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交换实验报告

软交换实验报告
软交换实验报告

《交换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一:SIP呼叫

实验二:SIP消息跟踪

实验四:删除配置数据

班级

学号

姓名

2011/2012学年第一学期

实验一SIP呼叫实验

一、实验内容

通过中兴通讯软交换维护平台,配置有关局数据和用户数据,进行字冠分子,用Multiphone做呼入和呼出实验。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掌握软交换系统的呼叫处理特点,掌握SIP呼叫流程。

三、主要仪器设备

1微型计算机一台

2软件中兴通讯统一网络管理平台

3中兴通讯SS1B 一套

4IAD 一部

5耳机一副

6麦克风一个

四、实验步骤

第一部分:登录客户端

问题1:登录中兴通讯统一网络管理平台要经历哪些步骤?

答: 1. 双击桌面客户端登录小图标。

2. 登录

(1)用户名:student

(2)口令:ss1711

(3)服务器地址:192.168.100.230

(4)确定后进入中兴通讯统一网络管理平台。

(5)在“中兴通讯统一网络管理平台”界面下,右击拓扑根下的“ss1b(SS1)”,选择“配置管理”。

(6)进入“配置管理-ss1b”界面,双击图标“ZXSS10”。

(7)进入下一级界面后双击图标“SIPZ-sip”。

第二部分:SIP呼出

问题2:以你配置的数据为例,说明要进行SIP呼出,需要配置哪些数据?它们的作用是什么?

答:一、增加网关节点

1、配置管理-ss1b/新增SIP

2、12-SIP终端-拓扑配置

①节点号:506

②设备类型:12-SIP终端

③设备域名:506局局

④节点所属网关簇号:2

⑤节点名称:506局

⑥协议类型:SIP

⑦其他默认

⑧确定

二、增加局码和百号组

1、配置管理-ss1b/数据配置/用户配置/百号组配置

2、ss1b本局局码和百号组配置/增加/新增局码

3、新增本局局码配置:

①网络类型:1-南邮

②区域号:25

③局码:506

④本局用户号长:4

⑤局码名称:506局

⑥国家代码:86

⑦区域码长度:2

⑧确定

4、ss1b本局局码和百号组配置/,选中局码“1301”,增加/新增百号组。

5、新增百号组:

a)网关簇:2

b)用户号码类型:1-SIP…

c)中继群号:(空)

d)节点号:506

e)白号组:00

f)确定

6、“本局局码和百号组配置”变化如下图:

7、ss1b本局局码和百号组/退出

三、增加本局用户

1、配置管理-ss1b/数据配置/用户配置/本局用户配置

2、ss1b用户配置/增加(界面左下角)(在ss1b用户配置界面,注意现有的用户)

3、新增用户配置

①网络类型:1-南邮

②区域号:25

③其始用户号码:506000

④结束用户号码:506000(配了一个用户)

⑤基本属性:

a)用户类别:1-普通用户

b)用户号码类型:1-SIP号码

c)脉冲音频标志:(默认)

d)终端提供信号类型:(默认)

e)号码分析选择子:1

f)监听用的号码分析选择子:(空)

g)用户所处的网关节点号:506

h)其他默认

i)确定

4、ss1b用户配置/退出

四、增加SIP登记用户

1、配置管理-ss1b/协议配置/SIP配置/SIP登记用户配置。

2、ss1bSIP登记用户/增加

3、新增SIP登记用户:

①SIP应用索引:1

②用户标识:506

③用户帐号:sip:5060000@192.168.100.1(英文输入状态下)

④认证密码:506

⑤认证区域:(空)

⑥用户节点506

⑦网络类别:1-南邮

⑧区域号:25

⑨用户号码:5060000

⑩用户数目:1

?确定

配置以上数据的作用是:在ZXSS10 上新增506局和网关节点506,进行起使用户注册呼叫号码5060000,使该用户能够发起或者接收SIP呼叫。

问题3:如何使用软终端进行呼出?

答:1、运行MultiPhone

2、操作/注销/确定(注销以前登陆的用户)

3、操作/登陆(新用户登陆)

①帐号:5060000

②密码:506

③服务器:缺省

④其他默认

⑤登陆

4、输入号码:88880008(SIP话机号码), 点击“呼叫”。

5、听到SIP话机振铃,SIP呼叫结束。

第三部分:SIP呼入

问题4:如何配置号码分析数据?

答:增加字冠

1、数据配置/号码分析配置/号码分析配置

2、ss1b:号码分析配置界面,打开号码分析子管理树,选择号码分析子1/1-南邮/本地网号码分析器6。

3、增加/新增本局局码。(界面左下角)

4、本局局码/号码分析:

①分析字冠:506

②新的号码分析选择子:(空)

③计费索引:(空)

④号码流接收最多位长:8

⑤号码分析长度:4

⑥号码流接收最小位长:8

⑦用户号长:(空)

⑧依赖局码:506

⑨其他默认

⑩确定

问题5:实验中你如何配置Digmap 模板,为什么这样配置? 答:一、Digmap 模板增加

1、ss1b :号码分析配置/Digmap 模板

2、Digtiamap模板配置/增加:

①新增Digtiamap模板配置

②模板号:506

③名称:506

④Digmap串:(506xxxx)(英文输入状态下)

⑤确定

3、Digtiamap模板配置/退出

二、配置模版号1401,是与网关节点一致,Digmap串:(506xxxx)与用户5060000一致。

实验二SIP消息跟踪

一、实验内容

用Multiphone进行呼叫,跟踪SIP消息,分析SIP消息流程。

二、实验目的

通过本实验,要求掌握正常呼叫时的SIP消息流程。

三、主要仪器设备

1微型计算机一台

2软件中兴通讯统一网络管理平台

3中兴通讯SS1B 一套

4IAD 一部

5耳机一副

6麦克风一个

四、实验步骤

问题1:如何跟踪一次呼叫所涉及到的消息?

答:一、进入消息跟踪界面

1、中兴通讯统一网络管理平台/视图/工具箱

2、界面左侧,双击“主逻辑视图”,双击“100001[192.168.100.230:21099],

双击“ss1b”,右击“ss1b”,选择“通过服务器代理连接”

3、单击“ss1b/信令跟踪”

二、消息跟踪设置

1、跟踪/开始跟踪

2、跟踪条件设置,选中“SIP”,单击“设置”;

3、跟踪条件设置,选中“按URL跟踪”;

4、跟踪条件设置,URL文字框中输入“14010000”,单击“下一步”;

5、跟踪条件设置,“跟踪任务的持续时间”等设置项,取默认值,单击“下

一步”;

6、跟踪条件设置,本界面显示跟踪的设置信息,单击“下一步”;

7、跟踪条件设置,单击“确定”。

三、跟踪消息

1、用MultiPhone进行呼叫,主叫(或)被叫的号码为14010000。

2、观察跟踪界面中出现的消息

3、双击某消息查看详细说明。

4、跟踪/停止跟踪。

问题2:如何保存跟踪到的消息?

答:点左起第7个图标,进行保存,或者在“任务查看与撤消”内,也能找到该消息。

问题3:针对一次呼叫,请画出相应的软交换网络拓扑图,请画出本次呼叫的SIP 消息流程,并对消息做出解释。 答:一、网络拓扑结构

二、步骤简要说明如下:

1、主叫方A (UAC )向被叫方B(UAS)发送INVITE 请求,其消息体中包含SDP 描述,给出A 方要求的通信媒体类型,编码以及接收地址和端口号。

2、B 回送100响应,指示呼叫正在处理中。

3、B 回送180响应,指示被叫空闲,正在先被叫发送出来话提示信息。其消息体中包含SDP 描述,给出B 方选定的媒体类型,编码以及接收地址和端口号。藉此完成双方关于媒体信道的协商

4、B 回送200OK 响应,指示被叫已应答。

5、A 回送ACK 请求,表示已收到200OK 响应。此时,双方开始信。

UAC

代理服务器

重定向 服务器 定位 服务器

代理 服务器

定位 服务器

UAS

B

INVITE(1) 100 Trying(2) 180 Ringing(3) 200 OK(4) ACK(5)

通话(RTP 会话流)

BYE(6) 200 OK(7)

A

6、通信结束,A向B发送BYE请求。

7、B回送200OK响应,呼叫结束。

实验四删除配置数据

一、实验内容

通过中兴通讯软交换系统的统一网络管理平台,删除某号码的分析数据、删除某网关节点数据。

二、实验目的

掌握删除号码分析/网关节点操作过程。

三、主要仪器设备

1微型计算机一台

2软件中兴通讯统一网络管理平台

3中兴通讯SS1B 一套

4IAD 一部

5耳机一副

6麦克风一个

四、实验步骤

第一部分:删除号码分析过程

问题1:删除号码分析数据时操作顺序有何要求?

答:一、删除Digmap模板:

1、Ss1b:号码分析配置/Digmap模板

2、Digtiamap模板

①选重要删除的模板号(1301)

②删除,确认信息选择“是”。

③退出

二、删除字冠:

1、ss1b:号码分析配置界面,右上部分析字冠表中选中“1301”

2、右击该行,选择“删除局码”,确认信息选择“是”。

3、ss1b:号码分析配置/退出

第二部分:删除网关节点

问题2:删除网关节点操作的顺序有何要求?

答:一、删除P登记用户

1、配置管理-ss1b/协议配置/SIP配置/SIP登记用户

2、ss1bSIP登记用户界面。先查询,后删除

①起始用户号码:5060000

②查询

③选中要删除的用户

④删除

⑤退出

二、删除本局用户

1、配置管理-ss1b/数据配置/用户配置/本局用户配置(删除本局用户号码)

2、ss1b用户配置界面。先查询,后删除。

①起始用户号码:5060000

②查询

③选中要删除的用户

④删除

⑤退出

三、删除百号组和局码

1、配置管理-ss1b/数据配置/用户配置/百号组配置(删除百号组和局码)

2、选中要删除的局码

3、选中该局码中的要删除的百号组

4、删除/删除百号组

5、重复2)和3)删除该局码下的所有百号组

6、删除/删除局码

7、退出

四、删除网关节点

1、配置管理-ss1b,选中要删除的网关节点“SIP-506局”。

2、选中界面上面的删除图标删除该网关节点。

问题3:删除了号码分析数据与网关节点数据后,再次进行SIP呼叫,情况如何?答:再次进行SIP呼叫时,呼叫失败。

SIP实验报告

南京邮电大学 综合实验(软交换) SIP注册实验 姓名: 学号: 班级: 日期:2013年10月13日 内容与要求: 设计流程 ①熟悉环境? ②用自己用户登入,SIP配置实验)? ③学习协议流程(至少包括注册、正常呼叫、对端忙、重定向)? ④学习消息参数 (请求、相应消息所包含的头域,各个头中携带的参数)? ⑥选定程序设计题目设计实现方案? ⑦开源协议栈学习+ 题目实现? ⑧自己编程? ⑨测试? 综合实验程序设计 (开源代码基础上) 一、完善UA功能(使用SS1B测试) 1、完整正常主叫信令流程 2、完善UA配置、使用界面 二、完成服务器部分功能(使用multiphone测试) 3、注册服务器 4、无状态代理服务器 三、自拟题目 综合实验(软交换)注意事项: 1、关于资料 实验室客户端有协议原文、技术手册、学习资料、开源代码、使用手册和例子。其它资料需自己准备。 2、设计方案 每组一个设计方案,建议题目中任选一个或自己拟定都可以,组中同学要有各自

侧重点和分工。 3、编程语言 编译器不限,VC 、BCB 、DELPHI 、.NET. 语言 c 、c++、delphi 开源代码,实验室提供OSIP (C 语言编写),也可以自己下载其它开源代码 SIP 架构: 程序测 试:下载VC++6.0更新 SDK 获得 这两个API 文件。 再编译osip2,eXosip2和 osipparser2得到 加入到VC 和WINDOWS 的相应文件夹中,编译过程中需要以下2 个库文件 界面如下: 抓包显示注册,注销,呼叫以及挂断的消息。 文本的SIP 消息: 思考题: 软交换设备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数量 备注 软交换控制设备 ZXSS10 SS1b 1 硬件5万用户容量,软件200线用户license, 480线中继license 中继信令合一网关 ZXMSG7200 1 16E1,2 条64K 信令 link UP10业务平台 UP10 1 Web 客户端和业务服务器合一 媒体服务器 Mes 1 综合网管系统 ZXNMS 01 1 网管客户端和网管服务器合一,包含40 个网管客户端License 界 面 /配置数据 UDP 通信模块 协议消息解析 业务流程控制SIP 终端(代理)

软交换案例

上海虹桥机场软交换系统成功案例 2010-01-27 15年交换网络呼唤升级 作为上海第一个民用机场以及中国内地三大国际航空港之一,上海虹桥机场年旅客吞吐量高达三千万人次,但就在虹桥机场繁忙和辉煌的背后,一张程控交换网络已经使用了近15年之久,在网运行的设备也已经接近替换淘汰年限,不堪重负的交换网络在业务的驱使下升级迫切。 对于虹桥机场交换网络升级,需要新建设的软交换网络能够在原有程控交换网络的基础上平滑演进,稳步升级替换,使整个网络改建工程能够有序的实施。逐步实现新建设的软交换系统替换原有程控交换网络下的18000线用户。经过多方比较和考核,上海虹桥机场最终选择了由中兴通讯推荐的先进软交换技术,在此基础上建设一套新的程控交换网络,以提供更加丰富的业务,成功实现交换网络的“软”着落。 走近软着落网络 虹桥机场程控交换机新建和扩容项目,实际上是一个包含多业务的项目和系统,即以数据网络作为基础承载平台,软交换作为核心技术,为用户提供了丰富的业务,很好地解决了话音、数据业务的融合。 网络拓扑如下:

整个系统方案设计突出层次化、模型化、高可靠性的原则,确保网络在具有高性能、高安全可靠性的 同时具有良好的前瞻性和持续发展性。 中兴通讯将整个系统分为多个部分,主要包括了数据承载网络系统、NGN语音系统等,承载网是NGN 系统的基础,NGN语音系统是通讯网络的核心应用。另外还涵盖了业务和其他配套系统设计方案。 该系统的数据承载网,我们主要采用两层结构,双星形架构,每台接入设备到核心设备都提供冗余备 份链路,核心设备主备使用。 3台R10 T1200电信级高端路由器作为核心路由设备,2台承载接入层上行的语音业务,互备使用; 另外一台作为ADSL数据业务核心路由器,为全局上网业务提供连接运营商IP公网的出口。 38台ZXR10接入交换机,用于8个机房AG的接入和10处IP电话接入。每台AG上联4台接入交换机,其中2台语音接入交换机接入语音业务,一主一备;另外的两台数据接入交换机接入ADSL数据业务,而IP电话接入交换机直接上联核心路由器,在承载网的接入层实现语音业务和ADSL数据业务的物理分离, 保证了语音业务的安全可靠性。 NGN 语音系统采用基于全IP的软交换网络架构。在此网络架构中,核心控制层面采用大容量软交换控制设备:ZXSS10 SS1b,单套设备最大可以支持600万用户;本期项目中两套ZXSS1b硬件各配置可支持5万语音用户(硬件本身实际可支持10万AG语音用户),软件license各配置1.6万用户;同时配置大容量中继/信令网关MSG9000两套(MSG9000可最大支持33.6万中继),本期配置的MSG9000支持PRI和七号信令,各配置32条七号64k信令和32条PRI信令,同时各配置64E1;对于用于模拟用户和DSL用户接入的接入层设备,采用中兴通讯MSG5200,该设备可支持普通、反极性等模拟用户,可支持ADLSL2+、VDSL2等宽带接入用户,中兴MSG5200可支持自交换功能,在接入层网元节点和控制层节点连接故障时,独立完成 语音用户的内部互通。 综合业务接入网关ZXMSG 5200,主要用于将普通电话通过双绞线接入IP网络,实现VOIP业务和ADSL 接入。该项目中,西区6个站点配置MSG 5200,合计提供8000线模拟用户和500路ADSL接入;东区2个站点配置MSG 5200,合计提供8000线模拟用户和1000路ADSL接入。 边界网关设备ZXSS10 B200,放置于基于公网地址的运营商业务网与基于私网地址的用户驻地网之间,主要用于公网软终端用户或者IAD用户接入到私网中,使用户在公网中也能如在似网内用户一样,享用各种业务。在该项目中,配置两套B200,电源板、主控板、处理器板皆主备配置,接口板配置2GE光口和8FE 电口。 在核心侧同时配置一套综合网管系统:NetNumen N31,实现对全网网元的综合管理。其可管理的网元设备包括:SS1b、MSG9000、B200、MSG5200及相关数据设备。 对于计费,本期项目中配置的2台核心控制设备:SS1b负载均衡运作,相互容灾。每套SS1b配置一套计费服务器,分布实现对本区域内的用户话单的记录和汇总,按类放置后,可由计费中心通过FTP等方式 定期读取。 本期项目中配置的计费平台可对计费服务器话单进行读取,同时按照特定计费策略进行计费。

[工作]软件项目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计划

[工作]软件项目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计划系统名称 需求分析阶段的工作计划 1 项目经理: 项目经理 2 系统分析人员 分析员1 子系统1 分析员2 子系统2 分析员3 子系统3 分析员4 子系统4 … 3 需求分析进度 需求分析阶段的总体时间:起始日期-终止日期,根据具体工作安排如下: 1(项目启动:项目启动日期。 2(初步阶段:起始日期-终止日期,初步完成各子系统的全部业务的调研工作,并 整理出初步文档。 3(详细阶段:起始日期-终止日期,对初步需求文档进一步完善并认证。 4(评审阶段:起始日期-终止日期,提交需求文档,正式评审。整理评审中提出的 修改意见,并完成需求阶段的评审工作。 4 详细工作安排 4.1 项目启动

日期工作内容甲方参加人员国信人员目标日期 1(项目启动项目负责人、各个项目负责人和讲解软件工程的实 2(软件工程实施方子系统负责人、计系统分析人员施方法和实施风险, 法培训算机专业人员、主明确需求分析的工 3(需求分析培训要业务人员作内容和计划。 4(提出需求分析阶提出各个子系统的 段工作计划负责人员名单,准备 业务流程、单据和报 表。 4.2 初步阶段 4.2.1 子系统名称 日期工作内容甲方参加人员国信人员目标日期子系统总体调与该子系统有系统分析员1 了解该子系统 研关的业务主要系统分析员2 相关机构的职 负责人能和业务总体 流程日期-日期相关业务部门相关业务人员系统分析员1 向业务人员提交前一天调研 小结,并进一步 了解相关业务 流程日期-日期相关业务部门相关业务人员系统分析员2 同上日期-日期同其它子系统系统分析员1 了解本子系统 的接口系统分析员2 同其它子系统 的接口关系日期-日期机动日期-日期再次调研有关业务人员系统分析员1 解决前段调研

软交换技术

软交换技术 摘要:随着通信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对于宽带及业务的要求也在迅速增长,为了向用户提供更加灵活、多样的现有业务和新增业务,提供给用户更加个性化的服务,提出了下一代网络的概念,且目前各大电信运营商已开始着手进行下一代通信网络的实验。软交换技术又是下一代通信网络解决方案中的焦点之一,已成为近年来业界讨论的热点话题。我国网络与交换标准研究组已经完成了有关软交换体系的总体技术要求框架,863计划也对有关软交换系统在多媒体和移动通信系统方面的研究课题进行了立项。 关键词:网关、服务器、软交换技术 1.软交换概念的提出及定义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Manager、CallServer),实现PBX 功能(IPPBX)。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 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软交换概念一经提出,很快便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同和重视,ISC(International SoftSwitch Consortium)的成立更加快了软交换技术的发展步伐,软交换相关标准和协议得到了IETF、ITU-T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重视。 根据国际Softswitch论坛ISC的定义,Softswitch是基于分组网利用程控软件提供呼叫控制功能和媒体处理相分离的设备和系统。因此,软交换的基本含义就是将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从而实现呼叫传输与呼叫控制的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软交换主要提供连接控制、翻译和选路、网关管理、呼叫控制、带宽管理、信令、安全性和呼叫详细记录等功能。与此同时,软交换还将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和业务应用层相连,可方便地在网络上快速提供新的业务。

华为软交换信令与协议处理原理

目录 第3章信令与协议处理原理..................................................................................................... 3-1 3.1 TDM承载信令处理路径 ..................................................................................................... 3-1 3.2 IP承载信令处理路径.......................................................................................................... 3-3 3.2.1 MTP3/M2UA承载ISUP/INAP的处理路径.............................................................. 3-3 3.2.2 M3UA承载ISUP/INAP的处理路径......................................................................... 3-6 3.2.3 UDP承载MGCP/H.248的处理路径 ....................................................................... 3-7 3.2.4 IP承载H.323的处理路径 ..................................................................................... 3-10 3.2.5 UDP承载SIP的处理路径..................................................................................... 3-14 3.2.6 IUA承载DSS1的处理路径................................................................................... 3-17 3.2.7 V5UA承载V5.2的处理路径.................................................................................. 3-18

拓扑建立及配置实验报告

拓扑建立及配置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本仿真软件中软交换拓扑结构的搭建和配置方法。 2、掌握本仿真软件中终端注册的配置方法并在软交换上进行注册。 二、实验器材 机房 软交换中心设备 二层交换机 PC IP电话 三、实验原理 软交换是一种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NGN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的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 简单地看,软交换是实现传统程控交换机的“呼叫控制”功能的实体,但传统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和业务结合在一起的,不同的业务所需要的呼叫控制功能不同,而软交换是与业务无关的,这要求软交换提供的呼叫控制功能是各种业务的基本呼叫控制。 软交换技术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软交换技术区别于其它技术的最显著特征,也是其核心思想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a、生成接口 软交换提供业务的主要方式是通过API与“应用服务器”配合以提供新的综合网络业务。与此同时,为了更好地兼顾现有通信网络,它还能够通过INAP与IN中已有的SCP配合以提供传统的智能业务。 b、接入能力 软交换可以支持众多的协议,以便对各种各样的接入设备进行控制,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并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网络的作用。 c、支持系统 软交换采用了一种与传统OAM系统完全不同的、基于策略(Policy-based)的实现方式来完成运行支持系统的功能,按照一定的策略对网络特性进行实时、智能、集中式的调整和干预,以保证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作为分组交换网络与传统PSTN网络融合的全新解决方案,软交换将PSTN的可靠性和数据网

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阶段要做些什么 一、产品设计开发流程 需求分析 ->功能设计 ->交互设计 ->视觉设计(评审) ->开发测试(走查) ->上线运营(循环) 二、需求分析概述 三、相关定义 需求:通俗来说即谁在什么情况下想干什么。这里就涉及到了“目标用户”“使用场景”“用户目标” 。 目标用户:是在人群细分的基础上得出的,需要考虑细分时的潜在用户量(市场份额)和用户质量(市场价值)。 使用场景:是需要根据具体场景特点来分析如何满足需求。 用户目标:即我们日常讨论的用户的需求。然而表层的目标和底层的需求还是有差别的,目标是不同用户在自己的认知范围内对自己的需求做出的一种反馈,由于大众认知偏差大,所以需求相似但目标相异,这就要求我们在众多的用户反馈中去剖析提取真实的需求。 产品:是指满足人们某种需求并能被使用和消费的东西,包括有形的物品和无形的服务。这里就涉及到了“使用人群”“主要功能” “产品特色” 。 使用人群: 指经过需求分析和性价比考量后确定服务的对象,也就是说制造者会分析这个产品会被哪些人需要、这些人有没有盈利价值、产品做起来难不难。使用人群也涉及到了一个概念:用户自画像(即用户信息标签化,以后再详细讨论这点) 主要功能: 也就是用户使用产品的根本原因,解决用户的核心需求。 产品特色: 核心需求容易抓,用户为何选你不选他?这便是同行竞争的核心点,也是运营推销的切入点。 优秀的产品: 首先要能解决需求,这是产品的根本价值所在。其次是要有良好体验,这是产品出类拔萃的前提。最后还要有用户粘性,这是商业价值的源头。 四、需求分类 我们经常说要去发现用户的需求,通过日积月累,我们为何不能把所有的需求总结起来呢?这样以后每次遇到新的需求,便能迅速的剖析出其本质,确定核心需求。目前主要考虑的为两方面,一是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二是对人性欲望的探讨。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生理(含衣食住行性)、安全(含健康和财产)、归属(社交、感情和团队)、尊重(自尊他尊、地位)、自我实现(理想)。 人性欲望:性欲、虚荣、贪婪、懒惰、窥探、休闲、求知、猎奇、从众等。 这里可以探讨的内容较多,就暂不展开了,后续会再用一篇文章来分享。 五、需求获取 对于产品上线前,可以通过对自家产品的分析和竞品的分析来确定我们的核心功能都解决了哪些需求,这些需求质量高不高。此外还能通过用户调研去分析具体 场景下的用户诉求,便于后期的产品迭代。 那对于产品上线后,需要得到用户对产品的一个反馈,这个反馈包括直接的收集用户反馈进行分析,还有间接的通过数据进行分析,比如分析日活和次日留存等数据来整体判断产品的质量,通过某个流程的转换率来判断流程设计的合理性等。

软交换的十大功能介绍

软交换的十大功能介绍 随着电信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向下一代网络(NGN)的逐步演进,软交换技术正扮演着关键角色,日益成为电路交换和分组交换网络进行融合的技术纽带。因此,软交换技术在电信网中的应用越来越引起电信界的高度重视。国际软交换协会(ISC)对软交换的定义是“软交换是提供呼叫控制功能的软件实体”。我国信息产业部电信传输研究所对软交换的定义是“软交换是网络演进以及下一代分组网络的核心设备之一,它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软交换具有十大功能: 一、媒体网关接入功能 媒体网关功能是接入到IP网络的一个端点/网络中继或几个端点的集合,它是分组网络和外部网络之间的接口设备,提供媒体流映射或代码转换的功能。例如,PSTN/ISDNIP中继媒体网关、ATM媒体网关、用户媒体网关和综合接入网关等,支持MGCP协议和H.1248/MEGACO协议来实现资源控制、媒体处理控制、信号与事件处理、连接管理、维护管理、传输和安全等多种复杂的功能。 二、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 呼叫控制和处理功能是软交换的重要功能之一,可以说是整个网络的灵魂。它可以为基本业务/多媒体业务呼叫的建立、保持和释放提供控制功能,包括呼叫处理、连接控制、智能呼叫触发检出和资源控制等。支持基本的双方呼叫控制功能和多方呼叫控制功能,多方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多方呼叫的特殊逻辑关系、呼叫成员的加入/退出/隔离/旁听等。 三、业务提供功能 在网络从电路交换向分组交换的演进过程中,软交换必须能够实现PSTN/ISDN交换机所提供的全部业务,包括基本业务和补充业务,还应该与现有的智能网配合提供智能网业务,也可以与第三方合作,提供多种增值业务和智能业务。 四、互连互通功能 下一代网络并不是一个孤立的网络,尤其是在现有网络向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演进中,不可避免地要实现与现有网络的协同工作、互连互通、平滑演进。例如,可以通过信令网关实现分组网与现有7号信令网的互通;可以通过信令网关与现有智能网互通,为用户提供多种智能业务;可以采用H.323协议实现与现有H.323体系的IP电话网的互通;可以采用SIP 协议实现与未来SIP网络体系的互通;可以采用SIP或BICC协议与其他软交换设备互联;还可以提供IP网内H.248终端、SIP终端和MGCP终端之间的互通。 五、协议功能 软交换是一个开放的、多协议的实体,因此必须采用各种标准协议与各种媒体网关、应用服务器、终端和网络进行通信,最大限度地保护用户投资并充分发挥现有通信网络的作用。这些协议包括H.323、SIP、H.248、MGCP、SIGTRAN、RTP、INAP等。

移动互联 实验报告

北京联合大学 实验报告 课程(项目)名称:移动互联 学院:自动化专业:自动化 班级:自控 1103B 学号:2011100329327 姓名:张淑敏成绩: 2015年1月18日

一、任务与目的 设计一个闹钟(计时结束后可设置为提示窗、播放音乐及振动)。 1.构建一个定时应用 2.定时时间到后可以显示提示框 3.同时可以播放指定的音乐 4.也可选择音乐与震动一起 二、原理 (1)闹钟设置: 在Android中可以通过AlarmManager来实现闹钟,AlarmManager类是专门用来设定在某个指定的时间去完成指定的事件。AlarmManager提供了访问系统警报的服务,只要在程序中设置了警报服务,AlarmManager就会通过onReceive()方法去执行这些事件,就算系统处于待机状态,同样不会影响运行。可以通过Context.getSystemService方法来获得服务。 要实现闹钟,首先需要创建一个继承自BroadcastReceive的类,实现onReceive方法来接收这个Alarm服务,然后通过建立Intent和PendingIntent 连接来调用Alarm组件。 (2)播放音乐: MediaPlayer类用来播放音频、视频和流媒体,MediaPlayer包含了Audio 和Video的播放功能,在Android的界面上,Music和Video两个应用程序都是调用MediaPlayer实现的。 任何MediaPlayer对象都必须先处于准备状态,然后才开始播放。 (3)震动: 开始震动有两个接口 1 . vibrator.vibrate(2000);//震动指定时间,数据类型long,单位为毫秒,一毫秒为1/1000秒 2. vibrator.vibrate(new long[]{100,10,100,1000}, -1);//按照指定的模式去震动。 数组参数意义:第一个参数为等待指定时间后开始震动,震动时间为第二个参数。后边的参数依次为等待震动和震动的时间 第二个参数为重复次数,-1为不重复,0为一直震动 取消震动 vibrator.cancel();//取消震动,立即停止震动 震动为一直震动的话,如果不取消震动,就算退出,也会一直震动 最重要的,增加权限,否则运行时出错 三、内容与步骤 (1)闹钟设置创建Activity01.java 程序:package com.yarin.android.Examples_07_07; import java.util.Calendar;

软交换的常见协议以其作用

软交换的常见协议以其作用 北京邮电大学 一.前言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由于软交换既能执行与基于硬件的传统电话交换机相同的功能,又能同时处理IP通信,软交换技术降低网络成本并且使得运营商能更快地获得收入。 二.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技术是NGN网络的核心技术,为下一代网络(NGN)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提供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软交换技术独立于传送网络,主要完成呼叫控制、资源分配、协议处理、路由、认证、计费等主要功能,同时可以向用户提供现有电路交换机所能提供的所有业务,并向第三方提供可编程能力。 三. 软交换体系的结构 软交换技术是电路交换网向分组网演进的核心技术。它的主要设计思路是:业务/控制与传递/接入分离,各实体间通过标准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因此广义上,软交换就是一种解决方案,是一系列采用标准协议的各网络设备的总称。软交换网络的体系结构如下图所示。 四.软交换的常见协议极其作用 软交换所使用的协议非常多,包括H.248、SCTP、ISUP、TUP、INAP、H.323、RADIUS、SNMP、SIP、M3UA、MGCP、BICC、PRI、BRI等。这些协议将规范整个软交换的研发工作,使产品从使用各厂家私有协议阶段进入使用业界共同标准协议阶段,各厂家之间产品互通成为可能,提供一个标准、开放的系统结构,各网络部件可独立发展。 下面对几个主要协议做简单介绍。 1. H.248协议 H.248协议,也称为Megaco协议,是MGC与MG之间的一种媒体网关控制协议,它是在早期的 MGCP协议基础上改进而成。应用于媒体网关与软交换之间及软交换与 H.248/ Megaco 终端之间。H.248协议引入终端和关联的概念。终端是MG中的逻辑实体,可以发送或接收

宽带通信网综合实验报告

《宽带通信网综合实验报告》 组员:XX 组员:XX 学院:通信工程学院

FTTx实验 【实验步骤和结果】 1、根据图13所示,搭建系统,其中三台ONU接计算机终端,还有一台ONU 接IPTV机顶盒。用ping命令检查接入系统是否可以连通?如果不能连通,请分析原因。如果可以连通,使用tracert命令检查路由,并给出HTTx的路由信息。 图1(ping) 图2(tracert) 2、用ipconfig检查接入终端的IP地址和网关,记录下来,并与LAN接入的地 址相比较,它们有什么不同?原因是什么? 经比较发现,两个地址的网段不同。

图3为ipconfig命令 图4为LAN接入地址 3、用telnet远程登录R4101路由器,记录有关光接口的配置信息。 ESR实验 【实验步骤和结果】 1、搭建系统,将三台S2016交换机组成一个ESR环,确定主节点为S2016(1),从节点 为S2016(2)和S2016(3)。

(1)先配置主交换机: (2)进入ESR配置模式,并将该交换机配置成主站: (3)置ESR环所用接口和VLAN,并使能该ESR: (4)配置从交换机: 先对S2016(2)进行配置:

步骤同上,对S2016(3)进行相同配置。 (5)使用ping 192.168.6.254命令查看网络,网络连通成功。 3、人为切断ESR环路,由于前面对主、从交换机的成功配置,使得ESR域的master node 控制其第二接口的阻塞实现了保护倒换功能。系统正常运行。

WLAN实验 【实验步骤和结果】 1、按照上面介绍的无线AP和连接计算机的配置方法进行配置,配置完成后, 用无线网卡接入(注意输入密钥),连接后,使用ping 192.168.0.1命令查看网络是否连通?如果网络连通,使用ipconfig命令查看连接计算机的IP地址、网关以及DNS,记录相关信息。使用tracert 192.168.0.1命令查看路由,并分析该路由。 图1 (配置界面图)

SAAS云计算实验报告

云计算 实验报告

目录 一、实验目的 (1) 二、实验容 (1) 三、实验原理 (1) 四、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 (5) 五、实验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法 (9) 六、实验结论 (10)

实验目的 了解什么是saas 平台。 通过一些实际应用了解saas平台的运作模式。 SaaS 模式与传统许可模式的区别。 SaaS别于传统软件的三个特性。 二、实验容 实验一: 1. 调研分析SAA定义及特征。 1.定义:SaaS是Software-as-a-service(软件即服务)的简称,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应用软件的 成熟,而在21世纪开始兴起的一种完全创新的软件应用模式。它与“on-demandsoftware ”(按需软件),the 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ASP ,应用服务提供商),hosted software(托管软件)所具有相似的含义。它是一种通过Internet 提供软件的模式,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用户不用再购买软件,而改用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b的软件,来管 理企业经营活动,且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服务提供商会全权管理和维护软件,软件厂商在向客户提供互联网应用的同时,也提供软件的离线操作和本地数据存储,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购的软件和服务。 特征:对用户而言,和应用传统软件相比,软件即服务(SaaS)具有四大特点,即低建设成本、低维护成本、低应用门槛、低投入风险。 软件即服务(SaaS)是一种通过Internet提供软件的模式,厂商将应用软件统一部署在自己的服务器上,客户可以根据自己实际需求,通过互联网向厂商定购所需的应用软件服务,按定购的服务多少和时间长短向厂商支付费用,并通过互联网获得厂商提供的服务。用户不用再购买软件,而改用向提供商租用基于Wet的软件,来管理企业经营活动,且无需对软件进行维护,服务提供商会全权管理和维护软件,让用户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其定购的软件和服务。对于许多小型企业来说,SaaS是信息化的一种新型模式,它 消除了企业购买、构建和维护基础设施和应用程序的需要。在这种模式下,客户不再象传统模式那样花费大量投资用于硬件、软件、人员,而只需要支出一定的租赁服务费用,通过互联网便可以享受到相应的硬件、软件和维护服务,享有软件使用权和不断升级。 三、实验原理 SaaS 是一种软件布局模型,其应用专为网络交付而设计,便于用户通过互联网

2020年版软交换关键技术和协议

2020年版软交换关键技术和协议 众望所归—于基于IP软交换的关键技术与协议北京邮电大学战晓苏软交换技术结合了传统的语音网络的可靠性和新兴的IP技术的灵敏性与有效性优点,能使现有公共交换电话网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使公共交换电话网稳步地实现向IP数据网的转移。 基于IP软交换的技术特点软交换技术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技术的发展:一是IP技术应用于通信领域,胜利地研究出基于VoIP技术的IP电话。 二是将电信网络中的互联设备——网关功能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只负责例外网络的媒体格式的适配转换,称之为媒体网关(MGW);另一部分是网关的所有控制功能单独设置,称之为媒体网关控制器(MGC)。 三是智能网技术。 智能网将业务控制和呼叫控制分离,提出了独立于交换网络的业务控制架构。 上述三方面技术为软交换技术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如下:·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 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使得呼叫控制功能与承载网络之间无过多的依存关系,这在目前多网并存的情况下,为实现承载层网络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软交换实现的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等。 ·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 它使业务真正地从网络中独立出来,为缩短新业务开发周期提供了优良的条件。 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使软交换具备了灵敏的业务提供方式,用户可以自行配置和定义自己的业务特征,不必关心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以及终端类型,真正实现“业务由用户编程实现”的设想。

·采用开放式业务接口(API)及标准协议。 软交换把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与业务应用层相连。 各功能实体(控制层设备和传输层设备)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与通信,使业务提供者解放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相结合,实现业务转移。 这样,下一代网络中的功能部件就可以独立发展、扩容和升级,也使各运营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全部或部分地利用软交换体系的产品,采用适合自己的网络解决方案。 软交换技术参考模型图1为ISC(国际软交换协会)推荐的软交换技术参考模型,这一参考模型涉及到传输平面、控制平面、应用平面、数据平面和管理平面等五个平面。传输平面处于最底层,负责语音视频等详尽承载数据的传送,包括交换功能、逻辑端口功能、适配功能和物理信令功能等,与传输平面相关的参考点有A、B、C。 其中:A为信令信道,采用IETF IPS7协议;B参考点处于逻辑端口功能和设备控制功能之间,采用MGCP、MeGaCo、IPDC、;C参考点采用VSI、GSMP等协议。 传输平面与外部的接口1采用TDM话路或分组链路,包括带内信令。 控制平面处于第二层,提供控制功能,如信令处理、承载连接控制、设备控制、呼叫腿(Leg)控制、网守(Gatekeeper)和代理信令等功能。 其中:参考点D位于信令处理功能和数据库功能之间,采用TCAP信令;参考点E在信令处理功能和会话控制功能之间,采用TCAP信令,用于IN请求等传送,业务逻辑对呼叫的控制等消息传送;参考点F 1、F2分别采用呼叫控制API和承载连接控制API,如TAPI、JTAPI等。 ()、SIP、TCAP(TCAP/SCCP/M3UA/SCTP/IP)等协议和信令。 第三层应用平面提供业务和应用控制功能,包括会话控制、业务逻辑、翻译、路由及策略等功能。其中:H参考点介于会话控制功能和业务逻辑功能之

IP PBX与软交换

对于一个实用的IP语音系统,几个功能模块是必不可少的: 媒体转换:在模拟或数字语音信号和IP语音编码之间进行转换; 信令转换:模拟的FXS/FXO信令,数字的PRI、SS7号信令,必须和SIP 协议、H.323协议进行转换; 通话控制:网关设备接收到一个呼叫后,必须知道如何处理这个呼叫,一般情况下,都是上报控制设备进行处理。对于H.323的网关,上报网守(Gatekeeper),对于SIP网关,上报SIP Server处理。 另外,对于一些系统,还需要个业务控制模块,来实现一些增值的业务功能,如电话会议、语音邮箱等。 从功能上看,IPPBX和软交换平台都有通话控制功能,终端网关设备都可以注册到其上,实现之间的通话。那么,它们之间有何区别呢,该如何选择呢?具体到高鸿的产品,该如何在新推出的IPPBX产品MG3000-X100和软交换平台产品SS3000-V/E/T之间进行选择呢? 在回答这问题之前,我们可以看下两类产品的区别: 接口――MG3000-X100产品除了有数据网络方面的Ethernet接口外,还有语音方面的接口FXS/FXO接口(后续版本还会有E1接口);而SS3000系列产品,只有数据网络方面的接口Ethernet接口; 规模――MG3000-X100除了本身连接的普通电话机用户外,还允许100左右的注册用户,一般允许通话数在10路左右;而软交换平台则不一样,最小的SS3000-V平台允许200路通话,允许2000注册用户;SS3000-E允许500路通话,允许10000注册用户;SS3000-T则更大,允许2000路通话,并且还可以扩充,注册用户数也是以万为单位; 很明显,软交换平台只有通话控制和业务实现功能;而IPPBX除了通话控制和业务实现外,还有媒体转换和信令转换功能。从功能上看,可以简单地理解:IPPBX =软交换平台+网关。但从容量上看,IPPBX的容量远不是软交换平台的对手。 IPPBX和软交换平台各有侧重,不是互相取代的关系,而更应是一个互相配合的关系。一般而言,在下列应用场合下首选IPPBX: 小规模用户。如小型企业,大型企业的分支机构。对于这类应用,终端和IPPBX一般都在一个局域网内。不需要公网连接,IPPBX和终端网关也可以组成一个完整的电话系统。局域网不断,电话网就不断。另外,IPPBX本身带媒体及信令交换功能,即使局域网瘫痪了,IPPBX直接连接的话机、外线之间还是可以组成一个电话系统正常工作。 对于中大规模用户,IPPBX显然不能满足其需求,这时就只能在软交换平台之间进行选择了。

软交换关键技术与协议

基于IP软交换的关键技术与协议 软交换技术结合了传统的语音网络的可靠性和新兴的IP技术的灵活性与有效性优点,能使现有公共交换电话网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并使公共交换电话网稳步地实现向IP数据网的转移。 基于IP软交换的技术特点 软交换技术的产生主要基于以下三方面技术的发展: 一是IP技术应用于通信领域,成功地研究出基于VoIP技术的IP电话。 二是将电信网络中的互联设备——网关功能分解为两部分:一部分只负责不同网络的媒体格式的适配转换,称之为媒体网关(MGW);另一部分是网关的所有控制功能单独设置,称之为媒体网关控制器(MGC)。 三是智能网技术。智能网将业务控制和呼叫控制分离,提出了独立于交换网络的业务控制架构。 上述三方面技术为软交换技术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 软交换技术的主要特点如下: ·呼叫控制与承载分离。软交换技术的基本思想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传输层)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使得呼叫控制功能与承载网络之间无过多的依存关系,这在当前多网并存的情况下,为实现承载层网络融合提供了有利条件。 软交换实现的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拆除会话)和信令互通(如从No.7到IP)等。 ·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它使业务真正地从网络中独立出来,为缩短新业务开发周期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业务控制与呼叫控制分离使软交换具备了灵活的业务提供方式,用户可以自行配置和定义自己的业务特征,不必关心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以及终端类型,真正实现“业务由用户编程实现”的设想。 ·采用开放式业务接口(API)及标准协议。软交换把网络资源、网络能力封装起来,通过标准开放的业务接口与业务应用层相连。各功能实体(控制层设备和传输层设备)之间通过标准的协议进行连接与通信,使业务提供者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相结合,实现业务转移。这样,下一代网络中的功能部件就可以独立发展、扩容和升级,也使各运营商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全部或部分地利用软交换体系的产品,采用适合自己的网络解决方案。 软交换技术参考模型 图1为ISC(国际软交换协会)推荐的软交换技术参考模型,这一参考模型涉及到传输平面、控制平面、应用平面、数据平面和管理平面等五个平面。 传输平面处于最底层,负责语音视频等具体承载数据的传送,包括交换功能、逻辑端口功能、适配功能和物理信令功能等,与传输平面相关的参考点有A、B、C。其中:A为信令信道,采用IETF IPS7协议;B参考点处于逻辑端口功能和设备控制功能之间,采用MGCP、MeGaCo、IPDC、Q.931等协议;C参考点采用VSI、GSMP等协议。传输平面与外部的接口1采用TDM话路或分组链路,包括带内信令。 控制平面处于第二层,提供控制功能,如信令处理、承载连接控制、设备控制、呼叫腿(Leg)控制、网守(Gatekeeper)和代理信令等功能。其中:参考点D位于信令处理功能和数据库功能之间,采用TCAP信令;参考点E在信令处理功能和会话控制功能之间,采用TCAP信令,用于IN请求等传送,业务逻辑对呼叫的控制等消息传送;参考点F1、F2分别采用呼叫控制API和承载连接控制API,如TAPI、JTAPI等。控制平面与外界的接口2采用H.323(H.225/H.245)、SIP、TCAP(TCAP/SCCP/M3UA/SCTP/IP)等协议和信令。 第三层应用平面提供业务和应用控制功能,包括会话控制、业务逻辑、翻译、路由及策略等功能。其中:H参考点介于会话控制功能和业务逻辑功能之间,采用JAIN、Parlay等公共API;G参考点和I参考点采用TCAP、LDAP等协议;J参考点尚未定义。应用平面与外界的接口3采用H.323(H.225)、SIP、JCAT等协议。 数据平面提供数据库功能,如计费服务,其具体功能、参考点和接口另文讨论。 管理平面提供管理功能,包括对网络操作/控制、网络鉴权、网络维护和网络实体等管理,管理接口采用SNMP v2、CMIP等协议。 基于软交换技术网络的体系结构 基于软交换的网络体系结构分成媒体接入层、传输服务层、控制层和业务应用层,软交换的核心位于控制层。 ·媒体接入层:设有各种网关,用于实现异构网络到核心传输网以及异构网络之间的互连互通。 媒体网关负责管理PSTN与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互通,以及不同媒体、信令的相互转换(协议分析、语音编解码、回声消除、数字检测和传真转发等)。 信令网关负责提供SS7信令网络(SS7链路)和分组数据网络之间的交换(包括协议ISUP、TCAP等的转换)。 无线网关负责移动通信网到分组数据网络的交换。 软交换通过提供基本的呼叫控制和信令处理功能,对网络中的传输和交换资源进行分配和管理,在这些网关之间建立呼叫或进行已定义的其他复杂处理,并生成本次处理的详细记录。 ·传输服务层:提供各种信令和媒体流传输的通道。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混合网络的传输网可以是IP、ATM或其他任何类型的分组网络,但是更倾向使用IP分组网。 ·控制层:提供呼叫控制、连接控制和协议处理能力,并为业务应用层提供访问底层各种网络资源的开放式接口。IP网络用于传统数据业务时没有呼叫连接的概念,但是用于电信业务时,通信双方还是需要先建立某种联系(如确定对方端口地址)。这种联系控制机制在IP网络中被称为会话控制,类似于电信中的呼叫控制。 控制层组成主要是软交换设备。软交换通过与各种媒体网关的交互作用,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业务层融合。 ·业务应用层:决定提供和生成哪些业务,并通知控制层做出相应的处理。该层有多种业务生成服务器,提供各种业务控制逻辑,完成增值业务处理。 应用服务器提供执行、管理、生成业务的平台,负责处理与控制层中软交换的信令接口;驻留在应用服务器内的应用程序接口(API),为下面的业务和交换功能提供接入和生成的手段;应用服务器也可单独生成和提供各种各样增强的业务。 媒体服务器用于提供专用媒体资源(IVR、会议、传真)的平台,并负责处理与媒体网关的承载接口。 基于软交换技术的混合网络采用分层、开放的体系结构,使上层业务与底层的异构网络无关,体现了业务驱动的理念,为实现多网融合和灵活的业务提供创造了条件。 与软交换技术密切相关的协议 软件交换技术的目标是建设一个能够提供话音、数据、多媒体等多种业务的,集通信、信息、电子商务、娱乐于一体,满足自由通信的分组融合网络。为了实现这一目标,IETF、ITU-T、ISC、IPCC 制定并不断完善系列标准协议,如H.248/Megaco、SIP、BICC、SIGTRAN、H.323等。 1. 主要协议 (1)SIP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会话初始协议) IETF制定的多媒体通信系统框架协议之一,它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应用层控制协议,独立于底层协议,用于建立、修改和终止IP网上的双方或多方多媒体通信,即多媒体业务域间采用SIP协议。SIP是在SMTP(简单邮件传送协议)和HTTP(超文本传送协议)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SIP用来生成、修改和终结一个或多个参与者之间的会话。这些会话包括因特网多媒体会议,因特网(或任何IP网络)电话呼叫和多媒体发布。为了提供电话业务,SIP还需要不同标准和协议的配合,例如,实时传输协议(RTP)、能够确保语音质量的RSVP、能够提供目录服务的LDAP、能够鉴权用户的RADIUS,并实现与当前电话网络的信令互联等。 SIP协议借鉴了HTTP、SMTP等协议,还与RTCP、SDP、RTSP、DNS等协议配合,支持代理、重定向、登记定位用户等功能,支持用户移动。 (2)BICC协议(Bearer Independent Call Control protocol, BICC协议)解决了呼叫控制和承载控制分离的问题,使呼叫控制信令在各种网络上承载,包括MTP SS7网络、ATM网络、IP网络。BICC协议由ISUP演变而来,是传统电信网络向综合多业务网络演进的重要支撑工具,即电话业务域和多媒体业务域间采用BICC协议。 BICC协议由CS1(能力集1)逐步向CS2、CS3发展。CS1支持呼叫控制信令在MTP SS7、ATM上的承载,CS2增加了在IP网上的承载,CS3则关注MPLS、IP QoS等承载应用质量以及与SIP的互通问题。 (3)H.248/Megaco(Media Gataway Control Protocal) IETF、ITU-T制定的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用于媒体网关控制器和媒体网关之间的通信。H.248协议又称为MeGaCo/H.248。 H.248/Megaco协议是网关分离概念的产物。网关分离的核心是业务和控制分离,控制和承载分离。这样使业务、控制和承载可独立发展,运营商在充分利用新技术的同时,还可提供丰富多彩的业务,通过不断创新的业务提升网络价值。 H.248/Megaco是在MGCP协议(RFC2705定义)的基础上,结合其他媒体网关控制协议特点发展而成的一种协议,它提供控制媒体的建立、修改和释放机制,同时也可携带某些随路呼叫信令,支持传统网络终端的呼叫。该协议在构建开放和多网融合的NGN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SIGTRAN IETF的一个工作组,其任务是建立一套在IP网络上传送PSTN/ISDN信令的协议,SIGTRAN协议包括SCTP、M2UA、M3UA,提供了和SS7 MTP同样的功能,SIGTRAN协议栈如图2所示。 ·SCTP:流控制传送协议,用于在IP网络上可靠地传输PSTN信令,可替代TCP、UDP协议;SCTP在实时性和信息传输方面更可靠、更安全;TCP为单向流,且不提供多个IP连接,安全方面也受到限制;UDP 不可靠,不提供顺序控制和连接确认. ·M2U A:MTP2用户适配,支持MTP3互通和链路状态维护,提供与MTP2同样的功能。 ·M3UA: MTP3用户适配,支持MTP3用户部分互通,提供信令间编码和IP地址的转换。 ·SUA:信令用户适配,支持SCCP用户互通,相当于TCAP Over IP。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