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第五单元学案

第五单元整体感悟圈点读书

1.风筝

2.羚羊木雕

3.散步

4.诗两首

5.《世说新语》两则

兴趣情境导引

师:向大家推荐一篇作文:《妈**爱》。

又是一个清晨,又是一个灰蒙蒙的天,又响起了妈**唠叨,又开始了一天的运行。机械的我不得不从暖和的被子中爬起来。看着早已准备好的早饭,听着妈**絮絮叨叨。一片惨白。清早的大道没有一丝人气,飘飘荡荡只有我这么一个幽灵。风在吹刮着,树在摇曳着,心在抖着。妈妈就是妈妈,我都出了门还追上来,“别忘了带手套,天凉。”妈妈将手套给我时,我看见了,一双冻紫了的手。又是一片惨白。

我含着热泪看着妈妈远去的身影,雾太浓了,但仍能清晰的看见母亲的背影。我好恨,难道就一直这么下去吗?难道就不能谅解妈妈吗?难道一册日记就真的那么重要吗?我不想,也不敢想。或许是我太过于认真,太过于较劲,一直没能理解那天发生的事,我还依然记得……

“干什么看我日记?你不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隐私吗?太过分了,妈妈!我一直很尊重你,也希望你能尊重我!”

“我……”母亲支支吾吾的,我更加肯定了。之后,我与母亲的关系一直不好,直到现在。放学了,又是一个没有笑声的晚餐。母亲收拾好碗筷,一边看着电视,一边静静地织着毛衣。“啊!你,你这是干什么?……”妈妈惊讶地看着我。我拿着日记本说:“妈,你看吧!你想看就跟我说一声,好吗?”妈妈沉默了,许久,妈妈语重心长的说:“其实,上次的事都是妈不对,妈向你道歉,你也长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妈妈尊重你,都怪妈……。”我哭了,虽然想极力伪装自己的脆弱,但终究还是哭了,也看见了妈妈在黑暗中的抽泣。

又是一个清晨,又是一个灰蒙蒙的天,没有了妈**唠叨,也没有了我的抱怨。我做好早饭,轻轻的关好门。妈妈就是妈妈,依旧追了出来,塞给了我两个鸡蛋:“别饿着了,多吃些。”雾渐渐散去,母亲的背影更清晰了。风很大,街上依然行人稀少,但我的心暖暖的,那是妈**爱。霎时间,明媚的阳光照耀着大地,温暖了一切……

生:文章是写亲情的,很感人。

师:亲情是人间真挚而美好的感情,描写亲情的诗文往往最能打动人,真情实感是作文的灵魂。

生:浓浓亲情,动人心弦。

师:对!描写亲情和家庭生活的诗文,数量众多,优秀之作,往往十分感人。亲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家庭是一个人成长的摇篮。天伦之乐,其乐融融。本单元的选文主题为“亲情”,所选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或家庭生活的。作者努力用心灵感悟生命的真谛,表达对亲情的体会与赞美,让读者产生感情的共鸣。

难点互动探索

难点问题1 理清思路整体感悟

生:为什么要理清文章思路?

师:找出文章线索的目的,是为了理清全文思路,透彻地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理清思路是指在阅读中理清课文所体现的作者思路,是非观,有助于深入把握课文思想内核。

生:如何整体感悟课文内容?

师:可以多角度去解读,鼓励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有自己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不能浅尝辄止,满足于粗浅的模糊的感受,要抓住关键,深入体会文章的内涵。范例1 《风筝》的“线”是如何放的?

分析

深刻领会一些句子的含义:1、“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在我是一种惊异和悲哀。”(“我”见风筝而悲哀,是因为想起小时侯“精神的虐杀”的一幕,而且这一幕永远无法补过。说“惊异和悲哀”,从结构上说,是为了引出下文。)2、“但我是向来不爱放风筝的,不但不爱,并且嫌恶他……”3、“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4、“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5、“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严厉的解剖自己,做人严肃认真)6、“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被虐杀者的麻木使虐杀者可以恣意妄为,这是尤其令人悲哀的。所以鲁迅只觉得这世界一片肃杀和寒威)

解答

鲁迅先生的《风筝》,回忆兄弟之间的一件往事,无论是当年管错了,还是一旦醒悟,心情沉重,总想补过,为补过不及而心情更加沉重,都洋溢着浓浓的同胞手足之情。

1、从手足之情上看,当年不许小兄弟放风筝,是为小兄弟有出息,那气恨,是恨铁不成钢。一旦明白自己错了,虽是几十年前的往事,虽为兄长,也要求小兄弟宽恕。同胞手足之情溢于言表。

2、从游戏的意义上看,“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游戏实在出于儿童天性,游戏使儿童活泼、健康、聪明。因此不准游戏,无异于虐杀儿童天性。鲁迅看到外国的儿童教育主张,认识了中国旧式教育的落后,愿中国的儿童教育改变落后的偏见,愿儿童精神从此不受压制,从此能够健康成长。

3、从鲁迅的自醒精神看,鲁迅严于解剖自己,严于自省,一点小事都一丝不苟,知错必改,郑重其事,这种精神非常可贵。

4、从小兄弟身受“虐杀”却毫无怨恨这种现象上看,鲁迅的感慨尤其深沉,文章就落脚在这一点上,留下无尽的悲哀和发人深省的问号。小兄弟为什么全然忘却?原来他偷做风筝,自己也并不认为正当,以为兄长该管,因此并不耿耿于怀。

解题方法链接:

寻找最能表现作者情感、观点的句子,有助于理清课文思路。

范例2 剖析《羚羊木雕》的结构层次,理清全文思路。

分析

我们试给文章分段、归纳段意。讨论并归纳:

第一部分:从开头到“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写父母追问羚羊木雕的下落,并不同意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万芳。

第二部分:从“上幼儿园我们就在一起”到“从兜里掏出一把弯弯的小藏刀送给我。”回顾“我”和万芳真挚的友情。

第三部分:从“不知什么时候”到“冒着雨飞快地跑出门去。”写父母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

第四部分:从“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到结束。写“我”向万芳要回了羚羊木雕,虽然得到万芳的谅解。但是被逼的反悔使“我”觉得“我是世界上最伤心的人。”

解答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金榜学案:期末综合检测(含答案)

期末综合检测 (120分钟 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5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簇.新(cù) 骸.骨(hái) 倒坍.(tān) 阔绰.(chuò) B.恻.隐(cè) 深邃.(suì) 攫.取(jué) 羼.水(chān) C.瘠.薄(jí) 荫.庇(yīn) 庖.代(páo) 虔.信(qián) D.臆.测(yì) 黝.黑(yōu) 阴霾.(mái) 沉湎.(miǎn) 2.下面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 ) A.断璧残垣望眼欲穿吹毛求疵门庭若市 B.周道如砥通宵达旦一鼓做气寤寐思服 C.引颈受戮遮天蔽日鳞次栉比顶礼模拜 D.有例可援睡眼惺忪舍生取义囫囵吞枣 3.(2013·黄石中考)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 A.沈星舍己救人的高风亮节 ....,既展现了当代中国军人的风采,也引发了人们关于人生意义的深度思考。 B.近阶段,毒生姜、镉大米、毒淀粉等食品安全问题如雨后春笋 ....般地涌现,令公众惴惴不安。 C.雅安地震发生后,全国人民和海外同胞十分关注灾情,全力援助灾 区,众志成城 ....,显示出中华民族巨大的凝聚力。 D.磁湖沿岸,繁花似锦,绿柳如烟,湖光山色,令人心旷神怡 ....。

4.(2013·杭州中考)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针对最近发生在校园里的一些违法案件,教育部要求地方有关部门,对侵犯少年儿童权益、损害少年儿童身心健康,要从严查处并依法打击。 B.阅读文学经典,就是与文学大师进行精神的对话和心灵的沟通,这对我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将产生极为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C.《二泉映月》自始至终让人感受到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想情感,同时,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法与风格也让人叹为观止。 D.今年母亲节来临之前,学校要求每个学生在母亲节为自己的母亲自制一个充满爱心的礼物,从而在校园浓郁地营造出感恩母亲的节日气氛。 5.古诗文名句填写。(5分) (1)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举杯邀明月,。 (3)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4) ?雪拥蓝关马不前。 (5)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中运用典故,表达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的诗句是:,。 (6)《曹刿论战》中鲁庄公想靠祭祀神灵等来取得胜利,曹刿对他的这种做法的评价是:,。 6.(2013·苏州中考)综合性学习。(12分)

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资料整理

新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复习资 料整理 第五单元 第17课《中国石拱桥》 文学常识 茅以升,原名以昇,字唐臣,江苏镇江人,中国桥梁专家、教育家,被誉为“中国现代桥梁之父”。主持修建了我国座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铁路公路两用桥——钱塘江大桥。他还参与设计了武汉长江大桥。著有《中国桥梁史》《中国古桥与新桥》等。 文体知识 说明文是客观地说明事物的一种文体,目的在于给人以知识,或说明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说明事物特点和阐明事理是说明文的两种类型。 常见的说明方法有举例子、分类别、列数据、作比较、画图表、下定义、作诠释、打比方、摹状貌等。 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常见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语言的先决条件。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的语言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 思想内容

本文以赵州桥和卢沟桥为例,具体介绍了我国石拱桥在设计和施工上的独特创造以及不朽的艺术价值,概述了新中国桥梁事业的飞速发展,赞扬了我国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及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重点字词 弧形拱桥推崇匀称 洨河桥墩河堤混凝土 漳州饮涧惟妙惟肖张鷟 长虹卧波:拱桥像长长的彩虹一样横卧在波涛上。 雄跨:威武雄壮地跨越。雄姿:威武雄壮的姿态。 巧妙绝伦:形容技艺灵巧高明,超过寻常的,没有比得上的。 初月出云:看起来好像是穿出云层的一弯新月。 长虹饮涧:看起来好像是入涧饮水的一道长虹。 交头接耳:彼此在耳朵边低声说话。 千态万状:形态多种多样。 惟妙惟肖:文中形容雕刻得十分精妙逼真。肖,相似。 第18课《苏州园林》 文学常识 叶圣陶,原名叶绍钧,字圣陶,江苏苏州人,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倪焕之》,短篇小说《多收了三五斗》,童

人教版必修五第五单元小课文教学案

---------------------------------------------------------------最新资料推荐------------------------------------------------------ 人教版必修五第五单元小课文教学案高二英语第五模块第五单元小课文教学案制作人: 陈云审核人: 李洪燕使用时间: 2019-11-21 签字: 编号: 课前预习案 What adjectives would you use to describe a heroic deed (Johns actions)? Give at least thre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中探 究案一、检查反馈,导入新课。 Dictate the important words and expression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 二、目标定位,确定重点。 1.Learn several important language points. 2.Analyse important sentences. 三、自主探究,教师点拨。 Step 1:Read the headline: What is the story about? (Read the first paragraph and fill in the chart) Who When Where Why What Step 2:Read the article and then put these events in the order __ The attacker ran away. __ Anne was attacked and started to scream. __ John performed first aid on Anne __ John was studying in his house. __ The ambulance 1 / 4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五单元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案设计附答案

第五单元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梳理游踪,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写法。 2.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感受丽江的美。 3.领略古城魅力,培养自己发现美、热爱祖国风光和民族文化的情感。 学习过程 一、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默读课文,标画出疑难字词,并查字典解决。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矗.立()目眩.()开闸.() 徘徊.()翡.翠()砚.池() 蘸.()擦拭.()喧.哗() ()眺.望()喧.腾() 苍劲 .. 硕.大()映.照()奔.流() 亭台楼阁.()目眩.神迷() 2.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1)矗立: (2)徘徊: (3)眺望: (4)喧哗: (5)苍劲: (6)映照: (7)硕大: (8)亭台楼阁: (9)五彩斑斓: (10)目眩神迷: 二、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1982年,他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空山》,长篇地理散文《》,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他主编的《科幻世界》,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2015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16年,他的作品《》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2.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的一个纪念。

三、认识“水滴”,理清行文线索 1.朗读课文,在课本上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2.这篇文章作为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3.作者又赋予“一滴水经过丽江”怎样特殊的含义? 四、跟随“水滴”,探寻丽江之美 1.“一滴水”为什么会有这么奇幻的生命旅程呢? 2.丽江的美,美在哪里? 五、品读美句,体会独特视角 1.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2)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2.文章采用第一人称,从一滴水的角度,从不同视角去描述丽江,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3.从文中描绘的美景中,能够体会作者饱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六、拓展延伸,学习游记写法 在文中,作者是以一滴水的身份,介绍了自己游览丽江的全过程。我们是不是可以仿照这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21.与朱元思书 1.请用正楷字将下面的汉字抄写在田字格里,要求书写规范、端正、整洁。 山水小品简练隽永 2.请给加点字注音。 缥.( )碧湍.( )急轩邈.( ) 泠泠.( ) 3.文学常识填空。 (1)《与朱元思书》一文选自《》,作者是代的。本文是一篇,描写了从到段的山水美景。(2)作者描绘富春江水的奇丽多姿,极有层次: 第一段总写山水之美,概括为“”八个字; 第二段写“”,抓住和的特点;第三段又分写“”,多层次展开描绘。 4.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从.流飘荡:天下独绝 ..: 百叫无绝.: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互相轩邈 ..: 负.势竞上:千转不穷.: 水皆缥碧 ..:横柯.上蔽: 5.翻译下面的句子。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2)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4)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6.按提示及相关内容用原文填空。 (1)写水清澈的句子是:。 (2)用工整对偶写水流之急的句子是:。 (3)点明游览路线的一句是:。 (4)总领下文的一句是:。 (5)赋予静止的山以奋发向上无穷生命力的两句是:。 (6)写出光与影交相辉映的一句是:。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呜,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7.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互相轩邈.邈:蝉则千转.不穷转: 经纶.世务者经纶.:窥谷忘反.反: 8.区别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1)猿则百叫无绝.(《与朱元思书》)绝: (2)以为妙绝.(《口技》)绝: (3)空谷传响,哀转久绝.(《三峡》)绝: 9.翻泽画直线句子。 10.“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实际意思是什么?它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处世思想?

最新人教版中心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学案

欢迎阅读18 将相和 学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 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 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1. 渑. 2. 荆 3 1. 2指 “和”的意思是;“将相和”的意思是: 。 3.这篇课文共讲了??? 个小故事,分别给故事加上小标题是: 【课堂探究】 三、合作探究。 1.课文题目为“将相和”既然有了“和”,就说明他们曾经“不和”,“不和”的原因是什么呢?

2.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大王,这块璧有点毛病,让我指给你看。” (1)这块和氏璧是稀世珍宝,真的有“小毛病”吗?蔺相如为什么这样说? (2)从这句话可以看出蔺相如的什么特点? 3.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从这个故事中你体会到蔺相如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4.结合课文的内容说说你喜欢哪个人物,为什么? 四、品读全文,完成填空。 ( 是()。 ( 答. 回答. ( ( 日夜——(?? ? )客气——() 我还可以写出两个这样的词语: _________——() _________——() 五、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对手下人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陈述句: 2.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改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六、回顾课文,完成填空。 蔺相如与秦王斗智斗勇,在、上立了大动,被封为上卿,职位 比 ?高。廉颇很不服气,有意给蔺相如下不了台,于是将相。蔺相 如,廉颇被蔺相如感动,主动上门。从此,将相 保卫赵国。从文中可看出蔺相如 的人,廉颇是个的人 七、阅读课文片断,回答问题。 “我 就命1 2. 3 4. A 5.从这段话中你能体会出蔺相如是怎样的一个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评:师评:日期: 19 草船借箭 学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妒、督、寨、擂、呐、丞”等生字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新词,认识“瑜、幔”等生字。 2.紧扣课文语言,感悟文中周瑜、诸葛亮等人物的特点。

高一英语人教版必修二第五单元学案设计

一、词汇变形 Book2 Unit5 Music 词汇导学案 1. music (n.)--- musical (adj.)音乐的 --- musician (n.)音乐家 2. perform (v.)表演,履行 --- performance (n.) --- performer (n.)表演者 3. act (v.&n.)做事--- action(n.) --- actor (n.)男演员-- actress (n.)女演员 4. earn (v.)挣得---earning (n.)薪水 5. humour(n.) 幽默,诙谐--- humorous(adj.) 二、重点单词 6. rely(v.) 依赖---reliable(adj.) 可信赖的 ---reliance(n) 7. f amiliar (adj.)熟悉的---familiarity 8. attract (v.) 吸引--- attraction(n.) --- attractive(adj.) 9. invite(v.) 邀请---invitation(n.) 10. attach(v.) 系,附---attachment(n.) 附属品 11. confident(adj.) 自信的--- confidence (n.) 1. pretend vt. 假装;假扮 pretend that -clause 假装…… to do...假装做…… pretend to be doing...假装正在做… When his mother came in, he pretended to be studying. to have done... 假装已做…When his mother asked him, he pretended to have finished it. 2. attach vt. 系;贴;附加;认为有(重要性等) attached adj. 依恋的,留恋的 attach importance/ value etc. to sth. 认为……有重要性(或价值等) attach sth. to sth. 把某物系到某物上 be attached to 附属于;依恋 Mary was attached to her mother. 3. form vt. & vi. 形成;组织;养成;培养 form(=set up) a club 成立俱乐部 form an organization 成立一个组织 form a good habit(= develop)养成好习惯 fall/get into the habit of 养成……的习惯 n. 形式;表格;形状,外形;状况;精神 fill in the form 填表格 in the form of 以……的形式 in/out of form 状况良好/不佳 4. earn vt. 赚得;挣得;获得 earn one's living =make a living 谋生 earn one's own living 自食其力 earn money =make money 挣钱 5. perform vt.&vi 履行;表演;表现 n. performance 履行,做,执行 perform one's promise /duty 履行诺言/职责 perform an experience 做实验表演;演出 perform a piece 演奏一曲 put on a performance 演出 表现/运转 (vi) The machine is performing poorly. 机器运转不正常。 6. familiar adj. 熟悉的;常见的;通晓的;亲密的 (1) be familiar with sth.对……熟悉 (2)be familiar to sb. 为……所熟悉 7. confident adj. 自信的;确信的 confidence n.信心 confidently adv.自信地 be confident about/in sth.对…有信心 have/show confidence in 对…有信心be confident of doing sth.对做…有把握 8. sensitive adj.敏感的;易受伤的;灵敏的 sensible adj. 明智的;合理的 善解人意的 She is sensitive to other people’s feelings. 敏感的,易生气的 She is sensitive to criticism. 一听批评就急。 (对光,事物)过敏的 She is sensitive to sea food.海鲜过敏。

(部编)初中语文人教2011课标版七年级上册七年级上册语文

9、《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教案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了解鲁迅及《朝花夕拾》。 2、学习本文写景善于抓住景物特征,层次井然,融情入境的写法;体会作者在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生活乐趣,尝试表达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 3、学习热爱大自然,追求新知识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理解美女蛇故事的作用。 2、理解“三味书屋”这一部分的思想内容。 3、从整体与部分的结合上把握文章的主题思想。 【教学方法】 围绕教学重难点,采用自主研读与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自主质疑,合作探究,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寻写作素材,把所学的方法用到实践中来,让学生学会写作。 【课时安排】 三课时 【课前准备】 分析教材,准备PPT课件;学生查阅资料,了解作家作品,借助工具书,疏通生字、词语。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 童年是一首歌,节凑活泼欢快;童年是一幅画,色彩绚丽多姿;童年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幸福快乐的时光,它一去就再也不复返。请你谈谈你对美好童年生活的记忆吧(学生活动)。现在,让我们走进鲁迅先生的童年世界,去体味他的童真与童趣。 板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二、走近作者与作品。 1.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1918年5月,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主要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等。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不朽杰作。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2.关于《朝花夕拾》:《朝花夕拾》是一部回忆性散文集,共收集十篇文章,大部分都是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写这些文章时鲁迅先生已经四十多岁了。“朝花”喻童年美好的生活,“拾”即回忆往事。可以说,《朝花夕拾》是一曲少年时代生活的恋歌。 3.写作背景:这篇回忆性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反动当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鲁迅难以公开和反动势力进行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大正值暑期,学生还没有开学,他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写下了这篇散文。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1.注意字词,认准字音,辨清字形,明确词义。 (1)字音字形。

(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金榜学案:第5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2014-2015学年下学期九年级语文第五单元检测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吾义.固不杀人( ) (2)然胡.不已乎( ) (3)池.非不深也( ) (4)舜发.于畎亩之中( ) (5)行拂.乱其所为( ) (6)贤者能勿丧 ..耳( ) (7)是亦不可以已.乎( ) (8)惠子相.梁( ) 答案:(1)坚守道义(2)为什么(3)护城河(4)起,指被任用(5)违背 (6)不丢掉(7)停止,放弃(8)做宰相 2.下列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 ) A.故患有所不辟也 B.寡助之至,亲戚畔之 C.乡为身死而不受 D.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解析】选D。A项“辟”通“避”;B项“畔”通“叛”;C项“乡”通“向”。 3.下列句子翻译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子墨子九距之。 译文:公输盘九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九次挡住了他的进攻。 B.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译文:(通过那样的途径,)使他的心惊动,使他的性格坚强起来,以不断增长才干。 C.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译文: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 D.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译文:既然已经知道我知道鱼快乐却问我,我是在濠水的桥上知道的。 【解析】选A。正确译文是“公输盘多次用了攻城的巧妙战术,墨子都一次又一次地挡住了他的进攻”。 4.下列句子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公输盘/九设/攻城之机变 B.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C.荆国/有余于地/而不足于民 D.傅说/举于/版筑之间 【解析】选B。正确的划分应为“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2分) ( ) A.《墨子》一书,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墨子,名翟,是春秋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 B.《孟子》是孟子及其门人所作,是儒家经典之一。与《大学》《中庸》《论语》合称“四书”。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第21课桃花源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阡陌qiān mò髫tiáo 诣yì 间jiàn隔问津jīn此中人语yù云 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4)悉如外人。悉:都。 (5)具答之。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惋: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扶:沿、顺着。 (10)及郡下,诣太守。及:到。诣:拜见。 (11)处处志之。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规:计划。 (13)未果,寻病终。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要通邀,解释为:邀请。 4.辨析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 5.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至少三个) (1)成语:世外桃源。 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人教版高中英语必修三第五单元学案

Revision for Book 3 Unit 5 Canada---- “The True North” ----Bao jianping I.课本回归 1. Read the text quickly and complete the route of the trip. Vancouver→________→Calgary →a wheat-growing provinc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Toronto 2. Improving sentences. 1). They didn’t take the aeroplane all the way. They decided to fly to Vancouver… 2). It was so wet there that the trees are extremely tall, and some measure over 90 metres. 3). They were excited that they could cross the whole continent. II.重点单词短语和句型 1.surround vt. (surrounds; surrounded; surrounded; surrounding)包围;围绕 (1)单句填空/单句改错 ① ______by the forest, the village has beautiful ________,which attract many visitors from areas.(surround) ②(2015·福建卷)Surrounded yourself with people who'll provide you with support can be very beneficial. (2)句式升级(用分词作定语升级) I find a lake which is surrounded with/by trees and flowers. →③I find a lake .(用分词作定语) ◆后记牢 _________________用……包围/围绕……_____________________ 被……包围 surround oneself with sb.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句To some, happiness is being surrounded by family and friends. 对有些人来说,幸福就是有家人和朋友相陪。 2.measure vi. & vt. (measures; measured; measured; measuring)测量;衡量;判定∥n.[U]计量单位;尺寸;[C](常用复数measures)措施 (1)单句填空/单句改错 ①As is known, education shouldn't (measure) only by examination results. ②The bridge measured 2000 meters needs repairing. (2)一句多译 是我们应该采取措施阻止空气被污染的时候了。 ③It's high time that w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It's high time that measure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记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用……来衡量……be measured by/in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采取措施做某事make sth. to sb.'s measur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佳句The doctor weighed the baby and measured its height. 3.distance n.[C] & [U]距离;远方;疏远 (1)单句填空/单句改错 ①Though there is a long between Tom and his family, they don't feel (distance). ②We spotted them waving to us a distance of two hundred yards. ③Take your time—it's just short distance from here to the restaurant._____________ (2)一句多译 很难理解她,因为她总和每个人保持距离。 ④It was difficult to get to know her because she alway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It was difficult to get to know her because she alway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记牢 ________________在远处___________________从远处________________在……远的地方;距离稍远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保持距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某人冷淡;与某人疏远;与某人保持一定距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单元分析】 “多边形的面积”单元的教学内容包括: 1.探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面积公式; 2.计算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的面积。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是《数学课程标准》空间与图形领域里测量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是:利用方格纸或割补的方法,探索并掌握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面积公式。与原来的《修订大纲》比,突出了探索性。因此,与过去的教材相比,教材在设计思想上有了较大的改变,即变过去只重公式计算为重视公式的推导过程和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变过去重教师讲解为学生的自主探索、自己建构数学知识。本课程内容的学习,强调学生的数学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这些图形的特征以及第五册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它们是六年级进一步学习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将借助长方形面积的计算,而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的推导都将借助前一图形面积计算,前后知识联系非常紧密。在这三种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探究中,“转化”的数学思想得以充分渗透,这种数学思想也将为学生在六年级圆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学习打下基础。“转化”思想的体验需要学生在数、剪、拼、摆等充分的操作活动中得到,进而促使学生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操作”是本单元教

学的重要环节。到这一单元结束,多边形面积的计算在第二学段就基本学完。 组合图形的面积安排在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之后学习,由义务教育教材的选学内容设定为本教材的必学内容,其好处在于学生在进行组合图形面积计算中,要把一个组合图形分解成已学过的平面图形并进行计算,可以巩固对各种平面图形特征的认识和面积公式的运用,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材编排特点】 其一,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促进知识的迁移和学习能力的提高。 教材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未知向已知转化为基本方法开展学习。安排顺序: 基础:长方形面积计算; 线索: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 基本方法:未知向已知转化。 其二,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的过程。 各类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均采用让学生动手实验,先将图形转化为已经学过的图形,再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探索转化后的图形与原来图形的联系,发现新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这样一个过程。同时按照学习的先后顺序,探索的要求逐步提高。例如: 平行四边形面积:数方格→转化为一个长方形推导; 三角形的面积:直接要求转化为已学过的图形推导; 梯形面积:综合运用学过的方法推导。

2019-2020学年(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金榜学案:第3单元综合检测(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部编版初中语文精品资料 单元综合检测(三) (90分钟 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怡.悦(yí) 攫.取(jué) 袅.袅(niǎo) 周道如砥.(dǐ) B.休憩.(qì) 骄奢.(shē) 挟.卷(xiá) 屹.立不动(yì) C.臆.测(yì) 吟.唱(yín) 孱.弱(chán) 引颈.受戮(jìnɡ) D.云翳.(yì) 倒坍.(tān) 泥泞.(nínɡ) 浩瀚.无垠(hàn) 2.指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3分) ( ) A.喇叭乐此不疲难以至信星临万户 B.沉湎一泻千里遮天蔽日粉身碎骨 C.芳馨精力充配万物鼎盛沉默寡言 D.衬托郁郁葱葱停制不前山崩地裂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 A.深夜的南沙群岛万籁俱寂 ....,只有我坚强的海防战士睁着警惕的眼睛守卫着中国的海疆。 B.这部电视剧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势如破竹 ....,解放军乘胜追击,最终解放海南岛的故事。 C.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 不容辞 ...的责任。 D.全世界铺设公路的里程数大约为18.4万千米,但其中公路质量也

是参差不齐,只有少数公路能让驱车者们赏心悦目 ....。 4.(2013·重庆中考)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 ) A.今年六月以来,我市大部分地区气温都呈现“飙升”态势。 B.节日的解放碑,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 C.历史上那一位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文学作品。 D.自从白公馆、渣滓洞实行免费开放以来,接待了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5.(2013·青岛模拟)综合性学习。(8分)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作为中学生,应从身边小事做起。为此,某班开展了“关注我们的社区”活动,请你完成下列问题。 (1)【活动一:关注居民健康】5月31日,是“世界无烟日”,社区规定,从2014年5月1日起,在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如果你作为某校的一名小记者,为宣传这项活动,你将采访市长和卫生局局长,你将分别向他们提出一个什么问题?(4分) 采访市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采访卫生局局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

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知识点整理人教版 【第21课桃花源记】 一、重点字词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yǎn然阡陌qiān m?髫tiáo诣yì 间jiàn隔问津jīn此中人语yù云 点拨:注意多音字“间”“语”的读音。 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沿着。 (2)仿佛若有光。 仿佛:隐隐约约,形容看得不真切的样子。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类。 (4)悉如外人。悉:都。 (5)具答之。具:详尽,详细。 (6)问今是何世。世:朝代。 (7)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详细地说出。 (8)皆叹惋。惋:惊讶、惊奇。 (9)便扶向路。扶:沿、顺着。 (10)及郡下,诣太守。及:到。诣:拜见。 (11)处处志之。志:做标记。 (12)欣然规往。规:计划。 (13)未果,寻病终。未果:没有实现。 寻:随即,不久。 (14)后遂无问津者。津:渡口。 3.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便要还家。要通邀,解释为:邀请。 4.辨析下面加点词的古今义。 (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妻子:古义:妻子儿女。今义: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山穷水尽的地步。 (2)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各种运输事业的总称。 (3)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美:古义:鲜艳美丽。今义:食物味道好。 (4)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无论: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5)不足为外人道也。 不足:古义:不值得。今义:不充足,不够。 5.请写出出自本课的成语,并解释其意思。(至少三个) (1)成语:世外桃源。 意思:指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 (2)成语:豁然开朗。意思:形容由狭窄昏暗-变而为开阔敞亮。也比喻对某个道理长期思索不解后突然明白。 (3)成语:无人问津。 意思:比喻没有人过问或尝试。 二、重点句子背记知识清单 1.用原文填空。 (1)描写桃花林优美景色的句子是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描写桃花源内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3)表现桃源人精神风貌的句子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4)表现桃源人热情好客的淳朴风尚的句子是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初中金榜学案语文七年级语文上册单元评价检测(四)-原题

单元评价检测(四) (90分钟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20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 A.喧.腾(xuān) 蓬.乱(fénɡ) 灌.木(ɡuàn) 互相挑.逗(tiǎo) B.聒.聒(ɡuō) 悬.崖(xián) 颤.动(chàn) 盘虬.卧龙(qiú) C.痴.想(chī) 耸.立(sǒnɡ) 沉淀.(diàn) 仙露琼.浆(qónɡ) D.纳罕.(hǎn) 酒酿.(niànɡ) 啜.泣(chuò) 瘦骨嶙峋.(xún)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精致宽恕察言观色头晕目旋 B.迂回翠弱知知不休蜂围蝶阵 C.凝望收敛庞然大物上浅下深 D.迸溅縢萝心惊肉跳美味佳肴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课堂上,大家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后,问这问那,直言不讳,如此一来,教学相长 ....就水到渠成了。 B.金庸老先生的小说总是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 ....,特别吸引人。 C.我小心翼翼 ....地伸出左脚去探那块岩石,而且踩到了它。 D.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有多精致、多仔细、多么地一丝不苟 ....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 ) A.我们要认真地把教室布置得干干净净。 B.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C.老师认真地听了我们的发言,并做了总结。 D.通过这次实践活动,使我深受教育。 5.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 A.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船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B.“假如回到童年”话题征集活动,意在让人们回顾童年,真实感受时代的进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五单元

第五单元 21.桃花源记 一、积累运用 1.给下列字词注音。 豁()髫()俨() 诣()骥()邑() 2.解释下列成语。 (1)豁然开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世外桃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怡然自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无人问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然”常常作为构词的辅助成分,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的样子”等,有时也可不译。分别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豁然 ..() ..开朗()(2)屋舍俨然 (3)黄发垂髫并怡然 ..前往() ..自得()(4)欣然 4.按要求填空。 (1)描写桃花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描写桃花源内环境优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桃花源记》中描写桃源中“老有所终,幼有所长”的理想生活场景的句子是:,。 二、课内阅读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部编版2020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 新人教版

第五单元教学设计分类内容 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为说明文单元,共四篇课文——《中国石拱桥》《苏州园林》《蝉》《梦回繁华》。文章基本上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及内容与建筑园林、名胜古迹有关。本设计重点处理《中国石拱桥》研读说明方法和说明事物特征,通过《苏州园林》及其对应的丛书《故宫博物院》和《春游颐和园》比较阅读,学习说明顺序。通过《蝉》《梦回繁华》和丛书中《绿色蝈蝈》与《松鼠》研读说明语言的平实性与生动性。本单元大作文写作训练“说明要抓住特征”,口语交际《复述与转述》,名著导读《昆虫记》。 人文 主题 文明的印记 语文 要素 从说明对象、说明方法、语言等方面把握说明文的特征。 单元学习目标1. 抓住事物特征,掌握说明方法及其作用,理清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2.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3. 学习写简单的说明文。 单元课时安排(11课时) 课型课时内容教学重点 单元导读课2课时整体感知主题,全单元把握通读,熟悉内容,把握单元主题,把握说明文特征。 主题阅读课3课时中国石拱桥(精读精讲,1课时) 名胜留古韵智慧创文明(《苏州园林》+ 《故宫博物院》《春游颐和园》《从甲骨 文到缩微图书》)(1课时) 自然物语(《蝉》《梦回繁华》《绿色蝈蝈》 《松鼠》))(1课时) 说明事物抓特征,说明方法, 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性。 梳理文章的写作思路,弄清 作者介绍建筑园林的顺序。 文体特征,语言生动性, 群文阅读课1课时桥梁飞架南北美名传扬古今(丛书《卢 沟桥》《名桥谈往》《安济桥》《安济桥》) 把握说明方法,欣赏桥之美。 以读促写课2课时说明要抓住特征(阅读《国宝——大熊猫》 《蜘蛛》《绚丽的蝴蝶》) 抓住事物特征说明事物 运用所学知识学写说明文 自主实践课1课时复述与转述(《我的几位老师》《胡适先生 二三事》《金岳霖先生》) 复述与转述的含义和区别 详细复述与简单复述 变换人称、时空等转述方法 名著导读课2课时读昆虫史诗享精神盛宴作家生平 全书的大致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