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复杂的方程(案例)

稍复杂的方程(案例)
稍复杂的方程(案例)

《稍复杂的方程(一)》教学案例

武汉市江岸区汉铁小学张玲

内容摘要:本节课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为主题,采用了激、导、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固认识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并初步了解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基本性质,并能运用它解简易方程,较好的解决了教学列方程和解方程的双重任务。

关键词:自主探究、方程的意义、等式的基本性质、解简易方程设计意图:新课程标准对于“方程”这部分内容在本学段有以下几个具体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会用字母表示数。2、结合简单的实际情境,了解等量关系。3、了解方程的作用,能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4、能解简单的方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这节课的教学内容确立了这样三个教学目标:1.能根据等式的基本性质解形如ax±b=c的方程,初步学会列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2.培养学生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学生思维灵活性,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3.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数学运用意识与规范书写和自觉检验的习惯。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

1、解方程

X-20=4 3X=2.7

2、说出下列各题的等量关系。

(1)红花比黄花少4朵。

(2)女生:

男生:

二、探究新知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喜欢足球吧!老师还知道,这款黑白相间的足球是1970年墨西哥世界杯的比赛用球。此后一系列世界杯用球都是在此基础上加以改进的。

(二)根据情景,提炼编题

1、出示例1情景图,一起观察。

问:同学们能从图中获得什么信息?

2、根据信息编题

问:你能否从中选择一些信息,编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呢?

(三)分析数量关系,列方程

1、指导画出线段图,帮助理解数量关系

2、整理数量关系

问:你能很快地说出白色皮和黑色皮数量之间的关系吗?(学生小组交流)学生汇报,老师板书:黑色皮块数×2-白色皮块数=4

黑色皮块数×2-4=白色皮块数

黑色皮块数×2=白色皮块数+4

2、指导设未知数

问:这些关系式中那些量是已知的?那些量是未知的?

未知的数量怎么办?

3、列方程

依据这些关系式,你能自己列方程吗?

(四)探究解稍复杂方程的方法

1、认识结构的不同

观察,问:今天列的方程与以前的方程有什么不同?

师:这是一道含有两步计算的稍复杂的方程。

板书课题:稍复杂的方程

2、探究解稍复杂方程的方法

问:怎样解这样的方程呢?

学生小组讨论。

指名汇报,共同明确:先把2x看成一个整体

3、学生试解方程(指名板书)

4、评价,强调书写格式

5、巩固练习:余下的方程选择其一进行解答。

6、检验,写答。(指导放入原题中检验)

三、巩固拓展

1、解方程书P66第1题

2、解决问题:书P67第5题

四、全课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

课后反思:

《稍复杂的方程》是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过去,解方程的教学与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是分开进行的,前者属于计算,后者属于应用。而现在,在学习“稍复杂的方程”时,是由实际问题引入方程,使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求解方程并检验。我知道教材这样的处理有助于学生理解解方程的过程,同时也有利于加强数学知识与现实世界的联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正是由于这节课担负着教学列方程和教学解方程的双重任务,所以本节课对于学生要掌握的知识量来说是非常大的,那么,如何才能让列方程与解方程两者并重的这一内容在一节课里得到很好的解决呢?

具体来说,我的收获如下:

1、教师的“导”要扎实有效。本课教学的难点是如何正确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其实,这不仅是学生,就包括我们成人在内,在遇到列方程解应用题时都要认真考虑如何正确设未知数,找出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所以在这一环节,我有必要帮助学生一步步突破这个难点。而在这一环节,我虽然做了很多铺垫,但还应加强,例如线段图利用得还可以再充分点。在复习题(2)看线段图说数量关

系后,可追问“根据数量关系说出比多少的句子”。让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内化、升华。

2、合作学习,自主探究,一直是新课程所倡导的,也是培养新时期学生所需要的,但它应该合作得法,合作有效,也往往是我们有时把握不好的。本节课的合作学习的初始阶段,学生的表现非常不错,但在合作学习的成果汇报上,我觉得我应该想办法改进:怎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成果汇报更加省时高效呢?

3、注重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列方程解应用题中,有一个重要步骤——那就是验算。但一直以来,我发现很多学生解完题后,直接写答案,根本就是无视验算这一环节!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也有意无意地加重了验算这一环节的“语气”,让学生认识到验算的必要性。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备课教案

方程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的平衡原理,理解学会等式的意义。 2.在等式的基础上理解方程的意义及其判断方法。 3.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4.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 教学重点:理解方程的意义,判断方程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含未知数的等式表示数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多媒体 预习要求: 1.复习用字母表示数,并做相关习题。 2.观察情境图,能够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 检查预习 讲解用字母表示数的相关习题,并带领学生复习相关知识。 通过预习让学生说说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教学过程: 一、情境提示,发现问题 同学们,老师这有一幅关于动物的图片,想不想看? 请看大屏幕,屏幕上是饲养员喂大熊猫的图片,大熊猫是国家级保护动物,是我们珍贵的资源,人人都有保护它们的义务。 仔细观察情境图,你都发现了那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米粉重多少千克? 二、共同探究,尝试解决 (一)解决米粉重多少千克? 1.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那么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 2.引导学生将信息和问题合在一起读出来。 3.要想求米粉重多少千克?你能不能找出一个关系式表达他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学生自由讨论,探索方法。

(二)借助天平理解 1.认识天平 (1)师:把图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表示出来,我们可以借助天平研究等式。关于天平,你都知道什么? (2)教师介绍天平功能、结构(托盘,支架、砝码)使用方法。 (3)借助天平理解已知数量间的相等关系。 分组实验:①天平左盘放一个10克的砝码,右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天平不平衡,可以用式子10<20表示。②在左盘再放上一个1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用等式10+10=20表示。 天平平衡,得到:10+10=20 ② 2.借助天平理解含有未知量的相等关系。 分组实验:天平左盘放一个20克的砝码和一个不知重量的方木块, 天平平衡,得到:20+x=50 如果左边低右边高,得到: 20+x>50 3.借助天平示意图理解例题中的相等关系。 出示天平示意图:左盘是右盘是 4.借助天平示意图理解例题中的相等关系。 (三)解决2004年人工养殖大熊猫有多少只? 1.引导学生将信息和问题合在一起读出来。 2.要想求2004年人工养殖大熊猫有多少只?你能不能找出一个关系式用字母x表达他们之间的等量关系?学生小组讨论,探索方法。

一元二次方程(6)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课件 五、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活动1] 检查预习引出课题 预习作业: 1.解方程:(1)x2+x-2=0; (2) x2-6x+9=0; (3) x2-x+1=0; (4) x2-2x-2=0.

2. 回顾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方程3x-4=0的解. 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习作业的内容,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2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习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2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活动2]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问题 1.课本P16问题. 2.结合图形指出,为什么有两个时间球的高度是15m或0m?为什么只在一个时间球的高度是20m? (结合预习题1,完成课本P16 观察中的题目。)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可适当引导,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进行梳理和规范;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3是由学生分组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究稍有难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 轴交点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 Δ=b2-4ac 两个交点两个相异的实数根 b2-4ac > 0 一个交点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2-4ac = 0 没有交点没有实数根 b2-4ac < 0 教师重点关注: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案例

《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会用配方法解数学系数的一元二次方程。 【过程与方法】 经历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会配方法和推导过程,熟练地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渗透转化思想,掌握一些转化的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配方法的探索活动,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良好学习习惯,感受数学的严谨性以及数学结论的确定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难点】配方的过程 教学过程设计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导语一(1)你能解哪些一元二次方程? (2)你会解下列一元二次方程吗?你是怎么做的? (3)解方程x 2 +12x-15=0的困难在哪里?你能将方程x 2 +12x-15=0转化为上面方程的形式吗? 导语二 1、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步骤是什么? 2、将下列各式配成完全平方式。 (1)a 2 +12a+ 62 =(a+ 6 )2 ; (2)x 2- x +4 1=(x+ 2 1 )2 ; 3、若4x 2 -mx+9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 的值是 ±12 。 导语三 为了响应国家“退耕还林”的号召,改变水土流失严重的状况,2007年某市退耕还林1600亩,计划2009年退耕还林1936亩,则这两种平均每年退耕还林的增长率是多少? 你能用所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设这两年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则1600(1+x)2 =1936,解得x=10%,x 2=-210%(舍),即平均每年退耕还林的增长率为10%] (二)合作交流 解读探究 1、配方法

[问题]要使一块矩形场地的长比宽多6m ,并且面积为16m 2 ,场地的长和宽应各是多少个?(注:这是一个比较简单的几何题,学生经过思考,不难得出答案,请一位同学回答,教师演示答案。) 即:设场地宽xm ,长(x+6)m 。根据矩形面积为16m 2 ,列方程x(x+6)=16,即x 2 +6x-16=0 (注:本题选择以解决问题作为本节课的开端,有益于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思考)怎样解方程x 2 +6x-16=0? 对比这个方程与前面讨论过的方程x 2+6x+9=2,可以发现方程x 2 +6x+9=2的左边是含有x 的完全平方形式,右边是非负数,可以直接降次解方程;而方 程x 2+6x-16=0不具有上述形式,直接降次有困难,能设法把x 2 +6x-16=0化为具有上述形式的方程吗?(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同 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发现问题的关键;若要解方程x 2 +6x-16=0,只要将其符号左边转化为一个完全平方式——配方,而配方的关键是常数项的选择,学生找出常数项,教师演示配方的过程,完成方程由不可解到可解的转化,师生完成后续步骤。) 移 项 9(即(2 6)2)使左边配成 2的形式 像上面那样,通过配成完全平方形式来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叫做配方

九年级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九年级数学(上)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1、创设情境 我们学校要建一个面积是150平方米一边靠墙的自行车棚,另外的三边用铁篱笆围成,如果铁篱笆周长是35米,请你设计一下车棚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2、激发兴趣 教师设计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情景,一下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动机,出示问题现在就请我们的各小组就这个问题讨论一下。 3、学生的新旧知识迁移阶段 经过讨论,各个小组使用以前的知识列出统一的方程,由原有的认知结构经过一系列的转化,产生新的知识结构,这时候各个小组都出现了迷惑的状态。从没有见过这样的方程,此时教师引入课题,这就是今天所讲的一元二次方程,然后进入一个阶段,好动的学生具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热衷于探求事物的本质,此时吊起他们的胃口,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进入状态,确实是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意味着取得了成功的一半。 4、学生小组讨论阶段 现在我们来看这个方程有怎样的特点?教师抛出这样一个问题,并把他板书到黑板上,学生分组讨论交往互动,此时教师在小组内指导,宏观上能做到对全体的指导,并把学生的讨论结果即时的有选择的板书到黑板上。 “我们发现这个方程的次数是二次的” “我们还发现只有一个未知数” “我们又发现是按X的降幂排列的”“我们发现等式的右边是0” 这样老师尽力的把学生的各种观点板书,对于学生来说有一种成功感,特别是对于成绩相对比较差的学生,即时的表扬,调动各类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课堂教学的主线定义为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5、梳理归纳阶段。 通过上一步的讨论我们能否给出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及标准形式,通过上面的板书,请大家归纳一下,老师抛出第二个问题,根据这个阶段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他们会尽一切办法把自己的想法加到定义中,已表现出他们高人一筹,老师正是利用他们的这种心理,使他们朝着老师设计的轨道前进。当然,他们完全能够偏离轨道,只要产生思考的火花,就理应即时的表扬,学生归纳出以下的定义: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次数是2的方程” “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次数是2的按X的降幂排列的方程”“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次数是2的X的降幂排列的等式的右边是0的方程” 老师把学生的讨论总结即时的板书,水到渠成最后得出一个统一的结论,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次的方程叫一元二次方程,这样就对该概念的外延及内函有了充分的探讨,对于该知识的后续学习是极有协助的。教学反思: 我这次仅仅选了教学过程的一个极小的方面(概念教学)。就这个阶段来说,可能是上课伊始,学生的注意力比较集中的缘故,采用这种方法效果还是比较明显的。也可能是尊重学生的个性的原因,绝大部分的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合作讨论中,学生课堂上生动活泼,自由的发言,做到课堂活而不乱,学生说而有章,初步达到了最初设想到的目的,所以只要尊重学生的个性,适时引导,让每一个人

一元二次方程典型例题整理版

一元二次方程 专题一: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典例分析: 例1、下列方程中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是( ) A ()()12132 +=+x x B 02112=-+x x C 02=++c bx ax D 1222+=+x x x 2、若方程013)2(||=+++mx x m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 ) A .2±=m B .m=2 C .2-≠m D .2±≠m 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a -1)x 2+x+a 2-l=0的一个根是0。则a 的值为( ) A 、 1 B 、-l C 、 1 或-1 D 、 1 2 4、若方程()112=?+-x m x m 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取值范围是 。 5、关于x 的方程0)2(2 2=++-+b ax x a a 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条件是( ) A 、a ≠1 B 、a ≠-2 C 、a ≠1且a ≠-2 D 、a ≠1或a ≠-2 专题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典例分析: 1、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4222=-++-a x x a 的一个根为0,则a 的值为 。 2、已知方程0102=-+kx x 的一根是2,则k 为 ,另一根是 。 3、已知a 是0132=+-x x 的根,则=-a a 622 。

4、若方程ax 2+bx+c=0(a ≠0)中,a,b,c 满足a+b+c=0和a-b+c=0,则方程的根是_______。 5、方程()()02=-+-+-a c x c b x b a 的一个根为( ) A 1- B 1 C c b - D a - 课堂练习: 1、已知一元二次方程x 2+3x+m=0的一个根为-1,则另一个根为 2、已知x=1是一元二次方程x 2+bx+5=0的一个解,求b 的值及方程的另一个根. 3、已知322-+y y 的值为2,则1242++y y 的值为 。 4、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002≠=++a c bx ax 的系数满足b c a =+,则此方程必有一根为 。 专题三:一元二次方程的求解方法 典例分析: 一、直接开平方法 ();0912=--x 二、配方法 . 难度训练: 1、如果二次三项式16)122++-x m x (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那么m 的值是_______________.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单元要点分析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 (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4)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ax2+bx+c=0(a≠0)导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

根公式,接着讨论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5)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整式》的第5节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巩固它. (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3.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教学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3.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方程解与实际问题解的区别.教学关键 1.分析实际问题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3.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的推导. 课时划分

2021年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案例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案例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一元),并且未知数项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下面就是笔者给大家带来的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设计,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数学《一元二次方程》教案一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中学教学的主要内容,在初中代数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一元二次方程的前面,学生学了实数与代数式的运算,一元一次方程(包括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和一次方程组,上述内容都是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基础,通过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就可以对上述内容加以巩固,一元二次方程也是以后学习(?指数方式,对数方程,三角方程以及不等式,函数,二次曲线等内容)的基础,此外,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对其他学科也有重要的意义。 2、教学目标及确立目标的依据 九年义务教育大纲对这部分的要求是:“使学生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教材的内容,针对学生的理解和接受知识的实际情况,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主要目的而制定如下教学

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及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 能力目标:通过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发现,探索,归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逻辑推理的能力。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3、重点,难点及确定重难点的依据 “一元二次方程”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今后的学习中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本节课做为起始课的重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特别是含有字母系数的)化成一般形式是本节课的难点。 二、教材处理 在教学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对概念背得很熟,但在准确和熟练应用方面较差,缺乏应变能力,针对学生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本节课突出对教学概念形成过程的教学,采用探索发现的方法研究概念,并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 三、教学方法和学法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方程的意义》

简易方程 课题: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9-50页信息窗1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的平衡原理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意义。 2、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化的思想。 3、能够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一架天平。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看看它是谁?(天平)你在哪见到过天平?谈谈你对天平的了解? 预设:可以称东西;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

1、多媒体出示: 谈话:现在我想用天平来称米粉的质量,可能会出现怎样的结果呢?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 左边重右边轻;右边重左边轻;左右两边相等。 2、验证猜测:称一称,天平会怎么样呢? 20+x>50

20+x<50 谈话:天平平衡,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来表示吗? 20+x=70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认识等式。 师概括: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板书:等式)你还能再说出几个等式吗? 生举例…… 2、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谈话:请大家仔细观察,多媒体演示:天平左边放一个香蕉和一个桔子,桔

子重200克,右边放一个梨,重300克;天平平衡。你能用式子表示出来吗? 预设:100+200=300 谈话:香蕉的质量还不知道,是一个未知数,怎样来表示这个未知数? 预设:未知数可以用字母表示,如Y,x…… 用式子表示:x +200=300 谈话:这个式子也是等式。这个等式表示什么意思,说说看。 预设:表示香蕉的质量 + 桔子的质量 = 梨的质量。 师小结:刚才的数学式子分别表示出了天平左、右两边的物体质量相等的关系。 3、认识不等式 拿走一个香蕉,这时候,天平还会平衡吗?(多媒体演示结果) 谈话:这时,天平不平衡,怎样用式子表示出来呢? 预设:(200<300;300>200) 师概括: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不相等的式子叫什么呢?(板书:不等式)你能再举几个不等式的例子吗? 生举例…… 4、根据天平图,列出式子。 师:仔细观察下面几幅天平图,(多媒体出示)你能用式子把天平两边物体之间的质量关系表示出来吗?小组讨论。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经典教学案+典型例题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 1.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情况): 一元二次方程20ax bx c ++=是二次函数2y ax bx c =++当函数值0y =时的特殊情况. 图象与x 轴的交点个数: ① 当240b ac ?=->时,图象与x 轴交于两点()()1200A x B x , ,,12()x x ≠,其中的12x 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这两点间的距离 21AB x x =-= . ② 当0?=时,图象与x 轴只有一个交点; ③ 当0?<时,图象与x 轴没有交点. 1' 当0a >时,图象落在x 轴的上方,无论x 为任何实数,都有0y >; 2' 当0a <时,图象落在x 轴的下方,无论x 为任何实数,都有0y <. 2. 抛物线2y ax bx c =++的图象与y 轴一定相交,交点坐标为(0,)c ; 3. 二次函数常用解题方法总结: ⑴ 求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的交点坐标,需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 例:二次函数y=x2-3x+2与x 轴有无交点?若有,请说出交点坐标;若没有,请说明理由: ⑵ 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中a ,b ,c 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a ,b , c 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要数形结合; ⑶ 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利用这一性质,求和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x 轴的一个交点坐标,可由对称性求出另一个交点坐标. ⑴一元二次方程02=++c bx ax 的实数根就是对应的二次函数

c bx ax y ++=2与 x 轴交点的 . ⑵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如下:(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记为 21x x 、) ⑶二次函数c bx ax y ++=2与y 轴交点坐标是 . 【例1】 已知:关于x 的方程23(1)230mx m x m --+-=. ⑴求证:m 取任何实数时,方程总有实数根; ⑵若二次函数213(1)21=--+-y mx m x m 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 ①求二次函数1y 的解析式; ②已知一次函数222=-y x ,证明:在实数范围内,对于x 的同一个值,这两个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12y y ≥均成立; ⑶在⑵条件下,若二次函数23y ax bx c =++的图象经过点(50)-,,且在实数范 围内,对于x 的同一个值,这三个函数所对应的函数值132y y y ≥≥,均成立,求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doc

学习好资料欢迎下载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交x 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 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课件 五、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 活动1] 检查预习引出课题 预习作业: 1.解方程:(1) x2 +x- 2=0; (2) x 2 -6x+9=0; (3) x 2 -x+1=0; (4) x 2-2x-2=0. 2.回顾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方程3x-4=0 的解 . 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习作业的内容,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 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 2 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习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 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

的相关知识; 2 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 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 活动 2] 创设情境 探究新知 问题 1.课本 P 16 问题 . 2.结合图形指出,为什么有两个时间球的高度是 15m 或 0m ?为什么只在一个时间球的高度是 20m? (结合预习题 1,完成课本 P 16 观察中的题目。)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 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 , 教师可适当引导 , 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进行梳理 和规范;问题 2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 3 是由学生分组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究稍有难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二次函数 y=ax 2 +bx+c 的图象和 x 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c=0 的根有什么关系 ? 二次函数 y=ax 2 +bx+c 的图象和 x 2 一元二次方程 ax 2 +bx+c=0 根的判别式 轴交点 一元二次方程 ax +bx+c=0 的根 2- 4ac =b 两个交点 两个相异的实数根 b 2- 4ac > 0 一个交点 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 2- 4ac = 0 没有交点 没有实数根 b 2- 4ac < 0 教师重点关注: 1.学生能否把实际问题准确地转化为数学问题; 2.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能否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 3.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能否经历独立思考、认真倾听、获得信息、梳理归纳的过程,使解决问题的 方法更准确。 设计意图: 由现实中的实际问题入手给学生创设熟悉的问题情境, 促使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 体会二次函数与实际问题的关系;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分析、交流,探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积累学习经验。 [ 活动 3] 例题学习 巩固提高 问题: 例 利用函数图象求方程 x 2 -2x -2=0 的实数根(精确到 0.1 ) .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预习题 2 独立完成,师生互相订正。 教师关注:( 1)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格式是否规范;( 2)学生所画图象是否准确,估算方法是否得当。

《二元一次方程组》案例分析

《二元一次方程组》案例分析 情景实录: 片段一:创设情境 教师:观察右图,你知道笼子里的鸡和兔 各有多少只(学生摇摇头)那么,老师 给你们一些提示.(多媒体展示问题) 今有鸡兔同笼, 上有三十五头, 下有九十四足, 问鸡兔各几何 ; 教师:请语文课代表把这一题的意思翻译一下. 学生:有一群鸡和兔关在同一个笼子里,从上面数鸡头和兔头共35个,从下面看鸡脚和兔脚共94只,问鸡和兔各是多少 教师:根据实际问题列方程的关键是找相等关系,你能找到相等关系吗 学生(异口同声):能. 学生:鸡的只数+兔的只数=35. 教师:还有吗 学生(异口同声):鸡的只数×2+兔的只数×4=94. 教师:有几个未知数,如何设未知数 学生1:有两个未知数,分别是鸡的只数和兔的只数.可以设鸡x 只、兔y 只. 教师:根据题意,可以得到什么方程可以将相等关系中的未知量,换成x 、y. 《 学生2:x+y=35; 2x+4y=94. 评析:回顾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的列出过程,学生按照教师设计好的程序,先找相等关系,再设未知数,最后列方程.整个过程没有停顿,十分流畅,列方程的目的顺利达成,为下一环节引出课题做好准备.反思这个过程,学生被教师“牵”着,完成了列方程的任务,不知学生的收获有多少是否获取了解决问题的经验 片段二:引出课题,生成概念 教师(板书这两个方程):x 、y 表示什么意义 学生(异口同声):x 表示鸡的只数,y 表示兔的只数. 教师:鸡的只数x 和兔的只数y 必须同时满足这两个方程,把这两个方程合起来,可以得到方程组.(用大括号把两个方程括起来)像这样,含有两个未知数的两个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板书课题:二元一次方程组并用多媒体展示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定义.) 议一议: 1、填空:含有 的 组成的方程组叫做二元一次方程组. 2、根据定义,判断下列方程组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 ^ (1) (2) (3) (4) {1n -2m 32m n ==+{62y -x 3z y ==+{1x 52y x ==+{3n m 5 n m 2=+=+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元二次方程教学案例及反思 一、案例背景 1、教材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在初中代数学习中,具有重要的地位,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一方面对以前学习过的各种知识进行综合地应用,比如说整式、开平方、一元一次方程、一次方程组以及不等式的知识在这一章里都有应用,另一方面,一元二次方程又是前面所学知识的继续和发展,它还是以后学习其他方程以及数学知识的基础,比如说,二次函数、高中要学习的指数方程、对数方程等等都与一元二次方程有关。这节课是人教版第22章的第一节课时,主要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及其根的概念。本节在引言方程的基础上,首先通过两个实际问题——面积问题和比赛问题,进一步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具体例子,然后再引导学生观察列出这三个具体方程,并发现它们在形式上的共同点,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 2、学生分析 在前面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等等,已经初步地感受了方程的模型作用,并且积累了一些利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些经验,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教师要在这基础上,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认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一般形式及其根的概念。 3、教学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概念是以未知数的个数和次数为标准的;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以及三种特殊形式,能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化为一般形式;理解二次根式的根的概念,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2)经历观察,归纳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及其一般形式和其它三种特殊形式。 (3)通过生活学习数学,并用数学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4、教学重点: 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形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 5、教学难点: 通过提出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再由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迁移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6、教学思路: 以实际问题为背景,引出一元二次方程及其有关概念,通过学生分组讨论,得到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给出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概念,组织学生分析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不唯一性。 二、课堂实录: (一)复习引入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法、可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知道运用方程方法可以解决众多代数问题和几何求值问题,是非常常见的一种数学方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新的方程——一元二次方程。 师:在学习之前,同学们回忆一下,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生1: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次数是1的式子是一元一次方程。 生2:不是“式子”应该是整式方程。 师:对了,一定是整式方程才行,要不然有可能是分式方程,大家要记住哦。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的意义教案

第一单元单元备课 一、单元学习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 2.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和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单的方程。 3.能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现实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探索性,形成应用意识。 二、单元教材分析: 1.主要内容:本单元有四个信息窗。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解简单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教学重难点是:解简单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 2.前置基础:本单元是在学生理解了四则运算的意义和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有学习用字母表示数到学习方程,是学生又一次接触初步的代数思想。 3.后继地位:这既是对所学四则运算意义和数量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又是为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所做的准备之一,在知识衔接上具有重要作用。 4.核心知识点: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 5.教学重难点:解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 三、实施建议: 1.抓住列方程解题的关键。

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寻找等量关系,所以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实例,进行找等量关系的专项练习,为列方程解题扫清障碍。2.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要使学生真正理解方程的意义和等式的性质,决不能单凭讲解和记忆,应该按教材的编写意图,利用天平让学生亲自参与操作和实验,借助天平平衡的道理建立等式、方程的概念,加深对本单元知识的理解。3.注意培养学生自觉检验的习惯。 对计算结果进行检验,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逐步掌握检验的方法,养成自觉检验的习惯,并能及时对错误的结果进行订正。 四、课时安排 信息窗1 方程的意 义1课时 信息窗2 等式的性质(一) 2课时 信息窗3 等式的性质(二) 2课时 信息窗4 列方程解决问 题2课时 信息窗5 稍复杂的方程解决问题2课 时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教学案例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的过程,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理解抛物线交x轴的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理解何时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两个相等的实数和没有实根. 3.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体会方程与函数之间的联系。 2.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根。 教学难点: 1.探索方程与函数之间关系的过程。 2.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个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个数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方法:启发引导合作交流 四:教具、学具:课件 五、教学媒体:计算机、实物投影。 六、教学过程: [活动1] 检查预习引出课题 预习作业: 1.解方程:(1)x2+x-2=0; (2) x2-6x+9=0; (3) x2-x+1=0; (4) x2-2x-2=0. 2. 回顾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利用函数的图象求方程3x-4=0的解. 师生行为:教师展示预习作业的内容,指名回答,师生共同回顾旧知,教师做出适当总结和评价。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回答问题结论准确性,能否把前后知识联系起来,2题的格式要规范。 设计意图:这两道预习题目是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课的教学起到铺垫的作用,1题中的三个方程是课本中观察栏目中的三个函数式的变式,这三个方程把二次方程的根的三种情况体现出来,让学生回顾二次方程的相关知识;2题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的问题,这题的设计是让学生用学过的熟悉的知识类比探究本课新知识。 [活动2] 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问题 1.课本P16 问题. 2.结合图形指出,为什么有两个时间球的高度是15m或0m?为什么只在一个时间球的高度是20m? (结合预习题1,完成课本P16 观察中的题目。) 师生行为:教师提出问题1,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教师可适当引导,对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格式进行梳理和规范;问题2学生独立思考指名回答,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问题3是由学生分组探究的,这个问题的探究稍有难度,活动中教师要深入到各个小组中进行点拨,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正确结论。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的根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根的判别式Δ=b2-4ac 两个交点 两个相异的实数根 b2-4ac > 0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方程的意义》教学设计

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青岛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49-51页的第四单元信息窗1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景中,结合操作活动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辨别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2.培养观察、分析、分类、抽象、概括的能力,经历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积累将现实问题数学化的经验,感受方程的思想方法及价值,发展抽象思维能力和符号感。 3.在具体情境中,感受方程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方程的历史,产生自豪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会用方程的意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2.理解常见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会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数量关系;会用方程的意义判断一个式子是否是方程。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板条 一、情境导入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到公园见过饲养员喂养大熊猫吗?谁来谈谈你对这些大熊猫的了解?今天老师带来了一副公园饲养员喂养大熊猫的图片。课件出示信息窗情境图 2.收集信息:通过这幅图,你 能获得哪些数学信息? 预设:盛米粉的碗重20克,图 中的那只熊猫一次需要喂一碗米

粉。 3.提出问题: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预设:一碗米粉重多少克? 师引导: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这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吗?科学家们就是利用跷跷板的原理,设计了一种能计量物体质量的工具——天平(出示天平图片)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索 1.认识天平 师:通过情景图我们可以清楚看出天平的左边是一碗米粉的重量,右面是两个砝码的重量。哪位同学来说一说你对天平都有哪些了解?(课件出示天平)(科学课中学生对天平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让学生先说一说对天平的认识,教师再补充完整、介绍天平的功能、结构、使用方法:) 2. 利用天平表示不等的式子。 如果米粉重x克,那么碗和米粉共重多少克(20+x克),仔细观察下面这两架天平你能发现什么? 预设:第一架天平的左边重,第二架天平右边重 师: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两个关系式吗? 预设:x+20>50 x+20<100 师:你能解释一下你写的这个式子表示的意义吗? 板书:x+20>50 x+20<100 3.利用天平理解相等的式子。 你能用式子表示下面几架天平的关系吗

21.2解一元二次方程——直接开平方法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案例 21.2 解一元二次方程 第1课时直接开平方法 一、内容和内容解析 (1)内容:会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p或(x+n)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 (2)内容解析: 一元二次方程是初中数学中最重要的数学模型之一,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更是本章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中,首先通过知识回顾环节的3个小题为本节课的学习做一铺垫。然后再通过“探究新知”环节中“问题串”建立一个最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并利用平方根的意义,通过直接开平方法得到方程的解;然后将它一般化为x2=p的形式,通过分类讨论得到其解的情况,从而完成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奠基,并自然地引出“降次”的策略,归纳出形如(x+n)2=p(p ≥0)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情况,不仅为后面用配方法解比较复杂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学习做好铺垫,而且也为我们后续学习二次函数等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这节课的内容还突出体现了化归、类比、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运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p或(x+n)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领会降次——转化的数学思想。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1.目标: (1)理解一元二次方程降次的转化思想 (2)会利用直接开平方法解形如x2=p或(x+n)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 2.目标解析 达成目标的标志是:如果方程能够转化符合为形如x2=p或(x+n)2=p(p≥0)的一元二次方程时,那么就能通过直接开平方法将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次方程求解。 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 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不仅了解了平方根的意义、掌握了完全平方式的结构特征,而且还具备了一些方程的转化能力。本节课首先复习平方根的相关知识,再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列出一元二次方程,并根据平方根的意义直接开平方求解方程,对于方程的解是否符合实际问题,进行探讨。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分析

一元二次方程单元分析 教材内容 1.本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一元二次方程概念;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一元二次方程应用题. 2.本单元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一元二次方程是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分式方程等基础之上学习的,它也是一种数学建模的方法.学好一元二次方程是学好二次函数不可或缺的,是学好高中数学的奠基工程.应该说,一元二次方程是本书的重点内容.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及有关概念;掌握通过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掌握依据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的方法;应用熟练掌握以上知识解决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丰富的实例,让学生合作探讨,老师点评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根据数学模型恰如其分地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 (2)结合八册上整式中的有关概念介绍一元二次方程的派生概念,如二次项等. (3)通过掌握缺一次项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直接开方法,?导入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又通过大量的练习巩固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4)通过用已学的配方法解ax2+bx+c=0(a≠0)导出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接着讨论求根公式的条件:b2-4ac>0,b2-4ac=0,b2-4ac<0. (5)通过复习八年级上册《整式》的第5节因式分解进行知识迁移,解决用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并用练习巩固它. (6)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用该模型解决实际问题.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经历由事实问题中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等有关概念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通过一元二次方程也是刻画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的一个有效数学模型;经历用配方法、公式法、分解因式法解一元一次方程的过程,使同学们体会到转化等数学思想;经历设置丰富的问题情景,使学生体会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1.一元二次方程及其它有关的概念. 2.用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 3.利用实际问题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并解决这个问题. 教学难点 1.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解题. 2.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时的讨论. 3.建立一元二次方程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方程解与实际问题解的区别. 教学关键 1.分析实际问题如何建立一元二次方程的数学模型.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步骤. 3.解一元二次方程公式法的推导.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教案《方程的意义》

方程的意义 课题:方程的意义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55-60页信息窗1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借助天平的平衡原理让学生理解等式的意义。 2、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渗透符号化的思想。 3、能够判断一个式子是不是方程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感受方程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对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 会用含有未知数的等式表示数量间的相等关系,理解方程的意义。 教学难点: 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一架天平。 谈话:同学们,今天我们要来认识一个新朋友,看看它是谁?(天平)你在哪见到过天平?谈谈你对天平的了解? 预设:可以称东西;可以比较物体的轻重…… 1、多媒体出示:两个桔子和一个苹果。

谈话:现在我想用天平来比一比两个桔子和一个苹果的质量,可能会出现怎样的 结果呢?说说你的想法? 预设: 左边重右边轻;右边重左边轻;左右两边相等。 2、验证猜测:(多媒体出示:桔子每个200克,苹果400克)这样的两个桔子和 一个苹果,称一称,天平会怎么样呢? 谈话:天平平衡,表示天平左右两边物体的质量相等,你能用一个数学式子 来表示吗? 预设:200+200=400或200×2=400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认识等式。 师概括:像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式子就是等式。(板书:等式)你还能 再说出几个等式吗? 生举例…… 2、认识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谈话:请大家仔细观察,多媒体演示:天平左边放一个香蕉和一个桔子,桔 子重200克,右边放一个梨,重300克;天平平衡。你能用式子表示出来吗? 400 200克 200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