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ss课程设计分析报告

spss课程设计分析报告
spss课程设计分析报告

<> 课程设计报告

班级:XXXXXXXXXXXX

学号:XXXXXXXX__

姓名:XXXXXX

2011年6月

私营企业中收入与利润的回归性分析

【摘要】本文以私营企业中不同行业的收入与利润之间的关系为实例,利用SPSS软件介绍线性回归分析法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字:线性回归分析 SPSS 私营企业

正文

引言

回归分析法是一种可以将复杂问题简化的数学方法。它是以相关远离为基础的,分析因变量与自变量的相关关系,用回归方程表示,根据自变量的数值变化,去预测因变量的方法。其主要内容和步骤是:首先根据理论和对问题的分析判断,将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其次,设法找出合适的数学方程式描述变量间的关系;由于涉及到的变量具有不确定性行,接着还要对回归模型进行统计检验;统计检验通过后,最后是利用回归模型,根据自变量去顾及、预测因变量。分析

下面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数据来源于2005年中国私营企业9个行业的收入与利润的统计

(1)在进行回归行分析之前,首先绘制散点图来分析利润总额和主营业务收入的关系,判断使用线性模型来研究这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合理。

步骤:打开spss软件,单击Graphs Scatter/Dot,选择Simple Scatter,单击Define,选择“利润总额”移入纵坐标下,“主营业务收入”移入横坐标下,单击OK,即可生成如下散点图。

从图中来看,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是比较明显的,随着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利润总额也相应增加,但是其变动程度也有所增加。所以采用线性方程来研究两者的关系是合适的。

(2)建立“利润总额”与“主营业务收入”的线性回归方程。

骤步:单击Analyze→Regression→Linear,选择“利润总额”移入Dependent,“主营业务收入”移入Independent,单击Plots,选择SDRESID为纵变量,ZPRED为横坐标变量,选择Histogram和Normal probability plot,单击Continue,单击Save,选择standardized,residuals,cook’s和leverage values,单击continue,单击OK,即可输出结果。

利润总额对主营业务收入的一元线性回归输出结果

根据系数写出“利润总额”对“主营业务收入”的线性回归方程:^Yi=-24.819+0.040Xi,斜率系数的t统计量为6.937,对应的显著性水平Sig.

回归模型方差分析表

从方差分析表中可以看出回归平方和ESS=70906.985,自由度df 为1,残差平方和RSS=85641.661,其对应的自由度为11。F统计量对应的显著性水平Sig.=0.000<0.05,方程总体回归显著。

从图中看,拟合系数为0.828,说明自变量可解释因变量82.8%左右的方差变动,模型的拟合效果较好。

从以上带有正态曲线的直方图中可以看出,回归模型的标准化残差分布呈现“两头小,中间大”的趋势,近似接近正态分布。

残差的P-P图也分布在过远点、倾斜角为45度的直线附近,进一步表明残差近似服从正态分布。

总结

由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工业企业的利润和主营业务收入之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关系,一般来说,企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越多,企业的利润也会越高。但是不同行业的收入与利润存在较为大的差异,所以用SPSS软件分析直观明了,为财务管理分析人员提供了方便。

SPSS实验报告

SPSS实验报告要求 1、为减小文字工作量,提升实验报告要求,每次上课只需要选择一个实验写报告即可,最终上交的实验报告统一命名为实验一、二……六。每个实验下面有超过二个小实验的,只需选择二个定实验报告。 2、实验报告统一使用WORD文档,建议使用宋体五号字,统一装订后,第十八周周五上午交。 3、实验报告参照以下模板

SPSS统计分析与应用 实验报告 班级:社会工作13 学号: 姓名: 学期: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

实验一建立与编辑数据文件 实验时间:2016-5-26 地点:实验楼2栋4楼 一、实验目的 1、理解数据文件的原理和方法; 2、 3、 二、实验内容 **************************************************************************** ******************************************************************************* ******* 三、实验步骤 1、建立数据文件 简要描述即可 ******************************************************************************* ******************************************************************************* **** 2、选择个案 简要描述即可 ******************************************************************************* ******************************************************************************* **** 四、实验结果 1、建立数据文件 **************************************************************************** ******************************************************************************* ******* 2、选择个案 ****************************************************************************

应用统计spss分析报告

学生姓名:肖浩鑫学号:31407371 一、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报告(三)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一)变量间关系的度量:包括绘制散点图,相关系数计算及显著性检验; (二)一元线性回归:包括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评价及显著性检验,利用回归方程进行估计和预测; (三)多元线性回归:包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评价及显著性检验等,多重共线性问题与自变量选择,哑变量回归; 三、实验内容 企业编号产量(台)生产费用(万元)企业编号产量(台)生产费用(万元) 1 40 130 7 84 165 2 42 150 8 100 170 3 50 155 9 116 167 4 5 5 140 10 125 180 5 65 150 11 130 175 6 78 154 12 140 185 (1)绘制产量与生产费用的散点图,判断二者之间的关系形态。 (2)计算产量与生产费用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并对相关系数的显著性进行检验(),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度。 地区人均GDP(元)人均消费水平(元) 北京22460 7326 辽宁11226 4490 上海34547 11546 江西4851 2396 河南5444 2208 贵州2662 1608 陕西4549 2035

(1)绘制散点图,并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 (2)人均GDP作自变量,人均消费水平作因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 (3)计算判定系数和估计标准误差,并解释其意义。 (4)检验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显著性() (5)如果某地区的人均GDP为5000元,预测其人均消费水平。 (6)求人均GDP为5000元时,人均消费水平95%的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 航空公司编号航班正点率(%)投诉次数(次) 1 81.8 21 2 76.6 58 3 76.6 85 4 75.7 68 5 73.8 74 6 72.2 93 7 71.2 72 8 70.8 122 9 91.4 18 10 68.5 125 (1)用航班正点率作自变量,顾客投诉次数作因变量,估计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意义。(2)检验回归系数的显著性()。 (3)如果航班正点率为80%,估计顾客的投诉次数。 4. 某汽车生产商欲了解广告费用(x)对销售量(y)的影响,收集了过去12年的有关数据。通过计算得到下面的有关结果: 方差分析表 变差来源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 2.17E-09 残差40158.07 —— 总计11 1642866.67 ——— 参数估计表 Coefficients 标准误差t Stat P-value Intercept 363.6891 62.45529 5.823191 0.000168 X Variable 1 1.420211 0.071091 19.97749 2.17E-09 (1)完成上面的方差分析表。 (2)汽车销售量的变差中有多少是由于广告费用的变动引起的?

spss 统计分析报告

Spss统计分析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统计分析检验贫血患儿在接受新药物与常规药物 之后血红蛋白增加量的情况,得出两者疗效是否存在差异, 并且可以判断那种药物疗效好。 二.实验步骤 例题:某医院用某种新药与常规药物治疗婴幼儿贫血,将20 名贫血患儿随机等分为2 组,分别接受两种药物治疗,测得 血红蛋白增加量(g/L)如下,问新药与常规药物的疗效有别 差别? 新药 24 36 25 14 26 34 23 20 15 19 组 常规 14 18 20 15 22 24 21 25 27 23 药物 组 解题: 1)根据题意,我们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进行统计分析。提出:无效假设H0:新药物与常规药物的疗效没 有差别。 备择假设HA:新药物与常规药物的疗效有差别。

2)在spss中的“变量视图”中定义变量“药组”,“血红蛋白增加量”,之后在数据视图中输入数据,其中新药组定义为组1,常规药物组定义为组 2. 保存数据 。 3)在spss软件上操作分析过程如下:分析——比较变量——独立样本T检验——将“血红蛋白增加量变量”导入“检验变量”,

——将“药组变量”导入“分组变量”——定义组1为 新药组,组2为常规药物组——单击选项将置信度区间 设为95%,输出分析数据如下: 表1: 组统计量 药组N 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 血红蛋白增加量新药组10 23.6000 7.22957 2.28619 常规药组10 20.9000 4.22821 1.33708 表2: 独立样本检验 方差方程的 Levene 检验均值方程的 t 检验 F Sig. t df Sig.(双侧) 均值差值标准误血红蛋白增加量假设方差相等 1.697 .209 1.019 18 .321 2.70000 2. 假设方差不相等 1.019 14.512 .325 2.70000 2. 4)输出结果分析 由上述输出表格分析知:接受新药物组和常规药物组的

spss的数据分析报告

Gender Educational Level (years)N Valid 474474Missing 00关于某公司474名职工综合状况的统计分析报告 1、 数据介绍: 本次分析的数据为某公司474名职工状况统计表,其中共包含十一变量,分别是:id (职工编号),gender(性别),bdate(出生日期),edcu (受教育水平程度),jobcat (职务等级),salbegin (起始工 资),salary (现工资),jobtime(本单位工作经历<月>),prevexp(以前工作经历<月>),minority(民族类型),age(年龄)。通过运用spss 统计软件,对变量进行频数分析、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相关分析、。。。以了解该公司职工上述方面的综合状况,并分析个变量的分布特点及相互间的关系。2、 数据分析 1、 频数分析。基本的统计分析往往从频数分析开始。通过频数分析 能够了解变量的取值状况,对把握数据的分布特征非常有用。此次分析利用了某公司474名职工基本状况的统计数据表,在gender(性别)、edcu (受教育水平程度)、不同的状况下的频数分析,从而了解该公司职工的男女职工数量、受教育状况的基本分布。 Statistics 首先,对该公司的男女 性别分布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 Gender FrequencyPercent Valid Percent Cumulative Percent Valid Female 21645.645.645.6 Male 258 54.4 54.4 100.0 Total 474100.0100.0 上表说明,在该公司的474名职工中,有216名女性,258名男性,男女比例分别为45.6%和54.4%,该公司职工男女数量差距不大,男性略多于女性。 其次对原有数据中的受教育程度进行频数分析,结果如下表 : Educational Level (years) Valid Cumulative

SPSS期末统计分析报告(可打印修改)

大学生参加校园比赛活动积极性调查 统计分析报告

目录 一.研究背景 (3) 1.调查背景及目的 (3) 2.研究分析方法 (3) 二.数据分析过程 (3) 1.频数分析 (3) 2.交叉分组下的频数分析 (4) 3.两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 (5) 4.相关分析 (6) 5.回归分析 (6) 三.结论 (7) 四.建议 (7) 五.小组成员及分工 (7) 六.调查问卷 (8)

一.研究背景 1.调查背景及目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在校学习已经不仅仅局限于书本知识的掌握,现代教育更需要的是大学生书本知识的运用与实践。每学期学校都会组织了大量丰富多彩的比赛,这些比赛极大地丰富了大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不过一些比赛活动并不能得到大学生的积极参与或支持,比赛活动该怎样做才能让大学生满意,提高大学生参加学校活动的积极性。本组进行关于“大学生参加校园比赛活动积极性调查”的问卷调查,为了使活动更有针对性,使更多的同学积极参加到学校的各项活动,丰富同学们的课余文化生活,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2.研究分析方法 报告分析方法包括:SPSS的基本统计分析、SPSS的非参数检验、SPSS的相关分析、SPSS的线性回归分析 二.数据分析过程 1.频数分析

由上述表格可得,本次调查的总人数为101人,其中男生44人,女生57人。年级分布情况是:人数最多的是大三,其次是大一,人数较少的是大二和大四,人数大致相当。在被调查的同学中,对参加比赛的态度情况是:“偶尔会考虑参加”占比例最多,其次是“是自己课余活动的一部分”和“很排斥”,比例最少的是“可有可无”,该特征从饼图中表现得更直观。 2.交叉分组下的频数分析

spss实验心得体会.doc

spss实验心得体会 篇一:SPSS学习报告总结心得 应用统计分析学习报告 本科的时候有概率统计和数理分析的基础,但是从来没有接触过应用统计分析的东西,SPSspss实验心得体会)S也只是听说过,从来没有学过。一直以为这一块儿会比较难,这学期最初学的时候,因为没有认真看老师给的英文教材,课下也没有认真搜集相关资料,所以学起来有些吃力,总感觉听起来一头雾水。老师说最后的考核是通过提交学习报告,然后我从图书馆里借了些教材查了些资料,发现很多问题都弄清楚了。结合软件和书上的例子,实战一下,发现SPSS的功能相当强大。最后总结出这篇报告,以巩固所学。 SPSS,全称是StatisticalProductandServiceSolutions,即“统计产品与服务解决方案”软件,是Ibm公司推出的一系列用于统计学分析运算、数据挖掘、预测分析和决策支持任务的软件产品及相关服务的总称,也是世界上公认的三大数据分析软件之一。SPSS具有统计分析功能强大、操作界面友好、与其他软件交互性好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医疗卫生、自然科学等各个领域。具体到管理方面,SPSS也是一个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的强大工具。这门课中也会用到AmoS软件。关于SPSS的书,很多都是首先介绍软件的。这个软件易于安装,我装的是19.0的,虽然20.0有一些改变和优化,但是主体都是一样的,而且都是可视化界面,用起来很方面且容易上手。所以,我学习的重点是卡方检验和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因子分析、

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的适用范围、应用价值、计算方式、结果的解释和表述。 首先是T检验这一部分。由于参数检验的基础不牢固,这部分也是最初开始接触应用统计的东西,学起来很多东西拿不准,比如说原假设默认的是什么。结果出来后依然分不清楚是接受原假设还是拒绝原假设。不过现在弄懂了。这部分很有用的是T检验。T检验应用于当样本数较小时,且样本取自正态总体同时做两样本均数比较时,还要求两样本的总体方差相等时,已知一个总体均数u,可得到一个样本均数及该样本标准差,样本来自正态或近似正态总体。T检验分为单样本T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样本T检验。其中,单样本T检验是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的比较的T检验,用于推断样本所代表的未知总体 均数μ与已知的总体均数uo有无差别;独立样本T检验主要用于检验两个样本是否来自具有相同均值的总体,即比较两个样本的均值是否相同,要求两个样本是相互独立的;配对样本T检验中,要正确理解“配对”的含义,主要用于检验两个有联系的正态总体的均值是否有显著差异,跟独立检验的区别就是样本是否是配对样本。这几个方法用软件操作起来都是相对简单的,关键是分清楚什么时候用这个什么时候用那个。 然后是方差分析。方差分析就是将索要处理的观测值作为一个整体,按照变异的不同来源把观测值总变异的平方和以及自由度分解为两个或多个部分,获得不同变异来源的均值与误差均方,通过比较不同变异来源的均方与误差均方,判断各样本所属总体方差是否相等。方差

spss统计分析报告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专业实习报告 学校:商丘师范学院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年级:2012 姓名:亚慧 学号:121112015 时间:2015.09

《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 实习报告 专业实习题目:数据处理与分析 一.实习目的 1.初步了解探索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2.掌握问题的研究思路及方法 3.掌握统计分析软件实现这些方法的步骤和原理 4.熟悉SPSS操作系统,掌握数据管理界面的简单的操作; 5.熟悉SPSS结果窗口的常用操作方法,掌握输出结果在文字处理软件中的使用方法。 6.掌握常用统计图(线图、条形图、饼图、散点、直方图等)的绘制方法;熟悉描述性统计图的绘制方法; 7.熟悉描述性统计图的一般编辑方法。掌握相关分析的操作,对显著性水平的基本简单判断。二.实习要求 1.遵守学校实习纪律和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 2.服从领导和指导老师的实习安排、虚心接受指导老师的安排 3.不得冒名顶替,否则严肃处理 4.按时上下课,不得缺席 5.掌握SPSS软件的基本操作、数据分析的基本功能和基本步骤 6.掌握对SPSS所分析的各项数据的理解、数据分析的基本方法和思路 7.掌握工作中如何进行数据的收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报告的撰写的方法。 8.掌握相关关系的含义,并准确应用,熟练掌握绘制散点图的具体操作 9.掌握线性回归分析的主要目标、及具体操作。 三.实习任务 (一)下列表为数据处理所有表格和数据 信管12-1成绩表 学号性别计算机 网络 管理信 息系统 统计 学 市场营 销学 现代管 理学 运筹学 信息资 源管理 英语上 学期 英语 下学 期 大三 综合 成绩 121112001 女82.00 90.00 79.00 82.00 84.00 85.30 81.00 74 75 89.5

spss统计分析报告期末考精彩试题

《统计分析软件》试(题)卷 班级xxx班xxx 学号xxx 说明:1.本试卷分析结果写在每个题目下面(即所留空白处); 2.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3.每个试题20分。 一、(20分)已经给出某个班的学生基本情况及其学习成绩的两个SPSS数据文件,学生成绩一.sav;学生成绩二.sav。要求: (1)将所给的两个SPSS数据文件“学生成绩一.sav”与“学生成绩二.sav”合并,并保存为“成绩.sav.” (2)对所建立的数据文件“成绩.sav”进行以下处理: 1)按照性别求出男、女数学成绩的各种统计量(包括平均成绩、标准差等)。 2)计算每个学生的总成绩、并按照总成绩的大小进行排序 3)把数学成绩分成优、良、中三个等级,规则为优(X≥85),良(75≤X≤84),中(X≤74),并对优良中的人数进行统计。

分析: (2) 描述统计量 性别N 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 男数学 4 77.00 85.00 82.2500 3.77492 有效的N (列表状态) 4 女数学16 67.00 90.00 78.5000 7.09930 有效的N (列表状态)16

注:成绩优良表示栏位sxcj 优为1 良为2 中为3 由表统计得,成绩为优的同学有4人,占总人数的20%;良的同学有12人,占总人数的60%;中的同学有4人,占总人数的40%。 二、(20分)为了解笔记本电脑的市场情况,针对笔记本电脑的3种品牌,进行了满意度调查,随机访问了30位消费者,让他们选出自己满意的品牌,调查结果见下表,其中变量“职业”的取值中,1表示文秘人员,2表示管理人员,3表示工程师,4表示其他人;3个品牌变量的取值中,1表示选择,0表示未选数据见Excel 数据文件“调查.exe”。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以下问题 (1)将所给数据的Excel文件导入到SPSS中,要求SPSS数据文件写出数据结构(包括变量名,变量类型,变量值标签等)命,并保存为:“调查. Sav”。 (2)试利用多选项分析,利用频数分析来分析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电脑的满意度状况;分析不同职业消费者对笔记本品牌满意度状况。

spss课程设计报告毕业用资料

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上海公路客运量需求预测与分析课程名称:运输统计与分析 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 专业:交通运输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课程设计(学年论文)任务书 课程名称:运输统计与分析 适用对象:交通运输工程 一、课程设计(论文)目的 《运输统计与分析》课程设计作为独立的教学环节,是交通运输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设计实践,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思想,加深统计分析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的理解,学会收集或调查行业统计数据,切实掌握各种统计分析方法,并能灵活运用统计软件在计算机上实现,正确解释和分析运行结果,培养运用各种统计分析方法解决交通运输领域内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论文)题目与内容 本课程设计(论文)主要任务为:针对交通运输领域内某一主题,设计调查表调查或查询相关统计数据,根据本课程讲授内容选择一种或多种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运用SPSS建立模型分析问题。题目自拟,但题名一般要包含主题与统计方法。且必须与交通运输相关,选题主题主要包括: 1.运输市场定位研究 2.运输需求分析与预测 3.政策或技术方法实施效果评价 4.交通行为选择 5.影响因素分析 6.聚类分析 7.服务质量评价

8. 自选 三、课程设计(论文)基本要求 报告内容原则上不少于8000字,其正文至少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问题背景(问题的提出、必要性与意义,该问题目前常用的分 析手段与方法,本设计采用的方法) 2.数据采集 (含数据采集方式、描述性分析、统计图表) 说明:调查分析则必须包含调查方案,其它数据原则上必须说明出处。 3.统计模型与分析 (包含模型原理、SPSS操作步骤、输出结果及分析) 4.总结 5.附录数据清单 四、课程设计(论文)时间及进度安排 1.时间:两周: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第十九、二十周 2.进度安排: 确定主题;调查、收集数据:2天 数据分析与预处理、描述性统计分析:2天 分析方法原理及选择:3天 SPSS操作及结果分析:4天 解决实际问题或建议:2天 撰写报告、总结:1天 (此部分同学们可以按照自己设计具体内容,详细安排)

应用统计spss分析报告

应用统计s p s s分析报 告 TYY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TYYUA16H-TYY-TYYYUA8Q8-

学生姓名:肖浩鑫学号: 一、实验项目名称:实验报告(三)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 (一)变量间关系的度量:包括绘制散点图,相关系数计算及显着性检验; (二)一元线性回归:包括一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评价及显着性检验,利用回归方程进行估计和预测; (三)多元线性回归:包括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参数的最小二乘估计,回归方程的评价及显着性检验等,多重共线性问题与自变量选择,哑变量回归; 三、实验内容 企业编号产量(台)生产费用(万 元)企业编号产量(台)生产费用(万 元) 1 40 130 7 84 165 2 42 150 8 100 170 3 50 155 9 116 167 4 5 5 140 10 125 180 5 65 150 11 130 175 6 78 154 12 140 185 (2)计算产量与生产费用之间的线性相关系数,并对相关系数的显着性进行检验(),并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强度。 2. 下面是7个地区2000年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和人均消费水平的统计数 地区人均GDP(元)人均消费水平(元) 北京22460 7326 辽宁11226 4490 上海34547 11546 江西4851 2396 河南5444 2208 贵州2662 1608 陕西4549 2035 (2)人均GDP作自变量,人均消费水平作因变量,利用最小二乘法求出估计的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

(3)计算判定系数和估计标准误差,并解释其意义。 (4)检验回归方程线性关系的显着性() (5)如果某地区的人均GDP为5000元,预测其人均消费水平。 (6)求人均GDP为5000元时,人均消费水平95%的置信区间和预测区间。 3. 随机抽取10家航空公司,对其最近一年的航班正点率和顾客投诉次数进行调查, 航空公司编号航班正点率(%)投诉次数(次) 1 21 2 58 3 85 4 68 5 74 6 93 7 72 8 122 9 18 10 125 系数的意义。 (2)检验回归系数的显着性()。 (3)如果航班正点率为80%,估计顾客的投诉次数。 4. 某汽车生产商欲了解广告费用(x)对销售量(y)的影响,收集了过去12年的有关数据。通过计算得到下面的有关结果: 变差来源df SS MS F Significance F 回归 残差—— 总计11——— Coefficients标准误差t Stat P-value Intercept X Variable 1 (2)汽车销售量的变差中有多少是由于广告费用的变动引起的? (3)销售量与广告费用之间的相关系数是多少? (4)写出估计的回归方程并解释回归系数的实际意义。 (5)检验线性关系的显着性(a=)。 5. 随机抽取7家超市,得到其广告费支出和销售额数据如下

spss统计分析期末考试题

《统计分析软件》试(题)卷 班级 xxx班姓名 xxx 学号 xxx 说明:1.本试卷分析结果写在每个题目下面(即所留空白处); 2.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3.每个试题20分。 一、(20分)已经给出某个班的学生基本情况及其学习成绩的两个SPSS数据文件,学生成绩一.sav;学生成绩二.sav。要求: (1)将所给的两个SPSS数据文件“学生成绩一.sav”与“学生成绩二.sav”合并,并保存为“成绩.sav.” (2)对所建立的数据文件“成绩.sav”进行以下处理: 1)按照性别求出男、女数学成绩的各种统计量(包括平均成绩、标准差等)。 2)计算每个学生的总成绩、并按照总成绩的大小进行排序 3)把数学成绩分成优、良、中三个等级,规则为优(X≥85),良(75≤X ≤84),中(X≤74),并对优良中的人数进行统计。

分析: 描述统计量 性别N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 男数学477.0085.0082.2500 3.77492有效的 N (列表状态)4 女数学1667.0090.0078.50007.09930有效的 N (列表状态)16

注:成绩优良表示栏位sxcj 优为1 良为2 中为3 由表统计得,成绩为优的同学有4人,占总人数的20%;良的同学有12人,占总人数的60%;中的同学有4人,占总人数的40%。 二、(20分)为了解笔记本电脑的市场情况,针对笔记本电脑的3种品牌,进行了满意度调查,随机访问了30位消费者,让他们选出自己满意的品牌,调查结果见下表,其中变量“职业”的取值中,1表示文秘人员,2表示管理人员,3表示工程师,4表示其他人;3个品牌变量的取值中,1表示选择,0表示未选数据见Excel数据文件“调查.exe”。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以下问题 (1)将所给数据的Excel文件导入到SPSS中,要求SPSS数据文件写出数据结构(包括变量名,变量类型,变量值标签等)命,并保存为:“调查. Sav”。 (2)试利用多选项分析,利用频数分析来分析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电脑的满意度状况;分析不同职业消费者对笔记本品牌满意度状况。 分析:

spss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 分析探索变量salary随其他背景资料的变化规律 一、项目背景 在分类变量的统计描述与参数估计中对员工的各个属性进行了初步的统计分析,得出了一些结论,比如:男性员工较女性员工收高,非少数名族较少数民族高,受教育程度相同的人群中非少数民族占的比例更高,并且工资在20000~30000之间的比例最大等等。 在前面第八章对Employee data.sav数据进行了分析计算,但前面的分析并不完善,而且Educational Level (years)中不同的等级之间salary的关系、不同职务之间salary关系值得深入研究等等。这仅仅是意味着数据分析和报告撰写的所需数据的原料准备好了,而随后的工作是对其进行分析,将结果呈现为数据报告和分析报告。 二、分析思路 在后续的分析中,将用到前面已经获得的数据,并利用SPSS进行数据分析,计算出报告所需的汇总统计量/汇总结果,绘制所需要的统计表(图);图形和统计表都可以用于数据描述,图形可以提供更为直观的数据信息,但操作比较复杂,二统计表阅读起来不方便,但操作简单,因此,二者要适当配合,初步分析用统计表,后续工作用统计图来直观刻画,虽然数据描述往往以单一因素分析为主,但也要考虑不同因素之间的分析可能会重复,比如工资和男女性别之间的关系与少数民族男女之间的关系可能会重复,所以使用探索描述。 三、具体操作 1.Gender和Minority Classification对Salary的影响分析 首先用均值对其进行简单的描述分析。 (1)选择“分析”→“比较均值”→“均值”菜单。 (2)在打开对话框中将“Gender”“Minority Classification”选入“自变量”列表框,将“Current Salary”选入“因变量”列表框。 (3)单击“选项”按钮,打开选项子对话框,在单元格统计量框组中选入“均值”“极大值”“全距”“极小值”,单击确定。 得到如下信息。 均值

spss统计分析报告

目录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3) 二、研究方案 (3) 研究目标 (3) 研究内容 (4) 研究方法 (4) 三、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 (4) 科技投入 (4) 科技产出 (5) 经济发展 (7) 小结 (7) 四、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模型分析 (8) 模型假设 (8) 符号说明 (8) 信度与相关性分析 (8) 因子分析 (9)

回归分析 (10) 五、结论 (13) 附录: (14) 科学技术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一、研究背景及其意义 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加强应用基础研究,拓展实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为建设科技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网络强国、交通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提供有力支撑。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对中小企业创新的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倡导创新文化,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培养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 而科技作为创新的重要引领者和实践者,对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起着重要作用。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强大推动力。邓小平同志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也曾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给世界生产力和人类经济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未来的科学发展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在当今这个信息化和全球化加速的时代,科技进步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越来越显着,科技进步成为生产力水平的首要决定因素,是国家或区域竞争力的重要源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强,无论是国家还是区域都需要通过依靠科技进步来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考核有效地促进了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落实,使科技促进经济杜会发展的能力逐步提升。

spss期末大数据分析报告

SPSS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某大学学生对本校的满意度调查 学院:教育学院 专业:课程与教学论 学号:201411000156 姓名:李平 2014年12月13日

目录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3)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3) (一) 研究内容 (3) (二) 研究方法 (3) 三、调查对象及人数 (4) 四、问卷分析 (5) (一)回收情况 (5) (二)信度分析 (5) 五、数据统计与分析 (6) (一)数据输入 (6) (二)数据分析 (7) 1.描述统计 (7) (1)多选题描述统计 (7) (2)单选题描述统计 (9) 2.推断统计 (12) (1)独立样本T检验 (12) (2)单一样本T检验 (15) (3)单因素方差分析 (17) (4) X2检验 (21) 3.相关分析 (22) (1)变量间相关分析 (22) (2)维度间相关分析 (23) 六、结论 (27) 七、附录 (28)

一、研究问题的提出 学生的学校生活和成长密切相关。我们通过对他们的大学生活满意度的调查结果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并希望能引起学校对这一系列问题的关注,最终希望大学生对其大学的满意度有所提升,大学生是一个庞大的群体,特别是近几年,随着高校的扩招,我国越来越多人能够上大学。上大学是很多人的梦想,他们都憧憬着大学校园的生活,然而当他们进了大学后才发现大学生活并非所想的美好,取而代之的却是对校园生活的不满,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他们对校园生活的体验和感受,与他们的更好的学习。 二、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 了解学生对于学校的师资水平、环境、日常管理等各方面的满意度。 (二)研究方法 1.问卷编制 本研究采用自编问卷,问卷共由两部分组成:基本情况部分包括被调查者的性别、年级等,问卷主体部分包括师资水平、学校环境、日常管理三大维度,细分为12个三级指标(见表2-1),问卷采用五点制计分法,即“非常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非常不满意”,分别赋值5分、4分、3分、2分、1分。 表2-1 某大学学生对本校的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 一 级指标 二级指标(潜在变量)三级指标(观测变量) 对自己师资水平对教师教学方法、对教师工作态 度、对教师人品修养、对师资配备 学校的意学校环境对学习环境、对就餐环境、对居住 环境、对校园绿化环境 满度指数日常管理对专业课时安排、对收费标准、对 奖、助学金制度、对学校治安

spss课程设计报告

数理统计与数据分析课程设计报告课程设计题目:大学生购买知识付费课程影响因素的分析学生姓名(学号): *** 学生姓名(学号): *** 学生姓名(学号): *** 课程设计报告评价: 最终成绩: 任课教师: *** 评阅日期:

目录 摘要 (1) 一、背景分析 (2) 二、问卷设计 (3) 三、数据分析 (3) 1、描述性分析 (3) 2、交叉表卡方检验 (4) 2.1、性别与是否会购买付费课程 (4) 2.2、学习阶段与是否会购买付费课程 (6) 3、回归分析 (7) 3.1、生活费水平与是否会购买付费课程 (7) 3.2、一星期使用学习软件的频次与是否会购买付费课程8 4、差异分析 (9) 4.1、是否了解过付费软件与是否会购买付费软件 (9) 4.2、学习阶段与一星期使用付费软件的频次 (10) 四、总结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 (15)

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线下学习模式已不能满足当下大学生的需要,应运而生的便是线上知识平台,随着需求的大量增加,线上知识课程平台亦在向付费类知识类课程转变。新媒体时代,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让共享经济从理论变成了现实,包括出行、房屋,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践行共享经济的模式。共享经济的发展潜移默化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知识付费平台正是在知识共享的大环境下应运而生。2016 年被称为知识付费的元年,随着喜马拉雅、得到、知乎、分答的相继走红,知识付费的概念被反复讨论,电子商务的服务内容由实物发展到知识层面。知识付费作为一个新概念的推出,其带来的巨大商业潜力受到互联网行业的广泛关注。 因此,借助当下知识付费类课程的广泛上线,对某校学生对知识付费类课程用户的购买意愿及影响购买意愿的各种因素进行统计调查。 本研究主要着点为调查使用知识付费类课程的用户以及尚未使用或接触的用户对付费类课程的购买意愿,借助前人的理论基础进行假设,设计了多个影响因素,通过实际问卷调查,结合 SPSS、EXCEL、问卷星等整合数据去分析关于购买意愿的各类影响因素以及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关于知识付费类课程的实质性建议。本次问卷调查,除去无效问卷,最终以150份大众数据来进行最终研究分析,以此得出影响知识付费类课程用户的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并与调查之前所做出的假设进行对比,结合实际情况给出最终的建议,为知识付费类课程的更加良好运行及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关键字:知识付费平台;影响因素;数据分析

SPSS统计分析报告分析报告案例

SPSS统计分析案例 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第四,医

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启动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质量和消费结构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城镇居民在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三项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重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其中食品类支出比重降幅最大;衣着类有所下降;家庭设备用品类下降幅度不是很大。与此同时,医疗保健、交通通讯、文化娱乐教育服务、居住及杂项商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的比例均有上升,富裕阶段的消费特征开始显现。 四、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的统计分析

spss统计分析期末考试题

《统计分析软件》试(题)卷 班级xxx班姓名xxx 学号xxx 题号一二三四五六总成绩成绩 说明:1.本试卷分析结果写在每个题目下面(即所留空白处); 2.考试时间为100分钟; 3.每个试题20分。 一、(20分)已经给出某个班的学生基本情况及其学习成绩的两个SPSS数据文件,学生成绩一.sav;学生成绩二.sav。要求: (1)将所给的两个SPSS数据文件“学生成绩一.sav”与“学生成绩二.sav”合并,并保存为“成绩.sav.” (2)对所建立的数据文件“成绩.sav”进行以下处理: 1)按照性别求出男、女数学成绩的各种统计量(包括平均成绩、标准差等)。 2)计算每个学生的总成绩、并按照总成绩的大小进行排序 3)把数学成绩分成优、良、中三个等级,规则为优(X≥85),良(75≤X ≤84),中(X≤74),并对优良中的人数进行统计。

分析: (2) 描述统计量 性别N 极小值极大值均值标准差 男数学 4 77.00 85.00 82.2500 3.77492 有效的N (列表状态) 4 女数学16 67.00 90.00 78.5000 7.09930 有效的N (列表状态)16

注:成绩优良表示栏位sxcj 优为1 良为2 中为3 由表统计得,成绩为优的同学有4人,占总人数的20%;良的同学有12人,占总人数的60%;中的同学有4人,占总人数的40%。 二、(20分)为了解笔记本电脑的市场情况,针对笔记本电脑的3种品牌,进行了满意度调查,随机访问了30位消费者,让他们选出自己满意的品牌,调查结果见下表,其中变量“职业”的取值中,1表示文秘人员,2表示管理人员,3表示工程师,4表示其他人;3个品牌变量的取值中,1表示选择,0表示未选数据见Excel数据文件“调查.exe”。根据所给数据完成以下问题 (1)将所给数据的Excel文件导入到SPSS中,要求SPSS数据文件写出数据结构(包括变量名,变量类型,变量值标签等)命,并保存为:“调查. Sav”。 (2)试利用多选项分析,利用频数分析来分析消费者对不同品牌电脑的满意度状况;分析不同职业消费者对笔记本品牌满意度状况。 分析:

试验三SPSS基本统计分析

实验三SPSS基本统计分析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掌握频数分析; 2.掌握计算基本描述统计量; 3.掌握交叉分组下的频数分析和各种相关性检验; 4.掌握多选项分析; 5.掌握比率分析。 二.实验的基本方法和内容 1. 频数分析 操作步骤:参阅教材第63、64、65页。 2. 基本描述统计量 操作步骤:参阅教材第68、69、70、71页。 3. 交叉分组下的频数分析 操作步骤:参阅教材第73、74、75、76、77、78、79、80、81、82、83、84、85页。 4. 多选项分析 操作步骤:参阅教材第85、86、87、88、89、90页。 5. 比率分析 操作步骤:参阅教材第91、92页。 6. 实验内容: (一)验证性实验 (1)教材第65页“商品房购买意向的调查数据分析” (2)教材第71“商品房购买意向的调查数据分析” (3)教材第79“商品房购买意向的调查数据分析” (4)教材第90“商品房购买意向的调查数据分析” (5)教材第92“保险业务的保费收入占全部业务保费收入的比例情况” (二)实践性实验 (1)对“文科成绩”的数据文件作如下统计整理: 1.利用频数分析功能,分别对“文科成绩7”中“及格次数”变量和“文科成绩9”中的“value

range ”变量,要求绘制频数分布表和频数分布图,其中频数分布表中的内容按变量值的升序输出,频数分布图前者采用饼状图,后者采用带有分布曲线的直方图,二者均输出百分比数据。最后将输出结果保存为“文科成绩7-1”和“文科成绩9-1”。 2. 对“文科成绩5.1”的spss 文件,利用描述统计功能,统计第一、第二及第三次考试成 绩的最大值,最小值,区间范围,平均值,标准差,方差,峰度,偏度等统计量的数值, 要求三个变量的输出内容按均值升值的顺序排列。最后将输出结果保存为“文科成绩5.1-1”。并配文字对数据做出以适当的分析。 3. 如何在同一个输出结果中同时输出不同学院的“第三次考试成绩”的各种基本 描述统计量,并对不同学院的学生考试成绩情况进行深入比较。 (2)调查100名健康大学生的血清总蛋白含量(g%)如下表: 1.利用描述统计功能从集中趋势、分散程度、偏斜程度、有无异常值等方面分析血清蛋白含量这个变量的分布状况。 2.原始数据进行算术处理:已知最小值为6.430,最大值为8.430,全距为2.000,故可要求分成5组,试作分组后的频数分析,并给出带有正态曲线的直方图。 7.43 7.88 6.88 7.80 7.04 8.05 6.97 7.12 7.35 8.05 7.95 7.56 7.50 7.88 7.20 7.20 7.20 7.43 7.12 7.20 7.50 7.35 7.88 7.43 7.58 6.50 7.43 7.12 6.97 6.80 7.35 7.50 7.20 6.43 7.58 8.03 6.97 7.43 7.35 7.35 7.58 7.58 6.88 7.65 7.04 7.12 8.12 7.50 7.04 6.80 7.04 7.20 7.65 7.43 7.65 7.76 6.73 7.20 7.50 7.43 7.35 7.95 7.35 7.47 6.50 7.65 8.16 7.54 7.27 7.27 6.72 7.65 7.27 7.04 7.72 6.88 6.73 6.73 6.73 7.27 7.58 7.35 7.50 7.27 7.35 7.35 7.27 8.16 7.03 7.43 7.35 7.95 7.04 7.65 7.27 7.72 8.43 7.50 7.65 7.04 (3)对某城市家庭的社会经济调查中,美国某调查公司想确定家庭的家庭拥有量与汽车拥有量是否独立。该公司对10000户家庭组成的简单随机样本进行调查,获得如下资料。 现问: 1汽车用有量与量与电话拥有量是否独立?(01.0=α) 2请根据列联表特征,选择卡方统计量以外的检验方法分析行列变量之间的关联强度和关联方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