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11派简要

企业经济管理十一个学派

一·古典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1代表人物: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法约尔。美国的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

2主要观点: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他们把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应该分析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一些基础性的原理,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有了管理理论,就可以通过研究,通过对原理的实验,通过传授管理过程中包含的基本原则,改进管理的实践。

3优点:相对于其他学派而言,它是最为系统的学派。他们首先从确定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入手,并将此作为他们理论的核心结构。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存在着一些普通运用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可以运用科学方法发现的。管理的原则如同灯塔—样,能使人们在管理活动中辨明方向。

4缺点:不能适用所有组织管理过程学派所归纳出的管理职能不能适用所有的组织。对静态的、稳定的生产环境较为合适,而对动态多变的生产环境难以应用。

二·行为学派(人际关系学派)

1代表人物:斯金纳、梅奥、马斯洛、麦格雷戈、卢因、穆顿等。

2主要观点:这个学派认为,既然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对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这个学派把有关的社会科学原有的或新近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和人群内部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品性动态一直到文化关系,无所不涉及。这个学派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认为在人们为实现其目标而结成团体一起工作时,他们应该互相了解。

3优点:研究的重点只是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强调的是行为个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研究行为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

4缺点:

三.社会系统学派

1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

2主要观点: 组织是一个是由个人组成的协作系统,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下,同他人协作才能发挥作用。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的人们;这些人们愿意做出贡献;实现一个共同目的。因此,—个组织的要素是:信息交流;作贡献的意愿;共同的目的。

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协作系统,管理者应在这个系统中处于相互联系的中心,并致力于获得有效协作所必需的协调,因此,经理人员要招募和选择那些能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做出最好贡献并能协调地工作在一起的人员。

3评价:巴纳德的组织理论是他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他对组织的定义提出了同传统的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观点。他首先指出组织是一个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协作系统,在这里,巴纳德采用了与传统的组织理论不同的定义方式,传统的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就是人的集合体。例如,一个医院,就是医生与病人的集合体等。由此可见,传统的组织概念还停留在对组织的表象和功能的表述上,并没有抓住组织的本质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巴纳德不是从组织结构的角度,而是从行为的角度对组织下定义。巴纳德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协作的系统。

四.决策理论学派

1主要代表人物:西蒙、詹姆斯·马奇

2主要观点:决策贯穿管理的全过程,决策是管理的核心。指出组织中经理人员的重要职能就是作决策。一个组织的决策根据其活动是否反复出现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决策。经常性的活动的决策应程序化以降低决策过程的成本,只有非经常性的活动,才需要进行非程序化的决策。

3优点:决策理论不仅适用于企业组织,而且适用于其他各种组织的管理,具有普遍的适用意义。

4缺点:管理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仅靠决策也无法给管理者有效的指导,实用性不大。首先从管理职能的角度来说,决策理论提出了一条新的管理职能。其次,决策学派没有把管理决策和人们的其他决策行为区别开来。

五.系统管理学派

1代表人物:巴纳德、福莱特、亨德森、贝塔朗菲。

2主要观点:组织是一个由许多子系统组成的,组织作为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是由五个不同的分的学科。但管理又不是单纯的常识、领导能力或财务技巧的应用,管理的实际应用是以知识和责任为依据的。管理者的任务是了解本机构的特殊目的和使命,使工作富有活力并使职工有成就;处理本机构对社会的影响相对社会的责任。为此,每—个经理都必须:制定目标和措施并传达给有关的人员;进行组织工作;进行鼓励和联系工作;对工作和成果进行评价;使员工得到成长和发展。

5优点:结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使职工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从工作中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企业的目标也因职工的自我实现而实现,这样就把工作和人性二者统—起来了。

六.经验主义学派

1代表人物:彼得·德鲁克、欧内斯特·戴尔、艾尔弗雷德·斯隆、亨利·福特、威廉·纽曼

2主要观点:经验主义学派认为管理学就是研究管理经验,认为通过对管理人员在个别情况下成功的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研究,会使人们懂得在将来相应的情况下如何运用有效的方法解决管理问题。因此,这个学派的学者把对管理理论的研究放在对实际管理工作者的管理经验教训的研究上,强调从企业管理的实际经验而不是从一般原理出发来进行研究,强调用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和概括管理经验。

3优点:实行目标管理的管理方法:德鲁克理论给管理学的最大贡献是他提出任务决定管理,并据此提出目标管理法。德鲁克认为传统管理学派偏于以工作为中心,忽视人的一面,而行为科学又偏于以人为中心,忽视了同工作相结合。目标管理则结合以工作为中心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方法,使职工发现工作的兴趣和价值,从工作中满足其自我实现的需要,同时,企业的目标也因职工的自我实现而实现,这样就把工作和人性二者统—起来了。目标管理在当今仍是运用最多的管理方法。、

七.权变理论学派

1代表人物:有卢桑斯、菲德勒、豪斯等人

2主要观点:强调管理者的实际工作取决于所处的环境条件。权变管理意味着环境变化同管理对策之间存在着一种积极的相互关系。按权变的观点,管理者可以针对一条装配线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种适应于它的高度规范化的组织形式,并考虑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

3优点:随机制宜,它要求管理者根据组织的具体条件,及其面临的外部环境,采取相应的组织结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灵活地处理各项具体管理业务。这样,就使管理者把精力转移到对现实情况的研究上来,并根据对于具体情况的具体分析,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从

而有可能使其管理活动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更加有效。同时,管理的动态性,使人们开始意识到管理的职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以往人们对管理的行为的认识大多从静态的角度来认识,权变学派使人们对管理的动态性有了新的认识。

4缺点:没有统一的概念和标准。却始终提不出统一的概念和标准。权变理论强调变化,却既否定管理的一般原理、原则对管理实践的指导作用,又始终无法提出统一的概念和标准,每个管理学者都根据自己的标准来确定自己的理想模式,未能形成普遍的管理职能,权变理论使实际从事管理的人员感到缺乏解决管理问题的能力,初学者也无法适从。

八.管理科学学派(数学学派)

1代表人物:泰罗,埃尔伍德·斯潘赛·伯法

2主要观点:依据科学的方法和客观的事实来解决管理问题,并且要求按照最优化的标准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方案,设法把科学的原理、方法和工具应用于管理过程,侧重于追求经济和技术上的合理性。提倡采用科学的方法,探求最有效的工作方法或最优方案,以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支出,得到最大的效果。

4缺点:首先,管理科学学派的适用范围有限,并不是所有管理问题都是能够定量的,这就影响了它的使用范围。其次,实际解决问题中存在许多困难。管理人员与管理科学专家之间容易产生隔阂。实际的管理人员可能对复杂、精密的数学方法很少理解,无法做出正确评价。而另一方面,管理科学专家一般又不了解企业经营的实际工作情况,因而提供的方案不能切中要害,解决问题。这样,双方就难以进行合作。此外,采用此种方法大都需要相当数量的费用和时间。

九.组织行为学派(群体行为学派)

1代表人物:克里斯·阿吉里斯,梅约。

2发展:这一学派是从人类行为学派中分化出来的,因此同人际关系学派关系密切,甚至易于混同。但它关心的主要是群体中人的行为,而不是人际关系。它以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它着重研究各种群体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都在它究之列。它也常被叫做"组织行为学"。

群体行为学派

3主要观点:它关心的主要是一定群体中的人的行为,而不是一般的人际关系和个人行为;它以社会学、人类文化学、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是以个人心理学习基础。这个学派着重研究各种群体的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行为特点,均在研究之列。

十.社会技术系统学派

1创始人:特里司特(E. L. Trist)及其在英国塔维斯托克研究所中的同事。

2观点:社会技术系统学派认为,组织既是一个社会系统,又是一个技术系统,并非常强调技术系统的重要性,认为技术系统是组织同环境进行联系的中介。

社会技术系统学派概述社会技术系统学派(the sociotechnical systems approach) 是在社会系统学派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形成的。企业中的技术系统(如机器设备和采掘方法)对社会系统有很大的影响。个人态度和群体行为都受到人们在其中工作的技术系统的重大影响。

企业中的技术系统(如机器设备和采掘方法)对社会系统有很大的影响。个人态度和群体行为都受到人们在其中工作的技术系统的重大影响。

因此,必须把企业中的社会系统同技术系统结合起来考虑,而管理者的一项主要任务就是要确保这两个系统相互协调。

3优点:这个学派虽然也没有研究到管理的全部理论,但却首次把组织作为一个社会系统和

技术系统综合起来考虑,可以说是填补了管理理论的一个空白,并且对管理实践也是很有意义的。

十一.经理角色学派

1代表人物::亨利·明茨伯格

2发展:乔兰(Choran)他用结构分析的方法对三个小公司的总经理所担任的各种角色进行了研究,并于1969年出版了和小公司的经理》一书。

科斯廷(Costin)他对200个中层经理所担任的各种角色进行了研究,并于1970年出版了《工商业和政府中的管理轮廓》一书。

英国的贝克斯(John Bex)他于1971年9月在英国运筹学学会召开的大会上宣读了《对变动环境中的经理角色的某些观察》一文。

萨尔宾(Sarbin)和艾伦(Alien)。他们于1968年发表了《角色理论》一文。

托马斯(Thomas)和比德尔(Biddle)。他们于1966年出版了《角色理论:概念和研究》一书。

明茨伯格根据他自己和别人对经理实际活动的研究,认为经理扮演着10种角色;

3观点:该学派对经理工作的特点、所担任的角色、工作目标及经理职务类型的划分,影响经理工作的因素以及提高经理工作效率等重点问题进行了考察与研究。他们采用日记的方法对经理的工作活动进行系统的观察和记载,在观察的过程之中及观察结束以后对经理的工作内容进行分类。明茨伯格的研究内容包括对企业里高级和中级经理工作日记的研究,对街头团伙头目、医院行政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的持续观察,对美国总统工作记录的分析,对车间主任的活动进行的典型调查,对高级经理的工作结构所进行的调查。通过对搜集的材料进行总结,然后得出规律性的东西。特点明茨伯格认为经理有以下特点:大量的工作,始终不懈的步调;工作活动具有简短性、多样性、琐碎性;把现实的活动放在优先地位;爱用口头交谈方式;处在他的组织与联络网之间。

4缺陷:但是,经理角色学派对管理职能的归纳仍然是有问题的。首先,经理角色学派其得出的管理十种角色靠归纳得出,对管理者的调查由于数量较少而受到怀疑;其次,明茨伯格所得出的管理行为是否包含了所有的管理行为很值得怀疑。孔茨对此作了如下评说:但是,明兹伯格所归纳的那些作用是不完整的。对在那里,人们找不到无疑是重要的管理活动如建立组织,选拔和奖励管理者,以及决定主要的策略等。删去了这些内容会使人怀疑在他的实例中的管理者是否是真正有效的经理。

5优点:经理角色理论是在现代企业组织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在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以后经理成为一种职业的产物。该理论不仅对人们理解经理人的角色、工作性质、职能、经理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对如何提高经理工作效率,尤其是对改革中国传统的经营管理体制(如激励机制、监控机制、决策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由于经理工作极为重要,权力又非常之大,其行为的影响又非常深远,因此如何建立既不影响经理发挥职能,又能有效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同时又能约束其滥用职权的制度,就是中国目前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当务之急。过去的经验表明,人们旧的管理体制中对经理的复杂角色欠缺全面的考虑,因此经理的角色未能得到充分地发挥。经理角色理论为人们在这方面的改革提供比较好的理论。

孔茨 西方管理理论11学派

1980年孔茨又指出西方的管理理论已经发展到11个学派: 经验案例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数学(管理科学)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权变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经营管理(管理过程或管理职能)学派。 1、经验案例学派:代表人物:戴尔 主要观点:分析经验来研究管理,其基本立足点是比较。反对管理学中的“普遍原则”,戴尔认为,那种试图建立起管理学普遍原理的著作忽视了具体各别的实际情况,严重脱离了实际,他不认为管理是科学,而强调管理是一门艺术。 2、人际关系学派:代表人物:梅奥 主要观点:①工人是“社会人”。人是独特的社会结构,只有使自己完全投入集体中,才能实现彻底的自由。所以必须从人的社会和心理方面来合理组织和治理,以保持稳定和协调。 ②企业中既存在正式组织,又存在“非正式组织”。他认为,正式组织以效率逻辑为其行动标准,而非正式组织以感情逻辑为行动标准。因此,非正式组织的存在既有利又有弊。对于治理人员来说,要充分熟悉到非正式组织的作用,注重在正式组织的效率逻辑与非正式组织的感情逻辑之间搞好平衡,以便使治理人员之间、工人与工人之间、治理人员与工人之间相互协作,保持良好的气氛,共同提高劳动生产率 ③新型的领导在于通过对职工“满足度”的增加,来提高工人的士气。梅奥认为,生产率的升降主要取决于工人的士气,即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协作精神;而士气的高低则取决于工人对社会因素非凡是人群关系的满足程度。满足度越高,士气也越高,生产效率也越高。 3、群体行为学派:代表人物:麦格雷戈 主要观点:麦格雷戈是承继了梅奥传统而又有创造性发展的后起之秀。如果说,人际关系学派以心理学为基础,那么群体行为学派则以社会学为基础。所以,群体行为学派更偏重于组织,也更接近于管理。二者的重合,主要表现在社会心理学方面。组织行为学的迅猛发展,显示了群体行为学派对管理的贡献 4、社会协作系统学派:巴纳德-西蒙理论” 这个学派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关于协作系统的创见。孔茨认为,巴纳德的思想实质是社会学的,他把所有的合作群体都叫做“组织”,并力图弄清组织内的文化关系以及这种关系网络的系统性质。这一组织概念同管理学中其他学者所说的组织概念很不一样。西蒙则在理性阐释和行为解读方面对这一学派进一步展开。按照这一学派的解释,管理等于人类的社会协作。当然,这个学派的观点还有内部的细微差异,比如,西蒙和马奇强调正式组织,而其他学者则扩及到人类协作关系的所有方面。 5、社会技术系统学派:英国学者特里斯特(Eric L. Trist)以及由他主持的塔维斯托克研究所(Tavistock Institute of Human Relations)创立了这一学派。 他们既重视人的社会关系,也重视技术对人员的影响。他们通过对英国煤矿中的班组作业和自动掘进机作业的比较研究,讨论技术因素的重要性。根据他们的研究,企业中的技术系统会对社会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个体态度和群体行为都会受到技术系统的限制。但是,他们并不是技术至上者,而是给予人员的社会关系以同等重视,强调技术系统与社会系统的互动关系。

管理学第十一版Chapter2 (1)

Chapter2 Management Yesterday and Today Historical Background of Management Ancient Management(古代的管理) Egypt (pyramids) and China (Great Wall) Venetians (floating warship assembly lines) Adam Smith(亚当.斯密)Published “The Wealth of Nations” in 1776 Advocated the division of labor (job specialization) to increase the productivity of workers提倡劳动分工(工作专业化)以提高劳动者的劳动生产率 Industrial Revolution(工业革命)Substituted machine power for human labor Created large organizations in need of management创建出需要管理的大型组织Development of Major Management Theories主要管理理论的发展 古典方法Scientific Management(科学管理) General Administrative Theory(一般行政管理) 定量方法Quantitative Management(定量管理) 行为方法Organizational Behavior(组织行为) 当代方法Systems Approach(系统方法) Contingency Approach(情境方法) 1.Scientific Management科学管理 Fredrick Winslow Taylor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

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

《管理学》 第11版 罗宾斯 Sail 我是2014年参加的浙财会计学学硕考试,在考研的路上,也经过了许多波折坎坷,但总是告诉自己,前面就是光明。时间在不断流逝,我们的心是否还依旧平稳,不管如何,希望大家一定要坚持下去,不要让自己后悔,有一段话,献给在考研路上努力奋斗着的童鞋们:贵在主动,重在过程,有心有序,有度有恒,求实求真,躬身力行。我希望在你们挥汗奋斗的日子里,我能够带给你们一定的光明和正能量,相信自己,坚强地走下去。加油! A Blueprint for Achievement Practice while others are complaining. Believe while others are doubting. Plan while others are playing. Study while others are sleeping. Decide while others are delaying. Prepare while others are daydreaming. Begin while others are procrastinating. Work while others are waiting. Save while others are wasting. Listen while others are talking. Smile while others are frowning. Compliment while others are criticizing.

Persist while others are quitting. Progress while others are lagging behind. Then, you will succeed while others are failing. 目录 第一篇管理导论 2 第1章管理与组织领导 2 1.1管理者为什么对组织很重要? 2 1.2谁是管理者以及他们在那里工作? 2 1.3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 2 1.4重新塑造和重新定义管理者工作的因素 4 1.5 学习管理的价值所在 4 第2章理解管理的情境:约束和挑战 5 2.1 根据管理万能论和管理象征论来比较管理者的行为 5 2.2 描述管理者在当今的外部环境中面临的约束和挑战 5 2.3 讨论组织文化的特征和重要性(2008简述1、如何评价一个组织的文化?) 6 2.4 描述当代的一些组织文化事项 8 第二篇综合的管理问题 9

11个管理学派

十一个管理学派 概述: 管理世界在不断发生变化,每天都有新的管理问题和管理理论出现,对管理的本质的认识会直接决定一个管理者的管理风格并影响其管理效果。哈罗德?孔茨是当代最著名的管理学家之一,他把管理提升到了一个艺术的高度,将管理定义为“通过他人完成任务的机能”。哈罗德?孔茨在1980年5卷2号《管理学会评论》上发表了《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一文,认为此时的管理学主要学派已经达到十一个,即经验学派、人际关系学派、群体行为学派、社会协作系统学派、社会技术系统学派、决策理论学派、系统学派、管理科学学派、权变理论学派、经理角色学派、管理过程学派。孔茨的这篇文章,和他1961年12月发表的《管理理论的丛林》,一般被看作对管理学体系较全面的概括。《再论管理理论的丛林》是孔茨在完成《管理理论的丛林》的19年后,观察异彩纷呈的管理学派,指出了更加繁荣茂盛的“管理丛林”。细细品味“管理理论的丛林”,慢慢体会名家流派的经典思想,绝对是一种能够带来满足感与成就感的心灵享受。 一、管理过程学派 1、代表人物: ⑴.法约尔。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代表作《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标志着一般管理理论的形成。 ⑵.詹姆斯?穆尼;美国高级管理人员和管理学家。其主要著作是《组织原理》 ⑶.拉尔夫?戴维斯,美国管理学家和一些大公司的顾问。1916年在科内尔大学获机械工程学位。他比较强调管理哲学的重要性,认为只有管理哲学才能为企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依据。其主要著作有《工厂组织和管理原则》《采购和储存》《组织和系统中的一些基本考虑》《企业组织和作业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原理》《高层管理的基本原理》《工业组织和管理》《管理哲学》等。 ⑷.哈罗德?孔茨;美国管理学家,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早年于美国耶鲁大学获博士学位。以后在美欧各国讲授管理学,并在美国、荷兰、日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知识

●运营管理的角色 运营管理:把各种资源转化为成品和效劳的转换过程 运营管理对组织和管理者都非常重要:它涵盖效劳业和制造业;它对有效率、有效果地管理消费率至关重要;它对组织在竞争中获得成功发挥着战略性的作用。 ●效劳和制造 制造型组织:消费有形的物质产品的组织 效劳型组织:以效劳的形式消费非物质产出的组织 ●对消费率的管理 消费率 —产品或效劳的总产出除以创造该总产出所需的投入 —由人员变量和运营变量组合而成 消费率进步所带来的利益 —经济增长和开展 —获得更高的工资和利润而不导致通货膨胀 —由于更低的本钱而增强竞争才能 ●运营管理的战略角色 如今制造业起源于100多年前的美国 二战后,美国制造商主要关注于其他职能领域,而不是制造领域 到20世纪70年代末时,外国竞争者对制造技术进展了整合,正在消费物美价廉的产品 美国制造商做出了应对:投入巨资来改进制造技术,对组织进展重组,在战略规划中包含对消费的要求 ●采用价值链管理来施行运营管理 价值:顾客愿意放弃资源〔通常是金钱〕来换取的产品或效劳的性能特征、特性、属性以及其他任何方面 价值链:整个组织在从原材料到成品的每个步骤中依次可以增加价值的工作活动集合 价值链管理:沿着整个价值链来有序管理各种工作活动和信息的完好过程 ●价值链管理 价值链管理的要求 ·协调与协作 ·对信息技术的投资 ·组织过程的变革 ·指导层的支持 ·灵敏的工作岗位以及适应才能强的优秀员工 ·可以提供支持的组织文化和态度 ●价值链战略 组织过程:组织完成其工作的方式 ●价值链管理面临的障碍 组织障碍 ·回绝或不愿意分享信息 ·不愿意改变现状 ·对工作保障的担忧

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总结

罗宾斯《管理学》第11版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管理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时代的不确定性需要管理者的管理技能和能力;管理者对工 作的顺利完成至关重要;管理者对组织举足轻重。 管理者通过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活动以达到组织目标. 基层—中层—高层管理者 组织是对人员的一种精心安排,以实现某个特定目标。 管理是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活动,从而使他们有效率,有效果地完成工作. 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正确地做事) 效果是指完成工作活动以实现组织的目标。(做正确的事) 三种描述管理者做什么的方法:职能、角色、技能。 管理职能: 亨利。法约尔——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当今本教材-—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明茨伯格的管理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信息传递角色(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决策制定角色(企业家、混乱驾驭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卡茨关于管理技能的理论: 技术技能、人际技能、概念技能 管理者面临的变化:数字化、对组织和管理伦理的更多强调、更激烈的竞争、不断变化的安 全威胁;顾客重要性的提升、创新重要性的提升、可持续性重要性的提升。 为什么学管理?管理的普遍性;工作的现实;管理者的回报。 附加模块——管理史 亚当.斯密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了劳动分工/工作专业化。 管理方法的四个时期:古典方法(科学管理,一般管理)——定量方法—-行为方法(早期 倡导者,霍桑研究,组织行为)—-当代方法(系统方法,权变方法) 科学管理——弗雷德里克。泰勒以及弗兰克.吉尔布雷斯和莉莲。吉尔布雷斯 科学管理——使用科学的方法来确定一种完成工作的“最佳方法”。 泰勒——生铁块搬运实验,砌砖实验 吉尔布雷斯夫妇——测微计时表的发明 一般管理理论——更多地关注管理者做什么以及什么构成了良好的管理行为. 法约尔—-管理职能,14条管理原则 马克思.韦伯——德国社会学家,认为理想的组织类型是官僚行政组织——一种以劳动分工、定义清晰的等级制、详细的规章制度以及非个人的关系为特征的组织形式。 组织行为学—-对工作中的人的行为进行研究的研究领域。 早期倡导者(人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罗伯特.欧文、雨果.芒斯特博格、玛丽.福莱特、 切斯特。巴纳德。 霍桑实验—-社会规范或群体标准是个体工作行为的主要决定因素。提出了人在组织中的作用。 定量管理—-采用定量技术来改进决策。(管理科学) 定量方法——统计学、优化模型、信息模型和计算机模拟运用于管理活动. 全面质量管理——专注于持续改进以及对顾客的希望和需求作出回应。 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当管理者协调自己组织中各个部分的工作活动时,他们需 要确保所有这些部分都在共同努力,以使组织的目标得以实现.系统方法意味着组织的某个 部分的决策和行为将会影响组织的其他部分。系统方法认识到组织并不是自给自足的。

(完整版)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14章知识

●组织行为学 行为:人们的活动 组织行为学:研究人们在工作中的活动 ●组织行为学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目标是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 在解释、预测和影响行为时,我们尤其关注六种重要行为: ·员工生产率:效率和效果的一种绩效测量工具。 ·缺勤:没有在工作岗位上工作。 ·离职:自愿或非自愿地永远退出某个组织。 ·组织公民行为:一种并不属于员工正式工作要求但可以促进组织有效运行的自愿行为。 ·工作满意度:员工对自己工作所持的总体态度。 ·工作场所不当行为:员工实施的可能会对组织或组织成员产生产生伤害的故意行为。 ●态度和工作绩效 态度:对物体、人物或事件的评价性陈述。 ·态度由三种成分构成:认知成分、感情成分、行为成分。 认识成分:个体所持有的信念、观点、知识或信息。 情感成分: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 行为成分:个体以某种特定方式对某人或某事采取行动的意向。 ●工作投入和组织承诺 工作投入:员工认同自己的工作、积极参与工作以及重视工作绩效的程度。 组织承诺:员工认同所在组织及其目标并愿意留在该组织中的程度。 组织支持感:员工对组织多么重视他们的贡献并关心他们切身利益的总体看法。 ●员工敬业度 员工敬业度:员工关心和热情对待自己的工作,并且对工作感到满意的程度。 敬业度高的员工对自己的工作满怀激情,而且工作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 ●认知失调理论 认知失调:态度之间或者态度与行为之间的不协调或不一致。 该理论指出,我们为减少失调而付出的努力程度取决于三件事情:

(1)造成这次失调的那些因素的重要性 (2)个体认为自己对这些因素的影响程度 (3)这次失调所包含的奖赏 ●态度调查 态度调查:向员工提出一系列陈述或问题来了解员工如何看待自己的工作、工作群体、上司或组织。 ●人格 人格:个体情感模式、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的独特组合。这些模式会影响该个体如何应对各种情况以及其他人互动。 两种最著名的方法: (1)迈尔斯—布瑞格斯类型指标 ·外向型(E)vs内向型(I) ·领悟型(S)vs直觉型(F) ·思维型(T)vs情感型(F) ·判断型(J)vs感知型(P) (2)五大人格模型 ①外倾性:个体喜爱交际、健谈、果断以及善于和他人相处的程度。 ②随和性:个体性情随和、乐于合作和值得信任的程度。 ③尽责性:个体值得信赖、承担责任、言行一致和以成就为导向的程度。 ④情绪稳定性:个体平静、热情、有安全感(积极的)或者紧张、焦虑、沮丧和缺乏安全感(消极的)的程度。 ⑤开放性:个体聪明、兴趣广泛、富有想象力和好奇心以及具有艺术敏感性的程度。 ●其他有关人格的见解 控制点:内控型—这些人认为自己掌控自己的命运;外控型—这些人认为自己的生活是由外部因素控制的 马基雅维利主义:在马基雅维利主义维度上得分高的个体注重实效,于他人保持情感距离,而且认为结果可以证明手段的正当性。 自尊:人们喜爱或不喜爱自己的程度各有不同。 自我监控:根据外部情境因素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 冒险:在承担会规避风险方面,人们有着不同的倾向性,而这种差异会影响到管理者花多长时间来制定一项决策以及在做出选择之前需要获得多少信息。 ●其他一些人格特质 主动型人格:他们能够发现机会、表现出主动性以及采取行动,直到发生有意义的变化。 心理弹性:个体克服挑战并将之转化为机遇的能力。 ●情绪和情绪智力 情绪:是对某人或某事的强烈感受。

管理学11派简要知识讲解

企业经济管理十一个学派 一·古典学派(管理过程学派) 1代表人物:古典管理理论的创始人之一法约尔。美国的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 2主要观点: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他们把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应该分析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一些基础性的原理,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有了管理理论,就可以通过研究,通过对原理的实验,通过传授管理过程中包含的基本原则,改进管理的实践。 3优点:相对于其他学派而言,它是最为系统的学派。他们首先从确定管理人员的管理职能入手,并将此作为他们理论的核心结构。管理过程学派认为管理存在着一些普通运用的原则,这些原则是可以运用科学方法发现的。管理的原则如同灯塔—样,能使人们在管理活动中辨明方向。 4缺点:不能适用所有组织管理过程学派所归纳出的管理职能不能适用所有的组织。对静态的、稳定的生产环境较为合适,而对动态多变的生产环境难以应用。 二·行为学派(人际关系学派) 1代表人物:斯金纳、梅奥、马斯洛、麦格雷戈、卢因、穆顿等。 2主要观点:这个学派认为,既然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对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这个学派把有关的社会科学原有的或新近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和人群内部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品性动态一直到文化关系,无所不涉及。这个学派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认为在人们为实现其目标而结成团体一起工作时,他们应该互相了解。 3优点:研究的重点只是组织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人际关系强调的是行为个体相互之间的关系,并没有研究行为个体与组织之间的关系协调问题。 4缺点: 三.社会系统学派 1代表人物::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切斯特·巴纳德 2主要观点: 组织是一个是由个人组成的协作系统,个人只有在一定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关系下,同他人协作才能发挥作用。组织作为一个协作系统都包含三个基本要素:能够互相进行信息交流的人们;这些人们愿意做出贡献;实现一个共同目的。因此,—个组织的要素是:信息交流;作贡献的意愿;共同的目的。 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所组成的协作系统,管理者应在这个系统中处于相互联系的中心,并致力于获得有效协作所必需的协调,因此,经理人员要招募和选择那些能为组织目标的实现而做出最好贡献并能协调地工作在一起的人员。 3评价:巴纳德的组织理论是他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他对组织的定义提出了同传统的管理理论截然不同的观点。他首先指出组织是一个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人组成的协作系统,在这里,巴纳德采用了与传统的组织理论不同的定义方式,传统的组织理论认为组织就是人的集合体。例如,一个医院,就是医生与病人的集合体等。由此可见,传统的组织概念还停留在对组织的表象和功能的表述上,并没有抓住组织的本质进行深入的研究。而巴纳德不是从组织结构的角度,而是从行为的角度对组织下定义。巴纳德把组织看成是一个协作的系统。 四.决策理论学派 1主要代表人物:西蒙、詹姆斯·马奇

(完整版)管理学派分类

管理学派分类 管理科学学派 管理科学学派又称数理学派或运筹学派,是二战之后在泰罗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学者伯法(E. S. Buffa),其代表作为《现代生产管理》。 管理科学学派主要是运用各种数学方法对管理进行定量分析。管理的计划、组织、控制和决策等几个方面都可以用数学符号和公式进行合乎逻辑的计算和分析,求出最优的解决方案。主张减少决策的个人艺术成分和主观随意性,依靠建立一套决策程序和数学模型以增加决策的客观性和科学性。决策的过程就是建立和运用数学模型的过程。由于计算机在处理大量数据和信息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使用计算机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管理的效率。 该学派主张,管理就是制定和运用数学模型与程序的系统,即用数学符号和数学关系式表示计划、组织和控制等活动,通过定量分析,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数量上的依据,以达到组织的目标。他们认为,管理科学就是制定用于管理决策的数学和统计模型,并将这些模型通过电子计算机应用于管理实践中。 5 ※<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又称管理职能学派,是孔茨和西里尔·奥唐奈首先提出的。这一理论是在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法约尔将管理活动分为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大管理职能,孔茨和奥唐奈在仔细研究这些管理职能的基础上,将管理职能分为计划、组织、人事、领导和控制五项,而把协调作为管理的本质,作为五项职能有效综合运用的结果。孔茨利用这些管理职能对管理理论进行分析、研究和阐述,最终得以建立起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特点是将管理理论同管理人员所执行的管理职能,也就是管理人员所从事的工作联系起来。他们认为,无论组织的性质多么不同,组织所处的环境有多么不同,但管理人员所从事的管理职能却是相同的,管理活动的过程就是管理的职能逐步展开和实现的过程。因此,管理过程学派把管理的职能作为研究的对象,他们先把管理的工作划分为若干职能,然后对这些职能进行研究,阐明每项职能的性质、特点和重要性,论述实现这些职能的原则和方法。 该学派对后世影响很大,许多管理学教科书的内容都是按照该学派的理论架构编排的,另外,该学派确定的管理职能和管理原则,为训练管理人员提供了基础。 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是美国著名的管理学家,西方管理思想发展史上管理过程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管理学》是孔茨与奥唐奈合著的一部著名的管理学著作,是西方管理过程学派的代表作之一。这本书也奠定了孔茨作为管理过程学派代表人物的学术地位。

罗宾斯管理学11版第五章小结

一What Is Social Responsibility? 1 Two Views of Social Responsibility ·The Classical View:Management’s only social responsibility is to maximize profits (create a financial return) by operating the business in the best interests of the stockholders (owners of the corporation).管理的唯一的社会责任是经营业务的股东(公司的所有者)的最佳利益,以最大限度地利润(创造一个财务回报)。 ·The Socioeconomic View:Management’s social responsibility goes beyond making profits to include protecting and improving society’s welfare.管理的社会责任是超越利润,包括保护和改善社会的福利。 2 From Obligation to Responsiveness to Responsibility Social Obligation (社会契约/社会义务):The obligation of a business to meet its economic and legal responsibilities and nothing more. 一个企业的义务,以满足其经济和法律责任,并没有更多的。 Social Responsiveness (社会响应):When a firm engages in social actions in response to some popular social need. 当一个企业在社会行动中从事一些社会的需求。 Social Responsibility(社会责任):A business’s intention, beyond its legal and economic obligations, to do the right things and act in ways that are good for society. 一个企业的意图,超越它的法律和经济责任,做正确的事情,并采取行动的方式,对社会有益。 3 Should Organizations be Socially Involved?

管理学流派

管理学流派 1.古典学派(17世纪中叶~19世纪初) 背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和成长阶段 代表人物:泰勒,法约尔,韦伯 著作:《科学管理原理》,《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社会和经济组织的理论》 观点:科学管理理论,一般管理理论,组织理论 贡献:古典管理理论确立了管理学是一门科学,建立了一套有关管理理论的原理、原则、方法等理论。古典管理学家同时也建立了有关的组织理论。古典管理理论为后来的行为科学和现代管理学派奠定了管理学理论的基础,当代许多管理技术与管理方法皆来源于古典的管理理论。 局限:古典管理理论基于当时的社会环境,对人性的研究没有深入进行,对人性的探索仅仅停留在“经济人”的范畴之内。古典管理理论对组织的理解是静态的,没有认识到组织的本质。古典管理理论的着重点是组织系统的内部,而对企业外部环境对组织系统的影响考虑得就非常少。 2.行为学派(开始于20年代末、30年代初) 代表人物:梅奥、马斯洛、麦格雷戈、卢因以及穆顿 著作:《人类动机的理论》,《工作的激励因素》 观点:从人的需要、欲望、动机、目的等心理因素的角度研究人的行为规律,特别是研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集体之间的关系,并借助于这种规律性的认识来预测和控制人的行为,以实现提高工作效率,达成组织的目标。包括关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领导行为的研究。 贡献: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对象重心的转变 行为科学引起了管理的方法的转变 局限:整个实验过程中,研究者一方面受到实验室中受控实验的需要束缚;另一方面受到正在进行中的实际经验的束缚,尤其是主观愿望的先入为主的影响。 此外,行为科学研究的对象是人,它告诉了我们对人管理时应采取什么行为,但在管理中被管理者的对象不仅仅是人,只对人进行研究的管理显然是不完善的,除了人性行为以外,还应有某些技术方面的知识。如果没有这些因素,管理人员即使有了行为知识,也将无法应用,这正是行为学派的缺陷。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是一本经典的管 理学教材,涵盖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经典 理论、实践案例等内容。本书共分为16章,包括管理与组织、领导、决策等多个方面。 在本书中,作者通过丰富的案例分析和实践 经验,使得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管理 学中的知识。 一、管理学的基本概念 本书首先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管理、组织、领导等。其中,管理被定义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组织中的人和其他资产,以达到所确定的目标。组织则被定义为 为实现特定目标而组合在一起的人员和资源 的集合体。领导则是指通过影响和激励员工

来达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些基本概念的理解是管理学学习的基石。 二、领导的重要性和类型 领导在组织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书介绍了领导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各种类型的领导。针对不同的组织环境和文化,领导的类型也不同。本书主要介绍了传统领导、情境领导、认知领导等类型,并对这些类型的特点进行了详细介绍。同时,作者还通过各种案例分析和实践经验,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领导理论。 三、企业决策 企业决策是组织中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本书

涵盖了关于企业决策的多个主题,包括决策 过程、决策者的行为和决策风险等。在决策 过程中,作者介绍了决策者所面临的各种选 择和决策过程中的障碍。同时,本书还强调 了科学决策在企业中的重要性,包括运用数 据分析和模型预测等方法。 四、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是组织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本书 涵盖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多个方面,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管理、员工关系等。在这些方面,作者提供了许多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帮助 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

11个管理学派的观点

11个管理学派的观点 11个管理学派的观点大致如下: (一)管理过程学派。 他们把管理看作是在组织中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完成工作的过程。应该分析这一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一些基础性的原理,并由此形成一种管理理论。有了管理理论,就可以通过研究,通过对原理的实验,通过传授管理过程中包含的基本原则,改进管理的实践。管理过程学派的创始人是法约尔。这个学派把它的管理理论建立在以下7条基本信念的基础上: (1)管理是一个过程,可以通过分析管理人员的职能从理性上很好地加以剖析。 (2)可以从管理经验中总结出一些基本道理或规律。这些就是管理原理。它们对认识和改进管理工作能起一种说明和启示的作用。 (3)可以围绕这些基本原理开展有益的研究,以确定其实际效用,增大其在实际中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4)这些原理只要还没有被证明为不正确或被修正,就可以为形成一种有用的管理理论提供若干要素。 (5)就像医学和工程学那样,管理是一种可以依靠原理的启发而加以改进的技能 (6)即使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背离了管理原理而造成损失,但管理学中的原理,如同生物学和物理学中的原理 --样,仍然是可靠的。 (7)尽管管理人员的环境和任务受到文化、物理、生物等方面的影响,但管理理论并不需要把所有的知识都包括进来才能起一种科学基础或理论基础的作用。 (二)人际关系学派。 这一学派是从60年代的人类行为学派演变来的。这个学派认为,既然管理是通过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完成工作,那么,对管理学的研究就必须围绕人际关系这个核心来进行。这个学派把有关的社会科学原有的或新近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用来研究人与人之间和人群内部的各种现象,从个人的品性动态一直到文化关系,无所不涉及。这个学派注重管理中"人"的因素,认为在人们为实现其目标而结成团体一起工作时,他们应该互相了解。 (三)群体行为学派。 这一学派是从人类行为学派中分化出来的,因此同人际关系学派关系密切,甚至易于混同。但它关心的主要是群体中人的行为,而不是人际关系。它以社会学、人类学和社会心理学为基础,而不以个人心理学为基础。它着重研究各种群体行为方式。从小群体的文化和行为方式,到大群体的

罗宾斯管理学11版第三章小结

一.What’s Your Global Perspective? 1 Parochialism (狭隘主义) Is viewing the world solely through its own eyes and perspectives. Is not recognizing that others have different ways of living and working. Is a significant obstacle for managers working in a global business world. Is falling into the trap of ignoring others’values and customs and rigidly applying an attitude of “ours is better than theirs”to foreign cultures. 只是透过自己的眼睛和观点看世界。不承认其他人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是管理者在全球商业世界中工作的一个重大障碍.被忽视他人的价值观和风俗习惯的陷阱,严格地运用“我们的态度比他们的”对外国文化更为好。 2 Adopting a Global Perspective Ethnocentric Attitude (民族中心论):The parochialistic belief that the best work approaches and practices are those of the home country. Polycentric Attitude (多国中心论):The view that the managers in the host country know the best work approaches and practices for running their business. Geocentric Attitude (全球中心论):A world-oriented view that focuses on using the best approaches and people from around the globe. 种族中心主义的态度:那最好的工作方式和惯例是国内parochialistic信仰。多中心的态度:认为东道国的管理人员知道的最好的工作方式和实践运行他们的业务。地心的态度:一个面向世界的观点,以最好的方法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 二.Understanding the Global Environment 1 Regional Trading Agreements区域贸易协定 ·The European Union (EU)欧盟 ·Economic and monetary union经济和货币联盟(Euro欧元) ·North American Free Trade Agreement (NAFT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U.S.-Central America Free Trade Agreement (CAFTA)美国中部的美国自由贸易协定 ·Free Trade Area of the Americas (FTAA)美洲自由贸易区 ·Southern Cone Common Market南锥共同市场(Mercosur) ·Association of Southeast Asian Nations(ASEAN)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 ·African Union(AU)非洲联盟 ·South Asian Association for Regional Cooperation (SAARC)南亚区域合作协会 ·East African Community(EAC)东非共同体 2 Global Trade Mechanisms全球贸易机制

管理学罗宾斯(第11版)第18章知识

●什么是控制? 控制:监控、比较和纠正工作绩效的过程 控制的目的:确保各项活动圆满完成并实现目标 ●控制为什么重要? 作为管理职能的最后一个环节: 计划--控制让管理者了解自己的目标和方案是否合适以及接下来需要采取哪些行动员工授权--控制系统能够对员工绩效提供相关信息和反馈 保护工作场所--控制能够提高工作场所的安全,并且减少对工作场所的干扰 ●什么是控制过程? 控制过程(control process)是一个3步骤过程: 1.测量实际绩效 2.将实际绩效与某项标准进行比较 3.采取管理行动来纠正偏差或调整不合适的标准 ●测量:测量什么和如何测量 信息来源(如何测量) -个人观察-统计报告-口头汇报-书面报告 控制标准(测量什么) -员工·满意度·离职率·缺勤率 -预算·成本·产出·销售额 ●测量:测量什么和如何测量 确定实际绩效与标准之间的偏差程度 偏差范围:实际绩效与标准之间可接受的偏差程度

●采取管理行动 直接纠正行动:立即纠正问题以使绩效回到正确轨道上 彻底纠正行动:首先探察绩效偏差是如何产生的以及为什么会产生,然后再纠正产生偏差的根源。 ●控制中的管理决策 ●什么是组织绩效? 绩效:一项活动的最终结果 组织绩效:一个组织中所有工作活动的累积结果 ●组织绩效的测量 生产率:产品或服务的总产出除以产生这些产出的总投入 组织效力:对组织目标的合适程度及被实现程度的测量 ●控制的类型 前馈控制:在一项实际行动开始之前进行的控制 同期控制:在一项工作活动进行期间进行的控制 走动式管理:管理者在工作现场直接与员工交流和互动 反馈控制:某项活动完成之后实施的控制 ●财务控制 传统的控制 —比率分析 ·流动性 ·杠杆 ·活动性 ·收益率 —预算分析 ·定量标准 ·偏差

十一个管理学派概述

十一个管理学派概述

一、经验学派。 1.代表人物 彼得•德鲁克,著名管理学家,被誉为现代管理学之父,出生于维也纳。德鲁克于1954年出版《管理实践》一书,从此将管理学开创成为一门学科,同时提出了“目标管理”的概念。主要作品有《管理实践》、《管理——任务、责任、实践》等。 欧内斯特•戴尔,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经验主义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出生于德国北部的海港城市汉堡,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他在英国的剑桥大学攻读经济学,获得工商管理学士学位,后在耶鲁大学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主要著作有《伟大的组织者》(1960年)、《组织中的参谋工作》、《企业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等。在1960年出版的《伟大的组织者》一书中断然反对存在着有关组织和管理的“普遍原则”,主张用比较的方法对大企业的管理经验进行研究。

艾尔福雷德•斯隆,美国高级经理人员、企业家。长期担任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总裁(和董事长,事业部管理体制的首创人之一。斯隆最大的贡献就是设计出了一种组织模式,使集权和分权在当时的条件下得到较好的平衡。他把通用汽车公司按产品划分为21个事业部、分属4个副总裁领导。有关全公司的大政方针,如财务控制、重要领导人员的任免、长期计划、重要研究项目的决定等,由公司总部掌握;其他具体业务则完全由各事业部负责。 2.主要观点 该流派的成员通常借助案例来分析经验,以此来研究管理。这种观点建立在这样的假设之上,即:学生和实践者通过研究那些在不同案例中管理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将会理解管理领域,甚至知道怎样进行有效管理。 1 .管理只同生产商品和提供各种经济服务的工商企业有关。管理学由管理一个工商企业的理论和实际的各种原则组成;管理的技术、能力、经验不能移植并应用到其他机构中去。他说,任何管理工作的基础都不能不是工商管理,因为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