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规培知识点考题

传染病学规培知识点考题
传染病学规培知识点考题

1.肺结核的确诊方法:(C)

A.X线检查

B.OT试验

C.痰菌检查

D.血液检查

E.结核抗体检测

2.关于继发型肺结核下列哪种说法错误:(E)

A.包括浸润性肺结核

B.包括干酪性肺炎

C.包括慢性纤维空洞性结核

D.包括结核球

E.包括肺门淋巴结结核

3.下列哪组抗结核药物属于全杀菌剂(D)

A.RFP/PZA

B.INH/PAS

C.INH/SM

D.INH/RFP

E.INH/PZA

4.下列哪组结核杆菌对抗结核药物不敏感:(D)

A.A组菌

B.B组菌

C.C组菌

D.D组菌

E.以上均不敏感

5.DOTs策略不包括下列哪项(E)

A.政府承诺

B.痰菌检查

C.督导短程化疗

D.药源供应与监测

E.疾病的预防

6.下列哪项不是结核杆菌的特点(E)

A.抗酸性

B.需氧性

C.耐药性

D.同一病灶内生长速度不一致性

E.革兰染色呈阴性

7.初治病例是指(E)

A.未用抗结核药物的新发病例

B.用抗结核药物一个月及以上的新发病

C.痊愈后复发的结核病例

D.用抗结核药物不超过一个月的新发病

E.A+D

8.复治病例是指(D)

A.痊愈后复发的结核病例

B.用抗结核药物一个月及以上的新发病

C.初治化疗失败的病例

D.A+B+C

E.A+C

9.考核肺结核化疗疗效的最重要的手段(A)

A.痰菌检查

B.临床症状

C.临床体征

D.胸部X线检查

E.OT试验

10.结核病的基本病变为(D)

A.渗出性病变

B.增殖性病变

C.变质性病变

D.A+B+C

E.B+C

11.下列那些结核病灶系愈合病灶(D)

A.纤维化病灶

B.钙化灶

C.结核球

D.A+B+C

E.A+B

12.控制结核病的最佳措施(A)

A.治愈痰菌阳性的肺结核病人

B.加强全民健身教育

C.卡介苗接种

D.加强传染源的管理

E.切断传播途径

13.一幼儿园流脑暴发,未发病儿童的最佳预防是(B)

A.与发病儿童进行隔离

B.口服SMZ CO或RFP

C.紧急预防接种

D.关闭幼儿园

E.注射丙种球蛋白

14.伤寒通常被认为是下列哪类疾病的代表(B)

A.消化道传染病

B.发热性疾病

C.出疹性疾病

D.全身性感染病

E.细菌性传染病

15.一反复高热疑为伤寒的男性患者,在院外曾使用多种抗生素治疗,现确诊须作哪项检查(D)

A.外周血象WBC计数

B.外周血象嗜酸性粒细胞计数

C.肥达反应

D.骨髓培养

E.血内毒素检测

16. 根据我国现行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乙类传染病不包括:(E)

A.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B.血吸虫病

C.肺结核

D.新生儿破伤风

E.黑热病

17. 根据我国现行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丙类传染病不包括:(E)

A.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

B.麻风病

C.流行性感冒

D.流行性腮腺炎

E.血吸虫病

18. 病原体侵入从体后,最常见的表现是:(A)

A.隐性感染

B.显性感染

C.重复感染

D.潜伏性感染E.机会性感染

19.用于某些传染病的早期诊断的免疫学检查,主要是测定血清中的:(C)A.IgG

B.IgA

C.IgM

D.IgD

E.IgE

20.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是:(D)A.患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

B.周围性、地区性、季节性

C.散发、流行、暴发流行

D.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E.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21. 传染病检疫期限的确定是依据该病的:(C)

A. 隔离期

B.传染期

C.最长潜伏期

D.最短潜伏期

E.平均潜伏期

22. 急性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和转归,通常分为:(A)

A.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B. 前驱期、出疹期、恢复期

C. 初期、极期、恢复期

D. 体温上升期、极期、体温下降期

E. 早期、中期、晚期

23. 下列发疹性传染病按皮疹出现先后次序排列,依次为:(E)

A. 猩红热、天花、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B. 猩红热、风疹、水痘、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C. 天花、水痘、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D. 水痘、天花、猩红热、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E. 水痘、猩红热、天花、麻疹、斑疹伤寒、伤寒

24. 甲类传染病的法定传染病报告时间,在城镇应于发现后:(C)

A 6小时内

B.8小时内

C.2小时内

D.12小时内

E.24小时内

25.下列情况可从血培养获得病原体的是,除外:(C)

A.败血症(sopticemia)

B.菌血症(bacteremia)

C.毒血症(toxemia)

D.脓血症(pyemia)

E.脓毒血症(sepsis)

26. 可用普通显微镜检查涂片来确定病原体而确诊的疾病是,除外:(E)

A.血液涂片检查微丝蚴

B.骨髓涂片检查疟原虫

C.皮肤淤斑涂片检查脑膜炎球菌

D.肝脏脓液涂片检查阿米巴原虫

E.粪便涂片检查痢疾杆菌

27.有关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B )

A 甲型肝炎可呈食物或水型爆发流行

B 输血后肝炎仅见于乙型肝炎

C 家庭内密切接触传播可见于各型肝

D 母婴传播主要见于HBV,HCV较少

E HBsAg阳性者常呈家庭聚集现象

28.下列肝炎病毒哪一种不属于RNA病毒

(B)

A HAV

B HBV

C HCV

D HDV

E HEV 29. 指出下列何种是HAV 的主要传播途径(D)

A 注射传播

B 飞沫传播

C 输血传播

D粪-口途径

E垂直传播

29. 急性乙型肝炎血清学标志,最早出现的是:(A)

A HBsAg

B 抗-HBs

C HBeAg

D 抗-HBe

E 抗-HBc

30. 下列检测在重型肝炎中,反映肝损伤严重程度最有价值的指标是:(E)

A 丙氨酸转氨酶

B胆红素

C白蛋白

D胆碱酯酶

E 凝血酶原活动度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一、总论 1、感染过程出现的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最常见)、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病原携带状态(重要传染源)、潜伏性感染。(即五种表现) 隐性感染---又称为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的感染,其表现约超过显性感染的10倍以上。 2、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毒力---包括毒素和毒力因子。毒素包括外毒素和内毒素。 外毒素内毒素 代表菌群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和霍乱弧菌伤寒杆菌、痢疾杆菌 作用机制通过与靶细胞受体结合,进入细胞内而起作用激活单核-吞噬细胞,释放细胞因子而起作用 3、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包括传染源、传染途径、人群易感性(即三个条件) 传染源---指病原体已经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动物。 易感者---指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他们对该病原体具有易感性。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而又有传染源和传染途径时,则容易发生该传染病的流行。 4、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即四个特点) 5、再燃与复发 再燃---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 复发---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6、传染病的预防:包括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将法定传染病分为甲类、乙类和丙类。 甲类包括:鼠疫和霍乱。要求城镇发现后2小时内上报,农村不少过6小时。 小结:传染病过程包括三个条件、四个特点、五种表现 二、病毒性肝炎 1、乙肝的抗原抗体系统: A.HbsAg(表面抗原)和抗HBs:表面抗原是HBV感染后首先出现的抗原,该抗原只有免疫性,无传染性。抗HBs是一种保护性抗体,在其抗原转阴一段时间后开始出现,其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肝恢复期、过去感染及疫苗接种后。 B、HBcAg(核心抗原)和抗HBc:核心抗原因存在于Dane颗粒中,在肝脏,主要存在于受感染的肝细胞核内,出现较晚于HBcAg,其存在表示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传染性。抗HBcIgM较早出现,其阳性提示急性期或者慢性肝炎急性发作,抗HBcIgG出现较迟,可保

传染病学重点知识点

传染病学重点知识点 一. 感染过程的表现: 1.清除病原体: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3.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机体的变态反应,而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结局:病原体被清除,感染者获较为稳固的免疫力;免疫力不牢固,再受感染而发病;小部分成为慢性病原携带者。 4.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无明显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按病原体种类分:带病毒者,带菌者,带虫者 按发生和持续时间长短分:潜伏期携带者,恢复期携带者,慢性携带者 按携带持续时间分:急性携带者(<3months),慢性携带者(>3months) 5.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于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以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则可引起显性感染。在此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系非感染源,不同于病原携带状态)。注意:1)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 2)上述五种表现形式在一定条件下可相互转变。 二. 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 1.传染源(source of infection):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1)患者(2)隐性感染者(3)病原携带者(4)受感染的动物 2.传播途径(route of transmission):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 (1)呼吸道传播(2) 消化道传播(3)接触传播(4)虫媒传播(5)血液、体液传播 3.人群易感性: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susceptible person),他们对病原体都具有易感性(susceptibility)。当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的比例达到一定水平,若又有传染源和合适的传播途径时,则很容易发生该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的周期性(periodicity):某些病后免疫力很巩固的传染病,经过一次流行之后,需待几年当易感者比例再次上升到一定水平时,才会发生另一次流行的现象。 三.传染病的治疗 (一).治疗原则:坚持综合治疗的原则即治疗、护理、隔离与消毒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病原治疗并重的原则 (二). 治疗方法:1.一般治疗及支持治疗2.病原治疗3.对症治疗4.康复治疗5.中医中药治疗 四. 我国法定传染病包括几类几种?按甲类传染病预防,管理的包括哪几种? 法定传染病分为3类38种(甲类2种、乙类25种、丙类11种)。 甲类 (1.鼠疫、2.霍乱)强制管理的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2h内,农村不超过6h上报。 乙类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4.艾滋病、5.病毒性肝炎、6.脊髓灰质炎、7.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8.麻疹、9.流行性出血热、10.狂犬病、11.流行性乙型脑炎、12.登革热、13.炭疽、14.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15.肺结核、16.伤寒和副伤寒、17.流行性脑脊髓膜炎、18.百日咳、19.白喉、20.新生儿破伤风、21.猩红热、22.布鲁氏菌病、23.淋病、24.梅毒、25.钩端螺旋体病、26.血吸虫病、27.疟疾 ) 为严格管理的传染病,城镇要求发现后6h内,农村不超过12h上报,其中,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丙类(28.流行性感冒、29.流行性腮腺炎、30.风疹、31.急性出血性结膜炎、32.麻风病、33.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34.黑热病、35.包虫病、36.丝虫病,37.除霍乱、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 38.手足口病)为监测管理传染病。

儿科住院医师规培出科考试题5套

儿科出科考试(一) 一、名词解释 1、婴幼儿期 2、生长发育 3、适中温度 4、小于胎龄儿 5、足月小样儿 二、选择题 1、按计划免疫程序8个月小儿应该进行哪种疫苗的预防接种: A 百白破疫苗 B 乙脑疫苗 C 麻疹疫苗 D 乙肝疫苗 E 伤寒疫苗 2、麻疹合并肺炎者应隔离至: A 出疹后5天 B 出疹后10天 C 出疹后14天 D 出疹后21天 E 肺炎痊愈后为止 3、1岁小儿正常的体格发育应达到以下指标,除哪项外? A 体重9kg B 身长75cm C 头围48cm D 出牙8个 E 腕部骨化中心2个 4、正常婴儿,体重7.5kg,身长68cm,前囟0.5×0.5cm,头围44cm。出牙4个。能独坐并能以拇指、食指拿取小球。该患儿最可能的月龄是: A 5个月 B 8个月 C 12个月 D 18个月 E 24个月

5、前囟正常闭合时间是: A 6~8个月 B 8~10个月 C 10~12个月 D 12~18个月 E 16~20个月 6、幼儿期指的是: A 出生后~满1周岁 B 出生后28天~满1周岁之前 C 1周岁~2周岁前 D 1周岁~3周岁前 E 1周岁~5周岁前 7、1周岁小儿头围经测量为52cm,应考虑以下哪种疾病: A 脑膜炎 B 脑积水 C 大脑发育不全 D 佝偻病 E 颅内肿瘤 8、一新生儿,胎龄252天,出生体重为1800克,该胎龄出生体重的第10百分位为2238克,对其最完整的诊断为: A 早产儿 B 足月儿 C 早产儿,适于胎龄儿 D 足月儿,小于胎龄儿 E 早产儿,小于胎龄儿 9、以下哪项不是早产儿的特点? A 易发生呼吸暂停 B 可发生晚期代谢性酸中毒 C 原始反射已完全具备 D 易发生低钙血症 E 易出现低体温 10 低出生体重儿是指出生体重小于: A 1500g B 2000g C 2500g D 3000g E 3500g 11、我国将围生期定义为: A 妊娠28w至出生后3d B 妊娠34w至出生后7d C 妊娠42w至出生后7d D 妊娠28w至出生后7d E 妊娠37w至出生后5d

【传染病学整理重点知识点考点汇总】

传染病学整理 第一篇总论 1、感染病(infectious diseases):是指能在正常或非正常人群中流行的疾病,包括可传播和非传播疾病(communicable and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通常系因各种致病的或条件致病的病原微生物(病原体)引起。 2、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是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属于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感染性疾病中有传染性的疾病称为传染病。 第一节感染与免疫 1、感染(infection):是人体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2、构成感染过程必备三因素:病原体、人体、环境。 3、感染过程的表现: (1)病原体被清除:①非特异性免疫屏障;②特异性被动免疫中和;③特异性主动免疫清除 (2)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引起机体发生特异性的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 l 隐性感染的临床意义:①隐性感染多,人群易感性低;②是感染后最常见的表现;③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④少数人转变为病原携带状态,成为健康携带者。 (3)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病原体侵入后,不仅引起机体免疫应答,且通过病原体本身或机体的变态反应引起一系列组织损伤和病理改变,临床上出现某一传染病所特有的综合征。 (4)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 state):病原体侵入后,在体内继续生长、繁殖,携带并排出病原体,人体不出现临床症状。 l 分类:①潜伏期携带者;②恢复期携带者;③健康携带者(ASC);④急性携带者(3-6个月内);⑤慢性携带者(3-6个月以上) l 意义:为重要的传染源。 (5)潜伏性感染(latent infection):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成为携带者;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上述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形式:①隐性感染最常见;②病原携带状态次之;③显性感染所占比率最低。 4、病原体侵入人体后能否引起疾病,取决于:①病原体的致病能力;②机体的免疫功能。

病理学考试传染病习题及答案

传染病习题及答案 一、 A 型选择题 1. 结核病灶中巨噬细胞转变为类上皮细胞是由于 A. 吞噬的结核杆菌数量过多 B. 吞噬的结核杆菌释放毒素 C. 吞噬的结核杆菌不能被杀死 D. 吞噬的结核杆菌毒力较强 E. 吞噬的结核杆菌破坏、释放出磷脂 2. 对结核病最有诊断价值的基本病理变化是 A. 含大量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渗出液 B. 灰白色、半透明状的粟粒大小结节 C. 找到 Langhans 巨细胞 D. 干酪样坏死 E. 类上皮细胞 3. 关于原发性肺结核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指初次感染结核菌而在肺内发生的病变 B. 原发综合征形成 C. 原发灶及淋巴结不发生干酪样坏死 D. 可发生血行播散到各器官 E. 结核菌常经淋巴道引流到肺门淋巴结 4. 结核结节主要由什么细胞构成? A .浆细胞 B .淋巴细胞 C. 成纤维细胞 D. 类上皮细胞和 Langhans 巨细胞 E. 巨噬细胞 5. 原发性肺结核的肺内原发病灶常位于 A. 肺尖 B. 肺上叶下部或肺下叶上部靠近胸膜处 C. 肺门 D. 肺膈面 E. 脏胸膜面 6. 下列哪种疾病最易引起肠管狭窄? A. 肠阿米巴病 B. 肠伤寒 C. 肠结核 D. 细菌性痢疾 E. 菌群失调性假膜性肠炎 7. 以下哪一项不是结核转向愈合时的改变? A. 吸收、消散 B. 钙化 C. 纤维包裹 D. 纤维化 E. 病灶周围出现渗出、继发坏死以及溶解液化 8. 血行播散性结核病最罕见的部位是 A .肺 B. 心肌 C. 肾 D. 脊柱

9. 结核球是指 A. 直径小于 2cm 的干酪样坏死灶 B. 状似大叶性肺炎的干酪样坏死灶 C. 孤立性的境界不清楚的干酪样坏死灶 D. 无纤维包裹的干酪样坏死灶 E .直径 2 ~ 5cm ,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 10. 结核病好转的最好方式是 A. 吸收消散 B. 硬结、钙化 C. 纤维包裹 D. 纤维化 E. 纤维包裹及钙化 11. 结核性肉芽肿内最基本的细胞成分是 A. 类上皮细胞 https://www.360docs.net/doc/cf12602023.html,nghans 巨细胞 C. 成纤维细胞 D. 淋巴细胞 E. 浆细胞 12. Langhans 巨细胞是由哪种细胞演化而来的? A. 中性粒细胞 B. 淋巴细胞 C. 类上皮细胞 D. 浆细胞 E. 成纤维细胞 13. 局灶型肺结核以何种病变为主? A. 增生性病变 B. 渗出性病变 C. 变质性病变 D. 渗出性病变和变质性病变 E. 增生性病变和渗出性病变 14. 伤寒病理变化的最主要特征是 A. 肠管发生溃疡 B. 同时脾大 C. 末梢血白细胞减少 D. 皮肤出现玫瑰疹 E. 以单核巨噬细胞增生为主 15. 细菌性痢疾的好发部位是 A. 结肠上段 B. 回肠 C. 直肠和乙状结肠 D. 空肠 E. 盲肠 16. 一病人患病已 3 周,有持续性高热,心率过缓,腹胀,腹泻。因中毒性体克死亡,尸检发现弥漫性腹膜炎,回肠孤立和集合淋巴小结肿胀,坏死和溃疡形成,并有穿孔,脾大,应考虑 A. 细菌性痢疾 B. 肠结核 C. 恶性淋巴瘤 D .伤寒 E. 所谓恶性组织细胞增生症 17. 伤寒时血培养最易获得阳性结果的时期是在肠病变的 A. 潜伏期 B. 槐样肿胀期 C. 坏死期 D. 溃疡期

心血管内科规培医师出科考试题

心血管内科规培医师出科考试题 一、填空题 1、 ATP Ⅲ对LDLC目标治疗建议:冠心病或同等危险者,____________;无冠心病,危险因素>2个,____________;无冠心病,危险因素<2个,____________。 2、法洛四联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3、室间隔缺损是指左右心室间隔的缺损导致了左右心室的异常交通,根据室间隔的组成将室间隔缺损分成以下几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房间隔缺损根据发生的部位,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 5、先心病可根据与分为两类,根据分为三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核素心肌显像检查以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标记的放射性药物显像剂为最常用。 7、左房黏液瘤最有特异性的诊断方法是:____________。 8、左房黏液瘤的临床特征酷似二尖瓣狭窄,表现为:____________。 9、原发性心脏肿瘤中75%为良性,最常见的是____________。 10、急性病毒性心肌炎病人,肾上腺皮质激素仅适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特发性心肌病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心包穿刺的适应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13、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的超声征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房颤的治疗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个方面。 15、缓慢性心律失常的机制:①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 16、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发生机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异常。18、列举4种较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目前降压药可归纳为以下六类,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正常人血压呈明显的昼夜波动,动态血压曲线呈双峰一谷,在上午____________时及下午____________时各有一高峰。21、影响血压的因素很多,主要决定于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22、赘生物常位于血流从高压腔经病变瓣口或先天缺损至低压腔产生高速射流和湍流的下游,如二尖瓣关闭不全的____________,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____________和室间隔缺损的间隔____________。23、心绞痛分型按国际习惯临床分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冠心病主要分为:①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 25、当心肌收缩力减弱时,为了保证正常的心排血量,机体通过下列

传染病学总结重点笔记复习资料

概述: 传染病(Communicable diseases )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造成流行的疾病。 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 diseases )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 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传染病学是一门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中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 和预防规律的学科。 感染与免疫 一.感染(infection )是病原体与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 机会性感染(opportunistic infection )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 能受损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固有的寄生位置而到达不习惯的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的损害则产生机会性感染。 首发感染(primary infection )人体初次被某种病原体感染。 重复感染(reinfection )人体在被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次被同一种病原体感染。 混合感染(coinfection )人体同时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病原体感染。 重叠感染(superinfection )人体于某种病原体感染的基础上再被别的病原体感染。 继发性感染(sec on daryi nfection )在重叠感染中,发生于原发感染后的 其他病原体感染。 二.感染过程的表现: 1. 病原体被清除: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2. 隐性感染(covert infection ):又称亚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组织损伤, 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大多数病原体感染都以隐性感染为主。结局:大多数获特异性免疫,病原体被清除;少数人转变为无症状携带者,病原体持续存在于体内。 3. 显性感染(overt infection ):又称临床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

传染病学试题及答案

传染病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5.流行过程:传染病的病原体从传染源的体内排出,经过一定的传播途径侵入易感者而形成新的传染,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 1. 构成感染的必备条件是病原体人体环境。 2. 流行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包括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3. 传染源包括传染病患者病原携带者隐性感染者受感染的动物 4. 常见的水平传播途径有 4.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土壤传播 5. 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有 .自然因素社会因素 6. 传染病的基本特征是 .特异病原体有传染性有流行病学特征有免疫性 7. 典型急性传染病的病程经过可分为 .潜伏期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4个阶段。 8. 传染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分析 .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资料三方面资料。 9. 传染病的治疗方法中最根本、最有效的方法是。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的打√,错的打×) 1.传染过程必然导致传染病。F 2.所有传染病都有传染性。T 3.构成传染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即传染源、病原体、传染途径。F 4.隐性感染是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病理损害轻,不出现或出现不明显的临床表现,通过免疫学检测可测得抗体。T 5.传染病只是传染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T 6.有传染性是传染病与其它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点。T 7.所有的病原携带者都是传染源。T 8.抗生素对病毒性疾病有效。F 9.人群对某些传染病易感性的高低明显影响传染病的发生。T 10.切断传播途径的目的在于消灭被污染环境中的病原体和传播病原体的生物媒介。T 四、简答题(10分) 简述感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感染过程有病原体被消灭或排出体外、病原携带状态、隐性感染、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五种表现。以上五种表现不一定一成不变,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变,如潜伏性感染在人体抵抗力下降时,可转变为显性感染。一般认为隐性感染最常见,其次为病原携带状态,显性感染所占比例最低,但易于识别。 五、选择题(共40分) (一)A1型题(每题1分) ( B )1.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可在一定部位生长繁殖,并不断排除体外,而人体不出现任何症状,这称为 A.隐性感染B.病原携带状态C.显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轻型感染

流行病学重点总结

《流行病学》期末考试总复习 第一章绪论 1、流行病学: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在人群中得分布及影响因素,借以制订与评价预防、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得策略与措施得科学。 2、流行病定义得内涵: ①、研究对象:人群 ②、研究内容:疾病(包括伤害)与健康状态 ③、重点:研究疾病与健康状态得分布及其影响因素 ④、目得:为控制与消灭疾病及促进健康提供科学得决策依据。 3、根据就是否由研究者控制研究得条件,或者说就是否有人为得干预,流行病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即:观察性研究或观察流行病学与实验性研究或实验流行病学。 4、流行病学研究得重要观点:

①群体得观点;②比较得观点;③概率论得观点;④社会医学得观点;⑤多病因论得观点。 第二章 疾病得分布 率与比得概念:率表示发生得频率或强度,可以取任何值,反应动态过程得一个参数。 比就是一个值。 构成比就是指事物各部分所占比重,一般使用圆饼图,取值在0~1之间。 如果把构成比当做率使用,将会得出错误得结论。 k ?= 数 可能发生该现象的总例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 率 %100?= 量(个体数之和) 同一事物内部的整体数数量(个体数) 某事物内部某一部分的构成比 发病指标 发病率:在一定期间内、特定人群中某病新病例出现得频率。 k ?= 同期暴露人口数 生某病的新病例数 一定时期内某人群中发发病率 罹患率:指在某一局限范围,短时间内得发病率。观察时间月、周、日或一个流行期为时间单位。 k ?= 同期暴露人口数 观察期间某病新病例数 罹患率 患病率:指在特定时间内,一定人群中某病新旧病例数所占得比例。 k ?= 同期观察人口数 病新旧病例数 特定时间内某人群中某患病率 影响患病率升高与降低得因素: ?? ?期间患病率 时点患病率按观察时间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传播方式是人感染肺鼠疫的主要途径:( D ) A、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再叮咬人 B、人剥食 C、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 D、以上都不是 2、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C)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3、哪种肝炎病毒为DNA病毒:( B ) A、HAV B、HBV C、HCV D、HDV 4、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D) A.频繁呕吐 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腹胀、腹水 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5、狂犬病临床分期为:(D ) A、兴奋期,麻痹期,恢复期 B、前驱期,麻痹期,恢复期 C、前驱期,兴奋期,恢复期 D、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二)多项选择题 6、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可分为( B D) A.外来人口的增加 B.人工主动免疫的推广 C.出生人口的增加 D.隐性感染的增多 E.文化水平的提高 7、水痘皮疹的特点是 ACDE A.皮疹分布呈向心性 B.全身症状与皮疹多少无关 C.同一部位可见各阶段的皮疹 D.疱疹内疱疹液初为透明,后渐转混浊 E.脱痂后不留瘢痕 8.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BCE A.乙型肝炎常可见到家庭集聚现象 B.丙型肝炎慢性化高

C.甲型肝炎多见于儿童 D.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可重叠丁型肝炎感染 E.晚期妊娠妇女戊型肝炎病死率高 9、乙脑极期的抽搐特征有 ABD A.多见于病程第2~5天 B.可以由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 C.不一定均有意识障碍 D.先见于面部、眼肌、口唇的小抽搐,随后呈肢体阵挛性抽搐 E.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抽搐强直性痉挛,可历时数分钟,不可能至数十分钟 10、SARS的传播途径是AC A.飞沫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E.血液制品传播 二、填空题 1、引起流感暴发流行的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2、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时, 6 小时内报告, 48 小时内调查。 3、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 母婴传播。 5、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三、问答题 1、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暴发是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传染病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称流行。 传染病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个2分,共10分) 1.传染源: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 2.感染:人和病原体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也是病原体对人体的寄生过程。 3.病原携带者:体内有病原体生长繁殖,排出体外,而无临床表现的人。 4.暴发:某种传染病在短时间、小范围内发病人数急剧增多。

规培-儿科出科试题答案

规培儿科出科试题答案 一、选择题 1.C 2. C 3.B 4. B 5.E 6.B 7.B 8.C 9.C 10.A 11.A 12.B 13.E 14.C 15.B 16.A 17.B 18.D 19.E 20.A 21.B 22.B 23.A 24.D 25.D 26.B 27.E 28.D 29.C 30.D 31.A 32.C 33.B 34.E 35.D 36.E 37.A 38.E 39.D 40.D 41.C 42.A 43.C 44.E 45.A 46.B 47.B 48.C 49.D 50.D 51.C 52.D 53.B 54.E 55.D 56.B 57.E 58.B 59.D 60.B 61.A 62.B 63.C 64.B 65.E 66.E 67.E 68.E 69.A 70.A 71.A 72.E 73.C 74.D 75.C 76.A 77.E 78.C 79.B 80.A 81.A 82E 83.B 84.C 85.B 86.A 87.E 88.A 89.D 90.D 91.D 92.D 93.C 94.E 95.A 96.D 97.A 98.A 99.D 100.C 101.B 102.D 103.E 104.B 105.C 106.E 107.D 108.E 109.C 110.B 111.D 112.E 113.C 114.C 115.D 116.D 117.B 118.B 119.C 120.B 121.B 122.C 123.B 124.C 125.E 126.B 127.E 128.A 129.D 130.C 131.C 131.E 133.D 134.E 135.A 136.B 137.D 138.E 139.E 140.B 141.B 142.C 143.E 144.D 145.E 146.B 147.B 148E 149.D 150.C 151.A 152.B 153.C 154.B 155.B 156.E 157.E 158.C 159.C 160.B 161.A 162.D 163.E 164.C 165.A 166.D 167.E 168.B 169.B 170.C 171.A 172.C 173.B 174.E 175.E 176.D 177.A 178.B 179.C 180.C 181C 182D 183E 184A 185D 186D 187A 188C 189B 190E 191D 192E 193A 194E 195D 196D 197C 198A 199C 200E 二、简答题 1. 病毒性肺炎:以间质受累为主,但亦可累及肺泡;细菌性肺炎:以 肺实质损害为主;临床上支气管肺炎及间质性肺炎两者常同时并存; 2.重症肺炎:除呼吸系统受累外,其他系统亦受累,全身中毒症状 明显。 3.三凹症:指患儿呼吸困难时,出现胸骨上窝、肋间隙和剑突下吸 气时凹陷。 4. 呼吸衰竭:凡累受呼吸器官或呼吸中枢的各种疾病,产生肺氧合障 碍或肺泡通气不足而影响气体交换着,均可引起呼吸衰竭,血气分析标准为PaO2≤50mmHg,PaC02≥50mmHg,Sa02≤0.85。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传染病学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总论 1.传染病是指由病原微生物,如朊粒、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支原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 2.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 3.感染是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4.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大量应用抗菌药物引起的菌群失调症,或机械损伤使寄生物离开其固有的寄生部位而到达其他寄生部位,平衡不复存在而引起宿主损伤,这种情况称为机会性感染。 5.感染过程的表现:清除病原体、隐性感染、显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6.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侵袭力(侵袭力是指病原体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生长、繁殖的能力)、毒力、数量、变异性。 7.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人群易感者。 8.对某种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称为易感者。 9.传染病的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10.传染病的发展阶段:潜伏期(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开始出现临

床症状为止的时期,称为潜伏期)、前驱期(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的时期称为前驱期)、症状明显期、恢复期。 11.再燃是指当传染病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但体温尚未完全恢复正常的缓解阶段,由于潜伏于血液或组织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12.复发是指当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而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的情形。 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 1.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 2.病毒性肝炎按病原学分类: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五型肝炎病毒。 3.急性黄疸型肝炎分期:黄疸前期、黄疸期、恢复期。(体力、消化道、黄染) 4.HBV DNA是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直接标志。定量方法对于判断病毒复制程度,传染性大小、抗病毒药物疗效等有重要意义。前C区变异可能与重型肝炎发生有关。我国主要基因型为B和C型,基因分型对预后判断及抗病毒药物疗效等有一定意义,而基因耐药变异位点检测对核苷酸类似物抗病毒治疗有重要意义。 5.重症肝炎的主要临床表现:极度乏力,严重消化道症状,神经、精神症状(嗜睡、性格改变、烦躁不安、昏迷等),有明显出血现象,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延长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40%。黄疸进行性加深,胆红

传染病学试题附答案

传染病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哪种传播方式是人感染肺鼠疫的主要途径:( D ) A、鼠蚤吮吸病鼠血液后再叮咬人 B、人剥食 C、接触患有肺鼠疫的病人 D、以上都不是 2、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C) A、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性接触 C、日常生活接触 D、母婴传播 3、哪种肝炎病毒为DNA病毒:( B ) A、HAV B、HBV C、HCV D、HDV 4、重型肝炎最重要的诊断依据是(D) A.频繁呕吐 B.黄疸进行性加深 C.出现中毒性腹胀、腹水 D.凝血酶原活动度小于40% 5、狂犬病临床分期为:(D ) A、兴奋期,麻痹期,恢复期 B、前驱期,麻痹期,恢复期 C、前驱期,兴奋期,恢复期 D、前驱期,兴奋期,麻痹期 (二)多项选择题 6、人群易感性降低的主要原因可分为( B D) A.外来人口的增加 B.人工主动免疫的推广 C.出生人口的增加 D.隐性感染的增多 E.文化水平的提高 7、水痘皮疹的特点是 ACDE A.皮疹分布呈向心性 B.全身症状与皮疹多少无关 C.同一部位可见各阶段的皮疹 D.疱疹内疱疹液初为透明,后渐转混浊 E.脱痂后不留瘢痕 8.下面哪一项是正确的 ABCE A.乙型肝炎常可见到家庭集聚现象 B.丙型肝炎慢性化高 C.甲型肝炎多见于儿童 D.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可重叠丁型肝炎感染

E.晚期妊娠妇女戊型肝炎病死率高 9、乙脑极期的抽搐特征有 ABD A.多见于病程第2~5天 B.可以由高热、脑实质炎症及脑水肿所致 C.不一定均有意识障碍 D.先见于面部、眼肌、口唇的小抽搐,随后呈肢体阵挛性抽搐 E.严重者可出现全身性抽搐强直性痉挛,可历时数分钟,不可能至数十分钟 10、SARS的传播途径是AC A.飞沫传播 B.消化道传播 C.接触传播 D.虫媒传播 E.血液制品传播 二、填空题 1、引起流感暴发流行的是甲型和乙型流感病毒。 2、医疗机构发现疑似麻疹病例时, 6 小时内报告, 48 小时内调查。 3、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 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 4、艾滋病主要的传播途径包括: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 母婴传播。 5、医疗机构必须严格执行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管理制度、操作规范,防止传染病的医源性感染和医院感染。 三、问答题 1、什么叫传染病暴发?什么叫传染病流行? 传染病暴发是指某地区某病在短时间内(一般以小时、天、周或月计算)发病数突然增多的现象。 传染病流行是指某种传染病在某一地区,发病率显著超过历年(散发发病)水平时(一般为前三年平均发病率的3~10倍)称流行。

传染病知识点整理

第一章总论 一、传染病:病原微生物(朊毒体、病毒、衣原体、立克次体、细菌、真菌、螺旋体和寄生虫-原虫、蠕虫、医学昆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性)的疾病。 二、感染: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 感染过程的表现:清除病原体;显性感染;隐性感染(主要);病原携带状态;潜伏性感染。 ①隐性感染:又称亚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仅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而不引起或只引起轻微的 组织损伤,因而在临床上不显出任何症状、体征,甚至生化改变,只能通过免疫学检查才能发现,如甲型肝炎病毒、乙型脑炎病毒、结核杆菌等,以隐性感染为主。 ②显性感染:又称临床感染,指病原体侵入人体后,不但诱导机体发生免疫应答,而且,通过病原体本身的作用或 机体的变态反应,导致组织损伤,引起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如汉坦病毒、麻疹病毒、水痘病毒和流行性腮腺炎病毒等,以显性感染为主。 ③病原携带状态: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而携带病原体。 ④潜伏性感染: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引起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除体外,常见的潜伏性感染 有单纯疱疹病毒、水痘病毒、疟原虫和结核杆菌等感染。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最少。 三、病原体的致病能力:侵袭力;毒力:毒素和毒力因子;数量;变异性 四、组织损伤的发生机制:直接损伤;毒素作用;免疫机制 五、传染病的流行过程:传染病在人群中发生、发展和转归的过程。 ①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人群易感性。②传染源: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 人和动物、包括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和受感染动物。 六、传染病的特征 1、基本特征:病原体;传染性;流行病学特征;感染后免疫。 2、临床特点 ①病程发展的阶段性: 潜伏期:病原体侵入至出现临床症状的时期、都有一个范围(最短、最长)、其长短一般与病原体的感染量成反比; 前驱期: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的时期、通常是非特异性,传染病共有,持续1~3天、急者可无。 症状明显期:前驱期后转入症状明显期、表现出传染病特有的症状和体征。 恢复期:免疫力增长至一定程度,体内病理生理过程终止,症状体征消失。 再燃:当患者的症状体征减轻,体温未完全回复正常的缓解阶段,潜伏于血液或组织液中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体温再次升高,初发病的症状体征再度出现的情形 复发:患者进入恢复期后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由于体内残存的病原体再度繁殖,使临床表现再度出现、 ②常见症状:发热、发疹(斑丘疹、出血疹、疱疹、荨麻疹)、毒血症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 第二章病毒性传染病 一、病毒性肝炎 病毒性肝炎:是由多种肝炎病毒引起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一组全身性传染病,以疲乏、食欲减退、厌油、肝功能异常为主,部分病例出现黄疸,甲型和戊型主要表现为急性感染,经粪口途径传播;乙型丙型丁型多为慢性感染,少数病例可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主要经血液、体液等胃肠外途径传播。 【病原学】 (一)甲肝:HAV仅有一个血清型和一个抗原抗体系统;抗HAV-IgM:是诊断HAV急性感染的指标; 抗HAV-IgG:是保护性抗体,是产生免疫力及过去感染的标志,可长期存在 (二)乙肝: (1)HBV感染者血清中存在三种形式的颗粒:①Dane颗粒,为完整的HBV颗粒,是病毒复制的主体; ②小球星颗粒由HbsAg组成,无感染性;③管型颗粒由HbsAg组成,无感染性。 (2)乙肝五项:HBsAg,只有抗原性无传染性; 抗-HBs,保护性抗体,阳性表示对HBV有免疫力,见于乙型肝炎恢复期、过去感染及乙肝疫苗接种后; HBeAg,病毒复制和传染性的标志; 抗-HBe,阳性表示病毒复制处于静止状态,传染性低; 抗-HBc,抗-HBcIgM阳性表示急性期或慢性肝炎的急性发作。 大三阳:HBsAg、HBeAg、抗-HBe阳性;小三阳:HBsAg、抗-HBc、抗-HBe阳性。

《流行病学》期末考试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

《流行病学》期末考试试题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A卷 专业班级《流行病学》试题A卷 一、选择题(共40分) (一)单选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关于“流行病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流行病学是从群体角度研究疾病与健康 B、流行病学研究的病种仅限于传染病 C、流行病学从疾病分布入手探讨疾病的流行因素 D、流行病学属于预防医学的范畴 2.队列研究是属于()的研究方法 A、描述流行病学 B、分析流行病学 C、实验流行病学 D、理论流行病学 3.流行病学研究范围为() A、传染病 B、非传染病 C、健康问题 D、一切疾病和健康 4.疾病分布是指 () A、年龄、性别和职业分布 B、季节、地区和年龄分布 C、性别、人群和地区分布 D、人群、时间和地区分布 5.当一种疗法可以延长病人寿命,但不能治愈疾病,则人群中 () A、该病的发病率会升高 B、该病的患病率会升高 C、该病的患病率会降低 D、该病的发病率会降低 6.食物中毒爆发调查时,应选用的指标是 () A、患病率 B、罹患率 C、感染率 D、续发率 7.某市历年流脑发病率均在12/10万~20/10万之间,去年该县流脑发病率为16/10万,其流行强度为() A、散发 B、暴发 C、流行 D、大流行 8.现况调查的结果常用下列哪种指标() A、发病率 B、死亡率 C、患病率 D、病死率 9.拟调查某地人群高血压的现患率,可采用的研究方法为() A、病例对照研究 B、队列研究 C、实验研究 D、现况研究 10.在抽样调查中,下列哪种抽样方法的抽样误差最小()

A、单纯随机抽样 B、系统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群抽样 11.某乡5000户约2万人口,欲抽其1/5人口进行某病调查,随机抽取1户开始后,即每隔5户抽取1户, 抽到的户,其每个成员均进行调查。这种抽样方法为() A、分层抽样 B、系统抽样 C、整群抽样 D、多级抽样 12.下列哪一种偏倚病例对照研究中不会出现()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回忆偏倚 D、失访偏倚 13.欲进行吸烟与肺癌的病例对照研究,下列不能作为对照的是 () A、支气管炎病人 B、胃病病人 C、意外损伤病人 D、肠道传染病人 14.队列研究的对象是 () A、未患某病的人群 B、患某病具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C、患某病的人群 D、未患某病而有暴露因素的人群 15.队列研究中,如果随访时间较长,观察人数变动较大时,多采用下列哪种指标表示发病水平 () A、年发病率 B、发病密度 C、累积发病率 D、罹患率 16.实验流行病学研究中采用盲法是为了控制() A、选择偏倚 B、信息偏倚 C、混杂偏倚 D、回忆偏倚 17.流行病学观察性研究与实验性研究的根本区别是 () A、设立对照组 B、不设立对照组 C、样本含量存在差别 D、是否人为控制研究条件 (18~20题请参照下列资料) 某社区年均人口为9万,年内共死亡150人,其中60岁以上死亡100人;在全部死亡者中,因肿瘤死亡 人数为50人。 A、 0.56‰ B、 1.66‰ C、 0.33‰ D、 1.11‰ E、33.33% 18.该社区年度总死亡率为() 19.该社区60岁以上人口死亡率为() 20.该社区肿瘤死亡率为() (二)多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1.流行病学的特征有 ( ) A、个体特征 B、预防为主的特征 C、对比的特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