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中国历史文化(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2)

第三章 中国历史文化(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2)
第三章 中国历史文化(第三节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2)

第三章中国历史文化(第三节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2020高中历史 专题二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2.1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45分钟作业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学习视点 重点:古代中国的伟大科技成就。 难点:古代中国伟大科技发明发现的方法与精神,造成近代中国科技落后的深刻社会原因。 课前预习 一、纸的发明 1.背景:秦汉时期,以________和丝织品作为主要书写材料,不利于文化的传播。 2.经过:西汉早期可能已经发明了书写用纸;东汉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 3.外传:公元8世纪,________开始用中国的技术和设备造纸,之后,造纸术传到欧洲。 4.意义:使得________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对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积极作用最为显著。 二、指南针和方向测定技术 1.发明 (1)战国时期出现了“________”。 (2)宋代出现了指南鱼,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磁石摩擦钢针制作________的技术。 2.外传:在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再传入________。 3.意义:指南针应用于________,对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为郑和下西洋和欧洲人开辟新航路提供了技术保证。 三、火药的发明和使用 1.发明: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具有了有关硫磺和硝石的知识;东晋________的《抱朴子·仙药》中已经提到“火药”。 2.使用:________,出现了火箭和火炮;明代出现了早期的地雷、水雷和定时炸弹。 3.外传:12、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4.意义:为资产阶级打败________创造了条件。 四、印刷术的进步 1.概况 (1)雕版印刷术:唐代的________,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有明确刊印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2)活字印刷术:宋代________用胶泥制作的活字排印,提高了印刷效率。 (3)元代王祯创制了木活字和转轮排字盘;明代中期出现了铜活字。 2.外传:由波斯传到了西方。 3.影响:推进了文化的传播;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________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五、中国古代的科学思想 1.特点:讲究天人合一,尊重自然,重视完善________的关系;比较重视总结________,而轻视理论概括和抽象。 2.影响:中国文化具有强调实用技术,忽视________的倾向。 答案: 一、1.竹木简牍 2.蔡伦 3.阿拉伯人 4.信息 二、1.(1)司南(2)指南针 2.欧洲 3.方向测定

全国导游基础第二章习题含答案(供参考)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 一、单项选择题 1.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已经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2.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始祖是()。 A.有巢氏 B.庖牺氏 C.燧人氏 D.神农氏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 B.商 C.周 D.秦 4.制定礼和刑的是(),其目的是用来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制度,镇压奴隶和平民。 A.东周 B.商朝 C.夏朝 D.西周 5.北魏( )以汉化为主题的改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省事。 A.孝文帝 B.隋文帝 C.汉文帝 D.光武帝 6.“开元盛世”指的是()统治时期。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7.最早的有系统记录的汉语文字是()时代的甲骨文。 A.西周 B.殷商 C.东周 D.春秋 8.在我国,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古代绘画实物是战国时期的帛画()。 A.《女士箴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龙凤人物图》 9.《诗经》开了中国()文学之先河,对此后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象征主义 10.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一部()。 A.神话小说 B.笔记小说 C.志怪小说 D.传奇小说 11.我国现存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史书是()。 A.《左传》 B.《春秋》 C.《尚书》 D.《史记》 12.八卦的“坎”代表()。 A.水 B.火 C.风 D.山 13.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的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4.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是()。 A.王祯的《农书》 B.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C.氾胜之的《氾胜之书》 D.贾思勰的《齐民要术》 15.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是()时期编定的。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16.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作者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皇甫谧 17.俗称“金不换”的中药材是()。 A.鹿茸 B.三七 C.人参 D.虫草 18.《诗经》中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记录。 A.日食 B.月食 C.哈雷彗星 D.黑子 19.西周时的商高是见于著述的中国古代第一位()。 A.医学家 B.数学家 C.天文学家 D.农学家 20.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A.《水经注》 B.《梦溪笔谈》 C.《天工开物》 D.《广游志》 21.干支纪年萌芽于西汉,()时以政府命令的形式在全国通行。 A.东汉 B.东晋 C.西晋 D.三国 22.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特有的选官制度,它正式开始于()。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专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江苏省无锡市天一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复习考点专练(有解析):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1.借花妖狐魅的故事,艺术地反映了广泛的现实社会生活的是() A.《三国演义》 B.《红楼梦》 C.《聊斋志异》 D.《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2.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3.四位学生在作研究性学习时,以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西方历史影响为题,各命了一个小题,你觉得哪些最适宜( ) ①大汉的文明传承---纸改变了西欧的文化进程 ②西方海外殖民的助跑器——指南针 ③火药——荡平欧洲封建城堡的致命锐器 ④没有印刷术就没有西方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4.下列著名的绘画作品,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公女史缄图》②《清明上河图》③《墨竹图》④《游春图》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①④②③D.①③④② 5.在下列甲骨文字中描述分封制度的是() A.四手共抬一盘 B.巡行于通卫以保卫城邑之安全 C.阡陌纵横之农田 D.执干戈以卫社稷 6.右图脸谱所示的角色属于京剧中的() A.生 B.旦 C.净 D.丑 7.“中国古代某项发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下列图示与此评述最为相关的是()

A.造纸工序示意图 B.司南 C.架火战车 D.转轮排字盘 8.如下图出自中国古代一本劝人行善的通俗书籍。图片右上方的文字为:“宋程一德,粗识字义,孜孜欲人为善,每遇嘉言懿行,不分三教,捐资刊布(刻版印行),冀人警醒。一夕,梦帝君告曰‘汝能广行三教,所刻俱录报天庭矣。’自是,三教典籍不学而晓,子孙悉俊拔,多少年高第。”从材料中,你能得到的信息包括( ) ①雕版印刷技术更加成熟 ②三教合流 ③三教典籍成为科举内容 ④文人画盛行 A.①②③④B.①②③ C.①②D.③④ 9.之所以说书法是中华民族奉献给人类文化宝库的一门特有艺术,原因是() ①能够将文字的书写称为艺术的只有中国汉字②具有实用功能③具有审美功能④具有形体美、动态美和意境美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10.《说文解字·序》载:“秦书有八体,一曰大篆,二曰小篆……八曰隶书。”《汉书·艺文志》亦载:“是时始建隶书矣,起于官狱多事,苟趋省易,施之于徒隶也。”以上材料反映了 ( ) A.隶书是秦代八大篆书字体之一 B.隶书是在楷书基础上发展而来 C.隶书是汉代狱官为书写方便而创 D.隶书的创建与抄录公文狱事有关 11.《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中描述:“上面正居中悬着宁荣二祖遗像……两边还有几轴列祖遗影……凡从文旁之名者,贾敬为首;下则从玉者,贾珍为首;再下从草头者,贾蓉为首;左昭右穆,男东女西。俟贾母拈香下拜,众人方一齐跪下。”若给这一章回加题目,应为()A. “庆寿辰宁府排家宴” B.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 C. “宁国府除夕祭宗祠” D.“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12.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被誉为“中国古代农业百科全书”,其中“要术”是指()A.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B.关中地区的农牧业生产经验 C.齐国官营手工业的设计规范和制造工艺 D.长江流域食品的加工与贮藏技术 13.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的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的诗,无行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图1所示的书法特点是()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三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课标要求 本课概述了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中国作为世界文明古国,科学技术发展曾经长期处于世界的前列。教材介绍了中国古代科技的发展,展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情况,揭示了中国古代科技在世界上的地位和作用。课文通过大量的考古材料、文献资料等概述了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变化的历程。 在学习时,要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的过程。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历史材料的同时,要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的现象,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的想法和自己的观点。教师应随时关注并予以恰当的评价。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作出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作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积极主动的观察、感受、体验,学习到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对中国的科学技术成就并不陌生,许多发明和发现,在小学的常识课、中学的各门学科学习中都有所了解和学习,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中学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练习题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练习题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已经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2.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始祖是( )。 A.有巢氏 B.庖栖氏 C.燃人氏 D.神衣氏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 B.商 C. 周 D.秦 4.制定礼和刑的是(),其目的是用来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制度,镇压奴隶和贫民。 A.东周 B.商朝 C.夏朝 D.西周 5.北魏( )以汉化为主题的改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世。 A.孝文帝 B.隋文帝 C.汉文帝 D.光武帝 6.“开元盛世”指的是( )统治时期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7.最早的有系统记录的汉语文字是()时代的甲骨文 A西周 B殷商 C东周 D春秋 8.在我国,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古代绘画实物是战国时期的帛画() A《女史箴图》B《洛神赋图》C《步辇图》D《龙凤人物图》 9.《诗经》开了中国()文学长河,对此后中国两千哦同安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象征主义 10.刘义庆的《世语新说》是一部(). A.神话小说 B.笔记小说 C.志怪小说 D.传奇小说 11.我国现存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史书是()。 A.《左传》 B.《春秋》 C.《尚书》 D.《史记》 12.八卦的“坎”代表()。 A水B.火C风D.山 13.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的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4.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是( ) A.王祯的《农书》 B.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C.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D.贾思勰的《齐民要术》15.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是()时期编订的。 A春秋 B战国 C西汉 D东汉 16.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作者是() A张仲景 B华佗 C孙思邈 D黄甫谧 17.俗称“金不换”的中药材是( )。 A.鹿茸 B.三七 C.人参 D.虫草 18.《诗经》中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 )记录。 A.日食 B.月食 C.哈雷彗星 D.黑子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科学技术的定义 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科学技术萌芽时期 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早期 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陶器 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开始利用蚕丝制作丝绸。 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 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 铁柔化技术。《夏小正》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有大规模的水 利工程,包括都江堰、郑国渠等。创造十进位制。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 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有学 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 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测定了比较精确 的回归年长度。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农业上的轮作制已经确立。中

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徽、祖冲之、张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中国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解飞、魏猛变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车磨。 隋唐、两宋时期 宋朝科技隋唐时经济文化发达,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到两宋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高峰。 元朝时期 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翻译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又译作尤尼)的《哈基姆星表》(又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中国人在此时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王恂与郭守敬等完成编制《授时历》。《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有26秒的差距。1303年,朱世杰著成《四元玉鉴》,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朱世杰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我国历史文化练习题

全国导游基础知识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练习题 一、单选题 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已经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2.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始祖是( )。 A.有巢氏 B.庖栖氏 C.燃人氏 D.神衣氏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夏 B.商 C. 周 D.秦 4.制定礼和刑的是(),其目的是用来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制度,镇压奴隶和贫民。 A.东周 B.商朝 C.夏朝 D.西周 5.北魏( )以汉化为主题的改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世。 A.孝文帝 B.隋文帝 C.汉文帝 D.光武帝 6.“开元盛世”指的是( )统治时期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7.最早的有系统记录的汉语文字是()时代的甲骨文 A西周B殷商C东周D春秋 8.在我国,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古代绘画实物是战国时期的帛画() 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 D《龙凤人物图》 9.《诗经》开了中国()文学长河,对此后中国两千哦同安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象征主义 10.刘义庆的《世语新说》是一部(). A.神话小说 B.笔记小说 C.志怪小说 D.传奇小说 11.我国现存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史书是()。 A.《左传》 B.《春秋》 C.《尚书》 D.《史记》 12.八卦的“坎”代表()。 A水B.火C风D.山 13. 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的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4. 我国现存最早,最完备的农书是( ) A.王祯的《农书》 B.徐光启的《农政全书》 C.汜胜之的《汜胜之书》 D.贾思勰的《齐民要术》15.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是()时期编订的。 A春秋B战国C西汉D东汉 16.我国第一部针灸学专著《针灸甲乙经》作者是() A张仲景B华佗C孙思邈D黄甫谧 17.俗称“金不换”的中药材是( )。 A.鹿茸 B.三七 C.人参 D.虫草 18.《诗经》中有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有确切日期的( )记录。

简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简述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特点 内容摘要: ①古代中国独自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科学技术成就,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成就在首创性、历史连续性、全面多样性上都是举世瞩目的 ②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 ③经验性、描述性、实用性与本土化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一个突出特点 ④与农业关系密切的学科更多地得到发展是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又一特征 ⑤官办为主是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史上的另一特点 ⑥适合封建政治观念需要的科学文化在封建社会的框架内得以延续。 ⑦整体观,与西方科学注重分析不同,中国传统科技重整合,重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重事物的结构、功能和联系 ⑧古代中国形成了独特的实用科学体系 ⑨古代中国形成了大一统的技术结构 ⑩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的发展有其显著的优点,也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这也决定了它未来的发展趋势 中国是世界文明发达最早的国家之一,在长期的发展中,创造了

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果作为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样有着惊人的辉煌历史,并处于当时那个时代的世界最前列。中国古代的科技成果不仅对于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而且对东方各国乃至西方各国科技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就几乎全是中国人自己独自创造出来的,这一点与古希腊科学技术的发展不同,古希腊的早期科学如几何学、天文学中的很多东西是从河流文明古国那里学来的。正是这种独创的科技成就的长期发展,历代继承,才形成了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体系。著名英国科技史家李约瑟博士在他所著的《中国科学技术史》的序言中曾对此做出了公正的评价,他说:“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远远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在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 ㈠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科学思想的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显示出阶段性高潮的特点 我国古代社会从五帝、夏、商、周、春秋战国直至清末,凡4000年,一直绵延不断,既不曾发生过像罗马帝国那样中断无继的历史悲剧,也不曾经历西欧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这就使我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得以世代相传、连续积累,并在这个基础上走向自己的巅峰。 然而,在4000年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春秋战国、两汉(尤其是东汉)与宋元(尤其是北宋)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基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内外因素又都显示出阶段性的高潮。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答案

第二章中国历史文化 一、判断题(正确答案用“A”标注,错误答案用“B”标注) 1.考古发现,距今约300万年的建始人化石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知最早的古人类化石。 ( B ) 2.夏朝的最后一个国王是桀,他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 A ) 3.东周前半期称为春秋时期,因鲁国的史书《春秋》而得名。( A ) 4.秦国于221年扫平六国,统一全国。( B ) 5.北魏孝文帝以汉化为主题的改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 A ) 6.刘邦通过废除丞相、建立厂卫特务机构、以八股取士和在地方设三司等措施,极 大地强化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 B ) 7.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 号(今兴业路76号)召开。( A ) 8.1935年遵义会议后,于3月中旬,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以毛泽东为首,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B ) 9.在中国艺术的各个门类中,书法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艺术,它深刻地反映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审美情趣。( A ) 10.明代中叶,“四大徽班”进京后,博采众长,形成了中国戏剧的代表剧种——京剧。( B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l个最符合题意) 1.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 B )已经学会使用打制石器和天然火。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2.在我国古代传说中,“钻木取火”的始祖是( C )。 A.有巢氏 B.庖牺氏 C.燧人氏 D.神农氏 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 A )。 A.夏 B.商 C.周 D.秦 4.制定礼和刑的是( D ),其目的是用来维护贵族内部的等级制度,镇压奴隶和平民。 A.东周 B.商朝 c.夏朝 D.西周 5.北魏( A )以汉化为主题的改革是中国文化史上的盛事。 A.孝文帝 B.隋文帝 c.汉文帝 D.光武帝 6.“开元盛世”指的是( C )统治时期。 A.唐太宗 B.唐高宗 C.唐玄宗 D.武则天 7.最早的有系统记录的汉语文字是( B )时代的甲骨文。 A.西周 B.殷商 c.东周 D.春秋 8.在我国,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早的古代绘画实物是战国时期的帛画( D )。 A.《女史箴图》 B.《洛神赋图》 C.《步辇图》D.《龙凤人物图》 9.《诗经》开了中国( A )文学之先河,对此后中国两千多年的文学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A.现实主义 B.浪漫主义 c.现代主义 D.象征主义 10.刘义庆的《世说新语》是一部( B )。 A.神话小说 B.笔记体小说 c.志怪小说 D.传奇小说 11.我国现存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史书是( C )。 A.《左传》 B.《春秋》 c.《尚书》D.《史记》 12.八卦的“坎”代表( A )。 A.水 B.火 C.风 D.山 13.提出“民贵君轻”思想主张的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 B )。 A.孔子 B.孟子 C.苟子 D.墨子

科学技术史

一、古代技术发端的三个标志:打制石器,人工取火,创造文字。 二、原始农业出现于新石器时代,一些水力充沛,土壤肥沃的地区。如:尼罗河流域,底格 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印度河和恒河流域,黄河和长江流域。 三、古巴比伦位于西亚地区的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流域,通常称为两河流域。 四、公元前3500年以前,苏美尔人在两河流域建立了奴隶制国家。 五、文字的发展规律:象形文字到表意文字再到拼音文字。 六、古印度文明被称为“哈拉巴文明”。 七、现存最早的古印度天文学著作是《太阳悉檀多》,古印度最古老的数学著作是《准绳经》, 《妙闻集》和《17页罗迦集》这两部医学经典的出现,是古印度医学知识体系成熟的标志。 八、中国古代科学成就:天文学(我国是天文观测记录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也是保存天文 记录资料最丰富的国家,《周髀算经》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天文学著作,我国古代提出“盖天说”“宣夜说”“浑天说”),数学(《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一部 数学著作,标志着我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它的价值可以与欧几里得的几何学相媲美),医药学(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古典医学名著,西汉的药物学专著《神农本草经》,“本草”是我国传统药物学的专称,达尔文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誉为“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地学(我国最早的地理、地质专著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三海经》) 九、古代中国的技术:农业和农业技术(我国古代农业技术成熟较早,发展水平高,汉代出 现牛耕,三脚24页播种机,龙骨车,水碾,牛转连磨,农业专著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齐民要述》,《王祯农书》,《农政全书》),纺织和瓷器制造(我国是世界上最早饲养家蚕和织造丝绸的国家,以“丝绸之国”闻名于世,青瓷—白瓷—红瓷—彩瓷),四大发明(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与火药,马克思曾把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看做“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建筑技术和水利工程(都江堰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水利工程),冶金和造船技术。四大日用技术:纺织,陶瓷,建筑,冶炼。 十、中国古代数学的特点:1鲜明的社会性2机械化算法体系。中国古代的数学成就:1计 数法2正负术3极限4高次方程的数值解法5四元术6同余式7方程术8贾宪三角形——杨辉三角 十一、古希腊的第一个科学家和哲学家泰勒斯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水,万物起源于水并复归于水;他首先把埃及的几何学变成一种抽象研究对象,在他那里直线变得没有厚度而且绝对平直;他发明从公理、定理求证结果的演绎方法;发明一些具体的几何定理:1圆的任何一条直径把圆平分成两等分;对顶角相等;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比达 哥斯拉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比达哥斯拉和菲罗劳斯,比达哥斯拉认为数才是万物的本原,并企图用数学关系来解释自然现象,他证明了勾股定理,提出黄金分割,比达哥斯拉学派断言,地球,天体和整个宇宙是一个球,天体运动是和谐的,一切天体都 做匀速的圆周运动。阿波罗尼提出圆锥曲线理论。留基伯第一个提出关于原子和虚空学说,他把原子理解为不可分割的物质粒子。,他的学生德谟克利特认为原子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33讲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一、选择题 1.史书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元兴元年奏上之,帝善其能,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由材料可见()。A.蔡侯纸是世界上最早的书写用纸 B.东汉元兴元年后,纸成了唯一书写材料 C.造纸原料易得是蔡侯纸广泛使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D.蔡伦造纸使用的主要原料是树皮、麻头、棉布、鱼网 答案 C 2.有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世界赖以建立的种种发明与发现可能有一半来源于中国”。由中国传入欧洲,并帮欧洲“发现世界”,进而产生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史”的科技成就是( ) 解析欧洲“发现世界”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指南针在此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答案 A 3.《金史》记载:“声如雷震,热力达半亩之上,人与牛皮皆碎迸无迹,甲铁皆透。”这段材料描述的科技成就是( ) A.火药 B.指南针 C.印刷术 D.造纸术 答案 A 4.今天象棋中有“炮”与“砲”二字。唐代的象棋中使用“砲”字,宋代的象棋中“炮”“砲”二字开始并用,这一变化说明()。 A.中国象棋发明于宋代B.宋代发明了火药 C.宋代火药广泛用于战争D.洋炮在宋代传入中国 解析从唐到宋的这一变化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说明了火药在宋代被广泛应用于战争。

5.“为什么现代科学只在欧洲而没有在中国文明(或印度文明)中发展起来?……为什么在公元前1世纪至公元15世纪之间,中国文明在应用人类关于自然的知识与人类的实际需求方面比西方文明要有效得多?”据此分析古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主要特点是()。 A.政府是科研的主要组织者 B.实用技术发达 C.普遍重视科学实验 D.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 解析解题的突破口是理解材料,材料一方面指出现代科学是在欧洲发展起来的,另一方面指出古代中国应用科技比西方发达。材料不能体现A、C、D,此三项不符合史实。中国古代科技重视实用技术,轻视科学理论的研究,故答案为B。 答案 B 6.古代中国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对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现象是()。 A.汉武帝时代,赋的创作走向全盛 B.唐代中国古典诗歌发展到鼎盛时期 C.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 D.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 解析从“城市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可排除A、B项;“南宋的词增添了许多低迷感伤的情绪”主要与领土被金占领有关;元代杂剧的创作和演出逐渐兴盛直接得益于当时城市经济繁荣发达与市民阶层的壮大。 答案 D 7.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解析“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主要说明元曲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没有深奥不易理解、粗野庸俗的情况。反映了元曲以自然本色为主流这

高三历史总复习必修3同步练习:3-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3-2-1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选择题 1.(2011·广东增城四模)这是一部全面、系统总结6世纪以前近400年间黄河流域农业发展状况的农书,被欧美学者称为“即使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卓越的、杰出的、系统完整的农业科学理论与实践的巨著”。这部著作是() A.《史记·食货志》B.《齐民要术》 C.《农书》D.《农政全书》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解题时注意“6世纪”“黄河流域”“农书”等信息可知是《齐民要术》,故选B 项。 【答案】B 2.(2011·江苏盐城中学二模)1620年英国王室重臣弗朗西斯·培根在其《新工具论》中指出:“观察发明的结果、影响及其动力是一件有益的事,在此基础上,没有什么能比那在古代鲜为人知的四大发明更能说明问题。”按此说法,下列最不能体现作者意图的是() ①四大发明直接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转型 ②四大发明对人类历史发展进程影响深远 ③任何科技发明的结果都是有益的 ④四大发明自古以来享誉世界 A.①②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获取信息的能力。四大发明并没有直接促成中国社会的转型,排除①;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排除③; ④的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故选C项。

3.(2011·大庆实验中学模拟)杜维运在《史学方法论》中说:“所谓原始史料,为目击者的陈述、文献以及事实自身的遗存,数者皆与事件同时。”依据这一定义,下列属于研究先秦时期历史的“原始史料”是() A.《中国通史》对分封制的评述 B.史书《春秋》对哈雷彗星的记载 C.《史记》对商鞅变法的记述 D.《九章算术》记载十进位计数法 【解析】A、C、D三项都是后人的记述和评价,并非原始资料,应排除三项。 【答案】B 4.(2011·沈阳联考)下图中,北京奥运会的火炬“祥云”以“渊源共生,和谐共融”为创意,造型以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为创意,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 A.法家思想与造纸术B.墨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 C.儒家思想与活字印刷术D.儒家思想与造纸术 【解析】此题考查的是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与古代科技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和谐”体现的是儒家思想观点;“纸卷轴”反映的是造纸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D项。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100题

中国古代物理学史100题 一、选择题 1.春秋时代,有几何光学,力学等研究成果在科学史上有名的著作是: (1)《墨经》(2)《礼记》(3)《禹贡》(4)《内经》答(1) 2.春秋末年,记载了当时手工业的主要工种,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工程技术方面的专著是:(1)《易经》(2)《诗经》(3)《尚书》(4)《考工记》答(4) 3.春秋时记载了声音共振现象的著作是: (1)《管子》(2)《韩非子》(3)《庄子》4)《山海经》答(3) 4.1954年,在长沙出土了我国最早的天平及砝码是什么朝代的? (1)周(2)战国(3)秦(4)汉答(2) 5.世界上第一台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叫“侯风地动仪”,它的发明者是: (1)张衡(2)马均(3)丁缓(4)刘安答(1) 6.明朝时,以等比数列创立了十二平均律的科学家是: (1)徐光启(2)宋应星(3)朱载土育(4)沈括答(3) 7.唐初,在《礼记注疏》中解释虹的形成原因的人是: (1)刘禹锡(2)一行(3)孙思邈(4)孙颖达答(4) 8.我国关于透镜聚焦的最早记载是公元2世纪的: (1)《论衡》(2)《淮南方毕术》(3)《春秋纬》(4)《初学记》答(2) 9.《汉书西域传》记载有公元3年观察到: (1)摩擦起电(2)磁石吸铁(3)尖端放电(4)光的折射答(3) 10.西汉刘歆写的什么书记载了指南车? (1)《太平御览》(2)《西京杂记》(3)《博物志》(4)《后汉书》答(2) 11.西汉墓出土的弩机装有带刻度瞄准用的什么东西,可提高射击确度,类似近代步枪标尺。(1)望山(2)准尺(3)瞄镜(4)靶标答(1) 12.我国什么时代已有玩器竹蜻蜓的记载,竹蜻蜓能飞起的原理与直升飞机相同。 (1)汉代(2)唐代(3)秦代(4)晋代答(4) 13.北宋初年,杨亿记载了什么光学现象? (1)反射(2)天然晶体的色散(3)折射(4)衍射答(2) 14.北宋时,谁在《萍州可谈》中第一次记载了指南针用于航海,比英国人纳肯早71年(1)朱或(2)梅文(3)曾公亮(4)张载答(1) 15.明末,宋应星在《论气》中对什么物理现象作出合乎科学的解释? (1)气体流动(2)大气压(3)空气成份(4)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答(4) 16.我国最早有关毛发摩擦生电的记载,是西晋张华写的 (1)《庄子》(2)《水经注》(3)《博物志》(4)《淮南子》答(3) 17.反映我国古代声学成就的北京天坛内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建于何时? (1)清代(2)明代(3)元代(4)宋代答(2) 18.明代发明的用于水战的什么武器是两级火箭的雏型,它当时已有多级火箭的设想 (1)火弹(2)神火飞鸦(3)飞筒(4)火龙出水答(4) 19.宋代谁用浮船打捞沉落江中的铁牛?这是现代沉箱打涝技术的最早应用。 (1)一行(2)沈括(3)苏颂(4)怀丙答(4) 20.最原始的火药火箭是宋代谁发明的? (1)唐福(2)曾公亮(3)沈托(4)冯继升答(4) 21.盖天说的代表著作是: (1)《灵宪》(2)《开元占经》(3)《周髀算经》(4)《步天歌》答(3) 22.杞人忧天的故事反映了哪种天地结构学说? (1)盖天说(2)浑天说(3)安天论(4)宣夜说答(4) 23.最早明确提出元气一词的是: (1)老子(2)庄子(3)管子(4)鶡冠子答(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三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课标要求】 1、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2、知道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文学成就,了解古代中国不同 时期的文学特色。 3、概述汉字、绘画起源、演变的过程,了解中国书画的基本特征和发展脉络。 4、了解京剧等剧种产生和发展的过程,说明其艺术成就。 【重点讲解】 古代中国的发明与发现 成就概况影响备注 四大发明造纸术 ①西汉:发明植物纤维纸 ②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古代书写材料演进:商代甲 骨—西周青铜器—春秋竹 简、木犊、缣帛—西汉麻纸 (争议中)—东汉纤维纸 (蔡侯纸) 廉价耐用的纸张代替了羊皮纸和 小牛皮纸,有力地推动了欧洲文 化的发展。 我国古 代最杰 出的科 技成就印刷术 ①隋唐:发明雕版印刷术 《金刚经》 ②北宋: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 大大推动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 宗教改革,促进欧洲文化的发展 和传播 火药 ①唐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 录 ②唐末开始用于军事 ③两宋广泛使用于军事 ①结束欧洲的冷兵器时代,改变 人类作战方式; ②成为欧洲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 力的重要武器; ③促进了欧洲采矿业和金属制造 业的发展 指南针 ①战国——司南; ②北宋——用于航海 ①促进了远洋航行; ②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技术保 证; ③引发了西方殖民扩张 数学成就十进位 值制 ①逢十进一; ②春秋战国出现算筹计数法 ①马克思称其为“人类最美妙的 发明之一”; ②中国是最早使用的国家 数学发 展与社 会经济 发展尤 其是农 业发展《九章 算术》 ①运用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运算方法; ②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应 ①标志中国古代以计算为中心的 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②在世界数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教案设计

人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一节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一、教学目标: [内容标准] 概述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认识中国科技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知识与能力]掌握中国古代科技进步的基础知识,了解中国古代科技成就的发展和演变过程,了解纸、指南针、火药和印刷术的发明史。了解、认识科学领域中的其他相关知识。了解科学技术进步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的积极作用。充分利用图书馆、博物馆、互联网等资源,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资料信息和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培养和训练学生的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价值观、科学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科书及教师提供的相关材料,进行判断分析,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学会运用阅读法、观察法、讨论法、推理法、概括法、实验法等来学习了解相关问题。 教师应该注重启发式教学,向学生展示大量历史材料的同时,要利用相关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会收集、整理、运用相关的历史学习资料。注重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深入体验,主动探究,独立思考。能运用已学的知识和掌握的材料解释相关的现象,表达对社会和历史的想法和自己的观点。教师应随时关注并予以恰当的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伟大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弘扬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科技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操。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对科技知识的了解,及积极主动的观察、感受、体验,学习到坚韧刻苦的精神,踏实细致的作风。培养崇尚科学的精神,坚定科学的思想。 二、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运用科技解决实际问题。

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专题二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 第1课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成就 科目:高二历史备课人:廖树浩授课时间:第三周 教材分析: 中国古代科技这节课内容繁多,首先要了解本专题的基本线索和结构,把握古代科技发生发展的特征和特点。然后在积极参与学习,积极探究的基础上,通过对教材和教学资料的整理、分析,总结中国古代科技的特点,探究其对我国及世界产生的多方面影响。从而形成对我国古代科技文化发展的整体认识。 学情分析: 高二学生具备一定的历史学习能力与分析能力,对古代科技相关知识有一定了解,但是部分细节不清晰,尚未形成整体认识,需要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能力目标: 1. 掌握火药、印刷术,指南针、造纸术等基础知识。 2. 了解科学技术给人类和社会发展会带来积极作用。 3. 充分利用图书馆、互联网等资源。收集和处理科学技术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 ⑵过程与方法目标: 1. 师生互动,让学生参与历史教学,培养学生共同学习、合作意识。 2.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和认识到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对世界做出的巨大贡献,从而让学生总结我国古代科技思想,得出缺乏理论概括的结论,并深思近代中国的落后原因。重点:(1)古代科技发展主要成就 (2)培养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积极主动参与的意识 难点:(1)分析科技发展的原因 (2)认识科技发展的双重性作用问题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 讲述法、谈话法、多媒体手段 收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资料,引导对其进行整理和置疑。通过合作或独立学习,提出问题,并运用资料,解决问题。让学生在掌握“是什么”的基础上,探究“为什么是”,“怎么是的”,“是又如何”的问题。逐层深入,通过对知识的归纳、概括、整理形成知识网络。从而更深刻地体验、感知、理解和解释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 教学过程: 1、导入:可设问:你能列举出哪些我国古代领先于世界的科技成就?引导学生将课前 收集整理的资料相互交流。 学做思一、 学生阅读教材,并填相关表格。 四大发明的完成过程和外传概况

中国古代4大科学技术史

科学技术史 古代中国四大科学技术学科 姓名:符凯前 学号:201211010201 学院:外国语学院 教师:周世祥

现在,人们已经越来越广泛地认识到,科学史是人类文明中一个头等重要的组成部分。 中国已有五千年以上的文明史,它以源远流长、连绵不绝以及光辉灿烂为显著特征,著称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繁花似锦的中国文明史中,科学技术的成就则以其特有的光芒,熠熠生辉,是为中国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又是世界科学发展史不可或缺的重要篇章。 中国历史上的科学技术成就,为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而中国古代科学的发展过程中,与许多国家、地区和民族的科学技术交流。李约瑟写道:“就技术的影响而言,在文艺复兴之时和之前,中国占据着一个强大的支配地位。……世界受中国古代和中世纪的顽强的手工业者之赐远远大于受亚历山大时代的技工、能言善辩的神学家之赐。”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生、发展。是与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密切相关的,两者之间存在相互依存、互为因果的关系。中国古代社会的持续发展与进步,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进展奠定了基石,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同社会持续发展一样,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其间的高低起伏、顺逆迟速,自有一部令人惊叹亦哀叹的历史。理清其发展的脉络,吸取其精华,并从中总结出经验教训,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是在特定的自然环境、社会状况、文化氛围以及思维和生活方式等条件下形成的知识系统。这个知识系统有自己的内部结构,有别具一格的科学技术内涵和描述表现方式。众多的技术门类均有专门的著述传世,还有不少散见于浩瀚烟海的史籍里,或以物化的形式寓寄于有关文物之中。它们有各自杰出的代表人物,构成群星闪烁的科学家与技术专门家群体。各学科门类又均有自己的理论学说,当然更多的是经验性的认识,共同构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宏伟画卷。 其中,中医学、农学、数学与天文学是中国古代发展较为成熟的四大学科,也是中国科学技术史上成就最大的学科。 中医学 中国的中医学起源于三皇五帝时期,相传伏羲发明了针灸并尝试草药,神农炎帝更是尝尽百草,并且用茶来解毒。相传在公元前3000多年,中国的轩辕黄帝写下了人类第一部医学著作——《黄帝祝由科》,后世人在这部医药著作的基础上不断增补删改,逐渐形成了后世的《黄帝内经》和《黄帝外经》,并从中将纯粹的医药分离了出来,形成了后来的中医学。而其中的《黄帝内经》则在世界上第一个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这一防病养生保健康的预防医学观点。 在周代,中国就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医院和医疗制度,周代的医疗机构设有医师、上士、下士、府(管药库)、史(管记录)、徒若干人。下面又分食医(管饮食卫库)、疾医(内科)、疡医(外科)、兽医四种,这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医学分科。当时的患者已经分科治疗,而且建立病历,并规定在死者病历上要写明死因,然后送交医师存档,以便总结医疗经验,提高医疗技术。这也是世界上已知最早的病历制度。 春秋战国时期的一代名医扁鹊,后代把他奉为“脉学之宗”,他采用望闻问切四诊法,从脉象中诊断病情。切脉是扁鹊的主要成就。四诊法成为我国中医的传统诊病法,两千多年来一直为中医所沿用。 东汉出现了著名医学家张仲景和华佗。张仲景完善了中医的辨证理论,采用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为人看病。他还是世界上第一个临床医学大师,被尊称为医圣。他的医书被后人编纂为《伤寒杂病论》和《金匮要略》。。华佗则以精通外科手术和麻醉名闻天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