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技术 第二章 传输线基本理论

微波技术  第二章  传输线基本理论
微波技术  第二章  传输线基本理论

第二章传输线基本理论

§2-1 引言

一、传输线的种类用来传输电磁能量的线路称为传输系统,由传输系统引导向一定方向传播的电磁波称为导行波。和低频段不同,微波传输线的种类繁多。按其上传播的导行波的特征可分为三大类:①TEM波传输线。如平行双线、同轴线以及微带传输线(包括带状线和微带)等;②波导传输线。如矩形波导、圆柱波导、椭圆波导及脊波导等;③表面波传输线。如介质波导、镜像线及单根线等等。各类传输线示于图2-1-1中。

微波传输线不仅能将电磁能量由一处传送到另一外,还可以构成各种各样的微波元件,这与低频传输截然不同。不同的频段,可以选不同类型的传输线。对传输线的基本要求是:

损耗小、效率高;功率容量大;工作频带宽;尺寸小且均匀。

二、分布参数的概念

“长度”有绝对长度与相对长度两种概念。对于传输线的“长”或“短”,并不是以其绝对

长度而是以其与波长比值的相对大小而论的。我们把比值

称为传输线的相对长度。在

微波领域里,波长

以厘米或毫米计。虽然传输线的长度有时只不过是几十厘米甚至几个

毫米,比如传输频率为3GHz的同轴电缆虽只有半米长,但它已是工作波长的5倍,故须把它称为“长线”;相反,输送市电的电力传输线(频率为50Hz)即使长度为几千米,但与市电的波长(6000千米)相比小得多,因此只能称为“短线”而不能称为“长线”。微波传输线都属于“长线”的范畴,故本章又可称作长线的基本理论。

前者对应于低频率传输线。它在低频电路中只起连接线的作用,因频率低,其本身分布参数所引起的效应过错全可以忽略不计,所以在低频电路中只考虑时间因子而忽略空间效应,因而把电路当作集中参数电路来处于是允许的。后者对应于微波传输线。因为频率很高时分布参数效应不能再忽视了,传输线不能仅当作连接线,它将形成分布参数电路,参与整个电路的工作。因而传输线在电路中所引起的效应必须用传输线理论来研究。

亦即,在微波传输线上处处存在分布电阻、分布电感,线间处处存在分布电容和漏电电导。我们用R1、L1、G1、C1分别表示传输线单位长度的电阻、电感、电导和电容,它们的数值与传输线截面尺寸、导体材料、填充介质以及工作频率有关。表2-1-1列同了平行双导线和同轴线的各分布参数表达式。根据传输线上分布参数的均匀与否,可将传输线分为均匀和不均匀两种。本章讨论的主要是均匀传输线。

对一均匀传输线,由于参数沿线均匀分布,故可任取一小线元dz来讨形论。因dz很小,

故可将它看成一个集总参数电路。用一个

(T或形)四端网络来等效,如图2-1-3a

所示。于是,整个传输线就可看成是由许多相同线元的四端网络级联而成的电路,如图2-1-3b 所示。这是有耗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对于无耗传输线(即R1=G1=0),其等效电路如图2-1-3c 所示。

表2-1-1 平行双导线和同轴线的分布参数

为导体是介质不理想的漏电电导率;为导体的电导率,单位为S/m;为

注:

磁导率;

有了上述等效电路就容易解释传输线上电压、电流不相同的现象。参看图b,由于和

这间有患联电阻存在,二处的阻抗不相等,因而两处的电压也不相同;又由线间并联回路的分流作用,通过a和b点的电流亦不相同。同时还可看出,当接通电流后,电流通过分布电感逐次向分布电容充电形成向负载传输的电压波和电流波。就是说电压和电流是以波的形式在传输线上传播并将能量从电源传至负载。

§2-2 传输线方程

一、传输线方程

表征均匀传输线上电压电流关系的方程式称为传输线方程。该方程最初是在研究电报线上电压电流的变化规律时推导出来的,故又称做“电报方程”。

分析图2-2-1所示的微波传输系数。令传输线上距始端为z处的瞬时电压、瞬时电流分

、;在处则分别为和。其中、既是空间位置z又是

别为

时间t的函数,即

于是,在某一时刻经过微小线元dz后,电压电流的变化分别为

我们知道,线元dz两端处电压、电流的变化(减小)是由于串联阻抗的电位降、并联导纳分流造成的,它们遵循基尔霍夫定律,即

消去dz,上式变为分布参数电路的微分方程式

(2-2-1)

(2-2-2)

此即为均匀传输线方程或称电报方程。

二、波动方程

考查无耗传输线的情况,此时、。式(2-2-1)、(2-2-2)退化为

、。将前式再对z微分一次并将后式代入,将后式再对z微分一次并将前式人攻,整理后即可得到

(2-2-3a)

(2-2-3b)

此即无耗传输线的波动方程式。这是一组二阶偏微分方程,两式的形式完全一样,故我们只讨论其中一个即可,比如选择式(2-2-3a)进行讨论。

根据工程数学,上述方程可以写出下列四个独立的达良贝尔解的形式,即

(2-2-4a)

(2-2-4b) 将式(2-2-4a)式代入式(2-2-3a)中,有

于是解得

(2-2-5) 由此可见,式(2-2-4a)的第一项表示以速度

沿z轴正方向传播的任意形状的电压波,

上的A点,它随整个波形以速度

如图2-2-2所示。我们考查任意时刻t,波形

向+z方向行进。经过时间后,A点到达虚线波形上的点,此电压波形为

,即A点沿+z方向移动了。同样地,式

(2-2-4a)的第二项则表示向-z方向移动的电压波。

若选式(2-2-3b)来讨论,则式(2-2-4b)中的和分别代表以沿+z和-z两个方向传播的电流波。

速度

三、正弦波动

正弦波动是波动中最基本的传播形式。此时的电压、电流可分别表示为

(2-2-6a)

(2-2-6b)

式中U、I只是距离z的函数而与时间t无关,它们分别代表电压、电流的复振幅。将上二式分别代放微分方程式(2-2-1)和(2-2-2)中,得到

(2-2-7)

(2-2-8)

式中

(2-2-9a)

(2-2-9b)

称为传输线单位长度的串联阻抗;称为传输线单位长度的并联导纳。

将式(2-2-7)再对z微分一次并将式(2-2-8)代入,即得

(2-2-10)

这是一个二阶齐次常微分方程。把它的解的形式

代入上式即可得到其特征方程

(2-2-11)

由于实际上微波传输线的损耗R1、G1比

小是多,则将式(2-2-9)代入上

式可求得

的值为

(2-2-12) 则

(2-2-13a)

(2-2-13b)

于是式(2-2-10)的解可以表示为

的线性组合,即

(2-2-14)

式中,A、B是待定积分常数,须由传输线的边界条件来确定。将式(2-2-14)代入式(2-2-7)可得到电流解为

(2-2-15)

其中

(2-2-16) 称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四、传输特性

将式(2-2-1)和(2-2-15)代入式(2-2-6),可得出传输线上的电压、电流瞬时值的表达式为

(2-2-17)

(2-2-18)

由上式可见,传输线上任一点的电压、电流均包括两部分:第一项包含因子,

它表示随着z的增大,其振幅将按规律减小,且相位连续滞后。它代表由电源向负载

方向(+z方向)传播的行波,即入射波;第二项包含因子,它表示随着z的增

大,其振幅将按规律增大,且相位连续超前。它代表由负载电源方向(-z方向)传播的行波,即反射波,如图2-2-3所示。这就是说,传输线上任一点的电压、电流通常都由入射波和反射波两部分迭加而成的。

1.特性阻抗

参看式(2-2-14)、(2-2-15),用符号“+”、“-”分别表示电压或电流的入射波、反射波,则有

(2-2-19)

(2-2-20) 于是,式(2-2-14)、(2-2-15)可分别写成

(2-2-21) 根据式(2-2-19)、(2-2-20)写出入射波的电压和电流之比为

(2-2-22) 入射波和反射波都是行波,故可定义:行波电压和行波电流之比称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记

以。于是

(2-2-23a)

由于线路损耗很小,即、,所以利用处理式(2-2-11)时采用的近似方法便可得到

(2-2-23b)

(1)对于无耗传输线,由于、,则

(2-2-24)

(2)对于微波传输线,由于、,则

(2-2-25) 由式(2-2-24)、(2-2-25)可见,在无耗或微波传输情况下,传输线行性阻抗呈纯阻性,仅

取决于传输线的分布参数和,与工作频率无关,也与传输线的位置无关,这是一个很可贵的特性。

2.传输常数

由式(2-2-12)可知,传输线上波的传输常数的一般表达式为

(2-2-26) 上式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传播常数

为一复数。其实部称为衰减常数。将式(2-2-24)

代入式(2-2-13a)得到

(2-2-27) 式中

——导体电阻引起的损耗(2-2-28a)

——导体间介质引起的损耗(2-2-28b)

这就是说,当传输线存在损耗(该损耗部分是由导体电阻的热损耗引起的,部分是由介质极化损耗引起的)时,波的振幅将按指数律减小。

如式(2-2-13b)所示

的虚部

(2-2-29)

因为表示正弦波在z点的相位,故称为相位常数。

若线上损耗可以忽略,即,则无耗线的传播常数退化为

(2-2-30) 即线上传输的波的振幅不变,只有相位变化。

3.相速和波长

为使问题简化,我们忽略线路的损耗(),那么线上的电压瞬时值表达式(2-2-17)将改写为

(2-2-31)

我们知道,沿传输线传播的电磁波的等相位点所构成的面称为波阵面或波前。波阵面移动的速度称为相位速度,简称相速。实际上,相位速度是指沿某一方向传播的行波的前进速度。式(2-2-31)的首项与末项分别代表正向和反向传播的行波。为此我们只讨论首项所代表的正向行波的相速即可以了。于是根据式(2-2-13b)、式(2-2-5),上式首项中的相位因子可写为

这与式(2-2-4)的首项具有同样的形式,于是正向行波的相位速度为

(2-2-32)

式中

为光速;、分别为介质的相对介电常数和相对导磁率,通常

。若线间介质为空气,,则m/s,空气微波传输线上波的相

速等于光速。否则,波的传播速度将减小倍。

同一瞬间,沿线分布的波形上相邻两个等相位点的间距,或者说同一瞬时相位相差

的两点间的距离称为波长,记以。如图2-2-4所示。由图可见,下更关系式成立:

解得

(2-2-33)

利用频率的关系和式(2-2-32),下列关系成立

(2-2-34)

考虑到式(2-2-32),传输线上的波长可表示为

(2-2-35)

式中——真空中的波长。

上式表明,传输线上波的波长与其周围填充的介质有关:当由空气填充时,,则

;否则,波长将缩短倍。

§2-3 行波

一、电压、电流分布

现在研究图2-3-1所示的线路。设传输线为无限长,在其始端接有内阻抗为、正弦

波电压为的信号源。当信号源工作时,线路上有波在传输,所建立起来的电压、电流将服从式(2-2-14)、(2-2-15)所示的规律。其中的积分常数A、B需要根据线路的边界条件确定。

图2-3-1 无限长线及其等效电路

首先确定B。式(2-2-14)中的第二项为,当时,其值将为无

限大。这在给定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沿线各点的电压只能是有限值,为此只能有B=0。于是在图2-3-1(a)所示的线路中不存在反射波,只有入射波,其表示式为

(2-3-1)

其次确定积分常数A。将代入上式即得

(2-3-2)

那么由点流入线路的电流可从式(2-2-15)得到

(2-3-3) 从而由信号源向线路看过去的阻抗为

(2-3-4)

这就是说,无限长线路的输入阻抗就等于传输线本身的特性阻抗,如图2-3-1(b)所示。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有

(2-3-5) 将式(2-3-2)、(2-3-3)代入上式得

(2-3-6) 将上式代入式(2-3-1)得到

(2-3-7) 同理可得到电流的表达式

(2-3-8)

以上求得的二式就是行波电压、电流的表达式。因B=0,故不存在反射波,即,

若将时间因素考虑进去,并设,则可得到无耗线路上的行波电压、电流的瞬时值表达式为

(2-3-9a)

(2-3-9b)

式中

(2-3-10)

(2-3-11)

应注意的是,对一般传输线而言,特性阻抗是一个复阻抗,信号源的内阻也是一个复阻抗。为此,取式(2-3-7)、(2-3-8)所示电压和电流复共轭乘积之实部,即可求得传输线上传输的功率P,即

(2-3-12)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上式,前一系数表示信号源的固有功率,即信号源所提

供的最大功率;中间的系数,表示加到传输线上的功率的减小率。当满足电源和线路共轭匹配的条件

(2-3-13)

时,中间系数等于1,信号源固有功率将全部输入线路;最后的系数表示沿线功率的

传输将按指数律减小,这是因为、的存在产生焦耳热,使功率在传输中有所消耗。

下面研究图2-3-2所示线路。线路全长为,输入端接信号源(、),终端接

负载阻抗。根据式(2-2-14)、(2-2-15)可得到下列方程:在线路始端,,电压、

电流分别为、,则

(2-3-14)

在终端,,电压、电流分别为、,则

(2-3-15) 根据基尔霍夫定律,信号源和负载端的电压可分别表示为

(2-3-16)

以上A、B、、、和共6个未知数,由式(2-3-14)~(2-3-16)的6个方程完全可以解出。

对于微波传输线,当损耗可以忽略时,其特性阻抗为一实数(纯阻),传输常数

,则源与线路的匹配条件(即式(2-3-13))变为。于是式(2-3-14)~(2-3-16)的解为

(2-3-17)

(2-3-18)

由式(2-3-18)可知,当终端所接负载阻抗等于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是,。这

就是说,当线路与终端负载匹配()时,传输线上只有入射的行波,而无反射波。

二、传输线阻抗

阻抗是传输线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的物理概念。下面给出传输线阻抗的定义。

定义传输线上任一点的总电压和总电流之比定义为该点的阻抗,记以Z,即

(2-3-19) 将式(2-3-17)、(2-3-18)代入上式,加以整理可得

(2-3-20)

当时,由上式可得线路输入阻抗

(2-3-21)

当时,由上式可得线路终端阻抗

(2-3-22)

现在研究一下线路呈行波状态时,传输线上的阻抗分布情况。将代入式

(2-3-20)得到

(2-3-23)

这就是说行波传输线上的阻抗分布沿线是不变的,均等于其特性阻抗。

、、、

综上所述,当传输线无限长或终接匹配负载时,线路将呈行波状态。沿线

、Z及相位等的变化规律如图2-3-3所示。由此可见,行波状态有如下特点:

(1)沿线各点电压、电流振幅不变,其瞬时值沿线呈简谐分布;电压和电流保持同相位。

(2)电压、电流相位随z的增加而连续滞后。

(3)沿线各点的阻抗均等于特性阻抗。

图2-3-3 行波的特点

§2-4 驻波

一、反射系数

将式(2-3-17)、(2-3-18)代入式(2-2-14)、(2-2-15)可得线路上任一点的电压、电流表达式为

(2-4-1)

(2-4-2)

式(2-4-1)的物理意义:第一项代表入射波电压,只要将、

代入式(2-3-7)即得此项。其电压振幅A等于信号源开路电压之半。

第二项代表反射波电压,其中表示被激励起的入射波电压振幅,

表示由源传至负载端引起的相位滞后。入射波传至负载,一部分能量被

负载吸收;剩余部分即为,它被负载反射回来沿线向

电源方向传播,返回至所研究点时相位又滞后一角度为。一般情况

下,传输线路上总是有入射波和反射波同时存在的。线上某点总电压、总电

流系由入射波和反射波的电压、电流迭回而得。反射现象是微波传输线上的

最基本的物理现象。为表征反射的大小,我们给出反射系数的定义如下。

定义传输线上某点的反射波电压与入射波电压之比或反射波电流与入波

电流之比的负值称为该点的反射系数,记以或,即

(2-4-3)

式中,称为电压反射系数,称为电流反射系数。通常所说的反射系数

指的是电压反射系数。

将式(2-4-1)代入式(2-4-3)得

(2-4-4) 由上式可见,反射系数是位置z的函数。

当时,为终端反射系数,记以。由式(2-4-4)可得

(2-4-5) 于是式(2-4-4)可表示为

(2-4-6) 其中

(2-4-7)

(2-4-8)

由式(2-4-7)可以看出,随着终接负载阻抗的性质不同,传输线上将有如下三种不同的工作状态。

(1)当是,,无反射,称为行波关态。如§2-3所述。

(2)当(终端短路)时,;

当(终端开路)时,;

当(终接纯电抗)时,。

这三种情况均产生全反射,称为驻波状态。本节将分别叙述之。

(3)当时,,产生部分反射,称为行驻波状态,将于下节讨论。

二、终端短路线

由前面分析得知,当传输线终端短路、开路或接纯电抗负载时,将产生全反射,线路处于驻波状态。下面着重分析终端短路情况。

终端短路,即。由式(2-4-1)、(2-4-2)可得终端电压、电流为

(2-4-9)

(2-4-10)

上二式表明,终端短路处为电压节点(零)、电流腹点(终端处入射波电流的两倍)。

1.沿线电压、电流分布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讲解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所在学院: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指导教师: 2016年5月13日

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了解与使用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级别:必做 开课单位: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测量线系统的组成,认识各种微波器件。 2.学会测量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 1.3厘米固态信号源 2.隔离器 3.可变衰减器 4.测量线 5.选频放大器 6.各种微波器件 三、实验内容: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2.学习使用测量线 四、基本原理: 图1。1 微波测试系统组成 1.信号源 信号源是为电子测量提供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电信号的设备,微波信号源是对各种相应测量设备或其它电子设备提供微波信号。常用微波信号源可分为:简易信号发生器、功率信号发生器、标准信号发生器和扫频信号发生器。 本实验采用DH1121A型3cm固态信号源。 2.选频放大器

当信号源加有1000Hz左右的方波调幅时,用得最多的检波放大指示方案是“选频放大器”法。它是将检波输出的方波经选频放大器选出1000Hz基波进行高倍数放大,然后再整为直流,用直流电表指示。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极低的噪声电平。表头一般具有等刻度及分贝刻度。要求有良好的接地和屏蔽。选频放大器也叫测量放大器。 3.测量线 3厘米波导测量线由开槽波导、不调谐探头和滑架组成。开槽波导中的场由不调谐探头取样,探头的移动靠滑架上的传动装置,探头的输出送到显示装置,就可以显示沿波导轴线的电磁场的变化信息。 4.可变衰减器 为了固定传输系统内传输功率的功率电平,传输系统内必须接入衰减器,对微波产生一定的衰减,衰减量固定不变的称为固定衰减器,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的称为可变衰减器。衰减器有吸收衰减器、截止衰减器和极化衰减器三种型式。实验中采用的吸收式衰减器,是利用置入其中的吸收片所引起的通过波的损耗而得到衰减的。一般可调吸收式衰减器的衰减量可在0到30-50分贝之间连续调节,其相应的衰减量可在调节机构的度盘上读出(直读式),或者从所附的校正曲线上查得。 五、实验步骤: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1.1观看如图装置的的微波测试系统。 1.2观看常用微波元件的形状、结构,并了解其作用、主要性能及使用方法。常用元件如:铁氧体隔离器、衰减器、直读式频率计、定向耦合器、晶体检波架、全匹配负载、波导同轴转换器等。2.了解测量线结构,掌握各部分功能及使用方法。 2.1按图检查本实验仪器及装置。 2.2将微波衰减器置于衰减量较大的位置(约20至30dB),指示器灵敏度置于较低位置,以防止指示电表偶然过载而损坏。 2.3调节信号源频率,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4调节衰减器,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5调节滑动架,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六、预习与思考: 总体复习微波系统的知识,熟悉各种微波元器件的构造及原理特点。 实验二驻波系数的测量

第三章传输线理论

第三章传输线理论 本章的目的是概述由集总电路向分布电路表示法过度的物理前提。在此过程中,推导出一个最有用的公式:一般的射频传输线结构的空间相关阻抗表示公式。正如我们知道的,频率的提高意味着波长的减小,该结论用于射频电路,就是当波长可与分立的电路元件的几何尺寸相比拟时,电压和电流不再保持空间不变,必须把它们看做是传输的波。因为基尔霍夫电压和电流定律都没有考虑到这些空间的变化,我们必须对普通的集总电路分析进行重大的修改。本章重点介绍传输线理论,首先介绍传输线理论的实质,再介绍常用的几种传输线,其中重点介绍微带传输线,以及一般的传输线方程及阻抗的一般定义公式。 3.1传输线的基本知识 传输微波能量和信号的线路称为微波传输线。本节主要介绍传输线理论的实质以及理论基础 3.1.1传输线理论的实质 传输线理论是分布参数电路理论,它在场分析和基本电路理论之间架起了桥梁。随着工作频率的升高,波长不断减小,当波长可以与电路的几何尺寸相比拟时,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将随着空间位置而变化,使电压和电流呈现波动性,这一点与低频电路完全不同。传输线理论用来分析传输线上电压和电流的分布,以及传输线上阻抗的变化规律。在射频阶段,基尔霍夫定律不再成立,因而必须使用传输线理论取代低频电路理论。 现在举例说明:分析一个简单的电路,该电路由内阻为R1的正弦电压源V1通过1.6cm的铜导线与负载电阻R2组成。电路图如下: 图3.1 简单电路

并且我们假设导线的方向与z轴方向一致,且它们的电阻可以忽略。我们假设振荡器的频率是1MHz,由公式 (3.1) 10m/s, rε=10, rμ=1 因此可以得到波长其中是相速度,=9.49×7 λ=94.86m.连接源和负载的1.6cm长的导线,在如此小的尺度内感受的电压空间变化是不明显的。 但是当频率提高到10GHz时情况就明显的不同了,此时波长降低到λ=p v/10 10=0.949cm,近似为导线长度的2/3,如果沿着1.6cm的导线测量电压,确定信号的相位参考点所在的位置是十分重要的。经过测量得知电压随着相位参考点的不同而发生很大的不同。 现在我们面临着不同的选择,在上图所示的电路中,假设导线的电阻可以忽略,当连接源和负载的导线不存在电压的空间变化时,如低频电路情况,才能有基尔霍夫电压定律进行分析。但是当频率高到必须考虑电压和电流的空间特性时,基尔霍夫电路定律将不能直接用。但是这种情况可以补救,假如该线能再细分为小的线元,在数学上称为无限小长度在该小线元上假定电压和电流保持恒定值。对于每一段小的长度的等效电路为: 图3.2 微带线的等效电路 但是具体到什么时候导线或者分立元件作为传输线处理,这个问题不能用简单的数字还给以确切的回答。从满足基尔霍夫要求的集总电路分析到包含有电压和电流的分布电路理论的过度与波长有关。此过度是在波长变得越来越与电路的平均尺寸可比拟的过程中,逐渐发生。根据一般的科研经验,当分立的电路元件平均尺寸长度大于波长的1/10时,就应该用传输线理论。例如在本例中1.6cm的导线我们能估算出频率为:

微波技术基础 简答题整理

第一章传输线理论 1-1.什么叫传输线?何谓长线和短线? 一般来讲,凡是能够导引电磁波沿一定方向传输的导体、介质或由它们共同体组成的导波系统,均可成为传输线;长线是指传输线的几何长度l远大于所传输的电磁波的波长或与λ可相比拟,反之为短线。(界限可认为是l/λ>=0.05) 1-2.从传输线传输波形来分类,传输线可分为哪几类?从损耗特性方面考虑,又可以分为哪几类? 按传输波形分类: (1)TEM(横电磁)波传输线 例如双导线、同轴线、带状线、微带线;共同特征:双导体传输系统; (2)TE(横电)波和TM(横磁)波传输线 例如矩形金属波导、圆形金属波导;共同特点:单导体传输系统; (3)表面波传输线 例如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共同特征:传输波形属于混合波形(TE波和TM 波的叠加) 按损耗特性分类: (1)分米波或米波传输线(双导线、同轴线) (2)厘米波或分米波传输线(空心金属波导管、带状线、微带线) (3)毫米波或亚毫米波传输线(空心金属波导管、介质波导、介质镜像线、微带线) (4)光频波段传输线(介质光波导、光纤) 1-3.什么是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它和哪些因素有关?阻抗匹配的物理实质是什么? 传输线的特性阻抗是传输线处于行波传输状态时,同一点的电压电流比。其数值只和传输线的结构,材料和电磁波频率有关。 阻抗匹配时终端负载吸收全部入射功率,而不产生反射波。 1-4.理想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有哪些?他们各自的特点是什么?在什么情况的终端负载下得到这些工作状态?

(1)行波状态: 0Z Z L =,负载阻抗等于特性阻抗(即阻抗匹配)或者传输线无限长。 终端负载吸收全部的入射功率而不产生反射波。在传输线上波的传播过程中,只存在相位的变化而没有幅度的变化。 (2)驻波状态: 终端开路,或短路,或终端接纯抗性负载。 电压,电流在时间,空间分布上相差π/2,传输线上无能量传输,只是发生能量交换。传输线传输的入射波在终端产生全反射,负载不吸收能量,传输线沿线各点传输功率为0.此时线上的入射波与反射波相叠加,形成驻波状态。 (3)行驻波状态: 终端负载为复数或实数阻抗(L L L X R Z ±=或L L R Z =)。 信号源传输的能量,一部分被负载吸收,一部分反射回去。反射波功率小于入射波功率。 1-5.何谓分布参数电路?何谓集总参数电路? 集总参数电路由集总参数元件组成,连接元件的导线没有分布参数效应,导线沿线电压、电流的大小与相位,与空间位置无关。分布参数电路中,沿传输线电压、电流的大小与相位随空间位置变化,传输线存在分布参数效应。 1-6.微波传输系统的阻抗匹配分为两种:共轭匹配和无反射匹配,阻抗匹配的方法中最基本的是采用λ/4阻抗匹配器和支节匹配器作为匹配网络。 1-7.传输线某参考面的输入阻抗定义为该参考面的总电压和总电流的比值;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等于入射电压和入射电流的比值;传输线的波阻抗定义为传输线内横向电场和横向磁场的比值。 1-8.传输线上存在驻波时,传输线上相邻的电压最大位置和电压最小位置的距离相差λ/4,在这些位置输入阻抗共同的特点是纯电阻。 第二章 微波传输线 2-1.什么叫模式或波形?有哪几种模式?

微波技术基础复习重点

第一章引论 微波是指频率从300MHz到3000GHz范围内的电磁波,相应的波长从1m到0.1mm。包括分米波(300MHz到3000MHz)、厘米波(3G到30G)、毫米波(30G 到300G)和亚毫米波(300G到3000G)。 微波这段电磁谱具有以下重要特点:似光性和似声性、穿透性、信息性和非电离性。 微波的传统应用是雷达和通信。这是作为信息载体的应用。 微波具有频率高、频带宽和信息量大等特点。 强功率—微波加热弱功率—各种电量和非电量的测量 导行系统:用以约束或者引导电磁波能量定向传输的结构 导行系统的种类可以按传输的导行波划分为: (1)TEM(transversal Electromagnetic,横电磁波)或准TEM传输线 (2)封闭金属波导(矩形或圆形,甚至椭圆或加脊波导) (3)表面波波导(或称开波导) 导行波:沿导行系统定向传输的电磁波,简称导波 微带、带状线,同轴线传输的导行波的电磁能量约束或限制在导体之间沿轴向传播。是横电磁波(TEM)或准TEM波即电场或磁场沿即传播方向具有纵向电磁场分量。 开波导将电磁能量约束在波导结构的周围(波导内和波导表面附近)沿轴向传播,其导波为表面波。 导模(guided mode ):即导波的模式,又称为传输模或正规模,是能够沿导行系统独立存在的场型。特点: (1)在导行系统横截面上的电磁场呈驻波分布,且是完全确定的,与频率以 及导行系统上横截面的位置无关。 (2)模是离散的,当工作频率一定时,每个导模具有唯一的传播常数。 (3)导模之间相互正交,互不耦合。 (4)具有截止频率,截止频率和截止波长因导行系统和模式而异。 无纵向磁场的导波(即只有横向截面有磁场分量),称为横磁(TM)波或E波。 无纵向电场的导波(即只有横向截面有电场分量),称为横电(TE)波或H波。 TEM波的电场和磁场均分布在与导波传播方向垂直的横截面内。 第二章传输线理论 传输线是以TEM模为导模的方式传递电磁能量或信号的导行系统,其特点是横向尺寸远小于其电磁波的工作波长。 集总参数电路和分布参数电路的分界线:几何尺寸L/工作波长>1/20。 这些量沿传输线分布,其影响在传输线的每一点,因此称为分布参数。 传播常熟是描述导行系统传播过程中的衰减和相位变化的参数。 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是由从源到负载的入射波和反射波的电压以及电流叠加,在传输线上呈行驻波混合分布。 特性阻抗:传输线上入射波的电压和入射波电流之比,或反射波电压和反射波电流之比的负值,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 传输线上的电压和电流决定的传输线阻抗是分布参数阻抗。

微波技术基础

摘要 本文主要介绍了微波的基础知识,在第一章中介绍了微波的概念、基本特点以及微波在民用和军事上的应用,在第二章中介绍了微波传输线理论,主要介绍了TE型波的理论和传输特性。 10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basics of microwave in the microwave first chapter introduces the concept of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and microwave in the civilian and military applications, in the second chapter describes the microwave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 introduces the theory and the type of wave Transmission characteristics.

微波技术基础 第一章微波简介 1.1 什么是微波 微波是频率非常高的电磁波,就现代微波理论的研究和发展而论,微波是指频率从GHz 300的电磁波,其相应的波长从1m~0.1mm,这段电磁频谱包~ MHz3000 括分米波(频率从300MHz~3000MHz),厘米波(频率从3GHz~30GHz),毫米波(频率从30GHz~300GHz)和亚毫米波(频率从300GHz~3000GHz)四个波段。 下图为电磁波谱分布图: 1.2微波的基本特点 1.似光性和似声性 微波波段的波长和无线电设备的线长度及地球上的一般物体的尺寸相当或小的多,当微波辐射到这些物体上时,将产生显著地反射、折射,这和光的反射折射一样。同时微波的传播特性也和几何光学相似,能够像光线一样直线传播和容易集中,即具有似光性。这样利用微波就能获得方向性极好、体积小的天线设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试题一

《微波技术基础》期末试题一 选择填空题(共30分,每题3分) 1.下面哪种应用未使用微波() (a)雷达(b)调频(FM)广播 (c)GSM移动通信(d)GPS卫星定位 2.长度1m,传输900MHz信号的传输线是() (a)长线和集中参数电路(b)长线和分布参数电路 (c)短线和集中参数电路(d)短线和分布参数电路 3.下面哪种传输线不能传输TEM模() (a)同轴线(b)矩形波导(c)带状线(d)平行双线 4.当矩形波导工作在TE10模时,下面哪个缝不会影响波的传输() 5.圆波导中的TE11模横截面的场分布为() (a)(b)(c) 6.均匀无耗传输线的工作状态有三种,分别为,和。

7.耦合微带线中奇模激励的对称面是壁,偶模激励的对称面是壁。 8.表征微波网络的主要工作参量有阻抗参量、参量、参量、散射参量和参量。 9.衰减器有衰减器、衰减器和衰减器三种。 10.微波谐振器基本参量有、和三种。 二.(8分)在特性阻抗Z0=200?的传输线上,测得电压驻波比ρ=2,终端为 U0V,求终端反射系数、负载阻 =1 电压波节点,传输线上电压最大值 max 抗和负载上消耗的功率。 三.(10分)已知传输线特性阻抗Z0=75?,负载阻抗Z L=75+j100?,工作频率为900MHz,线长l=0.1m,试用Smith圆图,求距负载最近的电压波腹点的位置和传输线的输入阻抗(要求写清必要步骤)。 四.(10分)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50Ω,负载阻抗为Z L=75Ω,若采用单支节匹配,求支节线的接入位置d和支节线的长度l(要求写清必要步骤)。五.(15分)矩形波导中的主模是什么模式;当工作波长为λ=2cm时,BJ-100型(a*b=22.86*10.16mm2)矩形波导中可传输的模式,如要保证单模传输,求工作波长的范围;当工作波长为λ=3cm时,求λp,vp及vg。 六.(15分)二端口网络如图所示,其中传输线的特性阻抗Z0=200Ω,并联阻抗分别为Z1=100Ω和Z2=j200Ω,求网络的归一化散射矩阵参量S11和S21,网络的插入衰减(dB形式)、插入相移与输入驻波比。

传输线理论

实验一:传输线理论 *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 ) 一. 实验目的: 1. 了解基本传输线、微带线的特性。 2. 利用实验模组实际测量以了解微带线的特性。 3. 利用MICROWA VE 软件进行基本传输线和微带线的电路设计和仿真。 二、预习内容: 1.熟悉微波课程有关传输线的理论知识。 2.熟悉微波课程有关微带线的理论知识。 四、理论分析: (一)基本传输线理论 在传输线上传输波的电压、电流信号会是时间及传输距离的函数。一条单位长度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可由R 、L 、G 、C 等四个元件来组成,如图1-1所示。 假设波的传播方向为+Z 轴的方向,则由基尔霍夫电压及电流定律可得下列 二个传输线方程式: 此两个方程式的解可写成: 0)()()()() (22 2=+---z V LG RC j z V LC RG dz z V d ωω0)()()()()(2 2 2=+---z I LG RC j z I LC RG dz z I d ωω 图1-1单位长度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z z e V e V z V γγ--++=)( (1-1) ,z z e I e I z I γγ--+-=)((1-2) 其中V +,V -,I +,I - 分别是信号的电压及电流振幅常数,而+、-则分别表示+Z ,-Z 的传输方向。γ则是传输系数(propagation coefficient ),其定义如下: ))((C j G L j R ωωγ++= (1-3) 而波在z 上任一点的总电压及电流的关系则可由下列方程式表示: I L j R dz dV ?+-=)(ω V C j G dz dI ?+-=)(ω (1-4) 式(1-1)、(1-2)代入式(1-3)可得: C j G I V ωγ+=++ 一般将上式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Z O : C j G L j R C j G I V I V Z O ωωωγ++=+===--++ 当R=G=0时,传输线没有损耗(Lossless or Loss-free )。因此,一般无耗传 输线的传输系数γ及特性阻抗Z O 分别为: LC j j ωβγ== , C L Z O = 此时传输系数为纯虚数。大多数的射频传输线损耗都很小;亦即R <<ωL 且G <<ωC 。所以R 、G 可以忽略不计,此时传输线的传输系数可写成下列公式: βαωγj C G L R LC LC j +=?? ? ??++≈2 (1-5) 式(1-5)中与在无耗传输线中是一样的,而α定义为传输线的衰减常数(Attenuation Constant ),其公式分别为: LC j ωβ=, )(2 1 2o o GZ RY C G L R LC +=??? ??+= α 其中Y 0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导纳(Characteristic Adimttance), 其公式为: L C Z Y O O ==1 (二)负载传输线(Terminated Transmission Line ) (A )无损耗负载传输线(Terminated Lossless Line ) 考虑一段特性阻抗为Zo 的传输线,一端接信号源,另一端则接上负载,如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_报告2017

Harbin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微波技术 实验报告 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 同组成员: 指导老师: 实验时间: 哈尔滨工业大学

实验一短路线、开路线、匹配负载S 参量的测量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短路线、开路线的S 参量S11的测量,了解传输线开路、短路的特性。 2、通过对匹配负载的S 参量S11及S21的测量,了解微带线的特性。S11 二、实验原理 (一)基本传输线理论 在一传输线上传输波的电压、电流信号会是时间及传递距离的函数。一条单位长度传输线之等效电路可由R 、L 、G 、C 等四个元件来组成,如图1-1(a )所示。假设波传输播的方向为+Z 轴的方向,则由基尔霍夫电压及电流定律可得下列二个传输线方程式。 其中假设电压及电流是时间变量t 的正弦函数,此时的电压和电流可用角频率ω的变数表示。亦即是 而两个方程式的解可写成 z z e V e V z V γγ--++=)( (1-1) z z e I e I z I γγ--+-=)((1-2) 其中V + ,V -,I +,I - 分别是波信号的电压及电流振幅常数,而+、-则分别表示+Z,-Z 的传输方向。 γ则是[传输系数](propagation coefficient ),其定义如下。 ))((C j G L j R ωωγ++= (1-3) 而波在z 上任一点的总电压及电流的关系则可由下列方程式表示。 I L j R dz dV ?+-=)(ωV C j G dz dI ?+-=)(ω (1-4) 将式(1-1)及(1-2)代入式(1-3)可得 C j G I V ωγ +=++ t j e z V t z v ω)(),(=t j e z I t z i ω)(),(=

微波技术基础第三章课后答案---杨雪霞

微波技术基础第三章课后答案---杨雪霞

3-1 一根以聚四氟乙烯 2.10 r ε =为填充介质的带状 线,已知其厚度b =5mm ,金属导带厚度和宽度分别为0t =、W =2mm ,求此带状线的特性阻抗及其不出现高次模式的最高频率。 解: 由于/2/50.40.35W b ==>,由公式 2 0(0.35/)e W W b b W b ?=-?-? /0.35/0.35W b W b <> 得中心导带的有效宽度为:2e W W mm ≈=, 077.30.441e r Z W b ε= =Ω + 带状线的主模为TEM 模,但若尺寸不对也会引起高次模,为抑止高次模,带状线的最短工作波长应满足: 10 10 max(,) cTE cTM λλλ> 10 2 5.8cTE r mm λε== mm b r cTM 5.14210 ==ελ 所以它的工作最高频率 GHz c f 2010 5.141033 8 =??==-λ 3-2 对于特性阻抗为50Ω的铜导体带状线,介质厚度b =0.32cm ,有效相对介电常数 2.20 r ε =,求线的 宽度W 。若介质的损耗角正切为0.001,工作频率为10GHz ,计算单位为dB/λ的衰减,假定导体的

厚度为t =0.01mm 。 解 : 因 为 0 2.2(50)74.2120 r Z ε==<和030/()0.4410.830 r x Z πε=-=,所以 由公式 00,1200.850.6, 120 r r x Z W b x Z εε??? 其中, 0.441r x Z ε= - 计算宽度为(0.32)(0.830)0.266W bx cm ===。 在10GHz ,波数为 1 2310.6r f k m πε-== 由公式 )(/2 tan 波TEM m Np k d δ α= 介电衰减为 m Np k d /155.02 ) 001.0)(6.310(2tan === δα 在10GHz 下铜的表面电阻为0.026s R =Ω。于是,根 据公式 300002.710120 ,30()/0.16120,s r r c s r R Z Z A b t Np m R Z B Z b εεπαε-????? 其中 2121ln()W b t b t A b t b t t π+-=+ +-- 0.414141(0.5ln ) (0.50.7)2b t W B W t W t ππ=+ +++

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带封皮版)

微 波 技 术 实 验 报 告 班级: 学号: 姓名:

实验一微波测量系统的了解与使用 实验性质:验证性实验级别:选做 开课单位: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学时:2学时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微波测量线系统的组成,认识各种微波器件。 2.学会测量设备的使用。 二、实验器材: 1.3厘米固态信号源 2.隔离器 3.可变衰减器 4.测量线 5.选频放大器 6.各种微波器件 三、实验内容: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2. 学习使用测量线 四、基本原理: 图1.1 微波测试系统组成 1.信号源 信号源是为电子测量提供符合一定技术要求的电信号的设备,微波信号源是对各种相应测量设备或其它电子设备提供微波信号。常用微波信号源可分为:简易信号发生器、功率信号发生器、标准信号发生器和扫频信号发生器。 本实验采用DH1121A型3cm固态信号源。

2.选频放大器 当信号源加有1000Hz左右的方波调幅时,用得最多的检波放大指示方案是“选频放大器”法。它是将检波输出的方波经选频放大器选出1000Hz基波进行高倍数放大,然后再整为直流,用直流电表指示。它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极低的噪声电平。表头一般具有等刻度及分贝刻度。要求有良好的接地和屏蔽。选频放大器也叫测量放大器。 3.测量线 3厘米波导测量线由开槽波导、不调谐探头和滑架组成。开槽波导中的场由不调谐探头取样,探头的移动靠滑架上的传动装置,探头的输出送到显示装置,就可以显示沿波导轴线的电磁场的变化信息。 4.可变衰减器 为了固定传输系统内传输功率的功率电平,传输系统内必须接入衰减器,对微波产生一定的衰减,衰减量固定不变的称为固定衰减器,可在一定范围内调节的称为可变衰减器。衰减器有吸收衰减器、截止衰减器和极化衰减器三种型式。实验中采用的吸收式衰减器,是利用置入其中的吸收片所引起的通过波的损耗而得到衰减的。一般可调吸收式衰减器的衰减量可在0到30-50分贝之间连续调节,其相应的衰减量可在调节机构的度盘上读出(直读式),或者从所附的校正曲线上查得。 五、实验步骤: 1.了解微波测试系统 1.1观看如图装置的的微波测试系统。 1.2观看常用微波元件的形状、结构,并了解其作用、主要性能及使用方法。常用元件如:铁氧体隔离器、衰减器、直读式频率计、定向耦合器、晶体检波架、全匹配负载、波导同轴转换器等。2.了解测量线结构,掌握各部分功能及使用方法。 2.1按图检查本实验仪器及装置。 2.2将微波衰减器置于衰减量较大的位置(约20至30dB),指示器灵敏度置于较低位置,以防止指示电表偶然过载而损坏。 2.3调节信号源频率,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4调节衰减器,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2.5调节滑动架,观察指示器的变化。 六、预习与思考: 总体复习微波系统的知识,熟悉各种微波元器件的构造及原理特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微波技术基础07期末考试考题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考试时间 120 分钟 试 题(A ) 1.考试形式:闭 卷; 2.本试卷共 五 大题,满分100分。 班级 学号 姓名 任课教师 一、简答题(每题3分,共45分) 1、 传输线解为z j z j e U e U U ββ21+=-,上面公式中哪个表示+z 方向传输波?哪个表示-z 方向传输波?为什么? 2、 若传输线接容性负载(L L L jX R Z +=,0

第2页 共4页 5、矩形波导和圆波导的方圆转换中各自的工作模式是什么? 6、带线宽度W ,上下板距离b ,当W 增大时,带线特性阻抗如何变化?为什么? 7、 微带或者带线的开口端是否相当于开路端?为什么?如果不是,如何等效? 8、 一段矩形波导,尺寸b a ?, TE 10模的散射矩阵如下,写出其传输TE 20模时的散射矩阵。 []?? ? ???=--00θ θj j e e s 9、 金属圆波导的模式TE mnp 和TM mnp ,下标m, n, p 各自代表什么含义? 10、 写出如图双口网络的输入反射系数in Γ的表达式。 11、 环行器的端口定义和散射矩阵如下,该环行器环行方向是顺时针还是逆时针? 12、 说明下图E 面T 的工作特点 13、 写出如图理想两端口隔离器的S 矩阵

高频传输线管理知识理论

高頻傳輸線理論(High-Speed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 檢測部

頻寬及信號完整性術語與說明 高頻傳輸線 引言:CPU的速率由50MHz以上升到200MHz以上,連I/O週邊的速率也 由33MHz提升至100MHz以上。原 本扮演「連接傳導」的銅線、銅箔、導 線等變成高頻傳輸線。這些傳線類似天 線,會把流經信號的能量「耦合」或「輻 射」出去,造成電磁串音(訊號線之間的 干擾)及EMI(對外界的干擾)、也有阻抗 匹配的問題等. . . ,以下將就高頻傳輸 線的特性作討論與分析。

基本單位 1. 介電常數(,Dielectric Constant): 介電常數定義為電力線密 度與電場強度的比值(E D = ε),在dielectric material(一般用的塑膠)中,介電常數越小,電容的效應越小,電磁波通過的速率越快,量測的方法如下: Dielectric Constant V V C C o o = = ε 一些常見物質的介電常數: Material Dielectric Constant Air 1 Glass 4-10 Oil 2.3 Paper 2-4

Polyethylene (PE) 2.3 Polystyrene (PS) 2.6 Porcelain 5.7 Teflon 2.1 LCP 3.2 Polyvinyl Chloride (PVC) 3.5~4 SPS 2.9 PCT 2.72~2.87 PPS 3.8~3.9 TPE 2.1~2.3 2. Velocity :電磁波在介質內的傳遞速度取決於介質的介電係數 permittivity,ε)及導磁係數(permeability, )。如下式: εμ 1 V = 在真空中 Where o r εεε= & o r μμμ= 9o 10361 -?= π ε F/m 7o 104-?=πμ H/m 8o o o 1031 V ?== με m/s 可見電磁波在真空中是以光速在前進。假如電磁波在介質中傳播,我們必需知道介質的相對介電係數(r ε)及相對導磁係數(r μ),以推算電磁波在介質內的傳遞速度。 舉例而言,電磁波在SCSI Cable (TPO, r ε= 2.3, r μ =1)內的傳遞速度為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新)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指导书 XXXXXXXXXXXXXXXXXXX XXXXX

注意事项 一、实验前应完成各项预习任务。 二、开启仪器前先熟悉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验过程中应仔细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做好实验结果记录。 四、培养踏实、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自主完成实验和报告。 五、爱护公共财产,当发生仪器设备损坏时,必须认真检查原因并按规 定处理。 六、保持实验室内安静、整洁和良好的秩序,实验后应切断所用仪器的 电源 ,并将仪器整理好。协助保持实验室清洁卫生, 带出自己所产生的赃物。 七、不迟到,不早退,不无故缺席。按时交实验报告。 八、实验报告中应包括: 1、实验名称。 2、实验目的。 3、实验内容、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4、实验中实际使用的仪器型号、数量等。 5、实验结果与讨论,并得出结论,也可提出存在问题。 6、思考题。

实验仪器 JMX-JY-002电磁波综合实验仪 一、概述 电磁波综合实验仪,提供了一种融验证与设计为一体的电磁波实验的新方法和装置。它能使学生通过应用本发明方法和装置进行电磁场与电磁波实验,透彻地了解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偶极子、天线基本结构及其特性等重要知识点,使学生直观形象地认识时谐电磁场,深刻理解电磁感应的原理和作用,深刻理解电偶极子和电磁波辐射原理,掌握电磁场和电磁波测量技术的原理和方法,帮助学生建立电磁波的形象化思维方式,加深和加强学生对电磁波产生、发射、传输和接收过程及相关特性的认识,培养学生对电磁波分析和电磁波应用的创新能力。《JMX-JY-002电磁波综合实验仪》在001型基础上,添加了对天线不同极化角度的测量,学生通过测量,可绘制不同极化天线的方向图,使得学生对电磁波的感受更加深刻。 二、特点 1、理论与实践结合性强 2、直接面向《电磁场与波》的课程建设与改革需要,紧密配合教学大纲,使课堂环节与实验环节紧密结合。 3、针对重要知识点“电磁场与电磁波”课堂教学环节长期存在难于直观表达的困难,形象地体验抽象的知识。 4、实验内容的设置,融综合性、设计性与验证性与一体,帮助学生建立一套电磁波的形象化思维方式,加深和加强对电磁波产生、发射、传输、接收过程及相关特性的认识。 5、培养学生对电磁波分析和电磁波应用的创新能力。 三、系统配置及工作原理 (1)系统配置 1、JMX-JY-002电磁波教学综合实验仪主机控制系统:通过常规控制仪表与微波功率信号发生器、功率信号放大器构成电磁波教学综合实验仪主机控制系统,实现了对被控电磁场与波信号发射控制。 2、测试支架平台:包括支撑臂、测试滑动导轨、测量尺、天线连接杆件、感应器连接杆件、反射板连接杆件、微安表等组件。 3、测试套件:包括多极化天线(垂直极化、水平极化、左右螺旋极化)、射频连接电缆套件、感应器、感应器连接电缆、极化尺、标准测试天线板、反射板等构成测试套件。 (2)工作原理 实验仪主机控制系统的微波信号源产生微波信号,经由微波功率放大器放大后输出至OUTPUT端口,通过射频电缆将输出信号传送给发射天线向空间发射电磁波信号作为实验测试

实验01_传输线理论

实验一:传输线理论* (Transmission Line Theory) 一.实验目的: 1.了解基本传输线、微带线的特性。 2.利用实验模组实际测量以了解微带线的特性。 3.利用MICROWA VE软件进行基本传输线和微带线的电路设计和仿真。 二、预习容: 1.熟悉微波课程有关传输线的理论知识。 2.熟悉微波课程有关微带线的理论知识。 项次设备名称数量备注 1 MOTECH RF2000 测量仪1套亦可用网络分析仪 2 微带线模组1组RF2KM1-1A, 3 50ΩBNC 连接线2条CA-1、CA-2 (粉红色) 4 1MΩBNC 连接线2条CA-3、CA-4(黑色) 5 MICROWA VE软件1套微波电路设计软件 四、理论分析: (一)基本传输线理论 在传输线上传输波的电压、电流信号会是时间及传输距离的函数。一条单位长度传输线的等效电路可由R、L、G、C等四个元件来组成,如图1-1所示。 假设波的传播方向为+Z轴的方向,则由基尔霍夫电压及电流定律可得下列二个传输线方程式: 此两个方程式的解可写成: ) ( ) ( ) ( ) ( ) (2 2 2 = + - - -z V LG RC j z V LC RG dz z V d ω ω ) ( ) ( ) ( ) ( ) (2 2 2 = + - - -z I LG RC j z I LC RG dz z I d ω ω 图1-1单位长度传输线的等效电路

z z e V e V z V γγ--++=)( (1-1) ,z z e I e I z I γγ--+-=)((1-2) 其中V +,V -,I +,I -分别是信号的电压及电流振幅常数,而+、-则分别表示+Z ,-Z 的传输方向。γ则是传输系数(propagation coefficient ),其定义如下: ))((C j G L j R ωωγ++= (1-3) 而波在z 上任一点的总电压及电流的关系则可由下列方程式表示: I L j R dz dV ?+-=)(ω V C j G dz dI ?+-=)(ω (1-4) 式(1-1)、(1-2)代入式(1-3)可得: C j G I V ωγ+=++ 一般将上式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阻抗(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Z O : C j G L j R C j G I V I V Z O ωωωγ++=+===--++ 当R=G=0时,传输线没有损耗(Lossless or Loss-free )。因此,一般无耗传 输线的传输系数γ及特性阻抗Z O 分别为: LC j j ωβγ== , C L Z O = 此时传输系数为纯虚数。大多数的射频传输线损耗都很小;亦即R <<ωL 且G <<ωC 。所以R 、G 可以忽略不计,此时传输线的传输系数可写成下列公式: βαωγj C G L R LC LC j +=?? ? ??++≈2 (1-5) 式(1-5)中与在无耗传输线中是一样的,而α定义为传输线的衰减常数(Attenuation Constant ),其公式分别为: LC j ωβ=, )(2 1 2o o GZ RY C G L R LC +=??? ??+= α 其中Y 0定义为传输线的特性导纳(Characteristic Adimttance), 其公式为: L C Z Y O O ==1 (二)负载传输线(Terminated Transmission Line ) (A )无损耗负载传输线(Terminated Lossless Line ) 考虑一段特性阻抗为Zo 的传输线,一端接信号源,另一端则接上负载,如

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实验

实验三对称天线和天线阵的方向图 实验目的:1、熟悉对称天线和天线阵的概念; 2、熟悉不同长度对称天线的空间辐射方向图; 3、理解天线阵的概念和空间辐射特性。 实验原理:天线阵就是将若干个单元天线按一定方式排列而成的天线系统。排列方式可以是直线阵、平面阵和立体阵。实际的天线阵多用相似元组成。所谓相似元,是指各阵元的类型、尺寸相同,架设方位相同。天线阵的辐射场是各单元天线辐射场的矢量和。只要调整好各单元天线辐射场之间的相位差,就可以得到所需要的、更强的方向性 方向图乘积定理 f(θ,φ)=f1(θ,φ)×fa(θ,φ) 上式表明,天线阵的方向函数可以由两项相乘而得。第一项f1(θ,φ)称为元因子(Primary Pattern),它与单元天线的结构及架设方位有关;第二项fa(θ,φ)称为阵因子(Array Pattern),取决于天线之间的电流比以及相对位置,与单元天线无关。方向函数(或方向图)等于单元天线的方向函数(或方向图)与阵因子(或方向图)的乘积,这就是方向图乘积定理。 已知对称振子以波腹电流归算的方向函数为 实验步骤:1、对称天线的二维极坐标空间辐射方向图 (1)建立对称天线二维极坐标空间辐射方向函数的数学模型 (2)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 (3)观察并分析仿真图中不同长度对称天线的空间辐射特性 E面方向函数: 2、天线阵—端射阵和边射阵 (1)建立端射阵和边射阵空间辐射方向函数的数学模型 (2)利用matlab软件进行仿真 (3)观察并分析仿真图中两种天线阵的空间辐射特性 实验报告要求:(1)抓仿真程序结果图 (2)理论分析与讨论 1、对称天线方向图 01)clc clear lambda=1;%自由空间的波长 L0=1; %改变L0值,得到不同长度对称阵子的方向图 L=L0*lambda; %分别令 L=λ/4,λ/2,3λ/4,λ,3λ/2,2λ k=2*pi/lambda;%自由空间的相移常数theta0=[0.0001:0.1:360]; theta=theta0*pi/180; 90 270 0 L=λ时对称阵子天线的方向图

10微波技术基础A卷

一、填空题(共26分,每空2分) 1.微波传输线是一种分布参数电路, 其线上的电压电流分布规律可由 来描述。 2.矩形波导传输的主模是 ,圆波导传输的主模是 。 3.按传输模式分类,光纤分为 ___和_____________。 4.微带线中出现的高次模种类有 和 。 5、测得一微波传输线的反射系数模为|г|=1/2,则行波系数K =________,若特性阻抗Z 0=75Ω,则波节点的输入阻抗为Rin=____________。 6.阻抗匹配的方法中最基本的是采用 和 作为匹配网络。 7.一波导匹配双T ,其③端口为E 臂,④端口为H 臂,若③端口输入功率为1W ,则①端口输出功率为_______,若①端口理想短路,②理想开路,则④端口输出功率为_________。 二、如图为波导扼流式短路活塞,试说明原理。(7分) 三、圆图完成(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并在圆图上标示出来)(21分) 1.已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为Z 0,工作波长λ0=8cm ,负载阻抗Z L =(0.2-j0.5)Z 0,求第一个电压波节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考试试卷 课程名称: 微波技术基础 试卷类型: A 卷 2012—2013 学年第 1 学期 期末 考试 考试方式: 闭卷 拟题人: 袁海军 日期: 2012-12-22 审 题 人: 学 院: 电子信息学院 班 级: 10无线技术 学 号: 姓 名: 提示:考试作弊将取消该课程在校期间的所有补考资格,作结业处理,不能正常毕业和授位,请诚信应考。

点至终端的距离l,驻波比ρ,行波系数K。(12分) 2.特性阻抗为50Ω的长线,终端负载不匹配,沿线电压波腹∣U∣max=20V,波节∣U∣min=10V,离终端最近的电压波腹点距终端的距离为0.3λ,求负载阻抗Z L=?(9分) 四、(11分)有一特性阻抗为Z0=75Ω的无耗均匀传输线,导体间的媒质参数为εr=2.25,μr=1,终端接有R l=50Ω的负载。当f=2GHz时,其线长度为3λg/4。试求:①传输线实际长度;②负载终端反射系数;③输入端反射系数;④输入端阻抗。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一

华中科技大学 《微波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矢量网络分析仪的使用及传 输线的测量 院(系):电子信息与通信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实验目的 1、学习矢量网络分析仪的基本工作原理; 2、初步掌握AV36580矢量网络分析仪的操作使用方法; 3、掌握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测量微带传输线不同工作状态下的S参数; 4、通过测量认知1/4波长传输线阻抗变换特性 二、实验内容 1. 矢量网络分析仪操作实验 ?初步运用矢量网络分析仪AV36580,熟悉各按键功能和使用方法 以RF带通滤波器模块为例,学会使用矢量网络分析仪AV36580测量微波电路的S 参数。 2. 微带传输线测量实验 ?使用网络分析仪观察和测量微带传输线的特性参数。 ?测量1/4波长传输线在不同负载情况下的频率、输入阻抗、驻波比、反射系数。

观察1/4波长传输线的阻抗变换特性。 三、系统简图 四、步骤简述 实验一:矢量网络分析仪操作实验 步骤一按【复位】调用误差校准后的系统状态 步骤二选择测量参数 设置频率范围: 按【起始】【600】【M/μ】:设置起始频率600 MHz。 按【终止】【1800】【M/μ】:设置终止频率1800 MHz。 设置源功率: 按鼠标点击菜单栏的激励,在下拉菜单功率,设置矢网合成源的功率大小,单位是dBm。 将功率电平设置为-10dBm。

步骤三连接待测件测量S参数 ①按照装置图连接待测器件; ②测量待测器件的S参数: 按【测量】选择正向传输测量S21。 按【光标】调出可移动光标,光标位置的读数位于屏幕右上角。 按【格式】[相位]:测量待测器件插入相位响应,即S21的相位。 按【格式】[对数幅度]:选择对数dB形式测量S21的幅值。 按【搜索】[最小值]:测量待测器件的正向插入损耗,读出此时光标的读数,为待测器件的最小正向插入损耗。 按【搜索】[最大值]:测量待测器件的正向插入损耗,读出此时光标的读数,为待测器件的最大正向插入损耗。 按【测量】选择反向传输测量。观察此时的曲线与S21曲线的关系。 按【搜索】[最小值]:测量待测器件的反向插入损耗,读出此时的读数,为待测器件的最小反向插入损耗。观察与最小正向插入损耗的关系 按【搜索】[最大值]:测量待测器件的反向插入损耗,读出此时读数,为待测器件的最大反向插入损耗。观察与最大正向插入损耗的关系 按【测量】选择正向反射测量S11。 按【格式】[对数幅度]:选择对数dB形式测量S11的幅值。 按【格式】[驻波比]:选择以驻波比形式测量S11的幅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