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

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
修辞部分练习题参考答案

修辞练习题参考答案

思考与练习一P467

一什么是修辞

“修辞”有三个含义,一是说话和写作中积极调整语言的行为,即修辞活动;而是运用语言的方法、技巧和规律;三是指研究如何运用语言以提高表达效果的科学,即修辞学。这三个含义是从不同角度来理解修辞的。

二关于修辞的原则和要求

原则:

首先,说话、写文章是为了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语言运用的恰当不恰当,是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来看的。所以说,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修辞首先要看表达的思想内容。

其次,语言运用的恰不恰当还要看语境,即说话、写文章的环境。要求:

一要准确,二要生动,三要妥帖。

三、结合实例谈谈修辞与语境的关系

语境指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对话语有所影响的所有现实的和社会文化背景的情况。一般分为自然语境和社会语境。自然语境又分交际语境、现场语境和上下文语境等。在交际的过程中,语境因素会对语言的运用产生制约作用,因此修辞要适应语境。一般来说,分为四个方面:

第一:注意交际对象。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社会地位,他们因为年龄、

性别、身份、地位、爱好、文化程度等不同,交际时的语言运用就不同。例如,和老人说话跟和小孩说话就不同,如果你用和老人的语气方式和小孩说,那他就会听不懂或不愿听;再如孔乙己穷困潦倒,生活在社会底层,可他说话仍然满嘴斯文,不论和什么人说话都是之乎者也,因此招来大家耻笑。第二,注意场合。例如宣传计划生育的“经济搞上去,人口降下来”如果不看地方,写到火葬场,就会令人反感。第三注意上下文。上下句的语气要一致,角度要一致,前后要衔接。例如,《秋色赋》里“累累的果实把树枝都压弯了,有的树枝竟被压断了。”前后角度就不一致,就不如改为“果实累累,树枝都被压弯了,有的竟被压断了。”

四、修辞与语音、词汇、语法的关系

语音、词汇、语法是语言的三个构成要素,修辞不是语言的构成要素。修辞是从表达方式、表达效果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的运用问题,不研究语言本身的规律。语言本身规律的研究,那是语音学、词汇学和语法学的内容。它们研究的是语言表达“通不通”的为问题,即语言的规范。而修辞研究的是语言表达“好不好:的问题,即看表达方式怎么样,表达效果如何。首先,运用语言要注意语音的规范、和谐;用词要规范、准确、鲜明有力;句子要合乎语法,语气要得当。其次,修辞就要研究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如何让加工和调配。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为了增强语言的声音美,修辞就要研究叠音、拟声、声韵、平仄等语音调配问题。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为了使语意表达更恰当,修辞就要从选择、锤炼的角度去研究词语的运用,这

就势必涉及词语的声音、意义和色彩。语法和修辞也有关系,词语怎样组织成句,语序怎样安排,句子采取什么格式,语气如何,都会影响到语言的表达效果,像对偶、对比、排比、顶针、回环等都和句法有关。总之,修辞和词汇、语音、语法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语音、词汇、语法为修辞提供了条件,是修辞要调动、加工语言的材料,是修辞的手段和基础。对于语音、词汇、语法来说,它们只是语言的要素,运用语言的过程就是对它们的综合加工过程,也是它们语言艺术化的表现。

五、修辞与逻辑有什么关系

逻辑研究的是思维的形式和规律。从语言表达的内容上看符合不符合语言的规则,即反映和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正确不正确,这是逻辑要研究的内容。修辞是研究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语言是思维的表达者,要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就会涉及到语言表达形式和思维内容的关系问题,因此,修辞和逻辑有密切的关系。首先,修辞英以合乎逻辑为前提。其次,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为了修辞的需要,语言表达形式也可以突破逻辑上的某些限制。比如夸张、比拟等很多修辞方式就是这样形成的。不能机械的用逻辑的尺度去衡量。

六、有人说,修辞就是研究比喻、比拟等这些修辞格,你对此有何看法

这句话说的有点片面,其中有正确的方面,也有不全面、不确切的地方。修辞是为了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因此就需要就需要对语言材料进行调整或修饰,用什么词语,怎样造句,语气是否合适。关于

修辞的原则,陈望道指出:修辞应以适应题旨情景为第一义,这里的题旨指一篇文章或说话的思想内容;情景这里指交际双方所出浴的语言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因此,在这里,修辞应该以题旨为第一义,修辞不是旨在研究比喻、比拟等这些修辞格,而是在于通过这些手段来更准确更生动的表达说话人的意思。而那些比喻、比拟等这些修辞格只是服务于表达的手段和媒介。当然,这些修辞格能更好的表达说话者的意思,我们也是要对它们做一些研究,对修辞格研究了解的更透彻,运用的更熟练,这样也更能表达说话者的意思。因此修辞的目的不是来研究比喻、比拟等这些修辞格,而是以题旨为第一义。

思考与练习二P479

一、锤炼词语包括哪些内容?

词语包括形式和内容两方面, 所以主要从这两方面对词语进行锤炼。具体地说,对形式的锤炼主要指声音的协调,而对内容的锤炼包括词语意义的锤炼和词语色彩的调配。

二、怎样使词语艺术化?

词语的艺术化主要指重视锤炼词语,以凝练的笔墨表达丰富的内容。使词语艺术化最常见的是动词或形容词的巧用。

三、1983年的高考有一道语文题,评分标准定得比较严,多数考生得了零分。有的省市请求放宽标准,教育部回电:“评分从严,少数人得分属正常情况”,后又改为“少数人得分不属异常”。请你分析一下为什么这样改。

少数人得分本是一种异常现象,原句中却说“属正常现象”,在表达上造成了强烈的对比,与常理不符;改为“少数人得分不属异常”较为舒缓,委婉,留有余地,使人易于接受,在语意上也没有改变原意,表达效果更佳。

四、下面句子中有的词语运用得好,请你找出来并分析一下表达效果。

1、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两三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儿也青得逼你的眼。

一个“逼”字将雨中小草青翠的颜色表达得十分到位,传神。

2、黑的人便抢过灯笼,一把扯下纸罩,裹了馒头,塞与老栓;一手抓过洋钱,捏一捏,转身去了。

“抢,扯,裹,塞,抓,捏”一系列动词的运用,一个贪婪,凶残的刽子手的形象跃然纸上。

3、在那山径上,碧水边,姑娘们飘着彩色长裙,顶着竹篮水罐,走回开满波斯菊的家园。

“飘”既写了长裙的样子,又将姑娘们婀娜的身姿表现出来。

4、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绿肥红瘦”中一“肥”一“瘦”构成反义对比,表现了风雨过后海棠的状态,形象鲜明。

5、蜜蜂是渺小的,蜜蜂却又多么高尚啊!

“渺小”和“高尚”构成反义对比,突出表现出蜜蜂的高尚品格。

五、在下列句中的空白处填上恰当的词语,并说明为什么这么做。

1、溪涨清风(拂)面,月(落)繁星满天。

数只船(横)浦口,(一)声笛起山前。----《夏日六言》陆游“拂”字表现出风的轻柔,“横”字体现了夜晚的幽静闲适,极具诗情画意。“溪涨”与“月落”对应,“数只”与“一声”呼应,前后照应。

2、在那(万木葱茏)的盛夏,当多情的香江(迎来)满天的朝霞,古老的(神州)啊,你为何这般激动,(刻)满沧桑的脸上闪着晶莹的泪花。喜悦吧,母亲!欣慰吧,(妈妈)!漂泊的游子就要回家。“葱茏”表示草木青翠茂盛,盛夏季节正是草木繁盛的季节,而“万木竞秀”是描写春天景物的词语与句中的“盛夏”季节不符;“迎来”新一天的“朝霞”,“送走”的是“夕阳”;“神州”与“共和国”比起来要“古老”的多;“沧桑”是“刻”下的,而不是“印”上去的;“母亲”与“妈妈”不仅前后对应,上下句音节和谐一致,而且“妈妈”更符合整句的语体色彩。

3、这是我的意志,宇宙的意志。(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雷电颂》郭沫若

与“风,泪,电”三种自然现象的特征相配,分别选择“鼓动,咆哮,闪耀”。

六、根据修辞的需要,改正下列句子中的用词不当。

1、各位老师和学生出入校门要出示工作证和学生证。

工作证和学生证不能同时出示,要把“和”改为“或”。

2、(大毒枭)因遭拦截迫降,在埃民庄园里爆炸。虽说窃机逃窜未成,但这个大毒枭此举还是令人叹为观止。

“叹为观止”是褒义的用来形容毒枭的所作所为是不合适的,改为“震惊”。

3、抽签结果表明,丹麦选手弗罗斯特有可能在决赛中同印尼选手苏吉尼托相遇,以争夺冠亚军。

进入决赛必然是争夺冠军,而不是争夺亚军。

4、上海、深圳两个城市在历年来的薪酬水平排名中,老大位置轮流坐,从未迭出三甲,在毕业生起薪给付上仍旧独占鳌头。

“独占鳌头”一般用于正式的书面语,用在句中与整个句子的语体风格不符,改为“遥遥领先”较好。

七、汉语的声音美体现在哪几个方面?举例说明。

1、音节匀整:汉语音节构造整齐,界限分明,有声调同样的意思的词既有单音节又有双音节的。可以调配音节使之整齐匀称产生一种整齐和谐的美。例如汉语中最基本的节奏单位双音节词语的运用就会产生一种节奏感,和谐美。

2、韵脚和谐,增加声音美易于诵读记忆。

3、声韵叠用,双声词、叠韵词、叠音词的运用铿锵和谐,有声韵美。

4、平仄相间。平仄有规律的调配运用形成了诗歌音调的抑扬起伏。

5、摹声自然。拟声词的运用使人感受到事物的真实性,增强语言

的生动性和形象感。

八、下面的句子在声音配合上有些什么特点?

1、东有东山,西有西山,北有卧虎,南有灯笼,太原正好坐落在一个肥沃的盆地。

前四句,音节匀整。

2、苏州园林,……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

连续四个“讲究”构成排比句,结构齐整,韵律匀称。

3、“小弟弟,好玩儿呢,洋铜鼓,洋喇叭,买一个去。”故意作一种引诱的声调。接着是---冬,冬,冬---叭叭叭

当,当,当---“洋瓷面盆刮刮叫,四角一只真公道。乡亲,带一只去吧”

主要使用拟声词,形象生动,使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

4、春雨沙沙,春雨沙沙,细如牛毛,飘飘洒洒。

飘在果园,点红桃花,洒在树梢,染绿柳芽。

落在田地,滋润庄稼,降在池塘,唤醒青蛙。

作为一首儿歌,声韵叠用,韵脚和谐。

5、应怜屐齿印苍苔,

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

一枝红杏出墙来。

音节匀整,韵脚和谐,平仄相间增加了整首诗的声音美,易于朗诵

和记忆。

九、汉语的人名、地名多是双音节词语。例如,称呼人为“老王、小张”复姓的却不加“老”或“小”;单字名的一定要带上姓,“王刚、张强”。地名也是这样,“赵县”、“通县”要带上“县”,“正定”就不用带;“中国”、“美国”要带上“国”,“日本”也不用带。请你从音节节奏的角度给以分析说明。

双音节词语是现代汉语最基本的节奏单位,人们说话时喜欢使用双音节词语,以产生一种和谐美。人们乐意使用,上面例子中,无论人名还是地名,在使用时以双音节的方式念出,以求得一种节奏感。十、报纸上一篇文章的题目叫“梨花开花访梨乡”,冰心曾批评说“念起来很不好听。”请你从声音的配合上分析一下为什么不好听。

平仄有规律的调配运用形成了音调的抑扬起伏。而“梨花开花访梨乡”中,除了“访”字是仄声外,其余都是平声,不注意平仄的配合使用,音调上自然会“很不好听”。

思考与练习三P487

一、举例说明句子与表达具有怎样的关系。

语言的表达单位是句子,说写者的思想感情必须通过句子才能表达出来。句子都有一定的结构,包括结构单位和结构方式,结构单位有长有短,结构方式多种多样,表达效果也会各有不同。此外,句子还有一定的语气,说话还有一定的角度,这些与语言的表达都有关系。例如:①山呼海唱。②山在欢呼,海在歌唱。③巍巍群山在欢呼,滔滔大海在歌唱。

例①句子简短紧凑,表达效果简洁明快。

例②分成两个小句来说,语气就比较舒缓,具有抒情意味。

例③又增加了修饰语“巍巍”和“滔滔”,不仅形象性更加突出,而且上下句构成对偶,就增加了一种节奏和谐的音乐美感。

二、把下面的长句改成短句。

自然环境诸要素在受到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噪声、废气等污染达到一定程度,可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时,这种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自然环境诸要素,受到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产生的污染,包括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病原体、噪声、废气等污染,到一定程度时,可能危害人体健康,影响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现象称为环境污染。

三、下面一段话多是短句,请分析一下它的修辞效果。

我深愧浅陋而且粗疏,脸上一热,同时脑子里也制出了决不再问的定章。于是看小旦唱,看花旦唱,看老生唱,看不知什么角色唱,看一班人乱打,看两三个人互打,从九点多到十点,从十点到十一点,从十一点到十一点半,从十一点半到十二点,----然而叫天竟没有来。一系列短句的使用,不仅结构相似,简短紧凑,形式整齐匀整,而且在表现出作者等待的焦急心情,效果鲜明。

四、比较下列各组句子,分析一下改句的修辞效果。

1、原句:新媳妇哭了一天一夜,也不梳头,也不洗脸,也不吃饭,谁叫也不起来,父子两个没了办法。

改句:新媳妇哭了一天一夜,头也不梳,脸也不洗,饭也不吃,谁叫也不起来,父子两个没了办法。

原句中的“梳头,洗脸,吃饭”是动宾式的,改后将宾语提前。突出表现出新媳妇哭闹得很凶。

2、原句:任何公民,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才受逮捕。

改句:任何公民,非经人民检察院批准或者决定并由公安机关执行,不受逮捕。

由原句中的肯定句型,变为否定句。句意没有改变,但是表达效果上更加精确严密,适合于法律条文类的政论式文体。

3、原句:二诸葛老婆追出门来,二诸葛把她挡了回去,她还骂个不休。

改句:二诸葛老婆追出门来,被二诸葛挡了回去,还骂个不休。

改变后的被动句使前后叙述角度一致,语意连贯。

4、原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日子过了,就一去不复返了。

改句: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最后一句,由肯定句变为疑问句。主要是为了突出强调“时间”一去不复返,比肯定句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5、原句:我轻轻的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

天的云彩。

改句: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第一句的修辞词提前不仅强调了修饰语,还与下面的句子产生差别,避免句式的雷同。

6、原句:春天像花枝招展的小姑娘。

改句: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

修饰语后置,突出表现出春暖花开,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同时由长句改为短句表达效果简洁自然,活泼有力,适宜描写。

思考与练习四P498

一、什么是比喻?比喻有什么类型?

用某一事物来说明或描绘与本质不同而又有相似之处的另一事物,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打比方”,这种辞格叫比喻。比喻有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种基本类型。

二、什么是比拟?比拟有几种类型?

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成物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比拟。比拟分拟人和拟物两类。

三、比喻和比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举例说明。

比拟和比喻的相同点都是两件事物相比,比喻重点在“喻”,即寻找不同性质、类别的两事物之间相似点而喻;比拟的重点在“拟”,要点在于人格化或物性化上。比喻是以乙事物喻甲事物;比拟是将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比喻中甲、乙两事物一主一从,仍是两个事物;

比拟中甲、乙两事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

四、运用比喻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第一要贴切,必须对本体和喻体的共同点作认真的概括,确保二者之间有相似点。

第二要注意感情色彩。选用什么事物打比方往往表现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要通俗形象。打比方要选用人们熟知的事物来说明人们不了解得事物,用具体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事物,用浅显的事物来说明深奥的事理。

第四力求创新。比喻贵在新颖,发人所未发,尽量不要重复别人已经用过的比喻。

五、什么是借代?借代和借喻有什么区别?举例说明。

不直说某人或某事的名称,借同它密切相关的名称去代替,这种辞格叫借代,也叫“换名”。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在于借喻是借乙物来描述、说明甲物,着重在比方;借代则是用乙物直接代替甲物,着重在借代。借喻构成的基础是相似性,即要求本体和喻体有相似之处;借代构成的基础是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密切关系。借喻可以变换成明喻或暗喻;借代仅仅是代替,不能变换成明喻或暗喻。如“我们要爱护这些祖国的花朵”中“祖国的花朵”是借喻,“那边来了一队红领巾”中“红领巾”是借代。

六、什么是拈连?拈连有几种类型?

利用上下文的联系,把用于甲事物的词语巧妙地用于乙事物,这种

辞格叫做“拈连”。拈连分为语义拈连,谐音拈连,还有一种“顾名思义”的拈连,不光同音,语义也关联,并且还同形。

七、什么是移就?移就和比拟有什么联系与区别?举例说明。

把描写甲事物性质状态的词来修饰和描写乙事物,这种辞格叫移就。移就有的是把表达人的思想感情的词语移用到乙事物上,这跟比拟辞格有相似之处。区别在于移就就是寓情于物,物仍然是物,只是把人的思想观念移用到其他事物上,并不要求这个事物人格化;拟人是将物拟人,人与物彼此交融,浑然一体。移就通常搭配的词语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而拟人多是陈述和被陈述的关系。

八、分析下列各句中的比喻,说明它们各是哪种类型。

1、战士的勇敢成就了她心中永远抹不去的丰碑。暗喻

2、希望犹如肥皂泡,一会儿又迸裂了几个。明喻

3、一缕彩霞飘过山顶,落日撒下一河碎银。借喻

4、这个鬼地方,一阴天,我心里就堵上了个大疙瘩。借喻

5、这是梅花,有红梅、白梅、绿梅、还有朱砂梅,一树一树的,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暗喻

6、于是夜晚的松花江,像一条嵌花的闪光的银链,静静地垂挂在这一片浩瀚的沙滩裸露的胸前。明喻

九、对下面两句进行比较,说明借代和借喻的区别。

1、《请注意“孔方兄”在向孩子们招手》这篇报道所反映的问题,这值得大家关注。

2、现代医学器官移植有了很大发展,给人体换“零件”在过去简

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

借代与借喻的区别在于借喻是借乙物来描述、说明甲物,着重在比方;借代则是用乙物直接代替甲物,着重在借代。借喻构成的基础是相似性,即要求本体和喻体有相似之处;借代构成的基础是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密切关系。借喻可以变换成明喻或暗喻;借代仅仅是代替,不能变换成明喻或暗喻。如例1中的“孔方兄”就是借代“钱”由于过去铜钱的形状特点代替货币;例2中用“零件”借喻人的身体器官。

十、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格?请分析说明。

1、有一天,学生们决定批斗“牛鬼蛇神”。借代

2、她关上门,迅速将那封信的落款看了一眼,“连军”两个字倔强地钻进了她的心里。拟人

3、我无法再继续写下去,所有的英文字母全在我脑子里跳疯狂地舞蹈。拟人

4、母亲月白色的绸衫和蓝色的长裙从那一夜起,便永远飘扬在父亲的眼睛里。拈连

5、万星河里挑浪花,江上鱼船穿梭忙,哥撒网来妹摇桨,一网一网兜春光。拈连

6、反攻开始了,仇恨的炮弹倾泻到敌人的阵地上。移就

十一、举例说明比喻辞格和词的比喻义的区别。

比喻是一种修辞方法,本体和喻体的组合是临时的,这与词的比喻义不同,词的比喻义市凝固在词里的固定意义。例如在“黄河流域是

我国古代文化的摇篮”中,“摇篮”表示幼年或少年时代的生活环境或文化、活动的发源地,这个义项已经固定在词里,因此不是比喻。有些词中的语素含有比喻义。例如“领导干部应该从‘文山’、‘会海’中解脱出来”,“文山”、“会海”都是含有比喻语素的词,不能看作比喻。

十二、指出下列句子中哪里用了拈连辞格,并说明理由。

1、而今确实要登泰山了,偏偏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

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

“落”字是拈连词,“落在地上”是常规用法,用的是本义。而“落在心里”是变通活用。变通后涉及的事物较抽象。

2、咚咚咚,咚咚咚……重槌把大鼓敲得震天响,敲得人们心花怒

放。

“敲”是拈连词,前项是“敲得震天响”后项是“敲得心花怒放”。

“重槌”在“敲”的引导下从“敲得震天响”移接到“敲得心花怒放”,是词语的拈连活用。

思考与练习五P508

一、直接夸张和间接夸张有什么不同?

直接夸张是指不借助其它修辞方式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述;间接夸张是指借用比喻、比拟等修辞方式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述。

直接夸张,桌面就像《儒林外史》里范进给胡屠户打了耳光的脸,刮得下斤把猪油。

间接夸张,莫夸财主家豪富,财主心肠比蛇毒,塘边洗手鱼也死,路过青山树也枯。

二、什么是仿词,相类仿词与相反仿词有什么不同?

仿词就是根据表达需要,更换词语中的某个成分,临时仿造出新的词语。

相类仿词,是临时仿造的词语和原有词语的某个成分在意义上类似或有某种关系;相反仿词,是临时仿造的词语和原有词语的某个成分在意义上相反或相对。

相类仿词,科盲,文盲;相反仿词,乐趣,苦趣。

三、下面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格?

1、婉曲

2、夸张

3、反语

4、双关

5、双关

6、仿词

7、反语

8、婉曲

9、反语10、婉曲

四、婉曲和双关有什么区别?

双关是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使语句同时兼顾内里和表面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

婉曲是不直接说明本意,而是采用同义语句或不同角度婉转曲折的表达出来。

五、婉曲和反语有什么区别?

婉曲一般利用同义语句来表达本意,而反语是用与字面意相反的意义来表达本意。

六、运用反语应区别对象。

1、以正当反,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菜场去收集一些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他们难得的佳肴。

2、以反当正,小陶气愤地说:“这些死人!只管看着干什么,还不把你们的雨衣扔过来。”运用反语通常以消极的词语表达积极的感情;以积极的词语表达消极的感情。

七、有人说“夸张就是脱离实际”,你同意这种说法么?

夸张是在客观现实的基础上,利用词语的条件,对事物的数量或性质做言过其实的渲染,或把不可能的说成可能的,从而引起人们强烈的同感,使人们更加清楚的看到事物的本质,突出人们的爱憎。但运用夸张要以事实为基础,不能脱离实际。

八、如何看待仿词与新生词的关系?

仿词是修辞学上的新词,它的出现是为了增强表达效果而临时创造,其能否取得词的地位还需要语言实践的检验。而新词是词汇学上的词,它的出现是因为表达新出现的现实现象的需要,它不是临时仿造的。

思考与练习六P518

一、对偶与排比有什么不同?

对偶是上下两句,而排比是三句以上;在语言结构的整齐性方面,排比的要求也不如对偶严格。

二、对偶从意义上大致分为多少种?

1、正对上下两句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表达相同事理,意义上相似,相互补充衬托。如,瑞雪片片兆丰年,腊梅点点报新春。

2、反对上下两句表达相反或相对的内容,相互对照比较,借以揭示事物的本质。

如,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

3、串对,上下两句的内容表达了事物顺承发展的过程,或有因果、条件、假设等关联。如,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三、排比的什么修辞作用。

排比的作用在于强调文意重心,增强语言气势,周密的阐发复杂的事理,表达强烈的感情。

四、排比和层递有什么不同?

层递着眼于内容层次上具有等次性,构成层递的几个语句在内容上必须是递升或递降;排比主要着眼于内容上的平列性,构成排比的内容是一个问题的几个方面,或相关的几个问题。层递在结构上不强调相同或相似,往往不用相同的词语;排比在结构上必须相同或相似,往往有相同的词语。

五、回环和顶真有什么不同?

顶真是是反映事物间的顺接或联结关系的,这从一个事物到另一个事物顺连而下;回环是巧妙的利用相同的词语或语句,形成回还往复的语言形式,语义从甲事物到乙事物,再从乙事物到甲事物。

六、按正对、反对、串对配句

1、靠矿吃矿

2、悲观者从美满中看到失望

3、绿水变新颜

七、指出修辞方式

1、正对

2、排比

3、层递

4、排比

5、回环

6、顶真

7、层递

8、回环

9、串对10、反对

11、回环12、层递13、排比

八、写作文略

思考与练习七P526

一、什么是对比、映衬,两者的区别。

对比是把两种相反、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并举出来,相互比较。

映衬是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突出主体事物的一种修辞方式。

映衬的双方有主次之分,不论正衬、反衬、陪衬事物都是为主体事物服务的,都是为了突出主体事物。而对比重在表明对立关系,对比的双方是平行并列的,一般没有主次之分。

二、什么是设问、反问,两者的区别。

在阐明观点之前有意先提出问题,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和思索,设问是无疑而问,一般自问自答,也有的问而不答。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以加重语气,引起人们的思考,答寓问中。

两者都是无疑而问,但二者有明显的区别,设问不表示肯定什么或否定什么;反问明确地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内容。设问主要是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反问则主要是加强语气,用确定的语气表明作者的思想。

三、什么是反复,与重复的区别。

反复是为了突出某个意思,强调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些词语和句子。

如,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进!

运用反复的手法,能突出思想,强调感情,增强节奏感。重复是一种语病,使语句罗嗦,是语言的累赘。运用反复是为了突出要表达的内容,充分地抒发感情。如果没有充实的内容和强烈的感情,只一味地采用反复的形式,那只能使表达罗嗦、累赘。

四、通过下列句子,分析对比和映衬的修辞作用

1、把班长和那些死在战场上和酷刑中的人相比,体现了班长的岗位虽然平凡,但他和那些死在战场和酷刑的人一样,都具有为了革命无私奉献的精神,一样的伟大。

2、以天气的好,衬托人的心情的好。

五、就你熟悉的作品举出三个警策句来

老舍《论才子》才华是刀刃,辛苦劳动是磨刀石。

雪莱《西风颂》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鲁迅《“题未定”草(九)》石在,火种是不会绝的。

六、下列诗文用了什么修辞格。

1、反问

2、正衬

3、警策

4、反衬

5、两体对比

6、一体两面对比

7、两体对比

8、两体对比

9、设问10、反复11、正衬12、一体两面对比13、一体两面对比14、设问15、正衬

思考与练习八P529

一、辞格的综合运用有哪些类型?

辞格的连用、兼用和套用。例见课文

二、分析下面几段话的辞格综合运用情况。

1、拟人、比喻、排比

2、拟人、回环、排比

3、比喻、移就、拟物

4、拟人、排比

5、警策、拟人、对比

6、设问、夸张、排比

思考和练习九P536

一、什么是语体,分为几种类型?

语体是是人们在进行各种特定交际任务过程中所形成的语言风格类型。

语体首先分为书面语体和口语语体。书面语体又包括公文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和文艺语体

二、口语语体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口语语体是语言的自然表现形态,真实、活泼、富于变化。

在用词上,大量使用生动活泼、通俗易懂的口语词,也常使用表现语气口吻的语气词和感叹词以及方言土语和俚语词

在句法上,口语语体一般比较简短,独词句和省略句比较多,很少有结构复杂的长句,语序也灵活多变。

在修辞格上,常使用比拟、夸张、比关等。

三、公文语体、政论语体、科技语体、文艺语体在语言运用上各有哪些特征?

公文语体,是用来解决各种问题的,它有明确的目标和确定的对象,因此,明确、简要、平实、程序化是其要特征。

政论语体,它的主要功能是阐明道理,因此在表现形式上常常以分析论证为主。严密的逻辑性和鼓动性是其主要特征。

科技语体,它的主要特征是精确性和严密性。

文艺语体,语言的形象性、情感性和艺术化是其主要特征。

四、文艺语体分为哪几种类型?

可分散文体,包括散文、小说、报告文学、随笔等;韵文体,包括诗歌、词曲等;戏剧体,包括话剧、歌剧、京剧和地方戏等。

五、下面几段是什么语体?

1、口语语体,其主在特点语句简短,用词通俗易懂。

2、科技语体,措词精确、严密。

3、4、是文艺语体,形象性、情感性、艺术化是其主要特征

5、政论语体,逻辑严密、富于鼓动性。

小学生修辞手法练习题+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 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 (一) 1、 桂林的山真 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 )( ) 2、每条岭都是那么 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 ) 3、漓江的水真静啊 ,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 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 ) 4、危楼高百尺,手 可摘星辰。( ) 5、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 ) 6、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 ) (二) 1、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 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 2、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 3、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 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 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 4、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 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 5、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 ) 6、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7、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 ) 8、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 ) 9、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 ) 10、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 ) 11、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 ) 12、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 13、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修辞手法(答案版).doc

小皆修辞手彼 一、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 生动有力. 1、掌握并学会运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对引用、对比、借代、反语也应有所了解. 2、能简要分析修辞方法在具体语言环境里的表达效果的作用. 二、应掌握的几种修辞方法(重点:比喻拟人夸张排比设问反问)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对偶的种类有三种;正对、反对、串对、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正对)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慧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练习巩固:

【精品】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题含答案

【精品】中考语文修辞手法及运用练习题含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修辞手法及运用 1.下列语句,运用比喻修辞方法的一句是() A. 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 B.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C. 那时的我,真好像死了父亲似的那么悲伤。 D. 蔡老师还写了一封信劝慰我,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 【答案】 D 【解析】【分析】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比喻句的基本结构分为三部分: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词(表示比喻关系的词语)和喻体。本体、喻体有相似点,但不是同一类事物。A、B、C句不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没有喻体。D都是比喻。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比喻修辞手法的掌握。要注意本体和喻体特点的一致性。要求学生能判断,会应用。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年轻的我们渴望生活,渴望创造,渴望摆脱束fù。然而青春的岁月不会一番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tuó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理想的彼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轻的我们相信只要拥有一幅轻灵的翅膀,就能在无际的天空中自由飞翔。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fùtuó 束________开________ (2)画线的句子各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加以改正。 (3)在横线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前文构成一组排比句。 然而青春的岁月不会一番风顺,或许青春的道路常遇荆棘,但我们有足够的信心开tuó自己的人生之路;或许青春的航船历经风浪,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驶向理想的彼岸;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缚;拓 (2)番——帆;幅——副。 (3)或许青春的天空时有阴霾;但我们有足够的勇气追求自己的一片蓝天 【解析】【分析】(1)“缚”易写成同音字,形近字等。 (2)“帆,副”均同音字误写。 (3)注意例句的句式,其句式为“或许青春的……,但我们有足够的……”,前一个省略号内写出可能遇到的困境,第二个省略号内写我们的自信与勇气等会带来的结果。 故答案为:⑴缚;拓; ⑵番——帆;幅——副。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常用修辞手法大全 1、比喻 依据联想和想象,抓住本质不同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来描写所要表现的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叫比喻。在文学作品中,比喻可以形传神;在政论文中,可使道理浅显易明。比喻是一种运用最为广泛的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1)荷叶挨挨挤挤的,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荷花》 (2)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丈多高的白色长城。《观潮》 (3)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静夜思》 2、比拟 把物当作人或把人当作物,把此物当作彼物来说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比拟可以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比拟可以寓情于物,借物抒情。 (1)从那时起,蒲公英成了我们最喜爱的一种花。它和我们一起睡觉,和我们一起起床。《金色的草地》 (2)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桥》 (3)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婀娜的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自然。有两三枝特别长的,垂在水面上,画着粼粼的波纹。当水鸟站在它的腰上唱歌时,流水也唱和着,发出悦耳的声音。《小桥流水人家》 (4)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5)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3、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本来的名称,而借用和该人或该事物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的名称去代替的一种修辞方法。借代可使语言形象鲜明,变化说法,避免语言直白,还可使语言简练、含蓄。 (1)一群泪痕满面的红领巾,相互扶着肩,踮着脚望着,望着…… 《十里长街送总理》 (2)我正看得入神,西边又飞起一只大蝴蝶,橘红色的身子布满墨绿色的斑纹,呼扇着翅膀缓缓上升。《放风筝》 (3)他开始教化“星期五”。“星期五”很快成为他的好帮手。《鲁滨孙飘流记》4、夸张 用远远超过客观现实的说法来渲染强调事物的某一特点的修辞方法。夸张既可以对事物夸大升级,也可对事物缩小降级。夸张可以渲染气氛,突出事物的特征,增强语势,加强幽默感。 (1)那当然,“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可爱的草塘》 (2)假如没有这泉,济南定会丢失一半的美。《趵突泉》 (3)女人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古井》(4)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 (5)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 (6)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把前一事物"出来"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拈连

修辞手法练习题(附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 一、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比喻 )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夸张 ) 3.不劳动,连棵花也不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反问 ) 4.月季花像一张张笑得合不拢嘴的小脸,朝人们点头致意。( 拟人 ) 5.海底的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 拟人 ) 6.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半紫半黄。( 排比) 7.桃花潭水深干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比喻 ) 8.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比喻) 9.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设问 ) 10.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呀:青松作衫,白桦为裙,还穿着绣花鞋。( 拟人 ) 11.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比喻 ) 12.武松想:人难道还怕老虎吗? ( 反问 ) 13.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夸张 ) 14.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拟人 ) 15.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 拟人 ) 16.春雨像牛毛,像花针。( 比喻 ) 17.地窖里一向干燥得很,水究竟从哪里来的?原来是刺猬撒的尿。( 设问 ) 18.人与山的关系日益密切,怎能不使我们感到亲切、舒服呢?反问)19.这巴掌大的地方,怎么容得下几个班的同学活动呢?(反问) 20.他一生下来就是黑面孔,这怎么能怪他呢?(反问) 21.丽莎既聪明又漂亮,红红的脸好像春天开的玫瑰花儿。(比喻) 22.树上的小鸟们唱着一支支动听的歌。( 拟人 ) 23.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比喻 ) 24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拟人 ) 25.富于色彩的连绵不断的山峦,像孔雀开屏,艳丽迷人。(比喻) 26班主任课真忙,整天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夸张)27.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排比、拟人、比喻) 28.冈山的毛竹多,有的修长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了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排比、比喻)29.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唱歌,都在演奏。(拟人)30.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排比、比喻) 31.我的爷爷走起路来,地皮都踏得忽闪忽闪的。(夸张) 32.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 33.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设问) 34.桂子开花十里香。(夸张) 35.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比喻) 86.人误地一时,地误人一年。(对偶) 37.百灵鸟在果园里欢乐地歌唱。(拟人) 38.桂林的山真秀啊,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色彩明丽,倒映水中。(比喻排比) 39.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拟人) 40.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排比) 4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42.海底有声音吗?海底有各种动物发出的细微的声音。(设问) 43.生我养我的故乡,我怎么能忘怀呢?(反问) 44.四海皆春春不老,九州同乐乐无穷。(对偶或者对仗) 45.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比喻) 46.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 47.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拟人) 48.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拟人) 49.芦苇,一片片,一蔟蔟,远看犹如一朵朵绿色的轻云在地平线上飘拂着,给乡村平添了一道风景。(比喻) 50.工人叔叔吼一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夸张) 51.是什么?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志气。(设问) 52.您说这比山还高比海海深的情谊,我们怎么能忘记?(反问) 53.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比喻) 54.当春风刚刚吹谢雪花,故乡的芦苇就迫不及待地从泥土里探出尖尖的靛青色的脑袋。(拟人) 55.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对偶) 56.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拟人) 5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夸张) 58.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对偶比喻) 59.姑娘一闪身向外跑,屋子里连扫帚也在欢笑。(拟人) 60.水帘落下来,犹如片片锦鳞,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比喻) 61.太阳冲破了云霞,跳出了海面。(拟人) 62.那些像棉花球似的云,叫积云。(比喻)

比喻一种常用修辞手法

比喻句大全 比喻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比喻句,就是打比方,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 一、表示比较 1.江上的轮船像一叶叶扁舟。(《南京长江大桥》)句中的“轮船”和“扁舟”是同一类事物,通过比较,突出长江水的浩大。 2.奶奶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高大,这样美丽。(《卖火柴的小女孩》)句中以前的奶奶和现在的奶奶形象,是同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的比较。 3.他还是像过去一样喜欢打乒乓球。这句中的“像”表示相同,故不是比喻句。 二、表示举例 1.“你骗谁,像你这样的大官会没有钱?”(《“你们想错了”》)句中用“像”字引出方志敏作为例子,说明凡是当官的就一定有钱。 2.“像您这样的高个儿干不了这重活儿……”(《挑山工》)句中用“像”字引出“我”作为例子,说明凡是“高个儿”都当不了挑山工。 3.“老师就像我们的妈妈一样”句中的“像”字引出我只是把老师看成妈妈,而并非是比喻句。 三、表示猜测 1.珊迪听了,目不转睛地看着我,好像表示感激。(《小珊迪》)句中的“好像”前后不涉及两项事物,只是表示猜测。

2.小丽好像看出了我的心思……(《可爱的草塘》)句中用“好像”引出推测,是 为了加强语气,说明估计的准确性,只是猜测而已。 3.这人很面熟,好像在哪儿见过。这句中的“好像”也是表示推测、判断,不是比喻。 一些常用的比喻句 1) 父爱如山,母爱如海。 2) 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3) 月亮慢慢地从江心升起来了,圆圆的、亮晶晶的,好像一个银盘。 4) 春风像一支彩笔,把整个世界勾勒得更加绚丽多彩。 5) 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6) 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7) 东方天边的彩霞时刻在变幻,如霜枫,如榴火,如玛瑙,如琥珀。 8) 西湖像一块碧玉,也像一面铜镜。 9) 星星像一双明亮的眼睛在夜空中照耀。 10) 小姑娘的心灵像棉花一样纯洁。 11) 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12) 春天像位爱美的姑娘,让世界姹紫嫣红。 13) 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14) 春天是一首美妙的乐曲,让世界充满生机; 15) 春天是一只快乐的小鸟,让世界充满活力; 16) 春天是一个优美的舞蹈,让世界充满微笑。 17) 母亲像明亮的太阳,让我心中温暖;母亲像温和的阳光,让我满怀期望;母亲像参天的大树,让我感觉凉爽;母亲像鼓起航帆,让我顺利的到达彼岸;母亲像点燃的蜡烛,让我看到光明;母亲是大地,我就是小草;母亲是绿叶,我就是鲜花;母亲是金色的灯塔,时刻指明我前进的方向;母亲是遮风挡雨的纸伞,呵护着我幼小的生命;母亲是御寒的冬衣,时刻给我温暖;母亲是使人复苏的动力,是力量的源泉,是前进的风帆;母亲是天边的启明星,总是早早地起来忙碌;母亲是避风的港湾,让归航的我不再漂泊;母亲是陈年的老酒,让我深刻感受到浓烈的甘醇;母亲是威严的老师,让我学会了怎样做人;母亲是默默的老黄牛,忍辱负重,从不叫苦;母亲是和平的信使,给邻里之间带来了和睦;母亲是不熄的篝火,一直温暖着我们的家;母亲是我的闹钟,天天随时把我唤醒。

小学修辞方法练习及答案

一、按要求写句子。 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____________。(改为比喻句) 2、天空中有一轮明月。(改为比喻句) 3、窗外,风吹翠竹,飒飒作响。(改为拟人句) 4、河水哗哗地流着。(改为拟人句) 5、寒风吹到脸上很痛。(改为夸张句)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________________(改为拟人句)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 了;一会儿跑来了;一会儿。(排比句) 8、考场上静得很。(改为夸张句) 9、高粱成熟了。(改为拟人句) 二、按要求写改写下列句子。 1、老师不辞辛苦,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用比喻手法) 2、鸟儿在树枝上跳动。(用拟人手法) 3、我觉得这个碗很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用夸张手法) 4、天上的星星一闪一闪。(用拟人手法) 5、树叶很绿。(用夸张手法) 6、他在我的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用比喻手法) 7、这里很适合鸟儿生活。(用比喻的手法) 8、颗颗水珠在荷叶上滚动。(用比喻的手法) 9、沉甸甸的稻子垂下来了。(用拟人手法) 10、鲜花盛开。(用拟人手法)

答案 一1站在山头远远看去,村边那条清亮的小河像一条晶蓝色的龙,守护着村庄的平安。 2天空中的一轮明月,好似一个神奇的玉盘,发出明亮的光。 3窗外,风吹翠竹,奏出一首首悠扬的笛曲。 4河水一边跑,一边唱。 5寒风吹到脸上如刀割一般。 6树上的小鸟在唧唧喳喳叫个不停,似乎在唱着一首首欢快的乐曲。 7躺在草地上,望着变幻莫测的云朵打扮着蓝色的天幕,一会儿飘来了一架威武的飞机;一会儿跑来了一匹快乐的小马;一会儿又驶来一艘帅气的船。 8考场上静得连根针掉在地上发出的声音都听得见。 9高粱长大了。 二1老师不辞辛苦,如园丁般用心血培育我们成长。 2鸟儿在树枝上跳舞。 3我觉得这个碗像山一般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4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 5树叶绿地流油。 6他在我的心目中的位置如我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 7这里像森林一样很适合鸟儿生活。 8颗颗珍珠般的水珠在荷叶上滚动。 9沉甸甸的稻子弯了腰。 10鲜花绽开了她的笑脸。

比喻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比喻句的含义 比喻句

比喻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比喻句的含义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 含义 一种常用修辞手法比喻句的含义比喻句,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让读者更明白你要说的意思,把一个很平常的东西说得不一样一点,另类一点,就是把不是的东西比做是的。用另类而形象的句子来打一比方,这样的句子就是比喻句,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隐喻之分。什么是比喻句?其实比喻句就是把本体比喻成喻体组成的。什么叫本体和喻体呢?就是把一个物体或人比喻成另一个物体。这样就叫比喻。所以,就把他们叫做了本体和喻体。 概括 一句话:有本体、喻体、喻词的句子叫比喻句。 编辑本段作用 (1)比喻说理浅显易懂,使人容易接受.(2)比喻能把一些不好想象的东西具体地说出,借其他类似事物加以说明,令人更加清楚明白.(3)比喻状物能使概括的东西形象化,给人深刻的印象.(4)起到修饰文章的作用 编辑本段形式 简介 比喻就是通常说的打比方,即用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方另一个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手法。比喻使人容易理解,能变抽象为具体,深奥为浅显,还能使人产生联想和想象。比喻句常有比喻词,如“像······似的”“像······一样”“好比”“是”“变成”“仿佛”“真象”·····等 分类 一般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组成,又有明喻、暗喻、借喻之分。如:露似珍珠月似弓。(明喻)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暗喻)两只小虫都淹没在老松树下黄色的泪珠里。(借喻) 编辑本段运用比喻句应该注意 感情色彩 (1)比喻要有感情色彩。更重要的是要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突出事物的特点 (2)在习作中,用上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事物的特点,把事物刻画得入木三分。比喻原理 (3) 了解比喻的特点不要随便写要遵守把什么比作什么的比喻原理 生动 (4)使文章更生动 编辑本段如何判别比喻句 有“好像”“像”“是”一类词的句子,不一定都是比喻句。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关键要看句子里是不是在“打比方”。有的同学一看到含有“像”、“好像”“仿佛”等词语的句子就认为一定是比喻句,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以下“像”字句并不是比喻句。 一、表示比较

小学生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 1.与“终岁不闻丝竹声”一句中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在荣誉、利益、艰苦、危险、责任、义务等面前,上前一步或退后一步,往往是检验人的思想品格的试金石。 B.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C.“你教的‘子曰诗云’么?”他惊奇地问。 D.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2.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无误的一组是() (1)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2)闭塞眼睛捉麻雀。 (3)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 (4)他的头脑就象停在军港里升火待发的一艘军舰,准备一接到通知就开向任何思想的海洋。 A.(1)对偶、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比喻 B.(1)对偶、讽刺 (2)比喻 (3)引用、夸张 (4)比喻 C.(1)夸张、比喻 (2)比喻 (3)引用、比喻 (4)夸张 D.(1)对偶、夸张 (2)夸张 (3)引用、比喻 (4)象征 3.对画线部分的修辞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实现四化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进军,是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我们要像英雄那样,心里装着大棋盘,一切行动听从党的召唤,当好一兵一卒。 A.明喻,因为句中有比喻词“像”。 B.夸张,因为实际上心里装不下“大棋盘”。 C.借代,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指代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D.借喻,因为“大棋盘”是用来比喻实现四化这一大局的。 4.从下列各句中的“红”来看,使用了相同修辞手法的一组是() A.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B.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 C.蜘蛛也惜春归去,网着残红不放飞。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惜春常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 5.下列诗句中,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 A.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B.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C.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修辞手法练习题(有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答案 一、用横线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用波浪线标出喻体。 1、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 2、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3、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4、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二、读读下面几句话,比喻句是()。 A.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B.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C.水像白花花的“珍珠”,长流不尽。 D.罗丹好像跟谁说悄悄话似的。 三、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属于比喻句。 1、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2、骏马和老牛也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小徐长得像她妈妈。() 4、棉花像白花一样白。() 5、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飞起来。() 6、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群,还穿绣花鞋。() 7、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 8、可别让手中的线断掉啊,风筝,是理想的翅膀。() 9、小河日夜喧哗着,仿佛在唱一支无忧无虑的歌。() 10、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四、指出下面的比喻句是用什么比什么,相似点是什么。 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云。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2、作为公路的铠甲--路面,天天展现在司机的面前。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3、刺猬遇到强敌,就成了一个可怕的刺球。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4、来到瀑布正面,看到青松翠柏中间是一条飞舞着的闪光银带,从上跌下来,溅起几尺高的水花。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五、下面的比喻句,好的打“√” ,不好的打“×” ,并把理由简要写下来。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河如飘动的绸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走廊的一头走出白求恩大夫,记者们像捕获猎物似的扑上前去,七嘴八舌地问长问短。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课铃响了,同学们像一群小野兽倾巢而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先判断下列各句是否用了比拟的修辞方法,若是再说明是拟人还是拟物。 1、也只有这种草,才可以骄傲得嗤笑那些养育在花房里的盆花。() 2、人老了,可地并没有老,要靠科学给它点滋补,让它长出更好的庄稼来。() 3、清脆的歌声打断了我的思路。() 4、天上的星星眨着眼睛。()

【修辞要点】八种常用修辞方法简介

【修辞要点】八种常用修辞方法简介: (一)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事物的相似点,用甲物喻乙物。 1、比喻的特点: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比喻词(比喻标志)+喻体(作比方的事物)”。构成比喻的关键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而且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必须要有相似点。相似点越多,比喻越贴切。否则,比喻不能成立。常用的比喻词有:“像……一样、好像……似的、仿佛、如同”等等。 2、比喻的种类: (1)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仿佛、犹如”等连接。例如:收获的粮食堆成垛,像座小山。 (2)暗喻。典型的形式是甲是乙。只有本体、喻体,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连接。譬如有句歌词是这样的:“阿里山的姑娘美如花”,这是明喻;如果改成“阿里山的姑娘是朵花”,就是暗喻。 (3)借喻。典型形式是“以乙喻甲”,不用本体和比喻词,直接把甲说成乙。譬如“红太阳照亮了边疆”、“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鱼”。借喻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的相关点来替代,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来比喻。因为借喻本体与喻体之间有相似点,所以添上比喻词,加上本体,就可以变成明喻。 (4)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 A、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 B、那一群身着风衣骑自行车的少女,是红蝴蝶,是绿鹦鹉,还是蓝孔雀? 3、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平淡为生动,或化深奥为浅显,或化抽象为具体,或化冗长为简洁。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句子虽有“像、仿佛”等比喻词,但不是比喻句。如: A、她的性格很像母亲。(表示同类比较) B、这天黑沉沉的,好像要下雨了。(表示猜测) C、她仿佛听见了她的心脏跳得非常厉害。(表示想象) D、像黄继光、雷锋这样的英雄人物,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表示列举) (二)比拟——把物当作人或者把人当作物来描写,或者把此物当彼物来写。其特点是:事物人格化,或人被物化。 1、比拟分拟人和拟物两种: (1)拟人:就是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行为、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使描写对象更鲜明、生动。例如:小溪在欢唱,鱼儿在游泳。 (2)拟物:把人当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乙物来写。例如:我到了自家的房外,

小学修辞手法练习题(有答案)精编版

小学修辞手法练习题答案 一、用横线标出下列比喻句中的本体,用波浪线标出喻体。 1、沙丘上一阵混乱,匪徒们都兔子似的缩到沙丘后面去了。 2、她们从小跟小船打交道,驶起来就像织布穿梭缝衣透针一般快。 3、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岗。 4、至于那些又臭又长的文章,恐怕连牛粪都不如。 二、读读下面几句话,比喻句是()。 A.女的又矮又瘦,身子很单薄,简直像一阵风能把她吹倒似的。 B.只见气泡轻快地往上蹿,好像你追我赶似的。 C.水像白花花的“珍珠”,长流不尽。 D.罗丹好像跟谁说悄悄话似的。 三、判断下列句子是否属于比喻句。 1、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我们包围起来。() 2、骏马和老牛也好像在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3、小徐长得像她妈妈。() 4、棉花像白花一样白。() 5、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飞起来。() 6、大兴安岭多么会打扮自己啊,青松作衫,白桦为群,还穿绣花鞋。() 7、翠竹真不愧是“绿色的宝藏”。() 8、可别让手中的线断掉啊,风筝,是理想的翅膀。() 9、小河日夜喧哗着,仿佛在唱一支无忧无虑的歌。() 10、信守和尊重一个诺言,或许要比登一座山更难。() 四、指出下面的比喻句是用什么比什么,相似点是什么。 1、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云。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2、作为公路的铠甲--路面,天天展现在司机的面前。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3、刺猬遇到强敌,就成了一个可怕的刺球。 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4、来到瀑布正面,看到青松翠柏中间是一条飞舞着的闪光银带,从上跌下来,溅起几尺高的水花。这句话用_______________比_______________,相似处是_______________。 五、下面的比喻句,好的打“√” ,不好的打“×” ,并把理由简要写下来。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巨龙,在崇山峻岭间蜿蜒盘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修辞手法 答案

修辞手法 1、比喻 比喻的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有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借喻。应用比喻的好处是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比喻词有:是、像、好像、犹如、如同、仿佛、……似的、……般的等。 2、拟人 拟人是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拟人的作用就是把事物人物化使事物增加人的感情,使事物更加形象,更加生动。 3、排比 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夸张 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设问 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设问的基本特点是“无疑而问”,设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6、反问 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通常用肯定形式表示否定,用否定形式表示肯定。练习题: 一、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老师是辛勤的园丁,我们是祖国的花朵。 ( 比喻 ) 2.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 ( 夸张 ) 3.不劳动,连棵花也不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 反问 ) 4.海底的动物们常常在窃窃私语。 ( 拟人 ) 5.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通通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半紫半黄。( 排比) 6.火车怎么才能爬上这样的陡坡呢?詹天佑顺着山势,设计了一种“人”字形线路。( 设问 ) 7.鹅毛般的雪花从彤云密布的天空中飘落下来。 ( 比喻 ) 8.武松想:人难道还怕老虎吗? ( 反问 ) 9.他呀,心眼儿小得只有针眼儿大。( 夸张 ) 10.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 ( 拟人 ) 11.夜深人静的时候,蟋蟀在住宅门口的平台上弹琴。 ( 拟人 ) 12.春雨像牛毛,像花针。 ( 比喻 ) 13.他一生下来就是黑面孔,这怎么能怪他呢?(反问) 14.丽莎既聪明又漂亮,红红的脸好像春天开的玫瑰花儿。(比喻) 15.树上的小鸟们唱着一支支动听的歌。 ( 拟人 ) 16.每一树梅花,都是一树诗。 ( 比喻 ) 17我掉落下来,花草却昂起了头,挺起了腰,绽开了笑脸。 (拟人 ) 18班主任课真忙,整天连喘气的工夫都没有。(夸张) 19.一阵春风过后,小草跳起了欢乐的舞蹈,有时舒展双臂,有时弯腰触地,有时左右摇摆,真像小孩子一样。(排比、拟人、比喻) 20.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是一块无瑕的翡翠。(排比、比喻) 21.黄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比喻) 22.什么是路?就是从没有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设问) 23.桂子开花十里香。(夸张) 24.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比喻) 25.每条岭都是那么温柔,自山脚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树木,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拟人) 26.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夸张)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比喻: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例: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例: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例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例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

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老舍《济南的冬天》))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例3: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1分),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1分)。 拟人 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表达了作者对藤萝花的赞美之情(1分)。例2:小草偷偷得从土里钻出来。

语文修辞手法专项练习及答案

要点 1. 比喻:打比方,是用具体的、浅显的、熟悉的、形象鲜明的事物去说明或描写抽象的、深奥的事物。这样可以把事物的形象描写得更生动、具体。打比方的双方要有共同特征。 2. 拟人:借助想象力,把事物当作人来写。即赋予它们人的言行、思想、感情等。 3. 排比:运用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句子或词组,排成一串。这样的句子可以加强语言的气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增强语言的感染力。 4. 夸张:对描写的事物有意识地加以夸大或缩小,以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作者的感情,引起读者的联想,加深印象。 5. 设问:为了引起读者的注意或思考,先自行提出问题,再自己进行回答。即自问自答。 6. 反问:将明确的意思用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即只问不答,问中有答。 7. 对偶:用字数相等、结构相同、词性相同或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来表达两个相对应或相近意思的修辞手法。 修辞专项练习及答案 一、判断下列句子中分别使用什么修辞手法,填在括号内。

1. 豆大点的人也想造反。() 2. 春天,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3. 学习如钻探石油,钻得愈深,愈能找到知识的精髓。() 4.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5. 这件事怎么不是你的错呢?() 6.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7. 花儿在欢笑,鸟儿在歌唱,小草在翩翩起舞。() 8. 老师是园丁,我们是花朵。() 9.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 二、说说下面句子使用了哪几种修辞手法,在括号里写出一到两种。 1. 一串串宝石般的水珠飞腾着,飞腾着,落进深潭。() 2. 听了这感人的故事后,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 3. 别看小草的身躯是那样的柔弱,却有着惊人的生命力。狂风暴雨休想催垮它;洪水干旱不能灭绝它;即使是车轮将它碾得粉身碎骨,不用多久,它又会从地下挺直身躯,开始新的生活。() 4. 蒲公英妈妈为孩子们准备了降落伞,把自己的娃娃送到四面八方。() 5. 渐渐的,天边的鱼肚白变成了淡色,好像人们喝了一点酒,脸上呈现出红晕一样。() 三、在下列各句中挑出反问句和设问句,并在句后括号内注明。

修辞手法练习题及答案汇编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练习题 1.根据语境,在下面横线处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4分) 一枚古老而美丽的月亮,沉淀在江河的激流与浩瀚里,____________ __ ,沉淀在稻谷的光泽与禾香里;也沉淀在文化的博大与风韵里,______________ _ ,沉淀在宋词的悠扬与浪漫里。在任何一个地方掬起一捧水,都会有一个月亮。 2..以下是某中学成人仪式上的一段主持词。仿照已给出的句子,在空缺处补写相应的语句。要求:句式一致,字数相等,语意相关。(4分) 主持人A:悠悠岁月,是父母给予了我们这一次人生的见证。 主持人B:① 主持人A:十八岁是一道亮丽无比的彩虹,升起在生命的雨后晴空中;可彩虹的光艳还需要温暖的太阳热情地普照。 主持人B:② 3.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是母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是父亲节,请以“父爱”为话题仿照下面的句子写两句话。(4分) 母爱是一缕阳光,让你的心灵即使在寒冷的冬天也能感到温暖如春; 母爱是一泓清泉,让你的情感即使蒙上岁月的风尘也依然纯洁明净。 4.仿照下面的示例,再写两组句子,要求使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5分) 人生就如茶叶一般,只有经过了沸水的冲泡,才能展现出它生命的本色。 5.下列各句中,未使用“夸张”修辞手法的一项是()(3分) A. 这山峡,天晴的时候,也成天不见太阳,顺着弯曲的运输便道走去,随便什么时候仰面看,只能看见巴掌大的一块天。 B.“热的包子咧!刚出屉的……”十一二岁的小伙计,歪了嘴在路旁的店门前叫喊。他旁边的破旧桌子上,就有二三十个馒头包子,毫无热气,冷冷地坐着。 C. 红军十五天五战五捷,痛快淋漓地打破了敌人的第二次“围剿”。为此,毛主席写了光辉诗句:“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 D.“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这滴泪,凄切、深挚,千年之后,于每一个朗月高悬的无眠之夜,在相思悲愁者的眉间、心上静静流淌。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4分) A.为何古人认为丹顶鹤只栖息在高洁之地?因为在他们心目中鹤是高贵的。 B.在这一刹那,在这充满神奇的寂静之中,谁能说这片刻就不是永恒? C.难道没有人听到过秋天豆荚迸裂的声音吗?那是世上最美好的声音。

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知识讲解

常用的12种修辞手 法

七年级语文试题(三) 一、常用的12种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对比、对仗(又名对偶、排偶)、反复,反问,反语,借代,设问,排比,引用、夸张 顶针、双关、互文。 1、比喻: 2、一个比喻句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比喻词。 3、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老舍《济南的冬天》)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2.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1)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例句: 1.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春》朱自清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杜甫 3.太阳的脸红起来了。《春》朱自清 (2)拟物: 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例句 1.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2.在群众的呼喝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例句 1.火山发出一声咆哮。 2.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荷塘月色》朱自清) (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3.夸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