轧钢车间设计教案

轧钢车间设计教案
轧钢车间设计教案

轧钢车间设计

课程教案

教案用纸

4设备选择

主要内容是确定出车间设备的种类、型式、结构、规格、数量及能力。包括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对主要设备应在预选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设备负荷计算。对重要部件进行强度校核。对辅助设备可依经验选取不进行验算。设备选择一般原则是:

要满足产品方案的要求,保证高质量的产品。

要满足生产方案及生产工艺流程的要求。

要注意设备的先进性和经济性的合理性(性价比)

4.1主要设备的选择

不同的产品应采用不同形式的轧机,轧机的结构、数目、配置、吨位直接影响产品的产量、质量,因此选择轧机时应以生产方案和产品方案为依据进行反复推敲。

4.1.1轧机结构形式

1.二辊轧机:可逆及不可逆两种。管线都用。

2.三辊轧机:等径及不等径之分。板、型、线用。

3.四辊轧机:可逆及不可逆两种。优点多,主要用于板带轧制。变种:HC、CVC、PC

4.其它轧机:多辊轧机、万能轧机、行星轧机、斜辊轧机、特殊轧机

4.1.2轧机数目确定

一般规律是:

1.热轧板带:半连轧为2架粗轧+7架精轧;3/4连轧为4架粗轧+7架精轧;全连轧为6架粗轧+7架精轧。

2.冷轧带钢:1架粗轧+4架~6架精轧。

3.型钢:与机架的布置形式关系较大。对顺列式和连续式布置的轧机,机架数不少于其轧制道次数N=lgμz/ lgμp;对横列式轧机而言,主要应参照同类企业经验值确定,计算做为参考。

4.线材:一般为6架粗轧、7架中轧、预精轧2架、精轧10~15架,粗中

轧钢液压系统油温过高的原因及预防优选稿

轧钢液压系统油温过高的原因及预防 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

轧钢液压系统油温过高的原因及预防 1、液压油油温过高的危害 ①液压油粘度、容积效率和液压系统工作效率均下降,泄漏增加,甚至使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②液压系统的零件因过热而膨胀,破坏了相对运动零件原来正常的配合间隙,导致摩擦阻力增加、液压阀容易卡死,同时,使润滑油膜变薄、机械磨损增加,结果造成泵、阀、马达等的精密配合面因过早磨损而使其失效或报废。 ③加速橡胶密封件老化变质,寿命缩短,甚至丧失其密封性能,使液压系统严重泄漏。 ④油液汽化、水分蒸发,容易使液压元件产生穴蚀;油液氧化形成胶状沉积物,易堵塞滤油器和液压阀内的小孔,使液压系统不能正常工作。因此,液压油油温过高会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降低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并增加设备的维修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严重时还会造成设备停机。 2、液压油油温过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油品选择不当

油的品牌、质量和粘度等级不符合要求,或不同牌号的液压油混用,造成液压油粘度指数过低或过高。若油液粘度过高,则功率损失增加,油温上升;如果粘度过低,则泄漏量增加,油温升高。 预防措施:选用油液应按设计院推荐的牌号及设备所处的工作环境、气温因素等来确定。当液压元件和系统保养不便时,应选用性能好的抗磨液压油。 (2)污染严重 工作现场环境恶劣,随着机器工作时间的增加,油中易混入杂质和污物,受污染的液压油进入泵、马达和阀的配合间隙中,会划伤和破坏配合表面的精度和粗糙度,使泄漏增加、油温升高。 预防措施:一般在累计工作1000多小时后换油。换油时,注意不仅要放尽油箱内的旧油,还要替换整个系统管路、工作回路的旧油;加油时最好用120目以上的滤网,并按规定加足油量,使油液有足够的循环冷却条件。如遇因液压油污染而引起的突发性故障时,一定要过滤或更换液压系统用油。 (3)液压油箱内油位过低 若液压油箱内油量太少,将使液压系统没有足够的流量带走其产生的热量,导致油温升高。 预防措施:在实际操作和保养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中对液压油油位的规定。 (4)液压系统中混入空气

高线轧钢车间工程项目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DOC 54页)

高线轧钢车间工程项目设备安装施工组织设计(DOC 54页)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2) 第一章组织机构及劳动力配置 (4) 第一章工程施工进度计划 (7) 第一章主要机具计划 (10) 第一章主要施工方案 (12) 第一章质量保证措施 (117) 第一章现场安全、文明施工管理 (143) 第一章文明施工 (147)

工程概况 1.1 简介 XXX 有限公司63 万吨/年高线轧钢车间工程项目,是*钢为了扩大生产规模,增加产量品种,同时为了利用现有设备资源,在二炼钢3#连铸机后一条年生产63 万吨线材生产线。 1.1.1 产品及生产规模 年产φ5.5~φ20mm 圆钢和螺纹钢线材63 万吨。 钢种为碳素钢、优质碳素钢、弹簧钢、焊条钢、冷墩钢和低合金钢。 线材卷重为2.1 吨。 1.1.2 坯料 由3#连铸机供给,规格为150×150×12000mm,单重约2.1 吨。1.1.3 轧线主要设备:轧制线由粗、中轧机、飞剪、预精轧机、精轧机、斯太尔摩线、集卷装置、P/F、打捆机、卸卷机等设备组成。其设备均为全新制造,设备总重为2300 吨,φ5.5~φ6.5 轧制保证速度120m/s(最小和最大辊径均保证),φ7.0~φ20 规格为150 吨/小时。 1.2 生产工艺

钢坯由二炼钢通过热送辊道(热送)和电动平车(冷送)送入高线车间,加热炉前设提升装置、上料台架(两个)、剔废装置、稳重装置。根据不同钢种的加热制度要求,连铸坯在加热炉中加热至1050~1150℃。加热炉为端进侧出推钢式加热炉(汽化冷却)。辊道输送、液压推钢机进钢,出钢机出钢。钢坯通过出炉辊道和设在粗轧机前的夹送辊进入轧机进行轧制。夹送辊前设有一台剔废装置。剔废装置对不合格钢坯进行剔除。粗轧机组、中轧机组分别由6 架轧机组成,平立交替布置,采用无扭自动控制微张力轧制。粗轧机组和中轧机组后各设有一台飞剪,对轧件进行切头、切尾及事故碎断。中轧机组出的轧件经导管和侧活套器进入 2 架平立轧机和 4 架(MORGAN 供货)悬臂辊轧机平立交替布置组成的预精轧机组间设有 2 台立活套、1 台侧活套、4 架悬臂辊平立交替布置间设有 3 台立活套,对轧件进行无扭、自动控制无张力轧制。预精轧机组轧出的轧件经精轧前水箱(两段)控制水冷,保证进精轧机的轧件温度。再经3#飞剪切头(配套转辙器和碎断剪用于事故碎断[MORGAN 设计]),侧活套器、夹送辊喂入10

液压系统的课程设计

《现代机械工程基础实验1》(机电)之 机械工程控制基础综合实验 指导书 指导教师:董明晓逄波 山东建筑大学 机电工程学院 2013.7.4 一、过山车项目 1、过山车(Roller coaster,或又称为云霄飞车),是一种机动游乐设施,常见于游乐园和主题乐园中。过山车通常采用液压弹射器提速。弹射系统由高速液压缸、活塞式蓄能器以及大流量高速开关阀等三部分组成液压系统原理图如下:

2、过山车机械结构设计方案图 3、该方案的应用坦克仿真驾驶平台的起伏效果、混凝土搅拌机、塔式起重机、车辆驱动传动系统,液压起升平台 4过山车液压节能回收装置。液压系统设计中的节能问题主要是降低系统的功率损失,液压系统的功率损失会使系统的总效率下降、油温升高、油液变质,导致液压设备发生故障。因此,设计液压系统时必须多途径的考虑怎样降低系统的功率损失。其设计如图所示。

二.坦克系统 1、如何驱动庞然大物-坦克,主要依靠液压系统的驱动,导向,制动。机械液压双工 率流向机构,使得来自发动机的动力分两路,流向驱动轮的两侧。其行走系统 液压原理图 2、由于军事工业的需要,为了使坦克更好的适应作战环境(沟壑,险滩等路面凹凸 不平,)有时为了需要不得不从空中运输,从空中迫降,显而易见,处理好减 震已经迫在眉睫。坦克液压减震系统原理图

3、液压式减震器的结构同吸入式泵基本相似,。当履带遇到凸起的路面受到冲击时, 缸筒向上移动,活塞在内缸筒里相对往下移动。此时,活塞阀门被冲开向上,内缸筒腔内活塞下侧的油不受任何阻力地流向活塞上侧。同时,这一部分油也通过底部阀门上的小孔流入内、外缸筒之间的油腔内。这样就有效地衰减了凹凸路面对车辆的冲击负荷。而当车轮越过凸起地面往下落时,缸筒也会跟着往下运动,活塞就会相对于缸筒向上移动。当活塞向上移动时,油冲开底部的阀门流向内缸筒,同时内缸筒活塞上侧的油经活塞阀门上的小孔流向下侧。此时当油液流过小孔过程中,会受到很大的阻力,这样就产生了较好的阻尼作用,起到了减震的目的。液压减震系统机械结构图 4、设计一个减震系统,使得生鸡蛋从5米高的地方下落能够完好

轧钢液压系统油温过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轧钢液压系统油温过高的危害及预防措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4030-62 轧钢液压系统油温过高的危害及预 防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1、液压油油温过高的危害 ①液压油粘度、容积效率和液压系统工作效率均下降,泄漏增加,甚至使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②液压系统的零件因过热而膨胀,破坏了相对运动零件原来正常的配合间隙,导致摩擦阻力增加、液压阀容易卡死,同时,使润滑油膜变薄、机械磨损增加,结果造成泵、阀、马达等的精密配合面因过早磨损而使其失效或报废。 ③加速橡胶密封件老化变质,寿命缩短,甚至丧失其密封性能,使液压系统严重泄漏。 ④油液汽化、水分蒸发,容易使液压元件产生穴蚀;油液氧化形成胶状沉积物,易堵塞滤油器和液压阀内的小孔,使液压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因此,液压油油温过高会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降低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并增加设备的维修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严重时还会造成设备停机。 2、液压油油温过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油品选择不当 油的品牌、质量和粘度等级不符合要求,或不同牌号的液压油混用,造成液压油粘度指数过低或过高。若油液粘度过高,则功率损失增加,油温上升;如果粘度过低,则泄漏量增加,油温升高。 预防措施:选用油液应按设计院推荐的牌号及设备所处的工作环境、气温因素等来确定。当液压元件和系统保养不便时,应选用性能好的抗磨液压油。 (2)污染严重 工作现场环境恶劣,随着机器工作时间的增加,油中易混入杂质和污物,受污染的液压油进入泵、马达和阀的配合间隙中,会划伤和破坏配合表面的精度和粗糙度,使泄漏增加、油温升高。 预防措施:一般在累计工作1000多小时后换油。

轧钢车间液压系统设计

轧钢车间液压系统设计 概述: 在轧钢车间,液压系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辅助系统。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对液压系统的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设计时要保证在实现功能要求的同时,满足系统简单,节能及成本最小化。本文主要介绍在轧钢车间液压系统设计时的一些思路和方法。 1.1设计前期准备 液压系统设计前,应根据执行机构的的特点,明确每个执行机构的控制过程,运动速度周期,工作压力,工作环境等。 轧钢车间液压站一般服务于多个执行机构,有些执行机构有可能同时动作,因此时序图作为一项重要的设计资料,对液压系统降低成本,节约能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2液压站系统设计 以某普碳钢1250mm推拉酸洗线为例。通过时序图分析,发现执行机构中卷取机涨缩缸与运卷小车升降缸消耗量最大,并有可能同时动作。因此其作为液压站参数确定的一个关键因素必须重点考虑。 以下为卷取机涨缩缸与运卷小车升降缸的基本参数: 根据上表及公式: 最大流量=工作速度x缸径x缸径/3.14 经计算得出,卷取机涨缩缸最大耗量为92L/min,运卷小车升降缸最大耗量为63L/min。考虑其他执行机构动作周期间隔时间较长,有充分时间对蓄能器补能,因此为了保证液压站可靠性的基础上,利用部分蓄能器内液压油作为油源。 卷取机涨缩缸比运卷小车升降缸工作时间短,但耗量大。因此通过分析考虑用卷取机涨缩缸最大耗量为92L/min作为确定液压泵能力的重要参考指标,蓄能器作为动力源的放油量也以卷取机涨缩缸工作时间和耗量作为依据。这样能满足卷取机涨缩缸动作蓄能器放油后,运卷小车升降缸动作的同时,保证液压泵能向蓄能器中补油,减小系统的波动。 蓄能器计算依据卷取机涨缩缸的总耗量,其计算公式为 总耗量=耗量x时间 经计算,卷取机涨缩缸的总耗量为7.6L。因此蓄能器放油量也为7.6L。 根据蓄能器计算公式: 经计算,确定一台63L皮囊蓄能器即可满足要求。 根据以上计算分析确定液压站可选一台100L/min的液压泵作为动力源,一台63L的皮囊蓄能器作为辅助动力源。

液压系统经典毕业设计.

] 0225 序号(学生学号): % 液压课程设计 设计题目:上料机液压系统设计 班级:2011级本机制(2)班 学号:0225 · 设计者:汤特 指导老师:黄磊肖新华黄松林

2014年3月 一.序言 1.设计的目的 ~ 2设计的要求 二.工况分析 1. 动力分析(负载分析) 2. 运动分析(速度分析) 3.绘制负载图和速度图 三.确定液压缸 1.液压缸的工作压力 2.液压缸主要尺寸 * 3.计算最大流量 4.确定液压缸的结构 5. 工况图的绘制 四.拟定液压原理图 1.速度回路的选择比较 2.压力回路的选择比较 3. 换向回路的选择比较 4. 泵的供油方式 ^ 5. 确定总的液压原理图(说明清楚各个动作的进油路和回油路的路线) 五.液压元件的选择 1. 泵的选择 2.电动机的选择 3.液压阀的选择 4.辅助原件 六.验算液压系统的性能 1.压力损失验算 ,

2. 温升的验算 七. 总结 一.序言 1、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设计,让我很好的锻炼了理论联系实际,与具体项目、课题相结合开发、设计产品的能力。既让我们懂得了怎样把理论应用于实际,又让我们懂得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怎样用理论去解决。 在本次设计中,我们还需要大量的以前没有学到过的知识,于是图书馆和INTERNET成了我们很好的助手。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我们要判断优劣、取舍相关知识,不知不觉中我们查阅资料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锻炼。我们学习的知识是有限的,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肯定会遇到许多未知的领域,这方面的能力便会使我们受益非浅。 在设计过程中,总是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时发现一个问题的时候,需要做大量的工作,花大量的时间才能解决。自然而然,我的耐心便在其中建立起来了。为以后的工作积累了经验,增强了信心。同时为毕业设计和今后工作中进行液压系统结构设计打下基础。 2、设计步骤和内容 设计步骤如下: 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和内容大致如下: ( (1) 明确设计要求,进行工况分析,绘制工况图; (2) 确定液压系统的主要性能参数; (3) 拟订液压系统原理图; (4) 计算液压系统,选择标准液压元件; (5) 液压缸设计,绘制液压缸装配图; (6) 绘制工作图,编写技术文件,如果有些同学能力好,时间宽裕的话并提出电气控制系统控制液压元件的设计。 以上步骤中各项工作内容有时是互相穿插、交叉进行的。对某些复杂的问题,需要进行多次反复才能最后确定。在设计某些较简单的

剪板机液压系统的设计

第一章引言 毕业设计的目的 毕业设计是学生完成本专业教学计划的最后一个极为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去解决专业范围内的工程技术问题而进行的一次基本训练,这对学生即将从事的有关技术工作和未来事业的开拓都有重要的意义,其主要目的是: 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本专业的一般工程技术问题的独立工作能力,拓宽和深化学生的知识。 2、培养了学生正确使用技术资料,国家设计计策,数据处理,编写技术文件等方面的工作能力。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的设计的构思和创新思维掌握工程设计的一般程序规范和方法。 4、培养学生进行调查研究面向实际,面向生产,而向工人和工程技术人员学习和基本工作态度,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 5、是从理论到实际的一次结合。 1

1.1课题的背景和意义 剪切机是随着工业自动化进程的深入而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近二十年来,国内的轧钢生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由于市场对产品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生产厂对各种剪切机的要求也在不断的变化。 在钢板弹簧的生产工艺中,钢板剪切下料是关键工序之一,因此,下料机是其重要的板簧设备。过去的下料设备一般采用圆棒剪切机、机械鳄鱼剪床等,都是采用皮带轮、齿轮传动,噪音大,占地面积大,节拍固定,灵活性差。因此,需要开发一种新形式的液压剪床,以适应国内外市场的需求。 精密加工是现代机械加工发展的方向之一,它对毛坯的体积(重量)误差,断面形状及其他几何参数提出越来越高的要求,而现在的下料方法普遍存在能耗高、效率低、材料消耗大和下料质量差等问题。板料高速剪切机是一种新型的剪切下料设备,它采用液压系统驱动,实现高速剪切;板料高速剪切机的液压系统,是保证板料高速剪切机实现动作循环和决定其性能优劣的核心环节。板料高速剪切机要求液压系统工作可靠、响应灵敏度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因此,针对旧式剪切机的上述缺点,展开对液压系统剪切机的研究是符合市场需要的 1.2剪切机的发展及现状 1.2.1剪切机的分类 剪切机的种类很多。对剪切机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分法。按剪切方式可分为横剪和纵剪;按被剪切钢板的温度分为热剪和冷剪;按剪切机的驱动方式分为机械剪、液压剪和气动剪;按机架的形式分为开式剪和闭式剪;按剪切钢板的品种又分为钢坯剪切机、钢板剪切机、型钢剪切机和切管机等。通常,按剪切机的剪刃形状与配置等特点可分为平行刃剪切机(见图1.1)、斜刃剪切机(见图1.2)和圆盘剪切机(见图1.3)。下面按剪切机的剪刃形状的分类对三种结构分别进行介绍:

轧钢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说明

信电学院 课程设计说明书(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 课程名称:可编程控制器课程设计 题目:轧钢机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专业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老师: 设计周数: 设计成绩: 2015年7月9日

目录 1、课程设计目的 (2) 2、课程设计容 (2) 2.1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2) 2.2课程设计正文 (2) 2.3轧钢机电气控制模版 (3) 2.3.1轧钢机简介 (3) 2.3.2热金属探测仪 (3) 2.3.3液压系统 (4) 2.3.4电机正反转 (4) 2.4 设备选择 (4) 2.5 系统的I/O口配置 (5) 2.6梯形图程序设计 (5) 2.7程序流程图 (9) 3、课程设计总结 (10) 4、参考文献 (11)

1、课程设计目的 本次课程设计的主要任务如下: 1)了解普通轧钢机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2)弄清有哪些信号需要检测,写明各路检测信号到PLC的输入通道,包括传感器的原理、连接方法、信号种类、信号调理电路、引入PLC的接线以及PLC中的编址。 3)弄清有哪些执行机构,写明从PLC到各执行机构的各输出通道,包括各执行机构的种类和工作机理,驱动电路的构成,PLC输出信号的种类和地址。 4)绘制出轧钢机电控系统的电路原理图,编制I/O地址分配表。 5)编制PLC的程序,结合实验室设备完成系统调试,在实验室手动仿真模型上仿真轧钢机工作过程的控制。 2、课程设计容 2.1可编程控制器概述 可编程控制器是一种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装置,专为在工业环境下应用而设计。它采用可编程库的存储器,用来在其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的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和输出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可编程控制器及其有关的外围设备都应按易于与工业控制系统连成一个整体,易于扩充其功能的原则设计。可编程控制器简称PLC,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综合了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通讯技术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通用的自动控制装置。 2.2课程设计正文 (1)按下启动按钮,上下两轧辊电机(主拖动电机,M1)起动运转,轧制方向为从右向左轧制。左右侧轧道电机(M2和M3)启动逆时针运转,向左输送。(2)设备启动5秒后,PLC检测有无等待的轧件,即S1是否有效。若无轧件则一直等待。S1有效信号到来后,PLC 通过某一路开出控制电磁铁动作,打开轧件挡板,让轧件进入轧机的右侧轨道。(3)待轧件完全进入后(设需时4秒),释放电磁铁,关闭轧件挡板。(4)轧件在右侧辊道推动下进入轧辊下轧制,轧辊间有热金属探测仪给出正在轧制的信号,由S2仿真,高电平表示正在轧制。(5)S2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表示轧件已经通过轧辊。轧件通过轧辊后PLC控制两侧辊道停止,电磁液压阀Y2动作使左侧辊道翘起。(6)1秒后启动左侧辊道向右输送。这时由安装在上轧辊上方的另一个热金属探测仪给出轧件通过的信号,由另一个手动开关S3仿真。(7)S3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表示轧件已经完全回到了轧辊右侧。PLC断开电磁阀Y2电源,并停止左侧辊道运转。(8)1秒钟后左侧辊道放平,启动左右侧辊道电机向左输送,开始下一次轧制。(9)重复(4)-(8)完成第二次轧制,并准备好第三次轧制。(10)三次轧制完成后,即热金属探测仪输出由高电平变为低电平后,左侧辊道继续向左输送3秒钟,把轧件送出轧机。结束该轧件的轧制过程。(11)回到第二步但不需要5秒的延时。(12)按下停止按钮结束工作。

轧钢液压系统油温过高的原因及预防正式版

Through the reasonable organization of the production process, effective use of production resources to carry out production activities, to achieve the desired goal. 轧钢液压系统油温过高的原因及预防正式版

轧钢液压系统油温过高的原因及预防 正式版 下载提示:此安全管理资料适用于生产计划、生产组织以及生产控制环境中,通过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有效利用生产资源,经济合理地进行生产活动,以达到预期的生产目标和实现管理工作结果的把控。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1、液压油油温过高的危害 ①液压油粘度、容积效率和液压系统工作效率均下降,泄漏增加,甚至使设备无法正常工作。 ②液压系统的零件因过热而膨胀,破坏了相对运动零件原来正常的配合间隙,导致摩擦阻力增加、液压阀容易卡死,同时,使润滑油膜变薄、机械磨损增加,结果造成泵、阀、马达等的精密配合面因过早磨损而使其失效或报废。 ③加速橡胶密封件老化变质,寿命缩短,甚至丧失其密封性能,使液压系统严

重泄漏。 ④油液汽化、水分蒸发,容易使液压元件产生穴蚀;油液氧化形成胶状沉积物,易堵塞滤油器和液压阀内的小孔,使液压系统不能正常工作。 因此,液压油油温过高会严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转、降低液压元件的使用寿命,并增加设备的维修成本,降低了工作效率,严重时还会造成设备停机。 2、液压油油温过高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1)油品选择不当 油的品牌、质量和粘度等级不符合要求,或不同牌号的液压油混用,造成液压油粘度指数过低或过高。若油液粘度过高,则功率损失增加,油温上升;如果粘

1700轧钢机液压压下设计(毕业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设计题目:1700轧钢机液压压下设计 教研室主任:指导教师:陈祥伟、邓显玲

2010-12-16 摘要 1700轧钢机的液压压下系统在轧钢机械中应用广泛,对轧钢机的液压系统设计是有必要的,选择轧钢机的传动方案,先要弄明白轧钢机液压系统的工作原理,分析其工况。再由数据选择液压元件、计算液压缸的基本参数、设计其结构、对液压系统进行性能验算、画系统图。了解液压压下系统的特点和说明,设计时应该考虑是否满足设计要求,安装和维修方便特别是采用厚度自动控制(AGC)系统以后,电动压下装置已远远不能满足工艺要求。目前,新建的冷连轧机组生产线几乎全部采用液压压下装置,热带钢连轧机精轧机组最后一架轧机也往往装有液压压下装置。 关键词:1700 轧钢机液压压下设计

目录 摘要 (2) 1绪论 (5) 1.1轧钢机的发展 (5) 1.2轧钢机的类型及组成 (5) 1.3轧钢机液压压下系统的发展 (5) 2 传动方案的选择 (6) 2.1电动压下传动 (6) 2.2电液压下传动 (7) 2.3全液压压下传动 (8) 3 液压传动系统设计 (8) 3.1液压系统设计 (8) 3.2确定液压系统参数 (9) 3.3执行元件的选择 (9) 3.4液压缸的设计说明 (11) 3.5液压缸主要性能参数确定 (11) 3.6液压缸主要结构参数计算 (12) 3.7强度和稳定性校核 (14) 3.8液压缸辅助装置的设计 (16) 3.9液压泵的选择 (17) 3.10液压系统的性能验算 (20) 3.11系统发热及升温计算 (21) 4 液压压下系统的安装与维护 (23) 4.1液压压下系统的安装 (23) 4.2液压压下系统的维护 (23) 5总结 (23) 参考文献 (24)

液压系统设计

目录 任务书 (2) 第一章工况分析 (3) 第二章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5) §2.1 确定供油方式 (5) §2.2 调速方式的选择 (5) §2.3 速度换接方式的选择 (5) §2.4 夹紧回路的选择 (5) 第三章液压系统的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7) §3.1 液压缸主要尺寸的确定 (7) §3.2 确定液压泵的流量、压力和选择泵的规格 (8) §3.3 液压阀的选择 (10) §3.4 确定管道尺寸 (10) §3.5 液压邮箱容积的确定 (11) 第四章液压系统的验算 (12) §4.1 压力损失的验算 (12) §4.2 系统温升的验算 (16) 小结 (17)

任务书 一、设计课题 设计一台专用铣床液压系统。要求实现“夹紧——快进——工进——快退——原位停止——松开”的自动工作循环。夹紧力为3500N工作缸的最大有效行程为400mm 、工作行程为200mm、工作台自重3000N,工件及液压夹具最大重量为1000N,采用平导轨和V形导轨,,其余参数如下: 备注:进、回油管长各取1米。 二、设计计算内容 1、设计计算液压系统 包括液压系统的拟订,液压缸的设计,液压元件及电机的选择,液压站的设计。 2、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包括设计任务,设计计算过程,系统原理图(系统图,动作循环图,电磁铁动作表,液压元件一缆表) 三、绘图工作内容 1、液压系统原理图, 2、集成块式(或叠加阀式)油路图 3、工作油缸装配图

第一章工况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绘制运动部件的速度循环图,如图1-1所示。计算各阶段的外负载,如下: 液压缸所受外负载F包括三种类型,即 F=Fω+F f +F a 式中Fω—工作负载,对于金属切削机床,既为活塞运动方向的切削力,为Fω=12000N; F a —运动部件速度变化时的惯性负载; F f —导轨摩擦阻力负载,启动时为静摩擦阻力,启动后为动摩擦力阻力, 对于平导轨F f 可由下式求得 F f = f ( G + F Rn ); G—运动部件重力; G=3000+1000N=4000N F Rn —垂直于导轨的工作负载,本设计中为F Rn =2000N; f—导轨摩擦系数,在本设计中取静摩擦系数为0.2,动摩擦系数为0.1。则求得 F fs = 0.2?(4000+2000)N = 1200N (1-2) F fa =0.1?(4000+2000)N = 600N 上式中F fs 为经摩擦阻力,F fa 为东摩擦阻力。 F a = g G t? ?υ 式中g—重力加速度; t?—加速或减速时间,一般t?= 0.01~0.5s,取t?= 0.05s。υ ?—t?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量。 在本设计中 F a = 8.9 4000 ? 60 05 .0 4 ? N = 544.22N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列出各工作阶段所受的外负载(见表1-1),并画出如图1-2

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和内容

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和内容 液压系统的设计是整个机器设计的一部分,它的任务是根据机器的用途、特点和要求,利用液压传动的基本原理,拟定出合理的液压系统图,再经过必要的计算来确定液压系统的参数,然后按照这些参数来选用液压元件的规格和进行系统的结构设计。 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大体如下: 1、液压系统的工况分析 在开始设计液压系统时,首先要对机器的工作情况进行详细的分析,一般要考虑下面几个问题。 1)确定该机器由哪些运动需要液压传动来完成。 2)确定各运动的工作顺序和各执行元件的工作循环。 3)确定液压系统的主要工作性能。例如:执行元件的运动速度、调速范围、最大行程 以及对运动平稳性要求等。 4)确定各执行元件所承受的负载及其变化范围。 2、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一般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1) 采用何种型式的执行机构。 2)确定调速方案和速度换接方法。 3)如何完成执行机构的自动循环和顺序动作。 4) 系统的调压、卸荷及执行机构的换向和安全互锁等要求。 5) 压力测量点的合理选择。 根据上述要求选择基本回路,然后将各基本回路组合成液压系统。当液压系统中有多个执行部件时,要注意到它们相互间的联系和影响,有时要采用防干扰回路。 在液压系统原理图中,应该附有运动部件的动作循环图和电磁铁动作顺序表。 3、液压系统的计算和选择液压元件 液压系统计算的目的是确定液压系统的主要参数,以便按照这些参数合理选择液压元件和设计非标准元件。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液压缸的主要尺寸以及所需的压力和流量。 2计算液压泵的工作压力、流量和传动功率。 3)选择液压泵和电动机的类型和规格。 4)选择阀类元件和辅助元件的类型和规格。 4、对液压系统进行验算 必要时,对液压系统的压力损失和发热温升要进行验算,但是经过生产实践考验过的同类型设备可供类比参考,或有可靠的试验结果,那末也可以不再进行验算。 5、绘制正式工作图和编制技术文件

板带轧机换辊液压系统设计

1绪论 液压传动是一门较新的技术,是有很多其他传动所不能比拟的独特优点。因此,近年来,各种机械设备应用液压技术越来越普遍。世界各国对液压机械装置的需求量也急速上升。目前,液压技术不仅应用于一般机械、高精密机械和超大型设备,而且还应用于航海与海洋技术开发技术中。同时,也正应用于各种生活设施中。总之,液压技术已经广泛地深入到各个领域。我国的液压技术发展的也很快。特别是在工程机械、锻压机械、金属切削机床、采掘设备、轧钢设备、农业机械等机械制造和国防工业等一些部门。液压技术的应用日益增多。现在,我国已经制定了一些液压传动的技术标准,自行设计了各种液压元件,在标准、系列化、通用花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液压技术的研究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1.1 液压传动技术的发展和趋势 远在17世纪至19世纪,欧洲人对液体力学、流体传动、机构学及控制理论与机械制造就做出了主要贡献。其中包括1648年法国的B.帕斯卡提出的液体中压力传递的基本规律。1850年英国工程师William George Armstrong关于液压蓄能器的发明以及1895年英国人约瑟夫·布瑞玛的第一台液压机的英国专利。这些贡献与成就为20世纪的液压传动与控制技术的发展奠定了科学与工艺基础。 19世纪,工业上所使用的液压传动装置是以水作为介质,因其密封问题一直未能很好的解决以及电器传动技术的发展竞争,曾一度导致液压技术停滞不前。 20世纪30年代后,由于车辆、航空、船舶等功率传动的推动,相继出现了斜轴式及弯轴式轴向柱塞泵、径向和轴向液压马达。1936年Harry Vickers发明了先导控制阀为标志的管式系列液压控制元件。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军事上的需要,出现了以电液伺服系统为代表的响应快、精度高的液压元件和控制信号。从而使液压技术得到迅猛发展。 20世纪50年代,随着各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生产过程自动化的不断增长,使液压技术很快转入民用工业,在机械制造、其中运输机械及各类施工机械、船舶、航空等领域得到广泛发展。 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原子能、航空航天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发展液压技术在

液压系统设计步骤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装载机的结构原理-工作液压系统 目前我国轮式装载机的工作液压系统已发展到采用小阀操纵大阀的先导工作液压系统。但目前用得最多的仍是机械式的轮轴操纵工作液压系统。图9所示为柳工ZL50C型装载的轮轴操纵工作液压系统。该系统由转斗缸1、动臂缸2、分配阀3、操纵杆7、工作泵8、软轴10等主要零部件组成。 该系统分配阀内带有控制系统最高压力的主安全阀,另外在分配阀的下面通转斗缸大小腔分别带有一个双作用安全阀(图中未画出)。其作用是在工作装置运动过程中,转斗缸发生干涉时间起卸压力及补压作用。两根操纵杆7通过两根软轴10直接操纵分配阀的转斗阀及动臂阀,使定量齿轮工作泵8的压力油进入转斗缸或动臂缸,使工作装置完成作业运动。图10a为该系统的工作原理图。 2.1 设计步骤 液压系统的设计步骤并无严格的顺序,各步骤间往往要相互穿插进行。一般来说,在明确设计要求之后,大致按如下步骤进行。 1)确定液压执行元件的形式; 2)进行工况分析,确定系统的主要参数; 3)制定基本方案,拟定液压系统原理图;

4)选择液压元件 5)液压系统的性能验算; 6)绘制工作图,编制技术文件。 2.2 明确设计要求 设计要求是进行每项工程设计的依据。在制定基本方案并进一步着手液压系统各部分设计之前,必须把设计要求以及与该设计内容有关的其他方面了解清楚。 1)主机的概况:用途、性能、工艺流程、作业环境、总体布局等;2)液压系统要完成哪些动作,动作顺序及彼此联锁关系如何;3)液压驱动机构的运动形式,运动速度; 4)各动作机构的载荷大小及其性质; 5)对调速范围、运动平稳性、转换精度等性能方面的要求; 6)自动化程序、操作控制方式的要求; 7)对防尘、防爆、防寒、噪声、安全可靠性的要求; 8)对效率、成本等方面的要求。 设计计算步骤 1.初选系统工作压力 由机械设计手册表23.4-3 各种机械常用的系统工作压力(小型工程机械工作压力为10-18MPa 2.液压缸尺寸的选定 采用差动连接时,按速比要求确定d/D,由表23.4-6得 d =0.71D 由表23.4-7 常用内径D(mm)选取D=63 d=45 活塞杆受压时 Fw-为实际受力,由载荷计算的三个液压缸共受力109288.3N; -液压缸的效率,由机械设计手册查的等于0.95

液压系统的设计

10-1液压传动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是否相同? 液压传动系统和液压控制系统的结构组成或工作原理没有本质差别。二者设计内容上的主要区别是前者侧重静态性能设计,而后者除了静态性能外,还包括动态性能设计。通常, 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内容与方法只要略作调整即可直接用于液压控制系统的设计。 10-2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应满足哪些要求并符合哪些原则? 液压传动系统的设计与主机的设计是紧密联系的,所设计的液压传动系统应满足主机 的拖动、循环要求,并符合结构组成简单、体积小、质量小、工作安全可靠、使用维护方便、经济性好等公认的设计原则。 10-3液压系统的设计流程如何?何谓功能原理设计?何谓技术?10-30 <1>由于设计着眼点的不同,所以液压系统的设计迄今尚未确立一个公认的统一步骤。实际设计工作中,往往是将追求效能和追求安全二者结合起来,但由于各类主机设备对 系统要求的不同及设计者经验的多寡,其中有些内容与步骤可以省略和从简,或将其中某些内容与步骤合并交叉进行。 <2>所谓系统的功能原理设计是指根据主机的技术要求确定液压执行元件的形式、数量和动作顺序等,通过动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确定系统主要参数,编制执行器的工况图,从 而拟定和绘制出液压系统原理图,并选择、设计各组成元件,对系统性能进行计算。 <3>所谓系统的技术设计是指根据功能原理设计所得的液压系统原理图及所选择或设计的液压元件和辅件及电磁铁动作顺序表等结果,进行液压装置的结构设计及电气控制装 置的设计并编制技术文件。 10-4设计液压系统的主要依据和出发点是什么?有哪些要求?10-31 设计液压系统的主要依据是机器设备的技术要求。这些要求如下。 <1>主机的工艺目的、结构布局、使用条件、技术特性等。由此确定哪些机构需要采用液压传动,所需执行元件的形式和数量,执行元件的工作范围、尺寸、质量和安装等限制 条件。 <2>各执行元件的动作循环与周期及各机构运动之间的连锁和安全要求。 <3>主机对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如运动平稳性、转换精度、传动效率、控制方式及自动化程度要求。 <4>原动机的类型及其功率、转速和转矩特性。 <5>工作环境条件,如室内或室外、温度、湿度、尘埃、冲击振动、易燃易爆及腐蚀情况等。 <6>限制条件,如压力脉动、冲击振动、噪声的允许值等。 <7>经济性要求,如投资费用、运行能耗和维护保养费用等。 10-5设计液压传动系统时为何要进行动力分析和运动分析? 动力分析和运动分析是确定液压系统主要参数的基本依据,包括每个液压执行元件的动力分析和运动分析,目的是便于了解运动过程的本质,查明每个执行元件在其工作中的 负载、位移及速度的变化规律,并找出最大负载点和最大速度点,但对于动作较为简单的机 器设备,这两种图均可省略。 10-12在拟定液压系统图的过程中,如何选择液压回路? 构成液压系统的回路有主回路(直接控制液压执行元件的部分)和辅助回路(保持液压系统连续稳定运行状态的部分)两大类。通常应根据系统的技术要求和工况图,参考这些现有成熟的各种回路及同类主机的先进回路进行选择。选择工作先从液压源回路和对主机 性能起决定影响的回路开始,然后考其他回路。 <1>以速度调节、变换为主的主机(如各类切削机床),应从选择调压回路开始。 <2>以力的变换和控制为主的各类主机(如压力机),应从选择调压回路开始 <3>以多执行元件向及复合动作为主的各类主机(如工程机械),应从选择功率调 节及多路换向回路开始,等等。

液压系统设计论文

毕业论文 液压系统的设计 院系:XX机电工程系 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 姓名:XXX 学号:08XXXX22 指导老师:XXX 2010 年月日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摘要

主要阐述了组合机床动力滑台液压系统,能实现的工作循环是:快速前进→工作进给→快速退回→原位停止,液压技术是机械设备中发展速度最快的技术之一。特别是近年可与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相结合、使液压技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液压元器件制造技术的进一步提高,使液压技术不仅在作为一种基本的传统形式上占有重要地位而且以优良的静态、动态性能成为一种重要的控制手段。 面对我国经济近年来的快速发展,机械制造工业的壮大,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的制造业领域得以健康快速的发展。制造装备的改进,使得作为制造工业重要设备的各类机加工工艺装备也有了许多新的变化,尤其是孔加工,其在今天的液压系统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本液压系统的设计,除了满足主机在动作和性能方面规定的要求外,还必须符合体积小、重量轻、成本低、效率高、机构简单、工作可靠、使用和维修方便等一些公认的普通设计原则。液压系统的设计主要是根据已知的条件,来确定液压工作方案、液压流量、压力和液压泵及其它元件的设计。 完成整个设计过程需要进行一系列艰巨的工作。设计者首先应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努力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和科学的辩证的思想方法。同时,还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积累设计经验,向有关领域的科技工作者和从事生产实践的工作者学习,不断发展和创新,才能较好地完成机械设计任务。 关键词:组合机床液压系统液压缸液压泵换向阀 目录

任务书 摘要 第1章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和应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液压传动的发展概况.................................... 错误!未定义书签。 1.2液压传动的特点及在机械行业中的应用....................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2章液压传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1工作原理.............................................. 错误!未定义书签。 2.2液压系统的基本组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3章液压系统工况分析..................................................... 错误!未定义书签。 3.1运动分析、负载分析、负载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3.2液压缸的确定..........................................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4章拟定液压系统图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1选择液压泵型式和液压回路..............................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选择液压回路和液压系统的合成..........................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液压元件的选择 ........................................................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选择液压泵和电机......................................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辅助元件的选择........................................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确定管道尺寸.......................................... 错误!未定义书签。 5.4确定油箱容积..........................................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章液压系统的性能验..................................................... 错误!未定义书签。 6.1管路系统压力损失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6.2 液压系统的发热与温升验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注意事项 ............................................................................... 错误!未定义书签。致谢 ...................................................................................... 错误!未定义书签。参考文献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表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升降台的液压系统设计

学士学位论文升降台的液压系统设计 姓名:封爱成 学号:201215310108 指导教师:李垒 学院: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完成日期:××××年×月×日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提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论文中不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 含为获得枣庄学院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证书而使用过的 材料。对本文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 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承担本声明的相应责任。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目录 摘要---------------------------------------------------------------4 Abstrack-----------------------------------------------------------5绪论---------------------------------------------------------------4 第1章确定液压系统方案 1.1确定基本回路 1.1.1卸荷回路的确定-----------------------------------------6 1.1.2调速回路的确定-----------------------------------------8 1.1.3保压回路的确定-----------------------------------------10 1.2液压传动系统的形式确定------------------------------------12 1.3液压系统原理图--------------------------------------------13 第2章设计选择液压元件、辅件 2.1确定液压缸系数 2.1.1选择系统初压力-----------------------------------------13 2.2液压缸辅助元件的计算和选择--------------------------------1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