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A期末考试(答案是自己大一时候写的,部分有误)

大学化学A期末考试(答案是自己大一时候写的,部分有误)
大学化学A期末考试(答案是自己大一时候写的,部分有误)

2006-2007年度《大学化学A 》期末考试卷(B 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得分

(2007年1月17日)

一、选择题(将正确选项字母填入括号内,每题2分,共20分。)

1. 关于乙烯分子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D )

(A ) 两个C 原子都是sp 2杂化

(B ) 六个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 ) 两个C 原子间形成一个σ键和一个π键

(D ) 两个C 原子间形成2个π键

2. 下列现象可用稀溶液的依数性获得正确解释的是 ( A )

(A ) 冬天洒盐可溶化路上的冰雪

(B ) 测定有机物熔点,可判断此有机物的纯度

(C ) 植物的毛细现象

(D ) 甘油水溶液可作汽车冷却器的防冻液

3. 下列描述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四个量子数,

正确的是 ( D )

(A )(3,2,2,

21) (B )(2,1,0,-21) (C )(3,0,0,21) (D )(2,2,0,-2

1) 4. 298K 时,CH 3OH(l) + 2

3O 2(g) = 2H 2O(l) + CO 2(g)的 恒压热效应Q p 和恒容热效应Q v 之差Q p -Q v 约为/kJ mol -1 ( C )

(A )1.24 (B )-1.24 (C )3.72 (D )-3.72

5. 使人体血浆pH 值维持在7.35左右的

缓冲溶液体系是: (B )

(A )NaH 2PO 4 + NaHPO 4

(H 3PO 4的K ?a1=7×10-3,K ?a2=6×10-8,K ?a3=4×10-13)

(B )NaHCO 3 + H 2CO 3

(H 2CO 3的K ?a1=4.2×10-7,K ?a2=4.8×10-11)

(C )HF + NH 4F (HF 的K ?a =6.7×10-4)

(D )NH 4Cl + NH 3·H 2O (NH 3·H 2O 的K ?b =1.8×10-5)

6. 某个化学反应,当温度从298K 升高到398K 时,

若各物质状态均无变化,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 C )

(A )?r H ?m (398K) > ?r H ?m (298K)

(B )?r H ?m (398K) < ?r H ?m (298K)

(C )?r H ?m (398K) ≈ ?r H ?m (298K)

(D )?r G ?m (398K) = ?r G ?m (298K)

7. 某元素+2价离子的电子结构式为:[Ar]3d 6,

该元素在周期表中位于: (B )

(A )V ΙA 族 (B )V ΙB 族

(C )V Ш族 (D )零族

8. 恒温恒压化学反应自发进行的判据是: (C )

(A )?r H m < 0 (B )?r S m > 0

(C )?r H m < T ?r S m (D )?r H m > ?r S m

9. 已知:

2H 2 (g) + S 2 (g)

2H 2S (g) K ?1 (1) 2Br 2 (g) + 2H 2S (g)

4HBr (g) + S 2 (g) K ?2 (2) Br 2 (g) + H 2 (g)

2HBr (g) K ?3 (3) 2

(2)(1)(3)+=则K ?3等于: ( B ) (A )(K ?1/ K ?2)1/2 (B )(K ?1 K ?2)1/2

(C )K ?1/ K ?2 (D )K ?1 K ?2

10. A 、B 两原子,在下列原子轨道中各有一个自旋方向

相反的不成对电子,则沿着x 轴方向可形成σ键的是: ( B )

(A )2s~2p y (B )2p x ~2p x

(C )2p z ~2p z (D )2p y ~2p x

二、判断题(正确打“√”,错误打“×”,每题1分,共10分。)

1. 在相同温度下,相同浓度(0.01mol kg -1)的糖水溶液

和萘的苯溶液,其沸点升高?T b 值不等。 ( )

2. 难溶电解质溶液中的各离子相对浓度乘积是

该物质的浓度积(K ?sp )。 ( )

3. H 2(g) + S(g) = H 2S(g)此反应的?r H ?m 为H 2S(g)的标准生成焓。 ( )

4. H +(aq)的标准熵(S ?m ?298.15K )大于0。 ( )

5. 在25℃,1升0.2mol/L 的HF 溶液加入等体积的0.1mol/L 的

NaOH 溶液,此溶液具有缓冲溶液的特性。 ( )

6. 已知Cu 2+ + 2e - Cu 的标准电极电势为?1?,

2

1Cu 2+ + e - 21Cu 的标准电极电势为?2?, 则?2?=2

1?1?。 ( ) 7. 反应MgCO 3(s) → MgO(s) + CO 2(g)其:?r H ?m >0,?r S ?m >0。 ( ) 8. 水溶液中,用Fe 3+氧化I -的反应,因加入F -会

使反应进行的趋势变小。 ( )

9. 电对O 2/H 2O 与O 2/OH -

的标准电极电势分别为??1和??2, 则??1 < ??2。 ( )

10. 孤立体系,当达到平衡的时候,体系熵值最大。 ( )

三、填空题(每空2分,共40分。)

1. 基态Si 原子的电子排布: ,并用四个量子数表示

其中能量最高的电子运动状态: 。

2. 已知放热反应:2CO (g)+ 2NO (g) = 2CO 2 (g) + N 2 (g),反应

是 。(高温自发或者低温自发)

3. 某大分子未知化合物,欲测其分子量,为减小测量误差,问选用下述

哪种方法更为合适 。(?P ,?T b ,?T f ,π)

4. 高碘酸H 5IO 6分子的中心原子杂化轨道为: 。

5. PCl 3分子的几何构型 。

6. 已知[Ni(CN)4]2-为抗磁性,中心离子采用 dsp2

杂化,配离子的几何构型是 平面正方形 。

7. 顺式[Co(en)(NH 3)2Cl 2]+有无旋光性 。

8. 某一级反应:A 产物,已知:反应速率常数k=0.002S -1,问:A

反应掉5

1时,所需时间t = 111.57 秒。 9. 已知反应:A 2+B 2 = 2AB ,正反应活化能E 正=80kJ/mol ,逆反应活

化能E 逆=125kJ/mol,若反应是一步完成的,该反应热效应?r H m 为 -45kJ/mol 。

10. 已知:??(Co 3+/Co 2+)=1.84V ,??(Co(NH 3)63+/Co(NH 3)62+)=0.06V ,上述

两种配合离子,哪一个稳定常数大: Co(NH 3)63+ 。

11. 在碱性介质中锰的元素电势图:MnO 4- 0.56 MnO 42- 0.60 MnO 2

问:MnO 42-能否发生歧化反应 ,若能写出反应方程式:

。为使MnO 42-不发生歧化反应,应如何控制反应条件: 增加OH- 浓度 。

12. 写出原子序数为27的正二价离子的电子结构式: ,

该元素符号: Co 。

13. 比较下列离子半径大小:F -的半径 大于 Na +的半径。

14. 有一湖水中含有少量Cl -,设计一个方便的电池来测定湖水中Cl -

的浓

度,其电池符号为:

15. 现有0.8mol/L 的H 3PO 4溶液和2.0mol/L 的NaOH 溶液,用此两种溶液

配制100ml pH 值为8.0的溶液。已知H 3PO 4的K ?a1=7×10-3,K ?a2=6×10-8,K ?a3=4×10-13,(每空1分,共2分)

问:需上述H 3PO 4 57.4 ml ,NaOH 42.6 ml 。 四、计算题(,每题10分,共30分。)

1. 在298K 时,0.79g 苯甲酸(C 6H 5COOH,s)在热容为10.5kJ/K 弹式量热计中燃烧,使量热计的温度升高

2.0K ,计算在298K 时,苯甲酸的标准燃烧热和标准生成焓。已知298K 时,CO 2(g)和H 2O(l)标准生成焓分别为-39

3.5kJ mol -1和-285.8kJ mol -1。(忽略体积功)-3243kJ/mol -368.9kJ/mol

2. AgCl(s)用氨水溶解,习惯上认为当c(Ag(NH 3)2+)大于等于1.0×10-2mol·L -1时,即可溶解。问:需加入NH 3·H 2O 浓度多大。(已知K ?SP (AgCl)=1.8×10-10, K ?不稳(Ag (NH 3)2+)=9.0×10-8)。1.002mol/L ??

3.已知银电极的φ?(Ag +/Ag )=0.799V ,难溶盐Ag 2CrO 4电极的φ?(Ag 2CrO 4/Ag )=0.4456V 。

(1)将上述两电极组成原电池,写出电池符号,并写出电池正极、负极和电池总反应。

(2)求Ag2CrO4的溶度积K?sp。1.15*10^-12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习题及答案-最全69767

有机化学总结 一.有机化合物的命名 1. 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命名各种类型化合物: 包括烷烃,烯烃,炔烃,烯炔,脂环烃(单环脂环烃和多环置换脂环烃中的螺环烃和桥环烃),芳烃,醇,酚,醚,醛,酮,羧酸,羧酸衍生物(酰卤,酸酐,酯,酰胺),多官能团化合物(官能团优先顺序:-COOH >-SO3H >-COOR >-COX >-CN >-CHO >>C =O >-OH(醇)>-OH(酚)>-SH >-NH2>-OR >C =C >-C ≡C ->(-R >-X >-NO2),并能够判断出Z/E 构型和R/S 构型。 2. 根据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写出相应的结构式或立体结构式(伞形式,锯架式,纽曼投影式,Fischer 投影式)。 立体结构的表示方法: 1 )伞形式:COOH OH 3 2)锯架式:CH 3 OH H H OH C 2H 5 3) 纽曼投影式: 4)菲舍尔投影式:COOH 3 OH H 5)构象(conformation) (1) 乙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重叠式。 (2) 正丁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对位交叉式,最不稳定构象是全重叠式。 (3) 环己烷构象:最稳定构象是椅式构象。一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的椅 式构象。多取代环己烷最稳定构象是e 取代最多或大基团处于e 键上的椅式构象。 立体结构的标记方法 1. Z/E 标记法:在表示烯烃的构型时,如果在次序规则中两个优先的基团在同一侧,为Z 构型,在相反侧,为E 构型。 CH 3C H C 2H 5 CH 3 C C H 2H 5 Cl (Z)-3-氯-2-戊烯(E)-3-氯-2-戊烯 2、 顺/反标记法:在标记烯烃和脂环烃的构型时,如果两个相同的基团在同一侧,则为顺式;在相反侧,则为反式。 CH 3 C C H CH 3H CH 3C H H CH 3顺-2-丁烯 反-2-丁烯3 3 3顺-1,4-二甲基环己烷反-1,4-二甲基环己烷 3、 R/S 标记法:在标记手性分子时,先把与手性碳相连的四个基团按次序规则排序。然后将最不优先的基团放在远离观察者,再以次观察其它三个基

大学化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化学试题 一、填空题 1、含有杂质铜的铁,在3KNO 溶液中将发生()腐蚀。此腐蚀 电池的阴极反应是(),可用()检查;腐蚀电池的阳极反 应是( ),可用( )检查。 2、在单晶硅、KI 、4SiH 、SrO 、3NH 、3FeCl 、石墨中,属于原子晶体的有( ),属于离子晶体的有( );属于分子晶体的有( ); 属于过渡晶体多的有( )。 3、周期表中5、6周期副族金属的原子半径相近,这是由() 引起的,使得他们的( )相似,矿物共生,难以分离。 4、作为光电材料的元素分布在周期表的()区,因为该区元 素( );作为半导体材料的元素分布在周期表的( )区,作 为高熔点、高硬度的金属元素分布于周期表的(),因为该 区的元素();作为低熔合金的元素分布在周期表的( )区 和( )区。 二、选择题 1、已知2(/) 1.07E Br Br V Θ?=,32(/)0.77E Fe Fe V Θ++=。则反应: 3221 2 Br Fe Br Fe ?+++??→+的电动势E Θ值为( ) (A)0.3V (B)-0.3V (C)1.84V (D)-1.84V 2、 某反应在400℃下平衡常数是14,此反应的r m G Θ?为( ) (A)5.21kJ mol ??(B)14.81kJ mol ??(C)-11.41kJ mol ??(D)-14.81 kJ mol ??

3、 某催化酶反应的活化能是1501kJ mol ??,正常人的体温是37 ℃,如果病人发烧到40℃。则此催化反应的速率是37℃时的( )倍。(A)51.9610×(B)0.83 (C)1.2 (D)1.75 4、 已知322()3()O g O g =的机理是:32()()()O g O g O g =+(快反应) 32()()2()O g O g O g +=(慢反应)与此机理适合的反应速率方程是 () (A )3()v kc O =(B )3()()v kc O c O =(C )232()()v kc O c O =(D ) 232()/() v kc O c O =5、下列基态原子的电子分布中,未成对电子数最多的是()(A)Ag (B)Cd (C)Sn (D)Mo (E)Co 三、判断题 1、3Fe +的外层电子构型为265333s p d () 2、活化能就是活化分子具有的能量( ),活化能越高,分子越 难活化( ),反应速率越小( )。 3、副族元素的金属性的递变规律与主族元素不同,即同族内自 上而下金属性减弱(),其氢氧化物的碱性则自上而下增强 ( ),唯独IIIB 族相反,单质的金属性自上而下增强( )。 4、由于Na 和F 的电负性之差大于Mg 和O 的电负性之差,所以NaF 的熔点高于MgO 的熔点() 四、计算题 1、某温度下,在10kg,pH=1.5且含有0.0401mol kg ??2H S 的溶液中,

大学化学后7章答案

5.2 习题及详解 一.判断题 1.铝、铬金属表面的氧化膜具有连续结构并有高度热稳定性,故可做耐高温的合金元素。 (√) 2.在Δr G -T图中,直线位置越低,Δf G 越负,则反应速率越快。 (×) 3.Mg 是活泼金属,但由于常温下不与冷水反应,所以不容易腐蚀。 (×) 4.Na 与H 2O 反应时,水是氧化剂。 (√) 5.298K 时,钛可与氧、氮、硫、氧等非金属生成稳定化合物,故在炼钢时加入钛以除去 这些杂质。 (×) 6.某溶液中可同时含有Na +、[Al(OH)4]- 和Cr 2O 72–。 (×) 7.MnO 4–的还原产物只与还原剂有关。 (×) 8.反应Zn(s)+Cu 2+(aq)→Zn 2+(aq)+Cu(s)的发生可用电离能说明。 (×) 二.选择题 1.下列元素在常温时不能与氧气(空气)作用的是 (B ) A . Li B . Sn C . Sc D .Mn 2.常温下,在水中能稳定存在的金属是 (D ) A .Ce B . Ca C . Cr D .Ni 3.下列金属中,能与水蒸气作用生成相应氧化物的是 (B ) A .Ba B .Fe C .Hg D . Pb 4.过渡元素的下列性质中错误的是(A ) A .过渡元素的水合离子都有颜色 B . 过渡元素的离子易形成配离子 C .过渡元素有可变的氧化数 D . 过渡元素的价电子包括ns 和(n-1)d 电子 5.第一过渡系元素的单质比第二、第三过渡系活泼,是因为 (D ) A .第一过渡系元素的原子半径比第二、第三过渡系小 B .第二、第三过渡系元素的单质的外层电子数比第一过渡系多 C .第一过渡系元素的离子最外层d轨道屏蔽作用比第二、第三过渡系的小 D .第二、第三过渡系比第一过渡系元素原子的核电荷增加较多,且半径相近 6.易于形成配离子的金属元素位于周期系中的(D ) A .p 区 B .s 区和p 区 C .s 区和f 区 D .d 区和 ds 区 7.钢铁厂炼钢时,在钢水中加入少量钛铁,是因为 (A ) A .钛铁可除去钢中的非金属杂质 B . 钛铁具有抗腐蚀性 C . 钛铁密度小 D .钛铁机械强度大 8.在酸性溶液中,下列各对物质能共存的是 (C ) A .SO 32- 、 MnO 4- B . CrO 2- 、 Sc 3+ C .MnO 4- 、 Cr 2O 72- D . CrO 3 、 C 2H 5OH 9.贮氢合金是两种特定金属的合金,其中一种可大量吸进氢气的金属是 (D ) A . s 区金属 B .d 区金属 C .ds 区金属 D .稀土金属 10.需要保存在煤油中的金属是 (A ) (A )Ce (B) Ca (C) Al (D) Hg θm θm

大学化学习题与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基本规律 1、在标准态的规定中,下述表达不正确的是( ) A、标准压力P?=100.00KPa B、T=298.15K C、b?=1.00mol·kg-1 D、纯固体或纯液体处于标准压力。 2、在标准条件下,下列反应式中能表示CO2的Δf H m?(298.15K)的 反应式为( ) A、C(金刚石)+ O2(g)= CO2(g) B、C(石墨)+O2(g)= CO2(g) C、CO(g)+1/2O2(g)= CO2(g) D、CO2(g)=CO(g)+1/2O2(g) 3、已知下列反应在一定温度下的热效应: 4Fe2O3(s)+Fe(s)=3Fe3O4(s), Δr H m?=-74 kJ·mol-1 4Fe(s)+3O2(g)=2Fe2O3(s), Δr H m?=-1664kJ·mol-1 则可计算出Fe3O4(s)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等于( ) 4、等压过程,高温非自发,低温自发的条件是( ) 5、等温条件下,某反应Δr G m?=10kJ·mol-1,这表示该反应在标准状态下( ) A、自发进行 B、非自发进行 C、自发与否,需具体分析 6、汽车尾气中的CO,可用加入催化剂催化其热分解的方法消除。 已知热分解反应CO(g)= C(s)+O2(g)的Δr H m?=110.5kJ·mol-1, Δr S m?=-0.089kJ·mol-1·K-1这一方法正确与否?解释其原因: 7、(1)U,S,H,G均为( ) (2)Δr H m>0为( ) (3)Δr G m <0为( ) (4)K?为( ) 8、反应的Δr H m? <0,温度升高时(T2>T1)则平衡常数( ) 当Δr H m?>0,温度升高时则( ) 9、碳燃烧反应为基元反应,其方程式为C(s)+O2 (g)→CO2 (g) 则其反应速率方程式为( ) A、υ=kc(C)c(CO2) B、υ=kc(O2)c(CO2) C、υ=kc(CO2) D、υ=kc(O2) 10、升高温度,可增加反应速度,主要因为( ) A、增加了分子总数 B、增加了活化分子百分数 C、降低了活化能 D、促进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 11、已测得高温时焦炭与二氧化碳反应C+CO2→2CO的活化能为 167kJ·mol-1。则当反应温度自900K升高到1000K 时,1000K 的反应速率为原来的( ) 倍。 12、加入催化剂,能使反应速率加快,则其平衡常数也随之增 大。正确与否( ) 13、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 ) A、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产物的系数均为1的反应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七章试题及答案教学资料

大学无机化学第十七章试题及答案

第十八章 氢 稀有气体 总体目标: 1.掌握氢及氢化物的性质和化学性质 2.了解稀有气体单质的性质及用途 3.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性质和结构特点 各节目标: 第一节 氢 1.掌握氢的三种成键方式 2.掌握氢的性质、实验室和工业制法及用途 3.了解离子型氢化物、分子型氢化物和金属性氢化物的主要性质 第二节 稀有气体 1.了解稀有气体的性质和用途 2.了解稀有气体化合物的空间构型 习题 一 选择题 1.稀有气体不易液化是因为( ) A.它们的原子半径大 B.它们不是偶极分子 C.它们仅仅存在较小的色散力而使之凝聚 D.它们价电子层已充满 2.用VSEPR 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 A .PF 3 B.NH 3 C.-34PO D.-3NO 3.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心原子周围的电子对数为3的是(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SCl 2 B.SO 3 C .XeF 4 D. PF 5 4.用价电子对互斥理论判断,中心原子价电子层中的电子对数为6的是( )

A.SO2 B. SF6 C. 3 AsO D. BF3 4 5. XeF2的空间构型是() A.三角双锥 B.角形 C. T形 D.直线型 6.下列稀有气体的沸点最高的是()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氪 B.氡 C.氦 D.氙 7.能与氢形成离子型氢化物的是() (吴成鉴《无机化学学习指导》) A.活泼的非金属 B.大多数元素 C.不活泼金属 D.碱金属与碱土金属 8.稀有气体原名惰性气体,这是因为() A.它们完全不与其它单质或化合物发生化学反应 B.它们的原子结构很稳定,电离势很大,电子亲合势很小,不易发生化学反应 C.它们的价电子已全部成对 D.它们的原子半径大 9.下列各对元素中,化学性质最相似的是()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Be 与Mg B.Mg与Al C Li与Be D.Be与Al 10.下列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小的是()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Li B.Be C. Na D.Mg 11.下列化合物中,在水中的溶解度最小的是()(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NaF B.KF C.CaF2 D.BaF2 12.下列氢化物中,最稳定的是() (吉林大学《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 A.LiH B.NaH C.KH D.RbH

大学化学上册作业题及答案汇总

《大学化学(上册)》作业题 专业___________班别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 基础化学部无机及分析教研室编 2008秋

绪论 4.正确地修约下列数据:(1)37.800至3位;(2)72.75至3位;(3)90.045至4位;(4)12 5.550至4位; 5.以正确的有效位数给出下列算式的结果: (1)50.00×27.80×0.1167; (2)(2.776×0.0050)-6.7×10-3+(0.036×0.0271) (3) (4) 0.001120 5.10 21.14 3.10? ? 238 . 14 839 . 15 5.67 4.3) - 9.85 ( 24.16 - ? ?

第10章实验误差和数据处理 2. 重复分析一银合金试样,测得银的质量分数分别为95.67%,95.61%,95.71%和95.60%。试计算:(1)均差;(2)标准差;(3)变异系数。 3. 现对一种煤的含水量做了4次测定,测得水的质量分数为18.3%,18.9%,17.7%和18.6%,试求在置信水平95%时的置信区间。 5. 为检验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的有效性,现采用一种钙的质量分数ω(Ca)=21.20%(真实值μ)的标样以新方法进行分析,若x= (Ca)=21.24%,s=0.12%,n=10。试问x与μ的置信水平90%和95%时,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8 现有两个含铀试样的测定结果如下: 试样1 10.32%,10.39%,10.19%,10.21% 试样2 10.45%,10.41%,10.51%,10.36%,10.34%,10.39% 试问在置信水平95%时,两试样有无显著性差异?

大学化学试题及答案

大学化学试题(二) 考生姓名: 得分: 【提示】请将全部答案写在答题纸上 一.选择题(15×2=30分) 1. 德布罗依(Louis de Brogelie )关于粒子波动性假设,得到以下哪种证据的支持………答 ( ) A. 电子衍射实验 B. 光电效应 C. α粒子散射实验 D. 等离子体放电 2. 地质队在高原野外做饭,常做成“夹生饭”,可用以下原理合理解释的是…… ……… 答 ( ) A. T bp 上升原理 B. T fp 下降原理 C. 渗透压原理 D. 蒸气压下降原理 3. 关于锌锰干电池,正确的说法是…………………………………………… …………… 答 ( ) A. 属二次电池 B. 正极材料是Zn C. 负极材料是碳棒 D. 电池电动势为1.5V 4.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用可波函数ψ表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答 ( ) A. ψ 1,1,0 B. ψ n,l,m C. ψ 2,1,2 D . ψ n,l,ms 5. AgCl 在浓度为0.01mol ?dm -3的下列溶液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答 ( ) A. NH 3 B. NaCl C. NaNO 3 D. Na 2S 2O 3 6. 已知某元素+2价离子电子分布式为1s 22s 22p 63s 23p 6,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分区为……答 ( ) A. s 区 B. p 区 C. d 区 D. f 区 7. 下列情况属于封闭体系的是 …....……………………....………………....……………… 答 ( ) A. 试管中的反应 B.水浴加热反应 C.密闭容器中的反应 D. 绝热保温瓶中的反应 8. 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 的影响因素有 ..…………….….…..………….………………… …答 ( ) A. 物质的分压(气体) B. 反应温度 C. 物质的浓度 D. 催化剂 9. 浓度均为0.01mol·kg -1的蔗糖、HAc 、NaCl 、Na 2SO 4水溶液,其蒸气压最大的是… …答 ( ) A. 蔗糖 B. HAc C. NaCl D. Na 2SO 4 10. 对某一化学反应,下列哪种情况下该反应的反应速率更快?…………………………. 答 ( ) A. △r G 越小 B. △r H 越小 C.△r S 越小 D. E a 越小 11. 封闭系统中的等温等压条件下的反应或过程,其r m ΔG 1=10 kJ mol ?-,则该反应… 答 ( ) A. 一定自发 B. 一定不自发 C. 能否自发需作具体分析 D.达平衡 12. 已知反应NO(g)+CO(g)= 2 1N 2(g)+ CO 2(g) 的r m ΔH 1=373.2 kJ mol ?--,欲使NO 和CO 的转化率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 … …… 答 ( ) A. 低温低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高压 D.高温低压 13. 某反应在某条件下的转化率为38%,当有催化剂时,反应条件与前相同,则反应的转化率为: A. 大于38% B.小于38% C.等于38% D.无法判断 … 答 ( ) 14. 下列化合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共价键的是 ……………………………………… …答 ( ) A. Ba(OH)2 B. H 2S C. Na 2S D. Na 2SO 4 15. 关于对氢原子光谱在可见光区(即Balmer 系)的描述正确的是 ………… …… …… 答 ( ) A .有6条谱线 B. 有5条谱线 C. 属于(n) 2-1跃迁 D.属于(n) 3-1跃迁 二.填空题(22分,每空0.5分) 1. 在铜银原电池中, 电极是负极, 被氧化, 电极是正极,盐桥中电解质正

大学无机化学第七章试题及答案解析

第七章 酸碱解离平衡 本章总目标: 1:了解酸碱理论发展的概况 2:了解同离子效应和盐效应对解离平衡的影响。 3:掌握酸、碱、盐以及缓冲溶液的pH 值的相关计算。 4:了解离子活度、活度因子、离子强度等概念。 5:了解缓冲溶液的组成;缓冲作用原理;缓冲溶液的性质。 各小节的目标: 第一节:弱酸和弱碱的解离平衡 1:掌握一元弱酸的解离平衡常数的意义、用途和计算。2 a H K c θ +????= 2;掌握一元弱碱的解离平衡常数的意义、用途和计算。2 0b OH K c OH θ - - ????=??-?? 当 0400b c K θ>时,OH -??=?? 3:解离度概念——平衡时已经解离的浓度与起始浓度之比。 4: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的溶液中国,加入与其具有相同离子的强 电解质,使弱电解质的解离平衡左移,从而降低弱电解质的解离度。 5:掌握多元弱酸的解离平衡的计算。 6:了解水的离子积常数、溶液的pH 等基本概念。 7:熟练掌握缓冲溶液pH 值的计算: lg a pH pK θ=-(c 酸/c 盐);lg b pOH pK θ =-(C 碱/C 盐) 8:可以解释缓冲溶液可以达到缓冲目的的原因。 第二节:盐的水解

1:掌握水解平衡常数的计算:1.弱酸强碱盐:W h a K K K θθ θ=;2.强酸弱碱盐: W h b K K K θθ θ=;3.弱酸弱碱盐:W h a b K K K K θθ θθ= 2:可以运用公式——2112 11 ln ()K H K R T T θ θ?=-来解释升温促进水解的原因。 3:掌握单水解过程的计算— —OH - ??== ?? ,H +??== ?? 4;掌握双水解pH 值的计算:H + ??= ??第三节:电解质溶液理论和酸碱理论的发展 1:掌握离子强度、活度的概念和离子强度的计算21 2 i i I b z =∑。 2:理解盐效应对弱电解质解离度的影响。 3:了解酸碱质子理论、酸碱溶剂体系理论和酸碱电子理论。 Ⅱ习题 一 选择题 1.某弱酸HA 的Ka= 2.0×10-5,若需配制pH=5.00的缓冲溶液,与100ml ,1.0mol/L 的NaAc 相混合的1.0mol/LHA 体积应为( ) A. 200ml B.50ml C.100ml D.150ml 2.已知相同浓度的盐NaA ,NaB,,NaC ,NaD 的水溶液的pH 依次增大,则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 2. 热力学第一定律; 3. 化学反应的热 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 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 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 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 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2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 ..能量交 ..物质交换,只有 换);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 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 时油是连续相。 3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 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 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 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 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 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 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 数的 4

大学有机化学习题及答案.doc

第一章 绪论 扼要归纳典型的以离子键形成的化合物与以共价键形成的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答案: 离子键化合物 共价键化合物 熔沸点 高 低 溶解度 溶于强极性溶剂 溶于弱或非极性溶剂 硬度 高 低 1.2 NaCl 与 KBr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的溶液与 NaBr 及 KCl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是 否相同?如将 CH 及 CCl 4 各 1mol 混在一起,与 CHCl 及 CHCl 各 1mol 的混合物是否 4 3 3 相同?为什么? 答案: NaCl 与 KBr 各 1mol 与 NaBr 及 KCl 各 1mol 溶于水中所得溶液相同。 因为两者溶 液中均为 Na + , K + , Br - , Cl - 离子各 1mol 。 由于 CH 与 CCl 及 CHCl 3 与 CHCl 在水中是以分子状态存在,所以是两组不同的 4 4 3 混合物。 碳原子核外及氢原子核外各有几个电子?它们是怎样分布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当 四个氢原子与一个碳原子结合成甲烷( CH 4)时,碳原子核外有几个电子是用来与氢成键 的?画出它们的轨道形状及甲烷分子的形状。 答案: C +6 2 4 H +1 1 y y y C 1s 2s 2p 2p 2p x x x y z z z 2p x 2p y 2p z H x z 2s CH 4 中 C 中有 4个电子与氢成键 为 SP 3 杂化轨道 ,正四面体结构 H CH 4 SP 3杂 化 C H H H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 Lewis 电子式。 a. C 2H 2 b. CH 3Cl c. NH 3 d. H 2S e. HNO 3 f. HCHO g. H 3 PO 4 h. C 2 H 6 i. C 2 H j. H SO 2 2 4 答案: a. H C C H 或 H C C H b. H c. d. H C Cl H N H H S H H H H H H H e. O f. O g. O O H H H O N H C H HOPOH 或 HOPOH h. H C C H O O O H H H H

大学无机化学试题与答案

试卷一 一、选择题 ( 共15题 30分 1. 对于H2O2和N2H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 都是二元弱酸(B) 都是二元弱碱 (C) 都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D) 都可与氧气作用 2. 下列含氧酸中属于三元酸的是…………………………………………………( D ) (A) H3BO3(B) H3PO2(C) H3PO3(D) H3AsO4 3. 下列各对含氧酸盐热稳定性的大小顺序,正确的是……………………………( D ) (A) BaCO3 > K2CO3(B) CaCO3 < CdCO3 (C) BeCO3 > MgCO3(D) Na2SO3 > NaHSO3 4. 铝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 D ) (A) 单一化合物Al2O3 (B) Al2O3和Al2N3 (C) 单一化合物Al2N3 (D) Al2O3和AlN 5. 下列含氧酸根中,属于环状结构的是…………………………………………( C ) (A) (B) (C) (D) 6. 下列化合物与水反应放出 HCl 的是……………………………………………( C ) (A) CCl4(B) NCl3(C) POCl3(D) Cl2O7 7. InCl2为逆磁性化合物,其中In的化合价为……………………………………( D ) (A) +1 (B) +2 (C) +3 (D) +1和+3 8. 鉴别Sn4+和Sn2+离子,应加的试剂为……………………………………………( D ) (A) 盐酸 (B) 硝酸(C) 硫酸钠 (D) 硫化钠(过量) 9. 下列各组化合物中,都有颜色的一组化合物是………………………………( D ) (A) SiCl4,SnCl4,PbO (B) CCl4,NO2,HgI2 (C) SiC,B2H6,N2O4 (D) PbO2,PbI2,SnS 10. 将过量SiF4通入NaOH溶液中,主要产物是……………………………………( C ) (A) H4SiO4,NaF (B) Na2SiO3,NaF (C) Na2SiO3,Na2SiF6(D) SiO2,HF 11. 将NCl3通入碱性溶液,其水解产物是…………………………………………( A ) (A) NH3和ClO(B) NH3和Cl (C)和Cl(D)和Cl 12. PCl3和水反应的产物是…………………………………………………………( B ) (A) POCl3和HCl (B) H3PO3和HCl (C) H3PO4和HCl (D) PH3和HClO 13. 下列各对物质,水解能力对比,正确的是………………………………………( D ) (A)>(B)> (C) SnCl2 > SnCl4(D) PCl3 > BiCl3 14. 二氧化氮溶解在NaOH溶液中可得到:D (A) NaNO2和H2O (B) NaNO2,O2和H2O (C) NaNO3,N2O5和H2O (D) NaNO3,NaNO2和H2O 15. 下列硫化物,能溶于Na2S溶液生成硫代酸盐的是…………………………( B ) (A) SnS (B) SnS2(C) PbS (D) Bi2S3 二、填空题 ( 共12题 30分 ) 16. N2O3很容易分解为 NO 和 NO2。将棕黄色的NO2冷却到0℃左右,它几乎全部转变为无色的 N2O4。经X射线衍射研究,证明固体N2O5含有两种离子。 17. NCl3的水解产物是_______ NH3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HOCl __; PCl3的水解产物是__________ H3,PO3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HCl______;

智慧树知到 《大学化学》2019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大学化学》2019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判断题】(20分) 气体常数R等于8.314 J·mol·K-1 。(错) 2、【判断题】(20分) 在低温高压下实际气体与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偏差较大。(对) 3、【判断题】(20分) 混合气体的总压等于各组分气体的分压之和。(对) 4、【判断题】(20分) 只要压力足够大,在任何温度都可以使气体液化(错) 5、【判断题】(20分) 任何电离气体都是等离子体。(错) 第二章 1、【单选题】(20分) 某气缸中有气体1.20 L,在197.3 kPa下,气体从环境吸收了8.00×102 J的热量,在等温等压下体积膨胀到1.50 L。根据热力学第一定律,体积功W和系统的热力学能变化△U分别是(-59.2 J和741 J) 2、【单选题】(20分) (571.66,-481.8) 3、【单选题】(20分) (1110.4 K和571.6 K之间) 4、【单选题】(20分) (37.8 kJ·mol-1,Kθ = 1.2 )

5、【单选题】(20分) (Kθ = 3.25;不利于反应向右进行) 第三章 1、【单选题】(20分) 反应3A+ B→2C+3D在10L的密闭反应器中进行反应,当反应进行了1分钟后,C的物质的量增加了0.6 mol,这个反应的平均速率表达正确的是( v(D)=0.0015 mol?L-1?s-1) 2、【单选题】(20分) 某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是mol?L-1?s-1,该反应的级数是(0 ) 3、【单选题】(20分) 关于零级反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对零级反应,其反应速率常数的单位与反应速率的单位相同) 4、【单选题】(20分) 温度升高,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变大。 5、【单选题】(20分) 关于活化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同一反应的活化能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大) 第四章 1、【单选题】(20分) 实验测得体温为37 oC时血液的渗透压为775 kPa,则血液的凝固点为(272.44 K )。已知纯水的凝固点为273.00 K,Kf = 1.86 K·kg·mol–1,假设c ≈ bB。 2、【单选题】(20分) 相同质量摩尔浓度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蒸气压最高的是(C6H12O6 )。 3、【单选题】(20分) 下列混合溶液属于缓冲溶液的是(50g 0.2 mol·kg–1乙酸溶液与50g 0.1 mol·kg–1 NaOH

大学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化学反应热 教学内容 1.系统、环境等基本概念;2. 热力学第一定律;3.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教学要求 掌握系统、环境、功、热(恒容反应热和恒压反应热)、状态函数、标准态、标准生成焓、反应进度等概念;熟悉热力学第一定律;掌握化学反应标准焓变的计算方法。 知识点与考核点 1.系统(体系) 被划定的研究对象。化学反应系统是由大量微观粒子(分子、原子和离子等)组成的宏观集合体。 2.环境(外界) 系统以外与之密切相关的部分。 系统和环境的划分具有一定的人为性,划分的原则是使研究问题比较方便。 系统又可以分为敞开系统(系统与环境之间既有物质交换,又有能量交换); 封闭体系(系统与环境之间没有 ..能量交换); ..物质交换,只有 孤立系统(体系与环境之间没有物质交换,也没有能量交换) . 学习帮

系统与环境之间具有边界,这一边界可以是实际的相界面,也可以是人为 的边界,目的是确定研究对象的空间范围。 3.相 系统中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的均匀部分。在同一个系统中,同一个相 可以是连续的,也可以是不连续的。例如油水混合物中,有时水是连续相,有时油是连续相。 4.状态函数 状态是系统宏观性质(T、p、V、U等)的综合表现,系统的状态是通过这些宏观性质描述的,这些宏观性质又称为系统的状态函数。 状态函数的特点:①状态函数之间往往相互制约(例如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式中p、V、n、T之间互为函数关系);②其变化量只与系统的始、末态有关,与变化的途径无关。 5*.过程 系统状态的变化(例如:等容过程、等压过程、等温可逆过程等) 6*.途径 完成某过程的路径。若系统的始、末态相同,而途径不同时,状态函数的 . 学习帮

大学化学作业题附答案

大学化学习题 第一章 1.现有一定浓度的蔗糖溶液,在-0.25℃时结冰。已知在298K时纯水的蒸汽压为3.130kPa,水的K f=1.86 K·kg·mol-1,则该蔗糖溶液在上述温度下的渗透压(kP a)为(C )(A)600 (B)180 (C)332 (D)-332 △T f = K f×b B b B= △T f / K f =0.1344 ∏V=nRT ∏=cRT =0.1344×8.314×298 =333 kPa, (因浓度小可以近似认为b B=c) 2. 现有一瓶硫酸溶液,其质量分数为98%,则其物质的量分数应为(C )(A)0.5 (B)0.98 (C)0.90 (D)0.80 (980/98)/[20/18+ 980/98]=0.9 3. 现有1mol理想气体,若它的密度为d,分子摩尔质量为M,在T(K)温度下体积为V (L),则下述关系正确的是(D )(A)p V=( M/d) RT (B)pV d= RT (C)p V=( d/n) RT (D)p M/d=RT 4. 理想溶液是指-------------------------------------------------------------------------------------( D ) (A) 溶质对溶剂分子间作用力没有明显影响 (B) 溶解过程中几乎没有热效应 (C) 溶解前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没有变化 (D) 以上三个性质 5. 有一种称“墨海”的带盖砚台,其结构如图所示,当在砚台中加入墨汁,在外圈加入清水,并盖严,经足够长的时间,砚中发生了什么变化?请写出 现象并解释原因。 答案:经足够长的时间,砚中墨汁变谈,因外圈的清水蒸气压 大,而砚台中加入墨汁蒸气压小,外圈的清水水分子蒸发而在 墨汁中凝聚。 6. 当26.9 g 未知难挥发非电解质溶于500 g 硝基苯中,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了2.30 K 。已知硝基苯的K f= 7.00 K·kg·mol-1, 则该未知溶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164 ___ 。 △T f = K f×b B= K f×m/MM A M== K f×m/△T f M A =7.00×26.9/2.30×0.500=164 7.60℃时, 180 g水中溶有180 g葡萄糖, 已知60℃时水的蒸气压为19.9 kPa, C6H12O6的相 对分子质量为180, 则此水溶液的蒸气压应为---- ------------------------------------- --------------( D ) (A) 1.81 kPa (B) 9.95 kPa (C) 15.9 kPa (D) 18.1 kPa

华南理工大学分析化学作业05参考答案(第7章)

《分析化学》作业-5 第七章 氧化还原滴定法 1 7-1 简单答下列问题 a. 稀HCl 介质中用KMnO 4滴定Fe 2+为什么会产生误差?可如何防止? 答:KMnO 4氧化Fe 2+的反应会诱导KMnO 4氧化Cl -,因此产生正误差。可加入防止溶液:MnSO 4-H 3PO 4-H 2SO 4抑制诱导反应。 b. 标定KMnO 4溶液浓度时,为什么要控温度在70~80?C ?滴定过程中KMnO 4红色褪去先慢后快的原因是什么? 答:KMnO 4氧化草酸的反应较慢,提高温度可加快反应速度,但温度过高会导致草酸分解而使标定结果偏高,需控制温度在70~80?C 。KMnO 4氧化草酸属自催化反应,产物Mn 2+可催化该反应加速。刚开始滴定时反应较慢,KMnO 4褪色较慢;随着反应进行,不断产生的催化剂Mn 2+使反应速度逐渐加快,KMnO 4褪色也变快。 c. 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K 2Cr 2O 7为氧化剂滴定Fe 2+时,需在H 3PO 4-H 2SO 4介质中进行。H 3PO 4的作用是什么? 答:H 3PO 4可与Fe 3+配位,一方面降低了电对Fe 3+/Fe 2+的电极电位,使二苯胺磺酸钠变色时的电位落在滴定突跃之内,满足了对终点误差的要求;另一方面配合物无色,避免了滴定产物Fe 3+的黄色对终点观察的影响。 d. 若Na 2S 2O 3标准溶液在保存过程中吸收了CO 2,则用此标液标定I 2溶液浓度时会产生何 种误差?应如何避免上述情况发生?相关反应:↓++=+---S HCO HSO CO H O S 3332232 +- -++=++H 2I 2HSO O H I HSO -4223(Na 2S 2O 3滴定I 2) 答:若Na 2S 2O 3标准溶液在保存的过程中吸收了CO 2,在酸性条件下会有部分Na 2S 2O 3发生 歧化反应:S SO H H 2O S 32232+=++-,所产生的H 2SO 3与I 2的反应为1:1关系,因此这 部分Na 2S 2O 3与I 2反应的计量关系为1:1,而其余Na 2S 2O 3与I 2反应的计量关系为2:1,由此可知一定量的I 2溶液所消耗Na 2S 2O 3标准溶液体积比正常情况下偏少,因此所测I 2浓度比其实际浓度偏低。在配制好的Na 2S 2O 3溶液中加入少量Na 2CO 3可避免上述情况发生。 f. 间接碘量法中淀粉指示剂为什么要在接近终点时才能加入?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第一章答案

第一章习题解 1.(1)电离能比较:Be>Mg>Ca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第一电离能逐渐变小。 (2)电离能比较:B

6.SiH4: sp3等性杂化,Si外层的四个电子轨道形成四个sp3杂化轨道,分别与H结合。 HgCl2: sp杂化,Hg外层两个电子轨道形成两个sp轨道,分别于Cl 结合。 CO2: sp杂化,C外层2个电子轨道,形成两个sp轨道,分别与O结合。 BF3:sp2杂化,B外层三个电子轨道形成三个sp2轨道,分别与F结合。 7.分别为:SbH3, sp3不等性杂化、三角锥形; BeH2, sp等性杂化、直线型; BI3, sp2杂化、平面三角形; SiCl4, sp3杂化、正四面体; NH4+, sp3杂化、正四面体; NH3, sp3不等性杂化、三角锥型; H2Te, sp3不等性杂化、V型; CH3Cl, sp3不等性杂化、四面体型; CS2, sp杂化、直线型。 8. 液态水:氢键、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 氨水:氢键、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 酒精水溶液:氢键、色散力、取向力、诱导力 碘的四氯化碳溶液:色散力、 液态苯:色散力

大学有机化学试题及答案

有机化学测试题 一. 选择题(本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 在农业上常用稀释的福尔马林来浸种,给种子消毒。该溶液中含有() A. 甲醇 B. 甲醛 C. 甲酸 D. 乙醇 2. 常温常压下为无色液体,而且密度大于水的是() ① 苯② 硝基苯③ 溴苯④ 四氯化碳⑤ 溴乙烷⑥ 乙酸乙酯 A. ①⑥ B. ②③④⑥ C. ②③④⑤ D. ③④⑤⑥ 3. 常温常压下为气体的有机物是() ① 一氯甲烷② 二氯甲烷③ 甲醇④ 甲醛⑤ 甲酸⑥ 甲酸甲酯 A. ①② B. ②④⑤ C. ③⑤⑥ D. ①④ 4. 结构简式是 A. 加成反应 B. 还原反应 C. 水解反应 D. 氧化反应 5. 下列有机物命名正确的是() A. 2,2,3-三甲基丁烷 B. 2-乙基戊烷 C. 2-甲基-1-丁炔 D. 2,2-甲基-1-丁烯 6. 下列各化学式中,只表示一种纯净物的是() A. B. D. 7. 下列有机物能使酸性 A. 苯 B. 甲苯 C. 乙烯 D. 丙炔

8. 2001年9月1日将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酱油中3-氯丙醇 结构)共有() A. 5种 B. 4种 C. 3种 D. 2种 9. 苯的同系物,在铁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与液溴反应,其中只能生成一种一溴化物的是() A. B. C. D. 10. 检验酒精中是否含有水,可选用的试剂是() A. 金属钠 B. 浓 C. 无水 D. 胆矾 11.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用明矾净化水 B. 甘油加水作护肤剂 C. 烹鱼时,加入少量的料酒和食醋可减少腥味,增加香味 D. 烧菜用过的铁锅,经放置常出现红棕色斑迹 12. 等质量的铜片在酒精灯上热后,分别插入下列液体中,放置片刻后取出,铜片质量不变的是() A. 盐酸 B. 无水乙醇 C. 冰醋酸 D. 乙醛 13. 结构简式为的有机物,不能发生的反应是() A. 消去反应 B. 加成反应

大学无机化学第一章试题及答案(供参考)

第一章 一些基本概念和定律 本章总目标: 1:学习物质的聚集状态分气态、固态、液态三种,以及用来表示这三种聚集态的相关概念。 2;重点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道尔顿分压定律以及拉乌尔定律。 各小节目标 第一节:气体 1:了解理想气体的概念,学习理想气体的状态方程推导实际气体状态方程的方法。 2:掌握理想气体状态方程的各个物理量的单位及相关的计算。 理想气体:忽略气体分子的自身体积,将分子看成是有质量的几何点;假设分子间没有相互吸引,分子之间及分子与器璧之间发生的碰撞时完全弹性的,不造成动能损失。 3:掌握Dalton 分压定律的内容及计算。 第二节:液体和溶液 1:掌握溶液浓度的四种表示方法及计算 ○1物质的量浓度(符号:B c 单位1mol L -?):溶液中所含溶质B 的物质的量除 以溶液的体积。 ○2质量摩尔浓度(B B A n b m =,单位:1mol kg -?):溶液中溶质B 的物质的量除以溶剂的质量。 ○ 3质量分数(B B m m ω=):B 的质量与混合物的质量之比。 ○4摩尔分数(B B n n χ=):溶液中溶质的物质的量与溶液的总物质的量之比。 2:了解非电解质稀溶液的依数性及其应用。 第三节:固体 1:了解常见的四种晶体类型 2:掌握四类晶体的结构特征及对物质性质的影响,比较其熔沸点差异。 Ⅱ 习题 一 选择题:

1.如果某水合盐的蒸汽压低于相同温度下的蒸汽压,则这种盐可能发生的现象是()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气泡 B.分化 C.潮解 D.不受大气组成影响 2.严格的讲,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气体状态方程式才是正确的,这时的气体称为理想气体。这条件是() A.气体为分子见的化学反应忽略不计 B.各气体的分压和气体分子本身的体积忽略不计 C.各气体分子的“物质的量”和气体分子间的引力忽略不计 D.各气体分子间的引力,气体分子的体积忽略不计 3.在300K,把电解水得到的并经干燥的H 2和O 2 的混合气体40.0克,通入60.0L 的真空容器中,H 2和O 2 的分压比为() A.3:1 B.2:1 C.1:1 D.4:1 4.在下述条件中,能使实际气体接近理想的是() A.低温、高压 B.高温、低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高压 5.某未知气体样品为5.0克,在温度为1000C时,压力为291KPa时体积是0.86L,该气体的摩尔质量是() A.42g/mol B.52g/mol C.62g/mol D.72g/mol 6.处于室温一密闭容器内有水及与水相平衡的水蒸气。现充入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的气体,则水蒸气的压力()(《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不能确的 7.将300K、500KPa的氧气5L。400K、200KPa的氢气10L和200K、200KPa的氮气3L,三种气体压入10L容器中维持300K,这时气体的状态是() A.氧气的压力降低,氮气、氢气压力增加 B.氢气的压力降低,氮气、氧气的压力增加 C.氮气的压力不变,总压力比混合前低 D.氧气、氮气、氢气的压力降低,总压力比混合前低 8.土壤中NACL含量高时植物难以生存,这与下列稀溶液的性质有关的是()(《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 蒸汽压下降 B.沸点升高 C. 冰点下降 D. 渗透压 9.一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该元素的一定质量与核素12 6 C的摩尔质量的1/12的比值,这一质量是() A.原子质量 B.各核素原子质量的平均质量 C.平均质量 D.1mol原子平均质量 10.在一次渗流试验中,一定物质的量的未知气体通过小孔渗相真空,需要的时间为5S,在相同条件下相同物质的量的氧气渗流需要20S。则未知气体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无机化学例题与习题》吉大版) A.2 B.4 C.8 D.16 11.下述理想气体常数R所用单位错误的是() mol-1?K-1 B. 8.314KJ?mol-1?K-1 C. 8.314KPa?L? mol-1?K-1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44gCO 2和32gO 2 所含的分子数相同,因而体积不同 B.12gCO 2和12gO 2 的质量相等,因而“物质的量”相同 C.1molCO 2和1molO 2 的“物质的量”相同,因而它们的分子数相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