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机双闭环(电流环、转速环)调速系统非线性分析

直流电机双闭环(电流环、转速环)调速系统非线性分析
直流电机双闭环(电流环、转速环)调速系统非线性分析

摘要:本文采用工程设计方法对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进行辅助设计,构建了此系统的结构框架与数学模型,选择PI调节器对系统进行控制,并用非线性控制理论对控制效果进行了分析,使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趋于完善、合理。

关键词:双闭环系统直流调速PI调节器数学模型

一、系统背景介绍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是把电能转换成机械能的转置,它被广泛地应用于一般生产机械需要动力的场合,也被广泛应用于精密机械等需要高性能电气传动的设备中,用以控制位置,速度,加速度,压力,张力和转矩等。许多生产机械要求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速度的平滑调节,并且要求具有良好的稳态、动态性能。而直流调速系统宜于在大范围内平滑调速、静差率小、稳定性好以及具有良好的动态性能,在高性能的拖动技术领域中,相当长时期内几乎都采用直流电力拖动系统。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是直流调速控制系统中发展得最为成熟,应用非常广泛的电力传动系统。

二、系统概述

直流电机双闭环(电流环、转速环)调速系统是一种当前应用广泛,经济,适用的电力传动系统。它具有动态响应快、抗干扰能力强优点。我们知道反馈闭环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抗扰性能,它对于被反馈环的前向通道上的一切扰动作用都能有效的加以抑制。采用转速负反馈和PI调节器的单闭环调速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条件下实现转速无静差。但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例如要求起制动、突加负载动态速降小等等,单闭环系统就难以满足要求。这主要是因为在单闭环系统中不能完全按照需要来控制动态过程的电流或转矩。在单闭环系统中,只有电流截至负反馈环节是专门用来控制电流的。但它只是在超过临界电流值以后,强烈的负反馈作用限制电流得冲击,并不能很理想的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希望在电机最大电流受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电机的允许过载能力,最好是在过度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转矩)为允许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尽可能用最大的加速度起动,到达稳定转速后,又让电流立即降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这时,启动电流成方波形,而转速是线性增长的。这是在最大电流(转矩)的条件下调速系统所能得到的最快的起动过程。

实际上,由于主电路电感的作用,电流不能突跳,为了实现在允许条件下最快启动,关键是要获得一段使电流保持为最大值得恒流过程,按照反馈控制规律,电流负反馈就能得到近似的恒流过程。问题是希望在启动过程中只有电流负反馈,而不能让它和转速负反馈同时加到一个调节器的输入端,到达稳态转速后,又希望只要转速负反馈,不在电流负反馈发挥

主作用,因此我们采用双闭环调速系统。这样就能做到既存在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作用又能使它们作用不同的阶段。

在设计过程中,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需要设置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串级连接,即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晶闸管整流器的触发装置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调节环在里面,叫内环;转速环在外面,叫外环。这样就形成了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如图2.1所示。

图2.1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一)系统结构

为了获得良好的静、动态性能,转速和电流两个调节器一般都采用PI 调节器,这样构成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如图2.2所示。图中标出了两个调节器输入输出电压的实际极性,它们是按照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控制电压u c 为正电压的情况标出的,并考虑到运算放大器的倒相作用。图中还表示了两个调节器的输出都是带限幅作用的,转速调节器ASR 的输出限幅电压u im *

决定了电流给定电压的最大值,电流调节器ACR 的输出限幅电压u cm 限制

了电力电子变换器的最大输出电压u dm 。图2.2中)(S W ASR 和)(S W ACR 分别表示转速调节器

和电流调节器的传递函数,LM 表示该调解器输出具有限幅的作用。

图2.2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电路原理图

(二)系统动态特性

分析上述系统阶跃输入的动态特性,根据电力电子变换器(UPE )数学特性写出其传递函数,并将直流电机的电压电流转速关系用数学表示,可将原理图转化为结构框图如图 2.3所示。

图2.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框图

根据动态结构框图所述,我们可以得到如图2.4所示的系统原始框图,并得到状态空间方程组。

图2.4 系统原始框图 该系统状态空间方程为: 11222233144152222510000011100000100=01000

000m m i i i s p p s s s s e s s p p e e R R T T x x RT T RT x K K x K K K T x x T C T T K x x K x T C T T T x T C ααβα?????????-????????--???????????????????????---?+????????????????????????--???????????????-?????12110u u T ???????????????????????????????????

1234510000e x x y x C x x ??????????=?????????????

其中状态变量为:1x E =、2d x I =、3do x u =、4c i x u K u β=-??、*51i p n x u K u =-??;

系统输入为:*1n u u =、2dL u I =;

系统输出为:y n =。

设置双闭环控制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要获得理想的起动过程,因此在分析双闭环直流调

速系统的动态性能时,有必要首先探讨它的起动过程。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突加给定电压*n u 由

静止状态起动时,转速和电流的动态过程如图2.5所示。由于在起动过程中转速调节器ASA 经历了不饱和、饱和、退饱和三种情况,整个动态过程就分成图中标明的Ⅰ、Ⅱ、Ⅲ三个阶段。

图2.5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起动过程的转速和电流波形

第Ⅰ阶段(0到1t )是电流上升阶段。

突加给定电压*n u 后,经过两个调节器的跟随作用,c U ﹑0U d 、d I 都跟着上升,但是在d

I 没有达到负载电流dl I 以前,电动机还不能转动。当d I 》dl I 后,电动机开始起动。由于机电惯

性的作用,转速不会很快增长,因而转速调节器ASR 的输入偏差电压*n n

n U U U ?=-的数值仍较大时,其输出电压保持限幅值*im U ,强迫电枢电流d I 迅速上升。直到d I 约等于dm I , i U 约

等于*im U ,电流调节器很快就压制了d I 的增长,标志这一阶段的结束。在这一阶段中,ASA 很快进入并保持饱和状态,而ACR 一般不饱和。

第Ⅱ阶段(1t 到2t )是恒流升速阶段。

是起动过程中的主要阶段。在这个阶段中,ASR 始终是饱和的,转速环相当于开环,系n

O

O t

t I dm I d

I d n I II III

t 4 t 3 t 2 t 1

统成为在恒值电流给定*im U 下的电流调节系统,基本上保持电流d I 恒定,因而系统的加速度

恒定,转速呈线性增长。与此同时,电动机的反电动势E 也按线性增长(见图1-4),对电流调节系统来说,E 是一个线性渐增的扰动量(见图1-3)。为了克服这个扰动,0U d 和c U 也必须基本上按线性增长,才能保持d I 恒定。当ACR 采用PI 调节器时,要使其输出量按线性增长,

其输入偏差电压*i im i U U U ?=-必须维持一定的恒值,也就是说,d I 应略低于dm I (见图1-4)。

此外还应指出,为了保持电流环的这种调节作用,在起动过程中ACR 不应饱和,电力电子装置UPE 的最大输出电压也需留有余地,这些都是设计时必须注意的。

第Ⅲ阶段(2t 以后)是转速调节阶段。

当转速上升到给定值*0n n =时,转度调节器ASR 的输入偏差减小到零,但其输出却由于

积分作用还维持在限幅值*im U ,所以电动机仍在加速,但转速超调。转速超调后,ASR 输入偏

差电压变负。使它开始退出饱和状态,*i U 和d I 很快下降。但是,只要d I 仍大于负载电流dl I ,转速就继续上升。直到d I =dl I 时,转矩e L T T =,则dn/dt=0,转速n 才到达峰值(t=t3时)。此后,电动机开始在负载的阻力下减速,与此相应,在t3到t4的时间内,d I 〈dl I ,直到稳定。如果调节器参数整定得不够好,也会有一段振荡过程。在最后的转度调节阶段内,ASR 和ACR 都不饱和,ASR 起主导的转速调节作用,而ACR 则力图使d I 尽快地跟随其给定值*i U ,或者说,电流内环是一个电流随动子系统。

综上所述,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饱和非线性控制

随着ASR 的饱和与不饱和,整个系统处于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当ASR 饱和时,转速环开环,系统表现为恒值电流调节的单闭环系统;当ASR 不饱和时,转速环闭环,整个系统是一个无静差调速系统,而电流内环则变现为电流随动系统。在不同情况下表现为不同结构的线性系统,这就是饱和非线性控制的特征。

(二)准时间最优控制

启动过程中主要的是第二阶段,即恒流升速阶段,它的特征是电流保持恒定,一般选择为允许的最大值,以便充分发挥电机的过载能力,使起动过程尽可能最快。这个阶段属于电流受限制条件下的最短时间控制,或称为“时间最优控制”。

(三)转速超调

由于采用了饱和非线性控制,起动过程结束进入第三段即转速调节阶段后,必须使转速调节器退出饱和状态。按照PI 调节器的特性,只有使转速超调,ASR 的输入偏差电压△Un 为负值,才能使ASR 退出饱和。这就是说,采用PI 调节器的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转速动态响应必然有超调。在一般情况下,转速略有超调对实际运行影响不大。

三、非线性控制器特性分析及作用效果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校正装置电流调节器(ACR )和转速调节器(ASR )均采用模拟控制,用运算放大器来实现PI 调节器,放大器本身的饱和特性使得调节器具有非线性。

饱和特性可以由放大器失去放大能力的饱和现象来说明,其输入输出关系如图3.1所示。 e

f(e)

+M

-M

-e 0+e 00k

图3.1 饱和特性

它的数学描述为:

0000,()M e e f e ke

e e e M e e +>+??=-≤≤+??-<-?

当放大器工作在线性工作区时,输入输出关系所呈现的放大倍数为比例关系K ;当输入

信号的幅值超过+o e 时,放大器的输出保持正的常数值M

,不再具有放大功能;当输入信号的

幅值小于-o e 时,放大器的输出保持负常数-M ,也不是比例关系了。

在放大器的线性工作区内,叠加定理是适用的。但是输入信号正反向过大时,放大器的工作进入饱和工作区,就不满足叠加原理了。从图上可以看出,在饱和点上,信号虽然是连续的,但是导数不存在。

调节器的电路实现如3.2所示。

图3.2 比例积分(PI )调节器线路图

图中Uin 和Uex 分别表示调节器输入和人输出电压的绝对值,图中所示的极性表明他们是反相的,Ubal 为运算放大器同相输入端的平衡电阻,一般取反相输入端各电路电阻的并联值,按照运算放大器的输入输出关系,可得:

??+==+=t U U K t U C R U R R U d 1d 1K in in pi in 10in 01pi ex ττ

式中K pi =R 1/R 0 — PI 调节器比例部分的放大系数;

τ = R 0C 1 — PI 调节器的积分时间常数。

由此可见,PI 调节器的输出电压由比例和积分两部分相加而成。 当初始条件为零时,取上式两侧的拉氏变换,移项后,得PI 调节器的传递函数。

s s K s K s U s U s W τττ11)()()(pi pi in ex pi +=+==

令τi =K pi= R 1C 1,则传递函数也可以写成如下形式:

11111()pi pi s s W s K s s ττττ++==

由此可知,PI 调节器也可以用一个积分环节和一个比例微分环节来表示,1τ 是微分项中

的超前时间常数,它和积分时间常数τ的物理意义是不同的。

在零初始状态和阶跃输入下,PI 调节器输出电压的时间特性示于图3.3,从这个特性上可以看出比例积分作用的物理意义。

图3.3 阶跃输入时PI 调节器输出电压的时间特性

突加输入信号U in 时,由于电容C 1两端电压不能突变,相当于两端瞬间短路,在运算放大器反馈回路中只剩下电阻R 1,电路等效于一个放大系数为K pi 的比例调节器,输出端电压U ex 立即呈现电压K pi *U in ,实现快速控制,发挥了比例控制的长处。但是K pi 是小于稳态性能指标所要求的比例放大系数K p 的,因此快速性被压低了,换来对稳定性的保证。如果只有K pi 的比例放大作用,稳态精度必然受到影响,但现在还有积分部分。在过渡过程中,电容

C1有电流i1恒流充电,实现积分作用,使U ex线性增长,相当于在动态中把放大系数逐渐提高,最终满足稳态精度的要求。如果输入电压U in一直存在,电容C1就不断充电,不断进行积分,放大器的饱和特性使得输出电压U ex达到运算放大器的限幅值U exm时为止,为了保证线性放大作用并保护系统各环节,对运算放大器设置设置输出电压限幅是非常必要的。在实际闭环系统中,当转速上升到给定值是,调节器的U in=0,积分过程就停止了。

系统中的PI调节器一般存在两种状况:饱和——输出达到限幅值,不饱和——输出未达到限幅值。当调节器饱和时,输出为恒值,输入量的变化不再影响输出,除非有反向的输入信号使调节器退出饱和,也就是说,饱和的调节器暂时隔断了输入和输出间的联系,相当于使该调节器开环。实际上,对于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在正常运行时,电流调节器是不会达到饱和状态的,只有转速调节器饱和。此时,ASR输出达到限幅值U im*,转速外环呈开环状态,转速的变化对系统不再产生影响。双闭环系统变成一个电流无静差的单电流闭环调节系统。

四、总结

本文分析了采用了转速外环、电流内环控制的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起动过程,转速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均采用PI调节,用放大器模拟实现。在启动过程中,比例调节使得系统快速达到稳态,但是超调较大,添加积分调节后,可以保证其稳态精度,但是快速性受到限制。在对调速系统要求动态稳定性和稳态精度是,可以由PI调节器构成的滞后校正,调节PI参数以牺牲其相对的快速性,既可以使起动过程满足要求,也可以保证稳态精度。另外,PI调节使得放大器的非线性饱和特性使得调节器达到饱和时,主要是转速调节器的饱和,限幅输出,系统表现为恒值电流调节的单闭环系统,同时限幅作用也可以使系统电压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保证系统安全。

五、参考文献

[1] 谢卫.电力电子与交流传动系统仿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

[2] 王兆安.电力电子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3] 陈伯时.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运动控制系统.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

[4] 李国勇,谢克明,杨丽娟,计算机仿真技术与CAD--基于MATLAB的控制系统.电子工业出版社.2008年

[5] 张达明.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冶金工业出版社.1983

[6] 电机工程手册.机械工业出版社.1982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实训设计说明

摘要 电机自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机械,钢铁,矿山,冶金,化工,石油,纺织,军工等行业。这些行业中绝大部分生产机械都采用电动机作原动机。有效地控制电机,提高其运行性能,对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0世纪90年代前的大约50年的时间里,直流电动机几乎是唯一的一种能实现高性能拖动控制的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定子磁场和转子磁场相互独立并且正交,为控制提供了便捷的方式,使得电动机具有优良的起动,制动和调速性能。尽管近年来直流电动机不断受到交流电动机及其它电动机的挑战,但至今直流电动机仍然是大多数变速运动控制和闭环位置伺服控制首选。因为它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优异的控制性能,高效率等优点。直流调速仍然是目前最可靠,精度最高的调速方法。 本次设计的主要任务就是应用自动控制理论和工程设计的方法对直流调速系统进行设计和控制,设计出能够达到性能指标要求的电力拖动系统的调节器,通过在DJDK-1型电力电子技术及电机控制试验装置上的调试,并应用MATLAB软件对设计的系统进行仿真和校正以达到满足控制指标的目的。

在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中,只有电流截止负反馈环节对电枢电流加以保护,缺少对电枢电流的精确控制,也就无法充分发挥直流伺服电动机的过载能力,因而也就达不到调速系统的快速起动和制动的效果。通过在转速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基础上增加电流闭环,即按照快速起动和制动的要求,实现对电枢电流的精确控制,实质上是在起动或制动过程的主要阶段,实现一种以电动机最大电磁力矩输出能力进行启动或制动的过程。 一、设计要求 设一个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采用双极式H桥PWM方式驱动,已知电动机参数为:

双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SIMULINK仿真实验

双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的SIMULINK仿真实验 魏小景张晓娇刘姣 (自动化0602班) 摘要:采用工程设计方法对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进行设计,选择调节器结构,进行参数的计算和校验;给出系统动态结构图,建立起动、抗负载扰动的Matlab Simulink 仿真模型.分析系统起动的转速和电流的仿真波形 ,并进行调试 ,使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趋于合理与完善。 关键词:双闭环调速系统;调节器;Matlab Simulink建模仿真 1.引言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是目前直流调速系统中的主流设备,具有调速范围宽、平稳性好、稳速精度高等优点,在理论和实践方面都是比较成熟的系统,在拖动领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是各种电机调速系统的基础,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工程设计主要是设计两个调节器。调节器的设计一般包括两个方面:第一选择调节器的结构,以确保系统稳定,同时满足所需的稳态精度. 第二选择调节器的参数,以满足动态性能指标。本文就直流电机调速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从直流电机的基本特性到单闭环调速系统,然后进行双闭环直流电机设计方法研究,最后用实际系统进行工程设计,并采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 2.基本原理和系统建模 为了实现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分别起作用,在系统中设置了两个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二者之间实行串联连接. 把转速调节器ASR 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ACR 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晶闸管整流器的触发装置GT ,TA为电流传感器,TG 为测速发电机. 从闭环结构上看,电流调节环在里面,叫做内环,转速调节环在外边叫做外环,这样就形了转速、 图1 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转速电流双闭环可逆直流调速系统仿真与设计方案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题目:转速,电流双闭环可逆直流宽频调速系统设计 系部:自动化系 专业:自动化 班级:自动化1班 学号:11423006 11423025 11423015 姓名:杨力强.丁珊珊.赵楠 指导老师:刘艳 日期:2018年5月26日-2018年6月13日

一、设计目的 应用所学的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基本知识与工程设计方法,结合生产实际,确定系统的性能指标与实现方案,进行运动控制系统的初步设计。 应用计算机仿真技术,通过在MA TLAB软件上建立运动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对控制系统进行性能仿真研究,掌握系统参数对系统性能的影响。 在原理设计与仿真研究的基础上,应用PROTEL进行控制系统的印制板的设计,为毕业设计的综合运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系统设计参数 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参数:< 直流电动机(3> ) 输出功率为:5.5Kw 电枢额定电压220V 电枢额定电流 30A 额定励磁电流1A 额定励磁电压110V 功率因数0.85 电枢电阻0.2欧姆 电枢回路电感100mH 电机机电时间常数1S 电枢允许过载系数=1.5 额定转速 970rpm 直流电动机控制系统设计参数 环境条件: 电网额定电压:380/220V。电网电压波动:10%。 环境温度:-40~+40摄氏度。环境湿度:10~90%. 控制系统性能指标: 电流超调量小于等于5%。 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小于等于30%。 调速范围D=20。 静差率小于等于0.03.

1、设计内容和数据资料 某直流电动机拖动的机械装置系统。 主电动机技术数据为: ,,,电枢回路总电阻,机电时间常数 ,电动势转速比,Ks=40,,Ts=0.0017ms,电流反馈系数,转速反馈系数,试对该系统进行初步设计。2、技术指标要求 电动机能够实现可逆运行。要求静态无静差。动态过渡过程时间,电流超调量,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转速超调量。 三、主电路方案和控制系统确定 主电路选用直流脉宽调速系统,控制系统选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方案。主电路采用25JPF40电力二极管不可控整流,逆变器采用带续流二极管的功率开关管IGBT构成H型双极式控制可逆PWM变换器。其中属于脉宽调速系统特有的部分主要是UPM、逻辑延时环节DLD、全控型绝缘栅双极性晶体管驱动器GD和PWM变换器。系统中设置了电流检测环节、电流调节器以及转速检测环节、转速调节器,构成了电流环和转速环,前者通过电流元件的反馈作用稳定电流,后者通过转速检测元件的反馈作用保持转速稳定,最终消除转速偏差, 从而使系统达到调节电流和转速的目的。该系统起动时,转速外环饱和不起作用,电流内环起主要作用,调节起动电流保持最大值,使转速线性变化,迅速达到给定值;稳态运行时,转速负反馈外环起主要作用,使转速随转速给定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电流内环跟随转速外环调节电机的电枢电流以平衡负载电流原理图

实验二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实验二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一、实验目的 1.了解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2.掌握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调试步骤,方法及参数的整定。 3.测定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性能及其指标。 4.了解调节器参数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特征是系统的电流和转速分别由两个调节器控制,由于调速系统调节的主要参量是转速,故转速环作为主环放在外面,而电流环作为副环放在里面,可以及时抑制电网电压扰动对转速的影响。实际系统的组成如实验图2-1所示。 实验图2-1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主电路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供电。系统工作时,首先给电动机加上额定励磁,改 变转速给定电压* n U 可方便地调节电动机的转速。速度调节器ASR 、电流调节器ACR 均设有 限幅电路,ASR 的输出*i U 作为ACR 的给定,利用ASR 的输出限幅*im U 起限制起动电流的作 用;ACR 的输出c U 作为触发器TG 的移相控制电压,利用ACR 的输出限幅cm U 起限制αmin 的作用。 当突加给定电压*n U 时,ASR 立即达到饱和输出* im U ,使电动机以限定的最大电流I dm 加速起动,直到电动机转速达到给定转速(即* n n U U )并出现超调,使ASR 退出饱和,最后稳 定运行在给定转速(或略低于给定转速)上。 三、实验设备及仪器 1.主控制屏NMCL-32 2.直流电动机-负载直流发电机-测速发电机组 3. NMCL -18挂箱、NMCL-333挂箱及电阻箱 4.双踪示波器 5.万用表 四、实验内容

1.调整触发单元并确定其起始移相控制角,检查和调整ASR 、ACR ,整定其输出正负限幅值。 2.测定电流反馈系数β和转速反馈系数α,整定过电流保护动作值。 3.研究电流环和转速环的动态特性,将系统调整到可能的最佳状态,画出)(t f I d =和)(t f n =的波形,并估算系统的动态性能指标(包括跟随性能和抗扰性能) 。 4.测定高低速时系统完整的静特性)(d I f n =(包括下垂段特性),并计算在一定调速范围内系统能满足的静态精度。 五、实验步骤及方法 1.多环调速系统调试的基本原则 (1)先部件,后系统。即先将各环节的特性调好,然后才能组成系统。 (2)先开环,后闭环。即先使系统能正常开环运行,然后在确定电流和转速均为负反馈后组成闭环系统。 (3)先内环,后外环。即闭环调试时,先调电流内环,然后再调转速外环。 2.单元部件参数整定和调试 (1)主控制屏开关按实验内容需要设置 (2)触发器整定 将面板上的U blf 端接地,调整锯齿波触发器的方法同实验1。 (3)调节器调零 断开主回路电源开关SW ,给定电压U g 接到零速封锁器DZS 输入端,并将DZS 的输出接到ASR 和ACR 的封锁端。控制系统按开环接线,ASR 、ACR 的反馈回路电容短接,形成低放大系数的比例调节器。 a)ASR 调零 将调节器ASR 的给定及反馈输入端接地,调节ASR 的调零电位器,使ASR 的输出为零。 b)ACR 调零 将调节器ACR 的给定及反馈输入端接地,调节ACR 的调零电位器,使ACR 的输出为零。 (4)调节器输出限幅值整定 a)ASR 输出限幅值整定 ASR 按比例积分调节器接线,将U g 接到ASR 的输入端,当输入U g 为正而且增加时,调节 ASR 负限幅电位器,使ASR 输出为限幅值* im U ,其值一般取为8~6--V 。 b)ACR 输出限幅值整定 整定ACR 限幅值需要考虑负载的情况,留有一定整流电压的余量。ACR 按比例积分调节器接线,将g U 接到ACR 的输入端,用ACR 的输出c U 去控制触发移相,当输入g U 为负且增加时,通过示波器观察到触发移相角α移至οο30~15min =α时的电压即为ACR 限幅值U cm ,可通过ACR 正限幅电位器锁定。 3.电流环调试(电动机不加励磁) (1)电流反馈极性的测定及过电流保护环节整定。 整定时ASR 、ACR 均不接入系统,系统处于开环状态。直接用给定电压g U 作为c U 接到移相触发器GT 以调节控制角α,此时应将电动机主回路中串联的变阻器M R 放在最大值处,

案例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案例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一、概述 现以ZCC1系列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装置(简称ZCC1系列)为例,来阐述晶闸管—电动机直流调速系统分析、调试的一般方法与步骤。该装置的基本性能如下: (1)装置的负荷性质按连续工作制考核。 (2)装置在长期额定负荷下,允许150%额定负荷持续二分钟,200%额定负荷持续10秒钟,其重复周期不少于1小时。 (3)装置在交流进线端的电压为(0.9~1.05)380伏时,保证装置输出端处输出额定电压和额定电流。电网电压下降超过10%范围时输出额定电压同电源电压成正比例下降。 (4)装置在采用转速反馈情况下,调速范围为20∶1,在电动机负载从10%~100%额定电流变化时,转速偏差为最高转速的0.5%(最高转速包括电动机弱磁的转速)。转速反馈元件采用ZYS型永磁直流测速发电机。 (5)装置在采用电动势反馈(电压负反馈、电流正反馈)时,调速范围为10∶1,电流负载从10%~100%变化时,转速偏差小于最高转速的5%(最高转速包括电动机弱磁的转速)。 (6)装置在采用电压反馈情况下,调压范围为20∶1,电流负载从10%~100%变化时,电压偏差小于额定电压的0.5%。 (7)装置给定电源精度,在电源电压下降小于10%以及温度变化小于±10℃时,其精度为1%。 二、系统的组成 1、主电路 ZCC1系列装置主电路采用三相桥式全控整流电路,交流进线电源通过三相整流变压器或者交流进线电抗器接至380V交流电源。为了使电机电枢电流连续并减小电流脉动以改善电动机的发热和换向,在直流侧接有滤波电抗器L。 2、控制系统 ZCC1系列晶闸管直流调速装置的控制系统采用速度(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其原理方框图如图3-1所示

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大作业

题目(中)直流电机双闭环控制调速 姓名与学号 指导教师 年级与专业

所在学院

目录: 一、电机控制实验目的和要求 (4) 二、双闭环调速控制内容 (4) 三、主要仪器设备和仿真平台 (5) 四、仿真建模步骤及分析 (5) 1.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各模块功能分析 (5) 2.仿真结果分析(转速、转矩改变) (18) 3.转速PI调节器参数对电机运行性能的影响 (24) 4.电流调节器改用PI调节器后的仿真 (27) 5.加入位置闭环后的仿真 (28) 6.速度无超调仿真 (30) 七、实验心得 (32)

一、电机控制实验目的和要求 1、加深对直流电机双闭环PWM调速模型的理解。 2、学会利用MATLAB中的SIMULINK工具进行建模仿真。 3、掌握PI调节器的使用,分析其参数对电机运行性能的影响。 二、双闭环调速控制内容 必做: 1、描述Chopper-Fed DC Motor Drive中每个模块的功能。 2、仿真结果分析:包括转速改变、转矩改变下电机运行性能,并解释相应现象。 3、转速PI调节器参数对电机运行性能的影响。 4、电流调节器改用PI调节器后,对电机运行调速结果的影响。 选做: 5、加入位置闭环 6、速度无超调

三、主要仪器设备和仿真平台 1、MATLAB R2014b 2、Microsoft Officials Word 2016 四、仿真建模步骤及分析 1.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各模块功能分析 参考Matlab自带的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的SIMULINK仿真模型: demo/simulink/simpowersystem/Power Electronics Models/Chopper-Fed DC Motor Drive

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

┊┊┊┊┊┊┊┊┊┊┊┊┊装┊┊┊┊┊订┊┊┊┊┊线┊┊┊┊┊┊┊┊┊┊┊┊┊ 目录 1 绪论 (1) 1.1课题研究背景 (1) 1.2研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1) 2 直流电机双闭环调速系统 (3) 2.1直流电动机的起动与调速 (3) 2.2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 (3) 2.2.1静态性能指标 (3) 2.2.2动态的性能指标 (4) 2.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6) 3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 (8) 3.1电流调节器的设计 (8) 3.2转速调节器的设计 (10) 3.3闭环动态结构框图设计 (12) 3.4设计实例 (12) 3.4.1设计电流调节器 (13) 3.4.2设计转速调节器 (15) 4.Matlab仿真 (17) 4.1仿真结果分析 (19) 5 结论 (20) 参考文献 (21)

┊┊┊┊┊┊┊┊┊┊┊┊┊装┊┊┊┊┊订┊┊┊┊┊线┊┊┊┊┊┊┊┊┊┊┊┊┊1 绪论 1.1课题研究背景 直流调速是现代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发展较早的技术。就目前而言,直流调速系统仍然是自动调速系统的主要形式,电机自动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机械,钢铁,矿山,冶金,化工,石油,纺织,军工等行业。这些行业中绝大部分生产机械都采用电动机作原动机。有效地控制电机,提高其运行性能,对国民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以上等等需要高性能调速的场合得到广泛的应用。然而传统双闭环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多数采用结构比较简单、性能相对稳定的常规PID控制技术,在实际的拖动控制系统中,由于电机本身及拖动负载的参数(如转动惯量)并不像模型那样保持不变,而是在某些具体场合会随工况发生改变;与此同时,电机作为被控对象是非线性的,很多拖动负载含有间隙或弹性等非线性的因素。因此被控制对象的参数发生改变或非线性特性,使得线性的常参数的PID控制器往往顾此失彼,不能使得系统在各种工况下都保持与设计时一致的性能指标,常常使控制系统的鲁棒性较差,尤其对模型参数变化范围大且具的非线性环节较强的系统,常规PID调节器就很难满足精度高、响应快的控制指标,往往不能有效克服模型参数变化范围大及非线性因素的影响。 1.2研究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目的和意义 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是性能很好,应用最广的直流调速系统。采用该系统可获得优良的静、动态调速特性。此系统的控制规律,性能特点和设计方法是各种交、直流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重要基础。 20世纪90年代前的大约50年的时间里,直流电动机几乎是唯一的一种能实现高性能拖动控制的电动机,直流电动机的定子磁场和转子磁场相互独立并且正交,为控制提供了便捷的方式,使得电动机具有优良的起动,制动和调速性能。尽管近年来直流电动机不断受到交流电动机及其它电动机的挑战,但至今直流电动机仍然是大多数变速运动控制和闭环位置伺服控制首选。因为它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优异的控制性能,高效率等优点。直流调速仍然是目前最可靠,精度最高的调速方法。 通过对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了解,使我们能够更好的掌握调速系统的基本理论及相关内容,在对其各种性能加深了解的同时,能够发现其缺陷之处,通过对该系统不足之处的完善,可提高该系统的性能,使其能够适用于各种工作场合,提高其使用效率。并以此为基础,再对交流调速系统进行研究,最终掌握各种交、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使之能够应用于国民经济各个

双闭环(电流环、转速环)调速系统

摘要 此设计利用晶闸管、二极管等器件设计了一个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晶闸管调速系统。该系统中设置了电流检测环节、电流调节器以及转速检测环节、转速调节器,构成了电流环和转速环,前者通过电流元件的反馈作用稳定电流,后者通过转速检测元件的反馈作用保持转速稳定,最终消除转速偏差,从而使系统达到调节电流和转速的目的。该系统起动时,转速外环饱和不起作用,电流内环起主要作用,调节起动电流保持最大值,使转速线性变化,迅速达到给定值;稳态运行时,转速负反馈外环起主要作用,使转速随转速给定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电流内环跟随转速外环调节电机的电枢电流以平衡负载电流。并通过Simulink进行系统的数学建模和系统仿真,分析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特性。 关键词:双闭环,晶闸管,转速调节器,电流调节器,Simulink

目录 1设计意义 (3) 2主电路设计 (4) 2.1设计任务 (4) 2.2电路设计及分析 (4) 2.2.1电流调节器 (5) 2.2.2转速调节器 (6) 2.3电路设计及分析 (7) 2.4电流调节器设计 (7) 2.4.1电流环简化 (8) 2.4.2电流调节器设计 (8) 2.4.3电流调节器参数计算 (9) 2.4.4电流调节器的实现 (10) 2.5转速调节器设计 (11) 2.5.1电流环等效传递函数 (11) 2.5.2转速调节器结构选择 (12) 2.5.3转速调节器参数计算 (13) 2.5.4转速调节器的实现 (14) 3系统参数计算和电气图 (15) 3.1电流调节器参数计算 (15) 3.2转速调节器参数计算 (15) 3.3电气原理图 (16) 4系统仿真 (18) 5小结体会 (20) 参考文献 (21)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电力拖动自控系统课程设 计报告 题目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 计 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年级专业:2012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力传动方向)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成绩: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综合课程设计 设计任务书 某晶闸管供电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整流装置采用三相桥式电路,基本数据为: 直流电动机:kW 5.7P N =,V 400U N =,A 8.21I N = ,min /r 3000N =n , W 716.0R a =,电枢回路总电阻Ω=75.1R ,电枢电路总电感mH 60L =,电流允许 过载倍数5.1=λ,折算到电动机轴的飞轮惯量22m N 64.2GD ?=。励磁电流为1.77A 。 晶闸管整流装置放大倍数40K s =,滞后时间常数s 0017.0T s = 电流反馈系数)I 5.1/V 15(A /V 4587.0βN ≈= 电压反馈系数)/V 15(r m in/V 005.0αN n ≈?= 滤波时间常数s 002.0T oi =,s 01.0T on = V 15U U U cm *im *nm ===;调节器输入电阻Ω=K 40R o 。

设计要求:稳态指标:无静差; 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00i 5≤σ;采用转速微分负反馈使转速超调量等于0。 目 录 1 概述 (1) 1.1问题的提出 ............................................................................................................ 1 1.2解决的问题 ............................................................................................................ 1 1.3实现目标要求设计 . (1) 2 主电路计算 (2) 2.1整流变压器的计算 .............................................................................................. 2 2.2晶闸管及其元件保护选择 (2) 3 直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设计 (8) 3.1转速和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的组成 .............................................................. 8 3.2系统静态结构图及性能分析 ............................................................................ 9 3.3系统动态结构图及性能分析 .. (10)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运动控制课程设计 专业:自动化 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2015年07月 16 日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1.设计目的 一般来说,我们总希望在最大电流受限制的情况下,尽量发挥直流电动机的过载能力,使电力拖动控制系统以尽可能大的加速度起动,达到稳态转速后,电流应快速下降,保证输出转矩与负载转矩平衡,进入稳定运行状态。为实现在约束条件快速起动,关键是要有一个使电流保持在最大值的恒流过程。根据反馈控制规律,要控制某个量,只要引入这个量的负反馈。因此采用电流负反馈控制过程,起动过程中,电动机转速快速上升,而要保持电流恒定,只需电流负反馈;稳定运行过程中,要求转矩保持平衡,需使转速保持恒定,应以转速负反馈为主。故采用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 2.设计任务 某晶闸管供电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整流装置采用三相桥式电路;基本数据如下: (1)直流电动机:220V、160A、1460r/min、Ce=0.129Vmin/r,允许过载倍数λ=1.5; (2)晶闸管装置放大系数:K s=40; (3)电枢回路总电阻:R=0.5Ω; (4)时间常数:T l=0.03s,T m=0.19s; (5)电流反馈系数:β=0.042V/A; (6)转速反馈系数:α=0.0068Vmin/r; 试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并用Simulink建立系统模型,给出仿真结果。 3.设计要求 根据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理论,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调速系统: (1)设计电流调节器的结构和参数,将电流环校正成典型I型系统; (2)分析电流环不同参数下的仿真曲线; (3)在简化电流环的条件下,设计速度调节器的结构和参数,将速度环校正成典型II型系统; (4)分析转速环空载起动、满载起动、抗扰波形图仿真曲线 (5)进行Simulink仿真,验证设计的有效性。 4.设计内容 4.1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双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双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 摘要: 关键词: 引言:速度和电流双臂环直流调速系统,是由单闭环调速系统发展而来的,调速系统采用比例积分调节器,实现了转速的无静差调速。又采用直流截止负反馈环节,限制了启(制)动时的最大电流。这对一般要求不太高的调速系统,基本已能满足要求。但是由于电流截止反馈限制了最大电流,再加上电动机反电动势随着电机转速的上升而增加,使电流达最大值后便迅速将下来。此时,电机的转矩也减小,使启动过程变慢,启动时间较长。 一、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原理如图 1 所示。系统的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

图1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图2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组成框图 由图可见,该系统由两个反馈构成两个闭环回路,其中一个是由电流调节器ACR和电流检测——反馈环节构成的电流环,另一个是由速度调节器ASR和转速检测——反馈环节构成的速度环。由于速度环包围电流环,因此称电流环为内环,称速度环为外环。在电路中,ASR和ACR实行串级联接,即由ASR去“驱动”ACR,再由ACR去控制“触发电路”。图中ASR和ACR均为PI调节器。ASR、ACR的输入、输出量的极性主要视触发电路对控制电压的要求而定。 (一)直流电机各物理量间的关系 直流电动机的电路图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直流电动机有两个独立回路,一个是电枢回路,另一个是励磁回路。

1.电枢绕组的电磁转矩和转矩平衡关系: 2.电枢回路电压平衡关系 结合以上公式可推出即e e T a e a T K K R K U n ?Φ -Φ= 2 其中,Φ ?= e a K U n 0,称为电机理想空载转速,e e T a T K K R n ?Φ=?2为电机转速降,故 直流电机的调速方法 改变电压调速,采用此方法的特性曲线如下图6所示: 图6 改变U 时的机械曲线特性 3.直流电动机的系统框图 (二)转速调节器与速度调节器—比例积分电路(PI 调节器) PI 调节器的电路原理图如图7所示: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设计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仿真 摘要:本设计主要研究了直流调速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以及对MATLAB软件的使用。系统模型由晶闸管-直流电动机组成的主电路和转速电流调节器组成的控制电路两部分组成。主电路采用三相可控晶闸管整流电路整流,用PI调节器控制,通过改变直流电动机的电枢电压从而进行调压调速。控制电路设置两个PI调节器,分别调节转速和电流,即分别引入转速负反馈和电流负反馈。二者实行嵌套连接,把转速调节器的输出当作电流调节器的输入,再用电流调节器的输出去控制电力电子变换器UPE,形成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在Simulink中建立仿真模型,设置各个模块的参数,仿真算法和仿真时间,运行得出仿真模型的波形图。通过对波形图的分析,说明直流调速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静态和动态特性。 关键词: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MATLAB/SIMULINK仿真,ASR,ACR。 课程概述:直流调速是现代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中发展较早的技术。随着交流调速的迅速发展,交流调速技术越趋成熟,以及交流电动机的经济性和易维护性,使交流调速广泛受到用户的欢迎。但是直流电动机调速系统以其优良的调速性能仍有广阔的市场,并且建立在反馈控制理论基础上的直流调速原理也是交流调速控制的基础。采用转速负反馈和PI调节器的单闭环调速系统可以在保证系统稳定的条件下实现转速无静差。但如果对系统的动态性能要求较高,如要求快速起制动、突加负载动态速降时,单闭环系统就难以满足。这主要是因为在单闭环系统中不能完全按照需要来控制动态过程中的电流或转矩。在单闭环系统中,只有电流截至负反馈环节是专门用来控制电流的,但它只是在超过临界电流值以后,靠强烈的负反馈作用限制电流的冲击,并不能很理想的控制电流的动态波形。实际工作中,在电机最大电流受限的条件下,充分利用电机的允许过载能力,最好是在过渡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流转矩为允许最大值,使电力拖动系统尽可能用最大的加速度启动,到达稳定转速后,又让电流立即降下来,使转矩马上与负载相平衡,从而转入稳态运行。实际上,由于主电路电感的作用,电流不能突跳,为了实现在允许条件下最快启动,关键是要获得一段使电流保持为最大值的恒流过程,按照反馈控制规律,电流负反馈就能得到近似的恒流过程。问题是希望在启动过程中只有电流负反馈,而不能让它和转速负反馈同时加到一个调节器的输入端,到达稳态转速后,又希望只要转速负反馈,不要电流负反馈发挥主作用,因此需采用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这样就能做到既存在转速和电流两种负反馈作用又能使它们作用在不同的阶段。其次并基于双闭环的电气原理图的SIMULINK的仿真,分析了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抗干扰性能。采用工程设计方法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设计报告 题目: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学院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专业自动化 班级0603 学号 2 学生姓名杨明 指导老师潘炼 日期2009/7/2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1. 设计题目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设计 2. 设计任务 已知某晶闸管供电的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整流装置采用三相桥式电路,基本数据如下: 1)直流电动机:160V、120A、1000r/min、C e=0.136Vmin/r,允许过载倍数λ=1.4 2)晶闸管装置放大系数:K s=30 3)电枢回路总电阻:R=0.4Ω 4)时间常数:T l=0.023s,T m=0.2s,转速滤波环节时间常数T on取0.01s 5)电压调节器和电流调节器的给定电压均为10V 试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系统的电流调节器和转速调节器,并用Simulink建立系统模型,给出仿真结果。 系统要求: 1)稳态指标:无静差 2)动态指标:电流超调量σi ≤5%;空载起动到额定转速时超调量σn ≤10% 3. 设计要求 根据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理论,按工程设计方法设计双闭环调速系统的步骤如下: 1)设计电流调节器的结构和参数,将电流环校正成典型I型系统; 2)在简化电流环的条件下,设计速度调节器的结构和参数,将速度环校正成典型II型系统; 3)进行Simulink仿真,验证设计的有效性。 4.设计内容 1)设计思路: 带转速负反馈的单闭环系统,由于它能够随着负载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电枢电压,以补偿电枢回路电阻压降的变化,所以相对开环系统它能够有效的减少稳态速降。 当反馈控制闭环调速系统使用带比例放大器时,它依靠被调量的偏差进行控制的,因此是有静差率的调速系统,而比例积分控制器可使系统在无静差的情况下保持恒速,实现无静差调速。 对电机启动的冲击电流以及电机堵转时的堵转电流,可以用附带电流截止负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设计说明

《电力拖动与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 系统的设计 学院: 年级: 班级: 姓名: 座号: 学号: 指导老师:

目录 一设计任务 (3) 二设计要求 (3) 三.设计的基本思路: (3) 四.设计过程 (4) 1确定转速、电流反馈系数 (4) 2.电流环的设计 (5) 3.转速环的设计 (6) 五.硬件电路图设计 (9) 1 系统主电路图绘制 (9) 2 系统触发电路图 (9) 3 电流环电路 (12) 4.转速环电路: (13) 4.控制电路总体电路图 (14) 六.心得体会: (15) 七参考资料 (15)

一 设计任务 设计一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采用他励直流电动机、晶闸管三相全控桥式整流电路,其数据如下: 直流电动机:PN=60KW ,UN=220V ,IN=305A ,Nn=1000r/min ; 晶闸管整流触发装置的放大系数 Ks=30 电磁时间常数:T1=0.012S; 机电时间常数:Tm=0.12s; 反馈滤波时间常数:Toi=0.0025s,Ton=0.014s; 额定转速时的给定电压:Unm=10V; 调节器饱和输出电压:10V ; 系统调速围:D=20; 系统的静、动态性能指标:无静差,电流超调量5%i δ≤,启动到额定转速时的超调量10%δ≤ 二 设计要求 1.确定转速、电流反馈系数; 2.设计电流调节器; 3.用min r M 准则设计转速环,确定转速调节器的结构和参数; 4.计算最低速启动时的转速超调量; 5.绘制系统线路图(主电路、触发电路、控制电路)。 三.设计的基本思路: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属于多环控制系统。对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而言,先从环(即电流环)出发,根据电流控制要求,确定把电流环校正为那种典型系统。按照调节对象选择调节器及其参数。设计完电流环环节之后,把它等效成一个小

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

双闭环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简介 1.1V—M系统简介 晶闸管—电动机调速系统(简称V—M系统),其简单原理图如图1。图中VT是晶闸管的可控整流器,它可以是单相、三相或更多相数,半波、全波、半控、全控等类型。 优点:通过调节触发装置GT的控制电压来移动触发脉冲的相位,即可改变整流电压从而实现平滑调速。 缺点: 1.由于晶闸管的单向导电性,它不允许电流反向,给系统的可逆运行造成困难。 2.元件对过电压、过电流以及过高的du/dt和di/dt都十分敏感,其中任一指标超过允许值都可能在很短时间内损坏元件。 因此必须有可靠的保护装置和符合要求的散热条件,而且在选择元件时还应有足够的余量。 图1 V—M系统 1.2转速控制的要求和调速指标 任何一台需要控制转速的设备,其生产工艺对调速性能都有一定的要求。归纳起来,对于调速系统的转速控制要求有以下三个方面: 1)调速——在一定的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范围内,分档地(有级)或平滑地(无级)调节转速; 2)稳速——以一定的精度在所需转速上稳定运行,在各种干扰下不允许有过大的转速波动,以确保产品质量; 3)加、减速——频繁起、制动的设备要求加、减速尽量快,以提高生产率;不宜经受剧烈速度变化的机械则要求起﹑制动尽量平稳。

1.3 直流调速系统的性能指标 根据各类典型生产机械对调速系统提出的要求,一般可以概括为静态和动态调速指标。静态调速指标要求电力传动自动控制系统能在最高转速和最低转速范围内调节转速,并且要求在不同转速下工作时,速度稳定;动态调速指标要求系统启动、制动快而平稳,并且具有良好的抗扰动能力。抗扰动性是指系统稳定在 某一转速上运行时,应尽量不受负载变化以及电源电压波动等因素的影响[1,6]。 一、静态性能指标 1).调速范围 生产机械要求电动机在额定负载运行时,提供的最高转速m ax n 与最低转速m in n 之比,称为调速范围,用符号D 表示 m in m ax n n D = (2—2) 2).静差率 静差率是用来表示负载转矩变化时,转速变化的程度,用系数s 来表示。具体是指电动机稳定工作时,在一条机械特性线上,电动机的负载由理想空载增加到额定值时,对应的转速降落 ed n ?与理想空载转速 n 之比,用百分数表示为 %100%1000 00?-=??= n n n n n s ed ed (2—3) 显然,机械特性硬度越大,机械特性硬度越大,ed n ?越小,静差率就越小,转速 的稳定度就越高。 然而静差率和机械特性硬度又是有区别的。两条相互平行的直线性机械特性的静差率是不同的。对于图2—1中的线1和线2,它们有相同的转速降落1ed n ?=2 ed n ?, 但由于 01 02n n <,因此12s s >。这表明平行机械特性低速时静差率较大,转速的相对 稳定性就越差。在1000r/min 时降落10r/min ,只占1%;在100r/min 时也降落10r/min ,就占10%;如果 n 只有10r/min ,再降落10r/min 时,电动机就停止转动,转速全都 降落完了。 由图2—1可见,对一个调速系统来说,如果能满足最低转速运行的静差率s ,那么,其它转速的静差率也必然都能满足。

直流电机的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

直流电机的转速电流双闭 环控制 The final edition was revised on December 14th, 2020.

直流电机的转速电流双闭环控制 摘要:本设计主要采用模拟电路实现直流电机控制的整流电源,转速调PI调节器,电流PI调节器的设计。来实现对电机转速的控制,包括快速起动、恒速运行、堵转截止三大目标。该设计的主要电路均采用模拟电路实现,电流环的PI 调节器用于保证快速起动,即保证电机起动时以最大负载电流起动,也即实现以最大加速度实现。而转速调节器则用于在运行时实现转速恒定,保证带负载的能力。两个PI调节器都采用集成运放实现。其主要优点是克服传统意义上单环控制只能满足一方面的要求的缺陷。 关键词:电流环;转速环;PI调节器 The Rotate Speed and Current Double Closed Loop Feedback Control for DC Motor Abstract: The major tasks of this design is utilizing simulating circuits to produce the rectifiering power source ,current PI regulator and rotate speed PI regulator for the DC major object of this desigen is making the DC motor started rapidly,rotating making the DC motor started rapidly with the largest load is the same to starting rapidly with the largest ,The rotate speed PI regulator make the DC mortor retated stably to any the change of the load .Both of the PI regulators use the integrated amplifier operator to accomplish the priority of this design are overcoming the defect of traditional single feedback loop. Key word: current feedback loop; rotate speed feedback loop;PI regulator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课程设计说明书 课程名称: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 设计题目: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 院系: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2010年12 月30 日

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控制系统 摘要:此设计利用晶闸管、二极管等器件设计了一个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该系统中设置了电流检测环节、电流调节器以及转速检测环节、转速调节器,构成了电流环和转速环,前者通过电流元件的反馈作用稳定电流,后者通过转速检测元件的反馈作用保持转速稳定,最终消除转速偏差,从而使系统达到调节电流和转速的目的。该系统起动时,转速外环饱和不起作用,电流内环起主要作用,调节起动电流保持最大值,使转速线性变化,迅速达到给定值;稳态运行时,转速负反馈外环起主要作用,使转速随转速给定电压的变化而变化,电流内环跟随转速外环调节电机的电枢电流以平衡负载电流。 关键词:双闭环,晶闸管,转速调节器,电流调节器

目录 第一章.直流拖动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1) 一、直流调速系统拖动方案的对比 (1) 二、直流调速系统控制方案的确定 (2) 三、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式 (2) 第二章.主电路参数计算和保护环节设计 (3) 一、整流变压器额定参数的计算 (3) 二、主电路器件的计算与选择 (3) 三、主电路保护环节的设计与计算 (3) 四、电抗器参数计算与选择 (4) 第三章.调速系统控制单元的确定和调整 (4) 一、检测环节 (4) 二、调节器的选择与调整 (5) 三、系统的给定电源 (11) 第四章.触发电路的设计 (12) 第五章.调速系统动态参数的工程计 (12) 心得体会 (12) 参考文献 (13) 附件.课程设计要求 (13)

双闭环直流电机调速系统设计参考案例

《运动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指导书 一、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 (一)系统各环节选型 1、主回路方案确定。 2、控制回路选择:给定器、调节放大器、触发器、稳压电源、电流截止环节,调节器锁零电路、电流、电压检测环节、同步变压器接线方式(须对以上环节画出线路图,说明其原理)。 (二)主要电气设备的计算和选择 1、整流变压器计算:变压器原副方电压、电流、容量以及联接组别选择。 2、晶闸管整流元件:电压定额、电流定额计算及定额选择。 3、系统各主要保护环节的设计:快速熔断器计算选择、阻容保护计算选择计算。 4、平波电抗器选择计算。 (三)系统参数计算 1、电流调节器ACR 中i i R C 、 计算。

2、转速调节器ASR 中n n R C 、 计算。 3、动态性能指标计算。 (四)画出双闭环调速系统电气原理图。 使用A1或A2图纸,并画出动态框图和波德图(在设计说明书中)。 二、基本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单、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工作原理,了解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2、熟练掌握主电路结构选择方法,主电路元器件的选型计算方法。 3、熟练掌握过电压、过电流保护方式的配置及其整定计算。 4、掌握触发电路的选型、设计方法。 5、掌握同步电压相位的选择方法。 6、掌握速度调节器、电流调节器的典型设计方法。 7、掌握电气系统线路图绘制方法。 8、掌握撰写课程设计报告的方法。 三、 课程设计原始数据

有以下四个设计课题可供选用: A 组: 直流他励电动机:功率P e =1.1KW ,额定电流I e =6.7A ,磁极对数P=1, n e =1500r/min,励磁电压220V,电枢绕组电阻R a =2.34Ω,主电路总电阻R =7Ω,L ∑=246.25Mh(电枢电感、平波电感和变压器电感之和),K s =58.4,机电时间常数 T m =116.2ms ,滤波时间常数T on =T oi =0.00235s ,过载倍数λ=1.5,电流给定最大值 10V U im =*,速度给定最大值 10V U n =* B 组: 直流他励电动机:功率P e =22KW ,额定电压U e =220V ,额定电流I e =116A,磁极对 数P=2,n e =1500r/min,励磁电压220V,电枢绕组电阻R a =0.112Ω,主电路总电阻R = 0.32Ω,L ∑=37.22mH(电枢电感、平波电感和变压器电感之和),电磁系数 C e =0.138 Vmin /r ,K s =22,电磁时间常数T L =0.116ms ,机电时间常数T m =0.157ms , 滤波时间常数T on =T oi =0.00235s ,过载倍数λ=1.5,电流给定最大值 10V U im =*,速度给定最大值 10V U n =* C 组: 直流他励电动机:功率Pe =145KW ,额定电压Ue=220V ,额定电流Ie=733A,磁极对数P=2,ne=430r/min,励磁电压220V,电枢绕组电阻Ra=0.0015Ω,主电路总电阻R =0.036Ω,Ks=41.5,电磁时间常数TL=0.0734ms ,机电时间常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