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同步测试(7)—世界近现代史 含答案

高二历史同步测试(7)—世界近现代史  含答案

高中学生学科素质训练

高二历史同步测试(7)—世界近现代史

(第3章第3-4节)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5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4个选项中,

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工人运动随之兴起

B.工业革命后,工人运动兴起

C.马克思主义诞生后,工人运动兴起

D.工人运动、民族解放运动同时兴起

2.十九世纪中期以后,促使马克思.恩格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进行不断探索修正的客观因素是:()A.因为最初的基本原理是不正确的B.马、恩的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C.资本主义社会在不断向前发展D.各种社会主义流派的激烈竞争

3.科学共产主义诞生的最主要因素是:()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进一步发展B.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

C.人类19世纪创造的优秀理论成果D.马克思、恩格斯的天才与革命实践

4.世界上最早的马克思主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的国际工人组织是:()A.共产主义通讯委员会B.共产主义者同盟

C.国际工人协会D.巴黎公社

5.19世纪中期的工人运动与19世纪三四十年代欧洲三大工人运动相比较,最突出的特点是:

()A.以政治斗争为主要形式 B.以暴力斗争为主要手段

C.具有一定的自发性、分散性 D.具有国际团结的精神

6.以下哪一项反映了19世纪中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A.1848年欧洲革命B.英国处于“世界工厂”的地位

C.欧洲各国完成了工业革命D.1857年第一次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

7.巴黎公社是国际工人运动史上的伟大创举,主要表现在()A.废除了旧的军队、警察、法庭等,建立新的国家机构

B.规定工作人员的年薪一律不得超过工人的最高工资

C.实行了一系列保护工人阶级利益的政策

D.接管逃亡资本家的工厂,交工人合作社管理

8.下列对巴黎公社革命爆发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当时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法国在普法战争中失败

C.普法停战协定的签订

D.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内外政策

9.亚历山大二世与彼得一世改革的相同之处有:()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我会填空。 1. ( )+( )+( )+( )=( ) ( )×( )=( ) 2. ( )+( )+( )=( ) ( )×( )=( ) 3. 20的5 2 是( ),6 5的4 3是( )。 4.一个皮球4.8元,一个乒乓球的价钱是一个皮球的12 5,一个乒乓球( )元。 5.一个长方形,长2 1米,宽5 2米,它的周长是( )米,面积是( )平方米。 6.一根电线长150米,用去5 3,还剩( ),还剩( )米。 7.5 4时=( )分 8 5 3千米=( )千米( )米 ( )厘米=43米 53 1公顷=( )公顷( )平方米 8.比8米长4 1 是( )米。 9.在计算3 1 43-2413?时,应先算( )法,得( );后算( )法, 得( )。 10.如果a ×8 5 =b ×2 3=c ×1,那么a ,b ,c 这三个数中,最大的一个数是( ),最小的一个数是( )。 二、我会判断正误。 1.一件10元的小礼品,先降价 101后再提价10 1 ,结果还是10元。 ( ) 2.一个数乘真分数,积一定小于这个数。 ( ) 3. 21×72 +21×7 5= 21×(72+7 5 ),这是应用了乘法结合律。 ( ) 4.1千克的43和3千克的4 1 一样重。 ( ) 5.2千克食盐,吃去21,还剩2 1 千克。 ( ) 三、我能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空。 1.下面与87 ×5 3的结果相等的是( )。 A .7385? B .83 75? C .5 783? 2.下面( )的积在31与9 7 之间。 A .4352? B .2746? C .6532? 3.11 3 887811387??=??运用了( )。 A .加法交换律 B .乘法交换律 C .乘法结合律 D .乘法分配律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最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册 单元检测卷(一)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与下图中形似的农具出现在中国的( ) A.东周 B.西汉 C.唐朝 D.明朝 2.有学者指出:中国古代农业拥有土壤整治、田间管理、多熟种植、维持地力、良种选育、能量循环等众多配套措施的农艺体系。这一?农艺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 A.精耕细作 B.男耕女织 C.千耦其耘 D.集约经营 3.据下幅示意图判断,推动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中耕作方式演变的决定性因素是( ) A.生产力 B.上层建筑 C.经济基础 D.政策导向 4.某古籍记载:?扬郡以风帆数扇,俟风转车,风息则止,此车为救潦,欲去泽水,以便栽种。?此农具出现于( ) A.曹魏 B.唐代 C.宋代 D.明清 5.?乡村纺织,尤尚精敏,农日殴之时,所出布匹,日以万计。以织助耕,女红有力焉。?材料主要表明( ) A.家庭手工业有了较大发展 B.自然经济受到了明显冲击 C.重农抑商的观念有所淡化 D.社会生产中出现雇佣关系 6.春秋中期以后,出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和范蠡弃官经商,?十九年之中三致千金?等现象。这说明当时( ) A.官营工商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B.私营工商业迅速兴起和发展 C.私营工商业已超过官营规模 D.官营和私营工商业地位平等 7.《汉书·周勃传附子亚夫传》云:?亚夫子为父买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取庸苦之,不与钱。庸知其盗买县官器,怨而上变告子,事连污亚夫。?材料信息主要反映的是( ) A.工官工场的产品不允许作为商品出售 B.西汉极力压制民间商业发展 C.工官工场产品技术水平最高 D.工官工场以生产奢侈品为主 8.?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斗遗杯。?这首《秘色越器》诗( ) A.反映了唐朝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 B.歌颂了宋代五大名窑出产的青瓷

五年级语文下学期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有答案)

第七单元测试卷 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 一、看拼音,根据语境写字词。 ( 7 分) 1. 演员们头上戴着五颜六色的帽子,帽檐微微向上 qi ào q ǐ( ),在灯光 的照射下,像 c ù y ōn ɡ( )的花团。 2. 叔叔家养了许多 sh ēn ɡch ù( ),你瞧,那是一匹 j ùn m ǎ( ),脖 子上还挂着 l ín ɡd ɑn ɡ( )。听叔叔说,它 b ēn ch í( )起来,速 度可快啦。可我总是担心它会 t ī( )我,只敢远远地看着它。 二、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2 分) 1.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 . . A. 哗笑( hu ā) 祷告( d ǎo ) 呼噜(l ū) 毛毡(zh ān ) 2.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八 总分 得分 积累运用 . . . . B. 牛犊(d ú) 爵士( ju é) 凳子( d èn ɡ)精湛(zh àn ) . . . . C. 惭愧(ku ì) 刀刃(r èn ) 膘肥( pi āo ) 滥用( l àn ) . . . . D. 淤泥( y ū) 遐想( xi á) 翻译(y ì) 远眺(zh ào )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窗帘 保姆 膘肥体状 B. 恢复 辽阔 悠然自得

C. 蚂头斯文默默无言 D. 吆喝埃及不可思仪 3. 下列句子中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我们打开窗帘,望望在两岸的古建筑,跟来往的船只打招呼。 (2))中国像巨人一样在世界的东方。 (3))高大的白杨在道路两旁,美丽极了。 (4))升国旗时,全体官兵脱帽。 A. 屹立耸立挺立肃立 B. 耸立肃立挺立屹立 C. 耸立屹立肃立挺立 D. 耸立屹立挺立肃立 4. “绵软、丝绵被、连绵起伏”这三个词中的“绵”属于一字多义,其意思 依次是() A. 柔软丝绵延续不断 B. 棉花延续不断柔软 C. 棉花丝绵延续不断 D. 薄弱丝绵柔软 5. 下列选项中关联词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船夫的驾驶技术特别好,即使来往船只很多,他也操纵自如,毫不手忙 脚乱。

高二历史测试卷

高二历史测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王国维《秦郡考》考证秦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秦有46郡。这里的郡是秦A.地方最高行政单位 B.地方基层行政单位 C.地方上的选官机构 D.地方上的监察机构 2.中国古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名称各不相同,元朝的最高行政机关是 A.中书省 B.枢密院 C.行中书省 D.宣政院 3.法国佳士得拍卖行将流落在外的历史文物中国圆明园兔首和鼠首铜像公开拍卖,这一行径遭到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这两尊文物被列强抢出境外发生在 A.第一次鸦片战争中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C.中日甲午战争中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4.90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入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5.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下图所示的文件,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专制统治的结束 C.宣布了明确的反帝要求 D.标志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民主宪法的诞生 6.国民革命运动中,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这次北伐的最主要成果是A.推翻了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 B.歼灭了军阀吴佩孚、孙传芳的主力 C.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部分武装 D.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7.1953年—1956年我国民主政治建设中取得重大进展,突出表现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 B.过渡时期总路线公布 C.人民公社的建立 D.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建立 8.这里因为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这里”指的是 A.江西瑞金 B.陕西延安 C.陕北瓦窑堡 D.贵州遵义9.下图是一位同学在研究性学习中使用的一幅地图。据此图箭头所示判断,这位同学的研究课题最有可能是 A.武昌起义后的革命浪潮 B.“工农武装割据”点燃的星星之火 C.抗日战争的战略大反攻 D.中国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10.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尽快实现三通。“三通”是指 A.通邮、通航、通商 B.通邮、通航、通电 C.通邮、通路、通商 D.通信、通电、通路 11.2008年安理会授权各国进入亚丁湾、索马里海域并采取强制性措施打击海盗,随后中国政府派海军舰艇赴此海域实施护航。这显示了新时期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之一是 A.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B.支持非洲国家的民族解放斗争 C.积极推进新型区域合作 D.积极参与联合国的活动 12.明清时期,中国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主要目的是 A.争霸战争的需要 B.维护封建经济 C.抵御外国的入侵 D.压制资本主义萌芽 13 年份棉布金属和矿物机械 1870 28.0 5.8 —— 1880 24.9 5.5 —— 1890 20.2 5.7 0.3 1900 21.5 4.7 0.7 1910 14.7 4.3 1.5 A.中国对工业产品需求量减少B.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壮大 C.西方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扩大D.中国的传统手工业衰败没落 14.新中国航天航空事业发展迅速,它的工业基础应当追溯到 A.“一五”计划建设 B.三大改造的完成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AB卷(含答案)

【小学语文】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AB卷(含答 案)A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一部分积累运用(30分) 一、选择题。请选择一个恰当的答案;把序号填入“()”里。(20 分) 1.下列词语中;带点字读音有误的一组是()。 A.隧.道(suì) 经纬.仪(wěi)B.寒暄.(xiān)犬.吠(quǎn) C.瘦削.(xuē)哈.达(hǎ)D.魁.梧(kuí)恩赐.(cì) 2.下面词语中;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漫游辩认意味深长兴高采烈 B.眷恋滥用自做自受苟延残喘 C.割舍欢悦津津乐道庞然大物 D.陡峭音韵群星璀灿留连忘返 3.下面四个字中;最可能是“寒暄”的“暄”意思的是() A.喧B.暖C.萱D.宣 4.“德高望重”的“望”的意思与下面词语中的“望”字意思相同的是()。 A.名门望族 B.喜出望外 C.大失所望 D.望梅止渴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案情在警察们的努力下终于水落石出 ....了。 B.窗外飘着雪花;过路人都行色匆匆 ....地漫步在雪中;欣赏这难得一见的景色。 C.他大胆打破规矩;不拘一格 ....地创作新题材小说。 D.国王害怕刺客来刺杀他;整日寝不安席 ....;食不甘味。 6.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雨悄悄地停了;风也屏住了呼吸。 B.老桥弓着腰;俯身凝望着那水中的人影、鱼影、月影。 C.甲虫音乐家们全神贯注地振着翅膀;音韵多么优美! D.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 7.下列句中省略号表示“心理活动时断时续”的是() A.同学们有节奏地喊着“一二一……” B.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

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3同步测试:模块复习测试(必修Ⅲ 1-24课)

模块复习测试(必修Ⅲ 1-24课) 一、选择题(50×2=100分) 1.春秋战国时期,中国文化教育领域发生了重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A.出现学术下移现象 B.贵族垄断文化教育 C.官办学校逐渐消失 D.思想控制日趋加强 2.下图反映的历史事件的主要意义在于 A. 促进了儒家学说的传播 B.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C. 使教育在一定范围内开始普及 D. 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春秋战国至秦汉时期,各种思想流派纷呈。有的学者对各种思想主张进行整理,将它们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劳苦大众的行动帮会”、“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按顺序它们分别是: A.儒、道、墨、法 B.墨、儒、法、道 C.法、儒、道、墨 D.道、法、墨、儒 4.古代某思想家“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这位思想家是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5.秦汉以来儒家思想不断发展。下列属于吸收外来文化因素、阐释儒家思想的著作是 ①《春秋繁露》②《四书章句集注》③《儒林外史》④《孔子改制考》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6.明末清初的思想家们立足于时代发展的需要,对传统思想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和批判。以下各项最能体现黄宗羲思想特色的是 A.夫私者,人之心也 B.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天地之化日新 7.宋明儒学思想家对如何约束个人行为,有不同回答。一个主张“主人在外面”,一个主张“主人在里头”。下列反映了“主人在里头”的主张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制天命而用之。” C.“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D.“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 8.“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一副中国近代比较典型的双关语对联,对于“朱子高于孔子”隐含意思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对于儒家学说贡献大于孔子 C.朱熹的心学理论比孔子的学说高明 D.朱熹继承和发展了孔子儒家学说 9.当时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 A.讨论主题不同 B.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价值取向不同 D.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10.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此处孟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测试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大题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1.春节作为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合家团圆的寓义,是中华民族自我认同的一个文化符号。与春节“合家团圆”关系最为密切的是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D.分封制 2.建国后,在黄淮地区相继出土了一些汉代铁铧和铁犁壁(起松土、碎土、起垅的怍用),这些文物可以印证当地在汉代 A.刀耕火种方式已经普及B.耕作农具得到改进 C·铁器开始用于农具制造D.使用了先进的曲辕犁 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 A.参加科举考试B.等待朝廷察举C.投笔从戎戍边D.投作官吏幕僚4.“饮酒仰脸要翻手。喝茶平饮微低头,丑角总要多出相,其他人物要遮口。”下列与这句艺术谚语有关的是 A.汉赋B.宋词C.京剧D.传奇 5 .清代的公主从出生到出嫁,即使母亲与其相见也受到限制。公主成婚后,公婆如果想见贵为公主的儿媳,也必须行谒见大礼,跪拜于地,向儿媳请安。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清代A.后妃地位不如公主 B.皇权思想影响深刻 C.程朱理学焕发生机 D.家庭伦理关系紊乱 6 19世纪90年代,维新思想进一步发展。作为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康有为的维新思想与梁启超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 A.宣传救亡图存的道理B.吸取西方政治启蒙学说 C.抨击封建专制思想D.借用传统学说鼓动革新 7 九十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愤慨地说道:“偌大一省权利见夺于他国,这就是我们加人协约国参战的报酬吗?”他如此愤慨的原因是 A.鸦片战争失败,中国被迫割香港岛给英国 B.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等地 C.巴黎和会上列强决定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转交日本 D.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东北地区 8.某专家在评价太平天国运动时说:“(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平等的许诺……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下列最有可能导致“贫民失望”的是 A.金田起义仓促举事 B.《天朝田亩制度》流于空想 C.定都天京斗志松懈 D.《资政新篇》因故未能实行 9 这是一组大型声乐套曲:“健儿巧渡金沙江.……铁索桥上显威风,……雪山低头迎远客,草毯泥毡扎营盘。”此曲所咏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 A.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B.党内“左”倾路线的错误指挥 C.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成立I).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大举侵华 10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年)相关的是 A.星星之火.可以燎原B.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AB卷】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测试题附答案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考试题(A 卷) 班级 姓名 题目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一、填空。 1.在直径是8 m 的圆形水池周围每隔0.628 m 摆一盆花,一共可以摆( )盆。 2.在一张长为10 cm ,宽为8 cm 的长方形彩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圆,这个圆的面积是( ) 2cm 。 3.圈心角是270?的扇形的面积是整个圆面积的( )。(填分数) 4.如果甲圆的直径正好等于乙圆的半径,那么甲圆周长是乙圆周长的( ),甲圆面积是乙圆面积的( )。 5.如图,0.6 dm r =,0.5 dm R r -=,则这个圆环的面积是( )2dm 。 二、选择。 1.直径是圈内最长的( )。 A .直线 B .射线 C .线段 2.在一张长为36 cm ,宽为8 cm 的长方形纸上剪下面积最大的圆,最多能剪( )个。 A .4 B .6 C .12 D .16 3.圆周率 3.14π( )。 A .等于 B .大于 C .小于 D .大于或等于 4.扇形是( )的一部分。 A .平行四边形 B .圆 C .三角形 D .梯形 三、按要求画一面。 1.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 2.在下面两个圆中分别画出圆心角是60°和90°的扇形。

四、求下面图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1.2. 五、解决问题。 1.一台大型压路机的前轮直径是2 m,如果前轮每分钟转动6周,这台压路机20分钟能前进多远? 2.广场上有一个圆形喷泉,如右图所示。 (1)绕着喷泉走一圈,要走多少米? (2)这个喷泉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喷泉中间假山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3.体育场的跑道最里圈长度约为400 m,如果让你画400 m赛跑的起跑线,你能确定每相邻两条起跑线相差多少米吗?

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四同步测试题(解析版)

人民版必修二专题一至专题四测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A.非常重视祭祀 B.以农业为立国之本 C.农业与土地的关系 D.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2.《吕氏春秋·任地》记载:“上田弃亩,下田弃畎。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暝蜮。”材料主要反映了() A.耕作技术的进步B.水利技术的发展 C.土地制度的变革D.生产关系的进步 3.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与材料反映时期相符合的生产工具应该是() A.铁制工具B.曲辕犁C.风力水车D.石刀石斧 4.《礼记·典礼》中记载:“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这段记载中的“工”是指( ) A.工场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D.官营手工业 5.杜甫的诗中写道:“大邑烧瓷轻且坚,扣如哀玉锦城传。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诗中杜甫赞美的是() A.白瓷B.青花瓷C.彩瓷D.粉彩瓷 6.下列是关于中国古代某时期“市”发展的描述:“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市”已经不再被封闭在政府规定的墙垣之内,而是分散于宅屋之间,有的街道上店铺鳞次栉比,形成了繁荣的商业街。原先不允许设置“市”的城郊和乡村,也出现了“市”,方便了交易,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该时期应该是() A.商朝B.唐朝C.宋朝D.明朝 7.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由此可知黄宗羲对于工商业的发展态度是() A.禁止B.限制C.重视D.反对 8.右图是对我国古代传统家庭经济生活的典型写照。牛郎织女这一家赖以生存的传统经济开

第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测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 班别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书写正确、端庄、整洁3分,书写一般2分,书写差0-1分。 一、积累· 运用(共44分) 1.给多音字组词。(12分) 模mú()露lù ()应yīnɡ()mó() lòu() yìnɡ()处chǔ()背bēi()假jiǎ()chù()bèi() jià() 2.(8分) (1)海上生明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礼轻情意重。 (3)久旱逢甘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患难见真情。

3.用横线画出词语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6分) 面面具到()遍遍起舞()厉厉在目()峦峦不舍()蹈蹈不绝()承承日上() 4.选择合适的词语,打“√”。(6分) (1)近年来,祖国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成就)。 (2)我们不能(轻易容易)相信陌生人的话。 (3)大家决定(运用利用采用)课余时间排练文艺节目。 (4)星期天,我们到动物园去玩,心里多么(欢笑欢畅欢快)。 二、阅读·感悟(共27分) (一) 老板拍了拍我的肩膀,告诉我可以用这面旗子换面包。 我愣了一下,然后久久地凝视着手中的五星红旗。老板转身拿起一块面包,见我没有反应,以为我嫌少,又拿起两块面包递给我。 “可以吗?交换吧。”老板冲我打着手势。我摇摇头,吃力地穿上大衣,拿着鲜艳的国旗,趔趔趄趄地向外走去。突然,我摔倒在地上,就什么也不知道了。

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一考试试题

高二历史(选修1)期中考试试题(注意:请把选项写在答题卡内) 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60分) 1、在梭伦改革中,使广大平民成为享有自由权利公民的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陪审法庭 D、建立四百人会议 2、春秋时期我国奴隶制瓦解的根本原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周王室的衰落 C、诸侯争霸 D、周朝统治腐朽 3、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A、普遍推行县制 B、实行连坐法 C、按军功受爵 D、奖励耕战 4、北魏统一北方,促进了民族大融合,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封建化过程 B、农业化过程 C、工业化过程 D、汉化过程 5、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免役法和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A、抑制土地兼并 B、限制高利贷盘剥 C、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D、减轻农民负担 6、宗教改革的实质是 A、新教各派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斗争 B、天主教会内部各派争权夺利的斗争 C、封建君主摆脱罗马教廷的斗争 D、早期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 7、被称为“罗马教皇的奶牛”的欧洲国家是 A、意大利 B、西班牙 C、德意志 D、英国 8、穆罕默德·阿里改革 A、维护了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B、促进了埃及的统一和振兴

C、改变了埃及的社会性质 D、遏制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9、之所以说1861年改革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主要是因为它 A、采取了自上而下的方式解放农民 B、使农民获得了土地 C、动摇了俄国落后的封建生产关系 D、从根本上推动了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10、俄国1861年改革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 展,但列宁说它也是“对农民进行的 残酷掠夺”,这主要是指 A、农民须用钱购买商品 B、农民被迫出卖劳动力 C、农民须用高价赎买份地 D、农民成为商品 11、明治维新中推行的“文明开化”政策的核心是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八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八单元检测题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得分: 一、基础知识。(39分) (一)读拼音,写词语。(4分) 一群群鱼儿l ín ɡ l ì( )地在d àn ɡ y àn ɡ( )的f ú p ín ɡ( )和shuǐ zǎo ( )下面游来游去。 (二)用“\”画去加点字不恰当的音节。 (4分) 1.一个瘦削.(xuē xiāo )的老人正站在渔船上撒. (sǎ sā)网捕鱼。 2.我阅读《水浒传.(zhu àn chu án )》时常常张冠. (ɡuān ɡuàn )李戴,把人物和对应的故事搞混。 (三)写出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反义词。 (3分) 1.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很讲究..( ),就连吃饭的动作都那么优雅.. ( )。 2.我盼望.. ( )有一天能养一只小狗。 (四)照样子,写词语。(4分) 1.明晃晃(ABB ): 2.无穷无尽(ABAC ): (五)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20分) 1. 我无意识地赶忙捏住几乎坠地的《初学记》。(8分) (1)改“把”字句: (2)改“被”字句: 2.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8分) (1)改陈述句: (2)理解正确的是( )。 A.夜晚光线太暗,鲁迅走路不小心,头碰在了墙上 B.说明当时社会的黑暗,以及与反动势力做斗争时受到的挫折与迫害 3.缩写句子。(2分) 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

4.改成直述句。(2分) 他便对父亲说,可以叫他的儿子闰土来管祭器的。 (六)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4分) 1.《少年闰土》中的“闰土”是一个机智勇敢、知识丰富、聪明能干的( ) 2.《好的故事》的是鲁迅为纪念臧克家而作。( ) 3.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是把各部分内容连接起来。( ) 4.“颜筋柳骨”中的“颜”指的是颜色,“柳”指的是柳树。( ) 二、积累运用。(10分) 1. 课文原文填空。(4分) 的天空中挂着一轮的圆月,下面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的的西瓜。 2. 名言警句填空。(6分) (1)其实地上,走的人多了,也便。 (2)我们从古以来,就有的人,有的人,有的人,有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三、阅读感悟。(21分) (一)课内阅读。(9分) 我于是日日盼望新年,新年到,闰土也就到了。好容易到了年末,有一日,母亲告诉我,闰土来了,我便飞跑地去看。他正在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这可见他的父亲十分爱他,怕他死去,所以在神佛面前许下愿心,用圈子将他套住了。他见人很怕羞,只是不怕我,没有旁人的时候,便和我说话,于是不到半日,我们便熟识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2分) 愿心—( ) 怕羞—( ) 熟识—( ) 盼望—( ) 2.从“日日盼望”“好容易”“飞跑”这些词语中,你体会到了什么?(2分) 3.从闰土的外貌和神态的描写中,你体会到他是一个怎样的孩子?(3分) 4.给短文取一个小标题: 。(2分)

高二历史必修3同步练习:第6单元综合测试题

第六单元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表是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出的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对此评论错误的是() 论 B.爱因斯坦排在第二位,是因为他提出的相对论完全否定了牛顿的力学体系 C.牛顿排在第三位,是因为他创立的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体系的形成 D.达尔文排在第四位,是因为他提出了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进化论 【答案】 B 【解析】爱因斯坦提出的相对论是对牛顿力学的继承与发展。 2.被西方教会势力指责为“意在扰乱对神的信仰,企图毁灭上帝”,而中国启蒙思想家严复则认为“其彰人耳目,改易思理,甚于

奈端(牛顿)氏之天算格致”的学说是() A.日心说B.进化论 C.量子论D.相对论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这道试题较易,只要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即可作出正确解答。首先这个学说“企图毁灭上帝”,然后是这个学说被严复推崇,联系教材可知,进化论否认上帝造物说,严复翻译《天演论》在中国宣传此学说,故B项正确。 3.(2011·临沂)德意志诗人诺瓦利斯(1772~1801)认为,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科学的发展又会推动哲学的进步。他能够举出的最佳论据是() A.牛顿及其《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B.达尔文及其《物种起源》 C.爱因斯坦及其“相对论” D.康德及其《纯粹理性批判》 【答案】 A 【解析】《物种起源》发表于1859年,相对论提出于20世纪,均在诺瓦利斯之后,故首先排除B、C两项;A、D两项相比,显然A项更符合题意。 4.现代信息技术革命推动人类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使人类的生产、生活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下列能体现这一变化的是() A.乘火车旅行B.打越洋电话 C.用电灯照明D.网上购物 【答案】 D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测试题(附答案)

必修二综合测试 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意) 1.图3是南宋李嵩绘制的《市担婴戏图》,作品以细腻的笔法描绘了一副生动的场景:货郎挑着货担走村串巷,货担上商品琳琅满目,货郎正在招揽生意,一位哺乳的妇女在一群孩童的簇拥下涌向货担。从这幅图景中可以得出的认识是 图3《市担婴戏图》 ①宋代商业环境较为宽松②民俗开始成为绘画题材 ③货郎群体深受百姓喜爱④体现理学的家庭人伦观 A.①②③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④ 2.社日是农家祭祀土地神的日子,有春社和秋社之分。古代百姓通过社日活动表达他们对减少自然灾害、获得丰收的良好愿望。王驾《社日诗》云:“桑柘影斜春社散,家家扶得醉人归。”社日活动传统主要反映了 A.迷信思想根深蒂固影响深远 B.农耕经济影响社会生活 C.节日习俗成为传统文化的核心 D.节日习俗促进了诗歌的发展 3.《明律集解附例》载:“凡民间织造违禁龙凤文纻丝纱罗货卖者,杖一百,段匹入官。机户及挑花、挽花工匠同罪。”这样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A.抑制私营手工业的发展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宣扬封建王朝法律权威 D.规范丝织行业秩序 4.一个历史小组在讨论对于李鸿章的评价时,发生了分歧: 甲:没有李鸿章就没有中国的近代化 乙:李鸿章不但双手沾满了人民的鲜血,而且是一个大卖国贼 丙: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改变了传统的“夷夏”观,开明的士大夫和官僚们

认识到中国再不是“天朝之国”,而是世界各国的一员,并且是远不如西 方各国富强的一员 丁:李鸿章领导的洋务运动促进西方科学技术和其他社会事物的逐步传入,在通商口岸、沿海地区,社会风气也开始发生了一些变化以上几位同学的评价可能运用的历史史观的顺序是 A.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 B.近代化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社会史观 C.全球史观革命史观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 D.社会史观革命史观全球史观近代化史观 5.有人说:“中国如无一九三五年之币制改革,决不能有一九三七年之抗战。” 以下与法币政策制定的背景相关的是 ①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②实行通货膨胀政策的需要 ③日本侵略中国的威胁④实行金融银本位制的需要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6.清同光年间人欧阳昱在《见闻琐录》中记述:“当茶出时,众夷来买,商定而后答价,丝毫不能增,倘居奇不卖,欲昂其值以俟,则逾七日减十之一,再逾七日减十之二,又逾七日减十之三;俟愈久,价愈减……”这主要表明A.外国人高价购买中国茶叶B.外国人操纵中国茶叶价格 C.中国茶叶深受外国人喜爱D.中国茶叶商人内部不团结7.《人民日报》1978年7月1日最新刊登了毛泽东在1962年发表的一份讲话:“在社会主义建设上,我们还有很大的盲目性……就拿我来说,经济建设工作中间的许多问题,还不懂得……工业、商业,我就不大懂。对于农业,我懂得一点,但是也只是比较地懂,还是懂得不多……至于生产力方面,我的知识很少。”当时刊登这份讲话的真实用意是 A.展现了毛泽东敢于自我批评的高尚品质 B.打破个人崇拜,促进思想解放 C.展示毛泽东的不足之处,为否定毛泽东做思想准备 D.重新调整经济政策,实行改革开放 8.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这是因为

知名学校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AB卷

知名学校六年级数学第四单元测试AB卷 (A)卷 一、填空题。 1.()÷12=18∶()==0.75 2.把比例8∶4=12∶6写成分数的形式是(),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乘法等式是()。 3.A×=2×(A≠0,B≠0),则A和B成()比例。 4.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积是18,一个外项是3,另一个外项是()。 5.一个电子零件长4毫米,用7∶1的比例尺把它画在图纸上,应画()毫米。 6.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0.6∶3=()∶18 7.在比例尺为1∶5000的地图上,8厘米的线段代表实际距离()米。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比例尺是一把尺子。() 2.A、B、C、D均不为0,如果A∶B=C∶D,那么D∶C=B∶A。() 3.在一幅比例尺是1∶10000的地图上,2厘米表示200厘米。() 4.圆的周长和它的面积成正比例。() 5.在一个比例里,如果内项的积等于1,那么两个外项的积一定是1。()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下面不能组成比例的是()。 A.10∶12=35∶42 B.4∶3=60∶45 C.20∶10=60∶20 2.比例尺一定,实际距离扩大到原来的5倍,则图上距离()。

A.缩小到原来的 B.扩大到原来的5倍 C.不变 3.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50米,宽30米,选用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最大,选用比例尺()画出的平面图最小。 A.1∶1000 B.1∶1500 C.1∶500 4.小洋家的客厅长5米,宽3.8米,画在练习本上,选比例尺()比较合适。 A.1∶10 B.1∶100 C.1∶1000 5.人的体重和身高()。 A.不成比例 B.成正比例 C.成反比例 四、计算题。 1.解比例。 ∶=4∶x=∶x=0.4∶(2+x)∶2=21∶6 2.填表。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3厘米450米 4.2厘米1∶20000 350千米1∶7000000 五、解决问题。 1.一箱啤酒12瓶。 (1)请完成下表。

12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检测试题

必修1历史第四单元试题 1.(2011年湖南期末)毛泽东曾经总结道:“自1840年起,几乎世界上所有的帝国主义国家侵略过我们,每一次战争几乎都以中国战败、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而告终。”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其根本原因是( ) A.帝国主义的侵略本性 B.中国政府的软弱可欺 C.中国近代化尚未起步 D.中国社会制度的落后 2.美国一位历史学家写道:“想象一下,哥伦比亚某可卡因(毒品)集团成功发动一起对美国的军事袭击,迫使美国允许可卡因(毒品)合法化,还须向哥伦比亚支付巨额战争赔款——这幅场景当然荒谬绝伦,但类似的事件在19世纪中期的中国确曾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是指……( ) A.鸦片战争 B.中法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3.(2011年银川期中)如图为“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网站首页,页面设置了三项链接。如果再添加一个新的网页链接,最合适的是( ) A.鸦片战争 B.天国兴衰 C.洪秀全 D.《天朝田亩制度》 4.下列关于太平天国的事件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严惩外国侵略者 D.反对腐朽没落的封建统治 5.梁启超说:“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梁启超所述“割台湾、偿二百兆”出自( )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 6.(2011年徐州模拟)“对欧洲人的仇恨如同烈火一般蔓延到全中国……一场针对外国势力的仇恨和恶作剧,以一种古老的形式爆发出来。”(H·G·韦尔斯《世界史纲》)这段材料描述的事件是(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天京变乱 D.黄海海战 8.(2011年山东师大附中期中)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下图所示的文件,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宣告了中华民国的成立 B.标志清王朝统治的结束

部编新版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七单元检测卷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基础训练营(38分) 1.看拼音写词语。(8分) 2.下列加点字注音有四处错误,请找出来在下面画上“____”,并依次改正。(4分) 呈.现(céng)蜡.烛(là)模型.(xín) 海藻.(zhǎo) 储.量(chǔ) 私.语(sī) 笑盈.盈(yín) 红彤.彤(tóng) 紫檀.色(tá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加偏旁组字填进括号里,与后边的字组成词语。(6分) (1)隹:() 备()刻()动 (2)莫:()样()爬沙() (3)佥:危() ()蛋刀() (4)申:()仙()手()吟 4. 词语搭配连线。(4分) 奇异的海底夜幕颤动 诱人的景色树枝闪烁 稀有的食物群星飘落 宁静的金属树叶降临 5. 把下列四字词语补充完整,并选择其中的两个各写一句话。(8分) 多()多()景色()()窃窃()() 物产()() ()()澎湃恍()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句子练习。(8分)

(1)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 ... ...红彤彤的,一会儿 ...金灿灿的,一会儿 半紫半黄,一会儿 ...半灰半百合色。(用带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蝴蝶翩翩起舞。(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秋天带着金黄色的光辉神奇地来到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海底的动物常常发出声音。(改写成拟人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综合展示厅(7分) 7. 日积月累。(4分) (1)(),水来土掩。(2)(),焉得虎子。(3)眼见为实,()。(4)(),近墨者黑。8.昨天下午第一节课后,李华把红色书包落在操场上了,请你帮她写一个寻物启事,注意格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本直通车(10分) 9.课文背诵。(7分) 一会儿,天空出现____________,马头________,马尾________…… 忽然又来了____________。那条狗十分______________,在向前跑…… 接着又来了______________,跟庙门前的石头狮子____________。10.判断。(3分) (1)《海底世界》是从动物、植物、矿物等方面来介绍的。() (2)“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镜子,映射着我们的 脸。”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水洼的美。() (3)“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这 一句是比喻句。() 四、阅读检阅台(20分) 11.课内阅读。(8分)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汪汪,有的还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1)仿写词语。(2分) 窃窃私语(AABC式):()() 嗡嗡(拟声叠词): () ()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高二历史学业水平综合测试题 本试卷分为Ⅰ卷和Ⅱ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客观题共7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择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答案涂入答题卡。 1.周初实行分封的目的是为了:() 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 2.在唐朝的中央机构中,负责审核政令的是() A.中书省B.门下省C.尚书省D.政事堂 3.标志着太平天国正式建立政权的事件是() A.金田起义B.永安建制C.定都天京D.《天朝田亩制度》颁布 4.明确提出将台湾及其附属岛屿从中国割让出去的不平等条约是() 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 5.到19世纪80年代,侵占了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的国家是() A.英国B.美国C.俄国D.法国 6.下列关于辛亥革命历史意义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彻底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B.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C.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D.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7.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的会议是() A.中共二大B.国民党一大C.中共三大D.国民党三大 8.标志着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的事件是() A.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B.五四运动 C.中共一大D.中共二大 9.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背景,不包括 ... A.外国的侵略B.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C.洋务运动的诱导D.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10.决定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是() A.中共七大B.中共七届二中全会C.中共八大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1.下列关于罗斯福新政影响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美国彻底摆脱了经济危机,国民经济显著发展 B.缓和了社会矛盾,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法西斯势力 C.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的破坏程度,加速了生产力的恢复 D.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1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