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

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
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

《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一)

英文版/中文版前言:关于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课程的目的及意义

1、学习本门课程的目的

为建筑设计基础提高型课程,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概念性创作能力的课程。该课程既是建筑设计基础课程的延伸,又是建筑设计课程的辅修,对于提高对建筑设计创作的理解及实际操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计划本课程向双语课程过渡。

2、与国外建筑院校类似的课程比较

图1. 相关课程群示意

3、在教学计划中的位置

图2. 在建筑学课程体系中的位置

4、与建筑设计理论课程的区别

建筑设计理论:注重建筑形态哲学的理解方面,主要强调文字表述。

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注重建筑形态哲学的形象表达方面,强调在对建筑形态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上进行视觉表现。

5、与建筑设计基础课程中立体构成的区别

立体构成:注重建筑形态的造型能力训练方面,属于技能训练。

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注重建筑形态的哲学方面,强调对建筑形态的理解,也即理解设计者主体与设计对象客体的构成关系。

图3.相关课程的成果(左)及制作过程(右)(图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cf12319635.html,)

《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二)

绪论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的含义和类型

1、什么是概念空间设计

概念空间设计往往反映在设计的过程上。概念空间设计是在客观素材收集的基础上,进行主观的综合及观念性的把握,之后再与客观进行互动的过程。其中,主观对于客观的认识、或主体对于客体的认识是设计构成初期的重要过程。设计通过主体与客体的互动、经过多次深入达到完成。在这过程之中,主体通过建立抽象模型充分地描述客体。模型表达了特定建造场合的世界图景。

从原始时代起,人类就已经开始尝试用“形”来构筑他们的世界,隐藏在这些“形”中的是他们当时对世界图景的认识,这是概念空间构筑的最初形式。图4是位于江西省樟树市附近古文化遗址,其中隐隐约约透露出了一种古代人对世界形态的初步认识(原始的形态观念或概念)。实际上,其它文明也或多或少体现着这种观念。例如建于公元12世纪的柬埔寨吴哥王城(Angkor Wat)据说就是按照佛教的“须弥山”的形式构筑的(去除具像的外表,内中包含着不可见的深刻的抽象形式概念,图5)。

图4. 樟树市附近古文化遗址,新石器时代城址(左图),楚城遗址(右图)。(摄影:甘

沛)

图5. 柬埔寨吴哥王城(Angkor Wat)。(摄影:甘沛)

2、思想的发展对形式的影响

人类对世界的认识是在不断地发展着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类的观念发生着变化。建筑、乃至一般的艺术观念也在随之变化,这一变化是以一种抽象的方式表现出来,也即以一种概念的方式表现出来,使我们看到不同时期借助于不同媒介描写出来的世界图景(表1)。

表1. 思想的发展及其表现形式

作为在一般建筑设计过程中的一个内容或一种建筑设计的特殊类别,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具有其特殊性,需要我们在正确阅读当今建筑设计思想以及在设计实践中给予特别的关注。

1)内容

a)素材收集

b)素材的分析、归纳和综合

c)确定主题(社会、经济、文化、地方观念、心理趋向等)

d)确定概念体系的构成及结构

e)确定概念体系构成的材料

f)确定概念体系构成的技术

2) 类别

在一般的建筑设计过程中,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通过几种形式体现出来:

a)在过程中体现:

在建筑设计整个过程中,通过概念性的思考,反复推敲设计方案,最后达到方案深化的目的。在这种方式之中,设计概念往往随设计进程不断产生出来,代表性的建筑师包括:勒·柯布西耶(野兽派时期)、安东尼·哥迪、唐·梅恩等。这种设计的特点是更注重局部及片段,反而整体不太重要。他们作品的特点使人想起弗洛伊德的理论及达利的绘画。片段之间表现为非理性的联系或超现实关系,似乎是属于量子的世界。

b)在设计的第一阶段中体现:

在建筑设计的第一阶段中,对素材进行充分地思考,首先做出一个成熟的概念设计,然后在此概念设计的基础上,将方案逐步推向深化。代表性的建筑师包括:弗兰克·盖里(Frank O Gehry)、扎哈·哈迪德(Zaha Hadid,图6)、斯蒂芬·霍尔(Steven Holl)。

a b c

图6 扎哈·哈迪德概念设计方案(b为维特拉消防站概念设计图,c为维特拉消防站建成效果)

[图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cf12319635.html,,https://www.360docs.net/doc/cf12319635.html,,http://www.egodesign.ca]

c)纯概念设计:

在建筑师成名之前,以概念设计的形式不断坚持一种理念,直到这种理念最终为社会所接受,成为实际建成的项目。许多著名建筑师终其一生设计过许多未能建成的方案,这些方案也属于概念设计的范畴。代表性的建筑师包括:扎哈·哈迪德、莱比厄斯·伍兹(Lebbeus Woods)、塔特林(Vladimir Tatlin)、丹尼尔·里勃斯金德(Daniel Libeskind)(图7)。

a

b

c d

图7 纯概念设计作品(a.扎哈·哈迪德早期概念作品[图片来源http://www.egodesign.ca]; b.莱比厄斯·伍兹的作品[图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cf12319635.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cf12319635.html,]; c.里勃斯金德之“微

宏”MICROMEGAS, 局部,1979,[图片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cf12319635.html,];

d. 塔特林的构成主义作品,第三国际塔)

d)设计竞赛:

专门以概念设计为目标的设计竞赛,这类竞赛的目的不一定是最终建成,而是着眼于指导性、探讨性和启发性,具有前卫和实验的特点。有时也采取集群设计的方式,虽然建成,但属于前卫性质的探讨,例如“长城脚下的公社”等。

4、学习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的意义和方法

1)意义

通过学习,掌握建筑设计的思想方法,会应用一定的理论知识指导设计工作,使得建筑设计成为一个具有思想和深度的过程。

2)方法

a)了解事物的本质:在本课程的引导下,课余扩大对哲学、科学、艺术几个主要方面的阅读。

b)准确表达事物的本质:多看、多写、多画,勤于思考。

《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三)

第一单元区域遮蔽

1.区域遮蔽的概念和依据

1)区域遮蔽的概念

a)数学的含义

在三度空间中,应用一定的数学概念(例如点、线、面等)在水平方向上按照一定的轨迹延展,通过使用一定的物质(材料),使得上下空间屏蔽,达到对某一平面区域进行遮蔽的行为。

b)哲学上的含义

在物质和物质之间建立起一个主从关系:包括主体和对象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必需是不同质的,但存在从属关系,既反映了一个多样性的世界,又反映了统一的关系。在这里,本源问题不是物质,而是物质和物质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物质在另外一种物质上面的叠加。

主体-遮蔽物

对象-被遮蔽物或区域

c)语义学上的含义

一定的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可以类比为一定的命题。

按照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命题可以写为aRb(a处于对b的关系R中)。可以说,一定的概念空间设计体现着对最基本的命题的视觉表达。遮蔽从语义学上来讲表示用某种方式去做某件事以达至特定的目的。覆盖本身不是名词,而是动词。即不是目的,而是过程。

d)艺术上的含义

遮蔽是一种行为艺术。因此遮蔽不在于单纯的遮蔽本身,也不是表现单纯的艺术实体,而在于遮蔽的行为与环境形成的关系。遮蔽有赖于特定环境。

e)建筑学上的含义

应用一定的材料,使用一定的技术手段,遮蔽一个水平区域,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室内或半室内的整体环境。

2)区域遮蔽的依据

a)人类对于遮蔽的原始建造冲动;

b)通过区域遮蔽达到覆盖较大区域的目的;

c)形成一个空间的概念统一体。

3)区域遮蔽的组成层次及基本结构

由上至下一般包括四个层次:遮蔽、支撑体系、空间层及被遮蔽面域或物体。

2.区域遮蔽的一般类型和设计方法

1)区域遮蔽的一般类型

a)点阵(均质化空间)

b)线轨迹(非均质化空间)

c)面轨迹(非均质化空间)

d)体轨迹(非均质化空间)

2)区域遮蔽的设计方法

a)确定被遮蔽的空间形态

b)确定遮蔽方式

c)选取结构支撑方式

《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四)

第二单元领域间空间过渡

1.领域间空间过渡的概念

1)概念: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分隔的空间领域之间采用某种特定概念模式进行联结,达到领域之间的某种交流和沟通。联结是其表现形式。

2)行为模式:“联结”是建筑设计活动中的一种基本行为方式。

3)典型的物质表现: 桥。

2.领域间空间过渡的方法

按照数学上两点间联结最短的方法—效率原则—这是最常见的理性原则,体现功利性。

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例如感性的或非线性的方式。

3.领域间空间过渡的设计过程及方式示例

1)领域间空间过渡的设计过程

a)确定领域间空间过渡的性质—物质性、精神性等

b)确定过渡的方式

c)选取过渡的结构支撑方式及体系

2)领域间空间过渡的设计方式示例

a)圣地亚哥·克拉特瓦

b)廖伟立

c)斯蒂芬·霍尔

《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五)

第三单元垂直面过渡

1.垂直面过渡的一般概念及哲学涵义

1)概念:

将建筑物垂直方向上的面当成一个独立的设计元素加以研究的方法。建筑立面具有语义学的特征。包含单一性和多样性的哲学概念。

2)垂直面过渡的基本问题分析

a)垂直面过渡的基准面来源于建筑物的墙面,但不仅仅是建筑物的外墙面;

b)垂直面是两个相邻空间之间的某种概念性过渡,这一过渡包括形式上的和物质上的意义;

c)垂直面过渡是相邻两个空间从语义上分析的联结部分,也即谓语部分,其存在不能脱离相邻空间的语言学涵义。

d)垂直面上的线可描述为由相邻两个空间无限趋近的渐进线,其空间本身是模糊的、充满可能性的、灵活的、开放和动态的(图)。

图 . 垂直面过渡的黑板分析。甘沛。2009年12月。

2.垂直面过渡的组成层次

一般包括如下几个层次:

1)面层层次:称为“表皮”(SKIN);

2)中间层:包括空间及支撑等内容;

3)基准层:即建筑物的垂直界面,这个垂直界面可以是实体的分隔物,亦可以是概念上的相邻空间界面。

3.垂直面过渡的主要方法及过程

1)主要方法

将垂直面看成附着于建筑立面、相对独立的、在垂直方向上延伸的建筑形式实体。

2)过程

a)确定过渡的哲学意念及体系;

b)确定准备使用的基本元素;

c)确定使用的物质材料;

d)确定结构体系;

e)整合、修改并完成。

4.垂直面过渡的一般结构及材料类型

1) 结构

与主体建筑物结构相协调的轻质结构,通常形成格网体系。

2) 材料类型

一般使用可透性轻薄材料,具有使光线和空气渗入的特性,在一定的程度上具有物理过滤的作用。《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六)

第四单元时间跨度

1.时间的概念及时空关系

1)时间跨度的特性

a)时空:时间空间一体。

同时性:古典主义的空间观-空间的所有位置处于同一时间的假定。古典主义的空间观即静态的三度空间,体现先验而恒常的绝对时空。

b)点是时间空间同时等于零的状态

若时间为t,空间为s,则a点可表述为:

t=0,S=0

若点向外扩展一定的量a,则

S=a,t=0

a意味着物质在空间上的占据。

若S →∞

意味着空间不断扩大-大爆炸宇宙学。

c)时间的产生

若与a相邻,得b,c,d,…n, 则

a→b→c →d →,…, →n。

上式中,b异于a,c异于b,…

由a向b推移,形成时间间隔。在推移中出现差异性是时间形成的必要条件。空间的差异即时间。

d)空间矩阵中的时间

若a→a →a →,…,→a。

则空间无差异性,t=0

若a在长和宽两个方向上扩张,则形成矩阵,时间t仍为0。若a在长、宽、高三个方向上排列,则为空间矩阵,t仍为0(图)。

图空间矩阵示意图

2)时间跨度的定义

用空间的方法表达时间的过渡概念。不同的时间概念其空间的表达方式亦不相同。

3)时间跨度的类别

a)过渡性时间

按照先后次序进行时间排列的方法,也叫顺序性时间。

b)时间错位

打破时间秩序,在不同的时间段之间形成联结,达到时间错位及空间的超现实主义。

时间错位实际上是超时间的一种状态。例如,错位的次数→∞时,实际上便形成了一个“时间矩阵”或“时间原点”的状态。这是一种时间回归状态,涉及到了物

质存在及现实的起源问题,延伸到了现代物理学所研究的问题,例如宇宙初始状态及黑洞现象(时间黑洞状态)。

i)文学上的时间错位

威廉·福克纳

欧内斯特·海明威

詹姆斯·乔伊斯

—意识流小说

ii)艺术上的时间错位

毕加索(图)

—立体主义

iii)建筑上的时间错位

c)超时间

一般分成两种状态:第一种是时间原点,第二种是时间矩阵,这两种状态皆达到时间为零。

2.时间的一般表达方式及历史空间的现实意义

1)时间的一般表达方式

任何一种空间的物质状态皆表达时间的观念。物质形态对应于相应的时间架构。

2)历史空间的现实意义

任何一个城市的发展体现着历史的堆积,也就是不同时间的物质表达。

3.时间跨度的一般设计方法及过程

《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七)

第五单元变异

1.变异的基本哲学涵义

1)概念

在线性进程之中的非线性介入。

2)哲学涵义

a)气象现象的研究

b)罗伦兹水车

c)滚动的液体

d)罗伦兹磁力线

a

b c

d

图 .变异的几种形式。资料来源[Ja mes Gleick, “CHAOS-Making a New Science”,PENGUIN BOOKS,1988.]

2.空间变异和时间变异的图形表现及一般模式

1)进化(evolution)

2)灾变或混沌(catastrophe)

3.变异的设计方法

1)设计过程的变异

2)设计空间形态的变异

图 . 勃拉姆·施达尔的奈良会议中心国际竞赛方案。体现变异的观念。图片来源[Andreas Papadakis, “THEORY+EXPERIMENTATION ”,ACADEMY EDITIONS,LONDON,1993.]

《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讲义(八)

第六单元边缘空间

1.边缘空间的概念及哲学涵义

1)概念

与核心空间相对应的空间,即与核心空间相邻的、处于核心空间边缘地带的空间。或者叫“反空间”。这样的空间反而不是被实体围合,而是反过来围合实体。

a b

图 . 赫曼·赫兹伯格(Herman Hertzberger)媒体综合办公大楼。a.概念图(边缘空间的形成);b.模型。资料来源[Dialogue建筑,1998,3月特辑]

2)特点

a)流动性与不定性

b)非围合性与剩余性

c)分散性

d)附着性

2.产生的过程

边缘空间产生于二十世纪文化历史发展的过程之中。

3.边缘空间在城市社会中的表现

1)边缘空间的城市社会表现

边缘空间其实起源于街道文化。一开始就是与主流文化背道而驰的(图)。

2)“反规划”

在城市规划中存在这样的矛盾:封闭式的道路网格体系将长期自由发展起来的城市肌理围合起来,使之成为边缘化了的“城中村”。网格化了的城市实际上破坏了城市的特色及生命力。因此有的学者提出了“反

规划”概念。实际上,“反规划”就是以边缘空间为核心的新观念规划方法。“反规划”致力于开发自由的城市肌理和边缘性城市因素(图)。

a

b

图 . 边缘空间-街道-中的活动。a.美国城市街道中的街舞,资料来源[https://www.360docs.net/doc/cf12319635.html,];b.重庆市街道中的小憩,周围放置着一些必要的工作及生活用品,甘沛摄于1984-85年间。

a b

图 . 规划与“反规划”。a.自由生长的聚落与网格的作用及其对策分析,甘沛,2006年;b.“海南新埠岛概念设计国际竞赛”,村落更新模式分析,甘沛,2006年。

4.边缘空间的建筑学、一般设计类型及表达方法

a

b c

图 . 资料来源[摩弗希斯建筑事务所,大师系列丛书编辑部,中国电力出版社,2006年9月]《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九)

第七单元电影与建筑学

1.从电影到建筑学

1)开课原因

a)电影是一门综合艺术,与建筑类似:

b)通过对电影的学习,学会使用电影的手段及思想方法,达到建筑创作思维的丰富性及深度;

c)在国外诸多建筑院校有开设电影和电影相关的辅助性课程,开设本课程有利于与国际建筑教育相协调, 例如Sci-Arc的Mediascape课程。

2)这一部分与前六个单元的关系及认识

a)电影课不是一般的欣赏课,更不是电影娱乐课,它是一门通过电影的方法研究建筑的课程;

b)与第一部分比较起来,第二部分更是方法论,但方法论可以利用前六单元的基本原理;

2.电影的基本特性

1)综合性和单纯性

2)逼真性和假定性

3)永恒运动性

4)视像性

《概念空间设计与构成》(十)

第八单元电影艺术观赏与建筑学艺术观赏

1.电影艺术观赏的性质与涵义

电影艺术欣赏是人们在观看电影作品时的一种认识活动和精神活动。

建筑也有审美欣赏,但具有更广泛的社会、文化、生理、心理、情趣等方面的深层次原因。

再创造活动-创造性的综合审美

生理快感

心理快感

2.电影艺术观赏与建筑艺术观赏

1)主体与客体

2)连接方式

城市的空间结构

第一节城市的空间结构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分化、服务功能的关系。 2、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主要功能区类型及其区位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3、应用运用实例分析城市的空间结构,解释其形成原因。 4、学会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信息 5、逐步培养分析整理资料,归纳推导出结论,并用口头或书面加以表达的能力 6、运用资料并联系城市空间结构的理论,说明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7、形成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观点 二、教学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影响城市功能分区的因素,不同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三、教学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含义,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四、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法 五、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CBD 右图是纽约曼哈顿区的景观图。中心商务区(CBD)是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和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企业的商务活动和生产活动在空间上逐渐分离,企业的商务活动从工业生产区分化出来,向城市中心地段集聚和迁移而形成的城市功能区。在景观特征上,高楼林立是城市CBD的标识。 尝试探究:你能说出中心商务区建筑高大稠密的原因吗 提示:中心商务区一般位于城市核心区,地价昂贵,可以用“寸土寸金”来形容。昂贵的地价,加上极为紧张的土地供应,使得建筑物被迫向高处发展,越盖越高,越盖越密。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1.概念 构成城市的各要素在空间上的及其。 2.主要功能区及特点 (1)中心商 务区 ? ? ? ? ?区位:城市的部位 特点 ?? ? ??交通,通信发达 早晚人口流动量较,人口差异大

(2)商业区 ???????组成: 和各种商场(或超级商场) 特点:交通便捷,人流量大, 高,土地利用 区位:多分布于 或交通干道旁,大城市往往有多个 商业区,中小城市的商业区多在城市 内 (3)住宅区 ? ?? ??? ???地位:城市中最 的用地方式类型?????企业或单位职工住宅区,多与企业或单位分布区 或 市政 的住宅区 分化:由于 原因,呈现 与 的分化 (4)工业区 ? ????区位??? ??城市边缘靠近河流、铁路、公路等 的地带 特点:不同程度地存在噪声、空气、固体废弃物和水污染 (5)其他功能区:行政中心区、 、混合功能区、郊区。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 (1)城市规模 ?????????表达方法?????????? 规模决↓定 规模常用 规模表示划分(中国)?????依据: 人口数量四个等级: 城市、大城市、 城市、小城市 (2)城市规模与服务功能的关系:一般来讲,城市规模越大,内部功能分化越 ,服务功能越 ;但不等于两者成 。 3.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历史原因:早期的功能分区 ,发展成现代城市的某种功能区。 (2)经济原因:由城市中心向外,土地价格逐渐 ,依次形成 、 、 。 (3)社会原因:包括 、生活方式、 。

内积空间的基本概念汇总

第四章 Hilbert 空间 一 内积空间的基本概念 设H 是域K 上的线性空间,对任意H y ,x ∈,有一个中K 数 ),(y x 与之对应,使得对任意H z ,y ,x ∈;K ∈α满足 1) 0)y ,x (≥;)y ,x (=0,当且仅当 0x =; 2) )y ,x (=_ __________)x ,y (; 3) )y ,x ()y ,x (αα=; 4) )z ,y x (+=)z ,x (+)z ,y (; 称)(,是H 上的一个内积,H 上定义了内积称为内积空间。 定理1.1设H 是内积空间,则对任意H y x ∈,有: |)y ,x (|2 )y ,y )(x ,x (≤。 设H 是内积空间,对任意H x ∈,命 ),(||||x x x = 则||||?是H 上的一个范数。 例 设H 是区间],[b a 上所有复值连续函数全体构成的线性空间,对任意H y x ∈,,定义 dt t y t x y x b a ?=________ )()(),( 则与],[2b a L 类似,), (y x 是一个内积,由内积产生的范数为 2 12 ) |)(|(||||?=b a dt t x x 上一个内积介不是Hilbert 空间。

定理 1.2 设H 是内积空间,则内积),(y x 是y x ,的连续函数,即时x x n →,y y n →,),(),(y x y x n n →。 定理1.3 设H 是内积空间,对任意H y x ∈,,有以下关系式成立, 1) 平行四边形法则: 2 || ||y x ++2 || ||y x -=2)||||||(||2 2 y x +; 2) 极化恒等式: ),(y x =4 1 (2 || ||y x +- 2 || ||y x -+ 2 || ||iy x i +- )||||2 iy x i - 定理1.4 设X 是赋范空间,如果范数满足平行四边形法则,则可在X 中定义一个内积,使得由它产生的范数正是X 中原来的范数。 二 正交性,正交系 1 正交性 设H 是内积空间,H y x ∈,,如果0),(=y x ,称x 与y 正交,记为y x ⊥。 设M 是H 的任意子集,如果H x ∈与M 中每一元正交,称x 与M 正交,记为M x ⊥;如果N M ,是H 中两个子集, 对于任意 ,M x ∈,N y ∈y x ⊥,称M 与 N 正交,记 N M ⊥。设M 是H 的子集,所有H 中与M 正交的元的全体

平面构成的概念

第一节平面构成的概念 平面构成就是在二维平面内创造理想形态,或是将既有的形态(具体形态和抽象形态)按照一定原理进行分解、组合,从而构成多种理想的视觉形式的设计基础课程。 第二节平面构成的发展 平面构成的发展必须从包豪斯及其风格对现代设计的影响开始讲起。1919年在德国,建筑师格罗佩斯将魏玛手工艺学校,和魏玛美术学院合并,创办了一所设计学府——包豪斯。图三为1910年德国魏玛。 第三节平面构成的特点 平面构成不是以表现具体的物象为特征的,但它反映了自然现象运动变化的规律。它有两方面的特点。 第一,它以直觉为基础。平面构成不是简单的摹仿具体的物体形象,而是以直觉为基础,强调客观现实的构成规律,把自然界中存在的复杂过程,用最简单的点、线、面进行分解、组合和变化,以反映客观现实所具有的运动规律。 第二,它是一种高度强调理性活动的、自觉的、有意识的再创造过程。平面构成运用了数学逻辑、视觉效果重新设计和构成空间深度,并突出它的运动规律,表现出具有超越时间、空间的图形效果。 第四节平面构成的分类 根据构成的原理,任何形态都可以进行构成。构成对象的形态主要有自然形态、抽象形态。因此平面构成可以分为自然形态的构成和抽象形态的两大类。 自然形态的构成 自然形态的构成是以自然本体形态为基础的构成。这种构成形式保持了原有形象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形象整体或局部的分割、组合、排列重新构成一个新的图形。 抽象形态的构成 抽象形态的构成是以几何形为基础的构成,即以点、线、面等构成元素进行几何形态的多种组合。其构成方法是以集合形态为基本元素,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组合排列。 抽象形态的构成是平面构成中最基本的内容之一 第一章平面构成的形态要素

建筑概念设计和结构概念设计

建筑概念设计和结构概念设计 摘要: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角度看,建筑物向高空延伸,可以缩小城市的平面规模,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生活工作空间,缩短城市道路和各种公共管线长度,从而节省城市建设与管理的投资,高层建筑设计成为城市建筑的发展趋势,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新的建筑形式层出不穷,给设计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关键词:高层建筑结构设计浅析在高层设计中,建筑和结构是关系最密切的专业。建筑师往往根据建筑的使用功能和美学要求处理建筑体型,包括平面和立面;而结构师则根据受力的合理性进行结构设计,其中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的选择,结构总体布置等对结构的受力性能优劣性起决定性作用。结构的总体布置与结构体型密切相关,简单的体型易于得到规则和受力合理的结构总体布置,可使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反之,过于复杂的建筑平面和立面体型,将增加结构设计的困难,造成结构布置的不规则性。因此优秀的设计是建筑和结构的完美结合,需建筑师和结构师密切合作。在方案设计阶段,就应根据建筑物的高度、抗震设防烈度等具体条件合理选用结构形式和结构体系。 1 结构设计的任务 结构设计应根据建筑物的重要性等级、建筑使用功能或

生产需要所确定的荷载、抗震要求、设防标准等,对结构基本构件和整体进行设计,以保证基本构件的强度、变形、裂缝满足设计要求,同时保证结构体系的整体安全性、稳定性、变形性能,保证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结构保持一定的整体性,使人们的生命安全得以保证;保证合理用材,方便施工,同时尽可能降低建筑造价。总之,结构设计的核心是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满足建筑结构功能要求;二是经济问题。 2 概念设计 概念设计是根据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果及工程经验等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结构的总体布置,并正确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需要遵循相应规范条文进行合理的平面设计、竖向设计、基础设计等。 概念设计包括两个方面。建筑概念设计是对满足建筑使用功能、造型优美、技术先进的总建筑方案的确定;结构概念设计是在特定的建筑空间中用整体的概念来完成结构总体方案的设计。结构概念设计旨在有意识地处理构件与结构、结构与结构的关系,满足结构的功能要求和建筑功能的需要,以及技术经济可能的设计原则,确定最优的结构体系,选择适用的建筑材料和合理的关键部位构造、结合适宜的施工及合理的效益达到房屋设计的统一。 3 高层建筑抗震概念设计若干原则 建筑抗震性能是概念设计的决定因素,概念设计应遵循

空间几何体基本概念

空间几何体 一、由实际物体抽象出来的空间图形叫空间几何体。 多面体:由若干个平面多边形围成的几何体。围成多面体的各个多边形叫做多面体的面。相邻两个面的公共边叫做多面体的棱。棱与棱的公共点叫做多面体的顶点。 把由一个平面图形绕它所在平面内的一条定直线旋转所形成的封闭几何体叫做旋转体。如:圆柱、圆锥、球形等。 这条定直线叫做旋转体的轴。 1. 棱柱 一般地,有两个面互相平行,其余各面都是四边形,并且每相邻两个四边形的公共边都互相平行,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柱。 棱柱中互相平行的两个面叫做棱柱的底面,简称底。 其余各面叫做棱柱的侧面,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柱的侧棱。侧面与底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柱的顶点。 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的棱柱分别叫做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用表示底面各顶点的字母表示棱柱。 2.棱锥 一般地,有一个面是多边形,其余各面都是有一个公共点的三角形,由这些面所围成的多面体叫做棱锥。这个多边形面叫做棱锥的底面或底。有公共顶点的各个三角形面叫做棱锥的侧面。各侧面的公共顶点叫做棱锥的顶点。相邻侧面的公共边叫做棱锥的侧棱。底面是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等的棱锥分别叫三棱柱、四棱柱、五棱柱等。三棱柱又叫四面体。棱锥用表示顶点和底面的字母来表示。如用S—ABCD表示四棱柱。 3. 棱台 用一个平行与棱锥底面的平面去截棱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表示的多面体叫做棱台。原棱锥的底面和截面分别叫做棱台的下底面和上底面。同样有侧面、侧棱、顶点,三棱台、四棱台、五棱台等,同棱柱一样也用字母表示。 4. 圆柱 以矩形一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三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柱,旋转轴叫做圆柱的轴,垂直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圆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平行与轴的边旋转而成的曲面叫做圆柱的侧面。不垂直于轴的边都叫做圆柱侧面的母线(指垂直于底面的边)。 圆柱和棱柱统称为柱体。 5. 圆锥 以直角三角形的一条直角边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其余两边旋转形成的面所围成的旋转体叫做圆锥。有轴,底面、侧面、母线(指旋转的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圆锥用字母表示顶点字母和底面圆心字母。圆锥和棱锥统称为椎体。 6. 圆台 用平行于圆锥底面的平面去截圆锥,底面与截面之间的部分叫做圆台,有轴、底面、侧面、母线。用字母表示(上底面和下底面的两个圆心字母表示)。 棱台与圆台统称为台体。 7. 球 以半圆的直径所在直线为旋转轴,半圆面旋转一周形成的旋转体叫做球体,简称球。半圆的圆心叫做球的球心。半圆的半径叫做球的半径,半圆的直径叫做球的直径。用球心字母O 表示球,一般为“球O”。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基础 概念 要素 形式

平面设计三大构成基础:概念、要素、形式 平面构成的概念 所谓构成(包括平面构成和立体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也是现代造型设计用语。其含义就是将几个以上的单元(包括不同的形态、材料)重新组合成为一个新的单元,并赋予视觉化的、力学的概念。其中,立体构成是以厚度塑形象,是将形态要素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成形体;平面构成则是以轮廓塑形象,是将不同的基本形按照一定的规则在平面上组合成图案。 平面构成元素,包括概念元素、视觉元素和关系元素,概念元素是指创造形象之前,仅在意念中感觉到的点、线、面、体的概念,其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视觉元素,是把概念元素见之于画面,是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色彩、位置、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形的具体形象加以体现的。关系元素,是指视觉元素(即基本形)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骨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决定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格,是可见的,其它如空间、重心等因素,则有赖感觉去体现。 平面构成的框架一切用于平面构成中的可见的视觉元素,通称形象,基本形即是最基本的形象;限制和管辖基本形在平面构成中的各种不同的编排,即是骨格。基本形有“正”有“负”,构成中亦可互相转化;基本形相遇时,又可以产生分离、接触、复叠、透叠、联合、减缺、差叠、重合等几种关系。骨格可以分为:在视觉上起作用的有作用骨格和在视觉上不起作用的无作用骨格,以及有规律性骨格(即重复、近似、渐变、发射等骨格)和非规律性骨格(即密集、对比等骨格)。基本形与骨格的上述这些特性,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构成千变万化的构成图案(如下图,就是由基本形通过重复、接触、差叠等构成的)。 平面构成的要素 平面构成的要素:点的构成形式、线的构成形式、面的构成形式 点的构成形式 (1) 不同大小、疏密的混合排列,使之成为一种散点式的构成形式。 2)将大小一致的点按一定的方向进行有规律的排列,给人的视觉留下一种由点的移动而产生线化 的感觉。

商业空间设计概念

一、商业空间设计概念 ( p2 K( h( x0 A 商场是商业活动的主要集中场所, 2 y0 }& X+ ]# g6 m& V可以被视为是一种艺术,或环境认知与教育之多内涵的活动。其规划与设计越来越多地影响人们的情感、趣味和生活方式。对室内设计师而言,商场室内环境的塑造,为顾客创造与时代特征相统一,符合顾客心理行为充分体现舒适感,安全感和品味感的消费场所. 二、商业空间的类型和特点新浪乐居论坛4 _1 G ^( Z" K 商业空间的发展模式和功能目前正不断向多元化,多层次方向发展,一方面,购物形态更加多样,如商业街,百货店,大型商场,专卖店,超级市场等,另一方面,购物内涵更加丰富,不凡局限单一的服务和展示,而是体现出休闲性,文化性,人性化和娱乐性的综合消费趋势,体现出购物,餐饮,影剧,画廊,夜总会等功能设施的结合. ! I1 w0 `1 `https://www.360docs.net/doc/cf12319635.html,特点:1.从顾客购物心理着手买房,购房,装修论坛,房产论坛0 j, \+ ] : \" N4 E8 G4 G新浪乐居2.从商品的类别 3 F. L 4 o, j( ` G新浪乐居 V6 ?7 }3 d买房,购房,装修论坛,房产论坛3.商场的功能https://www.360docs.net/doc/cf12319635.html,- d" u' D; F $ K d" L) d5 g; i5 `房产论坛,装修论坛,业主论坛4.商业设计的内容 [+ ^/ H' [新浪乐居三、商业空间室内设计的原则https://www.360docs.net/doc/cf12319635.html,+ }4 w6 m% C 包括商场设计前期计划(商场分析、建筑条件设计、商场室内功能系统、顾客系统、销售系统、商业系统、管理系统、内部员工系统)和商场室内环境设计原则(商品的展示和陈列、商场的经营性质、良好的商场环境气氛、购物空间要宽敞通畅、设施设备完善、有创新有个性)。 ) V1 i9 D t新浪乐居四、商业空间功能组织买房,购房,装修论坛,房产论坛2 s! m, n) ?# c 〈一〉,商品的分类与分区5 |9 |" \4 D$ B5 e :商品的分类与分区是空间设计的基础,合理化的布局与搭配可以更好地组织人流,活跃整个空间,增加各种商品售出的可能性 〈二〉,购物动线的组织:商业空间的组织是一顾客购买的行为规律和程序为基础展开的,即:吸引→进店→浏览→购物(或休闲,餐饮)→浏览→出店.顾客购物的逻辑过程直接影响空间的整个动线(流线)构成关系,而动线的设计又直接反馈于顾客购物行为和消费关系.

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的空间结构(一) 学习目标:1、理解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 2、识记并理解城市的主要功能区类型及其区位特点 3、理解并掌握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重、难点分析 1.学习重点:城市各功能区的空间分布规律和特点 2.学习难点:城市空间结构的含义、城市各功能区的分布规律以及形成原因 第一部分自主学习(预习课本,思考问题) 一、城市的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指构成城市的___________在上的________及其__________。主要功能区: 填出下图空白处相对应的内容,了解各功能分区的特点。 结合教材P 25—26

城市主要功能区比较表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原因 (1)历史原因:城市形成初期,一些早期的功能分区,自然发展成现代城市的某 种功能区。 (2)经济原因:(主要因素) 城市中心地区土地,形成区 城市外围土地价格逐渐,向外依次形成区和区。 (3)社会原因:包括、生活方式和宗教信仰等。 收入是形成不同级别住宅区的常见原因;知名度对于住宅区的选择有很大影响; 种族因素对住宅区的分化的影响也很大。 (4)行政原因:政府通过和,合理引导或明确划定不同功能区。 第二部分合作探究(结合课本知识,探寻下列问题的解决方法) 1、毎个城市都具备各种功能区吗各功能区之间有明确的界限吗 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市中心远近

的变化有何异同 (2)如果由各类用地的付租能力来决定土地 的用途,那么图中OA最有可能成为哪一类功能 区AB和BC呢 ★★★8.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中心商务区位于A、B、C三处中的处,理由是什么(2)工业区位于A、B、C三处中的处,理由是 (3)高级住宅区位于A、B、C三处中的处,理由是

空间句法基础概念

连接值、控制值、深度值和局部集成度为局部变量——描述局部空间的结构特征; 整体集成度和全局深度是整体变量——描述整体空间的结构特征; 可理解度则是描述局部变量与整体变量之间相关度的变量 连接值(connectivity value) 系统中与某一个节点直接相连的节点个数为该节点的连接值。某个空间的连接值越高,则说明此空间与周围空间联系密切,对周围空间的影响力越强,空间渗透性越好。 控制值(control value) 假设系统中每个节点的权重都是1,那么a节点从相邻b节点分配到权重为 [1/(b的连接值)],即与a相连的节点的连接值倒数的和就是a节点的控制值; 反映空间与空间之间的相互控制关系。 连接值与控制值都是表示某一空间和与之直接相连空间的关系:连接值是该节点本身有多少其他节点与之相连接,而控制值是与节点相连的其他节点的连接值的倒数和; 所以连接值高的节点,其控制值不一定高。因为有的节点可能本身连接值较高,但与其连接的节点的连接值也很高,必然会导致其控制值较低。 深度值(depth value) 表述的是从一个空间到达另一个空间的便捷程度;句法中规定两个相邻节点之间的拓扑距离为一步; 任意两个节点之间的最短与拓扑距离,即空间转换的次数表示为两个节点之间的深度值; 深度值表达的是节点在拓扑意义上的可达性,而不是指实际距离,即节点在空间系统中的便捷程度。 平均深度值 系统中某个节点到其他所有节点的最少步数的平均值,即为该,公式为[MD=(∑深度*该深度上的节点个数)/(节点总数-1)]; 全局深度值 各节点的平均深度值之和,通常全局深度值越小表示该空间位于系统中较便捷的位置,数值越高代表空间越深邃。 局部深度值 通常局部深度值是指三步范围内的深度值,表示系统中的某个节点到达相邻的三步空间节点的便捷程度。与此相对的是平均深度值与全局深度值——整体深度值。

什么是构成

一.什么是构成 构成是一种造型概念,是现代艺术兴起的流派之一,将不同或相同形态,单元重新组合成新的单元形象,既艺术家主观性的考察的宏观和微观世界,探求各事物间的组合关系组合规律,按照自己的情感意向的创作冲动和激情,直观抽象地表达客观世界,以新的形态形象,给人一种视觉感受。构成有抽象无目的的,有实用有目的的,前者是后者的基础,构成可分为平面构成,色彩构成,立体构成等形式。二.学习平面构成的作用 1.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不可缺少造型表现和构图美感,这些平面 构成因素又是关系到一幅作品的成败优秀的设计作品仅仅靠这些因素是不够的,因为要成为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其作品不仅需要有丰富的创意,还要有敏锐的感性美,所以造型表现与构图美感就成为创意和感性美构成优秀作品所不可缺少的要素,为了创作优秀的作品,首先就要掌握造型表现和构图美感,这就是学习平面构成的科学意义。 2.平面构成的目的在于有效的学习二维造型,构成的概念等同于基 础造型,构成的学习不是技术的训练,而是能力的培养,即平面表现的重要基本能力或基础能力的培养。在造型力中,技术与知识虽重要,但造型力的核心则是创造力,为了培养设计能力和创造能力,最重要的首先是培养艺术美感,其次是对创意的巧妙构思的创造能力,最后还要系统地学习现代艺术,提高对基础知识和理论的整体把握,成为勇于创新并掌握实用技术的综合型艺术

设计人才。 三.对平面构成要素的理解 1.平面构成要素包括概念要素(点,线,面)视觉要素(基本型) 和关系要素(组合形式)。 2.概念要素是指那些不实际存在的,不可见的,仅在意会中感受到 概念,如:我们会感到尖形角上有点,物体边缘上有轮廓线,线围成的空间就叫面,作用是促使视觉元素的形成。 3.视觉元素师指把概念要素见之于画面,即用点、线、面基本元素 构成设计形态的基本单位形象,或通过看得见的形状、大小、位置、色彩、方向、肌理等被称为基本型的具体形象的体现。 4.关键要素是指视觉要素(即基本型)的组合形式,是通过框架, 骨骼以及空间、重心、虚实、有无等因素体现的,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骨骼,它是可见的,其他因素则有赖于感觉去体现。

第一章、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第一章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及发展 生活空间和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是人们基本生活要素之一。随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活空间由最原始的天然岩洞演变到现在种类繁多的住宅样式。无论生活空间的形式将怎样的变化和发展,它的基本内涵是不变的:它是人类的住所。 第一节生活空间的基本概念 一、生活空间的定义: 1、定义:生活空间是一种以家庭为对象的居住活动为中心的建筑环境。 (1)、狭义地说,它是家庭生活方式的体现。 案例A:农村生活下的生活空间: a、生产方式:农业,养殖业 b、生活空间特点:农村用地状况决定其相对宽敞,自给自足的生产方式决定其周边环境可以相对封闭。 案例B:游牧生活下的生活空间: a、生产方式:畜牧业 b、生活空间特点:畜牧业生产决定其应具有活动性以便于追随牧草, 活动性决定其应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材料轻便。 案例C:城市生活下的生活空间: a、生产方式:工业或商业 b、生活空间特点:城市用地状况决定其相对密集,生产方式要求其交通发达并信息畅通。 (2)、广义地说,它是社会文明的表现。 案例A:封建社会时期的生活空间: a、封闭:独门独院,→封建意识形态的体现 b、等级分明:正房与厢房,→封建伦理道德思想的体现 案例B:生活空间的层级关系: 家庭(单个生活空间)→小区(生活空间的集合)→社区(小区的组团)→城市(社区的串联)

二、人们对生活空间的认识: 1、中国古代人们认为: “君子之营宫室,宗庙为先,廊库次之,居室为后”。 说明中国古代对生活空间以宗法为重心,以农耕为根本的社会居住法则,兼顾精神与物质要素。 2、西方古罗马帝国建筑家波里奥认为: “所有生活皆需具备实用、坚固、愉快三个要素。” 两千年前就已在实质上把握了功能、结构和精神价值。 3、现代建筑设计家赖特认为: “功能决定形式”,生活空间的实质存在于内部空间,它的外观形式也应由内部空间来决定。 生活空间的结构方法是表现美的基础。 生活空间建地的地形特色是生活本身特色的起点。 生活空间的实用目标与设计形式的统一,方能导致和谐。 4、勒?柯布西耶则认为: “居室是居住的机器,”生活空间设计需像机器设计一样精密正确。 生活空间设计不仅需考虑生活上的直接实际需要,且需从更广泛的角度去研究和解决人的各种需求,生活空间的美植根在人类的需要之中。 第二节生活空间的发展历程 室内设计是人类创造并美化自己生存环境的活动之一。确切地讲,应称之为室内环境设计。生活空间室内设计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早期、中期和当前三个阶段。 一、早期阶段(原始社会至奴隶社会中期) 早期阶段人类赖以遮风蔽雨的居住空间大都是天然山洞、坑穴或者是借自然林木搭起来的“窝棚”。这些天然形成的内部空间毕竟太不舒适,人们总是想把环境改造一番,以利于生存。人类早期作品与后来的某些矫揉造作的设计相比,其单纯、朴实的艺术形象反倒有一种魅力,并不时激发起我们创作的灵感。 该时期特点如下: 生产技术落后→解决技术能力有限→技术相对简陋↘↗穴居窑洞及山洞生产能力不足→物质财富有限→满足基本功能要求→形式→巢居干栏

公共建筑设计原理 话题1:总体设计的概念

话题1 完整设计的概念 面对一个建筑设计项目,我们应该要有一个完整设计的概念。这个完整设计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设计的内容和设计的过程。 一、设计的过程 1、建设程序 中国基本建设程序: 提出项目建议书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进行项目评估 编制设计文件 施工前准备工作 组织施工 交付使用 美国常规建设程序: 设计前期工作 场地分析 方案设计 设计发展 施工文件 招标或谈判 施工合同管理 工程后期工作 英国常规建设程序: 立项 可行性研究 设计大纲或草图规划 方案设计 详细设计或施工图 生产信息 工程总表 指标 合同:项目计划、施工、竣工验收及工程反馈 2、建筑营造方式 迄今为止,国外比较通行的仍是以业主、建筑师、承包商等三边关系为基础的常规建设程序;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出现了一些非常规的建设程序,如“快轨建造法”及“设计-营造法”等。

3、设计前期工作 设计前期工作阶段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项目评估。 确定课题 第一步就是确定课题。弄清这个课题意味着作一整套决定:为谁造就场所?意象如何?谁来决定将是什么形式?什么物力、财力可供使用?期待什么形式的解决方法?建造在什么位置? 一般情况下,开发的意图取决于开发商,但设计师如果有机会,就有责任阐明既定目标、提出潜在的目标供讨论,揭示新的可能性和开发商未预计到的情况,甚至还要为未来的使用者讲话。 然而,课题常常在设计师请来之前就由业主决定了。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至少要负责查看课题是否提得详尽、所提课题的各部分之间是否一致(充足的物力、财力、解决方法符合意向、足够大的基地等等)。 与确定课题相对应的建设程序是项目建议书阶段,它是建设项目发展周期中的最初阶段,提出一个轮廓设想,从宏观上考察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其主要作用是国家选择建设项目的依据。

住宅空间设计概念

住宅空间设计概念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住宅空间设计概念》的内容,具体内容:房屋空间是我们房子的承载容量的总称。我们房屋的空间设计上有很多种类,各种设计的科学与美观都是一门学问。那么,如何设计出美观的房屋空间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住宅空间设计的概念,希望能帮到... 房屋空间是我们房子的承载容量的总称。我们房屋的空间设计上有很多种类,各种设计的科学与美观都是一门学问。那么,如何设计出美观的房屋空间呢?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住宅空间设计的概念,希望能帮到你。 住宅空间设计的概念 房屋空间设计—房屋空间设计的概念 空间设计是指房子装修完毕之后,利用那些易更换、易变动位置的饰物与家具,如窗帘、沙发套、靠垫、工艺台布及装饰工艺品、装饰铁艺等,对室内的二度陈设与布置以及布艺、挂画、植物等等。家居饰品,作为可移动的装修,更能体现主人的品位,是营造家居氛围的点睛之笔,它打破了传统的装修行业界限,将工艺品、纺织品、收藏品、灯具、花艺、植物等进行重新组合,形成一个新的理念。 房屋空间设计—房屋空间设计的分类 灵动空间,灵动是不把空间作为一种消极静止存在形式,而是寻找灵性,发挥可变、流动、新潮、靓丽的空间形式。为了能适合不同使用功能的需要,常采用灵活多变的分隔形式,如折叠门、可开闭的隔断、影剧场中的

升降舞台、活动墙面、天花板等。在某些需要隔声或保持一定小气候的空间,经常采用透明度大的隔断,以保持与周围环境的流通。 稳固空间,稳固空间是一种经过深思熟虑的使用不变、功能明确、位置固定的空间,因此可以用固定不变的界面围隔而成。如目前居室设计中常将厨房、卫生间作为固定不变的空间,而其余空间可以按用户需要自由分隔。 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开敞空间是外向性的,限定度和私密性较小,开敞的程度取决于界面的围合、开洞的大小以及启闭的控制能力等。开敞空间和封闭空间有程度性的区别,如介于两者之间的半开敞和半封闭空间。现在我们的很多大学里都有房屋空间设计这个专业,这是当代建筑设计中必备的一门学科。我们在房屋空间设计中领悟和创新出更多款式的房屋设计,这些设计中不仅能满足不同的人群,人们的选择也多了。空间的设计让我们的房屋更美观,更科学。 住宅空间的设计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品位也在不断的升高,那么人们对住宅空间设计要求也越来越高。现代住宅空间相对而言,可分为动态空间、静态空间、流动空间、虚拟空间、共享空间等。一个好的住宅空间设计方案,可以让主人充分享受家的温馨。因此,设计师应该从考虑主人的需求和空间的实际情况入手,让主人已有的空间可以得到充分和合理的利用。 如纯白色的涂料,顶层的透光,使走道与室内空间过渡到宽畅的视野当中,主人与设计师在这里用心良苦。很简单的楼梯造型,把空间与采光紧密结合在一起,使阳光充分照射在楼梯与走道之间。家具与物品的合理摆

立体构成及概念

立体构成及概念 一、立体构成的概念 我们生活在一个立体的世界中,我们的房屋、家具、日常生活用品都是立体的,立体就是具有三维的空间和形态。我们生活的环境就是一个三维世界。 构成是指组合、拼装、构造的意思。立体构成就是在在三维的空间中把具有三维形态的要素,按照形式美的构成原理进行组合、构造,从而创造出一个符合设计意图的、具有一定美感的、具有创新意识的三维形态的过程。 立体构成的训练目的,首先是理解并运用形式美的基本原理,立体构成不是简单的拼装,组合,而是在审美的要求下有目的的进行。形式美的基本原理是我们学习立体构成的指导原则。 其次,立体构成的训练目的是研究探索立体造型的基本规律。立体构成是设计的基础课程,它不同于强调功能第一性的设计专业课程,没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类别1类别2类别3类别4系列3系列2系列1

有具体的功能要求和经济要求,是纯粹形式美的探索。可以为现代设计提供宽泛的思考方法和创造意识。为现代设计积累有效的立体造型规律。 立体构成训练的另一个目的就是掌握一定的造型方法。立体构成的过程是对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进行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是对构成理论的探讨研究,也是实践经验和方法的积累,不同的物质材料,以及材料的结构、加工工艺、技术等都为立体构成积累了大量的立体形态的资料和方法。 所以立体构成是研究立体空间造型的基础学科,是进行立体造型设计的专业基础。 二、立体构成的沿革 构成意识最早萌芽在风格派(De stijl)和构成主义(Constructivism)运动中,1918年,荷兰的艺术家组成了一个名为“风格派”的造型艺术团体,强调几何单体的组合造型。在俄国十月革命期间,一些知识分子发起的前卫艺术和设计运动,被称为构成主义。构成主义和风格派都热衷于几何形体、空间和色彩的构成效果。 构成教育的形成发展却在包豪斯学院。包豪斯(Bauhaus)学院是以建筑为主的设计学院,在1919年4月1日在德国的魏玛,现代设计教育的先驱格罗毕乌斯(gropius)把魏玛的工艺学校和美术学校合并而创立的第一所设计学校。 1921年,荷兰“风格派”的代表人物凡.杜斯伯格(van dusiboge)来到包豪斯设计学校。他也带来了构成主义和风格派的现代设计思潮,

认识展示设计空间的概念及特征

认识展示设计空间的概念及特征 展示空间中,随处可见展示设计的影子,事实上展示空间和展示艺术本来就是密不可分的,展示艺术甚至组织和利用着空间,把艺术设计发挥得淋漓尽致。当然如果没有了空间,一切都成为了空谈,因为展示空间为展示设计提供了一个创作环境的前提,空间规划是展示设计的核心要素。空间的概念由始至终贯穿在展示设计之中,无论是从展示的本质概念上看,还是从展示设计的程序范畴来看也是如此。因此每个设计师在进行展示设计的研究和探讨之前,要遵循“理念的基石”,也就是首要明确空间的概念。 (一)四维性。空间的思维主要是指时间和空间的结合,时间的维度,会制约到人们对于三维空间的认知与感受。 (二)时间性。人们在展示空间中进行观赏的时候,无论是时间还是空间都不是静止的。人们在观赏的过程中时间一直在流逝,空间也不断地发生变化,这时一种动态的观赏运动,也是对于动态的一种诠释方法。人们体验到观赏的时间性,从而有更加完整的感官体验。时间性作为空间第四维,是创造动态的空间形式的根本。 (三)流动性。从上面的时间性我们可以得知,观众的观赏活动具有流动性,它是必然存在与展示环境的。在特定的空间范围内,根据展示空间的特定功能和特点,来形成一种独有的流动形式和表现手段,为观众传达着信息。展区中不同的规划可以形成不同的空间效果,把不同的效果和参观的路线结合起来,能够使观众在观赏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的心理体验。

(四)多功能性。如今的展示空间功能不再单一,为了满足到人们在不同层面上的需求,如精神需求、生理及心理的需求,展示空间的功能变得多样化,集展示、娱乐、沟通、营销等服务为一体,故要求空间的区域划分要对符合指定的功能要求,符合该区域的性质。精心搜集整理,只为你的需要

公共建筑完整设计的概念(doc 10页)

公共建筑完整设计的概念(doc 10页)

话题1 完整设计的概念 面对一个建筑设计项目,我们应该要有一个完整设计的概念。这个完整设计的概念包含了两个方面:设计的内容和设计的过程。 一、设计的过程 1、建设程序 中国基本建设程序: 提出项目建议书 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 进行项目评估 编制设计文件 施工前准备工作 组织施工 交付使用 美国常规建设程序: 设计前期工作 场地分析 方案设计 设计发展 施工文件 招标或谈判 施工合同管理 工程后期工作

英国常规建设程序: 立项 可行性研究 设计大纲或草图规划 方案设计 详细设计或施工图 生产信息 工程总表 指标 合同:项目计划、施工、竣工验收及工程反馈2、建筑营造方式 迄今为止,国外比较通行的仍是以业主、建筑师、承包商等三边关系为基础的常规建设程序;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也出现了一些非常规的建设程序,如“快轨建造法”及“设计-营造法”等。

3、设计前期工作 设计前期工作阶段包括:提出项目建议书、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项目评估。 确定课题 第一步就是确定课题。弄清这个课题意味着作一整套决定:为谁造就场所?意象如何?谁来决定将是什么形式?什么物力、财力可供使用?期待什么形式的解决方法?建造在什么位置? 一般情况下,开发的意图取决于开发商,但设计师如果有机会,就有责任阐明既定目标、提出潜在的目标供讨论,揭示新的可能性和开发商未预计到的情况,甚至还要为未来的使用者讲

话。 然而,课题常常在设计师请来之前就由业主决定了。在这种情况下,设计师至少要负责查看课题是否提得详尽、所提课题的各部分之间是否一致(充足的物力、财力、解决方法符合意向、足够大的基地等等)。 与确定课题相对应的建设程序是项目建议书阶段,它是建设项目发展周期中的最初阶段,提出一个轮廓设想,从宏观上考察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其主要作用是国家选择建设项目的依据。内容包括:1)建设项目提出的依据和理由。背景材料、拟建地点的长远规划、行业及地区规划资料。2)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初步设想论证。3)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可行性及协作可靠性。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5)设计、施工项目进程安排。6)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分析与初估。 基地与用户分析 每个基地,不论是天然的还是人工的,从某种程度上说都是独一无二的,是事物和活动连接而成的网络。任何设计,无论多么带有根本性,总要同先前存在的场所保持某种连续性。 基地分析包括亲自踏勘和资料收集。设计师

一般过去时的概念和构成

一般过去时的概念和构成 概念:一般过去时表示过去经常或某一段时间内发生的动作或存在的状态。 构成:一般过去时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句子中的动词动词一律用过去式。 动词过去式的变化规则 (1)规则变化 情况变化规则原形动词的过发音规则 去式 一般动词直接加ed play played在清辅音后 以不发音e结直接加d 尾的动词love,hope loved,hoped读[t] ,use,like,used,liked在元音和浊 末尾只有一先双写这stop,plan stopped,pla辅音后读 个辅音字母个辅音字的重读闭音母再加ed 节词nned[d] 在[t][d]后 读[Id] 以辅音字母先变y为i study,wor studied,wor 加y结尾的动再加ed ry ried 词 (2)不规则动词变化 时间标志: 在一般过去时的句子中都有一个明确的过去时间状语,或通过练

我昨天五 习上下文能确切知道动作发生在过去。 Y esterday (昨天)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前天) last week\month\year\summer\night (上周,上个月,去年,去年 夏天,昨晚)three days ago (三天前)the other day (不久前某一 天)just now (刚才),in the p ast (在过去) ,in 2009(在 2009 年) 例如: I got up at 5 o’clock yesterday.点钟起床。 He was at Australia last year .他去年在澳大利亚。 His father went home at t en the day before yesterday . 他爸爸前天十 点回家。 一般过去时的句式及转换 (1) be 动词的一般过去时 肯定句:主语+be 动词的一般过去时(was/were)+其他 否定句:主语+be 动词的一般过去时(was/were)+not+其他 一般疑问句:be 动词的一般过去时(was/were)+主语+其他 (2) ther e be 结构的一般过去时与 be 动词的一般过去时的变化 基本一致 (3) 一般动词的过去时 肯定句:主语+动词的过去时+其他 否定句:主语+did not+动词原形+其他 一般疑问句:Did+主语+动词原形+其他

必修2第二章第一节城市空间结构 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及模式(同步练习)

(答题时间:20分钟) *1. 下列关于西方城市地域结构同心圆模式、扇形模式和多核心模式共同特点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城市的中枢部分都是中心商务区 B. 都可以分出商业区、工业区和住宅区等功能区 C. 住宅有高级住宅与低级住宅之分||,且呈背向发展 D. 高级住宅多位于市中心||,低级住宅多位于郊外 2. 下图为城市地域结构的一种模式||,对该模式及其内容的正确论述是() A. 该图为同心圆模式 B. 该图为多核心模式 C. 1为住宅区||,3为商务区||,4为工业区 D. 1为商务区||,3为低级住宅区||,5为高级住宅区 读某城市空间结构图||,回答3~4题||。 3. 该城市的空间结构模式是() A. 同心圆模式 B. 扇形模式 C. 多核心模式 D. 田园城市模式 **4.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①③是低级住宅区 B. ⑤处宜布局钢铁工业 C. ④处宜布局钢铁工业 D. ②处宜布局化学工业 读重庆市地域形态图||,完成5~7题||。 *5. 重庆市的地域形态属于() A. 集中式 B. 组团式 C. 条带式 D. 放射式 *6. 以上四种城市地域形态类型中||,市政建设投资相对最高的是() A. 集中式 B. 组团式 C. 条带式 D. 放射式 **7. 影响重庆形成这种城市地域形态的主要因素是() A. 地形崎岖不平 B. 气候温暖湿润 C. 工业分散分布 D. 交通干道四通八达 8. 一般说来||,团块状形态的城市分布在() A. 平原地区 B. 丘陵地区 C. 河谷地带 D. 山麓地带 9. 下图为“百万人口规模的城市总体规划示意图”||,读图回答问题||。 (1)该城市空间形态属于||。试阐述这种城市空间形态的优点、缺点||。 (2)在甲处规划建设一大型汽车交易中心||,其有利条件主要有哪些? (3)你认为调控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途径有哪些? 10. 下图为“长江中下游某城市位置和功能分区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城市的布局形式是||。中心医院的主要区位条件是||。 (2)为了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应将石化、化肥等重污染工厂搬迁到A、B、C、D区域中的区||。在C区||,街道多呈东南—西北走向||,其最有可能考虑的因素是||。 ①节约用地和投资费用 ②合理布局城市主干道||,方便出行 ③平行于夏季主导风向 ④适应当地地形地势 (3)试分析该市发展石化工业的区位优势||。

住宅空间设计概论教案

住宅空间设计概论 一、教学目标 目的: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了解室内设计的含义、内容及其发展概况,激发学生对家居空间设计的学习兴趣。要求:1、明确家居空间设计的概念与内容 2、了解居住空间设计的发展概况和文化内涵3、了解和掌握家居空间设计的风格与流派。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家居空间设计的内容 难点:家居空间设计风格 三、教学方法 讲授、练习 四、课时安排 2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家居空间设计概念讲授 1. 居住空间设计含义与内容 《黄帝宅经》开篇曰:“居者,人之本。人因居而立,居因人得志。人居相扶,感通天地。”数语之间已然道出了“人”与“居”相存共融的关系,揭示了人居空间的哲理内涵。 居住空间设计就是在室内空间这一舞台内进行的一系列创造性活动。根据使用功能需要的划分,居住空间一般可以分为:起居室、客厅、卧室、餐厅、厨房、书房、卫生间等不同性质的空间。 2.室内设计风格 室内设计风格的形成,是不同时代思潮和地区特点,通过创作构思和表现,逐渐发展成为具有代表性的室内设计形式。 (1)传统风格(2)现代风格(3)后现代风格(4)混合型风格 3.室内设计流派 (1)银色派(2)简洁派(3)白色派(4)解构主义流派(5)新洛可可派(6)风格派(7)表现派 (8)构成派 (二)家居空间发展概况讲授 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尽管还只是近数十年的事,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装饰,赋予室内环境以所祈使的气氛,却早巳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就存在了。 .国内室内设计的发展. 原始社会西安半坡村的方形、圆形居住空间,已考虑按使用需要将室内作出分隔,使入口和火坑的位置布置合理.方形居住空间近门的火坑安排有进风的浅槽,圆形居住空间入口处两侧,也设置起引导气流作用的短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