十三条:“行使管辖权,在下列情况下,本法院可以依照本规约的规定,就第五条所述犯罪行使管辖权: 1. 缔约国依照第十四条规定,向检察官提交显示一项或多项犯罪已经发生的情势;2. 安全理事会根据《联合国宪章》第七章行事,向检察官提交显示一项或多项犯罪已经发生的情势;或3. 检察官依照第十五条开始调查一项犯罪。 二、就以上案例本人分析如下 (1.)建立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关于管辖权的规定有何特点? 第一,国际刑事法院所能管辖的犯罪是特定的,也即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是有限的。规约第5条规定,国际刑事法院的管辖权应限于整个国际社会关注的最严重犯罪。并明确了对下列四种国际犯罪——灭绝种族罪、反人类罪(危害人类罪)、战争罪和侵略罪具有管辖权。其中规约第6条具体规定了灭绝种族罪的定义与1948年《防止及惩治种族罪》中的完全一致。规约第7条规定了反人类罪,是在《欧洲国际军事法庭宪章》和《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宪章》中规定的反人道罪的基础上,根据日内瓦四公约及其附加议定书的有关规定发展而来的,它与作为战争犯罪之一的反人道罪相比,涉及的范围更广泛。规约第8条对战争罪进行了详尽的列举。超出这个范围国际刑事法院是没有管辖权的。有学者指出规约未将恐怖主义罪、针对联合国和有关人员的犯罪、非法《贩运》麻醉品和精神药品的犯罪和使用或威胁使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武器罪行纳入管辖范围,这不能不说是一个重大缺陷。[8]但换个角度看问题,这是国际法朝着可操作性向前迈出了实质性的一大步的标志,因为任何一个国际司法组织从来都没有获得过同样的授权。 第二,国际刑事法院所管辖的犯罪主体仅限于个人。在国内法中,个人是刑事责任的承担者,这是基本的刑罚原则。规约以列举的方式详尽的规定了个人对规约规定的国际犯罪的刑事责任。规约第25条第2款规定,实施本法院管辖权内的犯罪的人应依照本规约的规定负刑事责任。第3款则具体规定了一定情形下犯罪人应负刑事责任。值得一提的是,规约第26条还界定了个人承担刑事责任的年龄,即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不受本法院管辖。

毛中特论文要求

2013年秋季学期《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结业考试论文材料 材料一:(关键词: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②市场经济③党的领导)2013.11.30十八届三中全会解读团结束了关于全会的解读工作。十八届三中全会,是继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改革开放“大门”后,中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又一次全局意义上的战略性深化和革命。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不仅是改革开放35年来“道路自信”、“理论自信”的实践和创新的结果,更将是新时期“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跃升至“制度自信”新境界的现实来源和指导纲领。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的十大看点是这次解读的主要内容。看点一: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全会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看点二: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 全会强调,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对改革的领导责任。要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集聚人才体制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鼓励地方、基层和群众大胆探索,及时总结经验…… 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学习宣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必须坚定深化改革的信心、坚持深化改革的正确方向、凝聚深化改革的共识、注重深化改革的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各项改革;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把全社会的力量更好凝聚到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工作部署上来。 材料二:(关键词:①文化②创新③文化体制) “文化发展不足,症结就在改革滞后。加快文化发展,出路就在改革创新。”2006年11月23日,合肥市“改革创新、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千人动员大会召开,吹响了合肥市文化体制改革的号角。从宏观管理体制,到微观运行机制,从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三项制度,到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合肥文化体制改革直指体制弊端。 合肥市体育中心、合肥大剧院通过分别引进中体集团、北京保利集团管理运营,率先在全省探索公用设施市场化管理改革,取得了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合并市文化新闻出版局和广播电视局,成立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大力扶持行业协会建设,基本实现了由“办

新闻专业最新论文选题汇总 (1)

一.最新新闻专业论文选题 第一部分(1~~105) 1 异地重大突发新闻的本地化报道 2 浅析报刊专栏评论的创新与发展 3 网络时代的新闻道德问题 4 突发性事件报道与社会舆论平稳 5 危机传播的界定及媒体角色定位 6 "媒介审判"现象研究 7 论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与法律冲突 8 探寻传统媒体的"众议"空间 9 论新闻自由与媒体的责任10 浅析我国电视民生新闻11 论电视新闻节目的发展空间12 浅析故事化栏目的生命力13 试论电视新闻的现场报道14 “民生新闻”方言播报形式探析15 故事中的电视—由《新闻调查》看中国电视专题片的叙述方式16 浅谈社会新闻编辑的新思维17 从播音员到主持人再到新闻主播探讨三者的素质差异(大陆范围内)18 联系着的人——浅析新闻人物专访中的心理互动19 从车祸现场报道看新闻报道的人性化20 媒体公信力的流失_浅析不良广告对媒体公信力的影响21 浅谈民生新闻给传统新闻带来的机遇与挑战22 浅析新闻报道中的人文关怀23 从法制节目看广播新闻的优劣势24 论“媒介审判”对型案审理的影响25 谈分众传播26 新闻的娱乐性和娱乐新闻27 新闻报道与受众权利保护28 浅析新闻真实与新闻道德29 论新闻记者的报道道德观30 浅论广播新闻发展、现状及走向31 试论新闻报道中的价值取向32 论新闻媒体如何提高提高重特大事件应对能力33 网络中的

新闻舆论监督34 试论受众期望与新闻宣传35 网络媒体对意识形态的影响36 浅谈出镜记者在新闻报道中的重要性37 公共频道的现状与发展38 电视民生新闻的优势39 浅析博客新闻的真实性40 恶炒“明星绯闻”研究41 从新闻伦理剖析时下传媒的“低俗之风”42 新闻报道的客观性与倾向性的平衡43 娱乐新闻和新闻的娱乐化44 新旧媒体大融合对传统电视业的影响45 媒介产业化发展的问题46 媒体竞争和共生研究47 电视法制类节目的生存空间及展望48 电视谈话类节目的现状及发展49 新闻失真的原因与防范50 现代新闻法律与职业道德的5152新闻节目形态的多样化研究52 我国都市类报纸娱乐化倾向问题研究53 寻找市场中的大奶酪——浅析网络时代的新兴势力手机媒体的发展态势54 论地方电视台民生新闻栏目的策划和运营55 揭发性新闻的线索来源保密研究56 电视新闻节目的故事化57 广告传播中品牌形象的塑造58 多元媒体的竞争与共生59 浅析新闻播报的现状与发展60 适者生存——市场化竞争下我国体育类报纸的现状与发展61 论科学、中立、正义的观点在新闻报道中的应用62 传媒引导与受众心理分63 论新闻传者的现代意识64 新闻报道的国际化思路65 炒作新闻与假新闻的异同66 新闻报道中对未成年人的保护67 如何把握娱乐报道的舆论导向68 论危机事件中新闻媒体的传播策略69 为何报道黑幕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70 对有偿新闻的思考71

应届2020毕业季国际法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精选

最新国际法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精选 国际法是适主权国家之间以及其他国际人格实体之间的法律规则的总称。也就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法律。在写作国际法方向的论文时很多同学无从下手,不知道该选择什么题目。下面学术堂就为你精选了102条 国际法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希望能给你启发。 国际法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一: 1、外空自然资源开发的国际法分析 2、对世义务研究 3、论我国海事争端的解决 4、论国家自卫权在保护海外侨民中的适用 5、中国与邻国海洋权益争端的国际法理问题研究 6、国际法视域下南海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7、跨境电影贸易的国际法规则适用探究 8、南海岛屿主权争端的国际法研究 9、黄岩岛主权问题的国际法探求 10、国际法视域下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立法研究 11、论国际法上的民族自决原则-由克里米亚及苏格兰公投探析民族分离主义 12、美国经济制裁的国际法问题分析 13、国际社会对伊朗经济制裁的合法性问题研究 14、国际法不加禁止行为所产生的损害性后果的国家责任研究 15、美国防空识别区制度的国际法评析 16、论国际法中“对一切”义务概念渊源及其现实意义 17、网络攻击的国际法规制研究 18、《国际法和政策视域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海事安全》的翻译实践报告 19、论安理会决议法律效力的实现 20、论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国际法协调 21、国际法上保护责任研究 22、国际法中关于“少数人”权利保护的政治学分析 23、防空识别区设立的国际法依据 24、跨界水资源利用的国际法规制研究

25、国际法上的有效控制规则研究 26、国际非政府组织的国际法主体地位问题研究 27、海洋生物保护国际法规制的完善研究 28、论跨国公司的国际法主体资格 29、中越南沙群岛主权争端解决的国际法依据 30、论国籍争议解决在国际法中的发展 31、国际法上的历史性权利研究 32、国际法视野下的劳工保护与反就业歧视 33、关于“人道主义干涉”合法性的思考 34、论湿地保护的国际法规则及其在我国的法律适用 35、国际刑法中个人刑事责任问题研究 36、论国际法对化学武器的规制 37、跨界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国际法问题研究 38、国际法视角下人道主义干涉实证研究 39、国际法中的赦免正当性研究 40、周鲠生学术思想探析 国际法研究生毕业论文题目二: 41、气候难民的国际法保护研究 42、环境产品关税的国际法规制 43、《塔林手册》中网络战争的法律研究 44、论国际法上全民公决合法性的判断及其保障 45、海上钻井平台石油污染防治的国际法律研究 46、国际法视野下的食品安全权探析 47、公海保护区及其对现代公海制度之冲击 48、论跨界损害的国际求偿 49、国际法中海上封锁问题研究 50、论“气候难民”的国际法保护 51、国际法视角下的航权交换刍论 52、对欧洲难民危机及其影响的初步评估 53、网络战争的若干国际法问题探析 54、国际法视野下我国少数民族语言权利的保护 55、国际投资法中的水权保护问题研究 56、跨境售后回租的法律规制研究 57、低潮高地法律地位研究 58、核废料处理的国际法制度研究 59、远洋群岛领海基线制度探析 60、防空识别区的国际法问题研究 61、论马六甲海峡安全的国际法问题 62、国家豁免与诉诸法院权的冲突与协调 63、中韩海域划界的国际法分析 64、国际法视野下流失文物追索问题研究 65、和平时期下网络攻击的国家责任问题研究

1624081班论文题目汇总

1624081班论文题目汇总 张路浩:企业人力资源需求分析及人员补充计划——以**企业为例 于瑞明:林州市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探析 任建营:河南返乡农民工养老保障问题研究 李乐:社区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完善——以XX社区为例 周坤仑:1、新密灵活就业人员养老保险政策分析 王登辉: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发展趋势分析——以**地区为例 2、企业文化在组织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与作用分析—以**为例 瞿鑫涛:1、农村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与发展的研究 2、现阶段工伤保险运行及问题研究 3、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及其运行模式研究 刘震:1、我国农村“五保”制度的改革与完善 2、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长效机制研究 3、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研究 王怀峰:农村养老保险 王丽娜:1、关注新兴弱势群体、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吉林省城镇弱势群体现状与对策分析 2、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问题研究——以XXX地区为例 许敏:1、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运行状况的浅析 2、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筹资模式的选择——以江苏省泰州市为例 郑萌萌:中国公务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研究 张紧阁: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马瑞:完善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探索 闫冰: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下的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苗天勇:1、城镇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问题现状和对策——以甘肃省清水县为例。以甘肃平凉为例 2、浅述生育保险制度的缺陷及完善对策。城市退休职工与非职工老年人医疗费 用负担研究。 黄娜:1、我国城镇人员医疗保险制度运行现状及对策---以辽河油田为例 2、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运行现状及对策---以辽宁盘锦市为例; 3、我国“农转非”群体医疗保险制度的运行现状及对策---以辽宁欢喜村为例 姜颜颜:1、辽宁省瓦房店市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与发展研究 2、辽宁省瓦房店市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政策分析与制度构建; 3、辽宁省瓦房店市城镇医疗保险制度研究。 张立青:内蒙古巴彦淖尔市养老保障调查研究 李趁:浅析新农村合作医疗的运行 韩晓曦: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现实意义 孙焕焕:1、商丘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商丘市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公务员招聘过程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路聪:1、关于开封市失业保险制度完善的研究 2、对“三支柱”养老保险之企业年金的研究 3、开封市新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李娜:1、梅河口市供电局薪酬管理问题浅析

中特3000字论文

民主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 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在其著作中首先提出”合理性”的价值理性及工具理性两方面。目前已然成为了众多学者分析、研究政治问题的理论框架[1]。所谓工具理性是指个体的行为只受追求功利的动机驱使,而其行为借助理性,以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也可以说行动者是以手段的有效性为首位,仅从效果最大化的角度考虑,追求预期目的,却漠视了社会人的情感价值和精神价值。而价值理性是指一定行为的无条件的价值,强调的是动机的纯正和选择正确的手段去实现自己期望的目的,而不管结果如何。价值理念更多地表现为抽象的理论状态,体现出一种价值理念。 民主是一个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最大的理性成就。几千年来,民主既是人类长期以来理性构建,孜孜以求的美好理想目标,又是人类理性研究,苦苦探索的管理体制[2]。我国民主的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具体表现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选举民主形式、协商民主形式等工具理性,也体现在中国民主建设的价值基础、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内容等价值理性。虽然我国的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都已取得较好的成绩,但目前依然有着两个突出的问题,一是民主工具理性的不健全,不完善,例如,我国已有相当优越的制度支撑民主,但其制度在真正的实行及落实上,在具体的民主程序上依然存在许多漏洞和缺陷。二在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之间的差距,也是理想民主与现实民主之间的差距[3]。我国所提倡的人民民主与资本主义的个人民主或自由民主在本质上,在根本上均不同,而是比之更为高级的一种民主。而这种本质上体现为更高级别的民主必须有更为完善、健全的形式才能实现。然而,我国长期以来在强调我国民主本质内容优越的同时,常常忽略了对民主的程序、体制的健全,从而导致我国优越的民主内容无法实现,无法发挥其应该发挥的功能。事实上,代议制的民主在一定程度上把“人民当家做主”变成了“为人民当家做主”,人民在选举之后就失去了当家作主的权力和自由。甚至有人打出“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当家作主”口号,混淆视听,导致了部分专制政治的弊端。目前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政治协商制度依然由“官员”“名人”等占据半壁江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人民当家做主的权力,也导致了人民代表等监督职责的虚设。此外,部分官员的个人工具理性极端化,致使价值理性的丢失,也丢掉了党的宗旨和服务意识。面对我国民主的现状,要推进我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必须大力加强民主工具理性的建设。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支撑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当家做主的政权组织形式。然而,由于我国实行兼职代表制度,许多人大代表没有时间或精力专注于这份职任,与选民或选举单位之间联系也少,不能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反映群众心声。其次,人大代表结构中以中共党员、官员占多数,容易形成徇私舞弊等诸多弊端[4]。在这种情况下,我们需要继续高举民主的旗帜,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第一,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相统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关键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性质和中国民主的性质,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根本要求。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并自觉接受党的领导,是人大工作的基本前提和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及其作用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我国宪法确认的,是由党的先进性以及它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所决定的,任何其他政治力量都无法代替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必须依靠党的领导。而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人民当家作主保证了国家各项事业发展符合人民的利益和意愿,离开人民当家作主,不受人民监督,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就会脱离正确方向,就会变质。中国共产党只有领导人民创造各种有效的当家作主的民主形式,坚持依法治国,,才能充分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有

毛中特社会实践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教学报告书 姓名:张琪 班级:113030602 学号:11303060237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 任课教师:贾霄锋 成绩: 2015年12月

计划生育与放开二胎意愿调研 一、摘要 生儿育女是人类社会得以延续的条件之一,传统农村社会存在很严重的养儿防老,多子多福的的观念。过年走亲戚,突然发现很多哥哥嫂嫂们除了吃饭打牌,另外一件事情就是嘀咕是否要再生一个孩子的问题,2015年10月2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允许实行普遍二胎政策,政策规定: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然而,新政落地,又有多少适龄人群打算生下自己第二个宝宝呢?什么样的人想要二胎,什么样的人不想要二胎,要与不要的原因是什么呢? 二、关键词 二胎政策抚养教育生活质量 三、前言 为在2015年的寒假更好的完成学校的实践调查的论文,我通过报纸、网络、书籍等渠道收集资料,对资料进行整理和归纳。为了有效解决自己的困惑,结合前期资料准备情况,我在自己居住的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县城进行了纸质的问卷调查,引入了提出问题——设计问卷——数据分析——解决问题的环节,从而形成了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居民关于二胎问题和政策的调研报告,具体的分析了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居民对于全面开放二胎政策的意见及想法。 四、正文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数据显示,2015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137462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80万人。三十年前,为控制我国过快增长的人口数量,国家开始实行以“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为主要内容的计划生育政策。但经过多年的计划生育之后,“少生”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再加上经济发展带来的生育迟缓,我国如今已面临非常严重的人口结构的问题,总生育率不高,这将严重制约我国的经济发展。 1、调查对象的确定 我从出生就一直住在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对于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十分熟悉,出于便于调查的因素,此次研究选取了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县城康馨小区等9个小区的居民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同时每个样本随机抽取130个人作为本次的调查对象。本次调查中共发放问卷共130份,成功收回有效问卷100份,从而得到了河北省邢台市新河县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对于二胎政策的多方数据。

论文题目汇集

论文题目汇集

————————————————————————————————作者: ————————————————————————————————日期:

经管类本科论文选题的主要方法及部分题目汇集 一、企业管理(注意:可以单要素和多要素的组合) (一)人力资源管理 1、按照管理对象:高管、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普通员工 2、按照管理的内容:人力资源规划(需求与供给)、岗位分析、招聘与录用、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忠诚度、满意度、流失率) 例如: (1)事业单位招聘制员工激励机制的探析 (2)县域农村剩余劳动力再就业探析 (3)A旅游公司导游培训策略的选择 (4)基于KPI的虚拟团队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 (5)机械制造类企业人力资源成本核算指标体系的构建 (6)基于供应链的人力资源管理外包博弈分析 (7)基于修正后平衡记分卡在酒店员工绩效评估的应用 (8)横县新农村建设人力资源开发现状分析及对策 (9)企业人才流失风险模糊综合评价及控制 (10)不确定性决策方法在我国公务员考核中的应用研究 (11)基于群组距离分析确定权重的专家评分法在人员评价中的应用 (12)物流企业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13)CE公司员工绩效考核的分析与研究 (14)AB公司合同制员工薪酬体系的设计 (15)南宁市DG物流公司员工绩效考核指标的构建

(16)南宁市小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需求分析 (17)广西科技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18)广西物流人才需求预测分析 (19)基于模糊数学的中小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素质评价模型研究 (20)基于模糊数学的高校政治辅导员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21)融通公司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22)人力资本核算体系的构建和应用 (23)企业劳资双方薪酬博弈分析 (24)基于KPI的A房地产公司置业顾问绩效考核体系的建立(25)南宁市人力资源能力建设水平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26)RK专科医院临床医师胜任力模型研究 (27)广西大学班主任胜任力模型的研究 (28)基于网络分析法(ANP)的人力资源外包风险研究 (29)模糊综合评价法在会计岗位招聘中的应用 (30)高校体育教师绩效评估体系研究 (31)基于BSC的联想广西分公司业务代表绩效考核体系的设计(32)广西绢麻纺织科学研究所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初探 (33)企业员工忠诚度测评模型的构建及其应用 (34)企业营销人员素质测评模型的构建与应用 (35)广西大学学生社团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36)基于职位分析说明书的绩效评估体系的构建 (37)新龙电脑公司销售人员绩效考核探析 (38)中山国际酒店员工激励制度探析

中特理论论文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促进优势特色农业发展 十七大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部署,是确保中国未来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协调发展,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通过近一个阶段的学习思考,我深深地体会到:科学发展观具有很强的生命力。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把工作的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促进了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但部分地区把“科学”与“发展”分割开来,搞大开发,大开挖,先搞“发展”再讲“科学”,忽视了和谐发展。党和国家有针对性地提出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的高度回答了中国怎样发展、如何发展的指导理论,既能管眼前,又能管长远,得民心、顺民意,有很强的生命力。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探索中发现的又一个真理,是对世情、国情、党情的实际情况综合分析后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

承、发展和具体体现,是党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方针。科学发展观博大精深,是当前回答和解决经济、社会方方面面新情况、新问题,开启成功之门的总钥匙。 在新时期新阶段,我们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又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我们面临的世情是: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我们面临的国情是:改革处在攻坚阶段,发展处于关键时期,社会稳定的难度加大。我们面临的民情是:人心思定,人心思富,人心思进。因此,要推动科学发展,实现社会和谐,面临着十分复杂的矛盾、困难和问题。对此,必须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不被暂时的困难所吓倒,不被眼前的功利所迷惑,不因一时的挫折而灰心。有些人可能心存疑虑。我们则对此充满信心。我们的信心来自哪里?温家宝总理作了科学的回答:信心来自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信心来自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没有改变;信心来自我国经济发展的优势没有改变;信心还来自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没有根本改变。坚定信心是战胜危机的力量源泉。只要各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前景有信心,国家领导人和各国人民对自己的国家有信心,企业对投资有信心,个人对消费有信心,并采取行之有效的应对之策,就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转危为安。 发展是第一要务,惟有发展才是解决民族地区一切困难和问题的关键。长期以来,民族地区经济以粗放型的传统农业种植为主,农业功能单一,工业在经济总量中所占比例少,各项产业发展不平衡。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紧扣当地实际,抓住影响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利用学到的科学发展的观点具体分析研究加以解决的对策措施,以转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