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生态立市工作汇报.doc

实施生态立市工作汇报.doc
实施生态立市工作汇报.doc

实施生态立市工作汇报

深秋的红崖山水库气温接近零度,寒气逼人,风大浪急。今年红崖山水库蓄水量最多时达到6700多万方。红崖山水库蓄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着全县生态治理和生产发展。要加大水库清淤力度,科学清淤、安全清淤,增加水库容量,为灌溉调蓄和生态治理用水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要利用好水库的风景优势,紧紧抓住全国第13批水利景区建设的机遇,统筹规划建设好红崖山水库区域湿地公园景区。要搞好库区绿化和生态治理,统一规划、分步推进景区建设。要积极引进市场主体参与水库清淤和绿化等工程,加快景区建设。要综合开发,积极发展壮大渔业、旅游业,全面提升红崖山水库的综合利用效率,把红崖山水库打造成集灌溉调蓄、生态治理、旅游休闲、渔业发展为一体的沙漠水库区域湿地景区。

生态立市战略是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遏制生态恶化趋势,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期目标,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要坚持打好“三套组合拳”遵循“南护水源、中调结构、北治风沙”方针,统筹抓好节水、造林、治沙、防污四个重点,探索建立“国家有投入、科技做支撑、农民有收益”生态建设长效机制,促进生态持续好转。以实现蔡旗断面下泄水量达到2.9亿m3以上、盆地地下水开采量减少到0.86亿m3目标为重点,全面实施节水工程改造、设施农业建设等重点治理措施,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试点”提前五年实现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远期目标。加大防沙治沙力度,将治沙生态林承包给农民管护经营,严格实行“四禁”规定,加大湿地保护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XX校生态文明建设工作进展情况汇报 一、指导思想 以临委发[2014]54号、临委发[2014]55号文件和六月三十日动员大会精神为指导,镇教育中心校进行了认真排查,科学安排,草拟了本单位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方案。从秋季开学起,将狠抓落实,有效推进,弘扬生态理念,倡导绿色文明,全面提高全体师生的生态文明意识。 二、工作目标 全面动员,在全校师生中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开展多种创新活动,结合德育工作,环境教育工作,团队工作等,在师生中全面开展生态文明知识普及教育,为临泽镇生态文明建设尽自己应尽的责任。 三、工作步骤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和单位的工作实际,拟定具体工作步骤。 1、成立创建生态文明工作领导小组 为使学校创建工作有保障,工作落实到实处,中心校成立以校长为组长、各学校幼儿园校园长为副组长的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和全体教职工会议,宣传、学习上级文件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使创建工作有保障,按要求扎实开展。 2、拟定计划,宣传发动 利用秋季开学会,正式启动生态文明建设宣传工作,各学校幼儿园设置宣传栏,对生态文明创建进行广泛的宣传。

四、工作内容 (一)制度完善、资料完整 1、资料收集归档。 有关生态文明创建的文件,会议记录,活动图片、教案、等可收集的各种资料,分类整理,单独建档。 2、相关制度。 制定、完善生态环境保护、绿化养护、卫生保洁、等相关制度,并上墙公示。设立卫生监督制度,卫生监督员 (二)教育活动 1、学科教育。 有机渗透“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2、生态教育。 (1)每学期的班(团)队活动至少安排2次生态文明教育专(主)题活动 (2)开辟生态文明、环境保护宣传专栏,每月更新一次,对宣传内容照像存档 (3)语文、科学等相关学科对生态文明教育、环境保护等问题要开展专题研究,形成课题 (三)环境整治 1、校园生态。 各校园在清洁、优美的校园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环境: (1)可绿化面积绿化率90%以上。

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情况汇报

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情况汇报 “生态XX”建设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 首先,对各位领导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我区检查指导工作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刚才大家观看的这个专题片,主要反映的是近些年来XX 区在创建全国生态示范区方面所做的一些工作。去年12月份,创建工作已经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的验收,得到较高评价。可以说,建设“生态XX”,我们有着良好的基础。当前,我区上下正在认真学习五中全会精神,研究制定“十一五”规划,在下一阶段的XX区社会经济发展中,我区将按照“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求,坚持把“生态XX”作为区域发展的重要资源、重大特色,认真规划好,并切实落实在各项工作中。下面,我向大家简要汇报建设“生态XX”的初步想法。归纳起来,五个方面: 一、高起点制定环保相关规划 我们在巩固创建生态示范区成果的基础上,把新市?平方公里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加快编制、完善“生态XX”规划体系。重点做好《XX区“十一五”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规划》、《XX区创建全国生态区建设规划》以及《XX区城市建设环保规划》、《XX区生态湿地保护规划》、《XX区旅游业发

展环保规划》、《XX区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各种专项规划编制工作,充分发挥规划的战略指导作用,严格按照规划所确定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引导人口、资金、技术、环境资源等要素集聚和发展,形成科学合理的时空分布,带动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环境建设。 二、高强度投入环保建设资金 未来几年,全区环保投入将随着经济增长保持逐年增加,逐步达到环保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以上。我们的投入,重点倾向于集中式污水处理厂及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到“十一五”末,实现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 %以上;重点建设片区污水处理厂、片区污水处理厂。XX年底开工建设区污水处理厂,主要承纳地区、?桥经济区等污水处理任务;XX年计划开工建设泰山片区污水处理厂,主要承纳桥北地区污水处理任务。同时,我们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鼓励不同经济成份和各类投资主体,以独资、合资、承包、租赁、股份制、BOT等不同形式参与并投资生态环境建设工程,以促进我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发展,确保“生态XX”的发展目标顺利实现。 三、高质量实施环保建设工程 我们将重点实施“五大”工程: 1、碧水工程。一方面是实施污水治理工程,主要是两大片区的污水处理厂建设,并配套建设污水收集管网,筹建

关于绿色生态立县的思考

加快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努力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 环保局胡克森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也面临着人口增长、资源匮乏、环境污染、生态环境脆弱等突出问题,如何切实解决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生活改善与生态平衡的突出矛盾,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谋求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认清形势,把握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新机遇 “十五”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了重要的战略位臵,这就为新时期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带来了新的机遇。多年来,在每年“两会”期间,都召开人口资源环境座谈会,总书记、总理亲自发表重要讲话。中共中央“十一五”规划建议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十个方面内容之一。尤其是2005年12月国务院又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深刻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未来5乃至15年环保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进行了规划和部署,确定了七项重点任务,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一份纲领性文件。省委省政府把生态省建设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举措,把开展“811”环境污染综合整治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任务来抓,对欠发达地区的生态补偿力度逐年加大。市第二次党代会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全省同步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和保护好全省的生态屏障作为两大战略目标,提出了今后五年“坚持生态环境建设和经济建设同步推进”与“全面开展生态市建设”的要求。在年初全县工作会议上,县委、县政府提出了“一三四八”发展战略,提出了努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上走在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前列的目标,把坚持绿色生态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治理对策论文

我国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现状及治理对策论文不难发现,在我国人口不断增加以及__ 大规模展开的双重压力下,近年来我国农村生态环境的总体形势越来越严峻。与此同时,由于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农村将更多的参与国际分工,特别是在新技术革命环境下,农民的生活、生产方式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也就日益突出。 无论是工业经济还是农村生活的水平,俨然都伴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而不断发展和提高。然而,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各种污染问题在农村地区层出不穷,农村地区的自然环境也日益恶化,当前所面临的环境保护形势也越来越严峻,众多环境问题的存在不仅制约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更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着广大居民的身体健康。基于此,关于农村生态环境保护问题的研究必然是现阶段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基础。 不可否认,“环境”无疑是人类得以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基础,良好的环境不仅能够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资源,同时也可以促进__ 的持续发展。针对我国农村地区来说,农村居民对环境的依赖程度俨然更高。在__ 高速发展的背景下,无论是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还是广大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均得到了实质性的提升。然而,也正是在这样的局面之下,资源、能源的消耗日益增大,这在很多按程度上破坏了农村生态环境。

就目前我国农村环保工作的现状来看,虽然开发建设了众多蓝色工程,促进了农村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提升,并且各级政府也不断加大了对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资力度,对农村环保科学技术的应用也日益广泛,生态环境的治理与控制能力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但不可否认的是,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局势下,相关于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明显处于相对欠缺的状态,这样的问题直接导致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存在很大缺陷。基于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优化、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手段,以此来减轻环境污染,促进环境质量的提升。只有这样,才能够为农村生态环境的建设提供“原动力”。 (一)以科技开发为支点,推广切实可行的环保技术 毫无疑问,要想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我们就必须对现代科技技术引起高度重视。只有充分借助了现代科技手段,我们才能够正确认识农村环境(如化肥、农药、畜禽养殖、农膜污染等)状况以及基本规律,从而采取更具针对性的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具体来说:第一,加大对环境基础科学等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最大程度的为环保事业提供智力保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首先要对生态环境的开发和保护进行深入的探究,在对待水土流失、荒漠化等一系列生态问题上要采取科学合理的手段进行治理。其次,要做好环境的保护工作,大范围的宣传并推广退耕还草还林以及修复植被等技术,同时,也要重视开发病虫害的预防、多种植物共生等新型的技术,尽可能的提高农

集聚区绿色生态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集聚区绿色生态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 告 工业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全面了解XX集聚区绿色生态工业发展运行情况,推动县域经济提质增效,按照主题教育的总体安排,10月2日-10月8日我通过座谈走访、实地查看、翻阅资料等方式,对XX集聚区绿色生态工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集聚区基本情况 XX县XX集聚区是XX县委、县政府于2003年建设的首个县域工业园区,2008年被市政府批准为市级工业集聚区,2010年被省工信委批准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2018年管委会委托兰州交通大学规划设计院对总体发展规划进行修编,规划面积XX公顷,重点发展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资源综合利用和仓储物流四大产业。 近年来,园区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累计完成投资6.38亿元。道路、管网、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基本建成,硬化道路X公里,建成给排水管网XX公里,道路绿化面积280亩。同时,园区加快引企入园和项目建设步伐,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亿元,目前园

区入驻企业XX户,其中工业企业XX户,商品流通企业53户,服务及其它企业9户,初步形成了资源充分利用、废物充分消纳、产业充分延伸、效益充分发挥的循环经济发展框架。 二、绿色生态工业发展情况 (一)农畜产品精深加工方面。充分发挥民勤优质农畜产品资源优势,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推进现代设施农牧业提质增效,大力发展果蔬加工、调味品加工、畜禽屠宰精深加工和饲料加工。园区现有农畜产品加工企业XX户,其中,屠宰及肉类加工8户,特色林果、沙生植物、炒货加工4户,饲料加工2户,饮料加工3户,调味品加工5户,酒类加工制造4户,食品加工制造3户,蔬菜加工3户;农产品购销企业58户,初步形成了资源充分利用、废物充分消纳、产业充分延伸、效益充分发挥的循环经济发展框架。围绕农业主导产业,培育壮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现已培育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67户,其中:省级龙头企业9户,市级龙头企业19 户,县级龙头企业39户。打造了"陇原中天""巴腾羔羊""苏武小镇""小南仁""东海源""华叶""沙香源"、"正优元"等一批具有地域特色、企业特色、品质特色的产品品牌。建设实施了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汇报 篇一:×××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汇报 立足×××建设生态镇 ——×××镇生态文明镇建设工作情况汇报 20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市直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我镇以“保护青山绿水、构建生态××”统揽工作全局,按照“面向城市、经营农村、服务市民、富裕农民”的工作思路。以生态文明的理念指导全镇的各项工作,以建设生态文明村镇为目标,扎实推进生态环境、生态经济和生态文化建设,为构建和谐红枫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现将我镇生态文明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镇位于××市西南面,距××市中心23公里。全镇总面积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5597亩。辖22个行政村,6个居委会,54265人,其中农业人口32845人,占全镇总人口数的61%。镇境内有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贵黄公路、清·镇高速公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区位优势明显,属城郊型生态经济重镇。20XX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699万元,地方财政收入完成508万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新增774元。 二、目标执行情况

(一)生态环境建设情况 近年来,我镇坚持以规划为龙头,以保护水体为前提,以水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管理、节约为核心,抓好×××水源环境的保护。通过实施“一基四化”的建设,努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农村生产生活面貌有了大的改观,为×××水环境的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目前,我镇落实生态环境建设项目有:道路“村村通”工程,全 镇22个村均硬化道路连接公路干道,完成串户路104个村民组,硬化率达85%;生态能源建设工程,大力实施“四改一气”,清洁能源占能源使用户的45%;居有所安工程,农户居住危房改造率达92%;村庄绿化美化工程,我镇加强滥砍滥伐和预防森林火灾的监管力度,认真实施退耕还林工程,通过努力,我镇村镇宜林荒山绿化率达94%以上。另外,对农村建房进行合理规划,加强管理,引导农户抓好房前屋后的绿化美化工作;整脏治乱改差工程,我镇作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向乡镇延伸的试点单位,认真抓好方案制作,落实好“精细化管理人本化服务”理念。主要以“整脏治乱改差”为突破口,以“三清八治三创建”为载体,着力抓好镇村两级的环境卫生建设,制定保洁制度,落实清洁队伍,每季度开展一次卫生检查评比活动,确保无“五乱”(无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房屋乱建)现象发生,分别在××、××、××、××等村修建垃圾池,在实施“四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美丽生态城市

树立绿色发展理念构建美丽生态城市 当今世界,绿色发展已经成为一个重要趋势,诸多国家把发展绿色产业作为推动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举措。跟随国际形势,在十三五规划中“绿色”成为五大发展理念之中的重要部分。为进一步推进生态城市构建,应树立绿色发展理念,从轨道交通、绿色产业发展等方面努力,让“绿色”融入到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 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是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然而,在推进绿色发展的进程中,我国正处于“三期叠加”之时,传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存在时滞性。这就要求以“绿色发展”理念节能减排,推动低碳经济,促进城市建设。 编制规划绿色生态提升工程,优化城市生活环境。城市建设过程中应以人为主导,在规划当谈及如何优化城市民居环境时,要进一步以提升城市环境质量为核心,以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为统揽,重点抓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城市绿色产业发展,集中化、特色化、多样化地推进,增花添彩。同时,优化提升产业布局、产业结构和产业效益,实现对生态环境最根本、最有效、最持久的保护,在绿色低碳循环的道路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美化城市生态环境。 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引导市民绿色出行。当生态文明与工业文明良性互动之时,如何推动绿色发展?还需从日常出行开始。轨道交通是一种绿色出行方式。按照“轨道交通引领城市发展格局”理念,强力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计划,同时,配合小街区规制的要求,开行更多的穿行于社区间的公交,进一步打通公交网络毛细血管,鼓励更多市民绿色出行。人人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低碳出行绿色生活等方面承担公民责任,为共同打造绿色发展城市添砖加瓦,规划出美好蓝图。 “生态似水,发展如舟”,在城市发展建设中还需依靠绿色生态作为有力后盾。只有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的价值取向,大力强化绿色发展的产业支撑,全面构建绿色发展的空间布局,才能推动城市转型升级,最终打造生态山水城市。(完)

生态环境保护自查报告

生态环境保护自查报告 按照市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工作专题会精神,现将我局牵头项目“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相关内容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严把环评大闸,注重在源头上预防污染。扎实推进规划环评,积极开展项目环评,发挥好环境影响评价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中的“调节器”、“控制阀”作用,主动服务、全程跟踪重大项目建设,对促增长、惠民生的重点项目开辟“绿色通道”,20**年至今共完成194个项目的环评审批工作,涉及投资872479.89万元;对违反产业政策以及不具有环境可行性的项目做到不引进、不发展,近2年先后依法否定不符合产业政策及“两高一资”(高能耗、高污染、资源型)项目20多个。 二是坚持联防联控,强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认真落实国家“大气十条”,20**年淘汰了海大集团20蒸吨燃煤小锅炉1台;在城区强制推行清洁能源,对商户主动使用天然气的,给予开户费50%优惠,城区清洁能源使用率达到97.72%;开展了城区餐饮油烟专项治理工作,城区餐饮业油烟净化装置安装率达50.2%;落实秸秆全域禁烧工作,强化乡镇(街道)、村、组干部责任,按照1000元/村、2-4万元/乡(镇、街道)的标准落实工作经费,加强巡查,推广秸秆粉碎还田、食用菌种植等方式引导农民开展综合利用,露天焚烧秸秆现象得到一定程度遏制;投入财政资金67万元并争取省级补助资金50万元,在城区建成了pm2.5自动监测站。20**年城区空气质量api指数≤100的天数达到335天,空气优良天数占91.78%。 三是确保饮水安全,全力做好水污染防治。对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张家岩水库实行每月不定期巡查和加密监测,在原已取缔库周所有排污口的基础上,设立了标志牌和界桩,在一级保护区(陆域)设立了120米隔离网,建立了城市饮用水源应急管理制度和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制度,在水

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及思路 摘要:文章依据和龙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提出在新形势下和龙市要以休闲农业为载体,依托长白山特色优质资源,着力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有机农业,加快农业转型升级,走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产品安全、产出高效、边贸兴旺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关键词:绿色生态;农业产业化 1和龙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现状 1.1特色优势产业逐渐壮大 和龙市已形成了以有机大米、食药用菌、林下参种植、果蔬产业、辣白菜、特色畜牧业为主的高效农业。全市粮食产量稳定在8000万千克左右,以平岗绿洲为核心,以元池米业和众鑫米业有限公司为龙头,整合全市稻米产业资源,形成稻米生产加工产业联盟;以大阳参业生态园、兴林科技桑黄小镇、地福来藻类活性细胞养殖基地为龙头持续发展特色产业,食药用菌、林下参、北五味子、灵芝等发展态势良好。果蔬产业开启链式发展新模式,依托产能1亿千克果蔬冷藏保鲜基地建设,果蔬种植与加工进入紧密关联期;朝鲜族特色食品产业实现蓬勃发展,以元池地窖辣白菜公司为依托,初步建成元池地窖辣白菜产业园,辐射带动若干个扶贫搬迁村开展传统地道的辣白菜生产;特色畜牧业发展良好,延边黄牛、雪貂、黑毛驴、珍禽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稳步推进畜牧高端产业园建设,22处养殖基地投入使用。 1.2着力实施农产品品牌培育战略 坚持推进品牌发展战略,围绕支柱产业和地方特色产业提升企业

品牌意识,积极指导企业创建品牌,扩大品牌知名度,提升产品附加值,增强品牌竞争力。做大做强地域知名品牌,大力发展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成功创建了“省级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大力推进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县建设工作,获批筹建长白山冷泉大米品牌示范区、吉林省长白山特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和龙长白山冷泉大米”入选首批全国革命老区“一县一品”行动品牌;加快“长白山野山参”品牌建设,加大食用菌区域公共品牌建设力度;积极培育畜牧业品牌,扩大“无抗肉”试点示范,重点培育雪貂、驴、森林猪、延边黄牛等一批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1.3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围绕“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目标,积极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形成了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效益好的优势产业,将农村一、二、三产业紧密相连,让农民分享二、三产业增值收益,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就业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近年来,和龙市围绕地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积极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510家、专业农场151家,涉及种植、养殖、农机、特产等各行各业,涌现出有机大米村、圆葱村、草编村、明太鱼加工村、乡村旅游村、特色畜牧业村等特色“一村一品”项目村,对于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在市政府的牵头下,组织成立了和龙市农林特产协会,积极探索特色农产品销售运行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收入的提高,城乡居民对休闲消费需求

生态文明建设调查报告

关于生态文明建设情况调查报告 姓名:严莉班级:服艺111 学号:1115043017 生态文明是人类继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之后又一种全新的文明,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自身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权力的同时,也应当与自然保持和谐的关系;它强调我们人类在追求当代发展与消费的同时,要努力做到使后代人与自己的机会平等。 生态文明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和三大文明建设的一个支撑点。生态文明是人类在处理自然关系时所达到的文明程度,它是相对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而言的。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就是要使人口与环境、社会生产与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良性循环,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大量事实表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不和谐,就会影响人与人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关系。生态文明,同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关系到人民的利益,关系到人类繁衍生息的根本问题,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全局,关系到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久治安。 1、调查对象:生活中所接触的人群。 2、调查方法:观察法、无记名随机抽样调查法。 (一)人民生态文明意识与行为方面的问题 1.生态文明知识欠缺 人民不了解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针对人民是否了解生态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我们展开了调查。我们发现社会上大多数人生态文明知识欠缺,对保护生态环境问题不重视。 2、人们某些行为破坏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后果 主要表现在:一是人们乱扔垃圾、乱砍滥伐、随意焚烧垃圾、工厂乱排污水和有毒气体。二是浪费各种生活资源,如:经常使用一次性碗筷、浪费水、浪费电,没有深层次的节约概念和行为。 (二)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问题

河南省农村能源环境保护总站工作总结-2019年文档资料

河南省农村能源环境保护总站2019 年工作总 结 一、点面结合,沼气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规模效益沼气建设 是农村的一项公益事业,年初省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年建40 万户的奋斗目标,省政府在新乡市专门召开了全省沼气 建设现场会,并由省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加强沼气建设推动生态农业发展的通知。一年来,我们以国债项目和亚行项目为中心,全力抓管理,精心求质量,点面结合,规模发展,超额完成了省委制定的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的规模效益。(二)亚行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利用亚行农村能源生态建设项目实施进入第三年,一年来,我们加强项目协调与管理,在严格履行项目组织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监测评价管理办法、农户项目管理办法、提款报账办法的基础上,又与××厅联合制定了会计核算办法,利用gef 赠款积极开展项目业 务培训,并及时召开项目管理工作会议,配合完成了项目年度审计,稳步推进项目进展。目前,全省累计完成“四位一体”生态模式407处,“三位一体”生态模式1180处,并完成了3 处规模化畜禽养殖场大型沼气工程模式的国际竞争性招标,项目综合效益初步显现。平均每个“三位一体”项目户年可增收节支约4000元,每个“四位一体”项目户年可增收节支约3500 元,不 仅有效增加了项目模式户的经济收入,同时也促进了项目区农村

产业结构的调整;大面积推广使用沼肥(沼液、沼渣),减少了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改良了土壤;而且由于减少固体和液体废弃物的排放量,降低了对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的污染程度。 二、监管并重,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作有了新的起色(一)全面完成了农业面源污染的调查与监测工作。按照农业部“全国重点区域农业面源污染调查方案”,制定了河南省2019 年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安排部署了全省淮河流域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监测工作,并就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监测的内容、方法、步骤进行了培训。目前,108 个县市农业面源污染调查工作已全部完成,共收集、统计、整理有关数据和资料信息130 多万个,绘制表格300多张,编写出了四万多字的《河南省淮河流域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沿线农业面源污染调查与监测评价报告》,为农业部编制农业面源污染防治规划提供了翔实依据。 (三)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一是完成了年度《河南省农业野生植物保护及外来入侵有害生物调查报告》,并编制了河南省省级重点保护农业野生植物名录。二是农业野生植物采集、进出口行政审核、审批事项获得省政府批准。三是新县野生莲原生境保护点和内乡县野大豆原生境保护点项目圆满完成,并顺利通过了农业部的验收,得到了验收组领导和专家的一致好评。四是完成了农业野生植物原生境保护项目申报工作,其中桐柏县和商城县2 个野生大豆原生境保护区建

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调研报告范本

关于发展绿色生态农业的调研报告 根据市委和市政府、市政协年度重点民主协商计划安排,从10月份起,沈伟副主席率“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专题调研组,赴有关县市区实地调研,走访重点企业、示范项目,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调研座谈会,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并赴浙江衢州学习考察。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近年来,我市立足生态、区位和资源优势,以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加快发展绿色生态农业,为建设现代农业强市打下较好基础。示范创建初显成效。我市先后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试点区、全国农产品标准化综合示范区。创建郎溪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6个省级示范区,宁国、广德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以及12个国家级、8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全市农产品企业创成安徽名牌产品45个。宣州洪林农业现代示范区被授予全国第七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皖江禽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初步形成。全市拥有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个、省级92个;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43家、省级29家; 省级示范家庭农场90家。发展模式探索创新。大力推广并逐步形成畜禽—沼—粮(菜、果等)、经果园立体种养、稻田立体种养、小流域农业生态治理、休闲观光农业等典型模式。推进传统农业向农产品精深加工、流通及休闲

服务业等领域延伸,建成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星级示范点12个。2015年,全市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接待量达1411万人次,实现收入62.7亿元。基础设施初步改善。大力开展土地整治和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十二五”期间,累计投入各类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资金64.15亿元,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106.47万亩,新增耕地1.2万亩,提高耕地质量等别约1等。新改建田间道路1100余公里,田间道路通达度近95%。涉农改革稳步推进。开展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1-9月份,发放农房抵押贷款278笔、4774万元,累计贷款余额8352万元。推进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审核颁发“两证一书”25651处,成立管护组织481个,覆盖耕地面积21.89万亩。紧抓国家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机遇,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不断加快林业产业发展。 然而,我市绿色生态农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农产品整体竞争力不强,生态环境基础脆弱等根本性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财政投入相对不足,基础设施仍然滞后。财政涉农资金整合不够,投入“小、散、乱”且效果不明显,计划设立的农业发展专项基金推进慢。县市区土地出让收益10%用于农田水利建设政策没有完全落实,农田水利专项资金和工程维修养护资金不足。受洪涝灾害影响,全市5254处堤防(护岸)、98座水闸、59座泵站、5489处塘坝及灌溉设施需要修复。

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党的十八大的重要战略部署和省委"五个湖北"建设的具体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它不仅关系到资源的永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福祉。鄂州作为全省城乡一体化先行区、综改示范区,如何落实市委六届七次全会要求,在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分发挥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以生态文明建设为载体,倒逼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努力走出一条独具鄂州特色的科学发展之路,是当前亟需研究的课题。市政协高度关注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成立专题调研组进行调研。几个月来,调研组深入三区实地调研,召开市直相关部门负责人会议座谈研讨,到省直相关部门征询专家意见,并赴广东惠州市、福建三明市等先进地区学习考察,形成调研报告。6月26日,召开市政协七届十次常委会议,专题议政协商,市政府汪继明副市长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列席会议,听取意见。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市生态文明建设的初步成效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注重转方式、调结构、重保护、强监管,为生态文明建设打下了良好基础。 (一)产业结构有所优化。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落实产业结构调整、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等有关政策

措施,生态产业得到一定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大力推进节能减排、循环经济项目建设,关停高能耗、高污染"五小"企业、淘汰落后产能,使冶金、建材等传统产业占比持续下降。大力发展非资源型产业,20xx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达到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3%,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个百分点。通过建设一批大型商贸项目,第三产业已经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极。以休闲观光为突破口的都市农业发展初见成效,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成为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导方式。 (二)自然生态环境逐步恢复。全市森林面积达到38万亩,森林覆盖率%.全市共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万亩,占森林总面积的45%.建成沿路(公路、铁路)、沿江(港)绿化带500多公里;建立湿地保护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8个,面积万公顷;全面推进国土整治工作,在全省地级市中率先实现了国土整治全覆盖;全市有2300多亩因采矿造成破坏的土地已列入恢复治理;水资源管理与保护工作进一步加强,实施洋澜湖生态修复工程、开展梁子湖流域清理治理工作,有效恢复与保护了湖泊和流域的生态环境。 (三)人居环境有所改善。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绿地率分别达到42%和40%;加大了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力度,排水管道长度达到 600多公里;加强了

绿色生态新农村

绿色生态新农村

立足优势加快发展 建设以绿色生态为特色的新型农村 (2010年3月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好!今天,能在这次全省现场会上发言,是各级党委、政府对村加快新农村建设的肯定和鞭策,我深感荣幸。位于东部新区,姜萌路、张周路纵横贯通村庄,全村共有户,人,党员人。近年来,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下,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机遇,紧紧围绕建设生态农业、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做文章,突出加快以“生活园区、工业园区、花卉苗木产业带”为主的“两区一带”建设,连续7年在镇村级工作千分竞位考核中排名第一,连续三年被区委、区政府列为“经济十强村”。先后被授予省级文明村、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村、市级文明单位、全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在几年来的发展中,村着力发挥优势、突出特色,做大做强“都市农业”品牌,着重在三个方面实现突破: 一、实施富民工程,利用优势发展绿色农业 村交通便利、土质肥沃、水浇条件良好,群众历来有种植经济作物的传统,如何利用发挥好这一优势,发展主导产业,实现从传统农业到特色农业的转变,是历届村两委干部心里装着的头等大事。1999年以来,村两委班子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需求特点,出台政策鼓励党员、群众

发展绿色农业,专门调整了600亩土地发展园林绿化苗木、景观观赏花卉,迈出了绿色生态农业发展的第一步。经过几年的发展,北旺村逐渐形成了以花卉苗木种植、销售为主的生态绿色农业带,辐射带动了张周路、姜萌路沿线十余个村庄植绿养花,成为张周路花卉苗木长廊的龙头。目前,全村花卉苗木总面积已达1600多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二,大型花卉苗木园20余处,花卉苗木产值占全村农业生产总值的五分之四,平均每四户就有一户从事花卉苗木种植。通过不断优化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高效农业,群众在绿色生态农业的收益上远远高出传统农业,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二、推动项目建设,聚集资源壮大苗木产业 一是聚集项目资源。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直接推动力。近年来,村坚持把引进项目作为产业升级的有力手段,通过引进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苗木企业作为产业发展的突破点。先后形成了以天齐苗木、万芳花卉为主的一批龙头企业,今年以来又重点引进了占地120亩的绿洲苗木公司、占地100亩的淄博绿岛园林绿化苗木公司,实现花卉苗木的集约化、规模化、高档化发展。二是借助政策资源。围绕市委提出的“淄博后花园”战略,紧紧抓住张周路绿色生态产业带纳入全区“两区两带两基地”发展战略的有利时机,全力打造以绿色生态农业为核心,以城镇建设、消费饮食、旅游服务为延伸的多层次大农业格局。三是延伸服务资源。围绕当前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的新趋势,实现借势借力发展,以美国“小木屋”、齐鲁会馆等大型三产服 - 3 -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篇一:XX年..县农业环保工作总结 XX年**县农业环保工作总结 XX年,我县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省市业务部门的总体安排和统一部署,强化领导,健全机制,严格措施,狠抓落实,以农业环境监测、农环项目建设、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农业行政执法为重点,全力转变工作方式,科学定位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了全县农环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1、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扎实有效。集中力量,大力推进了硬件建设。紧紧围绕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和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的主题,在通行便利且不妨碍机械作业的地方,修建农田废弃物收集池2个,就地收集堆放农业投入品包装袋(瓶)和残膜,定期收集、清运;结合秋播和复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推广秸杆还田技术各1000亩,施肥“明白卡”发放到户率达95%,作物秸秆实现了直接还田、还土,禁止了秸秆焚烧污染;结合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户自主自愿,进行了农村改水、改厨、改厕配套设施及生态庭院建设,完成“四改”配套建设100户,修建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池1座,公共垃圾收集池2个,沿村道两边购臵安放固定式分户生活垃圾30个,行走式垃圾箱4个,

购臵农村废弃物发酵处理池4个,大型无机垃圾中转箱4个,购臵推拉式垃圾清运车6辆,配备必要的卫生工具。同时,筹集资金硬化村内道路公里,入户道路公里,修建排水沟公里,排污管道260米,确保村道及入户道路通畅快捷,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家庭卫生条件,建成了清洁家园。在示范村农户村前屋后完成绿化美化面积4000平方米,沿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18座,栽植法桐、云杉、雪松、油松、龙柏、国槐等绿化树和连翘、鸢尾、芍药等药材苗木共万余株。通过项目实施,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利用率达到了90%,利用量达到了232吨,生活垃圾处理利用率、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农田废弃物收集率、人畜粪便处理利用率均达到了95%以上。 2、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稳步开展。结合上级部门的发展政策和扶持支持措施,针对多年来地膜等塑料制品造成的农业环境“白色污染”难题,我们把扶持企业收购、加工、转化作为根本目标,全力扶持建成了2处废旧地膜加工利用企业,为有效解决县域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灵台县森源废旧地膜加工责任有限公司位于灵台县西部片区所在的黑河川区的梁原乡横渠村,企业总占地10亩,有办公用房5间120平方米,晒场3000平方米,加工设备12台套,总资产80万元,主要承揽县域西片及崇信、千阳等地废旧农膜和塑料制品的回收加工,服务半径100公

“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中存在问题及对策

镇康县在实施“生态立县、绿色崛起”中 存在问题及对策 镇康县委党校银屏 一、政策背景及优势 党的十八大明确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生态文明建设必将成为全球经济发展新的引擎。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经济工作会、中央城镇化工作会、中央农村工作会、省委九届七次全会、市委三届五次全会精神和《中共市委关于实施“生态立市绿色崛起”战略的决定》再次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总书记反复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本身就是生产力,就是发展后劲,也是一个地区的核心竞争力。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 省委提出“生态立省、环境优先”的发展理念,要使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努力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市委提出“生态立市、绿色崛起”,要依托得天独厚的生态优势,抓住并用好国家支持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重大机遇,把建设成为令世人瞩目的大美。 近年来,镇康县决定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加快推动镇康绿色崛起,把生态文明新农村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以“生态立县,绿色崛起”、“构筑生态高地、成就大美镇康”为发展战略。 二、独特的地域、风情、文化、产业是镇康实施“生态立县、

绿色崛起”的强大优势 (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 1、独特地域优势。镇康县位于省西南边陲,隶属市,南接耿马县,东邻永德县,西与友好邻邦缅甸果敢县接壤,北与地区龙陵县隔江相望,镇康县新县城所在地南伞镇是集边境、山地、热区于一体的少数民族聚居的边境口岸重镇,距缅甸掸邦第一特区果敢县县城9公里,距缅甸重要城市腊戌87公里,是国家二类陆路通道口岸。是集绿色、经济、文化、开放为一体的“魅力边城”。 2、特色风情文化。镇康处处焕发着绿色生机,得天独厚的地理区位使外来投资企业纷纷落户镇康南伞,为镇康经济建设搭建了大好前景。但“边疆边境边远民族山区”却仍然是镇康的基本县情。 2005年5月31日,镇康县城搬迁至南伞镇至今,通过10年的努力和打造,2013年1月,经过省园林专家的验收评审,镇康县县城南伞被省人民政府授予“省级园林县城”荣誉称号。镇康县城从而成为市首座省级园林县城。 目前,在镇康县城区域,已建成大大小小的公园、广场7个,每个广场或游园都别具一格。建成垃圾处理场1座,日处理垃圾49吨,处理率98%;设置果皮箱600只,设置用于垃圾中转的金属垃圾房22个,购置了全套垃圾处理机械和市政洒水车2台,大型垃圾清运车辆3台,环卫工作实行分片包干制,强化监督检查,做到垃圾日产日清,责任落实;建成公厕14个,每万人拥有5个。在全省第8、第9、第10次卫生县城评比中名列前茅,连续3次被授予“全省卫生甲级县城”称号。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三篇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三篇 篇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XX社区20XX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生态环保工作的精神,按照街道的统一部署,进一步创造整洁、优美的社区环境,切实改善社区的环境质量,保护居民的身心与健康,本社区以绿化社区、美化社区、亮化社区为工作目标,努力营造人居环境,开展了以下一系列的环保工作。 一、加强领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年初,社区成立了以书记为第一责任人,由副主任分管,环保联络员具体落实,环保义务监督员组成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小组。我们在认真制定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计划的基础上,定期与不定期召开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专题会、环保志愿者座谈会、居民代表意见征询会,努力使社区生态环境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志愿服务,落实监督,常抓不懈 社区组建了一支20余人的环保志愿者队伍,充分发挥志愿者服务队伍原作用。以创建“省示范文明城市”为契机,创造优美居住环境,建立健全环保管理体系和良好的生态环境,努力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今年共出黑板报12期,宣传窗4期,印制生态环境宣传资料1000余份,悬挂横幅6条。组织志愿者对辖区垃圾“死角”、野广告、白色污染进行督促整改9次。环保工作做到常抓不懈并加强对清洁工的考勤,实行每月定期与不定期的考核制度、奖罚

分明,职责到人,保证小区环境的整洁。 三、排摸到位,按时上报,健全台帐 自四月起,我们每季度开展一次环境污染的排摸工作,每排摸到一家新增的就填写1张《XX街道污染源排摸记录表》,在开展再次排摸工作的同时,对已排摸到的对象进行日常监督工作,并现场填写《XX街道环境保护现场监督情况记录表》,根据污染程度,污染较重的每月1次,污染一般的每季度1次,污染较轻的酌情进行监督,并按时上报。在百日环境整治行动中,我们共排摸污染源单位5家,排摸出影响居住环境行业的单位2家,并提出了整改意见,为下步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注重环境教育,开展环保宣传 社区始终将环保宣传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针对快餐店、小美容院等三产小业主,主要采取发放宣传单等现场宣传教育,并督促他们第一时间进行整改;我们举办环境保护知识讲座、环保志愿者护绿活动,在社区内设立了明显醒目的环保宣传牌,以营造良好的长效宣传氛围,对扩大环境保护的影响力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我们借“六.五”世界环境日、“914世界清洁地球日”行动的宣传契机,对小区绿化带、房前屋后、楼道、死角等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共清运垃圾80余车,发放环保宣传单1000余张,使人人关心环保、人人支持环保、人人参与环保的理念深入人心。一年来,我们共举办环保培训班四期,参加人次达300余人次;“保护环境,从我做起”环保志愿者活动及劝导住户做好“节能减排”、“绿色家庭”工作,特别是阳光实验喧嚣的学生的参与,培养了孩子从小爱环境的意识,让孩子们用天真浪漫的“环保绘画大赛”环保行动,带动一个家庭,影响一个社区。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 生态文明作为社会文明的生态化表现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都强调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大家不妨来看看小编推送的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希望给大家带来帮助! 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报告【一】 自xx年12月贵阳市委八届四次全会通过《关于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决定》,明确将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作为贯彻落实党的xx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总抓手以来。我局按照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总体规划和要求,在市人大的监督、指导下,根据《决定》具体安排,充分发挥法制部门的参谋、助手作用,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法制工作的开展,为我市实现建设生态文明城市奋斗目标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现将我局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制度建设,提供法制保障 一是不断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我局围绕本市生态特点,紧扣生态建设要点、难点,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立法的指导思想,倡导人口与生态相适应,经济与生态相适应,政治与生态相适应,开展了一系列生态建设的法治探索,制定了有关化学物质污染、生态保护、城市管理、能源节约、

循环经济、环境损害赔偿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围绕水资源保护制定了《贵阳市阿哈水库水资源环境保护条例》、《贵阳市红枫湖百花湖游泳垂钓管理办法》、《贵阳市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含磷洗涤剂规定》,围绕有效解决开发区域和保护区域、受益地区和受损地区以及自然保护区内、外的利益补偿问题,配合市财政局制定了《贵阳市生态建设补偿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贵阳市生态公益林补偿办法》,围绕森林资源保护和绿化管理制定了《贵阳市森林防火办法》、《贵阳市公园和绿化广场管理办法》,围绕节约能源方面制定了《贵阳市燃气管理条例》、《贵阳市城市节约用水管理实施规定》,围绕城市管理制定了《贵阳市筑城广场管理办法》、《贵阳市“门前三包”责任制管理规定》等地方性法规草案11件、政府规章草案33件。二是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工作,使其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为维护法制统一和政令畅通,我局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本着突出重点、急需先立的原则,加强了对涉及生态文明建设的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审查工作。对《百花湖饮用水源地综合整治专项工作方案》、《贵阳市建筑工地文明施工标准化管理办法》、《处罚实施细则》、《贵阳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分级审批规定》等一系列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150余件规范性文件进行了事前合法性审查,推动该类政策措施及时发布实施,使这些规范性文件审查适应本市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生态文明建设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