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基本功模拟试题2

小学数学基本功模拟试题2
小学数学基本功模拟试题2

2013年小学数学教师教学基本功考核模拟试题

(第三部分:学科专业素养80分)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

1.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步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

2.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

3.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是将一般问题具体化的过程。( )

4.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

5.在数学教学中,借助实物和模型有利于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表象,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6.计算教学中高年级要减少大数目的计算,低年级的口算教学也要淡化。( )

7.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感受“有趣的”数学,而小学中、高年级则应该逐步引导学生体验“有用的”数学。( )

8.归纳和类比是合情推理的主要形式,它们都是严密的演绎推理。( )

9.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算法、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也是形成数感的具体体现。( )

10.数学教学应当致力于“多样化”“合理化”,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 )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某月有五个星期三,但这个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都不是星期三,这个月的 1 日是星期( )。

2.月历上小明生日那天的上、下、左、右四个日期数的和是60,那么小明的生日是这个月的( )日。

3.有一大捆粗细均匀的钢筋现要确定其长度,先称出这捆钢筋的总质量为m 千克,再从中截取5米长的钢筋,称出它的质量为n 千克,那么这捆钢筋的总长度为( )米。

4.南北朝时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π值(约5世纪下半叶),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 )和约率( )。

5.希望小学有一个长方形花圃,在修建时,花圃的长和宽分别增加了3米,这样面积就增加了60平方米。原来花圃的周长是( )米。

6.直径2米、高1米的圆形餐桌上,铺了一块正方形台布,台布的四个角正好触到地面,这块台布的面积是( )平方米。

7.把分别标有0、3、4、5的四张卡片放在口袋里,任意取两张,两张卡片上数字之和不小于7的可能性是 ) ()

( 。

8.如图,方格中填有16个英文字母,若D 所在的

方格用(0,0)表示,G 所在的方格用(1,1)表示。

则B 所在的方格可用( )表示,( )

所在的方格可用(3,2)表示。

9输入 1 2 3 4 5 …… 输出 11

32 73 134 215 ……

那么,当输入的数据是8时,输出的数据是( )。

10.算“24点”是同学们喜爱的数学游戏,请用“3、3、8、8”这四个数组成一道结果为24的算式。这个算式是( )。

三.选择题(每空1分,共10分)

1.二进制是计算技术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数制。进位规则是( )

A .借一当二

B .借一当十

C .满十进一

D .逢二进一

2.下列关于圆周率说法正确的是( )

A .有理数

B .无理数

C .无限循环小数

D .有限小数

3.1千克黄豆可以换3千克豆腐。王大妈用黄豆去换豆腐,连同篮子一共称得2千克,换回的豆腐连同这个篮子共重6千克,在这次交易中王大妈( )

A.赚了

B.亏了

C. 不赚不亏

D.赚了还是亏了不能确定

4.在一个三角形里,三个角关系如下,当∠1大于∠2与∠3的度数之和时,这个三角形一定是( )三角形。

A .锐角三角形

B .直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无法确定

5.墙上有一面镜子,镜子对面的墙上有一个数字式电子钟。如果在镜子里看到该电子钟的时间显示如图所示,那么它的实际时间是( )

A .12∶51

B .15∶21

C .15∶51

D .12∶21

6.一个几何体的三视图如图所示,则这个几何体是( )

7.右图中正方体的6个面分别写着A 、B 、C 、D 、E 、F ,与F 相对的面是( )。

A. A

B. B

C. C D .D

8. 五个同样的小长方形拼成一个大长方形(如右图),

这个大长方形长和宽的比是( )

A .6 :5

B .4 :3

C .5 :3

D .5 :4

主视图 左视图

俯视图

(A ) (B ) (C ) (D )

9.右图表示小赵一家骑车踏青时路程与

时间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以看出( )

平均车速为每小时 10千米。

A .前3小时

B .第3小时至第5小时

C .后3小时

D .最后1小时

10.右图是几个相同小正方体拼成的大正方体,由AB

向C 点斜切,没被切到的小正方体有( )个。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四.解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已知有三条长分别为1cm ,4cm ,8cm 的线段,请再添一条线段,使这四条线段成比例,求所添线段的长。

2.张叔叔坐出租车从家去博物馆,途经文化馆后还要向正东行驶4千米。出租车行程在2千米以内(含2千米)按起步价7元计费,以后每行1千米车费增加1.8元。①在下图中表示出博物馆的位置。②刘师傅这次坐出租车应付车费多少元?(图中量得的数据取整厘米数)

五.证明题(10分)

如图,点D 、E 、F 分别在AB 、BC 、AC 上,且DE ∥AC ,EF ∥AB ,

说明:∠A +∠B +∠C =180°。

A B C E D

F 1 2 3 4 1:200000

北 ↑ 文化馆 张叔叔家

六.探索题(10分)

“※”表示一种新的运算规则,如8 ※ 3=8+9+10=27,3 ※ 4=3+4+5+6=18(加数为连续自然数),根据这样的运算规则完成下列问题。

①计算5 ※ 6

②阅读、思考并填空。

在8 ※ 3=8+9+10=27中,用27÷3=9,9是8、9、10三个加数的平均数,也是8和10正中间的一个数。

在3 ※ 4=3+4+5+6=18中,用18÷4=4.5,4.5是3、4、5、6四个加数的平均数,也是3和6正中间的一个数。

因此在χ※ 5=150中,用150÷5=30,可知:

五个加数正中间的一个数是();

五个加数是(、、、、);

所以χ是()。

③你知道χ※ 18=405中的χ是多少吗?简要写出你的想法。

七、评析题(10分)

请对下面的试题进行分析,指出命题者的考查意图以及试题在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方面呈现的特点。(先答题,再分析。12分)

小明在用计算器计算“49×6”时,发现计算器的键“4”坏了,聪明的小明灵机一动,很快还用这个计算器把正确结果算了出来。你知道他是怎样算的吗?请用算式表示(算法是多样的,请列举三种不同算法)。

他可以这样算:;

也可以这样算:;

也可以这样算:;

完整word版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分)一、选择题(2×10=20 )对称轴只有一条的是( 1.下列图形中, .圆.等腰直角三角形 D.长方形 B.等边三角形 CA ).一个长方体和一个圆锥体的底面积和高分别相等,长方体体积是圆锥体体积的( 2 D.无法确定3 C.2倍2 A.3倍B./)4,当它增加8时,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必须( 3.一个比的前项是8倍C.乘以3 D.扩大A.增加8 B.扩大2倍)种分法 4.一条直线把一个正方形分成完全一样的两部分,有(D.无数种C.8种2种B.4种A..“终身学习”是现代社会中劳动者生存和发展的迫切需要,因此,数学教育的重要课5)题之一是( .学会思考 D C.学会使用计算器.学会解题A B.学会计算 )1/7,则徒弟加工零件个数比师傅少( 6.师傅加工零件个数比徒弟多7/8 ..1/8 D.A.1/7 B6/7 C,0*1=11*0=0,和0的新运算符号,且运算规则如下:1*1=0,7.若“*”是一个对于1 ).则下列四个运算结果中是正确的是( 0*0=0*1=0 1*1))*1=0 D.(1*0)*0=1 B.()*1=0 C.(0*1A.(1*1大绳、元钱,让他买三样体育用品:活动中,老师给小明30“阳光体育”8.在国家倡导的在元.毽子每个3元,1小绳、毽子,其中大绳至多买两条.若大绳每条10元,小绳每条)把钱都用尽的条件下,买法共有(种.9种D8B种.7种C.6A..如图,一个正方形只有一种形式;两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接起来,使一边公共,也9 三个这样的正方形拼接起来,便有两种形式,只有一种形式; )形类似的,同样大小的四个正方形拼接起来,应有( (注意:两种拼接结果,如果经过平移、旋转、翻折,能够重叠在一起,便认为是同式.一种形式)7 .6 D.A4 B..5 C,沿虚线对折一次如图甲,再将对角两顶点重合折叠得图10.小明拿一张矩形纸(如图))乙,按图丙沿折痕中点与重合顶点的连线剪开,得到三个图形,这三个图形是( 乙甲丙 C.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A.都是等腰三角形B D.两个直角三角形,一个等腰梯形 二、填空题(2×10=20分) 11.新课程强调学习方式多样化,重视自主探索、操作实践和合作交流等学习方式的运用。是数学学习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的角色做出相应的改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_______ ________.、_____和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_____;________________,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数学课程标准》12.指出,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的评价体系._______,评价方法_______在评价中,应建立评价目标+c = a×b×c,写出三组符合条件的答案:b是不同的整数,符合等式a+.a、b、c1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设有一“田”字形信号灯,每一小格的状态可为:黑、红、绿、蓝四种颜色,它可以表14 种信号.示________ 个..下 列图形中,不可能围成正方体的有_________15

小学数学答辩题和参考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答辩题及参考答案 [01] A、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的基本出发点是什么? 答: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B、数和数字有什么不同? 答:用来记数的符号叫做数字。常用的数字有四种:阿拉伯数字、中国小写数字、中国大写数字、罗马数 字。现在国际通用的数字是阿拉伯数字,它共有以下十个: 1、2、3、4、5、6、7、8、9、0。数是由数字组成的。在用位值原则记数时,数是由十个数字中的一个或几个根据位值原则排列起来,表示事物的个数或次序。数字是构成数的基础,配上其它一些数字符号,可以表示各种各样的数。 [02] A、《标准》明确提出:学习数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些什么? 答: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 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进而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 B、分析并解答下面的文字题 105减去 78的差乘 15,积是多少? 答:可以从问题入手分析,要求“积是多少”就要知道两个因数,一个因数是15,另一个因数是 105减去78的差,所以先求差后求和,即:(105-78 )× 15 [03] A、请你谈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些什么? 答: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突出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 ——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B、下面各题的商是几位数,确定商的位数有什么规律?(除数是一位数除法) 2016÷4 7035 ÷5 4548 ÷8 90180 ÷9 答:上面各题的商依次是三位数、四位数、三位数、五位数。根据除法法则可找出如下规律:一位数除多位 数,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小于除数,那么商的位数就比被除数少一位。如果被除数的前一位大于或等于除 数,那么商的位数就和被除数同样多。 [04] A、《数学课程标准》在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上有何要求? 答: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 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 需求。 [05]

苏州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试卷

苏州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试卷 Document serial number【UU89WT-UU98YT-UU8CB-UUUT-UUT108】

2015苏州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小学数学试题 友情提醒: 1.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2.本试卷共4页,共5大题,59小题。 3.答案要求全部做在提供的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第1~20题为单选题,每题1分;第21~25题为多选题,每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均不 得分,合计30分) 1.一学生在测验时遇到某个难题,暂时跳过去,先做简单的,这表明他已经掌握了一些( )。 A. 组织策略 B. 问题解决的策略 C. 元认知策略 D. 精细加工策略 2.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 A. 努力 B. 能力 C. 难度 D. 运气 3.“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或“一诺千金”体现的是( )对从众行为的影响。 A. 道德感 B. 承诺感 C. 模糊性 D. 匿名 4.数学教师在教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 了( )。 A. 牢记住题目内容 B. 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 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 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5.学习了“分数”概念基础上,又学习了“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这种概念同化的形式是( )。 A. 类属同化 B. 并列同化 C. 总结同化 D. 上位同化 6.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 )。 A. 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B. 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l (第11题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数学模拟试题

2018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毕业考试模拟试题 一、填空。 1、( )÷15=0.8=( )%=( )成 2、篮球个数是足球的125%,篮球比足球多( )%。 3、一个圆锥的体积是76立方厘米,底面积是19平方厘米。这个圆锥的高是( )厘米。 4、如果3a=4b ,那么a : b = ( ):( ) 。 5、 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个锐角度数的比是3 : 2 ,这两个锐角分别是( )度、( )度。 6、 12的约数中可以选出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请你写出比值不同的两组:( )、( )。 7、 一个比例里,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2.5,另一个内项是( )。 8、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厘米,侧面展开后正好是一个正方形,圆柱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9、一个长为6厘米,宽为4厘米的长方形,以长为轴旋转一周,将会得到一个底面直径是( )厘米,高为( )厘米的( )体,它的体积是( )立方厘米。 10、 如左图所示,把一个高为10厘米的圆柱切成若干等分,拼 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如果这个长方体的底面积是50平方厘米,那么圆柱体积是( )立方厘米 二、选择。 1、圆的面积和它的半径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B 、互质的两个数没有公约数。 C 、分子一定,分数值和分母成反比例。 D 、圆锥的体积等于圆柱体积的 3 1。 3、圆柱的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不变。它的底面积扩大 倍,侧面积扩 大 倍,体积扩大 倍。A 2 、 B 4 、 C 8 、 D 16 4.六(2)班人数的40%是女生,六(3)班人数的45%是女生,两班女生人数相等。那么六(2)班的人数_____六(3)班人数。 A. 小于 B. 等于 C .大于 D .都不是 5.把一团圆柱体橡皮泥揉成一个与它等底的圆锥体,高将 _______ A.扩大3倍 B.缩小3倍 C.扩大6倍 D.缩小6倍 三、计算。 1、用递等式计算。(12分) 0.16+4÷(83-41) 1.7+3.98+5103 4.8×3.9+6.1×45 4

2015年苏州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考试卷

2015小学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小学数学试题 友情提醒: 1.本试卷满分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2.本试卷共4页,共5大题,59小题。 3.答案要求全部做在提供的答题纸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第1~20题为单选题,每题1分;第21~25题为多选题,每 题2分,多选、错选、漏选均不 得分,合计30分) 1.一学生在测验时遇到某个难题,暂时跳过去,先做简单的,这表明他已经掌握了一些( )。 A. 组织策略 B. 问题解决的策略 C. 元认知策略 D. 精细加工策略 2.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部而稳定的因素是( )。 A. 努力 B. 能力 C. 难度 D. 运气 3.“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或“一诺千金”体现的是( )对从众行为的影响。 A. 道德感 B. 承诺感 C. 模糊性 D. 匿名 4.数学教师在教解决实际问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 了( )。 A. 牢记住题目容 B. 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 C. 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 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5.学习了“分数”概念基础上,又学习了“真分数”、“假分数”的概念,这种概念同化的形式是( )。 A. 类属同化 B. 并列同化 C. 总结同化 D. 上位同化 6.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 )。 A. 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B. 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 标准化学绩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D. 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7.“鸡兔同笼”问题是我国古代名题之一,它出自我国古代的一部算书,书名是( )。 A. 《子算经》 B. 《周髀算经》 C. 《九章算术》 D. 《海岛算经》 8.为了布置教室,王晓用一长30厘米、宽15厘米的彩纸,剪成直角边分别是8厘米和5厘米的直角三角 形彩旗(不可以拼接),最多能剪( )面。 A. 9 B. 18 C. 20 D. 22 (第11题图)

小学数学能力提升习题(含答案、解析)

小学数学练习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 一、选择题(请在答卷卡上填涂信息点,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下面四个算式中( )的结果最大。(a 是不等于0的自然数) A. a -56 B. a ×56 C. a +56 D. 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C 【考核知识点】分数计算 【解析】一个数加上一个不为零的数要大于减去这个不为零的数;一个不为零的数乘小于1的数比它本身要小,所以C 答案结果最大。 2. 周长都相等的圆、正方形和三角形,它们的面积( )。 A. 圆最大 B.正方形最大 C. 长方形最大 D. 一样大 【参考答案】A 【考核知识点】图形面积 【解析】周长一样,圆的面积最大;面积一样则长方形的周长最长。 3. 如图,E 是梯形ABCD 下底BC 边的中点,则图中与阴影三角形CDE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共有 (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参考答案】C 【考核知识点】三角形的面积 【解析】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面积相等;因为E 点是BC 边的中点,所以BE =EC ,三角形ABE 、三角形DBE 、三角形AEC 的面积都与三角形DEC 面积相等。 4. 白菜2元一斤,菜心3元一斤,小亮有10元钱,则他可以买( )。 A. 1斤白菜4菜心 B. 2斤白菜2菜心 C. 2斤白菜3菜心 D. 4斤白菜1菜心 【参考答案】B

【考核知识点】价格问题 【解析】利用“单价×数量=总价”即可以一一排除,得出答案为B 选项。 5. 下面各数,在读数时一个“零”字也不用读的是( )。 A. 620080000 B. 35009000 C. 700200600 D. 80500000 【参考答案】B 【考核知识点】大数的读写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以大数的读写知识点。大数的读写,先四位为一级,从右往左先分级,对于同一级的中间连续有多个0,只需读一个0,每级末尾的0不用读。 二、判断题(请在答卷上填涂信息点,判对则填A ;判错则填B 。每小题2分,共10分) 1. 一件工程,20人去做,15天完成;如果30人去做,10天就可以完成。 ( ) 【参考答案】A 【考核知识点】工程问题 【解析】根据题意可以把工作总量看成1,即每个人的工作效率是1÷20÷15= 300 1。因此当30人做,所需时间为1÷( 3001×30)=10天。 2. 27 化成小数后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 ( ) 【参考答案】B 【考核知识点】循环小数 【解析】任何一个最简分数化成小数时,分母如果只包含2和5的因数就可以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含有2和5以外的因数就只能化成无限循环小数。 3. 一个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增加5厘米,那么它的面积增加25平方厘米。( ) 【参考答案】B 【考核知识点】图形的面积 【解析】如下图,当长方形的长和宽都增加5厘米后,增加的面积应该为图中的阴影部分面积,可知增加的面积不只是25平方厘米。

(完整版)小学数学基本功试题

教师基本功考核书面测试数学试题 单位:姓名:成绩: 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共30’)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0分) 1、一个底面半径为5厘米的圆柱体侧面展开是一个正方形,这个圆柱的表面积 是()平方厘米。 2、自行车中轮轮盘有54个齿,后轮飞轮有18个齿,中轮行进中转动了15圈,后轮小飞轮转动了( )圈. 是12米。 3、比30少40%的数是()。()米的3 8 4、正方体的棱长之和是96厘米,它的体积是()立方厘米。 5、12:30,时针和分针成()。 6、把40克农药放入760克水中,药与药水的比为1︰() 7、被减数、减数、差相加得1,差是减数的3倍,这个减法算式是()。 8、在含盐率30%的盐水中,加入3克盐和7克水,这时盐水中盐和水的比是()。

9、在l—20的自然数中,( 2 )既是偶数又是质数;( 15 )既是奇数又是合数。 10、用图上5厘米代表实际距离200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11、一个圆锥形沙堆,测得它的底面直径是4米,高1.5米。这个沙堆的体积是()立方米。 12、3时15分=()时 4.05公顷=()公顷()平方米 13、鸡兔同笼,有20个头,54条腿。鸡有()只。 14、小东家距学校2.5千米,小明家距学校的距离为小东的2倍,小东与小明两家最远相距()千米,最近相距()千米。 15、一项工程,甲独做10天完成,乙独做12天完成,两队合做5天,可完成这项工程的()。 二、判断题。(每个0.5分,共2分) 1、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的体积都可用V = Sh来计算。() 2、把红、蓝、黄三种颜色的小棒各10根混在一起。如果让你闭上眼睛,每次最少拿出20根才能保证一定有2根同色的小棒。() 3、在含糖50%的糖水中同时加入5克糖10克水,这时糖水的含糖率不变。() 4、比的前项乘2 ,比的后项除以2,比值缩小4倍。() 三、计算。(每题1.5分,共6分) 1、简便方法计算。 12.5×8.8÷11 (3.65+4.1+2.35)×9.8

小学数学毕业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填空(每空1分一共22分) 1.250200890读作(),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万,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写作()亿。 2. 2.5时=()分,2元4分=()元。3.把一个棱长4厘米的大正方体切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切成()个小正方体。 4.一间教室长12米,宽8米,画在比例尺是1︰400的平面图上,长应画()厘米,宽应画()厘米。 5.五年一班在上学期期末检测时,有2名学生不及格,及格率是95﹪,五年一班共有学生()名。 6.据调查,世界200个国家中,缺水的国家有100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有40个。缺水的国家占()﹪,严重缺水的国家占()﹪。 7.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已知长方形长10厘米,宽5.7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圆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8.将一个周长是16分米的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分米。 9.在分数单位是的分数中最大的真分数是(),最小的假分数是()。 10.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4厘米和3厘米,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

11.15、30和60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最大公因数是()。12.某家电商场“五?一”期间开展大酬宾活动,全场家电按80%销售,原价150元的电饭锅 ,现在售价是()元。 13.圆规两脚间距离为1厘米,画出的圆的周长是()厘米。14. 在3:a中,如果比的前项扩大3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6分) 1.100克盐放入400克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1︰5。() 2.四年一班同学栽了50棵杨树,活了49棵。杨树的成活率是49﹪()。 3.25比20多25﹪,20比25少20﹪() 4.一个梯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如果它的高是6厘米,那么它 的上底与下底的和是6厘米。() 5.2016年的第一季度是91天。() 6. 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正方形的边长与它的周长成() A、正比例 B、反比例 C、不成比例 D、无法确定 2.一个圆柱体削去12立方分米后,正好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 圆锥体,这个圆锥体体积是()立方分米。

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竞赛数学知识试题

小学数学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大赛 数学学科知识测试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总分:100分) 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 ) 2.新课程倡导算法多样化,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能力。( ) 3.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并用符号表示,是将一般问题具体化的过程。( ) 4.数学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 5.在数学教学中,借助实物和模型有利于学生建立数学知识的表象,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 6.计算教学中高年级要减少大数目的计算,低年级的口算教学也要淡化。( ) 7.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更多的应该是引导学生感受“有趣的”数学,而小学中、高年级则应该逐步引导学生体验“有用的”数学。( ) 8.归纳和类比是合情推理的主要形式,它们都是严密的演绎推理。 ( ) 9.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选择适当的算法、对运算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也是形成数感的具体体现。( ) 10.数学教学应当致力于“多样化”“合理化”,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 )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0分) 1 .某月有五个星期三,但这个月的第一天和最后一天都不是星期三,这个月的 1 日是星期( )。 2.月历上小明生日那天的上、下、左、右四个日期数的 和是60,那么小明的生日是这个月的( )日。 3.有一大捆粗细均匀的钢筋现要确定其长度,先称出这捆钢筋的总质量为m 千克,再从中截取 5米长的钢筋,称出它的质量为n 千克,那么这捆钢筋的总长度为( )米。 4.南北朝时代著名数学家祖冲之进一步得出精确到小数点后7位的π值(约 5世纪下半叶),给出不足近似值3.1415926和过剩近似值3.1415927,还得到两个近似分数值,密率( )和约率( )。 5.希望小学有一个长方形花圃,在修建时,花圃的长和宽分别增加了3米,这样面积

小学数学应用题各类型详解大全

小学数学应用题各类型详解大全 小学数学典型应用题大全 小学数学中把含有数量关系的实际问题用语言或文字叙述出来,这样所形成的题目叫做应用题。任何一道应用题都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已知条件(简称条件),第二部分是所求问题(简称问题)。应用题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了应用题的结构。 应用题可分为一般应用题与典型应用题。没有特定的解答规律的两步以上运算的应用题,叫做一般应用题。题目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可以用特定的步骤和方法来解答的应用题,叫做典型应用题。这本资料主要研究以下30类典型应用题。

小学数学应用题各类型详解大全 目录 1 归一问题 (1) 2 归总问题 (1) 3 和差问题 (2) 4 和倍问题 (3) 5 差倍问题 (4) 6 倍比问题 (5) 7 相遇问题 (6) 8 追及问题 (7) 9 植树问题 (8) 10 年龄问题 (9) 11 行船问题 (100) 12 列车问题 (111) 13 时钟问题 (133) 14 盈亏问题 (133) 15 工程问题 (14) 16 正反比例问题 (16) 17 按比例分配问题 (17) 18 百分数问题 (18) 19 “牛吃草”问题 (200) 20 鸡兔同笼问题 (21) 21 方阵问题 (23) 22 商品利润问题 (24) 23 存款利率问题 (25) 24 溶液浓度问题 (26) 25 构图布数问题 (27) 26 幻方问题 (28) 27 抽屉原则问题 (29) 28 公约公倍问题 (30) 29 最值问题 (31) 30 列方程问题 (32)

1 归一问题 【含义】在解题时,先求出一份是多少(即单一量),然后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这类应用题叫做归一问题。 【数量关系】总量÷份数=1份数量 1份数量×所占份数=所求几份的数量 另一总量÷(总量÷份数)=所求份数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单一量,以单一量为标准,求出所要求的数量。 例1 买5支铅笔要0.6元钱,买同样的铅笔16支,需要多少钱? 解:(1)买1支铅笔多少钱? 0.6÷5=0.12(元) (2)买16支铅笔需要多少钱?0.12×16=1.92(元) 列成综合算式 0.6÷5×16=0.12×16=1.92(元)答:需要1.92元。 例2 3台拖拉机3天耕地90公顷, 5台拖拉机6 天耕地多少公顷? 解:(1)1台拖拉机1天耕地多少公顷? 90÷3÷3=10(公顷)(2)5台拖拉机6天耕地多少公顷? 10×5×6=300(公顷) 列成综合算式 90÷3÷3×5×6=10×30=300(公顷)答:5台拖拉机6 天耕地300公顷。 例3 5辆汽车4次可以运送100吨钢材,如果用同样的7辆汽车运送105吨钢材,需要运几次? 解:(1)1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100÷5÷4=5(吨)(2)7辆汽车1次能运多少吨钢材? 5×7=35(吨) (3)105吨钢材7辆汽车需要运几次? 105÷35=3(次)列成综合算式 105÷(100÷5÷4×7)=3(次) 答:需要运3次。 2 归总问题 【含义】解题时,常常先找出“总数量”,然后再根据其它条件算出所求的问题,叫归总问题。所谓“总数量”是指货物的总价、几小时(几天)的总工作量、几公亩地上的总产量、几小时行的总路程等。 【数量关系】 1份数量×份数=总量 总量÷1份数量=份数 总量÷另一份数=另一每份数量 【解题思路和方法】先求出总数量,再根据题意得出所求的数量。

小学数学毕业模拟试题(一)

小学数学毕业模拟试题(一) 姓名: 得分: 一、注意审题,细心计算。(共31分) 1、直接写得数(4分) 652-398= 0.9÷0.01= 13 -14 = 0.4×2.5= 6.8×11-6.8= 18 +3÷8= 25 ÷4×25 ÷4= 0.42= 2、能简算的要简算(18分) 1150-768÷32 58 ×1110 +38 ÷1011 1-58 ÷2528 -310 127 -(13 ÷715 +413 ) 25 +35 ÷38 1118 ÷〔2-(14 +56 )〕 3、解方程(9分) 5.5x +x =13 x :12 =12:35 25%x +7.5=100 二、认真读题,谨慎填空。(共21分,每空1分) 1、第六次人口普查显示,江苏人口数量是78569903人,读作( ),省略万后面的尾数是( )万人。 2、( )25 =4︰5=8÷( )=( )% 3、1.5米=( )厘米 1.25小时=( )时( )分 2升40毫升=( )公顷 4、在一幅比例尺为 的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6厘米,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 )千米,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75千米,经过( )小时到达乙地。

5、东台水果市场运来m 车西瓜,每车3吨,平均分给8个摊位,平均每个摊位分得( )吨,当m=12时,平均每个摊位分得( )吨。 6、一次踢毽子比赛的成绩如下:63、72、21、58、76、65,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7、右面的立体图形是由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它的表面积是 ( )平方厘米,至少还需要( )个这样的小正方体才能拼 一个正方体。 8、一桶油,第一次用去20%,第二次又用去25 千克,两次共用去3.4千克。这桶油原来重( )千克。 9、孙老师带领43名一起去公园划船,共租了10只船,正好好坐满。已知每条大船坐5人,每条小船坐3人,大船租了( )只,小船租了( )只。 10、如右图,已知正方形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圆的面积是 ( )平方厘米。 三、仔细推敲,认真判断。(共5分) 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如果不相交,就一定平行。 ( ) 2、一次体育彩票的中奖率是1%,李明买了100张彩票,他一定会中奖。 ( ) 3、若A =6B (B ≠0),则A 和B 成正比例. ( ) 4、一根绳子,用去35 后,还剩35 米,用去的长度和剩下了无法比较。 ( ) 5、一个圆柱底面半径扩大2倍,高缩小2倍,体积不变。 ( ) 四、反复比较,慎重选择。(共8分) 1、下面图形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 B 、 C 、 D 、 2、远在北京的飞飞乘火车回老家东台,下午2时出发,12小时后到家,到达时看到的景象可能是( ) A 、旭日东升 B 、残阳如血 C 、星光灿烂 D 3、用丝带捆扎一个长方体礼品盒(如右图)礼品盒长30厘米,宽 25厘米,高20厘米,接头处要25厘米,捆扎这种礼品盒需准备 ( )分米的丝带。 A 、10 B 、21.5 C 、23 D 、30 4、一个考场有30名考生,男女生人数的比可能是( ) A 、3﹕2 B 、4:5 C 、1:3 D 、3:4 5、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是80°,它的一个底角是( ) A 、80° B 、100° C 、50° D 、20°

小学数学基本功比赛试题

德州市第四届小学数学教师基本功比赛专业知识测试试题 (满分:100分时间:120分钟) 一、选择题(单选或多选,2×10=2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1.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的过程. A.交往互动B.共同发展C.交往互动、共同发展 2.标准中使用了“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表述() A.过程目标B.结果目标C.课程目标 3.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 A.基础性B.发展性C.普及型 4.老年人活动中心麻将馆门口的拐角处放着一个招牌,这个招牌是由三个特大号的骰子摞在一起而成的,如图所示,其中可看见7个面,而11个面是看不到的,则看不见的面其点数总和是() A.21 B.22 C.41 D.44 5.已知正方形ABCD的边长是6分米,CE是DE的2倍,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12 B.8 C.6 D.4 6.在一个40名学生的班级中选举班长,选举结果是: 下面扇形图显示了这些结果的是()7.有一条围粮的席子,长5米,宽2.5米,把它围成一个筒状的粮食囤.围法有两种: 第一种围法:围成周长2.5米,高5米的粮囤;第二种围法:围成周长5米,高2.5米的粮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种围法的容积大,盛粮多 B.第二种围法的容积大,盛粮多 C.因是同一条席子围成的粮囤,所以两种围法围成的粮囤盛的粮一样多 D.无法判断哪种围法围成的粮囤盛的粮多 8.如图所示,是一间民房,房上是一根烟囱,房子的旁边是一个仓库,房子的后面是一条河.明明同学站在河中行驶的游轮上从旁边经过(图中箭头表示游轮行驶方向),看到如图2所示的5幅图,依据游轮行驶的路线,映入明明眼帘的先后顺序是(). A.③①②④⑤B.⑤①②④③C.①②④⑤③D.⑤④②①③ 9.小王8∶30从家出门去参观房展,家里的闹钟也指向8∶30,房展结束,他12∶00准时回到家,发现家里的闹钟才11∶46,那么,再过几分钟此闹钟才能指到12点整() A.13分钟B.14分钟 C.15分钟D.16分钟 10.我国古代的“河图”是由3×3的方格构成,每个方格内均有数目不同的点图,每一行、每一列以及每一条对角线上的三个点图的点数之和均相等.图中给出了“河图”的部分点图,请你推算出P处所对应的点图是(). 题号一二21 22 23 24 25 26 总分答案 张强刘莉李浩赵红20票10票4票6票8图 图2 第4题图A B C D F E 第5题图

第三小学数学模拟试题

第三小学数学模拟试题 一、填空题(20分) 1、二千零四十万七千写作(),四舍五入到万位,约是()万。 2、68个月=()年()个月4升20毫升=()立方分米 3、0.6:( )= 9.6÷( )=1.2 =( )% 4、自然数a除自然数b,商是18,a与b的最小公倍数是()。 5、在比例尺是1:50000的图纸上,量得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2厘米,这两点的实际距离是()千米。 6、在一个比例里,已知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最小的质数,另一个内项是()。 7、一个圆柱体和一个圆锥体等底等高,如果它们的体积相差32立方分米,那么圆锥体的体积为()立方厘米。 8、从168里连续减去12,减了()次后,结果是12。 9一根钢材长5米,把它锯成每段长50厘米,需要小时,如果锯成每段长100厘米的钢段,需要()小时。 10、一个长方体木料的长和宽都是4分米,高是8分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如果把这根木料锯成两个正方体,那么这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的和是()。 11、一个长方形的面积是210平方厘米,它的长和宽是两个连续的自然数,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12.一个数减去它的20%,再加上5,还比原来小3。那么,这个数是()。13.甲数比乙数小16%,乙数比丙数大20%,甲、乙、丙三数中,最小的数是()。 14 .A=2×2×7B=2×2×5,则A、B的最大公约数是(),最小公倍数是()。

二、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后面的括号里)(20分)1、如果a÷都是自然数),那么()。 ①a>b ②a=b ③a

小学数学经典试题讲解

小学数学经典试题讲解 驹日二百四,驽日一百五; 驽先十二日,驹追不辞苦。 需追多少日,方可齐飞舞? (解说)此题是依据我国古代著名算题“驹追驽”编写而成的,题目出处待查。原来 的题目是: “驹日行二百四十里,驽日行一百五十里。驽先行十二日,驹随后追及。问几何日可 及之?” 题中的“驹”是良驹,指少壮的马,就是好马,也就是会跑路的马;“驽”即劣马, 也就是不会跑路的马。“驹日二百四”和“驽日一百五”,分别指“良驹每日能行240里”和“劣马每日能行150里”。“里”为古代长度单位,不同时期它的进率也有所不同,最 早的1里=1800尺,后来又改为1里=150丈=1500尺( 3尺=1米)。我们计算时,可只用“里”为单位,而不去理会“里”的长度以及它的进率。 题目如用通俗的话来表达,可以是: 有两匹马,一匹很会跑路,每日能行240里;另一匹不会跑路,每日只能行150里。 现在不会跑路的马已经先走了12天,会跑路的`马才起步追赶。问:需要多少天才可以追上? 题目的解法是: 因为驽马每日行150里,故12日共行的路程是 150×12=1800(里) 这就是说,当良驹开始去追驽马时,它隔驽马的路程是1800里。依据“追及问题” 的数量关系 相隔距离÷(速度差)=追及时间 所以可求得良驹追上驽马所需要的时间是 1800÷(240-150)=20(日) 如果列成综合算式,就是 150×2÷(240-150)=1800÷90=20(日)

(答略) (思考、练习) 1.夏令营营员分成甲乙两队做军事野营活动。他们同时同地同向出发,甲队每小时 行4千米,乙队每小时行3千米。经过1小时,甲队停下来开展了1小时的军事游戏活动,然后去追已超过了他们的乙队。问:需要多少小时才能追上?(答案:2小时) 2.小翔和小玲二人骑自行车同时从学校出发,同方向前进。小翔每小时行15千米, 小玲每小时行10千米。出发0.5小时后,小翔因事又返回学校,到校以后,又耽搁1小时,然后动身追小玲。小翔几小时可以追上小玲?(答案:4小时)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毕业模拟试题及答案(共3套)

最新人教版数学精品教学资料 小学数学考试试卷 (一) 一.填空(每空1分一共22分) 1.250200890读作( ),写成以“万”作单位的数是( )万,省略“亿”后面的尾数写作( )亿。 2. 2.5时=( )分 , 2元4分=( )元。 3.把一个棱长4厘米的大正方体切成棱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以切成( )个小正方体。 4.一间教室长12米,宽8米,画在比例尺是1︰400的平面图上,长应画( )厘米,宽应画( )厘米。 5.五年一班在上学期期末检测时,有2名学生不及格,及格率是95﹪,五年一班共有学生( )名。 6. 据调查,世界200个国家中,缺水的国家有100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有40个。缺水的国家占( )﹪,严重缺水的国家占( )﹪。 7.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圆的周长相等。已知长方形长10厘米,宽5.7厘米。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8.将一个周长是16分米的平行四边形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 )分米。 9.在分数单位是9 1 的分数中最大的真分数是( ),最小的假分数是( )。 10.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是4厘米和3厘米,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11.15、30和60三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 ),最大公因数是( ) 。 12.某家电商场“五·一”期间开展大酬宾活动,全场家电按80%销售,原价150元的电 饭锅 ,现在售价是( )元。 13.圆规两脚间距离为1厘米,画出的圆的周长是( )厘米。 14. 在3:a 中,如果比的前项扩大3倍,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加上( )。 二.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每小题1分)(6分) 1.100克盐放入400克水中,盐和盐水的比是1︰5。( ) 2.四年一班同学栽了50棵杨树,活了49棵。杨树的成活率是49﹪( )。 3.25比20多25﹪,20比25少20﹪( ) 4.一个梯形的面积是36平方厘米,如果它的高是6厘米,那么它的上底与下底的和是6厘米。( ) 5.2016年的第一季度是91天。( ) 6. 由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 ) 三.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10分) 1.正方形的边长与它的周长成( ) A 、正比例 B 、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D 、无法确定 2.一个圆柱体削去12立方分米后,正好削成一个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这个圆锥体体积 是( )立方分米。 A, 24 B, 12 C, 6 3.一个三角形的一个内角是30°,其余两个内角的比是3︰2,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 A, 锐角 B, 直角 C,钝角 4.如果a=2a,那么a=( ) A, 0 B, 2 C, 4 5.表示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应选择( ) A, 条形统计图 B,折线统计图 C, 扇形统计图 6. 有两根铁丝,第一根用去52米,第二根用去5 2 ,剩下的一样长,两根铁丝原来相比( )。 A 、第一根长 B 、第二根长 C 、一样长 D 、无法确定 7. 40. 用一个张边长是2分米的正方形纸,剪一个面积尽可能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 A 、3.14 B 、12.56 C 、6.28 8. a c 是一个最简分数,a 和c 一定是( ) A 、质数 B 、合数 C 、互质数 9. 过直线外一点,能画( )条与直线垂直的线。 A .1 B .2 C .无数 10. 周长相等的正方形、长方形和圆,( )的面积最大。 A 、正方形 B 、长方形 C 、圆 D,无法确定 四.计算(21分) 1.直接写得数。(3分) (1)43×12= (4)2.5-1.7= (7)7 6÷3= (2)0.5×(2.6-2.4)= (5)2.2+3.57= (8)21-5 1 = 2.能简算得要简算。(12分) 410-71-72-74 8×53 + 8×52 + 8 5+0.45÷0.9-1.75 1110÷﹝56×(73-8 3 )﹞

2016小学数学组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

小学数学组教师基本功大赛试题 姓名__________ 一、填空题。 (1)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 (2)义务教育阶段数学课程目标分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从(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3)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 (4)课程标准的总目标之一是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使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5)计算:) 444()4319()4710(5678998765-??-??-?-= 1 。 (6)张明在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把被除数113错写成131,结果商比原来多了3,但余数没变,求这道题的除数和余数各是( 6 )和( 5 )。 (7)设P*Q=5P+3Q ,当X*9=37时,154*(X*3 2)的值是( 37 13 )。 (8)小明问李老师今年有多少岁,李老师说:“当我像你这么大时,你才3岁;当你像我这么大时,我已经42岁了。”问李老师今年( 29 )岁。 (9)如图,由边长分别为8厘米,10厘米,12厘米 的三个 不同的正方形组成的图形,现请你经过C 点沿一条 直线把它剪开,使整个图形的面积被平均分成2份。在下面 的图形中画出直线,并指出具体位置(点B 向左1cm )。 二、选择题。 (1)左面是一把1 3厘米长的尺,但在尺上只有四个刻度(如图)。这把尺可以直接量出( C )种长度。 A 、3 B 、5 C 、 13 D 、15 (2)一个布袋里装有4个只有颜色不同的球,其中3个红球,1个白球。从布袋里摸出1个球,记下颜色后放回,并搅匀,再摸出1个球。那么摸出一个红球一个白球的概率是( B )。 A 、21 B 、83 C 、169 D 、3 1

小学经典数学应用题:数字数位问题(含答案解析)

小学经典数学应用题:数字数位问题(含答案解析) 这些题目都是小升初奥数经典题、难题,在学科竞赛、小升初考试中都经常出现。建议家长保存起来,帮助孩子做好巩固和拓展。 注: / 为分数线 1.把1至2005这2005个自然数依次写下来得到一个多位数 123456789.....2005,这个多位数除以9余数是多少? 本题考点:整除性质. 考点点评:本题主要是依据“一个自然数除以9的余数等于这个自然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除以9的余数”这个规律来完成的. 问题解析 根据此规律,可先求出0123456789101112…2005这个多位数的 数字之和是多少,根据其各位数字之和除以9的除数理多少来 判断:2至2005这2004个数分成如下1002组:(2,2005), (3,2004),(4,2003),…,(1002,1005),(1003, 1004)以上每组两数之和都是2007,且两数相加没有进位,这 样2至2005这2004个自然数的所有数字之和是:(2+0+0+7) ×1002=9018,还剩下1,故多位数1234567891011…2005除以 9的余数是1.

首先研究能被9整除的数的特点:如果各个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9整除,那么这个数也能被9整除;如果各个位数字之和不能被9整除,那么得的余数就是这个数除以9得的余数。 解题:首先任意连续9个自然数之和能被9整除,也就是说,一直写到2007能被9整除,所以答案为1 (1+2+3+……+2005)÷9=(2006×2005)/2÷9=223446余1 所以123456789.....2005除以9的余数是1. 2.A和B是小于100的两个非零的不同自然数。求A+B分之A-B的最小值... 解:(A-B)/(A+B)=(A+B-2B)/(A+B)=1-2*B/(A+B) 前面的1不会变了,只需求后面的最小值,此时(A-B)/(A+B)最大。 对于B/(A+B)取最小时,(A+B)/B取最大。 问题转换为求(A+B)/B的最大值。 (A+B)/B=1+A/B,最大的可能性是A/B=99/1 (A+B)/B=100 (A-B)/(A+B)的最大值是:98/1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