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策略情境教学是当今小学语文教学里最常用的一种方法,受到了广大师生喜爱。李吉林老师创造的小学语文情境教学,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践,具有“形真” “情切”“意愿”“理寓其中”的特点。它的出现,给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使语文教学变为具有魅力、有趣而有意义的活动。

一、运用情境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教育家赞科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而在情境教学模式的探索过程中,我们已经看出了情境教学的效果。

1. 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可利用情境教学法尽力为学生营造一个逼真的学习环境,将教学置于情境中,从情境教起,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一种形象、生动、逼真、极富美感的情景中学习。

2. 有利于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产生细致的情感体验

通过情境教学,使学生如临其境,可见可闻,产生真切感,进而进入了情境。真实的情境,让学生仿佛看到了奇丽的景色、壮观的景象:美丽的颐和园、壮观的钱塘江大潮,一一尽收眼底;仿佛听到了优美的《月光曲》、悠扬的《高山流水》。

3. 情境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成功的教师要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

生的持久兴趣,激励学生不断处于较佳的学习状态之中,情境教学是结合儿童的心理特点进行的,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使知识交流和情感交流顺利进行,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绪,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4. 情境教学可以发展儿童的想象力

情境教学把学生带入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情境之中,使创设的情境深远,情境往往成为学生想象的契机。教师便可根据学生的想象,把文本内容与所展示的、所想象的生活情境联系起来,从而为学生拓宽了想象空间。一句话,情境教学所提供的深远意境,发展了儿童的想象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的策略

在情境教学实践中,我感受到了它所展示的无穷魅力,下面根据情境教学的具体手段,结合自己教学的一些心得来谈谈如何创设教学情境。

1. 联系实际,再现生活情境

中外教育名家的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成为真正的教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应该注重情感体验。回归生活,让课堂与生活紧密相连,是新课程教学的基本特征。例如,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的民族小学》一课,就是一幅生活中的图画,教师在上课伊始创设了以下情境:同学们喜欢我们的校园吗?你最喜欢校园哪里的景色?由于提出来的是孩子们熟悉并喜欢的环境,因此谈论中,学生的学习兴趣被激发了出来,产生了强烈的求知欲,调动了他们积极参与的主动性,这时,教师应抓住契机,因势利导,非常自然地揭

示课题,从而引入课文的学习。

2.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情境,调动多种感官体验这种方式可以让学生运用多种感官来学习。从小学生的心理及思维特点看,直观、形象的教学容易引起他们的兴趣,吸引他们的注意。在低年级的教学中,色彩鲜艳、生动有趣的多媒体课件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对于描写优美景色的课文,我们就可以运用图片、影像、音乐渲染的手段来创设情境,利用直观的形象效果来吸引学生入情入境。如,上《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时,通过制作景色宜人的小兴安岭的四季图片,再配上优美的音乐,学生不但可以通过语言文字来领略美丽的风光,而且有直观的画面,让学生深深陶醉其中。再如,上《月光曲》一课,这首贝多芬的名曲,通过音乐的播放,可以帮助学生想象鞋匠和盲姑娘听了贝多芬的琴声,展开联想的画面。而在古诗的教学中,就更少不了音乐的渲染了,结合诗意配上悠扬的古筝曲来吟诵,感觉穿越了时空,体会诗的意境,更是别有一番味道。在语文教学中,音乐与文学两者结合起来,学生的听觉和视觉就变得更加丰富了。

3. 扮演角色,入情入境地感受为了使教学情境真切地再现在学生面前,教师可指导学生扮演课文角色,让学生站在课文的立场上深入课文。由于学生角色互换,不仅能把教材内容迅速形成意象,而且还能很快地进行理解,体会

情境。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在学生熟读课文之后进行分角色表演,再加上布景和道具,这样的表演是在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上进行的,他们的动作、神情都是根据自己对故事的理解而表现出来的,吸引了全

班的学生,达到了一个课堂的高潮。

4. 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注重亲身感受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这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一条规律,运用实物演示情境正是从这一认识规律出发的。一般知识性课文中涉及的物体,对学生来讲是陌生的,实物一出示,学生便能豁然领悟。如,《爬山虎的脚》一课中,爬山虎的脚是怎么样的呢?它到底又是怎样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呢?课文中虽然有详细的描写,但学生还不能很好地理解,这时老师可让学生先把课文里描写脚的内容读一读、想一想、画一画,再出示爬山虎标本,让学生通过用眼观察、用手触摸,轻而易举就解决了这个难点。

5. 运用语言描绘,强化情境

教学语言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教师往往能强化情境,渲染情境的氛围,使情境展示的形象更加鲜明,并带着情感的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激起学生的情绪,使学生主动地进入到情境中,产生情感体验。就拿《穷人》一课来说,课文内容距离学生的生活较远,难以理解,教学中老师可通过形象的语言描述,把学生带入情境,请看教学第二段的片断——

教师形象地描述着:当安娜听到屋外呼啸的海风时,再也坐不住了。她走出门,来到茫茫的大海边,希望看到丈夫的小船。可是漆

黑的大海上什么也看不到,于是,桑娜又想到那个生病的女邻居西

蒙。说到这儿,我们的视线也随着桑娜的身影移到了西蒙家门口……

这一段形象的描述,一下子抓住了学生的注意,激起了情感。课文中描写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教室里的气氛显得沉静而紧张起来,那一颗颗幼小的心都被悬了起来,情不自禁地和桑娜、西蒙家的命运贴近了。

6. 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把课文内容具体化

借助图画可以再现课文情境,可以把课文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收到“一图穷千言”的效果,我们可以运用简易粉笔画、剪贴画等形式进行。如上《坐井观天》这则寓言时,我是这样运用剪贴画创设情境的,请看片断——

学生自学课文后:

师:这个故事在哪儿发生?

生:这个故事发生在井边。(贴上“井”)

师:故事里有几个角色?他们在哪儿?生:故事里有两个角色,一只小鸟在井边上,一只青蛙在井底。师:请一位同学上来演示一下。

接着请一名学生把小鸟和青蛙贴在相应的位置。

在图画面前,学生看得清楚,感受真切,学生一下就可以把故事里的角色和他们所处的位置弄清楚了。这样一来,学生可以充分地感受形象、生动的故事,从而不由自主地进入情境。

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灵活多样的教学情境,恰当运用

鲜明的图画、生动的录像、活灵活现的投影、美妙的音乐、形象的表

演、绘声绘色的语言、多媒体动画,就能创设出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引发学生的共鸣,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同时,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增强课堂教学效果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