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行程问题练习及答案.doc

小学四年级行程问题练习及答案.doc
小学四年级行程问题练习及答案.doc

小学四年级行程问题练习及答案

1 、AB 两地相距360 千米 ,客车与货车从 A 、B 两地相向而行,客车先行 1 小时 ,货车才开出 ,客车每小时行60 千米 , 货车每小时行40 千米 ,客车开出后几小时与货车相遇?相遇地点距 B 地多远

分析:由题意可知:客车先行 1 小时 ,货车才开出 ,先求出剩下的路程,再根据路程÷速度和= 相遇时间 ,求出相遇时间再加上 1 小时即可 ,然后用总路程减去客车 4 小时行驶的路程问题即可得到解决.

解答:解:相遇时间:

(360- 60) ÷ (60+40)+1,

=300 ÷ 100+1,

=3+1,

=4( 小时 ),

360- 60 × 4,

=360-240,

=120( 千米 ),

答:客车开出后 4 小时与货车相遇,相遇地点距 B 地 120 千米 .

2 、甲、乙两车同时从 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两车在离 B 地 64 千米处第一次相遇.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继续行

驶 ,并且在到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沿原路返回,途中两车在距 A 地 48 千米处第二次相遇,A 、B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解答:

【分析】甲、乙两车共同走完一个AB 全程时 ,乙车走了64 千米 ,从上图可以看出:它们到第二次相遇时共走

了 3 个 AB 全程 ,因此 ,我们可以理解为乙车共走了 3 个 64 千米 ,再由上图可知:减去一个48 千米后 ,正好等于一个 AB 全程 .AB 间的距离是64 ×3-48=144(千米)

3 、一个圆的周长为 1.26米,两只蚂蚁从一条直径的两端同时出发沿圆周相向爬行.这两只蚂蚁每秒分别爬行 5.5 厘米和 3.5 厘米 .它们每爬行 1 秒 ,3 秒 ,5 秒( 连续的奇数),就调头爬行 .那么 ,它们相遇时已爬行的时间是多少秒?

分析:

这道题难在蚂蚁爬行的方向不断地发生变化,那么如果这两只蚂蚁都不调头爬行,相遇时它们已经爬行了多长时间

呢?非常简单,由于半圆周长为: 1.26÷ 2=0米.=63厘米,所以可列式为: 1.26÷ 2÷ (5.5+3.5)=7(;我们发秒

现蚂蚁爬行方向的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它们每爬行 1 秒、 3 秒、 5 秒、( 连续的奇数)就调头爬行 .每只蚂蚁先向前爬 1 秒,然后调头爬 3 秒,再调头爬 5 秒 ,这时相当于在向前爬 1 秒的基础上又向前爬行了 2 秒;同理 ,接着向后爬 7 秒 ,再向前爬9 秒 ,再向后爬11 秒 ,再向前爬13 秒,这就相当于一共向前爬行了1+2+2+2=7(秒),正好相遇.

4 、两汽车同时从 A 、 B 两地相向而行,在离 A 城 52 千米处相遇 ,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在离 A 城 44 千米处相遇。两城市相距()千米

A.200

B.150

C.120

D.100

选择 D。

解析:第一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一个全程,第二次相遇时两车共走了两个全程,从 A 城出发的汽车在第二次相遇

时走了 52 × 2=104 千米 ,从 B 城出发的汽车走了52+44=94千米,故两城间距离为(104+96)÷ 2=100千米。

知识要点提示:甲从 A 地出发 ,乙从 B 地出发相向而行,两人在 C 地相遇 ,相遇后甲继续走到 B 地后返回 ,乙继续走到 A 地后返回 ,第二次在 D 地相遇。一般知道AC 和 AD 的距离 ,主要抓住第二次相遇时走的路程是第一次相遇时

走的路程的两倍。

5 、甲乙两车同时从 A 、B 两地相向而行,在距 B 地 54 千米处相遇 ,它们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立即返回,在距 A 地 42 千米处相遇。请问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A.120

B.100

C.90

D.80

选择 A 。解析:设两地相距x 千米 ,由题可知 ,第一次相遇两车共走了x,第二次相遇两车共走了2x, 由于速度不变 , 所以 ,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走的路程分别为第一次相遇的二倍,即 54 × 2=x-54+42,得出x=120。 6 、两汽车同时从 A 、 B 两地相向而行 ,在离 A 城 52 千米处相遇 ,到达对方城市后立即以原速沿原路返回,在离 A 城 44 千

米处相遇。两城市相距()千米

A.200

B.150

C.120

D.100

相遇时走了52 × 2=104 千米 ,从 B 城出发的汽车走了52+44=94千米,故两城间距离为(104+96)÷ 2=100千米。

7、

8 、甲、乙两车同时从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两车在离 B 地 64 千米处第一次相遇.相遇后两车仍以原速继续行

驶 ,并且在到达对方出发点后,立即沿原路返回,途中两车在距 A 地48 千米处第二次相遇,A 、B 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解答:【分析】甲、乙两车共同走完一个AB 全程时 ,乙车走了 64 千米 ,从上图可以看出:它们到第二次相遇时共走

了 3 个 AB 全程 ,因此 ,我们可以理解为乙车共走了 3 个 64 千米 ,再由上图可知:减去一个 48 千米后 ,正好等于一个AB 全程 .AB 间的距离是64 ×483-= 144 (千米)

9 、甲每分钟走50 米 ,乙每分钟走 60 米 ,丙每分钟走 70 米,甲乙两人从 A 地 ,丙一人从 B 地同时相向出发,丙遇到乙后 2 分钟又遇到甲,A 、B 两地相距多少米?

10 、解答:丙遇到乙后此时与甲相距(50 +70 )× 2=240 米,也是甲乙的路程差,所以240 ÷(60-50 ) =24 分 ,即乙丙相遇用了 24 分钟 ,A 、 B 相距( 70+60 )×24=3120 米.

10 、甲乙两队学生从相隔18 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 千米的速度在两

队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 ,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

分析:甲队每小时行 5 千米 ,乙对每小时行 4 千米 ,两地相距18 千米 ,根据路程÷速度和 = 相遇时间可知 ,两人相遇时共行了18 ÷(4+5 ) =2 小时 ,在这两小时中 ,这名骑自行车的学生始终在运动,所以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学生共行:15 × 2=30千米.

解答:解:18 ÷4+5()×15

=18 ÷ 9× 15,

=30 (千米).

答: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学生共行30 千米.

点评:明确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学生始终在运动,然后根据时间×速度= 所行路程求出骑自行车的学生行的

路程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11、

12 、甲乙二人分别从 A 、B 两地同时出发,并在两地间往返行走。第一次二人在距离 B 点 400 米处相遇 ,第二次二

人又在距离 B 点 100 米处相遇 ,问两地相距多少米?

答案: (1) 第一次二人在距离 B 点400 米处相遇 .说明第一次相遇时乙行400 米 .

(2) 甲、乙从出发到第二次相遇共行3个全程。从第一次相遇后时到第二次相遇他们共行2个全程。在这 2 个

程中甲行 400+100=500米。

说明甲在每个全程中行500/2=250米。

( 3)因此在第一次相遇时(一个全程)

250+400=650米

答:两地相距650 米。

火车过桥

火车过桥问题是行程问题的一种,也有路程、速度与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还涉及车长、桥长等问题。基本数

量关系是火车速度×时间= 车长 +桥长

【例题解析】

例 1 一列火车长150 米 ,每秒钟行 19 米。全车通过长800 米的大桥 ,需要多少时间?

分析列车过桥 ,就是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止。车尾经过的距离= 车长 + 桥长 ,车尾行驶这段路程所用的时间用

车长与桥长和除以车速。

解:(800+150)÷ 19=50()秒

答:全车通过长800 米的大桥 ,需要 50 秒。

【边学边练】

一列火车长200 米 ,它以每秒10 米的速度穿过200 米长的隧道 ,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共需要多少秒?

例 2 一列火车长200 米 ,以每秒 8 米的速度通过一条隧道,从车头进洞到车尾离洞,一共用了40 秒。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分析先求出车长与隧道长的和,然后求出隧道长。火车从车头进洞到车尾离洞,共走车长 + 隧道长。这段路程是以每秒8 米的速度行了40 秒。

解: (1) 火车 40 秒所行路程:8 × 40=320() 米

(2) 隧道长度: 320-200=120(米)

答:这条隧道长120 米。

【边学边练】

一支队伍 1200 米长 ,以每分钟 80 米的速度行进。队伍前面的联络员用 6 分钟的时间跑到队伍末尾传达命令。

问联络员每分钟行多少米?

例 3 一列火车长 119 米 ,它以每秒 15 米的速度行驶 ,小华以每秒 2 米的速度从对面走来 ,经过几秒钟后火车从小华身边通过?

分析本题是求火车车头与小华相遇时到车尾与小华相遇时经过的时间。依题意,必须要知道火车车头与小华

相遇时 ,车尾与小华的距离、火车与小华的速度和。

解: (1) 火车与小华的速度和:15+2=17(米/秒)

(2)相距距离就是一个火车车长: 119 米

(3)经过时间:119 ÷ 17=7() 秒

答:经过7 秒钟后火车从小华身边通过。

一人以每分钟60 米的速度沿铁路步行,一列长 144 米的客车对面开来,从他身边通过用了8 秒钟 ,列车的速度是每秒多少米?

例 4 一列火车通过530 米的桥需40 秒钟 ,以同样的速度穿过380 米的山洞需30 秒钟。求这列火车的速度

是每秒多少米?车长多少米?

分析与解火车40 秒行驶的路程 = 桥长 + 车长;火车30 秒行驶的路程= 山洞长 + 车长。比较上面两种情况,由于车长与车速都不变,所以可以得出火车40-30=10秒能行驶530-380=150米,由此可以求出火车的速度,车长也好求了。

解: (1) 火车速度: (530- 380)÷ (40-30)=150÷ 10=15(/米秒 )

(2) 火车长度:15 ×-5340=70( 米 )

答:这列火车的速度是每秒15 米 ,车长 70 米。

【边学边练】

一列火车通过440 米的桥需要40 秒 ,以同样的速度穿过310 米的隧道需要30 秒 .这列火车的速度和车身长

各是多少?

例 5 某人沿着铁路边的便道步行,一列客车从身后开来,在身旁通过的时间是15 秒钟 ,客车长 105 米 ,每小时速度为 28.8 千米 .求步行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分析一列客车从身后开来,在身旁通过的时间是15 秒钟 ,实际上就是指车尾用15 秒钟追上了原来与某人105 米的差距 (即车长 ),因为车长是105 米 ,追及时间为15 秒 ,由此可以求出车与人速度差,进而求再求人的速度。

解: (1) 车与人的速度差:105 ÷ 15=7(/秒)=25米.2( 千米 / 小时 )

(2) 步行人的速度:28.8-25.2=3.6(千米/小时)

答:步行人每小时行 3.6 千米。

1.少先队员 346 人排成两路纵队去参观画展.队伍行进的速度是23 米 / 分,前面两人都相距 1 米 .现在队伍要通过一

座长 702 米的桥 ,整个队伍从上桥到离桥共需要几分钟?

解答:解:队伍长:

1 × (346÷2-1),

=1 × (173-1),

=172( 米);

过桥的时间:

(702+172)÷ 23,

=874 ÷ 23,

=38( 分钟 ).

答:整个队伍从上桥到离桥共需要38 分钟.

考点:列车过桥问题;植树问题.

1 、一个人站在铁道旁,听见行近来的火车鸣汽笛声后,再过 57 秒钟火车经过他面前.已知火车汽笛时离他1360 米 ;(轨道是笔直的)声速是每秒钟 340 米 ,求火车的速度 ?(得数保留整数)

2 、某人沿着铁路边的便道步行,一列客车从身后开来,在身旁通过的时间是15 秒钟 ,客车长 105 米 ,每小时速度为28.8 千米 .求步行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3 、一人以每分钟 60 米的速度沿铁路边步行,一列长 14

4 米的客车对面而来,从他身边通过用了8 秒钟 ,求列车的速度 .

4 、一条单线铁路上有A,B,C,D,E

5 个车站 ,它们之间的路程如图所示(单位 :千米 ).两列火车同时从A,E 两站相对开出 , 从 A 站开出的每小时行60 千米 ,从 E 站开出的每小时行50 千米 .由于单线铁路上只有车站才铺有停车的轨道,要使对面开来的列车通过,必须在车站停车,才能让开行车轨道.因此 ,应安排哪个站相遇,才能使停车等候的时间最短.先到这一站的那一列火车至少需要停车多少分钟?

火车过桥答案

1 、火车拉汽笛时离这个人1360 米 .因为声速每秒种340 米 ,所以这个人听见汽笛声时,经过了(1360÷ 340=)4.可秒见火车行1360米用了(57+4=)61秒,将距离除以时间可求出火车的速度。1360 ÷ (57+1360÷ 340)=1360÷ 61≈) 22(米

2 、火车=28.8× 1000÷ 3600=8(/秒),米人步行15秒的距离=车行15秒的距离-车身长。

(8 × 15-105)÷ 15=1( /米秒),1× 60× 60=3600(/小时米)=3.6(千米/小时)。答:人步行每小时 3.6 千米 .

3 、人 8 秒走的距离 = 车身长 - 车8 秒走的距离。 (144- 60 ÷ 60 × 8) ÷ 8=17(/秒米)答:列车速度是每秒17 米。

4 、两列火车同时从A,E 两站相对开出 ,假设途中都不停.可求出两车相遇的地点,从而知道应在哪一个车站停车等

待时间最短。

从图中可知 ,AE 的距离是 :225+25+15+230=495(千米),两车相遇所用的时间是:495÷ (60+50)=4.5(),相遇小时处距 A 站的距离是:60 × 4.5=270( ),而千米A,D 两站的距离为 :225+25+15=265(千米)由于270千米>265千米,

因此从 A 站开出的火车应安排在 D 站相遇 ,才能使停车等待的时间最短.

因为相遇处离D站距离为270-265=5(千米),那么,先到达D站的火车至少需要等待

也就是 11 分钟 ,此题还有别的解法,同学们自己去想一想。

一人每分钟 60 米的速度沿铁路步行,一列长 144 米的客车对面而来,从他身边通过用了8 秒 ,求列车的速度?

解答:【可以看成一个相遇问题,总路程就是车身长度,所以火车与人的速度之和是144 ÷ ,8=18而人的米速度

是每分钟 60 米 ,也就是每秒钟 1 米 ,所以火车的速度是每秒钟18 - 1=17 米.

两列火车 ,一列长 120 米 ,每秒钟行 20 米;另一列长 160 米 ,每秒行 15 米 ,两车相向而行 ,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需要几

秒钟?

解答:如图: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两列火车一共走的路程就是两辆火车的车身长度之和,即120 +160=280

米 ,所以从车头相遇到车尾离开所用时间为20280+15÷)(=8 秒.

某人步行的速度为每秒钟2米 ,一列火车从后面开来,越过他用了 10 秒钟 ,已知火车的长为90 米 ,求列车的速度。

解答:【分析】此题是火车的追及问题。火车越过人时,车比人多行驶的路程是车长90 米,追及时间是 10 秒 ,所以速度差是90 ÷ 10=9/秒米,因此车速是 2+9=11米/秒。

填空题

1.一列火车长 200 米 ,它以每秒 10 米的速度穿过 200 米长的隧道 ,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共需要

_______时间 .

2. 某人沿着铁路边的便道步行,一列客车从身后开来,在身旁通过的时间是15 秒 ,客车长 105 米 ,每小时速度为28.8 千米 ,求步行人每小时走______千米 ?

3.一人以每分钟60 米的速度沿铁路步行,一列长 144 米的客车对面开来,从他身边通过用了8 秒钟 ,列车的速度是 ______米 / 秒 .

4.马路上有一辆车身为15 米的公共汽车,由东向西行驶,车速为每小时 18 千米 ,马路一旁的人行道上有甲、乙两名年轻人正在练长跑,甲由东向西跑,乙由西向东跑.某一时刻 ,汽车追上甲 ,6秒钟后汽车离开了甲;半分钟之后汽车

遇到迎面跑来的乙;又过了 2 秒钟 ,汽车离开了乙.问再过 _____秒后 ,甲、乙两人相遇.

5.一列火车长 700 米 ,以每分钟 400 米的速度通过一座长900 米的大桥 .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要_____分钟 .

6. 一支队伍 1200 米长 ,以每分钟 80 米的速度行进.队伍前面的联络员用 6 分钟的时间跑到队伍末尾传达命令.

问联络员每分钟行_____米.

7. 一列火车通过530 米的桥需 40 秒钟 ,以同样的速度穿过380 米的山洞需 30 秒钟 .求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_ 米 / 秒 ,全长是 _____米 .

8. 已知快车长 182 米 ,每秒行 20 米 ,慢车长 1034 米 ,每秒行 18 米 .两车同向而行,当快车车尾接慢车车头时,称快车穿过慢车 ,则快车穿过慢车的时间是_____秒.

9.一座铁路桥全长1200 米 ,一列火车开过大桥需花费75 秒 ;火车开过路旁电杆,只要花费 15 秒 ,那么火车全长是

_______米.

10. 铁路沿线的电杆间隔是40 米 ,某旅客在运行的火车中,从看到第一根电线杆到看到第51 根电线杆正好是 2 分钟 ,火车每小时行 ______千米 .

答案

1.火车过隧道,就是从车头进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止.如图所示 ,火车通过隧道时所行的总距离为:隧道长 + 车长 .

(200+200)÷ 10=40( ) 秒

答 :从车头进入隧道到车尾离开共需40 秒 .

2.根据题意 ,火车和人在同向前进,这是一个火车追人的" 追及问题 ".

由图示可知 :

人步行 15 秒钟走的距离 = 车15 秒钟走的距离- 车身长 .

所以 ,步行人速度×15=28.8× 1000÷ (60×-10560)× 15

步行人速度=[28.8× 1000÷ (60-105]× 60)÷ 5=1( /米秒)

=3.6( 千米 / 小时 )

答 :步行人每小时行 3.6 千米 .

3.客车与人是相向行程问题,可以把人看作是有速度而无长度的火车,利用火车相遇问题:两车身长÷两车速之和= 时间 ,可知 ,

两车速之和 = 两车身长÷时间

=(144+0)÷8

=18.

人的速度 =60 米 / 分

=1 米/ 秒.

车的速度 =18-1

=17( 米/ 秒).

答 :客车速度是每秒17 米 .

4.(1) 先把车速换算成每秒钟行多少米?

18 × 1000 ÷ 3600=5( ). 米

(2)求甲的速度 .汽车与甲同向而行 ,是追及问题 .甲行 6秒钟的距离 = 车行 6 秒钟的距离 - 车身长 .

所以 ,甲速×6=5 ×6-15,

甲速=(5 ×6-15) ÷ 6=2.5( / 每米秒 ).

(3)求乙的速度 .汽车与乙相向而行 ,是相向行程问题 .乙行 2 秒的距离 = 车身长 - 车行 2 秒钟的距离 .

乙速×2=15- 5 × 2,

乙速 =(15- 5 × 2) ÷ 2=2.5( / 每米秒 ).

(4) 汽车从离开甲到离开乙之间的时间是多少?

0.5 × 60+2=32秒.

(5)汽车离开乙时 ,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是多少 ?

(5- 2.5)× (0.5× 60+2)=80(.米

(6) 甲、乙两人相遇时间是多少?

80 ÷ (2.5+2.5)=16().秒

答 :再过 16 秒钟以后 ,甲、乙两人相遇 .

5.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要 4 分钟 .

6.队伍 6 分钟向前进 80 × 6=480,队米伍长 1200 米 ,6分钟前进了 480 米 ,所以联络员 6 分钟走的路程是 : 1200-480=720( 米 )

720 ÷ 6=120( 米/分 )

答 :联络员每分钟行 120 米 .

7.火车的速度是每秒15 米 ,车长 70 米 .

8.1034÷ (20-18)=517(秒)

9.火车速度是:1200÷ 60=20(/秒)米

火车全长是:20 × 15=300()米

10.40× (51-)÷ 2× 60÷ 1000=60(/千小米时 )

解答题

1.一个人站在铁道旁,听见行近来的火车鸣汽笛声后,再过 57 秒钟火车经过他面前.已知火车汽笛时离他1360

米 ;(轨道是笔直的)声速是每秒钟 340 米 ,求火车的速度 ?(得数保留整数)

2. 某人沿着铁路边的便道步行,一列客车从身后开来,在身旁通过的时间是15 秒钟 ,客车长 105 米 ,每小时速度

为 28.8 千米 .求步行人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

3.一人以每分钟60 米的速度沿铁路边步行,一列长 144 米的客车对面而来,从他身边通过用了8 秒钟 ,求列车的

速度 .

4.一条单线铁路上有A,B,C,D,E5 个车站 ,它们之间的路程如图所示(单位 :千米 ).两列火车同时从A,E 两站相对

开出 ,从 A 站开出的每小时行60 千米 ,从 E 站开出的每小时行50 千米 .由于单线铁路上只有车站才铺有停车的轨道, 要使对面开来的列车通过,必须在车站停车,才能让开行车轨道.因此 ,应安排哪个站相遇,才能使停车等候的时间最

短 .先到这一站的那一列火车至少需要停车多少分钟?

答案

1.火车拉汽笛时离这个人1360 米 .因为声速每秒种340 米 ,所以这个人听见汽笛声时,经过了(1360÷ 340=)4 秒 .可见火车行 1360 米用了 (57+4=)61秒,将距离除以时间可求出火车的速度.

1360 ÷ (57+1360÷ 340)=1360÷ 61≈) 22(米

2.火车=28.8× 1000÷ 3600=8(/秒米)

人步行 15 秒的距离 = 车行 15 秒的距离 - 车身长 .

(8 × 15-105)÷ 15=1( /米秒)

1 × 60 × 60=3600(/ 小米时 )=3.6( 千米 / 小时 )

答 :人步行每小时 3.6 千米 .

3.人 8秒走的距离 = 车身长 - 车 8秒走的距离

(144- 60 ÷ 60 × 8) ÷ 8=17(/秒米)

答 :列车速度是每秒17 米 .

4.两列火车同时从A,E 两站相对开出,假设途中都不停.可求出两车相遇的地点,从而知道应在哪一个车站停车等待时间最短.

从图中可知 ,AE 的距离是 :225+25+15+230=495(千米)

两车相遇所用的时间是:495÷ (60+50)=4.5()小时

相遇处距 A 站的距离是:60 × 4.5=270( )千米

而 A,D 两站的距离为:225+25+15=265(千米)

由于 270 千米 >265 千米 ,因此从 A 站开出的火车应安排在 D 站相遇 ,才能使停车等待的时间最短.

因为相遇处离 D 站距离为 270-265=5(千米),那么,先到达D站的火车至少需要等待:(小时 )

小时 =11 分钟

此题还有别的解法 ,同学们自己去想一想 .

1 .某列车通过 250 米长的隧道用25 秒 ,通过 210 米的铁桥用 23 秒 ,该列车与另一列长320 米 ,速度为每小时行64.8 千米的火车错车时需要()秒。

解:火车过桥问题

公式: (车长 + 桥长 )/ 火车车速 = 火车过桥时间

速度为每小时行64.8 千米的火车 ,每秒的速度为18 米 / 秒 ,

某列车通过 250 米长的隧道用25 秒 ,通过 210 米的铁桥用 23 秒 ,则

该火车车速为:(250-210)/(25-23)=20米/秒

路程差除以时间差等于火车车速.

该火车车长为:20*25-250=250(米)

或 20*23-210=250( 米 )

所以该列车与另一列长320 米 ,速度为每小时行64.8 千米的火车错车时需要的时间为

(320+250)/(18+20)=15(秒)

2. 一列火车长 160m, 匀速行驶 ,首先用 26s的时间通过甲隧道(即从车头进入口到车尾离开口为止),行驶了100km后又用16s的时间通过乙隧道,到达了某车站,总行程 100.352km。求甲、乙隧道的长?

解:设甲隧道的长度为xm

那么乙隧道的长度是(100.352-100)(单位是千米!)*1000-x=(352-x)

那么

(x+160)/26=(352-x+160)/16

解出 x= 256

那么乙隧道的长度是352-256=96

火车过桥问题的基本公式

(火车的长度 + 桥的长度) / 时间=速度

3. 甲、乙两人分别沿铁轨反向而行,此时 ,一列火车匀速地向甲迎面驶来,列车在甲身旁开过,用了 15 秒,然后在乙身旁开过 ,用了 17 秒 ,已知两人的步行速度都是 3.6 千米 / 小时 ,这列火车有多长?

分析:从题意得知 ,甲与火车是一个相遇问题,两者行驶路程的和是火车的长.乙与火车是一个追及问题,两者行驶路程的差是火车的长,因此 ,先设这列火车的速度为χ 米/秒,两人的步行速度3.6 千米 / 小时= 1 米 / 秒,所以根据甲

与火车相遇计算火车的长为(15 χ+ 1 × 15) ,米根据乙与火车追及计算火车的长为(17 χ-1 × 17) 米,两种运算结果火车的长不变 ,列得方程为

15 χ+ 1 × 15 =17 χ- 1 × 17

解得:χ= 16

故火车的长为17 × 16-1× 17 =255 米

流水行船

小学四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小学四年级阅读专项训练及答案 最贵的项链 店主站在柜台后面,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一个小女孩走过来,整张脸都贴在了橱窗上,出神地盯着那条蓝宝石项链看。她说:“我想买给我姐姐。你能包装得漂亮一点吗?”店主狐疑地打量着小女孩,说:“你有多少钱?” 小女孩从口袋里掏出一个手帕,小心翼翼地解开所有的结,然后摊在柜台上,兴奋地说:“这些可以吗?”她拿出来的不过是几枚硬币而已。她说:“今天是姐姐的生日,我想把它当做礼物送给她。自从妈妈去世后,她就像妈妈一样照顾我们,我相信她一定会喜欢这条项链的,因为项链的颜色就像她的眼睛一样。” 店主拿出了那条项链,装在一个小盒子里,再用一张漂亮的红色包装纸包好,还在上面系了一条绿色的丝带。对小女孩说:“拿去吧,小心点。”小女孩满心欢喜,连蹦带跳地回家了。在这一天的工作快要结束的时候,店里来了一位美丽的姑娘,她有一双蓝色的眼睛。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问到:“这条项链是在这里买的吗?多少钱?” “本店商品的价格是卖主和顾客之间的秘密。” 姑娘说:“我妹妹只有几枚硬币,这条蓝宝石项链却货真价实。她买不起的。” 店主接过盒子,精心将包装重新包好,系上丝带,又递给了姑娘说:“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 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_______聊赖_______翼翼货___价____ 2、写出下面词语的近义词。精心--()出神--()狐疑--()3、缩句。(1) 店主站在柜台后面,百无聊赖地望着窗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2) 她把已经打开的礼品盒放在柜台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4、小女孩买项链的钱不够,但是店主为什么却把项链卖给了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5、“她给出了比任何人都高的价格,她付出了她所拥有的一切。”这句话中“所拥有的一切”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百无聊赖小心翼翼货真价实 2、用心发呆怀疑3、(1)店主望着窗外。(2)她把盒放在柜台上。 4、店主被小女孩纯真的爱心打动了。5、小女孩全部的钱和全部的爱心。 母爱无言 听说过两个有关母亲的故事。一个发生在一位游子与母亲之间。游子探亲期满离开故乡,母亲送他去车站。在车站,儿子旅行包的拎带突然被挤断。眼看就要到发车时间,母亲急忙从身上解下裤腰带,把儿子的旅行包扎好。解裤腰带时,由于心急又用力,她把脸都涨红了。儿子问母亲怎么回家呢?母亲说,不要紧,慢慢走。多少年来,儿子一直把母亲这根裤腰带珍藏在身边。多少年来,儿子一直在想,他母亲没有裤腰带是怎样走回几里地外的家的。另一个故事则发生在一个犯人同母亲之间。探监的日子,一位来自贫困山区的老母亲,经过乘坐驴车、汽车和火车的辗转,探望服刑的儿子。在探监人带来的五光十色的物品中,老母亲给儿子掏出用白布包着的葵花子。葵花子已经炒熟,老母亲全嗑好了。没有皮,白花花的像密密麻麻的雀舌头。服刑的儿子接过这堆葵花子肉,手开始抖。母亲亦无言语,撩起衣襟拭眼。她千里迢迢探望儿子,卖掉了鸡蛋和小猪崽,还要节省许多开支才凑足路费。来前,在白天的劳碌后,晚上在煤油灯

小学语文阅读练习题整理

小学语文阅读练习题整理 春天到了,公园里的景色真美丽。草地上长出碧绿的小草,像铺上了绿地毯。花盆里的花都开了,有红的,黄的,白的,紫的,暗红的,十分好看。 1、这段话共有______句。 2、用“——”画出表示花的颜色和草的颜色的词。 3、这段话写公园的景色很美丽。主要写了地上的______和花盆里的______十分好看。 小树苗,排队走,绿化祖国忙不休。走到马路站两旁,撑起绿伞在街头。走到田野站风口,挡住风沙保丰收。走到沙漠站稳脚,沙漠一片绿油油。走到荒山安下家,座座荒山穿绿衣。 1、小树苗走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画出小树苗为人们做了哪些好事。 我家有一只小花猫。小花猫的一双小耳朵直竖着,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它的嘴边有八根胡子又细又长又硬我知道那是用来量老鼠洞口大小的小花猫全身长满了黄一道,黑一道的花纹。只有四个爪子是白色的,上面长着五个像鱼钩一样的小爪,走起路来没有一点声音。它

还有一条长长的尾巴,总是来回摆动。白天,小花猫总是爱睡觉,嘴里还不停地打呼噜。一到晚上,它就这儿走走,那儿看看,好象在侦察老鼠的活动。我非常喜欢这只可爱的小花猫。 1、给第二自然段加上标点符号。 2、小花猫的尾巴是___________,眼睛是___________,胡子___________。 3、写小花猫颜色的词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猫的舌头上有肉刺,它经常用舌头理理身上的毛。狗的舌头在天热时总是伸出来,帮助散发身体中的热量。啄木鸟的舌头是细长的,能把害虫从洞里钩出来吃掉。动物的舌头是多么奇妙啊! 1、这段话有______句。 2、这段话写了______、______、______三种动物的______的作用。 3、请用“——”画出啄木鸟舌头的作用。 小猴看见妈妈戴着眼镜读书、写字,奶奶戴着眼镜缝补衣服,它问是什么道理,妈妈和奶奶回答说:“戴上眼镜看得清楚。”一天,小猴戴起了妈妈的眼镜,哟!模模糊糊;再戴上奶奶的眼镜,头昏眼花,差点摔一跤。它生气地说:“妈妈和奶奶骗我!”猴妈妈知道了,对小猴子解释说:“奶奶年老了,戴老花眼镜;妈戴的是近视眼镜。”事情往往就是这样,对别人合适的东西,对自己不一定合适。 1、妈妈适合戴_________,奶奶适合戴_________。 2、小猴戴妈妈的眼镜感觉是____________,戴奶奶的眼镜感觉

四年级行程问题

四年级行程问题巩固加强卷 一、基础巩固题 1、玲玲从学校出发步行去电影院看电影,每分钟行65米。10分钟后,李老师从学校骑自行车去追玲玲,结果在距学校1300米的地方追上玲玲。那么李老师每分钟行米。 2、小华和李成家相距500米,两人同时从家中出发在同一条路上行走。小华每分钟走55米,李成每分钟走45米。4分钟后两人相距米。 3、甲乙两城间的铁路长480千米,快车从甲城,慢车从乙城同时相向开出,6小时相遇。如果两车分别在两城同时同方向出发,慢车在前,快车在后,24小时快车可以追上慢车。那么两车的速度各是。 4、面包车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出,3小时后,小轿车以每小时行150千米的速度从甲城开出,沿着同一行驶路线追赶面包车,小时后追上。 5、AB两地相距1400米,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分钟行60米,乙每分钟行80米,第一次在C处相遇,AC之间路长。相遇后继续前进,分别到达A、B两地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于D处,C、D之间的距离是。 6、甲、乙两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8千米,两车在离中点32千米处相遇。问东西两地相距千米。 7、客、货两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35千米,货车每小时行51千米。两车相遇后继续以原速度前进。到达乙、甲两地后立即返回,第二次相遇时,货车比客车多行96千米。则甲、乙两地相距千米。

8、甲、乙、丙三人行走的速度分别为每分钟20米、24米和30米。甲、乙在A地,丙在B地同时相向而行,丙遇乙后5分钟和甲相遇,则A、B两地间的路长米。 9、一辆汽车和一辆摩托车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汽车每小时行50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4小时后两车相距千米。 10、解放军某部队从营地出发,以每小时行9千米的速度向目的地前进。4小时后部队有急事,派通讯员骑摩托车以每小时行21千米的速度前去联络,小时后,通讯员能赶上队伍。 二、加强题 1、汽车以40千米/时的速度从甲地到乙地,到达后立即以60千米/时的速度返回甲地。求该车的平均速度。 2、A、B两地相距480千米,甲、乙两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驶35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45千米,一只燕子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和甲车同时出发飞向乙车,遇到乙车又折回向甲车飞去,遇到甲车又折回飞向乙车,这样一直飞下去,燕子飞了多少千米两车才能相遇? 3、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12千米,乙每小时行10千米。两人在离中点3千米的地方相遇。A、B两地相距多远? 4、龟兔赛跑,全程2000米。龟每分钟爬25米,兔每分钟跑320米,兔自以为速度快,在途中睡了一觉,结果龟到了终点时,兔子离终点还有400米。兔子在途中睡了多少分钟?

小学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综合讲解

行程问题需要用到的基本关系: 路程=速度时间速度=路程时间时间=路程速度 题型一、相遇问题与追及问题 相遇问题当中: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 追及问题当中: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画路程图时必须注意每一段路程对应的问题是相遇问题还是追及问题********** 【例题1】甲、乙两人从A地到B地,丙从B地到A地。他们同时出发,甲骑车每小时行8千米,丙骑车每小时行10千米,甲丙两人经过5小时相遇,再过1小时,乙、丙两人相遇。求乙的速度? 考点:多次相遇问题. 分析:本题可先据甲丙两人速度和及相遇时间求出总路程,再根据乙丙两人的相遇时间求出乙丙两人的速度和之后就能求出乙的速度了. 解答:解:(8+10)×5÷(5+1)-10 =18×5÷6-10, =15-10, =5(千米). 答:乙每小时行5千米. 点评:本题据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式: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进行解答即可. 【例题2】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A地40米处相遇,相遇之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地30米处,求A、B两地相距多远?分析:两次相遇问题,其实两车一起走了3段两地距离,当然也用了3倍的一次相遇时间。 40×3-30=90km 变式1、甲、乙两人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第一次在离东地60米处相遇,相遇之后继续前进到达目的地后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西侧20米处,求东西两地相距多远? 60×3-20=160km 【例题3】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需要6小时,慢车从乙站开往甲站需要9小时。两车分别从两站同时开出,相向而行,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甲乙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分析:中点相遇问题,实际上是相遇问题和追及问题的综合。 第一步:相同的时间,快车比慢车多行18×2=36千米 解:∵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需要6小时,慢车从乙站开往甲站需要9小时 快车与慢车的时间比是6 : 10 ∴快车与慢车的速度比是10:6=5:3 ∴相遇时,快车行了全程的:5/(5+3)=5/8 全程是225÷5/8=360(千米)

四年级课外阅读练习精选30题(答案)

阅读短文,按要求作答。 (一) 滴水穿石 雨越下越大,本来我要到同学家去学习,这下只好拉倒了。我坐在门口,看着瓢泼大雨出神。爸爸喊我:“你看,雨水都溅在身上了。”我没理会,却好像发现了什么奇妙的东西:“爸爸,你看!屋檐下的石头,怎么隔着一段距离,就有一个小窝?”爸爸还没有回答,我就自己解释说:“爸爸,我知道了,那是让屋檐滴下的雨水打的。”“是吗?”爸爸故意惊奇地问:“雨水有那么大的尽儿,把石头打出窝窝来?”爸爸这一问,我也愣住了。 爸爸见我答不出,就走过来笑着说:“这叫‘水滴石穿’。咱们这房子已有几十年了,雨点的力量虽小,可是长年累月,它总滴到一个地方,渐渐地就打出小窝来了。”接着,爸爸又说,“无论干什么事情,只要有这种滴水穿石的精神,就一定会成功的。”‖ 听了爸爸的话,我心里想:“要永远记住‘滴水穿石’的启发。”‖ 1、用“‖”给文章分段。 2、给本文命一个合适的题目,写在文章前面的横线上。 3、“我”发现了什么美妙的东西?(用“”划出文中的句子回答。) 4、用“————”标出有关的句子,来说明这篇文章告诉我们的道理。 5、联系这篇文章回答: ⑴爸爸为什么要“故意”地发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读了这篇文章后你得到什么启发? _____做任何事都要有恒心,只要长年累月地努力去做,就一定能成功。 (二) 家乡的小河(10分)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它是宁静的,宛如明镜一般,倒映着红色的花,绿色的树;她又是活泼可爱的,层层鳞浪随风而起,伴着跳跃的阳光在舞蹈,舞姿优美得就像天空的七彩绸。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着火红的脸庞。一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轻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中午的小河真是活泼极了。 傍晚小河真可爱。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红,那处绿。又一阵风来,倒映着的泥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凝固了一般,躺在那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 1、种辣椒 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它的生长过程。 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早些发芽。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 到了盛夏,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几天后,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先后开放了。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 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收获的时节到了,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竟收了小半筐。 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在下面画横线。 2.把文章分成三段,在段尾用“‖”表示,并写出段意。 3.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 ②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 2、蒙蒙的小雨 蒙蒙的小雨正落着,陈红骑着自行车悠然于柏油路上。她没有穿雨衣,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细雨中骑车很浪漫。她望着路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嘛要东躲西藏的。 忽然迎面一辆的士飞驰而来她猛地拐向路边但车把挂在树干上她摔倒了小妹妹没事吧一个小伙子站在她身边问道陈红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心想:谁是你的小妹妹?她一翻身想站起来,可左腿的剧痛却使她不得不重新坐在地上,她接连两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成功。最后,只好放弃了努力。小伙子一笑,“别逞强了,还是送你上医院吧。”接着,拉起陈红的车子,又扶陈红坐到车架上,推起车子向医院走去。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陈红已不再潇洒,只感到沉重。她坐在车上,望着前面推车的小伙子,不知该说些什么。 她发现小伙子走路不太自然,仔细观察,只见小伙子左腿的袜端与裤腿之间不时地露出一段刺目的棕色。那是什么?啊,他装着一只假腿。陈红想问问他的腿,却不愿张嘴。这时,只听到小伙子自言自语地说:“三年前,我也喜欢在细雨中骑车,那的确很潇洒,可是我却重重地跌倒了,像你一样。不,还不如你。”“噢,你的左腿——?”停了一会儿,小伙子说:“就在那次跌倒时被后面的汽车轧断了。”听了这话,陈红陷入了沉思?? 医院到了,小伙子搀着陈红进了急诊室。“我去通知你父母,你知道他们的电话吗?”陈红把号码告诉了他。不一会儿,陈红的父母风风火火地赶来了。见到女儿腿上雪白的绷带,忙问这问那。陈红把经过告诉了他们,又说,“要不是那位大哥哥,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哎,他呢?”这时,只听护土小姐说:“那个小伙子,看见你爸妈来后,他就离开医院了。”陈红怔住了:“我还不知他叫什么呢!” 父亲背起陈红,母亲在旁边扶着,一家人走出医院的时候,他们多么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小伙子的身影。 1.给第二自然段中没有标点的地方加上标点。 2.联系上下文解释加粗词的意思。

四年级行程问题

四年级举一反三行程问题 1.小王、小李从相距50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小王下午2时出发步行,每小时行千米。小李下午3时半骑自行车出发,经过小时两人相遇。小李骑自行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2.一辆公共汽车和一辆面包车同时从相距25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行,公共汽车每小时行33千米,面包车每小时行35千米。行了几小时后两车相距51千米再行几小时两车又相距51千米 3.甲、乙两人同时从A、B两地相对而行,甲骑车每小时行16千米,乙骑摩托车每小时行65千米。甲离出发点千米处与乙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 4.小张的小王同时分别从甲、乙两村出发,相向而行。步行1小时15分后,小张走了两村间路程的一半还多千米,此时恰好与小王相遇。小王的速度是每小时千米,小张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5.东、西两镇相距240千米,一辆客车上午8时从东镇开往西镇,一辆货车上午9时从西镇开往东镇,到中午12时,两车恰好在两镇间的中点相遇。如果两车都从上午8时由两地相向开出,速度不变,到上午10时,两车还相距多少千米 ( 6、A、B两地相距259千米,甲车从A地开往B地,每小时行38千米;半小时后,乙车从B 地开往A地,每小时行42千米。乙车开出几小时后和甲车相遇

7.甲,乙两站相距336千米,一列慢车从甲站开出,每小时行72千米,一列快车从乙站开出,每小时行96千米。 # 问:①若两车同时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 ②若两车同时反向而行,几小时后相距672千米 8.甲、乙两个车队分别从相距330千米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队每小时行60千米,乙队每小时行50千米,一个人骑摩托车以每小时80千米的速度在两车队之间往返联络,问两车队相遇时。摩托车行了多少千米 > 9.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6小时后相遇,甲车从A地到B地需要9小时,乙车从B地到A地需要几小时 [ 10.甲、乙两人骑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向而行,8小时后相遇,如果甲每小时少行1千米,乙每小时多行3千米,这样经过7小时就可以相遇。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1.小明和小红分别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4小时后相遇,如果两人都比原定速度每小时多行1千米,则3小时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专项练习题

一、相遇行程问题 相遇问题的基本关系式如下:总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相遇时间=总路程÷速度和另一个速度=速度和-已知的一个速度 1、两辆汽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一辆汽车每小时行56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63千米,经过4小时后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甲乙两人分别从相距2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两人几小时后相遇 3、两列火车同时从相距480千米的两个城市出发,相向而行,甲车每小时行驶40千米,乙车每小时行驶42千米。5小时后,两列火车相距多少千米 4、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行5千米,乙每小时行4千米。二人第一次相遇后,都继续前进,分别到达B、A两地后又立即按原速度返回。从开始走到第二次相遇,共用了6小时。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5、、甲乙两车分别从相距480千米的A、B两城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车从A城到B 城需6小时,乙车从B城到A城需12小时,两车出发后多少小时相遇 6、、王欣和陆亮两人同时从相距2000米的两地相向而行,王欣每分钟行110米,陆亮每分钟行90米,如果一只狗与王欣同时同向而行,每分钟行500米,遇到陆亮后,立即回头向王欣跑去,遇到王欣再向陆亮跑去。这样不断来回,直到王欣和陆亮相遇为止,狗共行了多少米 7、、甲乙两队学生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行车以每小时15千米的速度在两队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5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两队相遇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

8、两列火车从甲、乙两地同时出发对面开来,第一列火车每小时行驶60千米,第二列火车每小时行驶55千米。两车相遇时,第一列火车比第二列火车多行了20千米。求甲、乙两地间的距离。 9、甲、乙二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5千米,两个人在距离中点千米的地方相遇。求A、B两地之间的距离。 10、两地相距37.5千米,甲、乙二人同时从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3.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相遇时甲、乙二人各走了多少千米 11、东、西两车站相距564千米,两列火车同时从两站相对开出,经6小时相遇。第一列火车比第二列火车每小时快2千米。相遇时这两列火车各行了多少千米 12、在一次战役中,敌我双方原来相距62.75千米。据侦察员报告,敌人已向我处前进了11千米。我军随即出发迎击,每小时前进6.5千米,敌人每小时前进5千米。我军出发几小时后与敌人相遇 13、在复线铁路上,快车和慢车分别从两个车站开出,相向而行。快车车身长是180米,速度为每秒钟9米;慢车车身长210米,车速为每秒钟6米。从两车头相遇到两车的尾部离开,需要几秒钟 14、甲、乙两个车站相距550千米,两列火车同时由两站相向开出,5小时相遇。快车每小时行60千米。慢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15、两辆汽车同时从相距465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5小时后两车还相距120千米。一辆汽车每小时行37千米。另一辆汽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理解练习及答案

(一)沙子和泥土 一粒沙子安逸地躺在大地上,骄傲地对泥土说:喂,你没有发现吗?我是一粒多么伟大的金子啊! 你是一粒伟大的金子,这怎么可能呢?泥土说。 你没有听说过“沙里淘金”这句词语吗?那些闪光的金子,都是从我身上淘洗出来的。沙子自高自大地说道。 如果你不能淘洗掉自己身上那些贪图安逸、狂妄自大、只会空想的坏心理,你永远只是一粒黯然无光的沙子。泥土告诫道。 你为什么埋没我呢?沙子问泥土。 如果你能努力使自己成为一颗闪光的金子,谁又能埋没你呢?泥土对沙子说。 生为一粒小小的沙子,落入大地,谁又能发现我呢?沙子感叹道。 孩子,当你与大地融为一体时,你就是大地的一部分了。泥土说。 一堆沙子,被一阵大风吹得七零八落。 我们这些苦命的沙子,为什么总经不起“风吹雨打”呢?沙子叹息道。 为什么不试着寻求别人的帮助呢?当你与水泥联为一体时,就能成为坚不可摧的混凝土了。泥土说。 1. 中国有一句老话说“是金子总会发亮的,”找出短文中和它意思相近的一段话。 2.“沙里淘金”是一个成语,意思是 3.填写近义词 安逸()埋没()淘洗()

骄傲()告诫()感叹() 自高自大()沙里淘金() 4.用横线划出表明本文中心的句子 5.下面三个疑问句中,与其他两个都不同的一句是() A 你为什么埋没我呢? B 谁又能埋没你呢 C 谁又能发现我呢 6.找出文中对应的句子。 一粒黯然无光的沙子 (二)蜗牛与它的大海 有一只蜗牛,很想去见识一番大海。 然而,它算计了一下,悲观地发现,如果按照每日的爬行速度,它的寿命只可能爬完四分之一的路程。 “但是”,它又换了一个角色,自言自语道,“能否到达大海,并不是最重要的。因为对于许多到达大海的人来说,大海反而离他们更远了。” “因此,大海或许只存在于向着大海的进行之中。”这只蜗牛继续自言自语道:“如果我现在向着大海迈开了第一步,那么,我就攫取了大海的一部分,尽管微不足道。但是,我如果坚持着向大海行进了四分只一的路程,那么,我就拥有了四分只一的大海——对于一只蜗牛来说,这已经够了。” 于是,这只蜗牛踏上了大海之程。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汇总

小学语文阅读理解专项练习题、种辣椒1常识课上,老师对植物的讲解,把我带到植物世界里。听完课,我动了心,决心种点什么,仔细观察 它的生长过程。回到家,我找到了两个花盆,满心欢喜地种下了辣椒籽。下种后,我每天都要给它浇些水,盼望种子 早些发芽。一天中午,弟弟告诉我花盆里出小苗了,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只见一棵小嫩芽拱出土,又过了两天,好几棵小芽出来了。小芽越来越多,我给小辣椒间苗,把太密的小苗小心翼翼地拔掉了一些。一朵朵雪白的小花,几天后,每株辣椒已有半尺多高了,它们的茎上都缀满了欲放的花苞,到了盛夏,先后开放了。大约又过了四五天,辣椒就开始结果了,出现了青绿的椭圆形的小辣椒,一个个缀在茎上,真惹人喜爱。秋风吹进窗来,带进一股香气,辣椒开始由青变红,看上去更让人喜爱。一个个两寸多长的小辣椒挂 我满怀欣喜地把成熟的辣椒一个一个摘下,收获的时节到了,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竟收了小半筐。我看着筐里的辣椒,心想:这多有意思呀!知识来源于实践,而实践又必须付出辛勤的劳动,这难道 不是真理吗?.找出文章中点明中心的句子,在下面画横线。1 2.把文章分成三段,在段尾用“‖”表示,并写出段意。 3.读下面句子,在括号里写出各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①小辣椒挂在枝头对我微笑,感谢我对它们的辛勤培育。( )我飞一样地跑到窗台前。(② 、蒙蒙的小雨2蒙蒙的小雨正落着,陈红骑着自行车悠然于柏油路上。她没有穿雨衣,因为她觉得在这样细雨中骑车 很浪漫。她望着路两边来去匆匆的行人,心想:这些人真是的,干嘛要东躲西藏的。一个没事吧小妹妹她摔倒了飞驰而来忽然迎面一辆的士她猛地拐向路边但车把挂在树干上 陈红白了他一眼,没有理他。心想:谁是你的小妹妹?她一翻身想站起来,可左小伙子站在她身边问道 腿的剧痛却使她不得不重新坐在地上,她接连两次试图站起来,都没成功。最后,只好放弃了努力。小伙”接着,拉起陈红的车子,又扶陈红坐到车架上,推起车子向医子一笑,“别逞强了,还是送你上医院吧。院走去。温柔如丝的春雨淅淅沥沥地落着。陈红已不再潇洒,只感到沉重。她坐在车上,望着前面推车的小伙子,不知该说些什么。她发现小伙子走路不太自然,仔细观察,只见小伙子左腿的袜端与裤腿之间不时地露出一段刺目的棕 色。那是什么?啊,他装着一只假腿。陈红想问问他的腿,却不愿张嘴。这时,只听到小伙子自言自语地“三年前,我也喜欢在细雨中骑车,那的确很潇洒,可是我却重重地跌倒了,像你一样。不,还不如说:”听了这话,“就在那次跌倒时被后面的汽车轧断了。你。”“噢,你的左腿——?”停了一会儿,小伙子说:?? 陈红陷入了沉思“我去通知你父母,你知道他们的电话吗?”陈红把号码告医院到了,小伙子搀着陈红进了急诊室。 诉了他。不一会儿,陈红的父母风风火火地赶来了。见到女儿腿上雪白的绷带,忙问这问那。陈红把经过“那这时,只听护土小姐说:“要不是那位大哥哥,我真不知该怎么办好,哎,他呢?”告诉了他们,又说,”个小伙子,看见你爸妈来后,他就离开医院了。”陈红怔住了:“我还不知他叫什么呢!父亲背起陈红,母亲在旁边扶着,一家人走出医院的时候,他们多么希望在人流中再次寻到那小伙子

小学四年级行程问题

小学四年级行程问题“希望杯”数学竞赛 辅导讲义 已有1121 次阅读2009-09-11 15:01 标签: 希望杯数学讲义行程小学 【探究新知】 例1、甲、乙二人分别从相距30千米的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每小时走6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 问:二人几小时后相遇? 分析与解:出发时甲、乙二人相距30千米,以后两人的距离每小时都缩短6+4=10(千米),即两人的速度的和(简称速度和),所以30千米里有几个10千米就是几小时相遇. 30÷(6+4) =30÷10 =3(小时) 答:3小时后两人相遇. 本题是一个典型的相遇问题.. 例2、如右下图有一条长方形跑道,甲从A点出发,乙从C点同时出发,都按顺时针方向奔跑,甲每秒跑 5米,乙每秒跑4.5米 分析与解:这是一道环形路上追及问题。在追及问题问题中有一个基本关系式:追击路程=速度差×追及时 间。 追及路程:10+6=16(米) 速度差:5-4.5=0.5(米) 追击时间:16÷0.5=32(秒) 甲跑了5×32÷[(10+6)×2]=5(圈) 答:甲跑了5圈。 例3、一列货车早晨6时从甲地开往乙地,平均每小时行45千米,一列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平均每小时比货车快15千米,已知客车比货车迟发2小时,中午12时两车同时经过途中某站,然后仍继续前进,问:当客车到达甲地时,货车离乙地还有多少千米? 分析与解:货车每小时行45千米,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快15千米,所以,客车速度为每小时(45+15)千米;中午12点两车相遇时,货车已行了(12—6)小时,而客车已行(12—6-2)小时,这样就可求出甲、乙两地之间的路程.最后,再来求当客车行完全程到达甲地时,货车离乙地的距离. 解:①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是: 45×(12—6)+(45+15)×(12—6—2) =45×6+60×4 =510(千米). ②客车行完全程所需的时间是: 510÷(45+15) =510÷60

六年级下册数学行程问题应用题

011行程问题(1)姓名:___________ 【知识要点】行程问题的三个基本量是:速度、时间、路程,它们之间的关系是:速度×时间=路程,路程÷速度=时间,路程÷时间=速度行程问题按所行方向的不同,可分为①相遇问题(相向而行)②相离问题(相背而行)③追及问题(同向而行),其基本数量关系是: ①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路程 ②相离问题:速度和×时间=相距路程 ③追及问题:速度差×时间=追及路程 【基本练习】 1、一辆客车和一辆小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经过2.5小时相遇。 已知客车每小时行72千米,是小车速度的3 4 ,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客、货两车同时从相距378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72千米,货车每小时行63千米,经过几小时两车相遇?相遇时客车比货车多行多少千米? 3、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40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6小时相遇。已知甲车每小时行72,乙车每小时行多少千米? 4、甲、乙两车同时从相距567千米的两地相对开出,经过3.5小时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5:4,甲、乙两车每小时各行多少千米? 5、甲、乙两船同时从武汉出发开往上海,已知甲船每小时行52千米,乙船每小时行45千米,8小时后,两船相距多少千米? 【例1】一辆客车和一辆货车同时从甲、乙两地相对开出,在距中点12 千米处相遇。已知客、货两车的速度比是6:5,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时间一定,路程和速度成正比例,客、货两车的速度比是6:5,所 以相遇时两车所行的路程的比也是6:5,即甲车行了全程的 6 11 ,乙车行了全程的 5 11 ;又两车在距中点12千米处相遇,也就是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12×2=24千米。 解答:12×2÷( 6 11 - 5 11 )= 练习1: 1、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在距中点15千米处相遇。已知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7:8,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2、两辆汽车同时从A地出发开往B地,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6:5,甲车达到B地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12千米处与乙车相遇。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能力训练题

小学四年级语文阅读能力训练题 一、(37分) 敬重卑微 蚂蚁家族和和睦睦,忙忙碌碌,母蚁生儿,公蚁持家。他们在原野、荒滩上搬运食物,建设家园。想不到小小生灵,竟活得如此滋润,活得如此有秩序有意义。尤其令我震惊的是它们面对灾难时的行为。 当野火烧起来的时候,你知道蚂蚁是如何逃生的吗? 众多的蚂蚁迅速聚拢,抱成黑团,然后像雪球一样飞速滚动,逃离火海。 每读起这段文字,我就泪眼模糊,深为它们的行为所感动。我仿佛看见汹涌的火山在烧,一团黑风正沿着山脊流动:我仿佛听见噼哩啪啦的烧焦声,那是最外一层的蚂蚁用躯体开拓求生之路。 假如没有抱成团的智慧,假如没有最外一层的牺牲,渺小的蚂蚁家族绝对全军覆没。 生命的渺小、体力的(单薄卑微微薄)并没有什么可怕,甚至命运的(单薄卑微微薄)也不能决断什么,可怕的是看不到(单薄卑微微薄)的力量,忽视了内在的精神。 敬重卑微,使我把生命看得严肃,看得深刻,看的伟大而坚强。像一根细小的针,蚂蚁以他的精神穿过我的外表,刺痛我的灵魂。比起蚂蚁,我们有什么理由言渺小、说卑微?有什么理由自暴自弃、玩世不恭? 世上称得上伟大的东西,往往()体积,()精神。千里之堤,毁于蚁穴,这是卑微者的威严和挑战。 注释: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玩世不恭:不把现实社会放在眼里,对什么事都采取不严肃的态度。 1、分用“√”把短文括号中的用得恰当的词语画出来:在第8自然段的括号里填上恰当的关联词。 2、“和睦”可重叠成“和和睦睦”,“忙碌”可重叠成“忙忙碌碌”这样重叠后,意思有什么不同? “伟大”、“深刻”、“模糊”这三个词语中能这样重叠的词是。 3、比较下面两个句子,写出带点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 (1)“想不到” (2)“竟” (3)两个“如此” 4联系短文内容理解句子,然后回答问题。 (1)在第七自然段中共有两个问句。 第一个是反文句,改为陈述句为: 第二个也是反问句,这句话实际上是启发我们: (2)体会短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蚂蚁是黑的,雪是白的,在第三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把“抱成黑团”的蚂蚁比作“雪球”? 在第七自然段中,作者把比作了“一根细小的针”。 (3)文章的最后一句话运用了“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这个成语。这个成语的1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四

小学语文阅读训练题 月光下的童年 又是一个夜晚,我披着银白色的月光,走在青石板路上,欣赏美丽柔和的月光下的景色,人们在月光下散步,老奶奶带着小孙女在月光下乘凉。 我也是月光下长大的。记得夏天每当夜幕降临时,外婆就带着我到小院子里乘凉,外婆用章满老茧的手抚摸着我,一边扇着扇子,一边给我讲老掉牙的的民间故事,我每晚便在故事声中入睡,我感到是那么吉祥和快乐。 幼时,我很爱捉虫,在朦胧的月光下,随处可以听见各种虫子的鸣唱,那唱的最动听的肯定是蛐蛐了。我悄悄走近草堆,打着手电筒,翻开一块块的大石头,便有披着黑色“大衣”的蛐蛐在那里又蹦又跳,我就小心的用双手一捂,然后,小心翼翼的捉起来,借着月光,跟邻居小伙伴斗蛐蛐。 中秋节,是我感到最温馨的时候,我和家人在月光下品尝月饼,还一边唱着“八月十五月儿圆”的歌,真快乐。 月落月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我也长大了,但我依然爱那慈母般温和的月光。 在我眼中,月亮那么美,我在月光下长大,月光下有我童年的足迹,我爱美丽的月光。 1、作者在文中回忆了哪三件事?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找出我捉蛐蛐的五个动词。 (1)______ (2)______ (3)_______ (4)_______ (5)________ 3、用“//”将短文分成三段。 4、作者爱美丽的月光,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让冬天永远陪伴他 每天下午,孩子们放学以后,总喜欢到巨人的花园里去玩儿。花园里长满了青草,开了鲜花,小鸟在枝头唱歌,孩子们在草地上欢笑。“我们多么快乐!” 有一天,巨人回来了。他到财主朋友家里住了七年才回来。看见孩子们在花园里玩耍,巨人粗暴地吼道:“我的花园是我自己的花园,不准外人进来玩儿!”于是,他在花园的四周筑了一道墙,在墙上挂了一块牌子:“不准外人进来!” 可怜的孩子再也不能到巨人的花园去玩儿了。放学以后,他们常常在高墙外转来转去谈论着美丽的花园和欢乐的往事。 春天来了,别的花园到处是鲜花开放,到处是小鸟歌唱,巨人的花园仍然是冬天的景象。偶尔有一朵小花探出头来,看到牌子上的字,又缩回去睡觉了。只有霜和雪很高兴,它们嚷道:“春天不会来了,我们一年到头住在这里。”雪让地面穿上白袍,霜把枝头涂上银光。北风和它们同住,每天都要在巨人的花园里吼

六年级数学行程问题稍复杂题

解决问题(三) 1、邮递员去送信,已知回来时沿原路返回,但速度提高了25%。并且来、回的 时间差是11 4小时。求往返一次用多少小时? 2、甲、乙两车同时从A地去B地。甲行全程的一半时,乙离B地还有54km。 当甲到达B地时,乙已经行了全程的80%。求A、B两地的路程是多少km? 3、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比是 3:2,他们第一次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了20%,乙的速度提高了30%。这样,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A地还有280km。那么A、B两地的路程是多少km? 4、水产商店计划以6元/kg的价格出售180kg的鲢鱼。因购买鱼头的顾客较多, 所以商店决定把鱼按5:4的重量比分为鱼头和鱼尾。已知鱼头和鱼尾的单价比为8:5,要使总收入不变,问鱼头和鱼尾的单价分别是多少? 5、一个圆锥的底面半径增加20%,要使体积不变,高应减少约百分之几。 6、甲、乙两人都骑车从A去B。甲出发3小时后,乙才出发,结果乙比甲早一 小时到达B。已知A、B两地相距120km,甲的速度是乙的2 3。求甲、乙的 速度。 7、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A去B,出发后,甲、乙两车的速度的比是5:4.当 甲车行至中点时,乙离中点还差60千米。当乙车到达中点后,速度提高50%。 当甲到达B地时,乙离B地还有多少千米?

8、一杯牛奶,喝去20%。加满水搅匀,再喝去60%后,杯中的纯牛奶只占原牛 奶的百分之几。 9、从装满100g浓度为80%的盐水杯中倒出40g盐水后,再用清水加满。搅拌后 再倒出40g盐水,然后再用清水加满。此时杯中盐水的浓度是百分之几。 10、某商品按20%的利润定价,如果打八折出售,每件就要亏损50元,这种 商品每件的成本是多少元? 11、一种商品,按进价的33%加价定价。现在这种商品的进价降低了5%。 若仍按原定价出售,则这种商品现在的利润率是百分之几。 12、某商品销售一种皮衣,若按九折出售,可以赢利215元;如果按八折出 售,则亏损125元。这件皮衣的进价是多少元? 13、甲、乙两个同样的被子,甲杯只有半杯清水,乙杯盛满了含盐30%的盐 水。先将乙杯盐水的一半倒入甲杯,摇匀后,再将甲杯盐水的一半倒入乙杯。 这时甲杯的浓度是百分之几,乙杯的浓度是百分之几。 14、市场里卖一批白菜,上午以1.2元/kg的价钱卖出20kg,下午以1.1元/kg 的价钱卖出30kg,并且上午比下午少获利3元。问白菜的进价是每千克多少元? 15、一件衣服如果打八折,可以优惠顾客60元,此时商家可获利润20%。这 件衣服的成本是多少元?

小学语文四年级课外阅读训练10篇

1狐狸、刺猬和青蛙 狐狸、刺猬和青蛙一起走路,突然看到了一块黄油。 青蛙说:“一分三,大家各吃一份。”刺猬赞成,可是狐狸想独吞这块黄油,不同意。他想了一个歪点子,说:“这里有一个坑,比赛一下,看谁先跳进坑里去,又最先从坑里跳出来,谁就得到这块黄油。” 刺猬听了,就绕着坑来回转,想跳进去。狐狸也朝坑边走来。只有青蛙慢慢在后爬,跟着狐狸走。 狐狸走到坑边时,青蛙把他的尾巴咬住了。青蛙暗想:狐狸从坑里跳出来时,一定会向上翘尾巴。果然是这样。青蛙借着狐狸的尾巴先跳到了坑里,并且还比狐狸出来得快。 狐狸失算了,但总想捞到这一块黄油。狐狸又想了一个比赛办法:“我们三个谁活的年岁最大,这黄油就是谁的。”刺猬说:“我活了一百年。”狐狸说:“我活了一千年。”青蛙难过得哭了。“为什么哭?”刺猬、狐狸一齐问。青蛙说:“我大儿子假如在世的话,有狐狸你这样大;我第二个儿子假如活着的话,有刺猬你这样大。” 这样,狐狸、刺猬只能跟青蛙的孩子比,更别说青蛙自己了。 狐狸、刺猬都被说住了。狐狸又失算了。狐狸一转身,又想出了一个比赛办法:谁喝酒醉得快,谁就拿这块黄油。刺猬说:“我喝一杯酒就会醉。”狐狸说:“我一闻到酒就醉了。” 这时,青蛙摇晃着身子,好像喝醉了酒。刺猬、狐狸问:“你怎么了,为什么摇摇晃晃的?”“我一听别人说酒就会醉。”青蛙大声地说。刺猬、狐狸都愣住了。狐狸又失算了。 最后,黄油落到了青蛙的手里。 1、看拼音写词语 (dú tūn) (àn xiǎng) (guǒ rán) (shī suàn) 2、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赞成--- 果然----- 3、读文判断,你认为对的打∨,错的打X。 (1)狐狸、青蛙、刺猬一同发现了黄油,他们想平分黄油。() (2)狐狸共设计3次,想独吞黄油,但都没得逞。() (3)刺猬也有正义感,但缺少智慧。() (4)正义没有智慧是无能的,智慧没有正义就是邪恶的。() 4、这个故事你能复述下来吗? 故事的起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的经过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故事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用~~~~~~在原文画出表明狐狸3次诡计失败的语句。 6、故事结尾说:“最后,黄油落到了青蛙的手里。”请你设想一下,青蛙会独享黄油吗?请说明理由。 —————————————————————— 2三个乞丐的故事 一个人要得到他人的尊敬,并不在于他拥有丰厚的财富,如果他缺少高尚的道德,就很难赢得人心,获得尊重。相反,也许一个人不具有任何财富,却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同样会为人所感动。在我的记忆中,三个乞丐的故事令我一直难以忘怀而至今仍为之深深感动。 第一个乞丐的故事发生在中国,传说古代有一个大奸商非常富有却得不到人们对他的尊敬。 一天,他漫步在大街上,看到街边一个衣衫破烂的破烂的乞丐。他为了得到人们的尊敬,便向乞丐的破碗里扔了一个金元宝。谁知乞丐没有正眼看他一下,奸商不由大怒到:“你眼睛瞎了?没看到我给你元宝?”乞丐答道:“给不给是你的事,不高兴可以拿回去,何必骂人?” 奸商听了,气急败坏地又向乞丐碗中丢了10个元宝。乞丐对他仍然不理不睬。奸商气得几乎跳了起来:

小学四年级行程问题30题

1、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4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 2、甲、乙、丙三人行路,甲每分钟走60米,乙每分钟走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乙从东镇去西镇,丙从西镇去东镇,三人同时出发,丙与乙相遇后,又经过2分钟与甲相遇,求东西两镇间的路程有多少米? ( 3、A,B两地相距540千米。甲、乙两车往返行驶于A,B两地之间,都是到达一地之后立即返回,乙车较甲车快。设两辆车同时从A地出发后第一次和第二次相遇都在途中P地。那么两车第三次相遇为止,乙车共走了多少千米?

4、小明每天早晨6:50从家出发,7:20到校,老师要求他明天提早6分钟到校。如果小明明天早晨还是6:50从家出发,那么,每分钟必须比往常多走25米才能按老师的要求准时到校。问:小明家到学校多远(第六届《小数报》数学竞赛初赛题第1题) 《 5、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 6、小王的步行速度是千米/小时,小张的步行速度是千米/小时,他们两人从甲地到乙地去.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千米/小时,从乙地到甲地去.他们3人同时出发,在小张与小李相遇后5分钟,小王又与小李相遇.问:小李骑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多少时间

· 7、邮递员早晨7时出发送一份邮件到对面的山坳里,从邮局开始要走12千米的上坡路,8千米的下坡路。他上坡时每小时走4千米,下坡时每小时走5千米,到达目的地后停留1小时,又从原路返回,邮递员什么时候可以回到邮局 8、小明从甲地到乙地,去时每小时走6千米,回时每小时走9千米,来回共用5小时。小明来回共走了多少千米 ~ 9、A、B两城相距240千米,一辆汽车原计划用6小时从A城开到B城,汽车行驶了一半路程,因故在途中停留了30分钟。如果按照原定的时间到达B城,汽车在后半段路程速度应该加快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