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习题及答案

统计学知识点与复习题

(特别说明:考试不出名词解释等类型题目,但需要学生掌握,总结辅导不可或缺,另有章节练习题单独给出,这里列示的是为了巩固各章知识点内容,为了加深学生的复习和掌握,除计算题外,有的题目未附答案,各位老师辅导时注意)

考试题型:填空、单选、多选、判断、计算

第一章绪论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一词从不同角度理解有三种涵义,即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

3.统计总体具有的特点是大量性、同质性和差异性。

4.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可以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

5.统计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其构成要素有6个,分别为指标名称、数值、计量单位、计算方法、时间范围、空间范围。

6.职工的文化程度是品质标志,工龄是数量标志。

7.企业的机器台数和职工人数是属于离散变量,而固定资产原值和销售收入是连续变量。

8.要了解我国乳品企业的生产情况,总体是所有乳品企业,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乳品企业。

9.要了解我国乳品企业的设备状况,总体是所有乳品企业,总体单位是每一个乳品企业。

10.学生的性别、民族属于品质标志,而学生的身高、体重是数量标志。

11.统计指标的概念完整表述为:“说明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

12.按统计指标的性质不同,统计指标可分为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二、判断题

1.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是可以变换的,指标与标志也是可以变换的。(T )

2.张明同学期末数学成绩85分,这是统计指标。(F )

3.总体单位的特征用指标来说明,总体的特征用标志来说明。(F )

4.标志可以用文字表现,也可以用数字表现。(T )

5.指标可以用文字表现,也可以用数字表现。(F )

6.指标值是由标志值汇总计算而得到。(T )

7.在全国人口普查中,“年龄”是变量。(T )

8.某班学生学习情况调查中,班级名称和学生姓名都是可变标志。(F )

9.张明同学期末数学成绩85分,“成绩”是连续变量,“85分”是变量值。( F )

10.某企业职工的姓名、民族、年龄、工种等都是品质标志。(F )

11.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F )

三、单项选择题

1.社会经济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 A )。

A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方面B人类生活现象的数量方面

C自然科学研究的数量方面D社会经济现象的质量方面

2.在确定统计总体时必须注意( A )。

A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同质的B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同的

C构成总体的单位不能有差异D构成总体的单位必须是不相干的单位

3.标志是指( D )。

A总体单位所具有的特征 B总体单位数量特征

C标志名称之后所表现的属性或数值 D总体单位的特征的名称

4.一个统计总体( D )。

A只能有一个标志B只能有一个指标C可以有多个标志D可以有多个指标

5.设某地区有800家独立核算的工业企业,要研究这些企业的产品生产情况,总体单位是( B )。

A全部工业企业B每个工业企业 C每一件产品D全部工业产品

6.要了解某市国有工业企业设备情况,则统计总体是( A )。

A该市全部国有工业企业 B该市每一个国有工业企业

C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全部设备 D该市国有工业企业的每一台设备

7.某班四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分别为70分、80分、86分和95分,这四个数字是(B )。

A标志B标志值C指标D变量

8.工业企业的职工人数、职工工资是(D )。

A连续型变量B离散型变量

C前者是连续型变量,后者是离散型变量

D前者是离散型变量,后者是连续型变量

9.下列标志中属品质标志的是(A )。

A.性别

B.年龄C.商品价格 D.工业企业的总产值

10.总体的同质性是指(D)

A、总体之间有差异

B、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

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无差异

第二章统计调查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常用的统计调查方式主要有统计报表、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等。

2.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全面调查、非全面调查。

3.确定调查对象时,还必须确定两种单位,即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

4.重点调查是在调查对象中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调查。

5.调查表可分为单一表和一览表两种形式。

6.统计调查误差按产生的原因不同,可分为登记性误差和代表性误差。

7.调查时间是指调查资料所属的时点和时期。

8.变量按其取值的连续性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两种。

9.统计调查根据调查时间的不同可分为一次性和经常性调查两种。

二、判断题

1.调查对象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 F )

2.普查是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所以其调查结果不可能存在误差。( F )

3.在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状况的普查中,调查单位是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报告单位是每个工业企业。( T ) 4.抽样调查不可避免地会产生代表性误差。( T )

5.重点调查所选择的重点单位是指这些单位的被研究的标志总量占总体单位总量的绝大比重。( F )

6.登记性误差,在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中都会产生。( T )

7.统计总体与调查对象在任何条件下都存在变换关系。(F)

8.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一致。( F)

9.在全国工业普查中,全国企业数是统计总体,每个工业企业是总体单位。( F )

10.对某市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普查,该市工程技术人员的工资收入水平是数量标志。( F )

11.对全国各大型钢铁生产基地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属于非全面调查。(T)

三、单项选择题

1.统计调查按调查对象包括的范围不同,可分为( D )。

A定期调查和不定期调查B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

C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D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2.经常性调查与一次性调查的划分( D )。

A是以调查组织规模大小来划分B是以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来划分

C以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划分

D以调查登记的时间是否连续来划分

3.统计调查方案的首要问题是( B )。

A确定调查组织的工作B调查任务和目的的确定

C调查时间和地点的确定D调查经费的确定

4.在统计调查中,调查项目的承担者是( B )。

A调查对象B调查单位C填报单位D重点单位

5.在统计调查中,填报单位是( C )。

A调查单位的承担者B构成调查单位的每一个单位

C负责向上报告调查内容的单位D构成统计总体的每一个单位

6.某地区为了掌握该地区水泥生产的质量情况,拟对占该地区水泥总产量的80%的五个大型水泥厂的生产情况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D )。

A普查B典型调查C抽样调查D重点调查

7.某灯泡厂为了掌握该厂的产品质量,拟进行一次全厂的质量大检查,这种检查应选择( D )。

A统计报表B重点调查C全面调查D抽样调查

8.调查项目通常以表的形式表示,称作调查表,一般可分为( B )。

A单一表和复合表B单一表和一览表

C简单表和复合表D简单表和一览表

9.在统计调查中,调查单位和填报单位之间(C )。

A无区别B是毫无关系的两个概念C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D不可能一致

10.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是为了了解在2010年11月1日零时人口的状况,某地区要求将调查单位资料于11月10日前登记完毕,普查的标准时间是( D )。

A.2010年11月20日零时

B.2010年11月9日24时

C.2010年11月1日24时 D.2010年11月1日零时

11.中国人口普查属于哪种调查方式:( A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第三章统计整理

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统计分组的关键是分组标志的选择和组限确定。

2.根据分组标志的不同,统计分组可以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

3.按每个变量值分别列组所编制的分布数列叫单项式数列。

4.在组距式数列中,表示各组界限的变量值叫组限。各组中点位置上的变量值叫组中值。

5.组距式变量数列,根据各组的组距是否相等可以分为等距数列和异距数列。

6.已知一个数列最大组的下限为900,其相邻的组中值为850,则最大组的上限和组中值分别为1000 和950。

7.从形式上看,统计表主要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组成;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栏和宾词栏两部分组成。

8.分配数列的构成要素有标志、次数。

9.次数密度是次数与组距的比。

二、判断题

1.统计整理就是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F )。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正确选择分组标志( F )。

3.由于统计总体中各个单位所具有差异性,所以才能够对统计总体进行分组( T )。

4.在组距相等的条件下,次数分布和次数密度的分布是一致的( T)。

5.统计整理就是对统计报表数据的整理(F )。

6.累计次数是单位组距上分布的次数( F )。

7.某企业职工按籍贯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T )

8.分配数列构成要素为时间和与时间对应的指标。(F)

9.某企业职工按工种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是一个单项式分配数列。(T)

10.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确定组距和组数。(F)

三、单项选择题

1.对企业先按经济类型分组,再按企业规模分组,这样的分组,属于(C )。

A简单分组B平行分组C复合分组D再分组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最大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该组组中值为( C)。A260 B 215 C 230 D 185

3.要准确地反映不等距数列的实际分布情况,必须计算( D)。

A次数B累计次数C频率D次数密度

4.下列分组中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是( B )。

A人口按年龄分组B产品按质量优劣分组

C企业按固定资产原值分组D学生按身高分组

5.统计分组的关键问题是( A)。

A确定分组标志B确定组距和组数

C确定组距和组中值D确定全距和组距

6.用组中值代表各组的标志值的假定条件是( D)。

A各组的次数均相等B各组的组距均相等

C各组的变量值均相等D各组次数在本组内呈均匀分布

7.对统计总体按两个及以上标志分组后形成的统计表叫( C)。

A简单表B简单分组表C复合分组表D汇总表

8.在次数分布中,次数密度是指(D )。

A各组次数数之比B各组组距之比

C各组次数数与总次数数之比D各组次数与各组组距之比

9.在分组时,若有某单位的变量值正好等于相邻组的下限时,一般应将其归在(B)。

A以该值为上限的组内B以该值为下限的组内

C任意一组均可D另设新组

10.在编制组距数列时,当全距不变的情况下,组距与组数的关系是( B)。

A正例关系B反比例关系C乘积关系D毫无关系

11.某机床厂要统计该企业的自动机床的产量和产值.上述两个变量是(D )。

A.二者均为离散变量B.二者均为连续变量

C.前者为连续变量,后者为离散变量

D.前者为离散变量,后者为连续变量

12.总体的变异性是指(D)

A、总体之间有差异

B、总体单位之间有差异

C、总体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D、总体单位之间在某一标志表现上有差异

13.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B)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B.产品按品种分组

C.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D.人口按年龄分组

第四章综合指标

练习题

一、判断题

1.标志变异指标数值的大小和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存在着正比关系。(F)

2.平均数反映了总体变动的趋势。(F)

3.平均差系数可以用无名数表示。(T)

4.算术平均数和众数都受极端变量的影响。(F)

5.各变量值与其算数平均数的离差平方之和等于各变量之和的平均数。(F)

6.标志变异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存在着恒等关系。(F)

7.当对品质标志的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总计时就形成统计指标(F )

8.平均指标不包括中位数和众数。(F)

9.众数是总体中出现最多的次数。(F)

10. 比较两个总体平均数(假设其相等)的代表性,如果标准差系数越小则说明平均数的代表性越好。(T)

11.相对指标都是用无名数形式表现出来的。(F)

12.平均差与中位数的比值可称为离散系数。(F)

二、单项选择题

1.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总体内容不同可分为总体单位总量和(C)

A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B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C总体标志总量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2.以下属于总量指标的是(A)

A 08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B某工厂工人平均日产量32.86件

C1996年天津市城市人均住宅面积7.7m

D甲地职工平均收入是乙地职工平均收入的1.3倍

3.全国的粮食产量与人口总数之比是(B)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C.平均指标 D.数量指标

4.某年级全部学生中,男生占60%,女生占40%,这种指标属于(C)

A.比较相对数

B.强度相对数

C.结构相对数

D.动态相对数

5.某企业的总产值计划比去年提高4%,执行结果提高5%,则总产量计划完成提高程度为(D)

A.5%-4%

B.5%/4%

C.104%/105%-100%

D.105%/104%-100%

6.下列指标中,属于时点指标的是(C)

A.商品销售额

B.商品购进额

C.商品库存额

D.商品流通费用额

7.计算计划完成情况相对数时,分子与分母(D)

A.只能是绝对数

B.只能是相对数

C.只能是平均数

D.既可以是绝对数,也可以是相对数或平均数

8、某种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规定比基期下降3%,实际比基期下降3.5%,单位成本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为(D)

A.116.7%

B.100.5%

C.85.7%

D.99.5%

9.在相对指标中,主要用有名数表示的指标是(D)

A.结构相对指标

B.比例相对指标

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10.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月初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C)。

A.(190+195+193+201)/4

B.(190+195+193)/3

C.[(190/2)+195+193+(201/2)]/(4-1)

D.[(190/2)+195+193+(201/2)]/4

11.某公司计划第三年电脑年销售额达到1200万元,有关实际资料如下:问提前多少时间完成计划()

销售额

一年

第二年第三年

上半年三季度四季度上半年三季度四季度750

460 310 250 530 420 300

A、一季度

B、二季度

C、半年

D、1年

12.A公司劳动生产计划1999年比1998年提高8%,实际提高了10%,则其计划完成相对数为(D)

A、8%÷10%

B、10%÷8%

C、(1+8%)÷(1+10%)

D、(1+10%)÷(1+8%)

13.总量指标按反映时间状况的不同,分为(B)

A、数量指标和质量指标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C、总体单位总量和总体标志总量

D、实物指标和价值指标

14.甲乙两班语文考试平均分数为75分和85分,标准差分别为12分和21分(A)

A、平均成绩代表性甲班高于乙班

B、平均成绩代表性乙班高于甲班

C、两班平均成绩代表性相同

D、无法确定

第六章抽样推断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抽样调查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

A. 准确性原则

B. 可靠性原则

C. 随机性原则

D. 灵活性原则

2、某工厂连续生产,在一天中每隔半小时取出一分钟的产品进行全部检查,这是(A)

A. 等距抽样

B. 类型抽样

C. 整群抽样

D. 纯随机抽样

3、在抽样调查中(A)

A. 既有登记误差,也有代表性误差

B. 只有登记误差,没有代表性误差

C. 没有登记误差,只有代表性误差

D. 既无登记误差,也无代表性误差

4、能够事先加以计算和控制的误差(A)

A. 抽样误差

B. 代表性误差

C. 登记误差

D. 系统性误差

5、抽样误差的大小(D)

A. 既可以避免,也可以控制

B. 既无法避免,也无法控制

C. 可以避免,但无法控制

D. 无法避免,但可以控制

第七章时间数列(动态数列)

一、单项选择题

1. 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B)。

A.时点数列

B.绝对数时间数列

C.平均数时间数列

D.相对数时间数列

2 时间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B)。

A.相对数动态数列

B.时期数列

C.间断时点数列

D.平均数动态数列

3. 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具有(D)。

A.可加性

B.可比性

C.连续性

D.一致性

4. 由间隔相等的连续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采用的方法是(A)。

A.简单算术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调和平均法

D.几何平均法

5. 时间数列中的平均发展速度是(D)

A.各时期定基发展速度的序时平均数

B.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

C.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调和平均数

D.各时期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

6. 在具有各期的环比发展速度的情况下,各期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等于(D)。

A、平均发展速度

B、总增长速度

C、定基增长速度

D、定基发展速度

7.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C)。

A.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

8.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的关系是(A)。

A.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B.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差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C.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和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D.两个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之积等于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

9.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D)。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

B.教师按职称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C.职工按文化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

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

10.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年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A)。

A.年年下降

B.年年增长

C.保持不变

D.无法做结论

三、判断题

1.在相对数时间数列中,根据指标值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又分为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F )

2.相对数时间数列是由一系列同类平均指标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时间数列。( F )

3.一般采用“(期初水平+期末水平)/2”来计算间隔不相等的时点数列的平均发展水平。(F )

4.逐期增长量等于各相应时期的累积增长量之和。( F )

5.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主要有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量。(F )

6.平均增长速度用来说明现象在某段时间内平均每期增长或降低的速度,它与平均发展速度的关系是:平均发展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或100%) (T )

7.按性质不同,可以将时间数列的构成因素归纳为长期趋势变动、季节变动、循环变动、随机变动。( F )

8.时距扩大法是把原动态数列的时距扩大,再采用逐项移动的方法计算扩大了时距的序时平均数。(F )

9.平均数时间数列中的各个指标数值是能相加的。( F)

10.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等于相应时期的定基增长速度 。(F)

11.时间数列又可称为分配数列。(F )

第八章 统计指数

练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狭义指数是反映(C )数量综合变动的方法。

A.有限总体

B.无限总体

C.复杂总体

D.简单总体

2. 按所反映对象的经济内容不同,可以把指数分为(C )。

A.个体指数和总指数

B.简单指数和加权指数

C.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

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

3. 按个体价格指数和报告期销售额计算的价格指数是(D )。

A.平均指标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C.综合指数

D.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4. 在编制数量指标指数时,应该选用相应的质量指标作同度量因素,通常把它固定在(A )上。

A.基期

B.任一期

C.报告期

D.计划期

5. 试指出哪一个是价格总指数(D )。

6.∑p 0q 1—∑p 0q 0表明(A )。

A.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B.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额的影响

C.由于销售量的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D.由于价格的变化对销售量的影响

7. 下列指数中,(A )是商品销售额的综合指数。

8.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另一形式,计算的基础是(D )。

A.数量指数

B.质量指数

C.综合指数

D.个体指数

9.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包括三个指数(D )。

A.总指数、加权算数平均数指数、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B.总指数、综合指数、个体指数

C.总变动指数、数量指标指数、质量指标指数

D.可变构成指数、固定结构指数、结构变动指数

10、统计指数划分为个体指数和总指数的依据是(A)。

A.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B.指标性质不同

1101

.D K p q p q =∑∑0100

.B p q p q ∑∑1000.C K p q p q =∑∑11

00.A K p q p q =∑∑0100.B K p q p q =∑∑1100.A K p q p q =∑∑1000.C K p q p q =∑∑1101.D K p q p q =∑∑

C.采用的基期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三、判断题

1.如果某个总量指标包含两个因素,其中被研究对象为指数化因素,另一个因素为同度量因素。(T)

2.必须具有全面的原始资料才能编制平均指数。(F)

3.因素分析按照所要分析总变动指标的性质分为总量指标因素分析和平均指标因素分析(T)。

4.在多因素分析时,需要以现象因素之间的经济联系为依据对多因素进行排列,一般是质量指标因素在前,数量指标因素在后。(T)

5.质量指标指数属于综合指数。(F)

6.综合指数包括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T)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7% A 100% 1.06%100%6%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 产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 品质 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 数量 标志。 10、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 主词 和 宾词 两个部分组成;从格式上看,统计表由 总标题 、 横行标题 、 纵栏标题 和 指标数值(或统计数值); 四个部分组成。 11、从变量间的变化方向来看,企业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正 相关;而市场价格与消费者需求数量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属于 负 相关。 12、按指标所反映的数量性质不同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属于 数量 指标;单位成本属于 质量 指标。 13、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 二、判断题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统计学》试题库 知识点一: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和的统一体,是统计工作的成果,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 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和。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和四个阶段。 4、随着的改变,总体和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指标是说明。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 7、变量按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数、企业数属于变量;变量按分,可 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和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和;按在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 和。 11、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表示,质量指标用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和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变成,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 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4、一般而言,指标总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 5、数量指标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是统计指标值。 7、统计资料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 8、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 9、质量指标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 10、总体和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 11、女性是品质标志。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统计学试题库含答案 Modified by JEEP on December 26th, 2020.

《统计学》试题库 第一章:统计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 一、填空题 1、统计是统计工作、统计学和统计资料的统一体,统计资料 是统计工作的成果,统计学是统计工作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2、统计研究的具体方法主要有大量观察法、统计分组法、统计推断法和综合指标法。 3、统计工作可划分为设计、调查、整理和分析四个阶段。 4、随着研究目的的改变,总体和个体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5、标志是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指标是说明总体数量特征的概念及其数值。 6、可变的数量标志和所有的统计指标称为变量,变量的具体数值称为变量值。 7、变量按其数值变化是否连续分,可分为连续变量和离散变量,职工人 数、企业数属于离散变量;变量按所受影响因素不同分,可分为确定性变量和随机变量。 8、社会经济统计具有数量性、总体性、社会性、具体性等特点。 9、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应包括指标名称和指标数值两个基本部分。 10、统计标志按是否可用数值表示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按在 各个单位上的具体表现是否相同分为可变标志和不变标志。 11、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叫标志,说明总体特征的名称叫指标。 12、数量指标用绝对数表示,质量指标用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 13、在统计中,把可变的数量标志和统计指标统称为变量。 14、由于统计研究目的和任务的变更,原来的总体变成总体单位, 那么原来的指标就相应地变成标志,两者变动方向相同。 二、是非题 1、统计学和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完全一致的。(×)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或足够多的单位进行观察调查。(√) 3、统计学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和理论概括。(√)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文件排版存档编号:[UYTR-OUPT28-KBNTL98-UYNN208]

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 1.在对工业企业的生产设备进行普查时,调查对象是 A 所有工业企业 B 每一个工业企业 C 工业企业的所有生产设备 D 工业企业的每台生产设备 2.一组数据的均值为20, 离散系数为, 则该组数据的标准差为 A 50 B 8 C D 4 3.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520 B 510 C 530 D 540 4.已知一个数列的各环比增长速度依次为5%、7%、9%,则最后一期的定基增长速度为 A.5%×7%×9% B. 105%×107%×109% C.(105%×107%×109%)-1 D. 5.某地区今年同去年相比,用同样多的人民币可多购买5%的商品,则物价增(减)变化的百分比为 A. –5% B. –% C. –% D. % 6.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直线方程为 , 回归系数b= -表示 A.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个单位 B. 时间每增加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C. 产品成本每变动一个单位,平均需要年时间

7.某乡播种早稻5000亩,其中20%使用改良品种,亩产为600 公斤,其余亩产为500 公斤,则该乡全部早稻亩产为 A. 520公斤 B. 530公斤 C. 540公斤 D. 550公斤 8.甲乙两个车间工人日加工零件数的均值和标准差如下: 甲车间: =70件, =件乙车间: =90件, =件 哪个车间日加工零件的离散程度较大: A甲车间 B. 乙车间 C.两个车间相同 D. 无法作比较 9. 根据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计算年平均增长速度的方法是 A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乘然后开方 B 用各年的环比增长速度连加然后除以年数 C 先计算年平均发展速度然后减“1” D 以上三种方法都是错误的 10. 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B.不存在任何相关关系 C.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D.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二. 多选题 (每题2分,共14分) 1. 下列数据中属于时点数的有 A. 流动资金平均余额20万元 B. 储蓄存款余额500万元 C. 商品销售额80万元 D. 固定资产300万元 E. 企业职工人数2000人 2. 在数据的集中趋势的测量值中,不受极端数值影响的测度值是

社会统计学习题和答案--相关与回归分析报告

第十二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一节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关程度与方向·因果关系与对称关系 第二节 定类变量的相关 双变量交互分类(列联表)·削减误差比例(PRE )·λ系数与τ系数 第三节 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 同序对、异序对和同分对·Gamma 系数·肯德尔等级相关系数(τa 系数、τb 与τc 系数)·萨默斯系数(d 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ρ相关)·肯德尔和谐系数 第四节 定距变量的相关分析 相关表和相关图·积差系数的导出和计算·积差系数的性质 第五节 回归分析 线性回归·积差系数的PRE 性质·相关指数R 第六节 曲线相关与回归 可线性化的非线性函数·实例分析(二次曲线指数曲线) 一、填空 1.对于表现为因果关系的相关关系来说,自变量一般都是确定性变量,依变量则一般是( 随机性 )变量。 2.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用不知Y 与X 有关系时预测Y 的全部误差E 1,减去知道Y 与X 有关系时预测Y 的联系误差E 2,再将其化为比例来度量,这就是( 削减误差比例 )。 3.依据数理统计原理,在样本容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作出以下两个假定:(1)实际观察值Y 围绕每个估计值c Y 是服从( );(2)分布中围绕每个可能的c Y 值的( )是相同的。 4.在数量上表现为现象依存关系的两个变量,通常称为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作为( 变化根据 )的变量,因变量是随( 自变量 )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变量。 5.根据资料,分析现象之间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其表现形式或类型如何,并对具有相关关系的现象之间数量变化的议案关系进行测定,即建立一个相关的数学表达式,称为( 回归方程 ),并据以进行估计和预测。这种分析方法,通常又称为( 回归分析 )。 6.积差系数r 是( 协方差 )与X 和Y 的标准差的乘积之比。 二、单项选择 1.当x 按一定数额增加时,y 也近似地按一定数额随之增加,那么可以说x 与y 之间 存在( A )关系。 A 直线正相关 B 直线负相关 C 曲线正相关 D 曲线负相关

统计学题库答案

单选 问题:下列不属于相关关系的现象是( 3 )。 选项一:企业的投资与产出 选项二:居民的收入与存款 选项三:电视机产量与西红柿产量 选项四:商品销售额与商品销售价格 问题:抽样调查中的抽样误差是指(3 ) 选项一:在调查过程中由于观察、测量等差错所引起的误差 选项二:在调查中违反随机原则出现的系统误差 选项三:随机抽样而产生的代表性误差 选项四:人为原因所造成的误差 问题:企业职工工资水平比上年提高5%,职工人数增加2%,则企业工资总额增长( 2 )。 选项一:10.0% 选项二:7.1% 选项三:7.0% 选项四:7.2% 问题:在假设检验中,原假设与备择假设( 3 ) 选项一:都有可能被接受 选项二:都有可能不被接受 选项三:只有一个被接受而且必有一个被接受 选项四:原假设一定被接受,备择假设不一定被接受 问题:小王收集了1978年以来历年我国人均GDP与人均消费额的资料,如果要反映这一时期我国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用什么图形最为合适?(2 ) 选项一:直方图

选项二:散点图 选项三:饼图 选项四:折线图 问题:若回归直线方程中的回归系数为0,则直线相关系数( 3 )。 选项一:r=1 选项二:r=-1 选项三:r=0 选项四:r 无法确定 问题:若消费者价格指数为95%,则表示( 4 )。 选项一: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 选项二:所有商品的价格都下跌了 选项三: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上涨了 选项四:商品价格有涨有落,总体来说是下跌了 问题:某连续变量数列末位组为开口组,下限为200,相邻组组中值为170,则末位组中值为( 1 )。选项一:230 选项二:200 选项三:210 选项四:180 问题:若两变量的r=0.4,且知检验相关系数的临界值为,则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3 )。 选项一:40%的点都密集分布在一条直线的周围 选项二:40%的点低度相关 选项三:两变量之间是正相关 选项四:两变量之间没有线性关系 问题:下列指标中包含有系统性误差的是(1 ) 选项一:SSA 选项二:SSE

统计学经典题库与答案

2. 数据筛选的主要目的是( A 、发现数据的错误 C 、找出所需要的某类数据 3. 为了调查某校学生的购书费用支出, B 、对数据进行排序 D 纠正数据中的错误 将全校学生的名单按拼音顺序排列后,每 ) A H 0:二=0.15;二-0.15 B H o :二二 0.15;二=0.15 C H 0: 一 - 0.15;二:: 0.15 D H 0:二乞 0.15;二 0.15 9. 若甲单位的平均数比乙单位的平均数小, 大,则( )。 A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大 C 甲单位的平均数代表性比较小 10. 某组的向上累计次数表明( A 、 大于该组上限的次数是多少 B 、 小于该组下限的次数是多少 但甲单位的标准差比乙单位的标准差 B 、两单位的平均数一样大 D 、无法判断 1.当正态总体方差未知时,在大样本条件下,估计总体均值使用的分布是 ( A )。 z 分布 B 、t 分布 F 分布 D 、 2 分布 A 、比平均数高出2个标准差 C 等于2倍的平均数 D 5.峰态通常是与标准正态分布相比较而言的。 则峰态系数的值( )。 B 比平均数低2个标准差 等于2倍的标准差 如果一组数据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A =3 C 、v 3 6. 若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 A 、相关程度很低 C 不存在任何关系 7. 如果所有变量值的频数都减少为原来的 1/3, 均数( )。 A 、不变 B C 减少为原来的1/3 D > 3, =0 )。 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存在非线性相关关系 而变量值仍然不变,那么算术平 扩大到原来的3倍 不能预测其变化 8. 某贫困地区所估计营养不良的人高达 15%然而有人认为这个比例实际上还要 高,要检验该说法是否正确,则假设形式为( )。 隔50名学生抽取一名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式是( A 、简单随机抽样 B 、分层抽样 C 、系统抽样 D 、整群抽样 4. 如果一组数据标准分数是(-2 ),表明该数据( )。

统计学试题库及答案

1、统计学与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就是完全一致的。F 2、运用大量观察法,必须对研究对象的所有单位进行观察调查。T 3、统计学就是对统计实践活动的经验总结与理论概括。T 4、一般而言,指标总就是依附在总体上,而总体单位则就是标志的直接承担者。T 5、数量指标就是由数量标志汇总来的,质量指标就是由品质标志汇总来的。F 6、某同学计算机考试成绩80分,这就是统计指标值。F 7、统计资料就就是统计调查中获得的各种数据。F 8、指标都就是用数值表示的,而标志则不能用数值表示。F 9、质量指标就是反映工作质量等内容的,所以一般不能用数值来表示F。 10、总体与总体单位可能随着研究目的的变化而相互转化。T11、女性就是品质标志。T 12、以绝对数形式表示的指标都就是数量指标以相对数或平均数表示的指标都就是质量指标 T 13、构成统计总体的条件就是各单位的差异性。F 14、变异就是指各种标志或各种指标之间的名称的差异。F 9、调查某校学生,学生“一天中用于学习的时间”就是(A)A、标志 13、研究某企业职工文化程度时,职工总人数就是(B) B数量指标 14、某银行的某年末的储蓄存款余额(C)C、可能就是统计指标,也可能就是数量标志 15、年龄就是(B)B、离散型变量 四、多项选择题 1、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中(BCE)A、全国人口数就是统计总体B、总体单位就是每一个人 C、全部男性人口数就是统计指标 D、男女性别比就是总体的品质标志 E、人的年龄就是变量 2、统计总体的特征表现为(ACD)A、大量性B、数量性C、同质D、差异性E、客观性 3、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有(ABCDE)A、劳动生产率B、产品合格率C、人口密度 D、产品单位成本 E、经济增长速度 4、下列指标中属于数量指标的有(ABC)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固定资产净值D、劳动生产率E、平均工资 5、下列标志中属于数量标志的有(BD)A、性别B、出勤人数C、产品等级D、产品产量E 文化程度 6、下列标志中属于品质标志的有(ABE)A、人口性别B、工资级别C、考试分数D、商品使用寿命E、企业所有制性质 7、下列变量中属于离散型变量的有(BE)A、粮食产量B、人口年龄C、职工工资 D、人体身高 E、设备台数 8、研究某企业职工的工资水平,“工资”对于各个职工而言就是(ABE)A、标志B、数量标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详细答案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详细答案

————————————————————————————————作者:————————————————————————————————日期: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题库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调查时间是指( )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 、进行调查的时间 C 、调查工作的期限 D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3、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变异程度时,应使用(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4、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若要求允许误差为原来的2/3,则样本容量( ) A 、扩大为原来的3倍 B 、扩大为原来的2/3倍 C 、扩大为原来的4/9倍 D 、扩大为原来的2.25倍 5、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可靠程度为0.9545,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 A 、576户 B 、144户 C 、100户 D 、288户 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 A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 B 、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 、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 、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7、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 、520 B 、 510 C 、 500 D 、490 8、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 ) A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 、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是均匀的 C 、组中值能取整数 D 、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9、 n X X X ,,,21 是来自总体 ),(2 N 的样本,样本均值X 服从( )分布 A 、),(2 N B.、)1,0(N C.、 ),(2 n n N D 、) , (2 n N 10、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统计学测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 1.总体与总体单位之间的关系是( B ) A.在同一研究目的下,两者可以相互变换 B.在不同研究目的下,两者可以相互变换 C.两者都可以随时变换 D.总体可变换成总体单位,而总体单位不能变换成总体 2. 下列标志哪一个是品质标志( C ) A. 产品成本 B. 企业增加值 C. 企业经济类型 D. 企业职工人数 3. 构成统计总体的总体单位( D ) A. 只能有一个指标 B. 只能有一个标志 C. 可以有多个指标 D. 可以有多个标志 4.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有500,相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A ) A.520 B.510 C.500 D.540 5. 社会经济现象构成统计总体的必要条件是总体单位之间必须存在( B ) A. 差异性 B. 同质性 C. 社会性 D. 综合性 6. 研究某市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使用情况,则总体单位是( C ) A. 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B. 该市每一个工业企业 C. 该市工业企业的每一台生产设备 D. 该市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 7.对某市占成交额比重大的7个大型集市贸易市场的成交额进行调查,这种调查的组织方式是( C ) A.普查 B.抽样调查C.重点调查 D.典型调查 8.某一学生的统计学成绩为85分,则85分是( D ) A. 品质标志 B. 数量标志 C. 数量指标 D. 标志值 9.下列变量中属于连续变量的是( C ) A. 职工人数 B. 设备台数 C. 学生体重 D. 工业企业数 10. 某企业1994年计划规定劳动生产率提高8%,实际提高6%,则计划完成程度为( B ) A.75% B.98.15% C.133.33% D.101.89% 11. 假设计划任务数是五年计划中规定最后一年应达到的水平,计算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可采用( B ) 累计法 B.水平法 C.简单平均法 D.加权平均法 12.“平均每个人占有钢产量”这个指标是( D ) A.总量指标 B.平均指标C.比较相对指标 D.强度相对指标 13. 对于不同水平的总体不能直接用标准差比较其标志变动度,这时需要分别计算其( A )来比较 A.标准差系数 B.平均差C.极差 D.均方差 14.产品单位成本、产品合格率、劳动生产率、利润总额这四个指标中有几个属于质量指标?( C )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 D. 四个 15.在校学生数和毕业生人数这两个指标( A ) A. 前者为时点指标,后者为时期指标 B. 均为时期指标 C. 前者为时期指标,后者为时点指标 D. 均为时点指标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2、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B ) 。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

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 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 比较 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 比例 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 结构 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 强度 相对指标。 2、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之和为 零 ;各变量值与其算术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和为 最小值 。 3、在回归分析中,各实际观测值y 与估计值y ?的离差平方和称为 剩余 变差。 4、平均增长速度= 平均发展速度 —1(或100%)。 5、 正J 形 反J 形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增多; 曲线的特征是变量值分布的次数随变量值的增大而逐步减少。 6、调查宝钢、鞍钢等几家主要钢铁企业来了解我国钢铁生产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 重点 调查。 7、要了解某市大学多媒体教学设备情况,则总体是 该市大学中的全部多媒体教学设备 ;总体单位是 该市大学中的每一套多媒体教学设备; 。 8、若某厂计划规定A 产品单位成本较上年降低6%,实际降低了7%,则A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7% A 100% 1.06%100%6% -=-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若某厂计划规定B 产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 。

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品质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数量标志。 10、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个部分组成;从格式上看,统计表由 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或统计数值); 四个部分组成。 11、从变量间的变化方向来看,企业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属于正相关;而市场价格与消费者需求数量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产品产量的相关关系属于负相关。 12、按指标所反映的数量性质不同划分,国民生产总值属于数量指标;单位成本属于质量指标。 13、如果相关系数r=0,则表明两个变量之间不存在线性相关关系。 二、判断题 1、在季节变动分析中,若季节比率大于100%,说明现象处在淡季;若季节比率小于100%,说明现象处在旺季。(×;答案提示:在季节变动分析中,若季节比率大于100%,说明现象处在旺季;若季节比率小于100%,说明现象处在淡季。 ) 2、工业产值属于离散变量;设备数量属于连续变量。(×;答案提示:工业产值属于连续变量;设备数量属于离散变量) 3、中位数与众数不容易受到原始数据中极值的影响。(√;) 4、有意识地选择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调查居民消费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典型调查。(√)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 B 、进行调查的时间 D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是(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3、 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变异程度时 ,应使用(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4、 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若要求允许误差为原来的 2/3,则样本容量( ) A 、扩大为原来的 3倍 B 、扩大为原来的 2/3倍 C 、扩大为原来的 4/9倍 D 、扩大为原来的 2.25倍 5、 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 ,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 可靠程度为0.9545,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 A 、576 户 B 、144 户 C 、100 户 D 、288 户 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 A 、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是合而为一的 B 、 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 、 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 、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7、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 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 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A 、 520 B 、 510 C 、 500 D 、 490 8、 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 ) A 、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 、 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是均匀的 C 、 组中值能取整数 D 、 各组必须是封闭组 9、 XjX 2’…,X n 是来自总体的样本,样本均值 X 服从( )分布 A 、N(F 2) B.、N(0,1) C 、 N(n 巴nb 2 ) N(=) D 、 n 10、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10分) 1、抽样推断中,样本容量的多少取决于( )。 A 、总体标准差的大小 B 、 允许误差的大小 c 、抽样估计的把握程度 D 、总体参 题库1 、单项选择题(每题 2分,共20分) 1、调查时间是指(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C 、调查工作的期限 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

1111统计学考题集及答案

练习1. 采用简单随机重置抽样的方法,从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要求: (1) 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2) 以%概率保证程度,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目进行区间估计。 (3) 如果合格品率的极限误差为%,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 解:已知 ()()()% %Z F n N 31.245.952000002=?===件件 ()%p 95200 190 1==样本合格频率为: ()()% n P P p 54.1200 95.0195.01=-= -= μ ()()()()()()() 件%%:合格产品数估计区间:%%,%%::产品合格率的估计区间 , NP % , % P % %Z Z %Z F 9611838108.98000292.91000208.9892.9108.39508.39508.354.1229546.02=??=+-=?=?=?∴==μ()()()% F Z F % % Z Z 64.865.15.154.131.23==== ? =?=?μ μ 练习2.某电子产品的使用寿命在3000小时以下为次品,现在用简单随机抽样方法,从5000个产品中抽取100个对其使用寿命进行测试,其结果如下: 电子产品使用寿命表 根据以上资料,要求: (1)按重置抽样和不重置抽样计算该产品平均寿命的抽样平均误差。 (2)按重置抽样和不重置抽样计算该产品次品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3)以95% 的概率保证程度,对该产品的平均使用寿命和次品率进行区间估计。 解:

(1)()()()小时小时 x S x 7.7341 100000 440533404100000 434=-=== 重置抽样() ()小时 5.73100 7 .734n X x == = σμ 不重置抽样:765.7299.05.73)1(2 x =?=- = N n n σμ (2)重置抽样:()()% 4.1100 02.01 02.0 n P 1 P p =-=-= μ 不重置抽样:%386.199.0%4.15000 100 1%4.1)1()P 1(P p =?=-?=--= N n n μ (3)()96.1% 95==Z Z F ()小时1445.7396.1=?=?X %7.2%4.196.1p =?=? 估计区间为: ()()() , X 小时,:4844196414434041443404=+- () () %. , P P 740:7.227.22即%%,%%:+- 1. 假设检验:总体平均数、总体成数—双侧和单侧; 练习3. 某牌号的彩电规定无故障时间为10000小时,厂家采取改正措施,现在从新批量彩电中抽取100台,测得平均无故障时间为10150小时,标准差为500小时,能否据此判断该彩电无故障时间有显著增加(01.0 =α ) 解 :()()() 150 10x 100n 000 10X 0小时件小时已知: === ()() 01.0 500X (大样本)小时==ασ

社会统计学习题和答案--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十二章 相关与回归分析 第一节 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关程度与方向·因果关系与对称关系 第二节 定类变量的相关 双变量交互分类(列联表)·削减误差比例(PRE)·λ系数与τ系数 第三节 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 同序对、异序对与同分对·Gamma 系数·肯德尔等级相关系数(τa 系数、τb 与τc 系数)·萨默斯系数(d 系数)·斯皮尔曼等级相关(ρ相关)·肯德尔与谐系数 第四节 定距变量的相关分析 相关表与相关图·积差系数的导出与计算·积差系数的性质 第五节 回归分析 线性回归·积差系数的PRE 性质·相关指数R 第六节 曲线相关与回归 可线性化的非线性函数·实例分析(二次曲线指数曲线) 一、填空 1.对于表现为因果关系的相关关系来说,自变量一般都就是确定性变量,依变量则一般就是( 随机性 )变量。 2.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可以用不知Y 与X 有关系时预测Y 的全部误差E 1,减去知道Y 与X 有关系时预测Y 的联系误差E 2,再将其化为比例来度量,这就就是( 削减误差比例 )。 3.依据数理统计原理,在样本容量较大的情况下,可以作出以下两个假定:(1)实际观察值Y 围绕每个估计值c Y 就是服从( );(2)分布中围绕每个可能的c Y 值的( )就是相同的。 4.在数量上表现为现象依存关系的两个变量,通常称为自变量与因变量。自变量就是作为( 变化根据 )的变量,因变量就是随( 自变量 )的变化而发生相应变化的变量。 5.根据资料,分析现象之间就是否存在相关关系,其表现形式或类型如何,并对具有相关关系的现象之间数量变化的议案关系进行测定,即建立一个相关的数学表达式,称为( 回归方程 ),并据以进行估计与预测。这种分析方法,通常又称为( 回归分析 )。 6.积差系数r 就是( 协方差 )与X 与Y 的标准差的乘积之比。 二、单项选择 1.当x 按一定数额增加时,y 也近似地按一定数额随之增加,那么可以说x 与y 之间 存在( A )关系。 A 直线正相关 B 直线负相关 C 曲线正相关 D 曲线负相关 2.评价直线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当r 在0、5~0、8之间时,表示( C )。 A 无相关 B 低度相关 C 中等相关 D 高度相关 3.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相辅相成,又各有特点,下面正确的描述有( D )。 A 在相关分析中,相关的两变量都不就是随机的;

医学统计学试题及答案

第一套试卷及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40分) 1、根据某医院对急性白血病患者构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应绘制( B ) A 条图 B 百分条图或圆图C线图D直方图 2、均数和标准差可全面描述 D 资料的特征 A 所有分布形式B负偏态分布C正偏态分布D正态分布和近似正态分布 3、要评价某市一名5岁男孩的身高是否偏高或偏矮,其统计方法是(A ) A 用该市五岁男孩的身高的95%或99%正常值范围来评价 B 用身高差别的假设检验来评价 C 用身高均数的95%或99%的可信区间来评价 D 不能作评价 4、比较身高与体重两组数据变异大小宜采用(A ) A 变异系数 B 方差 C 标准差 D 四分位间距 5、产生均数有抽样误差的根本原因是( A ) A.个体差异 B. 群体差异 C. 样本均数不同 D. 总体均数不同 6. 男性吸烟率是女性的10倍,该指标为(A ) (A)相对比(B)构成比(C)定基比(D)率 7、统计推断的内容为( D ) A.用样本指标估计相应的总体指标 B.检验统计上的“检验假设” C. A和B均不是 D. A和B均是 8、两样本均数比较用t检验,其目的是检验( C ) A两样本均数是否不同B两总体均数是否不同C两个总体均数是否相同D两个样本均数是否相同 9、有两个独立随机的样本,样本含量分别为n1和n2,在进行成组设计资料的t检验时,自由度是(D ) (A)n1+ n2(B)n1+ n2–1 (C)n1+ n2 +1 (D)n1+ n2 -2 10、标准误反映(A ) A 抽样误差的大小 B总体参数的波动大小 C 重复实验准确度的高低 D 数据的离散程度 11、最小二乘法是指各实测点到回归直线的(C) A垂直距离的平方和最小B垂直距离最小C纵向距离的平方和最小D纵向距离最小 12、对含有两个随机变量的同一批资料,既作直线回归分析,又作直线相关分析。令对相关系数检验的t值为t r,对回归系数检验的t值为t b,二者之间具有什么关系?(C) A t r>t b B t rχ20.05,ν可认为(A ) A各总体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B各总体率均不相同C各样本率均不相同 D各样本率不同或不全相同 15、某学院抽样调查两个年级学生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其中甲年级调查35人,阳性人数4人;乙年级调查40人,阳性人数8人。该资料宜选用的统计方法为( A ) A.四格表检验 B. 四格表校正检验 C t检验 D U检验 16、为调查我国城市女婴出生体重:北方n1=5385,均数为3.08kg,标准差为0.53kg;南方n2=4896,均数为3.10kg,标准差为0.34kg,经统计学检验,p=0.0034<0.01,这意味着(D ) A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B 南方和北方女婴出生体重差别很大

统计学试题(一)及其答案

统计学试题(一)及其答案 三、简达题(共30分) 1.简述统计的职能 2.简述抽样估计的优良标准 3.简述季节波动及其特征 4.简述影响抽样平均误差的若干因素 5.简述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内容 统计学试题答案 三、简答题: 1. 统计是现代国家管理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职能是提供信息、进行咨询、实行监督,也即统计具有信息、咨询、监督三大职能。 2. (一)无偏性:指样本指标的平均数等于被估计的总体指标。 (二)有效性:用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若某样本指标的方差比其他估计量的方差小,则称该样本指标是总体指标的最有效的估计量。 (三)一致性:以样本指标估计总体指标,要求当样本单位数相当大时,样本指标充分靠近总体指标,则称这个估计量为一致的估计量。 3. 季节波动是指某些社会经济现象,由于受季节性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一年),随着时间的重复变化,而引起的周而复始的周期性变动。 季节波动一般有三个基本特征:(1)季节波动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周期性。(2)季节波动每年重复出现,具有重复性。(3)季节波动的波动轨迹具有相似性。4. (一)总体单位之间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二)样本单位数目 (三)抽样方法 (四)抽样的组织形式 5. 相关与回归分析,是对客观社会经济现象之间所存在的相关关系进行分析的一种统计方法。其目的在于对现象之间所存在的依存关系以及所表现出的规律性进行数量上的推断和认识,以便作出预测和决策。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内容可分为两大部分,即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两个或两个以上变量之间相关关系及其密切程度的分析,具体包括两个方面:判断现象之间有无相关关系;判断相关关系的表现形态和密切程度。判断相关关系及其密切程度,一般可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编制相关图表,计算相关系数等指标,反映相关方向和密切程度。

(完整版)社会统计学复习题(有答案),DOC

o o 海量资源,欢迎共阅 社会统计学课程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计算结果一般保留两位小数) 1、第五次人口普查南京市和上海市的人口总数之比为比较相对指标;某企业男女职工人数之比为比例相对指标;某产品的废品率为结构相对指标;某地区福利机构网点密度为强度相 对指标。2最小 值。345、正J 6于 重点7;总 8计划超额完成程度为;若某 100%7% A 100% 1.06%100%6% -=- =-产品单位成本计划超额完成程度厂计划规定B 产品产量较上年增长5%,实际增长了10%,则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 度为。 100%10% 100% 4.76%100%5% += -=+B 产品产量计划超额完成程度9、按照标志表现划分,学生的民族、性别、籍贯属于品质标志;学生的体重、年龄、成绩属于数量标志。

海量资源,欢迎共阅 10、从内容上看,统计表由主词和宾词两个部分组成;从格式上看,统计表由 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或统计数值); 四个部分组成。 11、从变量间的变化方向来看,企业广告费支出与销售额的相关关系,单位产品成本与单位产品原材料消耗量的相关关系属于正相关;而市场价格与消费者需求数量的相关关系,单位 13 1 100%, ) 2 3 4、有意识地选择十个具有代表性的城市调查居民消费情况,这种调查方式属于典型调查。(√) 5、统计调查按调查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 6、用移动平均法修匀时间数列时,如果移动项数为偶数项,只要进行一次移动平均;如果移动项数为奇数项,则要进行二次移动平均。(×;答案提示:用移动平均法修匀时间数列 时,如果移动项数为奇数项,只要进行一次移动平均;如果移动项数为偶数项,则要进行二

统计学试题库及试题库答案解析

统计学题库及题库答案 题库1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调查时间就是指( ) A 、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 、进行调查的时间 C 、调查工作的期限 D 、调查资料报送的时间 2、对某城市工业企业未安装设备进行普查,总体单位就是( )。 A 、工业企业全部未安装设备 B 、企业每一台未安装设备 C 、每个工业企业的未安装设备 D 、每一个工业企业 3、对比分析不同性质的变量数列之间的变异程度时,应使用( )。 A 、全距 B 、平均差 C 、标准差 D 、变异系数 4、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条件下,若要求允许误差为原来的2/3,则样本容量( ) A 、扩大为原来的3倍 B 、扩大为原来的2/3倍 C 、扩大为原来的4/9倍 D 、扩大为原来的2、25倍 5、某地区组织职工家庭生活抽样调查,已知职工家庭平均每月每人生活费收入的标准差为12元,要求抽样调查的可靠程度为0、9545,极限误差为1元,在简单重复抽样条件下,应抽选 ( )。 A 、576户 B 、144户 C 、100户 D 、288户 6、当一组数据属于左偏分布时,则( ) A 、平均数、中位数与众数就是合而为一的 B 、众数在左边、平均数在右边 C 、众数的数值较小,平均数的数值较大 D 、众数在右边、平均数在左边 7、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组限为500以上,又知其邻组组中值为480,则末组的组中值为 ( )。 A 、520 B 、 510 C 、 500 D 、490 8、用组中值代表组内变量值的一般水平有一定的假定性,即( ) A 、各组的次数必须相等 B 、变量值在本组内的分布就是均匀的 C 、组中值能取整数 D 、各组必须就是封闭组 9、n X X X ,,,21 就是来自总体 ),(2 N 的样本,样本均值X 服从( )分布 A 、),(2 N B 、、)1,0(N C 、、),(2 n n N D 、) ,(2n N 10、测定变量之间相关密切程度的指标就是( ) A 、估计标准误 B 、两个变量的协方差 C 、相关系数 D 、两个变量的标准差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题与答案整理

社会统计学期末复习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20=2×10) 1.为了解IT行业从业者收入水平,某研究机构从全市IT行业从业者随机抽取800人作为样 本进行调查,其中44%回答他们的月收入在6000元以上,30%回答他们每月用于娱乐消费在1000元以上。此处800人是.样本 2.某地区政府想了解全市332.1万户家庭年均收入水平,从中抽取3000户家庭进行调查, 以推断所有家庭的年均收入水平。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332.1户家庭的年均收入 3.学校后勤集团想了解学校22000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从中抽取2200名学生进行调查, 以推断所有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水平。这项研究的总体是 22000名学生的每月生活费用 4.为了解地区的消费,从该地区随机抽取5000户进行调查,其中30%回答他们的月消费在5000元以上,40%回答他们每月用于通讯、网络的费用在300元以上。此处5000户是样本5.从变量分类看,下列变量属于定序变量的是产品等级 6.下列变量属于数值型变量的是工资收入 7.从含有N个元素的总体中,抽取n个元素作为样本,同时保证总体中每个元素都有相同的 机会入选样本,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简单随机抽样 8.某班级有60名男生,40名女生,为了了解学生购书支出,从男生中抽取12名学生,从 女生中抽取8名学生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属于分层抽样 9.先将总体按某标志分为不同的类别或层次,然后在各个类别中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 样的方式抽取子样本,这样的抽样方式称为分层抽样 10.某班级有100名学生,为了了解学生消费水平,将所有学生按照学习成绩排序后,在前 十名学生中随机抽出成绩为第3名的学生,后面依次选出第13、23、33、43、53、63、73、83、93九名同学进行调查。这种调查方法属于系统抽样 11.在频数分布表中,某一小组中数据个数占总数据个数的比例称为频率 12.在频数分布表中,将各个有序类别或组的百分比逐级累加起来称为累积频率 13.在频数分布表中,频率是指各组频数与总频数之比 14.在频数分布表中,比率是指不同小组的频数之比 15.如果用一个图形描述比较两个或多个样本或总体的结构性问题时,适合选用环形图16.某地区2001-2010年人口总量(单位:万人)分别为98,102,103,106,108,109,110,111,114,115,下列哪种图形最适合描述这些数据线图 17.当我们用图形描述甲乙两地区的人口年龄结构时,适合选用哪种图形环形图 18.在某市随机抽取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别为72.0、63.1、20.0、23.0、54.7、54.3、23.9、25.0、26.9、29.0,那么这10家企业7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39.19 19.某班级10名同学期末统计课考试分数分别为76、93、95、80、92、83、88、90、92、72,那么该班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 89 20.某企业职工的月收入水平分为五组:1)1500元及以下;2)1500-2000元;3)2000-2500元;4)2500-3000元;5)3000元及以上,则3000元及以上这一组的组中值为 3250元21.为了解某行业12月份利润状况,随机抽取5家企业,12月份利润额(单位:万元)分 别为65、23、54、45、39,那么这5家企业12月份利润额均值为 45.2 22.某专业共8名同学,他们的统计课成绩分别为86、77、97、94、82、90、83、92,那 么该班考试成绩的中位数是88 23.某班级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可以分为以下六组:1)1小时及以下;2)1-2小时;3)2-3小时;4)3-4小时;5)4-5小时;6)5小时及以上,则5小时及以上这一组的组中值 近似为5.5小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