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用水内毒素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注射用水内毒素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注射用水内毒素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注射用水细菌内毒素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1.0目的

该方案确认制定的注射用水细菌内毒素检验方法适用于本公司微生物实验室对注射用水细菌内毒素的检验,方法能够提供一致、可信和准确的细菌内毒素检验结果。

2.0范围

该方案适用于公司注射用水细菌内毒素检验方法的验证。

3.0名词定义

BET:细菌内毒素测试(Bacterial Endotoxins Test)

EU:内毒素单位,1EU=1IU

λ:鲎试剂标示灵敏度

MVD:最大有效稀释倍数

4.0描述

4.1验证方法:中国药典<1143>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4.2验证用注射用水:取注射用水检测点的新鲜注射用水;

5.0接受标准

注射用水细菌内毒素限度标准:<0.25EU/ml

6.0验证内容

6.1验证前的准备:

6.1.1验证器具准备

将内毒素反应试管及取样三角瓶放入铬酸洗液中充分浸泡,用自来水将残留洗液彻底洗净,再用纯化水反复冲洗,晾干后放入不锈钢方盘或用锡箔纸包好后

再放入不锈钢方盘内,置于干热灭菌烘箱。

将干热灭菌烘箱温度设定为250℃,灭菌时间设定为1h,开启灭菌程序,灭菌程序结束待灭菌烘箱温度降至室温。

6.1.2主要仪器设备/试剂、对照品:

设备:细菌内毒素检测仪、干热灭菌烘箱、医药冷藏箱

试剂、对照品: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鲎试剂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干扰试

验及检查法中阳性及供试品阳性溶液的制备、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应符合灭菌注射用水标准,其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用

于凝胶法),且对内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

6.2验证过程:

6.2.1鲎试剂灵敏度复核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的目的不仅是考察鲎试剂的灵敏度是否准确,也是考察检验人员

操作方法是否正确及试验条件是否符合规定。实验室在使用一批新的鲎试剂进行细

菌内毒素检查前必须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6.2.1.1 内毒素标准溶液的制备:取内毒素工作标准品一支,加入1ml 内毒素检查用水

溶解其内容物,用封口膜将瓶口封严,置旋涡混合器上混合15min 。用检查用水将其稀释制成4个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即2λ、1λ、0.5λ、0.25λ(λ为所复核的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合30s 。

6.2.1.2 鲎试剂的准备:取规格为0.1ml/支的鲎试剂18支,每支加入0.1ml 检查用水溶解,

轻轻转动瓶壁,使内容物充分溶解,避免产生气泡。

6.2.1.3 加样:将已充分溶解的待复核鲎试剂18支放在试管架上,其中16管分别加入

0.1ml 2λ、1λ、0.5λ、0.25λ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一个内毒素浓度平行4管。另2管加入0.1ml 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加样结束后,将鲎试剂用封口膜封口,轻轻振动混匀,垂直放入37℃±1℃水浴或适宜恒温器中,保温(60±2)min 。

6.2.1.4 结果观察:将试管从恒温器中轻轻取出,缓缓倒转180°观察,若管内形成凝胶,

且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为阳性,记录为(+);未形成凝胶或形成的凝胶不坚实、变形并从管壁滑脱者为阴性,记录为(-),将试验结果记录于“TP00003-A02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记录”,并将记录复印。

6.2.1.5 结果计算:当最大浓度(2λ)4管均为阳性,最低浓度(0.25λ)4管均为阴性,阴性

对照为阴性时,试验为有效。按下式计算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即为鲎试剂灵敏度的测定值(λc )。

)4(lg 1∑-=X c λ

式中X 为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lg),反应终点浓度是系列递减的内毒素标准溶液中最后一个呈阳性结果的浓度。

当λc 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时判定该批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合格,可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并以标示灵敏度λ为该批鲎试剂的灵敏度。

6.2.2 验证试验

6.2.2.1 内毒素标准溶液制备:

取1支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稀释成5个浓度的标准溶

液即4λ、2λ、1λ、0.5λ、0.25λ(方法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6.2.1.1项下内毒素标准溶液制备)。 6.2.2.2 供试品溶液制备:

取0.5ml 注射用水样品,加入0.5ml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即得1:2稀释比例的供

试品溶液。

6.2.2.3 供试品阳性溶液制备:

取0.5ml 上述稀释后的供试品溶液,分别加入0.5ml 上述4λ、2λ、1λ、0.5λ内毒素

标准溶液,即得2λ、1λ、0.5λ、0.25λ含内毒素的供试品阳性溶液。 6.2.2.4 鲎试剂的准备:

取规格为0.1ml/支的鲎试剂28支,轻弹前壁使粉末落入瓶底,用砂轮在瓶颈轻轻

划痕,75%乙醇棉球擦拭后启开备用,防止玻璃屑落入瓶内。每支加入0.1ml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轻轻转动瓶壁,使内容物充分溶解。

6.2.2.5 加样

按照下表进行干扰试验溶液的制备及加样。

将准备好的鲎试剂取10支放在试管架上,其中8支分别加入0.1ml 的2λ、1λ、0.5λ、

0.25λ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一个内毒素浓度平行2管。另2管加入0.1ml 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

将另外18支鲎试剂放在试管架上,其中16管分别加入0.1ml 的含2λ、1λ、0.5λ、

0.25λ的内毒素供试品阳性溶液,另2管加入0.1ml 供试品溶液作为供试品阴性对照。

加样结束后,用封口膜封口,轻轻振动混匀放入37℃±1℃水浴或适宜恒温器中,

保温(60±2)min 后,观察并记录结果。 6.2.2.6 试验结果计算

如B 、C 两组最大浓度2λ均为阳性,最低浓度0.25λ均为阴性,A 、D 两组4管均为

阴性时,按下式计算用检查用水制成的阳性对照溶液(即C 组)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Es)和用供试品溶液制成的供试品阳性溶液(即B 组)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Et)。

)

4(lg )4(lg 11∑∑--==t

t s s X E X E 式中Xs 、Xt 分别为检查用水和供试品溶液制成的内毒素溶液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lg)。 6.2.2.7 结果判断

当Es 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时,且Et 在0.5Es ~2.0Es(包括0.5Es 和2.0Es)时,则认为供试品在该条件下无干扰作用,可在该条件下对注射用水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当Et 不在0.5Es ~2.0Es(包括0.5Es 和2.0Es)时,则认为注射用水在1:2稀释倍数下有干扰作用,应使用适宜方法排除干扰,如对注射用水进行更大倍数的稀释或通过其他适宜的方法(如过滤、中和、透析或加热处理等)排除干扰,再重复干扰试验。

7.0 偏差

如果某个测试结果与合格标准不相符,则必须进行彻底调查并找出根本原因,在附件《偏差报

告表》中描述纠正措施及解决方法,如有必要,需按有关规定进行重新验证。

8.0附表

8.1验证设备及试剂、对照品确认

8.2注射用水细菌内毒素验证结果

8.3偏差报告表

.

附件1:验证设备及试剂、对照品确认

审核所用测试设备的校验/确认状态,并在下表记录校验/确认有效期。所有设备/仪表在验证期间的校验/确认必须在校验/确认有效期内。如果在验证期间所用设备的校验/确认有潜在的超出校验/确认有效期的风险,则在验证前对设备/仪表重新校验/确认。

表1

备注:

确认人/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复核人/日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附件2:注射用水细菌内毒素验证结果

第一次验证日期:样品批号:

1.仪器、试剂

烘箱编号/校准有效期:

细菌内毒素检验仪编号/校准有效期: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批号:;规格:;生产厂家: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批号:;规格:;生产厂家:

鲎试剂批号:;灵敏度(λ):;生产厂家:

2.实验过程

2.1A组/供试品溶液制备:

2.2B组/供试品阳性溶液制备:

2.3细菌内毒素标准溶液制备(EU/ml):

2.4试验条件:,鲎试剂厂家:湛江安度斯生物有限公司

检验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1.仪器、试剂

干热灭菌烘箱编号/校准有效期:

细菌内毒素检验仪编号/校准有效期: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批号:;规格:;生产厂家: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批号:;规格:;生产厂家:

鲎试剂批号:;灵敏度(λ):;生产厂家:

2.实验过程

2.1A组/供试品溶液制备:

2.2B组/供试品阳性溶液制备:

2.3细菌内毒素标准溶液制备(EU/ml):

2.4试验条件:,鲎试剂厂家:湛江安度斯生物有限公司

检验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1.仪器、试剂

干热灭菌烘箱编号/校准有效期:

细菌内毒素检验仪编号/校准有效期: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批号:;规格:;生产厂家: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批号:;规格:;生产厂家:

鲎试剂批号:;灵敏度(λ):;生产厂家:

2.实验过程

2.1A组/供试品溶液制备:

2.2B组/供试品阳性溶液制备:

2.3细菌内毒素标准溶液制备(EU/ml):

2.4试验条件:,鲎试剂厂家:湛江安度斯生物有限公司

检验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1.仪器、试剂

干热灭菌烘箱编号/校准有效期:

细菌内毒素检验仪编号/校准有效期: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批号:;规格:;生产厂家: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批号:;规格:;生产厂家:

鲎试剂批号:;灵敏度(λ):;生产厂家:

2.实验过程

2.1A组/供试品溶液制备:

2.2B组/供试品阳性溶液制备:

2.3细菌内毒素标准溶液制备(EU/ml):

2.4试验条件:,鲎试剂厂家:湛江博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

检验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1.仪器、试剂

干热灭菌烘箱编号/校准有效期:

细菌内毒素检验仪编号/校准有效期: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批号:;规格:;生产厂家: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批号:;规格:;生产厂家:

鲎试剂批号:;灵敏度(λ):;生产厂家:

2.实验过程

2.1A组/供试品溶液制备:

2.2B组/供试品阳性溶液制备:

2.3细菌内毒素标准溶液制备(EU/ml):

2.4试验条件:,鲎试剂厂家:湛江博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

检验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1.仪器、试剂

干热灭菌烘箱编号/校准有效期:

细菌内毒素检验仪编号/校准有效期: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批号:;规格:;生产厂家: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批号:;规格:;生产厂家:

鲎试剂批号:;灵敏度(λ):;生产厂家:

2.实验过程

2.1A组/供试品溶液制备:

2.2B组/供试品阳性溶液制备:

2.3细菌内毒素标准溶液制备(EU/ml):

2.4试验条件:,鲎试剂厂家:湛江博康海洋生物有限公司

检验人/日期: 复核人/日期:

附件3:偏差报告表

注射用水系统URS

注射用水系统用户需求标准(URS) 2010-08-18 签名批准 本文件由江苏天禾迪赛诺制药有限公司总经理授权下的验证和GMP 符合性团队编制,因此,该文件应由公司QA 团队认可才生效。

目录 1 介绍 1.1 目的 (4) 1.2 范围 (4) 1.3 描述 (4) 2 供应商服务范围 2.1 系统界定 (5) 2.2 服务范围 (5) 3 法规要求及相关指南 (5) 4 用户技术要求 (6) 5 用户服务要求 5.1 设计、制造阶段 (6) 5.2 测试阶段 (10) 5.3 交付、培训阶段 (10) 6 定义 (11)

1 介绍 1.1 目的 定义蒸馏水机的用户需求标准,确保设备在设计、制造技术及性能上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符合中国新版GMP、欧盟GMP要求。 该URS在移交给供应商之后,将意味着所有指定的要求被涵盖在供应商的供应范围之内。 1.2 范围 用于确认1套3T/h蒸馏水机的规格和性能要求,必须符合新版GMP、欧盟GMP的各项要求。 1.3 描述 1.3.1 系统总体设计目标 系统包括用于注射用水制备的蒸馏水机、储存用储罐等。总体要求设备易清洁无死角,操作简便。管道采用自动焊接方式连接,管道的制作、安装要按规定要求进行(包括操作者资格确认、切割、焊接、坡度检测、内窥镜检查、射线探伤、脱脂、酸洗、钝化、打压试验等),同时应做好充分支撑,避免管道下垂或其他变形。 1.3.2 工艺描述/操作流程 以纯化水为水源,0.3MPa以上工业蒸汽为热源,通过多效蒸馏水机蒸馏制得注射用水,进入注射用水罐中储存,再利用分配管路保温输送至各使用点直接使用或终端降温后使用,最后循环回储罐。 1.3.3 公用系统条件 以上公用系统条件表请供应商提供及完善。 2 供应商服务范围 2.1 系统界定 供应商提供的范围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蒸馏水机:1台,单台产能为3T/h(0.3MPa外供工业蒸汽压力时); 2)注射用水储罐:2台,容积为5T立式保温,供方如有其它建议,需需方确认; 2.2 服务范围 供应商应当提供至少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服务的内容: 提供系统的设计与制造文件、FAT、运抵后的开箱验收及SAT文件,提供DQ、IQ、OQ、PQ 及试运行等文件(含计算机验证),负责操作人员、维护人员及技术人员的培训及设备售后服务工

检验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

检测方法及方法确认程序 l 目的 为保证检测结果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对检测活动中所采用的方法进行有效控制制定程序。 2 范围 适用于检测活动中检测方法的选用,以及检测方法的变更和偏离。 3 职责 3.1 技术负责人的职责 负责授权与客户签立检测合同或协议,批准检测作业指导书等文件,维护本程的有效性。 3.2 检测室负责人的职责 提出本检测部门的执行标准,制定本部门检测活动的检测程序及抽样、检测的职责和活动以及不确定度分析。 3.3 资料管理员的职责 负责对标准、规程及其他技术规范等有效性确认,建立检测标准管理档案。 4 工作程序 4.1 检测方法的选择 4.1.1 为减少检测风险,本检测中心的检测依据首选以下正式颁布的标准。其中优先选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对新旧标准处于过渡期间并均可采用的,优先选择新版标准。 4.1.1.1 国际标用; 4.1.1.2 国家标准; 4.1.1.3 行业标准或政府发布的技术规范; 4.1.1.4 地方标准; 4.1.1.5 企业标用; 4.1.1.6 知名技术组织或科学书籍与期刊公布的方法: 4.1.1.7 制造商指定的方法; 4.1.1.8 自行制定的非标方法。 4.1.2 当老标准己经过期作废时,以上标准应当保证是现行有效的。为此资料管理员首先应当负责检索和收集、查新最新标准及其他技术规范,并按《文件控制程序》保持检测人员所用标准是最新有效版本;其次是每月向检测部门提供中文核心期刊题录,供检测人员参考。当使用外部企业标准检测时,要防止导致可能发生的所有权侵权问题。 4.1.3 当所用标准存在理解、操作等困难对,技术负责人应组织各个检测室负责人编写检测作业指导书,以保证对标准实施的一致性。检测作业指导书应形成正式的书面文件并应经过编制人、审核人和批准人的书面审批手续和保持该文件的

注射用水系统再验证方案

注射用水系统再验证方案 VP-XT-18004 起草人:日期:审核人:日期:批准人:日期:

目录 1概述 2验证人员及职责 3计划验证日期 4资料档案确认 5验证内容 5.1安装确认 5.2运行确认 5.3性能确认 6再验证周期 7验证总结及结果批准 7.1验证总结 7.2验证结果审查 7.3验证结果批准

1、概述 1.1 设计标准 1.1.1注射用水罐内外表面要求抛光处理,要求抛光度为:R=0.25~0.65μm,纯化水管安装前做脱脂处理。 1.1.2 管道内部应做抛光处理,要求抛光度为:R=0.25~0.65μm,注射用水管道安装前做脱脂处理。 1.1.3 注射用水的输送是采用单泵闭路循环供给,输送管道均选用卫生级(316L不锈钢)不锈钢管道。1.1.4注射用水管选用卫生级316L不锈钢,快装或氩弧焊连接。 1.1.5注射用水外管最低处设放水口。 1.2 注射用水基本组成:注射用水系统主要由纯化水储罐、纯化水输送泵、多效蒸馏水机、注射用水贮 罐、电蒸汽发生器、蒸馏水泵及管道分配系统等组成。 1.3工艺流程图和主要设备组成如下 1.4工作原理:注射用水系统使用纯化水为原料水,用电蒸汽发生器提供的蒸汽作为热源,通过多效蒸馏机蒸馏制备注射用水,其中注射用水主要作为产品末道清洗、洗瓶等工艺用水。纯蒸汽主要用作纯化水循环系统、注射用水循环系统消毒用蒸汽。 3验证进度 本次验证时限为年月日至年月日。 检查结果:

检查人: QA:日期: 5验证内容 5.1安装确认: 操作方法:对照供应商提供的技术资料,检查设备的材质、型号、安装和管道连接是否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检查仪器、仪表的校正情况及操作SOP、清洗SOP、维修保养规程。 确认标准:应达到设计要求。 5.1.1设备材质 多效蒸馏水机、纯蒸汽发生器、储罐中的法兰、管板、筒体、换热管等直接接触蒸馏水、二次蒸汽及纯化水的材质均应为316L不锈钢,其他部分为304不锈钢材质。 (详细的各部件材质证明见附件) 检查结果: 检查人: QA:日期: 5.1.2系统连接 管道安装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确认管道连接正确无误? 检查结果: 检查人: QA:日期: 5.1.3电力连接 电力连接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是否已确认设备电力已连接? 检查结果: 检查人: QA:日期: 5.1.4原料水

内毒素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法标准操作规程 1 目的 建立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标准操作规程。规范细菌内毒素检验操作,确保检验数据的准确性。 2 范围 适用于细菌内毒素的检验操作。 3 职责 3.1 质量控制部检验人员对具体操作负责; 3.2 质量保证部负责监督本规程的执行。 4 定义 无 5 内容 5.1 概述与原理 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限度试验结果为准。 基本原理:鲎试剂是鲎血液细胞提取物的冻干品,主要包含4种成分,分别是C 因子、B因子、凝固酶原和凝固蛋白原。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主要依靠细菌内毒素可以活化其中的C因子,使鲎试剂发生一系列的酶联反应,最终形成凝胶或使凝固酶活化某些外加的显色集团(显色法)的原理,来检测细菌内毒素的量。 细菌内毒素的活性单位有两种表达方式,即EU和IU。美国、中国和日本扥国家使用EU,欧洲地区使用IU。在活性量值上,1EU=1IU,计算是可以互换。 5.2 仪器与用具 5.2.1 电子天平、电热干燥箱、时钟、水浴锅、温度计、试管架、漩涡器、剪刀、无菌封口膜、无热原吸头、试管、砂轮、移液枪,75%乙醇、木棉等。 5.2.2 细菌内毒素标准品 细菌内毒素标准品按级别分为国际标准品、国家标准品和工作标准品。其中,国际标准品是由WHO制备,在世界范围内进行效价的协作标定,主要用于世界各国标定各自国家的标准品之用,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在细菌内毒素检查试验中,应使用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或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 5.2.3 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内毒素含量小于0.015EU/mL(凝胶法),且对内毒素试验无干扰作用。 5.2.4 鲎试剂:一批新的鲎试剂在首次使用时要先进行灵敏度复核,结果符合药典规定后,方可用于后续试验。制备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试验。

检验方法验证方案(含量测定)

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目的:证明所采用的检验方法适于相应的检测要求,具有可靠的准确度、精密度。范围:含量的检定方法的前验证 编定依据:《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998年修订版及验证管理办法 职责:验证小组人员 目录 1.概述 2.验证目的 3.职责 3.1验证小组 3.2品质部 3.3化验室 4.验证内容 4.1验证的准备工作 4.2适用性验证 4.2.1准确度试验 4.2.2精密度试验 4.3拟订验证周期 4.4验证结果评定与结论 5.附件

1. 概述 对小容量注射剂的含量测定,本公司采用福林酚测定法,该检验方法具有测量准确、精密度高、专属性强、定量准确可靠、方法简便易行的特点,可满足小容量注射剂含量测定的要求。检验方法标准操作规程。用本方法进行转移因子注射液、胸腺肽注射液的含量测定。 2. 验证目的 为确认对转移因子注射液、胸腺肽注射的含量测定的紫外分光光度法,适合相应的检测要求,特制订本验证方案,进行验证。 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变更时,应填写验证方案变更申请及批准书,报验证工作小组批准。 验证前,应首先对验证所需的仪器、设备进行验证,对所需仪器、仪表、量具等进行校正。 3. 职责 3.1 验证工作小组 负责验证方案的审批。 负责验证的协调工作,以保证本验证方案规定项目的顺利实施。 负责验证数据及结果的审核。 负责验证报告的审批。 负责发放验证合格证书。 负责再验证周期的确认。 3.2 品质部 负责验证所需仪器、设备的安装、调试,并做好相应的记录。 负责组织验证所需仪器、设备的验证。 负责仪器、仪表、量具等的校正。 负责拟订检验方法的再验证周期 3.3 化验室 负责验证所需的标准品、样品、试剂、试液等的准备。 负责验证方案指定的试验的实施。 负责收集各项验证、试验记录,并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后,报验证工作小组。 4. 验证内容 4.1 验证的准备工作 4.1.1 验证所需文件资料 品质部负责提供验证所需的文件资料,包括该检验方法的标准操作规程。以及负责提供验证所需仪器、设备的验证报告以及仪器、仪表、量具等的校正报告。 检查人:日期:

注射用水验证方案

注射用水系统验证方案 (滴眼液车间) 一.系统概述 注射用水即无热原蒸馏水,它是用纯化水通过多效蒸馏水机再蒸馏获得的。注射用水为配制注射液与无菌冲洗剂的溶剂,或用于无菌水针、粉针生产洗瓶洗胶塞等直接接触无菌药品的包装材料的最后一次精洗用水,无菌原料药精制工艺用水、直接接触无菌原料药的包装材料的最后洗涤用水、无菌制剂的配料用水等。注射用水系统由注射用水制备,储存,输送和循环使用等几个部分组成。 1.制备过程简述 经过反渗透处理的合格纯化水经过其用水点进入蒸馏水进料水箱,再经多级泵进入多效蒸馏水机(六效),经工业蒸汽加热,列管降膜多效蒸发,六次蒸馏, 螺旋板分离热原和各种杂质,产生合格蒸馏水,水质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注射用水要求,水温达97~ 99℃,合格蒸馏水进入注射用水储罐,不合格注射用水直接排放。 注射用水贮罐的注射用水经不锈钢水泵增压后经0.22μm精密过滤器后送入车间各使用点。

2. 工艺流程详见图1 3. 设备一览表 详见表1 表 (1): 主 要 设 备 一 览 表 4. 冻干剂、水针剂车间注射用水系统图 详见图2 图2 : 冻干水针车间注射用水流程方框示意图:

二. 注射用水系统验证主要程序与内容 1.验证目的 考验和验证该注射用水系统在生产能力0.5T/H, 工艺流程采用先进的多级离心泵进料,列管降膜,五次蒸馏,螺旋板分离热原结构,控制上选用高温电导仪,PLC+双变频全自动控制下的多效蒸馏水机(五效)系统能有效保证产出去除热源和其它杂质的注射用水,同时注射用水在注射用水贮罐中80℃以上保温,管道中70℃以上保温循环,即注射用水制备,储存,输送和循环使用整个系统的长期稳定运行,水质符合中国药典(2000版)注射用水要求,

中国药典201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中国药典2010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凝胶法 凝胶法 凝胶法系通过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的方法。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在本检查法规定的条件下,使鲎试剂产生凝集的内毒素的最低浓度即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用EU/ml表示。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根据鲎试剂灵敏度的标示值(λ),将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或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15分钟,然后制成2λ、λ、0.5λ和0.25λ四个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30秒钟。取分装有0.1ml鲎试剂溶液的10mm×75mm试管或复溶后的0.1ml/支规格的鲎试剂原安瓿18支,其中16管分别加入0.1ml不同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一个内毒素浓度平行做4管;另外2管加入0.1m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将试管中溶液轻轻混匀后,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1℃恒温器中,保温60分钟±2分钟。 将试管从恒温器中轻轻取出,缓缓倒转180°,若管内形成凝胶,并且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为阳性;未形成凝胶或形成的凝胶不坚实、变形并从管壁滑脱者为阴性。保温和拿取试管过程应避免受到振动造成假阴性结果。 当最大浓度2λ管均为阳性,最低浓度0.25λ管均为阴性,阴性对照管为阴性,试验方为有效。按下式计算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即为鲎试剂灵敏度的测定值(λc). λc=1g-1(∑X/4)

式中 X为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1g)。反应终点浓度是指系列递减的内毒素浓度中最后一个呈阳性结果的浓度。 当λc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时,方可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并以标示灵敏度λ为该批鲎试剂的灵敏度。 干扰试验按表1制备溶液A、B、C和D,使用的供试品溶液应为未检验出内毒素且不超过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的溶液,按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项下操作。 只有当溶液A和阴性对照溶液D的所有平行管都为阴性,并且系列溶液C 的结果在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范围内时,试验方为有效。按下式计算系列溶液C和B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Es和Et)。 Es= 1g-1(∑Xs/4) Et= 1g-1(∑Xt/4) 式中,Xs、Xt分别为系列溶液C和溶液B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1g)。当Es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及Et在0.5Es—2Es (包括0.5Es 和2Es)时,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无干扰作用。若供试品溶液在小于MVD 的稀释倍数下对试验有干扰,应将供试品溶液进行不超过MVD的进一步稀释,再重复干扰试验。 表1 凝胶法干扰试验溶液的制备

检验方法确认方案

检验方法确认方案

目录确认方案 1、概述 2、验证依据 3、验证范围 4、验证目的 5、验证内容 6、验证人员分工

1、概述 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质量标准中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单硝酸异山梨酯的含量,为进一步确认药典方法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更好控制产品质量,现对药典方法进行确认。 2、验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项下规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标准操作规程》(SOP-E-5-009-A01)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二部附录XIXA“药品质量标准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 3、验证范围 本方案适用于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检测方法的验证。 4、验证目的 对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含量测定方法进行确认,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验证内容 5.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用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水(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10nm。取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照品与2-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溶解并稀释制成每1ml中各约含5μg的溶液,取2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理论板数按单硝酸异山梨酯峰计算不低于3000,单硝酸异山梨酯峰与2-单硝酸异山梨酯峰的分离度应大于2.0。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照品,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约含单硝酸异山梨酯0.1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精密量取本品适量,用流动相定量稀释制成每1ml约含单硝酸异山梨酯0.1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5.2 线性和范围 取单硝酸异山梨酯对照品12μl、16μl、20μl、24μl、28μl进样,线性范围1.2μg~2.8μg 按上述色谱条件进样,相应的色谱峰面积为纵坐标(Y),进样量为横坐标(X,μg),绘制标准曲线,计算线性方程,相关系数R。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细菌内毒素检测方法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细菌内毒素检验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T14233.2—93 1993-03-16发布 一、定义及适用范围:本法系列用鲎试剂与细菌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 的机理,以判断供试品中内毒素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用以代替家兔法对供试品进行热原初试。本法仅适用于一次性使用输液器、输血器。其他产品可参照使用。 二、主要设备:超净工作台、电热干燥箱、恒温水浴。 三、试剂 1、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用于仲裁鲎试剂灵敏度和试验中阳性对照。 2、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于标定鲎试剂灵敏度和试验中阳性对照。 3、鲎试剂:灵敏度为0.25EU/ml,规格为0.5ml。 4、无热原水:内毒素含量小于0.05EU/ml。 四、试验前准备 1、器具除热原:与试验液接触的所有器具均应除热原。玻璃器具置电热干燥箱内250℃干烤至少60min;塑料器具置30%双氧水中浸泡 4h,再用无热原水冲洗后于60℃烘干备用。 2、鲎试剂灵敏度测定 (1)试验前应核对使用批号鲎试剂的灵敏度,应符合规定。 (2)灵敏度测定:根据标示的灵敏度范围,将细菌内毒素工作 标准品用无热原水以1→2等比稀释,选择能出现阳性和阴性结果的4个连续稀释液。取同一批号鲎试剂若干支,分别按标示量

加入无热原水溶解为鲎试剂溶解液。取10mm×75mm试管若干 支,分别加入0.1ml鲎试剂溶解液,加入内毒素稀释液0.1ml,每一稀释液平行操作4管,轻轻振动试管混匀内容物,封闭管 口,置37±1℃恒温水浴中保温60±2min观察结果。最高浓度的4管应均为阳性,最低浓度的4管应为阴性。 五、试验方法 1、供试品数量 :同一批号至少3个单位供试品。 2、浸提介质:无热原水。 3、供试液制备:在无菌条件下,每套输液器内腔注入10ml,输血器内腔注入15ml浸提介质,反复荡洗5次后两端密封,置37±1℃恒温箱中保温2h,取出后将供试液汇集至一无热原具塞玻璃容器内。供试液贮存应不超过2h。 4、试验步骤:将鲎试剂和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分别按标示量加入无热原水溶解。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逐次稀释至0.5Eu/ml,供作阳性对热。取10mm×75mm试管6支,其中供试品管2支各加入0.1ml 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稀释液,阴性对照管2支各加入0.1ml无热原水,阳性对照管2支各加入0.1ml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稀释液,再逐一加入0.1ml鲎试剂溶解液。轻轻混匀试管内容物,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1℃水浴中保温60±2min,轻轻取出,观察结果。 5、结果判定 1)、将试管缓慢倒转180°,管内容物呈坚实凝胶者为阳性,记录为(+),不呈凝胶状或虽呈凝胶状但不能保持完整者为阴性,记录为(-)。

高效液相色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型高效液相色谱仪 测定川芎含量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文件编号 S-YF-013(01) 起草人崔英南日期 2012年08月26日审核人日期 2012年08月31日批准人李立新日期 2012年08月31日生效日期 2012年09月01日 验证项目申请单

文件编号: 验证项目计划书文件编号:

验证方案审批表吉

目录

1再确认目的 2再确认范围 3再确认责任 4内容 概述 再确认内容 再确认小组 4.2.2 预确认 4.2.3 安装确认 4.2.4 运行确认 4.2.5 性能确认 4.2.6 结果分析与评价4.2.7 再确认周期

目的 确认经设备确认高效液相,按药典检验方法测定生产品种含量,验证其检验结果科学性、准确性、精密性等,满足检验结果正确性需要,有效控制产品质量。 提供必要的文件以证实本设备的操作与所预期的完全一致。 根据本方案的验证,确认按检验操作规程操作,能有效的保持本设备于确认状态下,能稳定地、恒定地达成其所预期的功能。 范围 质量标准、检验操作规程文件的汇集。 验证设备用于含量测定检验方法的准确性在标准范围内 验证设备用于含量测定检验方法的精密度可靠性 验证设备用于含量测定检验方法,在设计的范围内,测试结果与供试品中被测物尝试直接呈正比关系的程度。 验证设备用于含量测定检验方法具有专属性。 验证设备用于含量测定检验方法在达到一定精密度、准确度和线性时,其测定值高低限在可控范围内。 验证设备用于含量测定检验方法的耐用性。 责任 质量管理部负责验证方案的起草,申请审批,验证过程的监督、资料的存档,再确认方案的执行及再确认结果的评估。 化验室负责实验的操作,原始记录、报告的填写。

工艺用水验证方案

目录 1系统概述 (1) 1.1制备过程简介: (1) 1.2工艺用水制取流程图 (1) 1.3工艺用水制取设备一览表 (1) 2验证目的 (2) 3验证范围 (2) 4验证的判断标准 (2) 4.1安装确认判断标准 (2) 4.2运行确认判断标准 (3) 4.3性能确认判断标准 (3) 5验证人员 (3) 6验证内容 (3) 6.1安装确认(IQ) (3) 6.2运行确认(OQ) (7) 6.3性能确认(PQ) (8) 7验证结果评价 (11)

1系统概述 1.1制备过程简介: 制水系统是连续作业,每一单元均有其设计要求。每个单元的功能均在系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们的功能应匹配,前一单元保护后一单元,最后方能获得达标的制药用水。 1.1.1水的预处理单元:该单元是纯化水系统的组成部分,主要是原水(自来水)经加药(絮 凝剂)后使水中的悬浮胶状物质絮凝沉淀,经气冲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除去原水中的悬浮物体、有机物及微生物等并降低浊度,最后经过保安过滤器除去水中更小的不溶性微粒,为纯化水系统提供清净的合格水源(即饮用水)。 1.1.2反渗透单元:该单元为混床的初级脱盐装置,以减轻混床的负担。以饮用水为水源, 经反渗透处理得到的水即为淡水、主要除去中的电解质盐类,去除率可达85~90%以上,系统全自动、连续操作、水质自动显示,可定时冲洗反渗透膜管。 1.1.3离子交换单元:该单元为纯化水深层脱盐装置。经反渗透处理后的淡水经过混合离子 交换柱进一步与水中的剩余带电杂质进行交换,去除水中的带电离子和低分子化合物,最后经膜过滤器获得合格的纯化水(PW)。 1.1.4蒸馏单元:该单元是对纯化水进一步纯化处理,以彻底去除细菌、热原及其他残存有 机物的过程。以纯化水为水源,经多效蒸馏水器蒸馏、冷凝、冷却成蒸馏水,最后经微孔过滤获得合格的注射用水(WF1)。 1.1.5纯蒸汽单元:该单元以纯化水为水源经纯蒸汽发生器,产生的纯蒸汽供设备、管道等 消毒之用。 1.1.6水是药品生产中广为使用的一种原料,在所有配方中均有所使用,也是绝大多数配方 中的一种成分,一个药厂的水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药品的质量。公司根据原水水质、生产用水量及工艺对水质的要求,采用的纯化水系统由预过滤器、活性炭吸附器、反渗透装置和混合离子交换罐等组成。该系统产出的纯化水能符合《中国药典》2000版二部纯化水标准。生产能力为20m3/h,能满足本厂目前的实际生产能力。另外,纯化水经多效蒸馏水机,蒸馏、冷凝、冷却成蒸馏水,再通过膜过滤能获得除去细菌、热原的注射用水。 1.2工艺用水制取流程图 见下页。 1.3

中国药典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pdf

中国药典XXXX年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凝胶法 凝胶法 凝胶法系通过鲎试剂与内毒素产生凝集反应的原理来检测或半定量内毒素的方法。 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在本检查法规定的条件下,使鲎试剂产生凝集的内毒素的最低浓度即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用EU/ml表示。当使用新批号的鲎试剂或试验条件发生了任何可能影响检验结果的改变时,应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 根据鲎试剂灵敏度的标示值(λ),将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或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溶解,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15分钟,然后制成2λ、λ、0.5λ和0.25λ四个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稀释一步均应在旋涡混合器上混匀30秒钟。取分装有0.1ml鲎试剂溶液的10mm×75mm试管或复溶后的0.1ml/支规格的鲎试剂原安瓿18支,其中16管分别加入0.1ml不同浓度的内毒素标准溶液,每一个内毒素浓度平行做4管;另外2管加入0.1ml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作为阴性对照。将试管中溶液轻轻混匀后,封闭管口,垂直放入37℃±1℃恒温器中,保温60分钟±2分钟。 将试管从恒温器中轻轻取出,缓缓倒转180°,若管内形成凝胶,并且凝胶不变形、不从管壁滑脱者为阳性;未形成凝胶或形成的凝胶不坚实、变形并从管壁滑脱者为阴性。保温和拿取试管过程应避免受到振动造成假阴性结果。 当最大浓度2λ管均为阳性,最低浓度0.25λ管均为阴性,阴性对照管为阴性,试验方为有效。按下式计算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即为鲎试剂灵敏度的测定值(λc). λc=1g-1(∑X/4)

式中 X为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1g)。反应终点浓度是指系列递减的内毒素浓度中最后一个呈阳性结果的浓度。 当λc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时,方可用于细菌内毒素检查,并以标示灵敏度λ为该批鲎试剂的灵敏度。 干扰试验按表1制备溶液A、B、C和D,使用的供试品溶液应为未检验出内毒素且不超过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D)的溶液,按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试验项下操作。 只有当溶液A和阴性对照溶液D的所有平行管都为阴性,并且系列溶液C 的结果在鲎试剂灵敏度复核范围内时,试验方为有效。按下式计算系列溶液C和B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几何平均值(Es和Et)。 Es= 1g-1(∑Xs/4) Et= 1g-1(∑Xt/4) 式中,Xs、Xt分别为系列溶液C和溶液B的反应终点浓度的对数值(1g)。当Es在0.5λ—2λ(包括0.5λ和2λ)及Et在0.5Es—2Es (包括0.5Es 和2Es)时,认为供试品在该浓度下无干扰作用。若供试品溶液在小于MVD 的稀释倍数下对试验有干扰,应将供试品溶液进行不超过MVD的进一步稀释,再重复干扰试验。 表1 凝胶法干扰试验溶液的制备

注射用水验证方案

×××公司验证文件 备注:

目录 1.引言 1.1 概述 1.2 验证目的 2. 验证职责分配 3.安装确认 3.1 检查注射用水、洁净蒸汽系统的安装是否仍符合要求 3.2 注射用水制备装置安装确认。 3.3 管道及分配系统的安装确认。 3.4 建立文件 3.5 验证人员名单 3.6 注射用水、洁净蒸汽系统管道、使用点流程图(参见设备部图纸)3.7 注射用水制备装置安装平面图(参见设备部图纸) 3.8 注射用水制备装置安装确认记录(参见附录01) 3.9 管道及分配系统安装确认记录(参见附录02) 4.运行确认 4.1 系统运行检查及操作参数的检测 4.2 洁净蒸汽系统运行确认 4.3 管道的化学清洗、消毒。 4.4 注射用水系统运行确认记录(参见附录03) 4.5 洁净蒸汽系统运行确认记录(参见附录04) 5. 性能确认 6. 验证过程的分析评价及总结方法 7. 变更及审批 8. 再验证周期 9. 最终批准

1. 引言 1.1 概述 我公司注射用水系统供提取车间使用。 我公司的注射用水系统、洁净蒸汽系统均是宝应东方水处理设备有限公司生产及安装调试,生产注射用水量为1T/h、,其原理为利用反渗透纯化水系统生产的合格纯化水经多效蒸馏水机蒸馏制成注射用水。洁净蒸汽为纯化水经多效蒸馏水机的一效蒸发器中引出蒸汽而制得。 因注射用水是药品生产的主要物料和接触介质之一,直接关系到药品生产的质量,设备使用一年后,对该系统进行安装确认、运行确认和性能确认。此次注射用水系统验证为第一次。 1.1.1 水处理岗位位置 注射用水设备处于提取车间。 1.1.2 注射用水工艺流程方框图 图 1 :本系统工艺流程方框图 1.1.3 设备一览表

无菌检验验证方案样本

类别:编号: 部门:页码: 无菌检验方法验证 版次:□新订口替代: ________________ 制定人: 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H H 日审批会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确认所用的检查方法适用于一次性活检钳的无菌检查。 1.2 确认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重复性和可操作性及检查方法的完整 性。 2. 验证范围 适用于我公司生产的一次性活检钳无菌检验。 3. 检验依据 《中国药典》附录无菌检查法 ISO11737-2: 医疗器械的灭菌微生物学方法第一部分: 确认灭菌过程的无菌试验 GB/T14233.2- 医用输液、输血、注射器具检验方法第2部分: 生物学试验方法 4. 验证器材 4.1 检验环境: 无菌检查应在环境洁净度10000 级下的局部100 级的单向流空气 区域内进行操作。 4.2 设备: 医用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无菌检查膜过滤器、电动吸引器、 电热干燥箱、霉菌培养箱、数显生化培养箱、压力蒸汽灭菌器、电子天平、pH 计、冰箱、恒温水浴锅、显微镜等。 4.3 培养基及稀释液: 硫乙醇酸盐流体培养基、改良马丁培养基、pH7.0 氯化钠- 蛋白胨缓冲液、0.1% 蛋白胨水溶液、营养琼脂。 4.4其它实验材料:微孔滤膜(孔径w 0.45um,直径约50mm)、无菌过滤杯、无 菌剪刀、无菌镊子、无菌钳子、无菌手套、吸管(1ml和10ml)、酒精灯、三角烧瓶、接种环、培养皿。

5.1 原理: 活检钳的形状为不溶物, 为微生物转移更彻底, 特选用无菌检查法中的 薄膜过滤法。 5.2 设备器材: 验证中所用器材、设备已经过国家计量单位鉴定合格并有鉴定证书。 5.3 培养基: 验证中所用培养基以经过培养基灵敏度实验检测合格。 5.4 操作步骤: 5.4.1 供试品的取样按照GB/T 2828.1- 相关规定进行逐批取样。 5.4.2 将所需物品, 供试品表面消毒, 经过传递窗, 紫外线照射半小时. 无菌室紫 外线消毒半小时。 5.4.3 操作人员用洗手液、自来水清洗双手, 关闭紫外灯, 换拖鞋, 脱外衣放入衣 柜, 穿洁净白大衣, 进入缓冲间, 再用洗手液、纯化水清洗双手, 用75% 乙醇对手进行消毒, 穿戴无菌衣、帽、口罩、手套等。 5.4.4 进入菌检室, 打开医用洁净工作台风机, 运行至少15分钟以上。 5.4.5 将所需物品由传递窗取出, 两只消毒液桶分别放置于菌检洁净工作台一侧, 其余物品放置于传递窗一侧的方形桌上, 剥去牛皮纸外包装。 5.4.6 医用洁净工作台内点燃酒精灯。打开3个养琼脂平板, 置于医用洁净工作 台的不同位置。 5.4.7 取供试品, 在医用洁净工作台内, 打开包装袋, 小心将供试品取出, 将其剪成 约10cm的小段,浸入500ml 0.1%无菌蛋白胨水溶液中,充分振摇作为供 试液。 5.4.8 将供试液平均转入三个薄膜过滤器的滤杯中, 开启电动吸引器开关进 行过滤,用pH7.0蛋白胨-氯化钠缓冲液每次100ml冲洗滤膜三次,用平口镊子夹取滤膜(过程保持滤膜的完整性) , 一张转移到100ml 改

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建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重点

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建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摘要:本文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建立、限值的确定、方法学验证及常见问题进行了介绍。在建立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之前,应尽可能多的收集有关该药品的基本信息,例如:有关样品的溶解性信息,推荐的稀释液,在水中的溶解度,以及最适溶剂;样品的pH范围;分子量大小;产品规格、体积或重量;拟用于临床的用法和用量等等。以便选择合适的样品处理方法和内毒素检查方法,对于早期研发阶段的药物,应选择合适的赋形剂,以有利于细菌内毒素检查中对样品的稀释处理。此外,在确定内毒素限值时还应尽可能采用最大人拟用剂量,为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研究中增加剂量留出空间。 一、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建立的主要步骤 对某一新化合物建立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时,首先应根据人体最大日给药剂量和给药途径,计算和确定样品的内毒素限值,选择合适的鲎试剂,根据临床规格,计算最大有效稀释倍数,稀释产品,并在低于最大稀释倍数的浓度下进行检查。可以采用凝胶法,也可以采用终点法或动态法。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法为准。 1、细菌内毒素限值的确定 一个药品在投放市场前,它是否满足内毒素限值的要求?样品的内毒素含量具体是多少?这些问题不但关注用药安全,还应该最大限度的提供有关内毒素含量的准确信息,为药品生产过程中质量控制提供警戒信息。尽管细菌内毒素检查方法的建立是一个科学方法的研究过程,但其最终目的还是要为控制药品质量服务。因此,在方法建立时,不但要阐明限值的合理性,考虑技术可能达到的限值,同时还要满足相关药品管理法规的要求。 研究人员在建立方法的早期,一般会按照临床建议的最大人用剂量确定一个非正式的限值,这个限值可以根据实验室可以达到的最低检测水平,把限值订的相对比较严格,但往往由于早期的临床剂量会比最终上市的临床剂量高几倍,所以严格的限值,可能会使得正式生产时很多产品不能通过检查,从而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参按照法规允许的最高水平,酌情确定样品的限值。 样品内毒素限值的确定一般与临床人体最大给药剂量有关,剂量越大,单位重量或体积的内毒素限值越低。一般按以下公式计算:内毒素限值L=K/M。式中内毒素限值L是以EU/ml、EU/mg或EU/u表示;K为按规定的给药途径,人体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最大可耐受的内毒素剂量,以EU/(kg.h)表示,注射剂K=5EU/(kg.h),其中放射性药品注射剂K=2.5EU/(kg.h),鞘内用注射剂K=0.2EU/(kg.h)。一般我国人群平均体重按60kg计算,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最大耐受量为300EU/h;另我国人体的平均体表面积按1.55m2计算,人体每平方米的最大耐受剂量为(300EU/h)/ 1.55m2 =(193EU/h)/ m2 。 M为人体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接受的最大给药剂量,以ml/(kg.h)、mg/(kg.h)或u/(kg.h)表示。 内毒素限值计算举例(一):A注射剂的人体最大用量为每小时1.5g,每公斤每小时体重的剂量为1.5g/60kg=0.025g/kg=25mg/kg,内毒素限值L=K/M=(5EU/kg)/( 25mg/kg ) = 0.2EU/mg。在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中,细菌内毒素标准品和鲎试剂常常以EU/ml表示,所以在具体实验中样品的内毒素的限量可以转换为EU/ml的表示方法,可使实验操作计算更为方便。假定产品A的浓度为100mg/ml(或原料药经溶解后的浓度为100mg/ml), 那么,将产品A的限值从EU/mg转变为EU/ml时,内毒素限值L= 0.2 EU/mg 100 mg/ml = 20 EU/ml。内毒素限值计算举例(二):B注射剂的临床最大用药剂量为1g/m2,规格为50mg/ml,内毒素限值L=(193 EU/ m2)/(1g/m2)=193 EU/g=0.193 EU/mg,转换为EU/ml 表示时,L = 0.193 EU/mg50 mg/ml=9.65EU/ml。 大输液品种的限值一般定为0.5EU/ml,灭菌注射用水则定为0.25EU/ml。内毒素限值没有考

配液系统验证方案要点

配液系统验证方案 验证方案组织与实施 本配液系统验证工作由生产部负责组织,保障部、质保部、水针车间有关人员组成验证小组参与实施。 验证小组成员 生产部 保障部 质保部 水针车间 方案制订 部门签名日期 生产部 方案审核 部门签名日期 生产部 质保部 保障部 方案批准 批准人批准日期

目录 1.引言 1.1验证方案名称 1.2验证方案编码 1.3概述 1.4验证目的 1.5相关文件 2.安装确认 2.1设备 2.1.1外观 2.1.2材质 2.1.3仪器仪表 2.1.4装量检查 2.2共用介质连接 2.2.1电源 2.2.2注射用水 2.2.3蒸汽 2.2.4冷却水 2.2.5氮气 2.3配液系统及相关管道钝化检查 3.运行确认 3.1目的 3.2 运行前检查及准备工作 3.3试验过程 4.性能确认 4.1目的 4.2试验过程 4.3氮气洁净度检查 5.验证周期

1 引言 1.1验证方案名称: 配液系统验证方案 1.2验证方案编码: STP-YZ-00901 1.3概述 本公司配液系统主要用于本公司水针车间所生产的小容量注射剂产品药液的配制。配液系统由初配和精配两部分组成,初配罐、钛棒过滤器、卫生泵、精配罐、卫生泵、筒式过滤器到高位槽连接组成配液系统,配液罐液位显示均采用数显液位计,罐内设万向淋洗球,泵和配液罐组成小循环装置,与高位槽组成大循环,系统实现在位清洁。 配液系统工艺设计流程: 原辅料、注射用水初配罐脱炭过滤器精配罐 折叠式过滤器高位槽平板式过滤器灌封配液罐技术参数见下表: 技术参数初配罐精配罐 生产厂家南京金日制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南京金日制药机械设备有限公司规格型号PYG500 PYG500 工作压力0.09MPa 0.09MPa 加热面积 1.0㎡ 1.0㎡ 搅拌转速35r/min 35r/min 安装位置初配间精配间 1.4验证目的: 1.4.1检查并确认配液系统安装符合设计要求,资料、文件符合GMP管理要求, 看配液系统钝化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1.4.2检查并确认配液系统运行符合要求,看配液系统空载运行情况是否符合要 求。 1.4.3检测并确认配液系统性能符合要求,看配液系统负载运行条件下的运行情 况是否符合要求,其所用惰性气体的洁净度是否符合要求。

微生物检验方法验证方案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 验证方案 目录 一、验证方案的制定 二、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三、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验证方案 1.验证目的和原理 2.验证方法步骤 3.试验实施 3.1试验前的准备 3.2验证试验操作 3.3试验结果 4.验证结果评价分析

5.附件 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验证文件一、验证方案的制定 二、验证方案的起草与审批 1验证方案的起草

2.验证方案的审核与批准 验证方案审核人:审核日期:年月日验证方案批准人:批准日期:年月日三、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验证方案 1.验证目的和原理 1.1 验证目的 为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该药品的细菌、霉菌、酵母菌数的测定,特制定本方案。验证过程应严格按照本方案规定的内容进行,若因特殊原因确需要变更时,应报验证委员会批准。 1.2 原理 通过比较试验4组中试验菌的恢复生长结果来评价整个检验方法的准确性、有效性和重现性。 2.验证方法步骤 2.1验证前的准备进行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平皿法)验证前,所有的平皿和稀释剂都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灭菌程序消毒,以确保其对试验的结果没有影响。试验菌应包括G-、G+、酵母菌和霉菌类微生物以基本覆盖样品中可能存在的微生物。 2.2验证试验的操作计划用3个不同批号产品按照微生物限度检测方法进行平行试验,通过计算回收率来判断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是否对产品有影响。 2.3试验结果可接受标准用标准菌株评价方法“尿素维生素E乳膏的微生物限度检查”对检品中微生物的抑制性,试验结果应显示3次独立的平行试验中,稀释剂对照组的菌回收率应不小于70%,试验组的回收率也不低于70%。 3.试验实施 3.1试验前的准备 3.1.1主要仪器设备:高压蒸汽灭菌器、恒温烘干箱、净化工作台、生物安全柜、

注射用水细菌内毒素分析方法确认方案分析

注射用水细菌内毒素分析方法确认方案文件编号:YZ-VP-2020-00 方案起草日期 方案审核日期 方案批准日期 药业有限公司

目录 1. 概述 (3) 2. 确认目的 (3) 3. 适用范围 (3) 4. 确认小组成员及职责 (3) 5. 风险评估 (3) 6. 确认方案编制依据 (4) 7. 确认内容 (4) 7.1 确认人员培训 (4) 7.2 确认前准备工作 (4) 7.3 确认所需仪器 (4) 7.4 确认所需试剂 (4) 7.5 确认所需供试品 (5) 7.6 试验过程 (5) 8. 偏差处理 (6) 9. 确认结果评定与结论 (6) 10. 再验证周期 (7) 11. 确认进度安排 (7) 12. 附件 (7) 13. 变更历史 (7)

1. 概述: 依据细菌内毒素分析方法确认的试验原理,采用本公司注射用水进行细菌内毒素分析方法确认,得到其无干扰浓度。本方案中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 2. 确认目的: 为了确保注射用水细菌内毒素分析方法的可靠性,需在实际检验条件下,确认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试验有无干扰作用,以确认所采用的方法适合于注射用水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3. 适用范围: 适用于注射用水细菌内毒素分析方法的确认。 4. 确认小组成员及职责: 姓名工作部门或职务职责 质量管理负责人负责方案及报告的批准 质量保证负责人负责跟踪方案的实施 质量控制负责人小组组长;负责方案的组织协调工作;负责各阶段确认结果汇总及评价;负责小组成员的培训及培训效果的评价 质量控制负责方案及报告的起草,并按照批准后的方案进行方法确认,并完成所有数据分析及试验记录 质量控制负责供试品的取样 5. 风险评估: 确认小组成员对注射用水细菌内毒素分析方法确认方案进行了风险评估分析,并制定了相应的控制措施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风险。具体情况见下表: 风险识别风险分析评估S P D RPN 风险级别控制措施 分析方法验证活动的立项管理方法验证没有 按照公司验证 标准管理规程 的要求进行立 项 44464高级 对分析方法验证活 动进行立项,并开展 验证 分析方法验证方案管理分析方法验证 活动无方案, 或方案没有审 核、审批过程 34448高级 由验证小组验证方 案,并对验证方案进 行审核和批准

细菌内毒素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细菌内毒素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细菌内毒素检查标准操作规程 1 简述 1.1 本规范适用于中国药典附录中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一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实验。当 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法结果为准。 1.2 供试品细菌毒素限值的确定。 (一)药典中有规定的,按供试品各论中规定限值; (二)尚无标准规定的,按以下公式确定供试品内毒素限值: L=K/M 式中 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以EU/ml、EU/mg、EU/U表示。 K为按规定的给药途径,人用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最大可接受的内毒素剂量,以EU/kg/h表示。其中注射剂,K=5EU/kg/h;放射性药品注射剂,K=2.5EU/kg/h;鞘内用注射剂, K=0.2EU/kg/h。 M为人用每公斤体重每小时的最大供试品剂量,以ml/kg/h、ml/kg/h、U/kg/h表示。药品人用最大剂量可参阅国家批准的药品说明书和《临床用药须知》等权威著作,中国人 均体重按60kg计算,注射时间小于1小时的按1小时计。按人用剂量计算限值时,如遇特殊情况,可根据生产和临床用实际情况做必要调整,但需说明理由。 1.3 供试品最大有效稀释倍数的确定 供试品的最大有效稀释倍数(MV D)按下式计算: MV D=C?L/λ 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C为供试品溶液的浓度。当L以EU/ml表示时,C等于1.0ml/ml;当L的单位以EU/mg或EU/U表示时,C为供试品制备成溶液后的浓度,单位为mg/ml 或U/ml。如供试品为注射用无菌粉末或原料药,则MV D取1,可计算供试品的最小有效稀释浓度C: λ/L。 λ在凝胶法中为鲎试剂的标示灵敏度,在光度测定法中为所使用的标准曲线中的最低内毒素浓度。 1.4 在使用新一批号的鲎试剂前,必须进行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实验。 1.5 药典中已有规定的品种或有其它内毒素检验标准的品种,可直接进行内毒素检查,如在检验中出现干扰的情况需再进行干扰实验的验证;其它未建立内毒素检查的品种需 先进行干扰实验,确定不干扰浓度后再进行内毒素检查。 1.6 细菌内毒素检查过程中的阴性对照、阳性对照和供试品对照必须同时进行,否则实验结果无效。 2 实验材料及用具 2.1 天平供试品称量用,精度为0.1mg以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