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患者不能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高血压患者不能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高血压患者不能长期服用阿司匹林!

血压比较高的人服用阿司匹林,英国研究人员近来演讲说。有可能带来更大的出血并发症危险;而在预防心脏病发作或脑卒中危险方面,并没有得到任何的益处。基于这样的情况,有专家甚至认为对血压较高的人来说,根本就不存在要临时使用阿司匹林的问题。每日服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作为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方法,由于阿司匹林有着温和的抗凝作用。已得到广泛应用。

有不少人患有高血压病,不会从服用阿司匹林那里得到多少好处,研究结论是血压在145毫米汞柱或以上的病人。而且他每日服用75毫克小剂量阿司匹林的情况下,甚至面临严重脑出血的危险。

如果这些人出现脑血管性卒中,值得注意的临时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的人群中。即可能是由血管阻塞(如血栓形成)所致,也可能是由血管破裂出血(如脑出血)所致。由于前者是脑血管堵塞不通,因而需要活血抗凝,而后者则是由于血管破裂。显然抗凝只会加重病情,所以只能是止血。很明显,这二者在原则上是完全对立的由于存在以上的情况,底应当如何对待应用阿司匹林的问题,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包括了年龄在4569岁之间的5499人。预防冠心病发作方面,英国人的这项研究中。中间或者服用阿司匹林,或者服用形态同阿司匹林一样但无疗效的抚慰剂。研究结果是血压在130毫米汞柱以下服阿司匹林的人中,心脏病的发作率低了45%。然而本组研究演讲还发现,血压在145毫米汞柱以上服用阿司匹林的受检组,心脏病发作危险却并没有明显减少。

血压低于130毫米汞柱的服用阿司匹林组发生率为41%,脑卒中的发生率方面。这也正是服用抚慰剂的类似人群脑卒中的发生率。然而血压在145毫米汞柱以上的服用阿司匹林组发生脑卒中的几率为42%,这一数字比用抚慰剂组脑卒中发生率还要高一点。

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性脑卒中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_刘春岭

吸收无影响。细胞色素P 450代谢酶在本品代谢中不起主要作用[11-14],57%~82%的药物以原形从尿中排泄,其余以3种代谢物(6~羟基美金刚,4-羟基美金刚,1-硝基-脱甲基美金刚)从尿中排出,这3种代谢物也有较低的N M D A 受体阻滞剂活性。目前尚无肾功能不全患者药动学数据,但由于本品主要是通过肾脏排泄,故推测应减少剂量,肾衰竭患者不推荐使用。 本品主要用于治疗中、重度AD 。在美国进行的一项多中心、双肓、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中,252例M M SE(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15分以下作为中重度记忆损伤的筛选标准)评分为3~14的中重度A D 患者参加,接受安慰剂或盐酸美金刚20mg #d -1 ,28周后有181例完成试验。整个试验过程中给药组患者陪护时间比安慰组平均减少了4518h,在认知、行为、学习、理解能力、陪护时间、日常行为能力等方面与安慰剂相比都有明显改善[12]。随后进行的临床扩大试验(open -label phase òextension study ,OL PES)中,有175例患者参加(其中95例之前服用盐酸美金刚,80例服用安慰剂),服用盐酸美金刚20mg #d -1。结果24周后由安慰剂转为盐酸美金刚的患者在行为、认知方面的评分降低,但与前一阶段相比降低减慢,提示盐酸美金刚虽不能逆转但可延缓病程的发展,而一直服用盐酸美金刚的患者病程减慢程度不变 [13] 。与多奈哌齐联用另一个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的 ó期临床研究考察多奈哌齐与盐酸美金刚联用的效果。有404例M M SE 评分在5~14的中重度A D 患者参加,在原先多奈哌齐治疗方案中加入盐酸美金刚或安慰剂,盐酸美金刚剂量由5mg #d -1逐渐增加到20mg #d -1,结果24周后给药组A D 患者认知、行为能力、日常生活能力以及总体评价等方面比单用多奈哌齐组有显著改善[12]。与多奈哌齐联用时两者 的药动学参数均无明显改变[9-13],说明二者合用在治疗上有 一定优势。参考文献 [1] 李楠,王建平,李建章1褪黑素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的机制 [J]1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6,9(2):49-501 [2] W ilcock CK 1M emantine for the h eatnt of d ementia[J]1Lan -cet Neurol,2003,2(8):503-5051 [3] Kilpatrick GJ,T ilbbok CS 1M em antin e[J]1M etz Gutt Opin In -vestig Dru gs,2002,3(5):798-8061 [4] Rogaw s k M A,W en k CL 1T he n europharmacological h usis for th e use of m emantion in the treatm ent of Alzheimer .s diseas e [J ]1CNS Drug Ree,2003,9(3):275-3081 [5] Jain KK 1Erahuation of mem antin e for neuroptotertion in d e -men tis[J]1E xppert Opin Inreslig Drugs,2000,9(6):1397-14061 [6] Doraisw amy PM 1Als heim ers disease an d th e glu tamatin NM -DA rceptor [J]1Prych op harm acol Bull,2003,37(2):41-491[7] Cacabelos R 1Pharmacogen omics and therapeutic pros pects in Alzheiner .s disease [J]1Ex pert Opin Pharmacother,2005,6(12):1967-19871 [8] Periclou AP,Ventura D,Sh erman T ,et al 1Lack of pharma -cokin ctic or pltarmacodynamic interaction betw een meman tin e and d on epezil [J]1Int J Ceriatr Psychiatry,2004,19(10):919-9251 [9] T ariot PN,Farlow M R,Grossb erg CT 1M emantin e tr eatm ent in patients w ith m oderate to s ever e Alz heim er disease already receiving donepezil:a randomiz ed controlled trial [J]1JAM A,2004,291(3):317-3241 [10] Gaufhier S,Virth M ob ius H J 1Effects of mentantine or bor sinptonts in Alzheimer .s diseas e patients :an appraise of th e nem ropsychiatrin in venlory (NPI )data of tw o randomiz ed,contrulted studies [J]1Iut J Geriatr Ps ychiatry,2005,20(5):459-4641 [11] Reisderc B,Ferris S,M ob ius HJ ,et al 1Long -term tr eatm ent w ith th e NM DA en taganis memantin e:results of a 24w eek,open -labet exteosion study in m oderately sevcre -to -scvere Alzh eimer .s disehse [J ]1Neurobiat Aging,2002,23(1):55551 [12] Sonk usare SK,Kaui CL,Ramarao P 1Dementis of Alzh e-i mer .s disease and other ncurodegeneraive disorders -rue -man -tine,a new h ope [J]1Ph armacol Res,2005,51(1):1-171 [13] Plosker C L,Lys eng -Willjam son KA 1M enantine:A pharma -coceon tin c revtew of its use in m oderate -to -severe Alzh eimer .s Dis ease [J]1Pharmacoecon om ics,2005,23(2):193-2061 (收稿2009-05-21) 通讯作者:黄如训,email:H rx998@Yahoo 1com 1cn 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性脑卒中预防作用的实验研究 刘春岭1) 黄如训2) 林健雯2) 廖松洁2) 李常新2) 解龙昌2) 施晓耕 2) 1)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郑州 450014 2)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 广州 510080 =摘要> 目的 观察阿司匹林对高血压性脑卒中的预防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 按已定型的双肾双夹法建立易卒中肾血管高血压大鼠模型,12周后应用人工寒潮引发卒中。预防组给予阿司匹林,假手术组和实验对照组用等剂量植物油,连续7d 后,置于人工寒潮箱3d 诱发脑卒中;之后,取脑T T C 染色、常规病理H E 染色以统计卒中灶数目。结果 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卒中发生率、卒中体积。结论 阿司匹林可以减少卒中的发生及梗死体积。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的含义是什么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的含义是什么?

“规范使用阿司匹林”的含义 最佳剂量最佳剂型最佳疗程 75-150mg/d 长期服用 精确肠溶剂型 合适人群 符合适应症、排除禁忌证

Part1: 阿司匹林适用人群选择

人群选择总体原则—— 权衡获益与风险,识别CVD高危人群识别CVD 风险人群识别阿司匹林不 良反应高危人群

2011中国心血管病预防指南推荐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各国指南推荐的抗栓药物仅有阿司 匹林。一般推荐在10年心脑血管病风险>10%的人群应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预防,不推荐在所有中老年人群均应用。 我国规范使用阿司匹林专家共识推荐如下:(1)患有高血压 但血压控制在150/90 mm Hg以下,同时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可应用阿司匹林(75-100 mg/d)进行一级预防:①年龄在50岁以上,②具有靶器官损害,包括血浆肌酐中度增高,③糖尿病。(2)患 有2型糖尿病,40岁以上,同时有心血管危险因素,如:①有早发冠心病家族史,②吸烟,③高血压,④超重与肥胖,尤其腹 型肥胖,⑤白蛋白尿,⑥血脂异常者,应使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3)10年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 10%的人群或合并下述三项及以上危险因素者:①血脂紊乱, ②吸烟,③肥胖,④≥ 50岁,⑤早发CVD疾病家族史(男<55岁、女<65岁发病史)。

服用阿司匹林发生消化道副作用的高危因素 高危因素 >65岁 有消化道溃疡或出血病史 合并Hp 感染 联合多种抗血小板或抗凝药 联合使用NSAIDs 联合使用糖皮质激素 联合螺内酯、抗抑郁药 吸烟和饮酒

浅谈阿司匹林

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 毕业论文 论文名称浅谈阿司匹林 学生姓名 学号 学院化工学院 专业生物化工工艺 班级生化1110 指导教师

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1899 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的Hoffmann 合成,作为风湿治疗药,已经有100 年的历史。自希波哥拉第时代就作为镇痛药而被人们所熟知的水杨酸,原来为柳叶的生药成分,为了提高其药效而制成易于服用品市售的阿司匹林,为拜耳公司开发的乙酰水杨酸的商品名。本文主要从阿司匹林的发展历史、药理作用及前景等方面来谈谈对阿司匹林的认识。 关键词:阿司匹林:合成:水杨酸

摘要 (1) 1 引言 (1) 2 阿司匹林认识及发展 (1) 2.1阿司匹林的简介 (1) 2.2阿司匹林认识过程 (2) 3阿司匹林的作用 (4) 3.1 镇痛、解热 (4) 3.2 消炎、抗风湿 (4) 3.3 关节炎 (5) 3.4 抗血栓 (5) 3.5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 (5) 3.6 抗生素所致听力障碍 (6) 3.7 老年痴呆症 (6) 3.8 降血糖作用 (6) 3.9 糖尿病引发的心脏病 (6) 3.10 白内障 (6) 3.11 注意事项 (7) 4 阿司匹林的药物毒性 (7) 5 市场前景 (8) 6.1国外市场发展稳定 (8) 6.2国内市场前景光明 (9) 6 结语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11

1 引言 阿司匹林,即乙酰水杨酸,1899 年由德国拜耳公司的Hoffmann 合成,作为风湿治疗药,已经有100 年的历史。自希波哥拉第时代就作为镇痛药而被人们所熟知的水杨酸,原来为柳叶的生药成分,为了提高其药效而制成易于服用品市售的阿司匹林,为拜耳公司开发的乙酰水杨酸的商品名。 近年来,国内外阿司匹林应用研究渐趋活跃,相关的专利和研究论文经常见到,国内外已有不少研究问世。 2 阿司匹林认识及发展 2.1阿司匹林的简介 中文名称:阿斯匹林(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退热药) 中文俗名: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 英文名称:Aspirin 化学普通命名法: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化学系统命名法:2-(乙酰氧基)苯甲酸[2] 分子量:138.12 结构式: 密度: 1.35g/cm3

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抑制血液中的血小板的功能

阿司匹林的作用是抑制血液中的血小板的功能。人体内80%以上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就可以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人体每天有大约1/10血小板是重新生成的,因此,每天服用一次药,只需要把新生成的、有功能的血小板抑制住,就能维持90%以上的血小板不发挥作用。基于上述原因,阿司匹林只需要一天服用一次就够了。那么,这一次什么时候吃效果最好呢? 关于阿司匹林究竟早上吃好还是晚上吃好,目前意见尚不统一。大多数意见倾向于早上服用。因为从人体的生物钟来看,早上6:00~10:00,血液黏稠度较高,血压、心率水平也高,这段时间是心脑血管意外的高发时间。阿司匹林在体内起效时间较快,因此,为达到治疗和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目的,早上在7:00~8:00服用较为合适。最近美国胸科医师学会(ACCP)抗栓和溶栓治疗的循证指南指出,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血管性死亡,服用时间最好选择在早餐后,剂型以阿司匹林肠溶片为最佳。 另外一种观点认为,由于夜间人体活动少,血液黏稠,血流减慢,血小板易于聚集,所以晚间服药可能会起到更好的疗效。 对于大多数患者来说,由于使用的是普通阿司匹林肠溶片,达峰时间和半衰期均比较短,以早上服用更适宜;对于服用阿司匹林缓释片的患者,由于达峰时间和半衰期均较长,晚上服用更适宜。当然,最稳妥的办法还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使阿司匹林发挥更好的作用。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上午6—12点,而肠溶阿司匹林服用后需3—4小时达到血药高峰。加之夜间人体活动少,血液黏稠,血小板易于聚集,因此,肠溶阿司匹林晚上服用效果更好。 需要强调的是,阿司匹林的疗效取决于血栓和出血两者之间的评估,对于低危患者,例如心血管危险的男性、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获益与风险相似,选择阿司匹林时需慎重。相反,对于高危的患者,如慢性稳定型心绞痛、既往心肌梗死、不稳定型心绞痛者,获益远大于风险,没有禁忌症者均可考虑服用。

药物与神经调节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药物与神经调节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家兔动脉血压的描记和分析方法。 2.掌握家兔减压神经放电的引导方法和影响因素。 3.观察分析神经和体液因素对血压和心率的调节。 二.实验原理 1.动脉血压的影响因素: 心脏射血(每搏输出量),心率,外周阻力,血液充盈,大动脉管壁弹性。 2.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神经调节:压力感受性反射、心肺感受性反射、化学感受性反射 体液调节:RAAS,Adr,NE,ADH,内皮素),内皮舒血管因子(EDRF,NO),激肽,前列腺素(PGs)等。 3.减压反射: 血压↑→刺激压力感受器(颈动脉窦与主动脉弓)→传入神经(窦神经、减压神经)→传入冲动↑→心血管中枢整合作用→传出神经(心迷走神经兴奋,心交感神经抑制,交感缩血管纤维抑制)→心输出量和外周阻力↓→血压↓。 意义:此反射对血压变化及时纠正,对维持正常血压发挥着重要作用。 4.动脉血压的长期调节 肾-体液控制系统:细胞外液量增加→Q增多→-Bp升高→肾排水、排钠增加→-细胞外液总量减少→Bp下降。反之亦然。 影响因素:ADH、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 三.实验步骤 1.兔称重、麻醉和固定。 2. 手术操作 (1)分离右侧减压神经、迷走神经和颈总动脉, (2)左侧颈总动脉分离、插管,记录血压。 (3)耳缘静脉留置头皮针,以备连续给药。 3.仪器连接 1道:引导电极 2道:血压换能器,动脉血压,心率 刺激输出:刺激电极与BL-420E系统的前面板相应插孔连接。 四、观察指标 1. 正常动脉血压、心率

2. 神经体液因素对血压、心率的影响 (1)减压神经放电 (2)乙酰胆碱,0.5ml,神经放电,血压 (3)去甲肾上腺素,0.5ml,神经放电,血压,撤除引导电极。 (4)牵拉左颈总动脉,5-10s, 2-5次/s, 血压、心率 (5)夹闭右颈总动脉, 5-10s,血压、心率 (6)肾上腺素,0.4ml,血压、心率 (7)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中枢端,血压、心率。 五,实验注意事项 1. 保护耳缘静脉,先从耳远端进针。 2. 先分减压神经,再分颈动脉、迷走神经。 3. 每项实验后,等血压和心率恢复,再进行下一项目。 4. 注射药品后,再推注少量生理盐水,防止药物残留在局部静脉。 六,分析思考 1.注射NE、Ach时,血压、心率变化?结论? 2.牵拉左颈总动脉,血压、心率变化?结论? 3.夹闭右侧颈总动脉,血压的变化?结论? 4.刺激右迷走神经外周端、中枢端,血压、心率的变化?神经调控机制? 七、实验结果 不同因素对动脉血压的影响 刺激因素血压心率 牵拉颈总动脉↓↓ 夹紧颈总动脉↑↑ 减压神经↓↓ 迷走神经↓↓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乙酰胆碱↓↓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的疗效研究

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 的疗效研究 目的探究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患者106例按照药物剂量的不同分为实验与对照两组,实验组给予大剂量的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小剂量的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后均有心绞痛疗效、心电图疗效,血脂指标均有改善,但实验组治疗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结论大剂量的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有着更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标签: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疗效 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创造了物质财富的奇迹,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使得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同时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也在逐年上升,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冠心病是由于冠状动脉出现粥样硬化,血液的流动受到阻碍,导致心肌缺血、功能异常甚至坏死[1]。血脂水平过高是导致冠心病出现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此,冠心病患者常伴有高血脂症。对于患者的血脂水平进行有效的控制有利于很好地预防和治疗冠心病。本文将以我院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分析对象,对不同剂量氟伐他汀钠缓释片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冠心病合并高血脂症的临床疗效进行探讨,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诊治的106例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症患者作为分析对象,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实验与对照两组。实验组有53人,其中31位男性,22位女性,年龄51~78岁之间,平均年龄(62.1±1.2)岁。对照组有患者53人,其中30位男性,23位女性,患者年龄52~7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1.8±2.1)岁。所有患者中排除合并严重的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精神意识障碍患者、在治疗前的1个月内出现心肌梗死患者、血脂不可控患者。所有患者在家属的陪同下或由家属代为签署参与同意书。所有患者的自身情况和两组患者之间的比较情况均符合本次研究进行的条件。 1.2 方法 两组患者在研究进行的前一周内停止降脂药物的使用,通过控制饮食等方法进行血脂控制,没有意外情况发生。对于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小剂量的氟伐他汀钠

药理学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aspirin),又称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药理作用及应用 (1)有较强的解热镇痛抗风湿作用,常用于各种慢性钝痛及感冒发热。对于急性风湿热患者能迅速改善其临床症状,并可用作鉴别诊断。是目前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首选药物,最好用至最大 耐受量。 (2)能使PG合成酶活性中心的丝氨酸乙酰化而失活,减少血栓素(TXA2)的生成而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小剂量应用可较好的抑制TXA2合成,而不致影响前列环素(PGI2)合成。因而,防治缺血性心脏病建议日服50mg~75mg;防止脑血栓形成可日服 30~50mg. 药动学特点 (1)口服小剂量(1g以下)乙酰水杨酸时,其代谢按一级动力学进行,半衰期约2~3小时。当用量≥1g时,其代谢方式变为零级动力学,半衰期延长至15~30小时,如剂量再增大,可出现水杨酸中毒。因而长期大量应用治疗风湿及类风湿性关节炎时,最好进行血药浓度监测,据此以确定给药剂量及间隔时间。 (2)乙酰水杨酸为弱酸性药物,当应用过量时,可采用碱化尿液的方式加速其排泄,降低其血药浓度。

主要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 较大剂量口服可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与它抑制胃粘膜合成PG,减少了内源性的粘膜保护因子有关。 (2)凝血障碍 由于抑制血小板聚集可使出血时间延长,大剂量还能抑制凝血酶原形成,造成出血倾向。可用维生素K预防。 (3)过敏反应 除常见的过敏反应外,某些哮喘患者用药后可诱发“阿司匹林哮喘”。其发生机理为此类药抑制环氧酶,PG合成受阻,但不影响脂氧酶,致使引起支气管收缩的白三烯增多,而诱发哮喘。 阿莫西林为半合成广谱青霉素类药,抗菌谱及抗菌活性与氨苄西林基本相同,但其耐酸性较氨苄西林强,其杀菌作用较后者强而迅速,但不能用于脑膜炎的治疗。半衰期约为61.3分钟。阿莫西林在酸性条件下稳定,胃肠道吸收率达90%,较氨苄西林吸收更迅速完全,除对志贺菌效果较氨苄西林差以外,其余效果相似。 阿莫西林杀菌作用强,穿透细胞壁的能力也强。口服后药物分子中的内酰胺基立即水解生成肽键,迅速和菌体内的转肽酶结合使之失

怎样正确服用阿司匹林

怎样正确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是临床中广泛应用的一种药物,除了具有良好的解热镇痛作用外,还具有抑制血小板激活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可用作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和二级预防,对防范和减少冠心病急性事件及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发展有着重要意义,被誉为“防治心脑血管事件的基石”。 根据制剂工艺不同,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阿司匹林制剂主要分为普通制剂和肠溶制剂。阿司匹林的普通制剂口服后因为水杨酸的强酸性作用刺激胃黏膜,所以一般建议饭后服用。目前常用的阿司匹林肠溶片,通过采用肠溶包衣制剂技术,使包裹于肠溶衣里面阿司匹林在胃的酸性条件下不被溶解出来,这样就避免了阿司匹林对胃黏膜产生刺激,同时也利于将阿司匹林传递至肠部促进其吸收,故阿司匹林肠溶制剂餐前服用更合适。若在餐后服用阿司匹林肠溶制剂,因食物可以稀释或中和胃酸,降低胃的酸性,可能会使阿司匹林的肠溶外衣提前溶解;同时,食物也会延缓阿司匹林快速通过胃进入肠道,增加阿司匹林在胃部提前释放的风险。而在餐前服用阿司匹林肠溶制剂时,因为空腹状态下胃呈酸性,阿司匹林肠溶片不会在胃中释放,不会引起胃痛、恶心、呕吐等不适,同时能更快的通过胃到达肠部进行释放,药效发挥相对更快。 在阿司匹林制剂服用时间的选择方面,有研究显示,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具有轻度降压作用,而上午服用则无此

作用,说明阿司匹林服用具有生物时效性。通常情况下,心脑血管事件高发时间为06:00-12:00,而阿司匹林肠溶制剂在服药后3-4h后才能达到血药浓度高峰,如果每天早上起床后才服用本品,则不能起到最佳保护作用,而18:00-24: 00 是人体血小板生成的活跃时段,人体活动少,血液粘稠,血流缓慢,易形成血栓,故晚上服用阿司匹林,可使其抗血小板作用更有时效性。但也有实验发现,早晨服用阿司匹林,血液中的前列环素夜间比白天水平高,而晚上服用阿司匹林,则血液中的前列环素白天比夜间高。因前列环素具有血管扩张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而夜间凝血度最高,所以在抗血小板治疗时,早晨服用阿司匹林效果更佳。综上,早晨和夜间服用阿司匹林都有其合理性,患者在选择服用时间时,可根据医师治疗建议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和答案!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和答案! 导语 小剂量阿司匹林的15个常见问题,答案在这~ 1、为什么必须进行用药交代? 无论国产还是进口阿司匹林,都可引起致命的胃出血和脑出血。数以亿计的患者正在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必须进行用药交代,而且应规范化。 阿司匹林用药交待(纸质或口头): 肠溶片应餐前服用;当出现上腹不适或身体有出血表现时,请及时就诊;注意粪便颜色变化,当出现血便,或黑便时,请及时就诊;每1~3个月定期检查粪便潜血及血常规;用药期间禁止饮酒。 2、阿司匹林最低有效剂量是多少? 市场上有25mg、50mg、100mg不同规格的阿司匹林,说明书用法差异很大。 通常情况下,阿司匹林预防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的最低有效剂量为75mg/d,缺血性卒中一级预防的最低有效剂量为50mg/d。 3、何时服用最好,早上还是晚上?

清晨血小板更活跃,心血管事件高发时段为6:00~12:00点。 肠溶或缓释阿司匹林口服后需3~4小时达到血药高峰,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好地抑制清晨血小板功能;若每天上午服药不能对事件高发时段提供最佳保护。 但是,没有随机临床对照研究证实睡前服用阿司匹林可以更多减少心血管病事件,而且阿司匹林一旦生效,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是持续性的,不必过分强调固定某一时辰服药。 4、偶尔忘记服用阿司匹林怎么办? 体内每天约有10%~15%的新生血小板,故需每天服用阿司匹林以保证新生血小板功能受到抑制。 偶尔一次忘记服用阿司匹林,体内仅15%的血小板具有活性,对于抗栓作用影响不大。不需要在下一次服药加倍剂量,过量服用阿司匹林不良反应会增加。 5、高血压患者,什么时候才可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引起颅内出血绝对风险仅为0.03%。 但是,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时,需在血压控制稳定(<150/90mmHg)后开始应用,以避免颅内出血风险增加。 6、溃疡病史患者,如何服用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14种用途

阿司匹林的14种用途 阿司匹林最先来源于柳树皮,在19世纪末开始人工合成。诞生一百多年来,最先用于解热镇痛药,后来科学家对其研究发现越来越多的用途,小到解热镇痛,大到预防肿瘤。 1、镇痛作用 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他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也不能排除中枢镇痛的可能性。对慢性钝痛有效,而对急性锐痛和剧痛无效。 2、解热作用 可使发热病人体温下降,但是对正常体温无影响,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3、抗炎、抗风湿 其抗炎作用机制尚不太清楚,可能由于其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他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抗炎作用。关于其抗风湿,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解热镇痛和抗炎作用。 4、抗血小板聚集

阿司匹林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从而防止血栓烷A2的生成而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5、用于川崎病 患川崎病的患儿应用阿司匹林,目的是减少炎症反应和预防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6、用于糖尿病 阿司匹林可能有促进内原性胰岛素分泌及肝糖原合成,抑制肠道对糖的吸收和促进组织对糖的摄取而起到降低血糖作用。 7、用于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痴呆症) 据研究发现,经常服用阿司匹林的老年人患老年痴呆和认知障碍的危险性明显降低。小剂量阿司匹林可以减少老年痴呆症恶化。这是因为阿司匹林具有增强脑血流量,防止血液凝固的作用。 8、降低胃肠道恶性肿瘤发病率及死亡率 研究表明,PGE2与肿瘤发生发展及转移关系极为密切,随肿瘤生长其水平逐渐增高,阿司匹林能降低PGE2水平,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肿瘤组织合成TXA2增加,阿司匹林对防止肿瘤病人的高凝状态显然有意义,且有抗肿瘤转移作用。阿司匹林治疗5年或以上:胃肠道癌症20年死亡风险降低35%。 9、用于男性避孕

正确使用阿司匹林

正确使用阿司匹林 北京航天中心医院心内科靳维华 阿司匹林是人们熟知的传统的解热、镇痛、抗炎药,其药理作用除了退热、抗风湿以外,还有明显的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由于它的价格便宜、作用可靠,目前被广泛应用于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因此,如何正确合理的使用阿司匹林,最大限度地从中获益和减少副作用,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 阿司匹林在体内的代谢 阿司匹林口服后易吸收,在体内迅速分解为游离型水杨酸,并分布全身组织,主要在肝脏代谢,由肾脏排泄,其药物半衰期为4小时左右。与碳酸氢钠同服时,游离型药物排泄增加,血浆药物浓度降低,则药物作用时间缩短。 阿司匹林的使用方法 人们在服用阿司匹林的时候会存在一些疑问,例如:哪些人群不适合使用阿司匹林?服用阿司匹林有无出血的危险?多大的剂量合适?一天中什么时候服药效果最佳? 哪些人适合服用阿司匹林根据病人的病情,分为以下三种情况。一种是必须服用,这些人有心脏病史或已被确诊患有心血管疾病,包括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后、冠心病搭桥手术后或介入治疗术后、中风以及其他血管闭塞性疾病,不管年龄、性别差异、是否患高血压或糖尿病。第二种是可以服用。这类人群的情况比较复杂。他们使用阿司匹林主要是为了预防结肠癌和老年痴呆。在这种情况下,是否服用就必须权衡利弊。因为,用得不好引起其他病症反而得不偿失。最后一种人群是不应当服用阿司匹林的。 多大剂量合适,以往资料推荐的服用剂量大小悬殊,让人无所适从。这是因为,目前临床上尚没有用于检测阿司匹林对血小板抑制能力实验仪器。很多结论来自观察者的个人体会。有人认为,从5mg起阿司匹林就有抗血小板凝聚作用,至100mg时血小板全面被抑制,超过325mg或500mg时出血危险加大。对于大多数患者而言,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40~300mg/日就可以发挥抗血小板聚集及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一般来讲,大多数人每天只要服用75毫克的阿司匹林即可获得较好的抗血小板凝聚疗效。但是,多数学者主张每天最小剂量不小于75mg,目前多数人每天服用25~40mg,剂量偏小。我们认为,用于防止动脉血栓形成,每天一次口服75~100mg;而用于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或冠心病介入治疗手术(如植入支架)后,应每天一次口服300毫克。 何时服药,由于阿司匹林作用时间比较长,因此一般主张每天服用1次。在早餐前服用往往会引起胃部不适,所以大多数人选择在早餐后服用。用于预防短暂脑缺血发作(TIA)以40毫克/次,每天两次为宜,可以在早晚餐后服用。对于高血压病人,最好采用睡前服用,原因是有研究表明阿司匹林有协同降低血压的作用,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7.0mmHg,舒张压降低4.8mmHg。因此认为,有轻、中度高血压而同时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事件者,睡前用药有利于控制高血压。 剂型和给药方式

小剂量阿司匹林在心脑血管病得使用心得(附件)

研制、改进,到临床使用,一路走来,阿司匹林已有110年的历史。解热、镇痛、消炎、抑制血小板聚集......作为效价比最高的药物之一,阿司匹林被广泛用于临床,尤其是心血管疾病防治,阿司匹林已处于基石地位。然而,患者在使用中存在诸多疑问和不规范,生命时报精心挑选了100个常见问题,邀请卫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解放军保健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总医院老年心血管科李小鹰教授给予大家指导。 1.阿司匹林属于何种药物?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属于非甾体类抗炎药,即NSAIDs。 2.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是哪些? 青霉素、安定和阿司匹林。 3.阿司匹林是如何诞生的? 早在1853年,弗雷德里克·热拉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1897年费利克斯·霍夫曼对其进行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开始在临床使用,取名为阿司匹林。

4.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有哪些? 主要由乙酰水杨酸构成。加过缓冲剂的阿司匹林通常含有一种碱性缓冲剂,以减少对胃壁黏膜的酸性刺激。 5.阿司匹林的常用名称有哪些? 乙酰水杨酸、醋柳酸、巴米尔等。 6.阿司匹林有哪些功效? 阿司匹林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药。是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还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聚集,具有抗血栓的作用,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7.阿司匹林如何代谢? 阿司匹林口服后在胃和小肠迅速吸收,进入胃肠黏膜并入血。口服普通阿司匹林后30—40分钟血浆浓度达峰值;肠溶阿司匹林口服后主要在小肠上部吸收,3—4小时左右血药浓度达峰值。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

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比较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 本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100 mg/次、1次/d、疗程4周)为对照组,63例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疗程4周)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下降,观察组C反应蛋白浓度、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d)的疗效好于小剂量(100 mg/d),临床指标可得到明显改善,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标签:剂量;阿司匹林;急性脑梗死;疗效 急性脑梗死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心脑血管疾病,随着饮食结构的不断改变和身体功能的逐渐减弱,该病多发于老年人,且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1-3]。有研究表明,机体内血小板活性的异常增高是诱发动脉内早期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4]。阿司匹林是较为常用的一种抗血小板活性药物,用于治疗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5-6]。为了探讨不同剂量阿司匹林在急性脑梗死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本院选取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采用不同剂量的阿司匹林进行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1年1月~2012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126例,年龄56~71岁,平均(64.8±10.2)岁,病程5~24 h,平均(8.1±3.4)h,其中,男性67例,女性59例。患者均符合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诊断标准,且经颅脑CT或MRI 确诊。排除患有心肺功能异常、肝肾功能异常、血液病、高血压、近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药物或抗凝剂或抗感染药物的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63例患者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为对照组,63例患者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为观察组,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性别、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小剂量阿司匹林(四川省旺林堂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00 mg/次、1次/d、疗程4周。观察组患者于清晨空腹口服大剂量阿司匹林,300 mg/次、1次/d、疗程4周。对于老年患者出现腹部不适、血压异常升高、反酸等消化道病症时,可给予其奥美拉唑20 mg/d进行预防性治疗。

阿司匹林不能替代华法林

阿司匹林不能替代华法林 药品文章排行榜 2014-08-17《生命时报》 我要评论(0) 核心提示:有患者认为阿司匹林、华法林都为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就能代替华法林的作用。其实,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不同。 患者李先生问:我今年75岁,患房颤12年了,有卒中病史,没有糖尿病和高血压,请问可以长期坚持服用阿司匹林而不服用华法林吗?这两种药作用有什么不同?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药剂科主管药师魏娟娟答:房颤患者是否需要服用华法林,最好请临床医生仔细评估患者的血栓风险。此患者年龄较大、患病时间长,为血栓风险高危患者,需要长期口服华法林以预防卒中。 很多患者闻华法林色变,担忧服后需要长期监测凝血功能,而且与华法林有相互作用的药物、食物较多。据统计,我国房颤患者中规范使用华法林治疗并达标者不足10%。但是房颤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血栓栓塞,其致死率、致残率以及复发率都非常高,因此需要规范华法林的治疗。 有患者认为阿司匹林、华法林都为抗凝药物,阿司匹林就能代替华法林的作用。其实,华法林和阿司匹林的作用机制不同。华法林为抗凝药,阿司匹林为抗血小板药,作用于机体不同的血液凝集系统。有些疾病的血栓是由于血流速度减慢而形成的,这种凝血异常造成的血栓多见于静脉系统和心房,最典型的就是房颤和静脉血栓,这时候需要使用华法林。而有些疾病的血栓是以血小板聚集为主,多发生于动脉系统,典型的就是冠心病,这时候就需要使用阿司匹林来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因此,不能擅自用阿司匹林代替华法林,建议根据医生的指导选药。 华法林治疗房颤好于阿司匹林? 全网发布:2012-11-04 18:14 发表者:王新华1652人已访问 由于在房颤预防脑中风的治疗中,华法林的疗效很不错,远远超过阿司匹林,从上世纪80年代到如今,华法林在房颤预防脑中风方面的临床研究相当之多,全部取得了阳性结果,不像阿司匹林,结果有阴有阳,

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应注意的问题.

高血压患者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应注意的问题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作者:丁荣晶胡大一 摘要:我国高血压患者已高达1.6亿。高血压的严重后果是心脑血管血栓性事件(心绞痛、心肌梗死、脑梗死等发生率的显著增高。大量的证据显示,每天100mg阿司匹林可以有效预防血栓性事件,使心肌梗死的发生率下降1/3,脑梗死发生率下降 1/4,心血管死亡下降1/6,国内外指南均明确规定有适应证的高血压患者需终身服用阿司匹林。本文就长期应用阿司匹林应注意的问题做一综述。 Attention on the problem of long time using asipiri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Di ng Rongjing, Hu Dayi.Cardiology department of Dalian university zhongsan hospital, Heart cen ter of Peiking university People’s hospital.Beijing 100044,China Abstract: There are 1.6 billions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in our country. The worst damag e o f hypertension were higher incidence of cero-cardiovascular thrombolic disease( angina, m yocardial infarction, stroke. Lots of evidences show that daily regiman of 100m g asipirin c an efficiently prevent thrombolysis, reduced the incidenc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1/3, str oke 1/4, and cardiovascular mortality 1/6. 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guidelines all recomme nded that patients wit h hypertension and indication to asipirin should take asipirin life lo ng. This article summarize the problem of long time using asipiri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 sion. Key words: hypertension, asipirin, problem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 添加义项这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中选择浏览 1.解热镇痛药解热镇痛药 2.鄢颇执导电影鄢颇执导电影 3.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图书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年出版图书 4.陈奕迅演唱歌曲陈奕迅演唱歌曲 1.解热镇痛药 阿司匹林 百科名片 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用于治感冒、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还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用于预防和治疗缺血性心脏病、心绞痛、心肺梗塞、脑血栓形成,应用于血管形成术及旁路移植术也有效。 目录 基本信息 药品简介 药典修订内容

适用症 用法用量 注意事项 成人常用量口服 小儿常用量口服 用法及最佳用量 不良反应 概述 过敏反应 胃黏膜损伤 肝损害 功能障碍 肾损害 神经精神症状 禁用慎用 概述 交叉过敏反应 该品易于通过胎盘该品可在乳汁中排泄老年患者 小儿患者 下列情况应禁用

下列情况时应慎用 注意事项 服药说明 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药物药理 药物效力动力学 药物代谢动力学 药物毒理 服用注意 相关事件 美国宣称可致命 购买止痛片应遵医嘱 故事 可降低肠癌风险 阿司匹林药效提高 展开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 中文俗名: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 英文名称:Aspirin 英文别名:Acenterine、Acetard、Acetophen、Acetylsalicylic Acid、AcidumAcetylsalicylicum、Adiro、Albyl、Aluprin、Asadrine、Aspirinetas、Bayaspirina、Bi-Prin、Codral Junior、Ecotri、Ecotrin、Elsprin、Empirin、Enteretas、Novosprin、Rhonal、Salitison、Salicylic Acid Acetate、2-Acetoxybenzoic acid (中文)普通命名法:乙酰水杨酸,邻乙酰水杨酸 (中文)系统命名法:2-(乙酰氧基)苯甲酸 (英文)普通命名法:acetylsalicylic acid (英文)IUPAC命名法: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 分子式:C9H8O4 相对分子质量:180.16 CAS登录号:50-78-2 EINECS登录号:200-064-1 InChI编码:1/C9H8O4/c1-6(10)13-8-5-3-2-4-7(8)9(11)12/h2-5H,1H3,(H,11,12)[1] 水溶性:3.3g/L(20℃) 闪点:250℃ 密度:1.35g/cm³

正确使用阿司匹林

正确使用阿司匹林 *导读:原则上来讲,每天服用的最大剂量应该根据服用者的体重来计算,最多每公斤5—10毫克,每天最多不应超过1克。…… 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它诞生于1899年3月6日。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与TXA2生成的减少有关。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水杨酸类镇痛、消炎、解热、抗风湿及抑制血小板聚集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 (1)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参因治疗。

(2)消炎、抗风湿: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本品治疗,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 (3)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此外,本品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 (4)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5)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儿科适用。 罗学宏教授说,服用阿司匹林时要注意剂量和不良反应。原则上来讲,每天服用的最大剂量应该根据服用者的体重来计算,最多每公斤5—10毫克,每天最多不应超过1克。如果服药量过大,将导致体温下降过快,对患者很危险,因为这使得患者的代谢能力突然降到很低的水平,如果是老年人和婴幼儿,可能会导致休克。 郭施东医生说,阿司匹林比较常用,但是并非人人适合。首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