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第二章 望诊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  望诊
中医诊断学——第二章  望诊

第二章 望 诊

〔概说〕

1.何谓望诊:

医生运用视觉观察病人的神色形态、局部表现、舌象、分泌物和排泄物色质的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2.望诊的原理

3、望诊的注意事项

(1)避开有色光线;

(2)诊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5-20℃之间;

(3)充分暴露受检部位;

(4)比较生病理状态,发现病理异常状态;

(5)动态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

(6)四诊合参。

第一节 全身望诊

一、望神

(一)定义:望神是通过观察人体生命活动的整体表现判断病情的方法。 观察人体 机体脏腑组织功能活动 广义之神

生命活动 精神意识状态 ——判断病情

(二)望神的原理和临床意义

神旺——脏腑功能正常 后天之精(水谷之精) 生神 —精气充足,体健神旺 气血 旺盛充足 神不足——脏腑功能减退

—精气亏虚,体弱神衰精、气、

神三者盛则同盛、衰则同衰。

《内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人体为有

机的整体 有诸内者 必形诸外 神色形态 脏腑

功能 活动

(三)望神的主要内容:

1.两目

神藏于心,外候于目,目之活动受心神支配; 为望神的重点 五脏六腑的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

反映心肝肾与 肝开窍于目

五脏精气 目系上通于脑,脑为髓之海,髓之精为瞳子

2.神情:精神意识、面部表情

反映心神和脏腑 心神正常——精神思维有序,表情爽朗,反应灵敏。 精气盛衰 心神失常—— 神识昏蒙,表情淡漠,思维混乱,

反应迟纯

3.色泽:皮肤体表、组织色泽,观察色泽荣润或枯槁。

反映脏腑 《灵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 精气盛衰 走空窍”——脏腑精气循经上荣于面;

《医门法律》:“色者,神之旗也,神旺则色旺,神衰则色衰,神藏

则色藏,神露则色露”。

4.体态:形态与动态。

反映五脏精气 有神——形体丰满、行动自如。

无神——形体瘦削(或肥胖松弛),动作艰难。

(四)神的病变临床类型:

神的表现按神的旺、衰和病情的轻、重可分为:

5.神乱:临床表现:

(1)焦虑恐惧:常见于卑谍(指自怯畏惧之状,宜养血补心,定志安神,用天王补心汤,人参养营汤)、脏躁等病人,多属虚证,由心胆气虚,

心神失养所致。

(2)烦躁不安:多属阳证,常见于狂病等,多由暴怒气郁化火,痰火扰乱心神所致。

(3)淡漠痴呆:常见于癫病、痴呆,多由忧思气结,津凝为痰,痰浊蒙蔽心神所致。

(4)突然昏倒:可见于痫病,多由脏器失调,肝风夹痰上逆,阻闭清窍。亦可见于心、脑疾患,多由各种虚实病因导致心、脑血脉闭阻所致。复习思考题:

1.中医望神的重点是什么?

2.名词解释:少神、失神、假神、循衣摸床、撮空理线。

3.得神在病中有何意义?

4.少神、失神、假神的病机与临床表现如何?

5.少神、失神、假神之间有何病理联系与症状区别?

6.神乱包括哪些类型?各自的临床表现与病机要点是什么?

二、望色(色诊)

(一)望色诊病的原理:

1.面部和脏腑连属关系——心主血脉,其华在面。

2.面部和经络连属关系——手足三阳经上行头面,特别是阴明胃经多气多血,同

时面部皮肤薄嫩外露,色泽变化易于观察。

(二)面部不同部位分候脏腑:

1.《灵枢·五色》篇的面部分候脏腑法:规律:如人体正立,以面部中心部位为轴,脏多在中轴线上,唯肾居两颊外侧,腑居鼻两侧或鼻下唇上。

2.《素问·刺热》篇的面部分候脏腑法;

额部——候心鼻部——候脾左颊——候肝

右颊——候肺下颏——候肾

(三)色与泽的意义:

疾病性质

和运行情况不同脏腑病变

光泽:属气属阳——反映脏腑精气盛衰

荣润光泽——脏腑精气未衰,病轻

晦暗枯槁——脏腑精气已衰,病重。

《四诊抉微》:“夫气由脏发,色随气华”。

《望诊遵经》:“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无气。”

(四)常色(正常人的面色):

我国正常人的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医门法律·望色诊》:“神藏则色藏,神露则色露”。

常色可因体质禀赋,季节气候的不同而有差异:

1、主色与客色

(1)主色:与生俱来的基本肤色,属个体素质,受禀赋影响,一生不变。

五形之人:金形之人——白木形之人——青

土形之人——黄水形之人——黑

火形之人——赤

(2)客色:因季节、气候工作地理条件不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

如:春季——稍青夏季——稍赤

长夏——稍黄秋季——稍白

冬季——稍黑

(五)病色:

1.病色的基本特点:

晦暗

枯槁无华(无光泽)

暴露

光明润泽——神气

红黄隐隐而含蓄——胃气

善色:面色鲜明显露但尚有光泽,见于新病,轻病,阳证,说明虽病而脏腑精

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故亦称为“气至”。易于治疗,预后较好。

恶色:面色枯槁晦暗,见于久病、重病、阴证,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能

上荣于面,故亦称为“气不至”。不易治愈,预后较差。

2.五色主病:

(1)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

成因 面色 主病

满面通红 实热证

气血充盈 午后两颧潮红(娇嫩) 虚热证

虚阳上越 久病重病,面色苍白 戴阳证(脏腑精气衰竭,

却时而泛红如妆,游 阴不敛阳,虚阳上越)

移不定。

生理性面色赤:火形之人,夏季面色稍赤。

判断疾病预后:心病面赤而枯槁晦暗为真脏色见,肺病面赤无华为难治。

(2)白色:主虚证(血虚、气虚、阳虚)、寒证、失血证。

成因 面色 主病

面色淡 气虚

气虚血少 淡白无华、唇舌色淡 血虚,失血 面色苍白 大失血 白光白 阳虚

阳衰寒盛 白光白虚浮 阳虚水泛 苍白 亡阳、气血暴脱或阴寒内盛 阴寒内盛寒邪凝滞生理性面色白:金形之人,秋季面色稍白。

判断疾病预后:肺病面白枯槁无华为真脏色见,肝病面白无华为难治。

(3)黄色:主脾虚,湿证

成因 面色 主病

脾虚机体失养 萎黄 脾胃气虚,气血不足

黄胖 脾虚湿蕴

阳黄——肤黄鲜明 湿热

如桔皮色 (蕴结于脾胃肝胆) 阴黄——肤黄晦暗 寒湿

如烟薰 (困遏脾胃肝胆)

生理性面色黄:土形之人,长夏面色稍黄。

判断疾病预后:脾病面黄而枯槁晦暗,为真脏色见,肾病面黄无华为难治。

(4)青色: 主寒证、气滞、血瘀、疼痛、惊风。

成因 面色 主病

寒凝气滞 阴寒内盛

不通则痛 痛剧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 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 肺气闭塞,呼吸不利 突发面色青灰 心阳暴脱,心血瘀阻 面色青黄(苍黄) 肝郁脾虚

筋脉拘急 眉间鼻柱唇周 惊风

发青(高热)

生理性面色青:木形之人,春季面色稍青。

判断疾病预后:肝病面青而枯槁晦暗为真脏色见,脾病面青无华为难治。

(5)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血瘀、剧痛。

成因面色主病

肾阳虚衰面色黑肾阳虚衰

水寒内盛脉络拘急面黑暗淡或黧黑肾阳虚(水寒不化)

血失温养血行不畅眼眶周围发黑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

或剧痛

肾阴亏虚面黑干焦肾阴虚,虚火灼阴

血行瘀滞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血瘀日久

生理性面色黑:水形之人,冬季面色稍黑。

判断疾病预后:肾病面黑而枯槁晦暗为真脏色见,心病面黑无华为难治。

(六)望色的注意事项

1.知常达变,中和判断:注意病色与常色的比较,病体自身的比较;

2.整体为主,荣枯为要:整体色诊与分部色诊相结合,荣润含蓄或晦暗枯槁为判

断病情轻重和估计预后的主要依据;

3.排除干扰,辨别假象:注意非疾病因素对面色的影响。

(1)光线:以自然光为宜,避免在被光线直射的有色反光物体旁观察面色。(2)情志:喜——面赤或有光泽怒——面青

忧—色沉思—面黄

悲—泽减恐—面白

(3)饮酒饥饱:酒后---面红;

饱食---荣润光泽;

过饥—色泽减少。

4.注意面部色泽的动态变化:清·汪宏《望诊遵经》“望色十法”总结了望色的

规律,适合临床的实际。

(1)浮沉:判断病位表里。

浮:面色显现于皮表----主表证。由浮转沉---病由表入里;

沉:面色沉隐于皮肤之内-----主里证。由沉转浮——病由里出表。(2)清浊:判断疾病阴阳。

清:面色清明——主阳证。由清转浊----病从阳证转化为阴证;

浊:面色浊暗——主阴证。由浊转清----病从阴证转化为阳证。

(3)微甚:判断疾病虚实。

微:面色浅淡-----主虚证。由微转甚----病因虚致实;

甚:面色深浓-----主实证。由甚转微-----病由实转虚。

(4)散抟:判断疾病久近,邪气聚散。

散:面色疏散----主新病或病邪将解。由散转抟——病虽近而邪渐聚。抟:面色壅滞----主久病或病渐聚集。由抟转散——病虽久而邪将解。(5)泽夭:判断疾病的预后

泽:面色润泽----主精气未衰,病轻易治。由泽转夭—病趋危重;

夭:面色枯槁----主精气已衰,病重难医。由夭转泽---病情好转。

总结:浮沉分表里,清浊辨阴阳,微甚知虚实,散搏识久近,泽夭断死生。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主色、客色、善色、恶色、萎黄、黄胖、阴黄、阳黄、肌肤甲错、

面色黧黑。

2.我国正常人的面色表现如何?

3.面部颜色和光泽的关系如何?

4. 《素问·刺热》篇的面部分候脏腑法是什么?

5.面色五色各主何病?

7.面色青、白、黑的主病有何异同点?

8.“望色十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三、望形体:

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体质形态和异常表现等来诊察病情的方法。(一)望形体诊病的原理: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外合五体构成躯体。

五脏与五体密切联系:肺合皮毛,脾合肌肉,心合血脉,

肝合筋,肾合骨。

通过观察病人形体的强弱胖瘦等表现,可以了解内在脏腑的虚实,

气血的盛衰和有关的病变。

(二)望形体的内容

1.形体强弱:

(1)形体强:说明体质强壮、内脏坚实、气血旺盛、抗病力强。

有病易治,预后较好。

(2)形体弱:体质虚衰,内脏脆弱,气血不足,抗病力弱,有病难治,预后较差。

注意“五体”的外在强弱表现,以了解脏腑的虚实和气血的盛衰。

2.形体胖瘦:

(1)体重超过正常的20%为肥胖。

肥胖成因:禀赋,嗜食肥甘,喜静少动,脾失健运,痰湿脂膏积聚等所致。

胖而能食——形气有余,日久可致痰湿脂膏内阻;

体胖食少,肉松皮缓,神疲乏力——“形盛气虚”,属阳气不足,多痰多湿

——易患中风、痰饮等病。

(2)形体消瘦:指体重较标准体重下降10%以上者。

消瘦的成因:脾胃虚弱,气血亏虚,或病气消耗等所致。

形瘦食多——中焦有火;

形瘦食少——中气虚弱;

形瘦颧红,皮肤干焦---阴血不足,内有虚火---易患肺痨;

久病卧床不起,骨瘦如柴---脏腑精气衰竭,气液干枯,属病危。

(3)形体胖瘦应与内在精气强弱结合判断:《四诊诀微》“形胜气者夭,气胜形者寿”。

3.体质形态

(1)阴脏人:体型偏于矮胖,头圆颈粗,肩宽胸厚,身体多后仰,喜热恶凉,大便多溏。

体质特点:阳气较弱而阴气偏盛,患病易从阴化寒,多寒湿痰浊内停。(2)阳脏人:体型偏于瘦长,头长颈细,肩窄胸平,身体多前屈,喜凉恶热,大便多燥。

体质特点:阴气较弱而阳偏盛,患病易从阳化热,导致伤阴伤津。

(3)阴阳和平之人(平脏之人):体型介于前两者之间。

体质特点:阴阳平衡,气血调匀。

四、望态:

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体位变化和异常动作来诊察病情的方法。

(一)望态诊病的原理

病人的动静姿态与机体的阴阳盛衰、病性寒热、邪正虚实关系密切。

①阳、热、实证病人机体功能亢进,多表现为躁动不安。

②阴、寒、虚证病人机体功能衰减,多表现为喜静懒动。

(二)望姿态的内容:

1.动静姿态:

动者、强者、仰者、伸者——多属阳、热、实证;

静者、弱者、俯者、屈者——多属阴、寒、虚证。

2.疲惫姿态:

脏腑精气虚衰,功能低下,必影响机体出现相应的衰惫姿态。

可观察部位:头——头为精气神明所居之处;

背——背前连胸,是心肺所居之处;

腰——腰与肾功能关系密切;

膝——膝为筋腱聚会之处;

骨——为藏髓之处。

3.异常动作:(详见各章节相应内容讲解)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阳脏人、阴脏人。

2.体质强弱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3.形体胖瘦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4.病变姿态有何一般规律?

第二节局部望诊

一、望头面

(一)望头部

望头部的情况,主要可以诊察肾、脑的病变和脏腑精气的盛衰。

1.头颅:头形的大、小异常表现均与肾精不足有关。

2. 囟门:婴幼儿颅骨接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有前囟、后囟之分。

后囟:呈三角形,约在出生后2—4个月闭合。

前囟:呈菱形,约在出生后12—18个月闭合。

(1)囟门突起(囟填):温病火邪上攻,或脑髓有病,或颅内水停聚所致,多属

实证。

(2)囟门凹陷(囟陷):吐泻伤津,气血不足和先天精气亏虚,

脑髓失充所致,多属虚证。

(3)囟门迟闭(解颅):肾气不足,发育不良的表现,多见于佝偻患儿,常兼有

“五软”、“五迟”。

3.头发:主要诊察肾气的强弱与精血的盛衰。

(1)发黄:精血不足。

小儿发黄稀疏,生长迟缓——先天不足,肾精亏损;

小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疳积。

(2)发白:

发白,耳鸣腰酸——肾虚;

发白,失眠健忘——劳神伤血;

(3)脱发:

斑秃——血虚受风;

青壮年头发稀疏易脱,伴眩晕、健忘、腰膝酸软——肾虚;

头皮发痒,多屑,多脂——血热化燥。

(二)望面部

面部是脏腑精气上荣的部位,又为心之华。

1.面形异常:

(1)面肿:多见于水肿病。

(2)腮肿:痄腮——外感温毒之邪。

(3)面削颧耸(面脱)---气血虚衰,脏腑精气衰竭。

(4)口眼歪斜风邪中络—口角歪斜向健侧,患侧面肌松驰,

目不能合。

中风病---半身不遂伴同侧口角歪斜。

2.特殊面容:

(1)“惊恐貌”——小儿惊风,狂病,瘿瘅。

(2)“苦笑貌”——破伤风。

(3)“狮面”——麻风。

二、望五官

(一)望目(目为肝之窍,心之使)

“五轮”学说:瞳人属肾,称“水轮”;

黑睛属肝,称“风轮”;

两眦血络属心,称“血轮”;

白睛属肺,称“气轮”;

眼睑属脾,称“肉轮”。

望目应重点观察两目的眼神、色泽、形态和动态的异常改变。

1.目神:有神——精气未虚,虽病易治;

无神——精气亏虚,病重难治。

2.目色:正常人眼睑内(睑结膜)与两眦红润,白睛(巩膜)

为白色,黑睛(虹膜)为褐或棕色,角膜无色透明,瞳人为黑色。

主要病变表现有:

目赤肿痛——实热证;

白睛发红——肺火或外感风热;

两眦赤痛——心火上炎;

睑缘赤烂——脾有湿热;

全目赤肿——肝经风热上攻。

白睛发黄——黄疸,湿热或寒湿内蕴,肝胆疏泄失常,胆汁外溢;

目眦淡白——血虚、失血;

目胞色黑晦暗——肾虚;

目眶周围色黑——肾虚水泛,寒湿下注;

目生翳——黑睛灰白混浊,多由邪毒侵袭,肝胆实火上攻,或湿热熏蒸,或阴虚火炎所致。眼外伤或某些全身疾病、小儿疳积等亦可见。3.目形:

目胞浮肿——水肿。

眼窝凹陷——吐泻伤津或气血虚衰;久病重病眼窝深陷,甚至视不见人,为阴津耗绝之候,属病危。

眼球突出,兼咳喘气短——肺胀,为痰湿阻肺,肺气不宣,呼吸不利所致。

眼球突出,兼颈前肿块,急躁易怒——瘿气,肝郁化火,痰气壅结所致。

针眼、眼丹——风热邪毒或脾胃蕴热上攻于目所致。

4.目态:正常人瞳孔圆形,双侧等大,直径约为3—4mm,对光反应灵敏,眼球

运动随意,灵活。

瞳孔缩小——药物中毒或西药作用,也可见于病危瞳孔放大前;

瞳孔散大——药物作用或病危时,一侧瞳孔散大,可见于温病热极生风证、中风、颅脑外伤、或颅内肿瘤等。

目睛凝视——可表现为瞪目直视、戴眼反折、横目斜视、多属肝风内动之征,常有神昏、抽搐等症状,属病重;或脏腑精气内耗竭,或

痰热内闭证;因眼球突出的瞪目直视还见于瘿气。

昏睡露睛——脾胃虚衰或吐泻伤津;厥证见之,为神明失主,属病危。

(二)望耳肾开窍于耳,足少阳胆经环耳而过,耳为“综脉之聚”

望耳可诊察肾、胆和全身的病变。

一般规律:实证——耳轮及耳道红、肿、热、痛,耳道流脓,为肝胆火热

或湿热所致,

虚证——耳轮黑、焦、萎、薄,为肾精亏虚所致。

(三)望鼻可诊察肺和脾胃的病变,判断脏腑的虚实,胃气的盛衰,病情的轻重和预后。

一般规律:实证——红、肿、热、痛,鼻道浓涕,为肺、脾痰热或湿热所

致,

虚证——淡、黑、枯槁晦暗,多为脾胃虚衰。

(四)望口与唇可诊察脾与胃的病变。

一般规律:实证——口唇红、肿、热、痛,为热证,

虚证——口唇色淡,多为气血虚衰。

(五)望齿与龈可诊察肾脏胃的病变及津液的盈亏。

实证---齿龈红、肿、热、痛明显,多属胃火,

虚证---齿龈红、肿、热、痛反复发作,多属肾阴亏虚。

(六)望咽喉可诊察肺、胃、肾的病变。

咽喉红肿疼痛——乳蛾肺胃热壅盛,

咽喉色红娇嫩,肿痛不甚——肾阴亏虚虚火上炎,

咽部淡红漫肿——痰湿凝聚。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囟填、囟馅、解颅、五轮学说、瞪目直视、戴眼反折、横目斜视。

2.“五轮学说”的命名特点是什么?

3.如何根据目色、目态诊断疾病?

三、望躯体

(一)望颈项

1.外形:

(1)瘿瘤:多由肝郁气结痰凝所致,或水土失调,痰气搏结所致。

(2)瘰疬:肺肾阴虚,虚火炼液为痰,结于颈部。或外感风火时毒,夹痰结于颈部所致。

(3)颈瘘:痰火久结,气血凝滞,疮孔不收所致。

(4)项痈、颈痈:风热邪毒蕴蒸,气血壅滞,痰毒互结于颈项所致。

(5)气管偏移:可见于悬饮、气胸、石瘿、肉瘿、肺部肿瘤等。

2.动态:

(1)项强:

项部拘急,恶寒发热,——风寒侵袭太阳经脉,经气不利所致;

项部强硬,不能前俯,兼壮热、神昏、抽搐——温病火邪上攻,或脑髓有病;

项强不适,兼头晕——阴虚阳亢,或颈痹,经气不利所致;

落枕——颈部经络气滞所致。

(2)颈软:

小儿颈软——先天不足,肾精亏损,后天失养,发育不良,可见于佝偻患儿;

久病重病颈项软弱,头垂不抬,眼窝深陷——脏腑精气衰竭,病危。(二)望胸胁见相关章节内容讲解。

(三)望腹部见相关章节内容讲解。

(四)望腰背部见相关章节内容讲解。

四、望四肢见相关章节内容讲解。

五、望二阴见相关章节内容讲解。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瘿瘤、瘰疬、颈瘘、项痈、颈痈。

2.瘿瘤的病机是什么?

六、望皮肤

(一)色泽异常:

(1)皮肤发赤:

丹毒:皮肤突然鲜红成片,色如涂丹,边缘清楚,灼热肿胀。

抱头火丹:发于头面发于上部—风热化火

发于下部—湿热化火

赤游丹:发于全身,游走不定或外伤染毒

(2)皮肤发黄:

黄疸:面目、皮肤、爪甲俱黄,多因外感湿热、疫毒、内伤酒食,或脾虚湿困,血瘀气滞等所致。

阳黄:黄色鲜明如橘皮色,为湿热蕴蒸,胆汁外溢肌肤所致;

阴黄:黄色晦暗如烟熏,为寒湿阻遏,胆汁外溢肌肤所致。

(3)皮肤紫黑:

黑疸:面、手、乳晕、腋窝、外生殖器、口腔黏膜等处呈弥漫性棕黑色改变,由劳损伤肾所致;

周身皮肤发黑亦可见于肾阳虚衰的病人。

(4)皮肤白斑:

白癜风:四肢、面部等处出现白斑,大小不等,界限清楚,病程缓慢者,多因风湿侵袭,气血失和,血不容肤所致。

(二)形态异常

(1)皮肤干燥:指皮肤干枯无华,甚至皲裂,脱屑的症状。多因阴津已伤,

营血亏虚,肌肤失养,或因外邪侵袭、气血滞涩等所致。(2)肌肤甲错:指皮肤干枯粗糙,状若鱼鳞的症状。多属血瘀日久,肌肤失养所致。

(3)皮肤硬化:指皮肤粗厚硬肿,失去弹性,活动度减低的症状。可因外邪侵袭,禀赋不足、阳虚血液亏少、情志内伤、饮食不节、瘀血阻滞

等引起肌肤失养所致。

(三)皮肤病症

1.斑疹:

斑与疹的区别与联系:

斑:皮肤黏膜出现深红色或青紫色片状斑块,平铺于Array

皮肤之内,抚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

抚之碍手,压之褪色。

(1)斑:

①阳斑:外感温热邪毒,热毒窜络,内迫营血,或外伤等导致血不循经,外溢肌肤所致。

②阴斑:内伤久病,脾虚血失统摄,阳衰寒凝气血。

(2)疹:

①麻疹:呼吸道传染病,为外感风热时邪所致。初起症状似外感,眼泪汪汪,颊

内有灰白色小点,绕以红晕,其后头面出现淡红色或红色疹子,搔痒,逐渐

向全身蔓延,可伴有发热、咳嗽等呼吸道症状。

②风疹:外感风热时邪所致,多为淡红色,搔痒,初期常伴见表证症状,乳突或枕骨粗隆下缘可触及肿大的淋巴结,疼痛明显。

③瘾疹:即荨麻疹。外感风热时邪,或过敏所致。皮肤瘙痒,先见红点,搔之则

隆起成连片大丘疹,状若云团。

斑疹顺逆证:在外感病中见之。

①顺证:色鲜红,稀少,由胸腹→四肢,斑疹发后热退神清,为邪去正安;

②逆证:斑疹色深红或暗紫,稠密成团,由四肢→胸腹,壮热不退,神志不清,

是邪气内陷,为逆。

2.水疱

(1)白(白疹):

晶莹如粟,高出皮肤,根部肤色不变,内含浆液,擦破流水,多发于颈胸部四肢偶见,面部不发,消失时有皮屑脱落。多因外感湿热之邪,郁于肌表,汗出不彻,酝酿而发,乃湿温病人湿热之邪透泻外达之机。

①白:白晶莹饱满,颗粒清楚,为津气尚充足;

②枯:白色枯而白,干瘪无浆,为津气已亏竭。

白顺逆证:

顺证:白透发后热退神清,为正能胜邪,湿热外达;

逆证:白透发后身热不退,反见神昏,为正不胜邪,邪毒内陷。

(2)水痘:为儿科常见传染病。

小儿皮肤出现粉红色斑丘疹,很快变成椭圆形的小水疱。

特点:形满无脐,晶莹明亮,浆液稀薄,皮薄易破,大小不等,分批出现,常兼有轻度恶寒发热表现。因外感时邪,内蕴湿热所致。

(3)湿疹:指周身皮肤出现红斑,迅速形成丘疹、水疱,破后渗液,出现红色湿润之糜烂面者。多因湿热蕴结,复感风邪,郁于肌肤而发。

3.疮疡

(1)痈:指患部红肿高大,根盘紧束,衅热

(2)热疼痛,并能形成脓疡的疾病。具有未脓易消,已脓易溃,疮口易敛的特点。属阳证,多为湿热火毒蕴结,气血壅滞所致。

(2)疽:指患部漫肿无头,皮色不变,疼痛不已的疾病。具有难消、难溃、难敛,溃后易伤筋骨的特点。一般指无头疽。属阴证,多为气血亏虚,阴

寒凝滞而发。

(3)疔:指患部形小如粟,根深如钉,漫肿灼热,麻木疼痛的疾病。多发于颜面与手足。因竹木刺伤,或感受疫毒、疠毒、火毒等邪所致。

(4)疖:指患部形小而圆,红肿热痛不甚,根浅、脓出即愈的疾病。因外感火热毒邪或湿热蕴结所致。

第三节望排出物

总规律:浓、稠、臭——阳证、热证、实证;

清、稀、淡——阴证、寒证、虚证。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丹毒、白、晶、枯、麻疹、风疹、隐疹。

2.如何从形态上区别斑与疹?

3.白顺逆证的病机与临床表现如何?

4.如何从症状上区别麻疹与风疹?

5.如何从症状和病机上区别水痘与湿疹?

第四节望小儿指纹

一、望小儿指纹诊病的原理:

1. 食指掌侧前缘络脉为寸口脉的分支(其支从腕出别上,循次指内廉,出其端),与寸口脉同属手太阴肺经,其形色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寸口脉的变化,故望小儿指纹与诊寸口脉意义相同,可以诊察体内的病变。

2. 3岁以内的小儿寸口脉位短小,切脉时只能“一指顶三关”,诊脉时又常哭闹,气血先乱,使脉象失真。而小儿皮肤较薄嫩,食指络脉易于观察,故常以望指纹辅助脉诊。

二、小儿指纹定位:

第一指节—风关

三关定位第二指节—气关

第三指节—命关

三、诊小儿指纹的方法:

令家长抱小儿面向光亮,医生用左手拇指和食指握住小儿食指末端,再以右手拇指的侧缘在小儿食指掌侧前缘从指尖向指根部推擦几次,用力要适中,使指纹显露,便于观察。

四、正常小儿指纹:

1.指纹特点:位于食指掌侧前缘,隐隐显露于掌指横纹附近,纹色浅红,呈单支,

且粗细适中。

2.影响因素:食指络脉随年龄增大而逐渐不显且缩短;皮肤厚薄及胖瘦影响络脉

显现;气候寒热也影响络脉的粗细长短。

四、病理小儿指纹

1.三关测轻重:

指纹显于风关:邪气入络,邪浅病轻,可见于外感病初起;

指纹显于气关:邪气入经,邪深病重;

指纹显于命关:邪入脏腑,病情严重。

透关射甲:病情凶险,预后不良。

2.浮沉分表里:

指纹浮而显露:见于外感表证;

指纹沉隐不显:见于内伤里证。

3.红紫辨寒热:

指纹偏红:属外感表证、寒证;

指纹紫红:属里热证;

指纹青色:主疼痛、惊风;

指纹淡白:属脾虚、疳积;

指纹紫黑:为血络郁闭,病属危重。

总之:指纹色深暗——多实证,为邪气有余;

指纹色浅淡——多虚证,为正气不足。

4.淡滞定虚实:

指纹浅淡而纤细——虚证。为气血不足,脉络不充所致;指纹浓滞而增粗——实证。为邪正相争,气血壅滞所致。

复习思考题:

1.名词解释:透关射甲

2.望小儿指纹诊察疾病的原理是什么?

3.指纹的三关部位如何划分?

4.三关部位所提示的主病意义如何?

5.如何根据指纹的颜色、浮沉、淡滞诊察病情?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望诊之望色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望诊之望色 古人把颜色分为五种,即青、赤、黄、白、黑,称为五色诊。五色诊的部位既有面部,又包括全身,所以有面部五色诊和全身五色诊称望色,但由于五色的变化,在面部表现最明显,因此,常以望面色来阐述五色诊的内容。望面色要注意识别常色与病色。 常色:常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的面部色泽。常色又有主色、客色之分:所谓主色,是指人终生不改变的基本肤色、面色。由于民族、禀赋、体质不同,每个人的肤色不完全一致。我国人民属于黄色人种,一般肤色都呈微黄,所以古人微黄为正色。在此基础上,有些人可有略白、较黑、稍红等差异;人与自然环境相应,由于生活条件的变动,人的面色、肤色也相应变化叫做客色。例如,随四时、昼夜、阴晴等天时的变化,面色亦相应改变。再如,由于年龄、饮食、起居、寒暖、情绪等等变化,也可引起面色变化,也属于客色。常色有主色,客色之分,其共同特征是:明亮润泽、隐然含蓄。 病色:可以认为除上述常色之外,其他一切反常的颜色都属病色。病色有青、黄、赤、白、黑五种。现将五色主病分述如下:青色:主寒证、痛证、瘀血证、惊风证、肝病。青色为经脉经阻滞,气血不通之象。寒主收引主凝滞,寒盛而留于血脉,则气滞血瘀,故面色发青。经脉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痛也可见青色。肝病气机失于疏泄,气滞血瘀,也常见青色。肝病血不养筋,则肝风内动,故惊风(或欲作惊风),其色亦青。如面色青黑或苍白淡青,多属阴寒

内盛;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多属心血瘀阻,血行不畅;小儿高热,面色青紫,以鼻柱,两眉间及口唇四周明显,是惊风先兆。 黄色:主湿证、虚证。黄色是脾虚湿蕴表现。因脾主运化,若脾失健运,水湿不化;或脾虚失运,水谷精微不得化生气血,致使肌肤失于充养,则见黄色。如面色淡黄憔悴称为萎黄,多属脾胃气虚,营血不能上荣于面部所致;面色发黄而且虚浮,称为黄胖,多属脾虚失运,湿邪内停所致;黄而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为湿热熏蒸所致;黄而晦暗如烟熏者,属阴黄,为寒湿郁阻所致。 赤色:主热证。气血得热则行,热盛而血脉充盈,血色上荣,故面色赤红。热证有虚实之别。实热证,满面通红;虚热证,仅两颧嫩红。此外,若在病情危重之时,面红如妆者,多为戴阳证,是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上越所致。 白色:主虚寒证,血虚证。白色为气血虚弱不能荣养机体的表现。阳气不足,气血运行无力,或耗气失血,致使气血不充,血脉空虚,均可呈现白色。如面色晃白而虚浮,多为阳气不足;面色淡白而消瘦,多属营血亏损;面色苍白,多属阳气虚脱,或失血过多。 黑色:主肾虚证、水饮证、寒证、痛证及瘀血证。黑为阴寒水盛之色。由于肾阳虚衰,水饮不化,气化不行,阴寒内盛,血失温养,经脉拘急,气血不畅,故面色黛黑。面黑而焦干,多为肾精久耗,虚火灼阴,目眶周围色黑,多见于肾虚水泛的水饮证;面色青黑,且剧痛者,多为寒凝瘀阻。 望诊之望神

中医诊断学绪论及望诊试题

中医诊断学测试题--绪论、望诊 科室:姓名:日期:2016.11.4 得分: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9分) 1.胸闷、口渴属于() A症状B体征C病D证型 2.中医称“肝郁脾虚证”属于() A证B证名C证候D病 3.视其疾病的外在表现来推断诊断人体内部的病变() A司外揣内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以象求本 4.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快、不及的异常变化,从正常中发现异常,对比中找出差别,从而认识疾病本质() A司外揣内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以象求本 5.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A神B色C形D态6.危重病人出现的暂时“好转”属于() A失神B少神C神乱D假神 7.躁、狂、癫、痴、痫反复发作,但缓解期并无神志失常属于() A失神B少神C神乱D假神 8.四季平色中错误的说法是() A春季稍青B夏季稍赤C秋季稍黄D冬季稍黑9.两颧潮红常见于() A阳热亢盛证B阴虚阳亢证C虚阳浮越证D肺热瘀毒证10.淡白无华可能提示() A阳气暴脱B阳虚水泛C肝郁脾虚D血虚/失血11.小儿惊风可能出现的病色为()

A赤B白C黄D青12.黑色常见于() A肝虚B脾虚C肾虚D血虚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心主皮毛B肝主筋腱C脾主肌肉D肾主骨骼14.五色中与肝对应的颜色是() A赤B白C黄D青15.苦笑貌常见于() A小儿惊风B破伤风C狂犬病D瘿瘅16.目赤肿痛常提示() A实热证B虚热证C阳虚证D阴虚证17.耳背红络常提示() A热毒上攻B麻疹先兆C阴寒内盛D气血亏虚18.鼻柱溃陷可能提示() A哮喘病 B 酒齄鼻C麻风病D梅毒病19.耳廓萎缩常见于()A肾气不足B邪气充盛C肾精耗竭D血瘀日久20.鼻流浊涕常见于() A外感风寒B外感风热C阳毒热深D肺胃蕴热21.口振常见于() A伤寒B破伤风C中风D动风22.唇色深红常见于() A煤气中毒B热盛/热极C血瘀证D寒盛/痛极23.患者睑面先肿,发肿迅速常见于() A心肾阳衰B脾肾阳虚C风水犯肺D风邪中络 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包括() A司外揣内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以象求本2.中医诊断学基本原则包括() A整体审查B诊法合参C病证分离D病证结合3.望诊包括() A全身望诊B局部望诊C望排泄物D望小儿指纹

中医诊断学绪论及望诊试题

中医诊断学测试题--绪论、望诊 一、单选题(每题3分,共69分) 1?胸闷、口渴属于() A症状B体征C病D证型2?中医称“肝郁脾虚证”属于() A证B证名C证候D病 3.视其疾病的外在表现来推断诊断人体内部的病变()A司外揣内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以象求本4?在认识正常的基础上,发现太快、不及的异常变化,从正常中发现异常,对比中找出差别,从而认识疾病本质() A司外揣内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以象求本5?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A神B色C形D态6?危重病人出现的暂时“好转”属于() A失神B少神C神乱D假神7?躁、狂、癫、痴、痫反复发作,但缓解期并无神志失常属于()A失神B少神C神乱D假神A春季稍青B夏季稍赤C秋季稍黄D冬季稍黑9?两颧潮红常见于() A阳热亢盛证B阴虚阳亢证C虚阳浮越证D肺热瘀毒证10.淡白无华可能提示() A阳气暴脱B阳虚水泛C肝郁脾虚D血虚/失血11.小儿惊风可能出现的病色为() A赤B白C黄D青 12.黑色常见于() A肝虚B脾虚C肾虚D血虚1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心主皮毛B肝主筋腱C脾主肌肉D肾主骨骼14.五色中与肝对应的颜色是() A赤B白C黄D青 15.苦笑貌常见于() A小儿惊风B破伤风C狂犬病D瘿瘅16.目赤肿痛常提示() 8?四季平色中错误的说法是( 精品文档 科室: 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 日期:2016.11.4 得分: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A实热证B虚热证C阳虚证D阴虚证仃?耳背红络常提不( ) A热毒上攻B麻疹先兆C阴寒内盛D气血亏虚18?鼻柱溃陷可能提示() A哮喘病B酒鼻査鼻C麻风病D梅毒病19?耳廓萎缩常见于() A肾气不足B邪气充盛C肾精耗竭D血瘀日久20?鼻流浊涕常见于() A外感风寒B外感风热C阳毒热深D肺胃蕴热21.口振常见于() A伤寒B破伤风C中风D动风 22?唇色深红常见 ( ) 于 A煤气中毒B热盛/热极C血瘀证D寒盛/痛极 23?患者睑面先 发肿迅速常见于() 肿, A心肾阳衰B脾肾阳虚C风水犯肺D风邪中络 一、多选题(每题3分,共21分) 1.中医诊断学基本原理包括() A司外揣内B见微知著C以常衡变D以象求本2?中医诊断学基本原则包括() A整体审查B诊法合参C病证分离D病证结合3.望诊包括() A全身望诊B局部望诊C望排泄物D望小儿指纹

中医诊断学(绪论、望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中医诊断学(绪论、望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10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2型题(总题数:29,分数:58.00) 1.虚里“其动欲绝而无死候的,多见于( )(2000年第21题) A.宗气内虚 B.宗气外泄 C.孕妇产后 D.劳瘵 E.痰饮√ 此题考查望诊中望虚里动态,属于识记型考题。左乳下虚里动而应衣。是宗气外泄;按之弹手,洪大而搏,属危重证侯;虚里其动欲绝而无死候多为痰饮。故选E。 2.小儿出现高热,面部青紫,尤以鼻柱、两眉问及口唇四周为甚,往往属于( )(1998年第16题) A.血热瘀滞 B.肾阴耗竭 C.气滞血瘀 D.动风先兆√ E.湿热熏蒸 此题考查小儿面部色诊,属于识记型考题。鼻柱、眉问青紫,为惊风先兆。 3.对病人面色的观察,首先应注鉴别( )(1998年第17题) A.主色与客色 B.常色与病色 C.主色与病色 D.客色与病色 E.善色与恶色√ 此题考查面色望诊,属于识记型考题。对于病人的面色来说。都是病色,病色分为善色和恶色,故首先应该鉴别。 4.大便先干后溏,多属( )(1998年第25题) A.脾气虚弱√ B.肝郁乘脾 C.命门火衰 D.湿盛伤脾 E.食滞肠胃 此题考查望诊中望二便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大便先干后溏属于脾气虚弱;时干时稀属于肝郁乘脾;命门火衰和湿盛伤脾,可见泻痢不止。食滞胃肠可见肠鸣矢气,泻下酸腐。故选A。 5.身热不扬的发热,是由于( )(1998年第26题) A.脾气虚损 B.阴经郁热 C.风寒湿痹 D.湿遏热伏√ E.阳明腑实 此题考查发热的病因,属于识记型考题。所谓身热不扬是指病人自感热甚,但初按肌肤则不甚热,按之稍久方觉有灼手感觉。这是因为湿温初起邪在卫气,湿中蕴热,热为湿遏。故选D。 6.病色交错,肾病见白色为( )(1997年第16题) A.吉中之顺√ B.吉中之小逆 C.正病正色 D.凶中之顺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望诊之望形体与姿态

《中医诊断学》学习笔记:望诊之望形体与姿态 望形体既望人体的宏观外貌,包括身体的强弱胖瘦,体型特征、躯干四肢、皮肉筋骨等等。人的形体组织内合五脏,故望形体可以测知内脏精气的盛衰。内盛则外强,内衰则外弱。人的形体有壮、弱、肥、瘦之分。凡形体强壮者,多表现为骨骼粗大,胸廓宽厚、肌肉强健、皮肤润泽,反映脏腑精气充实,虽然有病,但正气尚充,预后多佳。凡形体衰弱者,多表现为骨骼细小,胸廓狭窄、肌肉消瘦,皮肤干涩,反映脏腑精气不足,体弱易病,若病则预后较差。肥而食少为形盛气虚,多肤白无华,少气乏力,精神不振。这类病人还常因阳虚水湿不化而聚湿生痰,故有“肥人多湿”之说。如瘦而食少为脾胃虚弱。形体消瘦,皮肤干燥不荣,并常伴有两颧发红,潮热盗汗,五心烦热等症者,多属阴血不足,内有虚火之证,故又有“瘦人多火”之说。其严重者,消瘦若达到“大肉脱失”的程度,卧床不起,则是脏腑精气衰竭的危象。 望姿态 正常的姿态是舒适自然,运动自如,反应灵敏,行住坐卧各随所愿,皆得其中。在疾病中,由于阴阳气血的盛衰,姿态也随之出现异常变化,不同的疾病产生不同的病态。望姿态,主要是观察病人的动静姿态、异常动作及与疾病有关的体位变化。如病人睑、面、唇、指(趾)不时颤动,在外感病中,多是发痉的预兆;在内伤杂病中,多是血虚阴亏,经脉失养。四肢抽搐或拘挛,项背强直,角弓反张,属

于痉病,常见于肝风内动之热极生风、小儿高热惊厥、温病热入营血、也常见于气血不足筋脉失养。此外,痫证、破伤风、狂犬病等,亦致动风发痉。战栗常见于疟疾发作,或外感邪正相争欲作战汗之兆。手足软弱无力,行动不灵而无痛,是为痿证。关节肿大或痛,以致肢体行动困难,是为痹证。四肢不用,麻木不仁,或拘挛,或痿软,皆为瘫痪。若卒然昏倒,而呼吸自续,多为厥证。痛证也有特殊姿态。以手护腹,行则前倾,弯腰屈背,多为腹痛,以手护腰,腰背板直,转动艰难,不得俯仰,多为腰腿痛;行走之际,突然停步,以手护心,不敢行动,多为真心痛。蹙额捧头,多为头痛。如病人畏缩多衣,必恶寒喜暖,非表寒即里寒;病人常欲揭衣被,则知其恶热喜冷,非表热即里热。伏首畏光,多为目疾;仰首喜光,多为热病,阳证多欲寒,欲得见人;阴证则欲得温,欲闭户独处,恶闻人声。从坐形来看,坐而喜伏,多为肺虚少气;坐而喜仰,多属肺实气逆;但坐不得卧,卧则气逆,多为咳喘肺胀,或为水饮停于胸腹。但卧不耐坐,坐则神疲或昏眩,多为气血双亏或脱血夺气。坐而不欲起者,多为阳气虚。坐卧不安是烦躁之征,或腹满胀痛之故。从卧式来看,卧时常向外,身轻能自转侧,为阳证、热证、实证;反之,卧时喜向里,身重不能转侧,多为阴证、寒证,虚证;若病重至不能自己翻身转侧时,多是气血衰败已极,预后不良。蜷卧成团者,多为阳虚畏寒,或有剧痛;反之,仰面伸足而卧,则为阳证热盛而恶热。 望诊之望神 神是生命活动的总称,其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

中医诊断学(舌诊、闻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中医诊断学(舌诊、闻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16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2型题(总题数:37,分数:74.00) 1.热极津枯重证之人,可见( )(2007年第157题) A.干荔舌√ B.赭黑舌 C.火柿舌 D.雪花舌 此题考查危重舌象的临床意义,属于识记型考题。干荔舌为舌敛束而无津,形如干荔肉,主热极津枯,病危。B选项色赭带黑,主肾阴将绝,病危。C选项舌如火柿,或色紫而干晦如猪肝,主内脏败坏,病危。D 选项主脾阳衰败,胃无生气。 2.黄腻灰黑苔多提示( )(2007年第158题) A.热极津枯 B.湿热内蕴√ C.痰湿久郁 D.寒湿内阻 此题考查复合舌象的临床意义,属于应用型考题。灰黑苔可代表寒证和热证,苔黄腻代表湿热,故选B。 3.中风先兆的舌态是( )(2005年第17题) A.舌短 B.舌萎 C.弄舌 D.吐舌 E.舌强√ 此题考查舌态的临床意义,属于识记型考题。中风先兆为舌体强硬。故选E。 4.舌苔黑而润滑多属( )(2005年第18题) A.寒盛阳衰√ B.热盛伤津 C.阴虚火旺 D.痰火内蕴 E.湿热熏蒸 此题考查舌诊中望舌苔,属于应用型考题。苔黑而干燥属于热证,苔黑而润滑多属寒证。内有寒邪,津液不化故舌多润滑。排除BCDE,故选A。 5.外感秽浊之气,热毒内盛可见( )(2004年第15题) A.白腻苔 B.黄腻苔 C.积粉苔√ D.灰黑干燥苔 E.黑苔而滑 此题考查舌苔的临床意义,属于识记型考题。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者,称为积粉萏,常见于瘟疫或内痈等病,系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而成。故选C。 6.下列下j淡门舌最无关的主证是( )(2003年第16题) A.气血亏虚 B.阳虚 C.亡阳 D.阴虚√ E.寒实 此题考查舌诊中的望舌色,属于识记型考题。淡白舌主虚证和寒证,阴虚则热,舌色应为红。

【精品】中医诊断学(绪论、望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中医诊断学(绪论、望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 (总分:10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2型题(总题数:29,分数:58.00) 1.虚里“其动欲绝而无死候的,多见于( )(2000年第21题) 【A】.宗气内虚 【B】.宗气外泄 【C】.孕妇产后 【D】.劳瘵 【E】.痰饮(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本题思路:此题考查望诊中望虚里动态,属于识记型考题。左乳下虚里动而应衣。是宗气外泄;按之弹手,洪大而搏,属危重证侯;虚里其动欲绝而无死候多为痰饮。故选【E】。

2.小儿出现高热,面部青紫,尤以鼻柱、两眉问及口唇四周为甚,往往属于( )(1998年第16题) 【A】.血热瘀滞 【B】.肾阴耗竭 【C】.气滞血瘀 【D】.动风先兆(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E】.湿热熏蒸 本题思路:此题考查小儿面部色诊,属于识记型考题。鼻柱、眉问青紫,为惊风先兆。 3.对病人面色的观察,首先应注鉴别( )(1998年第17题) 【A】.主色与客色 【B】.常色与病色 【C】.主色与病色 【D】.客色与病色

【E】.善色与恶色(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本题思路:此题考查面色望诊,属于识记型考题。对于病人的面色来说。都是病色,病色分为善色和恶色,故首先应该鉴别。 4.大便先干后溏,多属( )(1998年第25题) 【A】.脾气虚弱(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B】.肝郁乘脾 【C】.命门火衰 【D】.湿盛伤脾 【E】.食滞肠胃 本题思路:此题考查望诊中望二便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大便先干后溏属于脾气虚弱;时干时稀属于肝郁乘脾;命门火衰和湿盛伤脾,可见泻痢不止。食滞胃肠可见肠鸣矢气,泻下酸腐。故选【A】。 5.身热不扬的发热,是由于( )(1998年第26题)

中医诊断学闻诊习题

闻诊习题 一, A 型题 1. 听声音不包含 A 语言B呼吸C咳嗽 D 呕吐E耳鸣 2. 语声重浊多见于 A 肺寒B肺热C肺燥 D 表寒E表热 3. 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属于 A 谵语B.独语 C.郑声D.错语E 语謇 4. 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称 A 郑声B谵语C独语 D 错语E语言謇涩 5. 郑声的病机为 A 热扰心神,神明失主 B.脏气衰竭,心神散乱 C 瘀血内阻,心脉痹塞 D.心气不足,神失所养 E痰湿内阻,心脉痹塞 6. 自言自语,哺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属于 A 错语B.独语 C.谵语D.郑声E.狂言 7. 神志清楚,思维正常而吐字困难,或吐字不清,语言不流畅,属于 A. 狂语 B.错语 C.郑声 D.语謇 E.谵语 8. 精神错乱,狂躁妄言,语无伦次,骂詈不避亲疏,称 A 郑声B谵语C独语 D 狂言E呓语 9. 谵语的病机是

A.心气大伤 B.热扰心神 C.瘀阻心窍 D.风痰阻络 E.心气虚弱 10. 热扰心神多致 A 呓语B谵语C独语 D 错语E郑声 11. 表现为语言低微,气短不续,欲言不能复言的是 A.少气 B.夺气 C.气粗 D.短气 E.气微 12. 独语、错语的共同病因是 A. 风痰阻络 B.热扰心神 C.心气大伤 D.心气不足 E.痰火扰心 13. 语言謇涩,病因多属 A.热扰心神 B.痰火扰心 C.风痰阻络 D.心气不足 E.心阴大伤 14. 动则喘甚,呼吸短促,急促难续,息微声低,以深吸为快,证属 A. 痰热壅肺 B.痰湿阻肺 C.风寒袭肺 D.肺肾气虚 E.肺脾气虚 15. 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或痰湿壅肺,肺失宣肃,导致的音哑或失音,称为 A.子喑 B.金破不鸣 C.金实不鸣 D.少气 E.短气 16. 咳声轻清低微,证属 A.风寒束表 B.风热犯肺 C.肺气亏损 D.肺阴不足 E.燥邪犯肺 17. 咳声阵发连续不断,咳后有鸡鸣样回声者,属何疾病 A. 顿咳 B.白喉 C.肺痨 D.肺痿 E.肺痈 18. 咳声重浊,痰稀色白为 A.风寒 B.痰湿 C.燥热 D.脾虚 E.肺气虚 19. 热邪壅肺证,多属热邪犯肺,肺津被灼所致,表现为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模拟试卷3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望诊)模拟试卷3 (总分:5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2,分数:24.00) 1.神在全身皆有表现,却突出表现于 (分数:2.00) A.语言 B.动态 C.目光√ D.表情 解析:解析:神是机体生命活动及精神意识状态的综合体现,而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眼睛又被称为“心灵的窗户”,故神虽全身皆有表现,但却突出地反映于目光。 2.戴阳症的面色是 (分数:2.00) A.满面通红 B.颧部潮红 C.颧红如妆√ D.面青颊赤 解析:解析:戴阳证病人,由于阴不敛阳,以致虚阳浮越于上,而见颧红如妆。 3.形成面色黄的原因主要是 (分数:2.00) A.阴寒内盛 B.脾虚湿蕴√ C.心肺气虚 D.肾阴亏损 解析:解析:黄为脾虚湿蕴之象。脾失健运则水湿内停,气而不充,故面色发黄。 4.面色黄而虚浮,称为 (分数:2.00) A.萎黄 B.黄疸 C.阴黄 D.黄胖√ 解析:解析:脾失健运,水湿泛溢肌肤,故面黄虚浮。 5.“囟填”的形成,主要由于 (分数:2.00) A.肾气不足 B.气而不足 C.吐泻伤津 D.外感时邪√ 解析:解析:外感时邪,火毒上攻,致囟门高突而成。 6.热入营血。口唇可见 (分数:2.00) A.色泽红润 B.唇红绛而干√ C.唇色淡红 D.唇色鲜红 解析:解析:色红主热,邪热甚则色深红;热盛伤津,灼伤营阴,则唇绛而干。

7.舌体瘦薄,舌色淡白。说明 (分数:2.00) A.阴亏 B.伤津 C.气血两虚√ D.阳虚 解析:解析:气血两虚不能充盈于舌体所致。 8.目窠凹陷属于 (分数:2.00) A.水肿病 B.肝胆火炽 C.肾精耗竭 D.五脏精气衰竭√ 解析:解析: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五脏六腑精气衰竭,不能滋养于目,则目睛下陷窠内,病属难治。 9.小儿指纹紫红,多主 (分数:2.00) A.外感表证 B.里热实证√ C.痛证;惊风 D.血络郁闭 解析:解析:色红主热,鲜红多属外感表证,色紫红者,则提示邪热深入为内热。 10.阴囊肿大,皮泽透明的是 (分数:2.00) A.水疝√ B.寒疝 C.疝 D.狐疝 解析:解析:阴囊肿大,皮泽透明的,称“水疝“,是水湿停聚,下注阴囊所致。 11.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少神的临床表现的是 (分数:2.00) A.目光乏神,双目少动 B.少气懒言,食欲减退 C.精神萎靡,意识模糊√ D.动作迟缓,少气懒言 解析:解析:少神即神气不足,是精气不足、神气不旺的表现,介于得神与失神之间,临床表现为精神不振,嗜睡健忘;目光乏神,双目少动;面色恍白少华;肌肉松弛,倦怠乏力,动作迟缓;少气懒言,食欲减退等。而C选项精神萎靡,意识模糊属于精亏神衰而失神的表现,可见于久病虚衰或邪实神乱的重病患者,临床上可表现为精神萎靡,意识模糊;目暗睛迷,瞳神呆滞,或目翻上视;面色晦暗无华,表情淡漠;肌肉瘦削,大肉已脱,动作失灵;循衣摸床,撮空理线;呼吸异常,气息微弱。 12.面色青与面色白的共同主病是 (分数:2.00) A.疼痛 B.寒证√ C.失血 D.血瘀 解析:解析:(1)青色,主病是寒证、疼痛、血瘀、气滞、惊风。由于寒邪凝滞,或气滞血瘀,或疼痛剧烈,或筋脉拘急,或热盛动风,致脉络阻滞,血行不畅,故见青色。面色淡青或青黑者,多属阴寒内盛、痛剧,可见于骤起的气滞腹痛、寒滞肝脉等病证中。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为心阳不振、心血瘀

中医诊断学闻诊(综合试题三)

第二节闻诊 大纲要求 1.掌握闻诊的概念及其基本内容。 2.了解听声音诊病的原理及主要内容。 3.了解嗅病气诊病的原理及主要内容。 各类习题 一、选择题 (一)A1型题 1.失音是指() A.发音困难B.声音不清脆C.完全不能发音D.声音不响亮E.声音不圆润2."金实不鸣"的原因多为() A.邪气犯肺B.津枯肺损C.气虚无力D.虚火灼金E.悲忧伤肺 3.成年人的呼吸次数,正常值为() A.40次/分钟B.16─20次/分钟C.25次/分钟D.16次/分钟以下E.30次/分钟4.呼吸微弱,短而声低,称为() A.上气B.短气C.气微D.少气E.嗳气 5.阳虚久病,突发喷嚏连连,多为() A.阳气回复B.新感外邪C.阳气衰惫D.阳气亡失E.虚阳上越 6.神志不清,语言重复,声音低微,时断时续,称为() A.谵语B.郑声C.独语D.错语E.语謇 7.咳嗽声音重浊,吐痰质清色白,鼻塞不通,多为() A.外感风邪B.外感燥邪C.外感寒邪D.外感湿邪E.外感热邪 8.呕吐声音壮厉,吐物呈胶粘黄水,或酸或苦,多为() A.实热之证B.虚寒之证C.热扰神明D.食滞胃脘E.阴虚胃热 9.因情志抑郁不畅而发出长吁短叹声,称为() A.喷嚏B.嗳气C.太息D.呃逆E.短气 10.病室发出烂苹果气味,多为() A.病人脏腑败坏B.消渴病人C.水肿晚期病人D.失血病人E.重症肝病病人(二)A2型题 1.某病人呃逆三天。呃声连连,声高有力,且伴有嗳腐吞酸,口气酸臭,腹痛拒按,肠鸣、矢气频

2.某病人两天前感冒咳嗽,咳声不扬,吐痰黄稠,咽喉疼痛,呼吸气热。查体:面赤,舌红苔黄而干,脉数有力。其病症多属() A.风邪犯肺B.寒邪犯肺C.热邪犯肺D.燥邪犯肺E.湿邪犯肺 (三)B1型题 1.自言自语、喋喋不休、首尾不续、见人则止,称为()2.神志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称为() A.独语B.错语C.郑声D.谵语E.狂言 3.呼吸气急而短,不足以息,数而不连续,似喘而不抬肩,称为()4.呼吸急促而喘,喉中痰鸣似哨,称为() A.喘B.哮C.上气D.短气E.少气 (四)X型题 1.下列哪些脏腑的病变可引起咳嗽() A.肺B.心C.大肠D.肝E.肾 2.引起呃逆的原因有() A.饮食匆忙B.肝火犯胃C.惊恐气乱D.胃气衰败E.寒邪犯胃 3.实喘发作时的常见症状特征有() A.气粗声高息涌B.但以引长一吸为快C.惟以呼出为快D.仰首目突E.动则喘甚4.正常声音的表现特点为() A.发音自然B.音调和谐C.欢快和畅D.言语清楚E.言与意符 二、词语解释 1.语言謇涩 2.子喑 3.顿咳 4.太息 三、填空题 1.闻诊包括()两个方面。

(完整版)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与辩证,望诊观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发展史,重要医家医著寻,黄帝内经奠基础,伤寒杂病论六经。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书。最早病历是诊籍,诸病源候论病源。世医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脉出濒湖,张景岳编十问歌,脉诀汇辨六纲脉,诊家枢要元滑寿,宋代陈言创三因,卫气营血叶天士,三焦辨证吴鞠通。敖氏伤寒金镜录,最早舌诊专著书,彩图辨舌指南书,曹炳章著重要书。上篇诊法四诊总括 四诊望闻问切明神色形态舌诊称闻诊听声嗅气味问以言审切指凭四诊合参查全面整体症状辨病情第一章问诊问诊总括 问诊一般内容多主症现病既往何个人生活家族史重点景岳十问歌 一、问诊的方法 问诊首先抓主诉,重视主症了一般,问诊直接问病人,语言通俗又易懂,避免主观和片面,防止暗示性套问,危重病人要细心,果断迅速快诊断。 二、问诊的一般内容 (―)问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问姓名性别婚否和年龄民族职业和籍贯现住单位记录清(二)问主症和现病史主症主要自觉症现病发展经过情治疗效果和兼症辨证论治此为凭(三)问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既往病史诊可参家族患病查相传个人嗜欲和习惯亦有影响问周全 三、问现在症状 问诊现症是首件十问歌诀有贡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倶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女尤必问经期迟数闭崩皆可见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一)问寒热 (1)恶寒发热恶寒发热同时呈新病外感表证名寒重热轻属表寒伤风热轻而恶风表热热重恶寒轻 (2)但寒不热但寒不热里寒证久病肢冷内损阳新病畏寒腹冷痛寒邪直中在胃肠 (3)但热不寒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邪实热蒸腾热有定时名潮热阴虚湿温热阳明长期微热自觉热郁热气虚或阴虚 (4)寒热往来寒热往来无规律胸胁苦满病少阳疟疾寒热定时发先后交替寒热强 (二)问汗 汗为阳热蒸津缘寒热虚实问周全表虚伤风汗自出表实无汗感风寒自汗阳虚动尤甚盗汗阴虚潮热烦大汗不止绝汗居冷汗热汗亡阳阴病变转折出战汗冷汗阳气虚或惊壮热汗蒸里实热黄汗风湿热邪蒸头面汗出上焦热半身汗见中风瘫手足心汗阴虚证中焦湿热脾虚关下焦湿热蒸阴汗心脾心肾心胸汗 (三)问疼痛 (1)问疼痛的性质

最全中医诊断学歌诀

中医诊断学歌诀 绪论 一、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中医诊断学内容,望闻问切与辩证,望诊观察四方面,全身局部舌排物。闻诊切记两方面,听声音和嗅气味,问诊症状及病史,脉诊按诊属切诊。 二、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原理 诊病要知三原理,司外揣内表知里,见微知著局把体,以常达变标衡异。 三、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法则 诊断遵循三原则,整体观念要考虑,四诊合参免误诊,辨病辨证相结合。 四、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中医诊断发展史,重要医家医著寻,黄帝内经奠基础,伤寒杂病论六经。西晋王叔和脉经,最早脉学专著书。最早病历是诊籍,诸病源候论病源。世医得效方十怪,二十七脉出濒湖,张景岳编十问歌,脉诀汇辨六纲脉,诊家枢要元滑寿,宋代陈言创三因,卫气营血叶天士,三焦辨证吴鞠通。敖氏伤寒金镜录,最早舌诊专著书,彩图辨舌指南书,曹炳章著重要书。上篇诊法 四诊总括 四诊望闻问切明神色形态舌诊称 闻诊听声嗅气味问以言审切指凭 四诊合参查全面整体症状辨病情 第一章问诊 问诊总括 问诊一般内容多主症现病既往何 个人生活家族史重点景岳十问歌一、问诊的方法 问诊首先抓主诉,重视主症了一般,问诊直接问病人,语言通俗又易懂,避免主观和片面,防止暗示性套问,危重病人要细心,果断迅速快诊断。 二、问诊的一般内容 (―)问一般情况 一般情况问姓名性别婚否和年龄 民族职业和籍贯现住单位记录清(二)问主症和现病史 主症主要自觉症现病发展经过情 治疗效果和兼症辨证论治此为凭(三)问既往史、个人生活史、家族史既往病史诊可参家族患病查相传 个人嗜欲和习惯亦有影响问周全三、问现在症状 问诊现症是首件十问歌诀有贡献 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 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倶当辨 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 妇女尤必问经期迟数闭崩皆可见 再添片语告儿科天花麻疹全占验 1.问寒热 (1)恶寒发热 恶寒发热同时呈新病外感表证名寒重热轻属表寒伤风热轻而恶风表热热重恶寒轻 (2)但寒不热 但寒不热里寒证久病肢冷内损阳新病畏寒腹冷痛寒邪直中在胃肠(3)但热不寒 但热不寒里热证壮热邪实热蒸腾热有定时名潮热阴虚湿温热阳明长期微热自觉热郁热气虚或阴虚(4)寒热往来 寒热往来无规律胸胁苦满病少阳疟疾寒热定时发先后交替寒热强(二)问汗 汗为阳热蒸津缘寒热虚实问周全表虚伤风汗自出表实无汗感风寒自汗阳虚动尤甚盗汗阴虚潮热烦大汗不止绝汗居冷汗热汗亡阳阴病变转折出战汗冷汗阳气虚或惊壮热汗蒸里实热黄汗风湿热邪蒸头面汗出上焦热半身汗见中风瘫手足心汗阴虚证中焦湿热脾虚关下焦湿热蒸阴汗心脾心肾心胸汗(三)问疼痛 (1)问疼痛的性质 胀痛气滞刺痛瘀,重痛湿邪隐痛虚,灼痛火热冷痛寒,有形实邪绞痛寒,酸痛湿证腰膝肾,掣痛肝病窜气风,部位不同六经痛,胸痹真心痛多胸。虚证病久痛势轻,痛而喜按阵发松,实证痛短痛势剧,痛而拒按持续痛。(2)问疼痛的部位 1.头痛 头痛病在髄诸阳实痛暴急虚缓长风热面赤身恶热风寒怕风头项强气虚绵綿过劳甚血虚头晕面白苍前额阳明少阳侧巅顶厥阴后太阳头痛连齿少阴病牙为骨余病肾详2.胸痛 胸痛病证有多般胸痹憋闷痛引肩面青痛剧真心痛肺热热咳喘鼻煽潮热盗汗阴虚证痰湿胸闷喘多痰肺痈咳吐脓血臭气滯太息胀痛连刺痛血瘀有定处痞满不痛寒热兼3.问胁部 胁痛病犯肝胆经气胀火灼刺瘀成悬饮咳痛肋间满呕恶身黄湿热蒸往来寒热少阳证伤寒胸胁苦满疼4.胃脘痛 胃脘冷痛属于寒热痛口臭便结干血瘀刺痛胀气滯阴虚嘈杂五心烦5.腹痛 大腹总属脾胃乡小腹肠肾胞膀胱两胁少腹肝经过痛位不同知病方实证拒按痛急暴虚证喜按痛缓长得热痛减属寒痛痛而喜冷热为殃持续阵发胀吐闭肠闭肠结气不通全腹压痛反跳痛脏器穿孔或热毒6.背痛

《中医诊断学》望诊 - 副本

《中医诊断学》望诊 1.下列哪项不是得神的表现 [单选题] * A.目光精彩 B.神志清楚 C.颧赤如妆(正确答案) D.面色荣润 E.呼吸调匀 2.下列哪项不是失神的表现 [单选题] * A.目无精彩 B.形赢色败 C.呼吸微弱 D.神志昏迷 E.壮热面赤(正确答案) 3.狂病的病因是 [单选题] * A.痰火扰神(正确答案) B.痰蒙心神 C.肝火上炎 D.心胆气虚 E.阴虚火旺 4.以下哪项是痫病表现 [单选题] * A.精神痴呆,喃喃自语 B.突然昏倒,口吐涎沫(正确答案)

C.疯狂怒骂,打人毁物 D.精神不振,健忘嗜睡 E.烦躁不安,神昏谵语 5.假神最主要的病理机制是 [单选题] * A.气血不足,精津亏损 B.机体阴阳失调 C.脏腑虚衰,功能低下 D.阴盛于内,格阳于外 E.精气衰竭,虚阳外越(正确答案) 6.病人表情淡漠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其病机是 [单选题] * A.痰火扰神 B.心气亏损 C.肝风挟痰 D.痰蒙心神(正确答案) E.温病热人心包 7.下列哪项不是邪盛神乱的失神表现 [单选题] * A.高热神昏 B.循衣摸床 C.两手握固 D.呼吸气微(正确答案) E.撮空理线 8.望色十法中的“抟”是指 [单选题] * A.浅淡 B.疏离

C.壅滞(正确答案) D.暗浊 E.浮露 9.午后颧红属于 [单选题] * A.阳明实热 B.阴虚内热(正确答案) C.外感风热 D.气虚发热 E.真寒假热 10.小儿鼻柱、眉间及口唇四周青紫,属于 [单选题] * A.寒凝气滞 B.瘀血内阻 C.热盛动风(正确答案) D.疼痛剧烈 E.肝郁脾虚 11.以下哪项不是黑色所主病证 [单选题] * A.肾虚 B.水饮 C.瘀血 D.寒证 E.脾虚(正确答案) 12.面色黧黑,肌肤甲错的病机是 [单选题] * A.肾虚 B.水饮

《中医诊断学》课后习题

绪论 一、简答题 1、何谓中医诊断学? 2、试述中医诊断学的临床意义。 3、中医诊断学的基本原则有些? 4、四诊和诊病、辨证的关系怎样理解? 5、如何理解中医诊断学的整体察病: 6、如何理解中医诊断疾病时要强调四诊并重? 7、怎样理解病证合参的诊断原则? 8、明、清时期对于伤寒、温病的辨证有哪些成就? 第一章问诊 一、名词解释:壮热,潮热,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自汗,战汗,除中,里急后重,完谷不化,五更泻,滑泻失禁,肛门气坠,溏结不调,癃闭,余沥不尽。 二、简答题 1、写出正确的和错误的主诉各一个,错误主诉应指出错误所在? 2、背诵“十问歌”的内容。 3、何谓恶寒、畏寒?各有何意义? 4、阐述恶寒发热的机理。 5、怎样根据恶寒发热辨别外邪的性质? 6、但寒不热有几种类型?各有何意义? 7、简述壮热的表现及机制? 9、简述阴虚潮热的特点及意义。 10、气虚发热有何特点?其机制如何?

11、你如何理解“阳加于阴谓之汗”的意义? 12、怎样根据表证出汗情况辨别外邪的性质? 13、何谓绝汗?怎样区别亡阴之汗与亡阳之汗? 14、简述半身汗出的点及其临床意义。 15、简述十二类疼痛性质的名称、特点和意义。 16、怎样鉴别疼痛的虚实性质? 17、何谓头晕?怎样辨析头晕的临床意义? 18、何谓心悸?怎样鉴别惊悸和怔忡? 19、何谓耳鸣、耳聋、重听? 20、怎样鉴别耳鸣的虚实性质? 21、何谓目眩?怎样辨析目眩的临床意义? 22、何谓失眠?简述失眠的临床分类。 23、何谓嗜睡?怎样辨析嗜睡的意义? 24、口渴欲饮包括哪些类型?各有何意义? 25、食欲减退有何意义? 26、何谓厌食?怎样辨别厌食的临床意义? 27、简述消谷善饥、饥不欲食的含义和临床意义。 28、何谓便秘?导致便秘的原因有哪些? 29、简述泄泻的临床常见证型。 30、尿量增多或尿量减少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31、怎样根据痛经的特点辨别其性质? 32、黄带、赤白带各有何临床意义?

中医诊断学闻诊习题

闻诊习题 一,A型题 1.听声音不包含 A语言B呼吸C咳嗽D呕吐E耳鸣 2.语声重浊多见于 A肺寒B肺热C肺燥D表寒E表热 3.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属于 A谵语 B.独语 C.郑声 D.错语E语謇 4.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称 A郑声B谵语C独语D错语E语言謇涩 5.郑声的病机为 A热扰心神,神明失主 B.脏气衰竭,心神散乱 C瘀血内阻,心脉痹塞 D.心气不足,神失所养 E痰湿内阻,心脉痹塞 6.自言自语,哺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属于 A错语 B.独语 C.谵语 D.郑声 E.狂言 7.神志清楚,思维正常而吐字困难,或吐字不清,语言不流畅,属于 A.狂语 B.错语 C.郑声 D.语謇 E.谵语 8.精神错乱,狂躁妄言,语无伦次,骂詈不避亲疏,称 A郑声B谵语C独语D狂言E呓语 9.谵语的病机是

A.心气大伤 B.热扰心神 C.瘀阻心窍 D.风痰阻络 E.心气虚弱 10.热扰心神多致 A呓语B谵语C独语D错语E郑声 11.表现为语言低微,气短不续,欲言不能复言的是 A.少气 B.夺气 C.气粗 D.短气 E.气微 12.独语、错语的共同病因是 A.风痰阻络 B.热扰心神 C.心气大伤 D.心气不足 E.痰火扰心 13.语言謇涩,病因多属 A.热扰心神 B.痰火扰心 C.风痰阻络 D.心气不足 E.心阴大伤 14.动则喘甚,呼吸短促,急促难续,息微声低,以深吸为快,证属 A.痰热壅肺 B.痰湿阻肺 C.风寒袭肺 D.肺肾气虚 E.肺脾气虚 15.外感风寒或风热之邪,或痰湿壅肺,肺失宣肃,导致的音哑或失音,称为 A.子喑 B.金破不鸣 C.金实不鸣 D.少气 E.短气 16.咳声轻清低微,证属 A.风寒束表 B.风热犯肺 C.肺气亏损 D.肺阴不足 E.燥邪犯肺 17.咳声阵发连续不断,咳后有鸡鸣样回声者,属何疾病 A.顿咳 B.白喉 C.肺痨 D.肺痿 E.肺痈 18.咳声重浊,痰稀色白为 A.风寒 B.痰湿 C.燥热 D.脾虚 E.肺气虚 19.热邪壅肺证,多属热邪犯肺,肺津被灼所致,表现为

中医诊断学、中诊【重点】

中诊 第一节望诊 一、望神(选择、填空)(临床表现、病因病机) 1.得神:即神气充足的表现。 2.少神:即神气不足的表现。 3.失神:即神气衰败之象。 4.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 二、望色 主色:是个体一生基本不变的面色,也称正色或本色。我国正常人的面色为:黄红隐隐,明润含蓄。 客色:是指随生活环境以及劳作等因素而发生相应变化的面色。 2.病色(填空、选择、论述)P183 (五色主病:青主寒痛瘀惊风,黄主虚湿赤热戴,白脱血虚寒夺光,黑肾虚饮瘀寒痛) 青色:主惊风、寒证、痛证、淤血。赤色:主热证。黄色:主虚证、湿证。白色:主虚证、寒证、失血证。黑色:主肾虚、寒证、淤血和水饮。 四、望舌 正常舌像为淡红舌薄白苔,表现为:舌质柔软,活动自如,舌色淡红,荣润有神;舌苔薄白均匀,干湿适中。 舌体前1/5为舌尖部,候心肺;中2/5为舌中部,候脾胃;后2/5为舌根部,候肾;舌之两边候肝胆。 望舌色(简答题:舌色及主病)P189 淡红舌:健康或疾病初起,病较轻浅,尚未伤及脏腑气血;

淡白舌:主虚证、寒证或气血两虚证; 红绛舌:主热证,有虚实之分; 青紫舌:主血行瘀滞 望舌形(名词解释) 老舌:舌体纹理粗糙,形色坚敛者,多主实证。 嫩舌:舌质纹理细腻,形色浮胖娇嫩者,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胖大舌:舌体大于正常,伸舌满口,且舌肌呈迟缓状,主水肿、痰饮。瘦薄舌:舌体较正常瘦小而薄者,主阴血亏虚之证。 点刺舌:点指舌面上有大小不一的星点。刺是指芒刺,面上红色颗粒高起如刺,摸之棘手。(P190) (二)望舌苔 正常舌苔是由脾胃之气、津上蒸而成,是胃气充盛之象。 病理舌苔是由胃气挟邪气上蒸而成。 1.望苔色(简答题:试述各种苔色的主病及表现。)P191 白苔:主寒证、表证黄苔:主热证、里证灰黑苔:主寒极、热极2.望苔质 薄厚苔:薄苔主病初起在表,邪浅病轻,厚苔主病邪在里,病情较重。腻苔:苔质致密,颗粒细腻,如油腻覆盖舌面,刮之难去。 第二节闻诊 听声音(名词解释)P198 金实不鸣:新病喑哑失音,属实证,多见于外感风寒或风热,痰浊阻滞,以致肺气不宣而失音。

(精)中医诊断学——闻诊

中医诊断学——第四单元闻诊 细目一听声音 要点一声音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1.发声 (1)疾病状态下,语声高亢洪亮有力,声音连续者,多属阳证、实证、热证。 (2)语声低微细弱,懒言而沉静,声音断续者,多属阴证、虚证、寒证。 (3)语声重浊者,称为声重,多属外感风寒,或湿浊阻滞。 2.音哑、失音 新病音哑或失音者,属实证,多因外感风寒或风热袭肺,或痰湿壅肺所致,即所谓“金实不鸣”。 久病音哑或失音者,属虚证,多由阴虚火旺,肺肾精气内伤所致,即所谓“金破不鸣”。 妊娠后期出现音哑或失音者,称为妊娠失音,又称子喑。 3.鼻鼾 若昏睡不醒或神志昏迷的病人鼾声不绝者,多属高热神昏或中风入脏之危候。 4.呻吟 呻吟声高亢有力,多为实证、剧痛;久病而呻吟低微无力,多为虚证。 5.喷嚏 (1)若新病喷嚏,兼有恶寒发热,鼻流清涕,多因外感风寒。 (2)久病阳虚之人,突然出现喷嚏,多为阳气回复,病有好转的趋势。

6.呵欠:病者呵欠频频不止,多为体虚阴盛阳衰。 7.太息:情志不遂、肝气郁结。 要点二语言异常的表现及临床意义 1.谵语:神识不清,语无伦次,声高有力的症状。多属热扰心神之实证。 2.郑声:神识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的症状。多因久病脏气衰竭,心神散乱所致,属虚证。 3.独语:自言自语,喃喃不休,见人语止,首尾不续的症状。多因心气虚弱,神气不足,或气郁痰阻,蒙蔽心神所致,属阴证。常见于癫病、郁病。 4.错语:神志清楚而语言时有错乱,语后自知言错的症状。虚证多因心气虚弱,神气不足所致;实证多为痰湿、瘀血、气滞阻碍心窍所致。 5.狂言:精神错乱,语无伦次,狂叫骂詈的症状。多因情志不遂,气郁化火,痰火内扰神明。多属阳证、实证,常见于狂病、伤寒蓄血证。 6.言謇:神志清楚、思维正常而吐字困难,或吐字不清。多因风痰阻络,为中风之先兆或后遗症。 小结 谵 神志不清,声高有力热扰心神之实证 语 郑 神志不清,语声低弱心神散乱虚证 声 独 自言自语心气虚弱,气郁痰阻 语 错语言错乱,语后自知心气虚弱,痰湿、瘀血、气滞阻碍心

中医诊断学之四诊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0、甲骨文卜辞 1、公元前五世纪扁鹊“切脉、望色、听声、写形”《周礼》 2、公元前三世纪《黄帝内经》从理论上奠定了中医诊断学的基础 3、西汉淳如意创“诊籍” 4、东汉张仲景《伤寒论》创六经辨证,概念清楚,层次分明 5、东汉华佗《中藏经》论症、论脉、论脏腑寒热虚实,甚为精当中医诊断学发展简史 6、西晋王叔和《脉经》为我国最早的脉学专著 24脉 7、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源诊断的专著 8、元朝敖氏《伤寒金镜录》为论舌的第一部专著 9、明朝张景岳《景岳全书》 10、明朝李时珍《濒湖脉学》27脉李士材《诊家正眼》28脉 第二节中医诊断学的范围与原则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理:1、司外揣内 2、见微知著 3、以常达变 中医诊断的基本原则:1、整体审查 2、四诊合参 3、病证结合 中医诊断的主要内容:四诊、辩证、辩病、病例书写 第二章四诊 第一节全身望诊 一、望神 (一)望神的含意: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生命 狭义──人体的精神活动:精神 (二)望神的要点 ?目光(重点)、神情、气色 ?体态、言谈举止、应答反应 得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 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 面色:面色润泽 两目:活动灵敏、精彩内含、炯炯有神 言语呼吸:言语正常、呼吸气息平顺 形态:形体壮实、肌肉不削、形体活动正常 精神:精神充沛、神清、对外界反应合理 饮食:正常或稍减 临床: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轻预后好 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 面色:晦暗暴露 两目:活动迟钝、目无精采

言语呼吸:言语失常、呼吸气息低弱 形态:形体瘦弱、大肉已脱、强迫体位、反应迟钝、烦躁不安、循衣摸床、摄空理线 精神:神志不清,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反应失常 临床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虚) 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 面色:突然颧红如妆 两目: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言语呼吸:突然言语不休、声音转亮 精神: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 饮食:突然思食、索食 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阴不敛阳,虚阳外越 神乱:包括癫,狂,痫 癫病(文疯子):表现为淡漠寡言,闷闷不乐,精神痴呆,喃喃自语,或哭笑无常,多由痰气郁结,阻蔽神明所致,亦有神不守舍,心脾两虚者。 狂病(武疯子):多表现为疯狂怒骂,打人毁物,妄行不休,少卧不饥,甚则登高而歌,弃衣而走。多因肝郁化火,痰火上扰神明所致。 痫病:表现为突然昏倒,口吐涎沫,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多由肝风挟痰,上窜蒙蔽清窍,或属痰火扰心,引动肝风。 二、望面色 望色,又称色诊,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一般以望面部色泽为主 色与泽的关系:色与泽,又称“气色” 色属阴,主血,反映血液的盈亏 泽属阳,主气,反映脏腑精气和津液盛衰 (四)常色与病色 1、常色:健康人面部红黄隐隐,明润含蓄──有胃气,有神气 (1)主色──面色、肤色一生不变的色泽 2)客色──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 2、病色 (1)五色善恶顺逆 ?善色-五色光明润泽(青如翠羽,赤如鸡冠,黄如蟹腹,白如豕膏,黑如乌羽) 虽病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气至”,预后良好 ?恶色-枯槁、晦暗、暴露(青如草兹,赤如-血,黄如枳实,白如枯骨,黑如炲)气血匮乏,脏腑精神衰败,不能上荣于面,“气不至”,预后较差 (2) 五色主病 1、青色主寒证、痛证、肝病、瘀血和惊风 面色淡青或青黑-阴寒内盛,实寒证,痛症或久肝病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心阳虚衰 面色青灰,突发剧烈心痛-心阳暴脱 眉间、鼻柱、唇周青灰-小儿惊风 2、赤色主热证,亦可主戴阳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