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稳定性分析

系统稳定性分析
系统稳定性分析

3-6 系统稳定性分析

控制系统在实际工作中,总会受到外界和内部一些因素的扰动,例如负载或能源的波动、系统参数的变化等等,使系统偏离原来的平衡工作状态。如果在扰动消失后,系统不能恢复到原来的平衡工作状态(即系统不稳定),则系统是无法工作的。

稳定是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也是控制系统的重要性能。因此,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提出确保系统稳定的条件是自动控制理论的基本任务之一。

一、稳定性定义及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

如果系统受到扰动,偏离了原来的平衡状态,当扰动消失后,系统能够以足够的准确度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则系统是稳定的。否则,系统是不稳定的。可见,稳定性是系统在去掉扰动以后,自身具有的一种恢复能力,所以是系统的一种固有特性。这种特性只取决于系统的结构、参数而与初始条件及外作用无关。

由上所述,稳定性所研究的问题是当扰动消失后系统的运动情况,显然可以用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来描述。如果脉冲响应函数是收敛的,即

0)(lim =∞

→t k t

系统是稳定的。

由于单位脉冲函数的拉氏变换等于1,所以系统的脉冲响应函数就是系统闭环传递函数的拉氏反变换。

设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

)

())(()

())(()()()(2121n n m m s s s a z s z s z s b s D s M s λλλ------==

ΦΛΛ 式中1z ,2z ,…,m z 为闭环零点;1λ,2λ,…,n λ为闭环极点。

脉冲响应函数的拉氏变换式,即为

)

()()

()()()(11n n m m s s a z s z s b s s C λλ----=

Φ=ΛΛ (3-38)

如果闭环极点为互不相同的实数根,那么把方程(3-38)展开成部分分式

∑=-=-++-+-=n

i i

i n n s A s A s A s A s C 122

11)(λλλλΛ

式中i A 为待定常数。对上式进行拉氏反变换,即得单位脉冲响应函数)(t k

t n

i i i e A t k λ∑==1

)(

根据稳定性定义

0lim )(lim 1

==∑=∞

→∞

→n

i t i t t i e A t k λ

考虑到系数i A 的任意性,必须使上式中的每一项都趋于零,所以应有

0lim =∞

→t i t i e A λ (3-39)

其中i A 为常值,式(3-39)表明,系统的稳定性仅取决于特征根i λ的性质。并可得到,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是系统闭环特征方程的所有根都具有负的实部,或者说都位于[s ]平面的左半平面。

如果特征方程有重根,且重根数为m ,则在脉冲响应函数中将具有如下分量形式:t

te

1λ,

t e t 22λ,…,t i i e t λ,…。这些项,当时间t 趋于无穷时是否收敛到零,仍然取决于重特征根i λ的性质。

所以上述系统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也完全适用于系统特征方程有重根的情况。

如果i λ为共轭复根,即i i i j ωσλ±=,那么在脉冲响应函数中具有下列形式的分量

t j i t j i i i i i e A e A )(1)(ωσωσ-+++

或写成

)sin(i i t t Ae i ψωσ+

由上式可见,只要共轭复根的实部为负,仍将随时间t 趋于无穷而振荡收敛到零。

总之,只有当系统的所有特征根都具有负实部,或所有闭环极点均位于[s ]平面的左半平面,系统才稳定。只要有一个特征根为正实部,脉冲响应就发散,系统就不稳定。当系统有纯虚根时,系统处于临界稳定状态,脉冲响应呈现等幅振荡。由于系统参数的变化以及扰动的不可避免,实际上等幅振荡不可能永远维持下去,系统很可能会由于某些因素而导致不稳定。另外,从工程实践来看,这类系统也是不能很好工作的,因此临界稳定系统可以归属于不稳定系统之列。

判别系统稳定与否,可归结为判别系统闭环特征根实部的符号:

Re 0i λ 不稳定

Re 0=i λ 临界稳定,亦属不稳定。

因此,如果能解出全部特征根,则立即可以判断系统是否稳定。

通常对于高阶系统,求根本身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根据上述结论,系统稳定与否,只要能判别其特征根实部的符号,而不必知道每个根的具体数值。因此,也可不必解出每个根的具体数值来进行判断。下面介绍的代数判据,就是利用特征方程的各项系数,直接判断其特征根是否都具有负实部,或是否都位于[s ]平面的左半平面,以确定系统是否稳定的方法。代数判据中,有古尔维茨稳定判据和劳斯稳定判据,两种判据基本类同,故这里只介绍更为常用的劳斯判据。

二、劳斯(Routh )判据

设系统特征方程的一般式为

0)(0111=++++=--a s a s a s a s D n n n n Λ

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是0>i a ,否则系统不稳定。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0>i a 及劳斯表中第一列系数都大于零。劳斯表中各项系数如表3-2所示。

表3-2 劳斯表

下面对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作简单说明:因为一个具有实系数的s 多项式,总可以分解成一次和二次因子的乘积,即)(a s +和)(2

c bs s ++,式中a 、b 和c 都是实数,一次因子给出的是实根,而二次因子给出的则是多项式的复根。只有当b 和c 都是正值时,因子)(2

c bs s ++才能给出具有负实部的根。也就是说,为了使所有的根都具有负实部,则必须要求所有因子中的常数a 、b 和c 等,都是正值。很显然,任意个只包含正系数的一次因子和二次因子的乘积,必然也是一个具有正系数的多项式。但反过来就不一定了。因此,应当指出,所有系数都是正值这一条件,并不能保证系统一定稳定,亦即系统特征方程所有系数0>i a ,只是系统稳定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要条件。

【例3-4】设有一个三阶系统其特征方程为

0)(012233=+++=a s a s a s a s D

式中所有系数都大于零。试用劳斯判据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解 因为0>i a ,满足稳定的必要条件 列劳斯表

1

23

0212

3

123a a a a a a a a a a s s s s - 显然,当03021>-a a a a 时,则系统稳定。

【例3-5】系统特征方程为

05432)(234=++++=s s s s s D

试用劳斯判据判别系统的稳定性。

解 由已知条件可知,0>i a ,满足必要条件。列劳斯表

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研究

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的稳定性研究 发表时间:2018-05-31T09:51:11.71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9期作者:王伟1 李永超2 [导读] 摘要:在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1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长春 130021;2北京ABB贝利工程有限公司北京 10010 摘要:在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的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提高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企业可以通过先进技术的应用,提高系统的性能。企业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加强对系统的管理工作,促进工作更加高效进行,满足社会生产的需要。 关键词: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稳定性 引言 热控自动化系统的重要性随着国家对电力需求的增加逐渐表现出来,因此我们必须将热控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研究提到重要的高度上来,这就需要我们在对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进行分析时,从起自身特点出发,理性地对待存在的问题。虽然目前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应用技术在我国基本得到完善,但仍旧需要厂家从实际生产状况出发,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解决,以期达到电厂生稳定生产的目的。 1热控自动化技术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电力企业逐渐将更多的机械系统组合在一起运行,并且机组的容量也有了很大的扩增,对于热控自动化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电力企业需要做的就是提高热控自动化技术,并且对于热控自动化系统的工作要有严格的要求,提高热控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保证工作的高效进行。在提高热控自动化系统的性能的同时,也要注意降低系统工作所带来的环境问题,降低系统工作的耗能,实现环境与生产的同步发展。在技术发展的同时,可以利用语言技术来控制系统,从而提高电厂的工作效率和自动化水平。系统工作的稳定性与温度是有关系的,可以通过对温度变化的有效研究,确保热控自动化系统的稳定性。 2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构成 2.1分散控制系统 分散控制系统通过控制接口、网间通信接口、运行操作接口、开发维护接口来实现系统的分散控制和集中操作,然后分散控制系统再和通信网络相结合,就构成了过程控制系统。模块是过程控制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灵活、合理地对系统进行控制,从而提高系统的工作效率。 2.2辅助控制系统 辅助控制系统是可以在无人控制的模式下进行操作的,对于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的工作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辅助控制系统在工作过程中,可以利用编程控制器设置自动控制指令,系统就可以在数据接口和交换机的作用下稳定运行,从而达到对生产效率的提高。对于传输中的综合数据,在辅助控制系统的集中控制和中央控制室技术的应用下,可以让自动化系统在无人控制的情况下,也达到很好的效果。 2.3实时监控系统 实时监控系统主要是对系统工作过程中工作情况的监控,当系统出现问题时,实时监控系统就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可以使问题及时得到解决,减少工作过程中的损失。实时监控系统,对工作过程的监督是动态监督,监控系统一旦发现问题,就会通过厂级实时监控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发出警报,以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而且这个系统,还可以实现共享数据资源和互通数据。 2.4视频网络监控系统 视频网络监控系统是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工作的关键,可以帮助实现更好的监控。通过对通信接口和辅助系统的有机结合,可以达到对电厂运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的目的,而且也可以对系统的工作程序进行有效监控。在系统工作无人值班的情况下,视频网络监控系统就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和更加高效的监控,为系统的稳定工作提供了保障。视频网络监控系统还可以帮助检查系统操作工作的进行,减少工作过程中的失误。 3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运行的问题 3.1热控元件故障 其实我们可以把热控元件故障看做元件信号失真。我们可以设想一下,假如出现问题的元件是FSSS或是ETS,那么就会产生生产系统直接跳闸的现象,如果更严重的话设备可能直接报废,这样就会给电厂造成无法估计的损失。笔者在进行大量的数据分析后得出导致热控元件出现故障的原因不止一个,电厂生产环境的特殊是其中最为主要的因素,热控元件在管理不及时的情况下会受到设备服务时间因素、环境因素、元件安装等因素影响,这时就会出现运行故障。所以要想防止热控元件故障的发生,就要重视相关的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探讨,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3.2系统逻辑故障 新投入设备一般会产生系统逻辑故障的问题,其根本原因应是新投入的设备运行时间比较短,容易因为尚不健全的逻辑设计而导致整个系统发生故障,发生的故障主要表现为设备会出现判断失误、信号错误和出现错误动作等。所以人们通常会对新投入工作的机组进行多次的运行操作,在操作过程中一旦出现关于系统逻辑缺陷的问题,工作人员就可以在设备投入正常的使用之前进行解决。因此,新投入的设备在试运行阶段时,工作人员需要对其进行细致的分析,总结设备出现的问题类型,并依据试运行出现的问题确定相关的解决方案,将设备存在的不足之处逐渐进行完善。 4优化电厂热控自动化系统稳定性的措施 4.1优化系统控制单元设计 想要从根本上提高DCS系统运行的智能化和灵敏性,达到完善系统监控能力的目的就必须优化设计热控系统控制单元DCS系统,使单元控制朝着稳定性和智能性方向发展。也就需要电厂员工广泛应用各类新型技术,规划好与电子科技和计算机之间的复杂关系,改进落后的技术体系,进而实现高水平、现代化分散控制系统的目标。与此同时,还要优化处理自动控制过程,以达到增强整个系统抗干扰能力的目的。 4.2完善自动控制过程控制软件的相关功能 在进行设计自动化控制程序模块时,把控制指标以及控制范围进行完善,就能够提高系统的抗干扰性,除此以外也要注重优化自动控制工程软件,这样就利于实现系统运行的全程监控。重视系统监控作用的发挥,将监控软件落实于每一个过程,增强对系统运行监控的关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 班级:光伏2班 姓名:王永强 学号:1200309067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研究高阶系统的稳定性,验证稳定判据的正确性; 2、了解系统增益变化对系统稳定性的影响;

3、观察系统结构和稳态误差之间的关系。 二、实验任务 1、稳定性分析 欲判断系统的稳定性,只要求出系统的闭环极点即可,而系统的闭环极点就是闭环传递函数的分母多项式的根,可以利用MATLAB中的tf2zp函数求出系统的零极点,或者利用root函数求分母多项式的根来确定系统的闭环极点,从而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1)已知单位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开环传递 函数为 0.2( 2.5) () (0.5)(0.7)(3) s G s s s s s + = +++,用MATLAB编写 程序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绘制闭环系统的零极点图。 在MATLAB命令窗口写入程序代码如下:z=-2.5 p=[0,-0.5,-0.7,-3] k=1 Go=zpk(z,p,k)

Gc=feedback(Go,1) Gctf=tf(Gc) dc=Gctf.den dens=ploy2str(dc{1},'s') 运行结果如下: Gctf = s + 2.5 --------------------------------------- s^4 + 4.2 s^3 + 3.95 s^2 + 2.05 s + 2.5 Continuous-time transfer function. dens是系统的特征多项式,接着输入如下MATLAB程序代码: den=[1,4.2,3.95,1.25,0.5] p=roots(den)

系统稳定运行规定

十八、系统暂行规定 一、填空题(100) 1.如执行某项调度指令确实将威胁人员、设备或电网安全,值长可以_______。 答:拒绝执行 2.如发生拒绝执行调度指令的情况,值长应_______。 将理由及修改建议上报该调度员,并向单位领导汇报; 3._______,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其调度管辖设备状态。 答:未经值班调度员许可; 4.发生危及人身和设备的情况按_______处理。改变设备状态后立即_______。 答:厂站规程;向值班调度员汇报; 5.对于各级调度许可设备,在操作前应_______,操作后_______。 答:向相关调度汇报;及时汇报; 6.如果操作可能影响其他调度许可设备的状态,应_______,并_______。 答:征求调度意见;做好反措。 7.当电网设备发生异常或故障,运行值班员应_______。 答:立即向管辖该设备的值班调度员汇报。 8. 防误闭锁装置正常情况下不得_______或_______。 答:随意解锁;退出运行; 9. 设备一端带电或一经合闸即可带电的设备均应视为_______,不得进行_______。 答:运行设备;验收操作; 10.工作或作业现场的各项安全措施必须符合_______和_______的有关要求。 答:《国家电网公司电力安全工作规程》(国家电网安监〔2005〕83号);《电力建设安全工作规程》(DL5009); 11.根据工作内容认真做好_______,并据此做好各项安全措施。 答: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12.要定期检查危险点分析工作,确保其_______和_______。 答:针对性;有效性 13.倒闸操作时,不允许改变操作顺序,当操作发生疑问时,应立即_______,并报告调度部门,不允许随意_______。 答:停止操作;修改操作票; 14.防误装置电源应与继电保护及控制回路电源_______。 答:独立; 15.枢纽变电站宜采用_______或_______方式。 答:双母分段结线;3/2结线; 16.枢纽变电站直流系统应充分考虑设备检修时的冗余,应采用_______的方案。 答:两组蓄电池、三台充电机; 17.直流母线应采用_______运行方式。 答:分段; 18.为提高继电保护的可靠性,重要线路和设备必须坚持按_______的原则。 答:双重化配置互相独立保护; 19.严格蓄电池组的运行维护管理,防止运行环境温度_______造成蓄电池组损坏。 答:过高或过低; 20.各阀中的冗余晶闸管级数,应不小于12个月运行周期内损坏的晶闸管级数的期望值的_______倍,也不应少于_______个晶闸管级。 答:2、5;2至3; 21.在正常运行过程中,重瓦斯保护应投_______。 答:跳闸; 22.若需退出重瓦斯保护时,应_______,并经有关主管领导批准。 答:预先制定安全措施; 23.对于SF6绝缘套管,应配置相应的_______。 答:气体密度(或压力)监视装置; 24.定期对套管进行维护,检查SF6_______。 答:气体密度监视装置和压力计; ----------专业最好文档,专业为你服务,急你所急,供你所需-------------

实验四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西京学院实验教学教案实验课程:现代控制理论基础 课序: 4 教室:工程舫0B-14实验日期:2013-6-3、4、6 教师:万少松 一、实验名称:系统的稳定性及极点配置二、实验目的 1.巩固控制系统稳定性等基础知识;2.掌握利用系统特征根判断系统稳定性的方法;3.掌握利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的方法;4. 掌握利用状态反馈完成系统的极点配置;5.通过Matlab 编程,上机调试,掌握和验证所学控制系统的基本理论。三、实验所需设备及应用软件序号 型 号备 注1 计算机2Matlab 软件四、实验内容1. 利用特征根判断稳定性;2. 利用李雅普诺夫第二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3.状态反馈的极点配置;五、实验方法及步骤1.打开计算机,运行MATLAB 软件。2.将实验内容写入程序编辑窗口并运行。3.分析结果,写出实验报告。 语文电气课件中管壁薄、接口不严等问题,合理利用管线敷设技术。线缆敷设原则:在分线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动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电气设备进行调试工作并且进行过关运行高中资料试卷技术指导。对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然停机。因此,电力高中资料试卷保护装置调试技术,要求电力保护装置做到准确灵活。对于差动保护装置高中资料试卷调试技术是指发电机一变压器

一、利用特征根判断稳定性 用matlab 求取一个系统的特征根,可以有许多方法,如,,,()eig ()pzmap 2ss zp ,等。下面举例说明。 2tf zp roots 【例题1】已知一个系统传递函数为,试不同的方法分析闭环系统的稳定性。()G s 2(3)()(5)(6)(22)s G s s s s s += ++++解:num=[1,3]den=conv([1,2,2],conv([1,6],[1,5]))sys=tf(num,den)(1)() eig p=eig(sys)显示如下:p = -6.0000 -5.0000 -1.0000 + 1.0000i -1.0000 - 1.0000i 所有的根都具有负的实部,所以系统稳定。(2) ()pzmap pzmap(sys) 从绘出的零极点图可看见,系统的零极点都位于左半平面,系统稳定。(3)2()tf zp [z,p,k]=tf2zp(num,den) (4)()roots roots(den)【例题2】已知线性定常连续系统的状态方程为122122x x x x x ==- 试用特征值判据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解: A=[0,1;2,-1] eig(A)

性能稳定性分析

性能稳定性分析 1功角的具体含义。 电源电势的相角差,发电机q轴电势与无穷大系统电源电势之间的相角差。 电磁功率的大小与δ密切相关,故称δ为“功角”或“功率角”。电磁功率与功角的关系式被称为“功角特性”或“功率特性”。 功角δ除了表征系统的电磁关系之外,还表明了各发电机转子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 2功角稳定及其分类。 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时,系统中所有同步发电机均同步运行,即功角δ是稳定值。系统在受到干扰后,如果发电机转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变化后仍能恢复同步运行,即功角δ能达到一个稳定值,则系统就是功角稳定的,否则就是功角不稳定。 根据功角失稳的原因和发展过程,功角稳定可分为如下三类: 静态稳定(小干扰) 暂态稳定(大干扰) 动态稳定(长过程) 3电力系统静态稳定及其特点。 定义:指电力系统在某一正常运行状态下受到小干扰后,不发生自发振荡或非周期性失步,自动恢复到原始运行状态的能力。如果能,则认为系统在该正常运行状态下是静态稳定的。不能,则系统是静态失稳的。 特点:静态稳定研究的是电力系统在某一运行状态下受到微小干扰时的稳定性问题。系统是否能够维持静态稳定主要与系统在扰动发生前的原始运行状态有关,而与小干扰的大小、类型和地点无关。 4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及其特点。 定义:指电力系统在某一正常运行状态下受到大干扰后,各同步发电机保持同步运行并过渡到新的或恢复到原来的稳态运行状态的能力。通常指第一或第二振荡周期不失步。如果能,则认为系统在该正常运行状态下该扰动下是暂态稳定的。不能,则系统是暂态失稳的。 特点:研究的是电力系统在某一运行状态下受到较大干扰时的稳定性问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不仅与系统在扰动前的运行状态有关,而且与扰动的类型、地点及持续时间均有关。 作业2 5发电机组惯性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及其与系统惯性时间常数的关系。 表示在发电机组转子上加额定转矩后,转子从停顿状态转到额定转速时所经过的时间。TJ=TJG*SGN/SB 6例题6-1 (P152) (补充知识:当发电机出口断路器断开后,转子做匀加速旋转。汽轮发电机极对数p=1。额定频率为50Hz。要求列写每个公式的来源和意义。)题目:已知一汽轮发电机的惯性时间常数Tj=10S,若运行在输出额定功率状态,在t=0时其出口处突然断开。试计算(不计调速器作用) (1)经过多少时间其相对电角度(功角)δ=δ0+PAI.(δ0为断开钱的值)(2)在该时刻转子的转速。 解:(1)Tj=10S,三角M*=1,角加速度d2δ/dt2=三角M*W0/Tj=W0/10=31.4RAD/S2 δ=δ0+0.5dd2δ/dt2 所以PI=0.5*2PI*f/10t方 t=更号10/50=0.447 (2)t=0.447时,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及其防范措施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及其防范措施 摘要:当前,随着我国工农业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电力需求不断加大,同时对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和电压质量的要求也愈来愈高,这就给我们电力部门 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希望。为了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防止系统稳定破坏,需要我们充分认识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的重要性,防止电网事故的防范措施。 关键词:电力系统;稳定运行;频率;电压;防范措施 1.前言 电力系统稳定性的破坏是事故后影响系统安全运行的最严重后果。随着电力 系统的迅速发展,现代电网以大机组、大电网、超高压、长距离、重负荷、大区 域联网、交直流联合为特点,虽然强有力地保证了社会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但 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系统稳定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但导致电力系统因不能 继续向负荷正常供电而停止运行,甚至其后果将使电力系统的长期大面积停电, 严重是还会造成系统崩溃事故,带来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因此,现代电网对 系统的安全、经济运行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即要求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并 保持电力系统有足够的安全稳定运行裕度,同时也是赋予系统规划设计和电网调 度运行的一项重要任务。 2.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分类 当电力系统受到扰动后,能自动恢复到原来的运行状态,或者凭借控制设备 的作用过渡到新的稳定状态运行,即为电力系统稳定运行。 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从广义角度来看,可分为: 1)发动机同步运行的稳定性问题。根据电力系统所承受的扰动大小的不同,又可分为静态稳定、暂态稳定、动态稳定三大类。 (1)静态稳定是指当电力系统受到小干扰后不发生非同期性失步,自动恢复到起始运行状态。 (2)暂态稳定功是指当电力系统受到大扰动各同步电机保持同步运行并过渡到新的或恢复到原来稳定运行方式的能力,通常指保持第一或第二个振荡周期不 失步的功角稳定,是电力系统功角稳定的一种形式。 (3)动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小的或大的扰动后,在自动调节或控制装置的作用下,保持较长过程的运行稳定的能力。 2)电力系统无功不足引起的电压稳定性问题。电压稳定是指电网电压受到 小的或大的扰动后,能保持或恢复到允许的范围内,不发生电压失稳的能力。电 压失稳可表现为静态失稳、大扰动暂态失稳、大扰动动态失稳或中长期过程失稳。 3)电力系统有功功率不足引起的频率稳定性问题。频率稳定是指电力系统有功功率扰动后,电网运行频率能够保持或恢复到允许的范围内,不发生频率崩溃 的能力。 3.保证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三道防线” “三道防线”是指电力系统受到不同扰动时,对电网保证安全可靠供电方面提 出的要求: 1)当电网发生常见的概率高的单一故障时,电力系统应当保持稳定运行,同时保持对用户的正常供电; 2)当电网发生了性质较严重但概率较低的单一故障时,要求电力系统保持稳定运行,但允许损失部分负荷(或直接切除某些负荷,或因系统频率下降,负荷 自然降低);

实验二 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实验二 控制系统的阶跃响应及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控制系统数学模型的基本描述方法; 2.了解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3.掌握控制时域分析基本方法。 二、实验内容: 1.系统数学模型的几种表示方法 (1)传递函数模型 G(s)=tf() (2)零极点模型 G(s)=zpk(z,p,k) 其中,G(s)= 将零点、极点及K值输入即可建立零极点模型。 z=[-z1,-z …,-z m] p=[-p1,-p …,-p] k=k (3)多项式求根的函数:roots ( ) 调用格式: z=roots(a) 其中:z — 各个根所构成的向量 a — 多项式系数向量 (4)两种模型之间的转换函数: [z ,p ,k]=tf2zp(num , den) %传递函数模型向零极点传递函数的转换 [num , den ]=zp2tf(z ,p ,k) %零极点传递函数向传递函数模型的转换 (5)feedback()函数:系统反馈连接

调用格式:sys=feedback(s1,s2,sign) 其中,s1为前向通道传递函数,s2为反馈通道传递函数,sign=-1时,表示系统为单位负反馈;sign=1时,表示系统为单位正反馈。 2.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方法 (1)求闭环特征方程的根(用roots函数); 判断以为系统前向通道传递函数而构成的单位负反馈系统的稳定性,指出系统的闭环特征根的值: 可编程如下: numg=1; deng=[1 1 2 23]; numf=1; denf=1; [num,den]= feedback(numg,deng,numf,denf,-1); roots(den) (2)化为零极点模型,看极点是否在s右半平面(用pzmap); 3.控制系统根轨迹绘制 rlocus() 函数:功能为求系统根轨迹 rlocfind():计算给定根的根轨迹增益 sgrid()函数:绘制连续时间系统根轨迹和零极点图中的阻尼系数和自然频率栅格线 4.线性系统时间响应分析 step( )函数---求系统阶跃响应 impulse( )函数:求取系统的脉冲响应 lsim( )函数:求系统的任意输入下的仿真 三、实验报告要求:

稳定性分析答案

稳定性分析 2009-10-14 14:18 1功角的具体含义。 电源电势的相角差,发电机q轴电势与无穷大系统电源电势之间的相角差。 电磁功率的大小与δ密切相关,故称δ为“功角”或“功率角”。电磁功率与功角的关系式被称为“功角特性”或“功率特性”。 功角δ除了表征系统的电磁关系之外,还表明了各发电机转子之间的相对空间位置。 2功角稳定及其分类。 电力系统稳态运行时,系统中所有同步发电机均同步运行,即功角δ 是稳定值。系统在受到干扰后,如果发电机转子经过一段时间的运动变化后仍能恢复同步运行,即功角δ 能达到一个稳定值,则系统就是功角稳定的,否则就是功角不稳定。 根据功角失稳的原因和发展过程,功角稳定可分为如下三类: 静态稳定(小干扰) 暂态稳定(大干扰) 动态稳定(长过程) 3电力系统静态稳定及其特点。 定义:指电力系统在某一正常运行状态下受到小干扰后,不发生自发振荡或非周期性失步,自动恢复到原始运行状态的能力。如果能,则认为系统在该正常运行状态下是静态稳定的。不能,则系统是静态失稳的。 特点:静态稳定研究的是电力系统在某一运行状态下受到微小干扰时的稳定性问题。系统是否能够维持静态稳定主要与系统在扰动发生前的原始运行状态有关,而与小干扰的大小、类型和地点无关。 4电力系统暂态稳定及其特点。 定义:指电力系统在某一正常运行状态下受到大干扰后,各同步发电机保持同步运行并过渡到新的或恢复到原来的稳态运行状态的能力。通常指第一或第二振荡周期不失步。如果能,则认为系统在该正常运行状态下该扰动下是暂态稳定的。不能,则系统是暂态失稳的。 特点:研究的是电力系统在某一运行状态下受到较大干扰时的稳定性问题。系统的暂态稳定性不仅与系统在扰动前的运行状态有关,而且与扰动的类型、地点及持续时间均有关。 作业2 5发电机组惯性时间常数的物理意义及其与系统惯性时间常数的关系。 表示在发电机组转子上加额定转矩后,转子从停顿状态转到额定转速时所经过的时间。TJ=TJG*SGN/SB 6例题6-1 (P152) (补充知识:当发电机出口断路器断开后,转子做匀加速旋转。汽轮发电机极对数p=1。额定频率为50Hz。要求列写每个公式的来源和意义。)题目:已知一汽轮发电机的惯性时间常数Tj=10S,若运行在输出额定功率状态,在t=0时其出口处突然断开。试计算(不计调速器作用) (1)经过多少时间其相对电角度(功角)δ=δ0+PAI.(δ0为断开钱的值)(2)在该时刻转子的转速。 解:(1)Tj=10S,三角M*=1,角加速度d2δ/dt2=三角M*W0/Tj=W0/10=S2 δ=δ0+δ/dt2 所以PI=*2PI*f/10t方 t=更号10/50=

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安全措施

编号:SM-ZD-13818 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 安全措施 Through the process agreement to achieve a unified action policy for different people, so as to coordinate action, reduce blindness, and make the work orderly. 编制: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 批准:____________________ 本文档下载后可任意修改

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的安全措施 简介:该方案资料适用于公司或组织通过合理化地制定计划,达成上下级或不同的人员 之间形成统一的行动方针,明确执行目标,工作内容,执行方式,执行进度,从而使整 体计划目标统一,行动协调,过程有条不紊。文档可直接下载或修改,使用时请详细阅 读内容。 为保障信息系统稳定运行,最大限度的减少突发事件对业务工作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连云港工商局实行以四项制度和六项原则为举措的安全保障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效果。 这四项制度是:1、落实安全检查制度。依据省局的有关管理制度和《连云港工商信息系统运行规范》、《连云港工商系统信息安全规范》的要求,做好机房设备、网络、辅助设施的日常维护和定期检查工作。2、做好数据备份管理。按照《江苏省工商信息系统数据备份管理规定》和《连云港工商系统信息安全规范》的要求,信息管理部门、档案室及有关业务部门认真做好各类数据的备份工作,并经常检查备份资料的存储环境,保证备份资料的准确性、安全性。3、做好病毒防范工作。经常性的关注新病毒的信息,信息管理部门定期检查系统内及客户端杀毒软件的运行状况和补丁安装情况,及时发现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4、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确保系统稳定和运行流畅的方法

确保系统稳定和运行流畅的方法 一、组装机一定要注意硬件配置合理 要做到电脑硬件配置的科学、合理,在进行组装前必须明了两个问题:第一,新电脑准备安装什么操作系统?须知:不同的操作系统,对硬件有不同的要求。假如没有满足操作系统的基本要求,这个承载软件运行的平台就不会发挥其最好的效能。第二,新电脑打算以运行哪些软件为主?应当清楚:“OFFICE”不同于“魔兽争霸”,“Photoshop CS”不同于“Virtual PC 2007”,这些都会涉及到一些硬件的相应配置。综合以上两个方面,从总体把握上还要特别注意遵循“木桶原理”——力求各个硬件“去”长“补”短,搭配得配合默契、相得益彰。而不是“参差不齐、长短不一”,更不能相互掣肘、形成内耗。 二、操作系统尽可能要选择“原版” 从某种意义上说,“原版”就是没有“正版密钥”的正版。“原版”是尚未集成诸如SP1、SP2补丁的最初级版本,也是最纯正、最标准、在此基础上集成补丁后运行最可靠、最流畅的版本。例如,WindowsXP Pro原版,从始至今,具有版本唯一性。在此基础上集成SP2,与正版WindowsXP Pro SP2无异。至于网上提供现成下载的精简版、破解版之类,是否保持了原版的完整性,运行起来与原版有什么差异,不是一两句话能说得清楚的。因此,主张就是费些功夫,也要尽量下载原版,并在此基础上集成最高版本的原版补丁。这样,既学习掌握了一门操作知识,又亲手打造了自己的操作系统,何乐而不为呢? 三、合理搭配安全防范软件至关重要 安全防范软件,就其功能而言,可以划分为四类:1、查杀病毒;2、查杀木马(反间谍);3、防火墙;4、查杀恶意软件。只要是电脑资源允许,“四种类型” 都应当安装,这符合当前网络世界的“大形势”。 四、下载安装软件一定要谨慎从事 关于下载常用软件,想与大家共同探讨一下常用软件的“安装路径”问题。绝大多数软件,都有安装路径的选项;绝大多数人,又都把常用软件“默认”安装在了系统盘的Program Files 文件夹。这不仅影响各驱动盘的科学归类、便于管理,也会或多或少地影响系统和软件的启动或运行速度。为什么不可以这样呢——系统盘就是系统盘,除了系统安装文件之外其它尽量不要。其它驱动盘,可根据自己情况,划分为资料盘、软件盘、休闲盘之类。在每个大分类之下,再细化若干小 分类,这岂不是更好? 五、对系统和软件的“设置”要讲科学

自动控制实验报告一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实验一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系统的不稳定现象。 2.研究系统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 三、实验内容 系统模拟电路图如图 系统模拟电路图 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G(s)=10K/s(0.1s+1)(Ts+1) 式中 K1=R3/R2,R2=100KΩ,R3=0~500K;T=RC,R=100KΩ,C=1μf或C=0.1μf两种情况。 四、实验步骤 1.连接被测量典型环节的模拟电路。电路的输入U1接A/D、D/A卡的DA1输出,电路的 输出U2接A/D、D/A卡的AD1输入,将纯积分电容两端连在模拟开关上。检查无误后接通电源。 2.启动计算机,在桌面双击图标 [自动控制实验系统] 运行软件。 3.在实验项目的下拉列表中选择实验三[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5.取R3的值为50KΩ,100KΩ,200KΩ,此时相应的K=10,K1=5,10,20。观察不同R3 值时显示区内的输出波形(既U2的波形),找到系统输出产生增幅振荡时相应的R3及K值。再把电阻R3由大至小变化,即R3=200kΩ,100kΩ,50kΩ,观察不同R3值

时显示区内的输出波形, 找出系统输出产生等幅振荡变化的R3及K值,并观察U2的输出波形。 五、实验数据 1模拟电路图 2.画出系统增幅或减幅振荡的波形图。 C=1uf时: R3=50K K=5:

R3=100K K=10 R3=200K K=20:

等幅振荡:R3=220k: 增幅振荡:R3=220k:

R3=260k: C=0.1uf时:

MATLAB分析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 Matlab在控制系统稳定性判定中的应用 稳定是控制系统的重要性能,也是系统能够工作的首要条件,因此,如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找出保证系统稳定的措施,便成为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基本任务.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而与输入无关.线性系统稳定的条件是其特征根均具有负实部. 在实际工程系统中,为避开对特征方程的直接求解,就只好讨论特征根的分布,即看其是否全部具有负实部,并以此来判别系统的稳定性,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稳定性判据,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判据就是劳斯判据。劳斯判据给出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系统特征方程式不缺项,且所有系数均为正,劳斯阵列中第一列所有元素均为正号,构造劳斯表比用求根判断稳定性的方法简单许多,而且这些方法都已经过了数学上的证明,是完全有理论根据的,是实用性非常好的方法. 具体方法及举例: 一用系统特征方程的根判别系统稳定性 设系统特征方程为s5+s4+2s3+2s2+3s+5=0,计算特征根并判别该系统的稳定性。在command window窗口输入下列程序,记录输出结果。 >> p=[1 1 2 2 3 5]; >> roots(p) 二用根轨迹法判别系统稳定性:对给定的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 1.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在command window窗口输入程序,记录系统闭环零极点图及零极点数据,判断该闭环系统是否稳定。 >> clear >> n1=[0.25 1]; >> d1=[0.5 1 0]; >> s1=tf(n1,d1);

. >> sys=feedback(s1,1); >> P=sys.den{1};p=roots(P) >> pzmap(sys) >> [p,z]=pzmap(sys) 2

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精品 实验题目控制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系统的不稳定现象。 2.研究系统开环增益和时间常数对稳定性的影响。 二、实验仪器 1.EL-AT-II型自动控制系统实验箱一台 2.计算机一台 三、系统模拟电路图 系统模拟电路图如图3-1 图3-1 系统模拟电路图R3=0~500K; C=1μf或C=0.1μf两种情况。 四、实验报告 1.根据所示模拟电路图,求出系统的传递函数表达式。 G(S)= K=R3/100K,T=CuF/10 2.绘制EWB图和Simulink仿真图。

精品 3.根据表中数据绘制响应曲线。 4.计算系统的临界放大系数,确定此时R3的值,并记录响应曲线。 系统响应曲线 实验曲线Matlab (或EWB)仿真 R3=100K = C=1UF 临界 稳定 (理论值 R3= 200K) C=1UF

精品 临界 稳定 (实测值 R3= 220K) C=1UF R3 =100K C= 0.1UF

精品 临界 稳定 (理论 值R3= 1100 K) C=0.1UF 临界稳定 (实测值 R3= 1110K ) C= 0.1UF

精品 实验和仿真结果 1.根据表格中所给数据分别进行实验箱、EWB或Simulink实验,并进行实验曲线对比,分析实验箱的实验曲线与仿真曲线差异的原因。 对比: 实验曲线中R3取实验值时更接近等幅振荡,而MATLAB仿真时R3取理论值更接近等幅振荡。 原因: MATLAB仿真没有误差,而实验时存在误差。 2.通过实验箱测定系统临界稳定增益,并与理论值及其仿真结果进行比较(1)当C=1uf,R3=200K(理论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2, 当C=1uf,R3=220K(实验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2.2,与理论值相近(2)当C=0.1uf,R3=1100K(理论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11 当C=0.1uf,R3=1110K(实验值)时,临界稳态增益K=11.1,与理论值相近 四、实验总结与思考 1.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问题:系统传递函数曲线出现截止失真。 解决方法:调节R3。 2.本次实验的不足与改进 遇到问题时,没有冷静分析。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只想到是实验箱线路的问题,而只是分模块连接电路。 改进:在实验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发现是R3的取值出现了问题,并及时解决,后续问题能够做到举一反三。 3.本次实验的体会 遇到问题时应该冷静下来,全面地分析问题。遇到无法独立解决的问题,要及时请教老师,

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分析

系统的相对稳定性分析 已知某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为200 153.0005.060023)()(+++= S S S H G S S ,试用Nyquistw 稳定判据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并用阶跃响应曲线验证。 (1)计算系统开环特征方程的根。 p=[0.0005 0.3 15 200]; roots(p) 程序运行结果 ans= 1.0e+002 * -5.4644 -0.2678 + 0.0385i -0.2678 - 0.0385i 即三个根均有负实部,都为稳定根。故开环特征方程的不稳定根的个数p=0。 (2)绘制系统的开环Nyquist 图,并用来判断闭环系统的稳定性。 n=600;d=[0.0005 0.3 15 200]; GH=tf(n,d); nyquist(GH) 程序运行后,绘制出系统的开环Nyquist 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1可以看出系统的Nyquist 曲线不包围(-1,j0)点。而p=0,根据Nyquist 稳定判据,其闭环系统是稳定的。这还可以用系统的阶跃响应曲线来验证。 图1系统的开环Nyquist 图

(3)用阶跃响应曲线来验证。 syms s GH sys; GH=600/(0.0005*s^3+0.3*s^2+15*s+200); sys=factor(GH/(1+GH)) 程序运行结果 sys = 1200000/(s^3 + 600*s^2 + 30000*s + 1600000) 即1600000 300006001200000s 23+++=Φs s s )( 下面为使用matlab 绘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的程序代码: n=1200000;d=[1 600 30000 1600000]; sys=tf(n,d); step(sys) 程序运行后,绘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如图2所示。由图2可知,曲线略微超调后迅速衰减到响应终了值,对应的系统闭环不仅稳定,而且具有优良的性能指标,这就证明了Nyquist 稳定判据的正确性。 图2 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曲线

系统稳定性优化方案

系统稳定性优化方案 1.系统优化 从操作系统到WEB服务器,从数据库和SQL语句等都可以优化 1.1. 操作系统 检查系统的空载负荷。空载负荷指仅安装操作系统的情况下,通过一些工具查看系统的负载。 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检查系统的运行情况,减少和屏蔽不必要的服务,最大限度的为应用系 统提供更多的资源 建议是通过编写脚本记录系统运行时的性能情况。比如按占用CPU对进程排序,如果是非 核心进程,则可以根据情况停止这些进程的启动。 1.2. TOMCAT JA V A版本需求:必须要java 1.6及以上版本 修改Tomcat目录/bin/catalina.sh文件中,找到注释文字的最后一段,敲入一个回车,加入如 下的参数 export JAVA_OPTS="-server -Xms3096M -Xmx3096M -Xmn1024m -Xss512k -XX:+AggressiveOpts -XX:+UseBiasedLocking -XX:PermSize=128M -XX:MaxPermSize=256M -XX:+DisableExplicitGC -XX:+UseConcMarkSweepGC -XX:+UseParNewGC -XX:+CMSParallelRemarkEnabled -XX:+UseCMSCompactAtFullCollection -XX:LargePageSizeInBytes=128m -XX:+UseFastAccessorMethods -XX:+UseCMSInitiatingOccupancyOnly 配置参数说明: 1.-server 表示TOMCAT以产品模式启动 2.-Xms和-Xmx为JVM的值。需要测试配置的值是否有效。在命令提示符下键入如下命令:Java -Xmx3096M -version 如果显示如下所示,则说明配置值有效 如果显示如下所示,则说明配置值无效

(整理)MATLAB实现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MATLAB 实现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稳定是控制系统的重要性能,也是系统能够工作的首要条件,因此,如何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并找出保证系统稳定的措施,便成为自动控制理论的一个基本任务.线性系统的稳定性取决于系统本身的结构和参数,而与输入无关.线性系统稳定的条件是其特征根均具有负实部. 在实际工程系统中,为避开对特征方程的直接求解,就只好讨论特征根的分布,即看其是否全部具有负实部,并以此来判别系统的稳定性,由此形成了一系列稳定性判据,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判据就是Routh 判据.Routh 判据给出线性系统稳定的充要条件是:系统特征方程式不缺项,且所有系数均为正,劳斯阵列中第一列所有元素均为正号,构造Routh 表比用求根判断稳定性的方法简单许多,而且这些方法都已经过了数学上的证明,是完全有理论根据的,是实用性非常好的方法. 但是,随着计算机功能的进一步完善和Matlab 语言的出现,一般在工程实际当中已经不再采用这些方法了.本文就采用Matlab 对控制系统进行稳定性分析作一探讨. 1 系统稳定性分析的Matlab 实现 1.1 直接判定法 根据稳定的充分必要条件判别线性系统的稳定性,最简单的方法是求出系统所有极点,并观察是否含有实部大于0的极点,如果有,系统则不稳定.然而实际的控制系统大部分都是高阶系统,这样就面临求解高次方程,求根工作量很大,但在Matlab 中只需分别调用函数roots(den)或eig(A)即可,这样就可以由得出的极点位置直接判定系统的稳定性. 已知控制系统的传递函数为 ()24 5035102424723423+++++++=s s s s s s s s G (1) 若判定该系统的稳定性,输入如下程序: G=tf([1,7,24,24],[1,10,35,50,24]); roots(G.den{1}) 运行结果: ans =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由此可以判定该系统是稳定系统. 1.2 用根轨迹法判断系统的稳定性 根轨迹法是一种求解闭环特征方程根的简便图解法,它是根据系统的开环传递函数极点、零点的分布和一些简单的规则,研究开环系统某一参数从零到无穷大时闭环系统极点在s 平面的轨迹.控制工具箱中提供了rlocus 函数,来绘制系统的根轨迹,利用rlocfind 函数,在图形窗口显示十字光标,可以求得特殊点对应的K 值. 已知一控制系统,H(s)=1,其开环传递函数为: ()()() 21++=s s s K s G (2) 绘制系统的轨迹图. 程序为: G=tf(1,[1 3 2 0]);rlocus(G); [k,p]=rlocfind(G) 根轨迹图如图1所示,光标选定虚轴临界点,程序 结果为: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报告

四川师范大学本科毕业设计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学生姓名宋宇 院系名称工学院 专业名称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班级 2010 级 1 班 学号2010180147 指导教师杨楠 完成时间2014年 5月 12日

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稳定性分析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本科生宋宇指导老师杨楠 摘要系统是指具有某些特定功能,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元素的集合。一般来说,稳定性是系统的重要性能,也是系统能够正常运行的首要条件。如果系统是不稳定,它可以使电机不工作,汽车失去控制等等。因此,只有稳定的系统,才有价值分析与研究系统的自动控制的其它问题。为了加深对稳定性方面的研究,本设计运用了MATLAB软件采用时域、频域与根轨迹的方法对系统稳定性的判定和分析。 关键词:系统稳定性 MATLAB MATLAB稳定性分析

ABSTRACT System is to point to have certain function, connect with each other, a collection of interacting elements. Generally speaking, the stability is an important performance of system, also is the first condition of system can run normally. If the system is not stable, it could lead to motor cannot work normally, the car run out of control, and so on. Only the stability of the system, therefore, have a value analysis and the research system of the automatic control of other problems. In order to deepen the study of stability, this design USES the MATLAB software using the time domain, frequency domain and the root locus method determination and analysis of the system stability. Keywords: system stability MATLAB MATLAB stability 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