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
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咏史怀古诗鉴赏

咏史怀古诗鉴赏

一、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起,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对比,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二、鉴赏要点:

1、要弄清史实、典故

2、要体会意图、感情

3、要品味技巧手法

怀古诗中诗人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登高望远、咏叹史实、怀念古迹来达到感慨兴衰、寄托哀思、借古讽今等目的。这类诗常用的手法有对比、巧用典故、融情于景等方法。

(一要弄清史实。对作品所涉及的史实和人物一定要有所了解,这就要求我们要积累一定的历史知识。如下面这首词: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要鉴赏这首词,我们必须弄懂这几个问题:

一是首句“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

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所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二是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

作者在这里是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文武之辈的庸碌无能,懦怯苟安。

三是末句用了什么典故,作者在这里想表达什么意思?

末二句用了两个典故。其一是曹操煮酒论英雄,但在这里,作者进行了改造,将孙权作为三国时代第一流叱咤风云的英雄来赞扬,而让曹刘当配角,其实是借凭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叹当今南宋无大智大勇之人执掌乾坤。其二是曹操一褒一贬的典故,据《三国演义》说,曹操与孙权第一次对垒,见孙权之威严仪表,就喟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前半句,借曹操之口,讽刺当朝主和的那些大臣们都是刘景升儿子一类的猪狗。其次,要领悟感情。诗家怀古咏史,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历史作理性的冷静的剖析,一种是感慨个人的身世,抓住的只是历史的一些影子,感情成分较浓。

如元张养浩的小令《山坡羊·潼关怀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全曲开篇写景,中间抒情,寄寓作者的伤心痛惜之情,兴废、盛衰之慨。末尾二句,以短小精悍的反对兼同对,极高度地概括了封建社会的本质,充分表现了作者爱民如子的崇高精神。作者行进在潼关路上,联想起关中灾民流离失所,饿殍遍地的凄惨景状,不由地吟出了这两句结论性的诗句。

(二要分析写法。不同的写法,是由不同的主题决定的。如:

蜀相杜甫

蜀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首诗先写景,后写人。诗人幽幽思古,感慨万千,遥念诸葛亮可歌可泣的一生,为他的业绩和精神所感动;盛赞刘备的礼贤下士和诸葛亮的雄才大略与深谋远虑以及君臣相契、如鱼得水的情景。结尾两句,诗人想到诸葛亮多次北伐,情系匡复汉室,具有统一中国的雄心大计,可惜操劳过度,死于军中。对此诗人充满了哀思与痛惜之情。

因此,这不仅是一首咏史诗,而且将咏史与讽今、咏人与写己有机结合起来。他写诸葛亮的雄才大略,就是希望当朝出现类似的英雄来平定天下;他写刘备的三顾茅庐,就是讽喻当朝皇帝不要猜忌贤才、黑白不辨;他写诸葛亮的未捷先死,就是抒发自己壮志未酬、一生潦倒的悲愤。

小结:

咏史诗就是以吟咏或评论历史故事或人物为题材,借此抒发情怀、讽刺时事的诗歌。

怀古诗则是由作者身临旧地凭吊古迹而产生联想、想象,引起感慨而抒发情怀抱负。

三、咏史怀古诗常见感情分析

(一感伤兴衰,借古讽今

越中览古李白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二感慨身世,关照自我。抓住历史人物或事件和诗人自我身世之间的连接点,找出共通之处。

贾生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讽汉文实刺唐帝, 怜贾生实亦自悯

(三别有寓意,启迪后人

题乌江亭杜牧夏日绝句李清照乌江亭王安石

胜败兵家事不期,生当作人杰, 百战疲劳壮士哀,

包羞忍耻是男儿。死亦为鬼雄。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多才俊,至今思项羽, 江东子弟今虽在,

卷土重来未可知。不肯过江东。肯为君王卷土来!

问:这三首诗咏的都是西楚霸王项羽,但对项羽评价的角度并不一样,试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首《题乌江亭》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第二首《夏日绝句》是从节操(气节的角度来评价的,李清照认为项羽是有傲气,宁死不屈、铮铮铁骨的一条汉子,死得其所,对其表示敬意。

第三首《乌江亭》是从民心向背角度来评价的,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一针见血地指出人心向背是胜败的关键,项羽败势难回,过江也无法东山再起,不死也没用。

四、鉴赏示例(2004年青海卷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城子(五代?欧阳炯

晚日金陵异草平,落霞明,水无情。六代繁华,暗逐逝波声。空有姑苏台上月,如西子镜照江城。

【注】姑苏台:吴王夫差与宠妃西施长夜作乐之地,原址在苏州市西南姑苏山上。问:这首词明写眼前实景,暗寓历史沧桑。词中“水无情”、“空有姑苏台上月”两句含有深意。试结合全诗加以赏析。

答:“水无情”明写落日余辉中金陵城外长江浩荡东去的景色,暗指六朝帝王被历史无情地淘汰,他们荒淫豪奢的生活一去不复返。“空有”明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月亮高挂,暗寓警示后人不要重蹈覆辙之意。

五、强化练习:

1、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山房春事(岑参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请简析本诗的构思之妙。

答:一二句先从视觉写梁园的繁盛不再。仰望空中乱鸦翻飞,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写尽了梁园的衰败。三、四句作者别开生面,从“庭树不知”的角度以乐景写哀情,其吊古之情便愈见伤痛了。

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1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什么说“台城柳”“无情”?

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枝繁叶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运用拟人的手法,以柳的繁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柳的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形成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2有人说诗人在凭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

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刘禹锡

台城六代竞豪华,结绮临春事最奢。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

注:台城:六朝帝王起居临政的地方。“结绮临春”陈后主营造的两座楼阁。

(1这首诗以“台城”为题,其中蕴含着诗人怎样的历史反思?

诗人反思了六朝相继灭亡的历史原因:奢侈豪华,荒淫误国。

(2结句“只缘一曲后庭花”显示了这首怀古诗高超的表达技巧,试作简要分析。

答:诗人借用《玉树后庭花》的典故,用听觉形象来代替议论,在野草凄凉中,《玉树后庭花》的乐曲在空中回荡,使人联想起当年翠袖曼舞的场面,让严肃的历史教训化作可听可感的具体形象。

4、阅读下面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词首句“何处望神州? 满眼风光北固楼”有何言外之意?在结构上起何作用?

答案:(1首句要表述的是,举目远望,我们的中原故土在哪里呢?所能收入眼底的就只有北固楼周遭一片美好的风光了,作者翘首遥望江北金兵占领区,大有风景不殊、山河改异之感。其弦外之音是中原已非我有了!于是站在北固楼上,词人不禁兴起了千古兴亡之感,自然引出下文。

(2下片前半部分,作者极力称赞孙权有何用意?

答:作者在这里极力赞颂孙权的年少有为,突出他的盖世武功,其原因是孙权“坐断东南”,形势与南宋极相似。显然作者热情赞颂孙权的不畏强敌,坚决抵抗,并战而胜之,正是为了反衬当朝主和派的庸碌无能,怯懦苟安。

5、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乌衣巷(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1这是作者最得意的怀古名篇之一。从全诗看,“野草花”“夕阳斜”反映的是一种怎样的景象?

荒凉、冷落、衰败的景象。

(2事实上,是不可能有四百余年前的“王谢堂前”的老燕如今飞入寻常百姓家的,可作者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唤起读者想象,暗写出乌衣巷昔日的繁荣,起突出今昔对比的作用,引起世事沧桑的感慨。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