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氏族谱--各地何氏简介

何氏族谱--各地何氏简介
何氏族谱--各地何氏简介

何氏形成后,不断迁徒,各地何氏亦不断发展壮大,于是形成诸多望族。其中以庐江(今安徽庐江县西120里)、东海(在今山东境内)、陈郡(今河南淮阳县)最为有名。分布在各地的何氏都有自己的祖先。

两汉时期何氏主要在今河南、山东、四川、陕西等地发展,魏晋后,繁衍中心南移,唐以前何姓活动的中心区域是黄河流域。当时已经形成了陈郡、庐江郡和东海郡三大何氏郡望。一、陈郡:

秦时置郡,西汉改为淮阳国,东汉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这一支何氏发迹于魏晋时期。二、庐江郡:

秦代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相当今安徽省庐江一带长江以北地区。这一支何氏发迹于南朝时期。三、东海郡:

秦时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这一支何氏作为南迁侨民发迹于南朝,晚于庐江何氏约两百年。在我国,何氏形成的郡望有:

庐江、陈郡、东海、郫县、扶风、丹阳、齐郡等。

何氏在国内各地形成较多的堂号,何氏堂号有:

水部、四友、忠孝、庐江、学海、敬享、忠义、仁义、务本、广右、缵续、赐策、义门、慈荫、世德、咏梅、抚逸、三桂、三魁、三高、三德、展亲、厚本、鹁壕、孝友、仁德、仁恕、四知、思礼、礼拜、广后、继述、敦伦等。

唐宋年间,何姓已发展成为全国大姓。在宋朝编撰的《百家姓》中,何姓按其朝野地位和人口份额排序为第21位。到了明末清初,何氏人口分布范围涉及11个省共有152股(即支派)。其中安徽省64股,江苏省8股,江西省14股,河南省4股,福建省11股,浙江省2股,湖北省17股,湖南省10股,陕西省1股,广东省16股,广西省5股。何姓已仅次于陈、李、张、黄四姓,成为全国第五大姓氏。

新中国成立后,据公元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何姓在全国前20大姓中排序为第17位,总人口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目前,何姓在台湾

排名第27位,人口已超过15万人。如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均有何氏分布,香港、澳门、台湾、东南亚诸国以及欧美等国也都有何氏。

何氏以汉族为主,在历次民族大融合中也有一些少数民族改入何姓,主要有鲜卑族、瑶族、吐谷浑族、达斡尔族,壮族等。

1、《汉书·五行志》记载,西汉时有人何苗,本为朱姓,冒姓何氏,其后繁衍昌盛,遂成望族,形成何氏一支。

2、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进行改革,改鲜卑姓为汉姓,将代北复姓贺拔氏改为单姓何氏。

3、《五代史》载,唐时北部少数民族有吐谷浑氏,其中有的改为何姓。

4、又据《兰州府志》记载,元朝有永吐蕃宣慰使锁南,其子锁铭,明朝官拜河州卫指挥同知,朝廷赐姓何氏。

5、南朝梁代和后来的隋朝就有来自西域的三位何姓先人:

一是何细胡,梁代西域人,通商入蜀,定居郫县(今四川郫县),事武陵王纪,主知金帛,因致巨富,号为“四川大贾”。二是何妥,隋朝人,说是何细胡之子,字栖风,少机警,有才名,隋初累官国子祭酒,著有《周易讲疏》、《孝经义疏》等文集。三是何稠,隋人,何妥的侄儿,字桂林,少有才思,隋开皇年间官至太府丞。他博览典籍,多识旧物,制作绝巧。

隋辽东之役,宇文恺渡辽水造桥不成,何稠造桥两日而就,又筑行殿,令高丽人惊为神功。

6、北朝时,有少数民族人叫何猥萨的,事迹不详,但其姓名北史有载。

7、五代时期的后汉乾(公元448年)吐谷浑国有特使何戛刺来中原朝贡。

8、据《五代史》,吐谷浑族有何氏。吐浴浑是我国古代鲜卑族建立的王朝。鲜卑族原在辽东,魏晋时西迁至阴山而居,晋未又西度陇,在今青海省北部和新疆东南部定居,叶延时代,始称吐浴浑,这在《北史》、《通典》及《及平寰宇记》中均有记载。

9、又据《唐书》所载,隋唐时期,祁连山北邵武城(今甘肃省临泽县)有康国,后为匈奴击败,迁至中亚,建立安、曹、何、康,、石、米、史、火寻、戊地等九个小国(又称为“昭武九姓”)。唐高宗永徽年间,“昭武九姓”先后归附内地。“昭武九姓”之一有何氏。

南宋末年,何姓太公何仲于,游历途中经过汝河,忽见汝河山清水秀,环境极佳,山水结构形似八卦,天地灵气缭绕。遂从龙泉举家迁往汝河。在汝河到处买田置地,迅速成为当地望族。据现存汝河何氏宗祠内的石碑记载,鼎盛时整个何氏家族共有良田逾千亩。随着家族日渐兴旺发达,何太公大兴土木建造豪宅,一个“六门城”,从始建到完工花费了何氏几代人的心血,直至明永乐年间到了何文涟手上才建成。当时的“六门城”,富丽华贵,气势恢宏,巨大的宅院犹如迷宫,一不小心就会让人迷路。整个大院拥有6个大门,占地面积10多亩、100多间(不含中堂),大中堂大天井6个。在封建王朝,平民百姓只能开四门,而六门城只有帝王将相方可建造。何文涟只是一方富贾,建造六门城乃欺君犯上的死罪。何文涟与官府周旋之间斗智斗勇,不但保住性命,且还保住了六门城。神机妙算终抵不过“天意”,明朝成化年间,凝聚何氏后人财富和智慧的六门城,在辉煌了几十年后就被一场大火所吞噬。昔日的“六门城”遗迹至今依然留存,重修于明朝年间的何氏宗祠仍然还在,其祠堂正堂上悬挂的几幅何氏先祖画像,其中就有大名鼎鼎的何澹。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湖寮双坑何氏先祖何九郎,从福建武平县岩前宁洋迁潮州南门左厢,数传至何宣教,于南宋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迁于今大埔县大麻镇黄竹洋。何宣教的二子何双山于宋朝嘉定十年再迁居于双坑,从此繁衍出双坑何氏一脉达四千多人,已传30世。那里的何氏发生过两次大事件:

一为明世宗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9年)的湖寮田山事件。当时何氏居于山区,山多田少,靠山吃山,大伐竹木,建窑烧炭,运销于外。“至于己酉年,山就童而泽缘涸,田粮荒害,民命不堪。”于是当地诸姓凡百余人,赴县控告。官府遂“按法治罪,”并立石碑于山上,并登入县志,以“罪一何氏,永可垂戒六社矣。”把何氏作为破坏湖寮水源林的坏典型。另一为嘉靖四十一年(公元1562唐高宗仪凤年间,何德公讳衍嗣韩,光禄大夫,从陈元光将军平闽,划地安插将士归甲于农,闽人戚其恩泽尊称“安抚公”,是谓何家开闽始祖。其中闽南蕃

衍传盛,十七世传到何添河公,时于元末明初,兵荒马乱,亲人星散,添河公避役易名信哥,分支漳州平和,娶室蓝家养女盘氏。公生三子:

xx保、次彦保、xx。

《xx通志》记载:

历史上从中原入闽、由闽入台的13大姓,何姓名列其中。明清时期,何氏族人渡海去台湾,以福建漳州占大多数。清乾隆初叶(公元1736一1755年)漳州府平和县人何显瑞初到今嘉义县民雄乡开基屯垦,及至乾隆中叶(公元1756一1776年),同县乡亲何来、何寝、何侃仪、何复、何笑、何刚毅等,再陆续渡海来台入垦今嘉义市及民雄乡,裔孙才在今民雄乡平和村建造何姓宗祠。

台湾省嘉义县民雄乡何氏家庙正厅右壁墙上,树有一帧“何大宗碑文”,其中对何氏家庙之起造、管理、重建的过程,叙述甚详,云:

“此祖业宗祠之所由建造者,溯思我何堂记祖业,自于双援开基建祠以来,孙枝繁衍,流派绵长,代有哲人名士出,为管理经营其间,虽人物良荠不齐,不思报本,只务营私,认公业为己有,废祭祀而不修,十年之收获尽入私囊,四栋之祠堂,已成废屋,加之地震为灾,全部倒坏,其后利欲熏心,将何堂记祖业私以相续,为业主派下子孙恨其所为,然恐其昧良变卖,乃招复祖业之同志二十有二人,公选何士仪、何立、何联哲为代表,勤告何丕模清还祖业……后乃承诺至民国六年鸠集工资重建宗祠,以彰祖德,尔时派下员满声一致赞成,是举未几轮奂一新矣!”由这块碑文记事可知,何氏家庙约于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左右起建,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受地震灾变而倾圯,民前一年家庙祖业自不肖子孙手中收回。公元1917鸠资重建宗祠。

新闻报道,公元

2007年12月,发现一处xx古迹:

一块距今已近两千年历史的东汉石碑“何君阁道碑”在四川雅安市荥经县被发现。这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东汉摩崖石刻,其记载极有可能改变人们对“南丝绸之路”路线的认识。“何君阁道碑”位于距荥经县城约20公里的

烈士乡冯家村穿山洞,篆刻在光滑平整岩石上的“何君阁道碑”呈正方形,碑文记载了东汉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蜀郡太守何君令人在此修建古栈道的事迹。碑文中的52个隶书字,字迹清晰,笔画简洁,字形方中带圆,雄浑古朴。此前我国发现的最早的汉代摩崖石刻是陕西省汉中市的“鄐君开通褒斜道碑”,刻于东汉永平六年(公元63年),该石刻记述了汉中郡守鄐君及其部属开通“褒斜道”(古代著名的跨越秦岭的通道)的情况,是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加强联络,增进宗亲感情,将中华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新加坡的何姓华人先后成立了以何成法等为首的星洲庐江何氏公会,以何海光、何文华等为首的新加坡琼崖何氏公会,在此基础上组织了新加坡庐江何氏总会。

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是世界各国何氏华人、华侨,港、澳、台地区和大陆各省的何氏宗亲,以何氏宗亲会为载体,以开展文化交流和经贸旅游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型经济文化集会活动。由世界何氏族人发起注册成立的合法的何氏宗亲团体,在我国的港澳台地区和世界有关国家早已存在,有的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他们每年都各自召开宗亲大会或联谊会,沟通交流,寻根问祖,联络宗谊,敦亲睦族,相互合作,代代相传。中国大陆各省的何氏宗亲团体成立较晚,起步较迟,至20个世纪90年代,部分省区的何氏宗亲团体才与港澳台和海外何氏宗亲团体取得联系。

在海外最有影响的要数何姓人在菲律宾创建的菲律宾庐江何氏宗亲会。这个宗亲会1989年由何金朝、何恭育、何民觉等发起,并成立了筹委会,筹集资金,确定会所,制定章程,办理注册登记,招收会员,同年11月25日正式成立。章程规定:

“凡属何氏族亲,旅居菲律宾者,不分国籍,只要能遵守本会章程者,年龄满18岁,经族亲之介绍便可入会。”会员义务包括:

遵守该会章程及服从一切决议案;缴纳会费;捐输该会公益事业及福利基金与扶助会友;参加春秋祭祀及会员大会等。

公元

1994年9月3日,第一届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来自世界各地40余个何氏宗亲会、联谊会共同发出倡议:

饮水思源,回庐江何氏发源地,奉祀先祖。会议结束,菲律宾庐江何氏总会大陆恳亲团直飞北京。在国家图书馆查阅《庐江何氏大同宗谱》后,又乘机飞至合肥,到安徽省地方志办公室查询、收集了大量史志资料,即专程来到庐江,实地考察太始祖瑊公墓葬的遗迹遗存。随之,在新加坡(1995年)、香港(1996年)、台湾

(1997)、澳门(1998年)、海南(1999年)等地举行的连续五届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上,发起“万派朝宗,重修始祖墓陵”的募捐活动。公元

2000年11月,由海内外各庐江何氏宗亲会捐资170万元重新修建的何氏太始祖陵园正式竣工。庐江何氏太始祖陵园依据古籍文献,在庐江县城东望淮冈(今名何家大坟园)瑊公墓葬遗址处重建。陵园占地12亩,园内正中墓冢由石阶托出,四周栅栏拱卫,外壁用圆形花岗岩建成,内圆用特制大红砖圈垒,中间真空,立地通天;墓室内放有吉祥物,象征世代祥和、兴旺发达。冢前的大理石墓碑,高4米、重13吨,阴刻嵌金碑文“何氏太始祖瑊公之墓”,系福建何氏宗亲会捐赠并从福州专车运达。园内北侧建有“庐江堂”,堂前陈列着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华青铜艺术股份有限公司徐尚东先生为“庐江堂”赠送的宝鼎。鼎身文曰:

“值公元二OOO年十一月二十八日,世界何氏宗亲会在何氏祖宗室安徽庐江召开,群贤毕至,认宗归祖,铸此宝鼎,祈祷中华血脉源远流长,子子孙孙永宝用。”公元

2000年11月28日,第七届世界庐江何氏宗亲恳亲大会在庐江隆重举行,来至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尼、日本、印度、越南、加拿大、美国、法国以及香港、澳门、台湾等海内外1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海南、广东、福建、湖南、湖北、江西、河南、浙江、黑龙江等11个省共62个何氏宗亲恳亲团1200多人聚集庐江何氏太始祖陵园,拜谒始祖瑊公之墓,认宗归祖。澳门特首何厚铧亲笔为大会题词“叶茂源远”,委派私人代表何兆明先生专程前

长何黎水等“聚首”时认为“世界何氏大联谊”时机已到,遂倡议召开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一致推举马来西亚何氏总会负责筹备首届恳亲大会,且约定今后每年轮流在世界各国(地区)召开一次恳亲大会。从1994年起至2004年,世界何氏宗亲恳大会已在世界各地召开11届。2004年后考虑到一年一度“世界何氏恳亲大会”过密,大会讨论决定从2005年起,每二年举行一次世界何氏宗亲恳亲大会。

台湾岛内,有“台湾桃园县何氏宗亲会”,“基隆何蓝韩姓宗亲会”,“新竹县何氏宗亲会”,“南区韩何蓝宗亲会”,“台湾嘉义何大宗亲会”,“高雄市何氏宗亲会”,“台北市何氏宗亲会”等。这些何姓公共事业组织的设立、布局,也正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台岛之内何氏家族迁徙繁衍和分布的情况。1978年台湾户口普查显示:

台湾何姓人口总计144503人,在台百家大姓中居26位;何姓人口分布最多的五县市顺序是:

台北市第一,20957人;嘉义县第二,16059人;台北县第三;13908人;台中市第四,12206人;台中县第五,11667人。现台湾的何姓人至少超过15万人,名列全台第27大姓。分布较多的县市,院辖市台北市除外,台湾省内以嘉义县最多,全省各乡镇市区则以嘉义民雄居首,民雄各姓人数又以何氏为大宗。

海外何氏,在港、澳及东南亚地区为大姓。有澳门特首何厚铧(原澳门何氏宗亲会会长,第五届世界何氏宗亲大会主席),商界实力尤为雄厚;香港有恒生银行创始人的何添家族、何善衡家族,“烟草大王”何柱国(全国政协常委,香港烟草公司、泛华集团、星岛集团主席),地产大亨何鸿章(香港开埠首富何东长孙),世华集团主席何昌垂(世界华人协会会长)、福利集团何世柱(全国政协常委、香港中华总商会名誉会长、香港何氏宗亲总会永远会长);有澳门著名“赌王”何鸿燊(全国政协常委,澳门娱乐、信德集团、新濠国际、诚兴银行、澳门赛马会、香港地产商会主席),大丰银行执行董事何后镗(何厚铧之兄长);有台湾“四大豪门”之一的何朝育(在其家乡温州捐资超过十二亿元人民币),亚洲最大的造纸企业永丰余集团主席何寿川;新加坡最大的公司淡马锡控股公司总裁何晶(新加坡总理李显龙的夫人,公司已在华投

资近六百亿元),旅馆业巨头华昌集团何光平,“东南亚钢铁大王”何侨生(国内捐资近二亿);印尼有现代集团主席何筱昆(拥三家上市公司),宝利集团主席何隆朝(著名华侨领袖);泰国有“钢铁大王”何德年、巨富何国雄(拥三家上市公司);马来西亚有第七大华商企业奥维尔集团主席何育才,有美国“华人电信大王”何金生;英国华商委员会主席、英国华人工党副主席、著名企业家何荣佳;有世界最大的加拿大显示片生产商ATI公司创始人何国源,加拿大国龙航空主席何定国;法国新纪元集团总裁何跃;有德国第七届欧洲华人华侨联合会主席、飞扬集团总裁何侃等商界名流。

国内商界的xx代表有:

诺基亚中国总裁何庆源,世界最大的直接投资公司----美国凯雷集团中国区总裁何欣,瑞银华宝中国董事总经理何迪(瑞银华宝为瑞士银行三大核心财团之一),神州通信集团主席何晨光,“2005年中国福布斯榜”居31位的美的集团何享健,“2005年中国福布斯榜”居39位的深圳人人乐集团何金明,大连华锋家具集团何云峰,浙江耀华集团何建国、三星集团何锡万,成都国腾集团何然,重庆小天鹅集团何永智、北京希玛集团何帮喜、扬州东方集团何思豪、江西铜业集团何昌明等商界精英。

何氏集团由全国政协委员、留日归国博士何伟先生创建,成立于公元1995年,有员工上千人。建立了何氏眼科沈阳医院、大连医院、葫芦岛医院;合建了盘锦医院、瓦房店医院;创办了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的本科大学沈阳医学院何氏视觉科学学院及眼科高端人才培养基地大连医科大学何氏眼科研究院;创建以生物技术开发为主的沈阳绿谷生物产业有限公司;开办五十余家何氏视觉中心(眼镜连锁店),形成集医疗、教育、科研、产业、社会公益于一体的何氏眼保健体系。

何享健,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于公元1968年集资6000元起家,现掌握美的公司和华凌实业两家上市公司。何剑峰是何享健唯一的儿子。何剑峰1994年离开美的公司后,创办了广东顺德现代(集团)有限公司。现代集团总部与美的集团总部同在顺德北滘镇,与美的空调工厂仅一路之隔。现代集团公司下属有八家企业:

顺德市现代实业、顺德市金科电器、广州东泽电器、顺德市盈科电子、芜湖盈科电子、湖南长峰铜管、顺德顺禾贸易、香港禾峰贸易。现在,何享健家族控制了五家境内外上市公司:

美的电器、旭光股份、华凌集团和上风高科、国祥股份。

以上各地何氏情况,限于篇幅,只能简单摘录极小一部分,相当多的何氏事迹均无法一一摘录于此,请各位宗亲予以谅解。谢谢!

儒良xx第12xx:

耀年(忆航)执笔于公元

2009年6月5日(农历己丑年己巳月辛巳日)

广西壮族民歌教学探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cf14820284.html, 广西壮族民歌教学探究 作者:兰洁 来源:《学校教育研究》2016年第12期 壮族民歌教学是我校少数民族歌手班音乐教学中的主要课程,壮族民歌教学必须立足于本土民歌的特点、语言特色、情感风格、民族唱法及个性艺术等方面去研究,我认为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对壮族民歌特点的再认知 壮族人民自古以来爱唱歌,美丽的壮乡素有“歌海”之称。壮族山歌种类繁多,形式多样,韵律独特,风格多变,艺术特色浓厚。如那坡黑衣壮族民歌“虽敏”也叫“论”,其音调高亢嘹亮、爽朗明快;马山壮族三声部民歌“三顿欢”也叫“三跳欢”或叫“欢悦”,其音调刚健浑厚、歌腔悠扬,具有独特的押韵艺术风格;平果壮族嘹歌更是壮族民歌艺术中的精髓,是十分珍贵的壮族民间抒情长诗。嘹歌有“歌书”传世、五言四句、双声部用壮语言演唱,压腰脚韵以其特有“嘹”“哈嘹”“的喀嘹”“嘶咯嘹”作为衬词,所以称为壮族嘹歌。“嘹歌”发源于广西平果县,流传于平果县周边的田东、田阳等右江流域。“嘹歌”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五部长歌《三月歌》《日歌》《行路歌》《贼歌》《建房歌》和多部传统短歌组成的,共四万余首,十六万行,多是描写壮乡秀美风光、一草一木、民俗民风、婚恋嫁娶,、农事战事等,内容非常丰富,包罗万象,描写详尽周到,歌中韵味色涵,被许多壮文学专家誉为壮族壮学的百科全书。 “嘹歌”的唱法具有鲜明的特色。从“嘹歌”的腔调来划分,“嘹歌”可分为:“那海嘹”“哈 嘹”“嘶咯嘹”“的喀嘹”“长嘹”“喝酒嘹”。在多年的历史积淀和发展中,壮族“嘹歌”逐渐形成了相对固定的曲调,在不同场合,不同区域会唱起特定的曲调来,在音乐形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壮族“嘹歌”歌手他们大多具有极高的歌唱天赋,他们的音域宽广,歌唱声音靠前明亮,具有穿透力,演唱风格清新质朴、音调优美、缠绵婉转、刚柔并济、收放自如,音乐形象千变万化,但是他们没有受过专业的声乐训练,在发声技巧上还略有欠缺。壮族嘹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南方民族民间第一长歌,是壮族歌灯文化的代表作,也是壮族民间民歌音乐的富二矿,壮族“嘹歌”作为民族的瑰宝,其风格是形成演唱特色的基础,是一切声乐作品的源泉之一,为广西壮族本土民歌演唱风格把握以及教学提供了基础性依据。因此,作为一个民族音乐教育工作者,在保护和传承壮族“嘹歌”瑰宝工作中,有必要在教学上进行研究。 二、教师队伍建设与人才挑选是教学的关键 1.要重视壮族本土民歌师资的培养 壮族“嘹歌”现在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正日渐成为我国当代民族乐坛的一支强劲之旅,它的魅力征服了全国乃至全世界观众。我校少数民族歌手班专业是担负着壮族民歌教学启蒙学生民族意识、民族文化和民族向心力的历史重任。为此,学校要积极引进富有民族、民间音乐研

广西少数民族音乐赏析

广西壮族民族音乐赏析 环境可以造就某种文化,文化也可以改变人文环境,而一切文化又都具有其音乐属性。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其中以壮族居多。而壮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之一,也是自治区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民族,约占三分之一,本文将探讨广西壮族民间歌曲所透露出的文化特质。 广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其原因是生活在这里的主体民族壮族有着酷爱歌唱的传统习俗。他们往往遇事即歌,以歌述志,以歌传情,蔚成风气。春秋时代壮族先民就有以歌代言的“越人歌”。这里的人们从降生人间即开始聆听摇篮曲,直至结束生命而为其演唱哭丧歌为止,一生可以说都是在歌声中度过的。壮族的山歌充满生活气息,族人喜欢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加之它是一个以农为生的民族,生活节奏基本上是沿着耕作的周期来进行活动的,所以很多山歌是歌唱与农家事务有关的。壮族被称作是“能歌善唱的民族”。壮族人民大都喜欢听民歌、学唱民歌,不仅是因为他们可以从民歌中了解本民族的生存、发展的历史,学习和体验本民族的祖先布洛陀这位“无事不知晓的老人”和歌仙”刘三姐的斗争意志和生存智慧,而且他们认为“饭养身,歌养心”,唱歌本身就是一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当作审美对象的活动,是一种善于体验生存意志和情感,善于享受生命快乐的一种智慧。对于世代生活在壮乡的人们来说,民歌氛围给了民众很好的文化体验土壤,即使民歌在内容和形式上有所变化,但是乐唱善歌不但给了人们热爱生活的理由,还在深层次上使人们的文化身份在不断认同中清晰、明朗、深刻起来,从文化自在发展到文化自

觉,进而在文化认同中主动进行自身的文化身份塑造和再塑造,从而优化、美化和完善自身。通过民歌音乐,壮族人民能将自身品质、思想、行为等提升到较为完美和高尚的程度。 壮族民歌浩如烟海,种类繁多,形式多样而独特。从内容上分,主要有古歌、叙事长歌、生活歌、劳动歌、时政歌、仪式歌、情歌、童谣等。壮乡民歌比较多,但传唱之时都要遵守约定俗成的礼仪规范,不能瞎唱乱唱。就形式分,有勒脚歌、排歌、散歌等。排歌为壮族诗歌的自由体,每诗只咏一事,有时长达 300多行。长篇叙事诗比较著名的有《布伯》、《布洛陀》、《嘹歌》、《马骨胡之歌》、《六丘和达七》、《莫一大王》等。族还有很多传统音乐,形式主要是各种山歌调。壮族山歌由于南北部方言的不同而对山歌有不同的称呼:欢、西、加、比、论等五种。在壮族地区,每一个区或乡都有好几个调子,其中有叙事用的平调;有抒发欢快情绪的喜调,等等。据粗略统计,各地不同调子加起来达1000种以上。这些山歌调虽然是固定的,但它能表现不同的思想感情。其旋律与歌词相结合,能在听众中产生强烈的感染力。有单声部民歌,还有双声部和三声部民歌。山歌调的演唱方法,有独唱、重唱、领唱、合唱等方式,无论是支声式、和声式或者复调式,都丰富多彩,别具一格。壮族多为聚居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的二声部和三声部山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而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壮族多声部民歌各地不同歌腔约有一百多种,在广西境内壮族多声部山歌,遍及广西六个地区30多个县,其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宁等几个地区流传

浅谈广西壮族民歌逐渐失传的原因)

浅谈广西壮族民歌逐渐失传的原因 摘要:广西素有“民歌的海洋”的美称,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由此而形成发展起来的壮族民歌深受人民的喜爱。但是随着经 济的发展,壮族民歌的生存面临着危机问题,本文主要是从 三个方面浅谈广西壮族民歌失传的原因以及一些保护措施。关键词:壮族民歌失传原因 广西是一个山美水美,人美歌更美的歌谣之乡。古老的文明积淀了丰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同时也养育了壮乡儿女的酷爱唱歌的传统习俗。广西是一个拥有12个原住少数民族的聚居地,民族间的融合造就了广西壮族民歌独特的风格与精神,可谓是源远流长,海纳百川,被誉为“民歌的海洋”。 一、广西壮族民歌的现状分析 (一)、壮族民歌的含义 1、广义民歌指有民族风格的歌曲,狭义民歌即指民族民间歌曲。民歌是在民间世代广泛流传的歌曲,是最大众化的音乐形式,是大众口头创作的、并在流传中不断丰富着的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很鲜明

的民族特色和地方色彩。民歌体现了当地民族的风俗习惯,能够真实的展现出当地的历史文化轨迹,具有丰富的开发价值与研究价值。 2、广西,是刘三姐的故乡。印象刘三姐,在全国已经打响了知名度。那个歌声清脆如夜莺,优美动人的美丽歌仙刘三姐在云雾缭绕的漓江三水中的,相信在每一个人的脑海里早已印记了那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以及那余音绕梁的歌声。全国人民记住了刘三姐,同时也记住了那个美丽的地方——广西,一个素有“歌海“之称的民歌之乡。无论是广西壮族的山歌、那坡的“黑衣壮”以及南宁本土特色文化例如邕剧和粤剧等都给游客们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壮族民歌反应了广西壮族独特的文化及精神,是壮族婚姻、宗教、信仰、知识、道德、文学、艺术、审美、风俗习惯等多元文化的综合体现,其发展、变迁与壮族文化的发展有着息息相关的联系。 3壮族聚居村寨,到处都可以听到具有独特风格的二声部和三声部山歌,各部之间围绕着主旋律,时而平行,时面交叉,高低相衬,跌宕起伏,悦耳动听。壮族多声部民歌各地不同歌腔约有一百多种,在广西境内壮族多声部山歌,遍及广西六个地区30多个县,其中以百色、柳州、河池、南宁等几个地区流传最广泛。 (二)广西壮族民歌的流传形式 1、一年一度的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不仅很好的传承了壮族民歌的精华,而且还成功的把壮族民歌推向世界,宣传了壮族民歌的知名度与艺术魅力,让世界各国人民自然而然的记住了壮族民歌。

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文化

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文化 前言 俗话说得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会孕育一方文化。环境可以造就某种文化,文化也可以改变人文环境,而一切文化又都具有其音乐属性。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本文将以广西壮、瑶、侗三个少数民族民歌为例,探讨广西民间歌曲所透露出的文化特质。 民歌 民歌文化是民歌在民俗、历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充分体现民歌魅力又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研究和经济开发价值的一种文化。民歌是口头文学,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一首首民歌就像一颗颗珍珠,用文化情感将它们串成了一串光彩夺目的“项链”。民歌作为歌唱生活、歌唱劳动、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有艺术形式,在广西经久不衰,每逢节日及重大节庆活动,人们都以唱山歌的方式互相交流,传情达意。 广西是个爱歌、善歌民族聚集的地区,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在这里,人们表现出崇智、重情、向往自由,轻钱财、重人品、鄙权势的价值观。这些特质常常明显地反映在民歌之中。在广西各族的民歌中,主要的是山歌,此外,劳动号子、水歌、渔歌、谣歌、儿歌、酒歌、风俗歌等也非常丰富。同时,广西少数民族众多,而且都有着自己丰厚独特的民歌和自己传统的唱歌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瑶族的“做娘”、侗族的“会期”、苗族的“赶坡”和“坐妹”、仫佬族的“走坡”、京族的“哈节”等。正是这些多姿多彩的音乐汇成,使得广西“歌海”之誉广传天下。 一、壮族民歌。 壮族被称作是“能歌善唱的民族”。壮族人民自古以来就以善歌著称,他们往往遇事即歌,以歌述志,以歌传情,蔚成风气。春秋时代壮族先民就有以歌代言的“越人歌”。这里的人们从降生人间即开始聆听摇篮曲,直至结束生命而为其演唱哭丧歌为止,一生可以说都是在歌声中度过的。壮族人民大都喜欢听民歌、学唱民歌,不仅是因为他们可以从民歌中了解本民族的生存、发展的历史,学习和体验本民族的祖先布洛陀这位“无事不知晓的老人”和“歌仙”刘三姐的斗争意志和生存智慧,而且他们认为“饭养身,歌养心”,唱歌本身就是一种把自己的生命活动当作审美对象的活动,是一种善于体验生存意志和情感,善于享受生命快乐的一

广西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文化

xx少数民族民间歌曲的文化 前言 俗话说得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同样,一方水土也会孕育一方文化。环境可以造就某种文化,文化也可以改变人文环境,而一切文化又都具有其音乐属性。广西是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本文将以广西壮、瑶、侗三个少数民族民歌为例,探讨广西民间歌曲所透露出的文化特质。 民歌 民歌文化是民歌在民俗、历史、经济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既充分体现民歌魅力又蕴涵着丰富的人文研究和经济开发价值的一种文化。民歌是口头文学,它依托于人本身而存在,并以身口相传作为文化链而得以延续。一首首民歌就像一颗颗珍珠,用文化情感将它们串成了一串光彩夺目的“项链”。民歌作为歌唱生活、歌唱劳动、抒发情感的一种特有艺术形式,在广西经久不衰,每逢节日及重大节庆活动,人们都以唱山歌的方式互相交流,传情达意。 广西是个爱歌、善歌民族聚集的地区,被誉为“民歌的海洋”,是“歌仙”刘三姐的故乡,在这里,人们表现出崇智、重情、向往自由,轻钱财、重人品、鄙权势的价值观。这些特质常常明显地反映在民歌之中。在广西各族的民歌中,主要的是山歌,此外,劳动号子、水歌、渔歌、谣歌、儿歌、酒歌、风俗歌等也非常丰富。同时,广西少数民族众多,而且都有着自己丰厚独特的民歌和自己传统的唱歌节日,如壮族的“三月三”、瑶族的“做娘”、侗族的“会期”、苗族的“赶坡”和“坐妹”、仫佬族的“走坡”、京族的“哈节”等。正是这些多姿多彩的音乐汇成,使得广西“歌海”之誉广传天下。 一、壮族民歌。 壮族被称作是“能歌善唱的民族”。壮族人民自古以来就以善歌著称,他们往往遇事即歌,以歌述志,以歌传情,蔚成风气。春秋时代壮族先民就有以歌代言的“越人歌”。这里的人们从降生人间即开始聆听摇篮曲,直至结束生命而为其演唱哭丧歌为止,一生可以说都是在歌声中度过的。壮族人民大都喜欢听

广西壮族民族音乐赏析1

学院: XXX 专业:XXXXXXXX 姓名:XXX 学号:XXXXXXX 序号:XXX 广西壮族民族音乐赏析 经过了一个学期音乐欣赏的认真学习,了解了很多关于音乐

的知识。尤其是姚老师您上课时弹奏的美妙琴声,引发了我对音乐的浓厚兴趣。现在我就将我上音乐欣赏课学到的现有知识对广西壮族民族音乐做一简单的赏析。 广西素有"歌海"之美誉,其原因是生活在这里的主体民族壮族有着酷爱歌唱的传统习俗.壮族民歌反映了其民族的个性特征与独特精神。首先我来介绍一下壮族:它是一个以能歌善唱著称的农耕民族,族人喜爱山歌。山歌种类有很多,如赶路山歌、放牧山歌、摇船山歌、田作山歌、情恋山歌和游艺山歌。壮族的山歌充满生活气息,族人喜欢用山歌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加之它是一个以农为生的民族,生活节奏基本上是沿着耕作的周期来进行活动的,所以很多山歌是歌唱与农家事务有关的。比如每年的开春,他们的歌唱是为了祈求本年的丰收,典型的有三月三、花朝节、蚂拐节、牛魂节。除此它还是一个信仰万物有灵和祖宗崇拜的民族,所以还有很多与崇拜祖宗、英雄人物有关,典型的有元节、莫一大王节、霜降节。大多叙事传言,喜庆祝福、交朋结友、择偶婚配等,都和山歌息息相关。 然后我来简单介绍一下广西壮族民族音乐:说起广西壮族民族音乐,大家都会想到三月三这个节日,三月三是壮族音乐交流形式重要的一天,那么我就来介绍一下这个特殊的日子吧。壮族的三月三以前是族人选定祭祖的日子,后来也发展成为壮族的歌节。壮族人民对祭扫十分看重,祭祖那天,族人带上五色板、肉、香烛、纸幡到祖先坟上去供,行拜礼。现在的三月三发展为壮族

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壮族会很热闹,因为这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对他们来说,他们会有很多的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庆祝,如蒸五色糯米饭和做红鸡蛋,以纪念祖先、招待亲友,还要举行隆重的“歌墟”活动。壮族歌墟,是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它的来历,民间有不少动人的传说,其中比较有流行的是“赛歌择婿”的故事。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位壮族老歌手的闺女长得十分美丽,又很会唱山歌,老人希望挑选一个歌才出众的青年为婿。各地青年歌手纷纷赶来,赛歌求婚。从此就形成了定期的赛歌集会。壮族民间流行的歌墟,曾被历代封建统治者视为“伤风败俗”,“有伤风化”而“悬为例禁”,下令取缔。然而,歌墟毕竟是群众性的传统的民族文化活动形式,它植根于壮族人民的生活土壤之中,所以是“屡禁不衰”。解放后,壮族“三月三”歌墟已发展为本民族的歌节,成为壮族地区人民文化生活中最有风采的一部分。近几年,歌墟更延伸发展为广西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每年都吸引了不少国内外民族歌手前来参加。其间,族人到村边的山坡、草坪、晒场、树下等各种不同的地方,互用山歌对答,那是的壮族到处都是歌声此起彼落,热闹非凡。他们唱的山歌内容广泛,有情歌、赞美歌、农事歌、古歌等,歌手们根据对方歌唱的内容,随编随唱。参加者大多是未婚的男女青年,大家以歌代言,以歌会友,以歌择偶,以歌倾诉衷情。许多青年或歌技出众者,在歌圩上找到了自己的伴侣,最后通过抛绣球等形式来互表爱意。在三月三歌节里,还有最富有壮族民俗特色的舞蹈,

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Yi Shu Ping Jian Min Su Min Yi ·民俗民艺论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及其创新发展 危瑛 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 摘要:民歌作为一门与生产和生活紧密结合的艺术形式,以极具节奏性和韵律感的语言,体现着一个地域或一个民族最基本的艺术审美观念和情感思维。民歌艺术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在长久的形成发展过程中,于地域和民族文化的基础上逐渐形成一个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文化体系。广西壮族民歌是世代壮族劳动人民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音乐文化,它通俗易懂、感情充沛、悠扬平和,清新自然的唱风给人一种亲切的乡土之感。广西壮族民歌不仅是地域和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代表,同样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多元一体文化格局的重要体现,它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伫立于当今世界文化之林。本文在剖析广西壮族民歌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其创新发展的必要性和途径,以期推动民歌艺术的新发展。关键词:壮族民歌 艺术特色 文化重要性 创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9)09-0023-03 作者简介:危瑛,硕士,广西艺术学院音乐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一个少数民族,从秦汉时 期起,壮族的艺术文化便慢慢融入到中华文化的体系之中,成为中华文明当中极具特色的一朵艺术奇葩。壮族民歌是在壮族人民生产生活当中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语言文化符号,传承发展至今,已成为壮族人民生活的一部分,无论是生产工作还是生活社交,以歌代言、以歌传情成为壮族人民与他人、与社会交流对话的一种方式。因为歌曲艺术的发达,辽阔的壮乡被成为“歌海”,在壮乡之中,男女能歌、老少会唱,甚至一些诗人将这类誉为“铺满琴键的土地”。可见,壮族民歌在悠久的发展历程之中,不仅形成了独特的传承之道,还凸显出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壮族民歌内容丰富,情感充沛,音律清新,淳朴通俗,具有浓厚的地域和民族特点,是中华曲艺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广西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概述 壮族分散居住于全国各地,但主要聚居于广西,广西壮族民歌是壮族人们智慧的结晶和集中表现,也是壮族主流曲艺文化的代表。广西壮族民歌与地域生产和生活结合得非常之紧密,是壮族人们最为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文化形式,踏足壮区,你便会听到洋溢着欢快音符的民歌,往往是未见其人,先闻其声,会让人情不自禁地循着歌声而去。广西壮族民歌具有引人入胜的艺术特色和魅力,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壮族民歌的艺术特色进行分析,以抓住重点,突出内涵。 (一)广西壮族民歌具有很强的传唱性 与其说广西壮族民歌是一种曲艺文化形式,倒不如将其定义为一种文学形式,虽然民歌更多的是口头传唱,并没有形成系统规范的文本,但是,在广西壮族人民的心中,与神话故事、童话传说、习俗谚语等文学文化相比,民歌显得更为重要。广西壮族民歌与其他民族的曲艺文化一样,也是由广大壮族的普通民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文化精神财富,为数较多的壮族民歌的创作者是民间的歌手、教师等知识分子或道公和师公等民间艺人,可以说数量多、范围广,来自各行各业的壮族民歌创作者,他们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和经历创作出众多丰富多彩、脍炙人口的壮族民歌,为壮歌的传唱奠定了基础。除此之外,壮族民众在创作民歌的过程中,会吸收其他民众语言文化和文学素材,从而扩大壮族民歌的传唱范围,如叙事长歌《莫一大王》和《布洛陀》等,在全国很多地方都被传颂,成为壮族民歌的经典之作。总体而言,壮族民歌从生产生活中而来,通俗易懂,吟唱起来婉转动人,给人一种如沐春风之感,娓娓道来的音乐故事和细腻的情感,让人百听 23

广西壮族民歌文化对外推广策略研究

广西壮族民歌文化对外推广策略研究 壮族民歌文化已日益被人们忽视,社会上对壮族民歌文化的宣传也缺乏深入研究,因此我们结合自身英语专业的优势,利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第二手研究以及对美国语言学家白丽珠女士访谈,了解到壮族民歌的发展现状不容乐观。提出以大学生为主力军的对国内外的推广策略的研究。希望本研究能为对外推广广西壮族民歌做出一定的贡献,传承和发扬广西壮族民歌文化。 标签:壮族民歌文化;对外推广策略;广西 一、壮族民歌文化的发展面临的现状 在素有“歌海”之称的广西,壮族民歌曾是广西人民庆祝节日的方式,茶余饭后的娱乐,劳动之中的乐趣,交流沟通的桥梁。独具风格的音调、声部,质朴、贴近生活的歌词内容,众多的种类,所蕴含的深厚的壮族人民的特殊文化及精神使壮族民歌成为壮族人民的伟大艺术瑰宝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然而,在现代化、全球化发展迅速的今天,壮族民歌文化已不是当初美好繁荣的样子,它的发展面临着各种艰难现状。 (一)缺乏本土关注度。 首先,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生活处处充斥着各种各样极具诱惑的信息,人们有了更多选择的机会,在音乐资源的选择中,为了追上时代脚步人们往往会选择当下的新兴事物、当下的流行音乐或是欧美音乐,而非古老的壮族民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人整天闭门不出而在家看电视上网,乡村聚在一起的习惯渐渐消失,城里的人们、年轻人对民歌更是毫无兴趣[1]。在实地调查中,我们研究小组走访了广西的几个壮族民歌氛围较为浓厚的城市,如柳州、南宁、武鸣等,也只是发现在柳州柳江边和武鸣的灵水湖边有一两处特别纯粹、原生态、自发性的民歌聚会。在我们以大学生為主要调查对象的调查问卷中,在问及是否了解壮族民歌时,“了解一点”和“完全不了解”的人数比例达50%和46.77%。可见,如今的人们对壮族民歌文化的重视和关注非常少,文化意识薄弱,在壮歌土生土长的广西已是如此,更别提在广西以外的省份和国外。其次,缺乏传承。这种传承后继无人的现象比较严重。一方面,现有传承人数量较少且年龄偏大。宜州一带的壮族歌谣民间传人有莫瑞扬、黄月霜、黄月香、蒙启业、谢庆良、兰翠丰、覃益妹、韦善光、磨海英、黄炳德、覃艳芳、潘红梅、何现光、刘应林等人,数量并不算多,而且有的歌手年龄已经很大,精力不足[2];另一方面,新生代歌手无法承担传承重任,他们被现代化社会新鲜事物所吸引,更倾向于学习流行音乐,学校里课堂上也缺乏该方面的教育。在本土,民歌的关注和传承已如此缺失,那还怎么对外发展和推广它呢? (二)商业化严重。 现在传播推广壮族民歌文化的活动有如南宁国际民歌节、武鸣三月三民歌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