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材线束加工,剥线机

线材线束加工,剥线机

线材线束加工电子零件加工SMT周边加工用到的设备

线材线束加工用到的设备剥线机/裁线机/切断机/切割机/电脑剥皮扭线机/电脑剥线机/全自动剥线机/端子机/端子压着机/静音压着机/铜带机/铜带压着机/打头机/脱漆机/漆包线脱漆机/去漆包线机/刮漆机/除漆机/等等名词叫法各有不同

电子零件加工设备,电阻成型机/电阻弯脚机/电阻打K机/电阻打扁/电容成型机/电容弯脚机/电容裁脚机/电容切脚机/电容裁断机/三极管自动成型机/三极管成型剪脚机/三极管弯脚机/IC成型机/晶体成型机/功率晶体成型机/晶体管自动成型机/可控硅成型机/霍尔IC成型机/TO220三极管成型机/IC整形机/LED切脚机/LED自动成型机/LED 灯剪脚机/LED灯裁切机,等等,非标模具设计成型切断.

SMT周边加工设备,SMD零件计数器/可调速零件计数器/智能高速语音SMD零件计数器/测漏功能零件计器/打印型SMT零件计数器/电脑切管机/热缩管万能切管机/自动切管机/PCB分板机/走刀式走板式分板机/手动手推式分板机/曲线分板机/自动分板机/铝基板分板机/纤维板分板机/锡膏搅拌机/焊锡膏搅拌/SMD 封装机/SMD零件封装机/上下板机/自动上板机/自动下板机/上板机/下板机/接驳台

更多设备详情在杰拉法自动化设备网https://www.360docs.net/doc/cf7497951.html,

(完整版)生产线改造之布局

生产线改造方案布局 一、设施布置设计的原则: (1)符合工艺过程的要求 (2)有效利用空间 (3)物料搬运费用最少 (4)保持生产和安排的柔性 (5)适应组织结构的合理化和管理的方便 (6)为职工提供方便、安全、舒适的作业环境 二、设施布置基本流动模式: 选择车间内部流动模式的一个重要因素是车间入口和出口的位置。 流动模式还受生产工艺流程、生产线长度、场地、建筑物外形、物料搬运方式与设备、储存要求等方面的影响 基本流动模式有如下图的五种。 (a)直线形(b)L形(c)U形(d)环形 (e)S形 三、布局形式: 1、工艺原则布置(Process Layout) 一种将相似设备或功能集中布置在一个地方的布置形式,适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 2、产品原则布置(Product Layout) 也称装配线布置,是一种根据产品制造的步骤来安排设备或工作过程的方式。适用于少品种、大批量的生产方式。 下面举例说明产品原则布置在装配线平衡中的应用过程

例1J型手推车要在一个传送带上组装,每天需生产500辆,每天的生产时间为420分钟。表4-1列出了手推车的组装步骤及其时间,请根据周期时间和作业次序的限制,求使工作地点数量最少的平衡方式。 设计流程如下: (1)绘制双代号网络图,如下图所示。 图4-2 J型小推车装配网络图

(2)确定工作站周期(周期时间): 秒 每天计划产量每天生产时间周期时间50.4500420 6060)(=?=== D P C (3)计算满足周期时间要求的最少工作站理论值(取不小于计算值的最小整 数) min ()500195 3.874 P 60420 60 D N T =?= = =≈?完成作业所需时间总量 工作地数量周期时间 (4)选择作业分配规则,以确定装配线的平衡。 规则1:首先分配后续工作较多的作业 规则2:首先分配操作时间最长的作业 作 业 下面的作业数目 A B, D C, E F, G, H, I J K 6 5 4 2 1 0 (5)分配各工作地点的作业,分配结果如表4-3所示

建筑电气设计相关计算公式大全

一、常用的需要系数负荷计算方法 1、用电设备组的计算负荷(三相): 有功计算负荷 Pjs=Kx·Pe(Kw); 无功计算负荷 Qjs=Pjs·tgψ(Kvar); 视在功率计算负荷Sjs=√ ̄Pjs2+ Qjs2(KVA); 计算电流 Ijs=Sjs/√ ̄3·Ux·Cosψ(A)。 式中:Pe---用电设备组额定容量(Kw); Cosψ---电网或供电的功率因数余弦值(见下表); tgψ ---功率因数的正切值(见下表); Ux---标称线电压(Kv)。 Kx---需要系数(见下表) 提示:有感抗负荷(电机动力)时的计算电流,即: Ijs=Sjs/√ ̄3·Ux·Cosψ·η(A) η---感抗负荷效率系数,一般取值0.65~0.85。 民用建筑(酒店)主要用电设备需要系数Kx及Cosψ、tgψ的取值表: 注:照明负荷中有感抗负荷时,参见照明设计。

2、配电干线或变电所的计算负荷: ⑴、根据设备组的负荷计算确定后,来计算配电干线的负荷,方法如下:总有功计算负荷∑Pjs=K∑·∑(Kx·Pe); 总无功计算负荷∑Qjs= K∑·∑(Pjs·tg); 总视在功率计算负荷∑Sjs=√ ̄(∑Pjs)2+(∑Qjs)2。 配电干线计算电流∑Ijs=∑Sjs/√ ̄3·Ux·Cosψ(A)。 式中:∑---总矢量之和代号; K∑---同期系数(取值见下表1)。 ⑵、变电所变压器容量的计算,根据低压配电干线计算负荷汇总后进行计算,参照上述方法进行。即: ∑Sjs变= K∑·∑Sjs干线(K∑取值范围见下表2)。 变压器容量确定:S变=Sjs×1.26= (KVA)。 (载容率为80﹪计算,百分比系数取1.26,消防负荷可以不计在内)。变压器容量估算S变= Pjs×K×1.26= Pjs×1.063×1.26= (Kva)。 同期系数K∑值表: 计算负荷表(参考格式):

设计用计算公式

计算公式 一、矿山服务年限计算 N=Q A(1 e) (a) 式中:N—矿山服务年限(a); Q—设计利用储量 η—矿石回采率 A—矿山年产量 e—废石混入率二、矿山生产能力计算 万t; %;(地下开采80%-90%,露天开采85%-95%) 万t/a; %;(地下开采10%,露天开采5%) 1、按采矿工程延深速度验证确定矿山生产能力(露天)A=P V H (1e) (a) 式中:A—矿山生产能力P—水平分层平均矿量V—采 矿工程年延深速度η—矿 石回收率H—阶段高度 e—废石混入率万t/a;万t;m/a;%;m;%; 2、根据矿山开采年下降速度计算和验证矿山生产能力(地下开采)A=V S 1 K1·K2·E(万t)

式中:A—矿山年生产能力万t/a;

V —回采工作面下降速度 S —矿体开采面积 —矿石体重 α—矿石回收率 β—废石混入率 m/a ;(浅孔留矿为 10-25 m/a) m ; t/m ; %;(80%-90%) %;(10%-20%) E —地质影响系数 (0.7-0.9); K 1—矿体倾角修正系数 K 2 —矿体厚度修正系数 (0.8-1.2) 3、矿山生产能力计算(地下开采) A= N Q K E 1 Z (万 t/a ) 式中:A —矿山生产能力 Q —矿块生产能力 N —分布矿块数 万 t/a ; 万 t/a ; 个; K —矿块利用系数 (0.1-0.4); E —地质影响系数 (0.7-0.9); Z —废石混入率 (10%-20%); 4、露天矿总生产能力计算 A α=A(1+n s ) (万 t/a ) 式中:A α—年矿岩总生产能力 t/a ; A —年矿石生产能力 t/a ; n s —生产剥采比 t/t ; 5、露天矿可能达到的生产能力 A=N·n·Q (t/a ) 2 3

流水线布局心得

单一品种流水线又称为不变流水线,是指只生产一种产品,品种是固定不变的,且流水线上的设备有足够的工作负荷。因此,它一般适用于大量生产类型。 一、单一品种流水线组织设计的内容 单一品种流水线组织设计的一般内容有: ①确定流水线的生产节拍; ②组织工序同期化及工作地(设备)需要量; ③确定流水线的工人需要量,合理地配备人数; ④选择合理的运输工具; ⑤流水线生产的平面布置; ⑥制定流水线标准计划指示图; ⑦对流水线组织的经济效果进行评价。 二、单一品种流水线组织设计的一般步骤 单一品种流水线的组织设计可以分七个步骤来说明它的设计方法。 1.计算流水线的节拍 流水线、自动化流水线的节拍就是顺序生产两件相同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它表明了流水线生产率的高低,是流水线最重要的工作参数。其计算公式如下: r=F/N 其中:r—流水线的节拍(分/件),F—计划期内有效工作时间(分),N—计划期的产品产量(件).这里:F=F0K,F0—计划期内制度工作时间(分),K—时间利用系数。 确定系数K时要考虑这样几个因素:设备修理、调整、更换模具的时间,工人休息的时间。一般K取0.9—0.96,两班工作时间K取0.95,则F为: F=FOK=306×2×8×0.95 ×60=279072(分) 计划期的产品产量N.除应根据生产大纲规定的出产量计算外,还应考虑生产中不可避免的废品和备品的数量。 当生产线、生产线制造上加工的零件小,节拍只有几秒或几十秒时,零件就要采用成批运输,此时顺序生产两批同样制品之间的时间间隔称为节奏,它等于节拍与运输批量的乘积。流水线采取按批运输制品时,如果批量较大,虽然可以简化运输工作,但流水线的在制品占用量却要随之增大。所以对劳动量大、制件重量大、价值高的产品应采用较小的运输批量;反之,则应扩大运输的批量。 2.进行工序同期化,计算工作地(设备)需要量 流水线的节拍确定以后,要根据节拍来调节工艺过程,使各道工序的时间与流水线的节拍相等或成整数倍比例关系,这个工作称为工序同期化。工序同期化是组织流水线的必要条件,也是提高设备负荷和劳动生产率、缩短生产周期的重要方法。 进行工序同期化的措施有: ①提高设备的生产效率。可以通过改装设备、改变设备型号、同时加工几个制件来提高生产效率; ②改进工艺装备。采用快速安装卡具、模具,减少装夹零件的辅助时间; ③改进工作地布置与操作方法,减少辅助作业时间;

线材成本计算公式

線材成本計算公式 一、人工成本(C1):人工成本(元/Km)=(D×K÷V÷T÷60÷F÷S)×(1+A)×1000 D:操作員的日薪(元/人日)K:成品中該製程的條數,以LAN Cable為例,芯線製程為 8,對絞為4,集合與外被為1; V:製程中機器的線速(M/min);T:一天的工時,以12 小時計(hr/日);F:製程中機器的操作率(%)S:每人操作台數(台/人)A:間接人工 成本(%) 二、原料成本(C2):原料成本(元/Km)=U×B×(1+E) U:原料單價(元/Kg)B:原料用量(Kg/ Km)E:製程中原料消耗量(%) 三、水電成本(C3):水電成本(元/Km)=P×T×R×G÷V÷T÷60÷F P:製程中機器的用電量(Kw);T:一天的工時,以12小時計(hr/日);R:用電匯率(元 /Kw hr)G:用電比率(%);V:製程中機器的線速(M/min)F:製程中機器的操作率(%)四、設備儀器折舊成本(C4):設備儀器折舊成本(元/Km)=H÷(Y×12×25)÷(V×24×60×F) H:設備儀器取得金額(元)Y:設備儀器折舊年數(年);V:製程中機器的線速(M/min)F:製程中機器的操作率(%);備註:檢驗儀器之V與F參照外被押出機 五、包裝成本(C5):包裝成本(元/Km)=K÷L×1000 K:包裝材料單價(元/個)L:每個包裝之線材單長(M/個) 六﹐線材成本:線材成本(元/Km)=C1+C2+C3+C4+C5

工程一般報償 C=直接材料成本C1+加工成本C2 C1=原材料用量M×原材料單价P1; C2=机時H1×加工單价P2+人時H2×加工單价P3 H1(h/km)=(1/r/60)×1000×N H1=h10+h11+……+h18+h19 (r為線速m/min ; N為電線次數) H2(h/km)=机時H/單個人所開机台數量N H2=h21+h22+…..+h29+h20 則依工序不同而有所不同: 束絞人時h21=束絞机時h11/ 7; 絕緣人時h22=絕緣机時h12/ 1; 對絞人時h23=對絞机時h13/ 7; 繚繞人時h24=繚繞机時h14/ 10; 中被人時h25=中被机時h15/ 1; 返撚人時h26=返撚机時h16/ 6; 立式包帶人時h27=立式包帶机時h17/ 5; 集合人時h28=集合机時h18/ 2; 編織人時h29=編織机時h19/ 6; 外被人時h20=外被机時h10/ 1.

7种精益生产线布局

车间流水线布局的原则,可以概括为“两个遵守、两个回避”。 两个遵守:逆时针排布、出入口一致 两个回避:孤岛型布局、鸟笼型布局 1.流畅原则:各工序的有机结合,相关联工序集中放置原则,流水化布局原则。 2.最短距离原则:尽量减少搬运,流程不可以交叉,直线运行。 3.平衡原则:工站之间资源配置,速率配置尽量平衡。 4.固定循环原则:尽量减少诸如搬运、传递这种Non-Value Added的活动。 5.经济产量原则:适应最小批量生产的情形,尽可能利用空间,减少地面放置原则。 6.柔韧性的原则:对未来变化具有充分应变力,方案有弹性。 如果是小批量多种类的产品,优先考虑“U”型线布局、环形布局等。 7.放错的原则:生产布局要尽可能充分的考虑这项原则, 第一步先从硬件布局上预防错误,减少生产上的损失。 1.逆时针排布 主要目的是希望员工能够采用一人完结作业方式,能够实现一人多机。一人完结与一人多机要求一个员工从头做到尾,因此员工是动态的,称之为“巡回作业”。 2.出入口一致 是指原材料入口和成品出口在一起。为什么要求出入口一致呢? 首先,有利于减少空手浪费。假设出入口不一致,作业员要采用巡回作业,那么当一件产品生产完了,要去重新取一件原材料加工的话,作业员就会空手(手上没有材料可以生产)从成品产出口走到原材料投入口,这段时间是浪费。如果出入口一致的话,作业员立刻就可以去到新的原材料进行加工,从而避免了空手浪费。 第二,有利于生产线平衡。由于出入口一致,布局必然呈现类似“U”的形状,这使得各工序非常接近,从而为一个人同事操作多道工序提供了可能,这就提高了工序分配的灵活性,从而取得更高的生产线平衡率。 3.避免孤岛型布局 孤岛型布局把生产线分割成一个个单独的工作单元,其缺陷在于单元与单元之间互相隔离,无法互相协助。 4.避免鸟笼型布局 鸟笼型布局往往没有·考虑到物流、人流顺畅的结果,这种布局错误的用机器设备或者工作台把作业员围在中间,使得物流不顺畅,在制品增加,单元与单元之间的相互支援也变得几乎不可能。 5.花瓣型布局——单元装配线的理想布局之一 是由多个单元共同组成,是按照“两个遵守、两个回避”原则进行布局的结果。这种布局有助于提高单元间的互相协助,从而提高生产线平衡率。花瓣式布局是进行“互相协作”的必要条件。 互助作业就好像运动场上的接力赛一样,在交接区,实力强的选手可以适当的弥补实力弱的选手。在工作中也是一样,单元之间的作业员也要把产品像接力棒一样去传递。如果前单元的作业员耽误了时间,后单元的作业员就帮助前单元从机器上卸下产品。这种

动力电池pack生产工艺流程

动力电池pack生产工艺流程_动力电池PACK四大工艺介绍 2018-04-17 17:13 ? 885次阅读 动力电池PACK四大工艺 1、装配工艺 动力电池PACK一般都由五大系统构成。 那这五大系统是如何组装到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且机械强度可靠的电池PACK呢?靠的就是装配工艺。 PACK的装配工艺其实是有点类似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动机装配工艺。 通过螺栓、螺帽、扎带、卡箍、线束抛钉等连接件将五大系统连接到一起,构成一个总成。

2、气密性检测工艺 动力电池PACK一般安装在新能源汽车座椅下方或者后备箱下方,直接是与外界接触的。当高压电一旦与水接触,通过常识你就可以想象事情的后果。因此当新能源汽车涉水时,就需要电池PACK有很好的密封性。 动力电池PACK制造过程中的气密性检测分为两个环节: 1)热管理系统级的气密性检测; 2)PACK级的气密性检测;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起草的防护等级系统中规定,动力电池PACK 必须要达到IP67等级。

2017年4月份的上海车展,上汽乘用车就秀出了自己牛逼的高等级气密性防护技术。将充电状态下的整个PACK放到金鱼缸中浸泡7天,金鱼完好无损,且PACK内未进水。 3、软件刷写工艺 没有软件的动力电池PACK,是没有灵魂的。 软件刷写也叫软件烧录,或者软件灌装。 软件刷写工艺就是将BMS控制策略以代码的形式刷入到BMS中的CMU和BMU中,以在电池测试和使用过程中将采集的电池状态信息数据,由电子控制单元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对系统内的相关功能模块发出控制指令,最终向外界传递信息。

4、电性能检测工艺 电性能检测工艺是在上述三个工艺完成后,即产品下线之前必做的检测工艺。 电性能检测分三个环节: 1)静态测试: 绝缘检测、充电状态检测、快慢充测试等; 2)动态测试; 通过恒定的大电流实现动力电池容量、能量、电池组一致性等参数的评价。 3)SOC调整; 将电池PACK的SOC调整到出厂的SOC SOC:StateOfCharge,通俗的将就是电池的剩余电量。 关于电池PACK的电性能检测参数,每个公司其实都有自己定义的标准,都不一样。但是国家对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的电性能要求是有规定的,国标如下: 《GB/T31484-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循环寿命要求及试验方法》《GB/T31486-2015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电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

线材计算

圆钢重量(公斤)=0.00617×直径×直径×长度 方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长度 六角钢重量(公斤)=0.0068×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八角钢重量(公斤)=0.0065×对边宽×对边宽×长度 螺纹钢重量(公斤)=0.00617×计算直径×计算直径×长度 角钢重量(公斤)=0.00785×(边宽+边宽-边厚)×边厚×长度 扁钢重量(公斤)=0.00785×厚度×边宽×长度 钢管重量(公斤)=0.02466×壁厚×(外径-壁厚)×长度 六方体体积的计算 公式①s20.866×H/m/k 即对边×对边×0.866×高或厚度 各种钢管(材)重量换算公式 钢管的重量=0.25×π×(外径平方-内径平方)×L×钢铁比重其中:π = 3.14 L=钢管长度钢铁比重取7.8 所以,钢管的重量=0.25×3.14×(外径平方-内径平方)×L×7.8 * 如果尺寸单位取米(M),则计算的重量结果为公斤(Kg) 钢的密度为:7.85g/cm3 (注意:单位换算)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 钢材理论重量计算的计量单位为公斤(kg )。其基本公式为: W(重量,kg )=F(断面积mm2)×L(长度,m)×ρ(密度,g/cm3)×1/1000 各种钢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如下: 名称(单位) 计算公式 符号意义 计算举例 圆钢盘条(kg/m) W= 0.006165 ×d×d d = 直径mm 直径100 mm 的圆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6165 ×1002=61.65kg 螺纹钢(kg/m) W= 0.00617 ×d×d d= 断面直径mm 断面直径为12 mm 的螺纹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0.00617 ×12 2=0.89kg 方钢(kg/m) W= 0.00785 ×a ×a a= 边宽mm 边宽20 mm 的方钢,求每m 重量。每m 重量= 0.00785 ×202=3.14kg

线材成本计算公式一览表

线材计算公式一览表 1.导体用量公式:W=d2×N×C×K d:表导体直径N:表导体条数C:表芯线数 K:表所用材质比例系数例:铜(B C/T C/)=0.0072 2.绝缘用量公式:W=(D2-d2×N)×C×K D:表绝缘外径.D:表导体外径N:表导体支数 C:表芯线数K:表所用材质比例系数,如:P E.P P=0.00081 P V C=0.001173 3.外被用量公式:W=(D2-d2×C)×K×N D:表被覆外径d:表芯线外径C:表芯线数 N:表并线数K:表材质比例系数如:P U=0.001012 4.绞线导体用量公式:按导体用量公式之结果×1.03 5.缠绕用量公式:按导体用量公式之结果×1.05 6.绝缘绞合外径公式:√N×1.155×线径N:表芯线数 注:当一条线材中有多种规格时,要把每种芯线的I D×条数相加际以总条数才是约绝缘之线径 7.芯线绞距之设计:√N×1.155×线径×(15~20)倍 N:表示芯线数 8.铜线绞距之设计:√N×1.155×线径×25倍N:表铜线数 9.缠绕条数公式:苡线线径×π÷铜线径 10.铝箔面积公式:绞合外径×π×1.25 11.铝箔和棉纸用量公式:比重×面积(宽度÷1000=M)×1.03×1.3(遮蔽)注:比重为客户提供,棉纸为0.027 12.外被平均厚度公式:(外被O D-芯苡线绞合外径)÷2=平均厚度外被最小厚度=外被平均厚度-0.05 13.尼龙丝:250D1G K为36000M,每M=0.000028K G 500D1K G为18000M,每M=0.000056K G 14.芯线内模:√导体根数+4×1.155×线径 外模:比芯线o d大0.05中被:比中被o d大0.1~0.2 内模:比绞合外径大0.2~0.3 15.卷线长度=线材O D×π(卷线O D-线材O D)+两端引线+卷线O D. 16.扁线外被用量:(宽度×厚度-芯苡线O D2×芯线数)×0.7854 ×1.45÷1000(k g/k m)

建筑行业所有计算公式大全及附图

建筑行业所有计算公式大全及附图 全套计算规则 一、平整场地: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 (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式中: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 2、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 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 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L内———内墙净长线长度。 回填土厚度指室内外高差减去地面垫层、找平层、面层的总厚度,如右图: 四、运土方计算规则及公式: 运土是指把开挖后的多余土运至指定地点,或是在回填土不足时从指定地点取土回填。土方运输应按不同的运输方式和运距分别以立方米计算。 运土工程量=挖土总体积-回填土总体积 式中计算结果为正值时表示余土外运,为负值时表示取土回填。 五、打、压预制钢筋混凝土方桩 1、打预制钢筋混凝土桩的体积,按设计桩长以体积计算,长度按包括桩尖的全长计算,桩尖虚体积不扣除。计量单位:m3,体积计算公式如下: V=桩截面积×设计桩长(包括桩尖长度) 2、送钢筋混凝土方桩(送桩):当设计要求把钢筋砼桩顶打入地面以下时,打桩机必须借助工具桩才能完成,这个借助工具桩(一般2~3m长,由硬木或金属制成)完成打桩的过程叫“送桩”。计算方法按定额规定以送桩长度即桩顶面至自然地坪另加0.5米乘以横截面积以立方米计算,计量单位:m3,公式如下:

车间流水线实习心得(实用版)

车间流水线实习心得(实用版) Workshop assembly line practice experience ( 实习报告 ) 汇报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适用于工作总结/工作汇报/年终总结/全文可改

车间流水线实习心得(实用版) 在不知不觉中我已经离开学校有一段时间了,总是会想起以前的同学、哥们,想起我们在一起的时光,但现在大家已都各奔东西,我好象还算是幸运的一个,来到了中船重工388厂,做了一名装配钳工,也终于发现原来社会生活会是这么的残酷,这么的辛苦。 当走出校园的那一刻,我以为自己可以呼吸一下所谓的社会空气了,但在求职过程中却体会到了这其中的不易。四处的碰壁,失望,希望,一次又一次的应聘,易此又一次的打击,我都全然接受,终于,我还是感动了老天,我来到了388厂,做了一名钳工,想想在学校实习时,我们那时一直在磨铁,来到这里之后我还以为会和以前一样,会要我们去磨铁,但见到师傅之后,他跟我说我将成为一名装配钳工,“装配钳工”我有那么一点反应不过来,师傅似乎也看出了这一点,他很耐心的给我讲了什么是装配钳工,如何做一名装配钳工,如何做好一名装配钳工刚开始我的心情还是充满了疑

问,不解的是,我们学模具的,怎么会干油缸装配这样的活呢!但现在想一想,学了不少知识,有些东西能让我终身受益。这是多么可贵的呀!钳工是机械制造中最古老的金属加工技术。19世纪以后,各种机床的发展和普及,虽然逐步使大部分钳工作业实现了机械化和自动化,但在机械制造过程中钳工仍是广泛应用的基本技术,其原因是﹕划线﹑刮削﹑研磨和机械装配等钳工作业,至今尚无适当的机械化设备可以全部代替;某些最精密的样板﹑模具﹑量具和配合表面(如导轨面和轴瓦等),仍需要依靠工人的手艺作精密加工;在单件小批生产﹑修配工作或缺乏设备条件的情况下,采用钳工制造某些零件仍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方法。钳工作业的质量和效率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操作者的技艺和熟练程度。钳工按专业性质又分为普通钳工﹑划线钳工﹑模具钳工﹑刮研钳工﹑装配钳工﹑机修钳工和管子钳工等 从安全教育,动作要领和工具的使用到拿起锉刀等工具的实际操作,这无疑是一个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过程。有些东西是要自己去摸索的,有些东西是要从理论中去发现用于实际。从开始的打磨

高压线束加工流程

全线束加工流程 1、来料验收:利用ROHS仪器进行环保测试,测试所有线束所需来料是否符合ROHS标准。所需设备:OHS测试仪设备。工艺要求:来料不准含有铅(Pb),汞(Hg),镉(Cd),溴联苯(PBB)多溴二苯醚(PBDE)等有害物质。 2、送线设备:将所需加工线材放到中转送线架上。所需设备:送线架。工艺要求:注意切勿刮花擦伤电线表面。 3、送线:将线材放至送线器固定。所需设备:送线器。工艺要求:注意切勿刮花擦伤电线表面。 4、裁线:利用裁线机将线材裁剪要求长度。所需设备:电脑裁线机。工艺要求:不准切伤电线表面;不准切断铜丝;剥皮长短误差不准超过±1mm。 5、线缆剥皮:按WI要求剥除接头处电线对应长度的绝缘外被。所需设备:气动剥皮机。工艺要求:不准压伤表面;剥皮长短误差不准超过±1mm。 7、压接端子:将线缆剥皮处插入端子进行压接。所需设备:压端子机。工艺要求:端子不准压裂,端子不准掉电镀层,必须符合拉力。 8、端子与连接器装配:将端子插入连接器。所需设备:手啤机。工艺要求:端子压入连接器里面不可歪斜,按WI要求端子压入指定的位置。 9、端子穿热缩套管:将端子与连接器裸露的位置,全部包上热缩套管。所需设备:热风枪。工艺要求:端子尾部不准裸露在外面,套管要平整,吹套管时不可烫伤线缆皮被。 10、注塑内模:将连接器尾部全部注满胶。所需设备:立式注塑机。工艺要求:原料采用PE料,半透明。成行内模必须饱模,不可缺料,不可变形、不可压伤线缆。 11、穿编织网:将编织网与连接器连接。所需设备:穿线器,切编织网机。工艺要求:编织网不可破,不可有毛刺,屏蔽效果达到80%。 12、穿波纹管:讲波纹管穿进做好的编织网里面。所需设备:切波纹管机。工艺要求:波纹管不能刮伤,切口要平整,不可开裂。 13、注塑外模:将内模处全部注满。所需设备:立式注塑机。工艺要求:原材料采用TPU 料,表面不可以有披风、毛刺、缩水,不可缺料,不可变形。 14、缠电工胶带:将连接器末端与波纹管缠紧与波纹管分叉处缠紧。所需设备:剪刀。工艺要求:采用3M胶带,要求-40°—+125°,胶带必须紧贴合连接器与波纹管。 15、连接器穿热缩套管:将带胶热缩套管套在外模与波纹管上面:所需设备:热风枪。工艺要求:热缩管烘紧于连接器外模上,波纹管需顶到连接器外模,波纹管与热缩套管处不可松动。

一级建造师所有计算公式大全(附图表),人手一份!_471

一级建造师所有计算公式大全(附图 表),人手一份! 【摘要】本文整理了建筑施工现场常用的所有公式,包括:工程量计算公式;各类钢材的重量计算公式;建筑行业常用公式图表。建议人手一份,收藏备用! 一、工程量计算公式 一、平整场地 ( 建筑物场地厚度在±30cm以内的挖、填、运、找平。) 1、平整场地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首层面积计算。 (2)定额规则: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建筑物外墙外边线每边各加2米以平方米面积计算。 2、平整场地计算公式 S=(A+4)×(B+4)=S底+2L外+16 式中:S——平整场地工程量;A———建筑物长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B———建筑物宽度方向外墙外边线长度;S底———建筑物底层建筑面积;L外———建筑物外墙外边线周长。 该公式适用于任何由矩形组成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场地平整工程量计算。 二、基础土方开挖计算 1、开挖土方计算规则 (1)清单规则:挖基础土方按设计图示尺寸以基础垫层底面积乘挖土深

度计算。 (2)定额规则:人工或机械挖土方的体积应按槽底面积乘以挖土深度计算。槽底面积应以槽底的长乘以槽底的宽,槽底长和宽是指基础底宽外加工作面,当需要放坡时,应将放坡的土方量合并于总土方量中。 2、开挖土方计算公式 (1)清单计算挖土方的体积:土方体积=挖土方的底面积×挖土深度。 (2)定额规则:基槽开挖:V=(A+2C+K×H)H×L。式中:V———基槽土方量;A———槽底宽度;C———工作面宽度;H———基槽深度;L———基槽长度。. 其中外墙基槽长度以外墙中心线计算,内墙基槽长度以内墙净长计算,交接重合出不予扣除。 基坑开挖:V=1/6H[A×B+a×b+(A+a)×(B+b)+a×b]。式中:V———基坑体积;A—基坑上口长度;B———基坑上口宽度;a———基坑底面长度;b———基坑底面宽度。 三、回填土工程量计算规则及公式 1、基槽、基坑回填土体积=基槽(坑)挖土体积-设计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 式中室外地坪以下建(构)筑物被埋置部分的体积一般包括垫层、墙基础、柱基础、以及地下建筑物、构筑物等所占体积 2、室内回填土体积=主墙间净面积×回填土厚度-各种沟道所占体积 主墙间净面积=S底-(L中×墙厚+L内×墙厚) 式中:底———底层建筑面积;L中———外墙中心线长度;L内———内

汽车生产四大工艺流程及工艺文件

汽车生产四大工艺流程及工艺文件 一、工艺基础—概念 1、工艺 即加工产品的方法(手段、过程)。是利用生产工具对原材料、毛坯、半成品进行加工,改变其几何形状、外形尺寸、表面状态和内部组织的方法。 2、工艺规程 规定产品或零部件制造工艺过程和操作方法等工艺规定(文件)。 3、工艺文件 指导工人操作和用于生产、工艺管理的各种技术文件。是企业组织生产、计划生产和进行核算的重要技术参数。 4、工艺参数 为达到加工产品预期的技术指标,工艺过程中选用和控制的有关量,如电流、电极压力压等。 5、工艺装备 产品制造过程中所用的各种工具的总称。包括刀具、夹具、模具、量具、检具、辅具、钳工工具和工位器具等。 6、工艺卡片(或作业指导书) 按产品的零、的某一工艺阶段编制的一种工艺文件。他以工序为单元,详细说明产品(或零、部件)在某一工艺阶段的工序号、工序名称、工序内容、工艺参数、操作要求以及采用的设备和工艺装备。包括冲压工艺卡片、焊接工艺卡片、油漆工艺卡片、装配工序卡片。 7、物料清单(BOM) 用数据格式来描述产品结构的文件。 8、外协件明细表 填写产品中所有外协件的图号、名称和加工内容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9、外购工具明细表 填写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所需购买的全部刀具、量具等的名称、规格与精度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10、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 填写产品每个零件在制造过程所需消耗的各种材料的名称、牌号、规格、重量等的一种工艺文件。 11、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汇总表 将“材料消耗工艺定额明细表”中的各种材料按单台产品汇总填列的一种工艺文件。12零部件转移卡 填写各装配工序零、部件图号(代号)名称规格等的一种工艺。 二、工艺基础—管理 1、工艺管理内容包括: 产品工艺工作程序、产品结构工艺性审查的方式和程序、工艺方案设计、工艺规程设计、工艺定额编制、工艺文件标准化审查、工艺文件的修改、工艺验证、生产现场工艺管理、工艺纪律管理、工艺标准化、工艺装备编号方法、工艺装备设计与验证管理程序、工装的使用与维护、工艺规程格式、管理用工艺文件格式、专用工艺装备设计图样及设计文件格式。 2、工艺设计过程 策划(产品定义)-产品设计和开发(产品数据)-过程设计和开发-产品与过程确认-生产-(持续改进)。 三、车身制造四大工艺定义及特点 在汽车制造业中,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合为四大核心技术(即四大工艺)。 1、冲压工艺 冲压是所有工序的第一步。先是把钢板在切割机上切割出合适的大小,这个时候一般只进行冲孔、切边之类的动作,然后进入真正的冲压成形工序。每一个工件都有一个模具,只要把各种各样的模具装到冲压机床上就可以冲出各种各样的工件,模具的作用是非常大的,模具的质量直接决定着工件的质量。 a、冲压工艺的特点及冲压工序的分类 冲压是一种金属加工方法,它是建立在金属塑性变形的基础上,利用模具和冲压设备对板料施加压力,使板料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从而获得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件(冲压件)。冲压工序按加工性质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分离工序和成形工序。

完美的车间流水线布局

两个遵守:逆时针排布、出入口一致 两个回避:孤岛型布局、鸟笼型布局 单元装配线的理想布局之一是花瓣型布局 1.流畅原则:各工序的有机结合,相关联工序集中放置原则,流水化布局原则。 2.最短距离原则:尽量减少搬运,流程不可以交叉,直线运行。 3.平衡原则:工站之间资源配置,速率配置尽量平衡。 4.固定循环原则:尽量减少诸如搬运,传递这种Non-Value Added 的活动。 5.经济产量原则:适应最小批量生产的情形,尽可能利用空间,减少地面放置原则。 6.柔韧性的原则:对未来变化具有充分应变力,方案有弹性。如果是小批量多种类的产品,优先考虑“U”型线布局、环型布局等。

7.防错的原则:生产布局要尽可能充分的考虑这项原则,第一步先从硬件布局上预防错误,减少生产上的损失! 逆时针排布 逆时针排布,主要目的是希望员工能够采用一人完结作业方式、能够实现一人多机。一人完结与一人多机要求一个员工从头做到尾,因此员工是动态的,称之为“巡回作业”。 大部分作业员是右撇子,因此如果逆时针排布的话,当员工进行下一道加工作业时,工装夹具或者零部件在左侧,员工作业并不方便,这也正是逆时针的目的——员工就会走到下一工位——巡回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出入口一致 出入口一致,是指原材料入口和成品出口在一起。为什么要求出入口一致呢? 首先,有利于减少空手浪费。假设出入口不一致,作业员采用巡回作业,那么当一件产品生产完了,要去重新取一件原材料加工的话,作业员就会空手(手上没有材料可以生产)从成品产出口走到原材料投入口,这段时间是浪费。如果出入口一致的话,作业员立刻就可以取到新的原材料进行加工,从而避免了空手浪费。 第二,有利于生产线平衡。由于出入口一致,布局必然呈现类似“U”的形状,这使得各工序非常接近,从而为一个人同时操作多道工序提供了可能,这就提高了工序分配的灵活性,从而取得更高的生产线平衡率。 避免孤岛型布局 孤岛型布局把生产线分割成一个个单独的工作单元,其缺陷在于单元与单元之间互相隔离,无法互相协助。

主机厂汽车生产流程图

主机厂汽车生产流程图 一辆车是如何被造出来的,相信专门多朋友都不太了解。通过本文期望让大伙儿对车辆的制造过程有所了解,借以普及汽车知识。(专门是公司的同志们~~~~电动车也是车呀。这是必须的常识)第一道:冲压工艺 目标:生产出各种车身冲压零部件 下面是整齐码放的一卷卷的汽车专用钢板,厚度在 1.0m m 至1.2mm 不等。这一卷卷的钢板,接下来就将会发生奇异的变化。 第一要把整卷钢板裁剪成大小不等的几块后,分类整理,以便有各自不同的用处。 大小不等的钢材,要通过一道切边工序。然后分配到各个冲压机上,进行下一步工序。 平坦的钢材通过冲压机重新塑造,被压制成车身上的各种冲压部件。 压制好的前翼子板,整齐放在成品区待用。 压制成型的车辆侧车身

至此,一批批的汽车钢板就变成了形状结构复杂的车身零部件。接下来他们就被送到了焊接车间,进入了下一道工序。 第二道:焊接工艺 目标:将各种车身冲压部件焊接成完成的车身 在焊接车间,各种各样的车身零部件在那个地点结合到了一起,完成这项工作的是另一项关键工艺——焊接。 每一道焊接完成后,工人师傅都要认真检查焊接情形。 哈弗的车身焊接还大量运用了工业机器人,这大大提升了效率并降低了失误的风险。 车身焊接完成后,还要再进一步检查焊接情形。 在确认了焊接没有咨询题之后,白车身就将被送入涂装车间进行下一道工序。 第三道:涂装工艺 目标:防止车身锈蚀,使车身具有靓丽外表 组装完成的车身,被吊装到喷漆车间,先进行电泳防锈处理。

电泳防锈处理完毕后,工人们还要清理车身表面,发觉是否有缺陷,为下一步立即到来的喷漆做预备。 由于油漆含有大量有毒物质,而且人工喷漆效率低、白费油漆,因此哈弗喷漆工艺差不多由机器人来完成了。 至此车身涂装工艺就终止了,喷涂完毕的车身将被送到总装车间进行最后一道工序。 第四道:总装工艺 目的:将车身、底盘和内饰等各个部分组装到一起,形成一台完整的车 本来运到总装车间的应该是包含发动机变速箱在内的底盘总成。然而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底盘总成是如何组装的,因此先从哈弗的大梁开始。 在哈弗的大梁上需要安装转向系统和其他不易安装的部件。 那个工序是给车辆安装悬架连杆等部件。

最新车间流水线实习心得体会

车间流水线实习心得体会 这次能有机会去工厂实习,我感到非常荣幸。虽然只有一个礼拜的时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对于一些平常理论的东西,有了感性的认识,感觉到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在实习期间的一些总结以及心得体会。在以后开展自身的工作,以及在对客户的沟通应对上,希望能有所借鉴。 一、工厂的总体规模水平 亚泰(东莞)木业位于东莞大朗镇,占地24600平米,员工600多人。近十多年的制造历史已经发展成一家具有专业规模的木制品专家,在东莞制造业发达的地区也小有名气。 走进厂区,只见洁净整齐的环境和次序井然的工作程序。虽然是国内的制造厂家,但是,到了车间,看过那些先进的流水线,那些熟练的技术水平,完全会感觉到现代化的管理。作为木质产品的制造厂,一些诸如木屑的飞扬,机器的喧嚣以及混合着的胶水味油漆味等问题,都是难免存在的,但是工厂已经把这些都尽可能的减少到最低限度了。走在车间,这些大多的木制厂家所面临的严重问题似乎在我们工厂并没有太大的困扰,反而是那些管理和效率吸引了大多的参观者。 工厂有自己的作息时间,并且都会严格遵守。就连中午休息间隙,每个工人都会把自己得区域整理得井然有序,这样的自觉整理也是工厂之所以能保持洁净的原因之一。在用餐问题上,工厂也有自己的特色。那就是上至高层主管下至普通工人,吃的饭菜一律相同,没有任何的特殊化。 二、学习过程 如下几点是在工厂实习期间,就我的工作需要,主要学习到的一些知识以及由此得到的一些心得。 (一)木材的选用 工厂最常用的木材还是红木(非洲花梨木),枫木(美国),胡桃木。大多都是从国外进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司的报价要比国内同等厂家的价格要高的原因正是一分价钱一分货。 MDF板也是常用的材质之一。我司很多产品也都可以选用MDF贴木皮来达到仿实木的效果。对于一些想节省成本的客户来说可以推荐一用。 这些常规木材在仓库里都备有一定数量的库存,其他的木材也有备量,但是一般都要尽量推荐选用常规木材(除非客户定购的产品数量庞大值得工厂采购另

电气控制柜生产工艺流程

电气控制柜生产工艺流程 (1) 电气控制柜外型尺寸、面板开孔、柜体面板标识丝印检查,在电气控制柜开始装配前按照《屏柜结构、开孔图》进行外型尺寸、面板开孔、柜体面板标识丝印,及电气元件物料清单,确认无误后方可进行装配工作。(2) 准备齐电气控制柜装配所需的所有电气元件及安装辅材 (3) 电气装配人员要先准备齐电气控制柜上需使用 的电气安装底板、电气面板、电气元件PLC、低压电器等)及所需要的安装辅材(行线槽、导轨、导线、接地铜排、安装螺栓等元器件安装在电气安装底板上 (4) 根据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量好线槽与导轨的长度,用相应工具截断。(注:线槽、导轨断缝应平直。)两根线槽如果搭在一起,其中一根线槽的一端应切45 度斜角。用手电钻在线槽、导轨的两端打固定孔将线槽、导轨按照电气底板布置图放置在电气底板上,用黑色记号笔将定位孔的位置画在电气底板上。先在电气底板上用样冲敲样冲眼,然后用手电钻

在样冲眼上打孔(用低压电器兀器件(微型空开、继电器、接触器、信号线端子、动力电源端子等)应按照电气原理图中的底板布置图安装在导轨上的。) (5)电气元件的安装方式符合该元件的产品说明书的安装规定,以保证电气元件的正常工作条件,在屏内的布局应遵从整体的美观,并考虑控制元件之间的电磁干扰和发热性干扰,元件的布置应讲究横平竖直原则,整齐排列。所有元件的安装方式应便于操作、检修、更换;工控机等重要操作的元件及液晶显示器、指示灯等有角度视觉要求的元件安装应尽量保持在离地高度视线范围内,以便于观察操作。所有元件的安装应紧固,保证不致因运输震动使元件受损,对某些有防震要求的元件应采取相应的防震方式处理。元件安装位置附近均需贴有照接线图对应的表示该件种类代号的标签,标签采用电脑印字机打印。屏底侧安装接地铜排,并粘贴明显的接地标识牌。三相电路主回路安照电气原理图中设计要求大小的铜芯电缆(或铜排)进行连接。A、B、C三相应分别使用黄、绿、红电缆(若使用铜排应在对应铜排上套黄、绿、红套管)并在每相接线端子处粘贴A、B、C标贴。) ⑹电气控制柜中控制电动机回路接线及电气柜内

线束生产工艺标准(超全面)

第一章全自动区域工艺流程及标准 1 开线区域工艺资料制作流程 2 工艺资料及标准 3 生产物流流程 4 设备模具标准 第二章中间过程工艺流程及标准 1 中间过程工艺资料制作流程 2 工艺资料及标准 3 生产物流流程 4 设备模具标准 第三章总装工艺流程及标准 1 总装工艺资料制作流程 2 工艺资料及标准 3 生产物流流程 4 设备标准 第四章场地布局规划 第五章工装台架制作标准及流程第六章工时研究及人员配置

第一章全自动区域工艺流程及标准 一、开线区域工艺资料制作流程 1 目的: 确保工艺资料正确性,并能够及时有效地下发至生产车间。 2 范围: 全自动生产过程中所有的指导性文件。 3 定义: 前工程工艺资料:前工程工艺资料为我司线束生产的基础数据,包括所有的切线及端子压接工艺,总装工艺工程师根据图纸编制切线清单,前工程工艺工程师根据切线清单、端子参数、设备及作业序列号编辑生产工艺数据库。 4.职责: 总装工艺员——切线数据表格更新 总装工程师——切线数据表格审核 系统文员——ERP BOM维护 总装工程师——ERP BOM审核 前工程工艺员——切线数据库维护 前工程工程师——切线数据库审核 设备工程师——设备参数制作 模具工程师——端子参数制作

5 过程流程图 5.1前工程工艺资料制作流程

5.2 补充说明 5.2.1工艺资料变化或新增有两个数据来源: 1)新项目导入:新增的客户项目,根据开发部提供的产品图纸编制切线清单 2)工程更改:客户变更、VAVE、工艺优化都属于工程更改类型,当有工程更改导入时,总装工艺工程师根据开发部提供的变更清单或图纸更改切线清单。 5.2.2 切线清单是线束设计中工艺的基础数据,工艺工程师只有按照设定的标准格式和流程才能避免将产品的基础数据从图纸转化为工艺基础数据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切线清单格式为一份EXECL的表格文件,详见《切线清单标准格式》,该表格文件包括回路清单、压接线清单、特殊工艺清单、波纹管清单、物料清单、数据更改记录表等表格,工艺工程师根据图纸完善各种表格,其中单线清单、物料清单、数据更改记录表是该表格文件中必须存在的。单线、物料清单有助于工艺工程师完成系统BOM的建立,而数据更改记录表是工艺工程师追溯工艺数据变更的关键依据,压接线、特殊工艺清单是对回路清单的进一步的工艺描述,复杂或特殊的工艺均可通过该表进行图文描述。 (注.复杂或特殊的工艺:包括多个压接点的复杂结合线,结合、并压、绞线、屏蔽线等相互穿插的工艺,回拉预装件等。) 当有产品变更涉及到切线数据变化时,工艺技术员第一步需按照工程更改内容更改切线数据,并在切线清单中按照以下规则做好变更标识,同时需在数据变更记录表中记录该次变更内容,导线长度变更工艺员需根据新的导线信息试制半成品,以确保导线长度无误。工艺员完成切线清单更改之后,工程师需对所有更改进行检查,工程师对所有变更信息负责。 5.2.3 开线数据更改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