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现状及展望-蒋三登

我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现状及展望-蒋三登
我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现状及展望-蒋三登

我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现状及展望

——建设资源节约型园林绿化核心价值解读

蒋三登

(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植物保护专业委员会)

注:本文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植物保护专业委员会第十九次学术研讨会暨全国园林植保年会”

( 2010.10.13—16,苏州市)主题报告宣讲稿,本文略有删节。

作者简介:蒋三登,中国风景园林学会植保专业委员会资深委员,教授极高工/研究员,高级景观设计师,山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专家委员会专家,国内园林绿化及园林植保知名资深专家。

内容提示

我国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现状及展望

——建设资源节约型园林绿化核心价值解读

1 引言

——时代大背景引出行业“小”问题

1.1 四个问题指向一个焦点

1.1.1 园林绿化事业功能的战略性调整

园林绿化,在国民经济序列中素来是告陪末座的(也许压根儿就无“座”可言)。一个在许多人眼中无足轻重的行业,默默无闻几十年,于国计民生难建“雪中送炭”之功,偶有“锦上添花”作为。谁都没有料到,当改革开放进入新世纪后,居然摇身一变,成为与建筑、市政、道路、交通、环保、水电诸位城建“老大”并列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并且特别强调是“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定性”变化,“定位”也随之升格,名正言顺地跻身于社会“公益”事业。这一切,无不缘于国家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决策。园林功能的传统排序从昔日“景观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转化为“生态效益—景观效益—社会效益”的综合效益,将园林绿化与环境生态的关联度提升到首位,将森林(城市则以园林绿化为主体的城市园林)视为“低碳”、“碳汇”的主力军。这绝不仅仅是功能排序的技术性变化,而是园林绿化事业建设和发展的战略性调整。如此重任,园林绿化何以担当?

1.1.2 面对新的发展方针园林绿化将如何切入?

当“保增长,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方针提出后,各行各业纷纷调整自身的发展思路,园林绿化事业又将如何适应和贯彻?切入点在哪里?着力点又该放在哪里?

1.1.3 园林绿化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

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时代大背景,给园林绿化事业抛出的一系列问题通通指向一个焦点:园林绿化建设和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实现这种可持续性的前提是确保园林绿化建设从以往的关注数量型向质量数量并重型转化,实现这种转化必须从基础性的规划设计、苗木培育、工程施工3个方面切入,向长效性和支撑点作用的养护管理方面着力。这就是当今园林绿化事业科学发展有效发力的指向。也是社会这个“大”背景引出的行业“小”问题。认识并践行这个理念,对于城市环境质量和城市生态文明建设、和谐民生、“双宜”(宜

居、宜业)需求却非同小可!

1.2 多重身份集于一个落点

1.2.1 园林绿化多重身份的最终落点是以树木为主体的园林植物

园林绿化,在国民经济的产业属性中是第三产业,但它又融入了第一产业(农、林,尤其是草业、花卉、果树)的若干内容和特质;在行业性质上是服务性行业,但它又结合了许多第二产业如农药、化肥、机(器)械的研制;在科技领域则是主打植物、动物、昆虫、微生物的生物学科,但它又涉猎了不少雕塑、陶艺、展览、旅游、考古、体育、书画、歌舞、IT等文化,艺术、信息、教育等现代非生物元素;在城市化建设的业态组合中,它是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但它又纳入了众多无生命的建筑、市政、环卫、市容、环保等城建要素。

由此可见,园林绿化的确是“海纳百川”的跨产业的产业,跨行业的行业,跨领域的领域,跨学科的学科。这既表明了它与经济相容的关联度,更表明了它与社会民生紧密融和的结合度。需要强调指出的是,这一系列身份的最终落点是以树木为主体的园林植物。

1.2.2 基础设施“生命”二字的指向还是园林植物

植物是有生命的。园林绿化之所以定性为“唯一有生命的城市基础设施”,其中“生命”二字的指向主要是园林植物,园林绿化功能的生态效应,景观效应,“低碳”、“碳汇”作用所仰仗的也还是以树木为主体的园林植物。

1.2.3养护管理对植物的生命体征——“生长势”起决定性作用

园林植物承担的这种功能和作用,既非天生必然,也非一锤定音。其功能作用的或有或无,或强或弱,都是可变的,动态的,可逆转的,是一个伴随植物(无论是单株还是群体)发育的全过程。这种动态是以植物生长势来决定的。而决定植物生长势的优劣既有“先天”的基础条件,如规划设计的前瞻性与合理因素,工程施工的科学性与质量因素,苗木的标准规范与健康因素。但归根到底,对植物生长势起起决定作用的是“后天”的养护管理。养护管理水平的高低决定园林植物生长质量优劣的走势。

养护管理并非是导致园林绿化成败的唯一因子,但它的确是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的决定性因素。

2 现状

——成绩有目共睹,问题困惑多多

2.1 丰硕成果

建国六十年来,尤其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园林绿化事业基本是从无到有,从为数不多“小众化”的公园到500米内可见绿休憩的的大众化绿地,从城镇绿化树木的屈指可数到“城在林中”,“林在城中”,城市林木成森的追求,其间,已经发生的、正在发生的和将要发生的因园林绿化而导致的环境变化和环境增值都是巨大的。与城市建设的步伐相适应,园林绿化更是加强了从数量型向质量数量并重型的结构性转化,“质”的提升成为时代的要求,民生的要义。

成就有目共睹,影响深入民心。全国上下,不论城市大小,无不攒足了劲,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以人为本”,民生至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在建设生态文明和科学

发展旗帜的引领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提高各地的园林绿化水平。园林绿化对各地城市生态建设的贡献,对城市“宜居”、“宜业”环境的增值,对城市景观美化品质的改善,既有百姓的口碑可证,也有权威的数据可鉴——

2.1.1 权威数据

截至2008年底,全国公园绿地面积35.9万hm2,建城区绿地面积102.8万hm2,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135.6万hm2,与1992年相比分别增加了5.48倍和4.33倍。

其中3项常规指标:

①人均公共绿地面积:9.71m2/人;

②建城区绿化覆盖率:37.37%;

③建城区绿地率:33.29%;

与1992年相比,3项指标分别提高了7.58m2,14.24个百分点和16.37个百分点。

④风景名胜区:至2006年底,已建城并命名风景名胜区687个,总面积9.6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陆地面积1%,其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87个,省级风景名胜区452个,市级风景名胜区48个;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风景名胜区16个。

⑤国家级园林城市:自1992年起创建“国家级园林城市”,至今(2010年止)已获得命名的国家园林城市180个,园林县城61个,园林城镇15个。

2.1.2 丰富的绿地

绿化源于多种绿地的建设,多元化的绿地为园林植物的多样性进而为生物的多样性提供了广阔的平台。

据建设部2002年6月3日发布的行业标准《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载,我国城市园林绿地共分——

5大类:公园绿地、生产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其它绿地;

13中类:综合公园、社区公园、专类公园、带状公园、街旁绿地、居住绿地、公共设施绿地、工业绿地、仓储绿地、对外交通绿地、道路绿地、市政设施绿地、特殊绿地;

11小类:全市性公园、区域性公园、居住区公园、小区游区、儿童公园、动物园、植物园、历史名园、风景名胜公园、游乐公园、其它专类公园。(表1:CJJ/T85-2002《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值得强调指出的是,所有这一切,最终都必须通过养护管理予以维护,才能得以生存和发展。

城市绿地分类标准

2.1.3 多元化业态

园林向世人展示的绿化建设“轴线”的轨迹是:

——没有多样性的植物栽培,就不可能有绿地;

——没有多元化的绿地建设,就不可能有绿化;

——没有质高量多的普遍绿化,就不可能有健康的生态、美丽的景观、舒适的环境。

换一个角度审视:

绿化之所以能“绿”而“化”之,是因为它囊括了各种门类的绿地;

绿地之所以能化“地”为“绿”,是因为它栽种多样多样健康生长的植物;

植物之所以能生命长存,绿色永注,是因为它有了持之以恒的养护管理。

园林绿化彰显的逻辑关系,也是绿化——绿地——植物——养护4者的因果关系,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既不可缺失,更不可替代。同时,更清晰地表现出“源头”与“末端”:绿化与养护管理的依存关系,凸显了养护管理在园林绿化诸多业态中长效非凡重中之重的地位。

图1 园林绿化业态架构图

市 绿

林 绿 地

(1)种苗繁育 ①植物种苗繁育

②动物配种繁育

③种资资源调查与保护 ④分子工程研究与开发及基因研究与保护 ⑤动植物交流与展览 (2)设施配备 ①交通设施 ②机械器具 ③农药肥料 ④安全设备 ⑤景石材料 ⑥其它

规划 ①“绿线”划定

②宏观规划—行政区域或建城区域绿地规划(总规·控规·详规) ③中观规划—局部区域绿地规划(总规·控规·详规) ④微观规划—绿地项目规划(总规·控规·详规) 设计 ①项目设计

②植物配置设计 ③辅助设施设计 ④环境设计 绿化工程施工 ①投标运作 ②施工前准备 ③施工期操作

④施工后管理

⑤施工期监理 验收与工期养护 (1)养护管理

(1)养:技术性抚育管理 ①土壤管理 ②水分管理 ③营养管理 ④保“墒”除“莠”管理 ⑤植物形态管理 ⑥有害生物防控管理 ⑦城市环境“胁迫”管理

2.2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运作体系

2.2.1 养护管理时段类别

2.2.2 “双技”(技术、技能)作业框架

2.2.2.1 土壤管理

1)特征:

①土壤是绿地植物生长的介质,是整个绿地系统的基础;

②城市绿地土壤由于强烈的人为干扰大都性质低劣,营养贫瘠,且土壤新生体、侵入体及障碍因素颇多。

2)内容要点:

①绿地土壤自然类型与植物适应性管理;

②土壤生物学(动物、微生物、酶、固氮作用)管理;

③土壤酸碱性(PH 值)检查与管理;

④盐碱地种植适性与改良

⑤绿地土壤热量(温度)、通气及氧化还原状况管理

⑥绿地土壤污染与防治

2.2.2.2 水分管理

1)作用:

①植物的一切活动都与水有着密切联系,“水少没命,水多长病”。

②植物的正常发育取决于植物体内水分代谢水平的平衡,影响植物生存质量的代谢障碍主要缘于土壤水份的失量(过多或过少)。

(2)护:园务性保护管理 ①环境卫生 ②绿地设施 ③绿地建筑 ④绿地道路 ⑤安全防护 ⑥广告宣传 (2)制度管理 ①标准与规范(程) ②条例与办法 ③公告与规定

2)灌水:

(1)方式

①灌水前植地处理(整地、开穴、围堰)

②灌水期水势处理(急流、慢流、粗流、细流、断流、溢漫)

③灌水后植物处理(探渗、扶正、补土、封穴、整地)

(2)方法

①喷灌

②滴灌

③漫灌

④沟灌

⑤穴灌(盘灌——围堰灌溉)

⑥树木钻孔注射补水(输液)

⑦植物种植地打孔灌水

⑧泥浆处理(根系蘸泥浆、树穴灌泥浆)

(3)时期

①休眠期灌水

②生长期灌水(花前灌水、花后灌水、花芽分化期灌水、晚秋封冻水、早春返青水)

(4)时间

①春、夏、秋:早上、傍晚灌水

②冬季中午灌水

3)排水:

(1)暗沟排水

(2)明沟排水

(3)地表径流

(4)渗井引流

4)关于植物的生理性干旱

植地土壤实际并不缺水,甚至非常充足,但植物却出现缺水,甚至严重缺水的植物性干旱现象谓之植物的“生理性干旱”。主要源于土壤过饱和积水,植物被长期水涝、淹渍根系浸泡腐烂,或低温旱害、寒害、冻害,引起植物组织细胞受损,导致缺氧窒息,低温窒息,有氧呼吸功能消失。此“干旱”与真正缺水性干旱本质上是一致的。

2.3.2.3 营养管理(施肥)

1)作用:

(1)合理施肥向植物输送营养促进园林植物生长迅速,枝叶茂盛,花繁果盛,健康生长,延年益寿;

(2)促进伤口愈合;

(3)改良土壤理化性状。

2)影响:

(1)有机肥有利于改良土壤,理化性状,无机肥容易损害土壤理化性状;

(2)有机肥缓慢和持续显示营养作用,多展现迟效肥力;无机肥补充营养快速见效,皆为速效肥;

(3)有机肥营养多为综合性,无机肥营养多为专一性;

(4)有机肥使用较麻烦,无机肥使用较方便。

3)种类:

(1)有机肥(厩肥、堆肥、绿肥);

(2)无机肥(化肥);

(3)有机无机混肥。

(4)微生物肥料

(5)微量元素调控 4)时期:

(1)早春秋末以施氮肥为主;

(2)花期(花芽期和开花期)以施磷肥为主;

(3)木质硬化期以施钾肥为主;

(4)夏季(尤其是仲夏后)忌大量施用氮肥;

(5)施肥宜雨后进行;

(6)施肥后或施肥期必须结合灌水;

(7)观赏花木的花前、花后追肥。

5)方法

(1)地表处理——撒肥;

(2)沟施(环状沟、辐射沟);

(3)穴施;

(4)植株体内注射(输液);

(5)叶面喷施(根外追肥);

(6)根系区土壤钻孔施肥;

(7)缓释施肥(营养棒、营养针、胶囊);

(8)淋肥(化肥溶于水,结合淋水进行)。

2.3.2.4 保“墒”除“莠”管理——中耕除草

细菌肥料, 真菌肥料;

元素缺量补肥处理,

元素过量中毒处理。

1)中耕

(1)作用:

中耕与除草一般可同时进行。疏松表土,切断表层与底层毛细管的联系,以减少水分的蒸发,谓之“保墒”;同时也可改善土壤的通透性提高土壤温度,加速有机质分解和转化,从而提高土壤的综合营养水平。

(2)中耕要点:

①中耕范围可在树盘或树冠覆盖范围以内,逐年扩大;中耕除草对幼树、幼林、新建绿地尤其需要。

②中耕深度视植物而异,树木5~10cm,草本3~5cm,注意掌握靠近干基宜浅,远离干基宜深;

③中耕时间宜在晴天进行或雨后1~2天进行;

④中耕次数每年至少1~2次,小灌木,草本可一年多次,(除草坪外,其它草本绿地可中耕)主景区中心区域一年多次,边缘区域中耕次数可适当减少。

2)除草

(1)除草的作用:

①消除杂草对水、肥、气、热、光的竞争;

②避免杂草对园林树木的危害,如藤本杂草对植物攀缘缠绕绞杀的侵害;

③保持绿地环境卫生;

④减少病虫害;

⑤提高园林观赏效果。

(2)掌握的范围

①风景林、树林及自然保护区景观,只要不妨碍游人观瞻,只需除去高大杂草、割除树身的藤蔓,一般不需除去低矮的杂草;

②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坡地需进行大面积除草以减少雨水和土表的冲刷;

③一般绿地尤其是景区,都不应允许杂草生长。

(3)除草的方法

①结合中耕工具清除;

②人工拔除;

③化学农药清除:种植前土壤中杂草种籽灭生性处理;

种植后真叶初期莠处理(注意掌握时间差);

④注意杂草种类差别(阔叶草?单子叶草?)、地域差别、坪地差别

2.3.2.5 植物形态管理——整形修剪

1)两个不等式化解园林植物整形修剪之争

(1)植物整形修剪≠反生态;

(2)植物不整形修剪≠亲自然。

2)园林植物整形修剪的操作特色——两个“结合”

(1)整体的技术概念与单体的技术处理有机结合;

(2)宏观层面原则性与微观层面的灵活性巧妙结合。

3)园林植物修剪的5种属性

(1)必要性;

(2)功能性;

(3)复杂性;

(4)可塑性;

(5)技术性。

4)园林植物修剪类型及示范

(1)生理型修剪

常绿针叶乔木

常绿阔叶乔木

落叶阔叶乔木 常绿阔叶灌木

常绿针叶灌木

落叶阔叶灌木

③藤蔓

④绿篱

⑤造型植物

(2)种植型修剪

①“点”性植株——孤植树;

②“线”性植株——行道树、廊道树;

③“面”性植株——树阵、组团、片林。

(3)生境型修剪

①公园型

②庭院(园)型

③开放式公共绿地型

④街路型

⑤堤岸型

⑥防护林型

⑦用材林型

⑧经济林型

⑨其它

2.3.2.6 有害生物防控管理——病虫草害防治

①乔木 ②灌木

1)深刻领会当前植保方针

(1)植保原则: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2)植保方针:预防为主,科学防控、依法治理,促进健康;

(3)基本要求:有效、安全、经济、实用。

①“标”“本”兼治,以“本”为主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树制宜,因虫(病、草)制宜,辩证施治

②强化预测(报)与监控,注意掌握——

用“简单问题复杂化”的理念做好有害生物监控与预测;

用“复杂问题简单化”的理念做好预报与防治。

2)认真掌握五门基础知识

(1)园林植物基础知识

①植物种类形态识别;

②主要植物种类生理特征;

③主要植物种类生长规律。

(2)园林有害生物基础知识

①病虫草害主要种类形态识别;

②病虫草害主要种类发生规律生物学特性;

③病虫草害主要种类危害症状鉴别。

(3)农药及化防基础知识

①农药基本概念

②化防基础知识

(4)生物防治基础知识

①生物防治主要类型和产品

②生物防治适用范围

③生物防治功能性及局限性

④生物防治主要品种应用条件及功效

2.3.2.7 城市环境胁迫管理

1)土壤环境(地表:硬铺装覆盖;地下:管、线、缆及“共同沟”挤压;土壤侵入体混杂物)

2)水环境(干旱与淹渍,污水浸蚀,湿度异常)

3)气环境(废气与毒气)

4)光环境(光污染,持续辐射与代谢障碍)

5)温度环境(温差与日灼,高温烫伤,低温冷害——冻害与寒害)

6)尘埃环境(粉尘与呼吸作用障碍、光合作用障碍)

7)建筑环境(屋顶承重与渗漏,墙面贴砖与粉饰,“穿堂风”侵害,阴阳面障碍)

8)风环境(强风突袭与防护)

9)街市环境(人为损害,宠物排泄污染,商场营业污染——如烧烤、大排挡、油烟、倾

倒物等)

10)工业融雪剂浸害

2.3 问题

——当前园林绿化养护管理面临“三化”困境

2.3.1 面对“祖训”的无奈

“三分种,七分养(管)”原本是我们祖先对待农作物积无数代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也是前辈们对所有栽培作物(包括植树、栽花、种草)的训示和教导。这个6字箴言长期以来都是生物种植领域的“警世通言”和“醒世恒言”,是充满科学性的真理。

种养“三七开”不仅指明了作物生存的关键所在,也给出了人们维系作物健康,安全生存的着力点(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难点。

种养“三七开”形式上是个指示性符号,引导性的航标。但在实践中,往往成了倒“三七”甚至更糟。决策层没有七分养护的政策机制和支撑体制,主管方没有七分养护的诚心,生产面没有七分养护的勇气,所谓“七分养”只不过说说而已。

实事求是地说,在园林绿化业内,“七分养”是百分之百的令人信服和认同,但也是百分之百的不去做和做不到。一件事物,明知它正确,却不往正确做,是不能也?还是不为也?对此,养护管理,除了无奈,还能怎样?

2.3.2 第4维度的乏力

园林绿化是世上为数不多的“四维度”架构物之一。它鲜活的生命体征主要是通过第4维度——“时间度”得以显示。因为有第4维度的存在,园林绿化才能作为永恒的事业保持稳定。园林绿化的质量,永远是一个漫长的动态过程与瞬间的变数相伴,结果完全操控在养护管理这一环节之中,“永续利用”只有依靠第4维度才能实现。园林绿化的质量、效果,只有在养护管理的“强势”与第4维度的“长时效”这种刚性的“强”“长”联合时才能实现优质高效。但是,有谁真正在乎它呢?

2.3.3 一个似是而非的数学等式

几乎所有的人都认同这样的等式:

绿化质量=规划设计+苗木+工程施工+养护管理

实际上这是一个不准确的,甚至是数学上的误读,理论上的伪命题。科学的演绎应该是:绿化水平(或曰质量)是一个随时间推移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它的优劣主要取决于相应时段内园林绿地养护管理的力度和水平。正确的公式应该是:

绿地.质量=规划设计水平+苗木质量+工程施工质量

绿化.水平=绿地质量×养护管理水平×时间系数

前者是就绿地.而言,产品的质量是规划设计、苗木、施工三要素的叠加关系,是算术级的和数值。

后者是就绿化.而言,产品的质量是养护管理对绿地质量的函数关系,是几何级倍数值。养护管理时间维度的张力是其它元素无法比拟的。

2.3.4 一条莫名其妙的“伸缩线”

“绿线”是规划编制中划定绿地的范围线,如同建筑的“红线”水系的“兰线”一样,同具规划的权威性、法治性、严肃性。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许多地方实践表明:唯有“绿线”具有高度“弹性”。房屋开发可以占绿地,拓宽街路可以占绿地,修整河道可以占绿地,甚至地下工程也可以令绿地从地面退出……“绿线”的伸缩性=绿地的不确定性,“绿线”高“弹力”的伸缩性意味着“绿地”的缩减或消失,绿地失去植物,绿化失去绿地,这样的城市绿化必然败落。“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绿地尚且不保,“草菅树命”沦为常态,此时此地谁还会理睬所谓的“养护管理”?

2.3.5 面对“铁律”的尴尬

在园林界中,有一条众所周知人必共循的“铁律”——城市存在于自然界中,必须遵循自然界规律。因此,尊重场地自然资源应该视为园林建设的根本原则。这条“铁律”是人与自然和谐最重要的前提,贯穿于规划、设计、施工、养护的每个环节。养护管理如何尊重自然?有人认为:杂草不除,落叶不扫,树洞不堵,有了病虫不打药,树林草坪不修剪……才算得上是尊重自然。这就象倡导“返璞归真,回归自然”就应该栖居山洞、吃野果生食、树皮树叶裹身,钻木取火……才算真正的“返璞”“回归”一样荒谬。连什么是“场地的自然资源”,“尊重”的内涵实质是什么,城市园林养护管理同森林的营林、自然风景区、森林公园、原始森林的保护根本区别在哪里都没搞清楚,就“拉大旗做虎皮”为园林绿化正常的养护管理层层设障,把原本在载体、平台、功能特征、文化内涵、美学素养并无可比性的两者硬拉在一起去比对,即便是将来真正实现了“大地园林化”、“城乡绿化一体化”,城市园林的养护管理也有自身独特的要求,与其它林类的养护管理也是有区别的,用一种模式“形而上学”的思维一切都“不”字当头,还能有当今欣欣向荣的现代园林吗?“尊重自然”的“尊重”二字,最本真的内涵就是“保护”,对自然的保护。城市园林本质上是人造自然、仿自然。养护管理的责任就是运用一切技术性和非技术性手段,让园林植物在城市这个原本并非真自然的仿自然环境中按照其生理特性、发育规律、生境条件和人们的需求保护其健康安全地生长发育。既要保护绿化场地自然资源的原生态要素,又要保护新建的自然资源要素。但许多似是而非的悖论让养护管理从业者无所适从也难有作为。

2.3.6 一字之差的偏见

长期以来,由于园林绿化建设“唯景观至上”、唯“经济效益”至上、唯“以园养园”意识至上等理念的影响,社会总以“窗口形象”、“花瓶摆设”的眼光看待园林,更以“光花钱不挣钱”的势利眼光看待养护管理,“从属”地位在所难免。在园林系统内部,则普遍存在重规划设计、工程施工,轻养护管理的“三六九等”的业态偏见。总认为养护管理仅仅是浇水、施肥、打药、修剪,没什么技术含量,充其量也就是个“技能”活。更有甚者,视养护管理为“缺技术、少文化、没艺术”的“下里巴人”,难与规划设计、工程施工比肩。“技术”与“技能”,一字之差,显现的是偏见与傲慢,流毒颇深。

其实,园林绿化与其它学科的融合交叉,包括一些前沿学科领域,从理念—实验—试验—生产实践,80%以上存在于种苗繁育与养护管理业态之中,即便是养护管理最最常规的“老七样”(浇水、施肥、打药、修剪、中耕除草、防寒冻、土壤改良)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

然”,教科书的份量,科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实际上比规划设计、工程施工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外到内,轻视、冷淡养护管理,就是让养护管理本应得到的政策、机制、财力、才力、物力的支持更加弱化,养护管理的功能地位更加淡化,养护管理的水准更加难以创新和提升。这也正是置养护管理于卑微地位的决策者、傲慢与偏见的鼓吹者,留下的一着后果极坏,影响极大的败笔。

总之,在园林绿化建设和发展的进程中,尽管人们认可养护管理不可或缺,但在实际运作中,养护管理总是被有意无意、有心无心、有形无形地置于似有若无轻描淡写的“另类”。养护管理许多技术性、技能性问题固然很重要,实用性也很强,其实并不难解决。真正应该引起关注和重视的,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甚至对养护管理具“杀伤力”的,是理念和意识方面的“三化”问题——淡化、弱化、边缘化。

在园林绿化的业态框架中,其功能作用是被淡化的;

在园林众多的业务办理中,其应有地位是被弱化的;

在整个园林绿化的建设运作中,养护管理是被边缘化的。

一个被“边缘化”的业态,能有多大的提升“空间”?“边缘化”正是当今养护管理在全社会——首先是园林系统内部的境迂现状。

3 展望:

——提升养护管理水平首先要有科学发展的新理念

3.1 资源意识

3.1.1 园林绿化是独具特色的国土资源。

园林绿地,无论其基底为何物——戈壁、滩涂、河岸、沼泽、秃山、荒坡、沙丘、路基、建筑物、垃圾场……一旦实施绿化,这块或大或小的国土原貌,就彻底改观,其资源价值产生了“质”的变化,成为地球圈自然界中“肺”系统(森林)、肾系统(湿地)、免疫系统(生物多样性)交响乐中一篇新的乐章或音符;它就有可能成为蕴藏某种生物基因的基因库;生态文明的主旋律;景观文化的伊甸园;更有可能成为百姓休憩、娱乐、健身的惬意场所。确切地说,园林绿化是人类城居环境中独具特色的国土资源。

3.1.2 资源的两种结局。

既然是资源,一旦启用,必然面临两种结局:一种是可再生,可延续、可拓展、可重复、可接替;另一种是被消耗、被摧残、被夭折、被清除。两种结局取决于两种手段:前者是节约与保护;后者是浪费和破坏。园林绿化作为有生命的活体资源,只能选择前者才能确保“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对资源保护也有被动与主动之分,被动保护是妄自菲薄,无所作为,一切“不”是当头,什么也不干,什么也不能干,表面上是“保自然”、“保生态”、“保原貌”,实际上是对资源的变相掠夺和挤榨。这样的“保”,实际上是保不住的,对自然资源保护——尤其是城市园林绿化的保护长期地存在于养护管理的抚育之中,舍此,别无它途。

3.1.3 养护管理两个层面。

对园林绿化而言,“养”与“护”,虽然实质都是管理,但具有两个层面的内涵:“养”是技术层面的抚育管理,“护”是政策(法规)层面的园务(行政)管理,二者相辅相成,缺

一不可。养护管理堪称园林绿化这块特色国土资源的守护神。

3.2 灾害意识

3.2.1 养护管理的过程是园林绿化防灾、减灾、抗灾的过程

园林绿化的“化”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窄到广,日积月累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干扰和侵蚀,有人为的,有自然的,有外部环境的,有内部体制机制的,有来自气候突变的,有来自有害生物的,有的轻度创伤,有的重度毁灭,有的局部发生,有的连片成灾。这期间,养护管理实际上就是为保护园林从“植物”到“绿地”进而到“绿化”一个全方位长时期的防灾、减灾、抗灾、救灾的全过程。

3.2.2 绚丽多彩背后的隐忧。

“灾”与“患”相连,“患”与“忧”相接,如果只看到园林绿化带来的万紫千红,绚丽多彩,而没有想到潜于其中和其后的隐忧、匿患,就真的很容易在突发事件中受伤。养护管理既要经常保持高度警觉和敏感,又要时刻细致观察和监控,以精细化的养护管理把灾害拒于绿地之外或把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在园林绿化诸多业态中,堪当此重任者,非养护管理莫属。

3.3 道德意识

3.3.1 养护管理在生命领域的行为学特质是“尊老爱幼”。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在生命领域的行为学特质是4个字:“尊老爱幼”。既然植物是有生命的,必然也有幼、青、中、老之分。古树名木少则百年,多则数千年,饱经沧桑,成为历史变迁的见证,环境变化的活文物,春夏秋冬年复一年,为人类、为社会贡献多多。今人怀感恩之情去瞻养它,敬畏之心去保护它,实乃天经地义之举,养护管理的份内之责。对待幼龄树、青龄树、中龄树,“十年树木”,前程无量。人们怀期盼之心去抚育它,以惜材,爱材之心去保护它,促它快快发育成材。“望子成龙”人同此心,盼树成材情同此理,离开了不间断地养护管理,无论是人还是树,都难免衰弱夭折。这种与树为善的道德操守,贯穿于园林绿化行业的每一个环节和阶段,但更长期、更多面地则是融化在养护管理的心态和业态之中。

3.3.2 非精细化、规范化养护管理难以担当树木“遗产”的传承。

即便是从“遗产”留传的角度,谁去接过前辈传来的古树名木?谁又能为后辈留下20—21世纪“新”的古树名木?这种独一无二的“传承”接力功能,非精细化养护管理不能实现,非规范化养护管理难以担当。

3.4 产品意识

3.4.1 园林绿化是一件很特殊的民生产品、公共产品。

如果说植物是构成园林绿化的“细胞”,多姿多彩的绿地就是这些“细胞”构成的“器官”,绿化就是这些“器官”构建的躯体“成品”。任何成品都是生产线按一定流程生产下载的产品。园林绿化是在苗木打物质基础,规划设计打导向蓝图基础,工程施工打生产装配组合基础,养护管理形式上是对产品的管理,本质上是对产品的检验和维护。园林绿化是一件很特殊的民生产品、公共产品,用户是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每一个老百姓。强化养护管理是对产品,也是对用户最大的负责。

3.4.2 没有产品意识,养护管理难有作为。

产品面前,“用户至上”,用户的满意程度,就是产品的信誉程度。产品合格与否?等级

是优是劣?用户是否满意?关键在最后一道工序——维护保养——园林绿化则是“养护管理”。不论是用技术性的标准评比绿地等级,还是用政策性的规定判断绿化优劣,园林的主打产品——绿化,最终都要靠养护管理来兑现。换言之,没有产品意识,园林绿化难有大作为。没有养护管理,园林绿化难有高水平。

3.5 维权意识

3.5.1 园林植物的生存权主要是依靠养护管理来实现的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的平台是绿地,靶标是植物,目的是植物的生存。绿地的质量,绿化的水平,这一切都源于植物的健康生存、安全生存、长期生存,美丽生存。没有生存,一切都是空谈。

世界一切权利中,最神圣的莫过于生存权。

世间一切尊严中,最高贵的莫过于生存的尊严。

人类如此,包括园林植物在内的一切生物皆莫能外。园林绿化的“生存权”是通过多类型的绿地的生存来实现的,绿地的“生存权”是通过各种植物的发育来实现的,植物的“生存权”主要是依靠养护管理来实现的。赋权于养护管理,就是确保各类绿地的各种植物健康生存,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园林绿化。

3.5.2 没有养护管理的“话语权”,哪有园林植物的“生存权”?

但是,现实中,大至绿化的生存权,中至绿地的生存权,小至植物的生存权是一件充满矛盾,甚至十分无奈的事。在城市建设中,“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被无生命的基础设施建设挤压,已是司空见惯。“绿线”被“红线”“兰线”“黄线”……侵吞,在各地城建中屡见不鲜,绿地和树木就象一个“软柿子”,谁都想捏,谁都敢捏。蚕食绿地,草菅树命,几成城市化进程的常态。

这种乱象近些年虽有媒体、群众口诛笔伐,但侵“权”的势头并未减弱。有“权”才有“势”,没有园林养护管理的“话语权”,也就没有园林绿化和园林植物的“生长势”。园林植物的生长势,不仅要靠技术来保障,还要靠广大群众的爱心来维护,更要靠政策权力来支撑。在这里,绝对不是养护管理“要政策”“想争权”,而是弱质产业为对社会负责,为求自身发展与提升需要“维权”。“维”的是绿地和植物生存之权。这虽然有点怪怪的,但却是实实在在的。

3.6 创新意识

3.6.1 养护管理创新内涵的“一二三四”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业态的产生来自两个渠道:一是与园林绿化事业的产生相伴而生;二是借鉴了大量第一产业农林对农作物和林木的抚育经验。前者有特定的城镇载体和环境平台,后者有传统的农作理念和运作套路。在二者相得益彰的同时,却也存在许多不适应,陈旧性、局限性和滞后性,因此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必须走创新之路。

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创新要谋一个目标,两种机制,三个层面,四个着力点。

一个目标:提高养护管理的生产力,即生产效率×质量。

两种机制:政府主导机制,市场进入机制。

三个层面:决策层面、管理层面、生产层面。

四个着力点:理念创新、技术创新、技能创新、标准创新。

3.6.2 养护管理创新之路的当务之急

养护管理既要涉猎多学科的学无止境的知识,也可“无师自通”一知半解,半知半解地应付一下。前者可成为主动型生产力,后者只能是被动型生产力,应付不易,提高更难。不创新,没有出路。

创新,第一离不开政策的引导、鼓励和支持;第二离不开经费的支撑和维持;第三更离不开人才的主观能动性。

“双技”创新,从不排斥传统经验的运用,但更注重前沿科技的“诱导”、“移植”和“嫁接”,既有原创型创新文章要作,也有改进、革新型创新文章可作。高、中、低端各有所需,生产、管理各有所取。

养护管理创新的当务之急,首先要从理念上为养护管理“击鼓鸣锣”,“正名定位”,“仗义执言”;更要身体力行,付诸实践,为养护管理“输血造血”增势,让养护管理的名份、地位、实力与其在园林绿化业态中担当的重任相匹配。然后,“双技”的创新才能水到渠成。否则,再多的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新技术、新操作,也难以施展——研发难、应用难、推广更难,更毋论大有作为。

3.7核心价值意识

——养护管理与资源节约相关性辨析

3.7.1 园林绿化建设的资源节约之路前景广阔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对此,无人置疑。

园林绿化建设要走“资源节约型”之路,对此,也无人置疑。

资源节约的经济内涵的核心就是获取投入产出最合理、最优化的性价比。大局上谋出路,细节上下真功,这是各个行业领域,实践资源节约建设的共识。

园林绿化建设实践“资源节约型”之路,面广路多,涉及各个方面。无论是宏观或微观,无论是大局或小节,无论是大城小镇,都有目标可定,都有潜力可挖,节地、节土、节水、节电、节材、节油、节苗、节物、节钱、节人(力)、节药、节肥……只有想不到的角落,没有无节约潜力的场所。正如建国领袖“仓库一扫,几亿美元就出来了”的教导,资源节约永无止境、永无边线。

“节约”的对立面是“浪费”,园林绿化的节约之道就是要拒攀比豪华奢侈,铺张浪费的陋习;除急功近利、追新求异、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的蠢事;批虚张声势,好短期行为,刮“假、大、空”的歪风;扫眼高手低,迷“家花不如野花香”,好“舶来品”的邪气……,园林绿化的资源节约前景广阔。

但是,这一切究竟是为了什么?园林绿化实践资源节约的核心价值究竟是什么?

3.7.2 园林绿化核心价值的解读

园林绿化资源节约的核心价值与园林绿化的功能价值应该是完全一致的——以质高量多的园林绿地创造出生态、景观、文化、经济、社会俱佳的综合效益,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宜居宜业”和谐美丽友好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这一价值的基础是“绿”,绿的本底是“树”(泛指一切园林植物),树的核心是“活”。所以,树木成活生长旺盛,既是园林绿化的“硬”道理,也是园林绿化价值体现的核心。

怎样才能让树木活得了、活得好、活得久?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