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细胞工程练习题

动物细胞工程练习题
动物细胞工程练习题

动物细胞工程练习题

1.一般来说,动物细胞体外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 )

①无毒的环境 ②无菌的环境 ③合成培养基需加血清、血浆

④温度与动物体温相近 ⑤需要O 2,不需要CO 2 ⑥CO 2能调节培养液pH

A .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⑥

D .①②③④⑥

2.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 ( )

A.细胞膜的流动性

B.细胞膜的选择透过性

C.细胞质的流动性

D.细胞质酶的活性

3.动物细胞培养的特点是 ( )

①细胞贴壁 ②有丝分裂 ③分散生长 ④接触抑制 ⑤减数分裂

⑥培养10代以内的细胞保持正常核型

A .①②④⑥

B .②③④⑤

C .①③④⑥

D .③④⑤⑥

4.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用于培养的细胞最好取自幼龄动物体内的组织细胞

B .将所取的组织先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进行处理其分散成单个细胞,再用培养液将分

散的细胞稀释制成细胞悬液

C .在培养瓶中要定期用胰蛋白酶进行处理,然后分瓶继续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

D .传代培养的细胞在传至10~50代左右时,增殖会逐渐减慢,以至于完全停止,所培养的细胞全部衰老死亡

5.某研究小组对某种动物的肝肿瘤细胞(甲)和正常肝细胞(乙)进行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 .制备肝细胞悬浮液时先用剪刀剪碎肝组织,再用胃蛋白酶处理

B .肝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培养液中通入5%的CO 2刺激细胞呼吸

C .为了防止培养过程中杂菌的污染,可向培养液中加入适量的干扰素

D .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的方法,可推断乙细胞比甲细胞增殖周期长

6.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肿瘤细胞(甲)和正常细

胞(乙)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利用两种组织块制备细胞悬液时,也可用胃蛋白酶处理

B .细胞培养应在含5%CO 2的恒温培养箱中进行,CO 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的呼吸

C .两种细胞都会在贴壁生长时发生接触抑制现象

D .在持续的传代培养过程中,乙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

7.生物技术的发展速度很快,已灭绝生物的“复生”将不再是神话。如果世界上最后一只野驴

刚死亡,以下较易成功“复生”野驴的方法是 ( )

A.将野驴的体细胞取出,利用组织培养技术,经脱分化、再分化,培育成新个体

B.将野驴的体细胞两两融合,再经组织培养培育成新个体

C.取出野驴的体细胞核移植到母家驴的去核卵细胞中,经孕育培养成新个体

D.将野驴的基因导入家驴的受精卵中,培育成新个体

8.动物细胞融合技术最重要的应用是( )

A.制备单克隆抗体B.制备大量的动物细胞 C.制备胚胎 D.进行细胞核移植

9.科学家们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大量的单克隆抗体,与骨髓瘤细胞融合的是()

A.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B.未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

C.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D.未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

10. (高考·上海)制备单克隆抗体采用的细胞工程技术包括( )

①细胞培养②细胞融合③胚胎移植④细胞核移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11.生产单克隆抗体时,需要对下列培养细胞进行选择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④

12. [吉林一中期末考试]用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可用于人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由杂交瘤细胞分泌 B.具有特异性强、灵敏度高的特点

C.与抗癌药物结合可制成“生物导弹” D.用于疾病治疗时人体不会产生任何免疫排斥

13.“生物导弹”是指()

A.单克隆抗体

B.杂交瘤细胞

C.产生特定抗体的B淋巴细胞

D.在单克隆抗体上连接抗癌药物

14.下列是应用动物细胞工程获取单克隆抗X抗体的具体操作步骤,其中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①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骨髓瘤细胞②将X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X抗体的B淋巴细胞③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内培养④筛选出能产生抗X抗体的杂交瘤细胞⑤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⑥从小鼠腹水中提取抗体⑦利用促细胞融合因子促使细胞融合

A.实验顺序应该是①②⑦⑤④③⑥ B.③过程产生多个杂交瘤细胞的过程称为克隆

C.⑦过程获得的细胞均可无限增殖 D.利用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两次筛选

15.(2013?重庆)下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的简明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是从已免疫的小鼠脾脏中获得的效应T淋巴细胞

B.②中使用胰蛋白酶有利于杂交瘤细胞的形成

C.③同时具有脾脏细胞和鼠骨髓瘤细胞的特性

D.④是经筛选培养获得的能分泌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群

16.关于单克隆抗体的生产和应用,错误的是( )

A.在单抗制备的过程中必须经过至少两次细胞筛选

B.筛选得到的杂交瘤细胞,原代培养产生遗传物质改变后才能进行传代培养

C.单抗制备的过程要用到动物细胞培养和细胞融合技术

D.治疗癌症的“生物导弹”原理之一是利用单克隆抗体的特异性识别癌细胞17.(2019市模考)草莓皱缩病毒(SCV)感染草莓时,会使其叶片扭曲皱缩,植株矮化,导致减产。为了能快速有效检测出该病毒,研究人员利用SCV的病毒粒子免疫健康小鼠,制备相应的单克隆抗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从免疫小鼠体内分离获得的B细胞,可原代培养至10代左右

B.在获得能分泌相应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的过程中,需要进行两次筛选

C.用单克隆抗体检测草莓是否感染SCV是利用了抗原–抗体杂交的原理

D.在制备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用到了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18.(全国卷)关于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的叙述,错误的是()

A.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所用培养基不同

B.动物细胞培养和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都要用到胰蛋白酶

C.烟草叶片离体培养能产生新个体,小鼠杂交瘤细胞可离体培养增殖

D.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茎尖培养可用于植物脱除病毒

19.

比较内容植物细胞工程动物细胞工程

A 特殊处理酶解法去除细胞壁用胰蛋白酶处理后制成细胞悬浮液

B 融合方法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

方法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C 典型应用无病毒植物的培育、人工种

子、种间植物杂交等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等

D 培养基

的主要区别

固体状态的培养基液态培养基(培养液)

20.在现代生物科技的应用中,不需要进行检测与筛选的是( )

A.对植物的离体组织进行培养,大规模培育优良品种

B.将鼠的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制备单克隆抗体

C.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培育“萝卜—甘蓝”

D.将抗虫基因导入植物细胞,培育具有抗虫特性的新植株

21.科学家通过转基因技术获得了含有人生长激素基因的奶牛,如果要加速转基因奶牛的繁育,可以对此转基因奶牛进行克隆(如下图所示),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进行细胞培养时,要对取自转基因奶牛的组织细胞进行分散处理,形成单个细胞,这个过程中需要利用__________酶处理。

(2)用于核移植的供体细胞,一般都选用传代10代以内的细胞,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当____生长的细胞分裂生长到细胞表面出现接触时,细胞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____________。要使贴壁的细胞从瓶壁上分离下来,需要用酶处理,可用的酶是________。

(4)在细胞培养过程中,通常在_______条件下保存细胞。因为在这种条件下细胞中_______的活性降低,细胞_______的速率降低。

(5)将重组细胞在培养液中培养成的重组胚胎移入受体母牛后,该母牛就会生出与供体奶牛遗传物质相同的犊牛,但也不是100%的复制,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上述动物细胞工程中涉及的技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转基因奶牛的克隆成功,说明了动物_____具有全能性。

22.禽流感疫情有逐渐蔓延的趋势,有些国家还出现了人感染的病例。现在,科学家们已陆续从病死的家禽和候鸟体内分离到了H5N1亚型禽流感病毒(一种RNA病毒)。若生产可以用于预防和治疗禽流感的抗体,请根据下面的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示意图回答有关问题:

(1)若A细胞是小鼠骨髓瘤细胞,

则B细胞是取自_____________体内

的某种___________细胞,促进d过

程的常用诱导剂是__________或

___________。

(2)假设仅考虑某两种细胞的融合,则可形成_______种类型的C细胞,因此需用_______培养基筛选出既具有骨髓瘤细胞的_____________特点,又具备淋巴细胞____________________特点。D细胞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4)单克隆抗体与常规的血清抗体相比,最大的优越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杂交瘤细胞从培养基中吸收葡萄糖,氨基酸的主要方式是____________

23. 单纯疱疹病毒I型(HSV-I)可引起水泡性口唇炎。利用杂交瘤技术制备出抗HSV-1的单克隆抗体可快速检测HSV-1。回答下列问题:

(1)在制备抗HSV-I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中,先给小鼠注射一种纯化的HSV-1蛋白,一段时间后,若小鼠血清中抗___________的抗体检测呈阳性,说明小鼠体内产生了____________反应,再从小鼠的______中获取B淋巴细胞。将该B淋巴细胞与小鼠的__________细胞融合,再经过筛选、检测,最终可获得所需的杂交瘤细胞,该细胞具有的特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大量制备抗该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可将该杂交瘤细胞注射到小鼠的___________中使其增殖,再从________中提取、纯化获得。

(3)通过上述方法得到的单克隆抗体可准确地识别这种HSV-I蛋白,其原因是该抗体具有

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特性。

24.下图为细胞融合的简略过程。请根据图回答:

(1)若A、B是植物细胞,在细胞融合之前已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理,除去了____________;A、B到细胞C的过程中,常用的物理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融合完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A、B是植物细胞,则形成的D细胞还要应用________________技术把D培养成植株。

(3)若A、B是动物细胞,一般取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______________使其分散开来,A、B到C的过程中,常用的不同于植物细胞的手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形成的D称为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过程是制备单克隆抗体,A为小鼠B淋巴细胞,那么在获得此细胞之前,小鼠已被注射了___________。注射后小鼠身体产生了相应的_________________,生成了_______________。图中B为_______________。

(5)若该过程仍是制备单克隆抗体,在A、B到C的过程中,所形成的C有______种,用来培养的D细胞应该是______________。从中选择出它的方法是用________________培养。获得D后,常用的培养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__

动物细胞工程练习题答案

1-10 DAADD DCACA 11-20 CDDCD BABBA

21.(1)胰蛋白(2)该种细胞代谢旺盛、分裂能力强,且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3) 贴壁接触抑制胰蛋白(4)冷冻酶新陈代谢(5)①生物的性状受细胞核基因和细胞质基因共同控制;②生物的性状还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6) 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体细胞的细胞核

22.(1)感染病毒的动物或人效应B(或浆)聚乙二醇(PEG)灭活的病毒(2)3 选择能无限增殖能产生特异性抗体杂交瘤细胞(3)动物细胞培养(4)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并可大量制备(5)主动运输

23.(1) HSV—1蛋白体液免疫

脾脏骨髓瘤无限增值且产生专一抗体 (2)腹腔腹水(3)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24. (1)纤维素酶和果胶酶细胞壁离心、振动、电击等形成新的细胞壁

(2)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3)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胰蛋白酶灭活的病毒诱导杂交细胞

(4)抗原免疫反应效应B细胞(或浆细胞)骨髓瘤细胞

(5)3 杂交瘤细胞选择性培养基培养基中培养体内培养

动物细胞工程练习题汇编

第I卷(选择题) 1.下列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获得的原生质体仍然具有全能性 B.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用胰蛋白酶处理获取单个细胞 C.需使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 D.DNA连接酶将DNA分子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连接起来 2.将特定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能够用于杀死人类的某些癌细胞,其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①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 B.经①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能无限增殖并产生单一抗体 C.②过程需要筛选并克隆单个杂交瘤细胞 D.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 3.图示利用奶牛乳汁生产血清白蛋白的过程,分析错误 ..的是 A.①经胰蛋白酶处理可得到③ B.图中涉及基因工程、细胞核移植等技术 C.常用PCR技术扩增② D.把⑤送入⑥的最佳时期是囊胚和原肠胚 4.下表为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比较,你认为错误的有 A.0处 B.1处 C.2处 D.3处 5.对细胞全能性的表述正确的有 A.没有离体植物细胞也能表现出全能性 B.动物细胞融合标志着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 C.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依据是细胞的全能性

D.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是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6.关于现代生物技术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工程可合成自然界中不存在的蛋白质 B.体细胞杂交技术可用于克隆动物和制备单克隆抗体 C.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植物茎尖脱毒 D.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可用于转基因动物的培育 7.下列与动物细胞培养有关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培养液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和动物血清 B.原代培养的细胞一般传至10代左右便会出现生长停止 C.动物细胞培养一般能够传到40~50代,但其遗传物质发生了改变 D.动物细胞培养可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和获得大量自身的健康细胞 8.下列有关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应用的成功率非常高 B.克隆技术的各个环节有待于进一步改进 C.大多数克隆动物还存在一些遗传和生理缺陷类的健康问题 D.克隆动物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仍然存有争议 9.用于动物细胞培养的组织和细胞大都取自胚胎或出生不久的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其主要原因是这样的组织或细胞 A.容易产生各种变异 B.具有更高的全能性 C.取材十分方便 D.分裂增殖的能力强 10.某研究小组为测定药物对体外培养细胞的毒性,准备对某种动物的肝细胞进行动物细胞培养。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在利用肝组织块制备肝细胞悬液时,可用胃蛋白酶处理 B.细胞培养应在CO2培养箱中进行,CO2的作用是刺激细胞的呼吸 C.取单个肝细胞进行培养,获得细胞群的方法不属于克隆培养法 D.肝细胞在原代培养过程中,会出现停止增殖的现象 11.关于动物细胞融合的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动物细胞融合也称细胞杂交,是指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结合形成一个细胞的过程B.融合后形成的具有原来两个或多个动物细胞遗传信息的单核细胞,称为杂交细胞C.通过动物细胞融合技术获得了能产生单克隆抗体的生物新品种 D.细胞融合技术突破了有性杂交方法的局限,使远缘杂交成为可能 第II卷(非选择题) 12.(11分)红细胞生成素(EPO)是人体内促进红细胞生成的一种糖蛋白,可用于治疗肾衰性贫血等疾病。目前临床使用的是重组人红细胞生成素(rhEPO),其简易生产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问题: (1)图中①所指的物质是________,②所指的物质是________。 (2)基因表达载体导入中国仓鼠卵巢细胞系(CHO)最常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它的启动子是__________的识别和结合部位。 (3)CHO是仓鼠的卵巢细胞经过细胞培养过程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培养获得的无限

动物细胞工程知识点

动物细胞工程12月20日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等,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一、动物细胞培养 1、定义: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2、原理:细胞增殖 3、过程 分散成单个细胞, 制成细胞悬液 注意: ①10代以内细胞保持正常的二倍体核型,无突变发生,常用于实践或冷冻保存。 ②超过50代,极少数细胞突破自然寿命极限,突变成癌细胞,具有无限增殖能力;若超过50代,细胞不再增殖,全部死亡,则说明细胞没有发生癌变。 ③分瓶之前,称原代培养;出现接触抑制用胰蛋白酶处理,再分瓶培养为传代培养。 思考回答: ⑴、为什么选用幼龄动物组织或胚胎进行细胞培养? 答:其细胞的分化程度低,增殖能力强,有丝分裂旺盛,容易培养。 ⑵、动物细胞培养需要脱分化吗?为什么? 答:不需要。因为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发育潜能变窄,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所以没有类似植物组织培养的脱分化过程,要想使培养的动物细胞定向分化,通常采用定向诱导动物干细胞,使其分化成所需要的组织或器官。 ⑶、进行动物细胞传代培养时用胰蛋白酶分散细胞,说明细胞间的物质主要是什么成分?用胃蛋白酶行吗? 答:主要是蛋白质,不行,因为胃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约为2,当PH大于6时就会失去活性,多数动物细胞培养适宜PH为7.2-7.4,胃蛋白酶在此环境中没有活性。(胰蛋白酶作用的适宜PH为7.2-8.4,胰蛋白酶活性较高) ⑷、胰蛋白酶真的不会把细胞消化掉吗?为什么?

答:胰蛋白酶除了可以消化细胞间的蛋白质,长时间作用也会消化细胞膜蛋白,对细胞有损伤,因此必须控制好消化时间。 ⑸、动物细胞培养能否像绿色植物组织培养那样最终培养成新个体? 不能,动物细胞培养只能使细胞数目增多,不能发育成新的动物个体 4、重要概念 ①细胞贴壁:悬液中分散的细胞很快就贴附在瓶壁上,称为细胞贴壁。 产生原因:培养贴附性细胞时,细胞要能够贴附于底物上才能生长增殖。 培养要求:培养瓶或培养皿内表面光滑、无毒,易于贴附。 ②细胞的接触抑制:当贴壁细胞分裂生长到表面相互接触时,细胞就会停止分裂增殖,这种现象称为细胞的接触抑制。 ③原代培养:动物组织消化后的初次培养 ④传代培养:原代培养的细胞由于接触抑制不再分裂,需要重新用胰蛋白酶等处理,然后分瓶继续培养,让细胞继续增殖,这种培养叫传代培养。 5、培养条件: ⑴无菌无毒环境:无菌——对培养液和所有培养用具进行无菌处理;在细胞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无毒——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细胞代谢产物积累对自身造成危害。 ⑵营养: 成分:所需营养物质与体内基本相同,例如需要有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还需加入血清、血浆等天然成分。 培养基类型:合成培养基(将细胞所需的营养物质按其种类和所需数量严格配制而成的培养基) ⑶温度和pH值:哺乳动物多以36.5±0.5℃为宜,多数细胞生存的适宜pH为7.2~7.4。 ⑷气体环境:通常采用培养皿或松盖培养瓶,将其置于含95%空气加5%CO2的混合气体的培养箱中进行培养。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6、应用:生产有重要价值的生物制品,如病毒疫苗、干扰素、单克隆抗体等。基因工程中受体细胞的培养。用于检测有毒物质,判断某种物质的毒性。科学家培养正常或各种病变的细胞,用于生理、病理、药理等方面的研究,如用于筛选抗癌药物等,为治疗和预防癌症及其他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动物体细胞核移植和克隆动物教案

2.2 动物细胞工程 2.2.1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第二课时) 二、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克隆动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简述通过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 能力目标:运用动物细胞的基础知识,分析核移植技术的理论基础,搜集有关动物细胞核移植研究进展和应用方面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交流情感目标:讨论动物细胞核移植的社会意义,关注动物细胞核移植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旧课复习: 我们已经学习了植物的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知道植物细胞可以培养成一棵植株,这说明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而动物的体细胞离开了母体,却不能培养成一只动物个体难道是动物细胞没有全能性吗?不是。而是动物细胞高度分化,全能性比较低。 导入新课: 假如生活中我们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展示幻灯片,问题的提出) 1997年,美国威斯康星洲的一个奶牛场有一头高产奶牛叫“卢新达”,年产奶量为30.8吨,而我国奶牛年平均产奶量仅为3~4吨.用什么方法能得到更多的“卢新达”呢?学生回答克隆,其实克隆的研究从1938年就开始了。(幻灯片——克隆的历史,多利之后还有许多的动物被克隆,今天,我们要先从多利讲起) 听说过克隆羊多利吧,可以请一位同学来说说来多利的诞生过程。(学生上台讲述多利的培育过程)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利的培育过程,请问多利像谁呢?母羊A,因为多利的核基因全部来自母羊A。100%象吗?,不,因为还有来自母羊B的细胞质基因。这里哪个细胞是供体细胞呢,乳腺细胞,它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

来看课本中对克隆的定义:请大家阅读,并划线。 教师板书:1、概念 克隆的定义:动物核移植是将动物的一个细胞的细胞核,移入一个已经去掉细胞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其重组并发育成一个新胚胎,这个新的胚胎最终发育为动物个体. 用核移植的方法得到的动物称为克隆动物. 分类:体细胞核移植和胚胎细胞核移植(根据提供细胞核的供体不同而区分)多利羊之所以轰动全世界,并非因为它是首只克隆动物,你知道为什么它能一夜成名呢?请一位同学回答:(首先,它选用的细胞是高度分化的体细胞,其次,它是哺乳动物,意味着人可以进行体细胞核移植。所以它的诞生标志着体细胞核移植成功。胚胎时期的细胞进行细胞核移植比体细胞核移植更容易成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胚胎细胞分化程度低,所以全能性较高,而体细胞分化程度高,所以全能性也就比较低了。其实我国早在20世纪70年代,就在童第周教授的带领下,克隆出了鱼,但是,多利一夜成名,中国的克隆鱼却默默无闻20年,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闭塞,导致中国科学的进展不为世界所知。所以要与世界进行交流,同享科技进步成果)。 那么刚才那只卢新达奶牛能用胚胎细胞克隆吗?(请一位同学回答)。不行,本身自己已经过了胚胎期,如果用它的下一代的胚胎细胞,那么已经加入了另一只公牛的基因。所以用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因此,说体细胞核移植技术比较常用于优秀动物个体的克隆。 下面我们通过我国成功克隆高产奶牛的过程来学习动物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请大家结合课本,看以下的幻灯片

高中生物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动物细胞培养和核移植技术 备课日期2014年 3 月 4 日课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简述动物细胞养的含义。 2\说出动物细胞养的所需条件。 3\简述动物细胞培养的基本程序。 4\简述动物细胞核移植的概念。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基因工程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科学研究需要的严谨,激 发为祖国而奋斗的精神。 2\通过学习基因操作的工具,使学生树立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辩证唯 物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 1\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及条件; 2\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和应用前景 教学难点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克隆动物的过程 教学方法以探究法、谈话法、材料教学法相结合。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 板书设计:

教学内容设计与反思一、复习导入: 教师活动:投影幻灯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讨论。 (1)植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哪些? 植物组织培养 植物体细胞杂交 (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结果是产生了? (3)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中涉及的原理是? 二、讲授新课: (一)动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 动物细胞核移植、动物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动物细胞培养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是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基础。 (二)动物细胞培养 1.发展历史: 单20世纪初,人们不知道神经纤维是由神经细胞的细胞质向外突出形 成的,还是由神经细胞周围的其他细胞融合而成的。生物学家们就这个问 题展开了激烈的争论。1907年,美国生物学家哈里森(Harrison)从蝌蚪的 脊索中分离出神经组织,把它放在青蛙的凝固的淋巴液中培养。蝌蚪的神 经组织存活了好几周,并且从神经细胞中长出了神经纤维。哈里森的实验 不仅解决了神经纤维的起源问题,而且开创了动物组织培养的先河。此后, 在许多科学家的不懈努力下,动物组织培养不断改进并逐渐发展成为动物 细胞培养。 2、动物细胞培养的应用和概念: 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有机体中取出相关 的组织,将它分散成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 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 3、动物细胞培养过程: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44--46面相关内容。

动物细胞工程

细胞工程第一讲 一、概述 1、细胞工程(cell engineering )定义 应用现代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的原理方法与技术,按照人们的需要,在细胞水平上进行遗传操作,包括细胞融合、核质移植等方法,快速繁殖和培养出人们所需要的新物种的生物工程技术。 2、细胞工程的研究内容 (1)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 植物细胞培养主要用于育种和代谢产物制备,日本等国家用生物反应器培养人参细胞生产有效药用成分。 动物细胞培养用于制备单克隆抗体、疫苗、生长因子等。 (2)细胞融合 改良性状,培育新品种 (3)染色体工程 细胞工程 动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 细胞融合 染色体工程 胚胎工程 细胞遗传工程 器官培养 组织培养 细胞培养 (快速繁育和产物大量制备) (改良性状,培育新品种) (培育新品种,单倍体和多倍体) (获得人们需要的成体) (无性繁殖,改变性状) 克隆 转基因技术

主要用于培育单倍体或多倍体新品种,如四倍体小麦,八倍体小黑麦 (4)胚胎工程 主要是获得人们需要的成体 如:胚胎分割技术、胚胎融合技术、卵核移植技术、体外授精技术等最成功应用于畜牧业获得优良品种与胚胎保存 对人类来说主要用于不孕症获得试管婴儿 (5)细胞遗传工程 克隆:无性繁殖,动物克隆指经无性繁殖而产生遗传性状完全相同的后代个体。 转基因技术:将外源基因整合到生物体内,能够表达并稳定遗传给后代的实验技术。 3、细胞工程的优势 (1)避免了分离、提纯、剪切、拼接等基因操作,只需将细胞遗传物质直接转移到受体细胞中就能够形成杂交细胞。 (2)不仅可以在植物与植物之间、动物与动物之间、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甚至可以在三者之间形成前所未有的杂交物种。 4、细胞工程发展 (1)萌芽阶段---理论渊源和早期的尝试(20世纪初-30年代中期)德国植物生理学家Haberlandt在1902年提出植物细胞的全能性。认为植物细胞有再生出完整植株的潜在能力。 美国生物学家Harrison 是公认的动物组织培养的创始人,1907年,以淋巴液为培养基观察了蛙胚神经细胞突起的生长过程,

动物细胞工程练习题

,能够用 于杀死人类的某些 第I 卷(选择题) 1 .下列关于现代生物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获得的原生质体仍然具有全能性 B.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需用胰蛋白酶处理获取单个细胞 C. 需使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筛选杂交瘤细胞 D. DNA 连接酶将DNA 分子碱基对之间的氢键连接起来 2 .将特定药物与单克隆抗体相结合制成的“生物导弹” 胞,其 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 ①过程的原理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的原理基本相同 B. 经①形成的杂交瘤细胞能无限增殖并产生单一抗体 C. ②过程需要筛选并克隆单个杂交瘤细胞 D. 抗体的靶向作用使③过程具有高度特异性 3 .图示利用奶牛乳汁生产血清白蛋白的过程,分析错误 的是 A. ①经胰蛋白酶处理可得到③ B. 图中涉及基因工程、细胞核移植等技术 C. 常用PCR 技术扩增② D. 把⑤送入⑥的最佳时期是囊胚和原肠胚 4 .下表为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比较,你认为错误 的有 植物细胞工程 动物细胞工程 持殊处理 酶解法去除细胞壁 胰蛋白酶处理配制细胞悬液 融合方法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化学方法,生物方法 典型应用 人工种子,种间杂种植物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培养液的区别 麦芽糖是离体组织赖以生长的成分 动物血清不可缺少 A. 0处 B . 1处 C . 2处 5.对细胞全能性的表述正确的有 A. 没有离体植物细胞也能表现出全能性 B. 动物细胞融合标志着动物细胞全能性的实现 C. 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依据是细胞的全能性 D. 花粉可培育成单倍体,是细胞全能性的体现 脾细胞- 话髓痼细胞- 4 ■杂左痢 细胞 抗瘵药物 |结律 _ ;辺.单克隆一生物③十 抗体 导弹「 癌细胞 ① Q) III

动物细胞工程教案

动物细胞工程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1简述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条件及其应用; 1.2简述克隆动物的概念含义和基本原理 1.3简述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和动物克隆技术,以及应用前景 1.4简述细胞融合的方法过程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应用 1.5关注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2.能力目标: 2.1通过阅读、自学、质疑、讨论、总结等环节,提高获取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2由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导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思维能力 2.3通过设计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目标: 3.1 初步培养学生探索、创新和合作精神 3.2 明确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简述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举例说出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关注克隆技术的伦理问题。 【教学难点】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细胞融合技术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教学设计思路】采用自学、指导模式对动物细胞培养技术进行较深刻、透彻地学习,这部分内容主要是解决三个问题:(1)为什么要进行动物细胞的培养?(2)什么是动物细胞的培养?(3)怎样进行动物细胞的培养?第三个问题是本节课的重点。关于动物细胞的培养过程,教师可参照教材中的动物细胞培养过程示意图进行讲解,讲解中要注意区分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这两个概念。对于动物细胞培养的条件,则要从学生已有的内环境的知识出发,启发学生自己动脑思考这个问题,以加深对培养条件的理解。为学习其他动物细胞工程打好基础。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及克隆动物的教学中,可首先让学生列举所知道的克隆动物,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随后可向学生提问:克隆动物的方法与植物组织培养一样吗?然后向学生说明目前动物体细胞克隆是通过核移植技术来实现的,以引入本节的主题。关于核移植技术发展简史,可让学生在课堂上阅读,本节的重点和难点是在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过程,教材中选用了“多利羊”为例,来说明体细胞核移植的过程。教师应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内容,带领学生一步步弄清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过程。对于体细胞核移植技术的应用前景和存在的问题这部分内容,可结合本节教材“积极思维”中的有关问题,让学生讨论。在细胞融合和单克隆抗体的教学中,教师启发学生回忆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通过新旧知识对比,引导学生大胆推测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并通过课件演示细胞融合的全过程,加强教学的直观性,培养学生的观察、思维能力。教师要讲明动物细胞融合技术的意义和应用,以便自然过渡到单

(江苏)高考生物总复习 第39讲 动物细胞工程练习(含解析)

第39讲动物细胞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 1.(2018江苏扬州中学下学期开学检测)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工程中所用技术或方法与原理不.相符的是( ) A.植物组织培养和单克隆抗体——细胞的全能性 B.纤维素酶、果胶酶处理植物细胞壁——酶的专一性 C.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细胞膜的流动性 D.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细胞增殖 答案 A 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将离体的细胞培养成植株的过程,体现细胞的全能性,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没有将细胞培养成个体,其原理属于细胞增殖,A错误;植物细胞壁的成分为纤维素和果胶,因此在植物的体细胞杂交时,通常采用酶解法(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这体现酶的专一性,B正确;原生质体融合和动物细胞融合过程涉及细胞膜的融合过程,故体现细胞膜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C 正确;紫草细胞培养和杂交瘤细胞的培养中细胞要进行有丝分裂,故体现了细胞增殖这一原理,D正确。 2.(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后,可用培养液将分散的细胞稀释制成细胞悬液 B.少数细胞在连续培养50代后可获得不死性,是某些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C.根据在高倍镜下观察到基因突变的比例可推知某化学药品的毒性 D.PEG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经动物细胞培养能得到优良动物个体 答案 A 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后,可用培养液将分散的细胞稀释制成细胞悬液,A正确;少数细胞在连续培养50代后可获得不死性,是某些基因突变的结果,B错误;基因突变在高倍镜下是观察不到的,C错误;由于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到限制,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细胞不能培育成动物个体,D错误。 3.(2018江苏南京、盐城二模)某小鼠生活过程中被多种病原体感染过,科学家以该小鼠为实验材料,利用 单克隆抗体技术,获得了抗某种病原体的高纯度单克隆抗体。下列有关叙述错误 ..的是( )

2015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并掌握动物细胞培养的无菌操作技术。 2、学习并掌握细胞传代培养的方法。 3、学习并掌握用倒置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细胞形态。 二、实验原理 细胞培养(cell culture):细胞在体外条件下生长,细胞不再形成组织。 动物细胞培养(animal cell culture)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使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增殖。由于细胞具有生长和自我复制的能力,为细胞体外培养和研究提供可能。 动物细胞培养可分为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 原代培养(primary culture)即直接从动物机体分离、获得组织细胞,在无菌条件下,用胰蛋白酶消化或机械分散等方法,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开始首次培养长出单层细胞的方法。 传代培养(subculture)当细胞生长增值达到一定密度,用胰蛋白酶将细胞消化分散成单细胞,将细胞转移到新的培养皿中扩大培养的方法。 高等生物是由多细胞构成的整体,在整体条件下要研究单个细胞或某一群细胞在体内的功能活动是十分困难的,但如果把或细胞拿到体外培养、增殖并进行观察和研究,则方便简单的多。被培养的动物细胞是非常好的实验对象和实验研究材料,对体外培养的活细胞进行研究可以帮助人类探索防治各种疾病途径和机制,也可以人为地诱导和改变细胞的遗传性状和特性,因此,动物细胞体外培养技术是研究细胞分子机制非常重要的实验手段,被广泛应用于医学、生物技术、基因工程等研究领域。 三、细胞培养相关设施及材料 1、细胞培养室 无菌操作区:只限于细胞培养及其它无菌操作,与外界隔离。 孵育区:培养箱设定的条件为37℃,5%CO2。 制备区:培养液及有关培养用液体的制备,液体制备后应该在净化工作台进行过滤除菌。 储藏区:包括冰箱、干燥箱、液氮罐等。 清洗区和消毒灭菌区:清洗区为相对污染区,消毒灭菌区与清洗区分开。 2、细胞培养常用基本设施: 荧光显微镜、超净工作台、孵箱、电热鼓风干燥箱、冰箱、液氮罐、消毒器、恒温水浴槽、滤器等。 细胞培养常用器皿:培养瓶、培养板、培养皿,玻璃瓶、吸管,离心管、冻存管,注射器,烧杯、量筒等。 3、细胞培养用品的清洗、消毒 新玻璃器皿要用5%稀盐酸浸泡,以中和其表面碱性物质:刷洗: 硫酸清洁液浸泡:浓硫酸+重铬酸钾+蒸馏水; 冲洗:流水冲洗15-20次,蒸馏水冲洗3次,三蒸水漂洗1-3次。 所有需灭菌的器械、物品灭菌前均需包装,防止灭菌后污染。使用时放入超净工

人教版生物选修3:2.2 动物细胞工程 教案2

动物细胞工程 【教学目标】 1.知识方面 (1)动物细胞培养。 (2)动物细胞融合。 (3)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应用。 2.态度观念方面 (1)初步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创新的精神和合作精神。 (2)通过向学生介绍几大动物细胞工程技术的发展动态及一些新的研究成果,使学生明确人们对生命奥秘的揭示愈加广泛和深入,知识不断更新并向前发展。认识到学无止境,形成终生学习的意识。 3.能力方面 (1)在学习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学生通过阅读、自学、质疑、讨论、训练、总结等环节,逐步提高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由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导出动物细胞融合过程,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思维能力。 (3)让学生尝试设计革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指导学生掌握获取知识和探索生物科学的基本方法,使学生了解生物科学认识模式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能力。 【教学重难点】 单克隆抗体既是本小节的重点,也是难点内容。 【教学过程】 一、单倍体抗体的制备: 环节一:多数学生会提出如下思路:把产生相应抗体的B淋巴细胞提取出来,用我们所学的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经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把单个B淋巴细胞克隆),将该细胞培养成细胞系,能无限传代,大量繁殖,便能从这些细胞中提取单抗了。 教师质疑:该方案可行性如何?(引导学生确认为什么单纯地进行B细胞培养行不通。)一些学生提出异议:一个B淋巴细胞不可能渡过原代培养和传代培养过程中的两次危机而达到细胞系水平。因为每经历一次危机,都有大部分细胞被淘汰,只有少部分生存下来,而单

个B淋巴细胞在这个过程中的命运便可想而知了。 抓住学生这一认识过程中的矛盾冲突,引领学生进人下一挑战性环节。 需解决的难题何在?(B细胞在体外不可能无限增殖) 如何使它无限增殖,方法有哪些?(B细胞与瘤细胞融合) 环节二: 学生思考: (l)单克隆抗体是用哪两种细胞来融合?为什么选用小鼠骨髓瘤细胞与B淋巴细胞融合? (2)骨髓瘤细胞是癌细胞吗? (3)整个制备过程为何要经过两次筛选? (4)杂交瘤细胞在小鼠腹腔内培养与在体外培养有何区别? (5)杂交瘤细胞在小鼠腹腔增殖,可否造成小鼠死亡吗? (6)鼠单抗能用于人体疾病的治疗吗? (板画诱导学生探究两次筛选的对象) 环节三: 假如现在要制备抗SARS病毒的抗体,用我身上的B细胞来融合行吗?为什么?(必须用对应的抗原刺激才会产生特异性的B细胞) 二、单倍体抗体的应用 制备到的抗体除了可以用于在临床治疗以外,还可以用来干什么? 三、细胞核移植 阅读→归纳 【板书设计】 1.单倍体抗体的制备: 获得杂交瘤细胞 动物细胞培养 提取 2.单倍体抗体的应用:可用于疾病治疗、预防、单抗诊断疾病(“生物导弹”)等。

动物细胞工程(2)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导学提纲(38) 选修三:动物细胞工程 班级______ 学号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学习目标: 细胞融合与单克隆抗体(A ) 知识结构: 自主预习: 1.动物细胞融合和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比较,特殊性表现在 ( ) A .融合的原因 B .融合的优点 C .融合的诱导手段 D .融合的过程 2.制备单克隆抗体所采用的细胞工程技术包括 ( ) ①细胞培养 ②细胞融合 ③胚胎移植 ④细胞核移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③④ 3.下列是应用动物细胞工程获取单克隆抗X 抗体的具体操作步骤,其中对单克隆抗体制备的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 ①从患骨髓瘤的小鼠体内获取骨髓瘤细胞 ②将X 抗原注入小鼠体内,获得能产生抗X 抗体的B 淋巴细胞 ③将杂交瘤细胞注入小鼠腹腔内培养 ④筛选出能产生抗X 抗体的杂交瘤细胞 ⑤利用选择培养基筛选出杂交瘤细胞 ⑥从小鼠腹水中提取抗体 ⑦利用促细胞融合因子促使细胞融合 A .实验顺序应该是①②⑦⑤④③⑥ B .③过程产生多个杂交瘤细胞的过程称为克隆 C .⑦过程获得的细胞均可无限增殖 D .利用细胞融合生产单克隆抗体过程中通常要经过两次筛选 典型例题: 4.(06 广东)单克隆抗体技术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以及生命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关于单克隆抗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特异性强、灵敏度高 B .与抗癌药物结合可制成“生物导弹” C .体外培养B 淋巴细胞可大量分泌单克隆抗体 D .由效应B 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而成的杂交瘤细胞分泌 5.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 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相关叙述正确 A .用纯化的核衣壳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 .体外培养单个效应B 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 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C .将等量效应B 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混合,经PEG 诱导融合后的细胞均为杂交瘤细胞 D .利用该单克隆抗体与SARS 病毒核衣壳蛋白特异性结合的方法可诊断出病毒感染者 6.图是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阶段示意图。 (1) 技术是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基础。 选育出产生高特异性抗体的细胞 骨髓瘤细胞 HA T 某些淋巴细胞 (产生特异抗体) 混合并进行细胞融合,转到HA T 培养基上 培养 杂交瘤 杂交瘤

第4讲动物细胞工程

第4讲动物细胞工程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 1. 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培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往往使用液体培养基 B. 动物细胞培养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动物个体 C. 在培养过程中通常要通入5%的CO2刺激细胞呼吸 D.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可用胃蛋白酶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 2. (2016·江苏卷)下列有关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PEG是促细胞融合剂,可直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 B. 用原生质体制备人工种子,要防止细胞破裂 C. 骨髓瘤细胞经免疫处理,可直接获得单克隆抗体 D. 核移植克隆的动物,其线粒体DNA来自供卵母体 3. (2019·南京四校联考)下列关于动物细胞工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PEG诱导动物细胞融合形成的杂种细胞,经动物细胞培养能得到优良动物个体 B. 使用冷冻保存的正常细胞通常为10代以内,以保持细胞正常的二倍体核型 C. 在高倍显微镜下观察发生基因突变的细胞比例可推知某化学药品的毒性 D. 用胰蛋白酶处理动物组织后,可用无菌水稀释制成细胞悬浮液 4. (2018·南通模拟)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 去除植物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 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D. 甲、乙两种二倍体植物体细胞杂交,获得的杂种植株后代依然为二倍体 5. (2018·江苏模拟)下表有关动物细胞培养与植物组织培养的比较,错误的是( )

6. 下列有关动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基础 B. 动物细胞培养过程中可能发生癌变而具有无限增殖的特点 C. 由多个不同的亲代细胞培养形成的细胞群可称为细胞克隆 D. 动物细胞培养需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必要时可在培养液中添加适量抗生素 7. (2019·姜堰中学)下图表示的双抗体夹心法是医学上常用的定量检测抗原的方法,利用细胞工程技术制备的单克隆抗体能增强该过程的有效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将相关抗原注射到小鼠体内,可从小鼠脾脏中获得所需的单克隆抗体 B. 固相抗体和酶标抗体均能与抗原结合,这是由于两者结构相同 C. 加入酶标抗体的目的是通过测定酶反应产物量来判断待测抗原量 D. 该方法与只使用单克隆抗体相比,能增加识别抗原的种类 8. (2018·江苏模拟)西瓜花叶病毒(WMV)是危害西瓜与甜瓜等瓜类作物的主要病害之一。为了能快速有效检测出该病毒,研究人员利用WMV的病毒粒子免疫健康小鼠,进而制备出了相应的单克隆抗体。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以WMV病毒粒子免疫健康小鼠,直接分离获得分泌相应抗体的B细胞 B. 从小鼠体内中分离获得的B细胞,应继续培养至10代左右 C. 用感染WMV的西瓜汁液,检测经筛选获得的杂交瘤细胞是否呈阳性 D. 分别用未感染和感染WMV的西瓜汁液,检测相应的单克隆抗性的特异性 9. (2018·淮安模拟)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女性怀孕后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制备抗HCG 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早孕的诊断。下图是抗HCG单克隆抗体制备流程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①过程的促融剂常用聚乙二醇(PEG),也可用灭活的病毒诱导 B. ③过程以抗HCG单克隆抗体为抗原,利用抗原—抗体杂交的原理进行检测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思考题

《动物细胞培养技术》复习思考题 1.动物细胞培养的实验器皿清洗要求为何较高?你认为该如何保证器皿中无杂质?如果 器皿中有杂质,会对细胞培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答:①离体细胞对各种毒物都很敏感,若所用器材清洗效果未达到要求,各种毒物会损坏细胞影响实验。②器皿使用高压灭菌锅,121.3℃,20~30分钟,在取拿的时候用经过高压灭菌后的镊子取拿,避免造成污染。③ 2.叙述超净工作台的工作原理? 答:超净工作台最主要的是空气循环过滤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风机起到了心脏的作用。鼓风机驱动空气通过高效过滤器得以净化,净化的空气被徐徐吹过台面空间而将其中的尘埃、细菌甚至病毒颗粒带走,使工作区构成无菌环境。 3.正压过滤器为何会除菌? 答:正压式过滤器没有内置灭菌灯,正压式过滤器利用的是两层0.22um孔的过滤膜,这层膜可以将细菌阻挡在膜上,过滤的液体流下去就基本上完成了灭菌过程 4.各种细胞培养用液的配制需要很精确吗?如果不精确,会导致什么后果?请举例说明。 你认为精确配制各种溶液? 答: 5.配制后平衡盐溶液呈黄色意味着液体的pH发生了什么变化? 答:配制后的液体应呈桃红色,PH值为7.4左右。苯酚红的变色域:1.2(橙)~3.0(黄),6.5(棕色)~8.0(紫色),若为黄色,则液体呈酸性,不利于细胞的生存。 6.用于分离细胞的消化液为什么宜用无Ca、Mg离子的D-Hanks液或PBS液配制 答:Ca+2、Mg+2是细胞膜的重要组分,具有使细胞凝聚的作用。因此,用于分离细胞的消化液宜用无Ca+2、Mg+2离子的D-Hanks液或PBS液。 7.L-谷氨酰胺在营养液中有何作用? 答: L-谷氨酰胺是细胞的能量来源;是一种必须氨基酸,是使物体合成核酸、蛋白质、嘌呤、嘧啶的重要前体,也是蛋白质合成分解的调节物;是细胞内氨的清除剂,氨对一些细胞有毒性。 8.HEPES溶液的作用机理? 答:它是一种氢离子缓冲剂。主要作用是防止培养基pH迅速变动 9.平衡盐溶液的组成与基本作用?小牛血清在细胞培养中有哪些作用? 答:①平衡盐溶液主要是由无机盐、葡萄糖组成,它的作用是维持细胞渗透压平衡,保持pH 稳定及提供简单的营养.主要用于取材时组织块的漂洗、细胞的漂洗、配制其他试剂等。②作用:a提供能促使细胞指数生长的激素、基础培养基中没有或含量微小的营养物,以及某些低分子营养物质;b提供结合蛋白,识别维生素、脂类、金属离子,并与有毒金属和热源物质结合,起解毒作用;c是细胞贴壁、铺展生长所需因子的来源;d起酸碱度缓冲液作用; e提供蛋白酶抑制剂,细胞传代时使剩余胰蛋白酶失活,保护细胞不受损伤。 10.营养液制备后为什么要小剂量分装? 答:避免营养液被污染后,全部的营养液都被污染。 营养液一次用完过后,下一次的实验就不能用,会引起污染,影响实验,若冷冻营养液,则营养液的营养成分会有所损失,影响细胞的生长 11.10万U/mL单位青霉素、链霉素的配制方法? 答:用注射器吸10毫升双蒸水溶解100万单位的链霉素,弃去2ml,用剩余的8ml链霉素溶解80万单位的青霉素,配制成每毫升青霉素、链霉素各10万单位的母液。

高中_生物_人教新课标版_选修3_专题2 细胞工程_2.2 动物细胞工程《多利羊猜想》教学设计

《多利羊猜想》教学设计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蔡东玲 一、设计理念 根据新课程理念,高中生物学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使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本节课通过自学、质疑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通过阅读、总结、训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通过对“克隆人”的讨论,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材分析 (一)内容分析 《多利羊猜想》属于人教版选修三《现代生物技术专题》模块的专题二《细胞工程》的内容。该内容是在已经学完了“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技术”之后,以“视野拓展”的形式呈现的,通过人们对克隆动物的早衰问题,展开的一系列设想为出发点,而衰老又属于必修一的范围,此时恰到好处的引入“端粒学说”,能让学生在讨论中总结和提高,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感受生物学的奥秘,通过搜集材料、自主学习的方式,揭示多利神奇的一生,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关注科学、努力探索的精神。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高三学生在一轮复习时的一节视野拓展课,对于高三学生来说: 1.知识方面:具备了动物体细胞核移植、早期胚胎培养、胚胎移植和胚胎干细胞培养等知识。 2.能力方面:具备了独立思考、归纳总结、合作学习和判断能力。 3.情感方面: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有了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大增。(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复习巩固克隆羊的形成过程。 (2)了解对多利羊早衰问题争论的两种观点。 (3)克隆技术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应用前景。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查找资料,通过各种方法收集有关克隆的知识与进展。 (2)学会表达与交流,能将自己收集到的信息简洁明了地表达出来,同时能够准确的获取他人的信息。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关心日常生活中的新科技、新事物,培养求知欲。 (2)通过对“克隆人”的思考,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学会辩证地看待事物的发展和事物的两面性。 (四)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讨论多利羊的“早衰”问题。 (2)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收集到有关克隆技术的发展资料。 2.教学难点: (1)认识了解克隆技术的操作过程。 (2)学生自己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3)理解克隆技术是把“双刃剑”。 三、教学策略 (一)说教法: 1.“五问”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首先“明确问题”,让学生知道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然后“剖析问题”、在学生的

植物细胞工程与动物细胞工程的比较(生物论文)

植物细胞工程与动物细胞工程的比较 莱阳市第九中学 生物组 范海霞 植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其中植物组织培养是植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动物细胞工程的技术手段主要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胚胎移植和核移植,其中动物细胞培养是动物细胞工程的基础。动、植物细胞工程的原理和技术手段有相似之点,但也存在不同之处,现对两者的主要技术手段加以分析比较: 一、植物细胞的组织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 1.过程 ⑴植物组织培养 ⑵动物细胞培养 2.两者的比较 二、植物体细胞杂交与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 1.过程 ⑴植物体细胞杂交: 细胞悬浮液 10代细胞 50代细胞 …… 细胞株 细胞系 原代培养 传代培养 再分化 激素、光 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或细胞 脱分化 营养物、激素 愈伤组织 根、芽 植物体 胚状体 人工种子 人造胚乳和种皮 发育

⑵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制备):

三、胚胎移植与核移植 1.哺乳动物的胚胎移植:指在体外完成受精作用和早期的胚胎发育,然后将早期的胚胎转移到母体的子宫发育。试管动物是指的体外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生物。试管牛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 2.核移植:核移植是动物克隆技术的基础。鲤鲫移核鱼的培育过程如下图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克隆多莉羊是把来自高度分化的体细胞的核移植到去核的卵细胞中形成的重组细胞培育而来的; 【例释1】某同学在学习“细胞工程”时,列表比较了动植物细胞工程的有关内容,你 A .0 B .1 C .2 D .3 解析:动物的组织块剪碎后只能用胰蛋白酶处理,而不能用胃蛋白酶处理;植物的原生质体的促融方法可用物理法或化学法,而不用生物法;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中的糖用的是蔗糖,而不用葡萄糖。 答案:D 【例释2】如图是“白菜—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图示“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籽 B .愈伤组织的代谢是自养需氧型 C .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 D .“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解析:白菜和甘蓝都是二倍体,它们的体细胞杂交后培育的“白菜—甘蓝”植株中有两个染色体组来自白菜,两个染色体组来自甘蓝,因此“白菜—甘蓝”属于异源四倍体,是可育的,能产籽;愈伤组织是一种高度液泡化的呈无定型状态的薄壁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动物→排卵→体外受精??→?培育胚胎??→?移植 母牛子宫→试管牛(激素处理) (激素处理) (兼有鲤鱼、鲫鱼特点,具有正常生殖能力) 重组细胞→鲤鲫移核鱼 ? ? ? 鲤鱼:囊胚细胞核 鲫鱼:去核未受精卵

动物细胞工程试题及详解

动物细胞工程试题 1用动、植物成体的体细胞进行离体培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C)A都须用液体培养基 B都需用培养箱 C都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D都可体现细胞的全能性 解析:动物细胞离体培养主要是获得细胞的代谢产物,植物体细胞离体培养体现的是全能性。植物体细胞是固体培养基。动物体细胞培养需要二氧化碳培养箱。 动物细胞培养: 1、动物细胞的培养:动物细胞培养就是从动物机体中取出相关的组织,将它分散成单个细胞,然后放在适宜的培养基中,让这些细胞生长和繁殖。 2、动物细胞培养液的成分:葡萄糖、氨基酸、促生长因子、无机盐、微量元素等。 3、动物细胞培养液的特点:液体培养基含动物血清。 4、动物细胞培养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充足的营养供给——微量元素、无机盐、糖类、氨基酸、促生长因子、血清等。 (2)适宜的温度:36.5℃±0.5℃;适宜的pH:7.2~7.4。 (3)无菌、无毒的环境:培养液应进行无菌处理。通常还要在培养液中添加一定量的抗生素,以防培养过程中的污染。此外,应定期更换培养液,防止代谢产物积累对细胞自身造成危害。 (4)气体环境:95%空气+5%CO2。O2是细胞代谢所必需的,CO2的主要作用是维持培养液的pH。 5、动物细胞培养的过程: 取动物组织块(动物胚胎或幼龄动物的器官或组织)→剪碎→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

分散成单个细胞→制成细胞悬液→转入培养瓶中进行原代培养→贴满瓶壁的细胞重新用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分散成单个细胞继续传代培养。 2下列关于细胞工程的叙述,错误的是(D) A. 电刺激可诱导植物原生质体融合或动物细胞融合 B. 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和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均需酶处理 C. 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可制备单克隆抗体 D. 某种植物甲乙两品种的体细胞杂交与甲乙两品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解析:A正确诱导原生质体融合的方法有物理法(离心振动电刺激)化学法(聚乙二醇PEG)生物方法(灭活的病毒). B正确去除植物细胞壁需要纤维素酶和果胶酶,将动物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需要胰蛋白酶或胶原蛋白酶处理一段时间。C正确小鼠骨髓瘤细胞和经抗原免疫小鼠的B淋巴细胞融合既可以无限增殖,又可产生特异性抗体。D错误,假设甲植物体细胞是2N,乙植物体细胞是2M,甲乙体细胞杂交染色体数目为2N+2M;而甲乙品种杂交染色体数目是N+M。 3制备单克隆抗体所采用的细胞工程技术包括(A) ①细胞培养②细胞融合③胚胎移植④细胞核移植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解析: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是人工诱导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再经筛选获得能产生特定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经过培养获得的杂交瘤细胞获得单克隆抗体。 4利用细胞工程方法,以SARS病毒核衣壳蛋白为抗原制备出单克隆抗体。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D) A. 用纯化的核衣蛋白反复注射到小鼠体内,产生的血清抗体为单克隆抗体 B. 体外培养单个浆细胞可以获得大量针对SARS病毒的单克隆抗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