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色故事读后感

关于红色故事读后感
关于红色故事读后感

关于红色故事读后感

关于红色故事读后感回顾党的光辉历史,重温红色经典,始终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荡漾在我们每个党员心中,红色文化是激励我们永葆共产党员先进性的不懈动力。青原区天玉镇党,委组织员张二华如是说。为响应全党的学习《红色故事汇》的号召,最近我在学校的组织下观看了红色故事汇栏目,同时也在网上观看了它。

《红色故事汇》给我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党史、党情教育课,我深深缅怀老一辈革命先烈,他们的这种精神鼓舞着我,坚定了我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红色故事汇》是由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江西电视台共同主办的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江西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历史的热土,无数志同道合之士曾在这片热土上抛头颅洒热血,在这片热土上曾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方志敏、贺龙、陈毅等无数革命先辈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红色故事。江西具有得天独厚、丰富的红色资源,江西要以红色资源更好地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服务,为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精神,文化需要服务,让红色主旋律不断唱响,让年轻一代始终铭记革命先烈开创的伟大事业,把江西这片红土地上诞生的井冈山精神和红色精神时代传承下去。

在观看《红色故事汇》后,我印象最深的是“施奇”的

故事。施奇的故事很是令我动容,我无法想象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子却由于日军的强暴而患上了梅毒,并且还遭受了日军的严刑拷打,以及拷打无果后的非人虐待。即使在遭受了这些常人无法想象的折磨后、在身体严重不适的情况下,施奇仍然能够乐观的面对生活,从未想过要寻死,而且还能争取一切可能利用的机会为我们共产党宣传,扰乱敌人的思想。最后,当她被敌人活埋时,她忍着全身的病痛,拼尽全力地挣扎求生,让我看到了她对生命的热爱与尊重。而且从她遭受苦难开始,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身为新四军机要员她从未向敌人泄露过一点关于党的机密,她的这种忠于党的精神以及深刻的革命信仰值得我尊敬与学习。优秀的共产党员是革命的中坚力量,他们深明大义、不畏艰难、舍生取义、积极投身于党和国家的建设中,甚至为此而奉献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正是因为有了他们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们今天和平安定的生活。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他们虽然为革命而牺牲了,但是他们的事迹却会一直被后人所传颂,他们的精神也会永垂不朽,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在缅怀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走向富强,我们要坚定对党组织的信仰,为党组织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作为中共党员的我们,应更加坚定自己的信仰,明确自己的目标,也许我们自身的能力不足以做出什么惊天动地的

大事,但是我们也要贡献自己的力量为国家、人民服务,让各位革命烈士的在天之灵得到慰藉。

关于红色故事读后感俗话说"有志不在年高",《红色少年的故事》就是一本讲述一群少年好汉的故事书。一口吻读完一篇篇感人肺腑的故事后,令我心潮磅礴,久久不能安静。

"牛儿还在山坡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 "每当耳畔响起这首喜闻乐见精美感人的儿童歌曲时,就让我们悼念起抗日英雄王二小的故事:河北涞源的一个小山村里,一户贫困的人家,有一个小小的放牛娃,他在家里排行老二,所以大家伙叫他二小。1943年,抗日战斗最严格残暴的阶段,日本鬼子履行了"烧光,抢光,杀光"的三光政策,在村子里烧杀抢夺,作威作福,滥杀无辜,无所不为。二小家的茅屋被鬼子炸毁了,二小成了一个无家可归的孩子。目击了鬼子的残酷行动,激发了二小对日本鬼子刻骨铭心的冤仇,形容的成语。

只有共产党才干救中国。二小满怀着对共产党的酷爱,加入了儿童团,随着老师跟连长学了很多常识,他晓得只有把鬼子赶出中国,能力过上好日子,建设本人漂亮的家园。

一个阴沉的上午,二小正在河边放牛,鬼子又来村庄里涤荡,到处寻找八路军和老庶民的踪影。二小想起了连长的话,心血来潮,佯装出很惧怕的样子,带着鬼子走进了八路军的潜伏圈。鬼子们被毁灭了,而我们英勇的小豪杰王二

小却献出了可贵而幼小的性命。

读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眼泪。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涯是多少革命先烈的鲜血换来的,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写着英勇,又记载着艰苦;既喷射着光辉,也不失有悲壮。

关于红色故事读后感旧中国,一头巨狮,一头沉睡的巨狮,为唤醒她,无数中华英雄豪杰为之付出宝贵生命,泼洒鲜红烈血。

岁月在她身上无情划过一道道疤痕,可因为中华儿女,她苏醒了。点困难又何惧?这点伤疤又何畏?她的吼声震天地,中国,站起来了!

嘎子,一位中国少年,在被日本人抓住之后,誓死不低头,不向敌人透漏关于半点机密。面对威逼利诱,毫不动容,最后机智逃脱。他用生命作抵押,谱写倔强青春。

老钟叔,团结村民,齐心抗日,发明地道战,名动一时。一次,鬼子夜袭,被老钟叔发现,他毫不犹豫地走到村头,敲响警钟,却暴露自己,不幸牺牲。他用性命,谱写绚丽人生,充实人生。

最令我感动的是那倔强的刘胡兰。刘胡兰是一名共产党员,因被叛徒出卖,不幸被捕。日本人急切想知道其他共产党员的下落,便想从她嘴里套出些消息。刘胡兰始终我行我素,大义凛然。面对鬼子一次次的询问,刘胡兰始终说不知道。鬼子急了,老虎凳,辣椒水,点击,鞭子抽,可始终撬

不开刘胡兰的嘴,撬不开刘胡兰那颗坚定地心。他们见硬的不行就来软的,金钱,权利……可她始终冰清如水,不为所动。

无奈,鬼子只好当众把她杀害,试图引诱出其他共产党。当将她要被害时的时候,刘胡兰面无惧色,从容劝慰父老乡亲们。

刘胡兰是多么伟大啊!为了亲人,为了战友,为了祖国,不惜牺牲自己,换来他们的安定。

刘胡兰是多么坚强啊!为了心中永恒的诺言,她始终守口如瓶,严于律己,不屈于淫威,不屈于富贵。

刘胡兰是多么镇定啊!面对自己的死亡,她非但不害怕,还若无其事地劝慰别人,使他们的心安定下来。

新中国来了,可刘胡兰却永远的去了。旧中国正是由于这些革命烈士才会步进富强,才会迈入辉煌,踏入希望。

只有祖国富了,人民才会过上安稳的生活。只有我们好好学习,将来建设祖国,祖国才能安稳。我们要学习这些烈士甘于奉献的无私精神,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实现人生梦想,回报给我们亲爱的祖国母亲!

(完整版)12个红色经典小故事

红色经典小故事: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红色经典小故事: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红色故事读后感15篇

《红色故事读后感》 红色故事读后感(一): 红色故事读后感 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过去,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幸福快乐的时光中。然而,我们却要铭记那些为了祖国未来而牺牲的烈士们,当我翻开《红色少年的故事》时,我感受到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气概,更是深深地被他们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怀所打动。 书中记录着许多年纪不同的少年,经历不同的爱国英雄。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刘胡兰。刘胡兰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就因为对万恶的旧社会不满,而对革命事业充满了热情与向往。当因判徒的背判而被抓时,她虽是被捕人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但她却用弱小的身体,强大的精神力量从容不迫地去承受敌人残酷的刑罚,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出卖革命。最终,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为了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需要多么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在享受如今的幸福生活时,不能忘记这是无数位像刘胡兰一样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就应珍惜生活,用更好的精神风貌去应对未来。 现代社会的建设需要大家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精神,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有那么一群为了革命事业同甘共苦,浴血奋战的英雄。在土地革命时期,黄土高原上有一支神出鬼没的少年武装红色少年先锋队。他们都是由穷人家的孩子姐成,能吃苦、胆子大也十分地团结,他们平时每一天进行操练,当敌人进攻时,他们总是团结一心、奋勇抵抗,真是人小志气大。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不需要应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但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学习知识,团结在一齐共同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 书中还有少年英烈欧阳立安,抗日小英雄杨来西,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王华等英雄。在他们那一段段已经逝去的光辉岁月中,是中国少年对历史的呐喊与对未来的期望,我们就应在这最秀丽的时代中,继承少年英雄们的遗志,做一个用心向上,不断开拓的好少年,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秀丽。 红色故事读后感(二): 红色故事读后感 我被《红色少年的故事》书中的英雄人物深深感染: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大义凛然的李氏姐妹,机智勇敢的王二小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狱中小烈士宋振中,神奇女交通潘香风,红色小歌仙张锦辉他们死守党的秘密,笑对敌人的酷刑,视死如归;保护牛草的何运刚,英雄之花努尔古丽,护林英雄赖宁他们宁可牺牲自己的生命,也要保护群众的财产 有志不在年高是我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感触。红色少年们虽然年纪小,但战争的洗礼,灾难的袭击已经让他们有了大人的成稳,勇敢和机智。在敌人面前,他们利用自身的优势人小,不会受到敌人的怀疑,一次又一次地躲过了敌人的追捕;而在灾难面前,他们并不因为自己年少而胆怯,相反他们勇敢的挺身而出看到这些红色少年的故事,我不禁想起在2008年5、12 汶川大地震中的以林浩为代表的少年英雄们的事迹,他们是我们这个时代少年英雄的代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记“永不熄灭的红烛”萧楚女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记“永不熄灭的红烛”萧楚女 作者:鞠花 《红色故事汇》主要讲的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的光辉历史中涌现出的英雄楷模人物的动人故事。每篇故事的结构和内容不尽相同,有的叙述了人物比较完整的人生经历,有的却只是截取了其中一个或几个光彩照人的片段。作者意在通过这一个个感人的光辉形象,使人们特别是我们党员同志感受那一段辉煌的岁月和闪光的足迹,令读者从中汲取激励人心、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红色故事汇》中一共介绍了一百多个共产党人的故事,其中有假扮夫妻领导广州群众起义的周文雍和陈铁军;援藏干部孔繁森,将生命献给在“世界屋脊之屋脊”的阿里;还有“革命不怕死,怕死不革命”的琼崖红军总司令冯平……但是在这其中,令我感触最深的却是“永不熄灭的红烛”——萧楚女。 一开始看到萧楚女这个名字时,我曾以为这是一位楚楚动人,无私奉献的女子。却不曾想他竟是一位“身材高大,皮肤黝黑并略有麻子之大汉也”,这使我着实吃了一惊。但是随着我对他渐渐深入的了解,我却觉得他的外表并没有那么重要了。萧楚女的原名是树烈,又名萧秋,1891年出生于湖北省汉阳县鹦鹉洲一个小商家庭。幼年丧父,家贫无以为生,十二岁在一家木材行当学徒,不久流浪外乡,做过轮船杂工、街头报童、酱园徒工、排字工人等。1927年4月15日,萧楚女在广州反革命政变中被逮捕,4月22日,牺牲于南京石头城监狱,年仅36岁,可谓是英年早逝啊。萧楚女的一生就如同他说的那样“做人也要像蜡烛一样,在有限的一生中有一分热发一分光,给人以光明,给人以温暖”,没错,他的一生都在为别人燃烧,直到最后一秒。这样伟大的人是值得我们永远铭记的。汉代的司马迁曾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萧楚女是为中国千千万万的劳苦百姓而牺牲的,他的死比泰山还要重!

红色经典故事.

红色经典故事(一) 永远的丰碑 在河北省隆化县北郊,长眠着模范共产党员、全国著名战斗英雄董存瑞的英灵。在苍松翠柏中,矗立着一座雄伟的纪念碑,碑上铭刻着朱德总司令的题词:“舍身为国,永垂不朽!” 董存瑞,1929年生,河北省怀来县人。出生于贫苦农民家庭。当过儿童团长,13岁时,曾机智地掩护区委书记躲过侵华日军的追捕,被誉为“抗日小英雄”。1945年7月参加八路军。后任某部六班班长。1947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军事技术过硬,作战机智勇敢,在一次战斗中只身俘敌10余人。先后立大功3次、小功4次,获3枚“勇敢奖章”、1枚“毛泽东奖章”。他所领导的班获“董存瑞练兵模范 班”称号。 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 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敌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然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的道路,年仅19岁。

红色经典故事(二) 歌唱二小放牛郎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 了……。”听着这首优美而熟悉的歌曲,你一定会想起抗日小英雄王二小的动人故事吧,但你知道他是哪里人吗?让我揭开这个谜吧! 王二小原名阎福华,河北省平山县宅北乡南滚龙沟村人,在家排行老二,村里人都叫他阎二小。1941年9月16日,二小在一个大山坡上放牛,日军300余人向南滚龙沟袭来,当日军凶狠地 用刀逼着二小为他们带路抓八路时,二小非常清楚《晋察冀日报》报社的工作人员和战士就在四面的山上隐藏着。他牵着牛机智地领着鬼子在三道壕慢慢地转,从上午9点多转到了下午3点多。在二道泉山顶,他猛地抱住一个鬼子厮打,想与鬼子跳崖同归于尽,不料被另一个鬼子用刺刀从背后刺穿了胸膛。这时埋伏在轿顶山的报社武装梯队发起了攻击,一举歼灭了这股敌人。 住在两界蜂的西北战地服务团记者方冰对此事进行了采访,并结合他平时采访的其他故事,与作曲家劫夫合作了歌曲《歌唱二小放牛郎》,发表在1942年的《晋察冀日报》元旦副刊《老百姓》上。后来,王二小的故事被编进了小学课本,二小成了千千万万儿童心目中的英雄。 今天,我们唱起《歌唱二小放牛郎》,重温那段历史故事,在缅怀抗日小英雄的同时,一定要不忘国耻,发奋图强,振兴我中华。

心得体会-红色经典读后感400字 精品

红色经典读后感400字 《开国大典》读后感一 读《开国大典》这篇文章,我被那盛况空前的大典震撼了,想了很多。 《开国大典》一文记述了1949年10月1日在首都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对新中国的诞生无比自豪、激动的心情,展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缔造者们,特别是毛泽东的风采。 在文章最后一句"光明充满了整个北京城"让我感受至深,在这一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使全中国摆脱了黑暗,获得了光明。 1949年10月1日,祖国母亲的生日,作为她的孩子,我们怎能不为之欢呼,为之歌唱,因为从这一天起,中国人民翻身解放,真正当家做主人过上了自由幸福的生活,这一天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里我们应加倍珍惜,刻苦学习,同时也祝愿我们伟大的祖国繁荣昌盛! 众多革命先烈打下来的江山,以后我们要接这个接力棒了,一定到肩负起这个重任,建设好我们的祖国。 《王二小》读后感二 在我们身边流传着许许多多的民族小英雄的故事,其中,我最佩服的,那就是王二小。 有一次,王二小在山上放牛,伪装成放牛的小孩,其实是在站岗放哨。 突然,从远方走过来一支敌人的队伍,王二小立刻放倒了消息树,然后钻在敌人的前方不远处装成放牛郎。 敌人一眼瞧见了王二小,王二小却假装没看见,转过身去继续放牛。 领头的人跑过去逮住王二小的衣领,大声地说你知不知道八路在哪里?王二小犹豫了一会儿,奶声奶气地说我知道他们在哪。 敌人很高兴,说只要你带我们去找八路,皇军就把这块金手表送给你。 王二小接过手表,用牙齿咬了咬。 金的!那好,我就带你们去吧!跟我来。 王二小在路上几经周折,一会拐弯,一会下坡,一会上坡。 敌人们被王二小弄的筋疲力尽。 最后,王二小将他们带到一个山谷前,敌人的领头一脚把王二小踹开这不是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分享

《红色故事汇》观后感精选范文5篇分享 《红色故事汇》的表现形式为通过大量寻访革命事件亲历者、研究者及先烈后人,寻 找革命遗址和文物,以故事形式或再现一场著名的战斗,或重温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或讲述革命者与敌人的英勇斗争,或展现一位战士与亲人的浓浓深情。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红色故事汇》观后感精选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支部组织党员观看《红色故事汇》,颇有感触。 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红色故事汇》开播以来,受到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热烈欢迎,大家认为《红色故事汇》真实生动,感人肺腑,精神上再一次受到了洗礼。 回顾党的光辉历史,重温红色经典,始终有一种奋发向上的激情荡漾在我的心中,红 色文化是激励我们永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我深深缅怀老一辈革命先烈,他们这种精神一 直鼓舞和感染着我。作为一名财务人员,《红色故事汇》的播出,把红色文化渗透于赣鄱 大地,使党的恩情、国家的恩情、社会主义的恩情根植于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心中,激发起人们对党和人民的事业继续奋斗的强大信念。 看红色故事汇,我知道更多红军和革命先辈的故事:重上井冈山、小平小道、胡耀邦 与共青城、为了红军的儿子、吃水不忘挖井人……这一个个红色故事带给了我们一堂堂生 动的党史党情教育课,坚定了自己永远跟党走的信念,在今后的工作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党旗添光彩,为建设南昌大学后勤集团做出更大的贡献。 经过近几天连续收看,受到很大的教育,要学习革命先辈的崇高品质,继承优良传统,发扬优良作风,立足本职工作,锐意开拓进取,以奋发向上大有作为的精神状态推动后勤集团的发展。 为进一步教育和引导广大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从党的历史中汲取智慧,在老一辈无产阶段革命先辈的崇高品格中汲取力量,永葆共产党人的先进性。省委组织部和江西电视台联合摄制了大型党员教育系列片《红色故事汇》,并在江西卫视晚6点15分钟播出,每 天播出一集。 由于时间的问题,我是通过网络观看的。我怀着激动的心情,凝视着电脑屏幕,观看节目。《红色故事汇》带给了我一堂堂生动的党史党情教育课,这一系列片讲述了30个 红色的故事,贯穿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有的反映共产党人艰苦卓绝的奋斗历程,有的反映革命伟人忠贞不屈的理想信念,有的反映激烈壮观的斗争场面,有的反映普通战士的铁血柔情,有的反映潜伏暗战的无名英雄,感人肺腑、动人心魄。

红色经典故事12则

毛委员送棉衣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从一开创起,就处在敌人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之中,红军和根据地老百姓的生活异常艰苦。毛泽东在1928年11月写给中央的报告说:"现在五千人的冬衣,有了棉花,还缺少布。这样冷了,许多士兵还是穿两层单衣。好在苦惯了。而且什么人都是一样苦。" 冬天,井冈山上格外寒冷,红军战士没有棉衣和棉被,只有两层单衣和薄薄的线毯。在生活上,每人每天只有五分大洋的油盐柴钱,吃的是粗糙的红米和没油盐的南瓜汤,晚上,没棉被就靠盖稻草取暖。毛委员在上井冈山当年的冬天,就指示工农革命军在桃寮和茨坪办起了被服厂。用打土豪得来的棉花、布匹自己生产军服。 一天,部队发下新棉衣,毛委员领新棉衣回到八角楼,走在房东谢槐福的面前说:你一家五口人,没有一件棉衣,你就把这件棉衣穿上吧!谢槐福见毛委员身上只穿了三件单衣,想起毛委员寒冬的晚上只披着一件线毯,还经常工作到深夜,怎么也不肯收下新棉衣。在毛委员反复给谢槐福做工作的情况下,谢槐福才穿上了新棉衣。 毛委员就是这样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患难,战胜了严寒的冬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赖与爱戴,取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

水缸的秘密 瑞金沙洲坝的杨大娘是红军家属。大儿子参加红军以后,家里少了一个劳动力,里里外外什么事都要她自己操心。 1933年7月的一个傍晚,杨大娘浇完菜园,回家准备挑水做饭。她刚拿起扁担,却发现水缸里的水满满的。大娘奇怪了:前天水缸满,昨天水缸满,今天水缸又满了。这是怎么回事?她问小儿子:“小发仔,下午你挑水了吗?” 11岁的小发仔把头摇得拨浪鼓似的,说:“我没挑。” 杨大娘越想越觉得奇怪,就跑到田头问代耕队长:“我屋里那口水缸,天天都满满的。是你派人给我家挑水了吧?” “没有啊,”代耕队长也感到奇怪,将信将疑地问,“真有这样的事?” 正说着,上屋的二婶也提着菜蓝子走过来搭话:“是啊,我屋里的水缸也是干了又会满,满得都快要溢出来了,不知道是谁在做好事。” 代耕队长把斗笠往头上一扣,笑笑说:“毛主席主张调查研究,你们该去调查调查呀!” 杨大娘和二婶觉得这话有理,俩人商量了一阵,就各自回家了。 第二天,杨大娘擦桌子、洗衣服,不到下午,满满一缸水就用完了。她故意不去挑,也不下地干活,早早拿起一双鞋底,坐在门口,和二婶你一针我一线地纳起鞋底来。她俩鞋线扯得嗦嗦响,纳好鞋底又上鞋帮,四只耳朵听动静,两双眼睛观八方,边做针线活,边搞起“调查”来。但是等了半天,也没有半点儿动静,她俩心里纳闷极了。 太阳离西山只有两竿高的时候,杨大娘忽然听见屋里的后门响了,接着又听到水桶铁钩碰撞的声音。她俩惊喜地互相丢了个眼色,不约而同地喊了出来:“这回捉到了!”说着站起身就往屋里跑。 杨大娘刚进门,差点跟一个挑着水桶的人撞个满怀。她抬头一看,见这人身材高大魁梧,穿一身红军制服,正冲着她和二婶笑。望着他那双明亮的大眼

红色经典小故事

红色经典小故事 黄显声虎入笼中威不倒 1931年9月18日夜里10时20分,日本关东军突然向沈阳北大营发动进攻。此时,一位将军拍案而起,率部投入对日军的抵抗。可是18年后,这位没有死在日军炮火下的将军,却在重庆歌乐山下倒在国民党特务的罪恶枪声中。这位将军就是黄显声。“西安事变”后,张学良将军被无理扣押,黄显声对蒋介石假抗日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l937年在武汉,他积极策划营救张学良将军;还主动与周恩来同志联系,将一批武器弹药秘密送往延安。1938年2月2日,正准备去延安的黄显声不幸在武汉被捕。在息烽监狱,黄显声将军极度忧愤“报国欲死无战场”!他以“虎入笼中威不倒”而自励,在一封给儿子的信中他表明了这样的观点:“我现在虽然坐牢,但没有犯法,是为团体、为国家、为义气而坐牢,问心无愧,将来生死存亡在所不计”。1946年,黄显声将军被转囚到白公馆看守所。在白公馆,黄显声被关在二楼二室,一个人住在里面,有一张写字桌,可以看报纸。近10年的囚禁,使他已不习惯多讲话。在白公馆看守所,黄显声将军有时可以在特务的看管下走出去转转,难友曾经劝他找机会跑掉,但是将军表示: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军人,做事情要光明磊落! 白公馆大屠杀开始后,黄显声第一个被带了出去,在步云桥刑场,罪恶的子弹射向他的后背,鲜血浸透了他身下的那片土地。黄显声将军在白公馆牢房的那张小桌上的台历,永远地停留在1949年11月27日这一天。 七颗豆子 宋绮云、徐林侠是小萝卜头的父母,“西安事变”后,他们三人都被关进了杀人魔窟“白公馆”。小萝卜头自称是“老政治犯”,经常为难友们传书信,大家都称赞他是“聪明可爱的小交通员”。这天中午,他从高墙院坝回到牢房,见爸爸妈妈都满面喜色地看着他。他坐下一看,哇,桌子上除了牢饭以外,还有一个盘子,里面装着七颗豆子,加上盐煮熟后好大一颗一颗的。一闻,好香好香呵!小萝卜头哪里吃过,连见也是第一次。爸爸笑着问他:“小家伙,你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我不知道。”“今天是你的生日,七岁。”“这几天,因为白公馆监狱的围墙垮了一个垛,特务偷懒,叫犯人去修,又怕男犯人逃跑,只准女犯人去干活,而且打一块石头就奖励一颗这个豆子。你的妈妈为了给你办生日,就去打石头,打了七大块石头,换来了这七颗豆子,不信你去看你妈的手上现在都还有血泡呢……”小萝卜头听得心酸,急忙把妈妈的手拉过来一看:哇,血!妈妈的手还在流血啊,“妈妈,妈妈,你不要去打石头,我不吃豆豆。”妈妈心疼地亲着小萝卜头的脸,忍着泪水:“儿呀,妈妈的乖孩子,你真是天下最苦的娃娃。你生下来还不到八个月就和我与爸爸一道被无辜地抓进了铁牢,你从未过上一天好日子,妈妈对不起你啊!今天是你的生日,妈妈累死累活也心甘,只要你觉得好吃,爸爸妈妈就满足了……”“爸爸,妈妈!”小萝卜头哭得伤心极了,抱住爸爸妈妈:“爸爸吃,妈妈吃,我们全家一起吃!”最后,在小萝卜头的坚持之下,爸爸吃了两颗,妈妈吃了两颗,小萝卜头多吃了一颗,就这样,一家人七颗豆子就过了一个生日。 盛超群智斗特务头子 1948年3月的一天,国民党重庆行辕二处的审讯室里,侦防科课长陆坚如领着一帮五大三粗的打手,正在拷问一个叫盛超群的青年。据报,盛超群是中共云阳县地下党的负责人。当时,二处少将处长徐远举正为重庆地下党刊物《挺进报》一案忙得不可开交,忽听特务报告抓获共产党要犯盛超群,真是欣喜若狂。

经典红色故事读后感

经典红色故事读后感 经典红色故事读后感(一) 读《小铁头夺马南征记》有感 在冀南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有一个叫铁头的男孩。他有个双眼皮、大眼睛、圆脸盘,薄嘴唇,年纪才十四五岁。他天天盼望着加入八路军当骑兵,拿着马刀,骑着大马,在战场上与骑兵一齐拼杀日本鬼子。在一次送情报的过程中,凭自我的智慧与勇敢,小铁头赤手空拳夺过了日军中队长的大洋马,参加了八路军,加入骑兵;在李指导员的精心培育下,很快成为一名英勇的八路军骑兵战士。 铁头和其他战士一齐抓汉奸、杀鬼子、攻城池,屡立战功,使他在战火中、马背上迅速成长。赶走日本鬼子以后,他又骑着大洋马随着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一齐夜渡黄河,向南挺进,继续为解放事业做贡献。 这是红色经典《小铁头夺马南征记》描述的精彩故事。看完这本书,我被小铁头大智大勇彻底征服了,仿佛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看见许许多多像铁头的一样拥有强烈爱国之心的革命先辈;为了赶走侵略者,建立新中国,无论多少困难摆在眼前,他们都毫无畏惧勇往直前,用自我的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他们对敌人充满着仇恨,但对自我的亲人同胞都充满热爱。如机智勇敢的小嘎子,临危不惧的王二小,英勇善战的小飞虎队

……他们都跟铁头一样小小年纪,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年代勇敢地打击敌人,保卫国家。正是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才换来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幸福的阳光下成长;虽然不能体验当时的情境,但就应多阅读一些像《小铁头夺马南征记》的“红色经典”了解历史,亲近英雄,思考职责,真正了解胸前的红领巾是红旗一角的含义,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代代相传;更就应珍惜此刻的大好时光,排除万难努力学习,长大了为国家多做贡献。“咱铁头能行!”我坚信新时代的中国少年都能行! 经典红色故事读后感(二) 《草原小姐妹》读后感 《草原小姐妹》里的主人公是龙梅和玉荣。一天,她们的爸爸要去邻村帮母羊接生,龙梅和玉荣就替爸爸去放羊。她们很有信心,因为放的是整个村的羊。走着走着因为积雪太厚,妹妹玉荣摔了一跤,姐姐把玉荣扶了起来,想背着她走,玉荣不让,叫龙梅到前面带着领头羊走。她们真是姐妹情深。 玉荣看到有一只成年羊的腿卡在了石头缝里,她把羊使劲地抱起来,羊得救了,玉荣却摔了一跤,靴子也掉了。等龙梅发现玉荣的靴子没了,脚给冰了,就把衣服扯下了点了给玉荣的脚包上,然后继续走,直到村民们找到她们,看到了爸爸和他说:羊群保住了。她们就晕了过去。 看到这,我的眼眶不禁泪湿了。这两个善良、勇敢的草原小姐妹

红色故事会观后感五篇

红色故事会观后感五篇 红色故事会观后感五篇 篇一 “青春”对于我们每个人,都是太短促了,也正是因为他的短促方才显得他弥足珍贵。 每个人都拥有青春,对于那些年过半百的人,“青春”给了他们的回忆和遐想;而对于我们这些年轻气盛的人来说,“青春”给了我们无尽的活力和憧憬向往。 《青春之歌》是女作家杨沫的代表作。他通过描写以林道静为主要人物的一批进步青年在那个时代,那个背景下的年轻人的革命精神。这是一部全面反映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展现了从“九一八”到“一二·九”这个历史时期,北京的一批青年大学生为了反对封建统治,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拯救危难中的祖国而进行顽强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真实、生动地揭示了一代知识分子走向革命的必由之路。当看完了这部作品之后,我深深地感受到他们那个时代爱国学生对祖国的热爱和真诚,他们的信念是那么的坚贞。 读着《青春之歌》,或许我们没有抗战时期那些英雄儿女动人事迹的切身体会,但是透过主人公林道静的成长和进步,我们依旧能够感受到在这场历史大风暴中,与我们相同的年纪,可他们却有着不一样的“青春”。主人公林道静出身于大地主家庭,但她不甘心当封建地主的小姐,不甘心当官僚特务的玩物,在她不断为个人的命运挣扎时,却遭到了一连串的打击——她自杀未遂,教书被逐,寻找职业四处碰壁……面对重重的挫折打击,林道静并没有放弃,尽管前行的路充满坎坷,尽管她知道这条路艰辛异常,可她只当这些打击、坎坷是丰富人生的元素来对待,从没放弃自己的命运,这种不服输的、大无畏的精神,在现在当真是一笔无价的财宝了。 试想现在的我们,“青春”到底被我们浪费了多少?就在我们的身边多少正直年少有为、大展宏图的青年却是那么“不堪一击”。 篇二 还记得小的时候上的第一堂爱国主义教育课上老师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我国的国旗为什么是红色的?”那时候天真幼稚的我们答案是各种各样的。但当老师说出答案“五星红旗是被革命烈士的鲜血染红的”时候,刚才还叽叽喳喳说笑的我们,一下子就都安静了,似乎是突然被一种强大的力量所震撼,充满了对那样一个时代的好奇,和无限的遐想:“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那个时代究竟造就了多少英雄,又是牺牲了多少英雄才使那样大的国旗染成了血红?”一些列的问题吸引着我们去探寻那个时代英雄们的足迹,一直探寻到今天…… 所以我们班就这开展了一次‘红色故事会’的主题班会。这次班会一讲故事为主节奏,中间插入了红色知识有奖竞猜。活动进展的很好,同学们都踊跃发言,讲了很多有意义,很多不被我们所知的小故事,让大家感受到了当年革命的激烈。 这次班会是有意义的,通过这次班会我明白了,为什么专属于那个时代的红色经典事迹会被永恒不灭的流传下来,为我们所传颂?不管是八零后还是九零后、零零后,各辈人都对这段历史铭记不忘。 不是历史书上描绘的多么详细逼真,也不是老师家长对后辈人的耳提面命,而是一种精神力量的指引,它强大到本身具有一种无穷的魅力,驱使着后来人有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

《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正文开始>> 随着年龄的增长,我逐渐喜爱上了阅读红色故事和革命诗歌,从这里我了解了近代中国历经磨难的风雨沧桑,感受了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曲折历程,也明白了中国人民前赴后继英勇抗争的热血豪情。 董存瑞、黄继光、刘胡兰、夏明翰,每个熟悉的名字都让我们难以忘怀,长征、抗战、解放、改革,每段历史都给我们留下了感人肺腑的故事。从红色经典中我读懂了万里长征的艰苦卓绝,读懂了林海雪原的孤胆雄心,感悟了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的激情豪迈,也感悟了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大气磅礴。长征路上的严峻险阻,八年抗战的艰难困苦,白色恐怖下的千回百转,南征北战的荡气回肠,一篇篇感人的故事,一首首雄壮的诗篇,是镌刻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不朽丰碑,是见证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历史画卷。 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我们感慨万千,展望祖国的明天,我们信心满怀。红旗飘飘,党旗猎猎,祖国欣欣向荣,经济蓬勃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中国人民正满怀喜悦和希望朝着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高山仰首,大海扬

波,大地溢满了新世纪的朝晖。我们不能忘记历史,更要感谢历史的选择……1921年7月,浙江嘉兴南湖的一艘红船上传出巨人的呐喊,犹如春雷唤醒了沉睡已久的东方雄狮,拔开了数百年来笼罩于千万仁人志士心头的迷雾,亮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旗帜,点燃了神州大地上的星星革命之火。从此,炎黄子孙们的理想有了归依,有了值得托付的导航人——中国共产党。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中国革命的胜利。解放后的中国千疮百孔、百废待兴,共产党又带领我们走进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几代中华儿女聚集在鲜红的旗帜下,挥舞着银镰披荆斩棘,奋发进取,为铺就强国之路,用实践的巨笔描绘出一幅幅崭新的画卷,一个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崛起在世界的东方。九十年的光辉历程,走出了一条亘古不变的真理:中国共产党是时代的中流砥柱,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亚洲睡狮已经雄起,东方巨龙正在腾飞,忆往昔峥嵘岁月,展未来任重道远。还是少先队员的我们是党的接班人,稚嫩的双手要勇敢地承担起历史重托,我们是跨越世纪的新一代,是21世纪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 本文是关于读后感的,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一)《小兵张嘎》读后感 这天,我读了一本名叫《小兵张嘎》的红色经典读物。这本书主要讲的是,抗战时期在冀中平原的白洋淀边,有个村庄叫“鬼不灵”。村庄西北角上住着一位张姓的老奶奶,她有个外孙叫张嘎。老奶奶热心肠,住的地方僻静,常有八路军干部和伤员来这儿隐蔽,她就和八路军成了亲人,张嘎他很喜欢抢,很想当八路军。 有一天,村里来了一名名叫老钟的八路军,他给嘎子做了一把木头手枪,张嘎可高兴了!就在这时,村里传来了枪声——张奶奶被一个笆斗脑袋,蛤蟆眼,一小撮黑胡子的日本指挥官——肥田杀害了,他怀着仇恨的心,透过种种考验,加入了八路军,并透过“挑帘战”缴了一只伪军手枪。在“鬼不灵”大战中用计谋扰乱了敌人,用二十分钟打败了敌人,取得胜利! 透过这篇故事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我就应学会勇敢和坚强,此刻的幸福生活都是革命先烈的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今年是我们伟大祖国九十华诞,我真心祝愿祖国母亲永远幸福、平安!相信无数个“小嘎子”们在天堂看到这一幕,都会露出灿烂的笑容! 红色经典故事读后感(二)读《小铁头夺马南征记》有感在冀南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有一个叫铁头的男孩。他有个双眼皮、大眼睛、圆脸盘,薄嘴唇,年纪才十四五岁。他天天盼望着加入八路

军当骑兵,拿着马刀,骑着大马,在战场上与骑兵一齐拼杀日本鬼子。在一次送情报的过程中,凭自我的智慧与勇敢,小铁头赤手空拳夺过了日军中队长的大洋马,参加了八路军,加入骑兵;在李指导员的精心培育下,很快成为一名英勇的八路军骑兵战士。 铁头和其他战士一齐抓汉奸、杀鬼子、攻城池,屡立战功,使他在战火中、马背上迅速成长。赶走日本鬼子以后,他又骑着大洋马随着浩浩荡荡的解放大军一齐夜渡黄河,向南挺进,继续为解放事业做贡献。 这是红色经典《小铁头夺马南征记》描述的精彩故事。看完这本书,我被小铁头大智大勇彻底征服了,仿佛回到了那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看见许许多多像铁头的一样拥有强烈爱国之心的革命先辈;为了赶走侵略者,建立新中国,无论多少困难摆在眼前,他们都毫无畏惧勇往直前,用自我的青春与热血谱写了一首首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他们对敌人充满着仇恨,但对自我的亲人同胞都充满热爱。如机智勇敢的小嘎子,临危不惧的王二小,英勇善战的小飞虎队……他们都跟铁头一样小小年纪,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战争年代勇敢地打击敌人,保卫国家。正是他们的奋斗和牺牲才换来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 我们这一代的孩子,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在幸福的阳光下成长;虽然不能体验当时的情境,但就应多阅读一些像《小铁头夺马南征记》的“红色经典”了解历史,亲近英雄,思考职责,真正了解胸前的红领巾是红旗一角的含义,把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代代相传;更就应珍惜此刻的大好时光,排除万难努力学习,长大了为国家多做贡献。“咱

红色经典故事朗诵

我读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这个革命故事,让我深有感触。董存瑞用自己的生命炸毁了碉堡,解放了隆化。他那不怕牺牲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董存瑞那种精神让我震撼。他当时只有19岁,却能为新中国的诞生献出自己宝贵的生命。当我读到“导火索‘哧哧’地冒着白烟,闪着火花。火光照亮了他那钢铸般的脸。一秒钟,两秒钟……他像巨人一样挺立着,两眼放射出坚毅的光芒。”这句话让我感觉到董存瑞好像是烈火里的战士。还有他喊得那句:“同志们,为了新中国,冲啊!”我从这句话深深的体会到了他那热爱祖国,舍生忘死,把生死置之度外的精神。 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是战士们用鲜血换来的,如果没有那么多的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我们能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学习吗?能吃得饱、穿得暖吗?我们放学回来,爸爸妈妈已经把晚餐都做好了。而战士们整天风餐露宿,有时还吃不饱。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是呀!董存瑞虽然牺牲了,但他的血却换来了许许多多人民的生命,死得其所。他那视死如归、英勇奋战的革命精神与无私无畏的品质和性格将永远激励着我们不断奋发进取、勇往直上。 没有先烈们的抛头颅、洒热血,就没有当今的小康生活。忆起英雄,想起往昔,烈士们给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精神财富,我们怎能不感慨满怀啊!昔日无数的烈士用爱凝聚成一首首颂歌,铸就了新时代新生活。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这幸福日子呢? 我们现在的生活来之不易,生长在和平年代的儿童,绝不能忘记过去。我们要好好学习,长大成为一名有用的人,来报效祖国。

《董存瑞舍身炸碉堡》说的是在1948年5月25日,我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董存瑞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胜利完成了规定的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突然遭遇敌人一座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火力的封锁。部队受阻于开阔地带,二班、四班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时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危急关头,他毅然决定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大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一条前进的道路,此时,他年仅19岁。 我读完文章后,眼睛都湿润了,我觉得这一幕很让人感动: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我想到董存瑞是个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人。像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在汶川大地震的抢救中,一块巨大的混凝土块眼看就在往下陷,那几个往里闯的战士马上给其他的战士死死拖住,两帮人在上面拉扯,最后废墟上的战士们被人拖到了安全地带,一个刚从废墟中带出了一个孩子的战士就跪了下来大哭,对拖着他的人说:“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求求你们让我再去救一个!我还能再救一个!”这位战士也像董存瑞一样,具有一种不怕困难的大无畏精神。 读了《董存瑞舍身炸碉堡》一文,我觉得董存瑞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作为新世纪的少年,我们应该学习他的精神。虽然现在已经不需要我们流血牺牲了,但我们仍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关心他人,今后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使祖国更加强大。

[读后感]红色经典读后感10篇

[读后感]红色经典读后感10篇 红色经典读后感 红色经典读后感(一): 《红色之旅》读后感 《红色之旅》再次把我带回到上个世纪那腥风血雨的年代:硝烟弥漫于整个大地,国家四分五裂,国恨家仇——那是一段屈辱史!然而,无数仁人志士怀着一颗赤忱的爱国心,为解救人民为解救民族而艰苦探索……在此危难时刻,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登上历史的舞台,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创业,从此,中国的面貌涣然一新! 在这段跨越时空的旅行中,我看到,从中国共产党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二十八年间,党克服重重困难,在逆境中谋求发展,由五十三人的小党派一跃成为推动中国革命胜利的中坚力量,创造出万里长征等无数震惊万世的奇迹,成为指引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忠实代表,无数惊天地、泣鬼神的感人故事闪耀出璀璨的光芒。 一幕幕;一幅幅;一个个;一处处;一件件…… 至此,我似乎已经明白《红色之旅》为何如此振奋人心,我能不被先烈们磐石无转移的赤诚之心为之震撼和感动吗? 当我驻足于刘胡兰纪念馆时,刘胡兰气宇轩昂、正气凛然的雕像和“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又一次使我们想起这位正值妙龄的少女悲惨而悲壮的命运。时年不足十五岁的共产党员在敌人的威逼利诱面前不为所动,毅然选取死亡,坦然躺在刀坐上,迎接死亡的到来,但刘胡兰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我个人比较喜欢红色经典的小说,没事的时候也会经常看一些这样的书籍还有电影,因为我总觉得这是我们国家诞生的标记,没有这些书籍、影音制品,我们怎样样看到我们国家一步一步的富强?所以红色经典是十足的珍贵的。 红色经典读后感(二): 在这个国庆长假里,我怀着崇敬的情绪读完了《党在我心中》这本书。这是一本爱国主义教育用书,里面描述众多革命的英雄人物:爱国主义者李大钊在临死前坚贞不屈,视死如归、民族赤子俞秀松,他舍己为人,默默无闻的把生命奉献给祖国、还有巾帼不让须眉人女英雄赵一曼,她受尽酷刑,从不畏惧,把自我的生死置之度外,昂首挺胸的和敌人对抗到底也不屈服………… 在这本书中,让我最钦佩的还是舍身堵枪眼的黄继光。当他得知所在营美军为首的“联合国军”和南朝鲜军激战4昼夜后,又奉命夺取上甘岭西侧597。9高地。黄继光挺身而出,请求担负爆破任务。在弹药用尽的状况下,他顽强地向火力点爬去,靠近地堡射孔时,奋力扑上去,用自我的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敌人正在喷射火舌的枪眼,壮烈捐躯。在黄继光英雄壮举的激励下,部队迅速攻占零号阵地,全歼守敌两个营。 我几乎是留着眼泪看完他的光辉事迹,他的大无畏英雄气概让我佩服。他的钢铁英雄形象在我心里挥之不去。黄继光舍身堵枪眼的英雄壮举,激励和教育了几代人,虽然他己经离我们远去了,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成了我们后代人的榜样。 应对这些钦佩的同志,他们从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向组织要求过什么,总以自我真诚的心履行为党奉献了一生的承诺,以自我无私奉献的精神,将自我的命运同党伟大的理想绑在了一齐,把青春甚至生命而无怨无悔奉献给共产党。在他们面前我不仅仅的感到深深的愧疚,平时我如果在学习和生活中,只要遇到小小的挫折,就会想到放下,此刻认识了这么多的英雄人物后,我懂得了越是充满困难的路我们越要克服的走下去,越是艰巨的任务我们更要坚定不移的完成。 正因为有这么多的革命先烈对祖国的热爱和执着,才换来了新中国的成立。每当我看到鲜艳的五星红旗,我就个性的自豪,我也要学习革命先烈默默无闻奉献精神,长大以后,我

红色故事读后感十五篇

红色故事读后感十五篇 红色故事读后感(一): 红色故事读后感 战火纷飞的年代已经过去,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幸福快乐的时光中。然而,我们却要铭记那些为了祖国未来而牺牲的烈士们,当我翻开《红色少年的故事》时,我感受到了“自古英雄出少年”的气概,更是深深地被他们舍生取义的爱国情怀所打动。 书中记录着许多年纪不同的少年,经历不同的爱国英雄。最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视死如归,不怕牺牲的刘胡兰。刘胡兰出生在一个农村家庭,从小就因为对万恶的旧社会不满,而对革命事业充满了热情与向往。当因判徒的背判而被抓时,她虽是被捕人员中年纪最小的一个,但她却用弱小的身体,强大的精神力量从容不迫地去承受敌人残酷的刑罚,宁愿牺牲自己也不愿意出卖革命。最终,年仅十五岁的刘胡兰为了革命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这需要多么大的精神力量!我们在享受如今的幸福生活时,不能忘记这是无数位像刘胡兰一样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烈士用鲜血换来的,所以我们就应珍惜生活,用更好的精神风貌去应对未来。 现代社会的建设需要大家同甘共苦、团结奋斗的精神,在那个战

火纷飞的年代,有那么一群为了革命事业同甘共苦,浴血奋战的英雄。在土地革命时期,黄土高原上有一支神出鬼没的少年武装——红色少年先锋队。他们都是由穷人家的孩子姐成,能吃苦、胆子大也十分地团结,他们平时每一天进行操练,当敌人进攻时,他们总是团结一心、奋勇抵抗,真是人小志气大。如今的我们生活在和平的年代不需要应对敌人的枪林弹雨,但我们需要做的是,努力学习知识,团结在一齐共同为祖国的发展而努力。 书中还有少年英烈—欧阳立安,抗日小英雄—杨来西,铁骨铮铮的共产党员—王华等英雄。在他们那一段段已经逝去的光辉岁月中,是中国少年对历史的呐喊与对未来的期望,我们就应在这最秀丽的时代中,继承少年英雄们的遗志,做一个用心向上,不断开拓的好少年,将来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秀丽。 红色故事读后感(二): 红色故事读后感 我被《红色少年的故事》书中的英雄人物深深感染:视死如归的刘胡兰,大义凛然的李氏姐妹,机智勇敢的王二小——他们为新中国的成立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狱中小烈士”宋振中,“神奇女交通”潘香风,“红色小歌仙”张锦辉——他们死守党的秘密,笑对敌人的

2分钟红色经典故事演讲稿

篇一 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 当您走进位于河北隆化县城的一座烈士陵园,一个场景立刻会展现眼前―――身着军装的他,昂首挺胸,左手高擎*包,右手紧握拉开的导火索,英勇无畏,气壮山河……他就是年仅19岁的,全国战斗英雄、模范*员董存瑞。 今天,就让我们在烈士的铜像下,回到1948年5月25日的战场… 那天下午,董存瑞所在的六连正对隆化中学发起第二次总攻。突然,敌人的机枪像暴雨般横扫过来,把战士们压在一条土坡下面,抬不起头来。原来,这是隆化中学东北角横跨旱河的一座桥上喷出来的6条火舌。狡猾的敌人,在桥上修了一个伪装得十分巧妙的暗堡,拦住了我军冲锋的道路。这时,董存瑞和战友们纷纷向连长请战,要求把这座桥型暗堡炸掉。但爆破手们都无功而返。董存瑞看到战友的伤亡,再次挺身请战。“你已经几次完成爆破任务了……”不容副连长说完,董存瑞抢着说:“我是*员,我的任务不只是炸几个碉堡。现在隆化还没有解放,怎么能算完成任务呢?”副连长和指导员商量了一下,对董存瑞说:“好,你去吧,千万要注意隐蔽。”董存瑞紧攥拳头说:“放心吧,不完成任务就不回来!” 董存瑞挟起*包,弯着腰冲了出去。桥型暗堡里,敌人的机枪越打越紧,子弹带着尖利的啸声,从他耳边掠过。但董存瑞沉着机智,仍在忽左忽右地爬着。敌人的机枪打紧了,他就伏下不动。敌人的机枪稍一停,他就飞似的向前跃进几米。突然,敌人的机枪又集中朝他打过来,他的腿受了伤,鲜血直流。但他仍抱着*包猛冲到桥下。这桥离地面有一人多高,两旁是砖石砌的,没沟、没棱,哪儿也没有安放*包的地方。如果把*包放在河床上,又炸不着暗堡,河床上又找不到任何东西代替*支架。怎么办? 董存瑞急得直攥拳头。 这时,身后响起了嘹亮的冲锋号声,总攻的时间到了。大批的部队像潮水般地涌了上来。桥型碉堡上的砖头一块块被推开了,子弹像急雨一般向冲锋部队射去。董存瑞抬头看了看桥顶,又看了看身后一个个倒下的战友。不行,必须马上把暗堡炸掉,否则有更多的战友要倒下,也会影响整个战役。想到这里,董存瑞毅然决然地将身子向左一靠,站在桥中央,左手托起*包,紧紧贴住桥型暗堡,右手猛地一拉导火索,巍然挺立,纹丝不动,像是一尊雕塑。就听董存瑞高声喊道:“为了新中国,冲啊!”刹那间,一声巨响,地动山摇。敌人的桥型暗堡被炸得粉碎。 此时,我的耳边响起了一个声音:“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歌声回荡在陵

读红色经典作品有感

重庆理工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实践报告书 姓名:胡浩 学号: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院系:重庆汽车学院 2009年9月 一原著阅读 1 2 3 篇二:红色经典读后感 读红色经典《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有感 前不久,读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感触很深。读时的心情是随着保尔?柯察金的成长、命运而起伏。细细品味着这本书,品味着保尔的精神。越发觉得我们应从保尔精神中汲取营养,坚定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记得书中有段名言脍炙人口:“人的生命是最宝贵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应该为碌碌无为而悔恨?? 差不多没有一个人甘心平平庸庸的生活,因为即使是小草也在努力着为春天增添一丝绿色,希望在春回大地的彩卷上留下自己的身影,但是却未必人人都会炼就一块好钢。 那么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相信大家的脑海里一定会出现那烈焰熊熊的炼钢场面。其实,人生就如同炼钢!没有什么东西是与生俱来的,“铁”变成“钢”,只有一种途径——炼!有人说保尔是天生的英雄,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天生的英雄的。保尔之所以能够成为英雄,完全是由于自身的努力——在战火纷飞的战场,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没有后退;在疾风暴雪的建设工地,面对常人难以忍受的劳动强度和饥寒,他没有倒下;在双目失明、疾病缠身的情况下,面对书稿丢失、身体每况愈下的无情打击,他仍没有屈服,终于从一个出身贫苦的少年,成长为一名具有崇高理想、高尚品格和顽强作风的共产主义战士。 人生,可以说是一段曲折而坎坷不平的路。在人生的旅途中,你会遇到重重的困难,要去面对失败的打击和不被人理解的痛苦,等等。但是,这一切都是短暂的。在突破障碍、战胜困难后,回顾走过的道路,我们就会领悟到,那是磨炼人生的火焰。多少英雄、伟人,都是在熊熊燃烧的火焰中锻炼出来的,正如人们常说的:“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和保尔相比,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实在是微不足道的,我们有什么理由唉声叹气、停滞不前呢?一个人只有树立崇高的理想,造就优良的素质,并有执着的追求,在正确的生活目标,他才不会被生活所拖累,不会被不幸所压倒,他才会在苦难的熊熊烈焰中坚强起来,成熟起来,去热爱生活,去充实自己,迎接美好的明天。 我们沐浴在这明媚的春光里,寻找往日的英雄情结,重塑“保尔精神”,意义非同小可。为了我们伟大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以保尔为榜样,去炼就人生,乐观地拥抱未来吧! 红色经典书籍《红岩》读后感 我怀着十分崇敬而又激动的心情读完了《红岩》这本书。〈红岩〉是一部中国军事文学名著。它描写了众多革命英雄:成岗临危不惧,视死如归;许云峰英勇斗敌,舍己为人;江姐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刘思扬出身豪门却投身革命;渣滓洞难友团结奋斗,敌人丧胆;白公馆志士奋勇突围,迎来黎明??所有这一切展现在我眼前,那是多么让恩激动、崇敬、悲愤、感叹的画面。 最令我难忘的是许云峰将要被特务匪徒密裁的那段描写:“死亡,对于一个革命者,是多么无用的威胁。他神色自若地蹒跚地移动脚步,拖着锈蚀的铁镣,不再回顾鹄立两旁的特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