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四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定理(教案)

必修四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定理(教案)
必修四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定理(教案)

.\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教案 A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

2.通过诱导公式的具体运用,熟练正确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和证明问题,体会数式变形在数学中的作用.

3.进一步领悟把未知问题化归为已知问题的数学思想,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的轴对称性以及关于原点利用三角函数线,从单位圆关于x轴、y轴、直线y x

O的中心对称性出发,通过学生的探究,明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来龙去脉,理解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算能力,渗透转化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了解任何新事物须从它较为熟悉的一面入手,利用转化的方法将新事物转化为我们熟知的事物,从而达到了解新事物的目的,并使学生养成积极探索、科学研究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五组诱导公式的推导和六组诱导公式的灵活运用,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和证明等.

教学难点:六组诱导公式的灵活运用.

教学关键:五组诱导公式的探究.

教学突破方法:问题引导,充分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法与学法导航

教学方法:探究式,讲练结合.

学习方法:切实贯彻学案导学,以学生的学为主,教师起引导的作用,具体表现在教学过程当中.

1.充分利用多媒体引导学生完善从特殊到一般的认知过程;

2.强调记忆规律,加强公式的记忆;

3.通过对例题的学习,完成学习目标.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投影仪、直尺、圆规.

学生准备:练习本、直尺、圆规.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利用单位圆定义了三角函数,而圆具有很好的对称性.能否利用圆的这种对称

.\

性来研究三角函数的性质呢?例如,能否从单位圆关于x轴、y轴、直线y=x的轴对称性以及关于原点O的中心对称性等出发,获得一些三角函数的性质呢?

二、主题探究,合作交流

提出问题

①锐角α的终边与π+α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

②它们与单位圆的交点的位置关系如何?

师生互动: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单位圆,并和学生一起讨论探究角的关系.无论α为锐角还是任意角,π+α的终边都是α的终边的反向延长线,所以先选择π+α为研究对象.

利用图形还可以直观地解决问题②,角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的位置关系是关于原点对称的,对应点的坐标分别是P1(x,y)和P2 (-x,-y).

指导学生利用单位圆及角的正弦、余弦函数的定义,导出公式二:

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

提出问题:-α角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

师生互动:让学生在单位圆中讨论-α与α的位置关系,这时可通过复习正角和负角的定义,启发学生思考.

-α角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它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的关系是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从而完成公式三的推导,即:

sin(-α)=-sinα,cos(-α)=cosα,tan(-α)=-tanα.

教师点拨学生注意:无论α是锐角还是任意角,公式均成立.并进一步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公式三的特点,得出公式三的用途:可将求负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正角的三角函数值.

提出问题:π-α角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

师生互动:讨论π-α与α的位置关系,这时可通过复习互补的定义,引导学生思考:任意角α和π-α的终边的位置关系;它们与单位圆的交点的位置关系及其坐标:π-α角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它们与单位圆的交点坐标的关系是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从而完成公式四的推导,即:

sin(π-α)=sinα,cos(π-α)=-cosα,tan(π-α)=-tanα.

强调无论α是锐角还是任意角,公式均成立.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公式三的特点,得出公式四的用途:可将求π-α角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角α的三角函数值.让学生分析总结诱导公式的结构特点,概括说明,加强记忆.

我们可以用下面一段话来概括公式一~四:

.\

α+k·2π(k∈Z),-α,π±α的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进一步简记为:“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点拨、引导学生注意公式中的α是任意角.

提出问题

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直线y=x对称的角有何数量关系?

师生互动:我们借助单位圆探究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直线y=x对称的角的数量关系.教师充分让学生探究,启发学生借助单位圆,点拨学生从终边关于直线y=x对称的两个角之间的数量关系,关于直线y=x对称的两个点的坐标之间的关系进行引导.

讨论结果:如图,设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1的坐标为(x,y),由于角π

2

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直线y=x对称,角π

2

-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2与点P1关于

直线y=x对称,因此点P2的坐标是(y,x),于是,我们有sinα=y,cosα=x,cos(π

2

-α)=y,

sin(π

2

-α)=x.从而得到公式五:

cos(

π

2

-α)=sinα,sin(

π

2

-α)=cosα.

提出问题

能否用已有公式得出

π

2

+α的正弦、余弦与α的正弦、余弦之间的关系式?

师生互动:教师点拨学生将

π

2

+α转化为π- (

π

2

-α),从而利用公式四和公式五达到

我们的目的.因为π

2

+α可以转化为π-(

π

2

-α),所以求

π

2

+α角的正余弦问题就转化为

利用公式四接着转化为利用公式五,这时可以让学生独立推导出公式六:

sin (π

2

+α)=cosα,

cos(π

2

+α)=-sinα.

提出问题

你能概括一下公式五、六吗?

.\

师生互动:结合上一堂课研究公式一~四的共同特征引导学生寻求公式五、六的共同特征,指导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即可将公式五和公式六进行概括.

讨论结果:

2

π±α的正弦(余弦)函数值,分别等于α的余弦(正弦)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进一步可以简记为:函数名改变,符号看象限.

利用公式五或公式六,可以实现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相互转化. 公式一~六都叫做诱导公式. 三、拓展创新,应用提高

例1 利用公式求下列三角函数值:

(1)cos225°;(2)sin

11π3;(3)sin(16π

3

-);(4)cos(-2 040°). 解:(1)cos225°=cos(180°+45°)=-cos45°=2

2

-

; (2)sin

11π3=sin(4ππ3-)=-sin π

3

=23-;

(3)sin(16π3-

)=-sin 16π3=-sin(5π+π3)=-(-sin π

3

)=23;

(4)cos(-2 040°)=cos2 040°=cos(6×360°-120°) =cos120°=cos(180°-60°)=-cos60°=2

1

-

. 点评:利用公式一~四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一般可按下列步骤进行:

上述步骤体现了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化归的思想方法. 例2 化简

0cos(180)sin(360)

.sin(180)cos(180)

αααα?++?---?-g g

解:sin(180)sin[(180)]αα--?=-+? sin(180)(sin )sin ααα=-+?=--=

.\

cos(180)cos[(180)]cos(180)cos .αααα-?-=-?+=?+=-

所以,

原式cos sin 1.sin (cos )

αα

αα-=

=-g g

例3 证明:(1)sin(3π2-α)=-cos α;(2)cos(3π2-α)=-sin α. 证明:(1)sin(3π2-α)=sin[π+(π2-α)]=-sin(π

2-α)=-cos α;

(2)cos(3π2-α)=cos[π+(π2-α)]=-cos(π

2

-α)=-sin α.

点评:由公式五及六推得3π

2

±α的三角函数值与角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从

而进一步可以推广到2

1

2+k π(k ∈Z )的情形.本例的结果可以直接作为诱导公式直接使

用.

例4 化简π11π

sin(2π)cos(π)cos()cos()

22.9π

cos(π)sin(3π)sin(π)sin()

2a a a a a a a a -++-----+

解:原式=π

(sin )(cos )(sin )cos[5π()]

(cos )sin(π)[sin(π)]sin[4()]

2

a a a a a a a a π---+----+++ =2π

sin cos [cos()]

(cos )sin [(sin )]sin()2

a a a a a a a ------+=a

a cos sin -=-tan a .

四、小结

①熟记诱导公式;

②公式一至四记忆口诀:函数名不变,正负看象限;并进行简单的求值; ③运用诱导公式进行简单的三角化简. 课堂作业

1.在△ABC 中,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sin

2B A +=-cos 2

C

B .sin(2A +2B )=-cos2

C C .sin(A +B )=-sin C

D .sin(A +B )=sin C

2.如果f (sin x )=cos x ,那么f (-cos x )等于( )

.\

A.sin x B.cos x C.-sin x D.-cos x

3.计算下列各式的值:

(1)sin(-1 200°)cos(1 290°)+cos(-1 020°)sin(-1 050°)+tan945°;

(2)tan(27°-α)tan(49°-β)tan(63°+α)tan(139°-β).

4.化简:sin(540)tan(270)cos(270)

. cos(180)tan(810)sin(360)

a a a

a a a

?

---?

-+--

o o

o o o

参考答案:

1.D 2.A

3.(1)2;(2)-1.

4.-tan a.

教案 B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牢记诱导公式.

2.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内涵及结构特征,会初步运用诱导公式求三角函数的值,并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化简和证明.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分析归纳能力,领会数学的归纳转化思想方法.

2.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分析公式的结构特征,使学生体验和理解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归纳推理思维方式.

3.通过基础训练题和能力训练题的练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勇于发现的科学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2.通过归纳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踏实细致、严谨科学的学习习惯,渗透从特殊到一般、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辨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联系的观点,发现并证明诱导公式,进而运用诱导公式解决问题.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单位圆的对称性和任意角终边的对称性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方法.

学法与教学用具

学法: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学生以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学习.在学习中了解和体验公式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领会到诱导公式是前面三角函数定义、单位圆对称性等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应用迁移规律,引导学生联想、类比、归

.\

纳推导公式.

教学用具:电脑、投影机、三角板. 教学设想:

一、创设情境

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即公式一,并且利用公式一可以把绝对值较大的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0°到360°(0到2π)内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我们可以通过查表求得,对于90°到360°(

π

2

到2π)范围内的角的三角函数怎样求解,能不能有像公式一那样的公式把它们转化到锐角范围内来求解,这一节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二、探究新知 1. 诱导公式二:

思考:(1)锐角α的终边与180α+o

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 (2)写出α的终边与180α+o

的终边与单位圆交点,'P P 的坐标. (3)任意角α与180α+o

呢?

结论:任意α与180α+o

的终边都是关于原点中心对称的.则有

(,),'(,)P x y P x y --,由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定义可知:

sin y α=, cos x α=;

sin(180)y α+=-o , cos(180)x α+=-o .

从而,我们得到诱导公式二:

sin(180)α+=o sin α-;cos(180)α+=-o cos α.

说明:①公式中的α指任意角;

②若α是弧度制,即有sin(π)α+=sin α-,cos(π)α+=-cos α; ③公式特点: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④可以导出正切:sin(180)sin tan(180)tan cos(180)cos αα

αααα

+-+=

==-+-o o

o . 用弧度制可表示如下:

2. 诱导公式三:

思考:(1)360α-o

的终边与α-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从而得出应先研究α-;

.\

(2)任意角α与α-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 结论:同诱导公式二推导可得:诱导公式三:

sin()sin αα-=-;cos()cos αα-=. 说明:①公式中的α指任意角;

②在角度制和弧度制下,公式都成立; ③公式特点: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④可以导出正切:tan()tan αα-=-.

3. 诱导公式四: sin(180)sin αα-=o

cos(180)cos αα-=-o .

说明:①公式四中的α指任意角;

②在角度制和弧度制下,公式都成立; ③公式特点:函数名不变,符号看象限; ④可以导出正切:tan(180)tan αα-=-o

. 用弧度制可表示如下:

sin(πsin αα-=);cos(π-cos αα-=);tan(πtan αα-=-).

4. 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的角有何数量关系.

结论:如图所示,设任意角α的终边与单位圆的交点P 1的坐标为(x ,y ),由于角

π

2

-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直线y =x 对称,角π2

-α的终边与单位

圆的交点P 2与点P 1关于直线y=x 对称,因此点P 2的坐标是(y ,x ),于是我们有

sin α=y ,cos α=x ;

sin(

π2-α) = x , cos(π

2

-α) = y . 从而得到诱导公式五:

sin(

π

2-α) = cos α, cos(π

2

-α) = sin α.

由于

π2+α =π-(π

2

-α),由公式四及五可得

.\

公式六

sin(

π

2+α) = cos α, cos(π

2

+α) =- sin α.

公式五和公式六可以概括如下:

π

2

±α的正弦(余弦)函数值,分别等于α的余弦(正弦)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利用公式五或公式六,可以实现正弦函数与余弦函数的相互转化. 公式一~六都叫做诱导公式. 三、例题讲解

例1 求下列三角函数值:(1)sin 960o

; (2)43cos()6

π

-. 解:(1)sin 960sin(960720)sin 240=-=o

o

o

o

sin(18060)sin 60=+=-o o o 2

=-

. (2)43π43πcos()cos 66-

=7π7π

cos(6π)cos

66

=+=

ππ

cos(π)cos 66

=+=-2=-. 例2 已知:tan 3α=,求

2cos(π)3sin(π)

4cos()sin(2π)

αααα--+-+-的值.

解:∵tan 3α=,∴原式2cos 3sin 23tan 74cos sin 4tan ααα

ααα

-+-+===--.

例3 化简

sin(π)sin(π)

()sin(π)cos(π)

n n n n n αααα++-∈+-Z .

解:①当2n k k =∈Z ,时, 原式sin(2π)sin(2π)2

sin(2π)cos(2π)cos k k k k ααααα

++-=

=+-.

②当21,n k k =+∈Z 时,

.\

原式sin[(21)π]sin[(21)π]2

sin[(21)π]cos[(21)π]cos k k k k ααααα

+++-+=

=-++-+

例4.已知π2π63α<<,πcos()(0)3m m α+=≠,求2π

tan()3

α-的值. 解:因为2πππ()33

αα-=-+, 所以,

2ππ

cos(

)cos[π()]33

αα-=-+=πcos()3α-+=-m .

由于

π2π

63

α<<所以 2ππ

032

α<

-<

于是

2πsin(

)3α-21m -. 所以,2π

sin(

)2π3

tan()32πcos()

3

ααα--=-=m m 21-- 四、课堂小结

1.五组公式可概括如下:360(),,180,360k k Z αααα+?∈-±-o

o

o

的三角函数值等于α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2.要化的角的形式为90k α?±o (k 为常整数);记忆方法:“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k 为奇数还是偶数)

3.利用五组诱导公式就可以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其化简方向仍为:“负化正,大化小,化到锐角为终了”.

五、作业

课本第29页习题1.3B 组第1、2题.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优质课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共5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四组诱导公式及其探究思路,学会利用 四组诱导公式求解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会 进行简单的化简与证明。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数学探究与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 直觉猜想与抽象概括的能力。 3、情感目标与价值观:通过不断设置悬念、疑问,来引起 学生的困惑与惊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 求知欲,通过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来增强 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理解四组诱导公式 利用四组诱导公式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和简单的化简与证明。 教学难点:四组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 为了区分下节课的几组公式,要理解为何名称不变 理解确定符号的方法 教学方法:启发式结合讨论式教学方法,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

教学工具:多媒体电脑,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问题情景: 回顾前面已经学习的理论知识,我们已经学习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学习了三角函数线,还有同角三角函数关系,但是我们还有一个关键问题没有解决,那就是:我们如何来求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呢 思考:你能填好下面的表吗 二、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 1、找出我们可以解决的和目前无法解决的 2、对于还无法解决的,可否借助前面学习的知识求解

3、这些角之间有何关联 教师指导:我们前面学过了三角函数的定义和三角函数线,知道角的 终边和单位圆的交点的坐标就是角对应的三角函数值,大 家先画出一个单位圆,然后把第一个角的终边画出来,它 和单位圆的交点记为(00,x y ),然后我们以每两排为一 组前后左右可以相互讨论,分别画出另外四个角的终边和 单位圆的交点,每组画一个,然后每组推出一名代表发言, 看看你在画图的时候发现了什么。 (给五分钟画图、总结,学生在画图中容易看出另外的几个角和 开始的锐角的关系) 三、 意义建构: 教师指导:请每组推出的代表发言。(按顺序,没合适人选时,教师可以随机指出一名代表) 第一组:由画图发现0390的角的终边和6 的终边是重合的,它们相差 0360,由三角函数定义可知,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表中第二列和第一列值相同。 教师指导:第一组总结的很好,我们可否也把 它推广到任意的角呢总结一下就是“终 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值相同”,如何

三角函数常用公式

数学必修4三角函数常用公式及结论 、三角函数与三角恒等变换 2 2 2 5、 升幕公式 1 ± Sin2 a = (sin a± COS a ) 1 + COS2 a =2 COS a 1- COS2 a = 2 sin a 6、 两角和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 ( a±3 ) = sin a COS 3 土 COS a sin 3 COS ( a±3 ) = COS a COS 3 干 sin a sin 3 tan tan tan 1 tan tan 7、两角和差正切公式的变形: tan a± tan 3 = tan ( a±3 ) (1 干 tan a tan 3 ) 2、同角三角函数公式 sin 2 2 . g a + COS a = 1 tan Sin cos 3、二倍角的三角函数公式 sin2 a = 2sin a cos a cos2 2 2 a =2cos a -1 = 1-2 Sin a : 2 2 =COS a - Sin a tan 2 2ta n 1 tan 2 4、 2 CO S 1 cos 2 2 2 1 cos2 sin ------------------ 2 1 tan =tan45 tan = tan ( 1 tan 1 tan 45 tan --- a ) 1 tan 1 tan tan 45 tan 1 tan 45 tan =tan ( — - a ) 4

在运用余弦定理的计算要准确,同时合理运用余弦定理的变形公式 . 3.三角形中三内角的三角函数关系 (ABC ) O sin A sin (B C ), cos A cos (B C ), ta nA tan (B C ).(注:二倍角的关系) ― A B C A O sin cos( ),cos — 2 2 2 5.几个重要的结论 O A B si nA si nB,cosA cosB ; O 三内角成等差数列 B 600, A C 1200 si n ( n — a ) = sin a, cos ( n — a )= —cos a, tan ( n — a )= —tan a; si n ( n + a ) = — Sin a cos ( n + a ): = —cos a ta n ( n + a )= :tan a sin (2 n — a ) = — sin a cos (2 n — a )= cos a tan (2 n — a )= —tan a si n ( —a ) = — sin a cos ( — a )= cos a ta n ( — a )= -tan a si n ( —a )= cos a cos ( — a )= sin a 2 2 si n ( _+ a ) = cos a cos ( _+ a ) = —sin a 2 2 11.三角函数的周期公式 函数y sin( x ) , x € R 及函数y cos( x ),x € R(A, w , 为常数, 且 2 A M 0,w> 0)的周期T ;函数 10、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y tan( x ) , x k ,k Z (A, w , 为常数,且 A M 0,3> 0)的周期T —. 2 解三角形知识小结和题型讲解 解三角形公式。 1. 正弦定理 a b c si nA si nB si nC 2. 余弦定理 a 2 b 2 c 2 2bccosA b 2 a 2 c 2 2ac cos B c 2 a 2 b 2 2ab cosC 2R (R 是 ABC 的外接圆半径) cos A b 2 2 c 2 a 2bc cosB 2 a 2 c b 2 2ac cosC 2 a b 2 2 c 2ab sin (B C), 2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学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学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由几何直观探讨数量关系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发现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和运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2)在诱导公式的探求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求π-α的诱导公式。π+α与-α的诱导公式在小结π-α的诱导公式发现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推出。 教学难点:π+α,-α与角α终边位置的几何关系,发现由终边位置关系导致(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关系,运用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诱导公式的“研究路线图”。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结合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角的概念已经由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前面已经学习过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求呢? (一)情境创设及问题提出 如何将任意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转化为0°~360°角三角函数 求值问题。 【情境创设】摩天轮旋转一周(比如如图30°角的位置)后又会 回到原位,你能否从数学角度或者用数学学语言来刻画一下什么是 “回到原位”?摩天轮旋转一周后,发生变化和没有变化的量分别 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何关系?从中你能得到什么结论? 一般地,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 角函数值__________,三角函数看重的就是终边位置关系。即有: (二)尝试推导 如何利用对称推导出角π-α与角α的三角函数之间的关系。 【问题2】你能找出和30°角正弦值相等,但终边不同的角吗? 角与角α的终边关于y轴对称,有: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名称: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一) 课程模块及章节:必修4第一章节 教学背景分析 (一)课标的理解与把握 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二)教材分析: 本节课教学内容“诱导公式(二)、(三)、(四)”是人教版数学4,第一章1、3节内容,是学生已学习过的三角函数定义、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及诱导公式(一)等知识的延续和拓展,又是推导诱导公式(五)的理论依据。 (三)学情分析: 如何引导学生从单位圆的对称性与任意角终边的对称性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 1记忆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 2. 诱导公式并运用其进行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以及简单三角恒等式的证明. 教学重点和难点 运用诱导公式进行简单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与恒等式的证明 教学准备、教学资源和主要教学方法 模型、直尺、多媒体。 自主性学习法;反馈练习式学习法 教学过程 教 学环节教师为主的活动 学生为主 的活动 设 计 意 图 导入新课一.问题引入: 角的概念已经由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前面已经学习过任 意角的三角函数,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求呢先看一个 具体的问题。 求390°角的正弦、余弦值. 一般地,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 一三角函数值相等,即有: sin(+2kπ) = sinα,cos(+2kπ) = cosα,ta n(+2k π) = tanα (k∈Z) 。 (公式一) 通过复习 知识引人 新课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 兴 趣 目 标 引 把学习目标板在黑板的右上角,并对目标进行解读。

领 活动导学二.尝试推导 由上一组公式,我们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 值一定相等。反过来呢 问题:你能找出和30°角正弦值相等,但终边不同的角吗 角π与角的终边关 于y轴对称,有 sin(π ) = sin , cos(π ) = cos ,(公式二) tan(π ) = tan 。 因为与角终边关于y轴 对称是角π-,,利用这种对称关系,得到它们的终边与单位 圆的交点的纵坐标相等,横坐标互为相反数。于是,我们就得 到了角π与角的三角函 数值之间的关系:正弦值相等, 余弦值互为相反数,进而,就得 到我们研究三角函数诱导公式 的路线图: 角间关系→对称关系→坐 标关系→三角函数值间关系。 三.自主探究 问题:两个角的终边关于x 轴对称,你有什么结论两个角的终边关于原点对称呢 角与角的终边关于x轴对称,有: sin() = sin , cos() = cos ,(公式三) tan() = tan 。 角π + 与角终边关于 原点O对称,有: sin(π + ) = sin , cos(π + ) = cos ,(公式四) tan(π + ) = tan 。 上面的公式一~四都称为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结论:α π α π α± - ∈ ? +, , ) ( 2Z k k的三角函数值,等 于α的同名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 符号. 学生阅读、 观察、思 考、讨论交 流。 提问式回 答,教师再 补充完整。 学生观察 图形,思考 学生观察、 思考、讨论 以 问 题 式 给 出, 把 课 堂 较 给 学 生,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的 自 主 性。 培 养 学 生 的 空 间 想 象 能 力

高中常用三角函数公式大全

高中常用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cot(A+B) =cotA cotB 1-cotAcotB + cot(A-B) =cotA cotB 1cotAcotB -+ 倍角公式 tan2A =A tan 12tanA 2- Sin2A=2SinA?CosA Cos2A = Cos 2A-Sin 2A=2Cos 2A-1=1-2sin 2A 半角公式 sin(2A )=2 cos 1A - cos(2A )=2 cos 1A + tan(2A )=A A cos 1cos 1+- cot( 2A )=A A cos 1cos 1-+ tan(2 A )=A A sin cos 1-=A A cos 1sin + 诱导公式 sin(-a) = -sina cos(-a) = cosa sin( 2 π-a) = cosa cos(2 π-a) = sina sin(2π+a) = cosa

cos( 2 π+a) = -sin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sin(π+a) = -sina cos(π+a) = -cosa tgA=tanA =a a cos sin 万能公式 sina=2 )2 (tan 12tan 2a a + cosa=2 2 )2 (tan 1)2(tan 1a a +- tana=2 )2 (tan 12tan 2a a - 其它公式 a?sina+b?cosa=)b (a 22+×sin(a+c) [其中tanc= a b ] a?sin(a)-b?cos(a) = )b (a 22+×cos(a-c) [其中tan(c)=b a ] 1+sin(a) =(sin 2a +cos 2 a )2 1-sin(a) = (sin 2a -cos 2 a )2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 (2kπ+α)= sinα cos (2kπ+α)= cosα tan (2kπ+α)= tanα cot (2kπ+α)= 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 (π+α)= -sinα cos (π+α)= -cosα tan (π+α)= tanα cot (π+α)= 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高一数学必修一和必修四的三角函数公式

三角函数公式 (一)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 (1)平方形式:sin 2α+cos 2α=1 (2)倒数形式:sinα/cosα=tanα (二)诱导公式 (1)sin (2k π+α)=sin α cos (2k π+α)=cos α tan (2k π+α)=tan α (其中k ∈Z) (2)sin (2k π-α)=-sin α cos (2k π-α)=cos α tan (2k π-α)=-tan α (其中k ∈Z) (3)sin (-α)=-sin α cos (-α)=cosα tan (-α)=-tan α (4)sin (π-α)=sin α cos (π-α)=-cosα tan (π-α)=-tan α (5)sin (π+α)=-sin α cos (π+α)=-cos α tan (π+α)=tan α (6)sin (π/2-α)=cos α cos (π/2-α)=sin α (7)sin (π/2+α)=cos α cos (π/2+α)=-sin α (8)sin (3π/2+α)=-cos α cos (3π/2+α)=sin α (9)sin (3π/2-α)=-cos α cos (3π/2-α)=-sin α (三) 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公式 (1)sin (α+β)=sin αcosβ+cos αsinβ (2)sin (α-β)=sin αcosβ-cos αsinβ (3)cos (α+β)=cos αcosβ-sin αsinβ (4)cos (α-β)=cos αcosβ+sin αsinβ (5)tan (α+β)= tanα+tanβ1-tanαtanβ (6) tan (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四)二倍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1)sin2α=2sin αcos α (2)cos2α=cos 2α-sin 2α=2cos 2α-1=1-2sin 2α (3)tan2α= 2tan α/(1-tan 2α) (五)三角函数的降幂公式 (六)半角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 (七)(辅助角的三角函数的公式) (八)正、余弦定理公式及其变形 ● a sinA =b sinB =c sinC =2R (R 为△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 ● a 2=b 2+c 2-2bccosA ● b 2= a 2+ c 2-2accosB ● c 2= b 2+ a 2-2abcosC (ⅰ) sinA=a 2R ,sinB=b 2R ,sinC=c 2R (ⅱ)a=2RsinA b=2RsinB c=2RsinC (ⅲ)a:b:c=sinA: sinB: sinC (ⅳ)asinB=bsinA bsinC=csinB asinC=csinA (九)常用的三角形面积公式 (ⅰ) S=12 absinC=12 acsinB=12 bcsinA (ⅱ)S =12 (a+b+c)r (r 为△ABC 的内切圆的半径) (ⅲ)S=abc 4R (R 为△ABC 的外接圆的半径) (十)利用余弦定理判断三角形的形状 (ⅰ)在△ABC 中,若a 2﹤b 2+c 2,则0°﹤A ﹤90°;反之,若0°﹤A ﹤90°,则a 2﹤b 2+c 2。 (ⅱ)在△ABC 中,若a 2=b 2+c 2,则A=90°;反之,若A=90°,则a 2=b 2+c 2。 (ⅲ)在△ABC 中,若a 2﹥b 2+c 2,则90°﹤A ﹤180°;反之,若90°﹤A ﹤180°,则a 2﹥b 2+c 2。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学案(一)

1.2.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学案(一) 预习案(限时20分钟) 学习目标: (1)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 学习重点: 用联系的观点发现并证明诱导公式,体会把未知问题化归为已知问题的思想方法 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单位圆的对称性与任意角终边的对称性中,发现问题,提出研究方法. 预习指导:请根据任务提纲认真预习课本P23-25 ? 任务一:探究三角函数诱导公式(二) (三)(四) 思考: (1)各象限内三角函数值的符号是什么?(只讨论正弦、余弦、正切) (2)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定义是什么? (3)公式一的内容与作用是什么? 探究一:任意角α与(π+α)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①α与 (π+α)角的终边关系如何? ②设α与(π+α)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 1,P 2,则点P 1与P 2位置关系如何? ③设点P 1(x ,y ),那么点P 2的坐标怎样表示? ④sin α与sin(π+α),cos α与cos(π+α),tan α与tan(π+α)的关系如何? 利用三角函数定义,自己探索,归纳成公式(二) _______)tan(_______)cos(_______)sin(=+=+=+απαπαπ 探究二:任意角α与(-α)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①α与(-α)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 ②设α与(-α)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 1,P 2点P 1与P 2位置关系如何? ③设点P 1(x ,y ),则点P'的坐标怎样表示? ④sin α与sin(-α),cos α与cos(-α) ,tan α与tan(-α)关系如何? 利用三角函数定义,经过探索,归纳成公式(三) _______)tan(_______)cos(_______)sin(=-=-=-ααα 探究三:α与(π-α)的三角函数值的关系. ①α与(π-α)角的终边位置关系如何? ②设α与(π-α)角的终边分别交单位圆于点P 1,P 2点P 1与P 2位置关系如何? ③设点P 1(x ,y ),则点P'的坐标怎样表示? ④sin α与sin(π-α),cos α与cos(π-α) ,tan α与tan(π-α)关系如何? 经过探索,归纳成公式(四) _______)tan(_______)cos( _______)sin(=-=-=-απαπαπ 预习检测 1.cos 225?=_________ 2.)45sin(ο-=_________ 3.)150tan(ο =________ _______)180tan()cos()180sin(.4=--?+οοααα 5.若,31)tan(=+απ则=αtan __________________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1.3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贾斐三维目标 1、通过学生的探究,明了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的来龙去脉,理解诱导公式的推导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及运算能力,渗透转化及分类讨论的思想. 2、通过诱导公式的具体运用,熟练正确地运用公式解决一些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和证明问题,体会数式变形在数学中的作用. 3、进一步领悟把未知问题化归为已知问题的数学思想,通过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多题归一,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五个诱导公式的推导和六组诱导公式的灵活运用,三角函数式的求值、化简和证明等. 教学难点:六组诱导公式的灵活运用.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思路1.①利用单位圆表示任意角的正弦值和余弦值. ②复习诱导公式一及其用途.

思路2.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名三角函数值相等,即公式一,并且利用公式一可以把绝对值较大的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0°到360°(0到2π)内的角的三角函数值,求锐角三角函数值,我们可以通过查表求得,对于90°到 到2π)范围内的角的三角函数怎样求解,能不能有像360°( 2 公式一那样的公式把它们转化到锐角范围内来求解,这一节就来探讨这个问题. 新知探究 提出问题 由公式一把任意角α转化为[0°,360°)内的角后,如何进一步求出它的三角函数值? 活动:在初中学习了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在直角三角形中求得,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学生记住了,对非特殊锐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通过查数学用表或是用计算器求得.教师可组织学生思考讨论如下问题:0°到90°的角的正弦值、余弦值用何法可以求得?90°到360°的角β能否与锐角α相联系?通过分析β与α的联系,引导学生得出解决设问的一种思路:若能把求[90°,360°)内的角β的三角函数值,转化为求有关锐角α的三角函数值,则问题将得到解决,适时提出,这一思想就是数学的化归思想,教师可借此向学生介绍化归思想.

三角函数常用公式表

1 1、角 :(1)、正角、负角、零角:逆时针方向旋转正角,顺时针方向旋转负角,不做任何旋转零角; 2)、与 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 在内,都可以表示为集合 { | k 360 ,k Z } ( 3)、象限的角:在直角坐标系内,顶点与原点重合,始边与 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角的终边落在第几象限, 就是第几象限的角;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2、弧度制 :( 1)、定义:等于半径的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 1 弧度的角,用弧度做单位叫弧度制。 2)、度数与弧度数的换算: 180 弧度, 1 弧度 (180) 57 18 3)、弧长公式: l | |r 是角的弧度数) x 2 P (x 0 y y ) 2 y sin cos y r x r tan cot y x x y sec csc r x r y + y + y + y + O x O x + O + x (3)、 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 sin cos tan 的角度 0 30 45 60 90 120 135 150 180 270 360 的弧度 0 2 3 5 3 2 6 4 3 2 3 4 6 2 sin 1 2 3 1 3 2 1 0 10 2 2 2 2 2 2 cos 1 3 2 1 0 1 2 3 1 01 2 2 2 2 2 2 tan 3 1 3 3 1 3 0 —0 3 3 扇形面积: 0 x 各象限的符号: 3、三角函数 2)、 4式 1)平方关系: 2)商数关系: 倒数关 系: 3) S 1lr 2 (1)、定 义: 2| |r 2 如图) sin 2 cos 2 1 tan sin tan cot cos 1 tan 2 2 sec cot cos sin sin csc 1 cot 2 2 csc cos sec cot 4)同角三角函数的常见变 形: 活用 1” ) ①、 sin 2 2 cos sin 1 cos 2 2 cos 2 sin cos 1 sin 2 ; ② tan cot cos 2 sin 2 sin cos sin2 2 , cot tan cos 2 sin 2 sin cos 2cos2 2cot2 sin2

必修4三角函数公式大全(经典)

三角函数 公式大全 姓名: 1、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tan(A-B) = tanAtanB 1tanB tanA +- cot(A+B) =cotA cotB 1 -cotAcotB + cot(A-B) =cotA cotB 1 cotAcotB -+ 2、倍角公式 tan2A = A tan 12tanA 2 - Sin2A=2SinA?CosA Cos2A = Cos 2A-Sin 2A=2Cos 2A-1=1-2sin 2A 3、三倍角公式 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3cosA tan3a = tana ·tan( 3π+a)·tan(3 π-a) 4、半角公式 sin( 2A )=2cos 1A - cos( 2A )=2 cos 1A + tan( 2A )=A A cos 1cos 1+- cot(2A )=A A cos 1cos 1-+ tan( 2 A )=A A sin cos 1-=A A cos 1sin + 5、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 2b a +cos 2b a - sina-sinb=2cos 2b a +sin 2b a - cosa+cos b = 2cos 2b a +cos 2 b a - cosa-cosb = -2sin 2b a +sin 2 b a - tana+tanb=b a b a cos cos ) sin(+ 6、积化和差 sinasinb = -21 [cos(a+b)-cos(a-b)] cosacosb = 21 [cos(a+b)+cos(a-b)] sinacosb = 2 1 [sin(a+b)+sin(a-b)] cosasinb = 2 1 [sin(a+b)-sin(a-b)]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学设计

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名师:杨峻峰) 一、教学目标 (一)核心素养 从对称性出发,获得一些三角函数的性质.会选择合适的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 (二)学习目标 1. 牢固掌握五组诱导公式. 2. 理解和掌握公式的内涵及结构特征,熟练运用公式进行三角函数的求值、化简及恒等证明. 3. 通过诱导公式的推导,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归纳能力. 4.渗透把未知转化为已知以及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 (三)学习重点 熟练、准确地运用公式进行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及证明. (四)学习难点 相关角终边的几何对称关系及诱导公式结构特征的认识,诱导公式的推导、记忆及符号判断. 二、教学设计 (一)课前设计 1. 阅读教材第23页至第27页,填空: (1)如图,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 原点 对称; (2)如图,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 x轴 对称; (3)如图,π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 y 轴 对称; (4)如图, 2 π α-的终边与角α的终边关于 直线y =x 对称;

(5)诱导公式: 公式二:()sin πα+=sin α-,()cos πα+=cos α-,()tan πα+=tan α; 公式三:()sin α-=sin α-,()cos α-=cos α,()tan α-=tan α-; 公式四:()sin πα-=sin α,()cos πα-=cos α-,()tan πα-=tan α-; 公式五:sin 2πα??-= ???cos α,cos 2πα?? -= ???sin α; 公式六:sin 2πα??+= ???cos α,cos 2πα?? += ??? sin α-. 2.预习自测 1.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利用诱导公式二可以把第三象限的三角函数化为第一象限的三角函数.? B.利用诱导公式三可以把负角的三角函数化为正角的三角函数. ? C. sin cos 2παα? ?+=- ?? ?. ? ? ? D .若α为第四象限角,则sin cos 2παα? ?-=- ???.? ? ? 答案:C. (二)课堂设计 1.知识回顾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教案)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课题: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授课教师:吴淑群 教材:苏教版数学4第1章1.2.3 教学目标 1.理解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能运用这些公式处理简单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等问题; 目标解析 1.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诱导公式; 2.能运用诱导公式将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化为锐角的三角函数,并进行简单的三角变换; 3.经历由几何特征(终边的对称)到发现数量关系(诱导公式)的探索过程;4.从公式推导和运用的过程中,体会数形结合、转化与化归等思想方法; 5.初步体会三角函数和周期性变化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四组诱导公式的推导、记忆和运用。 难点:诱导公式推导过程中数形关系的转换;符号的判断。 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探究教学法、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先行组织者

师:我们已经学习了任意角三角函数的概念。三角函数是以圆周运动为原型,为 了刻画周期性运动而建立的数学模型。那么,周期性是怎样体现在三角函数的概念之中的?今天,我们仅就上述问题做一个初步的探讨。 二、建构数学 1.终边相同的角的三角函数 (1)提出问题(展示课件) 已知任意..角α,观察角α的终边绕着原点逆时针旋转的过程。 问题1:在上述变化过程中,有哪些东西会周而复始的重复出现? (2)解决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的情况,视机提出下列提示性问题) 问题1-1:角的终边的位置会重复出现吗三角函数值会重复出现吗 问题1-2:什么时候“角的终边位置”会重复出现什么时候三角函数值会重复出现 要求学生把分析的结论用数学等式表示出来: ) (tan )2tan()(cos )2cos()(sin )2sin(Z k k Z k k Z k k ∈=+∈=+∈=+απααπαα πα 问题1-3 :角α与角παk 2+)(Z k ∈的三角函数值为什么相等呢? (让学生回到定义去解决问题) (3)小结: 回顾解决问题的思路,得到下面的框图

三角函数计算公式大全

三角函数计算公式大全-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

三角函数公式 三角函数是数学中属于初等函数中的超越函数的函数。它们的本质是任何角的集合与一个比值的集合的变量之间的映射。通常的三角函数是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定义的。其定义域为整个实数域。另一种定义是在直角三角形中,但并不完全。现代数学把它们描述成无穷数列的极限和微分方程的解,将其定义扩展到复数系。 三角函数公式看似很多、很复杂,但只要掌握了三角函数的本质及内部规律,就会发现三角函数各个公式之间有强大的联系。而掌握三角函数的内部规律及本质也是学好三角函数的关键所在。 定义式 锐角三角函数任意角三角函数 图形 直角三角形 任意角三角函数 正弦(sin) 余弦(cos) 正切(tan或t g) 余切(cot或ct g) 正割(sec) 余割(csc) 表格参考资料来源:现代汉语词典[1]. 函数关系 倒数关系:①;②;③ 商数关系:①;②. 平方关系:①;②;③.

诱导公式 公式一:设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公式二:设为任意角,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公式三:任意角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公式四: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公式五:与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公式六:及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记背诀窍: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2].即形如(2k+1)90°±α,则函数名称变为余名函数,正弦变余弦,余弦变正弦,正切变余切,余切变正切。形如2k×90°±α,则函数名称不变。 诱导公式口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意义: k×π/2±a(k∈z)的三角函数值.(1)当k为偶数时,等于α的同名三角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作锐角时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2)当k为奇数时,等于α的异名三角函数值,前面加上一个把α看作锐角时原三角函数值的符号。 记忆方法一: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重要公式

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重要公式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tan(2kπ+α)=tanα cot(2kπ+α)=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sinα cos(-α)=cosα tan(-α)=-tanα cot(-α)=-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tan(π-α)=-tanα cot(π-α)=-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一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tan(2π-α)=-tanα cot(2π-α)=-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π/2-α)=cosα cos(π/2-α)=sinα tan(π/2-α)=cotα cot(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sin(3π/2-α)=-cosα cos(3π/2-α)=-sinα tan(3π/2-α)=cotα cot(3π/2-α)=tanα (以上k∈Z) 诱导公式记忆口诀 ※规律总结※ 上面这些诱导公式可以概括为: 对于k·π/2±α(k∈Z)的个三角函数值, ①当k是偶数时,得到α的同名函数值,即函数名不改变; ②当k是奇数时,得到α相应的余函数值,即sin→cos;cos→sin;tan→cot,cot→tan. (奇变偶不变) 然后在前面加上把α看成锐角时原函数值的符号。 (符号看象限) 例如: sin(2π-α)=sin(4·π/2-α),k=4为偶数,所以取sinα。 当α是锐角时,2π-α∈(270°,360°),sin(2π-α)<0,符号为“-”。 所以sin(2π-α)=-sinα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第1课时)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刘洪璐 教材:苏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4)·数学》第1.2.3节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能够借助三角函数的定义及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推导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 (2)能够运用诱导公式,把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转化为锐角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经历由几何直观探讨数量关系式的过程,培养学生数学发现能力和概括能力。 (2)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和运用,培养化归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对诱导公式的探求,培养学生的探索能力、钻研精神和科学态度。 (2)在诱导公式的探求过程中,运用合作学习的方式进行,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重点:探求π-α的诱导公式。π+α与-α的诱导公式在小结π-α的诱导公式发现过程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推出。 教学难点:π+α,-α与角α终边位置的几何关系,发现由终边位置关系导致(与单位圆交点)的坐标关系,运用任意角三角函数的定义导出诱导公式的“研究路线图”。 三.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 问题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结合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角的概念已经由锐角扩充到了任意角,前面已经学习过任意角的三角函数,那么任意角的三角函数值.怎么求呢?先看一个具体的问题。 (一)问题提出 如何将任意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转化为0°~360°角三角函数求值问题。 【问题1】求390°角的正弦、余弦值. 一般地,由三角函数的定义可以知道,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三角函数看重的就是终边位置关系。即有:sin(α+k·360°) = sinα, cos(α+k·360°) = cosα,(k∈Z) tan(α+k·360°) = tanα。 这组公式用弧度制可以表示成sin(α+2kπ) = sinα, cos(α+2kπ) = co sα,(k∈Z) (公式一) tan(α+2kπ) = ta nα。

三角函数公式大全与立方公式

【立方计算公式,不是体积计算公式】 完全立方和公式 (a+b)^3 =(a+b)(a+b)(a+b) = (a^2+2ab+b^2)(a+b)=a^3 + 3(a^2)b + 3a(b^2)+ b^3 完全立方差公式 (a-b)^3 = (a-b)(a-b)(a-b)= (a^2-2ab+b^2)(a-b) = a^3 - 3(a^2)b + 3a(b^2)-b^3 立方和公式: a^3+b^3 = (a+b) (a^2-ab+b^2) 立方差公式: a^3-b^3=(a-b) (a^2+ab+b^2) 3项立方和公式: a^3+b^3+c^3-3abc=(a+b+c)(a^2+b^2+c^2-ab-bc-ac) 三角函数公式 两角和公式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sin(A-B) = sinAcosB-cos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cos(A-B) = cosAcosB+sinAsinB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tan(A-B) =tanAtanB 1tanB tanA +- cot(A+B) =cotA cotB 1-cotAcotB + cot(A-B) =cotA cotB 1cotAcotB -+ 倍角公式 tan2A =A tan 12tanA 2- Sin2A=2SinA?CosA Cos2A = Cos 2A-Sin 2A=2Cos 2A-1=1-2sin 2A 三倍角公式 sin3A = 3sinA-4(sinA)3 cos3A = 4(cosA)3-3cosA tan3a = tana ·tan(3π+a)·tan(3 π-a) 半角公式 sin(2A )=2cos 1A - cos(2A )=2 cos 1A + tan(2A )=A A cos 1cos 1+- cot(2A )=A A cos 1cos 1-+ tan(2 A )=A A sin cos 1-=A A cos 1sin + 和差化积 sina+sinb=2sin 2b a +cos 2b a - sina-sinb=2cos 2b a +sin 2 b a - cosa+cosb = 2cos 2b a +cos 2b a - cosa-cosb = -2sin 2b a +sin 2 b a - tana+tanb=b a b a cos cos )sin(+ 积化和差

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公式总结与归纳

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公式盘点与归纳 1、诱导公式: sin(2kπ+α)=sinα, cos(2kπ+α)=cosα sin(-α)=-sinα, cos(-α)=cosα sin(2π-α)=-sinα, cos(2π-α)=cos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sin(π+α)=-sinα, cos(π+α)=-cosα sin(+α)=cosα, cos(+α)=-sinα sin(-α)=cosα, cos(-α)=sinα 2、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 sin2α+cos2α=1, =tanα, tanα×cotα=1, 1+tan2α=, 1+cot2α= cosα=, sinα= 3、两角和与差的三角函数: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tan(α+β)=, tan(α-β)=, 4、二倍角的三角函数: sin2α=2sinαcosα, cos2α=cos2α-sin2α =1-2sin2α =2cos2α-1, tan2α=, sin=, cos=, tan= = = 5、万能公式: sin2α=, cos2α= 6、合一变式: asinα+bcosα =sin(α+γ)(tanγ=)7、其他公式: sinαcosβ=[sin(α+β)+sin(α-β)], cosαsinβ=[sin(α+β)-sin(α-β)],

cosαcosβ=[cos(α+β)+cos(α-β)],sinαsinβ=[cos(α+β)-cos(α-β)],sinα+sinβ=2sin cos, sinα-sinβ=2cos sin, cosα+cosβ=2cos cos, cosα-cosβ=2sin cos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学案2 新人教A版必修4.doc

2019-2020学年高中数学 三角函数诱导公式学案2 新人教A 版必 修 4 二、重点、难点 重点: 借助于单位圆,推导出正弦、余弦相互转化的诱导公式。 难点: 利用诱导公式解决有关三角函数求值、化简和恒等式证明问题。 三、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1函数名称 )(2Z k k ∈+πα α- απ- απ+ αsin αcos αtan 2.(1)=6 sin π _____;=3 cos π _____。 (2)=4 sin π _____;=4 cos π _____。 (3)=0sin _____;=2 cos π _____。 那么能否将锐角推广到任意角呢? 猜测公式五: 。 3.角6π与3 π 的终边有何关系?利用单位圆,画出三角函数线,证明你的结论。 4.(1)=65sin π_____;=3cos π_____。(2)=43sin π_____;=4cos π_____。 (3)=65cos π_____;=3sin π_____。(4)=43cos π_____;=4 sin π_____。 x y O 知识链接:初中学习过,任意锐角的正弦 值等于它的余角的余弦值;任意锐角的余弦值 等于它的角的正弦值。 由2π βα= +得απ β-= 2 , )2cos(sin απα-=,)2 sin(cos απ α-=

猜测公式六: 。 5.你能否用公式二和五证明你猜测的公式六? 例题剖析 例1.求证:(1)ααπcos )2 3sin(-=+ (2)ααπsin )2 3cos(=+ 例2.已知3 1)75cos(=+α ,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