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统计学案例7先达机床厂原材料消耗统计分析

企业统计学案例7先达机床厂原材料消耗统计分析
企业统计学案例7先达机床厂原材料消耗统计分析

案例7:先达机床厂原材料统计分析

选题:

在辞旧迎新之际,先达机床厂过去一年的财务报表反映了一个引人注目的信息,即销售收入8214万元,比上年7713万元增长6.5%,利润额356万元,比上年445万元下降20%,绝对值减少89万元,厂信息部及时查阅了有关资料:报告年度机床产量比上年增长5%,钢材消耗量比上年增长了27.3%,产品销售成本比上年增长21.4%。这就初步显示,成本增长幅度大于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钢材总消耗量增长的幅度大于产量增长的幅度,有可能是原材料的消耗过大,增加了成本,导致利润下降,为了弄清利润下降的真正原因,信息部进行了原材料的专题分析。

资料搜集整理:

原材料消耗总量的增加,不能一概认为不合理,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为了分清原材料合理消耗和不合理消耗,搜集整理了如

下资料见表1。

由表1可见,钢材消耗量比上年增加437吨,为什么增加呢?下面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钢材消耗总量进行因素分析。

分析过程:钢材消耗总量可作如下分解:表1 生产机床消耗钢材统计

钢材消耗总量=产量×单位产品材料消耗量

=产量×(单位产品净重量+单

位产品工艺损耗量+单位产品非工艺损耗量)

所以,报告年度钢材消耗总量增加437吨是因为:

(1)从产量变动与单耗变动分析

由于产量增加而多消耗钢材80吨:(420-400)×1600/400=80(吨);

由于单耗增加而多消耗钢材357吨:420×(2037/420-1600/400)=357吨;

由于两者共同影响,使钢材消耗增加量=80+357=437吨。

(2)从单位产品材料消耗的内容分析由于单位产品净重增加而多耗钢材84吨:

420×(1344/420-1200/400)=84吨;

由于单位产品工艺损耗量增加而多耗钢材63吨:

420×(273/420-200/400)=63吨

由于单位产品非工艺损耗量增加而多耗钢材210吨:

420×(420/420-200/400)=210吨

三个因素共同影响钢材消耗增加357吨:84+63+210=357吨

以上分析说明,钢材消耗总量增加,主要是因为存在严重的浪费现象,仅工艺损耗和非工艺损耗两项就比上年增加273吨,占钢材消耗总量增加数的62.47%,价值82万元,占利润减少额89万元的92.1%,这就证明原材料浪费是利润减少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会造成钢材浪费呢?经过深入生产过程调查研究,发现钢材浪费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且由来已久。从根本上讲,这是个管理问题。

分析报告:

对原材料消耗问题的诊断

我厂在刚过的一年里,机床产量420台,比上年400台增长5%,而主要原材料消耗总量达2037吨,比上年1600增加437吨,增长27.3%,钢材消耗总量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产品产量的增长幅度。这是什么原因呢?下面分三个层次进行分析。

第一层,将钢材消耗总量的增加分解为产量变动与单耗变动两个因素,用连环替代法分析结果如下:

表2:

上述两个因素中,由于产量增加而多消耗钢材是合理的,而对于单耗提高而多消耗钢材,还要作具体分析。

第二层,将单耗提高而多消耗的钢材分解为如下三个因素,用连环替代法分析结果如下:

表3:

上述三个因素中,第一个因素是合理因素,二、三两个因素是不合理因素。工艺损耗和非工艺损耗是难免的,但上年的损耗水平已经不低,上年平均每台机床工艺损耗0.5吨,非工艺损耗0.5吨,而报告期平均每台机床工艺损耗上升0.65吨,比上年增加0.15吨;非工艺损耗上升到1吨,比上年增加1倍。其中仅废品损耗一项即达100.8吨,比上年增长 1.52倍,废品损耗高达4.95%。这显然是浪费现象。上述二、三两个因素共计增加消耗273吨。

第三层,造成原材料浪费的原因。

从现象上看,在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均有浪费,如设计错误造成部分材料浪费,甚至全部浪费;供应部门采购的有些原料质量不合格造成损失;生产车间下料缺乏精确的计算,边角余料过多,有时操作失误,出现返工,甚至产品报废。

从本质上看,原材料的浪费是个管理问题。我厂原材料消耗无定额,工作失误造成浪费无赔偿制度,成本高低与职工工资不

挂钩,节约、浪费与职工的利益没有关系。这些都属于成本管理问题。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建议全厂干部职工增强成本意识,加强成本管理,努力降低原材料消耗。

1.健全岗位责任制。对工作失误造成的损失浪费,由责任人赔偿30%。

2.制定并实施材料消耗定额,按定额节约部分奖给当事人30%,超过定额部分由当事人赔偿20%。

3.加强成本预算,搞好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大力降低产品成本。

厂信息部

启示

事物有简单和复杂之分。简单的事物比较容易认清其本质,复杂的事物则需要经过层层解剖,逐步认识其本质。本案例从销售收入增长、利润下降开始发现问题,经过初步分析判断,发现钢材消耗总量的增长幅度

大于产品产量的增长幅度,有可能是原材料消耗过大,增加了成本,导致利润下降,于是便选择了原材料消耗这一分析课题。经过三个层次的分析,最后找出了成本管理这个本质问题。这是一个多层次的统计分析案例。

应用统计学案例——市场调查分析

市场调查分析案例 市场调查分析是市场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市场调查收集到的原始资料,是处于一种零散、模糊、浅显的状态,只有经过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才能使零散变为系统、模糊走向清晰、浅显发展为深刻,分析研究其规律性,达到正确认识社会现象目的,为准确的市场预测提供参考依据,最终为调查者正确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 市场调查分析的原则:从全部事实出发,坚持事实求实的观点;全面分析问题,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必须从事物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中分析问题; 市场调查分析方法:单变量统计量分析、单变量频数分析、多变量统计量分析、多变量频数分析、相关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因子分析等。 案例:某市家用汽车消费情况调查分析案例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私车消费人群的职业层次正在从中高层管理人员和私营企业主向中层管理人员和一般职员转移,汽车正从少数人拥有的奢侈品转变为能够被更多普通家庭所接受的交通工具。了解该市家用汽车消费者的构成、消费者购买时对汽车的关注因素、消费者对汽车市场的满意程度等对汽车产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活动中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8份,根据整理资料分析如下。 一、消费者构成分析 1 、有车用户家庭月收入分析

5000元以上8.69 100.00 目前该市有车用户家庭月收入在2000?3000元间的最多;有车用户平均月收入为2914.55元,与该市民平均月收入相比,有车用户普遍属于收入较高人群。61.96%的有车用户月收入在3000元以下,属于高收入人群中的中低收入档次。因此,目前该市用户的需求一般是每辆10?15万元的经济车型。 2、有车用户家庭结构分析 表2: 有车用户家庭结构 Di nk家庭(double in come no kid ),即夫妻二人无小孩的家庭,占有车家 庭的比重大,为36.96%。其家庭收入较高,负担较轻、支付能力较强,文化层次高、观念前卫,因此Dink家庭成为有车族中最为重要的家庭结构模式。核心家庭,即夫妻二人加上小孩的家庭,比重为34.78%。核心家庭是当前社会中最普遍的家庭结构模式,因此比重较高不足为奇。联合家庭,即与父母同住的家庭, 仅有8.70%。单身族占17.39%,这部分人个人收入高,且时尚前卫,在有车用户中占据一定比重。另外已婚用户比重达到了81.5%,而未婚用户仅为18.5%。 3、有车用户职业分析 调查显示有29%勺消费者在企业工作,20%勺消费者是公务员,另外还有自由职业者、机关工作人员和教师等。目前企业单位的从业人员,包括私营业主、高级主管、白领阶层仍是最主要的汽车使用者。而自由职业者由于收入较高及其工作性质,也在有车族中占据了较 高比重。详见图1。

企业经营统计学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二、单项选择题: ;;;4.;; 三、多项选择题: ;;;;;;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开出版和不公开出版的各种年鉴和资料汇编属于(D) A.企业内部直接资料 B.企业外部直接资料 C.企业内部间接资料 D.企业外部间接资料 2.企业经营统计学的研究对象(A) A.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数量方面及其数量关系 B.统计工作 C.企业经济的内在规律性 D.统计方法 3.统计报表属于(D) A.数据的录入 B.数据的编辑 C.数据的存贮 D.数据的利用 4.企业经济效益统计分析报告属于( B ) A.计划性的统计分析报告 B.综合性统计分析报告 C.专题性统计分析报告 D.预测性统计分析报告 5.统计调查按照取得资料的方法不同,可以分为( A ) A.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 B.一次性调查与经常性调查 C.统计报表与专门调查 D.直接观察法、采访法与报告法 6.企业统计数据的存贮形式主要有(A ) A.统计数据汇总表和统计台账 B.手工汇总和计算机汇总 C.综合性台账和专门性台账 D.进度台账和原材料台账 三、多项选择题 1.企业作为社会生产的基本生产单位,其基本特征有( ABCDE ) A.企业是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B.企业直接为社会提供产品或服务 C.企业是一个独立核算的主体 D.企业拥有经营权 E.企业行使独立的职能 F.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 2.根据企业所有制性质及有关法律规定分类,企业可分为( ABD ) A.公有经济和国有经济 B.集体经济 C.非公有经济 D.私有经济 E.港澳台经济和外商经济 3.按照企业生产要素密集程度,通常企业可分为( ABD ) A.资金密集型 B.劳动密集型 C.技术(知识)密集型 D.要素密集型

多元统计分析论文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我国地区经济指标研究 09统计班徐晓旺 【摘要】 地区经济的发展对我国现代化进程形成巨大的推动作用,而经济指标是评判地区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根据搜集的相应数据建立数据库,基于主成分分析、同时运用聚类分析以及判别分析的多元统计方法,对全国各地区的经济状况进行综合指标分析。研究各省经济发展在全国的分布特征、筛选出具备可对比性的指标,进而探究造成差异的原因,同时具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地区经济指标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经济发展的车轮将会继续滚动。在整体水平提升的同时不难发现:我国各地区间发展势必存留着一定的差距,了解其具体的分布特征注定会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挖掘的信息。结合对进出口总额、居民消费水平等9个经济指标的研究,致力于分析各地区硬件发展水平、人民生活状况的异同与经济发展的相关性。 本文将对中国31个省份地区的经济指标进行分析。首先,应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众多指标做降维处理并赋予各主成分以实际意义以获取综合性指标;进而,基于主成分分析结果通过聚类分析法把我国的31个地区分类;最后,根据聚类的结果建立判别函数同时运用判别分析将新疆、广东两个省份归类。 二、主成分分析 搜集到的经济指标为:进出口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邮电业务量、客运量、货运量、公交车运营数、居民平均工资和居民消费水平这九项指标。 在运用SPSS软件对以上数据开始分析前首先进行标准化处理,接着通过SPSS的操作,得到了如下的总方差分解结果(见表一): 表一

由表一中结果可以看到保留2个主成分为宜,这2个主成分集中了原始9个变量信息的88.392%,可见效果比较好,这样原来的9个指标就可以通过这2个综合指标来反映。此时,这2个主成分就起到了降维的作用。通过SPSS进一步的操作还可以得到如下的主成分系数矩阵(见表二): 表二 由表二可以得出前2个主成分的线性组合为: Y1 = 0.852 X1 + 0.979 X2 + 0.821 X3 + 0.957 X4 + 0.885 X5 + 0.742 X6 + 0.967 X7 + 0.226 X8 + 0.513 X9 Y2 = 0.393 X1 - 0.113 X2 - 0.419 X3 - 0.032 X4 - 0.233 X5 - 0.483 X6 + 0.109 X7 + 0.915 X8 + 0.786 X9 通过对上述线性组合的观察,我们可以得出:在主成分1中进出口总额、地区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邮电业务量、客运量、货运量和公交车运营数这几项指标的系数明显比主成分2的系数大,可以将Y1归类为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硬件基础指标;在主成分2中平均工资和消费水平指标的系数最大,可以将Y2归类为地区经济发展中的居民生活指标。 这样就将繁冗的9个指标归结为上述2个,这两项指标相互作用,共同反映地区经济发展情况。 主成分得分如下(见表三): 表三

统计学 统计学-——典型案例、问题和思想

经济管理类“十二五”规划教材统计学 -基于典型案例、问题和思想 主讲林海明

第一章绪论 【引言】我们从如下9个重要事例,说明统计学有什么用。 事例1: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激烈的空战是英国抗击德国的空战,英军为了提高战斗力,急需找到英军战机空战中的危险区域加固钢板,统计学家瓦尔德用统计学方法找到了危险区域,英军用钢板加固了

这些危险区域,使英军取得了空战的胜利。 事例2:上世纪20-30年代,为了找到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和道路,政治家毛泽东悟出了统计学的频数方法,用此找到了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中国革命的道路是农村包围城市。由此不屈不饶的奋斗,由弱变强,建立了独立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他还发现了“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

事例3:1998年,美国博耶研究型大学本科生教育委员会发表了题为《重建本科生教育:美国研究型大学发展蓝图》的报告,该报告指出:为了培养科学、技术、学术、政治和富于创造性的领袖,研究型大学必须“植根于一种深刻的、永久性的核心:探索、调查和发现”。这说明了统计学中调查的重要性。 事例4:在居民收入贫富差距的测度方

面,美国统计学家洛仑兹(1907)、意大利经济学家基尼(1922)找到了统计学的洛仑兹曲线、基尼系数,由此给出了居民收入贫富差距的划分结果,为政府改进居民收入贫富不均的问题提供了政策依据。 事例5:二战后产品质量差的日本,以田口玄一为代表的质量管理学者用统计学方法找到了3σ质量管理原则,用其大幅提高了企业的产品质量,其产品畅销海内外,

日本因此成为当时的第二经济强国。该学科现已发展到了6σ质量管理原则。 事例6: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苏联卫国战争中,专家们用英国统计学家费歇尔(1 925)的最大似然法、无偏性,帮助苏军破解了德军坦克产量的军事秘密,由此苏军组织了充足的军事力量并联合盟军,打败了德军的疯狂进攻并占领了柏林。 事例7:在产品质量检验方面,英国统

《企业经济统计学》知识点

《企业经济统计学》要点 第一章总论 第一节企业与企业运行 一、企业的含义 1. 企业是从事生产、流通和服务活动的盈利性组织,进行独立的生产经营,并从法律上确认其具有独立权力、利益和责任。 2. 构成企业的两个基本条件: (1) 企业是一个独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实体; (2) 企业是具有法人资格的独立经济实体。 3. 统计报表制度中规定的法人单位划分的依据: (1) 依法成立,有自己的名称、组织机构和场所,能独立承担民事责任; (2) 独立拥有和使用(或授权使用)资产,有权与其他单位签订合同; (3) 会计上独立核算,能够编制资产负债表。 4. 说明: (1) 是否具有法人资格是判断组织是否为企业的根据之一。 (2) 总厂/公司直属的分厂、车间、工段、小组等虽承担生产经营任务,但不实行独立的经营核算,不对外承担经济责任,不具有法人资格,不能成为企业。没有法人资格的农场、商店,不能成为农业企业或商业企业。 二、企业经济运行(P2) 1. 企业经济运行,可以概括为投入与产出的运行。 市场是经济运行的起点和终点。 企业均具备一定的生产经营条件一一人力、物力、财力。 企业是盈利的经济组织,所以要争取最大的经济效益。其表现为:投入即定时,尽可能使产出最大;产出即定时,尽可能使投入最小。 2. 企业经济运行,表现为企业的存量、流量和存量流量的不断运转和扩大。 三、企业运行的条件(P5) (一)企业经济运行的内部条件 1. 人力要素,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最基本的因素,是决定企业经营成果的核心。 2. 物力要素,包括固定资产、原材料和动力,是构成企业生产经营的物质基础。 3. 财力要素,资产按其在生产经营中周转方式不同可分为流动资产、固定资产、无形资

多元统计分析论文综合实力评价论文: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的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研究

多元统计分析论文综合实力评价论文:基于多元统计分析方 法的城市综合实力评价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构建城市综合经济实力评估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黑龙江省13个主要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定量化评价和排序,并进一步总结黑龙江主要城市的发展特点,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多元统计分析;综合实力评价 一、引言 关于城市综合经济实力的评价,国内学者魏永林和林燕华(1996)提出通过构建由33个指标组成的指标群进行具体反映。这种方法虽然能全面、具体地衡量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但由于选用的指标过多、计算过繁,因而不适合实际分析。对此,本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运用社会经济统计软件spss16.0,对黑龙江省各个城市的综合经济实力进行评估分析,以期为推动黑龙江省经济的全面发展提供相应的决策建议。 二、因子分析模型 多元统计分析方法中的因子分析就是用少数几个因子来描述许多指标或因素之间的联系,用较少的因子反映原资料的大部分信息的统计方法。它是处理降维的一种统计方法,可以通过下面的数学模型来表示[2]

其中x1,x2,…,xp为p个原有变量,均是均值为零、标准差为1的标准化变量;f1,f2,…,fm为m个因子变量,m小于p;aij为因子载荷,是第i个原有变量在第j个因子变量上的负荷;ε为特殊因子,表示原有变量不能被因子变量所解释的部分,相当于多元回归分析中的残差部分。 因子变量确定以后,对每一样本数据,希望得到它们在不同因子上的具体数据值,这些数值就是因子得分,它和原变量的得分相对应。有了因子得分,在以后的研究中,就可以针对维数少的因子得分来进行。计算因子得分,首先应将因子变量表示为原有变量的线性组合, 即 fj=bj1x1+bj2x2+…+bipxp,j=1,2,…,m(1) 估计因子得分的方法有回归法、bartlette法、anderson-rubin法等。因子f1,f2,…,fm分别称为原变量的第一,第二,…,第m主成分,f1在总方差中所占的比重最大,其余递减。我们在实际评价经济效益时,挑选前几个方差较大的因子,就可以反映出单项指标的最大信息量。这样既减少了指标数目,又抓住了主要矛盾,简化了因子间的关系,而原指标向量x1,x2,…,xp的协方差阵的特征根λj就是综合因子fj的方差。一般第j个综合因子保持原始数据总信息量的比重为αj=λj/λk。通常要求所选m

商务与经济统计案例分析报告模板-俱乐部final

[键入公司名称] 案例分析报告四星健康俱乐部股份有限公司 Windows 用户 2013/12/31

1、估计预提费用 根据案例给定材料,确定各个阶段退会时的返还会费金额如下表, 表 1 各个阶段退会时的返还会费情况 表 2 各个阶段会员人数变动及会费整体情况 因为总会计师关注的是预提费用,即会费返还金额,所以我们绘制会费返还金额与新会员人数的散点图,如下图

图 1 会费返还总金额 经过观察,我们选择用简单线性回归模型来描述会费返还金额与新会员人数的之间的关系。 设新会员人数为,会费返还总金额为,最小二乘估计的回归方程的计算,如下表, 表 3 最小二乘估计的回归方程的计算 ==41(人) ==7556.25(美元) 斜率的计算过程, 4 y轴截距的计算过程, 31

于是,估计的回归方程是 这一方程在散点图上是一条直线,如图所示, 图 2 回归方程在散点图上的表示情况 为判断估计的回归方程是否很好的拟合了样本数据,计算判定系数 表 4 计算SSE 所以,() 表 5 计算SST

所以,() 所以,SSR=SST-SSE=127381718.750-2192050.619=125189668.131 所以 总平方和(SST)中的98.28%能被估计的回归方程 解释,即会费返还总金额变异性的98.28%能被新会员人数和会费返还总金额之间的线性关系所解释。 我们使用这一方程预测,当新会员数为103时,会费返还总金额(即预提金额)(美元),即预提金额为22476美元。 2、估算概率 假设预提金额服从正态分布,因为是小样本,所以用T分布计算。 每年会费返还金额如下表, 表 6 每年会费返还金额 所以总体均值点估计?(美元) ? 标准差( ? 当1997年预提金额为22476美元时, 在自由度n-1=3情况下,查表得, 所以,所以上侧面积在0.005-0.01之间,即超过预提费用的概率为0.5%-1%。 综上,预提金额约为22476美元,返还金额超过预提金额的概率为0.5%-1%之间。

教学大纲-企业经营统计学

《企业经营统计学》教学大纲 (The Statistics for Enterprise Management,02200500)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本课程全面介绍了现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内容和方法。详细介绍了企业统计调查与预测方法、企业投入产出统计指标和技术,企业采购、库存、销售等经营环节统计方法,企业质量统计与监控方法,企业客户关系统计技术,企业人力资源统计方法、企业科技、企业电子商务、企业财务与投资、企业绩效评价和综合评价等统计内容。是经济统计专业本科学生的必修课程。 2、教学目的 学生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应能够概括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基本指标;初步掌握企业经营各环节的统计内容,熟悉企业经营统计中的各种主要统计方法,熟练掌握企业经营统计中的关键统计技术。学完本门课程之后,能够对运用本课程所学的知识、方法和技术对企业经营状况进行分析和评价。 3、使用对象 本大纲适用于财经类院校的经济统计专业 4、基本教学要求 (1)教学方法:本课程适宜采用多媒体投影教学。不专门安排实验课,但应通过课堂讨论等形式提高学生的辨析能力。课外,应通过社会调查和其它社会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习题:每章要求学生做3-5个综合概念性和理论性思考题,主要章节应最少完成一个数据练习题。 (3)成绩考核:采用以下两种方式之一进行考试 A:完全闭卷考试 B:期末完全闭卷考试成绩占到70%,期中做一个统计分析案例,占到总成绩的30%。 5、要求先修课程 (1)预修课程:学习本门课程之前,需要先行学习微观经济学、统计学课程。 (2)与其它相关课程的关系:本门课程中,需要用到有关统计学和其它数据处理技术。但本课程中侧重应用,不专门讲授与其它统计专业课程相互交叉的原理性内容。与其它课程内容交叉之处,则本课程在讲授过程中原则上应将有关内容从简或从略。为了本门课程的完整性,与其它课程交叉 的内容部分(如企业市场调查与预测,企业质量统计与监控等)也在本大纲中列出,但在课时分配中减少了课时。 二、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 1.教学目的和要求 本章从整体上对企业经营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和有关概念作了简要介绍,为以后各章的学习奠定基础。具体要求:①正确理解企业的含义和特征以及企业的分类,对企业经营活动全过程的基本环节及其内容有初步认识;②正确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含义及特征,并了解企业经营统计的作用;

企业统计学

第一章思考与练习 一、思考题 1.简述企业的含义及特征,它与机关团体、事业单位有什么区别? 2.企业的经济运行是怎样的?简述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过程和内容。 3.简述企业的分类。 4.什么是企业经营管理统计?它有哪些职能和任务? 5.简述企业经营管理统计的内容。 6.简述企业经营管理统计的组织结构。 7.简述企业原始记录、统计台帐的含义。 8.什么是企业一套表制度? 二、单选题 1.农业属于三次产业的()。 A.一次产业 B.二次产业 C.三次产业 D.四次产业 2.由两个或两个以上产业活动单位组成的法人单位称为( B )。 A.单产业法人单位 B. 单产业基本单位 C.多产业法人单位 D. 多产业基本单位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产业活动单位必要条件的是( B )。 A.依法在工商和税务部门登记 B.在一个场所从事或主要从事一种社会经济活动 C.相对独立组织生产经营或多或少业务活动 D.能够掌握收入和支出等业务核算资料 4.按照《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全部企业划分为( D )。 A.3个大类,6个中类 B.3个大类,18个中类 C.6个大类,6个中类 D.6个大类,16个中类 5.企业销售产品的发票是( D )。 A.企业的原始记录 B.企业统计台帐 C.企业厂内报表 D.企业外部报表 三、多选题 1.企业的特征是() A.具有法人资格的经济组织 B.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组织 C.集团企业形式 D.国家财政拨款 E.有必要的财产或经费 2.关于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关系的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一个法人单位应包括多个产业活动单位 B.法人单位和产业活动单位之间存在隶属关系 C.法人单位都应该分解为产业活动单位 D.位于一个场所,从事或主要从事一种经济活动的法人单位本身就是一个产业活动单位 E.多产业法人单位至少应包括两个产业活动单位 3.工业企业按规模分类分为()四种类型 A.特大型 B.大型 C. 中型 D. 小型 E.微型 4.在对工业和建筑业企业划分规模时所依据的指标有() A.从业人员数 B.资金利税率 C.营业收入 D.资产负债率 E.资产总额 5.企业经营管理统计的职能是()

企业经济统计学考试题库

企业经济统计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中不属于企业运行要素的是管理要素 2、下面价值构成为V+M的指标是工业生产净值 3、农业验质量等于自然量×验质率 4、下面各项中,属于本企业物质产品的是企业职工投入劳动而产出的成品 5、建筑安装工程投资额的计算一般按预算价格计算 6、下列不属于企业固定资产的是企业的股票 7、企业原材料消费量的计算是以企业为计算对象 8、某企业生产甲、乙、丙三种产品,甲产品计划产量1000件,实际完成1200件;乙产品计划产量1100件,实际完成1000件;丙产品计划产量900件,实际完成900件,则该企业产品品种计划完成率是66.67% 9、假设某企业的一个生产班组的产品产量定额为40件每小时,某工人在8小时的工作中生产了352件产品,则该工人的生产定额完成率是110% 10、某企业生产某种零件3000件,共消耗合金钢750千克,零件的单耗定额为0.275千克,则该企业生产该种零件的单耗定额指数是90.91% 11、某企业的营业收入,2007年为4200万元,2008年为4100万元,2009年为4500万元,如果这三年的权数依次为0.25、0.35、0.4,则该企业2010年的营业收入预测值为4285万元 12、企业生产税净额是指企业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13、全年合同订货量是指合同规定本年交货的订货总量 14、下列关于单耗的叙述中正确的是单耗越小越好 15、影响产品质量的因素一般可分为偶然性因素与系统性因素 16、下列选项不属于原始记录的是汇总表 17、有形产品与无形产品的划分标志是按产品的外在表现划分 18、计算农业总产值时采用产品法 19、为了进行企业经济核算和避免企业间劳动统计上的重复,企业劳动力统计原则是谁发工资谁统计 20 、下列指标中,用于反映企业服务质量的指标是货损率 21、下列人员中应统计为企业劳动力的是带工资学习人员 22、原材料利用率指标是产品或劳务总量与原材料总消耗量之商 23、工业总产值的计算价格采用现行价格与不变价格 24、产品品种计划完成率指标计算时必须遵循不抵补原则 25、反映工人实际用于生产活动劳动时间总量的统计指标是实际工作工时数 26、固定资产总量统计,采用的计价方式不包括按平均价格计算 27、固定资产损耗在价值上表现为折旧额 28、工业生产设备按用途划分可分为两大类,即是通用设备和专业设备 29、企业负责按其流动性可分为流动负责和长期负责 30、按企业组织形式分类,企业可分为单厂企业和联合企业 31、企业内部的统计资料来源于车间和职能科室 32、企业经济调查按照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可分为一次性调查和经常性调查 33、企业产品实物量的表示方法有原始实物量和标准实物量 二、多项选择题 1、原始实物量统计的基本原则为(abd) A.必须符合规定的产品质量标准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水质综合评价

第17卷第4期2006年 8月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Journal of Water Resources&Water Engineering Vol.17No.4 Aug.,2006  基于多元统计分析的水质综合评价 李传哲1,于福亮1,刘佳1,鲍卫锋2,杜子芳3 (1.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北京100044;2.武汉大学水资源与水电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430072;3.中国人民大学统计学院,北京100872) 摘 要:以延河为例,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和聚类分析方法就各监测断面水质污染程度和污染相似性进行定量化的综合评价。提出水质污染的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并以年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为例,对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为合理评价延河水环境状况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水质污染;因子分析;聚类分析;逐步回归分析 中图分类号:X8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643X(2006)0420036205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of water quality based on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analysis LI Chuan-zhe1,YU Fu-liang1,LIU Jia1,BAO Wei-feng2,Du Zi-fang3 (1.Department of Water Resources,China Institute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Research,Beijing 100044,China;2.State Key Laboratory of Water Resources and Hydropower Engineering Science,Wuhan University,Wuhan430072,China;3.School of Statistics,Renmin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872,China) Abstract:Using the methods of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 analysis,the paper has made the quan2 titative analysis and comprehensive assessment for the polluting status in degrees and in similari2 ties of monitoring sections in Yanhe River.A method of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on water polluting is discussed with examples of the comprehensive water polluting index.It can be pro2 vided some scientific bases to assess the water environment situation of Yanhe River. Key words:water pollution;factor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0 引 言 延安市的水资源问题制约着整个城市的发展,影响着整个市区的环境景观和人民的健康。如何科学准确评价母亲河——延河的水质状况,已成为延安市环保和水利等部门的重要课题。水质评价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水质污染相似性的分类研究;二是水质污染程度的评价。水质系统是由多种因子构成的复杂系统,水质质量受到诸多指标(污染物含量或指数)的影响,每项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水质污染状况。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将所取断面进行水质污染程度的综合评价、分析,确定影响水质质量状况的综合因子;以聚类分析方法对各断面水质污染相似性进行研究,给出分类处理结果;应用逐步回归的数理统计方法,寻求主要污染指标与水质综合污染指数间的关系。 1 断面和指标的选取 延安市地面水常规监测的主要河流为延河。根据《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的要求,设1号杨家湾断面、2号柳树店断面、3号点四联队断面、4号点七里村断面、5号点王家川断面,共5个断面,均为省控断面,监测河段长80km。本文选取的监测指标为悬浮物、总硬度、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非离子氨、亚硝酸盐氨、硝酸盐氨、挥发酚、砷、六价铬、石油类等11项。数据资料为2002年这5个监测断面11项监测指标的年平均值,见表1。 收稿日期:2006202215; 修稿日期:2006203216 基金项目:延安市水资源综合规划项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专题(01-06-02) 作者简介:李传哲(19832),男(汉族),湖北荆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水资源合理配置、规划评价等方面的研究。

SPSS统计分析分析案例

SPSS统计分析案例 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启动内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居民的各项支出显著增加。随着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城乡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到追求质的提高,从以衣食消费为主的生存型到追求生活质量的享受型、发展型,消费

企业统计案例分析期末论文

盐城师范学院 《统计案例分析》课程论文 2015-2016学年度 关于天合光能集团营业业绩分析 学生姓名崔亚楠 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 专业统计学 班级13(1)班 学号13213205

2015年 12月 24 日

关于天合光能集团营业业绩分析 摘要 13年前,一家名为天合光能有限公司(下称“天合光能”)的企业在中国常州成立。2010年,它实现了110亿元人民币的销售收入。经过光伏寒冬,天合光能已经从过去在国内光伏企业第6、7位的位置攀升至行业领先位置,2012年销售额仅次于英利排在第二,以盈利状况、资产负债额等财务数据来看,天合光能处于第一位。2014年Q2组件出货量飙升69%,净利润1030万美元。作为中国光伏产业第一阵营的企业,这家公司的战略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都会产生影响。 关键词 光伏产业天合光能财务

一、资产负债率指标分析

企业报告年度资产负债率为67.63%,即企业全部资产中,债权人提供的资本占企业总资本的67.63%,企业报告年度负债总额为19.48亿美元,资产总额为28.8亿美元,负债经营程度比上年的70.7%少了3.07个百分点。负债净减少额为0.38亿美元。 由于经过欧洲对华光伏产业反倾销2011-2012光伏产业的一个寒冬,天合光能虽然作为巨头之一也未能逃脱这场厄运,但是因此在2013年2014年其营业额一度飙升,在经过极度恶劣的条件下,企业注重风险,作出正确决策,大胆地进行经营,使天合光能在经过光伏产业的寒冬后,经营状况马上有所改善,甚至是出现了飞跃。 二、产权比率指标分析 企业报告年度产权比率为208.79%,也就是企业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为股东提供资本的2.08倍,报告年度债权人提供的资本为19.44亿美元,股东提供 9.35亿美元,企业股东资本小于借入资本,若企业进行清算,债权人的利益就会因为股东所占比重较小而缺乏保障,对于股东来讲,在通货膨胀加剧时期,企业多借债可以把损失和风险转嫁给债权人,在经济繁荣时期,多借债可以获得额外利润,在经济萧条时期,少借债可以减轻利息负担和财务风险。产权比率高,是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反之,则是低风险、低收益的。天合光能在2014年的产权比率低于2013年,这是大胆经营的策略,也说明外界条件慢慢变好,企业向银行借债的比例也有所下降,但是产权比率还是较高于一般企业标准的产权比率,还是一种高风险高报酬的财务结构。 三、流动比率分析 天合光能2014年比2013年度流动比率高9.68个百分点,无疑是从会影响企业短期偿债能力,到恢复正常偏低的企业短期偿还能力,这种正常稍偏低的流动比率,能使企业短期债务的偿还。由于2012年下半年开始受到反倾销的影响,企业经营发展萧条,经济效益差,但是在政府的保护和支持下,企业逐步维持稳定,到2013的正常经营状况再到飞跃性的2014年,企业慢慢恢复短期偿还能力,具有了一定的现金流,相信在未来的两年之内流动比率会提高到正常一般企业的水平,拥有企业短期偿还的能力。

SPSS统计分析案例(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及趋势的统计分析)

SPSS统计分析案例 专业:经济学姓名:000 学号:00000000 一、我国城镇居民现状 近年来,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居民收入稳定增加,在国家连续出台住房、教育、医疗等各项改革措施和实施“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经济政策的影响下,全国居民的消费支出也强劲增长,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不合理现象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本文通过相关数据分析总结出了我国城镇居民消费呈现富裕型、娱乐教育文化服务类消费攀升的趋势特点。 二、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横向分析 第一,食品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这与恩格尔定律的表述一致。但最低收入户与最高收入恩格尔系数相差太过悬殊,城镇最低收入户刚刚解决了温饱问题,而最高收入户的生活水平按照恩格尔系数的评价标准早已达到了富裕型,甚至接近最富裕型。第二,衣着消费支出比重随收入增加缓慢上升,到高收入户又有所下降,但各收入组支出比重相差不大。衣着支出比重没有更多的递增且最高收入户的支出比重有所下降,这些都符合恩格尔定律关于衣着消费的引申。随着收入的增加,衣着支出比重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事实上,在当前的价格水平和服装业的发展水平下,城镇居民的穿着是有一定限度的,而且居民对衣着的需求也不是无限膨胀的,即使收入水平继续提高,也不需要将更大的比例用于购买服饰用品了。第三,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和杂项商品与服务的支出比重呈逐组上升趋势,说明居民的生活水平随收入的增加而不断提高和改善。第四,医疗保健支出比重随收入水平提高呈现一种两端高、中间低的走势。这是因为医疗保健支出作为生活必须支出,不论居民生活水平高低,都要将一定比例的收入用于维持自身健康,而且由于医疗制度改革,加重了个人负担的同时,也减小了旧制度可能造成的不同行业、不同体制下居民医疗保健支出的差别,因而不同收入等级的居民在医疗保健支出比重上差别不大。第五,居住支出比重基本上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与我国居民消费能级不断提升,住宅商品正在越来越成为城镇居民关注的热点是相吻合的,同时与恩格尔定律的引申也是一致的。可以看出,城镇居民的消费状况虽然受价格水平、消费习惯、消费环境、消费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归根结底仍取决于居民的收入水平,要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支出,必须增加居民收入。因此,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增加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不仅可以提高全国城镇居民的总体消费水平,促进消费结构向着更加健康、合理的方向发展,而且在启动内需,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方面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三、我国居民消费结构的纵向分析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城乡居民的消费水

企业统计分析方法

企业统计分析方法 概述 统计分析方法包括定性分析方法和定量分析方法两类。 定性分析方法是指在辨证唯物论指导下,运用各种适合的经济理论,通过调查、分析并结合经验、逻辑判断等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性质、影响因素和变动趋势进行分析的方法。 定量分析方法是指运用数学的方法、统计的方法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表现,包括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结构比例、事物之间的联系等进行分析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十种方法: 对比分析法 统计分组和结构分析法 平均和变异分析法 平衡分析法 动态分析法 因素分析法 相关分析法 量、本、利分析法 综合评价分析法 科技进步测定法 第一章对比分析法 对比分析法:就是将企业的实际数据与有关的指标数据进行对比,以分析企业实际数据与有关数据之间的对比关系,对企业实际状况做出全面评价和判断的过程。此法是企业统计分析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 一、对比分析法的种类和内容 (1)按对比的时间状况不同,分静态(同一时间)对比和动态(不同时间)对比。 静态对比:实际数与计划数;本企业实际数与另一个企业实际数;本企业实际数与同时期本行业先进水平、国内先进水平、国际先进水平;本企业实际数据与同期经验数据、理论数据。 动态对比:主要内容有企业实际数与企业前期数据、历史最好时期数据、企业发生重大变化时期的数据的对比。 (2)按对比说明的对象不同,分为单指标对比和多指标对比

二、对比分析法原则(可比性) (1)指标的内涵和外延可比; (2)指标时间范围可比; (3)指标的计算方法和计量单位可比; (4)总体性质可比。 第二章统计分组和结构分析法 统计分组和结构分析法: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计算各组所占比重,进而分析某一总 体现象的内部结构特征、总体的性质、总体内部结构依时间推移而表现出的变化规律性的 统计方法。 统计分组和结构分析法的主要运用的方面: (1)企业或调查咨询公司在进行市场调查时,大量运用分组法设计调查问卷,并用结构相对数反映调查结果。 (2)运用结构相对数分析企业总体的质量或工作质量。 (3)根据总体的内部结构认识总体的特征,分析现象的性质和所属的类型。 (4)将不同时间的同一总体的内部结构进行对比,分析现象总体结构变化的过程,揭示现象总体由量变逐渐转化为质变的规律性。 (5)将同一总体相互联系的两种结构放在一起观察,分析研究现象之间的平衡关系。 (6)将分组资料与其他指标联系起来,观察和分析不同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数量上的依存关系。 (7)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比较各组结构相对数的大小,寻找影响事物现状的主要因素,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 (8)在统计分组的基础上,进行结构性比例分析(此法一般不单独使用,可以与对比 分析法等一起使用)。 第三章平均和变异分析法 平均和变异分析法:是利用平均指标(反映集中趋势)和变异指标(反映离中趋势) 分析社会经济现象的一般水平及差异的方法。 分析时的注意点: (1)根据经济现象本身的特点,依据管理工作所掌握的基础资料,正确计算平均指标,

完整word版经济统计分析案例

案例2-1 Gulf Real Estate Properties公司 Gulf Real Estate Properties有限责任公司是佛罗里达西南部的一家房地产公司。企业在广告中称自己是“真正的地产专家”。公司通过搜集有关地点、定价、售价和每套售出花费天数,对房屋的销售进行监督。如果房屋位于墨西哥湾,则称之为“看得见海湾的房屋”;如果房屋位于墨西哥湾附件的其他海湾或者高尔夫球场,则称之为“看不见海湾的房屋”。来自佛罗里达州那不勒斯的多元列表服务的样本数据,给出了最近售出的40套看得见海湾的房屋和18套看不见海湾的房屋的数据。数据见GulfProp.xls,价格以千美元计。 管理报告 1.对看得见海湾的房屋,求售价的总体均值以及售出中花费天数的总体均值的95%置信区间,并解释你的结论。 2.对看不见海湾的房屋,求售价的总体均值以及售出中花费天数的总体均值的95%置信区间,并解释你的结论。 3.假定分公司的经理要求在40000美元的边际误差下对看得见海湾的房屋售价的均值进行估计,在15000美元的边际误差下对看不见海湾的房屋售价的均值进行估计。取置信度为95%,则应选取多大的样本容量。 解答:利用Excel软件求得一些数据如图1、图2: 图1:看得见海湾

图2:看不见海湾 ?未知的情况,售价首先对看得见海湾的房间,根据题意,易知这是属于1. ?X 106454.2?X , ,出售天数的总体均值的总体均值21 :则售价的95%置信区间为SS 192.5192.5?????? 1nn ?1?392.65,515.79????454.2?2.0232.023?X ?t ?,X ?t ,454.2?????11 ??nn 4040???? 22 售出中花费天数的均值的95%置信区间为: SS 52.252.2?????? 1n 1?n ?89.30,122.70?106?2.023?t ?,X ?t ??,106?2.023?X ?????22 ??nn 4040???? 22 ?2. 未知的情况,售价的总体均值对于看不见海湾的房间,依旧是 X ?135.0203.2X ? ,售出天数的总体均值21所以售价的总体均值的95%置信区间 为: SS 43.8943.89??????

统计学案例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分析

统计教学案例二 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分析案例 经统计调查取得数据后,需要通过统计整理、综合指标计算与相关回归分析等方法技术对总体数据进行处理,以认识总体变量分布状态(如正态分布)、特征表现(如结构相对数、平均数和标准差)、相关关系(如相关系数)和变化规律(如回归模型),从而了解事物或现象的本质及其依存因素。其中统计整理技术包括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和标志变异指标的揭示,他们的计算既是对总体基本特征的描述,又是对事物或现象进一步定量研究的基础;相关和回归是研究总体各事物或现象间相互关系的定量分析,用以测定不同特征相互联系的紧密程度,揭示变化形式和规律。本章案例主要通过对总体静态数据处理过程的介绍,帮助读者掌握统计整理、指标描述和相关回归分析技术结合运用的技术与经验。 本章由1个大型案例构成,案例以沪深股市制造业上市公司为对象,系统介绍了静态数据总体的统计处理过程,包括分布描述、分类研究和相关因素分析。 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分析案例的教学目的:数据整理是统计分析的基础工作,在总体规模很大,数据量浩瀚、分布未知的情况下,如何对总体数据进行整理分类,描述总体分布及进一步分析总体各特征间的相互关系是对总体正确认识的关键。由于具体的工作过程与教科书的知识点讲授顺序并不完全一致,因此本案例通过对1999年沪深股市制造业上市公司年报数据分析过程的介绍,给读者以处理总体静态数据的思路和技巧,从而训练读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案例的背景分析与数据资料 一、案例的现实意义 上市公司的经营业绩与其股票价格、市场价值息息相关,因此反映上市公司经营业绩的定期公开披露的中期会计报告、年度会计报告就成为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重要信息之一。对所有上市公司的财务报告进行统计整理和分析,把握上市公司整体的经营状况、经营业绩的水平和变化趋势,无论是对投资选择,还是政府的决策与监督,都是不可或缺的。 本案例探讨的就是面对大量的财务报告数据信息如何进行统计整理与分析,这对于投资者、投资咨询人员或是理论界研究者,都具有实际的指导意义。通过本案例的学习讨论,有助于大家掌握统计描述和相关回归分析的方法,同时积累应用这些方法的实际经验和教训。 二、案例所依托的总体及其现状与研究目的 (一)案例所依托的客体 本案例所依托的客体是1999年上市公司年报中的有关财务指标。1999年末,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949家。这些上市公司分布在13个行业部门。根据中国证监会的《上市公司分类指引》中规定的分类方法,其中制造业共有578家,占60.91%。总股本1938亿元,占62.73%,制造业是上市公司最集中的行业。截止2000年4月30日,已公布年报的有560家。所以本案例研究的总体范围确定为如期公布年报的制造业560家上市公司。 (二)案例研究的目的与任务 1.上市公司年报财务数据统计分析的目的 通过对制造业1999年报有关数据进行系统的统计整理、描述和回归分析,揭示1999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主要财务指标的总体分布、分行业的经营业绩水平和重要特征,从中掌握认识总体分布特征和数量变化的技巧和方法,提高用统计思想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