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筋计算公式

板筋计算公式
板筋计算公式

板筋计算公式:

不规则板面积为S

正方形边长为b,b=根号S

钢筋间距为a,钢筋单向布筋根数为n=b/a

钢筋直径为d,钢筋总长度L=b(2n+1)+lm

当钢筋直径为ф6-ф10时,板两端头钢筋的增加长度lm 按下式计算

简直板 lm=14(n+3)d

固端板 lm=75(n+3)d

吊筋计算公式: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 夹角=45

一、普通板底筋计算

(一)、底筋长度

底筋长度=净跨+伸进长度×2+弯钩×2

1、当板的端支座为框架梁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框梁支座宽/2,5d)+弯钩×2

2、当板的端支座为剪力墙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墙支座宽/2,5d)+弯钩×2

3、当板的端支座为圈梁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圈梁支座宽/2,5d)+弯钩×2

4、当板的端支座为砌体墙时

底筋长度=净跨+左右伸进支座长度max(120,板厚)+弯钩×2

(二)、底筋根数

情况一:底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

情况二: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情况三:底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二、面筋计算

(一)、端支座负筋

1、端支座负筋长度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入长度+弯钩+板内净尺寸+弯折长度

情况一:锚入支座长度=锚固长度LaE

(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

(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锚固长度LaE+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

情况二:锚入支座长度=0.4La+15d

(1)、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2)

(2)、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

端支座负筋长度=(0.4La+15d+弯钩)+(板内净长)+(板厚-保护层)

2、板端负筋根数

情况一: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

情况二: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情况三: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二)、端支座负筋分布筋

1、端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

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

(1)、分布筋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

(2)、分布筋不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

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

(1)、分布筋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

(2)、分布筋不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2、端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

情况一: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

情况二: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板内净尺寸/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

(三)、中间支座负筋

1、中间支座负筋长度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弯折长度×2

情况一: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2时,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2

情况二:当弯折长度=板厚-保护层时,

中间支座负筋长度=标注长度+(板厚-保护层)×2

2、中间支座负筋根数

情况一: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50mm×2)/板筋间距+1

情况二: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板筋间距+1

情况三:中间支座负筋根数=(净跨+保护层×2+左梁角筋1/2直径+右梁角筋1/2直径-板筋间距)/板筋间距+1

(四)、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

1、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长度

情况一:分布筋和负筋参差150mm

(1)、分布筋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弯钩×2

(2)、分布筋不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或净跨)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150mm×2

情况二:分布筋=轴线长度

(1)、分布筋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弯钩×2

(2)、分布筋不带弯钩

分布筋长度=轴线长度

2、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

情况一:根数=布筋范围/间距

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向上取整)

情况二:根数=布筋范围/间距+1

中间支座负筋分布筋根数=(布筋范围1/分布筋间距+1)+(布筋范围2/分布筋间距+1)(向上取整)

三、温度筋

为了防止板受热胀冷缩而产生裂缝,通常在板的上部负筋中间位置布置温度筋。

1、温度筋长度

当负筋标注到支座中心线时,

温度筋长度=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参差长度

150×2+弯钩×2

2、温度筋根数

当负筋标注到支座中心线时,

温度筋根数=(两支座中心线长度-负筋标注长度×2)/温度筋间距-1

四、纯悬挑板的钢筋计算(一)、纯悬挑板的上部钢筋计算

1、上部受力钢筋长度

上部受力钢筋长度=悬挑板净跨XBK+锚固长度LaE+(板厚h-保护层)

2、上部受力钢筋根数

上部受力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上部受力钢筋间距+1

3、上部分布筋长度

上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弯钩×2(或不加弯钩)

4、上部分布筋根数

上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 -保护层)/分布筋间距

(一)、纯悬挑板的下部钢筋计算

1、下部构造钢筋长度

下部构造钢筋长度=(悬挑板净跨XBK-保护层)+max(支座宽/2,12d)+弯钩×2(二级钢筋不加弯钩)

2、下部构造钢筋根数

下部构造钢筋根数=(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下部构造钢筋间距+1

3、下部分布筋长度

下部分布筋长度=(悬挑板长度L -保护层×2)+弯钩×2(或不加弯钩)

4、下部分布筋根数

下部分布筋根数=(悬挑板净跨XBK -保护层)/分布筋间距

一)钢筋工程量计算规则

1、钢筋工程,应区别现浇、预制构件、不同钢种和规格,分别按设计长度乘以单位重量,以吨计算。

2、计算钢筋工程量时,设计已规定钢筋塔接长度的,按规定塔接长度计算;设计未规定塔接长度的,已包括在钢筋的损耗率之内,不另计算塔接长度。钢筋电渣压力焊接、套筒挤压等接头,以个计算。

3、先张法预应力钢筋,按构件外形尺寸计算长度,后张法预应力钢筋按设计图规定的预应力钢筋预留孔道长度,并区别不同的锚具类型,分别按下列规定计算:(1)低合金钢筋两端采用螺杆锚具时,预应力的钢筋按预留孔道长度减0.35m,螺杆另行计算。

(2)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螺杆锚具时,预应力钢筋长度按预留孔道长度计算,螺杆另行计算。

(3)低合金钢筋一端采用徽头插片,另一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增加0. 15m,两端采用帮条锚具时预应力钢筋共增加0.3m计算。

(4)低合金钢筋采用后张硅自锚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0. 35m计算。

(5)低合金钢筋或钢绞线采用JM, XM, QM型锚具孔道长度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度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计算。(6)碳素钢丝采用锥形锚具,孔道长在20m以内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lm;孔道长在20m以上时,预应力钢筋长度增加1.8m.

(7)碳素钢丝两端采用镦粗头时,预应力钢丝长度增加0. 35m计算。

(二)各类钢筋计算长度的确定

钢筋长度=构件图示尺寸-保护层总厚度+两端弯钩长度+(图纸注明的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

式中保护层厚度、钢筋弯钩长度、钢筋搭接长度、弯起钢筋斜长的增加值以及各种类型钢筋设计长度的计算公式见以下:

1、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

受力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不应小于受力钢筋直径,并应符合下表的要求。

钢筋的砼保护层厚度(mm)

环境条件构件名称砼强度等级

低于C25 C25及C30 高于C30

室内正常

环境板、墙、壳 15

梁、柱 25

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板、墙、壳 35 25 15

梁、柱 45 35 25

有垫层基础 35

70

无垫层

注:(1)轻骨料砼的钢筋的保护层厚度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轻骨料砼结构设计规程》。

(2)处于室内正常环境由工厂生产的预制构件,当砼强度等级不低于C20且施工质量有可靠保证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规定减少5mm,但预制构件中的预应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处于露天或室内高湿度环境的预制构件,

当表面另作水泥砂浆抹面且有质量可靠保证措施时其保护层厚度可按表中室内正常环境中的构件的保护层厚度数值采用。

(3)钢筋砼受弯构件,钢筋端头的保护层厚度一般为10mm;预制的肋形板,其主肋的保护层厚度可按梁考虑。

(4)板、墙、壳中分布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0mm;梁、柱中的箍筋和构造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15mm。

2、钢筋的弯钩长度

Ⅰ级钢筋末端需要做1800、 1350 、 900、弯钩时,其圆弧弯曲直径D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2.5倍,平直部分长度不宜小于钢筋直径d的3倍;HRRB335级、HRB400级钢筋的弯弧内径不应小于钢筋直径d的4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如下图所示: 1800的每个弯钩长度=6.25 d;( d为钢筋直径mm)

135度的每个弯钩长度=4.9 d;

90度的每个弯钩长度=3.5 d;

3、弯起钢筋的增加长度

弯起钢筋的弯起角度一般有300、450 、600三种,其弯起增加值是指钢筋斜长与水平投影长度之间的差值。

4、箍筋的长度

箍筋的末端应作弯钩,弯钩形式应符合设计要求。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用Ⅰ级钢筋或低碳钢丝制作的箍筋,其弯钩的弯曲直径D不应大于受力钢筋直径,且不小于箍筋直径的2.5倍;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一般结构的,不宜小于箍筋直径的5倍;有抗震要求的结构构件箍筋弯钩的平直部分长度不应小于箍筋直径的10倍。

箍筋的长度两种计算方法:

(1)可按构件断面外边周长减去8个砼保护层厚度再加2个弯钩长度计算。(2)可按构件断面外边周长加上增减值计算。

箍筋增减值调整表

形状直径d(mm) 备注(保护层按25mm考虑的)

4 6 6.

5 8 10 12

增减值

抗震结构 1350/1350 -88 -33 -20 22 78 133 增减值=25×8-27.8d

一般结构 900/1800 -133 -100 -90 -66 -33 0 增减值=25×8-16.75d

一般结构 900/900 -140 -110 -103 -80 -50 -20 增减值=25×8-15d

(三)钢筋的锚固长度

钢筋的锚固长度,是指各种构件相互交接处彼此的钢筋应互相锚固的长度。如图所示

设计图有明确规定的,钢筋的锚固长度按图计算;,当设计无具体要求时,则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的规定计算。

GB50010—2002规范规定:

(1)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

受拉钢筋的锚固长度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普通钢筋 La=a(fy / ft)d

预应力钢筋 La=a(fpy / ft)d

式中 fy fpy —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的抗拉强度设计值;

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当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40时,按C40取值;

d —钢筋直径; a —钢筋的外形系数(光面钢筋a取0.16,带肋钢筋a取0.14)。普通钢筋抗拉强度设计值(N / mm2)

种类符号 fy

热轧钢筋 HPB235(Q235)¢ 210

HRB335(20MnSi)Φ 300

HRB400(20MnSiV、20MnSiNb、20MnTi)

360

RRB400(K20MnSi)

360

注: HPB235系指光圆钢筋, 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余热处理钢筋系指带肋钢筋。

混凝土强度设计值(N / mm2)

强度

种类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25 C30 C35 C40 C45 C50 C55 C60 C65 C70

ft 0.91 1.10 1.27 1.43 1.57 1.71 1.80 1.89 1.96 2.04 2.09 2.14

注:当符合下列条件时,计算的锚固长度应进行修正:

1、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的直径大于25mm时,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1;

2、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的环氧树脂涂层钢筋,其锚固长度应乘以修正系数1.25;

3、当HRB335、 HRB400及 RRB400级钢筋在锚固区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大于钢筋直径的3倍且配有箍筋时,其锚固长度可应乘以修正系数0.8;

4、经上述修正后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按公式计算锚固长度的0.7倍,且不应小于250mm;

5、纵向受压钢筋的锚固长度不应小于受拉钢筋锚固长度的0.7倍。

纵向受拉钢筋的抗震锚固长度LaE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一、二级抗震等级: LaE=1.15La

三级抗震等级: LaE=1.05La

四级抗震等级: LaE=La

(2)圈梁、构造柱钢筋锚固长度

圈梁、构造柱钢筋锚固长度应按《建筑抗震结构详图》GJBT—465,97G329(三)(四)有关规定执行,如下图所示。

图中La的有关规定

竖向钢筋¢ 12 ¢ 14

混凝土强度等级 C15 C20 C15 C20

La 600 480 700 560

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

=40d+2*1.414d+b+0.1 ≤800mm 夹角=45

=40d+2*1.155d+b+0.1 >800mm 夹角=60°

螺旋箍筋计算公式

1、螺旋箍筋计算方法:在圆柱形构件(如图形柱、管柱、灌注桩等)中,螺旋箍筋沿主筋圆周表面缠绕,其每米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可按下式计算:l=2000лa/p×[1-e^2/4-3/64(e^2)^2 –5/256(e^2)^3]

其中a=√(p^2+4D^2)/4

e2=(4a^2-D^2)/( 4a^2)

式中 l——每1m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

p——螺距(㎜);

л——圆周率,取3.1416;

D——螺旋线的缠绕直径;采用箍筋的中心距,即主筋外皮距离加上一个箍筋直径(㎜)。

公式中括号内最后一项5/256(e^2)^3数值很小,一般在计算时略去。

2、螺旋箍筋简易计算方法

方法一,螺旋箍筋长度亦可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

l=1000/p×√(лD)^2+p^2+лd/2

式中 d——螺旋箍筋的直径;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方法二,对于箍筋间距要求不大严格的构件,或当p与D的比值较小(p/d﹤0.5)时,箍筋长度也可以按下面近似公式计算:

l=n√p^2+(лD)^2

式中 n——螺旋圈数;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 ”表示次方的意识。

螺旋箍筋计算公式

1、螺旋箍筋计算方法:在圆柱形构件(如图形柱、管柱、灌注桩等)中,螺旋箍筋沿主筋圆周表面缠绕,其每米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可按下式计算:l=2000лa/p×[1-e^2/4-3/64(e^2)^2 –5/256(e^2)^3]

其中a=√(p^2+4D^2)/4

e2=(4a^2-D^2)/( 4a^2)

式中 l——每1m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

p——螺距(㎜);

л——圆周率,取3.1416;

D——螺旋线的缠绕直径;采用箍筋的中心距,即主筋外皮距离加上一个箍筋直径(㎜)。

公式中括号内最后一项5/256(e^2)^3数值很小,一般在计算时略去。

2、螺旋箍筋简易计算方法

方法一,螺旋箍筋长度亦可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

l=1000/p×√(лD)^2+p^2+лd/2

式中 d——螺旋箍筋的直径;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方法二,对于箍筋间距要求不大严格的构件,或当p与D的比值较小(p/d﹤0.5)时,箍筋长度也可以按下面近似公式计算:

l=n√p^2+(лD)^2

式中 n——螺旋圈数;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 ”表示次方的意识。

1、螺旋箍筋计算方法:在圆柱形构件(如图形柱、管柱、灌注桩等)中,螺旋箍筋沿主筋圆周表面缠绕,其每米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可按下式计算:l=2000лa/p×[1-e^2/4-3/64(e^2)^2 –5/256(e^2)^3]

其中a=√(p^2+4D^2)/4

e2=(4a^2-D^2)/( 4a^2)

式中 l——每1m钢筋骨架长的螺旋箍筋长度(㎜);

p——螺距(㎜);

л——圆周率,取3.1416;

D——螺旋线的缠绕直径;采用箍筋的中心距,即主筋外皮距离加上一个箍筋直径(㎜)。

公式中括号内最后一项5/256(e^2)^3数值很小,一般在计算时略去。

2、螺旋箍筋简易计算方法

方法一,螺旋箍筋长度亦可按以下简化公式计算:

l=1000/p×√(лD)^2+p^2+лd/2

式中 d——螺旋箍筋的直径;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方法二,对于箍筋间距要求不大严格的构件,或当p与D的比值较小(p/d<0.5)时,箍筋长度也可以按下面近似公式计算:

l=n√p^2+(лD)^2

式中 n——螺旋圈数;

其他符号意义同前。“ ^ ”表示次方的意识。

螺旋箍钢筋长度计算公式:=N*[√P^2+(D-2b+d)^2*A^2]+2个弯钩增加长度,N——螺旋圈数,N=L/P(L——构件长)

P——螺距(箍筋加密间距,箍筋非加密间距)

D——桩直径,b——保护层厚度

d——螺旋箍筋的直径;A——圆周率

文字描述公式:螺旋圈数×[箍筋间距的平方+(桩直径-2倍保护层厚度-螺旋箍筋的直径)的平方×圆周率的平方]之和开根号+2个弯钩增加长度

计算非加密区箍筋时加2个弯钩增加长度(按公式计算一次,P为箍筋非加密间距),计算加密区箍筋时不加2个弯钩增加长度(按公式在计算一次,P为箍筋加密间距),两都之和就是整个桩螺旋箍钢筋长度

钢筋抽样常用公式

钢筋算量基本方法小结

一、梁

(1)框架梁

一、首跨钢筋的计算

1、上部贯通筋

上部贯通筋(上通长筋1)长度=通跨净跨长+首尾端支座锚固值

2、端支座负筋

端支座负筋长度:第一排为Ln/3+端支座锚固值;

第二排为Ln/4+端支座锚固值

3、下部钢筋

下部钢筋长度=净跨长+左右支座锚固值

以上三类钢筋中均涉及到支座锚固问题,那么总结一下以上三类钢筋的支座锚固判断问题:

支座宽≥Lae且≥0.5Hc+5d,为直锚,取Max{Lae,0.5Hc+5d }。

钢筋的端支座锚固值=支座宽≤Lae或≤0.5Hc+5d,为弯锚,取Max{Lae,支座宽度-保护层+15d }。

钢筋的中间支座锚固值=Max{Lae,0.5Hc+5d }

4、腰筋

构造钢筋:构造钢筋长度=净跨长+2×15d

抗扭钢筋:算法同贯通钢筋

5、拉筋

拉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2×11.9d(抗震弯钩值)+2d

拉筋根数:如果我们没有在平法输入中给定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箍筋根数/2)×(构造筋根数/2);如果给定了拉筋的布筋间距,那么拉筋的根数=布筋长度/布筋间距。

6、箍筋

箍筋长度=(梁宽-2×保护层+梁高-2×保护层)*2+2×11.9d+8d

箍筋根数=(加密区长度/加密区间距+1)×2+(非加密区长度/非加密区间距-1)+1

注意:因为构件扣减保护层时,都是扣至纵筋的外皮,那么,我们可以发现,拉筋和箍筋在每个保护层处均被多扣掉了直径值;并且我们在预算中计算钢筋长度时,都是按照外皮计算的,所以软件自动会将多扣掉的长度在补充回来,由此,拉筋计算时增加了2d,箍筋计算时增加了8d。

7、吊筋

吊筋长度=2*锚固(20d)+2*斜段长度+次梁宽度+2*50,其中框梁高度>800mm 夹角=60°

≤800mm夹角=45°

二、中间跨钢筋的计算

1、中间支座负筋

中间支座负筋:第一排为:Ln/3+中间支座值+Ln/3;

第二排为:Ln/4+中间支座值+Ln/4

注意:当中间跨两端的支座负筋延伸长度之和≥该跨的净跨长时,其钢筋长度:第一排为:该跨净跨长+(Ln/3+前中间支座值)+(Ln/3+后中间支座值);第二排为:该跨净跨长+(Ln/4+前中间支座值)+(Ln/4+后中间支座值)。其他钢筋计算同首跨钢筋计算。LN为支座两边跨较大值。

二、其他梁

一、非框架梁

在03G101-1中,对于非框架梁的配筋简单的解释,与框架梁钢筋处理的不同之处在于:

1、普通梁箍筋设置时不再区分加密区与非加密区的问题;

2、下部纵筋锚入支座只需12d;

3、上部纵筋锚入支座,不再考虑0.5Hc+5d的判断值。

未尽解释请参考03G101-1说明。

二、框支梁

1、框支梁的支座负筋的延伸长度为Ln/3;

2、下部纵筋端支座锚固值处理同框架梁;

3、上部纵筋中第一排主筋端支座锚固长度=支座宽度-保护层+梁高-保护层+Lae,第二排主筋锚固长度≥Lae;

4、梁中部筋伸至梁端部水平直锚,再横向弯折15d;

5、箍筋的加密范围为≥0.2Ln1≥1.5hb;

7、侧面构造钢筋与抗扭钢筋处理与框架梁一致。

二、剪力墙

在钢筋工程量计算中剪力墙是最难计算的构件,具体体现在:

1、剪力墙包括墙身、墙梁、墙柱、洞口,必须要整考虑它们的关系;

2、剪力墙在平面上有直角、丁字角、十字角、斜交角等各种转角形式;

3、剪力墙在立面上有各种洞口;

4、墙身钢筋可能有单排、双排、多排,且可能每排钢筋不同;

5、墙柱有各种箍筋组合;

6、连梁要区分顶层与中间层,依据洞口的位置不同还有不同的计算方法。(1)剪力墙墙身

一、剪力墙墙身水平钢筋

1、墙端为暗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长-保护层+弯折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弯折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2、墙端为端柱时

A、外侧钢筋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

内侧钢筋=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B、外侧钢筋不连续通过外侧钢筋长度=墙长-保护层+0.65Lae

内侧钢筋长度=墙净长+锚固长度(弯锚、直锚)

水平钢筋根数=层高/间距+1(暗梁、连梁墙身水平筋照设)

注意:如果剪力墙存在多排垂直筋和水平钢筋时,其中间水平钢筋在拐角处的锚固措施同该墙的内侧水平筋的锚固构造。

3、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

当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水平筋在洞口左右两边截断,分别向下弯折15d。

二、剪力墙墙身竖向钢筋

1、首层墙身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身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身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墙身竖向钢筋根数=墙净长/间距+1(墙身竖向钢筋从暗柱、端柱边50mm开始布置)

4、剪力墙墙身有洞口时,墙身竖向筋在洞口上下两边截断,分别横向弯折15d。

三、墙身拉筋

1、长度=墙厚-保护层+弯钩(弯钩长度=11.9+2*D)

2、根数=墙净面积/拉筋的布置面积

注:墙净面积是指要扣除暗(端)柱、暗(连)梁,即墙面积-门洞总面积-暗柱剖面积 - 暗梁面积;

拉筋的面筋面积是指其横向间距×竖向间距。

例:(8000*3840)/(600*600)

(二)剪力墙墙柱

一、纵筋

1、首层墙柱纵筋长度=基础插筋+首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2、中间层墙柱纵筋长度=本层层高+伸入上层的搭接长度

3、顶层墙柱纵筋长度=层净高+顶层锚固长度

注意:如果是端柱,顶层锚固要区分边、中、角柱,要区分外侧钢筋和内侧钢筋。因为端柱可以看作是框架柱,所以其锚固也同框架柱相同。

二、箍筋:依据设计图纸自由组合计算。

(三)剪力墙墙梁

一、连梁

1、受力主筋

顶层连梁主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中间层连梁纵筋长度=洞口宽度+左右两边锚固值LaE

2、箍筋

顶层连梁,纵筋长度范围内均布置箍筋即N=((LaE-100)/150+1)*2+(洞口宽-50*2)/间距+1(顶层)

中间层连梁,洞口范围内布置箍筋,洞口两边再各加一根即N=(洞口宽-50*2)/间距+1(中间层)

二、暗梁

1、主筋长度=暗梁净长+锚固

三、柱

(一)、基础层

一、柱主筋

基础插筋=基础底板厚度-保护层+伸入上层的钢筋长度+Max{10D,200mm}

二、基础内箍筋

基础内箍筋的作用仅起一个稳固作用,也可以说是防止钢筋在浇注时受到挠动。一般是按2根进行计算(软件中是按三根)。

(二)、中间层

一、柱纵筋

1、 KZ中间层的纵向钢筋=层高-当前层伸出地面的高度+上一层伸出楼地面的高度

二、柱箍筋

1、KZ中间层的箍筋根数=N个加密区/加密区间距+N+非加密区/非加密区间距-1

03G101-1中,关于柱箍筋的加密区的规定如下

1)首层柱箍筋的加密区有三个,分别为: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取Hn/3;上部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2)首层以上柱箍筋分别为:上、下部的箍筋加密区长度均取Max{500,柱长边尺寸,Hn/6};梁节点范围内加密;如果该柱采用绑扎搭接,那么搭接范围内同时需要加密。

(三)、顶层

顶层KZ因其所处位置不同,分为角柱、边柱和中柱,也因此各种柱纵筋的顶层锚固各不相同。(参看03G101-1第37、38页)

一、角柱

角柱顶层纵筋长度:

一、内筋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

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二、外筋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寺寺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地柱顶部第一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8d(保证65%伸入梁内)柱顶部第二层:≥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二、边柱

边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边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边柱顶层纵筋的锚固分为内侧钢筋锚固和外侧钢筋锚固:

a、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b、外侧钢筋锚固长度为:≥1.5Lae

注意:在GGJ V8.1中,内侧钢筋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外侧钢筋锚固长度=Max{1.5Lae ,梁高-保护层+柱宽-保护层}

三、中柱

中柱顶层纵筋长度=层净高Hn+顶层钢筋锚固值,那么中柱顶层钢筋锚固值是如何考虑的呢?

中柱顶层纵筋的锚固长度为弯锚(≤Lae):梁高-保护层+12d

直锚(≥Lae):梁高-保护层

注意:在GGJ V8.1中,处理同上。

四、板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知道板分为预制板和现浇板,这里主要分析现浇板的布筋情况。

板筋主要有:受力筋 (单向或双向,单层或双层)、支座负筋、分布筋、附加钢筋 (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撑脚钢筋 (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一、受力筋

软件中,受力筋的长度是依据轴网计算的。

受力筋长度=轴线尺寸+左锚固+右锚固+两端弯钩(如果是Ⅰ级筋)。

根数=(轴线长度-扣减值)/布筋间距+1

二、负筋及分布筋

负筋长度=负筋长度+左弯折+右弯折

负筋根数=(布筋范围-扣减值)/布筋间距+1

分布筋长度=负筋布置范围长度-负筋扣减值

负筋分布筋根数=负筋输入界面中负筋的长度/分布筋间距+1

三、附加钢筋(角部附加放射筋、洞口附加钢筋)、支撑钢筋(双层钢筋时支撑上下层)

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计算钢筋的长度、根数即可,在软件中可以利用直接输入法输入计算。

第五章常见问题

为什么钢筋计算中,135o弯钩我们在软件中计算为11.9d?

我们软件中箍筋计算时取的11.9D实际上是弯钩加上量度差值的结果,我们知道弯钩平直段长度是10D,那么量度差值应该是1.9D,下面我们推导一下1.9D这个量度差值的来历:

按照外皮计算的结果是1000+300;如果按照中心线计算那么是:

1000-D/2-d+135/360*3.14*(D/2+d/2)*2+300,这里D取的是规范规定的最小半径2.5d,此时用后面的式子减前面的式子的结果是:1.87d≈1.9d。

配筋计算公式1

配筋(计算规则)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 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 计算公式:ρ=A(s)/bh(0)。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b为矩形截面的宽度;h(0)为截面的有效高度。配筋率是反映配筋数量的一个参数。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 (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 最大配筋率ρ (max)=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 钢筋的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面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 在钢筋砼结构中,钢筋的总截面积与所设计的砼结构面的有效高度与宽度的积的比值,称之为配筋率,根据配筋率的大小,其结构分为超筋、适筋、少筋截面。 钢筋面积/构件截面面积(全面积or全面积-受压翼缘面积)

梁的配筋率是梁的受压和受拉钢筋的总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有效截面是钢筋合力点到砼上面的距离。 合力点:是梁宽乘有效高度,有效高度指梁下部筋为一排筋时用高减35,下部筋为两排筋时减60 1、“柱外侧纵筋配筋率”为:柱外侧纵筋(包括两根角筋)的截面积,除以整个柱的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2、屋面框架梁(WKL)“上部纵筋配筋率”为:梁上部纵筋的总的截面积,除以梁的有效截面积所得到的比率。 梁的有效截面积为梁的截面宽度乘以梁的有效高度。而梁的有效高度为:梁的截面高度-35 (当梁上部纵筋为一排筋时)梁的截面高度-60 (当梁上部纵筋为两排筋时)一般设计上计算时as是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到截面受拉区边缘的距离,因此按受拉钢筋排数区域决定H-35或H-60(梁)而板H-20mm;受拉和受压要取决于梁或板的受力情况,同一条梁在梁中、梁端就不一样(连续多跨梁) 单筋截面: 忽略受压区钢筋的影响,只考虑受拉区钢筋。这样计算简单。 通常用于受弯不是很大的截面。 超筋构建或考虑延性才采用受压区钢筋的作用。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课程设计计算书 一、设计资料 某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建筑轴线及柱网平面见图1。层高4.5m。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5kN/m2,其分项系数。楼面面层为30mm厚现制水磨石,下铺70mm厚水泥石灰焦渣,梁板下面用20mm厚石灰砂浆抹灰梁、板混凝土均采用C25级;钢筋直径≥12mm时,采用HRB335钢,直径<12mm,采用HPB235钢。 二、结构布置 楼盖采用单向板肋形楼盖方案,梁板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见图1。 图1 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布置 三、板的计算 板厚80mm。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取每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有关尺寸及计算简图如图2所示。 图2 板的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30mm现制水磨石 m2 70mm水泥焦渣 14kN/ m3×0.07m= kN/ m2 80mm钢筋混凝土板25kN/ m3×0.08m=2 kN/ m2 20mm石灰砂浆 17kN/ m3×0.02m= kN/ m2 恒载标准值g k= kN/ m2 活载标准值q k= kN/ m2

荷载设计值 p =×+×= kN/ m 2 每米板宽 p = kN/ m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板厚 h =80mm ,次梁 b×h=200mm×450mm 边跨l 01=2600-100-120+80/2=2420mm 中间跨l 02=2600-200=2400mm 跨度差(2420 3.配筋计算 b =1000mm ,h =80mm ,h 0=80-20=60mm ,f c = N/mm 2, f t = N/mm 2, f y =210 N/mm 2 对轴线②~④间的板带,考虑起拱作用,其跨内2截面和支座C 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折减20%,为了方便, 其中ξ均小于,符合塑性内力重分布的条件。 281 0.35%100080 ρ= =?>min 1.270.2%45450.27%210t y f f ρ==? =及 板的模版图、配筋图见图3 。板的钢筋表见下表。

配筋率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柱子为轴心受压构件。在桥梁工程中,一般指的是面积配筋率,即受拉钢筋面积与主梁面积之比。 1基本定义 配筋率是钢筋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拉或压)钢筋的面积与构件的有效面积之比(轴心受压构件为全截面的面积)。受拉钢筋配筋率、受压钢筋配筋率分别计算。钢筋混凝土构件最小配筋率如下: 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0.6%;一侧纵向钢筋0.2%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0.2% 2计算公式 1.ρ=A(s)/A。此处括号内实为角标,,下同。式中:A(s)为受拉或受压区纵向钢筋的截面面积;A根据受力性质不同而含义不同,分别为:1.受压构件的全部纵筋和一侧纵向钢筋以及轴心受拉构件、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计算中,A取构件的全截面面积; 2.受弯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计算中,A取构件的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翼缘面积(b'(f)-b)h'f后的截面面积。 最小配筋率是指,当梁的配筋率ρ很小,梁拉区开裂后,钢筋应力趋近于屈服强度,这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小配筋率ρ(min)。最小配筋率是根据构件截面的极限抗弯承载力M (u)与使混凝土构件受拉区正好开裂的弯矩M(cr)相等的原则确定。最小配筋率取0.2%和0.45f(t)/f(y)二者中的较大值! 最大配筋率ρ(max)=ξ(b)f(c)/f(y),结构设计的时候要满足最大配筋率的要求,当构件配筋超过最大配筋率时塑性变小,不利于抗震。 配筋率是影响构件受力特征的一个参数,控制配筋率可以控制结构构件的破坏形态,不发生超筋破坏和少筋破坏,配筋率又是反映经济效果的主要指标。控制最小配筋率是防止构件发生少筋破坏,少筋破坏是脆性破坏,设计时应当避免。[1] 2.箍筋面积配筋率:面积配筋率(ρsv): 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

单向板配筋计算书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计算书 设计题目:某水电站副厂房楼盖结构设计 题目类型: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结构 题号: 班级:水电0601 姓名:李海斌 学号:200690250127 指导教师:王中强彭艺斌任宜春 日期:2009年6月8-14 日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 2 计算书正文………………………………………………………… 第一章结构布置及板梁截面的选定和布置…………………………………… 1.1 结构布置....................................................................................... .1 1.2初步选定板、梁的截面尺寸. (2) 1.2.1板厚度的选定 1.2.2次梁的截面尺寸 1.2.3主梁截面尺寸 第二章单向板的设计 2.1板的荷载计算 (3) 2.1.1板的永久荷载的计算 2.1.2板的可变荷载的计算 2.2板的计算跨度计算 (1) 2.2.1边跨的计算 2.2.2中间跨度计算 2.2.3连续板各界面的弯矩计算 2.3板的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及配筋计算…………………………………………. .1 第三章次梁的设计 3.1次梁的荷载计算………………..………………… 3.1.1次梁的永久荷载设计值计算 (1) 3.1.2次梁承受可变荷载设计值……………………………… 3.1.3次梁承受荷载设计值………… 3.2 次梁的内力计算………………..………………………………………… 3.2.1次梁边跨计算………………..………………… 3.2.2次梁中间跨计算 (1) 3.3.3次梁的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3.4次梁的承载力计算 (3) 3.4.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3.4.2翼缘计算宽度的计算………………………………… 3.4.3 T形梁截面类型的判定………………..………………… 3.4.4次梁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 .1 3.4.5次梁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 第四章主梁设计………………..……………… 4.1主梁内力的弹性理论设计 (1) 4.1.1主梁承受永久荷载的计算………………………………………

配筋率的计算

1.7 配 筋 率 1.7.1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1.7.1.1 不考虑地震的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1)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中纵向受力构件的最小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75及表1-76规定的数值。 表1-75 混凝土构件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配筋率min ρ(%) 注:1.轴心受压构件、偏心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以及各类构件一侧受压钢筋的配 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面积计算;轴心受拉构件及小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率应按构件的全截面计算;受弯的梁类构件、大偏心受拉构件一侧受拉钢筋的配筋 率应按全截面面积扣除受压边缘面积(b b f -')' f h 后的截面面积计算。当钢筋沿构件截面周边布置时,“一侧的受压钢筋”或“一侧的受拉钢筋”系指沿受力方向两个对边中的一边布置的纵向钢筋; 2.当温度、收缩等因素对结构有较大影响时,构件的最小配筋率应按上述规定适当增加; 3.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当采用HRB400级、RRB400级钢筋时,应按表中规定减少0.1;当混凝土强度为C60及以上时,应按表中规定增大0.1; 4.偏心受拉构件中的受压钢筋,应按受压构件一侧纵向钢筋考虑。 表1-76 受弯构件、偏心受拉构件、轴心受拉构件一侧 受拉纵向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ρ(%) 续表1-76

注:本表是1-75序号3的具体化。 2)对于卧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的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适当降低,但不应小于0.15%。 1.7.1.2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率 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min (%)如表1-77及表1-78所示。 表1-78 y f =300N/mm 2 (y f =360N/mm 2)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 续表1-78

单向板配筋

设计单位: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混凝土单向板计算书 设计人:宋世科 审核人:宋世科 学号:130604230 班级:13建筑工程技术2班

目录 一、设计资料 (1) 二、板设计 (1) 2.1荷载计算 (2) 2.2内力计算 (3) 2.3配筋计算 (3) 三、次梁的计算 (4) 3.1荷载计算 (5) 3.2内力计算 (5) 3.3配筋计算 (6) 四、主梁设计 (8) 4.1荷载计算 (9) 4.2内力计算 (9) 4.3配筋计算 (12) 五、附图 (15) 次梁配筋图 (15) 主梁配筋图 (16)

某多层工业厂房的建筑平面图如图1.1所示,楼梯设置在旁边的附属房屋内。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为一类。 楼面做法:水磨石面层(0.65m KN/2);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0mm 石灰砂浆抹底。 楼面活荷载: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q k=6.0KN/m2,准永久值系数ψq=0.8。 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梁内受力钢筋为HRB335级,其他钢筋为HPB300级钢筋。 试对板、次梁和主梁进行设计。 图1.1 楼盖建筑平图

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力分布方法计算,取1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有关尺寸及计算简图如图2.1所示,设板厚h=80mm。 图2.1 板的计算简图 2.1 荷载计算 水磨石面层:0.65KN/m2 80mm厚钢筋混凝土板:25×0.08=2KN/m2 20mm石灰砂浆抹底:17×0.02=0.34KN/m2 恒载标准值:g k=0.65+2+0.34=2.99KN/m2 活荷载标准值:q k=6KN/m2 转化为线荷载:2.99×1m=2.99KN/m 6×1m=6KN/m 荷载设计值:g+q=1.2×2.99+1.3×6=11.39KN/m

单向板 计算步骤

LB-1矩形板计算 一、构件编号: LB-1 二、示意图 三、依据规范 《建筑结构荷载规范》 GB50009-2001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 GB50010-2010 四、计算信息 1.几何参数 计算跨度: Lx = 2000 mm; Ly = 6000 mm 板厚: h = 100 mm 2.材料信息 混凝土等级: C25 fc=11.9N/mm2 ft=1.27N/mm2 ftk=1.78N/mm2Ec=2.80×104N/mm2钢筋种类: HRB400 fy = 360 N/mm2Es = 2.0×105 N/mm2 最小配筋率: ρ= 0.200% 纵向受拉钢筋合力点至近边距离: as = 40mm 保护层厚度: c = 20mm 3.荷载信息(均布荷载) 永久荷载分项系数: γG = 1.200 可变荷载分项系数: γQ = 1.400 准永久值系数: ψq = 1.000 永久荷载标准值: qgk = 4.100kN/m2 可变荷载标准值: qqk = 2.000kN/m2 4.计算方法:弹性板 5.边界条件(上端/下端/左端/右端):简支/简支/固定/固定 6.设计参数 结构重要性系数: γo = 1.00 泊松比:μ = 0.200 五、计算参数: 1.计算板的跨度: Lo = 2000 mm

2.计算板的有效高度: ho = h-as=100-40=60 mm 六、配筋计算(ly/lx=6000/2000=3.000>2.000,所以选择多边支撑单向板计算): 1.X向底板配筋 1) 确定X向底板弯距 Mx = (γG*qgk+γQ*qqk)*Lo2/24 = (1.200*4.100+1.400*2.000)*22/24 = 1.287 kN*m 2) 确定计算系数 αs = γo*Mx/(α1*fc*b*ho*ho) = 1.00*1.287×106/(1.00*11.9*1000*60*60) = 0.030 3)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 1-sqrt(1-2*αs) = 1-sqrt(1-2*0.030) = 0.030 4) 计算受拉钢筋面积 As = α1*fc*b*ho*ξ/fy = 1.000*11.9*1000*60*0.030/360 = 60mm2 5) 验算最小配筋率 ρ = As/(b*h) = 60/(1000*100) = 0.060% ρ<ρmin = 0.200% 不满足最小配筋要求 所以取面积为As = ρmin*b*h = 0.200%*1000*100 = 200 mm2 6) 计算纵跨分布钢筋面积 不宜小于横跨板底钢筋面积的15%,所以面积为: As1 = As*0.015 = 200.00*0.15 = 30.00mm2 不宜小于该方向截面面积的0.15%,所以面积为: As1 = h*b*0.0015 = 100*1000*0.0015 = 150.00mm2 取二者中较大值,所以分布钢筋面积As = 150mm2 采取方案?8@200, 实配面积251 mm2 2.X向左端支座钢筋 1) 确定左端支座弯距 M o x = (γG*qgk+γQ*qqk)*Lo2/12 = (1.200*4.100+1.400*2.000)*22/12 = 2.573 kN*m 2) 确定计算系数 αs = γo*M o x/(α1*fc*b*ho*ho) = 1.00*2.573×106/(1.00*11.9*1000*60*60) = 0.060 3) 计算相对受压区高度 ξ = 1-sqrt(1-2*αs) = 1-sqrt(1-2*0.060) = 0.062 4) 计算受拉钢筋面积 As = α1*fc*b*ho*ξ/fy = 1.000*11.9*1000*60*0.062/360 = 123mm2 5) 验算最小配筋率 ρ = As/(b*h) = 123/(1000*100) = 0.123% ρ<ρmin = 0.200% 不满足最小配筋要求

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计算书(参考例题)

一、设计题目及目的 题目:某工业厂房车间的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目的:1、了解单向板肋梁盖的荷载传递关系及其计算简图的确定。 2、通过板及次梁的计算,掌握考虑塑性力重分布的计算方法。 3、通过主梁的计算,掌握按弹性理论分析力的方法,并熟悉力包络图和材料图的绘制方法。 4、了解并熟悉现浇梁板的有关构造要求。 5、掌握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进一步提高制图的基本技能。 6、学会编制钢筋材料表。 二、设计容 1、结构平面布置图:柱网、主梁、次梁及板的布置 2、板的强度计算(按塑性力重分布计算) 3、次梁强度计算(按塑性力重分布计算) 4、主梁强度计算(按弹性理论计算) 5、绘制结构施工图 (1)结构平面布置图(1:200) (2)板的配筋图(1:50) (3)次梁的配筋图(1:50;1:25) (4)主梁的配筋图(1:40;1:20)及弯矩M、剪力V的包络图 (5)钢筋明细表及图纸说明 三、设计资料 1、楼面的活荷载标准值为9.0kN/m2 2、楼面面层水磨石自重为0.65kN/m2,梁板天花板混合砂浆抹灰15mm. 3、材料选用:(1)、混凝土:C25 (2)、钢筋:主梁及次梁受力筋用HRB335级钢筋,板及梁的其它钢筋可以采用HPB235级。

一、结构平面结构布置: 1、确定主梁的跨度为m 6.6,次梁的跨度为m 0.5,主梁每跨布置两根次梁,板的跨度为m 2.2。楼盖结构布置图如下: 2、按高跨比条件,当mm l h 5540 1 =≥ 时,满足刚度要求,可不验算挠度。对于工业建筑的楼盖板,要求mm h 80≥,取板厚mm h 80=。 3、次梁的截面高度应满足 121(=h ~278()181=L ~mm )417,取mm h 400=;则2 1 (=b ~ 133()3 1 =h ~mm )200,取mm b 200=。 4、主梁的截面高度应该满足81(=h ~440()141=L ~mm )660,mm h 400=,则2 1 (=h ~ 200()31 =h ~mm )300,取mm b 250=。

各种最小配筋率

各种最小配筋率 钢筋混凝土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的最小配筋率为0.6% 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偏心受拉、轴心受拉构件一侧的受拉钢筋最小配筋率为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框架梁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小配筋百分率(%) 抗震等级梁中位置 支座跨中 一级0.4和80ft/fy中的较大值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 二级0.3和65ft/fy中的较大值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 三、四级0.25和55ft/fy中的较大值0.2和45ft/fy中的较大值 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 柱类型抗震等级 一级二级三级四级 框架中柱、边柱 1.0 0.8 0.7 0.6 框架角柱、框支柱1.2 1,0 0,9 0,8 注:柱全部纵向受力钢筋最小配筋百分率,当采用HRB400级钢筋时,应按上面数值减小0.1;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60及以上时,应按上面数值增加0.1。 规范上不是有么? 框架梁的最小配筋率取大值 一级支座0.4 ,80ft/fy 跨中0.3 ,65ft/fy 二级支座0.3 ,65ft/fy 跨中0.25,55ft/fy 三、四级支座0.25,55ft/fy 跨中0.2 ,45ft/fy 带边框的剪力墙连梁最小配筋率同相应抗震等级的框架梁。 基础哪,尤其是独立基础是多少啊 怎么算最小配筋率?谢谢! 现行规范上没有最小配筋率的明确规定,照《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执行,扩展基础底版受力钢筋最小直径不宜小于10mm,间距100~200。 最大配筋率 当受弯构件的配筋率达到相应于混凝土即将破坏时的配筋率,称为最大配筋率,以ρmax (ρ=As/b h0)表示。

配筋计算

配筋计算 (1)抗弯设计: 按《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E.0.4-2,3推荐公式确定: 31sin sin 2sin 3t d c r y s s M f A f A r παπαπααππ +≤+ (3.3) 1.252t αα=- (3.4) 本段基坑取混凝土桩径为φ800,桩间距s 为1500mm ,混凝土采用C30, 214.3/c f N mm = ,主筋采用400HRB , 2360/y f N mm = ,箍筋采用HPB300, 2270/y f N mm = ,保护层厚度取50mm 101 1.0 1.25145.32 1.5272.475d F a M r R s kN m γ==???=? 2223.14400520400A r mm π==?= 经计算: 340s r mm =,236368r A mm = 0.21α=,0.83τα= ,23960s A mm = 计算弯矩: 3136sin sin 2sin 2[114.3363168330.610.610.513603960340]10173.3146.03.14 3.14 u c r y s s d M f A f A r kN m M kN m τπαπαπααππ+=+=????++???÷=?>=? 取1025,24909s A mm = 配筋率为: min 2454909100%100%0.98%0.18%520400s y A f A f τρρ?=?=?=>== 纵向配筋间距: 22 3.143402131010 s r mm π??== (2)抗剪设计: d cs V V ≤ (3.5) 00sv cs cv t yv A V f bh f h s α=+ (3.6)

单向板设计例题

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 1、设计资料本设计为一工业车间楼盖,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楼盖梁格布置如图T-01所示,柱的高度取9m,柱子截面为400mm×400mm。 图T-01 (1)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20mm厚混合砂浆顶棚抹灰。(2)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8kN/m2。 (3)恒载分项系数为;活荷载分项系数为(因为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2)。(4)材料选用: 混凝土:采用C20(,)。 钢筋:梁中架立钢筋、箍筋、板中全部钢筋采用HPB235()。 其余采用HRB335()。 2.板的计算 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板的厚度按构造要求取。次梁截面高度取 ,截面宽度,板的尺寸及支承情况如图T-02所示。 图T-02 图T-03 (1)荷载: 恒载标准值: 20mm水泥砂浆面层; 80mm钢筋混凝土板; 20mm混合砂浆顶棚抹灰; 恒载标准值:;

恒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合计; 即每米板宽。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边跨; 中间跨; 跨度差,说明可以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取1m 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其计算简图如图T-03所示。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Q-01。 连续板各截面弯矩计算表Q-01截面边跨跨中 离端第二支 座 离端第二跨 跨中及中间 跨跨中 中间支座 弯矩计算系数 (3)截面承载力计算: ,各截面的配筋计算见表Q-02。 板的配筋计算表Q-02板带部位 边区板带(①~②、⑤~⑥ 轴线间) 中间区板带(②~⑤轴线间) 板带部位截面 边跨 跨中 离端 第二 离端 第二 中间 支座 边跨 跨中 离端 第二 离端第 二跨跨 中间支 座

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

体积配筋率和面积配筋率 1.概念: 两者均对箍筋而言,所以也叫体积配箍率和面积配箍率 (1).面积配筋率(ρsv):是在垂直箍筋的截面bs(b为构件宽,s为箍筋间距)中,箍筋面积所占的比率(钢箍面积为肢数 乘每根钢筋的面积)。 计算公式:ρsv=Asv/bs=nAsv1/bs (2).体积配筋率(ρv):指箍筋体积(箍筋总长乘单肢面积)与相应的砼体积的比率。复合箍筋应扣除重叠部分的体积。 2.作用: (1).面积配筋率(ρsv):体现抗剪要求,框架梁沿梁全长的面积配筋率有规定,详GB50010-2002 P173页。 ρsv≥ρsvmin (2).体积配筋率(ρv):体现柱端加密区箍筋对砼的约束作用。ρv≥ρvmin =λv/fcfyv (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 Ⅰ. 箍筋的面积配筋率 面积配筋率(ρsv):配置在同一截面(b×s,b为矩形截面构件宽度,s为箍筋间距)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与该截面面积的的比率。 其中,箍筋面积Asv=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Asv1×肢数n。 计算公式为:ρsv=Asv/(bs)=(n×Asv1)/(b×s)。 最小配筋率:梁:ρsv,min=0.24×ft/fyv;弯剪扭构件:ρsv,min=0.28×ft/fyv。 Ⅱ. 箍筋的体积配筋率 体积配箍率(ρv):箍筋体积与相应的混凝土构件体积的比率。 计算公式为:方格网式配筋:ρv=(n1×As1×l1+n2×As2×l2)/(Acor ×s);螺旋式配筋:ρv=(4×Ass1)/(dcor×s)。 式中,l1和l2为混凝土核心面积内的长度,即需减去保护层厚度;计算复合箍的体积配筋率时,应扣除重叠部分的箍筋体积。 柱箍筋加密区最小配筋率计算公式为:ρv,min=λv×fc/fyv;λv为最小配箍特征值,fc为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fyv为箍筋及拉筋抗拉强度设计值。其中,fc≥16.7N/mm^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均有此规定),fyv≤360N/mm^2(《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无此规定,《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和《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有此规定)。 相关规范条文: A. 面积配箍率 (ρsv): 《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50010-2002) 第10.2.10条、第10.2.12条、第11.3.9条;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02,J 186-2002) 第6.3.4条、第6.3.5条。

单向板计算书(绝对详细)

一、设计资料 某建筑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建筑轴线及柱网平面见图14-37。层高4.5m。楼面可变荷载标准值5kN/,其分项系数1.3。楼面面层为30mm厚现制水磨石,下铺70mm厚水泥石灰焦渣,梁板下面用20mm厚石灰砂浆抹灰梁、板混凝土均采用C25级;钢筋直径≥12mm时,采用HRB335钢,直径<12mm,采用HPB235钢。 二、结构布置 楼盖采用单向板肋形楼盖方案,梁板结构布置及构件尺寸见图14-37。 图14-37 单向板肋形楼盖结构布置 三、板的计算 板厚80mm。 板按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取每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有关尺寸及计算简图如图14-38所示。

图14-38 板的计算简图 1.荷载计算 30mm现制水磨石0.65kN/ 70mm水泥焦渣14kN/×0.07m=0.98 kN/ 80mm钢筋混凝土板25kN/×0.08m=2 kN/ 20mm石灰砂浆17kN/×0.02m=0.34 kN/ 恒载标准值=3.97 kN/ 活载标准值=5.0 kN/ 荷载设计值p=1.2×3.97+1.3×5.0=11.26 kN/ 每米板宽p=11.26 kN/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板厚h=80mm,次梁b×h=200mm×450mm 边跨=2600-100-120+=2420mm 中间跨=2600-200=2400mm 跨度差(2420—2400)/2400=0.83<10%,故板可按等跨连续板计算。 板的弯矩计算 截面位置弯矩系数M=

边跨跨中×11.26× =5.99 B支座 ×11.26×=- 4.67 中间跨跨中 ×11.26×=4.05 中间C支座 ×11.26×=- 4.05 3.配筋计算 b=1000mm,h=80mm,=80-20=60mm, =11.9,=1.27,=210 截面位置 M (kN·m) ==1- = () 实配钢筋 边跨跨中 5.99 0.140 0.151 513 10@140, 561 B支座-4.67 0.109 0.116 394 8/10@140460 中间 跨 跨中 ①-② ④-⑤轴 线间 4.05 0.095 0.1 340 8@140, 359 ②-④轴 线间 4.05×0.8 0.076 0.079 269 6/8@140, 281

单向板设计例题

1、设计资料本设计为一工业车间楼盖,采用整体式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梁楼盖,楼盖梁格布置如图T-01所示,柱的高度取9m,柱子截面为400mm×400mm。 图T-01 (1)楼面构造层做法:20mm厚水泥砂浆面层,20mm厚混合砂浆顶棚抹灰。(2)楼面活荷载:标准值为8kN/m2。 (3)恒载分项系数为;活荷载分项系数为(因为楼面活荷载标准值大于4kN/m2)。(4)材料选用: 混凝土:采用C20(,)。 钢筋:梁中架立钢筋、箍筋、板中全部钢筋采用HPB235()。 其余采用HRB335()。 2.板的计算 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板的厚度按构造要求取。次梁截面高度取,截面宽度,板的尺寸及支承情况如图T-02所示。 图T-02 图T-03 (1)荷载: 恒载标准值: 20mm水泥砂浆面层; 80mm钢筋混凝土板; 20mm混合砂浆顶棚抹灰; 恒载标准值:; 恒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合计; 即每米板宽。 (2)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边跨; 中间跨;

跨度差,说明可以按等跨连续板计算内力。取1m宽板带作为计算单元,其计算简图如图T-03所示。各截面的弯矩计算见表Q-01。 中间板带②~⑤轴线间,其各区格板的四周与梁整体连接,故各跨跨中和中间支座考虑板的内拱作用,其弯矩降低20%。 3.次梁的计算。 次梁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分布方法计算。 取主梁的梁高,梁宽。 荷载: 恒载设计值: 由板传来; 次梁自重设计值; 梁侧抹灰自重设计值; 恒载设计值:; 活荷载设计值 : 由板传来:;

合计:; (1)内力计算: 计算跨度: ; 边跨:; 中间跨:; 跨度差:; 说明可以按等跨连续梁计算内力。次梁弯矩和剪力见表Q-03及表 Q-04。 (2)截面承载力计算: 次梁跨中截面按T形截面计算,其翼缘计算宽度为: 边跨: 离端第二跨、中间跨: 梁高: 翼缘厚: 判别T形截面类型: 故各跨中截面均属于第一类T形截面。 支座截面按矩形截面计算,离端第二支座按布置两排纵筋考虑,取,中间支座按布置一排纵筋考虑,。 次梁正截面及斜截面承载力计算分别见表Q-05及表Q-06。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试题学习)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 关于最小配筋率最大配筋率与梁高的取值 第一是最小配筋率,最小配筋率的确定理论原则应该是受弯构件的第一阶段末,即截面受拉区砼开裂临界状态,此时的配筋应能承担砼开裂后转嫁的全部拉应力,故与全截面有关,应用全截面。 第二是正常的配筋率或最大配筋率,针对的是受弯构件第三阶段,即极限破坏状态,此时截面只与有效高度有关,保护层多厚都无用,故采用有效高度。 ______ 配筋率首先要满足砼本身的要求,(参见大家上学时的混凝土教材正截面受压计算)。混凝土受压区高度不能无限增大,太大时会在钢筋屈服前压溃,超筋破坏。所以教材上是控制ξb(常用材料在0.5附近),所以我们的受拉钢筋配筋梁受ξb不能超过一定值,这个值随着截面尺寸砼等级钢筋等级保护层厚度的不同,值也不同。我通过列表计算得出的结论是:对于常用材料和截面,梁的配筋率(即有效截面配筋率,不要搞错配筋率概念)一般在2.0%,全截面配筋率一般在2.0%以下(这句话相对于上句话似乎是废话,呵呵,但对于实际配筋时有很大方便)。 对于抗震梁(常见的为框架梁),除了控制上面的第二条外。还需要满足,砼规11.3.1可知框架梁配筋率宜满足 1.≤ 2.5% 2.ρ≤α1ζbfc/fy ρ=(As'-As)/bho ξb=0.35(二、三级框架) =0.25(一级框架)考虑受压区钢筋作用 ______ 抗震框架梁梁端最大配筋率只是2.5%吗? 抗震规范中,强规6.3.3条: 6.3.3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各项要求: 1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2.5%,且计入受压钢筋的梁端混凝土受压区高度和有效高度之比,一级不应大于0.25,二、三级不应大于0.35。 2梁端截面的底面和顶面纵向钢筋配筋量的比值,除按计算确定外,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级不应小于0.3。高规中6.3.2条也有强制规定。 注意文中”且计入受压钢筋的。。。。。。“,这里关键一个“且”字,故“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大于 2.5%”,只是必要条件,不能认为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就是 2.5%。而应加上“且”后面的话,才是充分必要条件。 在求x/h0时,应注意是计入受压钢筋的。 所以,在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问题上,应注意三个问题: 一、不能认为梁端纵向受拉钢筋的最大配筋率就是 2.5%,实际设计中和一些资料手册中,就有这个问题。是不全面的,从而导致错误。 二、抗震时用公式pmax=Sb*a1*fc/fy,(其中,sb一级为0.25,二、三级为0.35)也是不对的,因为没有考虑受压钢筋的作用。而梁端有加密箍筋,6.3.3条第二款又保证了足够的受压筋,故不能忽约。 三、更不能套用非抗震时的最大配筋率。

双向板配筋

1. 荷载设计值 活荷载标准值为2KN/m 2,取4.1=Q γ。q=1.4x2=2.8KN/m 2 。 恒荷载标准值为3.76KN/m 2,设计值为g=3.76×1.2=4.51KN/m 2 。 合计 p=g+q=7.31KN/m 2 2. 按弹性理论计算 在求各区格板跨内正弯矩时,按恒荷载均布及活荷载棋盘式布置计算,取荷载 g ’=g+q/2=5.91KN/m 2 q ’=q/2=1.4KN/m 2 在g ‘作用下,各内支座可视作固定,某些区格板跨内最大正弯矩不在板的中心点处,在q ’ 作用下,各区格板四边均可视作简支,跨内最大弯矩则在中心点处。计算弯矩时,考虑混凝土的泊松比u=0.2(查《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第4.1.5条),在求各中间支座最大弯矩(绝对值)时,按恒载及活载均布各区格板计算,取荷载 P=g+q=7.3KN/m 2 3. A 区格板计算 (1) 计算跨度 中间跨:l 0x =1.1l n =1.1x (3.95-0.275)=4.04m>l c =3.95m l 0y =1.1l n =1.1x (4.00-0.25)=4.13m>l c =4.0m l 0x /l 0y =3.95/4=0.99 (2) 跨中弯矩 A 区格板是中间部位区格板,在g+q/2作用下,按四边固定板计算;在q/2作用下按四边简支计算。A 区格弯矩系数查《混凝土结构设计》附表8,结果如下表所示: U X U X U X M M M 2 1+= 2 0222011)2/)(2.0()2/)(2.0m x y x x y x l q m m l q g m ++++=( 22 3.951.40.03670.20.03763.955.910.01750.20.0180???++???+=)()( .m/m 2.96KN = U y U y U M M M 2 1y += 2 0222011y )2/)(2.0()2/)(2.0m x x y x x l q m m l q g m ++++=( 22 3.951.40.03760.20.03673.955.910.01800.20.0175???++???+=)()( .m/m 2.91KN = (3) 支座弯矩 a 支座:m m KN l q g M x X /.5.9295.37.30052.0)(m 22 0' x a -=??-=+=

新规配筋率汇总

新规配筋率汇总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配筋率汇总 非抗震梁、板纵筋(%):《混规》最小配筋率:和45f t/f y 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ρmin,采用C60以上时,增大2,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采用400MPa、500MPa钢筋时,ρmin采用和45f t/f y较大值; 3,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底板为 最大配筋率: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算得,如C30HRB335为; ρmax=ξb*α1*f c/f y=**300==% 抗震梁、板纵筋(%): 注:1,表中C30,小括号内数值:HRB335,中扩号: HRB400,大扩号: HRB500 2,框架梁端截面底部和顶部纵筋截面积比值,一级不应小于,二三级不应小于(下部纵筋不宜过少);A S底/A S顶≥ 梁内受扭纵筋(%): 最小配筋率:85f t/f y 梁内箍筋(%): 最小配箍率:非抗震24f t/f y,受扭时28f t/f y 抗震,一级30f t/f y,二级28f t/f y,三四级26f t/f y 向受压钢筋多于4根时,应设置复合箍筋。

非抗震柱纵筋(%): 最大配筋率:不宜5%,不应6%,《混凝土》抗震柱纵筋(%): 注:1 2,采用335MPa、400MPa时可增加和,采用C60以上时,增大 3,IV类场地较高的高层建筑增加;() 的一级框架的柱,每侧不宜大于% 柱内箍筋(%): C35 : N/mm2 注:1,表中数值按C30混凝土HPB300箍筋算得(ρV≥λv fc/fyv) 2,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于C60时、框支柱时、剪跨比小于2时见规范注意条文说明第388页) 剪力墙(%): 抗震:一、二、三级;四级;框-剪;部分框支 梁中配筋要求:

新规配筋率汇总

配筋率汇总 非抗震梁、板纵筋(%):《混规》8.5.1 最小配筋率:0.2和45f t/f y中的较大值,如梁C30HRB335为0.215;板C30HPB300为0.238。(《混凝土》8.5.1) 注:1,受压构件全部纵向钢筋ρmin,采用C60以上时,增大0.1 2,板类受弯构件(不包括悬臂板)的受拉钢筋,采用400MPa、

500MPa钢筋时,ρmin采用0.15和45f t/f y较大值; 3,卧置于地基上的基础底板为0.15 最大配筋率:根据界限受压区高度算得,如C30HRB335为2.62; ρmax=ξb*α1*f c/f y=0.550*1.0*14.3/300=0.0262=2.62% 抗震梁、板纵筋(%): 最小配筋率:(《混凝土》11.3.6)11.3.6 框架梁的钢筋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纵向受拉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表11.3.6-1规定的数值: 注:1,表中C30,小括号内数值:HRB335,中扩号: HRB400,大扩号: HRB500 2,框架梁端截面底部和顶部纵筋截面积比值,一级不应小于0.5,二三 级不应小于0.3(下部纵筋不宜过少);A S底/A S顶≥0.5(0.3) 最大配筋率:2.5%,《混凝土》11.3.7《抗规》6.3.4-1

梁内受扭纵筋(%): 最小配筋率:85f t/f y,C30HRB335为0.404。(《混凝土》9.2.5)

梁内箍筋(%): 最小配箍率:非抗震24f t/f y,受扭时28f t/f y,C30HPB300分别为0.127和 0.148。(《混凝土》9.2.9,9.2.10) 抗震,一级30f t/f y,二级28f t/f y,三四级26f t/f y(《混凝土》11.3.9)

单向板配筋计算书定稿版

单向板配筋计算书 HUA system office room 【HUA16H-TTMS2A-HUAS8Q8-HUAH1688】

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 计算书 设计题目:某水电站副厂房楼盖结构设计 题目类型:钢筋混凝土单向板肋形结构 题号: 班级:水电0601 姓名:李海斌 学号: 指导教师:王中强彭艺斌任宜春 日期:2009年6月 8-14 日 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 2 计算书正文………………………………………………………… 第一章结构布置及板梁截面的选定和布置…………………………………… 1.1 结构布置………………..…………………………………………………………. .1

1.2初步选定板、梁的截面尺寸 (2) 第二章单向板的设计 2.1板的荷载计算 (3) 2.2板的计算跨度计算 (1) 2.3板的正截面承载能力计算及配筋计算…………………………………………. .1 第三章次梁的设计 3.1次梁的荷载计算………………..………………… (1) ……………………………… ………… 3.2 次梁的内力计算………………..………………………………………… ………………..………………… (1) …………………………… 3.4次梁的承载力计算 (3) 3.4.1正截面受弯承载力计算 ………………………………… 3.4.3 T形梁截面类型的判定………………..…………………

………………………………………. .1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1) 第四章主梁设计………………..……………… 4.1主梁内力的弹性理论设计 (1) ……………………………………… (1) 4. 2主梁的内力计算…………………………………… …………………………… …………………… 4.3弯矩设计值和剪力设计值的计算……………………… 4.4主梁承载能力计算………………………… ……………………………… ………………………………… 4.4.3 T形梁截面类型的判定…………...……………………… 斜截面受剪承载力计算 ……………… 第五章施工图的绘制…………………………………………… 5.1施工图绘制………..………………………………………………………… 5.2 结构平面布置图……………..…………………………………………………….

单向板配筋

设计单位:广东********学院 混凝土单向板计算书 设计人:***** 审核人:***** 学号:13060*** 班级:13***技术2班

单向板设计 目录 一、设计资料 (1) 二、板设计 (1) 2.1荷载计算 (2) 2.2内力计算 (3) 2.3配筋计算 (3) 三、次梁的计算 (4) 3.1荷载计算 (5) 3.2内力计算 (5) 3.3配筋计算 (6) 四、主梁设计 (8) 4.1荷载计算 (9) 4.2内力计算 (9) 4.3配筋计算 (12) 五、附图 (15) 次梁配筋图 (15) 主梁配筋图 (16)

一设计资料 某多层工业厂房的建筑平面图如图1.1所示,楼梯设置在旁边的附属房屋内。拟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肋梁楼盖。设计使用年限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环境类别为一类。 楼面做法:水磨石面层(0.65m KN/2);钢筋混凝土现浇板:20mm 石灰砂浆抹底。 楼面活荷载: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q k=6.0KN/m2,准永久值系数ψq=0.8。 材料:混凝土强度等级C25;梁内受力钢筋为HRB335级,其他钢筋为HPB300级钢筋。 试对板、次梁和主梁进行设计。 图1.1 楼盖建筑平图

二板设计 板按考虑塑性内力重力分布方法计算,取1m宽板带为计算单元,有关尺寸及计算简图如图2.1所示,设板厚h=80mm。 图2.1 板的计算简图 2.1 荷载计算 水磨石面层:0.65KN/m2 80mm厚钢筋混凝土板:25×0.08=2KN/m2 20mm石灰砂浆抹底:17×0.02=0.34KN/m2 恒载标准值:g k=0.65+2+0.34=2.99KN/m2 活荷载标准值:q k=6KN/m2 转化为线荷载:2.99×1m=2.99KN/m 6×1m=6KN/m 荷载设计值:g+q=1.2×2.99+1.3×6=11.39KN/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