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2014-1医学生物学复习重点预防(2)

[整理]-2014-1医学生物学复习重点预防(2)
[整理]-2014-1医学生物学复习重点预防(2)

2013-2014-1 医学生物学复习重点(预防医学)

生命的分子基础

核酸的基本结构(3’,5’-磷酸二酯键):前一个核苷酸戊糖3’碳位上的羟基与后一个核苷酸戊糖5’碳位磷酸上的氢结合,在核酸聚合酶的催化下,脱下一份子水连接而成的共价键称为3’、5’-磷酸二酯键。

(5’端上有磷酸基游离者为首端,3’端碳位上有羟基游离者为尾端)

DNA的结构(B-双螺旋、A、Z-DNA)

B-双螺旋:(生物体内天然状态的DNA绝大多数都以B-DNA存在)

1、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组成,以右手螺旋方式盘绕成双螺旋结构,螺距为3、4nm(磷酸和脱氧核糖位于双螺旋的外侧,形成DNA的骨架,碱基位于双螺旋的内侧)

2、碱基互补原则

3、多样性

A-DNA:反向平行、右手螺旋,但螺距比较宽短

Z-DNA:左手双螺旋,细长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一级、二级)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以肽键为主键,二硫键为副键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即为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是蛋白质最重要的特征。)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α螺旋是肽链按右手螺旋方向形成的空间结构

β折叠是由两条肽链平行排列或一条肽链回折平行排列折叠成的锯齿状构象。

三股螺旋(又称π螺旋),是胶原蛋白独有的结构。

(蛋白质必须在三级结构的基础上才能表现出生物活性)

蛋白质的变构和变性概念:

变构:在生物体内,某些代谢中间物或变构剂能够使蛋白质的构象发生轻微变化,从而使其生物活性发生改变,使其更有效的完成生理功能。这种通过蛋白质构象变化而实现调节功能的现象称为变构或变构调节。

变性:蛋白质分子受到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空间结构发生破坏,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的过程。

(变性和变构都不涉及蛋白质以及结果的改变,蛋白质变性,有时是可逆的)

生命的细胞基础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差别:

原核细胞真核细胞

细胞大小较小较大

细胞核无核膜,核仁(拟核)有核膜,核仁(真核)DNA 环状双链,不与组蛋白结合线状双链,与组蛋白结合成染色质细胞骨架无有

转录和翻译同时进行转录在核内,翻译在胞质中细胞分裂无丝分裂或二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无丝分裂单位膜的概念:

在电镜下所有膜相结构由两暗夹一明的三层结构组成,这三层结构形式称为单位膜。

细胞的膜相结构和非膜相结构:

细胞的膜相结构包括细胞膜、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溶酶体、线粒体、叶绿体、核膜以及各种小泡。

细胞的非膜相结构包括染色质、染色体、核糖体、中心粒、微管、微丝及中间纤维等。

细胞膜的特性(不对称性、流动性):

不对称性: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以及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

(细胞膜内表面蛋白质颗粒数明显多于外表面,一些酶、周围蛋白在质膜上分布是不对称的)(内外两侧脂质成分有明显差异,生物膜结构的不对称保证了膜功能的方向性,使膜两侧具有不同的功能,许多接受细胞外信号的激素受体位于靶细胞质膜的外侧)

流动性:膜蛋白和膜脂的运动

穿膜运输的种类及特点(简单、离子通道、易化扩散,钠钾泵):

简单扩散:顺浓度,不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脂溶性物质,苯、醇类/氧气、氮气/不带电荷的极性分子,尿素、甘油及二氧化碳)

离子通道扩散:是极性很强的水化离子(钠离子、钾离子、钙离子)通过离子通道蛋白、浓度的转运。

异化扩散:非脂溶性物质或亲水性物质(葡萄糖、氨基酸、核苷酸、金属离子以及细胞代谢物)借助细胞膜上的载体蛋白,顺浓度梯度方向的跨膜运输。(异化扩散速率在一定限度内同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当扩散率达到一定水平,就不再受溶质浓度影响。因为膜上的载体数量相对恒定,运输速率达到最大值。)

钠钾泵:是镶嵌在质膜上的蛋白质,也是一种ATP酶,既有载体的功能又有酶的活性。

膜泡运输的种类及特点(吞噬、吞饮、受体介导的内吞)

吞噬作用:细胞摄取较大的固体颗粒或大分子复合体的过程。(吞噬作用是原生动物获取营养物质的重要方式,人和哺乳动物的大多数细胞没有吞噬作用,只有少数特化细胞具有这一功能)

胞饮作用:细胞摄取液体和溶质的过程。(胞饮作用普遍存在于大多数细胞中,是细胞摄入多种大分子物质的主要途径)

受体介导的胞吞作用: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与胞外的配体结合而引发的胞吞作用。

是一种特异、高效的摄取细胞外大分子的方式。在运过程中,一些特定大分子首先与质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有被小窝,有被小窝从膜上脱落形成有被小泡。小泡形成后在几秒钟内失去外衣,并与细胞内其他囊泡融合成更大的囊泡称为内体,最后将内容物转运到溶酶体内。细胞连接的方式(紧密、锚定、通信连接);

紧密连接:是指两个相邻细胞的质膜紧靠在一起,中间没有间隙,起封闭作用。

锚定连接:相邻细胞间形成纽扣式结构,连接处有宽约25nm的间隙。(与肌动蛋白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成为黏着连接,与中间纤维相连的锚定连接成为桥粒,包括桥粒和半桥粒)

通信连接:包括间隙连接,化学突触以及胞间连接三类。(间隙连接是主要的通信方式,质膜间有2-4nm的间隙)

细胞膜受体类型(离子通道、酶联、 G蛋白偶联受体):

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是信号转到途径中与受体偶联的鸟苷酸结合蛋白,是一种7次块模的糖蛋白。(该信号传导方式分为cAMP和cGMP)

内质网功能:

粗面内质网:参与蛋白质合成、进行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参与蛋白质的运输、参与多肽链的折叠与组装

光面内质网:合成脂类、解毒作用、糖原代谢、储存和调节钙离子浓度

高尔基复合体功能(M-6-P):

甘露糖-6-磷酸(M6P),是一种分选信号,当带有M6P标记的溶酶体酶前提到达反面高尔基网时,便与膜内侧的M6P受体结合,最后通过受体介导的运输方式把溶酶体酶前提分选进入特殊的运输小泡。

溶酶体的功能(自噬作用/异噬作用/粒溶作用):

异噬作用:异噬溶酶体内的水解酶将吞噬体或胞饮体内所含外源性的有极大分子物质消化分解成可溶性小分子。

自噬作用:溶酶体对细胞内衰老、病变的细胞器以及破损的细胞器碎片进行消化分解。

粒溶作用:溶酶体对细胞内多余分泌颗粒具有清除作用。

线粒体的结构:

结构:两层单位膜,外膜光滑、内膜向内折叠成嵴(嵴的形成使内膜的表面积大大增加)、膜间腔、嵴间腔。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线粒体DNA能独立复制、转录和翻译出部分线粒体蛋白,但维持线粒体结构和功能所需的大部分蛋白质都是由核基因组编码的。

线粒体的氧化磷酸化作用:

H进入线粒体内膜上由电子传递链逐级传递,使H氧化成H+。电子传递链过程释放的能量被ATP酶复合体用来使ADP磷酸化生成ATP,从而将能量储存在ATP中,称氧化磷酸化作用。基粒:内膜和嵴的表面上有许多排列规则的ATP酶复合体---基粒,基粒由头、柄、基片三部分组成。

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组成和功能:

微管的主要成分是微管蛋白,包括α-微管蛋白和β微管蛋白。

功能:构成细胞的网状支架,维持细胞形态,固定和支持细胞器的位置

参与细胞的收缩和变形运动

参与细胞器的位移和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定向移动

参与细胞内大分子物质的运输

参与细胞内的信号传递

微丝:是由肌动蛋白组成的骨架纤维。微丝参与形成细胞骨架,维持细胞的形态,参与肌肉收缩,细胞变形运动,细胞质流动,吞噬作用,细胞分裂,参与受精及细胞内的信息传递。中间纤维:在横切面上中间纤维有32个蛋白质单体。

功能:构成细胞的完整网架支撑系统,参与肌肉细胞分化和形态发生,参与物质定向运输以及细胞内信息传递,参与mRNA的运输。

核糖体类型:附着核糖体、游离核糖体

间期细胞核的基本结构(核膜、核仁、染色质、核基质)

核膜的结构和功能(核孔复合体概念):

核孔复合体:内外两层膜相互融合形成一个个核孔,核孔周围有环状物质包围的相对独立的复杂结构。4种结构:胞质环,环上有8个胞质颗粒/核质环/辐/中央栓

染色质和染色体的概念及化学组成:

染色质:间期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着色的物质即为染色质

染色体:细胞进入有丝分裂时,染色质高度螺旋化折叠盘曲成短状小棒,即染色体

化学组成:染色质的化学成分主要为DNA和组蛋白,此外还含有非组蛋白和少量RNA

染色质的结构单位(核小体)及中期染色体的类型:

核小体: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

中期染色体分为四种类型:中着丝粒染色体、近中着丝粒染色体、近端着丝粒染色体、端着丝粒染色体。(人类染色体只有前三种类型,没有端着丝粒染色体,染色体的形态和类型在同种生物中保持相对恒定)

核仁结构(纤维中心、致密纤维区、颗粒区)与功能:

纤维中心是rRNA基因的储存位点。/核糖体形成的空间顺序是:纤维中心-致密纤维成分-颗粒成分

功能:主要涉及核糖体的生物发生。包括rRNA合成、加工和核糖体亚单位的装配。

真核细胞mRNA的转录及转录后加工(剪接、带帽、加尾):

细胞周期的概念:

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开始生长,经过物质积累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所经历的过程。

减数分裂各期主要特征(前期I: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

细线期:细胞核内出现染色细线,是DNA分子逐渐凝聚的结果

偶线期:同源染色体开始联会

粗线期:(配对后的同源染色体紧靠在一起,称为二价体)染色体继续凝聚变粗,形成四分体。二价体某些区段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

双线期:交叉端化,即联会复合体解体,配对的染色体开始分离,交叉点逐渐向染色体臂的端部移动

终变期:核仁、核膜消失,二价体移向细胞中部

细胞周期各时期的动态变化(G1期、S期、G2期);

G1期:合成细胞生长所需要的各种RNA、糖、脂等。G1期晚期过渡到S期阶段有一个限制点或检验点,它控制细胞在周期运行过程中是进入S期还是停止于某一阶段,即进入G0期。S期:合成DNA、组蛋白、非组蛋白、RNA聚合酶。动物细胞中中心粒复制也在S期完成。G2期:主要为细胞分裂准备物质条件,继续进行RNA和蛋白质的合成,同时G2期微管蛋白合成达到高峰。细胞通过G2期后能否顺利进入M期,要受到G2期R点的控制。

生命遗传和变异

等位基因概念:位于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置上决定一对相对性状的基因。

遗传病的概念:由于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内的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突变或畸变)而引起的疾病遗传病的特点:1.垂直传递 2.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是遗传病发生的物质基础 3.遗传病有特定的发病年龄和病程 4.往往具有终生性的特征 5.通常表现出先天性的特征,但并非所有先天性疾病均为遗传性疾病 6.遗传病并不等同于家族性疾病

外显率概念、表现度概念:

外显率:在一个群体中携带有某一致病基因的所有个体表现出相应疾病表型的比例。(例如:带有致病基因A的杂合子20人中,有12人表现出基因A的相应疾病,那么A的外显率就是60%)

表现度:指致病基因在不同个体中表达的程度。

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共显性、不规则显性、延迟显性、从性显性、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近亲结婚)、X—连锁显性遗传、X—连锁隐形遗传(主要特点):

完全显性:1.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2.系谱中往往连续几代都有患者 3.患者的双亲之一通常是患者,其基因型多为杂合子 4.患者的同胞.子女患病的可能性均为1/2 5.患者的正常同胞或后代从亲代中未获得致病基因,其后代将会正常 6.双亲无病,子女一般不发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 男女发病机会均等 2.患者双亲往往表现型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 3.患者的同胞患同种疾病的可能性为1/4,而表现型正常的同胞中有2/3为携带者 4.患者子女一般不发病,病例是分散的 5.近亲婚配可使子女的发病风险明显增高两种单基因性状的独立传递P110:(计算题)

基因的多效性与遗传的异质性概念:

基因多效性:一个或一对基因可以产生多种表现效应

遗传异质性:指表型相同或相似的个体具有不同基因型的现象,又称为多音一效。

多基因遗传、易患性概念、遗传率概念:

多基因遗传:受多对基因控制的遗传方式。(与但基因遗传不同,这些基因没有显性和隐性之分,只有有效和无效的区别。有效基因作用都很微弱,但有累加效应)

质量性状:不存在连续性的数量变化,而呈现质的中断性变化。

数量性状:由多对基因控制,每对基因作用是微小的,具有累加效应,多对微效基因和环境

因素共同作用就决定了表型特征。

易患性:在多基因遗传病中,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决定一个个体患病的可能性。遗传率:多基因遗传病由遗传物质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所致,其中遗传因素所起作用的百分比称为遗传率。

多基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X染色质与Lyon假说p118;

多基因病发病风险的估计:1.多基因遗传病患者亲属的发病率比一般群体发病率高,发病风险随着患者亲属级数的递增迅速降低,并逐步向群体发病率靠拢。在发病率低的疾病中明显2.发病风险与遗传率和群体发病率的关系p114

X染色质:雌性哺乳动物神经细胞及其他类型细胞间期核中有一团染色很深,边界清楚的小体,称X染色质,又称Barr小体或X小体。

Lyon假说:X染色质失活假说。1.女性体细胞中的两条X染色体组只有一条有活性,另一条在遗传上是失活的。 2.失火发生在胚胎早期 3.X染色体的失活是随机的也是恒定的

人类染色体带的命名与书写(会认识)

染色体数目畸变的类型、机制,染色体结构畸变类型(缺失、重复、倒位、易位);

染色体数目畸变类型:1.整倍体改变 2.非整倍体改变

染色体结构畸变类型:1.缺失deletion,del(染色体发生断裂,断片丢失)

2.重复dup(染色体某一节段有两份或两份以上)

3.倒位inv

4.易位t

染色体病的种类(Down、Klinefelter、turner核型)及发病机制:

Down综合征:又称先天愚型,21三体综合征

先天性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Klinefelter

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综合征turner核型

染色体畸变表示方法(p124):

线粒体遗传的特点(半自主性、母系遗传、易突变、阈值效应、遗传瓶颈等及其概念p131);半自主性:它能独立的复制、转录、翻译,但是执行这些功能的酶是由核基因组编码

母系遗传:只有女性将致病基因或表现某种性状的基因传递给后代的遗传方式叫母系遗传易变性:线粒体DNA是裸露,容易被损伤而发生突变。1.mtDNA突变频率高2.突变类型多样阈值效应:当入编mtDNA的数目达到某种程度时,才引起组织器官的功能异常,这一引起发病所需突变mtDNA的数目的最低限度称为阈值

遗传瓶颈:人类卵母细胞大约有10万个线粒体,但卵细胞成熟时,线粒体数目锐减至10-100个。这种卵细胞形成过程中线粒体数目从10万个锐减到少于100个的过程称遗传瓶颈

基因频率概念、基因型频率概念:

基因频率:是指群体中某特定等位基因数量占该基因座上全部等位基因总是的比率

基因型频率:是指群体中某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占全部个体数的比率

遗传平衡定律内容、遗传平衡群体的判断:

1.群体很大

2.随机交配

3.没有突变发生

4.没有自然选择

5.没有个体的大规模迁移基因突变的概念:基因突变是基因组DNA分子在结构上发生碱基对组成或排列顺序的改变。基因突变的类型(碱基替换、插入与缺失、动态突变)及效应(错义、同义、无义、延长、移码、整码):

碱基替代:指一个碱基被另一个碱基所替换,它是DNA分子中单个碱基的改变。有两种方式:1.转换:嘌呤取代嘌呤,嘧啶取代嘧啶的变化 2.颠换:嘌呤与嘧啶之间的取代

碱基替代产生四种效应:

1.错义突变:碱基序列的改变引起产物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2.同义突变:碱基替代后形成的新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与原密码子编码的氨基酸相同

3.无义突变:指某个碱基的改变使某个氨基酸的密码子称为蛋白的终止密码子,无义突变

导致多肽链合成提前终止,多肽链缩短。

4.延长突变:碱基替换使原来的一个终止密码子变成编码某个氨基酸的密码子,导致多肽

链合成延长,直到下一个终止密码子出现才停止,形成异常多肽链

碱基的插入与缺失:

移码突变:插入或缺失的碱基对不是三个及三的倍数,翻译出多肽链氨基酸的种类和顺序全部改变

整码突变:插入或缺失的碱基是三或三的倍数,合成的多肽链将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多个氨基酸,但插入或缺失部位前后的密码子不改变

DNA损伤的修复(包括切除修复、重组修复两种)

断裂基因的概念和结构(外显子、内含子、GT-AG法则):

(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绝大多数是连续的,但真核生物基因的编码序列是不连贯的)

断裂基因:在两个编码序列之间被非编码序列隔开,形成镶嵌排列的断裂形式.

外显子:在断裂基因中,编码序列称为外显子

内含子:两个外显子之间的非编码序列称为内含子

GT-AG法则:每个外显子和内含子接头区存在高度保守的一致序列,成外显子内含子接头,即在内含子5’端开始的两个核苷酸为GT,3’端末尾是AG,这种接头形式称为GT-AG法则转座因子:不管在原核生物还是真核生物基因组中,存在着一些DNA片段,能够自发地在基因组内移动,从染色体的一个区段转移到另一个区段,或者从一条染色体转入另一条染色体,从而改变新座位基因的结构和功能,这种可移动DNA片段称为转座因子。

人类基因组计划(HGP)的基本目标(遗传图、物理图与序列图)p150

基因诊断概念:采用分子生物学的技术方法和理论,直接分析受检者的某一基因的结构和功能状态是否异常,从而对人体状态和疾病做出诊断的方法。

核酸分子杂交概念:利用碱基的互补原理,使具有一定互补序列的两种核酸单链在液相或固相体系中相互结合成异质双链的过程。

PCR(高温变性-低温复性-中温延伸)

基因诊断基本原理:检测相关基因的结构(DNA水平)及其功能状态(RNA水平)是否异常

基因治疗的策略(基因矫正和置换、基因增补)

考试题型:

一、名词解释5(15%)

二、英译中5(5%)

三、是非10(10%)

四、多选10(20%)

五、填空10(15%)

六、简答3(35%)

医学生物化学各章节知识点及习题详解

医学生物化学各章节知识点习题详解 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1. .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 A. 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B. 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C. 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D. 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E. 使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蛋白质等电点 提示:天然蛋白质常以稳定的亲水胶体溶液形式存在,这是由于蛋白质颗粒表面存在水化膜和表面电荷……。具体参见教材17页三、蛋白质的沉淀。 2. 关于肽键与肽,正确的是( ) A. 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B. 是核酸分子中的基本结构键 C. 含三个肽键的肽称为三肽 D. 多肽经水解下来的氨基酸称氨基酸残基 E. 蛋白质的肽键也称为寡肽链 提示: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和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即-CO-NH-。氨基酸借肽键联结成多肽链。……。

具体参见教材10页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3.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决定于( ) A. 分子中氢键 B. 分子中次级键 C. 氨基酸组成和顺序 D. 分子内部疏水键 E. 分子中二硫键的数量 提示:多肽链是蛋白质分子的最基本结构形式。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按一定排列顺序以肽键相连形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具体参见教材20页小结。 4. 分子病主要是哪种结构异常() A. 一级结构 B. 二级结构 C. 三级结构 D. 四级结构 E. 空间结构 提示:分子病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蛋白质分子是由基因编码的,即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上的碱基顺序决定的……。具体参见教材15页。 5. 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 ) A. 肽键 B. 共轭双键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绪论 1、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分哪三型八大类? 第1章细菌的形态与结构 1、名词解释:细菌L型;中介体;质粒;芽胞 2、细菌的基本结构与特殊结构以及它们的主要功能、G+菌与G-菌的细胞壁的比较。 3、简述细菌L型的形成、主要生物学性状及其临床意义。 4、试述某些抗生素(青霉素、溶菌酶、红霉素、链霉素)的抗菌作用机制。 5、革兰染色的原理、方法、结果判断与临床意义。 第2章细菌的生理 1、名词解释:IMViC试验;热原质;细菌素;内毒素;外毒素;培养基;菌落;纯培养 2、简述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有哪些?为什么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繁殖? 3、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种类及其在医学上的意义? 4、细菌的生长曲线可分为几期?各自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5、按物理性状不同可将培养基分哪几种?各有何主要用途? 6、按用途不同可将培养基分为哪几种?请各列出一种常用的培养基。 7、根据细菌代谢时对分子氧的需求与否,可将细菌分为哪几类? 第3章消毒灭菌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 1、名词解释: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 2、常用湿热灭菌方法的种类及其效果与适用范围。 3、高压蒸汽灭菌法所要求的条件和用途各是什么? 4、请叙述紫外线的杀菌作用机制、特点和注意事项。 5、化学消毒剂按其杀菌能力可分为哪三大类? 6、简述乙醇、碘酊、过氧化氢、过氧乙酸、戊二醛、环氧乙烷消毒灭菌的主要特点。 7、请简要说明手术室常规使用的消毒灭菌方法。 8、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核心是什么? 9、根据病原微生物的传染性、感染后对个体或者群体的危害程度,可将其分为哪四类? 10、化学消毒剂的杀菌机制有哪些?各自种类的代表是什么? 11、影响消毒灭菌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第4章噬菌体 1、名词解释:噬菌体;前噬菌体;毒性噬菌体;溶原性细菌 2、毒性噬菌体增殖以何种方式增殖?它的增殖过程包括哪几个阶段? 3、温和噬菌体在宿主菌内有哪几种存在状态?

医学生物学复习重点(预防)

2013-2014-1 医学生物学复习重点(预防医学) 生命的分子基础 核酸的基本结构(3’,5’-磷酸二酯键):前一个核苷酸戊糖3’碳位上的羟基与后一个核苷酸戊糖5’碳位磷酸上的氢结合,在核酸聚合酶的催化下,脱下一份子水连接而成的共价键称为3’、5’-磷酸二酯键。 (5’端上有磷酸基游离者为首端,3’端碳位上有羟基游离者为尾端) DNA的结构(B-双螺旋、A、Z-DNA) B-双螺旋:(生物体内天然状态的DNA绝大多数都以B-DNA存在) 1、DNA分子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核苷酸链组成,以右手螺旋方式盘绕成双螺旋结构,螺距为3、4nm(磷酸和脱氧核糖位于双螺旋的外侧,形成DNA的骨架,碱基位于双螺旋的内侧) 2、碱基互补原则 3、多样性 A-DNA:反向平行、右手螺旋,但螺距比较宽短 Z-DNA:左手双螺旋,细长 蛋白质分子的结构(一级、二级)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以肽键为主键,二硫键为副键的多肽链中,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即为蛋白质分子的一级结构。(一级结构是蛋白质的基本结构,是蛋白质最重要的特征。)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α螺旋是肽链按右手螺旋方向形成的空间结构 β折叠是由两条肽链平行排列或一条肽链回折平行排列折叠成的锯齿状构象。 三股螺旋(又称π螺旋),是胶原蛋白独有的结构。 (蛋白质必须在三级结构的基础上才能表现出生物活性) 蛋白质的变构和变性概念: 变构:在生物体内,某些代谢中间物或变构剂能够使蛋白质的构象发生轻微变化,从而使其生物活性发生改变,使其更有效的完成生理功能。这种通过蛋白质构象变化而实现调节功能的现象称为变构或变构调节。 变性:蛋白质分子受到某些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空间结构发生破坏,理化性质改变,生物活性丧失的过程。 (变性和变构都不涉及蛋白质以及结果的改变,蛋白质变性,有时是可逆的) 生命的细胞基础

医学生物学 简答题重点整理

【细胞器标志酶】 内质网:葡萄糖-6-磷酸酶 高尔基体:糖基转移酶 溶酶体:酸性磷酸酶 过氧化物酶体:过氧化氢酶 【高尔基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高尔基体呈网状结构,是一种较为复杂的膜性细胞器,由扁平囊、小囊泡、大囊泡构成,内含多种酶,其标志酶为糖基转移酶。 扁平囊,高尔基体的主体部分,由3-10层平行排列,相邻囊间距20-30nm,每个囊腔宽6-15nm,其凸面称顺面或形成面,凹面称反面或成熟面;小囊泡,为直径30-80nm的球形小泡,膜厚6nm,多集中分布于扁平囊形成面与内质网间,由糙面内质网芽生而来,载有糙面内质网合成蛋白质成分转运至扁平囊中,又称运输小泡;大囊泡,直径100-500nm,膜厚8nm,多见于扁平囊周边或局部呈球状膨突而后脱落形成,带有扁平囊所含分泌物,有继续浓缩的作用,又称浓缩泡或分泌泡。 主要功能:参与细胞的分泌活动;对蛋白质进行修饰加工,如糖蛋白的合成修饰和蛋白质的改造;对蛋白质进行分选运输,如分泌蛋白、膜嵌蛋白、溶酶体蛋白的分选;形成溶酶体;参与膜的转变。【溶酶体的超微结构及功能】 溶酶体是单层膜包裹多种酸性水解酶的囊泡状细胞器,膜厚6nm,是直径0.25-0.5nm的圆形、卵圆形小体,可视为细胞内消化系统。

其标志酶为酸性水解酶。溶酶体膜上有氢离子泵,可保持内部酸性环境;膜内存在特殊的转运蛋白,可将消化水解的产物运出溶酶体;溶酶体膜的蛋白高度糖基化,可防止被自身的水解酶消化。 主要功能:消化作用,对外源性异物的消化称异噬作用,消化自身衰老和损伤的细胞器或细胞器碎片称自噬作用;自溶作用,指细胞内溶酶体膜破裂,消化酶释放入细胞质使细胞本身被消化;对细胞外物质的消化作用,指溶酶体通过胞吐作用将溶酶体酶释放到细胞外,消化分解细胞外物质。 【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线粒体中含有mtDNA,多为双链的环状分子,和细菌DNA相似,裸露而不与组蛋白结合,分散在线粒体基质不同区域。线粒体DNA具有遗传功能。线粒体含有自身特有的mRNA、tRNA和rRNA及其蛋白质合成的其他组分,可自主合成蛋白质。但mtDNA的基因数量不多,编码合成的蛋白质有限。mtDNA所用的遗传密码表与通用的遗传密码表也不完全相同。这说明线粒体的生物合成依靠两套遗传系统。而实现线粒体基因组复制与表达所需的许多酶,又是由核基因编码的,所以线粒体是半自主性的细胞器。 【细胞氧化】 细胞氧化是指依靠酶的催化,氧将细胞内各种供能物质氧化而释放能量的过程。其基本过程为: 酵解。在细胞质中进行。反应过程无需氧,故称为无氧酵解。葡萄糖等物质在细胞质中酵解形成丙酮酸。

2017秋医学细胞生物学总复习提纲

2017秋医学细胞生物学总复习提纲 网考特别提醒:每道题都有答题限制时间,若时间到了没有主动点提交,系统默认完成考试而自动退出(虽然可以跟老师说明情况得以继续进入系统考试,但上一道题不会再出现),不能回看,所以要在注意时间的前提下认真思考作答。 一.主要题型 1.英译汉10道,合计10分(一些重点章节的重点单词, 不考汉译英); 2.问答题2个(以细胞膜、内膜系统、细胞核、细胞周期、 或细胞凋亡等章节内容为主,2题合计20分); 3.实验图片题10道,合计10分。(电镜图片及光镜图片。 电镜图片以实验手册后面的图片为主;光镜图片以实验 课做过看过的重点结构为主); 4.选择题(合计60分):单选60道,合计54分,多选6 道,合计6分。 以上四项卷面满分合计100分,折算率80%后为80分; 5.平时3次实验到勤及实验报告平均分折算率20%后为 20分。 二.重点章节(以下为往届同学总结,仅供参考) 第4、5、8、13章,是出问答题最有可能的章节。 三.主要内容(以下为往届同学总结,仅供参考) 第一章 1. 细胞生物学发展史中的里程碑式事件(每个阶段1-2件事); 2. 英文:医学细胞生物学

第二章 1. 影响细胞形态的几个方面因素,请看教材 2. 最小的细胞是什么,大小如何 3. 真核细胞的结构(膜相结构与非膜相结构各包括哪些成员) 4. 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区别 5. 主要生物小分子的结构特点:氨基酸、核苷酸 6. 蛋白质掌握1,2级结构;DNA,RNA的基本结构特点和类型 7. 英文:氨基酸、蛋白质、核酸、核苷酸 第三章 1. 光学显微镜与电学显微镜的主要特点及其主要差别 2.光镜和电镜的最大分辨率,最大放大倍数 3. 老师PPT上有光镜及电镜标本制作厚薄及特殊要求。 4. 荧光显微镜的光源,相差显微镜及暗视野显微镜的主要的适用 标本、优点。 5. 英文:显微结构、超微结构、细胞培养 第四章 1. 重点章节,所以各个角落都有可能出选择题 2. 细胞膜电镜图片,主要化学组成3类。 3. 膜脂知识的第一段,及其四个分类主要作用,分布特点 糖脂中的两个最,最简单的糖脂脑苷脂,最复杂的神经节苷脂7个单糖残基 4. 膜蛋白关注膜内在蛋白与大小分子的跨膜运输连接在一起记忆 5. 膜糖是与细胞表面及细胞被的概念进行整合记忆,同时与细胞的特化结构联系在一起 6. 流动镶嵌模型 7. 重点:膜脂和膜蛋白的流动性方式及影响因素,有关的验证实验(膜蛋白流动性的) 8. 重点:小分子物质转运方式、特点及功能,区别 9. 主动运输Na-K泵工作原理及过程,膜转运蛋白类型

《医学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医学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1.医学遗传学的概念是什么? 2.什么是遗传病?遗传学有哪些特点? 3.遗传病与先天性疾病及家族性疾病各有何关系? 4.组成DNA的化学物质是哪三种? 5.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6.人类的线粒体基因组有哪些主要特征? 7.真核生物结构基因包含哪些序列?各有何特点? 8.什么是编码链和反编码链? 9.什么是转录?什么是翻译?真核生物基因转录后加工包括哪些步骤? 10.什么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有哪些特征? 11.同义突变、错义突变、移码突变的概念是什么? 12.染色质主要是由哪些化学物质组成的? 13.染色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什么? 14.常染色质与异染色质在结构和功能上有何差异? 15.什么是X染色质?赖昂(Lyon)假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16.什么是Y染色质?X染色质与X染色体、Y染色质与Y染色体的数量关系如何? 17.根据着丝粒位置的不同,可以把染色体分为哪几类? 18.什么是减数分裂?减数分裂各时期各有何主要特征? 19.人类的精子和卵子是如何发生的? 20.如何根据Denver体质对人类染色体进行核型分析? 21.如何对染色体的带进行命名? 22.什么是染色体病? 23.什么是单体、三体、嵌合体?单体、三体、嵌合体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4.什么是缺失、倒位、易位? 25.如何对染色体结构畸变(缺失、倒位、易位)的核型进行描述? 26.Down综合征、Klinefelter综合征、Turner综合征各有何主要临床表现还和核型?为何会形成这样的核型? 27.分离规律的内容是什么?分离规律的细胞学证据是什么? 28.先证者、系谱图、完全显性、不完全显性、不规则显性和共显性的概念是什么? 29.AD、AR、XD、XR的系谱特点如何?怎样进行系谱分析?怎样对各种单基因病的再发风险进行估计? 30.父母血型与子女血型有何关系? 31.为什么近亲婚配后代AR病发病风险增大? 32.X连锁遗传有什么特点?为什么XR遗传病的系谱中往往只见男性患者而不见女性患者? 33.质量性状、数量性状、易患性、阈值、遗传率的概念是什么?多基因假说有哪些内容?多基因假说、如何对多基因病的再发风险进行估计? 34.遗传病诊断按诊断的时期如何分类? 35.遗传病药物治疗的原则是什么?遗传病饮食治疗的原则是什么? 36.遗传咨询的概念

医学生物学重点

细胞学说的建立: “一切生物,包括单细胞生物、高等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形态结构和功能活动的基本单位”。这就是著名的细胞学说(ce11theory)。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 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所有细胞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生物体通过细胞活动反映其生命特征 细胞来自原有细胞的分裂 细胞的基本定义 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 细胞的主要共性 所有细胞都具有选择透性的膜结构 细胞都具有遗传物质 细胞都具有核糖体 细胞膜又称细胞质膜(plasma membrane)是指包围在细胞表面的一层极薄的膜,主要由膜脂和膜蛋白所组成。质膜的基本作用是维护细胞内微环境的相对稳定,并参与同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能量和信息传递。另外,在细胞的生存、生长、分裂、分化中起重要作用 膜功能 界膜和细胞区域化;调节运输;功能定位与组织化;信号转导;参与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能量转换 细胞核(nucleus) 细胞核由核膜、核仁、染色质(染色体)和核基质组成,是细胞内遗传信息贮

存、复制和转录的场所,也是细胞功能及代谢、生长、增殖、分化、衰老的控制中心。 核基质 在核液中存在着一个主要由非组蛋白纤维组成的网络状结构,被命名为核基质。由于它的形态与胞质骨架很相似,相互之间又有一定的联系,也被称为核骨架。 染色质与染色体 染色质是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和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遗传物质在间期细胞的存在形式,常呈网状不规则的结构。染色体是指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 核糖体(ribosome) 核糖体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是专门用来合成蛋白质的细胞器,这种颗粒小体由rRNA和蛋白质组成。 内质网(endoplasmic reticulum,ER) 内质网是由一层单位膜形成的囊状、泡状和管状结构,并形成一个连续的网膜系统,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是细胞内生物大分子合成基地。光滑内质网是脂类合成的重要场所 。粗糙内质网主要功能是合成分泌蛋白、多种膜蛋白和酶蛋白。 能量转换细胞器 线粒体是普遍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一种重要细胞器。由于线粒体是细胞进行氧化磷酸化并产生ATP的主要场所,细胞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80%是由线粒体提供的,因此被称为细胞的“动力工厂”。 生殖是生命的特征之一,通过生殖,生命才得以延续、繁衍并完成进化过程。无性生殖 无性生殖(asexual reproduction)是不经过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有性生殖 有性生殖(sexual reproduction)是高等动、植物普遍存在的生殖方式,是经过两性生殖细胞(卵细胞和精子)的结合,形成合子的方式。 第一次减数分裂 前期Ⅰ:细线期(染色线(chromonema)染色粒(chromomere));偶线期(联会(synapsis),联会复合体(synaptonemal complex)二价体(bivalent));粗线期(四分体(tetrad)非姐妹染色单体(non-sister chromatid)交叉(chiasma)和交

最新医学生物化学复习大纲

医学生物化学复习大纲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考核内容】 第一节蛋白质的分子组成 第二节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第三节蛋白质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第四节蛋白质的理化性质 【考核要求】 1.掌握蛋白质的重要生理功能。 2.掌握蛋白质的含氮量及其与蛋白质定量关系;基本结构单位——是20种L、α-氨 基酸,熟悉酸性、碱性、含硫、含羟基及含芳香族氨基酸的名称。 3.掌握蛋白质一、二、三、四、级结构的概念;一级结构及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4.熟悉蛋白质的重要理化性质――两性解离及等电点;高分子性质(蛋白质的稳定因 素――表面电荷和水化膜);沉淀的概念及其方式;变性的概念及其方式;这些理化性质在医学中的应用。 第二章核酸化学 【考核内容】 第一节核酸的一般概述 第二节核酸的化学组成 第三节 DNA的分子结构 第四节RNA的分子结构 第五节核酸的理化性质 【考核要求】 1.熟悉核酸的分类、细胞分布及其生物学功能。 2.核酸的分子组成:熟悉核酸的、平均磷含量及其与核酸定量之间的关系。核苷酸、核 苷和碱基的基本概念。熟记常见核苷酸的缩写符号。掌握两类核酸(DNA与RNA)分子组成的异同。熟悉体内重要的环核苷酸——cAMP和cGMP。 3.核酸的分子结构:掌握多核苷酸链中单核苷酸之间的连接方式——磷酸二酯键及多核 苷酸链的方向性。掌握DNA二级结构的双螺旋结构模型要点、碱基配对规律;了解DNA的三级结构——核小体。熟悉rRNA、mRNA和tRNA的结构特点及功能。熟悉tRNA二级结构特点——三叶草形结构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4.核酸的理化性质:掌握核酸的紫外吸收特性,DNA变性、Tm、高色效应、复性及杂 交等概念。 第三章酶 【考核内容】 第一节、酶的一般概念 第二节、酶的结构与功能

医学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医学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真核细胞的微观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而亚微结构则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两大类。 2.单位膜是由内外两层______________和中间一层______________组成。 3.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少量的______________。 4.细胞膜具有两个显著特性: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 5.细胞膜运输物质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6.Na+、K+离子通过细胞膜从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运输叫__________________,在运输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____供能。 7.一个完整的受体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三部分。 8.在不同细胞中光面内质网的功能不同,在肝细胞内它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在肌细胞中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9.内质网是由_________层单位膜构成,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类。 10.高尔基复合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部分膜性成分组成。 11.溶酶体是由___________层单位膜围成的囊泡状结构,内含____________多种酸性水解酶,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它的标志酶。 12.溶酶体依其来源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溶酶体、______________溶酶体和______________溶酶体三大类。 13.线粒体由_________层单位膜构成,外膜光滑,内膜向内折叠形成______,其上分布有基粒,基粒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部分。 14.细胞氧化过程(以葡萄糖为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步骤。 15.细胞骨架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16.光镜下观察到的中心体包括中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周围的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17.核糖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电镜下观察到的核糖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18.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一般为_____________S,其大小亚基分别为______________S和______________S。 19.真核细胞间期核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四部分。 20.染色质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少量的______________。 21.间期细胞核中没有转录活性、着色较深的染色质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

医学生物学习知识重点

医学生物学知识点 第一章生命的特征与起源 1.生命的基本特征★★★(9条p7-p9) ①生命是以核酸与蛋白质为主导的自然物质体系 ②生命是以细胞为基本单位的功能结构体系 ③生命是以新陈代谢为基本运动形式的自我更新体系 ④生命是以精密的信号转导通路网络维持的自主调节体系 ⑤生命是以生长发育为表现形式的“质”“量”转换体系 ⑥生命是通过生殖繁衍实现的物质能量守恒体系 ⑦生命是以遗传变异规律为枢纽的综合决定体系 ⑧生命是具有高度时空顺序性的物质运动演化体系 ⑨生命是与自然环境的协同共存体系 第二章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细胞的发现(时间、人物)(P10) 1665年,英国物理科学家胡克。 2.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4条)p13 ①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②所有细胞都具有共同的基本结构 ③生物体通过细胞活动反映其生命特征 ④细胞来自原有细胞的分裂

3.细胞的基本定义(4条)p14 ①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一切有机体均由细胞构成(病毒为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除外); ②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在有机体的一切代谢活动与执行功能过程中,细胞呈现为一个独立的、有序的、自动控制性很强的独立代谢体系; ③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生物有机体的生长与发育是依靠细胞的分裂、细胞体积的增长与细胞的分化来实现的。绝大多数多细胞生物的个体最初都是由一个细胞——受精卵,经过一系列过程发育而来的; 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具有遗传的全能性。人体内各种不同类型的细胞,所含的遗传信息都是相同的,都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他们之所以表现功能不同是有于基因选择性开放和表达的结果。4.细胞体积守恒定律(p14) 器官的大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这种关系有人称为“细胞体积守恒定律”。 5.细胞的主要共性(3条) ①所有细胞都具有选择透性的膜结构 ②细胞都具有遗传物质 ③细胞都具有核糖体 6.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主要区别★★★(表2-1)

医学生物化学重点总结

第二章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 第一节蛋白质分子组成 一、组成元素: N为特征性元素,蛋白质的含氮量平均为16%.———--测生物样品蛋白质含量:样品含氮量×6.25 二、氨基酸 1。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除脯氨酸外属L—α-氨基酸,除了甘氨酸其他氨基酸的α—碳原子都是手性碳原子。 2。分类:(1)非极性疏水性氨基酸:甘、丙、缬、亮、异亮、苯、脯,甲硫。(2)极性中性氨基酸:色、丝、酪、半胱、苏、天冬酰胺、谷氨酰胺。(3)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Asp、谷氨酸Glu。(4)(重)碱性氨基酸:赖氨酸Lys、精氨酸Arg、组氨酸His。 三、理化性质 1。两性解离:两性电解质,兼性离子静电荷+1 0 —1 PH

病原生物学笔记重点提纲医学生复习资料

第八章第二节寄生现象与人体微生态系 正常菌群:在正常人体体表与外接相同的腔道粘膜寄居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当人体 免疫正常时,这些微生物对宿主无害,有些对人体还有利,通称正常菌群。 机会致病菌:在某些情况下,正常菌群与宿主之间的生态平衡被打破,原来不致病的正常菌 群可引起致病,成为机会致病菌。 正常微生物群的生理作用:生物拮抗、营养作用、免疫作用(如双歧杆菌能刺激肠粘膜下淋巴细胞增殖,诱导SIgA【分泌型免疫球蛋白】等产生)、延缓衰老抗肿瘤。 微生态失调与条件致病的主要原因:(1)寄居部位改变(2)宿主免疫低下(3)菌群失调 第四节病原生物的控制 消毒:杀死物体上或环境中病原微生物的方法,并不一定能杀死细菌芽胞或非病原微生物。 灭菌: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包括杀灭细菌芽胞在内的全部病原微生物和非病原微生物) 的方法。 无菌操作:医学上将防止病原微生物进入人体或者物品的操作技术或措施成为无菌操作。 病原微生物的控制方法: 【物理方法】 热力灭菌法:干热灭菌法、湿热灭菌法(煮沸消毒法、流通蒸汽灭菌法)、高压蒸汽灭菌法(为实验室及生产中最常用的灭菌方法)、巴氏消毒法(饮品加热至62℃,维持30min)。辐射:红外线与微波、紫外线(波长200-300nm,其中波长260nm杀菌力最强。用途:适 用于空气及物品表面消毒。特点:穿透力弱)、电离辐射(优点:能量大、穿透力强、不需 加热、方法简便、不污染环境、无残留毒性) 其他方法:滤过除菌法、干燥与低温、臭氧消毒法。 影响消毒与灭菌效果的因素: 病原生物的种类、生活状态与数量(芽胞对理化因素的耐受力远大于其繁殖体,炭疽杆菌繁 殖体在80℃只能耐受2-3分钟,但其芽胞在湿热120℃ 10分钟才能被杀灭) 消毒灭菌的方法、强度及作用:PS 70%-75%的乙醇消毒效果最好。 第九章医学病毒 第一节病毒的形态与结构 病毒体:完整的成熟病毒颗粒,是细胞外的结构形式,且具有典型的形态、结构和感染性。 病毒的结构:由核心和衣壳组成,称为核衣壳。有些病毒在核衣壳的外表面有一层包膜包裹 衣壳:(1)螺旋对称型(2)20面体立体对称型(3)复合对称型:衣壳具有抗原性 包膜意义:(1)具有保护病毒核衣壳的作用(2)包膜能吸附或融合易感细胞,有助于病毒 的感染(3)包膜构成病毒的表面抗原,具有抗原性 第二节病毒的增殖与培养 病毒的复制:病毒在宿主细胞中增殖的过程称为病毒的复制。 病毒的复制周期:1.吸附2.穿入3.脱壳4.生物合成5.装配6.成熟7.释放 病毒的人工培养:动物接种、鸡胚培养、细胞培养。 第四节病毒的感染与抗病毒免疫 病毒传染源:1.病人:潜伏期2.病毒携带者3.被病毒感染的动物或携带病毒的动物(包括 媒介节肢动物) 病毒感染的传播方式:垂直传播、水平传播 持续性病毒感染:【概念】可在机体内长期携带病毒,可出现/不出现临床症状,可称为重 要的传染源【包括】1.潜伏性病毒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发水痘,免疫下降时引起带 状疱疹2.慢性病毒感染:慢性HBV/HCV 3.慢发病毒感染:HIV 4.急性病毒感染的迟发并发症:麻疹引发的SSPE(亚急性硬化性全脑炎)

2020年医学生物学复习思考题参照模板

本科医学生物学复习思考题 一、填空题 1.真核细胞的微观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而亚微结构则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与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构两大类。 2.单位膜是由内外两层______________和中间一层______________组成。 3.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少量的______________。 4.细胞膜具有两个显著特性: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 5.细胞膜运输物质的主要方式有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两种形式。 6.Na+、K+离子通过细胞膜从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运输叫__________________,在运输过程中需要______________供能。 7.一个完整的受体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三部分。 8.在不同细胞中光面内质网的功能不同,在肝细胞内它具有______________作用,在肌细胞中它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作用。 9.内质网是由_________层单位膜构成,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两类。 10.高尔基复合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部分膜性成分组成。 11.溶酶体是由___________层单位膜围成的囊泡状结构,内含____________多种酸性水解酶,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是它的标志酶。 12.溶酶体依其来源和功能的不同可分为______________溶酶体、______________溶酶体和______________溶酶体三大类。 13.线粒体由_________层单位膜构成,外膜光滑,内膜向内折叠形成______,其上分布有基粒,基粒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三部分。 14.细胞氧化过程(以葡萄糖为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步骤。 15.细胞骨架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16.光镜下观察到的中心体包括中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周围的__________________两部分。 17.核糖体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电镜下观察到的核糖体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组成。 18.真核细胞的核糖体一般为_____________S,其大小亚基分别为______________S和______________S。 19.真核细胞间期核的基本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四部分。 20.染色质的化学成分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少量的______________。 21.间期细胞核中没有转录活性、着色较深的染色质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

医学细胞生物学知识点归纳

线粒体: 1.呼吸链(电子传递链)Respiratory chain一系列能够可逆地接受和释放H+和e-的化学物质所组成的酶体系在线粒体内膜上有序地排列成互相关联的链状。 2.化学渗透假说(氧化磷酸化偶联机制):线粒体内膜上的呼吸链起质子泵的作用,利用高能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H+泵出内膜外,造成内膜内外的一个H+梯度(严格地讲是离子的电化学梯度),A TP合酶再利用这个电化学梯度来合成A TP。 3.电子载体:在电子传递过程中与释放的电子结合并将电子传递下去的物质称为电子载体。参与传递的电子载体有四种∶黄素蛋白、细胞色素、铁硫蛋白和辅酶Q,在这四类电子载体中,除了辅酶Q以外,接受和提供电子的氧化还原中心都是与蛋白相连的辅基。 4.阈值效应:突变所产生的效应取决于该细胞中野生型和突变型线粒体DNA的比例,只有突变型DNA达到一定数量(阈值)才足以引起细胞的功能障碍,这种现象称为阈值效应。 5.导向序列:将游离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信号称为导向信号,或导向序列,由于这一段序列是氨基酸组成的肽,所以又称为转运肽。 6.信号序列:将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的N-端的序列称为信号序列,将组成该序列的肽称为信号肽。 7.共翻译转运: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定位信号,一边翻译,一边进入内质网,由于这种转运定位是在蛋白质翻译的同时进行的,故称为共翻译转运。 8.蛋白质分选:在膜结合核糖体上合成的蛋白质通过信号肽,经过连续的膜系统转运分选才能到达最终的目的地,这一过程又称为蛋白质分选。 核糖体: 1.原核生物mRNA中与核糖体16S rRNA结合的序列称为SD序列(SD sequence) 。 2.核酶:将具有酶功能的RNA称为核酶。 3.N-端规则(N-end rule): 每一种蛋白质都有寿命特征,称为半衰期(half-life)。研究发现多肽链N-端特异的氨基酸与半衰期相关,称为N-端规则。 4.泛素介导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通过泛素(ubiquitin)介导,故称为泛素降解途径。蛋白酶体对蛋白质的降解作用分为两个过程:一是对被降解的蛋白质进行标记,由泛素完成;二是蛋白酶解作用,由蛋白酶体催化。 细胞核: 1.核内膜:有特有的蛋白成份(如核纤层蛋白B受体),膜的内表面有一层网络状纤维蛋白质,即核纤层(nuclear lamina),可支持核膜。 核外膜:靠向细胞质的一层,是内质网的一部分,胞质面附有核糖体 核周隙:内、外膜之间有宽20~40nm的腔隙,与粗面内质网腔相通 核孔复合体:内、外膜融合处,物质运输的通道 核纤层:内核膜内表面的纤维网络,支持核膜,并与染色质、核骨架相连。 2.核孔复合体:是细胞核内外膜融合形成的小孔,直径约为70 nm,是细胞核与细胞质间物质交换的通道。 3.核孔蛋白:参与构成核孔的蛋白质,可能在经核孔的主动运输中发挥作用。 核运输受体:参与物质通过核孔的主动运输。 核周蛋白: 是一类与核孔选择性运输有关的蛋白家族,相当于受体蛋白。 5.输入蛋白:核定位信号的受体蛋白, 存在于胞质溶胶中, 可与核定位信号结合, 帮助核蛋白进入细胞核。 输出蛋白:存在于细胞核中识别并与输出信号结合的蛋白质, 帮助核内物质通过核孔复合

医学分子生物学讲义复习重点

分子生物学 1.ORF 答:ORF是open reading frame的缩写,即开放阅读框架。在DNA链上,由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密码开始,到终止密码为止的一个连续编码列,叫做一个开放阅读框架。 2.结构基因 答:结构基因(structural genes)可被转录形成mRNA,并翻译成多肽链,构成各种结构蛋白质或催化各种生化反应的酶和激素等。 3.断裂基因 答:基因是核酸分子中贮存遗传信息的遗传单位,一个基因不仅仅包括编码蛋白质或 RNA 的核酸序列,还包括保证转录所必需的调控序列、位于编码区 5 ' 端与 3 ' 端的非编码序列和内含子。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由若干个编码区和非编码区互相间隔开但又连续镶嵌而成,去除非编码区再连接后,可翻译出由连续氨基酸组成的完整蛋白质,这些基因称为断裂基因(split gene)。 4.选择性剪接 答:选择性剪接(也叫可变剪接)是指从一个mRNA前体中通过不同的剪接方式(选择不同的剪接位点组合)产生不同的mRNA剪接异构体的过程,而最终的蛋白产物会表现出不同或者是相互拮抗的功能和结构特性,或者,在相同的细胞中由于表达水平的不同而导致不同的表型。 5.C值 答:基因组的大小通常以其DNA的含量来表示,我们把一种生物体单倍体基因组DNA的总量成为C值(C value)。 6.生物大分子 答:生物大分子指的是作为生物体内主要活性成分的各种分子量达到上万或更多的有机分子。常见的生物大分子包括蛋白质、核酸、脂类、糖类。 7.酚抽提法 答:酚抽提法最初于1976年由Stafford及其同事提出,通过改良,以含EDTA、SDS及无DNA酶的RNA酶裂解缓冲液破碎细胞,经蛋白酶K处理后,用pH8.0的Tris饱和酚抽提DNA,重复抽提至一定纯度后,根据不同需要进行透析或沉淀处理获得所需的DNA样品。 8.凝胶过滤层析 答:凝胶过滤层析也称分子排阻层析或分子筛层析,利用凝胶分子筛对大小、形状不同的分子进行层析分离,是根据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混合物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9.多重PCR 答:多重PCR技术是在一个反应体系中加入多对引物,同时扩增出多个核酸片段,由于每对引物扩增的片段长度不同,可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或毛细管电泳等技术加以鉴别。 10.荧光域值 答:荧光阈值是在荧光扩增曲线上人为设定的一个值,它可以设定在荧光信号指数扩增阶段任意位置上,一般荧光阈值的设置是基线荧光信号的标准偏差的10倍。 11.退火 答:温度突然降至37-58℃时,变性的DNA单链在碱基互补的基础上重新形成氢

[整理]医学生物学重点

[整理]医学生物学重点 医学生物学终极总结 1. 观察和实验是我们了解生命知识的唯一源泉。 2. 生命的层次:元素—小分子—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生物个体—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3. 分化是生物体发育过程中,自受精卵开始,从同质的细胞逐渐分化,形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 方面差异显著的异质细胞,进而形成具有不同结构、执行不同功能的组织、器官的过程。 4. 干细胞是指一类尚未分化,但具有无限或较长自我更新潜能的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这类干细 胞可通过细胞分化、分裂产生一种以上类型的特化细胞。 5. 克隆是通过无性方式,由单个细胞或个体产生的,和亲代非常相似(或在遗传上基本相同)的一群细胞或生物体。 6. 生物的九个基本特征: 1) 核酸、蛋白质——共同的生命大分子基础 2) 细胞——相似的生命的基本单位 3) 新陈代谢——高度一致的生命基本形式 4) 信息传递——维持机体生命活动的统一机制 5) 生长和发育——生物体由量变到质变的表现形式 6) 生殖——生命现象无限延续的根本途径(会区分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 7) 遗传和变异——决定和影响生命现象的中枢 8) 进化——生命活动的全部历史 9) 生物与环境的统一——生命自然界的基本法则 7. 生物的进化包含了生物进化和化学进化

8. 多分子体系形成的两个学说:蛋白起源学说,福克斯的微球体学说、 9. 生物界最原始的生命是:异养、厌氧型的(35亿年前) 10.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的变化有两个学说:内共生起源说、分化起源说 11. 胡克第一个发现了死细胞;列文虎克第一个发现了活细胞;施莱登和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 12. 为什么说细胞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1) 细胞是构成生物有机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2) 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3) 细胞是生物有机体生长发育的基本单位 4) 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13. 细胞守恒学说 同类型细胞的体积一般是相近的,不依生物个体的大小而增大或缩小。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与细胞的数量成正比,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14. 支原体是最小的原核细胞 15. 原核细胞一般由:细胞壁、细胞膜、拟核、细胞质、核糖体、中间体组成。 16. 质粒是细胞质中裸露的环状DNA。 17. 原核细胞的增殖方式是:二分裂18. 真核细胞中的膜相结构有:细胞膜、溶酶体、高尔基复合体、线粒体、过氧化氢酶体、内质网、 核膜 19. 真核细胞结构和原核细胞结构的比较特征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细胞大小 较小,1,10 μm 较大,10,100 μm 细胞壁肽聚糖 纤维素(植物细胞) 细胞质仅有核糖体,无胞质环流各种细胞器,存在胞质环流核糖体 70S(50S,30S) 80S(60S,40S) 细胞骨架无有内膜系统无有

《医学生物化学》各章节知识点习题及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

《医学生物化学》各章节知识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第一章蛋白质化学 1.盐析沉淀蛋白质的原理是( ) A. 中和电荷,破坏水化膜 B. 与蛋白质结合成不溶性蛋白盐 C. 降低蛋白质溶液的介电常数 D. 调节蛋白质溶液的等电点 E. 使蛋白质溶液的pH值等于蛋白质等电点 提示:天然蛋白质常以稳定的亲水胶体溶液形式存在,这是由于蛋白质颗粒表面存在水化膜和表面电荷……。具体参见教材17页三、蛋白质的沉淀。 2.关于肽键与肽,正确的是( ) A. 肽键具有部分双键性质 B. 是核酸分子中的基本结构键 C. 含三个肽键的肽称为三肽 D. 多肽经水解下来的氨基酸称氨基酸残基 E. 蛋白质的肽键也称为寡肽链 提示:一分子氨基酸的α-羧基和一分子氨基酸的α-氨基脱水缩合形成的酰胺键,即 -CO-NH-。氨基酸借肽键联结成多肽链。……。具体参见教材10页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3.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空间结构决定于( ) A. 分子中氢键 B. 分子中次级键 C. 氨基酸组成和顺序 D. 分子内部疏水键 E. 分子中二硫键的数量 提示:多肽链是蛋白质分子的最基本结构形式。蛋白质多肽链中氨基酸按一定排列顺序以肽键相连形成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具体参见教材20页小结。 4.分子病主要是哪种结构异常() A. 一级结构 B. 二级结构 C. 三级结构 D. 四级结构 E. 空间结构 提示:分子病由于遗传上的原因而造成的蛋白质分子结构或合成量的异常所引起的疾病。蛋白质分子是由基因编码的,即由脱氧核糖核酸(DNA)分子上的碱基顺序决定的……。具体参见教材15页。 5.维持蛋白质三级结构的主要键是( ) A. 肽键 B. 共轭双键 C. R基团排斥力 D. 3',5'-磷酸二酯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