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下载】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文档

【免费下载】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文档
【免费下载】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文档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题名】: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

规范(井灌区部分)【副题名】:【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标准号】:SL/T 153-95 【代替标准】:【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发布日期】:1995年3月27日发布【实施日期】:1995年7月1日实施【标准性质】:中

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批准文号】:水科教[1995] 97号【批准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

(SL/T153-95)的通知水科教[1995] 97号

根据1991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计划,由部科技司主持,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制定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经审查批准

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

范(井灌区部分)》SL/T153-95。

本标准自1995年7月1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部科技司,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七日

1 总则

1.0.1 为统一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技术要求,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及运行与维护。

1.0.3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将井、水泵、管道系统及田间工程统一考虑,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效益显著。

1.0.4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中的机井:新井必须经成井验收合格;现有机井必须是符合SD188《农用机井技术规范》所规定的完好机井。

1.0.5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建设,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 工程规划

2.1 规划原则

2.1.1 应准确占有规划区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水文地质、表层土壤、工程现状、农业生产、社会经济以及地形等资料。

2.1.2 规划应在当地农业区划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应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分期实施。

2.1.3 规划中应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达到投资省、效益高、节水、节能、省地及便于管理的目标。

2.1.4 在进行多方案的技术经济比较时,宜以年费用最小为主要依据选定规划方案。 2.1.5

水源水质应符合GB5084《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的规定。 2.2 主要技术参数

2.2.1 灌溉设计保证率,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确定,宜不低于75%。 2.2.2 管系

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95。

2.2.3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灌区,应做到田间工程配套齐全、灌水方法合理、灌水定额适当,其田间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85。

2.2.4 灌溉水利用系数应不低于0.80。

2.2.5 灌水定额应根据当地灌溉试验资料确定,无资料地区可参考邻近地区试验资料确定,也可按下式计算

m=1000γsh(β1—β2)(2.2.5)式中 m——灌水定额, m3/hm2;

γs——计划湿润层土壤干容重,kN/m3; h——土壤计划湿润层深度,m;

β1——适宜含水量(重量百分比)上限,可取田间持水量的0.85~0.95;β2——适

宜含水量(重量百分比)下限,可取田间持水量的0.60~0.65。

2.3 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2.3.1 应根据规划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所提供的不同典型年地下水可采量,结合配套设备能力,确定可供水量;已成井区还应根据多年采补资料,对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加以复核,分析确定可供水量。

2.3.2 需水量中应包括灌溉、牧副渔业、工业及生活等用水量,并应考虑发展计划。

2.3.3 不同保证率相应典型年的灌溉用水量,应根据作物组成、复种指数、作物需水、降

水可利用量等计算确定。

2.3.4 可采用典型年法进行水量供需平衡计算。

2.3.5 需水量大于供水量时,宜调整种植比例,减少灌溉面积或增辟水源。

2.4 管道系统布置与畦沟灌水要素

2.4.1 一般宜用单井管道系统;采用多井汇流系统,应经技术经济论证。

2.4.2 应根据机井位置、地块形状、种植方向及田间工程配套等因素,通过比较确定采用树状管网或环状管网。

2.4.3 管道级数,应根据系统灌溉面积(或流量)和经济条件等因素确定;旱作物区,当

系统流量小于30m3/h时,可采用一级固定管道;系统流量在 30~60m3/h时,可采用

干管(输水)、支管(配水)两级固定管道;系统流量大于60m3/h,可采用两级或多级固定管道。

对于渗透性强的沙质土灌区,末级还应增设地面移动管。

2.4.4 应力求管道总长度短、管线平直、减少折点和起伏。

2.4.5 干、支两级固定管道在灌区内的长度,宜为90~150m/hm2

2.4.6 支管走向宜平行于作物种植行;支管间距宜采用50~150m,单向浇地时取较小值,双向浇地取较大值。

2.4.7 给水栓(或出水口)应按灌溉面积均衡布设,间距宜为50~100m,单口灌溉面积宜为0.25~0.6h/m2,单向浇地取较小值,双向浇地取较大值。

2.4.8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条件下的畦田与灌水沟规格及适宜流量,应根据当地试验资料确定;无资料地区可参照表2.4.8-1和表2.4.8-2选定。

表2.4.8-1 畦田灌水要素表

地面灌水坡度要素土壤透水性

≤0.002 0.002~0.005 0.005~0.01 畦长(m)单宽流量

[L/(s·m)] 畦长(m)单宽流量 [L/(s·m)] 畦长(m)单宽流量[L/(s·m)] 强 25~50 5~6 30~60 5~6 50~70 4~5 中

30~60 5~6 40~70 4~5 60~80 4~5 弱

40~70 4~5 50~80 3~4 80~100 3~4

表2.4.8-2 沟灌灌水要素表

地面灌水坡度要素土壤透水性

≤0.002 0.002~0.005 0.005~0.01

沟长(m)流量(L/s) 沟长(m)流量(L/sm) 沟长(m)流量

(L/s)

强 30~40 1.0~1.5 40~60 0.7~1.0 60~80 0.6~0.9

中 40~60 0.7~1.0 70~90 0.5~0.6 80~100 0.4~0.6

弱 50~60 0.5~0.6 80~100 0.4~0.5 90~120 0.2~0.4

2.5 规划成果

2.5.1 应提交工程规划报告,报告内容宜分为下列部分:(1)序言;

(2)基本情况与资料;(3)主要技术参数;(4)水量平衡计算;(5)规划方案及比较;(6)田间工程;(7)机井装置;(8)实施安排;(9)投资估算;

(10)经济效益分析;(11)附图。

2.5.2 附图中应有下列主要图件:

(1)1/5000或1/10000水利设施现状图;(2)1/5000或1/10000管道灌溉工

程规划图;(3)1/1000或1/2000典型管道系统布置图。

3 工程设计

3.1 设计流量

3.1.1 灌溉系统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Q0=αmA/ηTt (3.1.1)式中Q0——灌溉系统设计流量, m3/h;α——控制性的作物种植比例;

A——灌溉系统设计灌溉面积; m2;η——灌溉水利用系数;

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d; t——日工作小时数,h。

当Q0大于水泵流量时,应取Q0等于水泵流量,并相应减小灌溉面积或种植比例。

3.1.2 树状管网各级管道的设计流量,应按下式计算

(3.1.2)式中Q——管道设计流量, m3/h;

n——管道控制范围内同时开启的给水栓(或出水口)个数;N——全系统同时开

启的给水栓(或出水口)个数。

3.1.3 环状管网各级管道设计流量,应根据具体情况确定;单井单环网管道设计流量,可

按下式计算

Q=Q0/2 (3.1.3)

3.1.4 管道系统、各级管道及给水柱(或出水口)的实际流量,应通过水泵工作点计算确定。

3.2 设计水头

3.2.1 管道系统最大和最小工作水头,应分别按式(3.2.1-1)和式(3.2.1-2)计算

Hmax=Z2—Z0 +△Z2+Σhf2+Σhj2 (3.2.1-1) Hmin=Z1—

Z0 +△Z1+Σhf1+Σhj1 (3.2.1-2) 式中Hmax——管道系统最大工作水头,

m;Hmin——管道系统最小工作水头,m;Z0——管道系统进口高程,m;

Z1——参考点1地面高程;在平原井区,参考点1一般为距水源最近的出水口,m;

Z2——参考点2地面高程;在平原井区,参考点2一般为距水源最远的出水口,m;

△Z1、△Z2——分别为参考点1与参考点2处出水口中心线与地面的高差,m,出水口

中心

线高程应为所控制的田间最高地面高程加0.15m;

Σhf1、Σhj1——分别为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1的管路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损失,

m;Σhf2、Σhj2 ——分别为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2的管路沿程水头损失与局部水头

损失,m。

3.2.2 管道系统设计工作水头,宜按最大和最小工作水头的平均值近似取用

H0=(Hmax+Hmin)/2 (3.2.2)式中H0——管道系统设计工作水头,m。

3.2.3 灌溉系统设计扬程,应按下式计算

Hp=H0+Z0-Zd+Σhf0+Σhj0 (3.2.3)式中Hp——灌溉系统设计扬程,m;Zd——机井动水位,m;

Σhf0、Σhj0——分别为水泵吸水管进口至管道系统进口之间的管道沿程水头损失与局

水头损失,m。

3.2.4 水泵运行的扬程(流量)范围,应通过水泵工作点计算确定。

3.3 水头损失

3.3.1 管道沿程水头损失,应按下式计算

(3.3.1)

式中hf——沿程水头损失,m;f——管材摩阻系数;L——管长,m;

D——管道内径,mm;m——流量指数;b——管径指数。

各种管材的f、m、b值,可按表3.3.1取用。表3.3.1 f、m、b值表管材

类别 f m b

硬塑料管 0.948×105 1.77 4.77 石棉水泥管 1.455 ×105 1.85 4.89 旧钢管、旧铸铁管 6.25×105 1.9 5.1 当地材料管 7.76n2×105 2 5.33

注①地埋薄壁塑料管的f值,宜用表列硬塑料管f值的1.05倍;②n为糙率,水泥沙土

管n=0.0143。

3.3.2 管道局部水头损失,应按下式计算

(3.3.2)式中hj——局部水头损失,m;ζ——局部损失系数;υ——管内流速,m/s;

g——重力加速度,为9.81 m/s2。

3.3.3 给水栓(或出水口)的局部水头损失,应按试验或厂家提供的资料确定;无资料时可按0.3~0.5m选用。

3.4 管径与管道工作压力

3.4.1 管道系统各管段的直径,应通过技术经济计算确定;在初估管径时,可按表3.4.1选

择管内流速。

表3.4.1 管道流速表

管材混凝土管石棉水泥管水泥沙土管硬塑料管移动软管

流速(m/s) 0.5~1.0 0.7~1.3 0.4~0.8 1.0~1.5 0.5~1.2

3.4.2 管道系统各管段的设计工作压力,应为正常运行情况下最大工作压力(不含冲击压力)的1.4倍;最大工作压力应根据运行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比较确定。

3.4.3 正常运行情况下(不含冲击压力),管道的工作压力不得为负值。

3.5 水锤压力

3.5.1 管道系统设置单向阀时,应验算突然停泵时的水锤压力。

3.5.2 遇到下列情况时,应采取水锤防护措施:

(1)水锤情况下,管道内压力超过管材公称压力;(2)水锤情况下,管内可能出现

负压。

3.6 镇墩

3.6.1 遇到下列情况时,管路应设置镇墩:

(1)管内压力水头大于等于6m,且管轴线转角大于等于15°;(2)管内压力水头

大于等于3m,且管轴线转角大于等于30°;(3)管轴线转角大于等于45°。

3.6.2 镇墩应设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按受力要求确定尺寸。

3.7 出水口防冲设施

3.7.1 出水口处应设置防冲池;地面移动管道出口,宜有防冲措施。

3.7.2 防冲池宜就地取材,优先采用预制混凝土构件。

3.7.3 防冲池池底,应至少低于地面15cm;防冲池占地宜为0.1~0.25 m2

3.8 其他设施

3.8.1 在管道轴线起伏段的高处和向下弯处,应设置进排气设施;在管轴线起伏段的低处和管道系统的最低处,宜设置泄水阀和渗水井。

3.8.2 在顺坡管道节制阀下游侧、逆坡管道节制阀上游侧,以及可能出现负压的管段,应

设置负压消除设施。

3.8.3 埋于冻层以下,且埋深不少于70cm的管道,可不计算温度应力;必要时可设伸缩节

或柔性接头。

3.9 设计成果

3.9.1 应提交工程设计说明书。

3.9.2 说明书附图应包括下列主要图件:

(1)1/1000或1/2000的管道系统平面布置图;(2)典型管线纵剖面图;(3)必要的连接安装图;(4)附属建筑物设计图;(5)管槽断面图;

(6)典型田间工程布置图。

4 水泵选型与配套

4.1 新配水泵的选型与配套

4.1.1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新配水泵,宜选用国家公布的节能型产品,严禁选用国家公布的淘汰产品。

4.1.2 选用水泵的流量应满足灌溉系统设计流量的要求,且不大于根据抽水试验确定的机井出水量;扬程应根据灌溉系统设计扬程合理选定;在灌溉系统设计流量下,水泵应工作在

高效区。

4.1.3 应分别校核在管道系统最大工作水头和最小工作水头下,水泵的工作点是否在高效区内,如偏离过大应重新选择水泵或调整管道系统的设计。

4.1.4 井用潜水泵的配套泵管,在经济上合理的情况下可增大一级管径,但不应影响水泵的安装和检修。

4.1.5 水泵的选型和配套除应符合本规范外,还应符合《农用机井技术规范》(SD188)的

要求。

4.2 现有机井装置的利用和改造

4.2.1 利用现有机井装置建设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应收集有关技术资料,测试水泵扬程、流量、转速及动力机能耗等性能参数,根据水泵及配套装置的技术指标、目前技术状况、

设计要求等,通过技术论证和经济分析确定其利用、改造的可行性。

4.2.2 应制定现有机井装置的具体技术改造方案,并据此进行改造、检修和验收。

4.2.3 经检修或技术改造的水泵应符合4.1.2条和4.1.3条的规定。

4.3 机井装置效率

4.3.1 机井装置效率按下式计算

(4.3.1)式中ηω——机井装置效率;γ——水的

容重,N/m3;

Qt——灌溉系统实测流量, m3/s;Ht——管道系统实测工作水头,m;Ni——动力机输入功率,kW。

4.3.2 新配机井装置的装置效率应符合《农用机井技术规范》(SD188)规定的指标;现有

机井装置的装置效率,电动机配套应不低于35%,柴油机配套应不低于30%。

5 管材与连接件

5.1 一般规定

5.1.1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所用管材与连接件,必须符合下列规定:

(1)非现场制作的管材与连接件,应为定型产品,或经过技术鉴定并严格按技术要求生产的非定型产品;

(2)现场制作的管材与连接件,应进行技术鉴定,并有相应措施保证其质量不低于鉴定时的指标。

5.1.2 管材的公称压力应大于或等于管道设计工作压力。

5.1.3 连接件的公称压力应大于或等于管材的公称压力;其规格尺寸及偏差应满足连接密

封要求。

5.1.4 水泥预制管和现场浇筑混凝土管不应埋设在硫酸盐浓度超过1%的土壤中。在硫酸盐

浓度大于0.1%、小于1%的土壤中埋管,应选用铝酸三钙含量小于5.5%的水泥。

5.2 塑料管与连接件

5.2.1 低压输水塑料管宜选用薄壁或双壁塑料管;其性能指标及检测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

5.2.2 地埋塑料管由静荷载和动荷载引起的总径向变形率(即径向变形量与外径比值)不得大于5%;当埋深大于70cm时动荷载可忽略。管道径向变形量计算方法见附录B。

5.2.3 塑料连接件材质宜与管材相同。

5.2.4 焊接成型的硬聚氯乙烯或高密度聚乙烯连接件应符合下列力学性能要求:(1)1m 高度自由坠落不破裂;

(2)4.2倍公称压力保压lh不渗漏。

5.2.5 当管道采用粘接剂连接时,粘接剂的性能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1)固化时间应

与施工条件相适应;(2)粘附力强,易于涂在接合面上;(3)粘接强度应满足管道

使用要求。

5.2.6 当管道采用橡胶圈作接口密封材料时,所用橡胶圈不应有气孔、裂缝或接缝。其性能应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1)拉断强度大于等于16MPa;(2)伸长率大于等于500%;(3)邵氏硬度为45~55度;(4)永久变形小于20%;

(5)老化系数大于0.8(在70℃温度下,历时144h)。

5.3 水泥预制管与连接件

5.3.1 管材及连接件的工作压力应不大于抗渗试验压力的1/2。

5.3.2 用三点荷载试验数据确定管上的允许填土荷载时,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25。

5.3.3 管材内壁应光滑、内外壁无裂缝,壁厚允许偏差为±2mm,内径允许偏差为

±3mm。

5.3.4 在不均匀沉降地段应采用柔性连接。

5.4 现场浇筑混凝土管

5.4.1 管体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1)管径小于等于200mm时,不低于15.0 MPa;(2)管径大于200mm时,不低于

20.0MPa。

5.4.2 管道外压强度安全系数应不小于1.25。

5.4.3 管道最小壁厚应为内径的1/10加15mm。

5.4.4 管道内径允许偏差为±7mm。

6 附属设备

6.1 一般规定

6.1.1 在管道系统中,根据运行的实际需要,应配置分水、给水、泄水、安全保护、量水等设备。

6.1.2 承压附属设备的公称压力应不小于所接管材的公称压力,与管道连接必须密封、坚固。

6.1.3 附属设备应有相应的保护措施,并便于管理、养护和维修。

6.1.4 附属设备应为定型产品或经技术鉴定的非定型产品,并应有产品出厂合格证。

6.2 给水栓(或出水口)

6.2.1 给水栓(或出水口)应结构合理、坚固耐用、密封性好、操作方便且水流阻力小,有足够的过流能力。

6.2.2 给水栓(或出水口)应有密封水压值和局部水头损失资料。

6.3 安全保护装置

6.3.1 安全保护装置应结构合理、运转灵活,牢固耐用。

6.3.2 限压通气管应设置在管道系统进口或可能发生危害性水击压力的位置,其内径应不小于管道内径,管顶高出设置点设计水位应不小于30cm。

6.3.3 进排气阀应铅垂安装,通气孔直径应按下式计算确定

(6.3.3)式中 dc——进排气阀通气孔直径,mm;

υa——排出空气流速,m/s,可取υa=45m/s。

6.3.4 安全阀的排放能力,在管道压力上升但未超过管材公称压力1.5倍时,应达到管道的

设计流量。

6.4 量水设备

6.4.1 管道系统应设量水设备,并应按产品说明书要求进行安装。

6.4.2 量水设备规格应与管道流量相适应。

6.4.3 量水设备应水头损失小、牢固耐用、维修方便;田间量水计量精度应不低于5%。

7 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

7.1 一般规定

7.1.1 工程施工与设备安装,应按已批准的设计进行;不得自行修改设计或更换材料设备。

7.1.2 在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施工记录。隐蔽工程必须经验收合格后方能进入下道工序。7.1.3 施工中应成立质量检查组,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测和评价,确保施工质量。

7.1.4 施工中应执行机械、电器设备安全生产的有关规定。

7.2 施工准备

7.2.1 物料准备要求:

(1)应根据设计备足工程物料;

(2)管材、连接件及附属设备在运输装卸过程中,严禁抛扔或剧烈碰撞;(3)塑料

管材和连接件在贮存时应避免阳光曝晒。

7.2.2 施工前应编制施工计划,施工人员应通过技术培训。

7.2.3 应根据设计核对工程物料的数量、规格,并检查质量。

7.2.4 施工环境要求:

(1)施工宜避开雨季;

(2)在地下水位较高地段,应备好排水设备;

(3)物料场地应开阔,便于运输和操作。

7.3 管槽开挖

7.3.1 施工现场应设置测量控制网点。宜在管道中心线上每隔30~50m打一木桩,并在管

线的转折点、出水口、闸阀等处或地形变化较大的地方加桩,桩上应标注开挖深度。

7.3.2 管槽开挖应按下列要求进行:

(1)根据当地土质、管材、地下水位、冻土层深度及施工方法等确定断面开挖型式;(2)根据管材规格、施工机具、操作要求确定管槽开挖宽度。槽底宜挖弧型管床,管床对薄壁塑料管的包角应不小于120°;

(3)管槽开挖深度,宜使管道工作在冻层以下,且埋深不小于70cm,如在冻层中埋设

应经技术经济论证,并有相应措施;

(4)管材与管件连接处,管槽开挖尺寸可适当加大。

7.3.3 管槽弃土应堆放在管槽一侧0.3m以外处。

7.3.4 槽底应平直、密实,并清除石块与杂物,排除积水。如超挖则应回填夯实至设计高程;遇软弱地基应采取加固措施。

7.3.5 管槽开挖完毕经检查合格方可敷设管道。

7.4 管道系统安装

7.4.1 管道安装前,应对管材、管件进行外观检查,清除管内杂物,不合格者不得就位。7.4.2 管道安装,宜先干管后支管。承插口管材,插口在上游,承口在下游,依次施工。7.4.3 管道中心线应平直,管底与槽底应贴合良好。

7.4.4 塑料管应按下列要求连接:

(1)热扩口承插,应将插口处挫成坡口,承口内壁和插口外壁均应涂粘接剂,其搭接长度应大于1倍外径;

(2)带有承插口的塑料管应按厂家要求连接;

(3)塑料管连接后,除接头外均应覆土20~30cm。

7.4.5 水泥预制管应按下列要求连接:

(1)平口(包括企口)式接头宜采用纱布包裹水泥砂浆法连接,要求砂浆饱满,纱布和砂浆结合严密,严禁管道内残留砂浆;(2)承插式接头,承口内应抹1:1水泥砂浆,插管后再用1:3水泥砂浆抹带封口,接管时应固定管身;

(3)预制管连接后,接头部位应立即覆20~30cm厚湿土。

7.5 现场浇筑混凝土管施工

7.5.1 施工应按有关操作规程进行。

7.5.2 管内壁必须灰浆饱满、均匀、光滑。

7.5.3 初凝后应立即回填湿土至管顶以上20~30cm。

7.5.4 施工暂时中断时,应安排在连接件处。

7.6 建筑物施工

7.6.1 管道系统的所有建筑物,都必须按设计要求施工。

7.6.2 建筑物的地基应坚实,必要时应进行夯实或铺设垫层。

7.6.3 出地竖管的底部和顶部应采取加固措施。

7.6.4 管道穿越道路或其他建筑物时,应增设套管等加固措施。

7.7 试水回填

7.7.1 管道系统和建筑物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试水。

7.7.2 安装结束后,必须对每条管道进行水压试验。

7.7.3 管道系统试水前应做好下列准备工作:(1)安装好测压仪表;

(2)认真检查被测管道系统:设备是否安全,进排气阀是否通畅,安全阀、给水栓是否启闭灵活;

(3)认真检查被测管段覆土固定情况。

7.7.4 管道试水时,环境气温应不低于5℃。

7.7.5 试水压力应为管道系统的设计工作压力,保压时间塑料管和预制管不小于1h,现场

浇筑混凝土管不小于8h。应检查管道系统的渗漏情况并做好标志和记录。渗漏损失应符合

管道水利用系数要求,不允许有集中渗漏。

7.7.6 试水不合格时应采取修补措施,在修补处达到预期强度后重新试水,直至合格。

7.7.7 管道试水合格后方可进行回填。

7.7.8 回填应按设计要求和程序进行,有条件时宜采用水浸密实法,采取分层压实法时,回填密实度应不低于最大夯实度的90%。

7.7.9 初始回填应在管道两侧同时进行,回填材料应不含直径大于25mm的石块和直径大

于50mm的土块。回填达到管顶以上15cm后再进行最终回填,回填料应不含直径大于

75mm的石块。

7.7.10 对管道系统的关键部位,如填墩、竖管周围及防冲池地基等的回填应分层夯实,严

格控制施工质量。

8 工程验收

8.1 一般规定

8.1.1 工程验收前应提交下列文件:规划设计报告和图纸、工程预算和决算、试水和试运行报告、施工期间检查验收记录、运行管理规程和组织、竣工报告和竣工图等。

8.1.2 工程施工结束后,应由主管部门组织设计、施工、使用单位组成工程验收小组,对

工程进行全面检查验收。

8.1.3 工程未验收移交前,应由施工单位负责管理和维护。

8.2 验收内容

8.2.1 应审查技术文件是否齐全,技术数据是否正确、可靠。

8.2.2 应审查管道铺设长度、管道系统布置和田间工程配套、管道系统试水及试运行情况是否达到设计要求;机泵选配是否合理、安装是否合格;建筑物是否坚固。

8.2.3 工程验收后应填写“工程竣工验收证书”,由验收组负责人签字,加盖设计、施工、

使用单位公章,方可交付使用。

9 远行与维护

9.0.1 应成立管理机构或明确专管人员,制订运行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操作人员应培训后上岗。

9.0.2 应根据灌溉制度制订科学的用水计划。

9.0.3 运行前,应检查机井装置、管道系统和附属设施是否齐全、完好。

9.0.4 灌水时应先开启出水口,后启动水泵;改换出水口时,应先开后关;停灌时应先停泵,后关出水口。

9.0.5 停灌期,应把地面可拆卸的设备收回,经保养后妥善保管。 9.0.6 在冻害地区,冬季

应及时放空管道。

9.0.7 应根据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工程及配套设施的状况,并及时进行维护、修理或更换。

附录A 术语与符号

A1 术语

A1.1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

以管道输水进行地面灌溉的工程,简称管道灌溉工程。管道系统工作压力一般不超过

0.2MPa。

A1.2 管道系统进口

管道系统与泵管的连接处。

A1.3 管系水利用系数

设计工况下,管道系统出口流量与进口流量的比值。

A1.4 多井汇流系统

2眼及以上的水源井同时以压力管流方式汇流的管道系统。

A1.5 给水栓

向地面管道提供压力水源的节制装置。

A1.6 出水口

管道系统向田间毛渠或畦、沟供水的节制装置。

A1.7 限压通气管

连通管道与大气的竖管。管内水面可随管内压力而波动,过高溢流,过低补气,以此限

制管内压力升高和防止负压。

A1.8 进排气阀

充水时排除管内空气,负压时能自动补气的装置。

A1.9 安全阀

当管内压力超出设定值时,能迅速开启排出管中水流,从而限制管内压力过高,保证管

道安全的阀门。

A1.10 泄水阀

排空管道的阀门。

A2 符号

A2.1 水头

H0——管道系统设计工作水头;Hmax——管道系统最大工作水头;Hmin——管道系统最小工作水头;Ht——管道系统实测工作水头。

A2.2 水头损失

hf——沿程水头损失;hi——局部水头损失;

Σhf0——水泵吸水管进口至管道系统进口之间的沿程水头损失;Σhj0——水泵吸

水管进口至管道系统进口之间的局部水头损失;

Σhf1——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1之间的沿程水头损失;Σhj1——管道系统进口

至参考点1之间的局部水头损失;Σhf2——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2之间的沿程水头

损失;Σhj2——管道系统进口至参考点2之间的局部水头损失; f——摩阻系数;

ζ——局部阻力系数。

A2.3 扬程

Hp——灌溉系统设计扬程。

A2.4 流量

Q0——灌溉系统设计流量;Qt——灌溉系统实测流量;Q——管道设计流量。 A2.5 速度与加速度υ——管内流速;υa——排气流速; g——重力加速度。 A2.6容重

γ——水的容重;γs——土壤干容重。

A2.7 灌水参系数

m——灌水定额、流量指数; h——计划湿润层深度;

β1——适宜土壤含水量(重量百分比)上限;β2——适宜土壤含水量(重量百分比)下限;A——系统设计灌溉面积;α——控制性的作物种植比例; t——

日工作小时数;

T——一次灌水延续时间;η——灌溉水利用系数;

n——某级管道控制范围内同时开启的给水柱(或出水口)个数、糙率;N——全系统同时开启的给水栓(或出水口)个数。

A2.8 高程与高差

Z1——参考点1地面高程;Z2——参考点2地面高程;Z0——管道系统进口高程;Zd——机井动水位;

△Z1——参考点1处出水口中心线与地面的高差;△Z2——参考点2处出水口中

心线与地面的高差。

A2.9 管径与管长

D——管道内径;

dc——进排气阀通气孔直径;L——管长。 A2.10 其他

ηω——机井装置效率;

Ni——机井装置输入功率; b——管径指数。

附录B 管道径向变形量计算

B1.0.1 管道径向变形量计算选用美国材料试验协会标准AST-MD2412所推荐的修正的斯潘格勒公式

△Y=1.1△X(B1)式中△X、△Y——管子水平和垂直变形量,

即直径变化,cm;D——变形滞后系数,最大值取1.5;

K——基底常数,根据基底支撑角度自表B1选取;E'——填土反作用模量,N/cm2;PS——管材刚度(变形 5%时),N/cm2;W——管上荷载,N/cm。 E'值随着土壤质地和回填情况的不同变化很大,很难准确确定,可参考美国《PVC管道手册》中给出的由哈沃德进行100多个室内试验和野外试验得到的不同的E'值,见表B2。

表B1 基底常数K值

基底支撑角度 0° 45° 90° 120° 180°

K 0.110 0.105 0.096 0.090 0.083 表B2 哈活德的E'值

(N/c /m2)

土回壤填类情别况液限小于50%的细粒土,其粗颗粒含量<25%液限小于50%的细粒土,其粗颗粒含量>25%粗粒土,其细颗粒含量<12%

不夯实回填 35 70 140

夯实程度<85% 140 280 700

W值可根据水利电力出版社《排水手册》中提供的马斯敦公式进行计算

W=CdγBcBd/100 (适用于柔性管)(B2)

W=Cd γBdB2d/100 (适用于刚性管)(B3)

式中Cd——荷载系数,根据回填土种类及H/Bd值,由图B1选取;γ——填土

容重,N/m3;Bd——管顶处沟宽,m;Bc——管外径,m;H——管埋深,m。

图B1 用来计算回填料重量的荷载系数Cd

最新常用规范版本

目前采用的最新常用规范版本: 1)《防洪标准》(GB50201-1994); 2)《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1997); 3)《江河流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规范》(SL 45-2006); 4)《水电水利工程泥沙设计规范》(DL/T5089-1999); 5)《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104-1995); 6)《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2013); 7)《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 8)《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编制导则》(SL 441-2009); 9)《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设计规范》(SL 290-2009); 10)《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征地移民实物调查规范》(SL 442-2009)。11)《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SL278-2002); 1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2008));13)《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130-2014);1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 2.2-2008);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1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农药建设项目》(HJ 582-2010);17)《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 19-2011);18)《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 2.4-2009); 19)《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 2.1-2011);

20)《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水利水电工程》(HJ/T88-2003);21)《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1998); 22)《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2013); 23)《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4)《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1994); 25)《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50363-2006); 26)《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 27)《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 28)《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程》(SL335-2014); 29)《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规划通则》(GB/T 15772-2008); 30)《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崩岗治理技术》(GB/T 16453.6-2008); 31)《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风沙治理技术》(GB/T 16453.5-2008); 32)《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沟壑治理技术》(GB/T 16453.3-2008); 33)《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荒地治理技术》(GB/T 16453.2-2008); 34)《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坡耕地治理技术》(GB/T 16453.1-2008); 35)《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规范小型蓄排引水工程》(GB/T 16453.4-2008);

项目技术标准执行检查制度及技术标准清单

项目技术标准执行检查制度 一、总则 (一)为实现灌区工程质量目标,加强对水利技术标 准执行情况的管理和监督检查,落实自治区水利厅和国家建设领域法律法规对工程质量的要求,特编制本技术标准执行监督检查制度; (二)本制度适用于灌区工程技术标准执行实施管理,各有关建设、项管、监理、勘察设计、施工、检测等参建单位均应遵守执行。 二、编制依据 本制度依据但不限于以下法律、法规及技术标准等有关规定制定,如经修订以最新版本为准。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017版)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国务院第53号令) (三)《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79 号) (建设部81 (四)《实施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监督规定》 号令) (五)《建设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17)

(六)《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GB/T50326-2017) 项目执行技术标准清单见后附。 三、检查内容与方法 (一)基本规定 1.水利工程建设、项管、监理、勘察设计、施工、检 测试验等参建单位应加强本单位内部管理,制定严格执行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的管理制度,有关工程管理及技术人员必须熟悉、掌握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 2.工程建设单位管理文件、项管合同、勘察设计合同、施工合同、监理合同、施工组织设计、监理规划、检测方案等主要文件均须列入对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的具体实施 和执行要求; 3.工程建设单位,项管、勘测、设计、施工、监理、 检测等建设各方须对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相关内容进行 宣传贯彻和培训并有记录,能及时采用现行标准,建立有效的技术标准清单,有对标准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的制度、负责机构及人员,对贯彻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有相应经费支撑; 4.贯彻执行灌溉工程相关技术标准必须从工程开始抓,从勘测、设计、施工、项管、监理、检测、验收各阶段全过

低压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示例

低压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示例 基本情况 某井灌区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地下水丰富,多年来建成了以离心泵为主要提水设备、 土渠输水的灌溉工程体系,为灌区粮食生产提供了可靠保证。 由于近几年来的连续干旱,灌 区地下水普遍下降, 为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 改离心泵为潜水泵提水, 改土 渠输水为低压管道输水。 井灌区内地势平坦,田、林、路布置规整 (见图4-27),单井控制面积。,地面以下1_0m 土层内为中壤土,平均容重/ m 。,田间持水率为24%。 工程范围内有水源井一眼, 位于灌区的中部。根据水质检验结果分析, 该井水质符合《农 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 — 2005),可以作为该工程的灌溉水源,水源处有 380V 三相电 源。据多年抽水测试,该井出水量为 55m 3/ h ,井径为220mm ,采用钢板卷管护筒,井深 20m ,静水位埋深 7m ,动水位埋深9m ,井口高程与地面齐平。 井灌区管灌系统的设计参数 (1) 灌溉设计保证率:75%。 (2) 管道系统水的利用率:95 %。 (3) 灌溉水利用系数:。 (4) 设计作物耗水强度:5mm / d 。 (5) 设计湿润层深:。 制度及工作制度 1 ?净灌水定额计算 采用公式 式中:h = , s =/m3, 2 ?设计灌水周期 采用公式 10Ed 式中:m = /hm , E d =5mm/d 代入得 T =(取T =10d) m 1000 s h( 1 2) 1 = x = , 2 = x =,代入得 m = / hm 2。

Q 0.85 50 h 3.工作制度 (1) 灌水方式。;考虑运行管理情况,采用各出口轮灌。 (2) 各出口灌水时间: 采用公式 式中:m = /hm 2, A =, °.85 , Q 50 m 3/h 则 t mA 空g 6.5 3.毛灌水定额 m 554.4 0.85 652.2 m 3/hm 2 4.灌水次数与灌溉定额 根据灌区内多年灌水经验,小麦灌水 额为 1911m 3/ hm 2。 4次,玉米灌水1次,则全年需灌水 5次,灌溉定 设计流量及管径确定 1?系统设计流量 采用公式 Q o amA Tt Q o amA 1 5544 12.7 41.8 Tt 0.85 11 18 因系统流量小于水井设计出水量,故取水泵设计出水量为 Q=50m3 / h ,灌区水源能满 足设计要求。 2?管径确定 采用公式 D 188巴 io °Y 18.8 110X 3PE 管材) mA Q 108.54 mm (选 取

第三节-低压管道灌溉Word版

第三节低压管道灌溉 一、低压管道灌溉概述 1.何谓低压管道灌溉 由低压管道输水进行地面灌溉的工程称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简称为低压管道灌溉。 低压指一般不超过0.3MPa。 2.系统的组成 (1)水源:河流、水库、塘坝、水井等 (2)取水工程:水泵、电机等 (3)输配水管网系统:各级管道、分水设施、保护装置与附属设施等,其中管网由干管、支管组成 (4)田间灌水系统:分水口以下的田间灌水设施,如移动灌水软管、畦田、灌水沟 3.优点 (1)节水比渠道节水30%左右 (2)省地与渠灌相比节水耕地1%-2% (3)节能与喷灌微灌比,比较节能 (4)增产由于灌水及时,均匀,增产15% (5)省工省时输水快,供水及时,节水管理用工 (6)投资及运行费用低投资远低于喷灌和微灌 4. 缺点 (1)本质上仍是地面灌溉 (2)单个工程控制范围较小 二、给水栓与出水口 1、给水栓 连接灌水软管的装置 2、出水口

由地下输水管道向田间沟、畦配水的放水装置。一般情况出水口或给水栓间距为50~

100米 每个出水口(包括给水栓)控制面积在4~9亩 三、低压管灌系统的规划设计 (一)规划设计原则 (1)管道系统布置应与排水、道路、林带等规划紧密结合,统筹安排。 (2)合理确定支管间距与出水口间距,适应田间灌水要求。 (3)系统运行可靠,维护管理方便。 (4)节省投资与运行管理费用。因地制宜地选择管材,管线顺直,进行必要的方案比较。(三)管网布置 (1)水源(机井)位于田块一侧 常采用“一”字形、“T”形、“L”形三种形式。

(2)水源(机井)位于田块中心常采用“H”形、环形或一字型。 支管间距50~100m,单向灌取小值,双向灌取大值,畦宽多取0.8-2.5m。 (3)水源位于田块一侧,控制面积较大成近似方形地块,可布置成梳齿形、丰字型两种形式。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全文】: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0]160号文下达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后更为《灌溉 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任务,在水利部领导下,由水利部科学技术司、农村水利司 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编制组自1991年4月开始工作,1994年3月完成征求意见稿,1996年4月完成送审稿,并于1997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没法规范》分总则,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总体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排水系统,田间工程,灌排建筑物,喷灌和微灌系统,环境监测与保护以及附属工程设施,共12章36节356条和15个附录,内容全面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结构计算以外的各个方面。既有将灌溉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总体设计,也有灌溉工程枢纽和单项灌排建筑物设计;既包括了水源工程、输配水渠道、排水沟和畦灌、沟灌等常规设计内容,也包含了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喷灌、微灌节水等新技术;既对灌区环境保护设计提出了要求,也对逐步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所必须设置的附属工程设施作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在使用过程中,各单位应积极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寄往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安德路六铺炕,邮编:100011)。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参编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西北农业大学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众所周知,水是生命之源,是包括无机化合、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也是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对农业而言,水利是命脉。但我国是一个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全国水资源总量仅占世界水资源总量的5.6%,每亩耕地平均占有水量只相当于世界平均值的一半左右,已被联合国列为13个贫水国之一。 目前,我国农业用水量占总用水量的60%,是所有用水分类中所占比例最多的。然而由于工业与城镇生活用水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在水资源十分短缺的情况下,就要求农业用水必须实现负增长。为此,国家在大力发展和推广节水农业,从提高灌溉水的利用率和水分生产率入手,以缓解水资源不足的问题。 什么是节水灌溉工程技术? 节水灌溉工程技术即通过各种工程手段,减少输配水过程中跑水和漏水损失以及田间灌水过程中深层渗漏损失,达到高效节水的目的。 常见的节水灌溉工程技术有哪些? (1)喷灌技术:喷灌是利用自然水头落差或机械加压把灌溉水通过管道系统输送到田间,利用喷洒器(喷头)将水喷射到空中,并使水分散成细小水滴后均匀地洒落在田间进行灌溉的一种灌水方法。喷灌几乎适用于除水稻外的所有大田作

物,以及蔬菜、果树等。同传统的地面灌溉方法相比,它具有适应性强、节水、节地、省电、省工、灌水均匀、有利于实现灌溉自动化等优点。 喷灌 (2)微灌技术:微灌是根据作物需水要求,通过低压管道系统与安装在末级管道上的灌水器,将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和养分以较小的流量均匀、准确地直接输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表面或土层中的灌水方法。微灌是一种现代化、精细高效的节水技术,包括滴灌、微喷灌、涌泉灌和渗灌等,是用水效率最高的节水技术之一。与地面灌和喷灌相比,它是局部灌溉,具有省水节能、灌水均匀、适应性强、操作方便等优点。微灌缺点在于系统建设一次性投资较大,灌水器易堵塞等。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目次 1总则 2规划 3设计 4施工 5管理 附录A渗透系数的野外测定方法 附录B给水度的野外测定方法 附录C稻田渗漏率的野外测定方法 附录D农作物耐淹水深和耐淹历时 附录E排涝模数计算公式 附录F地下水临界深度 附录G调控地下水位的末级固定沟和吸水管间距计算公式 附录H排水沟道平均流速的计算和断面设计参数的选用 附录J管理设计中与充盈度有关的系数确定方法 本规范用词和用语说明 条文说明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1 总则

1.0.1为正确应用农田排水技术,防治涝、渍和土壤盐碱化,保证工程质量,节省工程费用,提高工程效益,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持续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农田排水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 1.0.3农田排水工程,应根据工程建设要求,全面搜集分析所需资料,进行必要的勘测、试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做到与当地农业、水利区划相一致,全面安排,综合治理,并结合先进的灌溉和农业技术措施进行工程的管理运用,获取减灾增产的持久效果。 1.0.4农田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必须遵守国家有关法规和技术政策,工程建设单位应持有符合规定的设计资质证书和施工许可证;工程管理单位应严格执行各项管理规章和工程维修养护制度。 1.0.5农田排水工程的建设和管理,除应遵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规划 2.1 一般规定 2.1.1农田排水规划应在流域规划、地区水利规划和治理区自然社会经济条件、水土资源利用现状的基础上,查明治理区内的灾害情况和排水不良的原因,根据农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和洪、旱、涝、渍、

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前言 为适应中国高尔夫行业的发展,提高中国高尔夫球场灌溉工程质量,促进球场灌溉工程建设工作的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依据美国高尔夫设计院、美国高尔夫球协会、美国职业高尔夫协会、世界职业高尔夫协会,并结合高尔夫球场灌溉工程施工相关标准、规范,特制定本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本标准由美国高尔夫设计院、世界职业高尔夫协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美国高尔夫设计院、世界职业高尔夫协会。 1.0技术说明 1.1目的 A.此项目的目标为提供一套可运作的、高效的灌溉系统。安装工作做到专业、高标准。所采用的材料和配件为最优的组合。 B.此规格说明的目的为结合制造商与供应商的要求和建议,给这些最好的安装技术提供一个指导,以便使系统达到最佳使用效果。 C.灌溉系统安装合同必须加入此规格说明的指导和要求。 1.2工作范围——业主的责任 A.如若未有另加特别要求,下述项目的工作不属灌溉系统安装承包商的工作范畴。如有必要,业主必须提供分开的设计、规格和合同于 有关项目的下述说明。 (1)到工地的水源和输送管道 (2)水表 (3)灌溉湖 (4)电力服务和计量 (5)泵站建设 (6)上述工程工作所需的许可证、工程和建筑图 B.对于项目工作的某些项目,此规格提供了容量和型号要求。对于诸如建筑物型号的要求信息为最小建议型,并非准确尺寸。此文件未 包含任何工程与建筑设计图。 C.业主需订立相关之另外的合同或协议来让其他承包商或灌溉承包商来实施上述工作。 1.3工作范围——承包商责任 A.包含于此规格标准内的项目工作须连贯并包括:所有的劳务工和设备;挖填所有沟;水电设施的连接;工具、材料和备件;许可证、 执照和税费;冲洗、测试和调整;清理、记录图和保用;以及所有 表明于相关设计图纸上的建成一套全自动灌溉喜功的可见的或未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泵站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农田水利工程灌溉泵站管网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第一章编制依据 本施工组织设计编制依据如下: 一、《**新区万顷良田大路一期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设计图(庄基中心河南)》(河海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二、《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20203-2006 三、《低压输水灌溉用应聚氯乙烯(PVC-U)管材》(GB/T 13664-2006) 四、《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五、《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六、国家、行业及地方有关政策、法律、法令、法规 九、**市和新区有关政策、法律、法规 第二章工程概况 一、工程简介 分部工程名称:**新区万顷良田大路一期农田水利工程庄基中心河南1#、2#灌溉泵站管网工程 建设地点:庄基中心河流南 建设单位:**新区新农公司 设计单位:河海大学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质量标准:合格 工期要求:2014年4月20日至2014年5月20日,一个月。 二、工程施工条件 本分部工程位于姚桥庄基中心河流南,负责该地块的灌溉任务,

灌溉面积约800亩。目前施工的田块的土方基本平整,种植的小麦已经长势良好,施工时需要尽量缩小作业面,减小农作物损坏。由于临近长江,施工场地地下水水位较高(一般开挖1.5m后及出现地下水)。 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 一、项目组织机构 建立以项目经理为首的项目经理部,承担整个项目施工全过程的质量、进度、安全、文明施工等的组织协调和管理工作。 项目组织机构框架如下

二、施工总体部署 1、施工区和施工阶段划分 (1)施工区划分 本工程总体按照两个管网分两个施工段进行流水作业。做到既不处处开花,又不造成劳动力与机械设备的浪费。 (2)施工阶段划分 根据本工程特点,将本工程分成以下六个施工阶段。 第一阶段:施工准备。重点完成人、材、物进场,进行施工平面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水头损失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水头损 失 篇一:低压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示例 4.4低压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示例 4.4.1基本情况 某井灌区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地下水丰富,多年来建成了以离心泵为主要提水设备、土渠输水的灌溉工程体系,为灌区粮食生产提供了可靠保证。由于近几年来的连续干旱,灌区地下水普遍下降,为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改离心泵为潜水泵提水,改土渠输水为低压管道输水。 井灌区内地势平坦,田、林、路布置规整(见图4-27),单井控制面积12.7hm。,地面以下1_0m土层内为中壤土,平均容重14.8kn/m。,田间持水率为24%。 工程范围内有水源井一眼,位于灌区的中部。根据水质检验结果分析,该井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可以 作为该工程的灌溉水源,水源处有380V三相电源。据多年 抽水测试,该井出水量为55m3/h,井径为220mm,采用钢 板卷管护筒,井深20m,静水位埋深7m,动水位埋深9m,井

口高程与地面齐平。 4.4.2井灌区管灌系统的设计参数 (1)灌溉设计保证率:75%。(2)管道系统水的利用率:95%。(3)灌溉水利用系数:0.85。(4)设计作物耗水强度:5mm/d。(5)设计湿润层深:0.55m。 4.4.3制度及工作制度 1.净灌水定额计算采用公式式中:h=0.55m,2.设计灌水周期代入得m=554.4m3/hm2。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水头损 失)m1000sh(12) s=14.8kn/m3,1=0.24×0.95=0.228,2=0.24× 0.65=0.1560, t理 采用公式式中:m=554.4m3/hm,3.毛灌水定额 m 10ed ed=5mm/d代入得t=11.09d(取t=10d) m m 554.4

灌溉与排水工程规范

【题名】: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副题名】:Code for design of irrigation and drainage engineering 【起草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标准号】:GB 50288-99 【代替标准】: 【颁布部门】: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联合发布 【发布日期】:1999-03-02发布 【实施日期】:1999-08-01 实施 【标准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批准文号】:建标[1999]70号 【批准文件】: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通知 建标[1999]70号 根据国家计委《关于印发一九九○年度部分计划(草案)的通知》(计综合[1990]160号)附件二的要求,由水利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制订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经有关部门会审,批准为强制性国家标准,编号为GB 50288-99,自1999年8月1日起施行。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解释,建设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发行。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 一九九九年三月二日 【全文】: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 前言 根据国家计委计综合[1990]160号文下达的《农田水利工程设计规范》(后更为《灌溉 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的编制任务,在水利部领导下,由水利部科学技术司、农村水利司 和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主持,编制组自1991年4月开始工作,1994年3月完成征求意见稿,1996年4月完成送审稿,并于1997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审查。 《灌溉与排水工程没法规范》分总则,工程等级划分,设计标准,总体设计,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灌溉输配水系统,排水系统,田间工程,灌排建筑物,喷灌和微灌系统,环境监测与保护以及附属工程设施,共12章36节356条和15个附录,内容全面覆盖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结构计算以外的各个方面。既有将灌溉排水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的总体设计,也有灌溉工程枢纽和单项灌排建筑物设计;既包括了水源工程、输配水渠道、排水沟和畦灌、沟灌等常规设计内容,也包含了渠道防渗、管道输水和喷灌、微灌节水等新技术;既对灌区环境保护设计提出了要求,也对逐步实现灌区现代化管理所必须设置的附属工程设施作出了规定。 本规范由水利部负责管理,具体解释工作由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负责。在使用过程中,各单位应积极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寄往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国家标准《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管理组(地址:北京市安德路六铺炕,邮编:100011)。 本规范主编单位、参编单位和主要起草人: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 参编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 陕西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山东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 西北农业大学 陕西省水利厅 主要起草人:余开德窦以松司志明陈登毅高启仁茆智瞿兴业袁可法 丁夫庆朱凤书魏永曜黄林泉董冠群朱树人刘清奎林世皋 李占柱廖永诚王兰桂仲伯俊 1总则 1.0.1为统一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要求,提高工程设计质量,保证工程安全,节水节地,降 低能耗,保护水环境,合理利用水土资源,充分发挥工程综合效益,制定本规范。 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的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 1.0.3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必须认真执行国家有关技术经济政策,根据流域水利规划和 区域水土资源平衡的要求,全面搜集分析所需资料,进行必要的勘察、观测和实验,积极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做到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经济实用,方便管理。 1.0.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规定。 2工程等级划分 2.0.1蓄水枢纽工程等别应根据总蓄水容积的大小,按表2.0.1确定。

(技术规范标准)节水灌溉技术规范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Technical standard for water saving irrigation SL207—98 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网页制作:CWSnet1998-04-04发布1998-05-01实施 目次主页 前言 1 总则 2 工程规划 3 灌溉水源 4 灌溉用水量 5 灌溉水利用系数 6 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 7 效益 8 节水灌溉面积 附录A 名词解释 附录B 有关参数的计算测 定方法 条文说明 前言 基于生产实践的需要和对节水灌溉形势的正确分析,1990年水利部农村水利司布置了节水灌溉标准的研究任务,旨在进行探索,积累经验。1994年又组织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水为厅(局)就节水灌溉标准问题开展共同研究、讨论,形成规范战雏形,1996年底完成规范编写提纲。1997年初,编制任务正式下达之后,在水利部农村水利司主持下,编写组立即开始工作,1997年4月底完成初稿,经两次征求意见补充修改后,于1997年12月初完成征求意见稿,12月底完成送审稿,并于1998年1月召开审查会议,通过了专家审查。 SL207—98(节水灌溉技术规范》分总则、工程规划、灌溉水源、灌溉用水量、灌溉水的利用系数、工程与措施的技术要求、效益、节水灌溉面积,共8

章40条和2个附录。它既反映中国现阶段水平,又借鉴国外先进技术;既坚持高起点、高要求,又注重实用性与可操作性;既重视水利建设规范的共性,又突出节水灌溉的特点,充分吸收了我国节水灌溉发展中的先进技术和成功经验。 本规范解释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本规范主编单位:水利部农村水利司 水利部农田灌溉研究所 本规范参编单位:中国灌溉排水技术开发培训中心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北京研究生部 水利部科学技术司 黑龙江省水利厅 广西自治区水利厅 甘肃省水利厅 河北省水利厅 本规范主要起草人:李英能黄修桥沈秀英窦以松赵乐诗王晓玲 李赞堂马济元袁辅恩陈杰臣武福学宋伟 1 总则 1.0.1为了使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有一个合理、可行、统一的衡量尺度,促进节水灌溉事业的健康发展,制定本规范。 1.0.2节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注重效益、保证质量、加强管理,做到因地制宜、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运行可靠。 1.0.3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扩建或改建的大田、菜地、果园、苗圃和草场等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管理和评价。 1.0.4承担节水灌溉工程的设计单位必须持有丙级(含)以上水利工程设计资质证书。承担工程的施工安装单位必须持有省级水利行政主管部门颁发的施工安装许可证。节水灌溉工程应选用经过法定检测机构检测合格的材料及设备,不得使用无生产厂家、无生产日期、无产品使用说明的产品。 1.0.5节水灌溉工程应建立健全管理组织和规章制度,切实发挥节水增产作用。 1.0.6节水灌溉工程建设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工程规划 2.0.1节水灌溉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材料、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 2.0.2节水灌溉工程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应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采用的节水技术应与农作物品种、栽培技术相结合。

灌溉排水工程习题集

灌溉排水工程习题集 一、问答题: 1、今后世界灌溉发展的趋势是什么? 2、灌溉和排水工程的任务是什么? 3、作物全生育期中的需水的一般规律是什么? 4、影响作物需水量的因素有哪些? 5、拟定旱作物灌溉制度需哪些基本资料? 6、渠系在输水过程中,渠道渗漏有什么危害? 7、砌石防渗的特点是什么?适合哪种渠道? 8、混凝土衬砌的优缺点? 9、膜料防渗的优点? 10、选择渠道防渗类型时,要考虑哪些要求? 11、什么叫渍害?如何使作物免受渍害? 12、扩大灌溉水源的措施有哪些? 13、无坝引水有何优缺点? 二、填空题 1、“十二五”期间预计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将提高到以上。 2、稻田节水有多种途径,有工程节水技术,如、、等;也有非工程的节水技术,如,及等等。 3、自然界的土壤结构多种多样,一般按结构体的形状和大小进行分类。常见的有和、和、片状和板状以及团粒状等结构体类型。 4、当土壤含水量小到一定程度,土壤持水力与作物的吸水力接近相等时(1.5 MPa),作物即不 能从土壤中吸收水分,即使再灌水,也不能使作物恢复生命活动,此时的土壤含水率称为。 5、当悬着毛管水达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率叫,是土壤的最大持水率,常将此作 为旱田土壤有效水分的上限,同时也是农田灌溉的上限指标。 6、农田水分存在三种基本形式,即、和,而是与作物生长 关系最密切的水分存在形式。

7、土壤水按其形态不同可分为、、和等。 8、作物的需水量包括和,所以需水量也称为腾发量。 9、幼苗期和接近成熟期日需水量(多少),而发育中期日需水量最(多少),生 长后期需水量逐渐(增加减少)。 10、最大的时期称为作物需水高峰期,大多出现在作物生育旺盛、蒸腾强度大期,这一时期称为或需水关键期。 11、稻田(本田期)耗水包括三部分:、及。 12、灌溉制度的主要内容包括作物播前(或水稻插秧前)及全生育期内各次灌水的、、和。 13、在水源一定的条件下,灌溉设计保证率定得高,灌溉用水量得到保证的年数多,灌区作物因缺水而造成的损失小,但可发展的灌溉面积(大或小),水资源利用程度(高或低)。 14、《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规定:以抗旱天数为标准设计灌溉工程时,单季稻灌区可用,双季稻灌区可用。 15、以地表水为灌溉水源时,按水源条件与灌区的相对位置有、、及蓄引提结合灌溉等几种。 16、无坝引水取水口位置应布置在,以便利用弯道横向环流的作用,使主流靠近取水口,以引取表层清水,防止泥沙淤积取水口和进入渠道。 17、有坝引水枢纽主要由、、及防洪堤等建筑物组成。 18、用(指标)反映渠系渗漏情况。 19、渠道衬砌防渗按其所用材料的不同,一般分为、、、、及等。 20、土料防渗包括、、等。 21、沥青防渗材料主要有、、等。 22、一个先进而合理的灌水技术应该满足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 23、灌水技术通常可以分、、。 24、根据灌溉水渗入土壤的方式,地面灌溉可分、、、。 25、作物的和是农田排水规划的重要依据,农田排水工程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排除一定标准的暴雨所产生的地表径流,使作物淹水深度、淹水时间控制在允许的范围内,不影响其正常生长。

微灌工程技术规范

一、微灌工程规划 1、一般规定。微灌工程的规划应收集水源、气象、地形、土壤、作物、灌溉试验、能源与设备、社会经济状况与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基本资料,进行可行性论证;规划应符合当地农业区划和农田水利规划的要求,并与农村发展规划相协调,应包括水源工程、首部枢纽和管网规划布置,规划布置成果应绘制在不小于1/5000的地形图上,并提出工程概算;平原区灌溉面积大于100公顷山丘区灌溉面积大于50 公顷的微灌工程,应分为规划、设计两个阶段进行,面积小的可合为一个阶段进行;灌水方式应因地制宜地,可选择滴灌、微喷灌、涌泉灌等灌水方式。 2、水源分析与用水计算。微灌工程规划必须对水源的水量、水位和水质进行分析,利用现有水源工程供水的微灌系统,应根据工程原设计和运用情况,确定设计水文年的供水状况,新建水源工程,供水状况应根据来水条件通过计算确定。微灌工程以小河。山溪、塘坝为水源时,应根据调查资料并参考地区性水文手册或图集,分析计算设计水文年的径流量和年内分配过程线;以井、泉为水源时,应根据已有资料分析确定可供水量,无资料时,应对水井作抽水试验,对泉水进行调查、实测出流量来确定可供水量。 微灌水质除必须符合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的规定外,还应满足: ⑴进入微灌管网的水应经过净化处理,不应含有泥沙、杂草、鱼卵、藻类等物质。 ⑵微灌水质的PH值一般应在5.5~8.0范围内。 ⑶微灌水的总含盐量不应大于2000PPm。 ⑷微灌水的含铁量不应大于0.4PPm。 ⑸微灌水总硫化物含量不应大于0.2PPm. 3、管网布置原则。⑴符合微灌工程总体要求;⑵使管道总长度短,少穿越其他障碍物; ⑶满足各用水单位需要,能迅速分配水流,管理维护方便;⑷输配水管道沿地势较高位置布置, 支管垂直于作物种植行布置,毛管顺作物种植行布置;⑸管道的纵剖面应力求平顺。 二、设备选择与工程设施 1、设备选择。灌水器的选择应考虑土壤、作物、气象因素和灌水器的水力特性,制造偏差系数不宜大于0.07。应根据水质状况和灌水器的流道尺寸选择微灌系统中的水质净化设施,灌水中无机物含量小于10PPm,或粒径小于80um时,宜选用砂过滤器、 200目筛网过滤器或叠片式过滤器;无机物含量10~100PPm或粒径在80~500um时,选用旋流水砂分离器或100目筛网过滤器作初级处理,然后再选用砂过滤器;无机物含量大于100PPm或粒径大于500um时,应使用沉淀池或旋流水砂分离器作初级处理,然后用200 目筛网或砂过滤器,沉淀池的表面负荷率不宜大于3.0毫米/秒;灌溉水中有机污物含量小于10PPm时,可选用砂过滤器或200目筛网过滤器;有机污物含量大于10PPm时,应选用初级拦污筛作第一级处理,再选用砂过滤或200目筛网过滤器。微灌系统应安装控制、安全保护和量测设备,选择止水性能好、耐腐蚀、操作灵活的流量、压力控制阀、进排气阀和冲洗排污阀门;选择阻力损失小、灵敏度高、量程大的水表及2.5级压力表,压力表的量程应是系统设计压力的1.3~1.4倍。微灌系统的施肥与化学药物注入装置应根据设计流量大小、化肥和化学药物的性质选择耐腐蚀的文丘里施肥器、压差式施肥罐、活塞泵或隔膜泵等设备。应按照设计要求选择管与管件,直径500毫米以上的各级

低压管道灌溉技术

低压管道灌溉技术 (一)适用范围井灌区,山区的水泉、小水、小库、塘坝及其它形式的灌区都适用管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最适用于我国北方平原的井灌区,尤其适应我国现阶段生产责任制的种植方式。 (二)操作步骤 1. 管道规划设计主要根据出水量和输水距离等条件,合理选用适宜的管材、管径和长度,进行管道合理规划。要求线路短,控制面积大,输水通畅。地势平坦的地区,可沿田间道路、林网线路铺设;地势复杂的地区,应选择最佳路线。老灌区可沿原有土垄沟或顺耕作垄铺设。现使用较多的有塑料软管和硬管两种,主要从经济实力和使用寿命考虑。 (1)地下硬塑管道。地下硬塑输水管道,是很好的防渗输水管道,节省耕地,施工简单,管护容易,使用方便,配合三通、放水口、排水阀,完成输水、分水、放水和排水。①管道规划。管道布局要根据水泵流量,井位和地块形状而定。可从三方面考虑:一要尽量走高线,有利输水入畦;二要力求管道伸入田间双向配水,以缩短土垄沟长度;三要少拐弯,避免局部水头损失过大。多向同时输水的管道,应尽量对称布置,使各分管的口径、长度、位置等尽量相近,使水量均匀分布。输水管口径应小于133毫米,管道间距50~100米左右。 ②确定管径。适宜的管径是保证投资合理,取得最佳效益的首要条件。

一般每小时出水量30立方米以下的,管径为100毫米,30~45立方米为125毫米,45~60立方米为150毫米,60~80立方米为175毫米。 (2)地下软塑管道①管道的规划设计。要根据机井的控制面积和地块形状,确定管道的长度和布置形式,可单向或双向配水。但要注意:一是尽量沿高处布管,以利向田间输水;二是尽可能走直线,少拐弯;三是尽量缩短主管道和田间土垄沟的输水长度。②管径选择及输水距离。管道首端压力以不大于0.3公斤/平方厘米(即3米水头)为宜;这时管中流速在每秒0.8~1.0米以上。高扬程水泵配软塑管输水,也不宜输水太远,以免水泵扬程增加过多,出水量减少过大。选择的软塑管与水泵配接后出水量减少值以不超过10%为宜。管径根据机井的出水量确定。如单井出水量每小时20立方米左右,可选直径120毫米的软管,输水距离150米;如输水更远时,可选直径160毫米的软管,输水距离最远达到600米。直径240毫米的软管可作输水主管道,下设3~4条支管配水,可选用直径120毫米以下的软塑管。管道每节长度应根据地块大小和畦田长短确定,输水段每节管长可超过50米,田间段每节10~20米。

低压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示例

4.4低压管道灌溉工程规划设计示例 4.4.1基本情况 某井灌区主要以粮食生产为主,地下水丰富,多年来建成了以离心泵为主要提水设备、土渠输水的灌溉工程体系,为灌区粮食生产提供了可靠保证。由于近几年来的连续干旱,灌区地下水普遍下降,为发展节水灌溉,提高灌溉水利用系数,改离心泵为潜水泵提水,改土渠输水为低压管道输水。 井灌区内地势平坦,田、林、路布置规整(见图4-27),单井控制面积12.7hm 。,地面以下1_0m 土层内为中壤土,平均容重14.8kN /m 。,田间持水率为24%。 工程范围内有水源井一眼,位于灌区的中部。根据水质检验结果分析,该井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2005),可以作为该工程的灌溉水源,水源处有380V 三相电源。据多年抽水测试,该井出水量为55m 3/h ,井径为220mm ,采用钢板卷管护筒,井深20m ,静水位埋深7m ,动水位埋深9m ,井口高程与地面齐平。 4.4.2井灌区管灌系统的设计参数 (1)灌溉设计保证率:75%。 (2)管道系统水的利用率:95%。 (3)灌溉水利用系数:0.85。 (4)设计作物耗水强度:5mm /d 。 (5)设计湿润层深:0.55m 。 4.4.3制度及工作制度 1.净灌水定额计算 采用公式 式中:=0.55m ,=14.8kN /m3,=0.24×0.95= 0.228,=0.24×0.65= 0.1560, 代入得= 554.4m 3/hm 2。 2.设计灌水周期 采用公式 式中:= 554.4m3/hm ,=5mm/d 代入得=11.09d(取=10d) 3.毛灌水定额 m 3/hm 2 4.灌水次数与灌溉定额 根据灌区内多年灌水经验,小麦灌水4次,玉米灌水1次,则全年需灌水5次,灌溉定 ) (100021ββγ-=h m s h s γ1β2βm d E m T 10= 理m d E T T 2.65285.04 .554== = η m m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 【题名】: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 【副题名】: 【起草单位】: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标准号】SL/T 153-95 【代替标准】: 【颁布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发布日期】:1995年 3 月27 日发布 【实施日期】:1995年7月1日实施 【标准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批准文号】:水科教[1995] 97 号 【批准文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部 关于批准发布《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 (SL/T153-95)的通知 水科教[1995] 97 号 根据1991 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的制定、修订计划,由部科技司主持,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制定的《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井灌区部分)》SL/T153-95。本标准自1995 年7 月1 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各单位应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部科技司,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一九九五年三月二十七日 1 总则 1.0.1 为统一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技术要求,充分发挥工程效益,特制定本规范。 1.0.2 本规范适用于井灌区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安装、验收及运行与维护。 1.0.3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建设,必须将井、水泵、管道系统及田间工程统一考虑,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效益显著。 1.0.4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中的机井:新井必须经成井验收合格;现有机井必须是符合SD188《农用机井技术规范》所规定的完好机井。 1.0.5 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建设,除执行本规范外,还应符合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的规定。 2 工程规划 2.1 规划原则 2.1.1 应准确占有规划区自然地理、水文气象、水文地质、表层土壤、工程现状、农业生产、社会经济以及地形等资料。 2.1.2 规划应在当地农业区划和地下水资源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应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总体规划相适应,做到因地制宜、统筹兼顾、全面规划、分期实施。

灌排渠道设计规范标准

灌溉排水渠系设计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 1.0.1 条本规范适用于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和 10 万亩以上的中型灌区的灌溉排 水渠系(以下简称灌排渠系)设计。其他灌区的灌排渠系设计,可参照执行。 第 1.0.2 条灌排渠系是灌溉工程的一个组成部分。灌排渠系设计应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设计程序,根据批准的设计任务书进行。 第 1.0.3 条灌排渠系设计方案应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和比较。力求技术先进,经济合理,运用安全,管理方便,以达到省水、节能、增产的目的。 第 1.0.4 条灌排渠系设计在保证灌排效益和工程安全的前提下,应考虑综合利用,以取得最优的经济效果。 第 1.0.5 条灌排渠系设计必须符合《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等级划分及设计标准》、《水 利水电工程水利动能设计规范》等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第 1.0.6 条由于灌区自然特点或其他条件的限制,执行本规范有关条款确有困难,或规范未作明确规定的特殊技术问题,应进行专门论证,并在设计文件中予以申述。 喷灌、滴灌、渗灌渠系设计,应按有关规范或标准执行。 第二章基本资料 第一节通则 第 2.1.1 条灌排渠系设计应深入灌区调查研究,认真搜集整理灌区地形、气象、水文、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土壤、作物需水量、水利工程现状、自然灾害、社会经济 以及农 业区划和发展规划等基本资料,并进行必要的勘测试验工作。 第 2.1.2 条有关基本资料和数据应经过审查鉴定。资料精度应满足设计要求。 第二节测量资料 第 2.2.1 条地形测量资料应具有: 1.灌区总体布置图,比例尺一般采用 1/25000~1/100000。 2.灌排渠系平面布置图,比例尺一般采用 1/10000。 3.典型田间渠系布置图,比例尺一般采用 1/1000~1/5000。 4.有特殊要求的渠道带状地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 1/1000~1/2000。带状图宽度, 视地形条件而定。 5.灌排渠、沟的纵断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水平 1/5000~1/25000,垂直 1/50~ 1/200;横断面图,比例尺一般采用 1/100~1/200。 横断面的间距:地形复杂的地区为 25~100 米;地形平坦为 100~500 米。地形变化处应 加测横断面。 第 2.2.2 条灌区天然河流、沟道、湖泊、洼淀、沼泽等地带的平面和纵横断面测量资料,视工作需要,可参照上述条款选择适宜的比例尺。 第三节水文气象资料 第 2.3.1 条应搜集与灌排渠系设计有关的降水(包括暴雨)、蒸发、湿度、气温、风力、风向、日照、霜期、冰冻期以及冻土深度等气象资料。 第 2.3.2 条应搜集水源河流和灌区内天然河流(沟道)以及承泄区的有关水文、泥 沙、水质等资料。 水源和灌区内河流(沟道)的水文资料系列应尽量相一致。 第 2.3.3 条灌排渠系设计所需要的主要水文气象资料系列,一般应不少于 15 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