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湿性心脏病中医治疗大全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治疗大全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治疗大全

概述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在我国的心血管中占29.95%,学龄儿童的发病率为1‰。其病因为急性风湿热,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2~3周。主要侵犯心脏及大关节,心脏受侵率约41%。关节炎治愈后不遗留任何后遗症,全可反复发作。多次侵犯心脏,则可造成永久性损害,形成慢性风心病,可发生心律失常,心感染,心力衰竭。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属于常见的结缔组织病,由于风湿热反复发作累及心脏,导致心脏瓣膜损害而形成:对于风湿热的发病机理,现代医学曾有过链球菌毒学说、过敏学说、病毒感染学说和毒性上一免疫学假说等等,但至今尚未十分明确,因而对积极防治风心病带来一定的困难。

中医学虽无此病名,根据心悸、气急、浮肿、咯血等主要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心痹”,亦可归属于“惊悸”、“怔忡”或“喘证”等畴。《黄帝经》所载:“脉痹不己,复感于邪,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可见对本病之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已有一定认识。之后,仲景应用辨证施治的原则,制定了一些至今仍行之有效的方剂,如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等。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心瘁证出现的证候特征分成心悸、喘哮、水忡等几个阶段进行论述,与本病临床表现颇相类似。宋代无择、清代沉金鳌等医家分别对本病病理机制及症候特征的描述,增添了部分新的容,值得现代临床借鉴。

现代中医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研究,初见于1955年。在50~60年代,用传统经验和方法对本病进行临床验证观察,报道虽不多,但其优势已初见端倪。70年代,曾掀起过用针灸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热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本病广泛深人的研究,则是在80年代以后,广大医者在继承古今医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和实验验证,已逐步认识到外邪虽系诱发因素,而心体残损,心脉瘀阻,阳衰血寒实为其主要病理变化。由于血液流变学改变,造成心脏负荷增加,导致全身各脏器相继受累而引起一系列临床危重症。因而活血化瘀,温通心脉已成为主要治则之一。辨证分型亦开始趋于集中统上。临床用药除继续沿用经验方外,又出现了不少自拟方剂,使疗效不断提高。同时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较70年代更为客观、深入。近年来又大力挖掘气功、食疗、民间单方验方等传统疗法,均已显示出可喜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也正在引起重视,首先对一些有效的中草药进行药理分析,如发现党参、黄芪能提高动物的DNA合成率,增加心肌的抗病能力,因此对于阳气虚型患者,有显着的疗效i在针刺机理研究中观察到针刺关穴后,可提高患者血浆cAMP含量,使心肌收缩增强,进一步证明了关穴为治疗风心病的有效穴位。

病因病机

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西方医学及中医学均冠以“风湿”之名,可见两者的认识颇为一致。通过广大临床工作者的实践,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病机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其病因外为风湿之邪侵袭,为脏腑虚损,病机演变过程可分述如下:

风湿外侵,心体受损禀赋素虚,屡受风寒湿邪侵袭,风湿入络迁延不愈,痹阻经脉;或因风湿人脉郁而化热,心营为之病变,气血运行不畅,盖人体气血之循脉皆赖于脏腑之气,尤依仗于心气之鼓动,心脏负担过重,心体受累而致病。此常见于病变早期或急性活动期。心脉痹阻,气血瘀滞风湿性心脏病既成,耗气伤血,气虚不能布血,血虚难以荞心,心气过耗,以致心脏推动血液功能障碍,血循失常,瘀痹于心,心脉为之痹阻,脉络不通,故见唇绀舌紫之外象,咳血、咯血之肺脾郁血之症。

心体虚,累及他脏心病既久,势必累及肺、脾、肾诸脏。肺贯心脉而司呼吸,心血郁阻,株连肺脏,移邪于肺,而致痰瘀交阻,肺气肃降无权,故有咳嗽痰喘,甚则倚息不能平卧。心气虚影响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气血生化无源,而致心血愈虚,呈现惊悸、眩晕,食少便溏等心脾两虚证,脾阳不振,难以运湿;水湿停,肾阳虚衰,蒸化无权,聚水成饮;水饮

泛滥,上则凌心射肺,下则腹满肢肿。由此心、肺、脾、肾互相牵累,阴阳、气血俱虚,病变愈演愈烈,最终导致心力衰竭,阴阳离决。

辨证分型

风热袭表风湿性心脏病早期,可见发热,咽红肿痛,皮肤红斑,关节红肿酸痛,伴心悸心慌,咳喘气粗,咳吐黄稠痰,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薄黄或薄腻,脉来浮数。

心脾两亏心慌气短,面色眺白或萎黄,头晕目眩,手足麻木,神倦乏力,面浮足肿,纳少便溏,舌质淡红,脉细无力或结代。心肺瘀痹风心日久,胸前窒闷,刺痛时作,心悸怔忡,烦躁焦虑,唇甲青紫,颈脉怒动甚,喘咳气急,甚则咯血,面色灰暗或两颧深黯而紫。舌质暗紫有瘀斑,脉来结代。

脾肾阳虚(水气凌心)症见心悸如脱,形寒怯冷,咳嗽喘满,气短难续,四肢逆冷,面色虚浮,全身浮肿,自汗尿少。舌质青紫,脉细弱或迟虚。甚则可见心悸如悬,呼吸微弱,大汗淋漓,脉细欲绝等阳衰至极,亡阳虚脱之危象。

治疗

疗效标准

参照综合各地资料,对疗效的判定主要分为以下叁级:

基本治愈: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尚能胜任日常工作及家务。

好转: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进步,能参加轻微体力活动。

无效:症状及体征均无变化或加重,甚至死亡。

分型治疗

(1)风热袭表

治法:宣肺解表,清热化痰

处方:连翘9克,银花9克,艽12克,桑枝15克,黄芩12克,桔梗6克,西河柳9克,杏仁10克。

加减:高热加石膏、栀子;咽痛甚加射干、山豆根;皮下结节、环行红斑、血沉快加柴胡、丹参。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以上方为主加减治疗90例,基本治愈72例,好转7例,无效11例,有效率为87.8%。常用成方:银翘散、麻杏石甘汤、二妙散、麻黄加术汤、桂枝白虎汤、桂枝芍药知母汤等。(2)心脾两亏

治法:健脾宁心,补益气血。

处方:黄芪30克,当归15克,茯苓20克,生熟地各12克,川芎9克,茯神15克,远志6克,大枣15克,皮6克,炙甘草5克。

加减:惊悸怔忡甚加龙骨、牡蛎;胃纳不佳加炒六曲、鸡金廾大便不实加扁豆、淮山药等。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66例,基本治愈20例,好转37例,无效9例,有效率为86.4%。

常用成方:六君子汤、归脾汤、防己黄芪汤、四物荡、补中益气汤等。

(3)心肺瘀痹

治法:活血化瘀,宁心益肺。

处方:丹参30克,川芎、赤芍各9克,地龙3克,党参20克,当归15克,煅龙牡各30克,枳壳10克,生地3O克,降香9克,炙甘草6克,麦冬12克。

加减:心悸失眠加酸枣仁、柏子仁;浮肿加米仁、车前子;咯血加仙鹤草、藕节炭。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共治疗176例,总有效率79%左右。

常用成方:血府逐瘀汤、失笑散、补阳还五汤、丹参饮等。

(4)脾肾阳虚(水气凌心)

治法:温阳利水,益气固脱。

处方:熟附子12克,茯苓20克,白术12克,黄芪30克,人参5克,桂枝10克,麦冬10克,五味子12克,丹参20克,生3片。

加减:心悸怔忡甚加朱砂、龙齿;喘甚加蛤蚧、子;水肿明显加泽泻、猪苓、二丑等。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疗效:在上方基础上共治疗72例患者,其部分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不同程度缓解,仅2篇有死亡病例的报道。

常用成方:真武汤、参附汤、四逆汤、都气丸、龙牡救逆汤等。

专方治疗

(1)疗风心汤

组成:炙甘草6克,桂枝10克,炒枣仁、茯神各20克,远志9克,芡实9克,白术12克,党参12克,麦冬9克,五味子12克,黄芪15克,当归12克,米仁12克,山药9克。

加减:血瘀加丹参、桃仁;四肢不温加盐附子;心悸重加朱砂。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2次口服。

疗效:共治28例,痊愈14例,好转13例,无效1例。

(2)两仪膏

组成:党参6克,熟地12克。

用法:将党参、熟地碾为细末,和冰糖、清水熬制成滋膏,每日50~75克,分3次饭后服。疗效:共治疗8例患者,均获良好效果,其中2例达到基本治愈.

(3)加味木防己汤

组成:木防己15~20克,桂枝6~10克,红参6~10克,生石膏10~25克,坤草15~30克,枳壳6~10克。

加减:喘甚加葶苈子、椒目、大枣;心悸明显加紫石英、生龙齿;瘀血明显加丹参、桃仁、红花;咯血加茅根、阿胶。

用法:每日1剂,重者日服2剂,10天为一疗程,可连续服用1~3疗程。

疗效:16例患者接受治疗,基本治愈4例,好转11例,无效l例,总有效率为93.75%。老中医经验

斯炽医案

××,男,32岁。1972年8月4日初诊。自诉15岁即开始患心脏病,一直心累心跳。近来心累加重,短气乏力,心中慌乱,咳痰不利,痰中带血,胸部疼痛,午后微有潮热,腹胀气,小便短少,面目及肢体浮肿。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并闭锁不全、心房纤颤、慢性心力衰竭。舌质暗淡,上有白苔,嘴唇青紫,脉象结代,良久始得一至。此气阴两虚,肝郁脾滞之证。先予育阴为主,补气次之,佐以疏肝运脾之品。

处方:玉竹12克,太子参9克,石斛12克,柏子仁12克,薤白9克,麦冬9克,火麻仁15克,桑寄生12克,丹参9克,知母9克,女贞子12克,刺蒺藜9克,厚朴9克,甘草3克。

上方加减服10剂后,心中慌乱大减,咳嗽转轻,痰中已不带血,精神稍好,已能稍事步行,阴分有来复之象,阳气尚不宣通,用心阴心阳两补之法,炙甘草汤加减:麦冬9克,生地12克,火麻仁12克,阿胶9克,桂枝6克,生2片,党参9克,大枣3枚,厚朴9克,白芍9克,丹参9克,炙甘草3克。

7剂服后,心悸症状明显减轻,食量增加,精神好转,浮肿减退。昨因饮食不慎,使腹更胀,尿更黄,舌苔黄腻,面目浮肿加剧,此为湿热聚之象,上方去阿胶、生地,加天花粉、冬瓜仁、茵、枯黄芩。4剂服后,黄腻苔已退,精神顿觉爽快,腹胀臧轻,小便增多,水肿亦减,

仍本二诊时的方意:炙甘草9克,桂枝6克,党参9克,阿胶12克,麦冬9克,生地9克,白芍12克,火麻仁12克,丹参9克,厚朴9克,茯神9克,生2片。服16剂后,诸症大减,心悸基本停止,水肿消退,食欲正常,二便通利,精神健旺,午后已无潮热之象,能正常活动,于12月开始上班,半年后随访,情况尚好,有时过于劳累,即有心累现象,腹仍有胀气感,脉象较前有力,但时高时低,有时仍有间歇,嘱其经常服前方以巩固之。

按:本例咳嗽不利,午后潮热,为阴虚症状。咳痰带血,是阴虚、火旺之症。短气乏力,腹胀气为阳虚症状。阳不化水则小便黄少,面目肢体浮肿。胸中阳气不宣,则发为胸痛,心累心悸心慌,应属气阴两虚。故先拟育阴清热,补气通阳为治,在阴分渐复,虚热渐退的情况下,又改用阴阳平补之法。《伤寒论》曰:“脉结代,心动悸,炙甘草汤主之。”故用炙甘草汤加减缓缓调理,其间曾出现湿热聚之象,故去阿胶、生地等滋腻药,加天花粉、冬瓜仁、茵、枯芩以解之。本例虽未彻底治愈,但已找到下条治疗的途径,以供研究参考。

用药规律

为了进一步总结、摸索出中医治疗风心病的用药规律,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从而提高临床疗效,我们对24篇较完整的临床资一料进行了初步的归纳、统计,见下表:

应用频度(例)报道文献(篇)药物

>100>15桂枝、丹参。

>10黄芪、炙甘草。

<10当归、川芎、酸枣仁、生地、赤芍。

>50>5枳壳、党参、红花、石膏、防己、五味子、麦冬、白芍、桃仁。

<5柴胡、知母、连翘、赤芍、远志、地龙、鸡血藤。

>20>5川牛膝、茯苓、附子、龙骨、牡蛎、白术。

<5银花、桑枝、木瓜、苍术、北沙参、地龙、制半夏、别直参、羌活、熟地、阿胶、仙鹤草、蛤蚧、茯神、薏苡仁、山药、田叁七、芡实。

在24篇资料中共涉及中药100余味,经过归类,相对集中的药物为50味左右,其中以桂枝和丹参占首位,此与中医对本病发病机理研究颇为吻合。桂枝历来为温经通脉之要药,能“升清阳之脱陷,降浊阴之冲逆,舒筋脉之急挛,利关节之壅阻”。着名老中医朱锡琪尤推崇此药,他认为本病当心阳不展,浊阴弥漫时,投之如离照当空,阴霾自散。丹参向有“功同四物”之誉,其补血生血功过归、地,逐瘀生新性倍川芎。近年来常用于心血管系统疾病,具有较显着的改善心肌缺氧,增加血流量,加强心肌收缩力等作用,用之于风心病瘀血型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其次,从表中看到补气药之黄芪、炙甘草和补血和血之当归、生地、川芎等,亦为临床所常用,进一步揭示风心病患者以气血两虚为本的病理机制。

其他疗法

(1)针灸

①休针

取穴:主穴:关、足叁里、叁阴交、心俞;配穴:若心悸严重者加神门、膻中;房颤加间使、华佗夹脊胸4~5;呼吸困难加肺俞、列缺;心动过速加厥阴俞;心动过缓加素醪、百会;下肢浮肿加阳陵泉;有风湿活动加风池、大椎。

操作:以提插捻转中等感应为主,心动过缓或体质较差用弱感应(素缪用括针柄法100~200次),心动过速用较强感应,间歇动留针或静留针15分钟(背俞穴不留针),每天或隔天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19例,基本治愈10例,好转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4.2%。

②耳针

取穴:主穴:心、神门、分泌、皮质下。配穴:肾上腺、小肠、风湿线、交感。

风湿线位置:位于耳舟中,自锁骨穴至肘穴间连线,本穴呈线状。

操作:每次取2~3个主穴,1~2个配穴。开始可以针刺为主,体质强者针双侧,体质差者针单侧,并接遍电针仪,以密波刺激,开始刺激强度宜轻,以后逐渐加强,时间为45分钟左右,随症情好转,延长留针时间。当病情趋向稳定,可用磁珠(强度380高斯)贴敷配合针刺,即一耳针刺,取针后在另一耳贴敷磁珠。方法为将磁珠先置于O.7×0.7厘米大小之方块胶布中,于所选穴位测得敏感点后贴上,并作按压。值得一提的是,对本组处方中主穴心穴的位置,有不同意见,有认为在耳甲腔最凹处,须作仔细测定。耳针在心衰期间或治疗初期可每日1次,待症状改善后,可改为隔日1次或每周2次。穴位据症情变化而更换,以3个月为一疗程,停针7天,再作下一疗程。表明耳针是有一定疗效的。

表明耳针是有一定疗效的。

(2)单方验方

①金鸡散。

组成:3年以上白雄鸡1只,沉香60克,皂矾120克,黑豆300克,琥珀90克,山楂150克。

用法:杀鸡,取新鲜鸡血及脏(不用水冲冼),与其他药共捣如泥,晒干碾末,为一料。早晚各服1次,每次6~15克。每料可服约20天。

疗效:共治疗48例风心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基本治愈24例,好转21例,无效3例。

组成:山药960克,黑芝麻360克,赤小豆360克,鸡金30克,炒枣仁480克,柏子仁360克。

用法:上药共碾细末,每天早晚饭前服服之。

疗效:治疗2例,分别服药3至5剂,症状皆消失。

(3)食疗

①酸枣仁粥

组成:酸枣仁30克,粳米50克。

用法:将酸枣仁捣碎,用纱布袋包扎,与粳米同入锅,加水500毫升,煮至米烂汤稠停火,然后去纱布袋,加红糖适量,盖紧闷5分钟可服,每晚临睡前1小时温热服食。

疗效:本方对风心病心烦失眠,心悸怔忡,体虚自汗空等有一定效果。

②莲子茯苓糕

组成:莲子500克,茯苓500克,麦冬500克,白糖、桂花各适量。

用法:莲子、茯苓、麦冬共碾细末,加白糖、桂花拌匀,适量调和,制成糕坯,用武火蒸15~20分钟即成。每日1次,早餐食用,每次100克为宜。

疗效:对风心病因心脾气血虚弱所致心悸、怔忡、食少、乏力等症有一定疗效。

其他措施

加强身体锻炼,适量散步,打太极拳,体操等活动,积极防治感冒,同时要慎起居,注意保暖、防风、防潮湿。注意饮食调理,以低钠饮食为主,切忌恣食饮冷生硬,保持脾胃健运,以防湿停滞。

预防调养

平素要积极预防链球菌感染,改善居住环境,住室充足,通风良好,防止受凉;要积极治疗风湿性关节炎,因为此病常侵犯心脏,造成脏永久性损害。

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

风湿性心脏病的护理常规 概念 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临床上狭窄或关闭不全常同时存在,但常以一种为主。患病初期常常无明显症状,后期则表现为心慌气短、乏力、咳嗽、下肢水肿、咳粉红色泡沫痰等心功能失代偿的表现。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寒冷、潮湿和拥挤环境下,初发年龄多在5~15岁,复发多在初发后3~5年内。 护理措施 一、执行心血管系统疾病一般护理出常规。 二、注意休息。本病病程长,早期无症状。心功能一至二级可以轻度活动,有风湿活动及并 发症者应卧床休息,并给予安慰。 三、预防感冒。 四、根据病情需要配医生做血流动力学监测。应用洋地黄时禁用钙剂,以免发生协同作用, 导致洋地黄中毒。 五、一旦有风湿活动,如发热、红肿、血沉快,应按医嘱给抗风湿治疗及休息。 六、严密观察体温、心律、心率、血压、呼吸、咳嗽及咳痰,注意有无并发症的出现。服用

洋地黄或奎尼丁时,密切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在用利尿剂时准确记录出入量,观察有无低钾或水电解质紊乱症状。 七、单纯二尖瓣狭窄需做二尖瓣球囊扩张的病人,应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 八、并发症护理 1、心力衰竭执行心力衰竭护理常规 2、心房纤颤给此类病人数脉搏时,按脉搏短绌数计算。服用奎尼丁治疗时,应观察心率 及心电图Q-T间期的变化,并注意休息。电除颤治疗时,要了解电除颤的全过程,密切配合医师成功转复。术后注意神志、心律、心率、血压的变化。护理病人至清醒、防止坠床。 3、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执行心内膜炎护理常规。 4、栓塞后的护理 (1)脑栓塞按偏瘫护理。勤翻身,预防压疮。 (2)协助病人肢体活动。 (3)饮食以流质为主,逐渐改半流质。 (4)用血管扩张剂时应观察疗效。 (5)两周后可行针灸治疗。 (6)观察有无腰痛、血尿和蛋白尿,突然出现的上腹剧痛和脾肿大,突然出现剧烈胸痛、气急、紫绀、咯血、休克、肢体剧痛、动脉搏动消失和局部皮肤苍白、发凉、紫绀甚至坏死等肾栓塞、脾栓塞、肺栓塞、四肢动脉栓塞的症状,绝对卧床预防栓塞大血管而突然死亡。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治疗措施

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治疗措施 对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这种疾病,可能很多朋友对它的表现跟治疗方法是不太了解的。其实,这种疾病主要是由心脏病引起的,它对于患者的心脏影响是很大的,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应该要对于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这种疾病引起重视,最好是及时的接受医生的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风湿性心脏病瓣膜病如主动脉瓣狭窄或主动脉关闭不全等,病程比较久就会引起房颤。常有心慌、胸痛、头晕、浮肿、气喘等症状,胸闷气促浮肿是心衰的表现,胸痛常常是主动脉狭窄引起。这些症候属于中医心痹、心悸、怔忡、厥脱等病证。其病因病机可归纳为肾气不足、心血亏血、脾肾阳虚、气滞血瘀、阴阳虚脱等。西医治疗多用瓣膜置换术或者瓣膜扩张术,中医治疗可以使很多病人瓣膜功能改善,避免手术之苦。 风心病心脏瓣膜损害会导致瓣膜狭窄或者关闭不全,或者两者同时发生。其主要病机是风湿热炎症造成瓣膜炎性改变,出现瓣膜的水肿、渗出以及结缔组织增生,瓣膜失去其灵活柔软的特

性。 针对以上情况,就要用以下措施: 1.控制炎症反应,比如西药长效青霉素注射,每月一次,连续数年,甚至终生注射。中药可以用金银花等泡水当茶饮,点地梅、木蝴蝶、射干等等。也有效果。用增加免疫力的方法来减少炎症的出现,是另一条比较好的方法,中药可用冬虫夏草、灵芝、人参等等,有良好的效果。 2.用中医特有的技术,来消除瓣膜以及心肌的炎症渗出、水肿特别是结缔组织增生等等。来改变瓣膜的僵硬不柔顺状态,恢复正常瓣膜功能,可以选用白芥子、炮山甲、藏红花等等,效果比较明显。严重的病例,也可用白花蛇、虻虫、水蛭等。 3.用茯苓、白术、桂枝等活血利水强心,改善心功能,增加心肌供血,达到快速缓解心慌、呼吸困难、浮肿等症状,防止病情恶化死亡。 总之,治疗风心病瓣膜狭窄或者关闭不全,中药是有效的,轻中度的风心病瓣膜损害是可以治愈的。西医只有手术一条路。 关于文章介绍的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这种疾病的表现 症状跟治疗方法,希望你们可以在生活中好好的了解一下。我们

心内科病历范文内科病历范文

心内科病历范文内科病历范文 主诉:全身皮肤散在瘀点2天。 现病史: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瘀斑,以四肢为甚,伴有牙龈出血,无血便、血尿及呕血,无畏寒、发热,无咳嗽。未就诊及治疗。今天仍有出现新鲜瘀点,为进一步检查、治疗拟收住院。四天前有腹泻。自发病以来,无畏寒、发热,无头痛、头晕,无咳嗽、咳痰,无胸闷、胸痛及气促。无腹胀、腹痛。大、小便正常,无血尿、血便。食欲、睡眠尚正常。双下肢无浮肿。 既往史:10年前有类似病史,经治疗后好转,具体诊断及治疗不详。否认有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炎、肺结核、血友病等病史。否认有外伤史、手术史及输血史。否认有药物及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个人史:原籍出生、长大,近五年在ZZ工作,从事化妆品制造工作多年。未涉及疫水及传染病区。无嗜酒史。吸烟史6年,10支/天。 婚姻生育史:未婚、未育。

家族史:否认家族中有类似疾病患者,否认家族中有肝炎、肺结核、高血压病、糖尿病、血友病及肿瘤等疾病。 体格检查 T 36.5℃ P 80次/分 R 20次/分 BP 110/7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不良,神志清楚,精神稍疲,步行入院,平卧位,自动体位,查体合作。定向力、计算力正常。轻度贫血貌,颜面、口唇无发绀。无黄疸。全身皮肤散在瘀点、瘀斑,压之不褐色。左锁骨上窝可及数个绿豆大小淋巴结,质中,无触痛,移动度佳,表面皮肤无破溃。头颅、五官无畸形,双侧瞳孔等圆等大,直径约3mm,对光反射灵敏,外耳道、鼻腔无异常分泌物。伸舌居中,双侧扁桃体未见肿大。颈静脉无怒张,颈软,无抵抗,气管居中,甲状腺无肿大。胸廓无畸形,胸骨无压痛,双肺呼吸音清,双肺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界正常,心率80次/分,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见胃肠型、蠕动波及腹壁静脉曲张,未及包块,无压痛、反跳痛,肝右肋下2CM,质中等,无触痛,脾肋下未及。肝区轻度叩击痛,双肾区无叩击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肠鸣音约4-5次/分。外生殖器及肛周未查。脊柱和四肢无畸形,活动度正常,脊柱无压痛和叩击痛,双下肢无浮肿,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生理反射存在,未引出病理征。

风湿性心脏病

执行委员会EB141/4第一四一届会议2017年5月1日临时议程项目6.2 风湿性心脏病 秘书处的报告 1.风湿性心脏病是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以及高收入国家边缘化社区(包括土著人群)中一个可预防但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2.该疾病系因一或多次风湿热发作导致心脏瓣膜损伤所引起,是对咽部A族链球菌感染(链球菌性咽炎)的一种自身免疫性炎症反应。该病最常发生于儿童期,可能导致死亡或终身残疾。有效的早期干预可以防止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过早死亡。 3.目前估计约有3300万人受到风湿性心脏病的影响1。2015年,风湿性心脏病估计造成了305 000人死亡,损失了1150万残疾调整生命年。这些死亡中,60%为时过早(即死于70岁以前),不过这些数字由于很多国家数据不完整而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尽管目前已具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但2000年至2015年期间,风湿性心脏病导致的死亡在全球总死亡中所占比率几乎没有变化2。 4.世卫组织所有区域都存在风湿性心脏病。非洲、东南亚和西太平洋区域所受影响最严重,占2015年现患病例总数的87%,以及估计的风湿性心脏病总死亡人数的80%1。印度位于东南亚区域,患病率全球最高,约占全球病例总数的40%。在西太平洋区域,风湿性心脏病负担尤其集中于中国以及居住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和太平洋岛屿国家的土著人群中。在东地中海区域,风湿性心脏病在某些国家,诸如于埃及、苏丹和也门等持续存在。但是,总体而言,大多数区域缺乏良好可靠的数据,这意味着风湿性心脏病的区域负担可能被低估。 1全球卫生数据交换平台;https://www.360docs.net/doc/cf15309150.html,/(2017年3月31日访问)。 22015年全球卫生估计:日内瓦,世界卫生组织;2016年。

风湿性心脏病护理疑难病例讨论精编版

风湿性心脏病护理疑难 病例讨论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2014年5月关于风湿性心脏病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 患者姓名:xxx性别:女年龄:57岁住院号: 时间:2014年5月30日7PM地点:内一科护士值班室讨论目的:提高护理质量参加人员: 主讲人:xxx 责任护士xxx进行病情介绍:病例特点: 1.中老年女性患者,病程急,起病长,因"反复喘累14年,双下肢水肿9年,腹胀1年,加重2天"入院。 2.1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心累、气促,休息后稍缓解,无胸闷、胸痛,于大足县人民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间断输液治疗后缓解。9年前,患者于上诉症状基础上出现双下肢水肿,间断治疗。1年前,患者在上诉症状基础上出现腹胀,右侧肝区疼痛不适。2天前,患者上述症状较前加重,喘累、腹胀较前明显,门诊以"风心病"收治入院。

3.既往史:13年前因腹痛于永川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诊断为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1年。1年前于我院住院期间诊断为2型糖尿病、心源性肝硬化失代偿期。 4.查体:T:℃,P:111次/分,R:24次/分,BP:119/92mmHg。端坐呼吸,二尖瓣面容。口唇紫绀,咽充血,桶状胸,呼吸动度减弱,语颤无增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未闻及湿啰音。心率125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膜听诊区可闻及隆隆样杂音。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双下肢无水肿。 5.辅助检查:心电图:心房纤颤;轻度的ST-T异常;胸导低电压;心电轴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初步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Ⅳ级;2、腹腔积液;3、心源性肝硬化;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5、慢性胃炎; 6、2型糖尿病。 诊断依据:1、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二尖瓣关闭不全;前间壁梗塞心功能Ⅲ级依据:(1)老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反复喘累"为主要表现;(3)查体:P:111分,心率125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膜听诊区可闻及隆隆样杂音。双下肢无水肿。(5)辅查:心电图支持,故诊断。2、腹腔积液依据:

风湿性心脏病病例

病例汇报 患者姓名辛志强性别男年龄60岁入院日期 2008-3-11,10:00 主诉反复发作劳累后心悸、气急、浮肿22年余,加重2月余。 现病史患者于1972年至1976年间常宿营野外及经常发热、咽痛,此后常感四肢大关节游走性酸痛,但无红肿及活动障碍。1968年起,发现晨起时双眼睑浮肿,午后及傍晚下肢浮肿。未经特殊治疗。1980年起于快步行走0.5km后,感胸闷、心悸,休息片刻即能缓解。1986年后快步行走200m,即感心悸、气急;同时易患“感冒”,偶于咳嗽剧烈时痰中带血。1983年起,多次发生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被迫坐起1小时左右渐趋缓解,无粉红色泡沫样痰,仍坚持工作。1988年以后则经常夜间不能平卧,只能高枕或端坐,同时出现上腹部饱胀、食欲减退,持续性下肢浮肿,尿少,活动后感心悸、气急,不能坚持一般工作。1990年以后浮肿明显加重,由小腿发展至腰部,尿量明显减少,每日400~500ml,服利尿剂效果亦差,腹胀回升重,腹部渐膨隆。无尿色深黄及皮肤瘙痒感。休息状态下仍感胸闷、心悸、气急。于1970年在外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1976年发现有“房颤”,此后长期服用地高辛,同时辅以利尿剂,近来增用扩血管药物,病情仍时轻时重,并多次出现洋地黄 过量情况。近2月来一直服地高辛,每日0.25mg。于一月下旬再次出现胸闷、气急、心悸加重,夜间不能平卧,阵发性心前区隐痛,轻度咳嗽,咯白色粘痰,自觉无发热,无咯血。今日入院治疗。 过去史平时体质较差,易患感冒。无肝炎及结核病史。未作预防接种已近30年。 系统回顾:无眼痛、视力障碍,无耳流脓、耳痛、重听,无经常鼻阻塞、流脓涕,无牙痛史。 呼吸系:1974年起经常咳嗽,咯白色泡沫样痰,每日30~50ml,冬季加重,偶发热时咯脓痰,无胸痛、咯血史。 循环系:除前述病史外,1976年起发现血压增高,20.0~21.3/13.3~ 16.0kPa,间歇服复降片等药治疗.1986年后血压正常。 消化系:无慢性腹痛、腹泻、嗳气、反酸、呕血及黑便史。 泌尿生殖系;无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排尿困难史。 血液系:无鼻出血、齿龈出血、皮肤瘀斑史。 神经精神系:无头痛、耳鸣、晕厥、抽搐、意识障碍及精神错乱史。 运动系:无运动障碍、脱位、骨折史。其余见现病史。 外伤及手术史:1982年行左侧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无外伤史。 中毒及药物过敏史:无。 个人史出生于原籍。1952年入伍,经常在野外宿营,曾去过广州、福建、东北等地,无血吸虫疫水接触史。1956年转业来上海工作,已病休10年。吸烟40年,每日20支,近10年已少吸,戒烟2年。喜饮酒,每日100ml,近2年已少饮。30岁结婚,生育二女一男。妻健。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治疗大全

概述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在我国的心血管中占29.95%,学龄儿童的发病率为1‰。其病因为急性风湿热,属变态反应性疾病,常发生于链球菌感染后2~3周。主要侵犯心脏及大关节,心脏受侵率约41%。关节炎治愈后不遗留任何后遗症,全可反复发作。多次侵犯心脏,则可造成永久性损害,形成慢性风心病,可发生心律失常,心内感染,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属于常见的结缔组织病,由于风湿热反复发作累及心脏,导致心脏瓣膜损害而形成:对于风湿热的发病机理,现代医学曾有过链球菌毒学说、过敏学说、病毒感染学说和毒性上一免疫学假说等等,但至今尚未十分明确,因而对积极防治风心病带来一定的困难。 中医学虽无此病名,根据心悸、气急、浮肿、咯血等主要临床表现,类似于中医“心痹”,亦可归属于“惊悸”、“怔忡”或“喘证”等范畴。《黄帝内经》所载:“脉痹不己,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可见对本病之病因病机、证候、特征已有一定认识。之后,张仲景应用辨证施治的原则,制定了一些至今仍行之有效的方剂,如真武汤、苓桂术甘汤等。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中将心瘁证出现的证候特征分成心悸、喘哮、水忡等几个阶段进行论述,与本病临床表现颇相类似。宋代陈无择、清代沉金鳌等医家分别对本病病理机制及症候特征的描述,增添了部分新的内容,值得现代临床借鉴。现代中医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研究,初见于1955年。在50~60年代,用传统经验和方法对本病进行临床验证观察,报道虽不多,但其优势已初见端倪。70年代,曾掀起过用针灸以及中西医结合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热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对本病广泛深人的研究,则是在80年代以后,广大医者在继承古今医家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和实验验证,已逐步认识到外邪虽系诱发因素,而心体残损,心脉瘀阻,阳衰血寒实为其主要病理变化。由于血液流变学改变,造成心脏负荷增加,导致全身各脏器相继受累而引起一系列临床危重症。因而活血化瘀,温通心脉已成为主要治则之一。辨证分型亦开始趋于集中统上。临床用药除继续沿用经验方外,又出现了不少自拟方剂,使疗效不断提高。同时针灸治疗本病的研究较70年代更为客观、深入。近年来又大力挖掘气功、食疗、民间单方验方等传统疗法,均已显示出可喜的疗效。 中医药治疗风湿性心脏病的实验研究也正在引起重视,首先对一些有效的中草药进行药理分析,如发现党参、黄芪能提高动物的DNA合成率,增加心肌的抗病能力,因此对于阳气虚型患者,有显着的疗效i在针刺机理研究中观察到针刺内关穴后,可提高患者血浆cAMP含量,使心肌收缩增强,进一步证明了内关穴为治疗风心病的有效穴位。 病因病机 风湿性心脏病的病因,西方医学及中医学均冠以“风湿”之名,可见两者的认识颇为一致。通过广大临床工作者的实践,对风湿性心脏病的病机有了较为深入的认识,其病因外为风湿之邪侵袭,内为脏腑虚损,病机演变过程可分述如下: 风湿外侵,心体受损禀赋素虚,屡受风寒湿邪侵袭,风湿入络迁延不愈,痹阻经脉;或因风湿人脉郁而化热,心营为之病变,气血运行不畅,盖人体气血之循脉皆赖于脏腑之气,尤依仗于心气之鼓动,心脏负担过重,心体受累而致病。此常见于病变早期或急性活动期。心脉痹阻,气血瘀滞风湿性心脏病既成,耗气伤血,气虚不能布血,血虚难以荞心,心气过耗,以致心脏推动血液功能障碍,血循失常,瘀痹于心,心脉为之痹阻,脉络不通,故见唇绀舌紫之外象,咳血、咯血之肺脾郁血之症。 心体内虚,累及他脏心病既久,势必累及肺、脾、肾诸脏。肺贯心脉而司呼吸,心血郁阻,株连肺脏,移邪于肺,而致痰瘀交阻,肺气肃降无权,故有咳嗽痰喘,甚则倚息不能平卧。心气虚影响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气血生化无源,而致心血愈虚,呈现惊悸、眩晕,食少便溏等心脾两虚证,脾阳不振,难以运湿;水湿内停,肾阳虚衰,蒸化无权,聚水成饮;水

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临床路径

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临床路径 (2016年版) 一、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 (一)适用对象。 第一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主动脉瓣关闭不全(ICD-10︰I35.100)行主动脉瓣瓣膜置换术(ICD-9-CM-3︰35.24)(二)诊断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 1.病史:风湿热病史。 2.有明显症状体征:心绞痛,晕厥,活动后乏力,呼吸 困难,胸闷,典型心脏杂音。 3.辅助检查:心电图、胸部X线检查,超声心动图,冠 状动脉造影(年龄大于50岁)。 (三)选择治疗方案的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心脏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临床技术操作规-心血管外科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军医) 1.主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患者; 2.无其他严重科疾病;

3.患者选择主动脉瓣人工瓣膜置换术 (四)标准住院日≤18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ICD-10︰I35.100风湿性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编码。 2.有适应证,无禁忌证 3.心功能≤III级或左室EF值≥45% 4.左室舒末径≤70毫米 5.患者选择主动脉瓣膜置换 6.当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住院期间不需要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路径。 (六)术前准备(评估)不超过6天。 1.必须完成的检查项目: (1)血尿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术前感染疾病筛查、风湿活动筛查、血型+术前配血;(2)胸片或胸部CT、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2.根据患者病情可选择的检查项目: (1)血气分析和肺功能(高龄或既往有肺部病史者)、冠状动脉造影(年龄≥50岁); (2)有其他专业疾病者及时请相关科室会诊。 (七)预防性抗菌药物选择与使用时机。

风湿性心脏病30例临床治疗分析

风湿性心脏病30例临床治疗分析 发表时间:2018-08-03T12:06:32.830Z 来源:《航空军医》2018年7期作者:孙东启于日新程洪梅[导读] 风湿性心脏病,系指风湿热所致的心肌炎留下的心瓣膜损害。 (黑龙江省大庆康复医院内科163453) 摘要:目的探讨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0例,临床给予美托洛尔治疗方法及效果进行分析。结果30例患者经临床精心治疗,所有患者病情均得到有效的控制,总有效率为93.33%。结论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给予美托洛尔治疗,临床效果显著,改善心功能和左室射血分数明显,安全便捷。 关键词:风湿性心脏病;临床治疗;美托洛尔;临床疗效 风湿性心脏病,系指风湿热所致的心肌炎留下的心瓣膜损害。由于瓣膜粘连和纤维化,形成瓣膜口的狭窄或关闭不全,或狭窄与关闭不全同时存在,逐步导致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后,由于长期机械劳损和风湿性心肌损害,心脏功能代偿不全,终至心力衰竭[1]。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期间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0例临床治疗方法效果进行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收治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30例,其中男17例,女13例,年龄23~46岁,平均年龄32± 2.5岁。病程3~16年,平均病程5.5±2.5年。左室射血分数<40%。单纯二尖瓣狭窄7例,二尖瓣半闭不全1例,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14例,主动脉瓣并二尖瓣病变8例。临床表现:心悸气促24例,心前区疼痛6例,心脏杂音21例,心脏纤颤20例,心功能不全2例。 1.2 方法青霉素80万~160万单位/日,分2次肌内注射,疗程为10~14天。以后用苄星青霉素(长效青霉素)120万单位/日,肌注,多数能控制咽喉部感染。地塞米松5~10mg/d或氢化可的松200mg/d至病情改善后改口服激素治疗。加用美托洛尔,口服,药物剂量控制在 6.25~25.0mg/d。从6.25mg开始,每日2次,逐渐增量,随诊观察3个月。 1.3观察指标和疗效判定标准对治疗前后心功能分数,左室射血分数。显效:患者用药治疗后,生命体征、临床症状显著改善,心功能改善2级;有效:患者用药治疗后,生命体征、临床症状有所好转,心功能改善1级;无效:生命体征、临床症状无改善、病情恶化[2]。 2 结果 心功能分数治疗前(2.59±0.64),治疗后(1.70±0.38);左室射血分数治疗前(33.93±6.71),治疗后(44.86±10.11)。治疗前后均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效果显著。 临床疗效,显效24例(80.0%),有效4例(13.33%),无效2例(6.67%),总有效率93.33%。 3 讨论 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引起二尖瓣狭窄的主要原因,虽然仅有50%的患者有急性风湿热病史。随着年龄增长,病情逐渐加重,老年风心病患者的活动受限,生活质量不高。一旦出现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则病情急剧恶化。风心病的心脏瓣膜损害,累及二尖瓣最常见,各个瓣膜受累存在很大的差异,其原因有不同的解释。与血流动力学有关的观点较多地为学者们接受:在每个心动周期中各个瓣膜承受的心内压力有所不同,承受压力愈大,则愈易受累。就二尖瓣而言,当左室收缩时,心腔内压一般在120 mmHg左右,相当于正常人收缩期血压;而主动脉瓣承受的压力是在左室舒张期时主动脉的压力,一般为70~80 mmHg,相当于正常人的舒张期血压[3]。余类推三尖瓣及肺动脉瓣所承受的压力相对为低,因而风湿病引起的心脏瓣膜的损害,与该瓣膜承受的压力大小有一定的关系。风心病的主要病理改变是瓣膜的衰坏和钙化。近年来内皮细胞与钙化的关系日益引起重视。钙离子在瓣膜内皮细胞内外浓度的变化直接影响内皮细胞的活性或凋亡。反之,内皮细胞尤其是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也会影响钙离子对其自身或组织损害。防治支气管和肺部感染,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注意上呼吸道感染、拔牙等引起心内膜炎,防治心力衰竭。左室并无压力负荷或容量负荷过重,因此没有任何特殊的内科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是由于风湿热侵犯心脏所引起的心脏瓣膜病。从风湿热发展到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的时间,使用抗风湿药物原则上是用量要足、疗程要充分、激素应缓慢递减而停药。洋地黄类强心药,无益于单纯MS伴窦性心律的患者,但可以用于快速心室率的房颤治疗。控制心室率效果不好时,可加用小剂量的β受体阻滞药[4]。血管扩张药和洋地黄类强心药可以增加左室衰竭后的前向心排血量,减少反流,有助于稳定急性或重症MR患者病情。只能是暂时性的缓解,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和自然病程。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寒及潮湿。如有心脏受累应卧床休息,避免体力活动及精神刺激。待体温、血沉正常,心动过速控制或其他明显的心电图变化改善后继续卧床休息3~4周,然后逐步恢复活动。本研究30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经治疗后心功能分数、左室射血分数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总有效率93.33%,常规的治疗风湿性心脏病药物无法改善患者预后,扩充血管、降压的功效,并可有效缓解心脏负荷,促进心脏收缩,避免心室重塑;降低心率作用,对心室舒张期进行延长,从而更进一步改善心室充盈。控制和预防上呼吸道链球菌感染,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本病的预后决定于初次发病后有无复发。复发次数愈多,瓣膜病变的机会愈高,受累的程度愈重。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可有效降低患者死亡率,美托洛尔用药病情相对稳定后,用药剂量由少逐步增多,经长时间持续用药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陈飞.美托洛尔治疗风湿性心脏病30例疗效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12):2815-2815. [2]黄开敏.风湿性心脏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治疗分析[J].医学美学美容旬刊,2015(1):200-200. [3]于华.美托洛尔治疗慢性心力衰竭50例疗效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09,14(9):30-30. [4]徐学勤.老年风湿性心脏病86例临床资料分析[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08,14(5):445-446.

风湿性心脏病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2014年5月关于风湿性心脏病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患者姓名:xxx 性别:女年龄:57岁住院号:13050269 时间:2014年5月30日7PM地点:内一科护士值班室讨论目的:提高护理质量参加人员: 主讲人:xxx 责任护士xxx进行病情介绍:病例特点: 1?中老年女性患者,病程急,起病长,因"反复喘累14年,双下肢水肿9年,腹胀1年,加重2天"入院。 2.14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活动后心累、气促,休息后稍缓解,无胸闷、胸痛,于大足县人民医院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间断输液治疗后缓解。9年前,患者于上诉症状基础上出现双下肢水肿,间断治疗。1年前,患者在上诉症状基础上出现腹胀,右侧肝区疼痛不适。 2天前,患者上述症状较前加重,喘累、腹胀较前明显,门诊以"风心病"收治入院。 3?既往史:13年前因腹痛于永川人民医院诊断为慢性胃炎。诊断为慢 性乙型病毒性肝炎11年。1年前于我院住院期间诊断为2型糖尿病、心源性肝硬化失代偿期。 4查体:T:367C, P:111 次/分,R:24 次/分,BP:119/92mmHg。端 坐呼吸,二尖瓣面容。口唇紫绀,咽充血,桶状胸,呼吸动度减弱,语颤无增强,叩诊呈过清音,双肺呼吸音粗糙,双肺未闻及湿啰音。

心率125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膜听诊区可闻及隆隆样杂音。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双下肢无水肿。5?辅助检查:心电图:心房纤颤;轻度的ST-T异常;胸导低电压;心电轴右偏;不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初步诊断:1、风湿性心脏病,心房纤颤,二尖瓣关闭不全心功能W 级;2、腹腔积液;3、心源性肝硬化;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5、慢性胃炎;6、2型糖尿病。 诊断依据:1、风湿性心脏病;1.1心房纤颤;1.2二尖瓣关闭不全; 1.3前间壁梗塞? 1.4心功能皿级依据:(1)老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反复喘累"为主要表现;(3)查体:P:111分,心率125 次/分,律不齐,心音强弱不等,二尖瓣膜听诊区可闻及隆隆样杂音。 双下肢无水肿。(5)辅查:心电图支持,故诊断。2、腹腔积液依据:(1)中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3)查体: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故诊断。 3、心源性肝硬化失代偿期依据:(1)中年患者,起病缓,病程长;(2)以"反复喘累、腹痛、腹胀"为主要表现;(3)查体:腹部膨隆,右侧肝区压痛明显,腹围110cm。(4)既往有风心病病史14年。(5)既往诊断已明确,故诊断。 4、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依据:(1)既往有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史11年,故诊断。 5、慢性胃炎依据:患者以中上腹胀痛为临床表现,既往曾诊断。 6、

病史采集及病例分析(心内科)

病史采集(心内科): 简要病史一:男性,57岁。“突发胸痛3小时”入院。 (要求:作为住院医师,请围绕以上主要病史,按照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将应该询问的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的内容写在答题纸上。) 初步诊断:冠心病,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答案:(一)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 (1)诱因:有无体力活动、情绪波动等。 (2)胸痛特点:胸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有无放射、缓解因素等。 (3)伴随症状:有无气促、心悸、咳嗽、咯血、黑矇、晕厥、腹痛、呕吐等。 (4)一般状况: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 2、诊疗经过 (1)是否曾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心电图、全胸片、血常规、心肌酶、cTnI、D-二聚体等 (2)治疗情况,效果。 (二)相关病史 1、食物、药物过敏史。 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有无高血压、糖尿病史,有无烟酒及其他不良嗜好。工 作性质及环境。 3、家族中有无类似病史者。 简要病史二:男性,68岁。“反复头昏、头痛15年,加重2天”入院。 (要求:作为住院医师,请围绕以上主要病史,按照标准住院病历要求,将应该询问的患者现病史及相关病史的内容写在答题纸上。) 初步诊断:高血压病 答案:(一)现病史 1、根据主诉及相关鉴别询问 (1)诱因:有无情绪波动、劳累、失眠等。 (2)症状特点:头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有无视物模糊、旋转,有无恶心、呕吐等。 (3)伴随症状:有无胸闷、胸痛、心悸、气促,有无肢体活动障碍、言语障碍等。有无黑矇、晕厥。 (4)一般状况: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 2、诊疗经过 (1)是否曾医院就诊,做过哪些检查:血压水平、心电图、全胸片、心脏彩超、头颅CT、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电解质等。 (2)治疗情况,效果。 (二)相关病史 1、食物、药物过敏史。 2、与该病有关的其他病史:有无糖尿病、肾脏疾病、脑卒中史,有无烟酒及其他不 良嗜好。妊娠情况(女性)。工作性质及环境。 3、家族中有无类似病史者。

心律失常的诊断治疗指南

心律失常 1病因 2临床表现 3检查 4诊断 5治疗 6预防 一、病因:心律失常可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其中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心肌炎和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为多见,尤其在发生心力衰竭或急性心肌梗塞时,发生在基本健康者或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患者中的心律失常也不少见,其他病因尚有电解质或内分泌失调,麻醉,低温,胸腔或心脏手术,药物作用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部分病因不明。 二、临床表现:心律失常的血流动力学改变的临床表现主要取决于心律失常的性质,类型,心功能及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的程度,如轻度的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偶发的房性期前收缩,一度房室传导阻滞等对血流动力学影响甚小,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较严重的心律失常,如病窦综合征,快速心房颤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等,可引起心悸,胸闷,头晕,低血压,出汗,严重者可出现晕厥,阿-斯综合征(Adams-Stokes综合征:即心源性脑缺血综合征,是指突然发作的严重的、致命性缓慢性或快速性心律失常,使心排出量在短时间内锐减,产生严重脑缺血、神志丧失和晕厥等症状。阿-斯综合征是一组由心率突然变化而引起急性脑缺血发作的临床综合征。该综合征与体位变化无关,常由于心率突然严重过速或过缓引起晕厥),甚至猝死,由于心律失常的类型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 1.冠状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各种心律失常均可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量降低,各种心律失常虽然可以引起冠状动脉血流降低,但较少引起心肌缺血,然而,对有冠心病的患者,各种心律失常都可以诱发或加重心肌缺血,主要表现为心绞痛,气短,周围血管衰竭,急性心力衰竭,急性心肌梗死等。 2.脑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不同的心律失常对脑血流量的影响也不同。 脑血管正常者,上述血流动力学的障碍不致造成严重后果,倘若脑血管发生病变时,则足以导致脑供血不足,其表现为头晕,乏力,视物模糊,暂时性全盲,甚至于失语,瘫痪,抽搐,昏迷等一过性或永久性的脑损害。 3.肾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心律失常发生后,肾血流量也发生不同的减少,临床表现有少尿,蛋白尿,氮质血症等。 4.肠系膜动脉供血不足的表现

风湿性心脏病用药指南

风湿性心脏病用药指南 【概述】 风湿性心脏病(rheumatic heart disease, RHD)简称 风心病,是风湿性炎症所致心脏瓣膜损害。风湿性瓣膜病变可单独累及一组瓣膜(如二尖瓣或主动脉瓣),也可同时累及两组或三组瓣膜(如同时累及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后者又称为风心病联合瓣膜病。风心病最常累及的瓣膜为二尖瓣及主动脉瓣。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单纯二尖瓣狭窄、二尖瓣狭窄并关闭不全、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及二尖瓣与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病。 【诊断要点】 1.病史:患者可有风湿热病史。 2.症状:临床症状取决于瓣膜病变的部位、程度及病程。在严重病变时,单纯二尖瓣狭窄可出现呼吸困难、咯血及咳 嗽;二尖瓣关闭不全可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主动脉瓣狭窄可出现呼吸困难、心绞痛、晕厥;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可表现 为心悸、头晕及呼吸困难等症状。风心病进展至晚期常导致右心衰竭。 3.体征风心病最重要的体征是心脏杂音。二尖瓣狭窄时心尖部闻及舒张中晚期隆隆样杂音,二尖瓣关闭不全时心尖部闻及收缩期高调吹风样杂音,主动脉瓣狭窄时于主动脉瓣听诊区闻及较粗糙收缩期杂音并向颈部传导,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于主

动脉瓣第二听诊区闻及舒张期高调叹气样杂音。右心衰竭或全心衰竭时可有下肢水肿、肝大的体征。 4.辅助检查 (1)超声心动图是诊断风心病最为重要的检查。 (2)X-线胸片有助于了解心脏外形及大小、。 【药物治疗】 瓣膜性心脏病是瓣膜本身有器质性损害,任何药物均不能使其消除或逆转。采用手术治疗置换或修补瓣膜,可提高长期存活率,这是药物所不能替代的。药物治疗的作用主要是针对预防感染、改善心衰症状及防止血栓栓塞并发症。 1.用药原则疾病早期控制风湿热的反复发作;伴有心衰的患者通过降低心脏负荷 改善心衰症状;伴有房颤的患者注意防止血并发。 2.用药方案 (1)感染性心内膜炎一旦诊断明确,静脉应用抗菌药物治疗(具体用药参见感染性心内膜炎章节)。 (2)风心病所致心衰处理:心衰基本治疗见心力衰竭章节。不同瓣膜病处理如下: 1)二尖瓣狭窄患者出现咯血/咳粉红色泡沫痰(急性肺水肿)伴明显的干湿性啰音时,呋塞米,静脉注射,起始剂量20? 40mg, 2? 4小时后可重复一次,若患者同时合并 快速房颤,需减慢心室率,可应用去乙酰毛花苷,静脉注射

门诊病历范文大全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门诊病历范文大全 篇一:门诊病历书写范例 门诊病历书写范例 一、咽异物 食鱼后咽部异物感3小时。 患者3小时前食鱼时出现左咽部异物扎刺感,咳之不能排出异物。异物感持续存在,吞咽时刺痛感加剧。 pe:双扁桃体无红肿,左扁桃体上极可见鱼刺状异物一个。咽后壁无充血,舌根会厌谷犁状窝等部位未见异物。Imp:咽异物 二、急性会厌炎 咽痛5小时 患者因着凉,今天晨起时自觉咽部疼痛。2小时前患者感到咽痛加剧,1小时前患者并感到咽部有球状物阻塞感,同时感到乏力,畏寒。没有发热,没有呼吸困难。 T38cp100次/分R34次/分b.p130/80mmhg呼吸平稳。鼓膜无充血无穿孔,标志清晰。各鼻甲无肿胀,双中鼻道无脓

涕无新生物。张口无受限,口腔较多分泌物畜流。扁桃体I 度大,表面无伪膜。咽后壁轻度充血少量淋巴滤泡增生。无声嘶,无喉鸣。会厌充血,高度肿胀呈球形。声门无法窥及。颈部各区未触及肿大淋巴结,颈部各区无肿胀压痛。 诊断:急性会厌炎R:1.留观,密切观察呼吸及生命体征2.向上级医师汇报3.静脉点滴抗生素及激素4.床旁备气管切开包5.病情平稳后行血常规检查签名:xxx 急性咽炎20XX.11.25咽痛伴吞咽痛x天。发病来无发热、头痛,无张口困难。即往史:无糖尿病、高血压史,无药物过敏史p.e:一般情况可。体温不高。耳:双耳廓对称无畸形,外耳道无红肿,双鼓膜完整、标志清,乳突无压痛。鼻:外鼻无畸形,鼻前庭正常,鼻腔黏膜无充血、肿胀,双下鼻甲无肿大,鼻腔内无新生物及脓性分泌物。咽:鼻咽黏膜光滑,咽隐窝无新生物。口咽黏膜明显充血,咽后壁淋巴滤泡红肿,双扁桃体1度肿大,表面无脓性分泌物,双侧梨状窝清晰。喉:会厌正常,双室带对称,双声带无充血肿胀、运动好。颈部淋巴结:右颌下可及一1.0x2.0cm肿大淋巴结,质韧,边界清、活动有触痛。 Imp:急性咽炎R:1、含片:草珊瑚含片20#/1#Tid2、抗生素:泰力特0.25x6#/0.25Qd3、中药清热解毒:双黄连10支x2盒/1支Tid签名:xxx 三、慢性咽炎

大学病理病例分析

组织细胞的适应与损伤(一)-病例分析 男,65岁李某。现病史:死者生前患高血压二十多年,半年前开始双下肢发凉,发麻,走路时常出现阵发性疼痛,休息后缓解。近一个月右足剧痛,感觉渐消失,足趾发黑渐坏死,左下肢逐渐变细,三天前生气后,突然昏迷,失语,右半身瘫,渐出现抽泣样呼吸。今晨四时二十五分呼吸心跳停止。 尸检所见:老年男尸,心脏明显增大,重950g,左心室明显增厚,心腔扩张。主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等内膜不光滑,有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壁不规则增厚,有处管腔阻塞。左股动脉及胫前动脉有不规则黄白色斑块。右足趾变黑、坏死。左下肢肌肉萎缩明显变细。左大脑内囊有大片状出血。 讨论: 1、有哪些病变? 2、右足发黑坏死的原因是什么? 3、左心室肥大,扩张及左下肢萎缩的原因类型是什么? 4、死亡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1、①心脏增大,左心室增厚,心腔扩张(高血压心脏) ②主动脉、下肢动脉及冠状动脉等内膜不光滑,散在大小不等黄白色斑块,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壁不规则增厚,左股动脉及胫前动脉不规则黄白色斑块(动脉粥样硬化)。 ③右胫前动脉及足背动脉管壁不规则增厚,有处管腔阻塞(动脉粥样硬化伴血栓形成),右足趾变黑、坏死(梗死、坏疽)。左下肢肌肉变细(缺血性萎缩)。左大脑内囊大片出血(脑出血)。 2、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梗死→继发腐败菌感染→坏疽 3、(1)高血压→左心室克服外周阻力→代偿肥大扩张(2)缺血性萎缩 4、脑出血。 组织细胞的适应与损伤(二)-病例分析 病例摘要: 男性,6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5年。尸检见:左、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以左支为重,左心室壁厚1.5cm,有苍白色病灶。镜下大片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病灶周围部分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变深,部分心肌细胞体积缩小,核周有褐色颗粒样物。心肌间质中脂肪组织丰富,由心外膜伸入至心肌细胞间。脾小体中央动脉和肾入球小动脉管壁增厚、均匀粉染,管腔狭窄。 分析题: 请问该心脏、脾脏和肾脏发生了哪些基本病变?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治疗

风湿性心脏病中医治疗 治疗建议出现以上症状应上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风心病出现心力衰竭、心房颤动、脑栓塞等并发症时,应及时治疗。可在中医师的辨证基础上选用以下中成药: 1.属心阴亏损型宜滋阴养血,宁心安神。可服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 2.属心气不足型宜养心益脾,温阳补气。可服归脾丸、柏子养心丸。 3.属心血瘀阻型宜通阳益气、活血化瘀。可服血府逐瘀丸、冠心苏合丸、复方丹参片等。注意事项 1.不要过度进行体力劳动,但又不能消极静养。要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以不增加症状为度。2.每顿饭都不可以吃得过饱而增加心脏负担,宜少食多餐。食物宜细软,易于消化,清淡;不要食入过多的盐类,有心衰水肿时更要控制钠盐的摄入切忌食用盐腌制品。,。3.要避免着凉、感冒,积极治疗扁桃腺炎等,预防感冒、防止扁桃体、牙龈炎等。如果发生感染可选用青霉素治疗。对青霉素过敏者可选用红霉素或林可霉素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学会自我管理,建立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避免情绪波动:应避免精神压力和不良刺激,尽量防止强烈情绪波动和过度精神疲劳,应避免应对喜,怒,哀,乐要有节制,加强自控能力,保持情绪稳定,心情舒畅和心理平衡。 冬季避免感冒:外出应戴口罩或帽子,避免大风迎面吹袭,或在雪地奔走和长时间行走。 进行适应活动:避免过重的体力劳动,过于剧烈的体育活动和竞赛性活动。可根据心功能和体力情况,参加适应的体力活动,增强体质,提高心的储备能力。如:散步,打太极拳,练气功等。生活起居规律:居室要安静整洁,通风设备良好,冬季注意房间保暖,保证充分睡眠,临睡前不宜饱食,不宜熬夜或过晚睡觉,更不宜观看惊险或紧张的电视,电影。睡觉时不宜穿过紧过小,不穿过硬的内衣,手不要压迫胸部,更不要蒙头而睡,睡姿以右侧卧位为佳。休闲时不宜长时间打麻将,平时随身携带急救药品。 风湿性心脏病饮食注意:(1)控制食盐量食盐的主要成分为氯和钠。如钠盐摄入过多,在某些内分泌素的作用下,能引起小动脉痉挛,使血压升高。同时,钠盐还有吸收水分的作用,如果食入钠盐过量,体内水分储留,就会增加心脏负担。因此,每日饮食中钠盐供应量以低于3克为宜;咸菜、榨菜、酱豆腐等过咸的食品以少吃、不吃为佳。(2)控制热能供应量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应多食用含热量低的食物。因总热能过高时,血清胆固醇通常升高。如患者体重过重,应节制饮食。(3)限制脂肪量和胆固醇量每日膳食中,尽量避免食用含动物性脂肪及胆固醇较高的食物,如动物油脂、肥肉、肝、肾、脑、肺、蛋黄、鱼子等。以食用植物油及豆制品为宜。但植物油也不可过多,因过多的植物油也会促使患者肥胖。(4)忌食刺激性食物饮食中尽量少用生姜、辣椒、胡椒面等辛辣调味品,严禁吸烟、饮酒,去掉喝浓茶、咖啡,喝酒等不良嗜好。少吃含钠丰富的食品如香蕉等戒刺激性饮食和兴奋性药物:少吃辣椒,生姜,胡椒,戒烟,酒,忌大量饮浓茶,服咖啡因,苯丙胺等兴奋药对心脏也会带来负担,在风心病患者心功能不佳时,尤当注意. 可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柠檬汁,柿子)菇类的, ,肉类食品控制在每天80g 以内,少吃多餐,吃七分饱就夠 饮食调理 (1)山药960克,黑芝麻,赤小豆各360克,鸡内金30克,炒枣仁480克,柏子仁360克.共研细末,每天早晚饭前服30克,以开水调为糊状服之. (2)苡仁海带鸡蛋汤海带20克,苡仁20克,鸡蛋2个,食油,味精,盐,胡椒粉适量.海带洗净切条,苡仁洗净,共放入高压锅内,加水将海带,苡仁炖至极烂.铁锅置旺火上,放入食油,将打匀的鸡蛋炒熟,立即将海带,苡仁连汤倒入,加盐,胡椒粉,适量,炖煮片刻即可. 佐餐食用,功效强心利尿. 3 常饮柠檬汁.口服柠檬汁治疗风湿病有良好的疗效.实验表明,柠檬汁具有抑制导致风湿热的链球菌的能力.柠檬汁的饮用方法是:从第1天开始,每天口服柠檬汁10毫升,以后每天加服lo毫升,一直加服到每天300毫升为止,然后又逐日减少10毫升,直至减少到最初的每日lo毫升为止.一般经过两个这样的疗程,风心病会得到显著好转 5限制食盐的摄入:与限制食盐道理相同,风心病患者应少吃含钠丰富的食品如香蕉等,以免引发水肿. 缓进饮料:一次喝大量的水,茶,汤,果子汁,汽水或其他饮料时,会迅速增加血容量,进而增加心脏负担.因此进食饮料不要太多,最好一次不超过500毫升.需要多喝水时,分成几次喝,每次少一点,相隔时间长一些.

完整版风湿性心脏病病历.doc

X X X中医院 入院记录门诊号: 住院号: 科别:神内病房:床号: 医疗保险号: 神内科住院病历(第1次)过敏史:无 姓名:XXX性别:男年龄:80岁籍贯:河南省尉氏市县 职业:农民婚配:已婚民族:汉族入院日期:2014.01.12.11:00 现在住址:XX县XX乡邮编:475500病史采取日期2014.01.12.11:00联系人姓名:XX与患者关系:父子病史叙述者:患者本人 联系人住址:同现住地址电话:XXXXXXXXXX可靠程度:可靠节气:小寒主诉:间断咳嗽咳痰20年,再发加重1周。 现病史:20年前患者不慎受凉后出现咳嗽咳痰,均给予口服药物治疗症状好转,20年来上述症状每因受凉后再发,每年发病累积3个月以上,渐出现活动后胸闷气短,7天前,不慎受凉后上证再发,伴发热,咳痰(颜色黄白相间),在当地卫生所输液治疗(具体用药不详),发热症状好转,咳嗽喘闷较前没有明显好转,为进一步治疗,遂在家人帮助下来我院诊治,门诊以“1、肺心病2、肝硬化”为诊断收入我科,发病来神志清,精神差,纳差,睡眠差,无四肢抽搐,大小便减少。 既往史:患者平素有“肝硬化”病史20年,无规律治疗至今。有“糖尿病”病史5年,无规律治疗至今。患者否认有高血压病史,无肝、肾等系统疾病史、无药物过敏史,无输血献血史,预防接种随社会进行。 个人史:出生本地,无外地久居史,无疫水疫区及有害物质接触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 婚姻史:22岁结婚,爱人体健,夫妻感情和睦,育子女7人均体健。 家族史:父母自然死亡,兄弟姐妹体健;无家族性遗传及类似疾病。 体格检查 T:37.3℃P:80次/分R:20次/分BP:130/80mmHg 发育正常,营养稍差,神志清楚,精神差,查体合作,端坐体位,全身皮肤黏膜无黄染及出血点,各区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头颅无畸形,毛发分布无异常;双眼结膜无充血,巩膜无黄染,双侧瞳孔等大等圆,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