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

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
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备课

一、上单元总结:

教材第二章《陆地和海洋》主要介绍了地球表而的两大地理单元-一陆地和海洋。

这两在单元与我们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我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既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从学生的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在教学形式上不拘一格,采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帮助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整理和拓展,并在此基础上逐步积累,不断提高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的认识,从而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标要求:

?知道“天气”的含义,并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该术语。

?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负而影响及保护大气环境的重要性。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读图说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初步学会运用月平均降水资料绘制降水柱状图。

?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图,说出世界不同地区降水分布的差异。

?阅读"世界气候分布图”,说出主要气候类型及分布地区。

?举例分析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对气候的影响。

?举出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气候对生产和生活的影响。

三、教材分析:

《天气与气候》是七年级地理的基础章节,是学习区域地理知识的基础之一。教材立足于学生的经验和年龄特点,尽可能使教学内容生活化、生动化。教材通过大量与天气、气候有关的图片、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体现了新课改下的新教育理念。从教学内容上看,本章包括“多变的天气”、“气温和气温的分布”、“降水和降水的分布”、"世界的气候”四个部分。

“多变的天气” 一节中教材没有直接给岀天气的概念,而是联系实际分两步解释天气。第一步,说明怎样描述天气。第二步,解释天气"多变”的特点:同一时刻,不同地方天气不同;同一地方,不同时刻天气有变化。天气预报是每个人都要关心的问题,人们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互联网等获得天气预报。因此,教材也将收看电视天气预报作为重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除关心每天的天气状况外,对空气质量状况也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空气污染指数是评价一个地区环境质量状况的一种方式,空气污染物的来源是多方而的。从加强环境角度考虑,教材把这部分内容安排成活动,就是希望通过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了解人类活动对空气质疑的影响及应采取的措施,从而对于空气质量形成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气温与气温的分布”和“降水与降水的分布”这两节教材的结构和编写思路是一样的。主要讲了气温、降水与生活的关系:气温、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三个方面内容。气温、降水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多方而的。教材通过活动设计,使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或已有知识,思考气温、降水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气温、降水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这部分内容中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降水柱状图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

本技能。教材将这些要求安排成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该项技能。

“世界的气候”中,对于“气候”这一概念,教材处理与第一节对“天气” 一致,

并通过活动1、2两题的设计,使学生理解并实际运用“气候”这一术语;会描述一个地方的气候;能区別'‘天气与气候”。世界气候分布图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两点:其一是借此认识世界气候的地区差异大:英二是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及其分布。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这部分内容,教材编写利用前而学过的知识,对纬度位垃、海陆位置、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没有分别作分析,而是设计相应的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体会各因素对气候的影响,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教材设计活动从四个方而分别举出实例,由学生自己分析, 从而体会、感悟“气候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总之,从感性材料入手,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的内涵和基本原理,并在学习过程中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这是贯穿

本章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

五、教学建议:

第一节多变的天气

(天气及其影响)

1、先通过阅读图3.1理解天气,然后通过活动理解“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

2、天气的教学主要应抓住“怎样描述天气”和“天气的特点”,不要求了解严格的

天气槪念。

〔明天的天气怎么样)

在各种媒体的天气预报中,以电视天气预报最引人注意,并且了解电视天气预报也是本部分教学的重点,因此,本框题的教学,建议按下而的顺序进行。

1、电视天气预报(活动1、

2、3题)。

2、英他媒体(报纸、互联网)的天气预报(图3. 4和活动4题)。

3、归纳天气预报的作用和主要内容。

4、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

(我们需要洁净的空气)

1、由收看临沂近期天气质量状况导入。

2、通过分组活动,结合地理图册,引导学生分析空气污染的原因、危害,并找岀防治大气污染的措施。

3、活动中的问题都是开放式的,可引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教学时切忌以某一标准要求所有的学生,而应注意保护每个学生探讨问题的积极性。

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气温与生活1

1、读图3. 10让学生理解日平均气温的汁算方法。要求学生用类似的方法学会求一个月或一年的平均气温。

2、活动教材,教学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①学生分组活动总结各资料反映的是气温与生产、生活的哪一方而的关系。

②结合生活实际,分别就每一方面再补充一例。

③分组讨论在教材给出的几方面外,再思考并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活动苴他方面的关系。

(气温的变化)

1、引导学生读图3. 12和图3.13,注意观察曲线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读出气温

日变化、年变化的最髙值、最低值和日(年)较差。

2、通过读图3.14,进一步学会使用气温曲线图。

3、指导学生使用表3、1中的气温数据,按活动中提示的步骤,画一幅气温曲线

图。

(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图的阅读方法与等髙线图类似,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回忆等高线图

的要领,然后对应读图3.15。

2、指导读图3. 17,完成活动中的读图任务后,再让学生从自己的读图经验中,总

结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3、由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引岀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①纬度位宜②海陆位置③地形地势。要求学生记住气温垂直递减率(海拔每升高

100米,气温约下降0.69)。

第三节降水与降水的分布

〔降水与生活1

活动教材1题,教学时可将全班同学分成三组。每组讨论剩余三项中的一项,最后齐组选一名代表向全班陈述本组的观点。

活动第2题,先由学生讨论回答,最后教师总结:降水适时适量,对农作物生长非常有利。

(降水的变化)

1、引导学生读图3. 19,分析A、B两地降水季节变化的特点,并能读出每个月的

降水虽

2、指导阅读活动中的图3.20,完成教材要求,学会运用降水柱状图分析降水的季

节变化规律。

3、绘制降水柱状图活动的教学,参照上一节绘制气温曲线图的教学建议。

〔降水的分布)

1、引导学生读图3.21,完成读图要求,教师及时总结世界年降水疑的分布规律。

2、结合图3.21,联系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分析影响降水分布的因素。

第四节世界的气候

〔气候的地区差异)

1、“气候”概念的教学,可参照第一节“天气”的教学。

先读图3.22,然后完成活动1中的要求,并概括临沂的气候特点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2、通过活动2,比较“气候”与“天气”的不同。

3、气候类型的教学应用绕学生阅读图3. 22进行,可让学生边读图边填表(活动3),各气候类型的分布主要要求学生能在图4. 22上指出其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通过活动1、2、3,分析影响气候的三大因素,利用活动4做巩固练习,同时教师可适当补充其它例子。

〔气候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结合地理图册和学生的自身体验,举例说明气候对不同地区人们的生活、生产

的影响及气象灾害的影响,每讲一点内容,结合引导学生做相应的活动题,(活动1题对应气候与生活,第2题对应气候与生产,第3题对应于气象灾害)

2、活动4题,可先让学生阅读材料,找岀气候变暧的危害和原因,然后分组讨论

“人类应该怎样做”,最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人类活动反过来对气候也有影响。六、专题练习习题一、单项选择题

读某地区气温、降水分布状况图(图

1),回答1-4题。

1.甲地的气候类型是

A.亚热带季风气候一月七月

人教版七上地理天气和气候单元测试

人教版七上地理天气和气候单元测试 班级_______姓名_________得分_______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 A、天气 B、气候 C、温度 D、季节 2、下列选项中描述气候特征的是() A、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节常受台风的影响 B、福州国庆节天气阴转晴 C、广州夏季高温多雨 D、长江中下游地区盛夏正值伏旱 3、下图天气符号,表示天气的状况是:() A.阴转小雨,西北风六级B.多云转小雨,东南风六级 C.晴转大雨,东南风六级D.阴转小雨,西北风三级 4、我国年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递减,其主要原因是() A.纬度高低不同B.地形类型不同 C.地势高低不同D.海陆位置不同 5、一天中陆地最低温一般出现在() A、中午12点 B、子夜 C、午后2点 D、日出前后 6、南极洲大陆上的最高温,一般多出现在() A、1月 B、2月 C、7月 D、8月 7、每日气象台工作人员对气温的观测,一般在北京时间() A、7时、12时、3时、18时 B、8时、14时、20时、2时 C、9时、15时、18时、20时 D、6时、12时、3时、24时 8、全球气候变暖主要是下列什么因素造成的() A、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 B、二氧化氮的含量增多 C、大气中的尘埃增多 D、大气中的水汽增多 9、关于世界气温分布规律的叙述,正确的是() A、从低纬度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B、从南、北两极向低纬度逐渐递减 C、从沿海向内陆逐渐递减 D、从内陆向沿海逐渐递减 10、下列关于降水分布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北纬40o~60o的大陆西岸各月湿润,雨量较多 B.回归线两侧和沿海地区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 C.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 D.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东岸降水较多 11、我国横断山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主要成因是() A.迎风坡降水多的缘故B.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C.洋流对气候的影响D.植被对气候的影响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八年级语文备课记录

第一部分(第1—3段)痛斥国民党反动派不仅暗杀而且诬陷的卑劣行径,歌颂李先生为争取民主而献身的无上光荣。 第二部分(第4—5段)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明反人民的势力必然灭亡,人民的力量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鼓舞群众的斗志。 第三部分(第6—13段)鼓舞群众发扬光荣传统,为争取民主和平而斗争,表达自己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坚强意志和决心。 这篇讲演单刀直入,一开口就点出要说的中心事件——李公朴先生惨遭暗杀的事件。 第二部分讲演者从揭露敌人的卑劣行径进入到剖析他们色厉内荏的心理状态。 第三部分着重阐述正义是杀不完的,因为“真理永远存在”,集中表现了闻一多先生视死如归、义无反顾的大无畏精神。 目标导学二:梳理文章,体会讲演情感 1.作者是怎样揭露反动派的虚弱本质,指出反动派的末日来临的? 明确:揭露虚弱本质:自己在慌、害怕、恐怖。 指出末日来临:完了,快完了。 2.闻一多先生预言敌人“快完了”,人民一定胜利,有什么根据?请从文章中找答案。 明确:第一,他们这样疯狂地来制造恐怖,正是他们自己在慌啊!在害怕啊!所以他们制造恐怖,其实是他们自己在恐怖啊;第二,杀死一个李公朴,会有千百万个李公朴站起来;第三,历史上没有一个反人民的势力不被人民毁灭的。 三、板书设计

八年级语文备课记录

(2)语言感情色彩浓烈,爱憎分明。 语气上:歌颂先烈,充满崇敬,语气热情;斥责反动,不留余地。 用语上:一系列褒义词和贬义词的运用更突出了情感。 (3)语句简短,句式多样。 语句简短,更加有力度,明快利落。清晰明确地表达出要说的内容,一句话一口气讲完,讲起来省力,听起来也省力,而且深入人心。 本文除陈述句之外,还交替使用设问句、反问句与感叹句。 设问:引起听众的注意和思考,使听众产生共鸣。 反问:揭露敌人的卑劣无耻,语势凌厉,如匕首直刺敌人心脏。 感叹:充分表达了闻一多先生对英烈对人民的无限的爱,对反动势力的无比憎恨。 目标导学二:再读课文,分析文章主旨 1.闻一多先生的遗愿,上一代青年人完成了,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世界,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学们,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的任务又是什么呢?怎样才能对得起革命先烈呢? 明确:我们新中国的青年一代肩负着刻苦学习,掌握本领开拓未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我们要努力学习,立志成才,这样才能无愧于无数为共和国的诞生而英勇斗争、光荣献身的革命先烈2.请说说本文主旨。 明确:本文围绕李公朴被害事件,揭露反动派的无耻暴行和虚弱本质,赞颂烈士的斗争和牺牲精神,号召人民与敌人斗争到底。 三、板书设计

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4

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4 1.(2010·湖北十堰).有一位外国小朋友的家乡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位小朋友家乡所在地的气候类型最有可能为() A.热带雨林气候 B.热带沙漠气候 C.极地气候 D.地中海气候 2(2010·四川巴中)有关气温分布和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一般情况下,不同地区,低纬度地区气温低些,高纬度地区气温高些 B.同一纬度地区,高山和高原平均气温低些,平原和盆地高些 C.温带地区气温的年较差小,热带地区气温年较差大 D.地球表面等温线的分布和纬线完全一致 3.(2010·山东济宁)读下图,完成(1)、(2)题 (1)、对上图反映的气候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A.雨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 B.夏季降水少,阳光充足 C.亚洲缺少此气候类型 D.反映了沙漠地区的气候特点 (2)该图可能反映了下列哪个区域的气候特点() A.我国东部季风区 B.法国南部某区域 C.英国某区域 D.美国东部某区域 4.(2009·江苏徐州)2008年北京奥运圣火采集地——雅典,对应的气候类型 图应为图中的()

5.(2009·山东德州)2012年第30届夏季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伦敦所属 的气候类型() A、① B、② C、③ D、④ 6.(2009·福建龙岩)6月5 日是联合国确定的“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地球需要你:团结起来应对气候变化”。下列漫画最能反映气候变化的是() A.甲B.乙C.丙D.丁 7.(2009·山东潍坊)读①②③④四地的气温和降水统计图,回答(1)、(2)题: (1)关于①②③④四地气候类型,正确的是() A.①地是温带海洋性气候B.②地是热带草原气候 C.③地是地中海气候D.④地是亚热带季风气候 (2)关于①②③④四地可能分布的地区,叙述正确的是() A.①地分布在欧洲南部B.②地分布在西亚和北非 C.③地分布在印度半岛D.④地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平原8.(2009·山东枣庄)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分布在() A.巴西高原 B.刚果盆地 C.亚马孙平原 D.印度尼西亚群岛9.(2009·湖南株洲)小明有一位意大利网友,这位网友向他介绍当地的气候特征时说:我们这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种气候属于() A.亚热带季风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季风气候D.热带雨林气候 10.(2009·福建南安)世界上热带雨林气候分布最广的洲是()

语文一年级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2010—2011学年度第一学期语文一年级第四单元 集 体 备 课 李振刚 2010年10月

一、教材分析 1.《比一比》:本课展示了美丽的农家小院,美丽的生活场景。主要通过对小院里具体事物的比较,展现农家生活的一个侧面。韵文押韵上口,节奏感强,很适合儿童朗读。这课课题为“比一比”,充分说明了这课教材的特点,提示了学法,要让学生在比较中达到学习要求。《自选商场》:本课是看图归类识字课,通过图画帮助学生了解自选商场,根据情境图配备有关介绍自选商场的售货方式及其优点的短文。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凭借自己的经验认识更多的字,了解更多的知识。《菜园里》:本课也是看图归类识字。通过看图,帮助学生认识一些蔬菜及蔬菜的名称,在朗读中丰富学生对图中蔬菜名称的认识,巩固生字新词。《日月明》:本课通过三字一顿的韵文,揭示了一些会意字的构字特点。帮助学生了解会意字的构字规律,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语文园地四:有五项内容,分别是:认带有相同偏旁的字,已复习巩固认过的字;读标牌,引导学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比较形近字,巩固写过的字;读句子,让学生感知“越……越……”这种句式;读背古诗。我会拼图(口语交际):本课是一次制作交流。图中一个小学生正坐在桌前用圆形纸片拼图,还有三个已经拼成的图画,这些图既提示学生圆片的使用方法,又启迪学生开动脑筋用圆片拼出各种图形。 二、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单元53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认识“竖钩”、“卧钩”

两种笔画,“提土旁”、“女字旁”、“竹子头”、“风字框”三个偏旁。 3.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能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4.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中情感。 5.生活中识字,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 三、教学重难点: 1.识字和写字。 2.使学生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能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学生更大的识字热情。 四、教法学法运用: 1.激趣识字。创设情境,走进商场,走进农村,并出示相应的事物名称,让学生对身边的事物有一个整体的感知。 2.归类识字。出示课文词语,鼓励学生认读,由教师指导个别字的识记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其余生字。教师归纳识字方法。 3.巩固识字。走进课文,朗读感悟,体会情感,巩固认读,快乐书写。 4.实践识字。创设模拟超市,将识字与生活结合起来,架设教材与生活的桥梁,倡议学生多在生活中识字。 5.绘本阅读。 五、课时安排: 《比一比》 2课时

七年级地理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题1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描述属于气候的是() A.狂风暴雨B.四季如春C.风和日丽D.彩霞满天 2.天气的特点是() ①短时间②长时期③常变化④少变化 A.①④B..②③ C..①③D.②④ 3.关于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的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八月份 B.气温年较差就是一个地方的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 C.气温一般是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D.海洋和陆地相比,陆地受热慢放热也慢 4.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对人类的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①生活方面②农业生产方面③军事④交通方面⑤工业生产和工程建设方面⑥商业、旅游活动和休闲娱乐等方面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5.天气对人类带来说太重要了,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 ①及早做好各种准备②充分利用看到的天气③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①②③ 6.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 ①阴晴②风③气温④降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D.①②③④ 7.下列的天气符号中,表示大雨的是() A..B. C.D. 8.下面关于空气污染指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污染指数大,空气清新,对人体健康有利 B.污染指数大,空气污浊,对人体健康有害 C.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状况越优 D.污染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9.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就是指降雨B.有雨必定有云,有云就会有雨 C.降水是一种天文现象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10.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 A..200毫米左右B.500毫米左右C.1000毫米左右D.2000毫米左右 11.下列地区中,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的地区是( ) A.我国华北平原 B.非洲刚果盆地 C.地中海沿岸 D.亚马孙河流域

六年级语文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雍熙一小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教学难点:指导学生写好心得笔记。 四、教学方法分析: 基于教学目标的制定和重难点的提出,结合《新课标》理念,我将采用“读中生悟”,“品评交流”和“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 五、学生学法分析: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让学生自主阅读感悟,我运用了勾画,批注,写心得笔记等学习方法。 六、教学程序分析: 本课安排了两课时,在第一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句,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感悟大意。在第二课时,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从而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指导学生在交流体会感想的基础上写好心得笔记。第二课时的教学程序,为了体现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我设计了以下几个教学环节: (一)复习导入 在开课始,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激发情感。先让学生说一说: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感受,再导入本课的学习。我们来看看作者想通过这篇文章表达什么。这样,让学生再次整体感受地球母爱的“慷慨”及与之形成对比的人类对它的迫害,激起学生对地球“爱”与“怜”"对人类所做的“羞”与“愧”,从而拉近孩子们与地球的情感距离,为后面各环节的教学作好了情感铺垫。 (二)品读感悟 在充分调动学生情感的基础上,我让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读课文,找出作者要表达的相关内容,勾画出重点词句,进行批注,教师巡视指导,然后全班交流汇报,教师相机引导。 1、地球的可爱 当学生在选择这一主题汇报时,首先让学生联系上下文,说说地球的“可爱”表现在哪里?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想象,让他们说一说:当你读到这儿,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体会到了什么,使他们深刻地认识到地球的美,不仅在于它的外观,更在于它对人类的无私奉献。 2,地球的易碎性

七年级地理天气和气候单元检测试题

七年级(上) 地理素质达标 第三单元检测题 (第三章:天气与气候) 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 ( ) A 、天气 B 、气候 C 、温度 D 、季节 2、一天中最高的气温一般会出现在( ) A 、中午的12点 B 、子夜 C 、午后2 点多 D 、凌晨 3、南北半球的季节相反,南极洲的最高气温一般会出现在 ( ) A 、每年的一月 B 、每年的2 月 C 、每年7 月 D 、每年的8 月 4、从世界气候类型分布图上看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大陆东岸的气候有:( ) A 、温带季风气候 B 、温带海洋性气候 C 、地中海式气候 D 、温带大陆性气候 5、已知北半球同纬度A 、B 两点(如图),若A 点为陆地,B 点为 海洋。判断图中所表示的季节是 ( ) A 、春季 B 、夏季 C 、秋季 D 、冬季 6、北京和东京纬度相当,但夏季北京比东京热,冬季比东京冷,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 原因是 ( ) A 、纬度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洋流因素 D 、海陆因素 7、英国伯明翰纬度较高,但冬季温暖湿润的原因是 ( ) A 、海拔低 B 、受暖流影响 C 、受寒流影响 D 、周围山脉对冷空气的阻挡 8、季风气候最显著的大洲是( ) A 、亚洲 B 、欧洲 C 、北美洲 D 、南美洲 9、地球上气温年较差最显著的地区是( ) A 、寒带地区 B 、温带地区 C 、热带地区 D 、高山地区 10、同纬度的塔里木盆地和北京两地气候不同的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 B 、纬度位置 C 、海陆位置 D 、人为的因素 11、热带雨林气候分布面积最广的大洲是( ) A 、亚洲 B 、非洲 C 、南美洲 D 、北美洲 12、下列条件中,形成降水机会多的情况应该是( ) ①从较高纬度流向较低纬度的气流 ②从较低纬度流向较高纬度的气流 ③从地面上升到空气中的气流 ④从全中下沉到地面的气流 A 、②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①④ 13、南、北纬30°—40°附近的大陆东岸 ( ) A 、夏季少雨,冬季多雨 B 、夏季多雨,冬季少雨 C 、春季多雨,秋季少雨 D 、常年温润多雨 14、降水差别最大的两种气候类型是( ) A 、热带雨林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 B 、温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大陆性气候 目 标 1、 区别“天气”与“气候”,懂得识别天气符 号,看懂天气图。 2、 学会阅读和绘制有关气候以及气温降水图。 3、 了解影响气候的因素,在世界气候分布图上 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4、 了解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3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3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题 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不属于亚欧两洲都有分布的气候类型是() A.地中海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苔原气候 2.卫星云图每天都出现在天气预报节目中,关于卫星云图叙述错误的有() A.黄色表示高原 B.蓝色表示海洋 C.白色表示云雨区 D.绿色表示陆地 3.M地的气候类型为() A.温带季风气候 B.亚热带季风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地中海气候 4.亚欧大陆北部北冰洋沿岸分布的气候类型主要是() A.温带海洋性气候 B.温带大陆性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苔原气候 5.与丁地的气候特征相吻合的气候资料图是() A.答案A B.答案B C.答案C D.答案D 6.下列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只要空气中含有水汽,必然能形成降水 B.降水是指从大气中降落到地面的液态水

C.有雨必有云,有云必有雨 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7.在天气预报中,污染指数0~50,表示空气质量状况() A.优 B.良 C.轻度污染 D.中度污染 8.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均有分布的大洲是() A.亚洲 B.北美洲 C.非洲 D.欧洲 9.在哈尔滨上学的李雷与远在广州工作的爸爸通完电话后很惊奇,因为他自己已经穿上了羽绒服,而他爸爸却还穿着单衣,你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因素 B.纬度因素 C.海陆位置 D.洋流因素 10.下列诗句中,描写气候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B.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D.昨夜雨疏风骤,今日绿肥红瘦 11.天气预报说:今天的空气质量级别为一级,即指今天的空气质量状况为() A.优 B.良 C.中度污染 D.重度污染 12.读某地各月平均气温曲线图,对该地气温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终年高温 B.夏季高温 C.终年严寒 D.冬暖夏凉 13.如下图为某区域一月份等温线图,三条等温线的气温关系是a>b>c,据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 B.甲地比乙地气温高 C.该区域此时正值夏季 D.如果甲乙纬度相同,甲可能是陆地 14.世界上最大的热带草原气候区分布在() A.东南亚 B.北非 C.南非 D.撒哈拉以南非洲 15.生活中我们经常提到天气和气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北京市的气候可谓四季分明,冬冷夏热

四年级数学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案

小学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四单元(P64-P77)备课人:昆仑镇四年级集体备课组 韦翠华仇翠玲张忠圣柏凤芹刘长云杜静丁玲 电话:5772605 第四单元: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单元备课) 一、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理解垂直与平行的概念,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 ⒉使学生掌握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 ⒊通过多种活动,使学生逐步形成空间观念。 二、教学重点:会用直尺、三角尺画垂线和平行线;学习平行四边形的特征以及与正方形、长方形的关系;梯形是第一次正式出现,除教学梯形的特征外,还要注意说明它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作图是本单元的难点,画垂线、画平行线、画长方形、画正方形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方法不难理解,但是不易掌握,应考虑在这部分教学中采取何种方式如何突破。 四、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分为两大块,第一部分是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关系,教材安排了三个例题: 例1——认识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特殊位置关系:平行和垂直。 例2——学习画垂线,认识“点到直线的距离”.

例3——学习画平行线,理解“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 第二部分学习两种图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教材安排了两个例题:例1——把四边形分类,概括出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特征,探讨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关系。 例2——认识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认识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学习画高,记住梯形各部分的名称。 五、教学措施: 1、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把握教学的起点和难点。 2、理清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教学重点。 3、注重学用结合,就地取材,充实教材内容。 4、加强作图训练和指导,重视作图能力的培养。 六、课时安排:本单元安排六课时进行教学 七、教具准备:直尺、三角板、量角器等。 课题:垂直与平行(例1:认识平行和垂直) 单位:昆仑中心小学 备课人:刘长云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垂直与平行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两种特殊的位置关系,初步认识垂线和平行线。 2、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及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相交”、“互相平行”、“互相垂直”等概念,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下图中阴影部分是一种热带气候的分布范围(赤道附近),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1.该气候是: A.热带沙漠气候B.热带雨林气候C.热带季风气候D.热带草原气候2.下面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能表示该气候类型的是: A.B.C. D. 3.有关世界气温和降水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夏季陆地气温低于海洋②沿海地区降水一定多于内陆 ③同纬度,高山、高原气温低,平原气温高④南半球等温线平直,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 4.世界上降水最多的地方是喜马拉雅山南坡的乞拉朋齐,当地降水格外丰富主要是受哪种因素的影响() A.海陆因素B.纬度位置C.地形因素D.洋流因素 5.下列四地中,年降水量最少的是()

A.B. C.D. 读甲、乙两大洲气候类型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6.甲洲气候类型大致以赤道为轴对称分布,其影响因素是( )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河流7.关于乙洲气候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以高山高原气候为主 B.缺少寒带气候类型 C.温带气候类型面积广大 D.西部因海陆位置影响,气候呈南北狭长分布 8.下列活动,哪项与地理有关() A.早睡早起B.步行上学 C.读书、看报D.收听收看天气预报 9.图中容易形成降水的地点是()

A.A B.B C.C D.都不易形成降水 10.读某月太平洋表层海水等温线(单位:℃)分布图,太平洋海水表层水温的分布特点是() A.北半球中纬度等温线稀疏 B.大致由低纬向高递减 C.北半球等温线与纬线平行 D.沿北回归线,大洋西岸低于大洋东岸 11.每年四月前后,我们惠来大部地区会出现“回南天”的天气,空气湿度相当大,与之有关的气候是 A.地中海气候 B.热带雨林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12.春季,河流流量显著增大的现象称为春汛,河流出现春汛的原因是多样的.读“哈尔滨气候资料表”(此数据亦可代表我国东北地区整体气候特征)和“松花江哈尔滨水文站流量年变化曲线图”。

2014-201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单元测试题:第3章天气与气候(含答案详解)

地理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 参考完成时间:45分钟实际完成时间:______分钟总分:100分得分:______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叙述中,有关天气的是()。 A.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B.昆明四季如春 C.北京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 D.华北地区气温将下降,并有霜冻 2.天气和气候的差异是()。 A.天气是经常变化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B.气候是经常变化的,天气是相对稳定的 C.天气天天变,气候永远不变 D.天气和气候是一样的 3.中国天气网2012年1月26日讯受雪、冻雨等天气影响,兰海高速,沪昆高速,国道210、214、219、320、326等道路的局部路段通行受到影响。此事说明()。 A.天气影响生产B.天气影响交通 C.天气影响学习D.天气影响战争 4.大家约好明天去郊游,可天气怎样呢?小明同学说他刚看过电视,小明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图形,请你说出天气状况()。 A.阴转小雨,西北风四级B.多云转晴,东南风六级 C.晴转阴,东北风四级D.阴转晴,西南风四级 下图是小华画的“等温线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上标注的10 ℃是错误的,那么正确的应该是()。 A.13 ℃B.12 ℃ C.11 ℃D.9 ℃ 6.在改正之后的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是高温中心B.乙地是高温中心 C.丙地是高温中心D.丁地是低温中心 7.读“世界某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中A、B在同一纬度的陆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A点的海拔高于B点 B.该区域位于南半球,A点的海拔高于B点 C.该区域位于北半球,A点的海拔低于B点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 一、单选题 1. 拉萨和重庆纬度相近,气温相差很大,其主要因素是() A .纬度 B .海陆 C .地势高低 D .季风 2. 安第斯山脉南段西侧降水多于东侧的原因是() A .距海较近,受海洋水汽的影响较大 B .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对流雨丰富 C .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 D .太平洋湿润气流受山脉阻挡,地形雨丰富 3. 关于气温水平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在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南半球相反 B .一般来说,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 C .七月份,世界上最热的地方在赤道地区 D .地球上的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北冰洋 4. 夏季,陆地和水面在同样强度的阳光照射下,陆地受热情况是() A .增温快,比海洋热 B .增温慢,比海洋热 C .增温快,比海洋冷 D .水、陆同样热 5. 下面四幅气候类型图,从①到④表示的气候类型依次是() A .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B .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海洋系气候、热带雨林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

C .地中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D .温带季风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草原气候 6. 气候最主要的两大要素是() A .风、雨 B .云、雾 C .天气、气候 D .气温、降水 7. 在一次国际夏令营活动中,某学生这样介绍自己的家乡:“我的家乡一年到头都很热,极少下雨,一年中有两次太阳直射现象”,据此回答下题。 (1)该中学生的家乡最有可能是() A .非洲的撒哈拉沙漠 B .地中海沿岸 C .中国的山东半岛 D .南美洲的亚马孙平原 (2)该中学生家乡的气候类型是() A .温带海洋性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热带雨林气候 D .热带沙漠气候 8. 赤道附近的降水量,大多数在()mm以上. A .500 B .1000 C .1500 D .2000 9. 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气温呈逐渐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是() A .地球距离太阳越来越近 B .局部不断发生战争 C .各地频繁发生森林火灾 D .人类大量排放二氧化碳 10. 小明有一位意大利网友,这位网友向他介绍当地的气候特征时说:我们这里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这种气候属于() A .亚热带季风气候 B .地中海气候 C .温带季风气候 D .热带雨林气候 11. 海南岛是我国著名的避寒胜地,其主要原因是() A .四周是海洋 B .纬度位置偏低 C .地势低 D .受季风影响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1 新人教版

《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1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叙述中,有关天气的是() A.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集中在夏季 B.昆明四季如春 C.北京春季多风沙,秋季凉爽 D.华北地区气温将下降,并有霜冻 2.天气和气候的差异是() A.天气是经常变化的,气候是相对稳定的 B.气候是经常变化的,天气是相对稳定的 C.天气天天变,气候永远不变 D.天气和气候是一样的 3.中国天气网2012年1月26日讯受雪、冻雨等天气影响,兰海高速,沪昆高速,国道210、214、219、320、326等道路的局部路段通行受到影响。此事说明()A.天气影响生产B.天气影响交通 C.天气影响学习D.天气影响战争 4.大家约好明天去郊游,可天气怎样呢?小明同学说他刚看过电视,小明在黑板上画了几个图形,请你说出天气状况() A.阴转小雨,西北风四级B.多云转晴,东南风六级 C.晴转阴,东北风四级D.阴转晴,西南风四级 下图是小华画的“等温线图”,读图完成第5~6题。

5.图上标注的10 ℃是错误的,那么正确的应该是() A.13 ℃B.12 ℃ C.11 ℃ D.9 ℃ 6.在改正之后的图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地是高温中心B.乙地是高温中心 C.丙地是高温中心D.丁地是低温中心 7.读“世界某区域年平均气温分布图”,图中A、B在同一纬度的陆地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区域位于北半球,A点的海拔高于B点 B.该区域位于南半球,A点的海拔高于B点 C.该区域位于北半球,A点的海拔低于B点 D.该区域位于南半球,A点的海拔低于B点 8.世界上最炎热的大洲和最寒冷的大洲分别是() A.亚洲、非洲B.非洲、大洋洲 C.非洲、南极洲D.南美洲、南极洲 9.在海拔为1 000米,气温为15 ℃的某山区,出现降雪的地方海拔至少要达到()A.2 200米B.2 500米 C.3 000米D.3 500米 2004年、2008年、2012年夏季奥运会分别在雅典、北京、伦敦举行,下图是上述三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题

第三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叙述中,属于气候的是() A.今天时有小雨 B.今天最高气温为34 ℃ C.明天晴转多云 D.海南岛长夏无冬 2.[邵阳中考]下列人类活动,哪一项与天气最适宜() ——户外运动 晾晒衣服 C.——播种小麦 高空作业 下表是2019年12月22日的天气预报,读下表完成3~4题。

3.12月22日,北京的气温日较差是() A.0 ℃B.12 ℃ C.36 ℃D.-12 ℃ 4.判断12月22日北京最高温可能出现的时间是() A.2时左右B.8时左右 C.14时左右D.20时左右 读图3-Z-5,回答5~7题。 图1 5.甲处的年平均气温为() A.5 ℃B.10 ℃ C.15 ℃D.20 ℃ 6.图示地区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 A.由南向北递增B.由南向北递减 C.由南向北先减后增D.由南向北先增后减 7.影响上述气温分布总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

C.地形D.人类活动 8.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①处气温为22 ℃,仅考虑海拔因素,山峰甲处气温() 图2 A.低于18.4 ℃ B.在18.4 ℃—19 ℃之间 C.等于19 ℃ D.高于19 ℃ 9.下列有关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气温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北半球的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 D.同纬度的不同地点气温完全相同 10.下图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图3 A.①B.② C.③D.④

1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两极地区降水少 ③回归线附近降水都少℃沿海地区降水都多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绵阳中考]下图为甲、乙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12~13题。 图4 12.甲、乙两地中() A.冬季气温甲地低于乙地 B.年温差甲地小于乙地 C.甲地降水集中于夏季 D.乙地降水季节分配均匀 13.甲、乙两地位于() A.热带地区B.温带地区 C.寒带地区D.高山地区 14.下面三个大洲的轮廓图中,加点地区的气候类型均为() 图5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介绍了: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 的内容啊。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 和试验;有的讲在玩耍中对物品的观察与发现。全组紧扣细心观察这 个专题,共编排了3篇精读课文《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 1篇略读课文《找骆驼》,1个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习作、日 积月累、宽带网】,内容丰富多彩。 本组教材体现了以专题组织内容、加强整合的编写指导思想。比如,专题是“细心观察”,在教材导语中提示了本专题,又提示学生 留心观察,在《花钟》后又引导学生去观察周围的花和其他事物,还 建议写观察日记。在《玩出了名堂》后安排小练笔“写写玩中的乐趣 或收获”。“口语交际”让学生说说最近观察了什么,有哪些新的发现。“习作”则让学生写一则观察日记。在“日积月累”中要求学 生读背反映四季瓜果蔬菜的农谚。而“宽带网”则引导学生去搜集和 阅读更多的观察与发现的故事。前面有布置、中间有铺垫、后面有拓展、交流从中可以出看各种活动之间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 学情分析 1、随着年纪的升高,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应以学生 的自主学习为主。增强学生的识字乐趣。 2、学生写话的愿望日益增强,应顺应学生心理发展的这一特点, 以加强读写之间的联系,增强学生练笔的机会。 教学目标: 1、认识“怒、燥、暮、试、验、证、阅、固、调”等生字,会写 “艳、内、梦、论、试、验、堂、镜、闲”等生字。能正确读写 “争奇斗艳、芬芳迷人、苏醒、无论、试验、纸袋、名堂、浪费、镜片””等词语;结合语境理解词语。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题同步测试试卷

商务星球版地理七上天气与气候单元检测题同步测 试试卷 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测试题 一、选择题 1.下面描述属于气候的是() A.狂风暴雨B.四季如春C.风和日丽D.彩霞满天 2.天气的特点是() ①短时间②长时期③常变化④少变化 A.①④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关于气温的说法正确的是 A.北半球的陆地最高气温出现在八月份 B.气温年较差就是一个地方的最高气温减去最低气温的差 C.气温一般是从低纬向极地逐渐降低 D.海洋和陆地相比,陆地受热慢放热也慢 4.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对人类的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①生活方面②农业生产方面③军事④交通方面⑤工业生产和工程建设方面⑥商业、旅游活动和休闲娱乐等方面 A.①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⑥ 5.天气对人类带来说太重要了,如果能够预知近期的天气,就可以() ①及早做好各种准备②充分利用看到的天气③避免和预防不利天气的危害 A.①②B.②③C.①③ D.①②③ 6.通常,天气预报要说明一日内() ①阴晴②风③气温④降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 D.①②③④ 7.下列的天气符号中,表示大雨的是() A..B. C.D. 8.下面关于空气污染指数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污染指数大,空气清新,对人体健康有利 B.污染指数大,空气污浊,对人体健康有

害 C.污染指数越小,空气质量状况越优 D.污染指数越大,空气污染越严重 9.下面关于降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降水就是指降雨B.有雨必定有云,有云就会有雨 C.降水是一种天文现象D.降水包括雨、雪、冰雹等多种形式 10.赤道附近地区的年降水量一般在() A..200毫米左右B.500毫米左右C.1000毫米左右D.2000毫米左右 11.下列地区中,冬季多雨、夏季少雨的地区是( ) A.我国华北平原 B.非洲刚果盆地 C.地中海沿岸 D.亚马孙河流域 12.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两地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洋流分布 13.受海陆的影响,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那么,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夏季陆地气温高 B.夏季海洋气温低 C.冬季陆地气温高D.冬季海洋气温高14.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比较湿润。影响因素主要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洋流分布 二、非选择题 15.阅读下图,据三位同学所处的位置回答: (1)可能已降雨的是_______________,需要带雨具的是___________,不可能降雨的是

初中-地理-人教版-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三)

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三) 一、选择题。 1、下图是北京的中学生丽丽于2016年10月19日从网上查到的北京地区的天气预报内容。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周一天气的阴晴状况是() A. 晴 B. 多云转阴 C. 小雨综合转晴 D. 多云转晴 (2)10月22日,丽丽去上学时最适合穿的衣服是() A. 裙子 B. 厚羽绒服 C. 短袖衫 D. 羊毛衫 2、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在甲、乙、丙、丁四幅图中,示意台风天气符号的是() A. 甲 B. 丙 C. 丙 D. 丁 (2)上面四幅图中,天气符号所代表的天气与图中人们进行的活动相吻合的是() A. 甲 B. 丙 C. 丙 D. 丁 3、下列历史典故,能很好地说明天气对人类影响的是主要() A. 望梅止渴 B. 三顾茅庐 C. 草船借箭 D. 车胤囊萤 4、读“某地日气温变化曲线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 A. 日出前后 B. 约12时 C. 约14时 D. 午夜0时 (2)该日的气温日较差是() A. 10.5℃ B. 9℃ C. 11.5℃ D. 66.5℃ 5、2017年6月7日至9日,全国各地迎来一年一度的高考。预计,高考期间全国多阵雨,西南地区降雨较强,考生要警惕强降雨及强对流天气对出行赶考的影响;受雨水影响,全国无大范围高温,但江南一带仍比较闷热,需注意防暑降温。结合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左上图中英语听力恐有雷声扰的省份可能出现的天气是() A. 晴天 B. 多云 C. 雷阵雨 D. 沙尘暴 (2)据右上图所示内容,可判断一天中的最高气温大约出现在() A. 日出前后 B. 正午12点 C. 午后2点 D. 半夜12点 6、下列哪个事例不能反映气温对人类生活、生产的影响() A. 柑橘树在零下9度以下会受到毁灭性冻害 B. 俄罗斯人冬季喜欢喝烈酒 C. 一个地方的气候具有一定的特征,变化不大 D. 新疆吐鲁番人“早穿皮袄午穿纱”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一、教材简析: 本组课文围绕战争与和平这一专题,选取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外两个小英雄的故事和两篇以孩子的眼光关注国际局势,表达对和平的渴望的课文。并安排了与此相关的口语交际、习作、我的发现、日积月累等语文实践活动,还选编了资料袋、阅读链接、宽带网等与战争和和平的资料。本组教材的内容直面惊心动魄的战争年代,倾吐了孩子们对和平的呼唤。通过本组文本的学习,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受到震撼,经受洗礼。本组的四篇课文的内容不同,风格不同,前两篇课文生动有趣,后两篇课文情感浓烈。四篇课文又有许多共通之处,如每篇课文中有许多句子蕴含着丰富的意义,抒发了浓厚的情感。 二、单元教学目标: 1、认识27个生字,会写28个生字,正确读写本单元54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给课文的每个部分加小标题。 3、理解课文中“有志不在年高”等含义深刻句子的意思。 4、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苏联卫国战争中少年儿童的机智勇敢和爱国主义精神;了解雨来为掩护革命干部和日寇英勇斗争的故事,学习雨来热爱祖国、勇敢机智的品质;理解信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真挚情感,树立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信念;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1、能结合上下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 2、能通过对文本的理解,理解文中小主人公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人物的品质,树立热爱和平和维护和平的信念。 3、能自己搜集信息,自己处理信息,并从信息中筛选自己所用的信息。 4、学会合情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意思。 四、课时安排

夜莺的歌声 2课时 小英雄雨来 2课时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2课时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1课时 语文园地四 4课时 五、教学建议: 本组课文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在教学中,要把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和领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作为教学的重点。此外,本组课文篇幅比较长,因此也可以结合默读的读书要求,来训练学生默读的速度。 《夜莺的歌声》一课,对话较多,教学中要重点引导学生找出孩子说的话哪些具有特定的含义,通过反复阅读,体会这些句子表达出的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文后泡泡中的思考题,目的是引导学生初步了解课文内容间前后照应的写作方法。值得提醒大家的是,有的老师在教学本课时安排学生演课本剧,由于费时较多,且效果不很明显,对课文的理解帮助有限,我们认为意义不是很大。 《小英雄雨来》,课文较长,教学时可以用来训练学生读书的速度和复述课文。教师要注意阅读时间的要求,上课前自己可以先默读一遍,看看需要多长时间。参照这个时间,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通读课文,然后说说每一部分主要讲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特别要注意学生是否体会到了小英雄的机智、勇敢),在大体掌握课文内容的情况下,练习复述。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课后“思考练习题”提示了文中的重点句子,教学时可结合伊拉克战争等具体事例来理解。在上课之前,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一下自己了解的有关“联合国”“联合国维和部队”“蓝盔”等知识,扫清与课文理解有关的知识障碍。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元测试题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天气与气候单 元测试题 https://www.360docs.net/doc/cf4425004.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第三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叙述中,属于气候的是( ) A.今天时有小雨 B.今天最高气温为34 ℃ C.明天晴转多云 D.海南岛长夏无冬 2.[邵阳中考]下列人类活动,哪一项与天气最适宜( ) ——户外运动 C.——播种小麦 高空作业 下表是2015年12月22日的天气预报,读下表完成3~4题。 3.12月22日,北京的气温日较差是() A.0 ℃ B.12 ℃ C.36 ℃ D.-12 ℃ 4.判断12月22日北京最高温可能出现的时间是() A.2时左右 B.8时左右 C.14时左右 D.20时左右 读图3-Z-5,回答5~7题。

图1 5.甲处的年平均气温为() A.5 ℃ B.10 ℃ C.15 ℃ D.20 ℃ 6.图示地区气温分布的总趋势是() A.由南向北递增 B.由南向北递减 C.由南向北先减后增 D.由南向北先增后减 7.影响上述气温分布总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8.下图为我国南方地区等高线地形图,①处气温为22 ℃,仅考虑海拔因素,山峰甲处气温() 图2 A.低于18.4 ℃ B.在18.4 ℃—19 ℃之间 C.等于19 ℃ D.高于19 ℃ 9.下列有关世界气温分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气温分布大致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B.海拔高低会影响气温的变化

C.北半球的等温线比南半球弯曲 D.同纬度的不同地点气温完全相同 10.下图四地中,降水量最多的是() 图3 A.① B.② C.③ D.④ 11.世界降水的分布规律是() ①赤道地区降水多②两极地区降水少 ③回归线附近降水都少④沿海地区降水都多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绵阳中考]下图为甲、乙两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12~13题。 图4 12.甲、乙两地中() A.冬季气温甲地低于乙地 B.年温差甲地小于乙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